时间:2022-04-27 13:14:15
导语:在处长转正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年来,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公司各厂处及当地公安机关的支持指导下,我在本职岗位上,认真履行《保卫处处长岗位职责》,带领保卫处全体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公司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现述职如下:
一、XX年,本人及保卫处的工作情况。
(一)抓班子,强队伍,提高班子凝聚力。
今年以来,我针对保卫处的人员为自主招聘,自己培训,自己使用以及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实际,做到强班子、聚合力,抓队伍、树形象,强化保卫队伍的基础管理。首先我对班子成员及骨干队伍进行了调配。年初,我向公司领导请示并批准,撤换了一名大队长,同时招聘了2名军队转业干部,充实了领导班子成员;撤换了一名班长,配强了骨干队伍。其次,我抓了骨干队伍的凝聚力,今年以来,我坚持做到每月初召开一次干部骨干会,布置当月工作,提出完成各项任务的措施和要求,检查、讲评、总结上月所完成工作的情况,好的提出表扬、差的进行当面批评并限期改正。在会上充分发扬民主,班子成员之间大事勤商量,小事勤通气,思想常沟通。成为了思想上相互学习、生活上相互帮助、落实制度上相互监督、作风上相互促进、工作上相互支持、感情上相互尊重的战斗集体。三是狠抓了骨干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俗话说,什么样的干部带什么样的兵,只有骨干强了,队伍才能强。因此,我针对大部分骨干都是退伍军人且大部分都在部队当过班长,有一定的管理、组织能力的实际,利用每周的骨干会,让处领导及干部对他们进行传、帮、带;利用检查工作的机会,对他们进行现场示范、手把手的教;我还在骨干与骨干、班与班、中队与中队间开展了“比、学、赶、帮、超”和评优创优活动。以调动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以上举措,使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抓制度,促规范,提高依法执勤能力。
今年,我根据公司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保卫处的各种实际,我首先对保卫处已往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重点修订和完善了以规范保卫队员日常行为、职责及保卫处行政例会为主的《保卫处内务管理制度》;以规范保卫队员训练,提高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主的《保卫处训练管理制度》;以规范保卫队员遵章守纪,依法执纪为主的《保卫处奖惩考核制度》。适时制定了《719料场车辆及外来客户管理规定》,《719料场哨岗位职责》、《保卫处中队评优实施办法》等,使保卫处走上了管理有章可循,执纪有法可依,训练依法实施的良性轨道。为今后保卫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二是狠抓了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利用每周三的学习教育日,每周六的工作小结日,每周五的中队会及班务会,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解保卫处的内务、训练和纪律制度,使每一个队员熟悉和了解这些制度,让他们不但要记在本本上,还要他们记在脑中,烂在心中。三是狠抓了规章制度的落实。我从小处入手,从细处抓起,在工作中要求做到:着装不符合要求不上岗;岗位职责不清不上岗;交接班不完全不上岗;职责意识不强不上岗。四是将规章制度的一些条款融于队员转正、晋级考核及“争先创优活动”之中。五是狠抓干部骨干的模范带头。要求每名干部骨干提高思想认识,在干任何工作和事情上都要起带头作用,带头学习业务,带头努力工作,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廉洁自律,份内工作抢着干,份外的工作主动干。力求做到每一项管理措施或规定的实施,首先要我们的干部骨干带头,员工违章要从干部骨干身上先查,先处罚。通过以上举措,使制定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得以经常性的贯彻和落实,不流于书面和纸上,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三)、抓作风,树形象,提高队员文明礼貌执勤水平。
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是做好保卫工作的基础,更是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反映。年初,针对新入职的保卫队员多且大部分都是学生,年纪小,作风懒散,在岗不履职,履职不认真,责任心差,组织纪律性差,执勤方法简单,执勤动作粗鲁,执勤语言粗俗,经常与厂区职工发生肢体上的摩擦等问题,我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处开展了“学规章、明法纪、找问题、论危害、转作风、树形象”教育整顿,对连续发生的4起保卫人员与厂区职工打架事件进行了处理,几名保卫队员及骨干受到了纪律上的处分,经济上的处罚。9月份,我又让保卫队员参加昆明亚太商务管理学校的法律事务专业的学习,从而增强了队员们的法纪意识。二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环境的要求,我对规范保卫队员日常行为的《保卫处内务管理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还修订、完善和规范了14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保卫队员办事、执勤必须依法,不可随心所欲,更不允许野蛮粗暴,一定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又要热情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卫士形象。总之,我从抓劳动纪律入手,从队员的着装佩带到军容军姿,从训练规范执勤动作到执勤时的文明用语,从上岗前的操练到班中岗哨换班交接的程序,检查过往车辆人员的要领、手势及语言,以及内务、会风都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建立了中队、大队长及处领导三级不定时的巡查,督查制,专门负责对队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执行工作纪律情况、指挥车辆停放以及抓获违纪人员处理等项工作的督导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保卫队伍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有了较大改观,遵纪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进而带动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抓严打,破案件,惩处违法犯罪。
加强厂区管理,减少物资流失,既是公司职工关注的焦点,又是保卫处的核心工作。为此,我在公司重要的部位,重要的区域均设置了固定执勤岗,扩大警戒半径。根据每个岗位所处的环境和所担负的任务,制定了详细的岗位职责。同时,还成立了巡逻队,制定了巡逻制度和职责,加大对厂区巡逻的频率,提高了夜间的见警率。坚持固定哨与流动哨相结合,定点盘查与巡查相结合,力争做到全方位、全区域、全时空监控。为进一步规范厂区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厂区内闲杂人员、闲散车辆,乱停乱放等,先后2次制定和完善《出入厂车辆管理办法》,对进入生产厂区、乱停乱放车辆决不手软,发现一起处罚一起,有效地解决了这个势头。同时,我们严格出厂车辆的检查,尽最大可能堵住利用机动车辆盗公现象的发生。我把严打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始终保持了对违法违纪分子的严打声威和高压态势,对苗头性、倾向性的违法犯罪保持高度敏感,坚持露头就打。我始终注重对案件查处,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重点抓好了突出问题的整治工作。在一个时期,经常接到职工的摩托车、电动车被盗的案件,为严厉打击这种违法犯罪行为,我积极协助、配合公安机关走访群众,周密调查,派精干队员化装蹲点守侯,加大夜巡覆盖面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连续抓获3起内外勾结,流窜作案,专偷职工摩托、电动车的犯罪人员。我还与交警部门联系,给公司职工的50张电动车办了证;对公司所有的摩托车、电动车、机动车进行了分类造册登记并存档,还利用上下班等时机,发放防盗宣传单200余份,教育职工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增加自我防范措施。在硬件设施上,在厂区两个大门、渣厂、719料场和小区路口,放置了警务灯,给犯罪分子以震摄,通过打防并举,使职工的摩托、电动车被盗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针对部分职工或在厂内施工单位、人员中出现的偷、摸、夹带公司废钢、废铁等物资出去的情况,我始终做到不畏惧,不退缩,不手软,坚持严打整治不放松,坚持常抓不懈不放松。今年,共抓获偷盗废钢废铁10余起,涉及人员近20人,收缴废钢铁等物资10余吨;还对其中一名盗窃人员移送公安机关进行了治安拘留7天,一个在公司内施工的单位,对所属员工管理不力,致使该单位多次发生偷盗行为,被我保卫人员抓获,对这个单位发出了书面警告和经济处罚。11月份,我又协助配合公安机关破获了轧岗厂合金辊被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为纯洁企业内部环境,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公司和职工的根本利益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五)、抓训练,严要求,提高保卫队员的综合素质。
向素质要效率、向素质要战斗力是保卫处队伍建设的重点。由于治安保卫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保卫队员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军事素质,较强的执勤能力和良好的执勤形象,这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实现。为此,我组织修订和完善了《保卫处训练制度》,明确和规范了训练时间、参训人员、训练内容和训练质量。二是组织编写了《队列教学法教案》并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班长和训练骨干进行了教学法的培训;还利用对公司新职工进行军训的时机,选派军事基础较好的训练骨干担任教员,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今年,我们先后选派了5名军训教员,为公司400多名新入职员工进行了军训;通过以上举措,使训练骨干基本达到了会讲(动作要领)、会做、会教的“三会”教练员标准,为提高训练质量奠定了基础。三是保证训练“四落实”。在训练时间上,规定上中班的中队每天(周末除外)早上8:00开始,至少训练2小时;除因事请假外,必须全部参加训练,保证参训率。处里每月月底组织各中队(班)会操,检验当月的训练效果;同时将训练内容作为队员转正、晋级考核的必考课目,从而保证了训练时间、人员、内容、质量的“四落实”。通过强化训练,使保卫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加强厂区交通管理,确保厂区交通安全畅通。
目前公司职工及施工单位车辆、客户车辆不断增多,乱停乱放,乱排乱挤,从而造成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现象日益突出。今年,公司共发生大小交通事故30余起,有10余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交通堵塞。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在容易发生交通问题的区域和路段,如719料场、喷煤、大破碎、后大门至下面交叉路口、后大门至轧钢厂、渣厂等处加派人手,指挥车辆排队;还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与有关部门协调,先后6次适时调整了停车场地,缓解了交通压力。在硬件上,对前后门增设了栏杆,在软件上适时制定了《719料场车辆及外来人员管理办法》、《进出厂区车辆管理规定》,对不听指挥,乱停乱放,胡乱插队等情况,坚决处罚。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车辆管理,保持公司内部车辆停放有序,对车辆停放做了重新安排,对全公司所有车位进行了重新划分,实行了新的车辆停放和车辆通行证管理制度。
(七)、全面完成了公司大型和重要活动及节假日的安全保卫工作。
保卫处全年为公司近10项(次)重大型活动提供安全保卫工作,包括轧钢厂棒材线投产庆典、公司成立10周年庆典、新转炉开工庆典、活性石灰窑开工庆典、省市领导到我公司检查、集团公司入驻庆典等,每次大型活动前,我都要提前多次到现场查看,制订和完善安保方案。活动开展期间组织相关保卫干部和保卫队员都全副武装、准时到岗、职责分明,无论气候条件如何恶劣,参加安保的队员都能克服困难,积极维护现场秩序,使得每项大型和重要活动都能顺利完成。每逢节假日,特别是国家法定长假日,更是保卫处最不能松懈的时期,我力求做到节前有布置、有排查、有检查、有计划;节中有督查,节后有检查、有小结、有记录。为此,保卫处建立了节日干部值班制度、干部带班制度、昼夜巡逻制度、战备制度等,较好地完成了公司重大型活动和节假日的安保工作。
二、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下一步的打算
领导和同志们!一年来,我和全处的同志们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共同为公司的安全保卫做出了努力。所有工作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同志们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公司领导及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与殷切关心、离不开公司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1.1目的
为了使广州市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重特大事故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产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编制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原则: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依靠科学、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公众参与、加强合作。
1.3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广州市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结合我市非煤矿山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1.4非煤矿山现状
广州市非煤矿山点多面广,大多为私营,由于生产设备、开采工艺相对落后等历史原因,生产作业环境普通较差,事故伤亡发生率仍较高,总体安全生产形势不乐观。但是,经过各项专项整治活动,目前安全生产形势逐渐好转,事故伤亡发生率正逐年下降。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应急处理本市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的依据,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内发生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和处理工作。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处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成立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理的协调工作,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领导、办公室主任、矿管处处长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各区、县级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分管副局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局矿产资源管处,成员由局矿产资源管理处工作人员组成。
2.1.2区、县级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相应成立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理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各局矿产资源管理科工作人员组成。
2.1.3各非煤矿山应建立应急处理小组,由矿长直接领导。矿山规模较小,则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由矿长直接组织领导。
2.1.4各区、县级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辖区内有矿山)、矿山企业应结合本预案,编制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成立应急处理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实施和管理。
2.1.5各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2.1.5.1组织召开应急处理协调会议;
2.1.5.2与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和各部门应急处理机构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应急处理进展情况;
2.1.5.3及时将所了解的情况向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报告;
2.1.5.4及时传达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指示;
2.1.5.5协调各部门应急处理机构和应急救援单位的关系;
2.1.5.6负责组织地质灾害的专业抢救。
2.2应急处理组织体系
2.2.1组织框架
2.2.2组织框架职责说明
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统一由广州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指挥,广州市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起协调作用。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划分为地质灾害、危化品、交通、机械、火灾等事故,分别按照广州市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职能分工组织处理。
2.3应急联动机制
发生重特大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即时报告本非煤矿山企业应急处理小组或矿长,2小时内矿长报告当地安监局、国土部门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当地安监局即时报告广州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救援。
3.预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各地安监局,各级国土部门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非煤矿山应急处理小组、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收集管辖范围内可能造成重特大事故隐患的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报告当地安监局、各级国土部门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果断采取措施处理。
3.2预警
事故现场人员负有报警责任,应立即向非煤矿山矿长报告;矿长到现场核实基本情况,立即向当地安监局、国土部门应急处理办公室报告,当地安监督局为第一响应队伍。预警的方式、方法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书面等。
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广州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电子信息系统作为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信息收集、传递及反馈技术支持平台,确保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
3.4预警级别及
预警分为四级:事故死亡人数3~9人为一般级(Ⅳ级),预警信号为蓝色;事故死亡人数10~19人为较重(Ⅲ级),预警信号为黄色;事故死亡人数20~29人为严重(Ⅱ级),预警信号为橙色;事故死亡人数30以上人为特别严重(Ⅰ级),预警信号为红色。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机制
发生一般级(Ⅳ级),区、县级市安监局、国土部门负责起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较重(Ⅲ级),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负责起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广州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负责起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4.2基本响应程序
4.2.1基本应急
4.2.1.1现场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事故继续扩大,并报矿长。
4.2.1.2矿长组织救援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打110报警,2小时内将事故情况报告当地政府、安委办室、安监局、监察局、公安局、总工会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值班室。
4.2.1.3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确需移动现场物件,应当作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简图,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4.2.1.412小时内,写出事故快报,报4.2.1.2所列部门。重特大事故快报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事故单位、地址和联系人、电话;
②事故单位的经济类型、生产规模;
③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④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初评的直接经济损失;
⑤事故的简要经过;
⑥事故的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⑦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的情况;
⑧需要有关部门或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项;
⑨事故报告单位签发、盖章和报告时间。
4.2.1.5当地政府部门接报后,立即按规定逐级上报。
4.2.1.6区、县级市安监理、国土部门接报后,立即向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报告。各级国土部门值班室接报后,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或办公室。
4.2.2各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响应工作程序
4.2.2.1接到报告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立即核实情况,进入响应工作程序,及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报告,做好应急处理的准备工作。
4.2.2.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时采取措施,作出决策,并指派专人负责应急处理的跟踪、协调和处理工作。
4.2.2.3各级应急处理处理领导小组按要求及时将情况逐级上报。
4.2.3应急抢救和救援
4.2.3.1在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广州市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拟定的分工,迅速组织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4.2.3.2非煤矿山重大地质灾害的专业抢救,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负责。
4.2.3.3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成立非煤矿山重大地质灾害的专业抢救小组,负责制定专业抢救方案、组织实施、汇报和联系等工作。
4.2.3.4接到重大地质灾害报告后,抢救小组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制定抢救方案。抢救小组勘察现场后,根据地质灾害区域地质条件和诱发因素,摸清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安全可靠的抢救方案。
4.2.3.5抢救方案经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非煤矿山有能力按抢救方案要求开展抢救工作的,可在抢救小组的指导下自行组织抢救;没有能力的,由抢救小组组织队伍实施抢救。
4.2.3.6抢救工作完成后,非煤矿山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
4.2.4扩大应急
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原应急响应部门必须按分级响应机制规定逐级上报,提高相应响应级别。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5.1.1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各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区、县级市国土部门将应急处理工作总结上报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5.1.2事故单位要按照“三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认真吸取教训,落实整改措施,严防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5.1.3各单位应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按照《重大事故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重特大事故隐患的登记建档、评估报告、监控管理、整改防患等制度。
5.1.4各级政府部门协调处理好人员安置,工伤鉴别、补偿等相关工作。
5.1.5由非煤矿山企业负责现场清理工作。
5.2社会救助、保险
各级政府部门按有关规定做好社会救助、保险等工作。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相关机构及人员通讯录(附录9.1)。
6.2经费保障
应急救援经费每年由各地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安全管理经费预算中报当地政府审批实施,确保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6.3交通运输
应急处理所需交通运输由参与应急救援政府部门、事故单位负责。
6.4医疗卫生、治安、物资、社会动员、紧急避难所、技术储备保障等按《广州市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规定要求执行。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在政府各部门电子信息网、报章等地公布本预案。
7.2培训
按有关要求对应急处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各地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每年6月安全生产活动月安排应急处理知识学习。
关键词:电力企业;职员管理;机制
中图书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53-04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己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本,从20世纪20年代初萌芽的人事管理发展史看,现今世界迎来了人力管理的崭新时代。企业要对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科学合理使用和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实用、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现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全球发展史上只有西方美日两种模式,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均需符合本国的国情,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于现代管理学,同时符合企业文化特点,开展各类型、各层次人才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其综合素质,发挥人才最大的潜质,发挥人力资源管控的优势,这些是现今国内多数电力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2 人力资源管理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
21世纪是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企业如何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国际核心竞争力,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变革和创新国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可囊括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表现为:有利于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企的综合竞争力。微观表现为: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支“敢打敢拼、勇于创新、奋发图强”的优秀的经营管理队伍,提升国企的管理水平,吸引和留住具备专业技术、技能的各类人才,加速推进企业“企业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高职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国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1 国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究
①企业结构性缺员和冗员问题突出。国内电力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全国电网网架区域复杂、电压等级越提越高、对电网自动化程度、技术要求极其苛刻,造成企业岗位设置趋向复杂,对职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急剧攀升,因此普遍现象是企业结构性缺员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由于“智能电网”建设、电力新技术运用与生产,职员原有技术和综合能力已不适应电网发展的要求,因此职员出现大量“隐形失业”的现象,冗员问题更加严重。根据国家研究中心估算,目前国企冗员比例至少已达20%~30%,实际情况甚至更高,最终导致国企高精尖精通专业人员和优秀管理人员短缺现象严重。
②机构臃肿管理层级繁琐和资产闲置问题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就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产达到优化劳动力配置的目标。但是电力企业现状是:企业虽然在推行“三集”(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财务集约化管理、物资集约化管理)“五大”(大生产、大运行、大建设、大规划、大营销)体系建设,但是电力企业普遍机构设置庞大、管理层级多,职员富余、运转效率低下、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十分突出,国企部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其它资产投资结构性僵化、闲置、运转不灵,未发挥资产增值的作用,同时造成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加,上述状况互相影响、恶性循环问题突出。
③企业阶段性岗位调整和用工方式衔接问题突出。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就是要求劳动力实用价值和企业效益紧密挂钩,科学岗位设置和调整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状况。但是目前国有电力企业内部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工作轻松的管理岗位存在着人员富余,而苦、重、脏、累岗位由于人员短缺又大量使用计划外用工。这种局面导致出现“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老爷”职员,严重制约电力企业的高速发展,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阶段性岗位调整和企业发展严重脱节所造成。
④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比例失调问题突出。长期以来,国有电力企业存在着的“一线紧、二线臃、三线松”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扼制,也是产生冗员现象的原因之一。目前电力企业部门多、人员多,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职能交叉力度不强、效率不高,而一线职员紧缺,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岗位人员比例不平衡,调剂功效不显著,因此无法实现国企“减员增效”的最终目标。
3.2 国有电力企业职员培训
现今国有电力企业缺乏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认识停留在职员知识和技能提高是个人问题,与企业无关,不愿意过多投入资金用于在职培训,只“重眼前、轻长远”,对“人力资源”开发关系企业生存发展认识不足。由于培训制度不全,使的公司、电网发展无法与人才发展相适应;先进的管理方法、大量新技术革新和运用,职员知之甚少,发现问题无法解决;部分职员得不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机会,而有关系和有职位的人员却总是抢占机会,成了培训专业户;大多数培训流于形式,出问题就解决现有问题,不从源头防治;培训方式呆板、内容枯燥,脱离实际,不仅无助于职员进步,造成职员对培训的反感,结果适得其反,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3.3 国有电力企业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目前虽电力企业完成改制,建立了配套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也有改制企业沿用一些旧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未建立真正意义的岗位竟聘制度,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的任用管理机制。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小团体、小圈子的利益团体,部分单位内部形成不同的派系,排挤弱势职员群体,严重限制优秀人才的成长,导致人才流失。完全违背“要任人为贤、杜绝认人为亲”的用人原则,在职务升迁、职称聘用等方面,不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存在论资排辈、走关系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国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上的弊端,优秀人才、学有所成职员无用武之地的闲置浪费。
3.4 国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
策
针对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以下对策:
①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过各种招聘途径,择优录用,而且企业科学组合,力争“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局面, 使业绩突出的人得到重用,实现自我价值。推行竞聘结合的用人办法,通过竞争上岗、公示制等形式, 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岗位上。加快推动人才流动,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才。
②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国有电力企业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筹集资金、加大培训投资力度, 完善培训体系、系统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电力企业可采取与高校联合办班的形式, 提高骨干职员的知识、技能水平, 采取半脱产参加各类培训班。同时鼓励职员进修,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最大限度发掘职员的创造潜能, 推动企业的创造和技术革新。培养职员的职业能力、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岗前、岗位、转岗、经理、阶段性等形式企业职员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
③健全和完善职员激励机制。激励是调动国有电力企业职员为实现工作目标的主动力。根据职员的不同需要、思想觉悟以及价值观、奋斗目标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手段。此外,企业不仅要运用物质利益来激励员工,更要运用精神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进取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让职员参与企业的目标管理,鼓励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学以致用、业绩突出的职员,要关心爱护予以重用。
4 国有电力企业职员管理状况分析和研究
4.1 电力企业职员管理机制探究
4.1.1 企业职员管理机制总体状况
一是公司绝对缺员与结构性缺员矛盾突出。电力公司是国有省级电力企业,截止2011年底,公司系统劳动定员范围内职员为3 131人,缺员率达到23%,在总量严重缺员的同时,下属企业缺员率达到22.3%;造成职员新老交替缓慢,人才成长不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
二是职员素质亟待提高。公司在岗长期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14人,仅占12.1%,初中及以下学历1118人,占32.67%;高级职称仅有23人;技师仅有1人,在职称评定,公司未实行聘任制,职员获取职称的积极性不高,职员的业务技能与电网发展、公司发展现实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4.1.2 企业职员管理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①选拔人才缺乏科学合理性。近几年,电力公司作为国有电力企业,在人才的选用上存在着与其它国有电力企业相同的状况:由于改制前企业存在政府行政干预,公司同时承担行使政府行政和企业职能,企业无自,虽然现今公司已改制,但是人资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企业对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缺乏长远眼光,没有人才储备。选入口单一,招人难、留人难,缺乏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手段,职员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职员工作动力不足,压力不大,危机感不强,缺乏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
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未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巧,因此,公司缺乏制定人资长期规划能力的职员。在业绩考核、人事任免多方面,缺乏客观公正审视企业各方需求的能力、看待问题倾向化等。最后,只会着眼于岗位设置,缺乏严密的跟踪考核机制,对于能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漠不关心,监管不力,这样就削弱了企业的管理绩效的成效。
②培养人才环节薄弱。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是职员不能全面掌握工作技能和能力(各岗位各自为政),如果同事出于竞争需要而保守秘密,则新手业务水平的提高会更慢、更难;新人员通过培训能够独立工作后,很长时间在从事同一岗位(工种)工作,存在弊端,知识和技能原地踏步,现有水平无法适应更高的工作要求;二是虽然公司提倡职员各种方式的在职学历学习,但是由于在职自学成本太高,职员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增加自学的时间。三是培养方式完全跟不上电网发展的需要。
③局部冗员、人才成长缓慢。作为一个省级公司,却有在职员工3 131人(不含劳务派遣和不在岗人员),凸显冗员问题。局部冗员问题普遍,主要由政府行为企业化造成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招录职员完全受到政府行政指令性计划干预,未考虑录用人员的综合学历及能力,由国家统包统配安置的劳动力,除非其犯有严重错误,否则不能辞退。为此,人浮于事,完全缺乏现代企业公司化运作和企业化经营的理念,原有的冗员沉淀的恶果,已成为制约企业高速发展的绊脚石。
④人资管理存在的两种误区认识不清。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人事管理把员工作为劳动者,强调以“事”为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把员工看作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强调以“人”为中心。人事管理要求职员绝对服从工作安排,忽视职员对岗位自由选择,抑制职员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造成人才浪费;而人力资源管理把职员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发挥职员主观能动性,让其实现自身价值。人事管理日常忙于员工招聘、绩效考核、转正考试、发放奖金,对职员实行“身份证”管理。
职员获得某种职位,只升不降,与工资待遇挂钩,终身受益;“终身制”的用工制度使职员几乎被终身不变地设定在一个企业或岗位上,几十年的终身制所形成职业终身性的观念,培养出劳动者的“铁饭碗”意识,职员安于现状,从一而终,求稳怕变,这种体制下的人事部门决定职员“身份”大权,职员的前途往往在人事部门“好恶”定了终身,多少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失去了机会。因此这种体制驱使职员不是努力学习业务技能、增长才干,而是存在熬资历、混日子,托“门路”,拉“关系”的情形,因此应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进职员任用上的“终身制”和“不正之风”。
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严重。在国内电力企业内部,分配实行利益平均分配制度,造成劳动力能力的低下,电力企业经过公司化改制后,虽然实行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管理的模式,但是“岗位差距、能力差距、水平差距”没能够得到体现,无法展示个人价值标杆,人多人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利益分配上差距不明显,制约了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干部无视工作效益,追求安逸享乐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改革创新、割除毒瘤”实现分配收入与个人贡献紧密挂钩,如破除平均主义分配制机制不能实行,那么电力企业不可能打碎冗员的伽锁,不可能真正摆脱困境,走向市场。
⑥企业化社会保障的枷锁未被打破。多少年来,国内电力企业成了一个“小社会”将一切大包大揽。这就意味着职员只要进了国有企业大门,成为正式职员,收入不但可以稳固,还能够获得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生活等一系列保障机制优厚的待遇资格。正是因为企业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国有企业承担着社会化服务职责,致使电力企业冗员人员能够轻而易举的获得社会福利保障;在如此优越条件下,人们自然选择留在企业,使电力企业冗员问题不好从根本解决,故应从根本打破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枷锁,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冗员问题。
⑦利益分配制度缺乏科学性、激励机制不健全。电力企业的“岗位技能工资”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未从“学历高低、岗位层次、技能高低、职称等级、职务级别”等因素综合考虑,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收入分配“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根深蒂固,同时处于企业“稳定”角度和“随意性”的工作行为制约破坏着企业的产能效率,以人、以事定岗现象屡见不鲜,“脱离实际、照搬照用”完全违背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企业新酬未能实现“按劳分配”,分配方式僵化、缺乏激励机制。目前实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对于职员绩效考核评价报酬的影响幅度很小,未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档次,体现不出收入与个人贡献大小紧密挂钩,缺乏激励作用,容易挫伤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4.2 电力公司改善职员管理机制的举措
近几年来,电力有限公司在探索职员管理机制管理改革过程中,做出了如下举措。
4.2.1 完善制度体系,强化集约化管理工作
2011年,公司围绕“三提两保”中心任务,以“四支队伍建设”为载体,稳步实施队伍素质提高工程;对公司系统人力资源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编制了《“队伍素质提高”工程三年规划(2011~2013年)》和《“队伍素质提高”工程2011年推进计划》,以机构编制标化工作为基础,不断提高人力资源集约化水平;以深化工资收入分配为手段,切实发挥薪酬激励导向作用;稳步推进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创新完善职员考核激励机制,健全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措施,细化任务分解,确保取得实效。
4.2.2 加强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巩固机构编制标化成果
开展基层单位“三定”工作回头看和检查工作,规范基层二级单位岗位设置,加强对公司系统纪检专责岗位进行了调整,公司系统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逐步趋以合理;加强劳动计划管理,指导各供电单位劳动定员贯标工作,增强了公司劳动计划和定员定编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认真研究公司系统劳务派遣用工政策,积极开展社会化用工情况调研,针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控制了劳务派遣人员的增长,规范了用工管理,降低了风险和人工成本。
4.2.3 多渠道解决总量结构缺员矛盾
拟订解决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实施意见,努力推进解决结构性缺员工作;积极推进公司系统人才跨单位、跨区域流动,全年系统内调配80人,有效解决了部分单位缺员问题;通过加强技术进步、改进管理方式等形式,推行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战略的施行,推进发电厂、变电站少人、(无人)值班站的建设,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
4.2.4 严格管控总额,细化工资管理
全面实施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加强对工资总额分配结构和发放水平的管控力度,逐步理顺公司内部收入分配关系,将增量向一线、关键岗位合理倾斜,完善收入分配管理调控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工资计划管理。
4.2.5 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薪酬福利管理
2011年公司组织各单位开展收入分配自查,全面总结近三年来公司在工资管理、社会保险、公积金、年金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摸清管理现状;积极配合国家审计署和国家电网公司对公司的审计,对存在薪酬管理问题突出单位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结合公司本部处长和专责岗位选聘,对本部各职位等级的岗位岗级与奖金系数进行调整规范,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规范“五险两金”职员保障管理,及时开展五项社会保险与公积金基数调整,开展公司系统应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员情况统计核查,召开年金管理机构会议,组织年金账户核查,督促投资管理人开展年金投资运营。
4.2.6 加强和完善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对基层试点单位的调研、指导,试点探索并不断完善生产一线的精益计分(工分制)绩效管理模式;借鉴内地兄弟单位绩效管理经验,结合公司实践,制定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制定基层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公司统一的2011、2012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对基层单位年中、年终绩效考核,开展公司本部特殊贡献和工作质量考核,全面提升工作业绩,规范化管理标准。
4.2.7 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机制
公司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运用参与激励。公司举办各种各式各样的活动,鼓励职员参与,使职员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形成职员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运用工作激励,通过职员岗位竞争,把职员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职员的新奇感,给予职员想象的空间,去创造,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职员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③运用荣誉激励。荣誉激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公司历来对每一项活动、每一个新的成果都注重荣誉激励的办法,从而有效地利用了职员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使职员真正的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为职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领导以个人的管理艺术、技术能力、综合魅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树立榜样,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最终实现职员自身价值和企业融为一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5 结 语
因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面临企业职员个性化发展的挑战,即企业职员日益跨文化化、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提供个性化、定制式的人力资源产品、服务和关系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较恰当的平衡组织与职员个人的利益,研究出适合企业和员工共同长远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我们要持续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