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14:50:36
导语: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我县涉及安全住房、道路交通、水电开发等项目建设越来越多,农民工用工量也逐步增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权益被侵害,因工程款和工资拖欠引发的群体上访讨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岁末,民工讨薪现象集中,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脱贫攻坚进程,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一、我县农民工用工及清欠工资现状
(一)农民工用工情况
目前,我县农民工用工主要涉及乡村住房、乡村公路、水电开发等建设领域,用工途径主要是通过建设企业中标,承包至施工企业,再转包与代班班长(包工头)再分包小包工头,最后再由小包工头召用农民工进行劳务具体操作,然而在整个工程中农民工始终处于打工链的最下端。由于中标建设企业采取项目分包方式,将工程项目层层承包至包工头,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与农民工主动签订劳动合同率低,加上企业对民工缺乏直接管理,不能准确掌握农民工的用工和出勤情况,更不能准确掌握民工工资的发放情况,因此造成农民工拿不到工资事件常有发生。
(二)清欠农民工工资情况
近年,我县举报投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劳动关系错综复杂,今年以来,全县共接受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件,涉及农民工*人。针对工资拖欠严重情况,我县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解决:首先,我县始终坚持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专门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领导小组,集中力量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把加强事前防范,严格落实国家、省州有关规范该领域劳动用工管理的相关制度作为工作切入点,提前消除可能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矛盾隐患。第三按照规定比例将预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前置条件,严把工程峻工验收关,督促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规范用工管理、规范工资支付行为,进一步减少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今年以来,虽已清欠工资*万元,但仍有大量的欠薪问题尚未妥善解决,清欠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二、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民工过于盲目务工。一是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和务工心切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寻找务工工种时既不了解用人单位是否具备《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也不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而是抱着“只要有活就干”的心态,盲目择业,最后导致务工工资没有保障。二是农民工群体一直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且大多数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法律意识,没有维权思想,致使在发生拖欠工资的争议后,在用人单位面前没有话语权,个人力量淡薄,往往无力对抗,以致采取不正当的维权方式,增加了后期处理该类争议的难度。三是大多数农民工在务工时不懂得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许多用工单位,特别是分包、转包包工头在招用农民工后双方不签定劳动合同,仅是口头协议;有签订合同的,也没有加盖公司或企业印章,致使发生拖欠工资等劳动争议后,农民工无法拿出有效的证据,使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
(二)市场管理不规范。当前许多工程建设项目违法转包、分包、借别人的资质中标,造成支付环节及利润分配次数较多,导致农民工工资被克扣或拖欠。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在与开发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后,由于资金不足,在开发单位不知情的情况下,便以更低的价格转包给其它建筑单位,自己并不参与施工,开发单位支付工程款后,截留一部分才付给分包单位,这样转包几次,真正发到农民工手中的已所剩无几。二是工程在层层转包过程中往往会转到一些没有资质的劳务企业和社会自然人(包工头),一旦发生欠薪现象,就会造成有用人权的单位没用人,用人的工头没有用人权,有资质的没活干,干活的没资质,追其责来,只推不揽。三是很多工程是由不具备施工资质的“包工头”挂靠一些建筑企业施工的,支付工程款时是由开发单位直接支付给包工头,并不支付给这些建筑单位,包工头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只将开发单位支付的工程款中的一部分支付民工工资,造成工资支付不足现象。
(三)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建设单位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现象非常普遍,有些建设单位在资金不到位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急于开工建设,导致工程款难以如期向施工方支付到位。同时建筑劳务经过层层分包后,全部工资须等包工头与上一级包工头结算后才能领到,若分项工程中的一项在无法以进度完工或未通过质量验收,将导致整个工程不能审计,工程款无法拨付;部分工程因工程增量必须报批,程序复杂,得不到及时审批再加之发包方和承包方因增量发生合同争议,没有及时达成协议,就会发生劳务纠纷。
(四)工资发放制度执行不力。一是相当一部分建设企业、施工企业把工人工资支付给劳务企业或承包人,劳务企业或承包人根据工程分包协议将工资款拨付给包工头,再由包工头支付给民工,由于工程层层转包、分包,总承包商连干活的农民工是谁都不知道,何谈直接对农民工发工资。二是多数包工头采取按月支付部分工资(生活费),待工程结算后再将剩余工资款,根据民工工作量予以发放,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将工资按月直接发放到农民工手中。三是由于农民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均为口头约定,一旦拖欠工资现象发生,农民工手中无欠条,致使讨薪受阻。
(五)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缴纳不积极。部分项目建设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到劳动保障部门交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又取得了开工的有效许可证,许多工程竣工后,工程负责人都不知去向,劳动监察部门才得到民工举报,导致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时处理难度加大,从源头上防止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县共有*个在建项目,但预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仅*万元。
(六)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一是政府监管部门没有从观念上真正重视起来,没有切实把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当做一项民生工程、社会工程来抓。二是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很少有地方对欠薪企业进行严厉惩处,这使得一些企业将欠薪问题视若无睹。三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联动机制,业务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沟通对接不够,致使工程验收后就拨付工程款,农民工工资是否支付,一概不管不问,加大了农民工工资清欠难度。
(七)劳动监察执法能力不足。目前,我县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1个,人员4名,面对大量的投诉举报案件,劳动监察执法缺乏足够的人员和强制手段,大部分案件仅仅依靠督促、调解来处理,通过行政执法手段依法办理案件数量少,日常巡查工作开展困难,难以对用人单位进行全面有效监管,也难以对农民工的权益做好有效保护。
三、预防和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升法律意识。一是加大法制宣传和培训,通过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使农民工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诉讼知识,强化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使他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提高建筑企业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通过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特别是加大国家一系列解决建筑领域拖欠民工工资问题相关规定的宣传力度,督促用工单位自觉规范自己的用工行为。
(二)规范市场管理,建立制约机制。一是严格新建项目的审批程序,对建设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予立项、不办理项目审批; 对施工企业原有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未解决的,一律严禁参与新建工程的招投标;对于施工企业过度垫资而引发的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项目,建设单位应承担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连带责任。二是坚决杜绝个人承揽建筑工程,严厉查处层层转包、分包和违法挂靠行为,明确对有“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非法经营活动的施工企业,坚决给予限制承接新项目、停业整顿直至降低资质等级的处罚,并计入企业信用档案,降低其信用度。
(三)强化制度建设,推进用工管理。加快制定本县加强建筑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与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一是严禁违法层层转包、分包,明确没有劳动用工主体资格的施工队、作业队或个人的用工属非法用工的后果要由其自行承担责任。二是企业以及承建商必须依法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三是全面实行工资按月支付工资制度。工资每月必须以货币形式足额发放到农民工手中,严禁小包工头代领、工资;每月工资发放花名册必须报建设局、劳动监察大队备案,否则,发生欠款由总承包单位负总责。
(四)健全信用体系,提升企业诚信。 一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业主,通过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向社会予以公布,促进企业依法建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劳动保障管理模式,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建立企业不良记录档案,对发生拖欠民工工资问题的企业实行公示制度,对发生影响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拖欠行为,实行市场淘汰机制。三是建立欠薪“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次性达到一定数额(自定)以上、一年内被发现两次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次性拖欠人数超过一定数量(自定)、拒不缴纳工资保障金等行为,且在规定时间内不整改的将被列入“黑名单”,在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新开工项目施工许可、融资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
(五)全面推行保证金制度,源头预防拖欠行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是从源头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治本之措,要加快建立并全面推行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业务主管部门要将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作为项目招标的必备条件,对没有到人社部门办理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手续的工程项目,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不予批准开工报告;已开工建设的项目未缴纳保证金的,应当督促其及时补缴,未补缴的,完工后不得进行验收,确保建筑领域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的覆盖面。
(六)加强部门联动,加大查处力度。切实加强人社、住建、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和处置工作力度,要将使用农民工较多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作为检查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在全面清查的基础上,把有拖欠工资记录的单位和工程建设项目,确定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巡查频次;对重大拖欠隐患,早发现,早介入,防止大面积集中拖欠行为的发生。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的执行力度,对确有执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或移交公安、检察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以执行威慑力,促进用工单位及时履行法律义务;对采取极端方式讨薪民工要采取惩戒措施,对恶意讨薪以达到个人目的人员要进行打击。
研究表明,每晚睡5~6小时的女性,体重增长速度要大大超出每晚睡7个小时的女性。
每晚睡眠时间低于5小时的成年女性的平均体重要比睡眠达到7小时的女性重2.3磅左右。
每晚睡眠6小时的女性,体重则要比睡眠7小时的重1.5磅左右。体重增加达到33磅的女性中,绝大多数每晚睡眠只有5小时,其次才是每晚睡眠6小时的女性。
美国健康协会专家在圣迭哥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年女性夜间睡眠时间越短,她们体重增长的速度就越快,以后患肥胖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房芳)
常做家务少患子宫癌
美国的研究人员最近指出,妇女常做家务,能减少患子宫癌的风险。在此之前已有其他研究显示,运动能预防多种癌症及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中心的查尔斯・马修斯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成年妇女运动能将子宫内膜癌的患病危险降低20%。马修斯和上海癌症研究所的同行合作研究又发现,步行和做家务能将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降低40%。
研究人员对974名年龄在30~69岁的上海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步行60分钟以上,或做家务4次以上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要低30%。
(刘光)
频换洗发水易脱发
有些人经常更换洗护用品,全是刚上市的新产品。其实,每更换一次洗发水,就会带来对头皮的物理刺激。
不同的洗发水pH值不同。人的头皮对洗发水有个适应的过程,如果一直用偏碱性洗发水,头皮已经适应了,突然换成偏酸性的,会对头皮造成刺激,引起脱发。
不同的洗发水配方和添加剂也不一样,植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尽相同,头皮对新的配方不适应也容易损伤头发,或加剧脱发。
人每天都会掉头发,每个人的头发大概有10万根,每天脱发50~100根是正常的。
专家建议年轻女性在洗护头发时,要选择相对稳定的产品,用适合自己的一两个品种一直使用即可,不要跟风赶潮流。当出现瘙痒和皮屑过多时再考虑更换才是正确的选择。 (刘小平)
几种导致女性不孕的食品及饮品
1. 咖啡:咖啡对女性受孕有直接影响,每天喝一杯以上咖啡的女性,怀孕的可能性只有不喝此种饮料者的一半。
2. 胡萝卜: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以及对人体有益的其他营养成分。但妇女过多摄入胡萝卜素会引起闭经和抑制卵巢正常排卵功能。因此,想生育的妇女不宜多吃胡萝卜。
3. 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能使身体里的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血管痉挛,导致女性月经不调、闭经、卵子生成变异、无或停止排卵等。
4. 烤牛羊肉:未烤熟的牛羊肉上存有弓形虫,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女性不孕,或导致新生儿弱智、瘫痪、畸形等。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是弓形虫高发区。
5. 木瓜:木瓜是一种有效的避孕药,木瓜中所含的木瓜蛋白酶,可与孕酮相互作用,从而达到避孕效果。
要说明的是,咖啡、胡萝卜等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可以限量食用。
(王洪波)
人造食物危害大/生活小妙招
人造黄油 化学名称“反式脂肪酸”,还有着各种好听的名字,如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等。这种美味会给人们的健康埋下隐患,导致糖尿病、动脉硬化、肿瘤等疾病的高发。饼干、面包、巧克力派、沙拉酱、奶油蛋糕、冰激凌、珍珠奶茶、咖啡伴侣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要尽量少吃。
味精 是一种化学调味料,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吃味精过多,可能会导致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念,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症状。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还可能导致高血压。
罐头肉制品 亚硝酸盐常被作为染色剂和防腐剂应用于加工熟肉,尤其是罐装肉制品中含量更高。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
炸鸡 煎炸食品时,为保证口感,常会选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升高,诱发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炸鸡时,通常还会裹上一层面糊,这会使人摄入更多油脂。煎炸食物的油,通常会使用5~7天,反复加热的油会产生有害物质。
碗装方便面 碗装方便面的包装盒中通常含聚苯乙烯,这种材料在65℃以上的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另外,方便面的调料中还含有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
(童玲)
一勺芝麻酱胜过三块鱼
芝麻的营养和鱼有很多相似之处,鱼的营养非常丰富,在肉类食品中名列前茅。而普通平凡的芝麻酱和鱼的营养成分相当。
1. 健脑:鱼肉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被人称为“脑黄金”,对健脑益智、促进儿童智力发育有好处。芝麻酱也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芝麻酱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黄花鱼的13倍多,是草鱼的33倍!
2. 护心降脂:吃鱼保护心脏和心血管,这些好处也是鱼肉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带来的。而芝麻酱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有同样的作用。一勺芝麻酱(大约20克)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半斤草鱼或鲤鱼!
3. 补钙高手:芝麻酱中的钙含量也比较高,每100克芝麻酱中含有612毫克钙,远高于牛奶、豆腐等常见的补钙食品。
4. 养血佳品:芝麻酱还含有比较丰富的铁和叶酸。铁和叶酸都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我国有近1/4的人患缺铁性贫血,补充富含铁的食物非常必要。
5.防糖尿病和高血压:芝麻酱还含有较高的锌和钾,这两种矿物质在防治糖尿病和高血压方面有很好的作用:锌参与胰岛素的合成与降解;钾有舒张血管、促进钠排泄的作用,有利于血压稳定。
2015年是“十二五”扶贫攻坚规划的收官之年,省委、省政府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以罗霄山片区和贫困县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2015年一年就召开了两次全省扶贫开发会议,出台了《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等“1+5+23”政策框架,实施了一系列扶贫重大工程,为“十二五”完美收官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
(一)主要成效。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幅下降。2015年全省减贫72万人,贫困人口下降到200万。“十二五”全省贫困人口减少238万人,减少54%;贫困发生率由12.6%降至5.7%左右,下降6.9个百分点。二是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2015年25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80元,增长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十二五”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三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十二五”全省累计用于3400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专项资金达到近30亿元,同时较好地整合了新农村建设、村组公路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农网升级改造等项目和资金,用于村庄整治建设之中,五年完成了1.5万个贫困村村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任务,这些贫困村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贫困村由3400个调减到2900个。五年来江西省整合各级资金,投入300多亿元,帮助34.6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库区和农村重点污染区,搬迁到城区、工业园区、乡镇和中心村。四是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扶助贫困户子女参加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达20多万人。不断扩大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资助面,提高奖助标准,基本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
(二)经验做法。突出体现在做好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融入全省发展大局,高位推进。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三农”工作、民生工程的重点任务,以及纳入全省战略布局的全局中谋划。按照全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制订“十二五”扶贫和移民工作总体规划以及各方面工作的专项规划;根据“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理念,出台《江西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江西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产业扶贫规划》等。特别是党的十以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听取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扶贫攻坚促进小康提速的意见》以及《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等,加大投入,支持产业、保障、安居三大扶贫攻坚战,高位推进全省脱贫攻坚工程。
二是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根本实施方略,帮扶到户。江西省早在2012年便开始科学测定当年贫困人口在各县、乡、村的分布,这项工作比国家部署要早一年。2013年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完成了25个贫困县、3400个贫困村、119万贫困户和346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对当年贫困人口进行了重新调查核实和建档立卡,全省贫困农户全面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在此基础上,以贫困问题为导向,根据“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要求,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发力,做到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三是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工作主线,转型发展。近年来突出推进工作制度改进,主要是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革,加大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建立了与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相适应的增长机制。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调整项目论证审批时间,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强化了专项扶贫机制的创新,积极实施易地移民搬迁,探索“五个基本”搬迁扶贫新路径;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创新“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到户新模式;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四个转变”转移培训新方式;统筹加强村庄整治建设,实现“四个渠道”村庄整治新举措。这些探索创新,在全国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四是坚持把五级联动作为重要组织保障,合力攻坚。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了扶贫开发组织保障体系建设,构建了完整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扶贫攻坚组织架构,有力推进全省精准扶贫攻坚深入开展。省级层面,重点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全国首创“四个一”组合式扶贫,由省领导带领有关省直部门和中央驻赣、省属大型企业定点扶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省财政连续十年每年每县安排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领导力度。据统计,2012年以来,相关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达33.5亿,新增行业扶贫资金116.1亿,新增贷款42.4亿。市县层面,强化组建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产业扶贫、设施扶贫、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结对扶贫等七个工作组,确保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镇)层面,每个乡镇组建或强化了扶贫工作站。贫困村层面,选派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扶贫,对贫困村选派一名“第一书记”,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五级联动扶贫攻坚组织构架,为我省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是坚持把社会行业作为重要补充力量,动员参与。创建了定点帮扶新机制,开展了“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十二五”291个省直单位参加帮扶工作,共投入帮扶资金4.16亿元。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新发展,“十二五”各地组织30多万名干部结对帮扶近70万户贫困户。精心组织开展“扶贫日”活动,搭建社会扶贫平台,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扶贫开发多元投入机制。“十二五”以来,共筹集社会各界扶贫捐赠资金及物质折款6.72亿。
春节前来到江西视察,对江西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更高要求,并对江西省把扶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帮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积极谋划和推进2016年及“十三五”全省脱贫攻坚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时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是最大“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扶贫战略思想、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具体要求,谋划推进“十三五”脱贫攻坚,为全省“提前翻番,同步小康”作出更大贡献。2016年及“十三五”脱贫攻坚措施,我们提出的思路是“1234・10”。
第一,紧紧咬定一个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江西省脱贫攻坚总体目标是:确保到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2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9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和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样板区。为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总体目标,部署层层签订责任状,分解落实任务,层层传导压力,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有序推进。2016年到2018年,25个贫困县按年度分别摘帽退出2个、9个、14个;2900个贫困村按年度分别脱贫退出500个、1000个、1400个;200万贫困人口按年度分别实现脱贫70万、70万、60万,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
第二,正确处理两大关系,统筹协调综合推进。一是正确处理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因此,要强调始终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首位,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推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一些同志在观念上还存在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放在解决贫困县发展水平上,工作措施想的还是推进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认为区域发展可以代替扶贫开发,所以扶贫资金往往被整合到大的基础建设项目或者龙头企业发展中。从社会进程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了,贫困对象也有发展,但如果不同时进行扶贫扶弱,势必造成更大的发展差距。因此,必须坚持把精准扶贫放在首位。当然,单纯扶贫开发也不能代替区域发展,那只能是低水平的扶贫,所以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理念,战略上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战术上坚持扶贫到村到户,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区域发展是系统工程,精准扶贫攻坚是细胞工程,处理好系统和细胞的关系,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二是正确处理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的关系。在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发性扶贫对象和保障性扶贫对象分别占建档立卡总人数的73.6%和 26.4%。因此,要突出开发性扶贫和保障性兜底两轮驱动,今年2月19日,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制度衔接的实施方案》,重点使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在区域分布、对象识别方面实现基本一致。首先要做好比对工作,一种情况是扶贫人口多于低保人口,理论上此种情况低保人口应全部纲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但实际工作中可能由于识别标准不一样或认定方法不一样,比如建档立卡按户识别,而低保认定按人识别,因而部分低保对象没有进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对此要注明没有进入的原因。第二种情况是低保人口多于贫困人口,即所谓“倒挂”,那么贫困对象应该从低保对象中识别。经比对后,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分别纳入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十三五”期间,江西省将加强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统筹协调,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年均增长14.4%,到2020年我省农村低保标准将高于同期全国扶贫标准40%。
第三,建立健全三大机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一是脱贫攻坚考核机制。中央已经出台了对省级党委和政府精准脱贫成效的考核办法,我们也正在研究并出台对设区市党委和政府精准脱贫成效的考核办法。去年已经出台了对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将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考核总分值为300分,扶贫开发占60%,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主要精力和各类资源放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今年3月初省里正式启动对25个贫困县2015年脱贫攻坚实绩考核,3月底前将会出考核结果, 5月底前省委省政府将召开表彰会。今后对贫困县的考核,将于当年11月份开始,争取当年底完成对当年的考核,数据考核依据为上年的11月份至当年的11月份。对定点扶贫单位的考核,国家也正在研究,我们在适时也将根据国家部署研究制定。同时研究制定对省级23个出台了行业扶贫实施意见的部门考核。二是精准脱贫退出机制。我们已经出台《关于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退出的工作原则、退出标准、退出程序、退出后的扶持政策、退出规划的年度计划。贫困户的退出要以户为单位,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及五保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方,凡纳入低保或五保的家庭,其收入视为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贫困村的退出,以贫困发生率和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完成率为主要衡量指标。原则上退出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应低于4%,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全部完成。贫困县的退出,其贫困发生率应低于3%。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至2020年,继续享受中央、省级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投入分配整合管理机制。江西省将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2020年省财政将筹集专项扶贫资金200亿元以上。省级每年安排的扶贫资金,原则上按因素法分配,由县级政府包干使用,统筹用于扶贫工作,自主确定扶贫项目。市县财政也要相应加大投入。增加金融投入,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建立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加强扶贫资金监督检查、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完善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确保资金项目安全有效。
第四,构建完善四大体系,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一是政策支撑体系。在已构建“1+5+23”( 也就是:1个纲领性文件,即: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5个配套文件和23个行业实施工作方案)构成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完整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有力支撑脱贫攻坚的实施。二是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省市县乡村五村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重点加强乡镇扶贫工作站建设,进一步配好配强贫困地区基层领导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三是信息网络体系。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监管系统,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建立扶贫信息系统数据的部门对接和共享机制,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对扶贫指标数据的相关信息实现在网络平台上“一键搜索”,使扶持对象一目了然。依托扶贫大数据平台,提高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精准度。充分运用扶贫信息数据系统,把握减贫工作进程,监管扶贫资金使用,考核精准扶贫实效,科学作出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决策。四是社会帮扶体系。对接好国家部委和央企在贫困县定点扶贫和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对口支援,完善省级领导协调随同省直部门、国有企业开展驻县定点扶贫,扎实开展各级部门定点扶持贫困村,选派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扶贫。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为每户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鼓励政策,发挥“10・17扶贫日”引导作用,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培育多元社会参与主体,大力倡导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搭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平台。
第五,大力实施十大工程,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围绕江西省产业脱贫攻坚战、保障脱贫攻坚战、安居脱贫攻坚战,从增长收入、改善条件、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即;产业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保障扶贫工程、搬迁移民扶贫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基础设施完善工程、生态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等。
三、当前需要着力把握的几项重点工作
关于精准脱贫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论,是对我们党的共同富裕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境界,开辟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新路径。江西省明确提前两年到2018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要实现精准脱贫目标,首先必须打牢建档立卡工作基础,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全省范围内完成了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脱贫攻坚就是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工作。但是建档立卡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订的过程,按照“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回头看,第三年规范运行”的要求,需要对信息定期核查,对遗漏的、返贫的、新致贫的要纳入,对造假的、脱贫的要退出,不仅要摸清楚贫困人口数量,还要搞明白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做到信息准确、不错不漏、能进能出。前两年通过“回头看”清理不合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4万,2015年底到现在通过再次 “回头看” 核查,全省共退出贫困人口27.31万人,新进符合条件人口19.56万人,可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建档立卡是各项扶贫举措能够精准的基础和前提,务必要精益求精。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明确脱贫的标准。现在有个倾向,就是简单以农户家庭收入多少来衡量是否脱贫。判断是不是贫困户,收入是个重要指标,是对贫困状况的综合判断,但其最核心的还是“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既考虑了基本生存需要,也兼顾了长远发展需求,是农户跳出“贫困陷阱”的度量衡,也是实现小康的基准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紧紧扣住“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标准,问题就会更聚焦,思路就会更清晰,措施就会更具体,从而打破惯性思维,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坚持扶贫到户,按照“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要求,瞄准贫困户,一家一户摸情况,逐村逐户搞帮扶,把扶贫政策、措施、资金、项目落实好。落实好针对贫困人口的特惠性政策,提高扶贫的政策、措施、资金、项目的瞄准度。通过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进而完成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的任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的《关于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对精准脱贫退出机制作了明确要求。3月中旬,根据部署,由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牵头组织大专院校等相关专家和民主人士组成核查评估组,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户和贫困县进行第三方评估,以增强公信力和诚信度。
关于扶贫资金整合问题。扶贫资金整合提了很多年,但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近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对此已经作了研究,很快将出台支持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试点的目标是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激发贫困县内生动力,支持贫困县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减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基本原则是:渠道不变、充分授权,县抓落实、权责匹配,精准发力、注重实效。就是说对纳入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仍按规范的渠道下达,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贫困县,贫困县作为实施主体,根据本地脱贫攻坚规划,统筹整合使用,并承担资金安全规范使用的具体责任。试点统筹整合资金的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中央层面主要包括: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林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业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中涉及农村公路部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助除外)等24项之多,还有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完善资金安排使用。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表态将积极支持整合,谁不整合重点审计谁,谁违规插手干预资金整合就处理谁,解决“整不动”等问题。试点要求各省、市也要参照上述资金范围,明确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中贫困县可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
关于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驻村工作队相当于村级扶贫办,是推进脱贫工作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把扶贫资源精准地用到贫困村和贫困户。目前全省省、市、县共有3792个部门单位,10656名干部定点帮扶2900个贫困村,确定30万结对帮扶责任人。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摸清情况、资金监管、政策宣传、培训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地要明确驻村帮扶的主要任务:一是做好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二是编制好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三是组织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四是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到村到户政策;五是保证扶贫资金使用公平公正。需要说明的是,贫困户对驻村帮扶的满意度已纳入中央对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的考核作为指标之一,我们也将对此纳入对设区市党委和政府工作脱贫攻坚的考核作为指标之一,请各地要高度重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加强培训、指导和协调。
关于产业扶贫问题。充分发挥省级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资金使用上重点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从扶贫产业业态角度看,有种、养、加等特色产业,电商扶贫和旅游扶贫等服务业,以及光伏扶贫产业;从经营方式角度看,有自营生产型、资产收益型、自营生产和资产收益结合型;从组织模式角度看,有“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五定”产业扶贫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主要扶持发展自营生产型或结合型产业发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主要是资产收益型。今后随着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退出,将加大对资产收益型的投入。扶贫产业组织形式上,支持贫困地区建立“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贫困村继续推行“五定”的产业发展模式。现在还有电商扶贫,今年在贫困村组织推进900个农村E邮等电商扶贫,各地要高度重视。
对于旅游扶贫,因其投入大、局限性强等特殊性,不宜过多扶贫资金投入。特别是,随着县级整合资金力度的加大,不能以扶贫的名义,整合扶贫资金投入到旅游扶贫中。对于产业扶贫,我们将于4月中下旬召开现场会,专题部署推进这项工程。
关于健康扶贫工程。从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致贫原因分析,因病因残致贫最为突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患长期慢性病、患大病和残疾人占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 31.4 %。同时,因病因残致贫又往往与其它致贫原因交织叠加。因此,无论是预防新增贫困人口,还是减少已有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都要把医疗救助保障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正在转发赣州市农村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就是鼓励各地采取切实措施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减轻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近期将研究出台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意见,参照赣州做法,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设大病商业附加保险。
关于村庄整治工程。重点抓好“十三五”2900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将省级贫困村中的重度贫困村组全部纳入省级新农村建设点。省级贫困村以外的重度贫困村组,各市县要自筹资金,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面整治工作,2900个贫困村全面消灭“满目疮痍”村组。
关于教育扶贫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对农村贫困家庭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把“雨露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贫困大学生。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关于搬迁移民扶贫工程。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搬迁的范围与搬迁对象的关系,在搬迁的定位上,要把自然村或居住点的整体搬迁放在首位,再把搬迁地的所有居住人口全部纳入搬迁的范围,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搬迁重点扶持的对象,努力做到应搬尽搬,做不到整体搬迁的,优先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他们搬得起,搬得出,能脱贫。二是以前搬迁和今后搬迁移民的关系,由于前后补助标准相差较大,已搬迁的群众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影响。三是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同步搬迁人口的关系,新的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同步搬迁人口差距较大,给搬迁工作的组织实施带来了新挑战,搬迁工作的矛盾也将发生转变。在过去,搬迁的补助标准不高、差别不大,是困难群众不想搬,不敢搬,搬不起,而条件较好的群众希望搬,主动要搬。而现在是,同步搬迁人口补助标准相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助标准偏低,他们可能会有攀比思想,产生抵触情绪,搬迁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搬迁的组织实施难度会增大。因此,各地要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的同时,采取奖励性和组合式补偿的政策和措施。
关于扶贫宣传调研和信息报送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打好舆论战、宣传战和信息战。宣传工作既能造声势,又能鼓干劲,还能推典型。要全面宣传江西省扶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效,用信心凝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要生动报道各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鲜活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促进脱贫攻坚不断深入。
我县于1980年被列为国家“老、少、边、穷”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贫困县,1993年因农民人均年收入超出国家界定标准13.6元退出国家贫困县。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关心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攻坚和强农惠农政策,自我加压,奋力追赶,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大力实施“强攻工业、主攻旅游、产业兴县、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面貌不断改观,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增长30%,连续四年实现“三年翻番”。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财政总收入2.5亿元,分别增长10.6%和28.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4.6%和1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5个指标增速列全市首位。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村庄整治推进。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有效载体,以做优做大村庄规模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截至目前,全县先后共完成了589个省批建设点村庄整治任务(含2013年68个省批建设点),涉及23600多户农户、92000多人直接受益,改路、改厕、改水“三改”基本到位,16200农户改造了住房。打造了一大批如古井、古松、客家源、大畲旅游新村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村、文化新村、生态新村。二是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扶贫攻坚的首要大事、开局工程和民生工程,2012年完成了477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2013年市下达我县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为14410户(其中新建和维修加固9063户,拆除空心房5347户),截止到9月6日,全县落实改造对象9208户、已开工6184户、完工1431户,拆除空心房3985户。全县规划建设的50个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点已全面启动建设。
2.坚持产业发展推进。一是做优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通过多年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基本形成了“田里烟、莲、稻三分天下,山上油茶、果业、香樟三业并举”的农业产业格局,今年种植烟叶3.2991万亩、白莲4.5万亩,收购烟叶9.4773万担、预计收购干莲3500吨以上,白莲、烟叶两项产业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约1500元。此外,全县油茶面积达10万亩,香樟面积达5万亩,成为新兴农业产业,我县被列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油茶产业项目示范县”,并连续多年在国家、省组织的年度油茶发展业绩考核中名列前茅。二是突出“一村一品”促农民增收。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并将科技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等向重点村集中投入,各重点村已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如:木兰乡东坑村63户农户自行组织成立了“县山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该社山地鸡年出栏量达30万只,年产值达1500万元。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种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小松镇瑶上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300亩。带动基地农户500户,其中贫困农户240余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带动企业的发展,也使农民增加了收入。琴江镇大畲旅游新村,依托通天寨景区,捆绑新农村建设、旅游、扶贫开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努力打造一个“客家气息浓郁”宜居、宜游、宜业新型村落。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创收人均达3000元以上,使该村农民既改了房又致了富。2012年,琴江镇大畲旅游新村被评为全省首批4A级乡村旅游点。三是发展旅游带动服务业和农产品销售。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建成通天寨4A级景区、大畲乡村旅游示范区、九寨温泉、赣江源漂流等四大核心景区,成功举办两届乡村旅游文化节。今年1-8月,累计接待游客87.3万人次,同比增长29.8%,旅游总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32.4%。旅游促进了城乡餐饮酒店业的发展,使农村一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服务业脱贫增收。通天寨景区、赣江源景区周边农民依托旅游的驱动,经营宾招酒店和经销土特产品,增加了收入。
3.坚持项目建设推进。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目前,我县共有国家和省级贫困村2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2%,上级下达整村推进资金1216万元,其中:省级贫困村项目资金290万元,国家贫困村项目资金66万元,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420万元,2013年整村推进(村庄整治)440万元;截止目前,贫困村申报项目140个,已完工项目109个,占申报项目总数的77%。二是加强项目对接工作。我县根据《若干意见》出台了35条实施意见,编制了《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项目储备,目前已编制重大项目385个,总投资达476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80个;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或报批的项目102个,总投资128.9亿元,为把国家政策尽快转化为项目、促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尽快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4.坚持社会扶贫推进。一是推行“三联系一挂职”机制。全面推行县领导联系乡、县直部门联系村、干部联系户、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聘工作人员到村挂职锻炼,全县29名县领导联系10个乡镇,每人挂点一个国家或省级重点扶贫村,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有力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落实。二是成立县老区促进会。加强与上级老区促进会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为争取更多的社会扶贫资金提供了平台。2012年,钨业集团公司向县老促会捐助5万元作扶贫救助资金。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帮扶。省委、省政府“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举措,省财政连续十年每年10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将为我县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四是深入推进“三送”工作。积极推行“三代”、“六民”工作机制,开展“五进农家五同步”活动。今年,县财政出资2000万元,分两批实施376个交通、水利等“三送”民生工程项目,项目覆盖全县131个行政村。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
1.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贫困面较大。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31.06亿元,仅占全国的0.06‰、全省的2‰;财政总收入3.9亿元,是全省唯一一个财政未过4亿元的县,绝对值仅占全国的0.03‰、全省的2‰。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1085元,仅为全国的28.8%、全省的38.5%;人均财政总收入1226元,仅为全国的14.1%、全省的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8元,仅为全国的40.4%、全省的49.9%;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仅为全国的44.9%、全省的45.4%。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693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9%。
2.基础设施欠账大,自身“造血”功能弱。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仍有15个行政村不通客车,有四级以下低等级公路460公里,四、五类危桥38座;仍有757个村小组、1251个自然村未通公路。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还有24座及393座重点山塘存在安全隐患,有20座小(2)型病险水库需要除险加固,4000多座山塘需要加固整治,还有60%的灌区需要配套改造。三是农村人畜饮水极不安全。还有77个行政村、1255个村民小组、1745个自然村、38847户农家不通自来水,涉及人口75900人,多数农民的饮用水基本上是溪水、河水、井水、塘水等不安全用水。四是电力供应能力差。只有110KV输变电站,高峰时期突然断电现象时有发生。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民增收的主要传统产业烟、莲、稻,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影响,效益不高,特别缺少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训支撑,产业深加工跟进难,农业产业附加值低,农民持续增收难。此外,我县人均耕地仅为0.63亩,外出务工者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少,大多从事体力型劳动,收入微薄,务工要脱贫也很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切实加快扶贫攻坚工作,是推进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县将紧紧抓住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我县发展机遇,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努力为振兴发展当好“助力器”。
1.以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总体要求,将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有效衔接,加大贫困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每个点改造整治到位,贫困村人居环境得到更大改善。
2.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提高扶贫精准度,对国家新扶贫标准下农村扶贫对象基础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
3.以模式创新加快移民搬迁步伐。通过与新农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生态建设、圩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提升移民搬迁工作。到2020年,计划投资5720万元,完成4084户14300人的深山移民及地质灾害避灾移民任务,精心打造100个集中移民安置点。
4.以产业扶贫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争取开展中央彩票公益金、贫困村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试点工作,重点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特别是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扶贫工作力度,努力将打造成旅游扶贫示范县。
5.以智力扶贫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持“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到2020年,实现农民培训全覆盖,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
6.以专项扶贫营造浓厚氛围。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好县直单位(企业)定点扶持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围绕中央开展行业扶贫的新要求,着力推进行业扶贫,积极推动行业部门支持扶贫的责任全面落到实处。
五、几点建议请求
作为全省、全市发展最落后的县,人民常常为自己拖了全省、全市的后腿感到不安,感到自责,我们做梦都想尽快甩掉倒数第一的帽子,早日脱贫,与全国人民同步迈进小康社会。但要实现这宏伟目标,仅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上级给予我们高度的关注与特殊的扶持。
1.逐年增加扶贫重点村个数。131个行政村中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只有50个,占总行政村的38.2%,还有81个行政村未实施整村推进工作,这些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为此,请求上级对实行差异化扶贫,帮助老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逐年增加贫困村的数量,力争到2020年全县131个行政村都能享受到扶贫重点村的扶持政策。
扶贫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畜牧扶贫工作,发挥畜牧扶贫优势,按照有关行业扶贫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结合2017年支持畜牧业发展资金项目,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上级财政扶贫资金xx万元(含扶贫资金x万元),根据有关扶贫要求,其中20%以上财政资金需结合项目用于行业扶贫。
二、畜牧业龙头企业基本情况
xx市xx农牧有限公司座落在山东省XX市风景秀丽的xx区。公司兴起于九十年代初。公司发展十几年来,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已初步形成了科研开发、畜禽饲养、饲料生产和动保服务为主营业务的良好发展模式。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品质、服务为民”的经营理念,在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协助下,不断进取、致力于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公司拥有不断状大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公司教授小组的指导下,为企业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目前,公司已建成现代化饲料加工车间三处,与新希望六和强强联合,年生产饲料89万吨;
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和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具有国内先进的科研力量。所生产系列复合预混和饲料、浓缩饲料、全价颗粒饲料等各类产品销往山东及周边省市,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公司自建商品鸡场年饲养1600万只,公司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年放养合同鸡8000万羽。
公司现有职工500多人,公司2016年固定资产82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23亿多元,实现利润5000多万元。公司2017年开始在xx市运营中心试点鸡场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加工项目,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计划在养殖户中推广应用。
公司努力打造“海天”品牌,在同行业中逐步发展,并不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公司发展至今,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先进表彰,连年被工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被XX市科技局评为“XX市民营科技企业”;
被山东省评为“科技兴农省级示范单位”;
荣获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国家质量合格达标产品”称号;
被评为首批“XX市银行信用最佳企业”;
荣获“2005年度XX市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贡献奖”;
2007年被评为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8年度被评为五星级消费者满意单位。连年被XX市信用联社与XX市农业银行评为AA级信用企业。
三、扶贫资金情况
根据XX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7年部分市级统筹整合财政涉及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潍财农指〔2017〕6号)及市政府《关于落实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政策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潍政办发〔2016〕155号),2017年1月28日XX区财政审计局《关于下达2017年部分市级统筹整合财政涉及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XX财指〔2017〕158号)下达2017年部分市级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预算支持畜牧业发展资金XX万元。
四、扶贫对象及所属地
扶贫对象为登记在册、建档立卡的96户贫困户涉及48人贫困人口。
五、帮扶措施
项目单位扶贫资金每年应将不低于8%的基本收益用于扶持贫困户脱贫或巩固提升确保不返贫;
即项目收益为XX万元×8%=XXXXX元。项目实施结束后,项目资金如需继续实施帮扶,将按照协议继续履行;
如不在实施帮扶或无继续帮扶对象,项目资金收回至财政专户,由区财政审计局统筹用于发展畜牧业生产。
六、实施期限
自2017年起连续实施,不低于X年。
七、实施程序
项目实施后,由贫困户所在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局及相关村委共同监督项目单位和受帮扶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
2017年度资金占用期为8个月,分配资金方案为每人发放标准为2000元。自2018年度开始,贫困户中的死亡人口及户籍迁出本村人口在下一个分配年度不再享受扶贫资金红利的发放;
以实际登记人口统一标准发放,每人每年2000元定额发放。年度红利发放完毕产生的结余资金留存在财政专户,待累积到一定额度后用于畜牧养殖发展资金项目,具体可由贫困养殖户提出申请,经贫困户所在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局及相关村委核实后,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结余资金作为项目配套资金使用。
扶贫资金发放前,由贫困户所在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局及相关村委核实贫困户户数及人口数,根据届时实际贫困户户数及人口数分配扶贫资金。扶贫资金发放由贫困户所在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局及贫困户所在村委共同组织实施。
八、经营风险分析
目前,XX市XX农牧有限公司运营良好,虽然受行业影响,但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强。作为保证资金安全,在签订协议时加入先偿条款,在企业出现破产、重组、出售等风险时,优先保证偿还扶贫项目资金。
九、项目效益
通过结对帮扶,增加贫困户收入,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户早日脱贫;
已脱贫的做好巩固提升工作,确保不返贫,并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扶贫资金帮扶协议
甲方(项目实施主体):
乙方(受帮扶贫困户):
丙方(监管单位):**村民委员会、**街道、畜牧兽医局
根据有关扶贫规定,为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义务,经协商同意,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相关规定,以及申报项目时的承诺,做好扶贫工作。
(二)对乙方采取适宜的帮扶措施,在相应期限内(不低于13年)完成帮扶指标任务。以扶贫资金项目投入入股等形式,保证乙方每年固定基本收益 8% ,负盈不负亏,利润优先向乙方分红。
(三)自觉接受乙方、丙方的质询、监督。
(四)在企业出现破产、重组、出售等风险时,优先保证偿还扶贫项目资金。
二、乙方权利和义务
(一)对甲方权利和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向甲方或丙方提出质询或投诉。
(二)按项目实施方案和协议约定积极履行入股参股等有关事项。
(三)遵守甲方有关规章制度,接受甲方举办的各类培训和技术指导。
三、丙方权利和义务
(一)监督甲方、乙方严格履行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二)受理甲方、乙方提出的质询、投诉。
(三) 调解甲方、乙方履行权利义务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
四、其他事项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协商处理,或按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执行。
本协议一式五份,甲、乙、丙方各一份。
甲方(盖章): 联系电话:
乙方(签字): 联系电话:
丙方(盖章): 联系电话:
同志们:
刚才,X做了很好的发言,X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成,请大家抓好落实。X同志通报了2019年度全市烟叶工作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对受表彰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祝贺,向奋战在烟叶生产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问候。等下X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巩固烟叶产业地位
2019年我市烟叶完成X万担收购任务,为计划数的X%,是近X年的最低值,相比20X年的最高峰时期X万担下降了近X%,我市连续X年没完成上级下达的烟叶生产收购任务了,烟叶产业到了下大力气抓的关键节点。若今年生产形势得不到扭转,按照烟草行业新一轮生产布局调整政策,宝贵的烟叶生产计划将被调剂到其他产区,直接影响我市农民稳定增收,影响脱贫成效巩固,影响市县财税收入,影响我市今后向国家烟草局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因此,各级各相关部门对发展烟叶产业的认识要再升温、再提高,把抓烟叶发展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巩固脱贫成效的高度上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采取得力措施,推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种烟收入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烟叶产业是我市群众脱贫的重要当家产业之一,201X年至201X年,全市累计收购烟叶X万担,年均实现烟叶税X亿元,实现烟农总收入X亿元,户均收入从201X年的X万元提高至201X年的X万元,累计带动全市X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烟农实现稳定脱贫,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烟叶税收是增加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烟叶产业是目前国家唯一继续征税的农业产业,每担烟叶特产税约X元,全部为地方财税收入,加上正在改革中的增值税中央与地方一半分成政策,每担烟叶给地方财总增收在X元左右。近年来我市烟税地方收入年均保持在X亿元左右。全市烟草系统每年实现含所得税在内的税金X亿元左右。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从201X年起支持我市异地办烟厂,每年给予我市X万大箱以上的专项生产计划,作为我市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201X年入库税收X亿元,已累计入库X亿元,年均促进财政增收X亿元,有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烟叶发展是引领现代农业的重要示范。烟叶产业在全市率先实行烟田土地整理、标准化生产、烟农合作社建设等,以X为代表,积极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带动烟农实行土地流转、隔年烟稻轮作、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为全市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良好示范。
(四)烟基项目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工程。自20X年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以来,烟草行业围绕我市X万亩基本烟田配套建设目标,累计投入烟基建设资金X亿元,平均每年投入X亿元以上,建成水池水窖X万立方米,新建及整修小塘坝X万立方米,修建沟渠管网X公里,机耕道X公里,开展土地整理X万亩,提升了烟区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投资X亿援建的X水源工程项目,可有效解决X万亩农田灌溉及部分地区防洪抗旱、生活用水等问题。
二、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完成烟叶生产任务
(一)要明确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年我市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是:烟叶种植X万亩以上、收购烟叶X万担以上。在稳定X县烟叶收购分别在X万担和XX万担以上的基础上,要千方百计确保X个烟叶种植规模较小的县烟叶收购分别达到X万担、X万担以上,防止被国家烟叶生产计划布局调整政策淘汰。要以X在X县建设开发单元为契机,大力实施高端卷烟原料定制化生产,提高高等级烟叶的供给规模。
(二)要落实烟区规划。各产区必须预留一定田土空间实行烟稻轮作或烟田轮作,不能再走“打游击”“过山瑶”“产业争地”无序竞争的老路;必须要立足我市已有产业规模和发展前景,突出抓好烟区产业发展规模和产业规划布局,建立相对稳定的烟叶“根据地”。在产业规划布局上,以县市为单位,从种烟传统、地理气候、土壤性质、基础设施、烟农队伍、政策措施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划定适宜种烟保护区域,出台可操作可调控有效率的烟田保护区管理办法。保护区域内,明确烟叶种植特色乡镇、专业村,依法依规整合各相关部门资金、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先支持和发展烟叶产业,优先支持贫困户种烟。对基本烟田进行政策性保护,鼓励烟稻轮作,原则上林、果、茶上山,不引导、不扶持、不发展与烟叶生产有冲突的他产业项目,为烟叶产业发展“腾笼换鸟”。
(三)要强化政策激励。受国家控规模压库存影响,烟价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拥有烟叶计划资源。当前考验的是大家的坚守能力,当前用行政手段稳定烟叶生产是无奈选择。烟叶产业同属于大农业范畴,是扶贫重要产业,各项政策帮扶措施要与其他农业扶贫产业同等对待,甚至优待。各县市要想千方百计依规整合扶贫开发、国土整理、农田水利、农田整治、产业发展、东西部协作资金等,依规支持烟叶生产加大投入,重点投入土地流转、土壤改良、密集烤房建设、合作社建设、烟叶种植保险补贴等领域,激发生产动力和活力。要结合实际,出台类似支持猕猴桃、茶叶、油茶等产业发展的奖补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烟农种植的补贴力度。市人民政府已明确要求,从2020年起,由各县市自筹资金,按每担烟补贴X元;鼓励烟稻轮作,对烟地流转、烟稻轮作每亩可再补X元,烟叶收购后兑现,坚持补贴三至五年时间,以充分调动烟农积极性。同时,要统筹各项保障政策,在合作社税收减免、保障生产用电、烟农贷款贴息、生产用地优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烟叶生产环境。要加快实现育苗、烘烤工厂化、烟地深耕机械化、烟基工程配套化、服务体系专业化“四位一体”模式,努力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的烟叶生产体系。
(四)要强化责任担当。烟草部门要充分发挥抓烟促烟主力军作用,最大限度地争取加大投入,最大限度地保姆式服务好烟农生产,最大限度地抓好烟农技术培训指导。要合理划分烟叶生产责任片区,每个片区明确一名烟叶技术员保姆式地指导好烟农生产。要加快优质烟叶品种的引进与应用,狠抓先进生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建立健全烟叶病虫害、气象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帮助烟农做好抗灾减损、保险理赔和灾害救助,全面提高烟叶产质量。要加快技术革新,加强烤烟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着力解决好制约全市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品种、单产、结构等瓶颈性问题,全面提高烟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积极推广有机肥入田、绿肥压青、绿色防控、清洁能源烘烤、地膜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促进烤烟绿色生产,探索并推动烟叶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X生态优势,完善X型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充分彰显品质特色,打造“性价比更优、安全性更好、可用性更强”的山地生态烟叶品牌。烟草部门要狠抓烟叶收购流程规范执行,提升服务意识,最大限度维护烟农利益,确保烟农高高兴兴种烟、欢欢喜喜卖烟,满怀信心再种烟。
(五)要加强风险管控。受巨大利益趋动,近三年,仍有少量外地低次等烟叶流入我市,严重影响了烟叶市场秩序。要不断巩固完善卷烟打假打私和烟草市场综合治理协作机制,严格落实“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办案、经费保障、培训宣传”五个要求,深化跨部门、跨区域协作配合,汇聚烟草市场打击治理合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切实维护零售商、消费者、烟农合法权益,营造群防群治、齐抓共管良好氛围,为全市烟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秩序。
三、狠抓当前工作,实现烟叶生产良好开局
今年烟叶生产任务很重。当前,正是2020年烟叶生产发动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务必抓住关键节点,早谋划、早决策、早发动、早实施,坚决把市分目标任务落实到位,抓好烟叶生产开局工作,为全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何益群为召集人的两烟工作领导小组联系沟通机制,市委明确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具体抓,各县市班子要认真落实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协作抓的工作机制,健全推动工作落实责任体系。要加大各级烟办人员配置和经费支持,强化乡镇抓烟责任,推进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主动配合烟草部门工作,形成政府、烟草公司、职能部门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推动我市烟叶生产恢复性发展提供强大组织保障。
(二)要加大推进力度。从当前生产发动情况看,大多数县出台了2020年产业扶持政策,加大了干部入村进户、点对点宣传力度,会议发动、政策激励作用明显,预约种植面积增幅较快,但也有个别县尚未明确相关政策,入户入村发动宣传不够,工作比较滞后。各县市要对照会议要求和工作任务找差距、补短板,迅速推进工作落地。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宜烟种植区规划,将2020年年度烟叶收购任务分解到X县市,各县市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到村,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完成目标任务。X月底前各县市要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备案。二是由市烟办、市烟草局牵头,以市政府名义尽快出台关于推动X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对全市烟叶产业工作的指导。三是把烟叶种植技术培训作为“千名农技干部下基层”和贫困劳动力转业就业培训内容,年内完成X人次左右烟农培训任务。四是加快X复烤厂易地改造项目建设,确保到2020年X月底前完成新址搬迁。五是加快国家烟草局援建的X座水源工程建设,已完工的古丈古阳河、永顺中秋河水库,要尽快组织竣工验收;正在收尾的X水库,要加快进度及早完工,其它项目也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力争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一、指标完成情况:
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计年度和统计口径,全市2005年度(2004年10月1日—2005年9月30日)自然增长人数为3957人,自增率为1.84‰,其中城区自然增长人数为1018人,自增率为3.48‰;全市2006年度(2005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自然增长人数为4281人,自增率为1.99‰,其中城区自然增长人数为1173人,自增率为3.91‰;全市2005年—2006年两年的自增率平均值为1.92‰,其中城区2005年—2006年两年的自增率平均值为3.67‰。
二、创建工作情况:
(一)围绕工作抓创建
一是着眼基层,规范管理。首先,针对基层工作缺乏有效指导和管理不规范的现状。市人口计生委经过认真调研、讨论和研究,制定下发了“晋城市《乡(镇、街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试行)》”和“晋城市《村(居、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试行)》”,对基层工作“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标准?”三大问题作出了明确答复,提出了具体要求;其次,为切实加大对基层工作的指导督促力度,市人口计生委实行了领导、科长包县制度,要求包县领导和干部必须参加各县(市、区)每月工作例会,并抽取1—3个乡镇,检查例会召开情况。同时还要参加各县(市、区)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及时掌握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二是争先创优,激发热情。为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市开展了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第一是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文件下发了《关于开展计划生育等级服务所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按照示范、先进和合格三个层次,有梯度、有步骤、有要求推进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方案明确提出,2007年,全市要有50个乡级服务所达到合格所标准,其中20个乡所要达到先进所标准,12个乡所达到示范所标准。到2010年,80个乡级服务所达到合格所标准,其中40个乡所达到先进所标准,30个乡所达到示范所标准。第二是以市人口计生委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开展‘12125’创优活动的通知”,即在全市开展争创10个示范乡镇计生服务所、20个先进乡镇计生服务所、10名优秀乡镇计生助理员、20名优秀技术服务人员和50名优秀村级计生管理员的活动。通过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在全市掀起了新一轮的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广大基层计生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争先进、当先进、比工作、钻业务的良好工作氛围正在形成,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呈现出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的工作局面。
三是强化督调,夯实基础。为全面准确把握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发展态势,引导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组织力量对各县(市、区)的计生工作进行了三次督调,第一次是于3月14日至19日对各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进行了一次督查与调研相结合的督调活动,通过督调,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全市各级人口计生工作整体发展状况,及时发现了制约人口计生工作的困难和问题。这对于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全面把握发展态势,科学决策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第二次是于6月26日—7月1日对各县(市、区)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长效节育措施和数据大集中三项重点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督调。主要采取当天督调、当晚汇报、次日反馈的方法,在第一时间把督调掌握的第一手情况及时形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各县(市、区),对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推动工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次是于9月4日—9月6日对在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被“黄牌警告”的陵川县两个乡镇和在我市三月份全面督调中被“通报批评”的五个乡(镇)进行复查督调,此次督调正在进行之中。总之,通过强化督调工作,切实起到了督导基层、服务基层、打牢基础、夯实根基、矫正工作、推动发展的作用。
四是攻坚克难,打赢硬仗。为有效遏制政策外生育,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按照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确定的“12345”工作思路,我们集中力量在全市打响了以社会抚养费征收和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两项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两个硬仗”。到目前为止,我市“两个硬仗”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统计:截止8月底,全市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864.51万元,与去年同期征收400万元相比,增加了1464.51万元,征收金额之巨是我市前所未有的;全市共落实长效节育措施17007例,其中上环11192例,结扎5815例,与去年同期相比,落实上环、结扎例数增加5294例,长效节育措施落实成效明显。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丰厚的果实,原因有三:一是党政重视。全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把打好打赢“两个硬仗”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尤其是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紧紧把“两个硬仗”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落实,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过问进度,亲自掌握情况,投入了相当大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使“两个硬仗”工作切实成为党政行为,真正形成了落实“两个硬仗”的浓厚氛围,“两个硬仗”得到有力推进。二是措施得力。在社会抚养费征收方面,我们不仅在加大征收工作力度,严格征收标准,落实限制措施等方面下功夫,而且还十分注重社会抚养费的规范管理工作,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情况季报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大了社会抚养费征收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了社会抚养费的科学合理使用并全部用于人口计生事业;在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方面,除了加大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力度之外,还着力做好孕情监测工作,在全市启动了孕情监测月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怀孕妇女孕情,把控制政策外生育的关口前移,做到堵疏结合,防控并举。三是督导有力。为了确保“两个硬仗”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多次组织督调队对各县(市、区)“两个硬仗”落实情况进行专门督调,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指导督促工作,进一步推动了“两个硬仗”的落实。
(二)着眼文明抓创建
一是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委机关专门制定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政治思想理论和人口计生工作等方面,着眼于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委机关逐步形成了勤奋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作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通过比作风,使委机关的各项工作让群众满意、让基层满意、让各级领导满意。作风建设的成效,一要体现在全面提升全委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上;二要体现在工作作风的转变上。为此,我们明确提出,要带头树立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全面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细微处做起于平凡处着力,耐得住清苦,守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良好风尚,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坚持做好社会捐助、定点扶贫等工作。在社会捐助定点扶贫等活动中,全委干部职工表现出很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热情。全委广大干部职工累计近100人次参加了捐助活动,捐款总计3500元,捐衣物500余件。有的同志一次捐衣服就达十多件。我委扶贫工作队近年来进驻阳城县凤城镇寺庄村,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与乡村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为农民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赢得当地群众称赞。
(三)致力和谐抓创建
一是加强机关内部制度建设。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们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一是研究制订印发了晋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章制度汇编》,内容包括廉政制度、会议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等五大类23项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和激发人;二是实行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值月制度,使大家都参与到机关的管理和服务之中,强化了全体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在机关内部开展了争创“五好”科室活动,即认真学习、队伍素质好,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好,团结协调、工作业绩好,勤政廉洁、干部形象好,文明诚信、工作氛围好的“五好”活动,并对每项内容力求做到细化、量化,采取百分倒扣分的办法,年底测评考核,严格奖惩兑现。通过狠抓制度建设,营造了团结和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工作氛围,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在机关上下蔚然成风。
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具有良好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的又一标尺。为使办公厅的干部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我们始终坚持“关口前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未雨绸绸”的廉政建设方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推进全委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委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从严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持按工作程序办事,不搞个人说了算,不越权和滥用权力,较好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在充分估计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我县能源资源富集,开发初具规模,区位条件优越,使我们在能源整体紧缺的情况下处于主动地位。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27条优惠政策,更加坚定了华电、延长、榆天化等中省市大企业在我县投资的信心,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加之去年相继奠基和签约的内蒙博源300万吨联碱和高兴庄、波罗、魏墙、朱家峁四大煤矿即将陆续开工建设,我县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现实机遇。二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为全县经济社会积蓄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能。三是全县上下求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合力正在凝聚和释放,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县委在今年全委会上提出的宏伟目标和具体措施,在宏观把握、工作部署、财力投入上充分体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坚定信心。因此,只要我们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足用活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完全有条件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的要求,继续坚持“树正气、讲团结、抓创新、谋发展”的工作总纲,强力推进“211311”发展战略,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榆横一体化作为主攻方向,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施民生工程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作好为主抓手,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达到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达到146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5%,达到6.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6%,达到1.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达到14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达到4100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深度转化,强力推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按照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能源化工基地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能化经济。
一是抓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县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75个,总投资779亿元,年度投资11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47个、续建项目10个、前期项目18个,是我县有史以来安排项目最多的一年。我们将按照县级领导包抓调处林权纠纷和“五个一”机制要求,进一步健全推进和包抓责任制,重点抓好华电榆横电厂、国电风力发电、延长100万吨醋酸、榆天化140万吨甲醇、内蒙博源300万吨联碱以及高兴庄、波罗、魏墙、朱家峁四个煤矿和源鑫、隆鑫两个兰炭集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从今年起,这些重大项目陆续投产投运。年内确保延长100万吨醋酸项目甲醇生产线建成投产,华电榆横电厂具备试车条件,明年3月正式发电。
二是抓项目前期。紧紧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科学策划、精心包装一批加工项目;重点围绕芦河、芦殿两大井田以及*预留区煤炭资源勘探项目,按照能源深度转化要求,再策划一批煤转化项目;加快*南区魏家楼一带石碳三叠纪煤田开发步伐,规划建设大型焦化项目;同时,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加快魏家楼铁路集装站前期工作进度,规划建设煤炭主产区到魏家楼车站运煤专线,不断提升运销能力,形成生产、转化、运销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抓支柱产业。把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延长产业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改造提升现有煤矿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今年安排投资2000万元,完成全县所有整合煤矿双回路供电改造任务,建成现有煤矿远程监控系统,增强煤炭产业的发展后劲和安全水平。与此同时,针对目前煤炭开发环境差、矿群矛盾突出的问题,成立煤炭开发环境保障领导小组和矿群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畅通诉求渠道,制定补偿标准,出台整治措施,扎实开展煤炭开发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一批随意阻挡、恶意阻工的人和事,确保全县煤炭产量不减、质量不降、税源不少、秩序不乱。今年原煤产量力争达到800万吨。积极支持长庆、延长集团加快油气开发,规范油气开发审批和开采行为,推进油气田持续稳产,力争原油产量达到16万吨以上,天然气产量达到20亿立方米。
(二)促进农民增收,全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
按照“三沿三型”和优质高效的要求,以设施农业为载体,以发展特色农业、四季农业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做优、做精、做强现代特色农业。2009年,县财政安排涉农资金3000万元,力争粮食产量达到15万吨,羊子饲养量130万只、生猪饲养量23万头。
一是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区。突出抓特色、抓基地、抓服务、抓品牌,着力推进设施种植和规模养殖。抓特色,就是要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设立“四季农业”发展促进基金,发展设施养殖、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达到“季季有产品,月月有收入”。抓基地,就是狠抓种养殖小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从政策上、资金上、信息上重点予以扶持。今年,新建4个乡镇兽医站,新建羊养示范村15个,改建马家梁陕北白绒山羊养殖小区,扩建瑞佳种猪繁育场,新建石马洼、龙泉墩、白界林场、黑木头川4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抓服务,就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抓品牌,就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申报,力争使*大明绿豆和陕北白绒山羊成为国家级知名品牌,积极推进农产品基地认证,提高我县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是打造绿色生态基地。按照“建设一块、绿化一片”的原则,实施好三北防护林、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幼林抚育等4大国家林业工程。今年已落实资金3200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长城沿线三北防护林、8万亩樟子松基地、1个生态文明示范乡、1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任务。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平方公里、人工造林15万亩、飞播造林5万亩、义务植树及“三个百树”工程100万株,加强封山禁牧,推进“草羊双千万”工程,完成人工种草20万亩。
三是打造新农村试点示范样板。继续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十村样板”工程。新建1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10个县级示范村,培植“一村一品”10个、“一乡一业”5个。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投资1400万元,完成37个重点村和13个贫困互助试点村建设任务,改造中低产田7000亩,搬迁贫困人口3218人,其中异地搬迁527户2218人,实现8000人脱贫。
(三)加快城乡发展,推进榆横一体化进程
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举,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并重的城市建设理念,在加快县城改造的同时,积极推进榆横一体化进程,全力打造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一是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高点起步,高端规划,加快*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将西南新区和榆横工业园区过渡地带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配套齐全、设施完备的现代田园新城,增强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同时,完成王圪堵——波罗旅游总体规划、王圪堵水库旅游服务基地规划以及县城总体景观设计、城市亮化美化、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加快殿市、波罗、响水三个建制镇规划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产业集聚、村落整合。力争城镇化水平达到31%。
二是着力提升县城的容量和功能。强力推进县城扩容改造,切实加快县城中心区、芦河河堤、*休闲广场、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启动规划运动公园,积极申报公安大楼早日列项;开通硬化四中路、育才路、建国东路等市政工程,确保年内建成投用。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目标,加快电力、通信、供热、供气、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县城河西及北片区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县城综合服务功能。
三是加快西南新区和三产服务区建设。按照榆林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的目标,与榆林城市建设详规相衔接,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西南新区和三产服务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开工建设西南新区老区西路、草杨路、兴达路、明珠路,启动建设三产服务区两轴线道路两侧电信、电缆、供水和输电工程。力争两大区域在年内基本具备“三通一平”条件,为加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加大违章占道经营和机动车乱停乱放治理力度,积极推动双创工作向乡镇、村庄延伸。新建县城安防监控系统,着力构建城管、交通、治安防控“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体系,构建安全有序、整洁文明的城市环境。
(四)坚持统筹发展,高度重视民生建设
按照五个统筹要求,把扩大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民生工程为载体,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加快普及实验教学进程,力争年内通过市上验收;加强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充分挖掘和发扬*老腰鼓、*说书、陕北民歌、*剪纸等民间艺术,全力打造*文化“一张名片”;今年投资648万元,新建*镇、赵石畔镇2个乡镇文化站,启动波罗影视基地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95%以上。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计生政策,实行更加严格的“一票否决”制度,明确职责、夯实基础,切实抓好经常性工作,努力提高计生各项质量指标,确保计生工作落后局面有一个根本性扭转。
二是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引导城乡居民进入市场,大力开展城镇居民创业促就业活动,鼓励农民积极发展以“四季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民创家业、能人创企业”活动,不断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千方百计争取和落实境内重点项目用工比例,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推动劳务输出向职业技能型发展,在转移农民中富裕农民,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四个提高”政策,着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城乡低保体系,该补的补发到位,该给的政策给足,努力增加政策性收入。
三是组织实施好民生工程。继续坚持公共财政“四个倾斜”。今年争取中、省、市投资和地方配套10亿元,着重抓好民生工程十件大事。①道路建设。投资1.9亿元,完成古石路86.5公里、王家焉至山丰则23.2公里、大古界至张油房17.2公里、响水至羊官海则16.1公里4条四级油路建设任务,完成通村油路264公里,通达工程200公里。同时在已建成的通乡、通村油路上增设养护和警示设施,好路率达到55%以上。②电力建设。投资5.9亿元,完成波罗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马扎梁110千伏和殿市110千伏变电站,赶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启动建设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一步加快剩余村农网改造,力争三年内全部完成。③县城大气污染治理。今年投资2000万元,全力推进县城大气污染治理,新上项目及现有餐饮业必须一律使用清洁能源,拆除教育、地税、国税、新华书店、*镇等10个以上单位有烟煤锅炉,全年新增天然气用户2000户。④廉租住房建设。投资3000万元,建设廉租房410套,完成建筑面积20500平方米,逐步解决无住房居民住房难的问题。⑤基础教育方面。投资1000万元,在县城以北新建*县第三完全小学。⑥一张名片。投资3000万元,新建县城文化中心。⑦安全饮水。投资1500万元,解决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和定惠区节水灌溉问题。⑧医疗卫生。投资1765万元,完成两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启动县医院门诊大楼改扩建工程。⑨农业综合开发。投资5000万元,新建加固淤地坝18座、生产道路120公里、抽水站7座、沼气池2500口,发展地膜玉米6000亩、地膜洋芋4000亩、地膜绿豆2万亩。⑩人人技能。新增城镇居民就业2000人,全年劳务输出5万人以上。
四是全力打造消费市场。今年要努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抓房地产业。投资1.2亿元,加快世纪家园、宏安、河滨花园3个商住小区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景园、兴安、平安等商住小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二是抓农村消费市场。全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促进农村消费。三是抓新型服务业,放手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培植新的消费热点。
(五)加强税费征管,进一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培育壮大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税监管,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切实提高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努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公共财政体系。
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煤、油、气的税费征管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破五难、查三漏”专项整治活动,坚决遏制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及时入库。着力培育具有支撑作用和发展潜力的纳税大户,认真抓好榆横工业园区入园项目的利税征管,强化环境保障,吸引有规模、效益好的大企业到*注册纳税,做大财政蛋糕。同时,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补助,确保可用财力稳步增长。
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在保增长、保民生、保运转的基础上,重点加大财政对“三农”、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民生工程、生态建设等重要领域的投入。整合财力资源,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依法理财,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严格对专项资金的支出审查,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不得挪用、截留专项资金,实行资金直通车,跟踪服务。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高度重视节约型政府建设,把资源节约列入干部考核机制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减少行政成本,对公务车配备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出国出境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
(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实现内外经济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确保经济增长更加稳定、更加有效、更加持久。
一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集中力量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争取在本年度彻底完成剩余的国企改制任务。通过拍卖、破产、重组等改制手段,形成一批本土企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等各项改革,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和谐。
二是切实搞好招商引资。对*的发展而言,引进一笔资金,就能增加一笔投入,盘活一批存量;引进一个项目,就能联合一批企业,促生一个产业;引进一项技术,就能救活一个企业,振兴一个行业;引进一个名牌,就能带动一批品牌,开拓一个市场;引进一种管理,就能转换一套机制,激活一批企业。我们将突出招商重点,完善招商思路,瞄准大市场,进入大区域,充分利用第十三届西洽会、杨凌农高会等各种招商合作平台,挖掘资源优势,打造区位优势,弘扬人文优势,广泛开展区域合作与交流,力争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中赢得主动权。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继续深入开展投资环境整治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稳定、安全有序的创业氛围。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在民营,推进跨越靠民力。群众手里的巨大财富是改革开放最具深远意义的成果之一,一旦用活,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其爆发力是不可估量的,必将有力地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们将按照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精神,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建立民营经济统计、监测、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咨询担保、技术信息、人才培训、法律援助、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建设,开设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除环境污染和精神污染项目外,全面对外开放,广泛借助外力,放宽准入领域,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安商、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七)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构建和谐*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神圣职责、全力构建和谐*是保增长、保民生的首要任务。
一是妥善处理好各类纠纷矛盾。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志,听取群众意见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的有效途径。我们将充分认识化解矛盾、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妥善处理好各类突出矛盾和问题,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我们将进一步畅通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渠道,加强群众思想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全县上下集中力量抓经济,全心全意谋发展。
二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抓安全就是抓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对于安全工作,任何时候都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我们将继续实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文化建设、创建安全型企业三大工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坚持做到日常工作经常化,阶段工作不放松,重点工作倒排查,切实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一方平安。
三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改善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强化综合治理,认真开展打击“两抢一盗”和“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维护大局稳定。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争创双优共建城市。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能否完成今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是一大考验。我们将以更加务实、更加勤政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广大领导干部抓项目的本领、解难题的能力、促发展的水平,以干取信、以和聚力、以廉生威,努力形成万众一心、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决策科学化、行政依法化是时代的主旋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严格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规范执法行为,创新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我们将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为群众提供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实现。时常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体讨论决定,确保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二)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出勤不出力、出力不出勤也是一种腐败,这种看不见的腐败,贻误事业,贻误发展,败坏政风。我们将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坚持亲民、爱民、惠民、安民的执政理念,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目标,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将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做到明确工作标准,强化工作责任,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工作落实,做到千斤重担有人挑,人人肩上有任务,确保件件工作落地有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三)廉洁自律,率先垂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的永恒主题。我们将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招投标、人财物管理使用等敏感性工作的监督和制约,努力从源头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我们将深入推进反“六腐”、扫“三风”,严肃惩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做到“五个规范”,坚持“五项制度”,开展问责、问廉、问效“三问”活动,坚决杜绝、,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