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5 20:52:40
导语:在学术会议通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同行评议可以定义为:由从事该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来评定一项研究工作的学术水平或重要性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主观、定性的评价方法,可以促使科研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
但是实践证明,在科技评价中,同行评议方法由于其主观性,依赖于评议者的看法和过去的经验,本身还存在不足,比如难以支持创新,难以对科技成果保密,难以支持交叉学科,最重要的是,同行评议难以遏制“人情现象”。同行往往是一个“圈子”中人,即使是项目名称被屏蔽,即使是保密工作做的再好,同行专家也不难推断出项目是哪个单位的项目,甚至能精确到是哪位同行申报的,特别是现在甚至出现了很多买通专家的现象。这样,同行评议客观公正性的天平往往会发生倾斜。
目前的科技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化,强化评审纪律,增加公示环节,也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网络评议,更有效地减少评议人和被评议人的接触,从而保证评议结果的公正性,提高评议的质量。如今,越来越规范的回避制度,在各类评审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规范作用。使用回避原则,尽可能地保证遴选专家与项目的单位及相关人员不具有利害关系,是保证专家决策的保证客观立场的重要条件。
学术评价回避制度指在学术评价过程中,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科研管理部门正视评审专家与被评项目存在的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评价的社会关系,根据被评价者的申请或学术评价机构组织的要求,禁止该评审专家参与该被评项目相关评价活动的一种制度。
学术评价回避制度直接将与被评价主体有特殊关系的相关评价专家排除在评价活动之外,以此从形式上保证了学术评价活动的中立性。可以使评审专家和评审机构的人员摆脱人情网的羁绊,能够按原则、公正公平地进行学术评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和创造积极性。
学术回避制度在我国正式成文是在2003年5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决定。其中,第四条规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评价制度,规范科学技术评价行为,在评价工作中,严格实行回避制度与专家组定期轮换制度”。2003年9月,科学技术部颁布关于《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了评价目的、原则、分类方法、评价准则及监督机制等。其中,第十九条规定对回避制度又做了比较具体详细的规定:“遴选评价专家应当遵守下列原则:回避原则。与被评价方有利益关系或可能影响公正性的其他关系的评价专家不能参与评价。已遴选出的,应主动申明并回避,被评价方可以按规定提出一定数量建议回避的评审专家,并说明理由”。受科技部的委托,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于2003年研究和制定了《科技评估规范》――这是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第一个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对回避制度有了更加专业化的规定。
学术回避的方式可大致分为以下3类:
(1)自行回避:如果评议专家本人认为被评议机构、项目、人员可能与自己有利害关系,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说明回避理由,在评审活动开始之前,向科研管理部门或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动提出回避申请。
(2)申请回避:被评议人认为评议专家有应当回避的,可提出回避申请,由科研管理部门或咨询委员会决定回避与否。这种评审方法在一些期刊中常被使用,例如《Science》、《Nature》等往往采用这种方法。这种被评议者的回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利益冲突。
(3)干预类回避
①禁止和项目申报者同一单位的专家参评其项目。这一方法实现起来较为容易,评审系统会自动屏蔽掉所有与申报者同一单位的专家。
②出于政治等方面的回避。这类情况比较少见,但是也时有发生。例如,某大学或科研管理部门发生了集体学术腐败事件,在项目评审活动中就要采取特定的回避原则。有的科研管理项目的评审外界压力很大,也往往采取异地评审等方法。
同行评议中的回避制度,使得复杂的综合评价更具有公信力,适应评审的实际要求,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可是,在实际评审活动中,采取回避原则,有时也具有一定的不足:
(1)对于一些地、市级行政区域,或者某些偏冷学科等小领域的评审,回避了与申报者同一单位的专家,就面临无专家可以选择的困局。一些地市可能只有一所综合性大学,而这所大学的教师,是申报该地市级科研项目的主力军,在评审时,如果限于条件,只能在该地市选择专家评审,并且屏蔽了该大学的专家,那么评审专家的人数和质量就难以保证。而有些小学科,本身专家就相当少,并且相对集中在某几个单位。在评审时,如果屏蔽了一些专家,为了凑够评审专家的人数,加入另外不熟悉该领域的学者,会大大影响该项目的评审情况。例如:核能、遥感、古生物、古建筑等较冷僻学科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2)如果让项目申报者自行填写不希望评审本人项目的专家名单,此举原意是为了保护项目申报者,避免有个别与申报者有利益冲突、不能公正对待打分的评审专家。也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专家A是某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但是不徇私情,做派严厉。专家B在该领域没有做出较出色的成绩,对专家A也相当了解。专家B就极有可能选择避开公正、严厉的专家A。这样的情况,也会影响评审结果的公正性。
(3)现代科学已进入了一个新的交叉综合、整体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一个大科学时代,学科往往是交叉的、综合的。很多申报者定义的项目所属领域,和科研管理部门理解的学科方向可能存在偏差,这一发展趋势,给专家的遴选工作带来了困难,也加深专家回避工作的难度。
(4)在项目评价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彻底回避科技管理部门的人员的参与。近年来,我国科技评审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与同行评议的“失效”有关。应以专家评议为主,减少科研管理部门的干预,保证同行评议系统有效运行。科研管理部门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提高管理水平,优化配置有限的科研资源。
为交流国内外蔬菜嫁接研究的前沿进展,展示蔬菜嫁接相关的新技术,此次研讨会特向海内外专家学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企业和政府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等征集研究论文,欢迎各位踊跃提交。热忱欢迎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会议将特邀与蔬菜嫁接相关的国际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欢迎与蔬菜砧木育种和嫁接苗生产相关的企业在会议期间展示新成果。
一、论文主题
本次大会围绕通过嫁接实现蔬菜的环境友好型生产的主题,将在嫁接种苗生产、砧木育种及生物技术、嫁接和生物胁迫、嫁接和非生物胁迫、砧穗和土壤/生物互作关系、砧木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专题进行深入研讨。
二、论文要求
1. 未曾公开发表;
2. 用MS Word 97及以上的版本输入;
3. 用英文撰写,摘要200~300单词左右;
4. 标明您的摘要属于哪一个专题(S1-S6)。
请登录会议网站下载摘要格式http:///message.aspx?parentid=0&typeid=295&act=all
三、论文评审过程及结果
将由研讨会科学委员会评审决定入选的口头报告和墙报,相关论文经审稿遴选后在Acta Horticulaturae上发表(ISTP收录)。
四、重要时间节点
2013年09月30日—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13年10月30日—论文摘要接受通知
2014年03月17日—论文全文提交
五、论文提交
1. 请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摘要,并在邮件主题栏注明“第一届国际园艺学会蔬菜嫁接研讨会投稿”字样。
2. 请在邮件中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电话、Email、通信地址及邮编)。
3. 论文摘要请发至大会邮箱:
4. 联系人:黄远博士 汪清飘
5. 咨询电话:027-87280068
更多会议详情请登录会议网址http://.
为规范医院医务人员参加学术活动和继续医学教育,特规定如下:
一、参加资格、次数及地点范围:
(一)各级继续教育项目及有学分的年会,限于职称晋升需要的医务人员,具体规定按浙江省继续教育委员会现行文件执行。
(二)医务人员每年只能报销一次学术活动经费。有论文交流的各专业学术组主委、副主委参加本专业组织的学术会议不受此限制。
(三)护师参加学术活动的地点限于本省内和上海;医、药、技和护理中级职称限于江、浙、沪;科主任、护士长、副高限于华东地区;正高、职能部门主任限于全国范围,在国外举办的专业会议需经院长特批。
(四)本院举办的继续教育项目,内容可兼顾的以参加本院学习为主,举办继续教育项目科室的项目负责人、主讲人不计入规定次数。
二、下列学术活动(含年会)可不计入规定次数的费用开支:
(一)市级以上计划内课题,经费由课题支出。
(二)重点学科重点培养的由学科建设基金支出。
(三)医院重点发展专科培养由专科建设基金支出。
三、信息索取:
医教部负责收集本学年中各地举办的国家级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有关内容在医院局域网上公布,供申请参加者选择参考,亦可直接到医教部查询。对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投稿,凡被录取为大会发言的,可凭会议邀请函申请参会。学习通知分发到各科室主任,护理专业分发到护理部。
四、申请、备案、报销:
外出学习的医、药和技类人员凭会议邀请函或会议通知,经所在科室主任同意后报医教部主任审批;护理人员由科室护士长同意后报护理部主任审批;医教部和护理部再分别报分管院长审批,其中科主任和护士长外出需报院长审批。护理人员待审批后到医教部备案。
(一)费用由医院支付的,在符合第一、第二条后经本人填写外出学习申请表,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方可填写学习回执。学习结束后凭会议邀请信及审批手续到财务部核准报销相关费用。
(二)费用不需医院支付的,经本人申请、科主任批准后到医教部主任审批,可不计入规定次数。
(三)外出学习时,为保障医疗工作正常秩序,护理人员到护理部备案,其余医务人员到医教部备案,在征得同意后方能外出参会或学习。
(1)化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2)化学教学论学科内容与方法研究;(3)化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4)化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5)中学化学实验改革与教学研究;(6)中学生化学学习心理研究;(7)大学化学教育与中学化学教育的衔接研究。
参会者可围绕上述主题内容提交会议论文,曾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的论文概不受理。提交的论文要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突出实证研究。2 参会人员
高等院校从事化学教师教育研究的教师、化学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大学化学教师、中学化学教师、中学化学教育研究人员等。3 论文提交与评审
(1)论文格式。参照《化学教育》期刊,题目四号黑体,正文五号宋体。有完整的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结构要素。论文摘要需阐明研究方法、核心思想、关键数据和主要结论,以便汇编成集。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儿童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阿糖胞苷代谢关键酶基因在儿童恶性血液肿瘤中的表达
广州地区疑诊地中海贫血患儿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型研究
美罗培南与万古霉素联用治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合并感染的疗效观察
HLH-2004方案诊断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10例
EBER原位杂交用于骨髓涂片中检测EB病毒
层流病房对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抑制期保护作用的分析
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9例
携带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_6 1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父子同患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儿童急性白血病染色体异常与预后关系研究进展
儿童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疾病的处理及挑战(上)
2011年全国小儿血液与肿瘤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儿科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与进展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其他细胞疗法的研究与应用
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T-bet/GATA-3基因的检测及意义
儿童白血病BMSCs及VLA-4抗体联合VP-16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感染状况分析
骨化三醇及复方丹参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Ⅰ型——1例报告暨文献复习
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检测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程度评价方法分析
两种不同的水化碱化方法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中毒副反应的比较
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和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播散感染1例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因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和造血支持作用的研究
β-榄香烯对K562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Toll样受体在儿童IT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儿童急性ITP Th1/Th2细胞功能状态初步研究
儿童间变型大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
关于论著类文章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分析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药物并量应用的疗效、安全性及成本的临床观察
血液肿瘤患儿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伴有抗核抗体阳性的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44例报道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多脏器损害与血液系统表现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粒细胞减少症26例临床分析
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石骨症2例报告
脐血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进展
2009年全国小儿血液与肿瘤学术会议通知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意义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进展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学会新闻
(1)2012年度第十六届ser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名单揭晓 无
(2)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2012年理事会暨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纪要 无
(3)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无
(4)2012第二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会议纪要 无
(5)热烈祝贺黄宇光教授当选为国际理学会副主席 无
会议通知
(6)全国中药药理学会联合会学术交流大会(2012年)第一轮通知 无
(7)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2年抗炎免疫药理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 无
无
(9)征文 无
新书介绍
(10)《2012年理学进展》出版 无
科普园地
(10)维生素d真的能预防骨折吗 张裕
(10)喝咖啡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被初步阐明 安宇
(11)太极可减轻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症状 姜凌
(11)益生菌可有效地保护并治疗抗生素所致腹泻 王哗凡
(12)新型抗pd-1/pdl-1药物使1/4患者肿瘤缩小 段建辉
(12)大会报告以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促进药理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索和体会 娄建石
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13)美国ucla临床医学教育对我国药理学教学的启示 张岫美
(17)医学课程整合背景下的《药理学》教学改革 臧伟进 王渊 刘进军 马欣 曹永孝 牛娟芳
(17)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整合教学中的应用 魏敏杰
(19)药理学教学在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张媛媛 周黎明
(22)医学机能学虚拟实验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王春波 韩彦?| 夏蕴秋 仲伟珍 陈雪红
(23)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中的师生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汪晖 李晓霞 郑丹 李开元 李一村
(24)沈阳药科大学药理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体会 吴英良 吴春福 杨静玉 邹莉波 张予阳
(24)专题论坛通过强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康毅 温克 何景华 高卫真 娄建石
(26)医学教育中pbl教学在实践中前行 高卫真
(27)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学习体会 何景华
(28)药理学课程群的构建及实施 温克 何景华 康毅 高卫真 李芹 娄建石
(29)提高药理学课堂授课效果的一点体会 尹永强
(29)药理实验教学应强化医学人文精神培养 李欣 温克 康毅
(30)pbl教学法视阈下的药理学教师素质要求 靳英丽 石卓 关风英 纪颖实
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立
(31)药理学全英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魏征人 纪影实 关凤英 靳英丽 乔萍 李晶 张明 陈立
(31)八年制医学专业生物医学整合课程中的pbl教学 曹永孝 吕海侠 王渊 臧伟进
(31)对药理学教科书中一些定义的讨论 曹永孝 臧伟进 马欣
(32)药理学考试改革探讨 朱玲 杨云霞 文锦琼 周黎明
(33)网络pbl在药物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体会 郝丽英 郭凤 封瑞 胡慧媛 赵金生 赵美眯 孙雪菲 蔡际群
(33)药理学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几点体会 徐江平 程玉芳
(34)转化医学对药理学教学与科研的启迪 程玉芳 徐江平
(34)案例教学法在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于爽 察雪湘 冯国清
(35)七年制医学生机能学综合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冯国清 胡香杰 乔鹏
(36)在临床药学专业药理学进行pbl教学的实践探索 李华林 原王丽
(36)用药分析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胡全 赵建波 张丽慧
(37)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化药理学教学改革 张丽慧 赵建波 李成檀 徐秋琴 林晓霞 王艳芳
(38)医学继续教育中《药理学》教学方法新探索 秦渝兵 吴蓝鸥 王蕾 云宇 李晨 郭瑛
(38)四段式实验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何波 陈鹏 王鹏 杨桂梅 周轶平 陈亚娟 罗敏 沈志强
(38)深化药理学在大专全科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桥梁作用 刘建明 王芳 叶锡勇 郭永梅
(39)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创新课程建设与实践 李振
(40)“四位一体”法提高药理学教学水平 郝勇
(40)《药理学》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探索 吴艳
(41)在线虚拟药店游戏在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朱一亮 张琦 胡珏 郑鸣之 叶夷露 俞月萍
(42)以培养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课程改革初探 毛理纳 许?@慧 马香芹 张琨 周成林 赵汴霞 卢泽凯 黄显峰
(43)《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邹莉波 吴春福 杨静玉 吴英良 张予阳
(44)pbl模式在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郭岩 董六一 张骏艳 陈志武
(44)以器官系统整合为基础的药理学教学实践探索 王芳 陈建国 胡壮丽 谢娜 龙利红
(45)《药理学》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汪雪兰 黄海 陶亮 王冠蕾 周家国 陈丽君 黄奕俊 孙林光 道焰 朱小南 陈汝筑
(45)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 铁璐 李学军
(46)药理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素和体会 吕青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核心业务 创新服务 图书馆网站 价值链
1.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读者服务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伴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技术等的出现,使得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地位受到撼动,甚至存在被边缘化的危机。与此同时,图书馆还面临着来自更多方面的巨大挑战,如文献资源类型日趋多样与复杂、读者需求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商业或非商业机构(如国内外数据库商、出版商)的竞争以及图书馆自身在理念与机制、技术与流程、技能与素养方面的不适应等。如何在当下变化的社会环境与信息环境中生存并发挥作用已成为图书馆的重要命题。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企业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企业运营的实质目标就是将输入资源转化为顾客价值。企业各种价值活动的有机聚合便构成了企业价值链。这些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后勤、生产、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基础设施等,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思想普遍适用于各个行业,只不过行业的不同,其价值链的具体构成有所差异。
图书馆存在的目的是将收藏组织的信息资源转化为读者的价值。从这一本质出发,可以认为图书馆价值链的核心就是为读者创造价值的一系列活动。在图书馆价值链的构成中,按照图书馆的岗位设置和业务内容,同样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前者包括资源建设、读者工作、服务创新和系统保障4方面,这些环节既是图书馆稳定运行和开展业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图书馆价值的直观体现;而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维护和学术研究构成了图书馆服务的支持性活动,是图书馆常规业务和服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与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读者提供服务并创造价值。
文章通过将图书馆工作流程从最基本的信息资源建设到面向最终读者服务之间的所有环节进行分解,厘清和区别这些活动对于图书馆的不同价值效果及其对图书馆所起的不同作用,发现和识别数字环境下现代图书馆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确定什么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以及何谓创新服务,从而为图书馆制订战略规划和提升业务管理提供依据。
2.研究思路与数据来源
选择高校图书馆网站作为数据库来源。网站作为高校图书馆对外服务宣传和读者交互的重要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的文化形象和服务内涵。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更多依托于图书馆门户网站为读者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网站的新闻公告栏目,在实现即时图书馆的相关新闻报道功能的同时,承载着图书馆面向读者揭示和推广资源、服务和管理理念的桥梁和纽带职能。对图书馆网站新闻的内容挖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及时地反映高校图书馆的现实情况。
以我国“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网站2014年全年的新闻公告信息内容作为数据挖掘和分析对象。信息采集范围包括:图书馆公告、通知公告、展览预告、新闻动态、资源动态、服务动态、学术讲座、主题活动、试用资源等栏目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波特价值链及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按照资源建设、读者工作、服务创新、系统保障、行政管理、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和学术研究八个方面对新闻内容进行结构化分类处理,最终获取2014年全年有效数据5345条。
3.网站新闻内容数据分析
3.1网站新闻内容总体情况
在获取的“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网站2014年全年新闻信息样本数据中,平均每所高校图书馆新闻发文量为137条,月均发文量仅11条。
从时间段来看(图2),高校图书馆网站新闻信息主要集中在3-4月以及10-11月两个时段。3-4月的资源培训内容约占全年资源培训信息的32.6%,3-5月的资源试用内容约占全年的46.7%。这一现象与高校图书馆资源购置经费的计划与使用直接相关。高校图书馆每年的常规资源购置经费基本在1-2月落实到位,3月开始全面执行当年资源建设计划的相关工作。而每年的10-11月则是资源购置经费执行的尾声阶段,各高校图书馆会加大资源建设力度,以保证当年经费使用计划的顺利完成。受寒暑假的影响,1-2月和7-8月的新闻信息发文量较少。
从分布地区来看(图3),华东和华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站的新闻信息总发文量均超过1000条,华东地区高校图书馆发文量最高,达到1860条。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高校数量,对地区的校均新闻信息发文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华东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校均新闻信息发文量仍为全国地区最高,校均发文量为186条。其次为东北地区,居于第三位的是西北地区。华东、华北与东北三地高校图书馆新闻信息总发文量及校均发文量均名列前茅。
从新闻内容来看(图4),资源建设方面的新闻内容占50%,读者服务方面的内容占27%,其次为服务创新(9%)、行政管理(7%)、学术研究(4%)、系统保障(1%)、基础设施(1%)及技术创新(1%)。可见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与服务仍集中于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方面,而作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的并不十分明显。
“馆际交流”从地区分布上看,华中地区的高校图书馆馆际交流活动较其他地区频繁。在时间分布上,寒暑假外的月份各馆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交流,并在12月达到最高。
在“人事管理”和“学生助管”方面,华东、华中和华北3个地区“学生助管”方面的新闻信息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图10)。“985工程”高校中,只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13所高校在内的图书馆了有关“学生助管”的信息。其中,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关于“学生助管”的新闻信息量位居前列。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学生助管”的信息主要集中在9月,可见新学期开始是高校图书馆招聘学生助理比较集中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中,不仅增加了图书馆服务的透明度和与读者之间的亲和力,而且也部分缓解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短缺的现实问题。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部分学校将相关信息放至专门的“勤工助学”等类似栏目下,导致文章在获取新闻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分析与阐释时可能不够全面。
(2)技术创新。
包括“新增业务”和“购买平台”2方面的新闻信息内容(图11)。
约50%的高校图书馆在网站新闻中了关于“新增业务”的相关信息,以此推出其新业务与新服务。如北京大学推出了3D打印和3D电影服务;清华大学推出清华学者智库;西北工业大学等诸多大学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开通了校友服务等,这些新增业务和服务主要聚焦于移动互联环境下的读者服务推广及新技术应用和体验方面。
(3)基础设施。
有关图书馆对于读者后勤保障方面的新闻非常少,近乎罕见。图书馆的基础设施维护是图书馆自身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也是为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环境和服务的直接需求。在“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网站中,“基础设施”方面的新闻信息不仅包括书包柜、座位、还书箱、自助打印、复印系统等自助服务设备的使用和说明,也包括空调、电梯、饮水设备、用电、用水情况等后勤服务方面的提醒通告,还包括阅览室的施工、图书馆的改造等建筑设施方面的通知。涉及范围较为广泛,但就具体高校而言,其的相关信息量较少(共60条)。
(4)学术研究。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提供的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服务。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其价值所在。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于全部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在39所“985工程”高校中,图书馆的有关“学术研究”的新闻信息主要集中于“会议通知”、“学术讲座”、“教学管理”和“读者调查”4个方面。
“会议通知”主要包含举办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以及图书馆学会等组织召开的学术年会等内容。“学术讲座”主要包含在图书馆举办的专家或学者主讲的学术报告会、座谈会、沙龙等内容。从地区分布上看,华东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站较多相关内容;具体到学校层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东南大学和复旦大学图书馆网站中有关学术会议方面的新闻信息较多;从时间分布上看,除寒暑假涉及的内容较少外,高校图书馆全年都会举行和召开不同的会议或讲座(图12)。
在“教学管理”方面,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承担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工作任务;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设立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学科硕士点。除了日常教学管理之外,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等10所大学图书馆承担了学位论文的存档和管理工作。
有关“读者调查”的信息内容包括:图书馆新技术调查、数字图书馆在线问卷调查、读者满意度调查、网络培训有奖调查、读者培训讲座需求调查、用户资源使用状况调查、民国文献传递服务问卷调查、外文纸质期刊采购调查问卷、数据库在线问卷调查、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调查、数字阅读行为调查以及移动图书馆使用情况有奖调研等多项关于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技术与创新的调查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下半年进行的调查活动较上半年为多。
4.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与创新服务剖析
通过分析全国“985工程”高校图书馆2014年全年的网站新闻内容,对照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模型,可以发现资源建设、读者工作、服务创新和系统保障是图书馆面向读者直接创造价值的四个方面。这些环节与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直接相关,但其发展状况和受重视程度并不平衡。具体表现为:
(1)有关“资源建设”、“读者工作”的新闻数量最多,且持续时段最长。显现出这两者是高校图书馆最为核心的业务,同时也是图书馆体现核心价值的主要方面。不难看出,这两个方面也是传统图书馆一直以来的核心业务,这说明尽管环境和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并没有发生迁移,依然牢固地坚守在资源和读者服务的阵地上。当然,改变也是存在的。与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相比,当前图书馆在这两方面有了一些本质变化:
其一,电子资源的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方面。在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电子资源方面的新闻信息发文量为样本数据信息的45.7%,占“资源建设”类新闻的91.2%。这充分说明,无论是图书馆还是读者对于电子资源的重视程度和依赖程度已远远超过传统印刷型资源。电子资源已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支出界线
中图分类号:G4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9-0111-03
日前,科技部下发了《关于请协助开展2013年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工作的函》(国科办函财〔2013〕252号),在2013年7月至9月间派出巡视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巡视检查,随着国家科技投入总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规范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财务专家,笔者参加了部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项目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少课题负责人及承担单位由于未能全面、准确掌握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出现了因课题财务验收不通过而影响课题技术、学术验收的情况。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相关概念理解不到位,具体表现在概念关系混淆、内涵界线不清、经费交叉使用、标准列支模糊,最终导致预算执行偏差,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活动。为此,本文围绕财务验收过程中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开支范围与执行标准、会议费与差旅费、劳务费与绩效支出、结余资金与应付未付款这五组易混淆概念,结合国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其进行辨析。
一、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流程大致为预算编制、预算核批、预算执行、财务验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项目负责人常常将财务验收和财务审计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接受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就已经是完成了项目的财务验收,从而疏忽申请财务验收的工作准备,影响项目的如期结题。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概念不同
经费财务审计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间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国家相关的财经制度、规定、办法,对项目预算执行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判断,最终提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报告的行为。财务验收是以批复的项目预算文件和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经费预算为依据,结合审计报告,对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和总体评价的行为。
(二)组织机构不同
财务审计的组织机构为科技部、财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间有科技经费审计资格的208家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验收的实施单位为科技部条财司,或者支撑计划项目组织单位组织的财务验收专家组,也可以委托中介机构。
(三)提交资料不同
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是两个不同阶段的会计事项,根据其工作性质的特点,需要准备的资料也不同。财务审计要求提供的资料主要包括:开户许可证、开户银行年末余额对账单、会计凭证、科目余额表、会计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批复的项目预算书等。财务验收要求提交资料主要包括:财务验收申请报告、财务审计报告、预算调整批复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单位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等。
(四)实施步骤不同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财务验收有严格的组织实施程序。课题承担单位在清理账目、编制经费决算报表的基础上,先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结题财务审计,在审计基础上,向科技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由科技部组织财务验收专家组或委托中介机构,依据审计报告,对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提出财务验收意见,反馈课题承担单位。因此,财务审计工作在前,财务验收工作续后,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又相互依存,财务审计通不过或审计报告存在问题,直接影响课题的财务验收,所以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必要前提,财务验收是财务审计的进一步考核评价。
二、开支范围与执行标准
扩大课题开支范围、提高课题开支标准是课题经费使用过程中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最主要体现形式。主要原因就是分不清开支范围和执行标准的界线,将二者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依据批复核准的单项定额,就可以作为办理支出的依据,从而出现超范围、超标准现象。如“专家咨询费”核定的金额是这个支出项目可以发放的总量,但每位专家的发放标准,国家是有相应文件规定的,不能因为这个科目有余额,就随意提高专家发放的标准。开支范围和执行标准是专项经费管理的核心内容。开支范围是科技部、财政部规定的经费用途和每项用途的使用限额,而执行标准则是国家对部分开支作出的统一规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体现:
(一)涵义不同
课题开支范围,是国家依据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费用的不同性质,对科研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相关的各项支出内容所作的统一规定。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的规定,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执行标准是办理支出额度的依据,一般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在经费开支范围中,涉及执行标准的支出有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
(二)内容不同
对于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的内容,国家都有相关文件加以规定,为表述明确,笔者以框图和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如图1、表1所示。
(三)作用不同
开支范围是项目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依据,是由财政部和科技部核准的。执行标准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是项目单位经费开支的准绳。开支范围的批复数,如课题研究的材料费、燃料动力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是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调整使用的,但执行标准是一个绝对数,具有指令性质,是不能随意增减的。开支范围是一种区间,各类事项开支总额必须居于一定区间之内,即要在开支范围内;执行标准则是一种尺度,各类事项的开支金额不得主观臆造,要有一定的依据,即执行标准。
三、会议费与差旅费
在课题结题过程中,有一些项目承担单位在填报“会议费”、“差旅费”支出科目时,常常张冠李戴,界定不清科目的核算口径,在差旅费、会议费开支上,存在概念模糊、范围不一等问题,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一是将项目研发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统计在会议费科目中,从而导致会议费支出严重虚增;二是将主办或承办会议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列入差旅费科目中,导致差旅费支出不实的现象。鉴于以上情况,为合理区分经费开支范围,从三方面分析会议费和差旅费的核算口径。
(一)核算内容不同
差旅费是指课题研发过程中开展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和市内交通费等,开支标准应当按国家规定执行。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二)组织单位不同
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补贴、公杂费等,应列作差旅费支出,而会议费是指课题组承办、组织的学术会或者咨询会而发生的会议租场费、资料印刷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费用。主体不同,核算性质也不相同。会议费开支强调的是主办、承办会议,差旅费开支则强调的是参加会议。
(三)注意事项不同
差旅费核算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出差标准,出差事由和内部审批手续,出差人员、事由与课题的相关性。会议费核算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会议费标准,提供会议通知、日程安排,与会人员签到表等信息资料,不得在会议费中开支专家咨询费、礼品费、执行费和旅游费等。
四、劳务费与绩效支出
劳务费支出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所以历来都是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检查的重点。绩效支出是《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文件)新增开支内容,是为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和科研绩效的激励而设立。一些课题承担单位对这两方面的经费开支存在疑惑,分不清劳务费与绩效支出的区别,导致支出模糊,名不副实。具体体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列支课题组成员的劳务费,二是列支未考核的绩效支出,这些费用在审计或验收时都将不予确认。
(一)含义不同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二)支付对象不同
劳务费的对象是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有收入的课题组成员,包括课题负责人是不能发放劳务费用的。绩效支出的对象必须为预算书所列明的科研人员。这两科目核算的最大区分点就是课题组成员有无工资性收入,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成员是不能列支劳务费,但可以通过科研考核发放绩效支出。
(三)操作流程不同
劳务费的检点是发放形式和发放手续。劳务费发放形式有两种,现金发放和通过银行打入个人账户。以现金发放的劳务费,必须是领款人本人签字,任何理由的代签行为都是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劳务费发放签收单上必须体现发放事由、姓名、身份证号、金额、本人签字等事项,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绩效支出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绩效支出总额不得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余额的5%;(2)项目负责人根据绩效考核情况确定发放方案并提出发放申请,绩效支出发放申请表上必须体现发放类型(年度、中期、验收)、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等事项。
五、结余资金与应付未付款
一些课题单位甚至承担财务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常常混淆结余资金和应付未付款,将课题结存的应付未付款当作专项经费的结余资金。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文件规定,课题结余经费须按原渠道上缴科技部,而应付未付款在注明具体用途和方向后,是可以留在单位继续使用的。所以混淆结余资金和应付未付款,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本应留在课题继续按计划使用的费用,却要按规定原渠道上缴科技部。
(一)内涵不同
结余经费是课题结题后,批复的项目预算数减去实际支出后的余额,是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经项目财务验收认定并报科技部确认的净结余资金。应付未付款是项目的预计后续支出,是财务验收审计基准日后,继续可以留在单位按计划使用的款项。
(二)业务处理不同
结余经费在项目验收工作结束后,按原渠道上缴科技部,而财务验收认定的应付未付资金,不属于净结余经费,可以留在研究单位继续使用。常见属于应付未付内容包括:购买设备或材料但尚未支付的货款或质保金,测试化验加工结果已被采用但尚未支付的费用,项目验收的相关支出,已签订出版合同的专著、文章的出版费等。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S].2006.
论文摘 要:为了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模具专业英语的兴趣,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本文在对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和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0 概 述
高职模具专业是为模具及其相关行业培养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生产等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比较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使英语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因此,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模具专业英语课是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专业的专业课,它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具方面的主要英语词汇,掌握阅读和翻译科技英文的基本方法。本文通过对模具专业英语特点及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使得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比较顺利地阅读模具方面的英文书刊资料。
1 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及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
模具专业英语是一种用英语阐述模具专业中的理论、技术、试验和现象的英语体系,它把英语和模具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专业英语是科技人员的交流语言,它语言简洁明确,叙述力求客观真实,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使用性。因此,与日常用语,文学语言相比,模具专业英语的词汇与语体有其鲜明的特点。
1.1 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
1.1.1 词汇特点
模具专业英语由半专业词汇及专业技术词汇组成。半专业词汇一般各行业通用,但在各行业中有不同的意义,如transfer在日常英语中译作“转让”或“转移”,而在模具中和mold一起可以译作“压注模”。大部分专业词汇都是按照构词法由一些常用词汇转化、合成、派生出来的,如凹模die、挡料销stock stop等。
1.1.2 语体特点
模具专业文章主要从描述模具结构、组成等入手,需要较多的定义。一般要求表达客观,内容确切,因此,在句子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短语,如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等。模具专业方面的文献主要强调存在的事实,语言非常注重逻辑性及规范性,结构严密紧凑,表述是为力求完整,能充分表达思想,常求助于复杂和扩张的结构,使句子变得较长。
1.2 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的高职模具专业英语课的课型主要以阅读课居多,教材内容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英语资料,这些资料的特点是生词多、篇幅长、句法结构较复杂,往往令多数学生望而生畏,遇到生词不知所措、阅读习惯逐字翻译等缺乏处理生词的有效方法;同时与基础英语相比,学校对专业英语的考核相对比较低,学校更重视大学ab级、四六级的考试;且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将大学英语的考级通过情况作为录用标准。因此高职学生更加重视基础英语的学习,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较低,效果较差。
2 高职模具专业英语相应教学方法探讨
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顺利阅读模具专业领域的英语资料;能读懂英文的招聘信息;会撰写科技论文英语摘要和英语求职材料等;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专业相关的简单口头和书面交流。在模具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该学科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学生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特点,以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新理论。
2.1 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开展集体讨论,活跃学习气氛,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可以就某一教学重点、难点或某一热点问题引发课堂讨论,因势利导。
2.2 英语课程不仅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2.3 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采取讲解少练习多的教学方式,以加强实际练习。“讲”要“精讲”,讲解关键的语言点和语法项目,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即可。其他的知识可留给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这样,余下的时间可以用来操练。
2.4 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研领域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2.5 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应灵活地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根据模具专业的特点,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讲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介绍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如新技术、新仪器,让学生接触当前发展最活跃、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
(2)介绍近期国际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通知、征文,加强沟通,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及国际交流的能力。
(3)学习撰写自荐信、英语履历表,各种规范的求职、就业与专业继续教育申请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4)举办专业英语演出,学生自编自演,形式多样,如专业英语演讲、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模拟面试等,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强化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业务交流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3 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企业分布的全球化,使得制造型企业越来越重视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对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使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获得模具专业方面的新知识,并提高其学习和应用能力,从而也会增加学生为获得知识而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最终实现培养能以英语为工具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的科技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忠俊.科技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