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22 13:58:27

导语:在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第1篇

兴趣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围绕两个方面改变,一方面是学习的态度,一方面是学习的情感。让学生从根本上主动地学习,根据课本的内容,再加上学生固有的知识,要抓好课堂的起点,把备课的内容做到深入浅出,难度适中。这样学生在课堂训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特别吃力,也不会认为特别简单。教师要发挥创造的能力,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带着感情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好的教学环境,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当然能够带动周围学生的互动,好的学习态度也能够更好地带动周围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利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具,变抽象为现实,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并且类似的问题,也能够推此及彼地去想象,这就抓住了知识的本质相通,这样的推理过程是有趣的,这样便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要,久而久之形成了内在的驱动力。

二、严字当头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要求严格、训练严格。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的影响。

1.认真听课

老师讲课,作为学生一定要认真地听讲。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听课,听课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还需要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记笔记也有妙招,要记住重点,并写出框架,以便课下再补充笔记。记好笔记的同时,还要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表的观点,及时补充或纠正,积极踊跃,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且在踊跃发表观点和同学辩论时,还能够增长知识。平时老师可以口述算术题,直接让学生作答,或者直接念出应用题,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样便于训练他们听的能力。

2.质疑提问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永远解决不完的,能够提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融会贯通和提出问题这两者紧密结合,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复习知识点的过程,对新知识的好奇,对问题的疑惑,在课堂宽松的氛围中,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挑战,向老师或者同学或者是书本,向一切搞不懂的问题质疑。

3.勤于动脑

第2篇

1.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教材

母语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风俗文化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理解方法和学习方法与其他地区的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差距。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材,大多是人教版教材,也有个别地区使用其他版本的教材,但这些教材在编定时都缺乏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思维、理解方式的考究。尽管老师想方设法的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但教材编订者与教材使用者理解方式上、学习思维上的不统一,让少数民族学生对书本的学习变得十分费劲,教学活动事倍功半。

2.教师队伍质量整体偏低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尽管新课标对教师的地位给予了新的定位,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担任引路人和服务者的角色,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来看,教师队伍质量整体堪忧。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多处于偏远地区,尽管今年来特岗教师、支援偏远农村地区教学计划等工作逐项开展,确实有一大批优秀年轻教师奔赴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但同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整体教师需求量相比,依然显得供不应求。就拿我在任的学校来看,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没有一个是国内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的,只有3个是大专文凭,其他的都是大专以下文化水平,甚至还有只是初中毕业的代课老师。

3.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阻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另一大障碍性因素就在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课堂由教师、讲台、课本和粉笔构成,色彩单调、形式单一,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这归根就地,就在于传统教学模式未能与现代教学技术相融合,未能汲取现代教学技术的有效养分。比如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增强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降低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但从当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来看,教学设施不完善是阻碍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4.传统民族观念的束缚

从历史走到今天,边远地区即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区一直都处于相对闭塞的状态,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他们不愿与外界进行交流,思想观念陈旧,特别是在能够满足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温饱问题的解决让他们变得乐观、知足,不愿意去接受知识的改变,甚至认为知识会让他们变得很陌生。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对于学生的求学都保持谨慎态度,甚至还存在一些抵触孩子们上学的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学生很难用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建议

1.编订针对性的教学教材

科学的编订教材需要以充分的调查、实践为基础,只有适合学生理解方式、学习方式的教材才是最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教材。要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编订一本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理解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教材。要编定这样的一本教材,地方教育部门必须做好充足的调查研究工作,重点对学生的理解方式、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做出细致研究工作。

2.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加大对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扶持力度。比如加大对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力度,与政府机关、各大高校结合,制定少数民族教师帮扶制度,每年为各大高校分配一定比例的支教名额,让刚毕业的大学生走向少数民族地区,在帮助那里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也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阅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想提高,必须做好教师队伍的进修工作,少数民族地区更应如此。

3.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地方财政部门协商,从预算做起,加大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信息网络设备等。

4.转变人民教育观念

第3篇

关键词:喜欢数学 体会数学 享受数学

摘要:数学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它作为一门反应人们思维与智慧的学科,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20多年的光阴已经悄然落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回顾20多年的教育历程,想说的话太多太多。当然也包含着本人的些许经验与教学方法和对教育事业及学生的诸多感情,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较为抽象的学科,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它作为一门反应人们思维与智慧的学科,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并且,它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一能离开数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也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数学好玩”,勉励青少年学数学、爱数学,为中国成为世界数学大国、强国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数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教给学生们一些基础的和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知识,引导他们去喜欢数学,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是我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比较单一的思维与单纯的内心,此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把学数学当做是一种享受,体会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真正意义上欣赏这一门学科是我的一贯宗旨。

其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一些数学模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与课堂上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到数学教学中的工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及一些贴近课本的练习更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到数学的相关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4篇

本文探讨了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如何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并研究适合特殊学校学生行为特点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实行“教行合一”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特殊教育教学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保障了生理特殊学生的受教育权,目的是增强特殊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数学学科是特殊学校教育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在抽象的时空中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基于数学的这些学科特点,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领悟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时空概念。

一、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方法未贴合学生实际。当前我国许多特殊教育学校沿用的教学方法与普通学校完全一样,这种无差异的教学方式将认知能力、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都不同的两类学生置于相同的教学背景下,很容易使特殊学校的学生产生压力,从而产生消极心理暗示,削弱了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国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希望这类学生能够接受符合自身实际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其定制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学习强度不宜过大,课程进度应适当放慢,同时给予每位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2.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较为宽松,课程压力和作业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许多不良习惯。例如:有的学生在完成数学计算题时,对偶尔遗漏的小数点或者运算错误毫不在意;作业字迹潦草,书写混乱;有的学生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就求助教师。这些不良学习习惯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

3.社会关注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同特殊人群一样,是社会少数弱势群体,它们缺少话语权和执行力,很容易被社会各界所忽视。想要使特殊教育学校优质地开展教学活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有其独特性,所以只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教师才能参与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对这一类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市场供不应求,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如何改变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的特点,可以采用以实践为主,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因为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领悟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将整体的教学任务分割成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教学模块,在每个模块设立单独的学习目标,以此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层层深入了解。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不同的三角函数石膏模型加深学生对不同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反复要求学生辨认sin,cos,tan等角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大量的实际操作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自行出题,在同学间相互传阅,相互探讨。这种阶段性明显的教学方式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时由于跨度太大而丧失信心。还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

教师可以定期邀请知名特殊学校、儿童康复中心等地的专家进入课堂,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不足设立相应的学习环境,在学生习惯的环境中传授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实施的,能够避免学生在课堂中感到不安,提高学习效率。

2.大力培养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专业人才。我国正大力倡导教育公平,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能够加快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进程。

3.对此,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在师范专业培养计划中增加对专业进行特殊教学的人才培养,使特殊教学教师培养走上轨道,形成完善的体系。

只有教师适应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氛围,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形成了专门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心态,摆正学习态度、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效果。对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学,尽可能打消学生的消极念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和勇于竞争的自信。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特殊人士进入课堂,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经历和成功的方法,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三、总结

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农村;中小学校

一、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硬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器件、软件等综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环境条件。硬件环境包括各种的教学器材、教学用具以及教学材料等设施,如: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电子教室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硬件设备,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软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小学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软件环境包括各类的可以观察和记录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监测动态的各类设备、设施,能够记录着教学任务的工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人文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以及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学生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等等。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三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没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都将难以发挥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的“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教育水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但是在整个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经费短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每年用于更新信息化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更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行业的技术更新非常快,设备的新旧换代日新月异,一些信息化设备往往经过一两年就会淘汰。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滞后。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教师对网络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够、认识的内容不到位,限制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普遍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上存在几个不足,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较多的误区导致产生的学生生源信息上的制约效应,而且也不重视信息化的使用,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类型的教学观念。因此没有指定的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用传统类型的教学,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来灌输式的教学,而不采取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开展教学。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几点对策

1.保障并逐步加大中小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在农村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并确保每年的信息化教育经费逐年的增加,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教育行之有力的开展,同时学校在使用信息化教育专项经费中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支,考虑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做好经费使用的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备的采购等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些的开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够使农村信息化教育有效的落实并顺利实施,也保证资金可以划拨到位和使用效益。2.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所更新,素质有所提升。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和转变,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创新、制度上加以改进,同时要进行观念上的有效突破。因此,无论是各级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职能部门都要进行教育观念上的一次转变,转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一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观念要转变。教育的管理在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要首先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深入研究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明确发展思路,为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二是学校管理者的观念要转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运行、应用需要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领导是教育信息化的决策者、开拓者,因此转变校领导的观念是解决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方向的问题,要唤起校领导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欲望,并要使他们知道如何去发展教育信息化。三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育信息化首先要着力于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四是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针对农村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探讨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实际运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由问题本身所引起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开拓的过程,在不断的更新中可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路径可以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其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其自身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总之,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更具深远的意义。

作者:张静 单位:兰州市电化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李颖冰.小议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工作极具特殊性,它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教师的思想、情感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它对学生的情感建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说话的态度、语气会直接给学生的成长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教师讲话时态度要诚恳、谦逊;语气要温和、宽厚。与学生交谈多用商量的口气,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在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要亲切地关注学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个体。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在课外要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想法;关怀、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沟通与他们的思想感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温馨、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人格交流的生活互动关系。

二、创设情境,唤起情感

也许有教师认为,数学课特别是计算课,讲的都是枯燥的数字和加、减、乘、除运算符号,要设计情境来调动情感不太容易,由此导致了计算教学气氛的沉闷、单调。但如果我们能重视设计特定的情境,那不仅起到激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情与境中的情融合,起到导学的作用。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他们就会乐意学习,积极探究,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中,一开始我便带领学生走进这样的情境中:老师有一位好朋友叫猩猩博士,它可有学问啦!它家呀,就住在森林王国里,森林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树,果树上长满了智慧果,等会儿谁表现的好,老师就摘一个送给它。博士就住在森林深处的聪明屋里,你们想不想去它家做客呀?去它家可不容易,一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和美丽画面的展示,使学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望,唤起了学习数学的情感。随之带着学生集中到屏幕上复习了有关的知识,让情感急速地导入正确的思维轨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课堂互动,调动“爱学”的情感

课堂上,老师的一举手投足,一个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恰到好处的体态语,都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我是对的”“我能行”;提问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并加以点拨引导,肯定正确、补充不足,讨论问题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倾注关怀和爱护,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亲。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离不开教师的诱导,小学生对待老师的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和漠不关心有着绝然不同的心理体验。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有了进步不能及时得到表扬奖励。有了不足也不能及时得到批评和纠正,那么学生(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学生)也同样会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强调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教学艺术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中能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表扬与批评有机结合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心理学实验表明,学习者如果能通过及时反馈知晓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知晓者学习动机强。因此,从教学艺术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能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就的评价形式,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或纠正不健康的学习情绪,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可导。

四、用教师的情感,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不成其池塘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师生之间进行爱心交流,情感交汇,用爱去滋润学生心田,以言行去感化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对赢得学生的心灵寄托,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代沟,营造教与学的“安全”平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要告诫自己和我的同事们:“一定要善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成长、在成功中发展!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心理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家走进学校,教师成为了他们学习生活中最亲的人,他们的内心渴望从教师身上得到“父母式的爱”。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尊重和爱。当学生这些需要得以满足时,就能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它不仅引发学生学习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学生内部学习的动机。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多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出发,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用“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我们的爱心去正确地进行评价,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等,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马金丰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汀流河镇张王庄小学

参考文献:

第7篇

当前的班级授课制,把数十名年龄接近,而知识基础、能力、兴趣、气质和性格都不相同的学生编成一个班,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方式,按着统一的教学要求授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与发展差异的要求。这就暴露了班级授课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很好地对学生时行因材施教。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智能教育环境,却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如同一学习内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与需要,对学习内容的难度与练习次数进行不同的选择,由于教育资源题库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出不同的习题与试题,学生可以选择学习不同难度的知识与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自由选择,这样就能实现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所建构的智能化环境,为解决学习困难生的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方面都有特殊的价值。在网络中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态度、信心与习惯等自我测试与诊断量表,学生可自由选择使用。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测试结果及日常行为观察,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资料系统,综合判断一个学生的个性,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借用网络解决问题,启发思维,开拓学生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与难度,这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四种品质。第一,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辩论活动与信息交流活动,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并让学生在网上尽情地发表各自的独立看法,这就不知不觉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第二,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老师根据教材内容与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全体学生提出有问题的问题或不当的看法,让学生在网上讨论,要求学生自己去网上找到各种解释,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观点,批评错误的观点,这就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第三,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的要求,提出由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逐渐把问题引向深入,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第四,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网络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丰富无比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自由在网上学习与找寻问题的答案,这为解决各种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提供广泛的思路,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第8篇

依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曼教授的观点,教育的重新定位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学校内部的要素以及要素本身运行的平衡。从矛盾的主次角度讲,我认为特殊教育学校首先应该解决的是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即在坚持培养学生成为尊严的人的教育目标下,寻找到特殊教育学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学校办学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稳定期。这是以学校为主体形成稳定自我的时期,这时学校与环境保持平衡的状态,并保持良性互动的状态。而在变革时期,这种平衡将被打破,其实质就是外部环境对原来稳定成熟的主体发出冲击性、甚至否定性的改变要求,由良性的互动转化为刺激主体结构、功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社会评教育”符合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利益的最大可能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学校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原来的系统就必须开放。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以原来的自我系统为基础,寻找与外界环境的对接通道,主动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并通过办学主体的自我调节,重新衡量环境关系,评估自我发展能力,确定各种资源和任务功能的定位,致力于新的平衡系统的构建。而对于新平衡系统的构建,我理解最为关键的任务就是学校办学价值系统的形成。因为人类的行动是由价值来支配、执行的。从前面对特殊教育学校定位的分析中,学校已经由原来的单一关系发展到复杂关系,每一种关系的存在都预示着其所代表的价值标准将会对关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干预影响。而且随着关系的复杂度不断增加,复杂的价值标准将纷纭而至,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面临多立场、多角度力量共同参与对同一对象服务的局面,决定了学校主体将会受到多元化价值标准的影响。这些价值标准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对立的。面对着矛盾、对立的价值标准,我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统一”,寻找出能把这些价值标准统一起来的价值系统,才能解决问题。而要做到统一,专业化和理性是关键。立足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对各种关系进行专业定位,明确分工,界定各种服务机构的专业功能,使各系统之间围绕着特殊学生的教育能协同而不是对立,能交叉而不过分重叠;在运行过程中,要以专业化服务质量为衡量标准,避免由于对弱势群体易产生的情感倾斜而影响到科学判断。通过建立起专业化的核心价值系统,来统领各种价值标准,在主体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与外界环境的平衡,进入新平衡下的稳定状态。无论什么时候,每个独立的主体都只有与外部环境要求保持平衡,才能稳定存在。作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更应该在满足社会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之中服务好社会,才能实现教育者自身的价值和发展。毕竟,教育只是一个更大的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中,才能满意地理解和探讨许多教育问题。这些教育问题不能单靠教育体系的策略去求得解决,还需要具有涉及社会相互作用的各个部门的那些广泛的、综合的策略。

二、对现代特殊教育学校自主、开放新格局的探索

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为例来谈。该校开办于1999年,主要是承担对中度智障和听障儿童的义务教育。学校开办15年,经历了特殊教育发展的发展期、蓬勃期和变革期。在顺德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围绕着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努力探索自主和开放的办学格局。

(一)以育人为核心

构建现代特殊教育学校制度体系。基础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认识人、培养人”,所以,该校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按育人的尺度来衡量办学效能。一是立足育人,建设学校《章程》,以《章程》引导、规范学校和教师的育人行为。在《章程》建设中,注重制度要保证学校有丰富的时间和资源别用于真正有教育性的活动上。二是建立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定期向专家、社会进行开放活动,在坚持育人的方向,听取、尊重各方的意见。三是对家长、从事特殊教育服务的人员进行引导性教育,建立他们的特殊教育专业意识,围绕着学生的教育核心,明确职责和分工。

(二)以增值为目标

研究、探索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育人有效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确保学生的教育能够增值,该校对特殊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一是丰富课上教育载体,建立多角色育人体系。立足学生关系的把握,开发角色扮演和真实角色呈现的育人形式。二是充分利用广义教育资源,建设系列课程。立足一个学生学习的丰富性、完整性、系统性,开发课下、家庭和社区课程。三是建设个别化教育课程。依据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学习的原则,制订全员课程学习计划,设计分层与分类教学内容。成立个别化教育部,建立学生缺陷补偿和专长发展机制,搭建教育与康复、艺术训练课程。四是建设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库。立足学生学习的有机性,开发各类环境育人资源,专业队伍育人资源,设计体验角色资源库。五是建设枢纽型教育服务组织架构。立足于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加强各教育环节对接机制的建设。六是建立针对的学生多元评价系统。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增值,研究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发学生电子档案系统。

(三)以有效为导向

建立新型家校、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在现代学校制度的框架下,家长、社区中的组织参与学校的管理,决不是“花瓶”、“点缀”,可有可无,而应当是有效地参与。一是建立家长、社会评价办学成效的机制。学校每学期邀请家长、不定期邀请社会人士评价学生的教育效果,分析出有效建议,合理改善教学。二是建立校内协同工作机制,共同服务家长和社区。为了保证家长和社会人士面对学校教育有整体性的概念,学校专设一名副主任统筹此项工作。三是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围绕学生的教育和生活,定期召集家长、社工进行研讨,消除误会,形成教育的合力。四是善用家委会资源。家委会是家长群体的代表,拥有着强大的社会能量和活动能力。在参与学校办学的基础上,集中家长的力量,重点攻克残疾人教育和生活中的难点问题。

(四)以融合为追求

第9篇

“范图”的类型可分为两种,一是对比“范图”,指的是通过对多幅“范图”进行对比,选择最优秀的“范图”,向学生展示其中的绘画的技巧,避免学生在绘画中的错误,提高学生对绘画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二是课堂“范图”,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示范的绘画的过程中所作的“范图”,详细讲述“范图”中的色彩、技巧等,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领会到绘画的真谛,让学生明白绘画的创造性、实践性,具有对美术的审美观。

二、“范图”使用的方法

(一)课前使用小学生初次接触美术缺乏对其正确的理解,因此课前使用的“范图”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绘画的理解而选择的,其中包括素描、色彩,绘画内容包括人物、风景,通过“范图”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实物了解到美术教育的意义,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绘画的兴趣。课前使用的“范图”提前让学生了解即将要学的美术绘画内容,让学生提前为学习美术打下基础。

(二)课中使用在课中使用的“范图”是在学生理解美术的基础上学习绘画的技巧,在美术绘画中技巧种类繁多,每一种绘画的技巧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范图”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到每一种不同绘画的特点。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范图”来展示绘画整体构图、色彩的搭配、意境的营造,突出绘画所要表现的重点,掌握绘画的技巧。因此,教师必须很好地展现出“范图”的绘画过程。(三)课后使用在课后使用的“范图”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后的练习,以及临摹与欣赏,并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课后使用的“范图”类型的选择应该从多方面考虑,通过让学生欣赏多种美术绘画“范图”来提高对美术艺术的理解,从美术绘画的实践中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三、“范图”使用的作用

(一)培养想象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范图”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画作的构思、框架结构的安排、绘画的技巧运用以及细节的处理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处理能力,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想象力是通过学生脑海不断思考而不断扩展,而美术绘画的过程正是需要不断思考。教师可以通过确立一个主题,展示相关的“范图”一段时间给学生观看,之后就隐藏“范图”,要求学生依靠自身的想象力创造画作,这将能大大的提高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拓展思维方式。培养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在绘画创作时树立独特的风格,有利于自由的发挥。

(二)提高审美能力美术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欣赏“范图”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认知美术艺术的真谛,同时教师需要选择具有鲜明特征的绘画“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绘画特征了解画作的绘画技巧、构图的技巧、色彩搭配的要点,通过具有对比性的绘画“范图”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画作的区别。通过学生自身不断的欣赏和感受“范图”,从而提高学生对画作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在“范图”的选择上,教师应该选择小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画作以及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建立小学生初次接触美术以及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