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3 13:43:02
导语:在数字标志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单片机AVR-ATMEGA16;红外线对管;车速检测;L298驱动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202-02
1 方案确定
智能小车控制系统选用AVR-ATMEGA1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光电编码器对小车速度进行检测,将速度反馈给单片机,由单片机对小车驱动直流电机进行转速控制,从而控制小车的速度并且通过控制PWM脉冲占空比对小车的速度进行调节。当按键按下时,启动小车运行,小车运行过程中由装在车身的红外线对管,检测起始标志线、转弯标志线、超车标志线,将检测到的信号后送给单片机,由单片机控制L298驱动左右轮的电机,来控制电机进行转弯、加速、减速、超车区超车等功能。光电编码器测出两轮电机的转速,送回给单片机来调整小车的行进速度。
2 单元电路设计
2.1 最小系统电路
最小系统选用AVR-ATMEGA16,主要用于对各个模块进行控制,以保证每个模块正常运行,此模块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通过IO口对接受和发送数据,来实现控制,包括控制PWM波的占空比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光电编码器将测得的电机转速送回单片机,红外线对管检测的信息送回单片机,来控制小车按要求进行。
2.2 电机驱动电路
设计过程,由于主控芯片上没有自带的PWM控制器,通过设计硬件电路和软件产生PWM波对电机进行控制。首先芯片通过PWM信号开启关闭通道,电路的有效值功率P如式1所示,只要控制占空比就可改变电机的驱动功率,由单片机的模块发出不同占空比的信号来控制行进电机,按照要求转动。一块L298芯片可同时驱动两个直流电机, L298的工作电压为5V~20V,导通电阻为0.12Ω,输入信号频率通常小于10K,并且具有短路保护、欠压保护、过温保护等功能。从芯片的封装图可以看出,可用两个半桥电路增强其驱动能力,因此该方案可高效率、稳定、精确的控制电机转动。
式1
式1中: P为有效值功率;
为PWM波占空比;
U为电机供电电压;
I为流过电机电流。
2.3 光电编码器测速电路
设计采用光电编码器来测量电机转速,光电编码盘与电动机同轴,电机转动时带动光码盘同速旋转,可将电机转动的圈数也即电机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个数即可算出电机的转速。
2.4 信号采集红外对管电路
红外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收管在接收和不接收红外线时会出现导通和不道导通两种状态,利用电路可以输出明显的高低电平变化,CPU通过识别这些变化的高低电平,就可以采取措施对小车进行控制。
3 软件设计及工作流程
3.1 软件设计整体介绍
对于小车而言,硬件是小车的躯体,而软件则是小车的大脑,时刻控制着小车的行驶速度和方向。小车的行驶离不开软件的控制。由此可见软件的控制对于小车来讲是很重要的。小车运行的快慢与导航的精度全部依靠软件做的好与否。本设计的软件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小车的运动模型设计和控制器设计。
3.2 简单运动模型
小车在实际行驶中,主要运动轨迹有两种情况:直线和曲线行驶。本文对两种情况都建立了模型;首先当小车直线行驶时,建立小车运动关系图如图1所示。
图1 小车运动关系图
根据关系图所示,假设小车运动方向与X轴的夹角、X坐标、Y坐标作为状态变量,建立运动状态方程如式所示:
式2
其中,式中VR、VL分别为右轮、左轮的速度, 为小车总体速度,L为左右轮间距。
由于上面的公式具有连续性,而在采样的过程,只能采取间断的信号,因此必须对上面的公式进行离散化。设T作为采样周期,利用光电编码器在一个周期内测出的脉冲个数可求得第n个周期内小车移动的路程。对式2进行离散化与线性插值可以得到一组递推公式如式3所示:
式3
其中,式3中的Xn,Yn表示小车在第n次采集的坐标值。当小车行驶的轨迹是直线时直接带入上面公式就直接可以算出。
3.3 控制器设计
电机控制中,如果只采用开环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小车的运行会受外界的障碍物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让小车能够稳定的运行,采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形成的测速反馈电路,构成转速负反馈的闭环系统。它能够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电枢电压,以补偿电枢回路电压降的变化,所以相对开环系统它能够有效的减少稳态速降。当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使用比例放大器时,它依靠被调量的偏差进行控制。因此是有静差率的调速系统,而比例积分控制器可使系统无静差的情况下保持恒速,实现无静差调速。
本论文的控制器,主要利用经典的PID控制器,采取小车的速度和位置双闭环调速系统;其中,小车的速度是控制器的内环,位置为外环。根据光电编码器采集左右轮的信号,经过下位机的判断和处理,从而改变小车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对小车的速度和位置双闭环调速与导航。
3.4 电机控制
控制电机的运动过程中,主要通过PWM波控制电机的转速;光电编码器采集电机的转速信号,经过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把信号在反馈给控制器。反馈的转速与给定转速比较通过PID算法,把重新计算得来的输入速度送给电机,电机就会根据这个速度运转。
4 测试方案及数据分
4.1 测试方案条件
图2 小车测试跑道
测试在如图2所示的跑道上面进行,根据小车实际的运行情况记录不同要求情况下完成误差及实测数据。小车工作所需电池电压,12V、5V。
1)分别测试甲、乙小车成功通过跑道的所用的时间,及出跑道的次数,其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车号
项目 甲车 乙车
成功通过用时T 23s 24s
出跑道次数N 0 0
速度cm/s 47 48
表1小车成功通过跑道测试
2)测试甲、乙两车按图 所示位置同时起动,乙车通过超车标志线后在超车区内实现超车功能,并先于甲车到达终点标志线,即第一圈实现乙车超过甲车,测试乙车在超车区内超过甲车的时间。
车号
项目 甲车 乙车
T超车用时 2s 3s
出跑道次数N 0 0
表2
4.2 测试仪器
1)DT9205 数字万用表;
2)UTD2062 CE 60HZ 1GS/S 数字示波器;
3)QJ-3003SIII 数字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4)秒表。
参考文献
[1]王晶.智能小车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5.
[2]刘培艳.移动机械人的控制系统研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6.
[3]盖萌萌.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1.
[4]张国亚.自动导引小车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10.
[5]叶菁.磁导式AGV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4.
[6]李玉.自动导航小车的路径规划与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7]张薇.船舶运动智能控制PID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8,12.
[8]谷玉川.AGV驱动转向一体化机构及其导航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2.
[9]程丽丽.自主寻迹切割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10]宋养鹏.竞赛用智能汽车控制系统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5.
[11]徐清.自动导引小车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4.
1政治要求 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 ,准确而深刻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 运用先进理论与先进技术解决医学上的各种问题,以加速发展我国的医学科学 事业。 遵循科学道德,无政治性错误,无浮夸,无泄密。 2学术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目前均为学术类期刊,既要反映我国相关学科学术水平和 发展动向,代表国家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又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医疗水平和实际工作 需要,为防病治病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预见和导向作用。 2.1选题得当 密切结合国家或地区医学科技攻关及重点研究项目 密切结合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病治病实践 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2.2内容体现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 2.2.1创新性:学术论文的灵魂。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在同类领域中提出了 新理论、新概念、新原理,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在同一原理的基础上 有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的创造;研究的样本数更大,或采用的方法更为严格, 发现了过去没有发现的新事实、新现象,提供了新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对原有的技 术方法,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有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论文中应该反映作者是如何把未知变为已知,把未有变为已有,把知之不多 变为知之较多,把知其然变为知其所以然,从而有了新的认识,发现新的事实,找 到新的规律,阐明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这样的论文,才有刊出的价值。 2.2.2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生命。科研设计是科学性的基础,科研设计是否 严谨,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科研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 专业设计:研究思路是否恰当,方法是否可靠,技术上是否成熟,诊断依据是 否充足,临床表现和疗效观察是否客观、深入,资料是否完整等。 统计学设计:样本含量是否足够,是否具有代表性;分组是否随机化,是否具 有可比性;是否对照观察,有客观的定量指标;数据是否准确、完整及符合统计学 要求等。 临床研究的科研设计应符合循证医学和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要求。 科学性还体现在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否符合逻辑,结论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并恰如其 分。仅仅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是不够的,要重视各专科的特殊规律。通 过统计学处理后,还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去慎重考虑,结合专业特点具体阐明所观察 到的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2.2.3实用性: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更应 该强调实用性,技术上要行得通,办得到。除了少量纯理论研究的论文以外,大多 数医学学术论文应该结合医疗、预防工作实际。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指导作用越 强,就越具有重要性。 3写作要求 期刊常用的论文类型有述评、论著(临床分析、疗效观察、实验研究、调查报告等 )、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综述等等。 文字表达要求准确、严密、简练、通顺,用词稳妥,语言规范,说理明晰,推 理周密,可读性强,最好还有一定的生动性。一般应用科技语体。 论著类文章最常用的写作格式为“四段式”,即:前言,方法,结果,讨论。 3.1题名 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充分反映 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不使用标点。题名 用词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 字符、代号等,也不宜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 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 3.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知识产权的标志。作者应是:⑴参与选题和设计 ,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⑵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 者;⑶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 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集 体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作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 。 论文决定刊用后,需要全部作者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将论文专有 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 3.3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凝练、微型化,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 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 作用:让读者了解文章;代替阅读全文;便于制作二次文献及收入数据库。 格式: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 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 写摘要应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力戒空泛,应列出必要的资 料和数据,并有明确的结论。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 评论和解释。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稍详细一些(400个实 词左右)。 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 政编码和国名。 有通讯作者时,应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 3.4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 或词组,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编印的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 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研 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词(自 由词)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关键词使用。要注意首标词的选用,首标词应反映全文最 主要的内容。 3.5前言 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仅需列出切题的参考文献,无须进行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 。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 用。 3.6方法 应详细描述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 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这部分的描述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 3.6.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病人,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 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 、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3.6.2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 位和生产时间。 3.6.3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 范围。无须描述其工作原理。 3.6.4研究设计: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代是
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
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抑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
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应
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四个基本原则作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
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3.6.5研究方法:个人创造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
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原封不
动地使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展开描述。
3.6.6统计学处理:说明统计学方法及其选择依据。统计学符号按GB3358
-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3.6.7伦理学描述: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
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7结果
报告研究的结果,不应简单地罗列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各种原始材料和数据,而
必须将其归纳分析,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用文字和各种
图表表达出来。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合乎逻
辑,不能有任何虚假或含混不清,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
3.8讨论
讨论强调新的和重要的内容,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发现的意义及其限度
,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声称并暗示工作的优先权。如果
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
问题等。应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联系,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相关联
。不必重述已在前言、结果部分详述过的资料或数据,和过去文献已报道的内容。
3.9图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的
内容不要与文字、表格重复。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
主辅线分明,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图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一般掌
握在5∶7左右。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没有
杂乱的背景。病理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实物照片涉及尺寸者应附
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标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
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
图的书面材料。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
3.10表
制表的基本要求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有自明
性。表的内容不要与文字、插图重复。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
一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一律使用三线表。
3.11名词术语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有通用译名的
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
新版本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
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
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
”。
缩略语:文题中一般不用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
中文全称。缩略语应尽量少用,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使用缩
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3.12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
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
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3.13数字用法
数字的使用,执行《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出版〕。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
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3.13志谢
志谢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
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
。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谢。
3.14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主要是说明研究所借鉴的科学依据的出处,以供读者查
阅参考;减少对前人文献的复述,以节省篇幅;同时,也是对他人成果和著作权的
尊重。因此,应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除了会议消息报道等简讯外,一般每篇论
文均应有参考文献。论文所列参考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原著的,而不应是转引
他人的。应选择近年的文献,除非必要,一般不宜引用10年以前的文献。应注意引
用国内的文献,使读者了解国内的有关进展,且易于查找。由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较
严,项目较多,稍不注意即出现差错,使读者难以查找,因此必须认真核对原著,
对作者姓名、刊名、年份、页码等,尤应注意准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考文献
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
”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
;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
3.15脚注
脚注常用于注明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基金资助项目等。获得基金资助产
出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
明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可按
级别依次列出。
4初稿的审查
4.1要注意布局结构。“四段式”的各部分都要妥善安排,既要明确分工,
避免重复,又要互相配合,防止遗漏。“四段式”是基本结构,但应根据论文的具
体内容,作灵活的处理。每篇论文一般均分为几个部分、若干层次,分别冠以适当
的小标题。标题不可过多。同层次标题之间,内容要有联系,体例应统一。全文的
标题要相对均衡。
4.2行文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不应过多地插入枝
节问题,罗列一大堆资料和数据,以致扰乱甚至淹没了主题。材料和方法部分,要
着重介绍有关保证科学性和提供重复验证的必要信息。评价实验结果、临床诊断和
治疗效果等,一定要说明其标准。在结果分析中,绝不要无选择地罗列所有资料和
数据,但要详述有意义的结果,包括正面的、阳性的结果和反面的、阴性的结果,
有时后者更为重要。讨论部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观点统
率材料,夹叙夹议,最能引人入胜。临床论文尤其应该用自己的病例统计数据和个
案来进行论证。
4.3要善于将图表与文字配合使用。三者内容不应该重复。核对图表在文内
是否按序标引。
4.4要正确运用语法和修辞。科技文章不同于文艺作品,不要求辞藻华丽,
形象动人,而要求准确、简洁、通顺、合乎语法和修辞。
4.5要重视规范化和标准化。注意医学名词、简化汉字、计量单位、标点、
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化,第一次使用缩略语时是否写出全称,核对参考文献是否
按序标引以及著录格式是否标准。
4.6认真通读全文,检查有无笔误、拼写、打印、计算错误。
5投稿前的准备
投寄论文要选择适当的期刊,做到“知己知彼”。投稿前,要认真阅读目标刊
物的稿约,并且分析其已刊出论文的水平、特点及其栏目,将之与自己的文章相比
较,以决定如何投寄。
一般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要求刊出的论文具有国内先进性或重要指导性,同时
也重视临床实用性。
稿约中一般都对来稿提出格式方面的要求,应认真对待,以免因形式审查不合
格被退稿而延误论文的发表。
必须注意的是,切忌一稿多投,即同时投寄两种刊物或多种刊物,或投寄一刊
后未等退稿又投寄他刊。但是,同时向不同刊物投寄中文稿和外文稿,则不属一稿
两投,因为其读者和文种均不同。在国际上,这种情况称为平行发表(parallel
publication)或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引起的重复发表(duplicatepublication
),有原则区别。
二次发表要符合以下条件:⑴作者已征得两个刊物的编辑的同意。负责二次
发表的编辑必须得到首次发表的复印本、单印本或原稿。⑵首次发表到二次发表
的间隔至少1周,双方编辑经过协商后除外。⑶二次发表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读
者群,往往以缩简本为宜。⑷二次文本真实反映首次文本的数据和解释。⑸二次
文本的标题页脚注要向读者、审稿人、文献机构说明论文全文或部分发表过,并标
出初次文献。比较合适的脚注是本文依据某杂志首次报道的一项研究,并附参考文
献号。
医学论文写作是一项严肃的意义重大的工作,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所
期刊常用的论文类型有述评、论著(临床分析、疗效观察、实验研究、调查报告等)、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综述等等。文字表达要求准确、严密、简练、通顺,用词稳妥,语言规范,说理明晰,推理周密,可读性强,最好还有一定的生动性。一般应用科技语体。论著类文章最常用的写作格式为“四段式”,即:前言,方法,结果,讨论。
1.1题名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不使用标点。题名用词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宜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
1.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知识产权的标志。作者应是:⑴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⑵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⑶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集体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作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论文决定刊用后,需要全部作者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
1.3摘要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凝练、微型化,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作用:让读者了解文章;代替阅读全文;便于制作二次文献及收入数据库。格式: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写摘要应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力戒空泛,应列出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并有明确的结论。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稍详细一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有通讯作者时,应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
1.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印的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词(自由词)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关键词使用。要注意首标词的选用,首标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
1.5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仅需列出切题的参考文献,无须进行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1.6方法应详细描述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这部分的描述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
1.6.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病人,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1.6.2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
1.6.3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须描述其工作原理。
1.6.4研究设计: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抑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四个基本原则作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1.6.5研究方法:个人创造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原封不动地使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展开描述。
1.6.6统计学处理:说明统计学方法及其选择依据。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1.6.7伦理学描述: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7结果报告研究的结果,不应简单地罗列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各种原始材料和数据,而必须将其归纳分析,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用文字和各种图表表达出来。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合乎逻辑,不能有任何虚假或含混不清,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
1.8讨论讨论强调新的和重要的内容,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发现的意义及其限度,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声称并暗示工作的优先权。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应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联系,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相关联。不必重述已在前言、结果部分详述过的资料或数据,和过去文献已报道的内容。
1.9图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的内容不要与文字、表格重复。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图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一般掌握在5∶7左右。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没有杂乱的背景。病理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实物照片涉及尺寸者应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标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
1.10表制表的基本要求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有自明性。表的内容不要与文字、插图重复。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一律使用三线表。
1.11名词术语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版本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缩略语:文题中一般不用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中文全称。缩略语应尽量少用,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1.12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1.13数字用法数字的使用,执行《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出版〕。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1.13志谢志谢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谢。
1.14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主要是说明研究所借鉴的科学依据的出处,以供读者查阅参考;减少对前人文献的复述,以节省篇幅;同时,也是对他人成果和著作权的尊重。因此,应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除了会议消息报道等简讯外,一般每篇论文均应有参考文献。论文所列参考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原著的,而不应是转引他人的。应选择近年的文献,除非必要,一般不宜引用10年以前的文献。应注意引用国内的文献,使读者了解国内的有关进展,且易于查找。由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较严,项目较多,稍不注意即出现差错,使读者难以查找,因此必须认真核对原著,对作者姓名、刊名、年份、页码等,尤应注意准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
1.15脚注脚注常用于注明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基金资助项目等。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可按级别依次列出。
2初稿的审查
2.1要注意布局结构。“四段式”的各部分都要妥善安排,既要明确分工,避免重复,又要互相配合,防止遗漏。“四段式”是基本结构,但应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作灵活的处理。每篇论文一般均分为几个部分、若干层次,分别冠以适当的小标题。标题不可过多。同层次标题之间,内容要有联系,体例应统一。全文的标题要相对均衡。
2.2行文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不应过多地插入枝节问题,罗列一大堆资料和数据,以致扰乱甚至淹没了主题。材料和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有关保证科学性和提供重复验证的必要信息。评价实验结果、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等,一定要说明其标准。在结果分析中,绝不要无选择地罗列所有资料和数据,但要详述有意义的结果,包括正面的、阳性的结果和反面的、阴性的结果,有时后者更为重要。讨论部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观点统率材料,夹叙夹议,最能引人入胜。临床论文尤其应该用自己的病例统计数据和个案来进行论证。
2.3要善于将图表与文字配合使用。三者内容不应该重复。核对图表在文内是否按序标引。
2.4要正确运用语法和修辞。科技文章不同于文艺作品,不要求辞藻华丽,形象动人,而要求准确、简洁、通顺、合乎语法和修辞。
2.5要重视规范化和标准化。注意医学名词、简化汉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化,第一次使用缩略语时是否写出全称,核对参考文献是否按序标引以及著录格式是否标准。
2.6认真通读全文,检查有无笔误、拼写、打印、计算错误。
作者:江泽琴,王开祥,周厚永
【关键词】 医学论文 表格规范
表格是简明、规范的科技语言,是描述科技资料的一种重要工具,具有表达力强、易于阅读和理解、对比效果强烈、便于分析比较等优点,在医学论文中能够系统、简洁、集中地表述科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对比性,是实验数据、统计结果和事物分类的一种表达形式。规范化的表格运用既可避免冗长繁复的文字叙述,又可避免统计图较为抽象的弊端,使论文论述清晰准确、对比鲜明、更有说服力。因此是医学论文内容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方面。笔者在编辑加工稿件过程中发现,部分作者对表格的选用、设计不当,未能准确地展示应有的实验和统计结果,降低了论文的质量,影响到论文的及时发表。为引起作者的重视,规范表格在医学论文中的用法,笔者结合编辑工作中常见的表格运用缺陷讨论如下。
1 医学稿件中表格使用不当的几种表现
1.1 表格与文字或插图重复 有的作者常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再用文字叙述或又绘制成图来表述,既造成内容的重复,又浪费版面。其实,在医学论文中,相同的内容不宜同时使用文字、表格和统计图重复表达, 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一种适宜的表达形式即可。一般能用文字概括的内容不用图表;为使读者便于对照比较和了解精确结果时,以表格的形式表达为宜;仅让读者了解事物发展趋势或某种趋向时,则应以插图表达为宜。
1.2 内容过于简单或包含主题过多 表中内容比较简单者(只有几组简单的数据),宜舍去表格改用文字叙述,或将同类主题的表格作适当的合并(但不同主题内容的表格不宜勉强合并)。有的在一个表中包含的主题过于庞杂,不适当地把属两份甚至三份表的内容强拼在一起,这样主次不分既不易看清表中各项关系,又违背了一个表只说明一两个主题的规则。
1.3 罗列原始记录数据 有的表内数据未进行统计学处理,罗列原始记录数据。医学论文中的表格一般应是经过统计学处理的、具有比较分析价值的统计表,表中的数据应是经统计学处理过的数据,研究过程中原始记录的数据应当删除,或经统计学处理后制表。
1.4 表题与内容不符 无表题、或表题过于简略或与表中内容脱节的现象在一些文稿中比较突出。表题是对表中内容的概括, 兼有对主题的说明和限定之作用, 故不应忽略和遗漏, 同时应注意拟题既要准确贴切, 又要详略得当。
1.5 主、谓语位置和数据排列不当 表中主语是指所要说明的事物分组、类型、时间、地点等多为文字,谓语是指所要说明事物的指标,如例数、百分数、平均数、构成比等多为数字,主、谓语应连贯为一句完整、通顺的句子。根据阅读习惯主语列在表的左侧,为竖标目,谓语列在表的右侧,即为横标目。有的作者不注意主、谓语的位置设计,将谓语置于左,主语置于其右,使栏目设计颠倒,表中数据横向排列,这种主、谓语位置和数据排列的错误,既使读表费力,又使本来可比性较强的资料不便比较,读者难以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因此,应按照同类数据纵排的原则安排主、谓语的位置。
1.6 表的线条不规范 科技论文中的表格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三线表”、即上、下各一条粗横线,表头下一条细横线,必要时可加少量的辅助线(表中不用纵线,端线和斜线),它具有科学、合理、简洁、可读性等优点。在来稿中, 表的线条不规范现象相当普遍,有的表格就像一个棋盘,横、竖、斜线俱全,有几行文字就有几条横线,有几个栏目就有几条竖线,既不规范,又非常杂乱。
1.7 表的注释疏忽 注释是对内容的补充说明,如表题、标目或某个数据需注释时,可在其右上角加注释符号,并在表下用相同的符号加注相应的文字。对表需作附加说明者,可在表下加“ 注:……”句末不用标点。个别作者投稿时由于未仔细核对,常常是表中数据标有注释符号,表下却没有注释;或表下有注释,表内数据却无注释符号;表注说明符号与表中所示不吻合,或注释与文字叙述重复;注释符号未置于相应的文字上,表注标志符号放置的位置不对,应标在实验组数据的右上方,而有的标在了对照组。
1.8 表的位置不合适 表格的位置应紧随“见表×”或“(表×) ”之文字出现的自然段落之下,即先见文字,后见表。但仍有部分作者在层次表题后未见文字叙述,即出现表格,或在文字叙述完后随意放置或集中放置表格,使读者不能一目了然地了解表格所要表达的内容。
1.9 其他问题 (1)表的项目不全:如缺表序(表号)或表题、表注等,使表格的自明性大为降低。(2)表头设计不合理:如缺少表头 、表头过多、交叉重复,表头应对应纵向的内容,却对应了横向内容。(3)计量单位疏漏:计量单位列在表内数据后或不标示;计量单位除无量纲外,在相应的标目或题目下应标明法定计量单位符号。(4)数据不准确:表中同一栏目的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位数不一致,有的为整数,有的为2 位甚至3 位、4 位数; 表内数据有空位或用“同上” 、“同左” 、“"”等类似词,表内数据与文中叙述不一致,甚至有的数据明显错误,如各个数据之和大于或小于总数。(5)多组数据比较时未注明比较对象。(6)表中的量、单位和符号,缩略词文字与正文不一致等等。
2 医学论文表格的规范化运用
2.1 表格的选择
2.1.1 如表格和文字内容重复时,应选择两者中较好的一种表述方式,删去另一种方式的表述。如选择表格表述数据时,则文字只需对表格内数据的规律性进行概括总结,而不需要重复表述表格内的数据。
2.1.2 如同时使用插图和表格表述同一内容时,应选择更为合适的表述形式。如果强调事物的形貌或参量变动的总体趋势时,则以插图为宜;相反,如果讨论的重点是对比事项的隶属关系或对比量的准确程度,则以表格为宜。
2.1.3 如表格栏目中的内容基本相同或为相同类型的表格时,应尽量删除或合并。
2.1.4 如表的内容简单,仅少数几组统计数据,可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应以简要文字叙述。
2.2 表格设计的基本要求 全军医学编辑学术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和法规制订的《中国医学期刊编排规则》【1】对医学论文表格作了如下规定:
2.2.1 表应具有自明性,按统计学的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主、谓语位置合理。一般应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内容不可与文字、插图重复。
2.2.2 每表均应有序号和简明的表题,居中排印在表上方。表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的序号与表题之间应空一字间距。
2.2.3 表中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要说明的事项(例如P值等) ,以简练文字排印在表的下方,表内用星号“ * ”或圈码“ ①”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
2.2.4 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如表中所有参数的单位相同,可标注在表的右上方,或表题之后。各栏单位不同则应标注在各栏表头内。
2.2.5 表中同一栏的数字必须按位次上下对齐,表内不能用“同上”、“同左”、“ "”和类似词语,一律填入具体数字;如无此项可空白;未发现用“…”;结果为零用“0”。
2.2.6 表中的量、单位和符号、缩略词文字等必须与正文一致。
2.2.7 表应随正文,先见文字后见表。需要转页的表,应在续表的右上角或左上角注明“续表×”,并应重复排印表头。
3 小结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3D spatial data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city ,municipal construction and city traffic.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construct methods commonly used 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then taking a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 studies the 3D modeling based on the digital photogrammetry.
【关键词】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三维建模;数字城市
【Keywords】digital photogrammetry; 3D modeling; digital city
【中图分类号】P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85-02
1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人们逐渐加强对三维建模精确性与实效性的重视。三维建模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2 三维建模的构建方式
作为建设数字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保证三维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并且提高建模效率对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保证建设周期具有重要意义。通常使用的建模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2.1 航空摄影测量
使用该技术,能够创建立体环境,实现三维模型数据的位置、高度、形状信息的快速与准确获取。然后结合外业纹理采集与正射影响屋顶信息能够进行精细三维模型的构建。完善的DEM与DOM数据生产技术路线能够进行三维场景中地形数据的快速与准确重建,将城市风貌展现出来。
2.2 机载激光雷达扫描
使用该方式能够实现城市建筑与地表模型的快速获取,但是获取到的数据量具有一定的规模性,提升了数据的处理难度,需要采取相对麻烦的人工措施才能将其中有益的信息提取出来。另外,该种方式的三维建模中不能将建筑物色彩与纹理呈现出来。[1]
2.3 使用二维资料
立足于建筑规划的图纸,提取其中的二维资料,使用合适的软件如AutoCAD等进行三维模型数据的建立。该种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进行大量工作,并且不能保证数据具有时效性。另外,针对建筑物顶部存在的纹理盲区,也需要进行大量工作才能获取高程数据。与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方式一样,不能将建筑物色彩与纹理呈现出来。
3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建模
3.1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建模优势
获取、处理与分发数据均为数字形式,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实现摄影测量中全部流程;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能够帮助设计人员进行目标建筑物的几何空间与高程数据的快速构建,并且精度高、快速成像;地面建筑能够实现达到cm级别的空间几何精度,降低数据更新的难度,能够在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中应用,能够为建设数字城市与地球建立基础的数据框架;相较于使用计算机制作动画与景观模拟,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建模能够在目标建筑物具有的实际地理坐标下进行真实三维景观模型的构建[2]。在该种模型中,建筑物中各元素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与实际情况是一一对应的,并且能够对其中的任意点测量三维坐标,能够达到测绘要求的精度级别。
3.2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建模方式
论文将某数字城市的三维建模方式作为实际进行分析,该城市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建模技术线路如图1所示。
3.2.1 航空摄影测量
论文所举的项目实例中使用DMC进行航空摄影,能够取得相关影像资料,与实地比例为1∶5000,地面的分辨率为0.06m。使用航天远景技术中的软件对获取的影像资料、外业像控资料进行空三加密处理,从而获取三维建模中需要的外方位元素c加密点的具体坐标。
3.2.2 DEM的建立
DEM即为数字高程模型,是进行数字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之一。在该项目中使用航天远景技术中的相关软件在经过空三加密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立体模型的自动生成,并对相对与绝对定向精度进行检查,生成5m格网的数字高程模型文件。按照作业指导手册上相关规定在匹配窗口中编辑等视差曲线或者等高线,保证其中全部曲线与地面相贴紧,最后能够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并检查、处理其接边。
3.2.3 DOM的生成
DOM即为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能够纠正、镶嵌与裁切正射影像。将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叠加,能够得出数字三维景观。在该项目中,先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接边处理,然后对其进行纠正,再使用航天远景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再进行裁切。
3.2.4 TDOM的生产
TDOM即为真正射影像图,属于DOM中的一种。相较于普通的数字正射影像产品,在三维建模中使用的全部背景图纠正了所有建筑物的中心投影,避免出现投影差。使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能够实现立体环境下几何特征的收集。在进行三维建模背景图的制作中将摄影测量系统采集的关于建筑物的矢量数据作为数学基础,通过该数据再次对正射影像的数据进行纠正,能够将建筑物投影差消除[3]。
3.2.5城市真实三维景观模型的构建
制作基础模型。将建筑物的分类标准作为标准,采集平面几何与高程数据,精度要求为平面几何位置小于50cm,高程精度小于80cm。然后使用合适的软件进行三维模型的生成;提取屋顶纹理。按照相关要求处理原始影像后,在功能合适的软件帮助下匹配影像与基础模型,保证精度的合格,然后软件能够对屋顶的纹理进行自动提取;采集外业纹理。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一定范围中全部的外业纹理进行采集。使用相机对所有建筑物的外部轮廓进行记录;制作三维模型。在该项目的信息系统中,将三维模型分为地形、建筑、道路、植被、市政基础设施等模型类型,从精度上分为精细与标准两种级别的模型。在该项目中三维建模规模很大,要求建模具有较高的效率与质量较好的数据;整合城市的三维场景。使用相关工具软件,优化与DOM、DEM与精细场景,能够进行城市三维场景的整合[4]。
4 结语
论文通过使用项目实例对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建模进行研究,证明该种建模方式具有很强的优势。在使用该种技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行业中人员进行持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丽梅.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建模方法探讨――以数字沈阳三维建模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19-20.
【2】黄榕,林涔涔,武佳,等.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仿真模型建模方法研究[J].福建建筑,2016(10):107-109.
关键词:“人性化”;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63-01
一、电视娱乐节目标志
电视娱乐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生活休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国最早的电视娱乐节目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短短的十几年间该类型节目已占据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大部分时间。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是标志设计的一个特殊领域,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以字体设计为主,通过字体和图形的巧妙结合来烘托娱乐氛围,颜色的运用光彩夺目,极具视觉冲击力,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极富趣味性。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是节目视觉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的应用于节目的片头、主画面、演播室、广告宣传、场景设计等一系列视觉包装中,其对于节目的视觉包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人性化趋势”理论
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是美国大众传播媒介理论学者保罗・莱文森提出的。1979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人类历程回顾:媒介进化理论》中指出:媒介进化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媒介是在模仿和复制人体的某些感知和认知功能。莱文森在研究媒介演化的历史过程中,汲取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成果,把生物进化认识论运用于研究媒介演化的进程中,从而得出了媒介技术的进化论,即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
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要求媒介发展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在设计中的体现则是视觉图形的设计风格、表现手法等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在数字化时代,这种需求并非纯粹理性化的,纯粹理性化的设计已经过时,人们观看电视娱乐节目是为了追求感性的、精神上的放松,因此在娱乐节目标志的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需求,运用“人性化”的设计手法来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
三、“人性化趋势”理论在电视娱乐节目标志中的体现
(一)标志图形的丰富性
1、字体设计的装饰性
娱乐节目标志中的字体设计一般不会是中规中矩的标准字体,而是经过装饰处理、富于趣味性的字体,字体设计的装饰性主要体现在文字某一笔划或某几笔划的图案化变形。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我要上春晚》节目的标志设计便是运用了这一方法,“春”字和“晚”字的笔划都做了装饰性的变化,笔划巧妙的演变成了忍冬草的图纹,烘托节目喜庆气氛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们的审美需求。
2、图形处理的复杂性
在电视娱乐节目的标志设计中,图形作为背景共同构成标志的处理手法不在少数,而图形的复杂化处理对于娱乐氛围的烘托和节目主题的表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观众而言,复杂化的图形更有吸引力,更富趣味性,也更有冲击力,能够赚足大家的眼球。图形的复杂化包括多种图形的组合,和一种图形元素的重复。
(二)表现手法的多元化
1、渐变颜色的广泛应用
颜色的渐变比单纯的颜色有更丰富的视觉效果,节奏感也强,有利于对于空间感和透视感的塑造。渐变的颜色可以是同类颜色的缓慢变化也可以是不同颜色的急速变化,同种颜色的缓慢变化给人以温婉舒适的感觉;不同颜色的急速变化则给人刺激兴奋的感觉。在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中,颜色的渐变运用十分普遍,《星光大会》节目标志的色彩运用了由黄到白的渐变,塑造出了一种金光闪闪的金属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色彩绚丽的高科技风格表现
科技的发展必然影响到设计的表现,自计算机成为设计的辅助工具之后,设计的表现手法得到了很大的拓宽,本来手工难以实现的效果在电脑中都能够得以实现,各种设计相关的软件开发更是大大的方便了设计的创意表现。技术进步不仅促进了设计的表现技法而且也影响到了设计风格,高科技风格便是技术进步的产物。电视娱乐节目标志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从江苏卫视《时刻准备着》节目的标志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技术进步对于标志设计的影响,绚丽的色彩、耀眼的光泽、锐利的造型,无不深深体现着一种数字化时代的气息。
3、手绘风格的表现
对于观众来说手绘风格的标志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趣味性,极富艺术气息,能够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以娱乐大众为主的电视娱乐节目是手绘风格传播的极好媒介,在节目的标志设计中手绘风格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娱乐节目中,手绘风格的设计相较于纯粹理性的设计而言,其优势有:(1)个性化气息浓郁,有利于节目个性化的主题表达。(2)极富艺术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4、材质化的效果表现
材质化的效果实现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运用电脑特效制作出一种以假乱真的材质效果;另一个是直接拍摄实物照片然后输入电脑进行设计处理。在节目的标志设计中,质感的表现离不开这两种方法,材质化的效果表现使得标志看起来更具象、逼真,有种再现生活的真实感。
(三)空间的多维化拓展
1、三维空间的拓展
近年来标志设计的立体化趋势成为主流,标志三维空间的拓展指的就是平面图形的立体化,即在原有二维图形长和宽的基础上再加上高度,从而模拟出一种逼真的立体效果。三维图形比二维图形更富感染力,具有模拟现实的效果,形式上也更丰富,因此得到大众的认可。
2、动态化空间拓展
标志的动态化空间拓展主要指标志呈现的动画效果,动画技术的发展使标志的各种动态化效果得以实现,数字化的传播媒介则为电视娱乐节目标志的动态化传播提供了平台。标志的动态化表现符合人们观察世界的视觉特点,作为传播受众的观众能够在一段富于趣味性的动画中接受节目传达的信息,对于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有积极意义。
(四)标志图形的趣味性
1、象征手法的运用
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象征手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些和娱乐相关的事物和图形的应用上,比如星星图形象征明星、喇叭象征着欢乐等等。央视三套的《星光大道》节目标志就以一个闪闪发光的星星图形来象征在节目中胜出的参赛选手,一条闪闪发光的星光大道就摆在他们眼前。
2、拟人手法的运用
拟人手法在标志中的应用可以使标志看起来更亲切、更生动、更形象,使标志表达主题的过程更富趣味性。标志图形应用拟人手法处理后,就变成了一个可以自我表达的主体,拥有了自己的主动性,从而在与受众的沟通中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节目标志由书和文字构成,书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但在图形处理的时候被赋予了人类说话的特征,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本来没有生命的书本马上变的鲜活起来。
3、夸张手法的运用
在标志艺术中适度的夸张变形可以强化主旨的表达,而且使标志图形更具个性化特征。我们常玩的玩具魔方的体积是很小的,但在《幸福魔方》节目的标志中却把一座城市放到了魔方上面,这其中的夸张意味是不言而喻的,夸张手法在运用时要把握适度原则,适度的夸张有利于特征表达而过度的夸张难免显得做作,在“幸福魔方”的标志设计就把握住了夸张的适度原则,即富个性化特征又让观众能够欣然接受。
四、结论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标志设计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标志图形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表现手法的多元化、和空间处理的多维化。具体的处理方法有字体设计的装饰性、图形处理的复杂性、高科技风格的图形表现、手绘风格的图形表现、空间的动态化处理和象征、拟人手法的运用等。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呈现出一种泛娱乐化的现象,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数量的众多并不能保证质量的优良,娱乐节目的质量和标志的设计水准却是良莠不齐的。只有通过对理论和案例的分析,探索出娱乐节目标志设计的方法和一般规律,才能够更好的指导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1]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数字麦克卢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范以锦、董天策主编.数字化时代的传媒产业.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机构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G250.7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5-0022-04
1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与机构知识库的融合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怀化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面对激烈的高校竞争形势下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二是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的“公共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三是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
[1] 。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是基于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的理念,学术研究机构依托互联网,将本机构成员所产生的各种数字化内容进行收集、整理、组织、标识、索引,以开放性和互操作性为原则,建立对数字知识资源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而运行的一种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具有鲜明的特色性、学术性、累积性、开放性和互操作性[2] 。
我校的各种数字化学术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通讯、文件、教学课件、精品课程、软件、数据库、PPT、声像资料、动画、图片资料,特别是我校推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基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的各种重要的知识资源目前分散保存于个人或院系的计算机或数据库里,这既不利于沟通协调和信息的共享,也容易造成各部门的重复建设,不利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快速、有效开展。因此,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优势、构建基于机构知识库为组织模式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进一步推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整体设计
2.1 设计原则
2.1.1 整体性、统一性原则。“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关系学校的全局,关系学校各单位、各个部门的改革,学校各部门、各方面、各群体均作为改革的主体,通过密切配合与通力合作,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整体性和统一性原则即是要做好整个系统的总体规划工作,从学校“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的全盘和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内容模块、目录结构、链接结构、程序结构和数据库结构等,保障系统的整体性[3],从而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检索服务平台,保证各单位、各个部门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2.1.2 开放性、互操作性原则。系统需要具有强大的开放性、互连。一方面,既要考虑到学校资源统一整合,又要考虑到各部门、各系部在遵循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可增加其专有功能,从而实现系统的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由于“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是在探索中前进,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因此,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扩充性,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最后,系统应具有完备的网络信息交流与获取的功能,便于各单位、各部门的信息的共享、交流。
2.1.3 特色化原则。“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我校打造“地方文化”牌后推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又一亮丽名片,因此在构建知识库内容模块上一定要具有鲜明的特色。
2.2 整体模型
从宏观上来看,在设计机构知识库模型时是将怀化学院机构知识库作为怀化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保障平台色资源的一部分,因此应融入怀化学院图书馆数字保障平台体系之中(见图1)。
图1 怀化学院机构知识库整体模型
3 功能模型设计
功能模型是从系统软件设计的角度描述软件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最直接反映用户对系统的需求。机构知识库的功能模型一般包括服务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存储层(见图2)。
图2 怀化学院机构知识库功能模型架构
3.1 服务应用层
主要是提供终端用户交互的功能,具有多方接口。根据我校实际可提供特色化、多样性、个性化的界面服务。如交互性论坛系统、社区系统,提供给学生读者自由学习的学习系统以及个性化的个人空间等服务界面。
3.2 业务逻辑层
主要包含一些执行系统逻辑业务的模块,包括内容管理子系统、存取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等,负责对象管理、对象分发、资料管理、用户管理、权限控制、认证等工作。
3.3 存储层
主要负责物理存储的数据和内容,位于最下层,为业务逻辑层和服务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其主要功能是操作后台数据库和存储数字流。
4 资源构建流程模型设计
资源构建流程模型是依据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评价、组织、存储、利用等过程来设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模型,从资源内容构建的流程来看包括采集层、评价层、组织层、存储层、利用层(见图3)。
图3 怀化学院机构知识库资源构建流程
4.1 采集层
信息资源采集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开始,包括采集范围、内容、采集标准、采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计。我校机构知识库采集范围和内容要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以“三平台、四模块”
[4] 为中心,统一标准,通过主动采集和自存档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关键词: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05-03
近些年来,高校图书馆随着高校事业的大发展,馆藏数量和规模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基本能够满足读者的常规文献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文化传播功能,而不仅仅只是数量的增长,特色化和数字化已成为当代图书馆发展的两大主流。众所周知,每一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特点,同时也拥有不同的重点学科,那么相应的图书馆也会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来进行收藏文献,从而形成本校特有的资源体系。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发挥本馆的馆藏优势,为本校的教学、科研以及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怎样将本馆拥有的特色资源数字化等等,都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因此,走特色化办馆之路,大力建设特色数据库已是大势所趋。[1]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对本馆拥有的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可其中关于纺织服装方面的特色馆藏资源开发与利用报道甚少。根据各纺织高校图书馆网站公布的资料得知,有一些图书馆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特色数据库。[2]例如,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曾在2002年建立了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东华大学图书馆曾在2003年建立了《纺织特色文摘库》;武汉科技学院图书馆在2004年也建立了《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于2007年10月开通了《服装数字图书馆》;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在2008年底也开始建立《浙江纺织服装特色数据库》等等。这些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各大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也纷纷重视这方面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且成为其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数量统计
纺织服装类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其实主要集中在有纺织服装优势学科的高校图书馆,即原隶属于国家纺织工业部的高校,但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好多纺织服装类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被一些综合类大学合并,成为了综合型大学,基本上失去其原有的特色和优势。例如,原山东纺织工学院于1993年和原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青岛大学;1995~2000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先后并入到苏州大学。我们这里调查的纺织服装类高校主要以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网站公布的高校为研究对象。截至2013年7月底,根据各高校图书馆网站公布的资料,现将我国纺织服装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情况统计如右表: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建立了12个特色数据库,位居第一;东华大学图书馆建立9个特色数据库,位居第二;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也建立了6个特色数据库,位居第三;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建立了3个特色数据库;西安工程大学建立了2个特色数据库;建立一个特色数据库的有: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没有建立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有:大连工业大学、青岛大学、苏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
二、资源分析
各大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是在自己特有馆藏基础上建设特色资源库,并且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最终以网页的形式呈现。资源的类型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其具有多样性,主要有全文、图片、文摘、题录,还有多媒体、超链接等。在这里我们重点解析几所在这方面建设比较成功的图书馆。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在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方面属于行动较早的馆,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服装艺术图片数据库,主要由服装图片库和艺术图片库2个大库组成。每个库又根据不同的专业分为不同的部分。即艺术图片库包括广告、摄影和艺术设计图片;服装图片库包括服装设计大师作品、各类型服装款式、师生获奖作品、中外重要奖项作品艺术和中外著名模特。[3]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特色数据库是2007开通的服装数字图书馆,主要包括服饰文化、服装结构工艺、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生产及营销、服装专业设计、服装材料、时尚传媒、艺术设计栏目;资源类型包括文章、图库、馆藏资源、相关人物、网络资源等。目前推出的特色资源包有服装设计师、苗族服饰、刺绣工艺,这些资源包对相关内容进行专业报道,并展示大量的图片。服装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提供比较系统的服装特色资源。东华大学是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国家重点大学,其图书馆作为全国纺织文献中心,承担了教育部CALIS“十五”期间专题数据库建设项目,以纤维及其制品、纤维材料、服装工程与人体功能三个重点学科为中心,于2003年建立了纺织特色文献数据库。现将所有自建的9个特色数据库整合在现代纺织信息参考平台,均在Apabi数字资源平台上,以纺织服装二次文献为主。其特点是纺织服装中文资源比较丰富。[4]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通过申请天津市教委项目,建立了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于2002年实现全国原纺织高校馆藏纺织外文期刊目录免费共享。[5]其中纺织特色外文文献全文库是TALIS的天津市高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是在其馆馆藏外文期刊资源、学位论文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外文期刊、学位论文、特种文献等全文数据库,同时对网络资源进行全面搜索,高效而有机地将纺织方面的网络外文资源组织在一起,建立纺织学科网络导航系统,为本校的重点学科“纺织学科”的建设服务,同时为全国的纺织行业信息化做出贡献。其特点是纺织服装外文资源比较丰富。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自建了两个关于纺织服装方面的特色数据库。(1)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论文数据库是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收集整理了历次会议约700余篇参会论文,涉及不同时期国内外毛纺织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技术与管理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是各国毛纺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2)服装专题文献数据库涉及的内容主要是:1989年以来,所有与服装领域相关的2 000余种中文期刊刊载的29 000余篇文献的题录信息,并且每年都进行更新。其内容涵盖了服装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等学科。该数据库又分为5个专辑,分别为:社会科学、经济文化、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和服装工业,同时还可以按照题名、作者、机构、刊名、年度等进行检索查询。[6]2004年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建成了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该库大概收录了1.9万条记录;[7]服装图文影像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种服装、服饰配件等资料。盐城工学院的纺织机械专题数据库,也是比较有特色的,主要针对某一纺织机械收集整理特色资源。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将建设本校特色数据库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虽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通过访问一些高校图书馆网站发现,各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纺织服装类高校也不例外,存在着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通病。
1.数据库建设不系统。通过对各纺织服装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调查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这里提到的建设不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整体建设体系上,各图书馆都自行建设,呈现分散状态,没有整体规划和布局。虽然建设特色数据库应该充分利用本馆的特色馆藏,并且结合本校学科的发展,从各高校图书馆本身来说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整个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来说,由于特色库的重复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比如关于服装类的特色数据库,有几个图书馆都在建设。其次在建设内容上,例如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建设的服装数字图书馆,主要包括服装专业设计、服装材料、服饰文化、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结构工艺、服装生产及营销、艺术设计、时尚传媒栏目,可以说几乎全部囊括了关于服装艺术的内容,而与此同时,东华大学建设的中国服装史图文库,天津工业大学建设的馆藏时装图库,武汉纺织大学建设的服装图文影像数据库等等,在数据库内容上都与前者有很多的重复。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纺织服装类高校建设的特色数据库,一部分资源存在严重的充分建设,而有的资源几乎无人问津。比如关于布料染色等方面,各图书馆都没有建设。
2.忽略后期维护,更新缓慢。建立一个有生命力的特色数据库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建立特色数据库只是这项工程的开始,就像盖房子一样,刚把地基打好,其后期的维护与更新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一个数据库之所以存在生命力,就是因为数据库的内容不断地更新、修正等,所以特色库建好后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维护。[8]通过调查发现,许多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在特色库建好后,就不再投入精力开展维护工作,并且很少及时更新特色数据库的内容。多数特色数据库的建立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在完成任务后,由于各种原因,数据不能及时追加、更新,滞后于信息资源建设的进程。还有一些特色数据库显示的最新数据为两三年前的数据,然而也有部分特色库的数据虽然仍在更新,但更新的量很少。例如,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建设的重塑裘皮材料特色数据库,从建成后就没有再更新过;服装艺术图片数据库虽然会有更新,但更新的数据也很少;服装数字图书馆可以说是一个做得相当不错的特色数据库,但由于经费、人力等原因,现在也是举步维艰。
3.开放范围受限,平台不稳定。从一定层面上讲,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是为了充分发挥各馆特色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受“版权意识”和“共享意识”的影响,各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通过IP限制或账号限制,仅为本单位服务。一般只有通过校园网才可以登录使用,校外用户很难进入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即使检索到了,许多数据库也没有访问权限。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初衷,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其实对于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来说,由于其建立的特色数据库多是图片,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提供原图的大图,仅用“缩率图”建立索引库是比较安全的。[9]通过访问各特色数据库的体验来看,数据库的平台很重要,它是保证用户能否正常访问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后台数据库的设计或者平台的搭建等存在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用户检索不到资源。
4.检索途径单一。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建设的特色数据库检索途径过于单一,例如缺少检索词的查找和选择功能,并且缺乏适当的人机交互界面。许多数据库不提供检索算符,用户只能进行简单检索,而不能利用检索算符构造检索式,进行复杂检索。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特色数据库用户的操作界面也不怎么好用,并且许多数据库都没有简介,这对读者在查找资源以及对数据库的认知上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例如,东华大学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在2009年曾各自独立呈现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后来由于资源整合,将各个小数据库都统一放在了一个平台上――现代纺织信息参考平台。并且将这个平台放在本校图书馆网站电子资源下的特色资源里面,同图书馆购买来的特色数据库混淆在一起,很难区分出哪些是自建的数据库,哪些是购买的。好多图书馆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把“自建”和“购买”的特色数据库分开。
通过对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自建的特色数据库调查得知,目前这些自建的数据库涉及纺织服装的多个方面,虽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但也都有各自一定的资源基础。基于目前现状,各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的时候,应加强合作,实现共享;深层次开发特色资源;建设紧贴地方纺织服装产业的特色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刘毅力,秦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9,(12):95-96.
[2]隋秀芝等.纺织服装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39-41.
[3]李晓玲,张海波.基于网络的艺术图片数据库建设[J].现代情报,2004,(6):58-59.
[4]胡朝明,刘茜.高校图书馆纺织服装特色资源库建设现状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67-70.
[5]周秀会,王志辉,等.网络环境下高校资源共享纺织特色数据库建设[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21(6):82-84.
[6]王琛,王芙蓉.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3):19-21.
[7]潘黎明,刘诚.纺织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7(3):30-32.
[8]张丽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54-57.
[9]谷秀洁.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现状扫描[A]//西安: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41-50.
关键词: Moodle; 高职; 辅助教学; 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5-61-03
Application of Moodle in Internet auxiliary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Wang Jun, Wan Xianzhen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Abstract: This essay studi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odle platform in auxiliary teaching and illustrates the setting work in detail, based on the complete application procedure of Moodle。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it also makes a specific presentation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course on Moodle platform.
Key words: moodle; vocational college; auxiliary teaching; e-learning
0 引言
Moodle是一款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开源课程管理应用软件,其官方软件中默认的实用功能较多。由于是开源,且允许扩充学习功能模块,被众多的教育机构运用于网络教学服务。综合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教学革新的需要,我们用Moodle软件建立了课程管理及学习平台,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作为网络辅助教学试验内容,适用的对象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二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应用,对Moodle应用有了初步了解。现将Moodle应用主要步骤和实际应用感悟作一阐述。
1 Moodle安装与基本设置
1.省略/downloads/下载页面,选择Moodle for Windows下载Moodle1.9(目前最新版为2.0)一体化安装包,一体化安装包中集成了Apache、Mysql、PHP应用软件及相关文档。若服务器中已经安装了ApacheMysqlPHP,则下载标准Moodle包;若服务器安装的操作系统非Windows,则选择对应系统的安装包。
Moodle安装到服务器的过程提示清晰,点击下一步就可以完成。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管理员admin密码和服务器IP地址的设定,IP地址设为校内访问或公网IP。当然IP地址可以在安装完成后进行修改,方法是在..\server\apache\conf中修改http.conf文件中的IP值,并同时修改..\server\moodle中的conf.php文件中的IP值。端口号的设定也要注意,一些常用软件如IIS和迅雷等都会占用默认的80端口,在修改IP值时可以一并设置。安装完后,把中文语言包zh_cn_utf8放入\server\moodle\lang目录下,给网站添加简体中文。最后,就可以在Moodle安装文件目录中点击Start Moodle图标启动运行服务器,点击Stop Moodle图标就可以关闭服务器。Moodl1.9之前的版本,服务启动命令行窗口一直显示,之后的版本服务启动完成数十秒后,命令行窗口会自动隐藏。开启服务后打开浏览器,键入URL(前面设定的IP或可以解析的域名)进入Moodle的Web首页。
1.2 基本设置
首次应用时,以管理员身份登录Moodle网站系统,进入管理员设置,选择GMT+8时区,设置moodle首页,填写站点相关信息,在首页中添加和设置天气预报,时钟,日历和RSS功能板块等等。然后添加不同权限的用户,当然也可以开放email验证来允许用户自行注册。设定有建立课程权限的教师用户、课程制作老师、授课老师和非编辑授课教师(权限最低,不能更改教学组织活动,可以评分);允许教师设置开设和讲授的课程。课程的建立流程如下:管理员在网站管理―>课程―>课程申请项中设置可以课程申请,开启这个选项。允许任何人创建新课程,需要填写申请表,等待管理员批准才可登录使用。教师开设课程后可以用小组方式区分不同的班级教学,这样在统计学生学习信息时方便。
Moodle1.9版本后对用户密码设置要求严格,不能选用纯数字和数字字母组合之类的密码,密码必须同时包含大小写,数字和非字母数字的字符。
2 Moodle课程的建立与设计应用
2.1 课程的设置应用
课程申请批准后,教师可以进入课程界面进行备课和课堂组织设计。初次使用主要做两件事:分别打开左侧的课程管理板块中的‘设置’和‘打开编辑功能’两项内容进行设置,其余选择默认即可。
‘设置’项目中要明确课程设置,主要设置任务是①课程取名,课程ID设定,概要描述课程,设定课程显示格式。课程设置中格式设置较为重要,它牵涉到整个课程的总体设计和布局。Moodle主要提供了星期格式,主题格式,社区格式,SCORM格式,LAMS课程格式五种课程表现形式。本次教学研究在开始班级中使用星期格式,希望与全日制的每周教学形式吻合,学习任务有着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实践后发现,作为网络辅助教学,高职学生似乎不喜欢在时间上有所约束,于是在后续班级学习中改用主题格式,从Moodle的活动报表和参与报表可看出高职学生的学习情绪较前一格式要高些。②在选课设置中开启时间段。③在选课期满通告选项中启用通告,也可选择提醒学生。④指定课程语言类型为Chinese(zh_n)。
‘打开编辑功能’项目的界面中默认有通讯录,新闻,提醒和课程动态等页面小版块,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添删板块。初始应用不要过多考虑这些功能版块,重点要完成课程设计。
Moodle课程设计为每次主题(或每周的)学习提供了‘添加资源’和‘添加活动’两个下拉菜单选项。在添加资源选项中,Moodle默认支持的资源类型有:文本页、HTML页面、链接到文件或站点和IMS内容包,通过它们可以将制作好的学习内容加入到课程中。Moodle包含了丰富的活动模块,默认支持的活动有SCORM/AICC课件,wiki、聊天、投票、问卷调查、数据库、作业、讨论、程序教学、词汇表、心得报告、测验等。
这种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活动分离开来的做法使得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象在搭建积木,有利于增强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利于优质课件的重用,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2.2 辅助教学内容设计应用
表1 网络技术课程的开头和第一个主题(第一周)的内容设计
[[时间
安排\&对应课堂授课教学内容\&moodle辅助教学资源主题内容(web)\&资源类型\&教学活动\&教学目的\&全学期\&1.教学通知
2.网络知识积累\&教学公告及要求。
wiki
词汇表\&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应用专业词汇\&主题
(第一周)\&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
概述\&网络基础:网络能做些什么?
网络基础:说说网络发展历史
网络基础:拓扑结构与连线材料
网络基础:网络组成与分类\&HTML页面
链接到站点\&\&略\&基础知识拓展:网管必备技术。
基础知识拓展:常见无线网络技术介绍。\&链接到文
件、站点\&\&问卷调查:
我是如何上网的?
对网络技术的了解多少? \&\&问卷调查\&略\&基础测验:花二十分钟测试一下自己,看看学到些什么?\&\&测验
HotPotatoes\&略\&]]
此次Moodle平台应用主要是配合课堂教学,故教学辅助材料主要依靠网络资源。要求不能将e-learning设计成Word和PPT文档的翻版,网络中的教学动画或视频材料是很好的辅助补充。当然在选择辅助教学资源时须将素材分解成独立的逻辑小模块,考虑其内容完整且最小,符合e-learning教学规律。根据Moodle特点,我们将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一学期长度分成十三个主题,围绕主题设计制作好相关内容,例如,网络技术课程的开头和第一个主题(第一周)的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依据上述设计内容,教师登录Moodle逐一实现课程教学的总体布置。以网络技术基础为例,实施后的页面样式(部分)如图1所示。
[2] 黎加厚.Moodle课程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省略/network/
[4] 省略/
[5] 崔玉军.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模型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学位
论文,2007.
[6] 吴雅琴.Moodle支持的网络环境下教学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
士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