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08:28:45
导语:在信息技术培训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双向技能;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078-02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而市场供应却远远不足,人才匮乏已成为医院信息化的瓶颈。
1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瓶颈
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卫生部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等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卫生信息化重要地位与作用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做好卫生信息化工作,能为群众提供更规范、便捷的医疗服务,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品,卫生信息化技术也是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的重要手段。对于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卫生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这种落后在人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当今医护人员“既懂医学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能”。当前大部分学校传统的以计算机基础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医疗机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匮乏已成为医院信息化瓶颈。
2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概述
为加快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医学信息技术职业技能,使医务人员“持证上岗”,“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在卫生部、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推出的人才培养工程,即“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简称MILC。
2.1医学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内容
MILC的主要内容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同时介绍医院信息系统、门诊信息系统、住院信息系统、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放射学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等医院信息系统以及实际操作。
2.2医学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目标
医学信息技术技能(MILC)培训,是通过加强学生对医疗卫生机构实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医疗工作岗位所使用的软件系统平台的操作能力,为毕业后到医疗卫生机构上岗直接应用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传染病直报等打下坚实基础。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以医疗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维护、管理为核心,建立起科学的医疗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课程体系,5年内将在全国培训并考试合格在职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100万人次;医学院校在校生50万人次,使之掌握医疗行业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工作岗位所使用软件系统平台的操作能力,以适应医疗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3 四川省医学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根据《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卫生部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四川省于2011年底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卫生类院校加强医学信息技术学习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为加快我省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医学院校在校生掌握医学信息学基础知识的整体水平,将在全省医学卫生职业学校中开展医学信息技术教育及技能的培训工作。
3.1四川省卫生类院校医学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泸州医学院卫校及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相继于2012年初通过国家医学信息技术考试中心审批,成为四川省首批“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指定教学考试基地”, 并成功的为其学生及所属地区医疗单位的医信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和考试。
3.2我院医学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我院护理系抢抓机遇,通过积极申请,于2012年1月通过国家医学信息技术考试中心审批,成为“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指定教学考试基地”,并在2012年秋季学期针对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培训,学生已于2012年11月参加医学信息技术考试,合格率为95.6%。
4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医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改革,持证上岗,应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要完善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培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医学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为开展医学信息技能人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4.1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培训基地的建设
通过完善和规范培训制度、探讨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等各环节,打造优秀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培训基地。
4.2师资队伍建设培养
授课教师要深入学习卫生部信息化建设相关文件,认真分析医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和医学信息化人才标准。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实操步骤,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各项操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和互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授课老师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和聘请专家讲座的形式,研究如何强化主讲教师的授课重点和授课技巧,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4.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为了培养“医学+信息技术”的双向技能人才,对护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及选修课程内容、学时等做出相应调整,制定更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5 结束语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中心颁发的医学信技术职业技能证书,是劳动者从事相关职业的技能凭证,同时也将成为就业上岗和用人单位招生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让护理专业学生更好的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改革,持证上岗,我们应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开展医学信息技能人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使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医疗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艳梅,叶明全.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指定教材·全国高等医药卫生类院校规划教材:卫生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薛洲恩,胡志敏.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关键词: 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专业化发展 思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的专业化包括:①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等方面。②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③专业态度: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我国中小学教师现状是教师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交锋的战场上旷日持久地打拼;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性思考与功利驱动生存环境的对抗中长期挣扎。大部分教师最初对教育信息化的情感态度是:茫然、恐慌、畏惧,甚至抵触。有了这样的心理屏障,他们带着“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分数吗?”“信息技术能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吗?”“自己能学会和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和技术吗?”等一系列疑问审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导致对信息技术知识和学校进行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漠不关心,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为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特别是教师的持续进修,我国各种培训方式太多,从以前的班级培训到现在的网络培训,都显示教师必须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才可能发挥技术的作用,但是那种大规模的一般性的技术培训能否帮助教师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我们需要考虑到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方式,教师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的技术使用的性质,等等。为此,对教师进行怎样的信息技术培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结合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祝智庭等教育专家提出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命题,指出“教师教育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文化传达者的角色,改变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如果教师要以终身学习者的角色出现,那么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它改变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赖于课本的知识和教师的课堂讲解。教师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角色地位不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已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从被动的培训班式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网络式学习者。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核心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原因。
2.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师培训
我国教师教育机构主要以师范院校为主。师范院校存在信息技术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的现象,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等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各地区现行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本上采取业余培训的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忽视了学科教师特点和教师差异。部分培训者长期脱离学校实际,培训内容无法与教师的需求相适应,造成培训形式化。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连接,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并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整合推进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用专家报告、网上指导等方式,系统介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研究、应用模式、实施中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避免的问题。通过专家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研讨和观念碰撞,引导并帮助教师全面思考和形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通过各种形式改变教师被动学习者的角色。
二是以教师为主体,实现教学设计的合作。教师将新的技术整合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他们要学会使用新的技术技能,通过教师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还要在新的不同的情境下解决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方案完成后,各组要向全体教师展示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是教师分析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缩短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的差距,找出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设想。
四是案例展示与交流。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案例的展示和经验交流活动,展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案例,交流经验。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能否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也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相信每位教师在这个变化当中都会发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发出自己的声音。
参考文献:
河北省2008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省50岁以下的在职教师全员培训。目前,培训工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据一期培训完成后调查显示:63%的教师认为培训技能实用,效果良好;17%的教师认为自身基础差,而培训知识较难;20%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简单。同时,还有一小部分教师提的意见中希望能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和网络教研等方面的培训。调查问卷显示,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依然很强烈。尽然我们在努力搞培训,但是真正适用于不同层级教师实际教学的培训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分级、分层、分内容培训体系的建立还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下文就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剖析与反思。
面临的问题
教师既然需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那么信息技术培训本应该是受到欢迎的。但是,当各个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蜂拥而上时,教师的反应并不那么积极,大多数教师对目前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并不看好,他们即使参加学习也只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本应是“及时雨”的信息技术培训却成为教师排斥、埋怨的众矢之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的产生呢?
1.培训计划缺乏实效性
各级各类培训部门在缺少调查研究和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将各县区、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直接培训,由于培训部门在安排培训内容时,没有认真考虑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造成了部分信息技术水平相对低的教师“吃不消”,而信息技术水平相对高一些的教师又“吃不饱”。另外,不同部门组织的培训有时内容大致相同,这种重复的培训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久而久之教师对此类培训失去了兴趣。
笔者作为此次河北省信息技术培训的负责人深有体会,我负责讲授的是多媒体技术与操作以及课件制作的内容。在授课前,我了解到学员信息技术基础相差很多,经过权衡,我只能培训初级内容。事实上,在县区报名此次培训时,我们就要求参加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以便开展培训,但结果是许多学校在没有理解意图的情况下随意选派,造成学员层次不一,甚至差别很大,部分教师在培训课程中找不到自己要学的内容,大大打击了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2.校本培训环节薄弱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培训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旨在解决学校发展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校本培训应立足于核心培训模式,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选择一批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有较高积极性的教师组成培训核心力量,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全校全员培训,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由于地域、时间等条件限制,我们不可能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参加省、市级培训。因此就需校本培训来辅助培训的落实。即学校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后,回校开展校本培训,将培训内容延续到所有教师,这样才达到了培训的效果。但是,实际培训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培训后不了了之,不能够学以致用,更不会开展校本培训,最终使培训流于形式。造成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如领导重视、硬件环境、考核机制等方面。
3.信息技术理念培养欠缺
在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中,我们常常忽视教育技术理念的培养。信息技术培训要使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掌握从事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此后是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目前,我市部分县区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优秀的教育资源填充到教育网络中。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教育技术的意义和优点,并不是将其融入教学,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填充课堂容量的工具,认为用课件作优质课、公开课就是好的教学,极大地反映出在信息技术理念方面的欠缺。
4.培训课程亟待更新
回顾过去,我们开展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计算机基础培训;二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集中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第三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培训。现实中,新课程整合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存在两张皮现象,即“有思想没有技术”和“有技术没有思想”并存。将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的培训不多,造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始终在初级层次徘徊。所以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培训,势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反思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哪些培训是教师迫切需要的?未来的教师培训将面临怎样的趋势?这既是对以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反思,也是对正在进行和将持续进行的培训工作的提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和认真实践,转变培训观念,更新培训理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这些是今后培训工作的关键问题。
1.合理规划,统一机构,加强自身建设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作为一项科学、系统的教育工程,必须纳入当地教育科研规划中,将培训内容在调查摸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列入培训计划,力求为各类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提供他们满意的个性化信息技术培训。
组织合理的培训机构,进而开展培训。目前,教育培训机构分散且独立,各部门各司其职,将培训都列为重点工作,但部门之间不联系、不沟通,直接导致培训资源严重重复、浪费。解决的办法只有建立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统一管理。根据职能分散培训任务,可以避免培训流于形式和盲目性,使培训效益最大化。这种教育培训机构对培训者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培训者除了具有培训能力外,还应具备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训者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了解教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并实施各种形式的培训。同时,通过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开展研究,以寻求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和办法,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2.转变观念,将培训重点放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
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基本上都是计算机基础、互联网应用、PowerPoint演示、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对于教学理论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少之又少。教师们参加培训班后收获了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知识,但却不知道这些信息技术操作知识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我们的培训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完全划分,我们要融合,要在继续教育中全方位渗透信息技术,真正促成受训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培训的重点不应在“操作”,而应在“应用”。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上,最好是分学科,以教学实例为抓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讲解,使教师学到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能够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产生更直观的认识,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
3.突破时空,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和培训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培训和教研活动,探索校园网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例如,在教育信息网上设立网络培训平台,配置信息技术课程培训资源,设立“在线培训课程”,让教师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自行确定学习方法和时间。避免了参加集中培训人数的限制以及二次培训教师知识量的缺失。教师培训管理部门只要合理把握评测标准和规范管理程序,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4.多样测评,重视培训的过程性评价
评价对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评价的目标体系、方式、方法等都直接影响培训目标的实现。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评价只是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今后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开展。我认为评价应该从三个方面予以考虑:第一对教师的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内容有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当前学习成绩等。这样的评价方式深入到学员的发展进程中,及时了解学员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进步,也就有可能对学员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第二对教师教学实践进行评价,就是说,最终的评价还要考核到培训结束后,在指定的时间内,教师回到学校,能不能把学的东西进行二次培训,并指导其他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应用以及应用的效果怎么样。如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次数、发表相关论文的篇数、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的个数以及学生的反馈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第三,评价要人性化。即培训评价既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一般的标准,又要有个性化的内容等,不要把评价作为“管、压”学员的法宝,而要成为让学员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激励机制。
《啊!我想到了》专栏参考答案
(1)使用Logo语言模拟Buffon投针实验的程序代码如下:
print "以下语句为画20条间距为20个单位的平行线,repeat后为一行,其中有多段代码"
pu
setpos [-200 -200]
repeat 19 [pd rt 90 fd 400 pu lt 90 fd 20 pd lt 90 fd 400 rt 90]
print "以下语句为随机投掷长度为20的针,repeat后为一行,其中有多句代码"
repeat 100 [pu make "tmpx random 30000 make "tmpy random 30000 make "tmpx (:tmpx-15000)/100 make "tmpy (:tmpy-15000)/100 make "tmpa random 36500 make "tmpa :tmpa/100 setx :tmpx sety :tmpy lt :tmpa setpencolor 2 pd fd 20]
>>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 基于手机移动学习的中小学教师继续学习研究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与问题研究 教师培训中案例教学与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发展研究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 绥化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调查研究 基于Moodle网络平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问题与建议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究与实践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 期待与建议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在职教师的影响调查研究 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教学模式研究 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比特网.远程教学强势崛起 华为移动教育解决方案[DB/OL]. http:///104/12816104.shtml.
[4]中华会计网校.中华会计网校移动课堂[DB/OL]. http:///project/phone/ydkt.shtml.
[5]杨伟杰.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训的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4:77-8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北京: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4.
[7]Ping-Huang Wu, Chin-Hwa Kuo, Ching-Chung L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mote Control Lab Using PDA[J].Computer Society,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WMTE’05),2005:70-72 .
[8]张晓红,张军征.农村远程教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62-65.
[9]刘安兰.浅谈面对教育信息化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J].科技信息,2009,(7):407-408.
[10]马小强.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和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7,(5):55-57.
[11]Nipan Maniar,Emily Bennett,Diane Gal.The effect that screen size has on video-based M-learning[J].Computer Society,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Workshops(PerComW'07), 2007:145-148.
[12]Doug Vogel, David M. Kennedy, Kevin Kuan.Do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s Affect Learning? [J]. Proceedings of the 4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C2007,2007:1-9.
[13]搜狐教育.移动学习引领未来企业培训十大关键应用[DB/OL].http:///20140528/
n400163054.shtml.
[14]闫英琪,黄兰芳,景丽,郏伯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框架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6):82-85.
[15]郭腾,李莹.移动学习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技术导刊,2007,(1):14-15.
[16]郑雪丽.移动学习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支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7]闫鹏展, 刘凤田,王新 ,苑丽娟.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0,(3):198-199.
[18]凌瑜.深圳中小学教师培训新模式――移动学习模式[J].时代教育,2013,(8):59-60.
[19]闫鹏展,谢昊,梁永慈.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4:86-88.
一、二元管理的成效
1.信息技术队伍管理科学高效化
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技术队伍三级管理体系:中心人员、二元管理队伍、基层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和技术人员。高效运转的体制使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地推进。
根据区里和教育局的指导精神,我们制定了符合中山区教育实情、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信息技术二元管理方案,从主导思想、工作流程、考核评估、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构思。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管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经过两年的运做,基本上形成了具有中山区特色的信息技术二元管理队伍,这支队伍目前有30余人(有兼职),包括网站建设、维护与软件开发组(5人)、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与应用组(10人)、硬件维护与维修组(10人)、资源库开发、建设与应用组(15人)、影视摄录编制作组(5人)。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绩效评估和培训提高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目前他们正在各项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为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做着贡献。
2.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指导、调研和督导评估功能
加强信息技术指导、调研和督导评估功能,陆续制定《二元管理人员考评办法》、《二元管理人员在区里承担的职责》、《二元管理维护团队承担维护任务》、《基层学校承担维护内容》、《基层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承担任务》等指导性制度。
3.教育技术培训人数和质量双双超前
2006年6月我区被评为全省NTET试点区,承担了为全市培训者培训和培训全区的中小学适龄教师教育技术的重任,截止2009年底,我区已经培训了七批共2296名教师,占全区一线教师的90%以上,其中参加全国统考通过率达到96%以上。不论是培训率还是考试合格率在全市全省都领先。2010年我区获得辽宁省NTET培训优秀组织单位。从2011年年初以来我区已经培训NTET中级教师952人,年底前将高质量完成全区1/2的教师中级培训。
4.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为全区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
自从2007年9月开始,我们对全区中小学的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硬件进行维护以来,到2012年4月止,共为全区34所学校维修更换投影仪灯泡配件、计算机硬盘、内存、CPU、显示器、电源等,为中小学配置杀毒软件,既节省了大量经费,又解决了基层学校的燃眉之急,得到了基层学校的好评。2008年3月,在中山教育网上建立了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论坛(172.16.18.4:8081/),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维护体系和快捷的维护网络。
二、二元管理的做法和经验
1.领导重视是我区信息技术教师二元管理模式得以开展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在全国教育信息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势头发展很快,专业师资的严重不足和起初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不够使得我区信息技术教师严重不足而且地位比较低,全区教育信息化程度相比兄弟区市有一定差距。区领导能够正视这个现实,在不减少基层学校人员编制、不增加进修学校电教部人员的前提下,英明决策,给政策给人员,通过多层次培训,选拔出了一批层次相对较高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充实到二元管理的队伍中来,对他们进行双重管理、高层次培训并委以重任,在实践中相互探讨,相互提高。通过培训、实践、研讨、再培训,再提高。经过两年的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30多人,以优秀信息技术教师为主,兼有美术、体育、物理等学科的信息技术综合人才队伍,成为我区二元管理的核心队伍,也是中山教育信息化的独特风景线。
2.资源共享是二元管理工作的核心
教育信息化包含了硬件、软件、潜件和积件,熟练地应用硬件和软件,精心地开发潜件和积件,将之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方方面面,是信息技术老师的职责和义务,而二元管理的30余名老师个个都是我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编程、硬件维护方面的高手,他们是我区信息化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我们二元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将分散在全区各个学校的人才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全区信息化重点工作做贡献。每个人的智力资源汇聚到一起,再通过相互交流、研讨、学习,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大家的经验和资源,将这些共享的优质资源再带到区内每一所中小学,籍以带动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
3.二元管理为我区教育信息化节省了大量成本
在教育信息化资金非常短缺的情况下,我区的很多信息化工作,比如网站建设、教育技术培训、设备维护和资源征集等,如果不是我们的网站建设组、培训组、维护组和资源征集组人员自己来做,而是靠外面公司、请人、外包公司或者市场购买资源库的话,那将要花去二元管理人员成本的10倍以上乃至更多,而且还不能培养我们自己的人,况且效果不见得比我们自己做出的好。
4.双重管理为二元管理探索出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途径
二元管理的人员,各种关系仍然保留在各自学校,每周定期或不定期为全区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服务。基层学校和进修学校同时对他们进行工作分配和考核评估,只是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任务。这种双重管理解决了单一模式管理和复杂环境中管理的不足,为二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5.二元管理模式中的弹性工作为常规管理提供了突破的可能
弹性工作是指在二元管理工作中基于项目建设的需要,对于一些需要创意的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二元管理人员在时间上可实行弹性制,不用坐班,在一段时间内自行支配时间,根据其工作的质和量进行考核评估。我们在中山教育网站行政版的制作过程中,二元管理人员有时集中讨论改进意见,研究下一步工作思路,有时分头去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再集中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此反复,时间上实行弹性工作,过程中螺旋上升,结果证明这不失为二元模式中的另一种有效管理方式。
三、二元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建议及对策
1.出现的问题
(1)34所学校中16所学校只有1名信息技术教师,9所学校有2名信息技术教师,8所学校有3名信息技术教师,1所学校有6名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偏少,一是信息技术教师分布极不平衡。一方面,大多数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累的要命,忙于应付上课挣绩效奖金,无暇顾及网站建设、电教和硬件维护等工作,甚至导致机房瘫痪、网络不通,这当然不能全怪老师;另一方面个别学校和尚多了没水吃。只有一或两名信息技术教师的学校(有19所),其教师周课时数(有18到20节)远远超过平均数,即便如此,除了上课之外,大量的时间用于网站管理、硬件维修、课件制作和摄录编等不算课时的工作,极大的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信息技术人员队伍数量和结构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开发、研究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人才缺口大。在网站建设上,各校专业固定、水平高的网管太少,信息中心目前只有1名网管,人员严重不足,无法开展大型网站工作。通过二元管理的人员来信息中心时间短,连续性不强,无归属感,在管理上有一定难度。
(3)二元管理共30多名人员中,还有几名其他学科的人员,我们认为这个结构和数量是合理的,如果太多会影响基层学校工作,太少则会影响全区工作开展。从性别来看,女教师相对动手能力较差,也缺乏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如果只有女信息技术教师或者女信息技术教师人数占多的学校,其网站建设、硬件维护和摄录编等工作就较难开展。
2.建议及对策
(1)关于课时外工作课时换算标准,以调动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性的建议:
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对信息技术教师要全方位评价:师德、能力、工作量(当然包括课时和承担课时以外的工作,课时以外的工作比上课时间更长、更累),还有领导一定要懂点信息技术,安排信息化工作要用人之长,要关心这个群体,毕竟不是所有人为绩效奖金而工作的,还有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兴趣、情感、价值观的作用。
学校各项信息化工作(教学、网站管理、硬件维修、电教、信息技术培训)的顺利开展,关键在于校长有无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即首先要成立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然后岗位明确、再明确职责,并且要有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评估标准和人性化的激励方案。建议教学之外的工作量换算课时如下:
假设一个学校共80台电脑,以1周为单位:
网管:5课时;
硬件维修:10课时;
照相摄像、后期编辑:按实际时间换算课时;
其他工作:按实际时间换算课时;
如果几人同时承担一项工作,则每人取换算课时除以人数值。
(2)关于人员数量和均衡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给只有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学校再配备至少一名男教师,如果可能,给各校配备专业的网管和技术人员,实在有困难,必须兼职的话要明确责任义务和权利。小学信息技术组应配备2到4人,中学应该3到6人,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各项信息化工作(教学、网站管理、硬件维修、电教、信息技术培训)的开展有了人才储备。如果暂时不可能,可以先在区内调剂调剂;
(3)关于基层学校和进修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加强管理的建议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教师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二是教育信息化内容繁多、技术翻新快,外行人难以迅速接受;三是由于该学科起步晚,决定了其在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成熟,没有现成的、好的经验方法可供借鉴;四是教师的年龄、接收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师培训投入大、见效慢。如何才能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更有效呢?
一、培训应是教育系统内部自己组织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决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需要。许多学校将教师培训工作委托给了一些校外机构,由于这些机构对中小学教育实际认识不足,不了解学校基础教育中各学科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培训内容的编排和教师具体运用信息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相脱离,造成了培训完后,教师可能掌握了某些技术,但是并不清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技术。
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追求的是教育的先进性,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因此应从教学、教育的角度寻求技术的解决方案。培训的重心应是帮助教师把信息技术看做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其立足点是教学目标和教材,应向教师展示具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教学、改进课堂管理、改进评估。因此,应由教育系统内部自己组织培训,从教师队伍中选出能者为师,开展专题培训,其视角和出发点更贴近教学的需求,更能促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选拔的能者不仅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应有敬业精神,广阔的教育视野,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那些不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不了解中小学教师的思想状况的人,是不应站在教师培训讲台上的。
二、培训应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
著名教育学家诺斯教授提倡学习应划分为儿童学习和成人学习,也就是说,训练儿童和训练成人是截然不同的,教授和培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成人的培训当作对儿童的教授,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作为培训者,在设计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时,应注意:一要进一步明确培训的最终目标,整体规划培训;二要进一步帮助教师明晰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每节课内容,使每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有他们自己想学的知识,变教师被动听讲为自己主动学习;三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学科问题入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四要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用“无为”的管理思想,让教师在没有太多培训压力的气氛中轻松学习。
三、培训应分层、分科进行
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可分为三个层次: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演示型课件的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然而,目前的培训大多采用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因此,在培训工作中,应根据教师的已有水平,分层开班培训,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
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目的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期望能在有关学科教学中加以应用。采用分学科培训,可以让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学习实用的教学软件。现在的培训中,一说到学习课件制作就讲PowerPoint软件,形成了目前的“电灌”和“一键定乾坤”的不良风气。课件制作的平台很多,有些软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的学科应用中功能强大,而在别的学科,作用则不那么强大。培训者应根据学科特点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适合自己所教专业的软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理科教师应学习几何画板、仿真物理实验室等教学软件。
我县中小学教师在近几年时间里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信息技术初级、高级培训与考试。教师利用双休日、假期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掌握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课件制作等方面基础知识。但是,通过培训后反馈,我们发现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师中,而这部分教师一般缺少教学经验,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信息技术基础又较薄弱,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我就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一、加强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培训
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无论是是学科教学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应该首先针对教师的思想顾虑,围绕素质教育观进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举例。让教师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要,对于各类学校来说,它几乎是实现教学过程改善的期望的第一重要资源环境。其次是针对教师的心理惰性,强化信息社会和未来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化角色的思想认识,信息社会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指导型、伙伴型、科研型、学习型,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强化教师这方面的思想认识。让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现代社会,教学必须凭借各种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大多数教师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目前仅仅凭靠经验,很盲目,经验是很重要,但是在日益复杂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已有的经验已经远远不够,教师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按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软件的开发、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设计是核心,教
学设计是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
二、学科教师应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
近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其信息技术技能到底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呢?是重技术,还是应该重应用?尤其是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且不说家庭电脑的普及,在学校里也基本上做到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并且连通了网络。 转贴于 如今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每天呈几何级数字增长着,我们是否能够运用自如,是否能够找到自已需要的信息呢?这应该是当前教师基本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吧!另一方面,现代的通讯方式,网络环境交流平台,QQ、MSN、BBS、BLOG、FTP等,教师们是否在利用这些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服务,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呢?再有,利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Intel未来教育学习方式、项目学习方式、综合实践学习、webquest、Big6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否了解,是否尝试在教学中使用呢?我想:计算机培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使用flash、autherware等几个工具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力足于应用,使教师了解网络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进而利用网络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认清学科特点,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多针对性
每个学科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于不同的学科,需要教师使用的信息技术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如数学教师掌握几何画板尤为重要,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几何画板较文字处理的作用要小得多。此外,对于不同的学科,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方法也不可能相同,各学科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要培养教师的这种能力,而将不同学科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同一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显然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培训没有针对性,使用案例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科的教师。如果受培训的教师只是将所学到的方法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教学中将起到不良的效果。因此,应在培训时将各科教师分开教学,这样才能针对这一学科的特点,为本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做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使教师能够较快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信息技术培训必须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时,都带着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任务,有一个预期目标,想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教学应用到达一定的层次,期望培训内容的实用,期望训练信息技术技能技巧,特别是期望以信息技术在所关注的某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所以教师训练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期望解决的实际问题与目标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寻求解决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本人、培训伙伴与培训指导者组合进行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指导者必须围绕与迎合教师本人的实际问题与预期目标设计一系列具体任务,在有交流协作与指导的前提下,规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具体任务的时间,这种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训练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
一、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为了促进学校电教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2003年上半年区电教馆一直把学校电教课题研究作为先导工作来抓。我们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分层推进,典型引路,滚动发展”的策略抓试点、抓实验、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科研求提高,以科研促发展。2003年,中华职教中心《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雨花台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沙洲中心小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质量的研究》等四所学校的电教研究课题正式被列为江苏省 “十五”电教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课题实验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尽管研究的过程复杂,但研究是经验的,是系统的,更应是有效的,可靠的。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课题大小,必须目的明确,有价值,研究的成果才有社会意义。因此今年我们特别注重“十五”电教课题的开题工作,努力提高“十五”课题研究水平,切实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与评估。6月上旬,在市电教馆的领导下,我们对全区四所学校的“十五”省级电教课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通过调研,四所学校在课题实验研究管理中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的作用。较科学、规范、按计划、按要求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受到市电教馆的赞扬。目前,我区各校以科研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区电教工作开始从常规电教媒体的开发和运用,逐渐向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方向转化,不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二、电化教学环境逐步完善
为保证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及时进入中小学课堂,在市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各校对照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环境配置标准,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电教投入。据统计:到2003年6月份已达2000万元,学校配置了电视演播系统、多功能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2003年开始全区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仅板中、雨中、共中、实小、共小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即达到144万元。江小、中华职教中心、雨花台中学等校还自筹资金进行计算机房改造和升级。至今年6月底,全区已有计算机1180台,收录机432台,投影仪448台,电视机488台,影碟机、录放机150台,编辑机(非编)12套,多功能电教室19个,计算机室25个,班班三机一幕进课堂。中华职教中心、雨中已建或正在筹建三机房,为我区教育信息化全面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上半年开始,孙中、板中、中华职教中心宽带已接入学校,沙小等5所学校年内力争接入宽带网。雨花台中学、实验小学还建成了校园网。闸中、共中、雨中、孙中、江中、实小、雨小、共小已建起了信息制做中心。校园网,信息制做中心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区教育现代化的层次。各校在硬件配置的过程中,电教馆总是主动到学校,为各校做好参谋,严把质量关,全心全意做好后勤服务,为学校进行网络调试,计算机及各种电器的维修与保养,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我们相信,新的教育技术革命将会在我区全面展开。
三、办好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近年来,雨花台区教育局高举教育现代化大旗,坚持以学校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教育改革为动力,高瞻远瞩,大气魄办教育,使雨花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确保教育现代化强区的顺利实现,进一步高标准、高质量办好雨花教育,由区教育局、区电教馆酝酿已久的“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今年4月2日正式开播!这是雨花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雨花人民教育、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雨花教育纵横”栏目的主要内容有:名师导学、教师风采、校园风景线、升学指南、考前指导、幼教天地。开播“雨花教育纵横”这一栏目,其目的是进一步构筑起展示雨花教育的平台,搭建教育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到目前为此已按时播出了14期节目,在全区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和电视台的同志一道保质保量做好每期节目。没有交通工具,我们自己想办法,天气炎热,我们照样扛着机子一丝不苟的严格按要求拍摄好每一个场面。我们严谨的工作作风,挥汗工作的场景深深感动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从编、导、摄、制及组稿全部由我们负责。由于是第一次做这项工作,缺乏经验,但我们边干边学,力求把最美的学校展示给大家,把最好的教师介绍给大家。自“雨花教育纵横”栏目开播以来,受到了全区上下的关注,成为雨花教育密切社会和百姓的情感纽带,拉近了教育与百姓的距离,聆听群众对教育的建议,进而营造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良好氛围,推动着雨花向教育强区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四、继续抓好电教培训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苏教电[2002]12号《关于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若干问题的通知》及南京市教育局宁教电[2002]7号文《关于开展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培训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去年区电教馆制订了《雨花台区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施意见》。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布置和要求。区电教馆根据省市区教育局的要求,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工作。
为认真完成好省、市教育局下达的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任务,我们从3月份开始,对培训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对培训场所、培训教材、授课教师、后勤管理等逐一落实到位。 4月12日我们对去年参加培训的397名学员进行复习指导, 5月份全部参培学员到市电教馆参加考核,仅有5人不合格,及格率达98.5%,居全市之首。
这次培训全体学员一致反映很好,认为此次培训虽然大家累了一点,但非常值得,不仅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实实在在学到了不少信息技术知识,对指导今后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区暑期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正有条不紊的展开。
五、抓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计划及2004年高考改革方案的通知》(苏教基〔2002〕11号)精神和《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实施细则>和<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考务工作细则>的通知》(苏教会考[2003]3号)要求,全省今年5月18日至21日组织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由区电教馆全面承担了此次考试的各项工作。接到任务后,区电教馆尽职尽责、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实做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各项准备工作,圆满完成了此次考试工作,具体做法:
1、高度重视,确保我区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如期顺利举行。今年5月举行的高二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是全省首次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组织的一次无纸化考试,考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全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顺利推进,也影响到全省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这次考试,我区设置了三个考点:雨花台中学、板桥中学和华夏实验学校,考生610人。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区会考办,教育局副局长戴云担任会考办主任。为组织好这次考试,我们协同区教育局多次组织召开了考点学校主管领导和考务人员会议,进一步强调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密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力求使这次考试取得预期效果。
2、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做好等级考试的各项工作。高二首次等级考试,教育厅苏教会考[2003]3号文件明确对信息技术考试的硬件配备、软件系统安装和检测、监考教师培训,学生参考组织及其后勤保障等各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安排要细致,措施要落实,责任要明确,确保考试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为配合考点学校做好考前准备,区电教馆安排了技术人员参加了省会考办于2003年3月29-30日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软件使用培训班”,培训一结束,立即会同普教科在区实验小学举办了考点学校的考试和考务系统的安装使用培训。前后多次对全区三所考点学校和考务机构按照规定程序逐一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向省会考办汇报,并请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上门解决问题,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
由于我们认真细致做好考务工作,确保了各考点准确无误地按时进行考前测试和正式考试。这次全省首次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区教育局对我们十分信任,将此重任交给电教馆,我们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圆满的完成此项任务,再一次证明雨花台区电教馆是一个很能战斗的群体。
六、积极抓好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根据省市关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总体布置,雨花台区教育局积极主动配合省市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更为健康安全的信息环境。
在区委、区政府和南京市教育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雨花台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有关精神,坚决清除网上有害信息,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经研究决定成立雨花台区教育局“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沈丽娟;副组长:戴云;组员:李维斌、周宁、赵承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电教馆,具体负责专项清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区电教馆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做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6月1日—6月4日电教馆制定了雨花台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雨花台区“互联网入网单位安全管理条例”。6月5日—6月8日成立了雨花台区教育局整治领导小组,下发雨花台区教育局“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 “雨花台区互联网入网单位安全管理条例”。6月9日—6月10日各校(园)成立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校(园)大力宣传发动,组织学习,认真贯彻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计划和制定长效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6月11日—6月18日各校(园)及个人自查自纠主页及链接。6月19日—6月25日区电教馆组织全体人员全面清查各校(园)、个人主页及链接,同时要求各校(园)上报各种制度、计划、应急方案。6月25日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长会议,进一步宣传发动并和校长们签署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责任协议书。至此,我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有条不紊的全面展开,我们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区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七、办出“南京雨花电教”网特色
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
2002年3月,区电教馆还没有接入宽带网时,我们就意识到:要加快全区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必须充分去运用或开发Internet(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资源,为全区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虚拟的、真实的、互动式的教育环境。
随后,区电教馆开始申请域名并着手设计制作网页,边学边作,应该说到了今天已有了较大发展。原先雨花电教内容较杂,不能充分体现我们工作的性质,通过全馆人员共同参与,多次商讨,最后确定以创办电化教育内容特色为宗旨,使广大教师通过“雨花电教”网页即可查阅到与电化教育相关的内容。几经修改调整,确立了“本站介绍、新闻中心、教育概况、电教纵横、教师培训、下载中心、实用手册、娱乐休闲、搜索引擎、公告栏”等9个栏目。今年3-5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们适时运用“南京雨花电教”网进行辅助培训。将我们收集整理的大量培训资料在网上及时,为学员在培训中提供了大量共享资源(如flash动画、网页图片及部分课件实例等),充分发挥了“南京雨花电教”网作用。
“南京雨花电教”网从创建到现在虽说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不断进步与发展。目前,“南京雨花电教”网已成为全市教育系统中一流的网站,在各区县电教同行中更是首屈一指,浏览量已近万人次。
一、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为了促进学校电教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2006年上半年区电教馆一直把学校电教课题研究作为先导工作来抓。我们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分层推进,典型引路,滚动发展”的策略抓试点、抓实验、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科研求提高,以科研促发展。2006年,中华职教中心《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雨花台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沙洲中心小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质量的研究》等四所学校的电教研究课题正式被列为江苏省 “十五”电教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课题实验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尽管研究的过程复杂,但研究是经验的,是系统的,更应是有效的,可靠的。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课题大小,必须目的明确,有价值,研究的成果才有社会意义。因此今年我们特别注重“十五”电教课题的开题工作,努力提高“十五”课题研究水平,切实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与评估。6月上旬,在市电教馆的领导下,我们对全区四所学校的“十五”省级电教课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通过调研,四所学校在课题实验研究管理中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的作用。较科学、规范、按计划、按要求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受到市电教馆的赞扬。目前,我区各校以科研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区电教工作开始从常规电教媒体的开发和运用,逐渐向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方向转化,不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二、电化教学环境逐步完善
为保证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及时进入中小学课堂,在市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各校对照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环境配置标准,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电教投入。据统计:到2006年6月份已达2000万元,学校配置了电视演播系统、多功能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2006年开始全区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仅板中、雨中、共中、实小、共小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即达到144万元。江小、中华职教中心、雨花台中学等校还自筹资金进行计算机房改造和升级。至今年6月底,全区已有计算机1180台,收录机432台,投影仪448台,电视机488台,影碟机、录放机150台,编辑机(非编)12套,多功能电教室19个,计算机室25个,班班三机一幕进课堂。中华职教中心、雨中已建或正在筹建三机房,为我区教育信息化全面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上半年开始,孙中、板中、中华职教中心宽带已接入学校,沙小等5所学校年内力争接入宽带网。雨花台中学、实验小学还建成了校园网。闸中、共中、雨中、孙中、江中、实小、雨小、共小已建起了信息制做中心。校园网,信息制做中心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区教育现代化的层次。各校在硬件配置的过程中,电教馆总是主动到学校,为各校做好参谋,严把质量关,全心全意做好后勤服务,为学校进行网络调试,计算机及各种电器的维修与保养,受
共4页,当前第1页1到基层学校的好评。我们相信,新的教育技术革命将会在我区全面展开。
三、办好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近年来,雨花台区教育局高举教育现代化大旗,坚持以学校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教育改革为动力,高瞻远瞩,大气魄办教育,使雨花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确保教育现代化强区的顺利实现,进一步高标准、高质量办好雨花教育,由区教育局、区电教馆酝酿已久的“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今年4月2日正式开播!这是雨花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雨花人民教育、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雨花教育纵横”栏目的主要内容有:名师导学、教师风采、校园风景线、升学指南、考前指导、幼教天地。开播“雨花教育纵横”这一栏目,其目的是进一步构筑起展示雨花教育的平台,搭建教育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到目前为此已按时播出了14期节目,在全区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和电视台的同志一道保质保量做好每期节目。没有交通工具,我们自己想办法,天气炎热,我们照样扛着机子一丝不苟的严格按要求拍摄好每一个场面。我们严谨的工作作风,挥汗工作的场景深深感动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从编、导、摄、制及组稿全部由我们负责。由于是第一次做这项工作,缺乏经验,但我们边干边学,力求把最美的学校展示给大家,把最好的教师介绍给大家。自“雨花教育纵横”栏目开播以来,受到了全区上下的关注,成为雨花教育密切社会和百姓的情感纽带,拉近了教育与百姓的距离,聆听群众对教育的建议,进而营造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良好氛围,推动着雨花向教育强区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四、继续抓好电教培训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苏教电[2002]12号《关于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若干问题的通知》及南京市教育局宁教电[2002]7号文《关于开展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培训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去年区电教馆制订了《雨花台区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施意见》。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布置和要求。区电教馆根据省市区教育局的要求,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工作。
为认真完成好省、市教育局下达的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任务,我们从3月份开始,对培训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对培训场所、培训教材、授课教师、后勤管理等逐一落实到位。 4月12日我们对去年参加培训的397名学员进行复习指导, 5月份全部参培学员到市电教馆参加考核,仅有5人不合格,及格率达98.5%,居全市之首。
这次培训全体学员一致反映很好,认为此次培训虽然大家累了一点,但非常值得,不仅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实实在在学到了不少信息技术知识,对指导今后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区暑期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正有条不紊的展开。
五、抓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计划及2006年高考改革方案的通知》(苏教基〔2002〕11号)精神和《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实施细则>和<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考务工作细则>的通知》(苏教会考[2006]3号)要求,全省今年5月18日至21日组织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由区电教馆全面承担了此次考试的各项工作。接到任务后,区电教馆尽职尽责、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实做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各项准备工作,圆满完成了此次考试工作,具体做法:
1、高度重视,确保我区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如期顺利举行。今年5月举行的高二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是全省首次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组织的一次无纸化考试,考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全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顺利推进,也影响到全省
共4页,当前第2页2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这次考试,我区设置了三个考点:雨花台中学、板桥中学和华夏实验学校,考生610人。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区会考办,教育局副局长戴云担任会考办主任。为组织好这次考试,我们协同区教育局多次组织召开了考点学校主管领导和考务人员会议,进一步强调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密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力求使这次考试取得预期效果。
2、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做好等级考试的各项工作。高二首次等级考试,教育厅苏教会考[2006]3号文件明确对信息技术考试的硬件配备、软件系统安装和检测、监考教师培训,学生参考组织及其后勤保障等各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安排要细致,措施要落实,责任要明确,确保考试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为配合考点学校做好考前准备,区电教馆安排了技术人员参加了省会考办于2006年3月29-30日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软件使用培训班”,培训一结束,立即会同普教科在区实验小学举办了考点学校的考试和考务系统的安装使用培训。前后多次对全区三所考点学校和考务机构按照规定程序逐一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向省会考办汇报,并请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上门解决问题,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
由于我们认真细致做好考务工作,确保了各考点准确无误地按时进行考前测试和正式考试。这次全省首次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区教育局对我们十分信任,将此重任交给电教馆,我们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圆满的完成此项任务,再一次证明雨花台区电教馆是一个很能战斗的群体。
六、积极抓好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根据省市关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总体布置,雨花台区教育局积极主动配合省市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更为健康安全的信息环境。
在区委、区政府和南京市教育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雨花台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有关精神,坚决清除网上有害信息,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经研究决定成立雨花台区教育局“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沈丽娟;副组长:戴云;组员:李维斌、周宁、赵承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电教馆,具体负责专项清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区电教馆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做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6月1日—6月4日电教馆制定了雨花台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雨花台区“互联网入网单位安全管理条例”。6月5日—6月8日成立了雨花台区教育局整治领导小组,下发雨花台区教育局“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 “雨花台区互联网入网单位安全管理条例”。6月9日—6月10日各校(园)成立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校(园)大力宣传发动,组织学习,认真贯彻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计划和制定长效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6月11日—6月18日各校(园)及个人自查自纠主页及链接。6月19日—6月25日区电教馆组织全体人员全面清查各校(园)、个人主页及链接,同时要求各校(园)上报各种制度、计划、应急方案。6月25日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长会议,进一步宣传发动并和校长们签署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责任协议书。至此,我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有条不紊的全面展开,我们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区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七、办出“南京雨花电教”网特色
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
2002年3月,区电教馆还没有接入宽带网时,我们就意识到:要加快全区教育信息技术
共4页,当前第3页3发展,必须充分去运用或开发Internet(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资源,为全区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虚拟的、真实的、互动式的教育环境。
随后,区电教馆开始申请域名并着手设计制作网页,边学边作,应该说到了今天已有了较大发展。原先雨花电教内容较杂,不能充分体现我们工作的性质,通过全馆人员共同参与,多次商讨,最后确定以创办电化教育内容特色为宗旨,使广大教师通过“雨花电教”网页即可查阅到与电化教育相关的内容。几经修改调整,确立了“本站介绍、新闻中心、教育概况、电教纵横、教师培训、下载中心、实用手册、娱乐休闲、搜索引擎、公告栏”等9个栏目。今年3-5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们适时运用“南京雨花电教”网进行辅助培训。将我们收集整理的大量培训资料在网上及时,为学员在培训中提供了大量共享资源(如flash动画、网页图片及部分课件实例等),充分发挥了“南京雨花电教”网作用。
“南京雨花电教”网从创建到现在虽说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不断进步与发展。目前,“南京雨花电教”网已成为全市教育系统中一流的网站,在各区县电教同行中更是首屈一指,浏览量已近万人次。
应该说创建一个网站需花费很多的精力和经费,而维护更新一个网站更需耗费大量的精力和经费,但我们克服了馆内人员少、没有一分钱的开发经费等困难,安排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兼管了所有的网页开发设计制作工作。所作的网页内容日趋丰富,逐渐形成了统一协调的界面风格。现在我们又着手开发动态网页技术,并与市教育信息中心联系协商,没有花一分钱,便开通了“南京雨花电教”网的支持ASP服务的IIS功能,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成功开发了一些栏目的后台ACCESS数据库管理功能,使得管理操作更为方便快捷,为电教馆全员参与维护更新提供了更便捷的有效途径。当然“南京雨花电教”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不懈努力,为各中小学、幼儿园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不断推动全区信息化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