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学检验技术个人总结

时间:2022-05-05 13:21:37

导语:在医学检验技术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检验技术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关注度逐渐提升,对医疗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质量不高以及检出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容易引起救助不及时或者误诊等现象,如果错过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根据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明确检验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只有有序进行控制,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为了分析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总结效果,选择100例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实施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控制,研究组实施针对性管理,管理后对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受的100例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实施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控制,研究组实施针对性管理,管理后对结果分析。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检验分析,按照要求进行。观察组实施的是针对性的检验控制,如下:(1)掌握实验信息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待检的样品进行基本信息的分析,在整个质控过程中确保信息的可靠性。此外需要严格对标本进行检查,检测时间以及所用的药物信息等确保一致。对于承认的信息需要再次确认,针对存在的基础信息不完善的现象,需要在检测过程中进行确定,在短期内进行完善,确保基础信息的完整性[1]。(2)进行质量控制仪器设备的质量管控很重要,由于保养方式不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优质服务指导很重要,在整个阶段要求不断提升技术设备的操作水平。部分数据在电脑系统中进行数字化的管理,结合现有的国家规定可知,对医疗设备需要了解设定的要求。如何好好保养医疗设备机械是重点,需要能用更长时间,确保仪器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2]。(3)完善检验制度管理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很重要,在检验阶段,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责任管理的过程中,换班制度和工作安排等都可能产生影响,要求最大程度调动检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必须进行工作上的管理,只有进行靠谱和准确的测试后,才能减少漏洞。(4)进行检验报告的落实在实际报告管理中,结合报表的数量以及复杂性等,避免测试单丢失。在整个判断和治疗中,可能存在严重的拖延的现象,在计算机系统中必须进行各项检测数据的分析。多次重复操作造成不良影响,需要进行控制是重点,给出报告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保报告科学化。在测试中,医务人员需要反复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采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后,对各种测试结果分析,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3]。

1.3指标分析

在本次本研究中对差错性事件的发生几率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案例的差错例数发生几率分析,研究组的发生几率是4%,对照组的发生几率是16%,对比可知,研究组的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如表1:

第2篇

1.1中医针灸辨证针灸学诊疗已经形成了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传统针灸,另一种是现代针灸[3]。传统针灸即以经络脏腑学说为理论核心的体系,是中医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0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针灸则是指近年有关现代化研究的成果所构成的理论体系,也就是以神经学说、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和神经-免疫网络学说为理论核心的体系。现代针灸采用现代科学理论,运用现代医学影像学、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甚至基因检查等先进技术,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微观层次上辨别证候,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客观依据的辨证方法。微观辨证的检测手段是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科学的发展势必会对微观辨证的产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准确而客观的评估,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同行所接受,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1.2中医针灸疗效观察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可分三个层面。(1)凭借主观意识的诊断,这里面也包括患者自我的感知。传统中医由于受诊断条件的限制,在评价疾病的时候主要是限于这样一个层面。(2)体征,主要包括医生看到的临床诊相。体征的变化比主观的诊断要客观一些,重复性也更强一些。(3)现代的检验检查指标,如临床实验室免疫、生化检验指标,客观性强,重复性好。比如病毒性肝炎及由乙肝、丙肝和过度饮酒引起的肝纤维化患者,经过一定时期的中医针灸治疗后肝脏功能会明显改善,此时检验指标肝脏血清酶谱、蛋白质代谢及肝功能的改变是中医针灸发挥明显疗效的客观证据;在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中,经过一定时间的中医针灸治疗,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明显下降,能客观的反应中医针灸临床治疗的效果。

1.3中医针灸/治未病0/治未病0是中医重要的治疗理念。治未病的关键前提在于在发病之前能够甄别出有潜在发病危险的人群。在疾病轻浅的时候能够发现其恶化的端倪;在病情尚较单纯时能够预见其发展演变的轨迹。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及针灸预防性干预措施。传统中医是以症状和体征为诊断依据的,但多数疾病出现症状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而这些疾病大多在出现症状和体征之前就已发生了生理学指标的改变。检验医学可以检测到这些客观指标的变化情况,恰当确定需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的人群或患者,为中医针灸治疗发挥作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2检验医学在中医针灸治疗中应用的意义

传统的针灸治疗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与其说是自然科学,不如说是自然认识与人文认识的混合体,二者的混杂与胶着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针灸学理论体系。传统针灸临床治疗中仍然坚持以个人经验为主,依靠高年资医生和权威医生的教导以及古籍书中的记载为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简而言之仍未脱离经验医学。针灸技术的应用仍然停留在依靠传统经验和个人技巧的初级阶段。众多临床医生各成一家,各执一词,喜好打造个人特色,对个人认为的秘验严格保守或只传承于师徒之间。相互排斥不同意见,拘泥于古籍而缺少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长期以来造成传统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萎缩和生存空间的缩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强有力的科学实证。

而现代针灸的发展,对其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经络理论、针刺镇痛的机制、穴位特异性、刺法灸法的高效功能等,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声、光、电、磁等边缘学科中的新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临床实践证实了针灸对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多种病证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

第3篇

【关键词】检验医学;临床医学;沟通交流

1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交流现状

检验医学收集临床标准进行测定,并为临床诊断提供正确的样本数据,检验医学面对的是血清、体液、微生物标本,临床医学面对的是患有各种病情的疾病患者,检验医学负责向临床医学提供准确及时的结果配合临床诊断治疗。可见,双方之间的良好配合沟通才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双方始终缺乏良好的交流指导,导致临床医师面对一些检测数据质疑时,不能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其次,检验医护人员只负责自己项目的开展和质量的把控,一些研究项目没有征求临床建议,难以获得认可,不利于医疗质量的提升。

2完善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沟通策略

2.1正确规范采集标本,提高送检标本质量

现代医疗体系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强调多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因此,检验人员要强化临床意识,帮助临床医师准确、合理的分析检验报告。同时,为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和送检标本的质量。临床医护人员要加强对采集技术的规范了解。例如,医护人员采血室需要保持怎样的力度、保持怎样的运送条件,患者服用药物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等,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降低影响实验结果人为因素,提高检验标准的检验质量和准确性,为临床医疗诊断提供可靠数据。

2.2谨慎对待反馈信息,提高检验报告质量

检验报告是科学诊疗的重要依据,错误的检测数据不仅会延误病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检验人员要谨慎对待检测结果,当发现检验参考范围差别较大时,要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主动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检验流程环节进行严格细致的梳理,结合患者病情对检验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防止出现医疗差错事故。由于每天检验数量庞大,一些存在疑问的检测结果,需要临床反馈才能了解问题。在沟通过程中,检验人员要仔细专业认真的分析处理,在排除用药、标本采集等影响误差因素后,及时采取有效检验核查和补救措施。为了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检验科室可以设置专业审核岗位,对检验结果存在意见进行核查落实提高检验结果质量。

2.3深入检验临床一线,提高医疗检诊质量

临床医护人员要重视检验项目的实效性与有效性,规范指导患者留取合格标本,向患者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尽量为检验科室提供全面的临床信息。同时,临床医师要结合检验项目流程,对检验数据做出合理判断分析,当检验结果出现问题时,应主动与检验人员在进行联系,提出合理建议。沟通过程中双方应保持友好的交流态度,共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其次,检验人员也要主动深入病房一线,多与临床医生建立沟通交流机会,探讨检验指标与病情变化关系,检验人员针对质疑要耐心听取意见,并提出个人合理的观点和想法,双方共同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通过自身的专业经验知识对病情作出合理解释。

2.4建立良好沟通体系,共同提升医疗质量

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体系,加强双方之间的相互业务指导,共同加强对检验技术和临床知识的学习,使双方认识和了解相互的工作性质和状况。使检验医师面对实验结果时,可以作出相应的观点和分析,提高临床信息的准确价值。检验科室对于诊断项目的开展应与临床医师进行细致的沟通,征求全面专业的临床价值,了解临床医学对检验项目的需求和期望。而临床医师对存在的疑问或专业性问题,也要与检验人员展开积极的交流,消除潜在的问题隐患,进一步提高医疗整体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a)-201-02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像人们传统常说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格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由于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要获得患者体内客观、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工作者必须加强有效的合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尽量减少各种影响因素,确实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

1 选择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求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人,从临床实验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都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检验项目、使其发挥临床最大的功效是每个医师必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要求医师在认识疾病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对某种疾病有特异性诊断的实验方法。同时还应对该检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意义及干扰检验的生理、病理、药理因素等深入理解。掌握检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疗程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与检验人员一道共同探讨,选出最佳、合理、具有实用性的检验方法。通过临床长期实践、不断总结优化出对某种疾病最直接、最特异、最经济的项目及项目组合提供给临床。切不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无针对、无目的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大组合”。这样,既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又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过多的检验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治疗。

2 高度树立检验质量意识,确保医疗质量提高

临床检验技术水平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依据,临床诊疗工作就非常受限,所以,要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就必须加强检验科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资和投入力度。而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生存的基础,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方法也得不到信任,因此在检验科工作当中,要一切围绕质量这一核心,教育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质量是科室发展永久的主题,只有质量作保证,检验科才能得到临床认可,科室才有地位和权威。

2.1 认真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

临床检验的分析前程序就是从医师开出医嘱申请到检验分析开始这一环节。其中包括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到运送等一系列过程。以上工作均由医师、护士来完成,其中某一环节处理不好,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有80%的报道可溯源到质量的不合乎要求,而且,这一环节潜在因素多,很难控制,因此,需要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共同把关,多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真正做到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因素,使送检的每份标本能符合要求,能真实地反映患者的情况,为标本的正常检测奠定可靠的基础。

2.2 加强分析中质量控制

临床医师、护士可以影响检验标本的真实性,但对于一份真实的标本,其结果的准确性则依赖于检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检验科人员素质低、专业技能差、设备落后、管理跟不上都会影响检验质量及结果的可靠性,所以要获得准确的检验报告,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起。①提高检验人员的医德修养和业务技能,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所有检验人员必须持相应专业职称证书方可上岗。②用于检验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精密仪器要指定专人维修、保养,定期进行仪器校准。③科室应成立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系统,按要求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建立起科室自己的靶值,严格控制实验误差范围,积极参加科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以此推动科室检验质量的稳步提高。

2.3 加强分析后质量保证

这是检验科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完成患者样本检测后就要出具检验报告。此时应认真做好结果审核和发放工作,科室应指定具有高级职称资格或科负责人认真审核后签发报告,并形成制度。如遇特殊标本或医师对检测结果有质疑时,及时与医师联系,必要时采取复检,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 开展新业务,引进新技术

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这给检验科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要求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有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国内外医学新动态,掌握新知识,大胆开展新技术。当今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使一项新的检验项目让临床接受,是检验科的责任。科室应从实际出发,在准备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仪器的同时,应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可行性论证。力争多开展一些既能指导临床诊疗又实用的新项目,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4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交流

有文献报道,在整个标本检验过程当中,检验前所占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而且,分析前的具体工作全部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检验人员一方面要寻求机会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意义,多介绍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还应适时建议和帮助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分析检验结果;另一方面,还要多深入病房,及时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的意见、建议带回,便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得到整改。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临床和其他医技科的配合。多年实践表明,检验科是联系临床科最为密切的科室之一,检验科建设已成为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很多信息都来自检验科,并以此作为评价临床诊疗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检验科要谋求发展、得到临床认可同样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这就要求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检验人员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工作的中心全部围绕临床诊疗活动。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协作,共同配合,从严把关,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前,郑磊,曾方银.加强临床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2):67-69.

[2]张美和,宋文琪.应重视检验与临床的交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2):880.

[3]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全国首届医院临床实验室自动化学术峰会会议纪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5):1116.

第5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98-01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高科技在检验医学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临床检验医学的科技含量及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落后的检验科管理体制与高科技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成为检验技术发展的阻力[1]。

1基层医院检验科面临的主要问题

1.1人员结构不合理:基层医院检验人员从文化程度来说,多数为中专生,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很少,而且检验专业毕业的中专生也不多,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几乎没有,大多数为中级和初级技术职称.还有部分招工来的检验士。而且在检验队伍中,许多人都是转岗过来改行现学,只重视操作过程而不重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学习钻研风气较差,主动与临床取得联系得更少。

1.2科室发展受限: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基层医院大部分处于中小城市,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业务信息交流不畅,外出学习机会少;当地患者对医疗消费承受能力低;科室设备投入不足,科研经费缺乏;高学历人才引不进来;诸多因素制约了科室业务发展。

2我们的几点做法

2.1加强人员培养提高业务素质:新世纪的检验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必须确立“大卫生、大服务” 的指导思想,着眼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检验工作体系,坚持方向性、整体性、开放性、素质性和渗透性的原则,强化思想政治、科技意识、管理意识的“生命线”作用。形成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特殊的专长,“精业务、懂管理”的整体复合的优良检验人才素质结构。可以根据科室实际情况:①选派事业心强,认真负责,年青有为的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一段时间,掌握现代医学检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科的带头人。②分期分批参加各种学习班,掌握国内外医学检验的新进展,并接受理论和技术培训,使检验专业垒员的业务能力都到进一步的提高;③请有关专家教授到医院传经送宝.指导检验人员应用先进的自动化仪器和特殊检测技术操作;④外出进修学习的检验人员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之后,在实践中进行传 帮、带.使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⑤订阅有关专业期刊.针对科内存的技术难题,定期组织专业学习讨论,以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率和稳定性。⑥培养出1-2名既懂检验又懂临床的高素质检验人员,架起检验与临床的桥梁,开展更多的检验项目。⑦充分利用卫生行政部门支援农村。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提高基层医院检验科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和造就基层医院检验专业技术人才。

2.2更新检验方法、搞好检验质量控制

2.2.1选择经过评价合格的实验方法和检验仪器,要求实验室配置合理,实验环境达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选择技术有特长、工作认真细致、操作熟练、掌握仪器性能和各项试验原理的人员为带头人。

2.2.2搞好检验质量控制

2.2.2.1分析前质量控制:从标本采集到标本的送检、存放等各步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项目操作规程。

2.2.2.2分析中质量控制:采用可靠的检验方法,合格的检验试剂,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开展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及时排除各项干扰因素,得出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2.2.2.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得出分析结果应当认真计算整理检测数据,作好登记,及时把数据转化为临床信息。工作中,检验人员虽各有分工,但更重要的是合作,把握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团结协作,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不断改进基层检验事业发展,使检验医学真正成为集检验及诊断为一体的“临床检验诊断学”。

3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回报准确

质量是检验工作的生命线,是科室建设的根本,是科室管理的重点。科室要以质量求生存、求信誉、求发展[2]。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措施。质量控制是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用以决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也是考察一个实验室、一名操作者或是一台仪器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检验工作虽不象临床工作那样为病人所看重.但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却直接引导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以及如何用药及药量的调整。开展质量控制,不仅要求检验人员对所用的试剂、吸管、加样器、仪器等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校准。标本采取的正确与否也是一个根关键的问题。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度的重要一环。当然检测方法的选择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要提高检验质量 减少实验误差,需要有统一的操作方法。因为有了统一的操作方法,才能提高实验室之间的可性,缩短实验室之间因方法不一致而造成的结果差异。只有统一了操作方法,才会有统一的结果和判定标准,也有利于提高各科室之间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不仅要求检验人员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更要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展望:虽然工作在基层县级医院,但我认为开展新业务和科研对于促进科室的业务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基层医院由于人员素质、仪器设备、资金的贫乏,开展此项工作确有诸多困难。所以,今后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特别注重“可行性”的论证,克服跟风走和好高鹜远的倾向。根据现有知识、仪器、资金能力量力而行。应特别注重把开展新业务和科研工作与提高服务质量,解决工作中难点,节省成本和为临床服务结合起来,把科室和临床需要作为选题。脚踏实地地从“小”处做起书到了较好效果。只要从“小”处着眼,实事求是,小科室同样可以有大作为。

参考文献

[1]杨运昌.检验科的管理体制必须改革.临床检验杂志,200l,19:359

第6篇

关键词:检验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思维

现代临床医学已进入精准诊疗时代,检验医学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检验科为临床疾病的快速诊治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1-2]。因此,如何指导临床规范选择检测项目、获取合格的检测标本、科学解读和合理使用检验报告显得至关重要,而且是检验医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检验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本科室以检验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着重培养学员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的能力,以及与临床的沟通、咨询和指导的能力,使其成为既具备临床检验技能,又能参与临床诊治工作的检验医师。为实现这一目标,本科室作为重庆市首批检验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各种教学及培养模式,并持续改进和完善培训体系,力求打造出一条更具价值和特色的规范化培训之路。

1 依据培训大纲细化培训内容

依据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同时参考《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3]相关内容,并结合本基地的实际,各专业组制订了具备各自特点的培训内容和细则,培训内容覆盖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全过程,培训计划细化到每周。除了掌握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和检测技术外,还特别融入了对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训,从而使培训内容更具完整性,教员的讲授更具明确性,学员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培训计划的实施更具可操作性和新颖性。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按照国家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要求及基地的实际情况,本科室从已经获得医院教员资格认证的工作人员中遴选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专业技能的教员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要求每名教员掌握检验医师培训的总体目标,实现“目标教学”,掌握培训内容细则和实施方案,做到“按纲施训”,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定期总结培训中的问题并反馈给学员,做到“持续改进”,注重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员“全面发展”,争做“双一流”教师团队。

3 以临床思维为导向,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1 以学员为主体的病例讨论

在形式上,根据检验专业的学科特点,改变临床医学常规的以教员为主体的分析讨论方式,以学员为中心,组织相关的病例资料,并由学员进行分析讲解,同时由培训教员组成点评和讨论分析团队;在内容上,以学员工作中所涉及的实际病例为线索,涵盖患者病史的采集分析、检测项目的选择、标本采集处理、检验方法的选择、检测技术的应用、结果的分析解释、结果临床应用、临床沟通交流等方面,聚焦临床病例诊疗过程中实验室检验的作用和问题。通过病例讨论分析会,使学员更加熟悉临床诊治的需求、更加全面掌握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更加明白实验室检测存在的问题,更能科学地解析检验结果信息和解答临床医师的疑惑,从而使检验医师能够应用临床思维提出检验的需求、应用检测技术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应用检验结果指导临床诊治。

3.2 具有检验特色的临床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是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进行有效医疗诊治活动的主要途径,一直以来备受重视。但检验科并不直接接触患者,而是对患者标本进行各种检验项目检测,因此,其教学查房内容和侧重点应与临床有所区别。为提高本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本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制度:由本基地高级职称教员组成3~5人的督导检查组,必要时加上查房专业组组长;教学查房地点设置在专业组的工作场所。教学查房内容包括对指导教员的带教和学员学习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价,一是对带教教员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讲授能力及学员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二是对学员的学习状态、问题思考和回答、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查房,可以实时客观地反映和掌握临床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和改进。

3.3 规范化培训学员到临床实践和交流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常常重点关注的是实验室内的检测工作,包括检验技术的应用、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等,出现了眼中只有“标本”而忽略了患者的临床情况,从而大大影响了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效能。特别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往往是决定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前提和关键,其中检验项目的选择、标本的采集送检、检验结果的科学解读,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阳性率、判断病原菌及临床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培训和强化学员的临床思维,让学员走进临床,去了解疾病、了解病情,从临床需求的角度去学会如何使用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广泛沟通和交流,培养临床的“送检文化”,大大提高标本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合理应用,同时也倾听临床对实验室检测的抱怨和诉求,推动实验室检验流程的持续优化,促进实验室检测能力水平逐步提高。让学员参与到临床标本的采集中,不仅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相关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发挥检验人员的专业优势,而且还能让学员亲身体会到患者的疾苦,增强对检验工作的责任心。

4 完善考核制度和模式

考核是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最好的反映和体现,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促进教与学的必要手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本基地对规范化培训学员制订了完备的考核制度,包括阶段考核、年度考核及出科考核。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为例:本基地依据培训细则要求,细化了阶段考核的内容,结合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设立考核时间节点,采用现场操作和问答为主要考核形式,完成一类培训立即进行针对性考核,如对于生物安全,按计划完成相关培训后,立即采用现场操作的方式考核生物安全设施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内容,通过问答的方式对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与防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考核。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及时反映教学效果和学员的掌握情况,促进学员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日常积累。同时,在考核内容上更加贴近临床,例如原始标本革兰染色的考核,除涂片制备、染色、镜检等理论和操作内容外,增加临床标本类型、取材部位、取材时间、临床治疗等对结果影响的分析,检测结果报告形式、报告内容如何更好地让临床医生理解和应用等能力的考核,从而培养学员用临床思维推动检验质量的进步,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测报告的临床价值。

5 小 结

注重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人才成长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4-6]。当今,医学已进入精准诊疗时代,然而,由于医学检验学科分支的独特性与局限性,导致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交流远远不足,而检验医师正是可以承担起检验与临床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所以,不仅要高度重视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更要探索出一套科学实用的培训方案,将重点放在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上。一名合格的检验医师除了要具备夯实的检验基础外,更要具备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参与指导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能力,这是检验医师的真正价值所在,也为培养出高层次检验人才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我国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开启十余年,但检验医师的价值和地位却是在近5年才得到充分体现与肯定[7-8]。虽然,目前对检验医师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近年来却又遇到了瓶颈,国家已经取消医学检验五年制本科,检验专业规范化培训学生、医学检验生源基本被切断,但仍有少部分临床学生选择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因此,本基地的培养模式也要适应大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按照要求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检验医师。总之,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本基地将持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突出培养重点及目标,注重检验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临床与患者的需求,满足当今医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姚军.CBL结合PBL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0):95.

[2] 陈中举.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带教方案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8):1201-1202.

[3] 张曼,尚红.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9-22.

[4] 王忠英,.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与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1):1747-1749.

[5] 张利霞,胡同平,魏伟.联合CBL与PBL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带教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1):3317-3318.

[6] 邓小芳,夏寅辉.基层中医院检验科质量和安全现状与规范化管理策略[J].临床检验杂志,2017,6(4):810-811.

第7篇

关键词: 微课; 临床生物化学; 应用;

2019年国务院颁发《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中明确指出,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切实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等要求。高校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终生目标,去探索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2013年以后,国家教育部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由五年改为四年,导致学时数骤减;教师在教学课时减少,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为达标只能选择缩减相关内容,导致学生知识点的盲区、知识结构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日益突出。临床生物化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独立学科,主要任务是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等理论和技术,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其病理过程中出现的特异性生物化学标志物或体内特定成分的改变[1]。临床生物化学是以化学为基础,多门课相互交叉性学科[2],其理论和实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临床生物化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知识点松散、连贯性差等特点,最终被检验学生认为难以掌握学科之一[3]。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难点在于:生化的检验指标和疾病的关联性强,需要学生去考虑,用何种试剂去进行诊断,为何用于这种疾病的诊断?比如进行检测酶活性的实验中,检测方法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酶(ALT))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检验(ALP)两种方法。

“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符合当下时代的教学“产物”,它具有自己的优势,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为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趋势刻不容缓。“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对医学检验专业中教学改革起到一定作用。

一、当前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滞后

医学院校的学生都普遍存在课程课时长、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学习的相对比较枯燥等突出的现象[4],教师习惯性地采用面授“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理解力的不足。国家教育部颁布学校线上教育的指令,目的是让学生自我“解放”,主动参与教学,重点是打破“以知识传递为目标、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中心、课堂为阵地”以结果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教师都是用多媒体设备和板书相结合方式进行教学,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教师通常只能在课中提问测试,课后通过课堂作业等方式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教学内容缺少对行业背景及发展前沿的实时把控性和准确性,没能将最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及时展现在教学内容中。

(二)学生在课堂中求知欲表现萎靡

一方面,过时、陈旧的教学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吸引力和求知的激情。另一方面,学生的课程学时数的压缩、专业课不熟悉,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上的不连贯,出现思维迟钝。学生对知识点似懂非懂,知识扩展性差、动手能力不足,对实验只能进行机械的重复性操作。因此,参与教学活动、执行相应的任务时表现:不愿意、不自信、害羞等情绪低迷现象。这正是高校教学模式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与当前的教学体制存在相当大的关联。

二、微课程的技术优势

(一)适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

“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5]。微课主要通过教学视频片段的形式,将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等相关资源结合,进行综合展现以突出课件的重点、难点,弥补教学课堂上知识点的遗漏[5]。它集视频、音频、图片一体,教师在微课这一新媒体技术辅助下,展现给学生视觉、听觉不同的感受与传统教育模式相差甚远,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

(二)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重点特别指出制成微视频。课中,教师对学生观看微课中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可以采取分组讨论、互动教学等结合模式解决。课后,教师在对上课的问题的分析,还有学生的作品等通过微视频上传到班级网络中,提供学生学习和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依托手机拍摄或“PPT+录屏”的方式制作微课,借助授课平台包括超星、雨课堂等途径开展实验课的线上为教学。实现“微课程学习、微圈层互动、微视频体验”等方式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和实效[6]。

三、微课程在临床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一)微课的制作

微课的制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授课主体的确定;(2)确定选题;(3)设计调查问卷;(4)教学分析和设计;(5)选择网络传播平台;(6)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7)后期拍摄剪辑等工作。微课具有容量小、用时短、传播方式多样化(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论坛等),同时,具有知识点少而精、反复观看等特征;还可以方便下载到多媒体终端设备。微课教育作为当前网络教育模式的新“宠儿”。微课程线上教育学习模式是符合微时代网络学习的潮流;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担,而且使课程内容精细化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读、写、记等学习心理和行为方式形成巨大的对比。例如教师在授课《糖代谢紊乱》这一章中,教师通过微课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改变压抑的课堂学习氛围,增进师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在课前发送图片、文字、语言、视频材料的形式发到学生微信群提供学生预习,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课后进行学术的交流、微测试、微测评,教师探讨反馈延伸总结改进与数据的分析。

(二)微课程教育模式的认可度

1.认可度调查

2.理论实践考核

利用微课程平台开展临床生化设计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分为若干小组,教研老师划定比赛范围。首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其次班级中前8位再进入决赛;最后由教研老师组成评审团评审,奖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个人优秀奖。活动结束对各组进行评论、分析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开展学术活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且有利于老师分析授课质量的好坏,查漏补缺。

“微课”的教学模式普遍受到学生的认可,不仅提高学生独自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锻炼学生查阅相关知识、归纳总结、语言表达等能力;开阔知识面,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模式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学习的概念和界限,改变了信息的获取方式途径,引起学生对新媒体的高度关注,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淡化人们的视野。

四、存在问题

首先是时间和精力投入较大(课前、课中、课后),对于教师而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和制作视频等方面工作量大。其次对学生而言:(1)微课的时间限制,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2)学生知识面由于较窄,花费的时间更多去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和学习相关内容,影响其他课程的投入时间;(3)对学生是否参与学习的监督性不强,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五、结语

医学检验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巩固医学基础知识,掌握技能并积累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师[7]。临床生物化学在检验学科中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敢于割旧、勇于创新的魄力;摒弃传统老思想、旧观念“死读书、读死书”教育模式,探寻一条适合学生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新道路。随着医学与检验技术方法的创新,面对当前教育体制的现实背景,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该顺应时代变迁改革,研究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开阔新视野、全方位的分析教学模式的优缺点[8],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效率顺利完成学生学业为己任。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和学习方法,这种新教学模式将有效地提升医学检验专业课堂质量及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培养,为临床医学实验室输送合格的贮备人才,为检验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桦,李玉云,梅传忠,等.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角度论专业调整背景下检验医学教育的“变与不变”[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12):113-116.

[2]陆慧,王建民,陈峰.“慕课”风潮下我国医学教育网络化发展的思考[J].高教研究,2014,32(4):160-163.

[3]石玉荣,耿建,周继红,等.转化医学理念下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01):100-101.

[4]寇晓霞,吴爱武,徐德意,等.论慕课应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传统教学的互补优势[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7):887-889.

[5]刘斌,何晓华.微课在食品专业分子生物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202-203.

[6]王永章,叶维明.三微融合_提升疫情防控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实效[J].学科与课程建设,2020.

第8篇

布卢姆说过: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既是掌握该学科的原因,又是掌握该学科的结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才能维持长时间的听课情绪。对学生来说,兴趣是一种兴奋剂,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驱使他们不知疲劳、兴致勃勃地学习。如果我们不能使化学有趣,我们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在分析化学教学中,除了应当注重其严谨性,同时还要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与分析化学有关的生活资料适时融入教学中。用生动的生活事例强化情感教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科研思路。

二、重视实践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前沿学科,又是一门以临床病理诊断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实验课教学,充分发挥实验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在我院所有专业中,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时数最多、实验项目也最多。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思维能力。我们安排有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实验;分析化学常用的分离、分析和测定浓度的实验;以及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课上,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认真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指导,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往往分析化学的某项检验指标对医生的诊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而这就要求每一位检验人员的实验操作有较高的精密度。对检验专业学生我们要求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做一次实验就要有一次能力的培养和收获,这对于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大有益处。总之,对医学检验专业来说,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重视实验课教学是提高分析化学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

三、重视教学手段创新

自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软件:微信(WeChat),此款软件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智能手机用户的推崇,据英国《金融时报》2015年3月19日报道,2014年底,微信用户数量已至5亿人。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4G智能手机终端逐渐普及,尤其是在大学生中使用率极高,加之很多学校都有无线网络覆盖,这为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提供了物质保障。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或组织都可以打造一个免费的微信公众订阅号,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及图文消息五个类别的内容。从公众平台的功能上来讲,其特别适合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公众订阅号有如下几个功能:(1)群发消息功能。老师通过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有关教学的课程内容或重要通知。(2)1对1交流。学生通过语音或短信的形式,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1对1的对话解答。(3)素材管理。公众号后台可以将需要的图片、文字等内容整理成素材,在需要的时候直接发送,具有简洁性和及时性。(4)用户管理功能。微信公众号后台可以显示学生的具体信息,管理员老师可以对学生用户进行分组和调整。(5)投票管理功能。教师可以通过投票管理功能,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或考题自测的形式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或有关需求。从微信教学的形式和特点上来看,其具有全天候、便捷性、移动化、易沟通的特点,也特别适合作为新的教学媒介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微信教学改变了“教”的单方面倾向,使反馈(问)相对容易。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师生交流变得容易,特别适于课堂上不敢提问或来不及提问的同学。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解惑答疑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通过整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改善教学质量。941其次,基于手机终端的微信,24小时全天候开放,相当于构建了全天候在线课堂,知识信息可以其最适合的语音、视频、图片或文字形式随时随地到达。学生在方便或休息的时候,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与课堂学习形式互为补充。

四、重视培养动手能力

分析化学是一门经典而又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要引入自学模式,改变教师为中心,要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分析化学教学为载体,渗透医学教育的内涵,精心策划教学的组织形式:搞好自学(课前给出自学提纲)、集体讨论、上课提问、自我展示、及时检查、反馈信息,随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指出要掌握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式过渡。目前,在很多大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就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工,既不知为什么做,也不知做过实验后要得到什么结果,只是单纯的照葫芦画瓢,做完了事,没有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做了些教学改革的尝试:先做几个基础实验,学生基本操作熟练以后,在开始做综合实验时,首先要求他们预习(明确目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提出疑问、解决问题),进入实验室后,他们自己根据需要选择仪器,配制试剂,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教师及时纠正,实验结束后,洗涮仪器,按规定放置、整理实验室。课后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这样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增长了知识,达到了更好教学效果。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作为该专业重要基础课程的分析化学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医学检验专业高自动化、高速度发展的特点,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内容和教育观念,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杜庆波 单位: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乃毅.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0):901-902.

[2]牛睿祺.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2,(15):2387-2388.

[3]孙雪花,马红燕,于浩,刘晓莉,田锐,齐广才.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2,(14):206-207.

[4]蔡竞春,倪燕,杨蓉.卫生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S2):217-219.

第9篇

关键词:个体化;医学;检验;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份在外院就诊的患者104例,其中恶性肿瘤疾病患者3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2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26例,白血病患者35例;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32例,平均年龄在(42.30±4.50)岁。对他们的基因、蛋白质以及新陈代谢等进行检验,并且平均分为两组个性化治疗组以及普通治疗组,这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检验基因法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比如检验BRCA基因、MLH1基因、MSH2基因、TP53基因以及OGG1基因等,判断它们是否突变。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吉非替尼分子靶向药物法、拉啪替尼分子靶向药物法、娶托珠单抗分子靶向药物法。

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高血压病的SNP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断,采用此方法我国筛选出了26个不同的SNP。采用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RAAS、α受体、β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

采用基因芯片或者PCR技术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采用此法可在几小时内锁定病原体。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导入缺失基因法(针对艾滋病患者),耐药性基因法(针对乙肝患者)等。

采用基因突变检测法对白血病患者进行诊断,我国目前在急性白血病个体化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对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细胞分层。

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核算杂交、PCR、基因芯片等技术对遗传病进行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

1.3统计学分析 将检验诊断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到SSPS 18.0软件中,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算资料采用χ2进行组间比较,个性化治疗治疗组与普通治疗组均为52例且行χ2检验,P

2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12月份在外院就诊的患者104例中,其中恶性肿瘤疾病患者3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2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26例,白血病患者35例。个性化治疗组52例,普通治疗组52例,见表1。

3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外伤的疾病不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遗传因素也有很大关系。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遗传病等,在婴儿出生时就已经决定,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个体化基因诊断和疾病预测医疗将信息技术和基因组信息有机融合,对疾病进行预防以及个体化治疗。比如在白人人种发病率较高的肝血色病,尽管能够治疗但是在发病时就已经肝硬化。整个人群和正常染色体核型者的发病率分别是51%和5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因突变是由ETV6、GNAS基因突变引起的,又比如,有几个与DNA修复系统相关的基因,它们的突变与肠癌有着莫大的关联,携带这些易感基因的人,建议从25岁开始之后,每隔3年去医院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从40岁之后,每年都须去医院进行一次肠镜检查,甚至可以做预防性切除手术,使家族性肠癌的发病率下降[1-3]。

经研究发现,由于患者之间的个体化差异,临床上很多药物仅对部分患者起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和哮喘方面,其治疗药物的有效率仅为60%,有40%的患者疗效不是很好或者为零。这种情况在糖尿病和肿瘤方面更加严重,治疗药物的有效率仅为30%。

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检验基因法之后,发现BRCA基因突变、MLH1基因突变以及TP53基因、OGG1基因突变,能够预测患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的风险,检测HPV基因能够筛查宫颈癌,淋巴细胞DNA芯片微阵列诊断淋巴瘤,MammaPrint和OncotypeDX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的评估指标。采用吉非替尼分子靶向药物法、拉啪替尼分子靶向药物法、娶托珠单抗分子靶向药物法等治疗方法对不同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诊断治疗效果显著。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高血压病的SNP诊断之后,发现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性疾病,有助于高血压病的易感性研究和发病机制研究。根据个体者RAAS、α受体、β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效果显著。

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采用基因芯片或者PCR技术诊断之后,发现因不同病源微生物都会导致感染性疾病,因此个体化诊断和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采用导入缺失基因法(针对艾滋病患者),耐药性基因法(针对乙肝患者)等治疗患有不同类型的感染病患者疗效显著。

对白血病患者采用基因突变检测法诊断和急性髓细胞分层治疗方法之后,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及靶向治疗具有积极的效益。

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版)》一书中提到,提前对人体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能够有效预防直肠癌的发生、避免向癌症晚期发展。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前必须要检测癌胚抗原(CEA)以及癌抗原(CA),最好也检测CA242以及CA742。如果患者肝癌有转移的情况,建议检测AFP;如果患者卵巢癌有转移的情况,建议检测CA125。在确诊是转移性结肠癌还是复发时,应该检测相关基因的状态,为不同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我国医学工作者韩晓红等人总结出了乳腺癌、费按、结直肠癌和淋巴癌的个体化治疗及分子标志物检验的应用进展,见表2和表3。

真正实现个体化检验诊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诸多挑战,它与临床医学相互促进和制约。在个体化医学背景下,个体化检验诊断不可能完全跳过分层医学检验(不同疾病和生理病理状态分层)这一特殊阶段。

参考文献:

[1]李升伟.个体化医学:现状与对策[J].世界科学,2012,15(2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