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9 13:32:56
导语:在门诊输液室重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疗市场竞争,患者自我维护意识增强,要求门诊输液工作更安全、高效。面对门诊输液工作繁忙、琐碎、工作重复性强而缺乏新意,而输液患者多、杂,使用药品种类多而新,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等,增加了门诊输液的不安全因素。我院自2007年启用新的门诊输液室后,更注意科学管理,进行输液流程的再造,运用环节管理,使质量提高,投诉纠纷下降,患者满意率上升。现将门诊输液室加强流程环节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存在的安全隐患
1.1药物因素近几年随着新药物不断问世,药物品种增加,许多药品有多个名称,商品名、化学名,有时仅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类的药物,容易造成混淆。部分新药没有配伍禁忌查对表,在临床使用中出现配伍禁忌,容易引起不良后果。
1.2治疗单的因素治疗单书写不规范,一直以来治疗单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患者姓名、药名难以辨认,用法不规范,护士难以适应,容易出现差错。
1.3护士因素(1)护士药理知识欠缺,药物知识更新与临床使用不同步,出现盲目执行医嘱。(2)护士不了解病情。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患者在输液中出现病情变化不及时发现,导致处理不及时,容易引起护患纠纷。(3)查对不科学。门诊输液患者密度大,同名同姓同龄人员较多,部分患者语言不通、听力、视力下降等,当护士查对称呼患者姓名时,容易出现应答错误,造成相互交叉错用药物。(4)巡视不到位,客观上由于患者多,工作量处于超负荷状态,患者补液外渗,补液更换不能及时发现,使患者满意度下降。
1.4患者因素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加上患者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对护士的宣教不认可,如擅自调快滴速,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
2对策
2.1输液流程整合与再造将输液流程输液过程分为5个环节,即:接单核对、摆药、加药、输液、巡视观察。每个环节相互关联,每个程序人员相对固定,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流程合理对工作的完成至关重要,优化输液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并实施环节管理。
2.2按流程环节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负责实施,在流程的每一环节上加强管理。
2.2.1接单查对岗安排一名专职高年资护士接待输液患者,专门负责查对治疗单上患者姓名、药名、药房所发药品及药量是否正确,发放排号;由于责任心强,工作熟练,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格把关,控制和纠正不合格治疗单和药房发错药品,收费错误等减少了差错发生。
2.2.2摆药岗重新核对治疗单、药品和排号,根据患者需要分轻重缓急和对使用过敏性药物、控制速度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药物均贴上不同醒目标志,如过敏试验阴性的用绿色牌;阳性的用红色牌;特殊药物用黄牌;注意速度的用蓝牌等。便于重点观察和给患者一些提醒的信号,让患者同时监督护士,对患者提出疑问及时查对,消除错漏隐患。
2.2.3加药岗再次核对摆好药物与治疗单、排号是否相符,再加药。加药是输液环节中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避免此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2.2.4注射治疗岗注射前再次与患者核对牌号、姓名、药名、药量,准确无误才能注射,并采用护士用反问制度,然后让患者确认,防止护士先称呼姓名时患者的应答错误。
2.2.5巡回记录岗对注射后的患者重新核对一次,有无错误,根据病情和药物治疗需要,再次调节滴速,重点巡查有特殊标志患者,特别是渗出容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药物,告诉患者药物外渗后所导致的后果,嘱患者随时报告输液部位的疼痛和烧灼感觉,提高防范意识,多询问患者和一些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
3结果
我科针对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行输液环节流程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患者的满意率和差错的发生率从控制和纠正中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如主要发生在治疗单问题的、发药错误、药物的外渗、收费不正确等,差错的预防和把关率从原来的99%上升到99.9%,满意率的上升和投诉率明显下降。
4讨论
门诊输液做到安全、快捷、高效,关键是护理措施落实,加强环节流程的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体会: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
4.1强化流程的环节管理消除隐患是护理安全的保障 输液室实施的护理质量环节管理,是提高护理安全的保障,通过分析整个输液护理工作流程各个环节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针对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1)在多流程环节中,实行核对三签名制,即对接单摆药者,加补液者、注射者核对签名。做到环环有人负责,核对贯穿输液全过程。大大减低了差错。(2)在每个环节中,体现让患者放心,护士在实施药物治疗时,要熟悉药物的药理知识,同时在工作中不盲目执行医嘱,而是主动参与,才能防止或减少药源性疾病和事故的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收集各种药品说明书,学习新知识,制作常用药品检索卡,对药品的各种名称、剂量、用法、滴速、常见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进行罗列。便于护士查询。(3)合理的排班、娴熟的技术是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也是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我们在排班上进行人员调配,专人负责为患者输液,一针见血率增高明显,患者与护士发生冲突少见。改善了以往护士轮班制的不足。专人进行巡回患者呼叫更换液体下降,输液室实行面对面的护理服务,彻底改变了输液单调的护理方式。
4.2提高人性化服务护理安全是取得满意的根本,据报道在消费过程中,满意的顾客会把自己的良好感受告诉4位朋友;而不满意的顾客将对10个人传播自己不满的感受,其中10%以上的消费者将对20人以上传播这种不良信息,安全是达到满意的根本,而满意又是留住患者的根本。我们建立了值班长制度,每班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师担任,要求沟通能力强,协调好,技术好的,把患者的困难或不满及时解决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 健康教育;需求;输液;老年;门诊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为了减轻住院所带来的较大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门诊输液治疗[1]。门诊输液区老年患者居多、病种杂、情况各异,以常见病、多发病和季节性流行性疾病为主[2],患者停留时间一般有1~3 h[3],是适合进行健康教育的较好时机和场所。为了解门诊老年输液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以便将健康教育开展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对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液中心接受治疗的150例门诊老年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液中心接受治疗的150例门诊老年输液患者,年龄大于60岁,神志清,能够准确理解和回答调查表的内容。其中男72例,女78例,年龄60~80岁,平均68.3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143例,占95.3%;听力正常者120例,占80%;视力正常者51例,占34%;呼吸内科病例39例,占26%,心血管内科病例45例,占30%,神经内科病例36例,占24%,肾内科22例,占14.7%,外科8例,占5.3%。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老年输液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表,本调查表共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患者基本资料,输液前、中、后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及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共19个需求项目,每一个需求项目后设“需要”、“不需要”、“无所谓”三个等级。
1.3 数据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 150例门诊老年输液患者在对输液前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中半数以上选择了皮试前准备(73.3%)、输液室环境介绍(69.9%)、所用药物名称、种类(67.9%)、解释选择穿刺部位的理由(57.9%);输液中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排前三位的是所患疾病的相关健康教育(86.7%)、老年常见疾病、季节性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84.2%)、穿刺部位注意事项(80.5%);输液后的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中90%以上的人选择了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和时间(93.3%)、药物渗漏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93.3%)、输液完后的注意事项(91.3%)。
2.2 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 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在门诊输液中心受到老年患者需求,见表1。
3 讨论
3.1 输液前健康教育需求特点 在输液前健康教育需求的选择中,老年患者将了解皮试前准备知识放在首位,约三分之二的患者需要了解所用药物名称、种类、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及输液室环境介绍,而要求知道输液总量和输液时间的人不多。所调查的老年患者中,超过二分之一的患者文化程度为大学,随着这群老年患者文化程度的提高,其对自身的健康的关注会增强,参与配合治疗的主动性提高,因此大部分老年患者会主动关注自己的病情、用药知识及治疗配合,如皮试前准备。由于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增加,致易穿、易渗、易漏及难固定,对患者、陪人及护士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老年患者希望护士在打针之前可以解释选择血管的理由。作为护士,在穿刺前应和老年患者进行交谈,解释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对所选择的穿刺部位能与患者达成共识。老年患者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常发生尿频尿急等,加上动作不灵敏,故会担心排尿问题,所以老年患者希望在输液之前护士能向其介绍输液室的环境。
3.2 输液中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 患者一般的输液时间有1~3 h,因此健康教育的“黄金时间”在输液中。老年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相关教育及老年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需求很强烈,希望了解穿刺部位的注意事项的患者也较多,另外,三分之二的老年患者希望护士介绍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并解释所调滴数的原因。在所调查的老年患者中,80%的老年患者所患为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而且所调查的老年患者文化程度较高,他们平时通过看书看报等认识到自己所患的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密切相关,理所当然地,他们希望能从医院获得更加科学的有关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在输液前需求特点分析中提到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易穿,易渗等问题存在,加上老年患者经常上厕所,故他们需要了解穿刺部位的保护方法等注意事项。老年患者由于没有时间紧迫的压力,故其对滴数控制的遵医率较高,但当滴数过慢时,老年患者往往会担心是否出现药物渗漏,故他们希望护士能解释控制滴数的原因。提示在输液中护士应着重做好老年患者所患疾病的相关健康教育及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保健知识的宣教,同时对穿刺部位的护理知识及滴数控制等输液知识进行针对性宣教。
3.3 输液后健康教育需求特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老年患者对输液后健康教育各项目的需求均较强烈,包括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和时间、药物渗漏后的护理、输液完后的注意事项等。老年患者多为慢性病患者,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他们往往连续一段时间在门诊输液室接受输液疗法,故他们对静脉的保护意识较强。老年患者发生药物渗漏的比率较高,大多数老年患者只是知道回家后可以用热水敷患处,而单纯用这种方法效果往往不佳,故老年患者希望能获得有关药物渗漏后的护理知识;随着年龄的增加,凝血功能下降,老年患者常因拔针后按压方法不正确致皮下淤血,进而导致下一次穿刺的困难;或因按压时间不够,致再次出血引起老年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的紧张。提示在输液后护士可以通过操作示范的方式教会老年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并在输液室显眼处贴上温馨小贴士:“拔针后请沿血管方向按压至少5 min,勿揉动。”
3.4 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特点 选择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人数最多,占92%,其次是选择护士个别指导方式的占74%,同时选择2种及以上健康教育方式的占100%,同时选择3种及以上健康教育方式的占73.3%。在所调查的老年患者较高的文化程度决定了他们有能力通过阅读健康教育手册的方式来获取健康信息。而且老年患者增龄后,抽象思维减退,感官功能下降,记忆力、视力、听力等功能衰退,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健康教育手册的可携带性使老年患者有充足的时间来阅读。虽然大部分患者都希望护士能亲自向自己交待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结合病情做好有关疾病的宣教,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认为输液室护士编制太少,护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给自己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彭雅君等[4]对342名门诊普通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的调查结果示,选择听广播、放幻灯片、观看录象的占82.4%,而本次调查结果示老年患者选择观看健康教育录象的仅54.67%,分析这一结果,可能与老年患者听力、视力及接受信息的能力下降有关,在所调查的老年患者中,听力正常的占80%,视力正常的占34%。以上特点提示,对老年输液患者宜采取以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为主,护士个别指导为辅,多种健康教育方式相结合;在选择健康教育的方式之前,要重点评估老年患者的听力、视力、文化程度及学习习惯,做到因人施教。
通过了解门诊老年输液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指导护士在输液全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门诊老年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而避免输液室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有助于其建立起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进一步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夏爱琴,董玉萍,吕桂萍,等.门诊输液患者问题与需求的调查分析.上海护理,2003,3(2):44-45.
[2] 方国美,杨雪娇,何瑾玢,等.健康教育在输液室的实施.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53-254.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健康教育
医院门诊输液患者多、病情复杂、就诊时间短、用药种类繁多,流动性强等特点,静脉输液治疗又是门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重点,现我有几点分析如下:
1 门诊静脉输液存在常见的不安全问题分析
1.1药液的安全问题 静脉用药种类繁多,药名复杂,同一种药物有商品名、通用名、译名等,容易因药名混乱而引起差错[1]。同时,不同种类的药物因标签、标识非常相似,查对不清容易导致差错。有些药品,更新较快,护理人员对其认识不足,掌握不够。另外,液体在运输过程中,瓶与瓶之间发生碰撞、挤压致瓶身裂痕和瓶口松动,细菌侵入液体产生安全隐患。
1.2核查问题 门诊用药范围广,难以掌握规律;医生不固定,接受的处方来自全院各科室,个别医师书写的门诊病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治疗环境嘈杂,人员活动频繁,容易分散护士的注意力,影响查对;患者姓名相似甚至一样,稍有疏忽就会输错;门诊输液患者随来随输,无法固定床位,增加查对难度。
1.3 配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门诊输液室人员密度大,操作台及空气中都可能有大量的细菌或真菌,护士在配制药液过程中有可能使液体受到污染;联合用药增多,除配伍禁忌外,频繁加药,反复穿刺瓶塞使大量的微粒进入液体中,特别是橡胶塞玻璃瓶粉状制剂。
1.4 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门诊输液患者,既有短期的急性病,也有长期输液的慢性患者,年龄跨度大,病种复杂、用药种类繁多[2]。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使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增多。消毒不严,出现输液反应;巡视病房不及时,液体输完没及时更换使管内有回血;患者随意调节滴速,致使液体输入过快。年轻护士对工作环境及流程不熟悉,对药物的药理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缺乏临床经验、病情观察不到位,增加输液风险。
1.5 服务态度问题 有些护士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服务态度冷漠,甚至有些护士工作作风散漫,岗位意识不强,致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而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2门诊患者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2.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护士接到药房治疗单, 首先要认真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 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3]。核对患者、病历、治疗单与药物, 有疑问的立即查找原因, 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对已执行过的医嘱在再实施前要认真询问用药后的反应, 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
2.2 实行签名、签时制 配药者执行完操作后在输液瓶上签名, 执行静脉穿刺者不但要在输液瓶签上姓名、时间,还要在治疗单上签上姓名、时间[4]。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查找责任者, 另一方面可以查对出患者因主观因素提前或推迟的治疗,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3双向核对姓名制 执行输液的护士核对患者的姓名时,先叫一遍患者的姓名,无误后,再让患者自己报出姓名或者用身份证、亲属等方式,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 可防止患者因听错姓名发生的差错事故。
2.4严格输液标识 多组输液的患者在输液器配上醒目的标识, 巡视护士每隔15~30min核对标识1次, 发现无标识的要及时补上, 标识要醒目, 看上去一目了然, 并多次嘱咐患者和陪伴者共有几组输液、还有几组待输的液体, 终止输液前再次核对无误后方能拔针。对无病历和治疗单的患者, 应查对处方, 不能怕麻烦, 凭印象或听信患者的话执行医嘱。
2.5提高服务态度及质量 当护士接诊时,护士衣着整洁大方,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掌握说话的分寸和艺术,耐心进行健康宣教及与护理相关的内容解释,并帮助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注意护理操作时动作,注意营造融洽的气氛去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运用无痛技术注射法,一针见血输液法,尽量缓解他们的紧张和疼痛感,从而主动接受治疗。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
3 门诊患者输液健康教育
健康宣教也是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的重要方面,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使患者积极参与并配合治疗。健康宣教可贯穿整个流程中,比如患者已进入我们输液室,便热情主动的上前称呼,便可开始交流,介绍我们的环境,输液中巡回时以及拔针后均可作相应的宣教。
参考文献:
[1]李珍,安全护理之我见[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60.
[2]刘荷英,加强护理纠纷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5):14. [3]段素芳.门诊静脉输液的质量控制[J].护理研究 ,2005,19(10):2152.
1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药物因素
近几年随着新药物不断问世,药物品种增加,许多药品有多个名称,商品名、化学名,有时仅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类的药物,容易造成混淆;部分新药没有配伍禁忌查对表,在临床使用中出现配伍禁忌,容易引起不良后果。
1.2治疗单的因素
治疗单书写不规范,一直以来治疗单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患者姓名、药名难以辨认,用法不规范,护士难以适应,容易出现差错。
1.3护士因素
①护士药理知识欠缺,药物知识更新与临床使用不同步,出现盲目执行医嘱;②护士不了解病情,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患者来自各个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患者在输液中出现病情变化不及时发现,导致处理不及时,容易引起护患纠纷;③查对不科学,门诊输液患者密度大,同名同姓同龄人员较多,部分患者语言不通、听力、视力下降等,当护士查对称呼患者姓名时,容易出现应答错误,造成相互交叉错用药物;④巡视不到位,客观上由于患者多,工作量处于超负荷状态,患者补液外渗,补液更换不能及时发现,使患者满意度下降。
1.4患者因素
门诊输液室工作量每年平均以10%~15%的速度递增,工作量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加上患者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对护士的宣教不认可,如擅自调快滴速,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
2对策
2.1输液流程整合与再造
将输液流程输液过程分为5个环节,即:接单核对、摆药、加药、输液、巡视观察,每个环节相互关联,每个程序人员相对固定,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流程合理对工作的完成至关重要,优化输液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并实施环节管理。
2.2按流程环节加强管理
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负责实施,在流程的每一环节上加强管理。
2.2.1接单查对岗
安排一名专职有经验护士接待输液患者,专门负责查对治疗单上患者姓名、药名、药房所发药品及药量是否正确,发放排号;由于责任心强,工作熟练,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格把关,控制和纠正不合格治疗单和药房发错药品,收费错误等减少了差错发生。
2.2.2摆药岗
重新核对治疗单、药品和排号,根据患者需要分轻重缓急和对使用过敏性药物、控制速度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药物均贴上不同醒目标志,如过敏试验阴性的用绿色牌;阳性的用红色牌;化疗药物用黄牌;注意速度的用蓝牌等;便于重点观察和给患者一些提醒的信号,让患者同时监督护士,对患者提出疑问及时查对,消除错漏隐患。
2.2.3加药岗
再次核对摆好药物与治疗单、排号是否相符,再加药,加药是输液环节中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避免此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2.2.4注射治疗岗
注射前再次与患者核对牌号、姓名、药名、药量,准确无误才能注射,并采用护士用反问制度,然后让患者确认,防止护士先称呼姓名时患者的应答错误。
关键词:患儿;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77-02
由于儿科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尤其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能配合,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依病情需要而选择静脉给药,因此使门诊小儿输液量逐步上升。为了确保输液安全,我们对儿科门诊输液室2012年5月~2013年10月小儿输液出现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患儿输液的安全性明显提高,从而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安全隐患分析
1.1医嘱因素:医嘱的缺陷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医药市场活跃,新药不断推出,医生对新药的规格、小儿每公斤体重用药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与患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二是新药不断出现,配伍禁忌对照表公布相对滞后,无法核查,导致不合理配伍用药,使的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后发生反应。
1.2护士自身的因素:第一,部分护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给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部分护士由于患儿的家长在旁边就会紧张,不可能一次静脉穿刺成功,而静脉穿刺不成功,家长就会指责护士,导致护士更加紧张而发生差错。第二,部分护士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在给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未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儿的家属异常紧张,会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干扰护士的操作,甚至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第三,部分护士不重视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宣教。部分较小的患儿由于天性活泼、好动,经常会出现将输液针被拔出的现象,使得静脉输液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由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部分家长为了缩短输液时间,私自加快静脉输注速度,导致患儿发生心力衰竭、水肿等。
1.3药品因素: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粉剂不能完全溶解等,还有些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如地塞米松被当成病毒唑,头孢噻肟钠被当成头孢他啶等。
1.4穿刺因素: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属人员较多,环境较乱,护士的工作量较大,导致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而且大部分家长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很高,在没有达到满意时对护士有意见,护士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患儿家长很容易激发矛盾,引起纠纷。
1.5药液外渗: 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家长照顾方法不正确或穿刺的原因引起局部药液外渗。二是因患儿对输液心理反应强烈,自我约束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经常出现用手牵拉头皮针,导致针头被拉出血管外。
1.6其他因素:一是患儿因素。由于小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一旦输液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不能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护士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将延误抢救时间。因1~3岁的患儿好玩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在输液区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加重病情,而顺从孩子的意愿带其到室外走动或逗留。但一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导致药效下降,还可能引起药液污染,导致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对照组中就有2例。二是部分家长因临时有事或小孩不耐烦等原因,擅自调快输液速度,而导致心衰、肺水肿的发生,据统计有80%患者调快滴速。
2防范措施
2.1增强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监督制度: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重点教育,使每位护士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认真核对并执行医嘱。护士在收取输液计划单后,必须将输液计划单与医嘱单核对,包括患儿姓名、年龄、药名、剂量是否有误,发现疑问及时与值班医生联系,核准后方可执行。
2.2规范输液流程:护士接到输液计划单后,首先要核对药房提供的药名、剂量、用法、质量等是否与其相符,然后填写输液卡;再交另一护士重新确认填写患儿姓名、年龄、药名、剂量及用法等无误后进行配液并签名。这样大大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2.3实行输液编号制度:对门诊输液患儿在原来查对项目的基础上增加门诊输液编号。收药护士在核对药物无误后发给患者一个号牌,并将对应的号码写在输液计划单及输液卡上。家长拿着号牌在输液区等候。当轮到该患儿输液时,护士不仅要核对其姓名、药名、剂量、用法,同时收取号牌进行再次核对并签字,防止错用药物。我单位自实行门诊输液编号制度以来,没有再因姓名相同或音同字不同发生护理差错。
2.4改进输液室的设置:在输液室配备了电视机、舒适的病床及输液椅等,将传统的白色工作服改为粉红色的护士服,降低了患儿的恐惧感,增强了护患亲和力,从而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2.5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随着门诊输液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而且还要掌握新药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我单位有计划地定期组织低年资护士学习相关知识,对于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了相关的处置流程。通过培训,护士的业务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
2.6强化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人们运用法律的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使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静脉穿刺时,患儿家长都希望能"一针准"。因此,护士就要面带微笑,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就会缩短护士与患儿及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强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和对整个治疗过程的认同感。同时,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穿刺不成功时,要敢于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作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恰当的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宣教我们采用教育家长为主,教育患儿为辅的方法。输液前告知家长用药目的,注意事项,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强调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以及自行调节滴速的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在输液过程中以及护士巡视时,要帮助家长将患儿抱在输液部位肢体的对侧,以防家长身体触及针头;告诉家长不要将衣物覆盖患儿的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它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等。另外,在门诊输液室配备各种儿童读物,墙上贴一些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这样可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心理,使患儿在愉快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综上所述,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由于目前新药的不断推出、小儿输液难度的加大及家长要求较高等,从而导致了小儿门诊输液安全隐患的存在。通过我们对门诊小儿输液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归类和分析,制定了改进输液室的设置与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术的培训以及查对巡视等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凌云,陈朔晖,诸纪华,等.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8.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165-02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医院护理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管理者都普遍存在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从而减少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压力,同时对于护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如何做好护理服务也成为了医院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医院是个较为复杂的团体组织,面对的病人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况,尤其是病情复杂和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管理,以确保他们的健康问题,但在处理复杂的事情上,医院又容易因为人为的管理和出现疏漏,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对患者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目前对于医院如何做好安全隐患问题也已经成为重点的研究课题。为进一步能够减少出现安全隐患问题,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该院专门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室护理72例和住院部67例的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取得显著成果。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72例门诊输液患者护理效果和住院部67例患者常规护理效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门诊输液室患者男37例,女35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30.53±1.2)岁;其中住院部患者男34例,女33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30.18±1.8)岁;对比患者的病史和年龄等基本情况,并无显著性差异,符合该研究要求。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差错率等情况,并将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的满意率和差错率均高于住院部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也开始重视医院的护理风险问题。因此,医院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由于护理差错事故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1]。根据对于医院的差错事故调查发现,其中门诊输液室护理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存在较为严重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减少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已经成为医院迫不及待的要求,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发现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的满意率和差错率均高于住院部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分析
3.1.1 护理人员因素 ①由于护理人员在受到教育和在职教育期间缺乏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解决患者健康问题过程中没有重视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都会触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和保密权等问题,在护理过程中也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忽视了证据收集和管理方面的自我保护。②业务知识水平不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人员服务的范围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护理知识和业务技术操作的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很多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和技术水平低下导致了出现非常多的食物,引起了护理纠纷等问题发生[2]。
3.1.2 物质因素 ①护理设备是关系到护理人员能够完成护理任务的必备工具,护理设备的性能好坏以及设备配套是否齐全等问题都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发挥,尤其是如果出现了急救器材等不到位或者是故障等问题,更会对护理技术的发挥产生非常大的印象,使得护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②护理物品的质量和欠缺程度也是当前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输液器等漏液以及输液输空等问题也是医院门诊输液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③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使用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减少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发生的几率。
3.1.3 患者自身因素 护理是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和协作的,只有患者给予密切的配合与支持护理工作的进行,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的同时却仍然缺乏疾病方面的防护知识,不能正确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在对于医院期望值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便容易出现医疗和护理方面的纠纷。
3.1.4 管理因素 医院的护理人员配备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是当前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护理人员的缺乏,而患者对于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两者之间出现的矛盾加剧。给护理人员过多繁重或是超负荷的工作量,会使得患者出现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环节质量无法控制等情况,进行使得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增加了安全隐患出现的问题。同时门诊管理领导层对于安全隐患问题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也使得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问题增加[3]。
3.2 对策
3.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水平 安全护理是医院护理道德观的基本要求,作为医院的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水平。而作为护理的管理者,则应通过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护理人员能够学到更多管理职业道德观和法律方面的知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做到爱岗、敬业, 学法、懂法、知法,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的事情,维护好患者和自身的权益。
3.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水平是能够让患者及家属信任的基本条件,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和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让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采用多方式的继续教育拓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以考核方式来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进行考核和有针对性的引导护理人员的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方式[4]。
3.2.3 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安全管理 护理人员的人数和护理设备都是有限的,如何做好护理人员的资源配置以及护理设备的使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护理管理层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的分配方式,实行弹性的排班方式,采用排班方式解决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通过合理调配设备来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另外,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进行医院护理方面安全隐患问题的查处和及时的纠正处理,对于用药、输液等方面实现审核制度等也是当前医疗和护理质量安全重要的环节[5]。
而针对门诊输液室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系统性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进而提高门诊输液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得到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自力.门诊患者保存输液药品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病案,2013(1):76-77.
[2] 张淑新.中药湿热敷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3):122-123.
[3] 张潭月,徐丹红.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与对策[J].中国药业,2013,22(2):68-69.
[4] 刘韦科,孙萍.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在门诊输液流程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3,5(2):159-160.
【关键词】 护患沟通技巧; 门诊输液室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57-02
相对于住院部,门诊输液室有着患者流量大、变动多、停留时间短的特点,这导致了护患沟通难以深入开展与落实,护理人员健康知识沟通技巧欠佳,护患纠纷发生率很高。因此笔者所在科室决定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对输液室护理人员实行培训,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以服务患者,旨在有效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下杜绝护理错误的出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此项培训应用后收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输液室现有护理人员13名,均为女性,年龄25~45岁,平均(35.07±9.93)岁。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5人。每日接受静脉注射患者15~25例,肌肉注射160例,皮内注射10~12例,静脉输液患者150~200例。
1.2 方法
(1)护理人员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知识: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护理人员通过自觉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护理知识素养,做到有问必答。(2)加强护理人员对沟通能力的理解认识与培养提高:培养护理人员忧患意识,知晓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增强主动沟通的意识。(3)建立与完善护理服务的沟通流程并予以规范化实施,①收药沟通:接诊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详细核查本次治疗的药物总量和疗程,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有效期及配伍禁忌,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杂质和变色,确认无误后签字;②配药沟通:实行“配药前-配药中-配药后”三步核查法则,并严格核查输液药物名称、剂量及有无配伍禁忌等,仔细检查输液器质量,是否在有效期内等;③注射沟通流程: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及匹配药物,请患者自述姓名以确保注射安全,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一消毒手”原则,认真执行无菌操作;④个性指导: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以及药物性质适当调节输液滴数,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内容中的重点向患者详细描述,输液过程中按时巡视,观察药液变化、滴速、穿刺部位有无外渗,患者是否出现胸闷憋喘、皮疹等过敏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1-3]。(4)在临床护理中正确运用护理服务沟通技巧,①语言沟通: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护理人员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注意表达方式,避免专业化术语和省略语,语调温和,语气谦逊,语速适中;②非语言沟通:整洁着装,避免过度修饰,注意行为举止,与患者沟通时用目光注视对方,表情自然亲切,倡导“微笑暖人心”服务,针对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如对行动不便的患者给予搀扶、咳痰患者给予轻拍背部辅助排痰、无人照顾的患者送水送饭等[4]。
1.3 评价指标
统计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一年后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与培训前的一年进行比较;设计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离院前进行调查;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及护患沟通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培训后考核得分来衡量(>90分为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在SPSS 17.0软件上统计,计数资料应用字2检验, P
2 结果
由表1可见,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及护患沟通技巧的掌握程度由培训前的69.2%的合格率提高到培训后的92.3%。护患纠纷发生率由培训前的0.07%降低到培训后的0.02%。上述评价指标在培训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即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是提高和改进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方式[5]。沟通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本能,所以沟通是需要经过后天培养得到的,是需要去努力学习的。沟通时代已经来临,学习沟通技巧,能够让每个人都更具影响力,能够把自己的护理理论更加顺利的付诸实践。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是摆在第一位的,因而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借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护患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加以摸索,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金蔚英.浅谈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59-60.
[2]金蔚英.门诊注射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8(7):3-4.
[3]冉启琼,刘应梅.护患沟通技巧在普外科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6):154.
[4]章萍.浅谈门诊输液护士的压力应对[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43-644.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门诊输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78-03
在新的医改形势下,要达到优质医疗服务,就必须秉承传统医疗方式的优势,学习、借鉴新的服务模式,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特色,从细节入手,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基本概念的核心是采用量化的方法,寻找、分析问题的潜在原因并予以处理,从而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是前瞻性预应式,适合检视风险照护的流程,找出、矫正失效因子,防范错误于未然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1]。HFMEA的执行步骤为选择需要检视的流程-组成团队-绘制流程图-执行分析-改善计划和评估结果。2009年5月~2010年4月,我们运用HFMEA对门诊输液工作进行流程管理,查找输液隐患,不断改进措施,使门诊输液安全性不断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5月~2010年4月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出现输液安全隐患120例,输液差错15例,护患纠纷5例。其中35例安全隐患出现在药剂科,液体质量问题21例,药品质量8例,工作人员发放药品差错6例;15例医生处方潦草,出现名称、剂量误差;其余隐患和差错、纠纷出现在护理人员的查对、操作和巡视过程中。
1.2 方法
1.2.1 组建HFMEA团队 HFMEA项目团队由护理部主任、门诊部主任、药剂科主任、门诊部护士长、门诊及药剂科相关工作人员组成。项目组成员统一接受HFMEA的系统培训,理解HFMEA的管理理念,掌握其管理流程和评估分析方法,对患者输液流程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讨论持续改进方案。
1.2.2绘制静脉输液流程图 见表1。
1.2.4 制定风险预控方案 根据得出的输液风险潜在原因,分析讨论,综合项目组各成员的建议,提出改进措施,制定预控方案、制成流程图(见表3)。在此过程中,重点加强药剂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由药剂科主任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入库液体与药品质量。加强值班人员工作制度落实,药品发放前做好检查、核对,完善出入库记录;严格护理人员的“三查七对”制度与无菌操作,做到接收、执行查对有记录、日期、时间、签名。
1.2.5 完成项目报告 应用HFMEA方法发掘、分析现有输液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落实,循环管理,由项目组成员讨论下一步改进方案。
2 结果
门诊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内由1.2%下降到0.4%,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患者的满意率由90%上升到98%,同时提升了医院的形象。
3 讨论
HFMEA是一种预应式风险管理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患于未然,设计屏障,降低损害。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预防技术故障和设备缺损,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高危程序的安全性,以及识别患者和医疗服务者方面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等[2]。美国健康保健鉴定联合委员会自2003年将美国每所医院需实行HFMEA改善风险流程列为标准[1],其在防范医疗风险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肯定。
项目组成员每月组织1次对流程环节的评估工作,患者病情-医生处方-微机处方核对-液体药品质量-液体药品发放-液体药品接收、检查-摆药、加药核对-输液患者核对-输液巡视-健康指导。对每一环节容易潜存隐患的地方做重点标示,随时提醒,引起注意。把四查十对制度严格落实于药剂科的工作中,由药剂科主任规范药房管理,从出入库管理到值班人员责任心的加强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加大加强检查力度;规范医生处方书写标准,对出现潦草不清、剂量差错的处方发回重写,并由科主任督导考核与聘任、奖惩挂钩;重点加强护理人员从接收药品到液体输入患者体内的双人“三查七对”和签名制度。建立护理安全警示牌、警示条,置于醒目处,提示护士随时注意查对。治疗室规范液体、抗生素、扩张血管、能量、雾化吸入等各类药品的摆放,以方便患者来院输液时的取药和查对工作。
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是维护护理安全最重要的基础。我们采取每周选取与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晨会提问,要求对门诊常用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每人都熟记于心;对两组以上液体要严格遵守配伍禁忌,并随时注意应用新药过程中新的配伍禁忌的出现;加强抢救药品和仪器的学习,能根据具体情况熟练正确运用。每月进行1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评优补差,鼓励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在加药及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一药一管,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消毒,液体现用现配,减少静置时间。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根据病情、年龄、输液量、输液目的、药物性质等因素适当调节输液速度。勤与患者交流,询问用药感受,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正确进行处理。
医院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行为和治疗手段,越来越得到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重视,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目的等相关知识,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应尽的义务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在健康教育中用恰当的沟通技巧、通俗的语言,给患者宣讲疾病的预防、治疗、用药、保健等相关知识。完善健康宣教的记录,既可作为归纳总结的资料,又有利于护士自身权益的维护。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工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患纠纷。有报道[3]显示,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关系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我院门诊学习应用HFMEA,前瞻性地寻找输液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与影响,进行失效危害分析,提出改进方案,跟踪从医生开具处方到患者输液完成的每个环节,查找缺陷和隐患,从而保障患者输液的安全,得到患者的肯定。同时作为医院治疗的窗口,亦提升医院的形象。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护理人员规章制度、专业及人文知识的学习,以持续改进和完善门诊输液工作。
参考文献:
[1] Joseph GR,Erik S,James PB.Using 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the VANational Center for Patient Safety's prospective risk analysis system[J].Jt Comm J Qual Improv,2002,28(5):248-262.
[2] 蒋红,黄莺,王桂娥,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395.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输液科 效果 体会
门诊输液操作因受患者病情、护患双方情绪、就医环境等影响和门诊治疗特有的临时性、随机性、应急性等不确定因素,发生纠纷的机会较多[1]。针对此情况,输液科从2008年2月~2009年12月尝试将健康教育贯穿输液全过程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为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将护士分为配药组、穿刺组及巡视组,由巡视组护士(下称责任护士)重点负责患者输液前、中、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儿童输液区每名责任护士负责10~15名患儿的健康教育,成人输液区每名责任护士负责15~20名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门诊输液的特点三组护士每周轮班1次。
输液前健康教育: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儿童在我院门诊输液患者中占较大比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对新生儿及婴幼儿,我们重点教育对象是患儿的陪护者即家长。我们对成年患者重点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周围环境、输液流程、责任护士姓名等;对患儿家长除上述内容外,还要向其讲解配合护士成功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对学龄儿童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的方法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对行药物过敏实验的患者,向其讲解皮试结果的判定方法及过敏症状,嘱其不得离开输液室等。此阶段教育方式以口头教育为主,辅以简单的示范操作。
输液中健康教育:静脉穿刺成功后,及时向患儿家长或患者指导如何保护静脉通路畅通,防止渗漏;输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如不得自行调节滴速、传呼器的使用等。指导发热患者如何采取简单的降温措施;腹泻患者如何进行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的注意事项等,针对不同疾病患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此阶段教育方式采用口头教育、播放影像资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输液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2]。为巩固治疗效果,输液完毕后,我们再次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如合理饮食(婴幼儿合理喂养)、适当锻炼、按时服药等,并发放医患联系卡,提供科室医护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供患者或家属随时电话咨询,科室人员也可借助此机会督促患者或家属执行健康教育措施。此阶段教育方式主要是采用宣传栏及书面指导形式。
结 果
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见表1。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投诉情况,见表2。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考核情况,见表3。
表2 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投诉情况
讨 论
明确患者及患儿家长的需求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提供适合病人需求的服务,满足不同病人的护理需求,真正做到“因需施护、因人施护、因病施护”,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惟一途径,是保持护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3]。在工作中,我们要求每位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在患者输液前认真了解其文化程度、智力水平、情绪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明确其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以确保健康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此举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重视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者在培训护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护士心理学、伦理学、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等多元化知识的培训,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提供多形式的教育方式是健康教育有效性的保证: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最终落实在患者对健康教育措施的执行上。为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输液治疗及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我们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到输液治疗的全过程,采取口头教育、书面指导、现场示范、播放影像资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加深患者及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印象,使其对健康教育措施的执行率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薛素贞,陈喜芳.门诊输液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J].现代医院,2007:7.
2 马璐璐,刘毅,王刚.健康宣教对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59.
3 王建宁,梁涛.病人护理需求与护理供给的研究现状[J].临床护理杂志,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