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5 23:45:19
导语:在高中安全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逐级严格考核,完善追责制度。学校将进一步督促落实对各层级的学月、学期工作考核,对不认真执行考核工作的行政干部要及时追责;
(2)改革会议形式,提高会议效率。各部门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疑难工作分析会、主题工作研讨会,董事会、校长室安排专人参会,共同研究、给予指导,及时排难解困;
(3)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1)坚持深化课改工作,9月开始启动“课改免检申报活动”;
(2)精心组织第九届“__杯”高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指导教师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课堂教学大赛;
(3)结合学校课改推进情况,鼓励教师积极撰写专题教研论文并结集成册;
(4)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教研部门及兄弟学校的联系,开放办学促提升;
(5)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抓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青蓝工程”和“结对帮扶工程”,着手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1)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与落实,学校教务处及学部教务处每月采取普检+抽检的形式,对教学常规进行细致全面地检查;
(2)重点督查文化学科教案、检测题的设计与落实;
(3)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加快高尖学生的培养步伐;
(4)加强经典诵读、科技教学。
(1)要进一步完善并改进德育评价制度,着眼于帮扶解困,给各级德育管理者松绑减压;
(2)要进一步研究对差异生的教育,摸索科学可行的教育方法;
(3)进一步完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提高自主管理水平,着眼培养高标准人才;
(4)改革第五届“__德育论坛”的形式,着眼于德育实际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使之真正成为德育工作者提升德育水平的平台;
(5)加大学生发展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完善激励评价制度。
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其核心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而非管理功能。
新学年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从小学部入手,以小学部及学生发展中心为主,结合实际情况及需求,逐渐探索一套兼具__特色的现代教育评价制度。
(1)进一步规范物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力争做到“零投诉”;
(2)后勤部组织好“爱岗杯”烹饪技术大赛;
(3)生活部组织首届“服务明星”评选活动;
1、岗位工作目标制:目标清楚,职责分明;
2、岗位工作考核、问责制:各级考核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3、部门工作定期研讨、交流制:确保信息畅通,民主合作;
4、课改工作行政干部示范引领制:行政干部必须兼课,每周展示一节
课改示范课;5、课改免检申报制:教师根据自己的课改实际,向学部提出免检申报,学部及学校组成评委考核,通过后予以公示并奖励;
6、常规工作重点督查制:学校主管部室对学校常规工作定期督查(含教学、教研、德育、后勤、生活部),督查结果及时公示并与考核挂钩;
7、部门工作年度评价奖励制:学校董事会及校长室负责,对部门工作进行年度评价,予以奖励;
8、“学生发展共同体建设”捆绑式评价奖励制。(详见具体制度)
九月份:
1、学校安排各部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落实入学教育。
2、各处室、学部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启动研训工作,开通教研通道。
3、各部核实“英才奖学金”发放形式名单。举办开学典礼及第__个教师节庆祝活动。
4、工会组织好县大众体育运动会所报项目的训练及参赛工作。
5、学校教务处启动新教师的见面课听评活动,各部启动“青蓝工程”。
6、高中数、理、化竞赛初赛。
7、成立职工活动俱乐部,各俱乐部组建好第一次活动。
8、“学生发展共同体”组建与管理培训。
9、开学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签订好员工安全责任状。
10、学校安排组织校车司机、跟班老师及部分线路家长等各级安全工作专题会议,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工作无缝对接。
11、学校为各部增设一体刷机及油印室、配置好相关办工用品。
12、校园信息平善与发展办工作场地异动。
13、师生信息采集与补差完整。
14、教科室深入学部为教学骨干教师课改免检启动听评课指导。
十月份:
1、开展“庆国庆、爱祖国、实现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
2、举办德育主题班会课课件大赛。
3、教研室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参加全县高效课堂教学大赛。
4、启动学校第九届“__杯”高效课堂精品课选拔活动。
5、学生处进行学生干部培训。
6、学校举办校运动会,同时选拔县运会的参赛运动员为校争光。
7、小学、初中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体悟活动。
8、小学部分年级、初中部召开家长会。
9、工会组织重阳节老年人庆祝活动。
10、
各学部教研活动督查与学月工作考评。
11、
学校到各部了解奖励工资发放意见。
十一月份:
1、学校教务处安排期中考试及总结表彰工作。
2、第九届“__杯”高效课堂教学学部决赛。
3、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4、小学部师生读书活动总结表彰。
5、高三、初三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6、工会与学校教务处联合安排教师迎新年书画展工作。
7、组织第15次烹调技术大赛。
8、学生处组织安全隐患大排查。
9、初中部德育工作研讨会。
10、高中部德育主题班会课件大赛。
十二月份:
1、小学部德育工作研讨会。
2、教研室组织各学部课堂教学调研。
3、参加全县课堂教学大赛。
4、学校第九届“__杯”高效课堂教学精品课展示活动。
5、学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学习情况抽查。
6、初中数学竞赛初赛。
7、工会安排元旦健步行活动。
8、职工民主生活会。
9、全校捐赠活动。
10、
“庆元旦迎新年”文艺晚会。
元月份:
1、教科室初步确定课堂教学免检老师名单,树立学习榜样。
2、学生处编制“学生成长通知书”。
3、学生思品评价及三好学生、优干评定。
4、组织期终考试。
5、组织学生安全文明离校。
6、班级财产清查。
7、行政干部年度工作述职。教职工工作总结评比。
一)强化政府责任。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相协调。要进一步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逐步创造和改善公平就业环境。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实行就业统计和通报制度,开展就业和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督查,有效推动各项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劳动保障局具体负责全县促进就业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能,及时交流情况,有效解决问题。各乡镇、部门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劳务经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开展就业援助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各有关部门在确定建设工程项目时,要积极协调,努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员占工程从业人员80%以上。
二)努力扩大就业,完善和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改革发展政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有序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总量,拓宽就业领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拓宽就业门路。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完善和落实城乡劳务输出政策和制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城乡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鼓励和规范灵活就业,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
三)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关部门要从市场准入、企业设立、投融资等方面加大对创业主体支持力度,鼓励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创业。要完善劳动者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落实好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开展全民创业和回乡创业活动。
四)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
五)建立联动机制,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对各乡镇、部门单位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将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纳入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按照目标责任制度的要求,依法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考核、检查和监督。
二、进一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
一)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创办企业的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可以享受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行业外,按规定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扶持期限不超过3年。
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
1.持《登记证》城镇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城镇复退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带头人、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妇女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
2.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鼓励利用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新增岗位招用持《登记证》人员达到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申请贷款,贷款额度由企业、担保机构、承办金融机构商定。
3.创业成功、按期足额偿还贷款诚信度高的借款人和吸纳就业人员多、按期还款、有偿还能力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再次申请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为3年。
4.经办银行可将小额担保利率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其中微利项目增加的利息由财政负担。
5.鼓励经办金融机构在贷款担保基金银行存款余额的5倍范围内,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
6.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由地方财政安排,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基金的持续补充机制。推动信用社区与经办银行加强合作,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
7.各级团组织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实施工作。
三)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1.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2.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并视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
3.鉴于我县下岗失业人员中断缴纳社会保险费人数较多的现实情况,为扩大社会保险缴费人数,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有限情况下,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并按规定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4.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四)进一步增加就业资金投入
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社会保险等补贴,以及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公共就业服务等。财政、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市委发[]42号)要求,制订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计划,落实城乡统筹就业资金安排和任务分解,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10%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经费。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综合分析,进一步细化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劳动者免费服务提供资金保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经费,统一列入“金保工程”对微利项目的小额但保贷款贴息,由承办银行按季送担保机构核对,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部门按规定据实贴息。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深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活动
一)用政策扶持创业。鼓励支持城镇失业人员、城镇退役军人、城镇残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高(职)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社会群体充分利用创业扶持政策自主创业。从开拓市场、健全服务入手,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包括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小区绿化、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等,开发创业项目。以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技术创新型、服务商贸型等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打造知名品牌。引导支持广大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各种非农产业创业致富。鼓励支持各类经营型、管理型、科技型人才创办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大力开展青年创业、妇女创业与残疾人创业活动。依托各类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立创业园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帮助残疾人就业。
二)强化创业服务。完善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创业服务体系,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要采取各种方式,根据劳动者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营造鼓励自主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和谐创业的社会环境。
三)积极参与“创业”主题活动。组织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回乡创业带头人和创业明星”评选、全民创业先进事迹报告团宣讲等活动,营造创业氛围,促进全民创业。
四、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管理
一)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141号)文件要求,按照统一、规范和效能的原则,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资产、人员、服务和信息等资源,建立一个集公共就业服务、劳动保障服务和信息共享于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财政、发改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配合,年年底前完成立项,年投入建设。
二)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完善管理制度,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的良好秩序。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制度。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对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职业中介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三)建立健全面各全体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各级团组织要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和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
1对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初高中和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生未就业已参加失业登记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
2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办法,根据职业培训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建立健全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提高劳动者参加培训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培训的积极性。探索职业培训项目化动作模式,将补贴资金与项目动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对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4完善劳动预备制度,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3-12介月的预备制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与各类企业签订协议,对青壮年劳动者有组织地开展订单式培训。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使初中后、高中后学生参加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围绕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层次,把建立妇女、农民工和保安、保绿、保洁、保姆等人员培训基地和劳务就业基地结合起来,抓好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元旦、春节期间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鼓励和利用学校教育、职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开展人才咨询、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人才测评等各种人才资源开发服务。
五)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劳动者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并做好登记统计工作。登记失业人员应当积极求职,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排的就业服务活动,并定期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就业失业状况。登记证》向劳动者免费发放,登记失业人员凭《登记证》省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零就业家庭在登记证上予以注明。
六)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招聘和专项服务活动,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岗位等问题。落实好各项政策,畅通大学生面向企业、面各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流动就业的渠道。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进行失业登记的高(职)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制定就业援助专项活动计划,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且积极求职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援助等多种途径,对所有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二)加强对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依托乡镇、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账,及时接受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通过多种形式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将旅游景区、城市公共场所等卫生间保洁人员和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交通协管员、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农村家庭成员中在劳动年龄内、有转移就业愿望但无人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可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就业结合起来,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有一人实现就业。
三)建立和完善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联动机制。劳动保障、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密切协作,促进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要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做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规范失业保险业务流程,统一实施《职工失业保险手册》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促进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失业保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条件和程序,准确区分申请人员有无劳动能力的基础上,将申领条件与接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以及参加公益性劳动情况挂钩,逐步形成促进就业的良好政策导向。组织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和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积极参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劳动和创业等活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吸引他积极就业。
六、进一步加强对促进就业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分解工作计划。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人员,提供相关设备设施。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