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4 22:11:30
导语:在药学服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服务模式缺失
目前社区医疗药学服务仍然还停留在旧的工作模式上,仅仅是保障药品的供应。药师的工作往往是被动的,患者与药师的交流很少,患者对药师缺乏信任,药学服务很难打开局面。如何才能确保社区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药物,建立一个新的社区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是至关重要的。①要由专人负责社区药学服务工作,保证药学服务人员队伍的稳定。②结合本社区的人口特点及慢病的普查情况,确定药学服务的工作计划、侧重点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可操作性强。③确定药学服务的内容及规范。药学服务要为患者提供药物选择、药品说明书解析、用药指导、不良反应防治、药学情报信息收集及医疗事故防范等服务[1],在药学服务过程中药师要严格按照药学服务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④设立药师咨询室。⑤对社区常见病、慢性病及老年人建立用药档案,定期随访,追踪病人用药情况、督导病人理性用药,给病人提供合理化建议,并实施信息化管理。⑥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板报、问卷调查及宣传手册等。
1.2人员缺失
社区药学服务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例如没有单独设置的药房、药学服务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等。在对社区药学专业人员的调查中发现,50%的药学专业人员学历为中专学历,学历偏低,专业知识有待提高;30.61%的药学专业人员所学专业为中药专业,社区医疗用药以西药为主,中药专业满足不了社区医疗药学服务的需求;5.1%的药学专业人员所学专业为护理专业,更是难以胜任药学服务工作。所以应强化药学专业人员的准入制度。
1.3能力缺失
由于缺乏对药学服务专业人员的培训,药学专业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陈旧、沟通能力欠缺、社区药学服务经验不足等现象,常常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困惑不能给予正确的解答或指导,患者没有感受到药学服务的预期效果,患者对提供的药学服务认可度不高,导致药学服务工作难以持续和深入。
1.4手段缺失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药物的过度依赖日趋严重,倡导理性用药、反对过度用药是摆在社区药学专业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才能打开社区药学服务工作的新局面,首先是通过问卷调查,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普遍存在的用药误区、常见病及慢性病的用药、如何正确看待保健品、滥用药、用药品种过多等现象,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给予用药指导,例如请专家讲座、现场答疑、板报宣传、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等,药学服务要听得见、看得见、摸得着,让社区患者确实感受到药学服务的存在。
1.5信任缺失
患者在与医师或药师沟通时,往往会出现同一个问题得到了不同的解答,造成患者的质疑;药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缺乏足够的耐心;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药学专业人员往往低估了人们对药物的认知,这些都使得患者对药学专业人员提供的服务缺乏信任。
2提高社区医疗药学服务水平的对策
2.1开展常态化的培训
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并举,理论培训应以国家基本药物的培训为重点,国家基本药物的推广使用作为社区医疗机构责无旁贷,药学人员要掌握国家基本药物的种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积极向患者推荐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同时还要加强药学岗位技能的培训,例如规范药品调剂的流程[2]、掌握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解决患者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会追踪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并及时上报。在培训过程中防止走过场,确保培训人数及培训时间,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2.2医师与药师的培训要相互渗透、相互参与
药师要参与医师有关常见病、慢性病的临床培训,熟悉目前的诊治水平及临床用药;反过来,医师也要参加药师的有关常见病、慢性病的用药专题讲座,了解药物治疗效果的最新评价及新药进展[2]。当患者分别与医师或药师沟通时,医师与药师的解答一致,才能赢得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认可及信任。
2.3药学专业人员要定期到大医院轮回
药学服务是一项技能型实践工作,其能力的培养则需以岗位的需求为标准,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或进行项目实践实训,还是考核评价都应符合岗位的要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药学服务相关岗位的适应情况。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药学服务观念
药学服务人员是专业技术服务型人才,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患者,是大众。而传统的药学服务思想无论在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只是以“药物”为中心,医院药房主要表现为收方、审方、取药、核对与发药;而社会药房则表现为药物的推荐与销售,整个过程忽略了人的存在形式是“社会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层次的提升,人们的保健意识愈发强烈,他们不再满足于医师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而是更加关心这些药物怎么用是安全的、是有效而经济的。由此,传统药学工作模式的打破必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发药供应”的传统认识,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的药学服务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全程化”的工作特点,树立“零距离”服务患者的意识,避免因自身过失对患者产生伤害。
(二)开发整合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1.课程开发与整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职药学专业教育一直不断进行改革,也有部分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职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基础性课程学科本位特征明显,特别是主要以化学课程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等,主要是为培养药物制剂、检验分析或药物合成人才服务的;而职业方向课程呈现简单化,缺乏对学生思维模式和模式的培养;还有考核方式不够完善,有些考核制度甚至和工作任务完全不搭边,已经脱节了。社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它决定了高职办学特点,因此,高职药学现在面临向药学服务方向发展的机遇,在进行专业调研之后,我们要将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置与整合,删减部分侧重于药物基础研究的化学课程,正确处理药学与化学、临床和护理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其具体设置可分为几个模块,包括生物医学、药学科学、临床科学及社会科学等。在工作内容上进行根本性的变化,除基本的药品供应、调剂外,还需包括用药咨询、合理给药方案、普及用药知识等。其中《药学服务技术》是根据岗位需求新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组通过到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及社会药房进行课程调研,结合药学服务技术岗位,与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探讨而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另外以前学生学习调剂与处方时,均是安排在药物制剂课程中学习,但该内容主要是针对药师工作而设置,其实践环节应该是在药店或医院药房完成,故造成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之间出现了矛盾,需要进行整合。其总体目标是为了缩短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药学服务的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一根粉笔一黑板字的教学方法,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灵活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如PBL、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等,在药学服务能力提高中,角色扮演以药物咨询模拟和现场操作为中心任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体验“准药师”的职业环境。通过综合训练,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
(三)培训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
药患之间信息交流的顺利进行是保证药学服务质量的根本。通过认真聆听,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情况,有利于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因此,培训药学生的沟通技巧对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方法上主要采取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展示相结合,校内与校外交替等方式进行。
1.开设《人际沟通与礼仪》、《心理学》等课程
药学服务则是以患者为对象,即“社会人”,以药物治疗为核心。其包含的药学服务项目如:处方药推荐与销售、医师处方调配、用药指导、用药追踪/疗效管理、小区健康教育、规划药学服务方案等,这些项目要求药师具备的技能包括医学与药学知识、用药指导技巧、用药追踪流程与方法、咨询式沟通技巧、建立信任与关系技巧、简报与演讲技巧、规划/领导技巧等。即合格的药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因此,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还需要邀请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医院及社会药房优秀药师、礼仪老师授课。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谈话技巧、学会聆听、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及投诉应付等。除此以外,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内涵。
2.设计情景剧,学生自编自演
我们结合工作岗位设计相应的药学服务情景,根据项目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设计,编写用药咨询、药患沟通等剧本,由专业教师指导,并进行扮演排练演出。另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院医药学社等社团活动走进社会药房,观摩药师工作程序,并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传等。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各类活动,顺利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了的综合素质发展,获取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校企合作,扩展服务领域
近年来,通过立足本地,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本专业与湖北心连心药房、武汉九州通、杭州天天好等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建立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实践项目,如社会药房建立药历,即用药档案,对患者进行追踪服务,这是以前药学服务中所没有的项目,如今在很多社会药房都已经顺利实施,这种改变是服务领域扩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校企合作,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扩展了药学服务的领域,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影响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引领者。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积极探索有个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合适的调整,及时解决学生在用药咨询中关于药品应用和人际沟通的困惑。授课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为主,尤其是在实训环节,对学生的情景设计和“问病卖药”角色扮演尽量给予否定性的判断。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层面、交流能力和实践经验,要利用寒暑假走进医院药房或社会药店,多学习,多实践,才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药学生要主动汲取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逐步渗透职业行为准则,培养接受他人、尊重他人并肯定他人的礼仪态度等,这些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同时,药学生要克服恐惧心理,大胆地走出教室,积极地进入实训、见习或实习场所,多参与实践性的训练项目,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来逐步适应岗位要求,以防出现毕业后再花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工作的情况。
(三)环境因素
专业文化氛围、实践场所条件、信息技术支持等对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提高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构建药学服务的环境,需要不断完善实践场所条件。如设立模拟药房,模拟药房内设置处方区和非处方区。处方区还需要有咨询区和医药健康信息区,这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扮演患者的学生一进入到模拟药房,就清楚明白处方区设置有咨询场所,就会想到找药师咨询;另外,扮演药师的学生必须要配戴胸牌,以区分于一般营业员,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另外根据新形势下药学服务工作发展的要求,药师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完成具有特色的药学服务,如收集、整理各类药品信息等,所以学校的信息技术支持与否也是影响学生能力提高的一个因素。
三、结束语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治疗的COPD稳定期病人104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中对COPD稳定期病人的相关诊断标准;患病时间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语言交谈或理解能力障碍者;精神障碍者;听力障碍者;合并脑、心、肾、肝等并发症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0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2.3±7.5)年;病程2~12年,平均病程(4.8±2.3)年;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2.2±7.2)年;病程2~12.5年,平均病程(4.7±2.4)年。在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治疗方法相同,研究组患者在合理用药方案的基础上接受药学服务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主要以门诊咨询的方式开展,具体方法如下:①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COPD的相关知识、疾病进展期、稳定期病人表现,治疗药物的主要功效、服用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等。一般情况下,COPD常用药物以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为主,若未合理应用可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因此,治疗时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②提高用药依从性。临床药师向患者讲解日常用药的次数及剂量。由于喘息等症状往往在凌晨时起重,所以服药时间最好控制在20:00~21:00。此外,由于吸烟能够增强茶碱肝代谢,所以应鼓励患者戒烟,必要时加大用药量来降低疾病的复发率。③用药监护。长期采取激素类药物治疗者易诱发肾上腺素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一般情况下停药后即可消退,而药学监护中应辅以降糖、降压药,补充氯化钾,给予低盐、低糖、高蛋白等对症治疗。④心理疏导。COPD患者受疾病的影响,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临床药师在强化用药质量的基础上还应针对性的给予疏导,以此加强他们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⑤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每天坚持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训练,有条件者可实施家庭氧疗。
1.3观察方法观察对比两组药学服务干预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QOL水平。①肺功能:以肺功能仪对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进行测定。②QOL:通过QOL评测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该表共设35个条目,4个因子,具体为社会活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症状、焦虑心理状态。每个因子按1~4分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差。
1.4数据统计学通过SPSS15.0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珋x±s)来表示,组间对比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对比两组药学服务干预前肺功能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经预后,研究组FVC、FEV1、FEV1/FVC显著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2.2两组治疗前后QOL变化情况对比两组药学服务干预前QOL各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QOL表中各项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见表2。
3讨论
方法:对咨询内容进行详细记录,涉及的相关用药史等真实可靠,以便做出准确的分析和答复。尽量当面直接回复,若无法直接答复则尽快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和药物说明,或请教专家后及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给予准确答复。
2结果
2.1咨询者情况分析:在280例咨询者中,患者或家属咨询210例,医护人员咨询66例,其他4例。
2.2咨询内容分析:本研究还对咨询者咨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最关心药物的用法用量,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患者对医保及药品价格等相关问题也得到广泛关注。
3讨论
近10年来,药学界处于“知识爆炸”的局面,不少临床医师自叹不及电脑的信息储存与输出能力。据统计,1951年~1976年这25年间,国外正式上市的原料药有3400种之多。仅1961年~1973年就研制了1017种新药。在我国,经常流通于市场的药物制剂大约为2万种。然而,从世界上已上市的原料药来看,仅抗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就有512种;心血管药有80余种之多,事实上,一种疾病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奏效,而患者又常常同时患有几种疾病,一个医师只熟悉本科药物是不能适应临床治疗需要的。医药发展史证明,医与药偏废任何一方都会成为人类健康发展的桎梏。心内科临床应用的药物品种繁多,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也多,且药源性疾病发生率高。同时由于心血管疾病往往相对比较复杂,患者需同面临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情况,因此安全合理用药就相当重要。
1.1资料
以2013年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为研究对象,共80篇。
1.2研究方法
从论文类型、研究内容、作者地区分布等方面对80篇会议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论文类型分布情况
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占43.75%,调查分析性论文占22.50%,其余为综述和实验性论文,未有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疾病治疗的个案报道。可见,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以理论探讨性论文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应用在中医临床的具体实践性论文较少,这与中药临床药学目前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情况基本一致。
2.2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80篇会议论文中研究内容除中药临床药学浅论最多外,还有中药用药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中药药动学、中药煎药及临方炮制、中药说明书及包装、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等,研究内容较广泛,涉及研究领域也较多。但是,涉及中药药动学、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的论文较少,且多以理论探讨性和综述性论文为主,缺少开展上述具体研究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性论文。通过统计还发现,在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生物利用度监测等方面未有相关论文。
2.3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80篇论文的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较广,但投稿数量最多的为会议主办地广东(31.25%),其次为天津(18.75%)、北京(16.25%)、河南(10.00%)、江苏(8.75%),其余11个省市只有1~2篇,投稿数量均很少,另外还有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江西、山西、辽宁、福建、浙江、、宁夏等10多个省市未有论文。
3讨论
3.1建立完整的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临床药学工作也成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的临床药学工作多以化学药临床药学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开展较少,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较多,而实践性论文较少。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一,目前还未建立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也未有一套规范的、行之有效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使中药临床药学人员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其二,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目前在我国尚无一名正式的中药临床药师,也没有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置过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或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现在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多为受传统中药学教育的中药师经简单的临床药学知识培训而来。传统中药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药饮片鉴定,中药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药学人才[2],他们往往缺乏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药理等知识,导致难以胜任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此外,还存在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本身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不够等因素。鉴于上述原因,大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均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随着中药临床药学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水平的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次会议论文中也有不少,如有2篇论文对中药临床药学概念、主要任务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详细论述;有的论文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实践出发,从思想认识、机构建立、编写资料、信息服务、中药调研和处方分析与点评等方面探讨了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有的论文就中药临床药师的定位、工作内容等作了深入探讨;有的论文探讨了医院中药房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模式;有的论文还深入探讨了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中的中药处方点评的科学化、系统化实施要点。此外,有的论文还从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医疗机构的培养安排方面,对临床中药师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及完善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临床中药师培养模式。上述会议论文中一些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本次会议首发的《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对指导建立一套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甚至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因此,本次会议论文中占多数的理论性文章为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理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内容、方法等有初步了解,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发展。
3.2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有利于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3]。狭义来讲,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从广义上说,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上述狭义研究内容外还包括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中药药动学研究与生物利用度监测、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之间及中药+化学药之间的配伍、中药处方点评、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源性疾病防治、中药药物经济学、中药循证药学、中药调剂与煎服、中药临方炮制、中药临床试验与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4]。从中药临床药学本身定义及其内涵外延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研究领域绝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必然会是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从本次会议论文的内容分布情况看,虽然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在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仍然不够,且有些领域未有相关研究报道。因此,应积极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细化、深化研究内容,丰富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的内容。
3.3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促进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提高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正处在一个研究探索阶段,开展过程中肯定也会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为了使中药临床药学更好的发展,需要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其存在或碰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本次学术研讨会正是以此为目的而召开的。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有16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天津、北京3个省市。虽然本次会议论文投稿数量较多,但仅分布在16个省市。由此可知,各地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对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薄弱,缺乏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认知度,强化医务人员的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邀请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较低或未有开展相关工作的地区医院代表参加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学术活动,促进上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以带动该地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促进各地区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全国中药临床药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4结语
Internet上的药学信息涉及到一系列的相关学科的信息以及专利、法规、政策等有关信息。
1 常用的网上药学信息资源形式和获取方法
1.1网址集和地址输入:以访问Google网站为例,地址栏中输入URL:,直接点击网页中的链结即可下载。方法:使用FlashCet(网际快车)、或thunder(迅雷)等工具软件。
1.6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多媒体资源包括音频、视频资源等,在安装Real One和Media Player等播放软件后,直接点击链结即可。
1.7论坛资源的利用:通过论坛,不但可以在他人帮助下获得网上资源,还可能获得网上没有的额外资源。一个著名的搜索技巧是:“有时候你要的答案可能不容易在网上找到,但是很容易在网上找到知道答案的人”。论坛资源的本质是人力资源,找对了人就得到了资源。方法:注册―登录―发言。例:丁香园收录了1980年至今的1400多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的论文、资料汇编及会议论文的文献录。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及中药学,以及医院管理等生物医学的各项领域。
2.3.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为大型中文网络信息资源系统,提供数据库、中文医学期刊文献检索等方面的服务。有的数据库是可以免费查询的,另外一部分数据库需注册收费。
2.3.4临床实验数据库:包含有药学文献库、医药企业库、制剂库、药品专利库、药品包装库等29类数据库。
2.3.7 springer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b.tsinghua.省略德国施普林格提供学术期刊、电子图书在线服务,含439种学术期刊,其中近400种为英文期刊。分医学、化学、生命科学等十二大类。大部分期刊可阅读全文,全文是PDF文件格式。
2.3.8High Wire Press intl.省略 斯坦福大学High Wire Press 提供免费检索的期刊为336种,包括药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核心期刊,及来自4500多种Medline期刊中的126万篇文献。可免费提供的论文全文达58万篇。
2.3.9军事医学科学院网:bmi.省略 提供非常丰富的医药信息,包括国内外各著名医学网站的链接并提供用户荷兰Elsevier Science Sets Net和美国UMI Ebsco Online等全文网络数据库检索的服务。
2.3.10医药信息网 省略由美国VirSci 公司创建,包括药品数据库(drug DB),疾病数据库(disease DB)医学专题综述(medical sciencde bulletin)、新药数据库(drug PR)、用药问答(drug FAQ)、医药市场 、最新医药信息(electrical highloght bulletin)安全纲要指南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医药新闻组、电子出版物及医药信息服务等12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Internet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动态性,其信息资源日见更新。药学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及时了解新的信息,把握现代医药学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热点。Internet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交互性,希望广大的药学工作者能够将更多的信息资源充实到Internet上,以便我们更好的去开发和利用。
我校在坚持面向农村基层服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药学专业人才为广西及邻近省份的农村基层培养了大量实用型的医药人才做了重要的贡献。但作为地方高校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着办学模式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育与科技经济脱节等问题。目前的教学的现状及存在以下的问题:①招生逐年扩大,教育经费的增长不同步的突出矛盾使很多大学的硬件建设受到忽视,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设施差,导致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②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要地位,学生的独立创造性被扼杀,很多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中得不到有效应用,如很多的案例讨论课的课堂上出现冷场甚至是形式化。③教与学本质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即使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开展的课外创新活动,学生大多在老师限定的框架中进行的。④管理意识过强,学校为学生设计了完整的专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必修课、选修课;不仅有本专业的课,还要选修外专业的课。除了必要的体系,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基本没有,学生处于严重的束缚之中,允许选修———外专业的课程开放度很低。⑤教学管理办法不够规范,对教学质量尚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⑥严谨的学风———还未能完全形成,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宽容而又严肃的学术批评还不够浓厚,这些都阻碍着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适应社会需求中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2.1我校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每所高校都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办学模式、办学层次、办学规模上准确定位,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专业层次和专业结构的需要。以社会需要和大学生就业为导向来定位我校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即能解决药品开发、生产和流通环节等问题的技术型人才;能解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合理用药等问题的药师型人才及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根据我国医药事业发展规划,我国将由一个医药生产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批研究型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还需要大批能够从事一线生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在应用型中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过程中,必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研究。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的用人要求来确定,从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体现鲜明的市场导向,再根据所确立的知识点、能力点来组织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实践过程中,我们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着手,梳理各课程的相关性,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及立体化教学,逐步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多学科交叉渗透,把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培养等三大课程体系,将所有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能力拓展等四大模块,利用必修、选修和辅修等课程的结合完成人才培养。
2.3加强教学改革,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一是以“强基础、宽专业、重实践、高素质”为原则来制定和优化教学计划,根据现代医学科学和中医药科学的发展趋势改革、调整和设置课程体系。以培养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应用型为培养方向。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案例教学、PBL教学法教学、启发式教学、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和互动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推行教学方法改革,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三是积极地、充分地把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使教育方法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
2.4构建多元化的人才的评价体系所谓中医药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就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对中药专业的学生是否具有中药从业者所必须具有的一般性技能和素质进行鉴定和考核的过程。由“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基本要素构成。我校中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为我校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具备中药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药学中、高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首先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在教学考核中,制定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参考现代的教学及考试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注重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实施质量控制。以课程评价为例,避免只注重笔试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增加平时考查成绩和技能性考核成绩的综合评定。在评价方式方面,除了笔试的卷面成绩为依据外,增加毕业生的实习报告、论文写作及答辩、现场操作、实习单位鉴定等面试考核的比重。
2.5加强中药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我校中药专业是顺应我国、我区医药事业发展,适应社会对中药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而新办的学科专业。我校的药学专业起步相对较早,有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和较好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如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平台、药物分析、药理实验平台和“学生建设、学生管理、教师指导”的模拟药房等,在校外有百色市、河池市、南宁市和自治区药检所等药物检验分析机构,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和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色市医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各地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的药剂科,广东大参林、青海益欣、云南健之佳、康哲和四川科伦等众多医药企业,百色市内的桂西制药有限公司、广西伟健药业及市外的广西万寿堂药业、广西中医药大学百年乐制药厂和广西维威制药等多家制药企业都与我校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我们可以借助学校里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再根据中药专业的特点建设一些中药专业需要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如中草药种植园、标本馆、中药炮制室等校内实践基地,拓展校外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建成的满足中药专业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平台。
2.6实施校内和实习单位双导师制对实习生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指导,并把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和毕业论文指导相结合我们对药学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在进入实习岗位前半年把愿意指导与药学相关专业具有中级经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老师的名单列出向学生公布,让学生进行选择作为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可指导3~5名学生,经双向选择后由系里下达聘请书,由这些校内导师先期进行相关的指导,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由实习单位指定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担任导师对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校内教师可通过QQ、飞信、电话、电子邮件等进行远程指导。我校自2001年起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鼓励科研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在个人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指导他们进行科研学习,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让他们掌握科研的思路及基本方法;学校设有本科生科研创新基金,让学生通过申报课题获得立项,资助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我们药学院的教师中符合条件的老师基本上都报名招收本科生导师制学员,积极指导学生学习和开展科学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根据此情况,制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和毕业论文指导相结合的政策,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取得良好的效果。
2.7举办与就业相关的五项知识和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导学”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准备期,也是大学生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渡期,因此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现实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和、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不足够,因而造成许多的大学对大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头,以致出现厌学弃学,在学校时没掌握任何就业技能,到毕业因为缺乏规划而出现各种就业难题的情况屡见不鲜。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表现欲望强烈,对参加各式各样的竞赛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通过举办“知识和技能竞赛”可以对大学生起到“以赛促学”和“以赛导学”的积极作用,对课程模式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设备的改善起到了推动作用,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基于我校药学各专业的学生主要到医院和社会药房、制药企业的药检岗位、医药流通行业等岗位就业的实际情况,我们每年都举办与各种就业岗位相关的竞赛:①药品营销策划与技能竞赛;②药房岗位知识与技能竞赛;③药品食品检验知识与技能竞赛;④中药鉴定与栽培知识与技能;⑤药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竞赛。通过这些竞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引导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8依托校园网络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我校药学专业是在西医院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很多的教学及教学设施都是依托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来办学,所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得很不完善,学生缺乏实训场所,达不到教学要求。为了解决由于高校扩招而带来的生源素质下降、教学资源短缺等原因造成的高校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矛盾,由计算机与信息中心、药学院及附属医院药剂依托校园网络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可应用在诸多药学领域,从药学科研、教育、临床到药品营销,这些领域几乎涉及到了药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主要有:①精选药学信息资源网站,为药学学习者和工作者推荐方便快捷的有价值的药学信息;②建立为药学教育、科研、培训机构提供药学服务的网络平台;③考研及药师考试指导;④把模拟药房(店)、模拟GMP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等制作成flas、视频等的仿真实验平台;⑤药典的最新版本、中草药图谱等药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的电子版的工具书平台;⑥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医院药品动态、药学信息、用药常识等药学服务内容的药学服务平台。
3结论
摘要:通过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整,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学位论文评定标准以及合理设定职业发展方向等手段,实现并优化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达到真正适应该行业快速发展的目的,实现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40-02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囊耘嘌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药学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药学硕士等专业学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中山大学是全国较早开展全日制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2008年9月,中山大学药学院对硕士研究生按照学术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实行分类培养。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在我校药学院多年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新药研发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扩展。新建设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上与原有科学学位研究生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相对来说专业学位的课程更偏向于新药研发实践,以优质高效完成新药研发的需求而设定,但同样要求具备与科学学位一样的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技能。可以说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是建立在药学院业已形成的较完备的研究生培养系统下,适用于不同需求的两个重要分支,与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总体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根据专业建设的现状以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由双方各自指定指导教师协商制定培养计划,安排好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资格考核等教学工作,共同培养研究生的一种新模式。借鉴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院在应用型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已取得的前期总结,拟重点从以下6个方面就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展开深入探讨。
一、优化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针对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应在药学专业原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调整优化。一方面,在保证学生获得药学专业完整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药物合理使用和评价的能力。为此,在保留药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可对部分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如细胞培养课程,在授课时间安排上,应尽量在学生接触相关实验操作后,也可边参观实验室边讲解相关知识,这样起到的作用会很大,也符合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应适当增加应用型药学课程,完善学生的相关知识结构,强化学生与相关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为今后可能从事的药物研发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如增加《新药注册与新药研究指导原则解读》课程主要讲解新药注册的流程、法规及与注册相关的部门和注意事项等,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结合实践经验与学生一起探讨新药研发的思路、过程及方法。本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医药科研技能,也可以使学生更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增加学生的就业适应力和竞争性,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实践。
二、强化学生文献检索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具备运用各种检索工具查找所需文献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应强化文献检索技能培养,并理顺文献检索、阅读与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的关系。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将是专业设置成功与否的关键。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仅需要研究生导师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高水平,还需要有熟悉市场并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企业高级人员的辅助指导。对于以科学学位为基础开设的专业学位而言,在师资队伍方面,后者往往是短板。如何引进在新药研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参与指导,并与相关企业的研发人员合作,进行从学术到研发的系列师资队伍建设,是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将是专业设置成功与否的关键。药学院已有研究生导师在学术方面具有较强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将聘请在新药研发方面具有相关丰富经验的专家、企业高级人员参与指导,与国内最著名的药物安全评价机构(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北京新药安全评价监测中心、天津药物研究院安评中心)签订了药物评价方向研究生实践基地协议,并与多个广东本地企业(如中一药业、珠海丽珠制药集团、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等的相关研发人员进行合作,以增强在新药研发实践的能力。
四、建立药学实践教学单位
与5至10家药厂和研究院(所)建立长期的药学实践教学合作关系,要求每个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6-12个月的药学实践活动,使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及实验室的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为真正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高校与高水平企业和研究院(所)联合进行研究生培养,有利于研究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参与科技研究与生产转化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加强企业与研究生就业需求间的相互沟通。并聘请药厂和研究院(所)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通过药学实践合作关系的确立,进一步增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为双方寻求更多层次的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五、调整学位论文评定标准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是实用性的高级人才,因此,在学位论文方面将不以学术创新为主要目的,而是以解决新药研发中的问题或环节为突破口。学位论文的选题则应紧密结合药学及相关领域在科技转化、新药注册与申报、药品生产与技术改造、药品推广与流通、药学服务及药品监管等实际问题,并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而学位论文将体现出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设定职业发展方向
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从自身拥有的技能来看将更偏向于新药研发的实践活动,因此在职业发展方面,应侧重指导他们在新药研发企业、研究所等单位发展自己的事业。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的成本不断加大,外许多制药企业正陆续向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转移(如我国),此类与新药研发相关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产生,而这些企业对于药学专业硕士的研究生来说将是很不错的就业场所。当然,药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就业并不仅限于制药企业,而应适合于与新药研发有关的任何单位。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为培养社会高端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具有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教育的实贵践依赖性等特征。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成为一种重要产业,并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药品的不断研制与开发,对新药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有效、创新是发展新药的基本要求。但目前我国新药研究水平、仪器设备及实验条件、人才素质、国际化程度与我国综合国力和用药需求很不相称。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诸如GMP、GSP、GCP、GLP、GAP等药品管理规范的实施,给我国医药研发和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依据新药研发和注册中的主要内容,并从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对药学专门人才需求的角度,大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在药物研发实践中具有丰富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能适应国际竞争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整个药物研发(R&D)行业急切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进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体系研究很有必要并势在必行。同时,从长远发展来看,为了保证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而更好的服务于药物研发行业,进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52-59.
收稿日期:2016-12-02
关键词:药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基金来源] 湘潭大学第七批教改课题(课题编号:湘潭大学教发【2011】30号)
中图分类号 R944.9 文献标识码 A
一、教学改革的宏观教育背景
21世纪是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新技术推动下,作为高新科技产业的医药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医药发展的远景规划明确提出:“2010年的医药行业将发展成为科技教育先导型,质量品种效益,规模结构合理型的高科技、外向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也就是说医药行业在本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将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主题之一。”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在药学人才培养上,我国药学本科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一大批既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和“研究型”[1]人才。
药学专业是我院新办专业,从专业建设之初,即开始了药学本科教学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我院根据21世纪对药学人才的要求和我院的实际情况,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创特色”的原则[2],摆脱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其措施
(一)改革教学模式,适应时代需要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教学模式上,传统药学教学实施的是“专才教育”,本科培养目标单一,定位过高,要求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药学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20世纪60年代初完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7],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难以体现,导致学生修业的课程太多、太专,负担过重,学生疲于应付各课程的考试,很少有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学生的社会适用性较差。此次教改后,在药学教育指导思想上,坚持药学教育为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服务,为我国医药工业的腾飞服务,和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的实施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将药学模式从传统的纯化学模式转变为化学-生物-药学模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形成新的药学学科体系[9]。期间两次修订了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了课程设置,建设有特色的药学课程群的新教学大纲,包括能适应时代需求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
(二)改革课程结构,加强学科联系 在教学课程结构上传统药学课程结构化学内容比重较大,而有关生物学的知识、创新药物的研究、合理使用药物、药物代谢及毒副作用的研究等内容显得薄弱。教改后,优化改革药学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专业课程设置反映“厚基础、重专业、求应用”的特点,在宽口径的前提下,设置了若干专业方向课程组,供学生选修,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提供条件。
现代社会需求广泛,变化迅速,常给人以日新月异、目不暇接的感觉,知识的半衰期在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的教育必须是厚基础、宽口径的,大学里教的不一定是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用的知识,大学必须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的学生应具有适应性、多样化、特色化的特点[10]。在药学的学科发展上,化学是药学的基础,医学是药学的命脉,分析是药学的手段,生命科学是药学的前沿。为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后劲,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第一至第四学期安排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所授课程为数、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六大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药学仪器分析课程,理论、实验学时安排的比例均为1:1,占总学分比例为62.7%。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安排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占总学分比列为30%,第八学期为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就业教育。在专业课中,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作为基础医学科学重点开设,分子生物学等作为基础和前沿学科,必须开设。重视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加大对生产实习的教学投入。使学生有着宽厚的化学基础和坚实的医药学功底。
(三)改革实验教学,适应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传统药学的实验教育是实验课从属于各理论课,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各学科之间实验内容割裂或重复,实验成绩只占理论课成绩的很少部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4]。通过此次教改,建设起药学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包括课余时间,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从事科学实验的机会,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们探索科学真理,练就一套过硬的实验室工作本领的场所,提高药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同时,构建药学实验课教学新体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建设,结合科研活动革新和改进实验内容,形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研究性实验为辅,探索性实验为补充的实验教学体系。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完善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手段 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应运新课程体系的建设,我院不断完善教材体系[11],选择面向21世纪的课堂教学教材,编写适应时展的实验课程教材,现已编写出药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的实验教材。为使教学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制作药学课程群的多媒体课件,所有药学专业课程均在网络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使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宏观和微观领域的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的再造表现,优化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科学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新课程体系的顺利执行 我院制定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新课程体系的顺利执行。首先,将授课质量作为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具体体现在教研室、系部、院领导三级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等,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其次,为了保证考试质量,我院坚持巡考制度,贯彻监考须知、试卷印刷管理条例,坚持考试成绩分析制度,对所有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考促教。再者,根据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适时修订学生实验室规章条例、学生实习责任书等,并开展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六)实践教学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作为药学专业学习重要的一个过程。药学专业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对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才能在现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下拥有较大优势。我院针对此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对于大二、大三的部分ψㄒ悼翁庥凶排ê竦男巳ぃ并且能有较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学生,我院把这些学生自由组织在一起,成立兴趣小组,可进行申报校级或者县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并由相应的导师进行指导实验,定期进行实验成果汇报,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其次,我院在学生大三课程结束之后就开始进入实践教学模式[12],在大三暑假进行工厂以及制药企业等的参观见习,而进入大四,在完成前八周课程之后再进行毕业实习和个人生产实习,学生可选择进入实习单位或者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选择导师,由导师负责安排毕业论文,并在学校集中进行实习考核以及论文答辩。其中,充裕的实习时间使得大多数公司不愿意接收短期实习生的问题得以解决,并且使找工作与实习相结合,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实习效果,也对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由导师负责制的实践教学模式,导师的专业性以及素质可保证实习质量,也使得更多有生产经验的老师加入进来,鼓励老师与企业相联系,参与企业研发以及生产,同时让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实习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教师,并结合该行业技术要求和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水平大大提高,从而在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