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18:54:12
导语:在历史月考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们知道,科教兴国,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的兴衰!根据现在陕西省的高考要求,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3、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入手,提高教学质量三、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高一历史学科采用人民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历史必修2,是经济专题史,主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自下而上和发展的基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且它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所以必修2在三门必修课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经济制度、经济政策、重大经济事件及重要人物基础上,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经济史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习的难度增大。
2、学生分析:
【关键词】历史线索 重叠关联 整合融会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经过积极探索,思考和实践了一套以历史线索为基础,以《必修》内容为主导、以《选修》内容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将新课程《必修》、《选修》的内容打乱顺序、重新整合并配上基本的历史线索予以讲述。
一、固定教学模式的弊端
我校按照《历史课程标准》和市教研室的指导意见,高二第一学期上《必修Ⅲ》,第二学期开三门选修课。但在上完了《必修Ⅲ》的内容后,便给学生上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门选修课上下来,笔者感觉效果很不好,有举步维艰之感,总结原因如下:
1.学生缺乏基本的时间观念和历史概念,历史背景不明,课堂气氛沉闷。
2.《必修》和《选修》课本分学期上使学生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不利于高三复习和高考的需要。
在高考试卷中,《必修》的内容肯定占了大部分。如果学生在高二整个一学期都不接触《必修》课本,则到了高三再复习《必修》内容时,会感觉很陌生,像上新课一样,不利于高三的复习和高考的需要。
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四个步骤
1.讲述基本的历史线索。这一阶段的授课基本上脱离了新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历史概念,为接下来的新课程教学做准备,可分为以下两个实施过程:
(1)按时间顺序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分阶段概述。按时间顺序讲述历史是以前旧教材的体例,之所以要选择这一程序主要是为了弥补新课程重专题探究、忽略历史基本线索的缺陷。如果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时间观念、历史概念,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课,都很难上下去的。为了弥补学生这方面明显的不足,同时又不耗费大量时间、增加学生负担,我们在讲课时只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二是此阶段中最基本、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授课时间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但使学生对“隋唐史”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达到了授课的目的。
(2)测试、巩固历史线索的方法。勿庸置疑,学生在课堂上匆匆掌握的历史线索是很容易遗忘的。为了弥补此点,笔者用考试去督促学生不断复习。每次月考的历史题目中,除了考新教材的内容,还有固定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历史线索之题。学生每准备一次月考,就要把历史线索复习一遍,久而久之,印象就比较深刻、难以遗忘了。
2.整合、融会《必修》和《选修》课本的内容。笔者之所以不主张《必修》、《选修》课分学期上,主要是经过比较教材后发现:《必修》和《选修》内容在很多方面都有关联、甚至内容重叠、重复叙述。在上课时,完全可以同时上两种教材,互相借鉴、映证,加深理解。
3.以《必修》内容为主导引出《选修》内容,以《选修》内容为补充加深对《必修》内容的理解。针对上面总结的《必修》、《选修》内容的重叠、关联部分,笔者讲课时以《必修》课本为基本线索和重点,引出《选修》的部分章节进行讲述,再通过对《选修》内容的讲述加深学生对《必修》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述《必修Ⅲ》第21课《西学东渐》时,由于内容的重叠性和关联性,引出选修课本中两节的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第16课《》《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三课书中关于林则徐、洋务派、维新派思想观点的内容有明显的重叠之处,可并在一起讲解;而选修课本中关于康有为“三世论”和的相关内容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西学东渐》一课的理解,而如果将它们分学期上的话,无疑将本来很有关联的知识点割裂开来,得不偿失。
4.查漏补缺阶段。对于三本《必修》书都未能涉及到的《选修》内容应该要适时补上,以免遗漏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如《选修》课本中《 阿里改革》、《运动》等课的内容在《必修》书中未曾涉及,而《新课程标准》中又作了明确要求,故需要给学生补上。
三、教学效果
1.教师对于《必修》和《选修》课本的熟悉程度增强,驾驭课本的能力提高。经过对三本《必修》和《选修》课本的重新整合、融会后,笔者感觉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大增,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较为到位,在课堂上的发挥也觉得游刃有余,驾驭课本和课堂的能力明显提高。
2.学生对时间线索、历史概念掌握的清晰度大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陡增。经过对历史线索的讲述和对《必修》、《选修》课本的整合、融会后,学生对于历史进程中任一的重大时间、事件能将其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阶段特征当中去分析,课堂答问情况明显好转,教师上课也有事半功倍之感。
一、开学伊始,全组认真落实和坚决执行学校、教导处、教研室工作计划中对本科组工作的要求,并制定了本学年度工作计划。全组成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教学职责,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研组坚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每一次教研不缺席一人,教研之后认真总结反思。全组教师共同努力,在教研室的统筹下完成了高二、高三年级的听课、评课、校学科竞赛活动。另外教研组还组织所有成员积极参与2009年全省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的观摩活动以及市教研院开展的说课案例评选活动。其中在说课案例评选活动,符瑞青、李飞蛟两位老师荣获三亚市2009年度“说课论文、说课案例(讲稿)”二等奖。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使本组教师增长了知识,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为具体的教学工作起到较好指导作用。
三、全组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虽然经验不足,但干劲十足。不仅坚持教学六认真,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教研室、教导处期中、期末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情况,本组教师均无一人不合格,而且还获得好评。
四、高二、高三两个备课组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备课组坚持集体备课,研究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题,考试后全面进行分析。高二年级要面临会考,高二备课组针对学生能力不够,还不重视历史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关键词 听 说 读 写 高考 历史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70-02
高考复习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场持久战。在新课程高考复习中,我不断探索和创新教法与学法,课后反思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精髓,为我所用。如英语科目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样可以运用到历史复习备考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养,提高复习效率。
一、“听”
1.存在问题
部分学生上课不会听老师讲课、讲题,不知道该听什么、怎样听。如果教师只单纯重视备课,缺乏与学生的配合、交流,那将会成为演独角戏、对牛弹琴、自娱自乐。
2.解决对策
(1)“讲授课”:首先,我在高考复习中对主干知识、历史脉络、重点、难点、高频考点反复强调,练习巩固,做到举一反三,直到学生理解为止。其次,课上我重视历史思维方法的培养,如阶级分析法、辩证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使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会运用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生态史观、唯物史观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讲评课”:在每次练习、测验、周考、月考、统考后,我会带领学生对历史解题技巧进行讲授和讨论,并结合学生的困惑和实例进行分析归纳,借鉴和学习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中有价值的一些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如文言文材料、史料、诗词、图片、表格、地图等在历史题中的运用和解答。
(3)“我的课堂我做主”:引导学生学会听课,由“要我听”变为“我想听、我要听、我爱听”。我要求学生“边听边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及时做笔记,归纳整理。
二、“说”
1.存在问题
在复习时,不少学生回答问题思维混乱,没有条理、答非所问、只会口水话,理不清历史史实、知识线索。
2.解决对策
(1)“背诵课”:今天的高考单纯靠死记硬背是绝对行不通的,但是历史中的专业术语、具体历史史实等,都是基础知识的,需要记忆。如果基础知识薄弱,后续复习就像空中楼阁。
(2)“交流课”:也是聊天课。所讨论的话题不固定,只要与历史学习有关即可,如对近期所学内容的疑惑、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高考与录取、时政热点、热播电视剧等,师生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3)自主纠错:高效备考,离不开讲评试卷、讲练结合,要杜绝单纯对答案、念答案。我要求学生能说出选择题每个选项对与错的原因;做材料题,要能说出关键字、词、句,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能及时纠正学生的易错易混点,夯实基础。
三、“读”
1.存在问题:很多学生到了高三也不会读书、看书,不知道哪些是该读的重点。
2.解决对策
(1)回归课本:在一轮复习中,我指导学生通过读教材目录,把握全书古今中外的各专题设置,熟悉重点专题在全书的位置;读课文导语和课前提示,了解每一专题、每一课的概要;读标题,理清各个板块之间内容的联系;读正文,有所取舍,不面面俱到,掌握具体历史史识、加深印象;读知识链接,学会运用和分析史料;读地图漫画图片,形成时空概念,图文并茂。
(2)把书读“薄”再变“厚”:比如,在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时,我教学生背四个字“电、燃、信、化”,即电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石油化工。学生脑子中记忆越少、越清晰明了,当然也就不会混淆了,做题时再拓展开来叙述,复习效率、做题技巧也就提高了。比起长篇大论的去背书要省时、省力得多。
四、“写”
1.存在问题
很多学生不仅字写得歪歪扭扭,错别字连篇,难以辨认,而且话不成句,词不达意,严重影响考试得分。
2.解决对策
(1)书写、格式:在平时做作业和考试中,我严格要求,特别是材料题,重在审题和规范作答,做到“分段分点”。我尤其强调“全方位、多角度”作答、看分值作答等等。对于笼统作答、不分层次、分序号的答卷,均以零分记。在不断的强化练习中,找到题感又是更高一个层次。
(2)“默写课”:每复习完一个专题,我不定时定量的“默写”。让学生上黑板板书重点字、词、句,其他同学在默写本上作答,要求“字少点多”,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使学生学会“写”,减少错别字,同时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不至于一边复习一边丢。
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效率优先”的原则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以落实推进2011年八道江区的“教学十项工作”为中心,细化教学的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益和档次;以校本教研、片区教研和课堂教学为载体,细化教学研究的主题、创新教学研究的模式、推进我校“问题教学研究”的进程,扎实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我校的办学声誉。
二、工作目标:
1. 夯实并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备、教、批、考等教学工作的环节,尤其是集体备课环节,设立学科单周备课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益和档次。
2. 夯实并细化教、科研工作,尤其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设立双周教研日,从而拉动科研的方向。
3.全面深入课堂,加强九年级平行推进的监控与管理。
4.改进八年级两级分化现象。
5.加强七年级学科的衔接和各班级均衡发展的管理。
6. 加强学籍和档案的规范、科学管理。
7. 科研工作和师资培训工作要加强计划性和有效性。
8. 加强新、老三室的利用率与规范管理。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夯实并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备、教、批、考等教学工作的环节,尤其是集体备课环节,设立学科单周备课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益和档次。
1、加大上学期修订的有关《备、教、批、考等常规教学制度》的执行力度,将这些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
2、夯实并加强集体备课的细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本学期设立单周集体备课日,并对集体备课制定出相应的《集体备课制度》加以具体的约束和奖惩要求。集体备课日的具体设置为:
每月单周周二至周五为集体备课日,备课的时间为两节课。
周二下午是语文组,负责人为陈平、赵光荣。
周三下午是数学组,负责人为王永发主任。
周四下午是英语组,负责人是单丽华主任。
周五下午是理化生?,负责人是王霞主任。
周二上午政史地?,负责人是杨福荣主任。
周三上午是体音美?,负责人是姜秀敏主任。
上午的备课时间是三四节课,下午的备课时间是七八节课。
(二)、加强学科教学的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质量监控与分析。
1、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本学期仍然要不断加强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监控与调研,与教师一道深入课堂,研究教学过程设计、实施、反思、效率的“分子”的提高策略,使课堂教学向着集约、创新、高效的轨道不断运转。
教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80节(含上课节数)。
2、为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等的提高。各年级主任要调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参与教学管理的微观管理,把单元过关、章节检测工作落到实处。组织好月考工作。
七、八年级本学期搞好两次月考一次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工作,九年级搞好3次月考工作。具体为:
七、八年级:第一次 9月26、27日;第二次11月14、15日。
九年级三次月考:第一次 9月27日;第二次 11月15日;第三次 12月27日。
七八年级思品、历史、地理、生物同时纳入月考检测,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务处要组织好每次的检测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改善不足,促进提高。
(三)、突出抓好九年级毕业班的平行推进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确保在11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提升我校在河口片的办学声誉。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课堂授课质量的监控。
主管教学领导和主管九年级领导在现今上级部门对延长课时时间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严控情况下,我校应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加大深入九年级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与教师一道研究九年级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问题。教学校长本学期九年级听、评课不少于30节;负责年部教学的主任听、评课不少于40节;教导主任听、评课不少于40节。
2.加强边缘生的潜力挖掘。
①树立边缘生的信心;②加强对边缘生的学法指导;③挖掘边缘生的非智力因素;④加强边缘生的个别辅导;⑤抓家校结合。总之挖掘各种潜力提高边缘生的成绩。
3.加练习题的精选控制。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对习题要精心筛选或设计,力争同学科的练习题是学科教师共同协商的成果。
4.九年级本学期进行三次月考:第一次 9月27日;第二次 11月15日;第三次 12月27日。
每次月考要及时进行质量分析与总结,为下段的教学提供经验和改进措施。
(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深化片区联研活动。
本着“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四个促进”的原则,开展各级各类的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转变教与学的角色理念,深化我校“问题教学”的教学研究的进程,力图在各学科教学研究中,①做小做细学科教研主题;②做活做新教研模式。从而推进科研进程。 [1]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本学期继续开展“追求过程体验,提高课堂效率”的主题教活动,活动的具体安排:
1.每月的双周周二为教研日,是各教研组通过课例研讨讲评交流和提升的时间,具体科目每月顺序排出来。
9月份是语文?和数学?的展示课,10月份是英语组和体音美组的展示课,11月份是理化生?的展示课,12月份是政史地?的展示课。
2.抓好各学科确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工作。
本学期各教研组的老师要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实践本教研组确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实验、探讨、修正、完善。
3.为促进七年级新生在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迅速过度,9月初将召开一次小学与初中教育教学衔接专题研讨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邀请河口小学参与研讨活动。
4.开展好片区教研活动。
拟在11月份中旬开展一次片区教研活动,初步拟定活动形式为“同上一节课”。
(五)加强科研阵地建设。
1.每月出一期《教学反思》和《精华日志》,将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教育故事等收集整理,作为我校宣传教改、科研的窗口。
2.组织各级各类的论文征集、评比活动,认真筛选,择优选送。希望老师们投身教科研实践,争取使论文等科研成果再上一个台阶,逐渐使教科研工作成为我校的一个特色。
3.以教师博客为平台,积极开展网络研修,走教师专业化道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六)、加强校本培训和上级培训的二级培训。
1.加强校本培训,制定学习日制度。
①两周一次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科研和教学知识的理论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认识到科研对实际教学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老师们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的研究当中,聘请专家或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有丰富经验的骨干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开阔教师视野,丰富教师教科研思路。
②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拓宽途径、优化教研手段。组织教师学习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知识,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研究活动,拓宽校本教研时空,为教师搭建释疑解惑、交流互动的平台,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改变教师的学习、工作状态,提升学校的教研文化。
③观看国家和省级课堂教学光碟,从中领悟、学习、把握教学前沿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2.加强上级培训的二级培训的力度。
外出学习的教师:①要写出外出培训的学习心得等;②要在外出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培训,与大家一起共享学习成果。
其它工作是具体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通知另行安排。
(2) 第四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学校体育卫生学年工作计划
2011年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中学部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徐久: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曾经,我对自己的路存在诸多困惑。当我试着解开心中的谜团,挖掘我真正的方向时,我发现不断地去经历是我唯一的出路。对于世上非天才的大多数,没有神的召唤来告知我们从属的领域,所以,只有经过很多年,去过很多地方,了解诸多领域,经历过大喜大悲的冲击和历练,你才知道你是谁,又将往何处去。
去旅行,往沟里去,往海里跳,在路上奔……
去读书,读艺术,读文学,读历史,读商贸,都要经过自己选。无论选择了哪条路,人生都是一场负重的狂奔。你必须用犀利的眼神,专注地经历并筛选,不停地跑下去。
新作文:高考一去不复返,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慨?有哪些经验和教训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呢?
徐久:一年前那个鸣蝉聒噪的夏天,我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要么成为环境被动的受害者,要么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接着,高三呼啸而至,埋没了懒惰退缩,带走了轻松喜悦,一切都即将结束,然后重新开始。
开始补课的第一个月,我凭着刚开始的冲劲,发愤学习:完成作业,复习旧的,预习新的;写总结,做教辅……第一次月考,我年级排名三十,这是刚上一本的水平。这个成绩跟高二时差不多,于是我迷惘了。事实证明,努力和回报是有时间差的,不要以为你一付出就应该立刻有结果,厚积才能薄发。
我首先质疑我的学习方法,然后怀疑我的学习能力,最后怀疑我的智商……就在这样的怀疑中我走向了第二次月考。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每一个学习过程,不断更新着学习的方法,思考每一步会不会有提升。这种不断的反思、更新渗透在我的每一步、每一天,在我的思想里,在我的行动中……
就这样,我一跃而上,拿下了年级第一。
回望来时的路,发狂一样的努力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都那么真实而让人感动。我很想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分享给高三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少走弯路,走得更执着、更坚定,成功地打胜人生这场重大战役。
新作文:能简单描述一下你步入大学后的新感受吗?
徐久:我是一个平凡而忙碌的大学女孩,不管有无闲暇,我总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思考自己。
比如,我的理想与现实。个性鲜明、经历独特是我的追求,但我通常总是躲在人群中沉默不语;我也向往淡泊安详的心灵,但目前它仍像陀螺一样终日奔波;我期盼把独立思考与批判思维的素质纳入旗下,但它似乎目前还不愿意屈就。
日子就这样混沌地游走,我18岁了。假设人有80岁可活,再把这80岁均摊在时刻表上,那我正处于早上7点钟的位置。这时的我正要走出家门去学习,开始一天正式的生活。但我打开门却迷茫地想问:人生之路纵横交错,哪一条才是我的归宿?
因为无解,所以在平凡中向往,在忙碌中思考。
关键词:“复习规划”;高三 ;政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复习规划”,对于任务繁重而又时间有限的高三来说十分重要和必要。在这方面,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些正确做法,但多少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和高考要求,针对现实中广泛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在长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整体合理谋局,做到心中有数。在正式的高三复习开始之前,要结合学校的总体安排,宏观上谋划政治学科高三一年的复习,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有序。我建议,一般情况下,将高三的复习根据内容、任务和时间的不同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高考复习开始到高三第一学期末,主要任务是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注重积累,学会总结;第二阶段,从第一学期末之后的寒假开始到第二学期的四月底,主要任务是巩固基础,构建体系,提升能力,把握动向;第三阶段,从第二学期的五月初到高考前,主要任务是加强训练,查漏补缺,树立信心,适应高考。这里需要做三点说明:第一,高三正式开始前的哪个暑假和高三第一学期之后的寒假要纳入复习规划中,充分利用,很有效果的。第二,上面三个阶段划分是大的规划,在其下面可以根据期中期末、月考、模块等划分小的阶段。第三,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略有调整。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的学校或班级也可以整体安排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高考复习开始到高三第二学期的三月底,主要完成上述划分第一阶段的任务;第二阶段,从第二学期的四月初到高考前,主要完成上述划分第二三两个阶段的任务。这样调整是因为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高考的关键在于抓住基础,基础打好了,高考就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实践也证明这种调整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2.巧排复习顺序,打造高效课堂。合理安排复习顺序,能够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考虑复习顺序安排时,需要遵循四个原则,以浙江省政治高考为例进行说明:第一个原则,相关性原则。就是关联度较大的内容放在一起或先后复习。如必修2《政治生活》和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关联度较大、必修4《生活与哲学》和必修3《文化生活》有一定的关联度,可以分别排在一起并先后复习。第二个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把重要的放在前面,相对次要的放在后面。如必修1《经济生活》比较重要,往往最早开始复习;必修2《政治生活》比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更重要,必修4《生活与哲学》比必修3《文化生活》更重要,所以往往将必修2《政治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分别放在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必修3《文化生活》的前面。第三个原则,习惯性原则。就是在无多大相关度、重要性差不多的情况下,遵循学习习惯的原则。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之间相关度不是很大、重要性也差不太多,这时建议按照大家习惯的学习顺序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综合上述三个原则,浙江省政治各模块的复习顺序可以是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必修4《生活与哲学》――必修3《文化生活》――选修2《经济学常识》或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2和选修5考第一批本科的必考,其他不需要考)。第四个原则,逻辑性原则。就是按照一般的认知逻辑规律安排复习的原则。像上面三阶段复习内容和任务的安排就体现了这一点。
3.优化学科综合,提高适应能力。这里的学科综合包括政治学科内的综合和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政治学科内的综合主要是指模块内部相关知识的综合和各模块之间的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主要是指这三门课相关知识的综合和在文综试题中题型、题量、比例、先后、转化等方面的综合。在高三的政治“复习规划”中,一定要注意优化学科综合,提高适应能力。为此,需要做到四点:第一,适当提早。不管是政治学科内的综合,还是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都需要适当提早进行。因为学生有一个从适应到熟练到掌握的过程,尤其是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学生从适应到熟练到掌握难度更大一些。建议政治学科内的综合在第一阶段复习一开始就逐渐渗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强化,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复习全面提升;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在第一学期末开始,第二阶段复习全面展开,第三阶段复习实现提升。第二,适量训练。不管是政治学科内的综合,还是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都需要适量的训练,学生才能够逐渐地适应、熟练和掌握。其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的训练量应该稍大一些,比如每周一到两套试题,四五月份还可以再增加一点。第三,适时指导。不管是政治学科内的综合,还是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都需要老师的适时指导,从而更快、更好的适应、熟练和掌握。第四,适度协调。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需要注意三门课、三个老师之间的协调,避免重复,提高复习效率。
4.统筹解题指导,消除答题困惑。高三学生做的题目较多,答题疑惑也较多,需要做以必要的解题指导。如何安排和规划来解决这个问题?本人的基本思路是:平时注重渗透,考后重点分析,第一阶段复习的最后两三周系统指导和训练,此后注重运用和提升。“平时注重渗透”是指在平时的上课、练习、作业讲评等中渗透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知识。“考后重点分析”是指以期中、期末、月考、统考等为重大契机,对有关题目做重点分析,以这些题目为载体,详细讲述有关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第一阶段复习的最后两三周系统指导和训练”是指在第一阶段复习的最后两三周时间里,分类详细介绍有关题型的解体方法和技巧,比如选择题可以分推理计算类、漫画类、组合选择类、反向考察类、新名词类、成语寓言古文诗句名言类等,问答题可以分图表类、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评析类、论证类、探究类等。关于解题方法和技巧系统讲解和训练,传统的做法是放在高三第二阶段复习后,本人觉得时间太晚,既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很早就有的这方面需要,也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以效果往往较差。本人提出将解题方法和技巧系统讲解和训练放在第一阶段复习的最后两三周,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实践也证明效果非常好。“此后注重运用和提升”是指在第二三两个阶段的复习过程中,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解题,实现掌握和提升。
5.科学模拟演练,实现质量提升。模拟演练包括平时的一般练习和各种大中小考试。科学的模拟演练对高三学生和整个高三教学来说相当重要,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现问题,取得进步,也有助于整个高三复习效率的提高和复习质量的提升。要做到科学演练,必须达到四个要求:一是优质,即平时的练习题和各种考试题必须质量好,否则可能会误导学生,浪费学生时间,效果当然也很差。二是适量,即平时的练习和平时的各种考试量都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适量。三是及时讲评,即平时的练习学生做了之后或考试进行了之后,都要及时地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尤其是平时的一般练习,很多老师最容易忽视讲评这个环节,要么没有,要么不够及时,效果大打折扣。四是自主命题,即平时的一般练习题和各种考试题都必须主要由老师“自主”,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自。对于平时的一般练习题,老师能自己编写最好,不能的话最起码也要经过认真选择,绝对不允许老师连看都没看就随意的给学生做;对于各种考试,尤其是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试题必须是老师自主命题,可以有一定的借鉴,但绝对不允许随意的全部拿别人的试题给学生做。在五月份,也建议我们各位政治老师展现自己本领,根据自己的判断,结合学生实际和各种新情况,命制几份高质量的高考模拟题,这既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历史知识历来庞杂,对学生来说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如何才能高效的复习高中的历史知识,是每一个文科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掌握一种系统、详细的高三历史复习策略是每个高三同学所渴求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有序的进行高三历史的复习呢?
一、系统复习阶段,打好基础
1.学会构建知识结构:所谓知识结构,就是知识的相互联系。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构筑知识结构,就是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首先,可把历史教材的内容分为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三大块。其次,各大块又有各自的知识结构,如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部分。再次,各部分又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中国奴隶社会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强盛、衰落四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几节,每一节包含几个问题,这样层层分解的剥皮法基本把课本内容纵向的脉络理清了,待到整理好后就可以按知识结构慢慢记忆,不容混淆。这一步非常之重要。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历史概念往往也有它固有的结构,比如讲到资产阶级革命,一般可从背景、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叙述。分析背景,往往离不开下列三方面内容:一是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二是原有的封建王朝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三是新旧两种势力的矛盾斗争直至激化,爆发革命,荷、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如此。
2.背书,构建好知识结构后,依据知识结构开始强化记忆。第一阶段的复习是整个高三阶段复习的基石,它构建的好坏直接关系高考的成败,没有第一阶段的基本知识的牢固掌握就没有第二阶段的综合运用。因此,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搞好这一轮复习,扎实精准的牢固掌握每个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会背书。“先死后活,死去活来”这是文科生学习文科的一个准则,没有第一阶段的强化记忆,就没第二个阶段的理论的提升。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背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保证把复习的内容至少背一遍,最好两遍,没有这个基础,将来要想提高成绩就会非常困难。有人抱怨背书很难,因为背了后面又忘了前面,永远也背不完。其实背书本来就是在遗忘中反复的过程,忘了不要紧,持之以恒就好。坚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多次记忆之后,脑海深处一定会留有印象,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印象,这看似不深的一点印象却极有可能成为考场上的救命稻草,事实证明,但凡背过的东西一定会留在记忆深处,在题干的刺激下很有可能重新回忆起来。历史讲究细节,是最考验记忆的科目,因此为不丢掉不落掉一些内容,课本中的大字、小字、地图、乃至注释都不能放过,大家听起来可能觉得难以置信,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课一课背的,这时就要求自己首先把这课书从头到尾详细地、无遗漏地背下来.哪里是重点,做上标示,掌握牢固。第一遍复习将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唯一机会,第二遍基本没时间的了。
因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第一个阶段很重要。
第一阶段复习的基本思路是:从纵向角度认识和把握历史知识,一定要学生吃透教材,建立起一个符合教材要求的知识结构,基本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强化记忆即可。
二、专题复习阶段,灵活驾驭知识
第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深化和提高,是培养学科能力的关键阶段。基本思路是:从横向的角度认识和把握历史,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网络化的立体知识体系,在进行这一轮复习时要从宏观入手,起点要高,要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要体现思维的梯度,逐渐向高、新、深方向发展,让学生有学习的新鲜感,使他们有翻新的知识要学,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材进行合理整理。第一轮复习后,接着进行专题复习,在做专题时,应做到师生双方的互动,教师要设计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专题。专题的选题宜粗不宜细,不要面面俱到。如在古代史的专题复习中,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专题复习,如在政治这个专题中可以就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小专题进行复习,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战国时期的形成,到秦朝的正式建立,西汉的巩固,隋唐的完善,北宋的加强,元的新发展,明清达到顶峰,让学生在这一脉络中分析归纳总结,学生从横向了解了我国各个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还如在古代的经济史中也可以就赋税制度进行总结归纳等等;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屈辱史、抗争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等专题;中国现代史可以按照社会主义发展史来复习;世界近现代可以按资本主义发展史、民族解放运动中知识的结合,专题内部知识的纵向综合,还要注意专题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不能割裂,所以在讲专题时要注意历史知识的链接性的题目,告诉学生此类题目的链接方式,怎样搭桥、过渡、推理,最后整理成文,这又促使学生认真读书,搞清每一个知识点,使相关问题有机联系起来。
三、综合训练阶段,完善知识空缺
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检验复习效果是否理想的主要手段。因此,有选择地做一些相关练习是高三复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今年的高三复课从这一学期起就安排了练考和月考,要想使考试达到检验复习效果的目的,除了认真阅卷外,更应该认真地讲评,从答卷情况以及纠正失误的对策、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讲评时要把握针对性原则,思维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经过讲评应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和补充,避免就题讲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大家好!本学期我负责学校的工会工作和二校区的全面工作,下面我把一学期以来我所做的点滴工作向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做以简要汇报,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政治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反复对照“”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自我修正。同时对上级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和部署认真地贯彻落实。
二、理论学习方面:
XX年元月起一共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八本书,教育家郑杰写的教育理论书籍《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柏杨先生的杂文集《丑陋的中国人》;钢琴家郎朗的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着名作家路遥的长篇巨作《平凡的世界》(1—3卷);当代小说家都梁的《亮剑》;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幸福了吗》。通过了这些正能量书的慢阅读,不仅提高了文学修养,更主要是提高了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为人处事态度及方法。
三、工会工作方面
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增强教师的身体健康,3月21日学校工会组织了校内教师的跳绳比赛,评出单项男女冠亚军各2名;4月29日又组织我校教师参加了区工会组织的区跳绳比赛,经过全体队员的奋勇拼搏跳了53个获得团体第7名,于m老师获得个人第4名的好成绩。4月30日下午举行全校大型“生命美如歌”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大合唱比赛,比赛现场即隆重热烈,又欢乐祥和。比赛结束一周后,大家仍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中,真可谓回味无穷啊。5月份开始我们还响应区工会的号召在二校区开展每天锻炼30的健身操活动,工会组织的系列活动均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一致热捧。6月份响应区工会的号召,积极宣传组织委xx中学德育主任xx同志捐款,共为之捐款2800余元。
四、组织监考工作:从3月份到7月份,我共直接参与组织各类社会监考工作7次,其中中招办小中考(九年历史、政治;七年生物、地理)两次;大招办高考、专升本两次;人事局职称外语和建造师两次;国家质量检测一次。此项工作都是利用双休日时间,虽有少量补贴,但前期准备工作复杂难做(尤其是安排监考)、过程环节要求严、压力大责任重,我集中精力认真对待,全部顺利圆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