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学习计划

时间:2022-04-08 01:52:21

导语:在网络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网络化自主学习 教学平台 教师 作用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056-03

[作者简介]代卫东,郭睿南,邱靖,高鑫,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

网络化自主学习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学习平台,让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及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网络化自主学习涵义较广,涉及到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建设等方方面面。根据研究表明:当代中国大学生比较喜欢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自主学习方式,但是,要想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网络教学支撑平台①。下面,就教师在网络化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加以分析。

一、网络化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力及群体

通过对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学校运用过程分析,得到影响网络化自主学习各方作用结构图(如图1)。根据这一“作用模型”不难看出,作为产生于教育活动、应用于教育活动、为满足教育活动的需要服务的自主学习平台,它的传播受众并不是孤立分散存在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扮演着不同的“教育角色”。同时,考虑到“教学辅助人员”应用教学技术与“教育行政人员”相似,同时也为了讨论方便,将他们与“行政人员”合在一起称之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由此,大致可以确定以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为中心传播知识作用于学生的三大教育群体:

(一)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主要指开展网络化自主学习投资,负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校长、院长和教学辅助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在网络化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指导学习者把自主学习与学校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计划与制度,规范学校的教学安排。如: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设计一份课程教学设计表,让教师把自主学习指导和教学支持服务结合起来,把学习进度安排意见和教学安排进度结合起来,将适当的面对面交流与远程实时交互结合起来,使教与学良性互动,构成有机的整体。

(二)教育技术人员

主要指为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应用提供支撑的开发和技术维护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学校决策,辅助教师实现和完成教学计划,从软硬件上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三)教师

即指在教学第一线、直接应用各种教育技术来实施教学的教学人员,对学生作用力最强。所以,本文讨论的对象重点涉及高校中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

二、网络化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力表现形式

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要将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同时要实现二者的最优组合,这个最优组合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当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时,教师在网络化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与地位便凸显出来,可用下面模式图表示:

从上述模式图可看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和重要阶段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并让所创设的情境具有吸引力,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即借用背景材料一形成问题一研究问题一解决问题。

三、教师的前作用机理分析

从上述两个图示可看出: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很复杂,要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是最重要的外力;从网络化自主学习的过程人手,在不考虑硬件、学风、学生信息素养等因素条件下,可将教师的作用力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就是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自主探究的阶段,“后”就是自主学习的总结与评价阶段。其中,教师的作用机理如下:

(一)协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一种媒体是万能的,技术及其表现形式的媒体对教学只起到一种教学辅助作用,只有多种技术结合才能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仅要求教师继续钻研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及教育技术等跨学科知识。当教师懂得利用教育技术进行设计教育过程与配置教育资源,懂得从教学角度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时,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和作用力相对传统教学会更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便容易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学习。

教师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集成在一起,为学习者创设一个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并可以存储海量的资源,但仅有这些还不足以产生有效的学习。一个表现形式多样的媒体素材如果不能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将重点表述清晰,将难以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其次,学习者在网络上进行自主学习时,如果相关学习资源之间的链接不顺畅,容易发生迷航现象,或者搜索到大量相关度不高的学习资源,或者找不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结果导致学习活动的失败。作为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能成为优质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和提供者,将实用的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制成优质的网络教材,或通过优化背景材料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线索,缩小学习者检索范围,帮助学习者快速、有效地进行学习。

第2篇

关键词:网络调研;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优化控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63-05

认知负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Sweller .J等人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以资源有限论和图式理论为基础,将认知负荷分为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以及关联认知负荷三类。内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难度水平以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水平(即原有图式水平)的交互作用带来的负荷;外部认知负荷是由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及教学设计的水平所决定;关联认知负荷是指与能够促进图式的建构、图式的自动化相关的负荷。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三种认知负荷是一种叠加的关系。

一、基于网络调研的学习者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的相关影响因素,笔者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网络调研的形式对网络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进行综合分析,本次网络调研通过问卷星共发放问卷398份,有效问卷398份,回收之后,通过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值检测,结果为0.701,说明本次问卷调研结果可信。

1.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网络学习材料和网络学习者自身知识水平,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和对网络教育一线教师的相关调研,可将网络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具体分为:

(1)网络学习资源的非线性结构

网络学习资源不像传统学习材料具有明确的知识目录、图书页码和关键词指引,知识是以超链接等非线性结构的形式来进行组织,这样网络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需要不断通过超链接来进行学习资源的定位,容易导致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将处于“迷航”状态,不可避免地导致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加重。

(2)网络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

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将影响其认知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调查显示:398位网络学习者中100%的学习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信息搜索能力对其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其中286人、占总人数71.88%的学习者认为良好的信息搜索能力能够帮助其及时扫除学习盲点。

(3)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水平

网络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水平虽然一般情况下为5到9个记忆单位,但不可忽略的是四个工作记忆单位的差距确实会对其学习时的认知负荷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工作记忆时间一般为5-20s,按12s计算的话,如果一个学习者的工作记忆为9个记忆单位,另一位学习者为5个记忆单位,那么在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里,他们信息的处理差异将会是3600÷12×4=1200个记忆单位,这些记忆单位换算成单词的记忆量大概为120个单词,按照遗忘曲线换算成6天后的单词记忆量大概为30个。这表明,个别情况下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水平对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有一定的影响。

2.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Sweller .J等人关于认知负荷的分类,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以及对网络学习者的现实调研,归纳网络学习者的外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导航设计

网络学习界面的导航设计是否优良,将直接影响学习者查找有效学习信息时的速度与效率。一般情况下,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的总量是异常庞大的,如果学习界面的导航设计不合理,则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得不消耗一部分认知资源去记忆有效学习资源的具体路径以及不断整理各种有效知识之间的关系。另外,导航中的目录显示是否能够全面涵盖知识点,学习者的访问路径是否能够获得清晰提示等都是影响学习者网络学习时外部认知负荷的重要因素。针对网络学习环境下页面的导航设计是否影响自己的学习这一问题,对398为网络学习者的调查显示如图1所示。

(2)学习页面的跳转次数

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材料是以超媒体的形式组织架构的,需要学习者占用一定的认知资源去记忆有效学习资源的学习路径,如果有效学习资源的页面“隐藏”很深,需要学习者多次点击超链接才能找到,将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心智努力的程度,即由于外部认知负荷的加重影响其学习效率。调查显示,如果页面跳转3次或者以上,将有30.80%的网络学习者不愿意继续进行网络学习。

(3)无关信息的干扰

网络学习环境下,无关信息的干扰因素主要有广告窗口的随机弹出、无关背景音乐的植入、不必要的交互等。具体表现为:若在网络学习者正专注于学习知识时弹出广告窗口,则学习者不得不分配一定的认知资源用于关闭广告,甚至很多情况下学习者会点击广告窗口进入浏览,这样不可避免会造成W习中断,等学习者重新进行学习时,原有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已经消失,需要重新对知识进行图式建构,势必造成其外部认知负荷的加重;对网络学习者的调查显示,51.34%的学习者认为无关背景音乐的植入会干扰其对知识的有效学习。

(4)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水平

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水平是影响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最直接因素。首先,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是否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元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群体特征等是体现其设计优良与否的首要评价标准,例如:网络学习页面上呈现知识导航地图,这一设计对于元认知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有利于降低其外部认知负荷,但对于元认知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反而会增加其外部认知负荷。同样的,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如果没有考虑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地域等学习群体的差异,同一设计也会起到相反效果。另外,学习资源的设计是否从认知负荷理论角度出发,是否考虑了认知负荷理论中提出的多样化的呈现原则、接近原则、相关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等,也是加重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与否的重要因素。

3.网络学习者关联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动机呈正相关关系。其次,学习平台或学习者本身对自己的元认知监控以及网络学习环境下其对规则的管理也是影响学习者相关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另外,网络学习环境下规则的管理主要包括学习者自身对规则的管理和网络学习平台对学习者学习规则的辅助管理,学习者自身对学习规则的管理主要有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4.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参考模型

为了更好的表示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文献研究与现实调研,特给出图2所示模型作为参考。

5.基于网络问卷调查的学习者意见反馈

通过对398名网络学习者的调查反馈发现,当下的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①目前的网络教学中授课者的施教方式较为单调,缺乏趣味性。②授课者在面对镜头时具有一定的拘谨性,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发挥。③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因外界约束力不强,学习者很容易在学习时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或者中途去做其他的事情。④因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较为丰富,学习者对有效信息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或者获取有效信息时会消耗较长的时间。⑤目前多数网络教育视频没有设置记忆播放功能,学习者每次观看时都需要重新播放,然后自行找到上一次观看的位置,不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⑥当下的网络教学平台不够稳定,通常会不定期处于完善或更新状态,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往往无法进行学习。⑦当下某些网络教学平台有一定的收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意愿。⑧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缺少鼓励措施,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持久性和系统化的学习。

二、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优化控制

1.降低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

通过对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降低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主要考虑的是减少学习元素之间的交互性和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具体有以下策略:

(1)提供先行组织者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虽然更多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但如果能在网络学习之前提供丰富准确的“先行组织者”,让学习者进行预先培训,使之形成相关的智力模型,这样就使得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用再额外分配认知资源去理解任务的属性问题或者任务中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利于学习者对于高难度或复杂知识的学习。另外,网络学习环境下先行组织者的呈现形式较传统学习环境更为多样化,如:可以在教学视频的最开始、每一小节的教学大纲中呈现,也可以在正式学习之前的教学或学习互动中呈现等。图3是爱课程学习平台上北京大学《教你做MOOC》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截图。

(2)提供知R地图、电子词典、电子笔记本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所能接触到的学习资源信息相当丰富,这种情况下如果知识结构组织不合理,容易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分不清知识之间的交互关系,致使其工作记忆加重。当然,对于分散不系统的学习资源,也不利于学习者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图式化建构。所以,网络学习环境下设置教学资源时应提供清晰的知识结构图,降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水平。图4是爱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上《电视摄像课程》其中一讲的知识点罗列,此种知识点列举方式相对分散,并没有给出各知识点之间的交互关系。如果将图4中知识点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适当整理,则有利于降低由知识点之间交互的分散性带给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如图5则更利于学习者认清知识点之间的交互关系。

另外,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很少用笔对知识点做随时记录,如果能够在学习页面的某一区域设置电子笔记本、电子词典等,则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整理和查找,而如今的网络学习平台设置该区域的较少。

(3)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优化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的具体策略,为了更进一步对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的优化提供指导和启示,在对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如图6所示。

2.降低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

网络学习环境下,降低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主要通过避免对无关信息的加工来得以实现,尽最大可能让网络学习者对有效学习信息进行直接加工。虽然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外部认知负荷主要来自学习材料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但具体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又具有多样性,具体优化策略可从以下几点加以论述。

(1)提供清晰的导航和访问路径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超链接的设置,容易导致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时产生“迷航”现象。 清晰的导航能够帮助网络学习者快速找到有效学习资源,避免学习者在整理和搜索学习信息的过程中消费大量的认知资源。提供清晰的导航主要做到:①通过目录树的形式显示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资源的整体框架,使网络学习者对学习平台的内容、学习课程的框架有整体的认识。②追踪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访问路径,并以较为显著的字体(如字体颜色、大小等)提醒学习者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③在学习者所在的学习页面设置首页、返回上一页以及主要相关信息的超链接,方便学习者在需要时快速进行跳转。

(2)减少页面跳转次数

在设计学习材料时应尽量减少学习资源页面的跳转,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资源。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加以辅助设计:①合理设置学习资源根目录,使学习资源根目录能够尽可能的涵盖学习平台上的有效学习资源。②在必须经过多次跳转才可以到达有效学习资源页面时,尽量避免每次跳转都新建页面,而是在原有页面的基础上更换页面信息,合理设置返回路径。③在学习者所在学习页面,不可以根据知识点、课件、课程录像等小的板块内容再设置新的页面跳转,即学习者所在学习页面应该包含本学习课程的所有教学信息。

(3)排除冗余信息干扰

网络学习环境下能够干扰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冗余信息较为多样。首先为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之前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熟练操作人机交互界面,确保对其达到自动化操作的程度。其次,当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较为简单且用一种表征方式就可以解释的学习资源时,如果课程设计者采用多种表征方式对知识加以阐释,往往会起到相反的结果,如学习者在学习网络课程时伴随有一定的背景音乐或者在视频语音呈现的同时伴随字幕的出现,都不利于学习者对有效学习资源的深度加工。另外,网络学习平台应杜绝广告的随机植入,对网络学习者的调查显示,当网络广告出现在学习页面时将极大的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的积极投入。因此,在网络学习页面应删除冗余信息,保证学习者所获取的信息为直接有效的。

(4)优化网络教学设计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来优化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主要考虑网络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呈现方式。下面结合认知负荷理论研究已经揭示的关于外部认知负荷的五种效应,提出五种优化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教学设计策略:①开放目标策略。当有多个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目标不太明确时,让学习者自行确定目标,将有利于学习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②解答样例策略。当学习者在处理复杂学习任务时,如果向学习者提供已经解答的问题样例,则能有效地提升其问题解决水平。因此,在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应采取解答样例策略,即提前呈现本次网络课程的最终问题或者要求学习者需要达到的层次水平,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③完成问题策略。与解答样例策略基本相似,只是给出的问题解答步骤并不完全相同,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整理。因此在教学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考虑样例解答策略的同时还应考虑完成问题策略。④双通道策略。短时记忆对于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加工是相对独立的,互不干扰。因此,教学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应采取双通道策略,即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呈现相同的教学信息。⑤资源整合策略。当学习者同时注意多个信息来源时会导致注意分散,加重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因此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应采用学习资源整合策略,即将多种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使其在时间上保持同步和在空间上保持临近,或者在意义上保持关联。

(5)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

通过上述对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分析,可以提取出具体的优化策略,而网络学习环境下优化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对学习者整体认知负荷的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加明确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优化,进一步提出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则显得很有必要。如图7所示为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

3.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1)唤起注意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要设置能使学习者可察觉的唤醒,通过适当的策略引起学习者最初的注意,以保证其有效学习的认知资源被及时分配。例如学者在MOOC平台上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的教学视频时,可以在教学视频开始之前插入一句发人深思的心理名言等,在教学视频中可以不断地出现问题解决、循序渐进的揭示问题答案等,以达到持续唤起学习者注意和激发其兴趣的目的,另外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也可以设有电子公告板、留言板、讨论区、师生互动栏、网络会议室等板块。

(2)设置目标

要让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充满自信,就要在设计教学材料时明确给出学习目标,尽量设置一些能让学习者通过努力即可实现成功的机会,另外,要设置一些能让学习者自主选择的知识进行学习,如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设置不同讲师讲授相同的课程,或者对于同一个问题设有多层次多方位的解答,让学习者有选择的进行学习,使其感到自己能够根据兴趣选择、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自信的同时增加有效学习的关联认知负荷。另外,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一些教学课程,可以考虑在学习者学习完整门课程并通过考核的前提下颁发学习者相应的课程证书,以此鼓励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保持沟通

网络学习平台下一些教学课程,在学习者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习者交流沟通,也可以在学习者学习完一门课程并通过考核之后,课程主讲教师组织这些学习者进行实地讨论、调查,或者组织学习者集体参加与所学课程相关的真实活动,如实地调查、取证课程中的一些结论、理论等。另外,在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之后要建立科学、公平的评价体系,确保奖励和激励能够让每一位学习者所认可,从而增强学习者下次网络学习的关联认知负荷。

(4)认知负荷转移

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可知,认知并不被个体思维所特有,认知是分布存在的,除分布于在个体之外,认知还分布在个体之间、媒介之间、学习环境、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和时间之中,即除个体之外的外部环境能够帮助个体分担部分认知任务。因此,如果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转移到外部环境当中,也许总的认知会有所增加,但网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付出相对较少的心理努力,使学习者个体的认知负荷相对减少。具体做法主要包括:①提供学习指南,在网络学习开始之前向学习者呈现整个学习过程的建议,或者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利用计算机向网络学习者抛出一些本该学习者自己需要反思的问题,促使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②构建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设计者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年龄、专业、性别等情况设置专门用来交流的学习社区,当学习者在学习社区共同解决问题时,他们会不断进行交流,同时也分解了个体的认知负荷。

第3篇

把由学习者的内在需要引发的动机称为内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也叫内部动机作用。例如,学生希望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新知识的求知欲等。而把由外部环境或外部诱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之为外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又称外部动机作用。例如,某些学生努力学习可能是为了逃避外部的某种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奖励等。外部动机的产生与学习任务无关,而是取决于其它活动。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部动机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获取知识,可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地进行各项学习活动。内部动机较高的学生更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智力技能,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由于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不高,他们的学习活动是受到某些外部环境的干扰导致的,其学习具有明显的被动参与成分。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的普及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推广,网络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已经成为最具网络应用优势的现代教育形式之一。网络教育应用水平和能力取决于各方面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研究发现,在网络教育中,最值得研究和出现问题最多的领域是网络学习动机研究。在网络学习中,由于要关注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导致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关注度不够,有些甚至远不如在传统学习中的关注程度。研究显示,在任课教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学生有时根本不会主动学习网络课程。学生也很难从网络教学中找到学习个性化的,他们宁愿选择传统课堂来学习知识。有数据统计显示,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有超过80%的人觉得学习目标不清晰。

1学习成绩与网络学习动机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网络学习动机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学习策略、学习行为模式与学习动机间的关系展开。但是他们的研究被试对象大多都是针对英语学习者,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网络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现有的研究认为,网络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学习者动机越强越明确,学习成绩也将越好。以英语课程学习为例,研究统计发现,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与学习者内在动机关联度很高,而与外在动机关联程度变化不太明显。以学习英语课程为例,在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首先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更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社会情感,通过与生活情境发生关联,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在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调整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怎么学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影响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源于同伴、教师、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源于学生的内在因素。具体来说,针对于网络教学而言,在教学活动中,赖以支撑的教学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变得更加突出和明确,师生地位也发生了明显改变。更重要的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明显改变,学生的学习自觉主要受制于对自身认知的需要、个人兴趣爱好以及社会需求等等,所以这些变化都能使学生学习动机发生变化。

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缺乏足够的认知,缺乏能够适应网络教育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大多处于独立学习的状态。同时,他们还需要培养和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往往缺乏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知识,不熟悉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对网络学习方法不能很快地适应,从而导致出现利用现有平台获取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障碍。

其次,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研究发现,难度很高的学习任务和太过于简单的学习任务都不利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产生。过难的学习任务容易使学习者产生畏难情绪,使学习者难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容易产生失败感,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自觉,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将倾向于逃避学习等消极动因。

反之,学习任务如果过于简单容易,则缺乏挑战性,会导致学习者失去学习动力,也不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所以,只有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解决方法及建议

(1)课程内容设计必须满足学习者学习所需要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时,应为学习者设置难度适中、目标明确的任务目标。要把长期、难以达到的目标分解成具体、近期、简单的目标,使学习者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看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并能认识到自己还有潜力可挖,对学习充满信心。同时,网络课程的设计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贴近学习实际,学习者能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要借助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对不同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应注意选择问题需要短小、具体、新颖、有趣,有一定的难度,有启发性,同时还能贴近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生活实际。

(2)对导航界面的合理设计。在设计导航界面时,要根据学习内容和界面设置风格,明确导航要求和指向,帮助学习者克服在网络学习中的迷航,以此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一旦学习者在学习时产生迷航,不清楚界面导向,将会使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大大降低,也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在网络课程中的学习进度。

(3)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提供可供学习者学习的支持系统,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要依据课程内容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精心设计学习互动,促进师生间、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用尽可能多的手段保持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

第4篇

关键词:平民技术;网络化学习;教育博客;网络公开课;微课程

在学习的征途中,我们从web1.0的单向学习时代大踏步跨入了web2.0的双向交互学习时代,目前正在进入web3.0的社会化学习时代。身处学习型社会,每个公民都是终身学习者,迫切需要掌握一些简单易学的“平民技术”来开启网络化学习的大门。那么,这些“平民技术”到底有哪些?它们能带来何种效益呢?

何为“平民技术”?

“平民”,亦称百姓、黎民、布衣或庶民,本义为平善之人,后泛指普通老百姓。由此推知,“平民技术”可直译为普通老百姓的技术,而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则引申指门槛较低的技术。“平民技术”应具有两个特征:简单易懂和大众化。前者聚焦于一个“易”字,古人以“白傅作诗,老妇皆懂”来说明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而今的“平民技术”也应具有“老妇皆懂”的效果。后者则集中在“大众”二字,“平民技术”是属于大众的技术,它需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提出了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信息技术,并且归纳其特征为“学得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能减轻日常工作负担,能提升劳动创造性,能促进专业发展”。[2]这五大特征同样适用于本文提出的“平民技术”。

支持高效网络化学习的三大“平民技术”

笔者基于多年的网络化学习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高效网络化学习的“十大路径”,包括搜索引擎(以百度、Google为代表)、教育博客、数字图书馆和学术搜索、精品课程(学科网站)、网络文档搜索、网络公开课、TEDEd(TED教育频道)、数字故事与微课程(微视频)网站、百科和问答类网站、网络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社区)。其中大多数为“平民技术”。本文只讨论教育博客、网络公开课、微课程与数字故事这三种目前最流行且有效的“平民技术”。

(一)教育博客

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青年学生和关注教育的社会人士创建教育博客,在互联网这片广袤的“学习园地”耕种属于自己的“知识之树”,博客正迅速从娱乐领域迈进教育领域。这一“迈”意味着教与学的“希望之舟”纷纷从博客这一新型“码头”启航。在教育博客中,没有固定的教师或学生,只有相互交流式的学习,即使身份、学历、年级、国度等参差不齐,也不会妨碍学习的进度。

1.以低门槛构建“知识网”

博客的界面清晰简洁,与QQ空间有些许相似。因此,初用博客时,学习者会倍感亲切和熟悉。同时,博客的操作简单易上手,初学者只需花10~20分钟即可掌握一些最主要的操作或功能。博客的低“门槛”为“知识网”的构建提供了可能。通过“发博文”、“发图片”和“发视频”等操作,我们能将许多文本、图片和视频上传到博客,从而实现对不同形式信息的永久储存。通过“转载”、“分享”和“收藏”等操作,我们能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而确保有价值知识的不流失。通过对“分类”组件的管理,我们能为不同类型的知识建起不同的“部门”,从而方便知识的寻找和管理。通过“添加列表组件”的“添加链接”,我们能将各类网站汇聚到一起,从而实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通。当各种零散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聚集到博客时,它们将重新进行“组合排列”,并由无序变为有序,最后形成一个强大、丰富的知识网。

2.以低成本编织“人际网”

博客既是知识的聚集地,也是人才的聚集体。通过“好友”“加关注”的操作,我们能将自己与其他人连接起来,而连接我们的那根“线”便是彼此的共同点,或许是相同的兴趣和爱好,抑或是相同的好友和关注。通过博客主页汇集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化学教育、职业教育和新浪教育名博共六批新浪教育博客,学习者只需点击两次鼠标即可对这些教育博客添加关注,从此学习者可以在自己博客的“个人中心-博友动态”页面第一时间向他(她)们学习,如阅读到他(她)们发表或转载的博文。知识的连通在不经意的轻点鼠标中得以实现。博客圈和博客环正是一个基于博客的“人际网”的实证。在博客中进行人际交往,无需任何物质上的费用,而只需思想的交流和对换。“评论”、“留言”和“纸条”使这种交流和对换变得更加容易和直接。

3.以低消耗进行“知识推送”

在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当你还来不及思考眼前的这个知识时,下一个知识便迫不及待地朝你涌来。面对超载的知识,我们该如何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呢?博客的推送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利用博客来学习的实质就是利用“个人中心”的“博友动态”来学习。在学习者添加了好友和关注之后,只要所加好友或关注一有更新,博客便主动将其最新动态推送至学习者的面前,而无需费心费力地再在网络中搜索和查找。倘若你关注的是专家、学者、名师和高手,那推送到你面前的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网络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注意力资源,而博客的“推送服务”将不遗余力地为你保护好这种可贵的稀缺资源。

(二)网络公开课

网络公开课,是指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在网上提供的课堂实录录像。[3]它是为世界各地的求知者所准备的学习盛宴,也是为无法触及最高学府的求学者所开办的“补习班”。在国际网络公开课盛行一时之后,我国也留意到了这种“新技术”所带来的教育优势,于是纷纷在各大门户网站上推出属于我们国人的网络公开课。

第5篇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指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即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求施教。它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的教学模式,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提供给学生可供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

1.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教是影响学生的学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教师的教不单单意味着简单的传道授业,而是给予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传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未来社会要求人们要敢于创新、善于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乐学的学习素质、自主的学习方式、创新的学习能力。正如富尔曾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实现创造性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独立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启发和强化学生的主体观念和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素质。

2.个性化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是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不同于师生之间一对一的个别教学,个别化教学是要寻求各种不同的变体和途径,按照不同的个体需求去达成一般的教学目标。它可以运用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并不局限某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现代学校教育应该在个性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个别化教学模式,争取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方面着手进行多方面的改革。

3.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健康

个性化教学不仅是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身心健康的培养。在我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虽然提倡已久,但目前依然没有全方位得以实现。“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教育”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不利于学生个体身心健康的培养。学生只有在乐学的心境下,在互动的环境中,学习才会充满激情与活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会得到广泛施展的空间。

二、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构建

在网络环境平台下,教师的网络教学设计,更多的是架构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框架,这个框架是多维的、多层次的,适合每个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时间和方式。

1.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建设的指导原则

(1)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要做好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调研,有针对性地设计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管理过程和机制,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做到因材施教。

(2)界面设计科学合理。要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界面,使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喜好和习惯重新组织学习资源,选择不同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界面要提供多种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手段,营造出交互性学习的环境,使处于异地之间的教师和学生仿佛置身于同一个虚拟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自由的学习。

(3)具有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设计要仔细研究、科学设计,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二是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三是对教学资源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四是对网络学习平台本身的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避免“一言堂”,要追求公平公正,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4)将网络学习平台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分开。网络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学习资源的管理,两者的功能相互独立。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平台时要提供一组标准的接口,这样基于该平台可以开发设计不同的网络学习平台,适应不同的网络教育的需要。

2.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的功能

作为教育所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是以课程为中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以计算机为节点,以网络为桥梁,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而成的交互式教与学的网络环境支撑平台。其基本特征为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自主性与协作性。网络教学平台使得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按时在教室学习的方式。

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平台的搭建,一般主要功能模块有:课程列表、课程介绍、课程大纲、课程讲义、课程资源、答疑模块(论坛)、网上论坛、课程作业、师生交互、在线测试、教学笔记、师生博客、选课申请、学生管理等。这些模块有机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的三大核心功能:网上教学功能、教学资源管理功能、学生系统管理功能。

(1)网上教学功能。网上教学功能使学生能够进入平台,在网络平台中进行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网上学习、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师生互动交流、答疑讨论等活动。教师可以进入网络教学平台将讲义上传、运用多媒体授课、布置和批判学生的作业、网上答疑、网上考试、学生学习情况跟踪等。

(2)教学资源管理功能。教学资源管理功能使教师可以方便地、管理和组织教学资源,教师在上传资源的时候,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大大降低了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不便。学生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

(3)学生系统管理功能。学生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实现学生的课程管理、注册或注销学生信息、学生在线统计、权限设置等功能。

3.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构成模块分析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主要由个性化网络教学模块、在线测试模块、在线交流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构成。

个性化网络教学模块中,主要由“课程选择”、“课件预览”、“视频点播”、“作业连接”、“在线测试”等部分提供相关课程的在线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按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个性化网络教学模块的教学课件是网络平台的重要内容,是“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实践探索,其设置应该既可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对传统教学的优化,又可让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其中的在线测试模块提供了与课程同步的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期中与期末测试,学生在提交答案的时候,系统将会自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阅,以及对每个答案进行详细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及时更正与巩固所学知识。

在线交流模块主要是通过论坛形式来实现。可以通过论坛来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论坛里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方式等,教师可以进行网让答疑。网上答疑方式可分为自动答疑和人工答疑两种。系统自动答疑是指通过网络远程提交对问题的描述,系统将根据学生的问题描述对领域知识库和问题库进行智能搜索,然后将答案呈现给学生。如果未检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系统会自动将问题发送到学科教师的留言信箱,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通过系统发送留言通知该学生。人工答疑则是学生将问题直接发送给某个教师,该教师一但上线便可解答即时反馈给学生。

系统管理模块是管理员对学生在线学习的统计以及对学生权限的更改。系统管理模块是进行增或删学生信息,管理学生学习的权限,统计学生在线人数的模块。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各模块之间不是简单的关联,而是有机的、双线的、交互式的融合。

4.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的设计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以教师、学生、管理员为主体,具有网上教学功能、教学资源管理功能、学生系统管理功能。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的实现如图1。

图1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数学系统

该系统具有三个客户端,教师、学生、管理员;具有三个主体部分,网上教学、资源环境和系统环境。

在教师的客户端中,教师将自己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整理成为课堂讲义、教师视频、教师课件,以及将来源于第三方的资源上传到资源环境模块中,该部分应具有庞大的存储空间,并且具有能够长期稳定、实时更新的特点。在此模块中进行资源的存储、整理、传递、下载。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上传资源来进行教学,而且可以通过网上教学模块进行在线传授、讲解教学内容。该部分应具有视讯功能,这样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师生同步教学,达到更完美的异域同步学习的效果。该部分应该具备更快捷的网络传输速度,学生的自主学部分在该部分中进行;还应具有在线测试、在线批改作业的作用,教师将对学生、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此部分中进行师生信息交流。

系统环境是学生基于网络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它由管理员进行管理、更改。这个部分包括教师与学生注册、登录认证、师生在线统计、师生权限的设置、模块的更改。这部分为网络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稳定的多态环境,并且通过这部分学生更加明确目标任务。

学生在学生客户端对已经明确的目标通过网络资源环境、网上教学来完善自己的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并且通过平台将自己的疑问反应给教师并得到教师的讲解,学生也在平台中进行在线测试、在线练习、模拟考试等。

5.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的因素包括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

基于Web的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是一条很好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和沟通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的孤独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互、沟通、协商、分享成果、形成共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平台,可以协助计算机基础教学步入更高的阶层。

教师可以从教学资源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信息文化素养,获取新知识,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和教学方法整合到自身的教育理论中,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的软件。

学生可以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信息加工,培养自我发现和小组协商活动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成功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界面,让学习者乐于学习;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选择的智能型个性化学习环境,同时创设一个多人在线、互相帮助、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基于个性化网络的教学系统旨在构建一个性能优良、适合网络发展的智能型教学平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是校园网络最有价值的应用之一。实践证明,借助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前文所述的途径与方法,创建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南京:江苏出版社,2001.

[2] 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徐蓓春.试论个性化教学的时代意义.教育探索,2003(10).

[4] 胡军苟,乌美娜,朱京羲.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国电化教育,2003(3).

[5] 余胜泉,马宁.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电化教育研究,2003(6).

[6] 杨青,骆斌.网络课程开发中教学设计人文化的实践与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7] 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第6篇

信息化教学成为高等教育的趋势,而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学生上传资料的检索,是完成网络教学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网络教学 资料检索

随着教育部对信息化教学的大力推广和深入,网络教学平台已是常态,有其优点也其缺点,优点不言而喻,缺点是:原本网络教学是方便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而诞生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也给学生互相抄袭,大量拷贝,甚至于恶意攻击网络教学平台打开了方便之门。反而造成学生偷懒,不求上进,只要会拷贝的教学反面效果。因此,网络教学平台对于学生资料的检索就成为严把教学质量关的第一道关口。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通过Web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生上传后的资料(包括电子作业,电子试卷等等)的检索检查,杜绝学生相互拷贝的现象发生,对一些关键技术列出了源代码,以抛砖引玉。

1 资源入口的管理

动态网站都是以前台form表单进行数据传输的,可以利用html和JavaScript等大量技术对前台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这个在此不赘述。

以PHP语言为例,后台处理上传数据的格式检查代码如下:

if(isset($_FILES['upload'])){

if ($_FILES['upload']['error']==2){

echo '

请上传一个小于512K的网页文件。';

}else{

$allowed=array(' text/html ', ' application/octet-stream ', ' text/plain');

if (in_array($_FILES['upload']['type'], $allowed)){

if(move_uploaded_file($_FILES['upload']['tmp_name'], "upload/{$_FILES['upload']['name']}")){

echo "

文件已被上鳌";

echo '';

}else{echo "

文件上传失败。";

}}else{echo '

请选择网页文件上传。';

unlink ($_FILES['upload']['tmp_name']); }}}

2 本地资源检索

学生提交的文件存放着服务器目录中,教学平台马上需要处理的就是哪些同学提交了文件?哪些未提交?无论是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作业还是在线考试,都是必须处理的一个问题。

if (@is_dir($dir) or die("$dir: is not a valid directory")) {

$fileset = scandir($dir);

foreach ($fileset as $filename) {

if (filetype($dir.$filename)=="file") {

echo $filename.'

';}}}

3 创建者检索

获取到了文件,为了防止学生间互相拷贝,可以先检索文件的创建者。

function author($filename) {

$stat = stat($filename);

echo 'author:'.$stat[4].'

';}

4 时间检索

文件的时间包括:上次访问时间、上次修改时间和上次改变时间,PHP的时间都是以时间戳的格式存储的。注意:当软件设计中需要时间跨度很大的时间数据时,时间戳可能会带来时间紊乱,另外不同文件系统对时间的判断方法可能是不相同的。

当然,在设计代码中并不时时都需要输出,可以直接赋值引用即可。

5 重复率检索

对于2个文件重复程度是个复杂的算法,尤其不同设计对重复的精度和准确度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时针对学校的网路教学平台设计而言,因此,文档重复度的要求不是很精确。

首先,两个文档的属性如果完全一样,毋庸置疑重复率是100%。

其次,两个文档的所有者一致,又分几种情况。

(1)文档的访问时间(一般指文档创建时间)比修改时间晚,基本属于拷贝文件,重复率100%。

(2)两个文档的修改时间相差不到一分钟,基本也属于拷贝文件。假设两个同学使用同一台电脑学习,第二位同学在第一个同学做完后不可能几分钟内做完实训作业。

这个时间间隔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实训任务的量来确定。

其三,文档属于不同所有者,说明是在两台电脑上分别完成的,作为教学平台对其资料认可,本文不涉及这部分的设计。

6 结束语

总前所述,网路教学无论是实体教学院校,还是虚拟网路培训机构,如果从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角度出发,首要任务是对教学效果有一个的真实反映,这就对学生提交的教学文档进行初步甄别,其次才涉及到任务完成的好坏,分数评价才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其次,网路教学必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在现实环境下的教学任务都将逐步网络化,并且不同课程差别很大,这都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和开发。

其三,后续还有网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网路教学考核系统等等,本文只是其前部模块,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和启迪。

参考文献

[1]胡如会.基于B/S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7(04):102-105.

[2]袁斌,杨晓婷.浅析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0(06):51-55.

[3]张宇杰.在线考试系统及其实现[J].机械管理开发,2006(04):150-150.

第7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网络协作;信息化教学

一、构建网络操作系统

构成校园网络的物理基础是布线系统,那么要在校园网络中畅通运行各个应用软件,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网络操作系统运行平台。特别是电子阅览室和各个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同时上网和浏览各个网站时,能够享受到正常的网速。我们要申请自己学校的域名解析,有了自己学校的域名,通过外网可以访问自己学校的网页。另外,在校园网中要建立防火墙,以便通过拨号方式进入各个校园网,访问或获取学校校园网中各种资源和信息。

二、全员培训、提高素质是校园网络建设的有效保证

我们深知,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

就算是架设好校园网络,也会由于使用人员水平低或其他问题而不能正常运行,难以使网络发挥最佳的运行效果。所以学校要对教师、管理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其计算机应用及网络应用素质,以有效保障校园网络建设。在实施校园网建设前期和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加紧对全体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工作。邀请有关专家为教师和管理人员举办办公自动化、课件制作、网络基础知识等培训班和普及讲座,有时需要教务校长亲自讲授,让广大教师感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为实现网络管理和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广大教师就会从一开始不适应校园网带来的变化到现在充分享受校园网带来的方便快捷,全员培训功不可没。

三、稳步发展、制度先行是发挥校园网络作用的有力支撑

校园网要想高效运行,必须强化管理,按章行事,讲究科学规范,杜绝随意散漫。为此,在建设校园网络的同时必须制订有关校园网络管理与使用方面严格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公用事业学校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国际互联网使用规范”“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等,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必循、权限明确,从而达到强化管理的效果。

四、抓管理,提高网络使用效应

借助于校园网络,我们要逐渐培养师生使用网络来搜寻、发

第8篇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 应用模式

近年来在教育战线上涌现出很多的教学模式,如全优模式、生态模式等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既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辅助教学既克服了时空和人际关系带来的不便,又与传统授课方式结合形成了课上、课下立体互动的教学模式,我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我校实际总结更好发挥这种立体教学模式的思考。

1.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功能开发精而专

网络教学系统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共享的同时,更要结合学校各课程的特点,开发专而精的教学系统。系统不仅要提供大量的信息、完善的功能,更要注重实用性、时效性。应该针对我校各专业的特色科学地组织、优化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我校各专业一年级新生的基础课程,对后续各专业的学习影响很大(学校规定在校期间必须拿到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因为所有班级都开这门课,所以每班级每周开4节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肯定完成不了教学内容。我们针对师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完善、形成功能开发要专的理念。为使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层次的师生、实现方便教师教学、减轻教师工作量,一方面我们让教学经验丰富的丁林老师把关,将信息分为基础、拔高和拓展等层次。另一方面我们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使用体会,了解系统不完善之处做及时的调整。

2.学校各个专业教师网络运用实践技能的提高有助于系统有效应用

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的引入将我校的专业教师从繁重的作业评改、重复答疑和板书教学中解脱出来,教师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换为辅导者,不再是主角。这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基础素养和教学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基本素质是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开发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隐式教学魅力的重要保障。教师是网络的设计者、开发者和实施者,不但要熟悉网络软件的相关技术,还要积极参与师生交互、信息反馈和人员的协调活动。教师运用系统技能的提高一方面能带动学生积极使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培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能不断地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促进教师间、师生间协调发展。

3.信息化的教学也是网络教学的信息化

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化,而对其他教学环节考虑甚少,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实时评价及课后的辅导答疑等。即注重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忽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对信息技术交互性、实时性、回馈性和辅等最基本特征没有充分运用,过多地考虑如何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实体现教学内容,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如何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课外学习环节是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只有将课前预学习、课堂教学、实时评价、预后巩固与拓宽等方面有机地结合才能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否则就不完整、产生功能性缺失。

4.学生综合素养影响系统的使用效率

第9篇

一、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现状

目前,网络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主要有三种方式:首先,传统的笔试,这种“纸上谈兵”的评价模式在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上,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其次,上机考试形式是检测技能的有效手段,但不利于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影响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很难做到试卷的封闭性,容易抄袭。再次,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考查,往往应用在课程终结评价上且工作量很大,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二、多元化评价的依据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网络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网络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埋下伏笔。

评价是网络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教师的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网络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三、网络信息技术多元化评价的方式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主体上,应改变由教师作为单一评价的做法,重视评价主体间的多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加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其他人员交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