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时间:2022-10-01 02:37:07

导语: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能竞赛;实践教学

一、专业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

为了让教育部提出的“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制度落到实地,进一步深化我国医学检验教育教学事业的创新改革进程,不断深化院校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医学检验教学水平,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育,为各级职业院校提供教学交流平台,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行业指导委员会自2014年起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检验技能大赛。大赛的项目定位基于“三个结合”,即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确定了白细胞计数、血糖测定、细菌分离与革兰染色、检验形态学四个竞赛单元。其中,前三个单元分别对应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的核心技能;第四个单元形态学涉及到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寄生虫检验技术》中的核心技能。襄职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项目,根据国赛项目和学生未来从事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需要进行了调整,主要为静脉采血、细菌分离与革兰染色、检验形态学三大单元。而在六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和考核中,充分囊括了国赛所有项目和专业层面竞赛的所有项目。以全体学生为主体,通过人人备赛、现场抽签来确定参赛选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实践教学与各级技能竞赛相结合,提高学生专技能水平,从而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1]

二、专业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实施

(一)参赛时间

二年级下学期4月份左右举行专业层面技能竞赛,根据竞赛结果确定参加国赛选手,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备赛,以参加每年6月份举办的全国专业技能竞赛。

(二)参赛对象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至三年级下学期,已经接触了6门专业核心课程,即将面临医院实习。

(三)宣传方案

学生新生入学伊始的专业思想教育上,专业课老师对学生介绍今后可参加的专业技能竞赛、襄职已取得的成绩,以及学校的奖励政策。近年来,襄职越来越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并给予较高的奖金奖励。通过前期的宣传,让学生在二年级专业课学习中能够更加重视,在专业技能竞赛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报名参赛。

(四)选拔流程

1.确定核心技能项目和考核标准。根据6门专业核心课程确定各课程的专业核心技能,综合国赛标准、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本地通过了ISO15189评审的襄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检测项目的操作规程。由行业指导委员会研讨,详细制定专业核心技能的教学过程和考核标准,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不仅仅对学生培训有指导性作用,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纠正教师实践教学中不规范甚至不正确的操作,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各课程在学期末的实训考核中,严格遵循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人人考核,人人过关,并在医学院和学院层面进行抽查。[2]2.专业层面技能竞赛实施。专业技能竞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因此,专业层面竞赛不设门槛,专业二年级所有学生均可自愿报名,提前将竞赛项目和考核标准公布于学生。同时,为了督促所有学生重视核心技能的学习,采取学生报名和学校领导现场抽签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初赛名单。各任课老师提前做好自己课程实践教学和考核工作,固定一个时间,由医学院领导现场根据班级学生花名册随机抽出30%的学生,名单确定后,即开始专业技能竞赛。评委由校内专业课教师和本地检验科骨干专家共同担任,根据之前制定的考核标准现场打分,得分前10名参加国赛备赛。通过竞赛项目、标准和评委活动,也进一步深化了校院合作。[3]3.国赛备赛方案。根据国赛白细胞计数、血糖测定、细菌分离与革兰染色、检验形态学四个竞赛单元,指定教师指导,每个竞赛单元两个老师,共8个老师参与全程指导。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晚上和周末时间,根据项目排出课表,白细胞计数、血糖测定、细菌分离与革兰染色三个项目在相应的实训室进行,检验形态学在校内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室进行。所有项目均严格按照国赛场地、实训器材和考核过程一一落实。其中,白细胞计数一直采取用临床医院检验科提供的血液标本,学生用显微镜计数之后与临床发出的报告结果进行比对。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判断学生手工计数的准确程度,从而进行改正和完善。整个国赛备赛2个月左右,每次培训指导师生均需签到,严格考勤。每个项目培训时,老师都根据国赛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因为学生参赛时,四个参赛单元都必须参加,因此,为及时掌握学生的综合情况,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模拟竞赛,所有指导老师共同担任评委,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做好记录。在临近国赛前不久,综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共同确定最后参赛的3名选手,强化训练。[4]

(五)实施效果

近年来,专业充分利用学生专业技能竞赛这一契机,结合国赛标准,积极修订课程实训项目标准,通过对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层层有序组织,有效地推进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学生专业课程实训考核成绩较前有明显的进步。

第2篇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迅速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已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近年来,检验自动化程度及检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及部分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因此,为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教学改革及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尤为重要。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明确课程设置目标在于培养医学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综合素质较高适应未来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在理论与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适合当地高职教育的最佳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学生就业及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检验技术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课程设置优化要把帮助考取国家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砝码,成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其次,要根据高职院校所在地特点因地制宜,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主要面向基层社区医院及相关医疗单位,且学制相对本科教育而言时间相对比较短,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如何在这么段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合理的课程设置尤重要。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入校时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增加课堂趣味性及互动性,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强化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而医学学科的严谨性决定了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及学制长的特点,所以学校要合理安排理论实验课时比例,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此外,医学检验技术作为服务于临床的医技类学科,与高职教育其余学科相比较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故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融入模拟临床工作过程,以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效果。此外,学校在学生外出实习前,在前两年在校期间教学过程适时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让学生对检验科的主要工作有更为感性的认识,明确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学校应增加专业相关核心课程及实验课的学时,明确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并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实验课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及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3.加快高职院校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虽有配套的高职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但由于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及师资力量的不同,部分实验实训教材显得华而不实。当中部分实验,有些院校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而无法正常开设;而部分实验方法,随着检验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已被淘汰,而学校往往又将这些实验作为常规内容开设。因此,学院有必要据自身办学条件及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编写相应的实验实训教材。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延用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特点,其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都不够高,一般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效果不佳。而且本身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不利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医学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体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下。

1.理论教学改革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地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本着“两个结合”的指导方针,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相结合,重视传统教学的同时积极鼓励方法创新以实现二者结合。既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及多样性,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加强日常行为与社会实践活动指导,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实现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积极进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变传统的灌输式为师生互动式,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促进师生之间互动。要改变过去传统一成不变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与时具进,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各章节内容的不同,注重理论知识点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在教学中灵活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分组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师生间互动交流,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真正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的。

2.实验教学改革

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转变以往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最终实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积极参与教改创新,因材施教,在明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其次,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实验内容的不断优化最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实力,选择与时具进、新颖而适用的实验项目是提高实验教学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前提。在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删减临床应用较少而单一的检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强和实用性强的实验,以确保所开实验既有实用性,又能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需要,不能一味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例如,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首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等内容,学生则被动机械的进行试验操作,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与预期结果不符时,不知道主动去分析原因,随意更改或抄袭他人结果,因此应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模拟临床实验过程,分小组实验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此外,加强医教结合,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也尤为重要。

总之,对传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强化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飞速发展的医学行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浅谈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J].北方经贸,2011,(5):13-14.

[2]王光义.实验教学理念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76-78+154.

第3篇

一、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岗位对应的专业技能主要包含对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核心技能。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对医学检验岗位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增设国家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培训课程,制订培训课计划,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岗位准入资格。

二、开发“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材

以检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检验职业岗位能力为模块,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编写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等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材。教材与临床深入对接,与临床工作岗位求一致,按项目要求制定实训目的、实训准备、实训原理、实训方法与结果、实训注意事项及实训评价。改原来传统的学科体系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三、开发项目课程——综合实训课

综合实训课程是按照医学检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将检验专业课“临床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常用基本检验项目进行有机整合、重组合成。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三大常规操作技能,微生物培养与鉴定基本技能,常见血液病检验,血细胞、微生物、寄生虫形态识别能力,常用免疫学技术,常用生物化学指标检验。常用检验仪器的使用与维修安排在各专业课学习基本完成后进行。以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以巩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薄弱环节和岗位要求)。它也是一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具体检验项目为任务的能力本位课程,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实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场所是临床检验实训中心,设立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完成检验项目为目的。

四、创新“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依托附属医院和校内实训场所,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检验科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课教学融入在实训课中,边实训边讲解,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医学检验工作流程,以“标本采集和制作,设备使用和维护,数据统计与分析”为专业要素,开展技能实训教学,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产教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并在教材中增加实训评价内容。

五、改革教学方法

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模拟实训室,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教学。对通过改进使学生学会操作方法的同时,学会看化验单、学会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学会结果报告。修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技能竞赛评分标准,每学年都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发展,使竞赛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加强实习前2周学生技能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毕业实习从36周增加到40周。

六、改革评价模式

第4篇

关键词:专业课程;技能学习;高职院校;检验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7门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生化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化学检测技术,每门专业课程都有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训练这些专业技能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所开展的实训项目都以“真实”为主设计学习过程,选用模拟临床标本,按照岗位操作程序,以医院检验科为主,校内实训室为辅的岗位教学,融学习工作于一体,实现校内学习与岗位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一、校内实训

每门专业课程都创建了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为主线的教学任务,并设计了各个学习情景和学习项目,以完成每个项目为主线实施教学。学生通过课内项目实训、开放实训、网上虚拟训练、自主开展项目等完成学习任务。

1.课内项目实训。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由指导老师按照“项目理论学习—项目实训计划设计—技术指导—实施操作—观察结果—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六个步骤完成训练过程。在老师提出项目,并介绍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点,在观看教师的关键技术示范及实验技能操作视频的前提下,学生开始项目的实训操作,记录实训过程,总结项目实训的结果,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每个项目的完成不仅可以学会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

2.开放实训。除课内实训的时间外,学生使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各个项目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在开放实训的过程中,整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完全由自己自主完成,学生按照“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观察结果—自我评价”等五个步骤完成。确定项目后,学生需要自己查阅相应的资料来制定整个项目实训的过程,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有效地开展项目实训操作,项目完成后需要对自己所做出的结果进行记录总结,请老师对自己整个项目实训的过程进行评价。在开放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已有知识技能还锻炼了思考能力和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所以这不单单只是一个理论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个人素质的过程。

3.网上虚拟训练。这是除开放实训外自主学习的又一个途径,是利用网上设计的项目程序完成整个项目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新颖的学习方法。网上虚拟训练所设计的项目程序中,每一个项目的操作过程标记都很明确,按照标记的步骤一步步完成,直到整个项目操作完成,就像玩游戏,使人乐此不疲。网络的虚拟训练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方法,更是一个复习的好工具。网上虚拟训练是高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一改一味死读书的旧学习方式。

4.科技文化活动项目。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丰富课外生活的又一重要形式,旨在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一般由指导老师带队和班级部分同学组成项目组,一起商讨项目的名称,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根据计划操作完成项目的过程,最后获得结果。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更提供了学生与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此期间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还锻炼了心里素质,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反思—总结—再接再励,直至得到理想效果。

二、校外实训

由于校内的实训有限,所以在校学习期间学生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到所在学校的附属医院和附近的医院、中心血战、疾病控制中心等进行临床见习、岗位现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最先进的检验仪器并了解检验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前景。通过观察医院老师的工作过程和听他们讲述岗位训练项目的原理,以及亲临岗位的操作,学生可以初步体验以后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环境。

三、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整个检验技术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到各级医院检验科通过10个月的实习,以获得医院所需要的检验技能。实习的过程是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技能在现实中验证和提高的过程,也是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必经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责任心、生物安全意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适应今后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珍惜在校的有限时间学习职业技能,除注重上述技能学习途径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学校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比赛,也是提高技能水平的不错途径。总之,要利用一切技能学习途径,使自己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露燕,泮昱钦.职业技能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作用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

第5篇

 

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是指学生依据“自定标准”对其所学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期望值和实际感受值之问的差异做出的主观评价[1]。一般而言,满意度水平体现着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性,也决定着学生学业完成的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情况的一种反馈。

 

通过此次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找出其中不满意的指标,作为今后制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专业课程设置更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使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加完善。为此,在2012届毕业生即将离校之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调查时间在学生毕业时期,这部分学生通过学校安排已经在各医院检验科实习10个月,部分学生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在临床上已经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因此调查数据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主要调查了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1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86.7%。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原因

 

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因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声誉好、就业前景好、高考志愿、本人喜欢而选择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数占63.75%,因高考志愿外被调剂的占12.50%,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达到自身心中意愿的占88.13%,说明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这个专业还是较为理想的。

 

2.2 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对所学的医检专业非常满意的占6.25%,较满意的占56.25%,满意的占31.25%,不满意的占6.25%,满意度达到94.75。说明学生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非常满意的。

 

 

2.3 对职业岗位课程、职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根据表1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职业岗位课的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为97.75%,对职业基础课、通识教育课的课程设置满意度为94.40%。说明学生对教学计划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最高的是职业岗位课程,满意度在95%以上。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操作技能培养不够、操作技能培养与岗位不符。

 

2.4 对所有职业岗位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学时数、岗位吻合度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各项指标满意度分别为教学内容99.17%、教学方法98.43%、学习效果97.93%、学时数98.22%、岗位吻合度97.72%。说明对9们课程的5项指标的满意度是很高的,均达到97%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教学内容,满意度达到99%以上。所有课程中,各项评价指标满意度最高的是微生物检验课程,其次是临床基础检验和血液学检验。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程内容老化、不适用,课程考核方式不合不够不够合理。

 

2.5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教材选用、仪器设备先进性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满意度为95%,教学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的满意度为86.6%。说明在实际授课中教学上的设备跟临床中实际运用的设备存在一定的差距。

 

2.6 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

 

 

根据表2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满意度为96.2%。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的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程度为91.9%,虽然满意度较高在90%以上,但有近10%的同学感到不满意,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愿意的最主要原因为实习时间过长、轮转安排不合理。

 

2.7 在课程设置上,在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

 

学生认为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是职业岗位课程中的临床基础检验73.75%、微生物检验68.75%、生物化学检验48.75%、免疫学检验42.50%、血液学检验40.63%。其中职业基础课程(医用化学、分析化学、医用物理学、人体解剖学等)满意度为7.50%,通识教育课程(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大学生心理教育等)6.88%。

 

2.8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的必要性

 

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学生中,87.5%的学生认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必要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12.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2.9 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满意度

 

调查的数据中,96.2%的学生认为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满意的,97.5%的学生认为实习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的满意的,满意度均达95%以上。

 

2.10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

 

调查的数据中,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专业技能43.13%,其次是专业知识33.75%、开始医患沟通方面课程32.50%、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27.50%、外语能力26.88%。医学基础知识20.00%、卫生法律知识16.25%、反映最新医学发展前沿的课程或内容 14.38%、人文素质14.38%、科研能力12.50%,数据可作为今后课程设置修改的参考依据。

 

2.11 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对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培养的能力是专业课程知识55%,其次分别是实践动手操作能力50%、社会交际能力34.38%、自主学习能力30.63%,科研创新能力28.13%、基础课程知识26.25%、文献检索与总结能力13.75%、论文撰写能力10.63%、通识课程知识10.00%。说明,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培养的重点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

 

3 讨论

 

学校要进一步搞好学校的课程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制订教学计划,应尽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需要,加强科学性。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培养医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更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在教学方式上,课程中多增加案例讨论课,这些课程从形式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专业课程需要适当加强,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现今,“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普遍提高,在医学界呼吁提高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议改革公共政治课和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调整一般文化课的设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设置的适当调整,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6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技能竞赛;教学;融通

[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8)01(b)-0091-02

2005年國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8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序列,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职业技能竞赛”的局面[1]。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但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手段,它应该融合在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工作中。

从2014年举行首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以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先后参加了三届全国检验技能竞赛,大赛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及临床应用、细菌分离技术、革兰染色及细菌鉴定思路、血糖测定及临床应用、形态学检验4部分,内容涵盖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等专业核心课程。在组织竞赛与常规教学中,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把技能竞赛融合在常规教学活动中。

1健全组织,分工协作

成立“教师工作室”,组成教师团队,形成以工作室为平台,专业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实训中心主任、实验指导老师等多方通力合作的教学体系,细化任务,明确职责。

2优化资源,完善教学硬件建设

利用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优化实验室资源,规范设备及耗材采购的种类、数量,合理配置及使用实验室。大力推进与医疗机构、企业的合作。以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为导向,依托医疗行业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该院与广州科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科方临床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践教学基地,该中心按照专业要求进行装修、配置,不仅能满足常规教学、临床见习、操作考核,还为技能竞赛提供适合训练、比赛的场所。该院还引进了数码互动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构建数码互动实验室,实验室连接60台学生用数码显微镜(内置300万像素摄像系统),1台教师用数码显微镜(内置500万像素摄像系统),未来将购入多人共揽显微镜进一步完善数码互动实验室,为形态学教学及竞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3深入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学渗透结合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而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与助推器[2]。参考技能竞赛要求,该院组织教学骨干、临床专家进行研讨,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修订,调整个别专业课程时数,如《寄生虫检验技术》由原来的36学时调整为48学时,《血液学检验技术》由原来的60学时调整为72学时。

4制定标准,融通课堂教学

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一方面,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改革,另一方面,教改为竞赛提供更强劲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使教学改革、技术应用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质量与竞赛成绩双丰收[3]。

了解学生的意愿该院对2014级、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56名学生,在其在校学习第三学期初,有关技能竞赛进行问卷调查,98.0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技能竞赛,超过96.49%的学生希望参加技能竞赛,超过93.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技能竞赛标准融通到常规教学(见表1)。学生对参与技能竞赛有强烈的意愿,对技能竞赛融通课堂教学有较强的期待。

4.1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等相关专业内容学习班,参与临床顶岗实践,观摩国家级、省级学生技能竞赛,参加技能竞赛说明会,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等形式提高教师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

4.2规范教学环节

利用职业技能竞赛平台规范教学环节,对课程体系进行梳理,整改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教学标准,修订相关课程教学计划,把竞赛项目的内容、标准和要求融入到常规教学中,积极开发各类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教学,使课程既适用于实际应用又能满足竞赛要求。

4.3整合教学资源

组织教师整理并整合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完善题库、图库、课件等教学资源,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实践教材,修订学校技能竞赛评分标准及题库。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中形态学部分,其内容涵盖了《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细胞形态学部分内容。为能满足技能竞赛和教学需要,参考全国技能竞赛标准,利用技能竞赛图片库、临床实践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图片资源,按课程创建形态学教学图库,组建形态学题库,修订学校形态学技能竞赛评分标准。

4.4优化课堂教学

调整教学方法,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复杂的竞赛项目分解成若干小工作任务融入到课程具体教学中,个别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5改革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课成绩,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项目任务都进行考核,计入课程总评成绩。实践考核与工作过程要求相对应,个别项目参考技能竞赛评分标准,从过程到结果以及职业素养方面都设置具体考核指标,体现职业岗位要求。

5健全保障,构建学生技能竞赛“训练营”

职业院校举办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学校教育目的是一致的[3]。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障技能竞赛各项工作能有序且高效地开展,该院根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划定专项经费;健全教师激励办法,将教师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纳入日常工作,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评和职称评聘工作;健全学生激励办法,将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综合考核、就业推荐等方面的一个重要依据。

常规教学中将竞赛项目分解到具体课程教学内容中,形成一个个小的“竞赛项目”,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微信平台组建学习小组,分发学习任务,共享学习资源,让学生全员参与,完成竞赛初级阶段准备工作。学院每年春季举办一次校级专业知识竞赛,秋季举办一次实践技能竞赛,选出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学生组成特别学习团队。成立由教研室选定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组成的竞赛指导小组,以“科方临床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训练基地,构建学生技能竞赛“训练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分三阶段,层层筛选,精心挑选出适合参加全国技能竞赛的选手,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加深对竞赛内容、评分标准等方面的把握。该院自2014年组织学生先后参加的三届全国检验技能竞赛,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多项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

6结语

将技能竞赛的内容和要求有机地融入常规教学,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加強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拓展课堂容量和学生参与的程度,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轻了教师的竞赛辅导工作量,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结合”。

[参考文献] 

[1] 马晓娣.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0. 

[2] 毛诗柱.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6(18):18-19. 

第7篇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重组DNA技术、杂交瘤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的相继问世都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PCR技术的发明,更使得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生物技术应用学科为主,结合理、工、医、生物等其他相关基础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医学院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条件赋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特色,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渠道。

 

临床检验见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各级医院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观察。而各项临床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等与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的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时,除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外,还应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检验的常用方法原理及检验结果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最终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临床,解决临床检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经过几轮的临床检验见习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证明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的必要性,同时也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见习计划、目的明确,实行规范化管理

 

教研室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学生临床检验见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见习计划,落实专业带教教师,联系见习医院,确认临床带教教师,沟通见习内容等。开课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见习目的,了解见习内容、安排及临床科室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见习计划进行见习,严格遵守医院及临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见习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带教老师全程参与,帮助学生从提高临床兴趣逐步过渡到真正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第一阶段,了解检验工作性质、临床检验工作流程等;第二阶段,根据理论课程的讲授进度,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学生参与实践,增加其临床思维能力及接触社会的能力。

 

二、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职业道德

 

见习是高等学校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成为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的开始尝试阶段,也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技术上过硬,思想作风上更要过硬。要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意识。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没有出校门、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见习的过程中带教注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见习过程的耳濡目染,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临床检验是一项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还要求检验人员谨慎细心,注重每个细节,检验结果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今后的学习道路任重而路远,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为将来胜任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教师和临床检验师共同带教,提高学习效率

 

见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活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专业教师对见习内容及学生最为了解,在参与带教时,可结合课堂教学,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式或设问式讲解,而临床带教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临床实例,生动讲述各种检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弥补了专业教师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的检验技术仪器不熟悉,难以生动深入传授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临床检验见习,在教师辅导下获得感性认识,验证深化了理论知识,获取课堂上难以体现的临床知识。同时临床全新的氛围和应用性极强的实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还可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作用,见习生与实习生具有相似的背景,无代沟,交流容易,既能使受教育者得到进步,也能使同伴教育者自身受益,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有效沟通能力。

 

四、注重反馈总结,提高见习效果

 

通过见习结束后学生撰写的总结报告,对已开展了临床检验见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教学方式,认同率高达98%以上,35%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对见习学到的知识加以扩展,提出新思路。同时,部分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见习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延长,安排更灵活,增加实际动手训练;带教老师是否能够更详细地介绍更多检验新技术、进展等。可见临床检验见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安排见习时间,采用先集中后分散,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见习等方式不断优化临床检验见习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切实提高医学院校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8篇

【关键词】 检验技术;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生物安全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及对生物危害进行有效控制的理论及技术措施的新兴边缘学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毒素时, 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感染,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1]。针对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教育现状, 为此,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探讨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1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现状

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教育的现状是由于医学检验系列规划教材中存在着重“临床检验”和“质量管理”, 但对于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提及较少, 多只言片语, 直接导致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习时暴露出对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标准预防的概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等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缺乏, 体现在临床实习中存在不懂自我防护、不按检验科操作规程和制度办事, 例如:不戴防护口罩、帽子、手套, 发生标本洒漏、皮肤破损、锐器损伤、标本污染等意外事故, 穿工作服进入休息间等。有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标准预防”概念正确的只有10.6%[2]。医学检验专业人员工作性质特殊, 日常工作中要直接、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随着HBV、HCV、HIV、肺结核等发病率的不断上升, 危害检验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也日益增加[3]。

2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紧迫性

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之后,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视,临床医护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已将增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 国务院和卫生部分别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 如国务院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卫生部制定了《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卫生部令第50号), 湖南省卫生厅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湘卫科教发2010年8号), 这些都充分说明强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 解决的办法及措施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申子瑜教授曾经撰文指出:目前, 实验室安全防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软件建设, 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 是能否搞好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 只有认识到位,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并付诸实施[4]。针对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紧迫性及现状,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强化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的认知,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防护教育是医学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职责。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加强了在专业课程中对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 强调了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着重讲解了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生物安全水平的分级、安全屏障及要求;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等。通过学习我们必须让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安全教育 带教老师在掌握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染途径、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 制定相应的检验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实验室的废物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及免疫学阳性标本的保存以及使用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学生进入临床检验实验室, 首先老师要讲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规章制度及学生应该注意什么, 并讲解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尤其是接触未知标本或一些探索性试验项目时, 可能会出现难以解释的情况, 对此老师一定要告诫学生, 使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2)在实验的过程中带教老师注意巡视, 认真指导、监督, 要经常提醒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 规范操作。

(三)对实习前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安全防护知识的考试、考核 2002年12月, 经卫生部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开创了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新篇章。我国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我国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19781-2005/ISO15190: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办法》(第32号)等[5]。

本校对于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以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系统学习, 在此基础上进行医院感染的慨念、六步洗手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哪些操作应穿防护衣、临床实验室的废物正确处理、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检验科安全防护级别、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预防的慨念、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生物安全图标的识别、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等生物安全知识考试, 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实习单位的随访, 对本校医学检验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掌握很满意。

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开展在检验专业学生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教学, 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期间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增强其自我安全意识, 将促进检验专业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有效减少实验工作中生物危害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1.

[2] 贺志安,张晨光,赵庆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44.

[3] 邓云清,罗碧茹,李艳华.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现代预防医学,2005,32(6):670-672.

第9篇

摘 要:病理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互相交叉、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要重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按照实验准备、操作、总结和报告书写的步骤高质量完成动物实验,也可将显微互动系统作为教学平台,综合应用PBL、PCMC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得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病理学 医学检验技术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32-02

病理检查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病理学之间关系密切。但病理学实验教学却还停留在老旧的教学方式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课堂师生交流有限、学生对于病理结合临床的理解片面等诸多问题。实验教学水平与实习和就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改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实习和就业需求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教学过程没有充分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所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教学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重视早期病变的分子和生化水平的改变,加强病理学与检验实践的联系,增加病理检验的内容,并在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考试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1 病理学与医学检验的关系及其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病理学与医学检验的关系

病理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可能从事病理检验工作。该课程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相关,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检验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检验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病理学涉及了医学检验的免疫检验学、微生物检验学、血液检验学等主要学科,病理检查属于定性诊断。可见,医学检验技术与病理学是互相交叉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

1.2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观察标本、切片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病理讨论等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并绘制镜下所见图像能够观察到炎性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特点及其与正常细胞的区别,借此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病理检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病理讨论能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复习和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和鉴别能力。应增加并强化学生检查手段、方法、内容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内容和素材。在病理讨论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疾病和问题为中心,通过具体实例来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宜适当安排病理检验工作程序和规范、熟悉病理学常用仪器设备及其操作、常用制片操作与各种染色技术等病理检验技术并进行考核,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动物实验教学的基本步骤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应整合多个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自主完成查阅文献、实验操作到书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完成实验目标,从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2.1 实验准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实验应以病理学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结合检验医学知识来分析并解决病理学实际问题。要高质量完成病理学实验,学生必须与教师通力协作,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探讨并不断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这一过程,完成实验设计。

教师应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实验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如何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同时教师要通过预实验提前摸索和总结实验条件,达成实验目的。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基本流程,了解实验技术特点、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要按照伦理学要求对待实验动物。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查阅相关实验原理、操作流程、实验安排设计的文献资料,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最后教师批阅学生实验整体设计方案,进而修改实验方法步骤,完善实验设计方案,为高质量完成实验奠定基础。

2.2 实验操作

这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个实验小组设立组长,促使其合理分工,指导学生按照规范完成饲养动物、消毒手术器械、制备模型、护理术后动物、观察病变和制备病理切片等整个实验操作流程,同时客观记录实验结果。

2.3 实验总结与报告书写

每组学生在教师主导下,认真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失误,分析失误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措施予以改进。之后,学生要用科研论文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摘要和正文、参考文献为实验报告的主体框架,同时附写实验总结和建议。实验器材、试剂、操作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是正文的主要框架。教师应根据实验设计方案结合实验操作来批阅每份实验报告并给出综合评分,最后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将显微互动系统作为教学平台,综合应用PBL、PCMC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得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1 应用显微互动系统作为教学平台

病理学实验教学可在显微互动室进行。教师借助显微互动系统在每位学生计算机屏上显示镜下示教图像,通过实时动态查找演示、借助软件进行标注讲解和局部放大来实时分析目标图像。为掌握学生观察情况,教师应实时检阅切片观察的动态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镜下观察中出现的问题。

3.2 PCMC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PCMC法是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先导的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是通过问题作为获得和整合新知识的学习方法。PCMC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设置典型病例中隐藏的问题;以适当数量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将精选的典型临床病例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对病例进行讨论,教师可适时启发和引导,先寻找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设法解决问题,最后形成学习小组意见,同时整理好相关资料;各学习小M推选代表,阐述各自观点看法,教师归纳总结并评价各组表现。

实验教学是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的重点。这要求学校应重视该专业病理学师资队伍建设,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实践来探索和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改进实验教学,达到启发思维、激发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轩,罗峰,方克敏,等.Motic显微互动系统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管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9):2651-2653.

[2] 安锦丹,赵洪涛,王洪伟,等.PCMC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92,136.

[3] 资源,程庆,赵文健,等.综合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5,21(23):244-245.

[4] 云芬,贾永峰,孙勤暖,等.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