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居住空间设计

时间:2022-09-09 06:01:26

导语:在居住空间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居住空间设计

第1篇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畲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恰到好处的空间章法,及其所体现出的深入骨血的传统思想文化观念依然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与启示。本文在分析畲族民居特色基础上,对其设计思想和手法进行梳理,探讨畲族传统民居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

畲族传统民居;当代居住空间设计;启示;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听多了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客家的土楼、蒙古的蒙古包等如雷贯耳的特色民居,畲族民居,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还十分陌生。但是这个深藏于浙江西南部山区的畲族特色传统民居建筑,其所蕴含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居住环境的思考,以及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迪丝毫不逊于其他著名的特色民居。

1. 畲族传统民居特点

全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景宁位于浙江西南部,这里主要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经历了千年的迁徙与经营,畲族众人在这群山之间落地生根,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聚落模式。在漫长而幽静的岁月中,特有的本土文化、地理地貌与畲族固有的民风、民俗相互碰撞、融合,从而积淀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独具风情的畲族地域文化。而其中最能反映畲族民众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就要数畲族传统民居了。它是畲族民众一日中逗留时间最长的场所,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畲族民居特有的建筑文化与思想智慧。

畲族的民居在畲语中被称为“寮”,多建在避风处的山坡上或山坳处,以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寮依地势而建,背山面水,选用的建筑材料也以木、石、土、竹、草等当地常见的天然材料为主。寮的空间结构根据所在地域不同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出现有“一字形”、“H”形、“一颗印式”、“口”形、走马寮等布局结构。一字形寮向左右横向伸展,出现有九开间、十一开间的长屋,甚至有十三开间、十五开间。而另外的几种畲寮样式,则多在寮横向开间三间或五间的基础上,再向前后方向延展,形成形态各异的特色布局形式。寮的屋顶样式属于悬山顶,屋檐出檐深远,不仅挡风遮雨,减少阳光的直射,也大大扩展了檐下的可用空间。整个畲寮多分为上下两层,一层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区域,正厅、卧室、厨房都设在这里,次间、梢间地面比正厅的高出二十公分,上铺木板,可起到防潮防虫的作用;二层由于较为干爽,多作存储之用。猪栏、牛栏则通常设在寮的旁边。

2. 畲族传统民居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

2.1 畲族传统民居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处理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

长久以来,“顺应自然”、“与自然无违”的思想在江浙一带深入民心,畲寮即是他们努力将建筑融入到大自然的有力代表,无论从规划选址还是环境布局,都极力淡化建筑自身的主体意识,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即使在当今仍然有着十分深刻的启示作用。

2.1.1规划选址要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虽然浙西南地处山地、丘陵地带,地势疏碎、零星,耕地较少,但是畲民在建寮选址时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地理条件,选择靠近水源的向阳处,随山势而建,尽可能地减轻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同时又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今天,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似乎可以被无限放大,不再受环境的限制,自由地选择居住用地。而事实上,畲族传统民居在选址规划上所显露出来的生态化、人性化理念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毕竟,真正理想的地形在现实中实在很难找到,而推山挖池,堆土成山,不仅不环保,也显得过于劳师动众。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机器,它的选址必然要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这也是“顺应自然”的一种方式。畲族村落中,各种活动如:“崇宗祀祖”;办理婚丧寿喜事;商议族内事务;族人子弟上学等都是在村中的祠堂进行的,村中的畲民不需要走很远的路程,就可以到达。联想到现在的居民小区,虽然没有了如旧时祠堂般的场所,但是在选址时还是要考虑到小区与周围配套设施之间的联系,即:以小区为中心的一定距离内,能就近解决居民吃饭、购物、休闲、娱乐、上学等民生各方面问题的场所和服务。这样,既不会因为长距离的路程而为城市交通带来严重的负荷,也可以减少因能源消耗所引致的城市污染。

2.1.2 空间环境布局应顺应自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为了追求土地价值最大化,带来了现代住房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诸多后遗症。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各种生存资源愈发紧张,并引发了的人们生活质量的恶化,甚至由此所导致了心理上的缺失。关于这一严峻问题,畲寮因地制宜的做法也许会使我们从中获得一些启示。畲寮讲求“顺应自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想办法适应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而不是单凭主观的需要盲目地改造自然。每个畲族村落规模一般不超过30户,降低了居民小区的人口密度。而且畲寮布局不讲求中心、轴线,仅随地势层叠错落,寮的周围还挖沟开渠、引水蓄塘、多植花木,以弥补地势所带来的日常生产生活上的不便,也将寮掩映在一片柳绿花红之间。这种朴素的自然-建筑观在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和环境特色的同时,不仅没有影响到人们的住宿和生活品质,反而因为对寮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巧妙处理,使得居住空间更加别具风味。

2.2畲族传统民居在人与居住空间之间关系的处理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

随着乡土建筑的回归,从传统建筑汲取灵感,创作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空间设计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畲族传统民居虽因深锁高山之中,受外界影响较少而显示出建造风格和施工工艺的滞后性,却也因此造就了畲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独有风格,当中所显示出来的特有的建造形式、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构件样式为当代居住空间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

2.2.1 引用畲族传统民居的空间结构组织方式,启迪当代设计的居住空间形式

任何民居都有其对周围空间环境和结构的独特理解,畲族民居当然也不例外,从中我们或许可以汲取一些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迪与思考。

(1)改善邻里关系。一幢畲族民居一般住两家人,甚至有时会将几个寮相连接,供许多户人家共同居住。寮前是相对较为平整的共享庭院,为家人、邻居之间的日常交往提供了一个方便交流的平台。充分体现千百年来沉淀于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亲情观、家庭观、邻里观,它们为改变今天这种“高楼林立,一门关尽”的冷漠居住形式提供可行性方案。

(2)灰空间的运用。畲族传统民居中对灰空间的利用已相当纯熟,许多地方都体现出对这种空间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如过渡室内与室外空间之间的檐廊;还有檐廊与正厅之间模糊的界线。这种半开敞的空间形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也使得庭院与房间之间的空间大小呈现出可伸缩的特性,衍生出多种功能和用途。联想到现代住宅,这种空间缓冲的理念亦有所植入。“入户花园”、“阳台”这样的灰空间设计已普遍存在,它们在居室与外界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地带,进一步增加了居室的私密性,同时也营造出当代居室空间的“暧昧”氛围。

(3)丰富空间流线。畲族传统民居中的檐廊连接着进入居室的多个入口,可以选择穿过与前廊相连的正厅,从暖间或卧室进入室内;又或者直接从楼梯间处进入居室也可。甚至寮中每一间房间之间都是相互连通的,这意味着即使目的地相同,同时从畲寮中的两个不同地点出发,行动的流线也可以完全不发生重叠。这种多向的空间组织形式对当今居室设计颇有启发。例如对类似于畲寮檐廊作用的入户花园的引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流线的灵活性。此外,阳台和露台也得到升级,除了面积加大,也开始连通如客厅、卧室、书房等房间,进一步开辟新的路径通道。而这种神似畲族传统民居多流线设计的空间组织形式不仅加强了各房间之间的空间联系,也增添了家庭生活的趣味。

2.2.2 利用畲族民居传统建筑语言符号的变异和转化,体现空间设计民族性和地域性

面对“全球化”思维下的“千楼一面”、“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冰冷、乏味的“火柴盒”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历史文脉的渴求和对本土建筑形式的认同感。而作为浙西南地区特有的畲寮,亦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与文脉。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对当代设计的某种启发。如畲寮中参差连绵,如百褶裙般的屋面,就可以运用多种手法,唤起人们对于畲族传统民居的熟悉记忆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新鲜感。例如:运用拆解、穿插、断裂、渗透、拓扑等方法使屋面产生变异;采用合金、玻璃等材料,重新诠释巨大曲面屋顶的形象;调整屋面原本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并通过抽象、转化、组合的方式改变空间形象等等。此外,畲族的图腾-盘瓠、以青、蓝为主的畲族色彩、竹篾编织的隔墙、以小竹片或芦苇杆编成篱笆围成的“千枝落地”墙体等畲族特色文化符号也都可以为当今居室空间设计提供大量创作的素材,通过多样的转译手法,搭建符合当代人口味的传统空间新形式。

3. 结束语

作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畲族传统民居虽然已很难适应当代社会人们生活的方式与节奏,但是,其因地制宜、恰到好处的空间章法,及其所体现出的深入骨血中的传统思想文化观念依然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与启示。畲寮是畲族人民千百年来生活的智慧结晶,是由畲族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的地域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尽管一度曾遭到漠视,但是对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然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解读。因此,通过借鉴满载着畲族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民居设计手法和思想,并运用当代设计语言对其不断进行演绎与发展,相信一定能够创建出一个真正符合人们生理、心理需要的、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的,并且具有浙西南地域特色和畲族民族风情的现代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 程泰宁著. 程泰宁文集.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组编.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

[2] 丁俊清,杨新平著. 浙江民居.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陆元鼎主编. 中国民居建筑年鉴(2008-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4] 单德启著. 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8

[5] 朱良文著. 传统民居价值与传承.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

[6] 刘丽芳著. 中国民居文化. 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1

[7] 蓝法勤. 浙西南畲族传统民居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2):71-7

作者简介:王璇,女,现任教于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分院,讲师;

第2篇

一、引言

快速发展的我国经济,让我国房地产开发在经济大潮中迅速发展起来,不仅让人们的居住环境空间得到改善,居住周边环境景观格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现代居住景观设计大量运用水景设计,改善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并且对居住者的健康大有益;水景设计带来的视觉美和审美价值,不但让人们的居住周边环境优美,清新,还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1.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设计原则与重要性

(1)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设计原则

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主要遵循的原则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人们居住水平。并在建设过程中中,根据地域环境和气候特点进行设计。人们居住小区空间景观的水景设计配上周边绿化,为人们工作之余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满足人们生活温馨安逸的需求,也为提升小区绿化环境起到美化作用。舒心典雅的水景设计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也让人们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由于人们在购房时对小区的水景绿化设计十分关注,因此,水景绿化设计者要根据不同小区的格局特点,以及所在城市气候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2)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重要性

水景设计是人们对自己居住小区周边景观环境设计中最为关注的元素。因为水景设计不但美化人们居住环境,其本身具有的生态功能还能起到调节人们居住环境质量的作用。水景设计中水循环通过自身净化功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稳定空气质量,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从而净化城市中的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水景设计在小区中环境规划中的设置不但净化空气质量,而且还让其成为居住环境的一道风景线,增强居住环境的整体空间感。

2.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类型及其作用

(1)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类型

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类型种类繁多,主要有喷泉、水池、小溪、叠水、装饰等形式。其中,喷泉水景是运用物理学中的压力原理,使水从低出向空中喷出,再落在水池中的一种景象。喷泉水景因其设置方式多种多样的特点,而在实践中得到较多运用,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最富影响力的水景建设之一。

(2)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作用

水景设计作为一种典型的景观设计,其首要作用不言而喻,自然是体现在景观美化与环境优化之上,这也就是水景设计的观赏作用与艺术价值之所在,这一作用主要满足公共社会的环境要求与人们内心的审美需要。另外,水景设计还可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甚至是体育比赛场所,人们乐在其中,陶冶性情、涤荡身心、培养竞技理念,从而提高自身精神文化生活之质量。诚然,水景设计不但拥有多种社会功能,还具备一系列生态作用,尤其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可谓意义深远。

3.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布局方式

(1)核心式布局

所谓核心式布局其实就是指,在一个用地近乎于标准几何图形的居住区中设计一个中心水系,并将其作为整个居住区的核心景观。就空间定位而言,这一中心水系是居住区整体建筑设计布局的关键所在,要尽可能的做到使大多数居民都可以在其住宅中便能欣赏到这一核心景观,甚至于只要以其为参考标准就可以对居住区中的其他建筑做出大概的定位。就生态价值而言,这一中心水系同时又是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调控中心之所在,不但起调节居住区内部温度与湿度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促进居住区周围空气对流运动的功能,通过对“热岛效应”的减缓,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2)线性布局

线性布局是以水体为轴,将水体景观与居住区连点成线,从而达到二者相统一相和谐的效果。由于水体在这一布局之中所发挥的轴线功能,使得这一种布局在实际应用中更加适合于那些功能作用众多、设计要素复杂、建筑用地并不规则的居住区。相对于适用于用地规则之居住区的核心式布局而言,线性布局,可以使本不规则的居住区在空间定位上呈现出更好的连续性,并在视觉效果之上体现出一种通达舒畅的感觉,从而既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又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艺术价值。

(3)组团式布局

组团式布局的主要元素是水景设置,同时也需要小区其他绿化设施组合搭配,才能让水景设计的艺术形态和视觉效应展现出来。组团式布局最大特点是每个个体都能独自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空间,又和空间整体设计景观相互协调,与整体设计布局保持一定的完整性。这种风格让水景设计零散但不凌乱,而且占用区域较大,非常受小区住户的欢迎。

(4)环绕式布局

环绕式布局是根据居住环境的整体布局格式,让水景建设环绕在整体居住建筑的周围,让水景设计体系成为居住建筑的主要中心点。把环绕式水景建筑两边的人行道,在进行相应的植物绿化装饰,让水景设计与绿化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在提高美化作用的同时,也让人们的视觉得到享受。环绕式布局弯曲,多样化的设计风格,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清新,舒适,同时也让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环绕式布局合理的规划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二、结语

第3篇

1.老年人居住空间色彩设计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身体各个机能下降,心情也变得很不稳定。为了缓和其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必须合理运用色彩设计。色彩在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中占重要地位,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老年人居住空间色彩设计中应采用柔和、古朴、沉着的色彩,适宜选择浅色系,以营造宁静、亲近、洁净的气氛,而大红、橘色、紫色等热烈活跃的色彩,则有可能引起老年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可选择以黄灰色为主色调,这个色调不仅使人觉得温暖、舒适,有效帮助老年人缓解压力,还能营造一种适合回忆的气氛,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老年人居住空间照明设计

老年人居住空间的照明设计主要从安全、安心两方面考虑,应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段、行为模式、身体状况等进行设计。老年人的视力不好,对光线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一般老年人对光线的明度要求比年轻人高2~3倍,昏暗的灯光会促使老年人情绪低落。因此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设置局部照明,可以在墙面或窗户上设置柔和的照明灯光,使居住者在晚上使用灯光时有一个缓冲的过程。如老年人一般喜欢起夜,最好能让开关控制离床头比较近,以便老人操作。另外可以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的走廊间安装地脚灯,方便晚上照明。因老年人行动不便,又渴望享受自然,因此应该把人工光和自然光综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光,为老年人营造明亮通透的环境,使其心情愉悦。

3.老年人居住空间装饰性设计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行动会相对缓慢,反应能力也相对差,因此应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来设计周围环境,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加强室内空间装饰的审美性。绿化植物作为室内装饰陈设的一部分,通过与室内环境的结合,营造自然气氛,起到放松人的精神的作用,使老年人更加舒适地生活。家具的选用应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如选用储藏柜和衣柜应低于常规尺寸,尽量选用圆滑的没有棱角的家具,以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在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要更贴心、更人性化,选择安全系数高且环保健康的材料,同时还要便于清洗。总之,老年人居住空间装饰设计要注重简洁、典雅,不求华丽。

二、老年人居住空间中各功能性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第4篇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环境艺术;创新

居住空间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于功能、审美、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环境艺术是居住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室内设计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将环境艺术进行良好的创新,从而更好的营造出具有整体性与艺术性的室内环境。居住空间设计必须重视对环境艺术的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室内环境融入理想的精神世界,从而提升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整体水平。

居住空间的功能

居住空间通常包涵客厅、起居室、卧室、娱乐室或者休闲房等室内空间,通过对整体空间的塑造,可以让居住者更好的获得文化与精神上的体验,满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并且更好的凸显空间形象的差异性。室内空间的设计效果,直接影响了居住者的自身情绪,并且会让人产生特定的感受。

室内空间的美感主要分为意境美感与形式美感两种。意境美感主要指室内空间的内涵,形式美感主要是针对于居住者的视觉感受。通过对于室内空间的合理设计以及对于室内的色彩、家具、绿化、配饰等合理的设计,可以创造良好的意境美感与形式美感,从而达到居住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

环境艺术的创新

1.回归自然的创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追求也逐渐提高。在钢筋与混凝土构成的城市当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自然生态也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也成为了居住空间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居住环境已经与田园生活渐行渐远,人与人之间的居住环境的隔阂不断增大,居住环境也十分拥挤。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要对于人类回归自然的情感进行重视,并且对自然元素进行组合与设计,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居住空间设计充分地融入到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从而体现出自然生态之美。

2.以人文本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要对于人文因素进行重视,并且以人们对于生活追求来开展设计的创作。居住空间环境是属于个人的生活空间,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到居住空间设计之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人与空间环境的协调,让居住者得到安全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审美享受。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室内建筑不断的涌现,各种设计风格也使得居住者更加眼花缭乱,居住空间设计逐渐的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环境艺术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将室内空间赋予深刻的人文内涵,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将僵硬的混凝土结构转变为亲切的生活空间,借助不同的手段体现出居住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3.个性的创新

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化。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念有着巨大的差异,统一的设计方式难以体现出设计者的个性化,使得人们对于室内空间的体验下降。在开展居住空间设计中,对于环境艺术的设计需要融入个性的思想,通过个性的创新,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统一性进行必要的个性创新和改变。在进行环境艺术创新中,要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建筑材料以及技术手段,让室内空间具备更好的个性化,并且切实地满足居住者的个体化需求。

4.实用性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中,需要重视居住空间设计的实用性,重视对于室内环境的保护。现代室内装修设计中,经常会由于不合格的装修材料所造成的室内污染,严重危害居住者的自身健康。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在实现环境美学理念基础上,重视对于室内环境实用性的保证。要将环保理念与美观设计相结合,并且保证设计采用材料的环保性,通过对于居住空间设计的有效控制,达到提高室内环境的实用性。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居住空间设计上对于环境艺术的实现,也要结合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于室内环境中的声音、颜色、光线等不同因素的搭配,提高室内空间的实用性。

结语

居住空间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创作过程。居住空间设计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审美观念以及生活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开展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环境艺术的创新,从而通过合理的设计工作,使居住者在室内环境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人与居住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玫.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新元素――谈漆艺与室内设计的进一步融合[J].室内设计.2007(04)

[2]丰明高.“人性化”室内空间设计[J].中外建筑.2008(12)

[3]蔡云.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2)

[4]易熠.浅谈环境艺术设计的继承与创新[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4)

第5篇

关键词:单元式住宅;居住空间;设计过程;合肥昊天园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研究意义

大量的、快速的住宅建设,导致了住宅研究时间不足,研究成果滞后。设计人员应及时根据市场对住宅产品的反馈意见,总结产品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相应的住宅设计研究并对市场发展前景进行预判,进而快速提供设计产品待市场和居住者检验。因此,在住宅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设计理论及生活现实,对住宅居住空间的研究性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2.项目背景及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2.1项目背景

本文以合肥昊天园居住小区为例,研究单元式住宅居住空间的设计过程。

合肥昊天居住小区用地紧邻合肥现代物流园区、庐阳产业园与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用地位于城市主干道砀山路北侧,淮南路东侧,新华路南侧,星火路西侧,总用地面积为22.1万平方米,其中含代征绿地面积为0.7万平方米,代征道路面积为1.45万平方米。用地相对平坦,地块内有高差,但无自然地貌。总体形状呈梯形,其中淮南路地界边长约321米,新华路边长约501米,星火路边长约556米, 砀山路边长约533米。地块紧邻合肥市二环路主干道,到达交通路线便利。相邻地块均为规划的居住用地。

2.2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对于既定条件分析后,设计人首先要协助开发方讨论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土地容积率和密度设计是决定居住区空间的关键性要素,同时也是决定其开发规划在造价上是否可行和成品价格定位的关键性要素。高容积率,意味着开发强度大,同时控制成本,是产生较大的利润空间的必然手段;低密度,优质居住环境,是增加小区附加值的关键,优质的环境,会提高楼盘销售的速度,提高售价,使资金较快的回流。对于22公顷大区域的住宅建设,我们首先提出的概念是:分期建设。这是有机控制建设成本的关键。

3.总体规划布局的形成

总体规划设计的任务,是在规划设计中根据具体的开发的目的和条件而制定整体框架。通过算账方案计算比较,我们认为2.5的容积率和20%的密度是相对合适的。随着人们对城市即居住空间理解的深入,开放社区理念应运而生。“住区开放”已经超越了打破住区围墙的简单表面概念,它强调了住区是城市整体功能和空间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城市空间、城市交通的“城中城”。住区的生活和空间与城市进行一体化的交流互动,其直接表现就是适宜的路网密度、通达的公共交通、能够共享的配套设施、开放友好的街道界面、生机勃勃的交往气氛和有机整合的城市生活。在方案中,东侧沿街商业街和深入社区的商业内街,同时服务于住区内及住区周边的居民。用开放的商业街营造出一个与城市相融合,同时本身又具有城市气质的住区公共空间。

交通流线的设置方式是决定能否实现开放社区的第一关键。方案要确定交通设置方式的三个关注点:

(1)均衡分配原则。表现为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即从居住者角度考虑舒适性。

(2)结合环境思路:尽量做到用道路围合环境空间。

(3)满足消防要求。

4.单体设计

单元住宅发展到今天,形式多种多样。国内市场上的户型起缘于国外,但都经过了国内设计师针对我国具体形式进行了再设计。这是一项细致深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从居民居住需求、建筑开发、城市规划、结构及设备系统、空间、朝向等多个角度对单元内部的功能、空间组织、外部形象等多方面的细致研究。

5.配套设施建设

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开发商除了建造住宅之外,还需要建造一定的公建配套,这要求开发商在规划上考虑住区公建的配置和建设。配套设施是人们来到社区后,对其基本生活的支撑点。对于公建配套的规划建设不能单纯出于营销目的,也不能只按照赢利原则,还要从满足居民需求的角度,适当引导、培养公建的良性生长,才能真正有利于住区的长期发展。

单元式居住空间起源于国外,在我国也已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现今,这种住宅更成为全世界大多数人的居住形式。单元式住宅居住空间相关课题的研究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也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但从国内目前的状况来看,这类研究的时效性还不够强,深入度不够,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正因为如此,对单元式居住空间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的探讨之路仍然十分漫长。

本人意图通过对一个实际项目设计过程的参与和体会,了解其中的各个环节和相关设计问题,以达到学习知识并运用前人经验及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现实条件和我们设计水平的制约,使得方案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但本文通过对项目设计过程的解析,实现了对单元式住宅居住空间设计过程的粗浅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限5种以内):

第6篇

【摘要】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为提高居住空间设计n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在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为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打造和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平台。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居住空间设计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与此同时,也是居住空间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需要逐步提高。

居住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系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能够独立完成居住空间的设计能力,能熟悉居住空间设计的工作流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和施工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在国内,以目前的就业反馈信息来看,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眼高手低,在学校所做的实践的知识很多都只是凭空想象做出来的,设计出来的东西很多也是纸上谈兵,所以导致刚踏入设计公司的学生因实战能力的欠缺而无法上手,达不到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要花费大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公司重新学习,就业单位对此很无奈,学生也很辛苦。所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可行性改革研究,从分析现行市场需求出发,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提出相关建议,使得学生们学有所用,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课程目标突出实践教学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基础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基本是对等的。一般情况下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来传授相关的教学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弊端,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因此,作为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来讲,不仅要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原则、设计方法和理念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此加深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因此,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课程目标中,要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

在课程目标的设计和安排上,要体现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培养。做到了既要加强理论教学,更要突出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可将理论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转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在课程教学内容, 尽可能达到针对性、实用性,并分析和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以及设计技能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设计团队完成项目的设计,要求学生以设计小组的工作模式进行学习和设计,分工合作、团结协调。让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而教学方法却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即使教学改革设想再完美,它都必须建立在教学的过程上,同时还要和具体的实际相结合。

(1)运用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库的建设,强调案例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全过程,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典型的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同时,让学生分组对进行案例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自己整理分析整个案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还有利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主体,激发了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索性的学习。

(2)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进行项目分析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根据各组完成的项目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选择项目案例,设计好任务书,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收集好案例中各项目材料。如: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并结合项目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对案例进行设计构思、讨论并绘制设计草图等。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还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3)“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法。目前,很多院校都采用“假题真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它可以模拟真实的设计项目,让学生在设计项目中掌握设计的操作流程。但与此同时,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实际工程结构的做法。所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则是必要的措施。

“走出去”模式则是教师可以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材料和施工工艺,学会处理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习工地施工管理能力,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相比课堂理论的讲解更加轻松和深刻。而且通过学生实地参观和老师现场讲解,以及工地的亲密接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引进来”的模式则是指在教学内容的授课上,除本学院专业教师讲课以外,可以邀请同等其他院校的教师来为学生进行讲课。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引进相关专业的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讲课,并不定期的举行专业前沿讲座,让学生们可以随时了解行业动态。

3、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居住空间设计以往的考核方式是根据专业特点,一般以单元作业加考试大作业共同构成课程考核。作业制作要在课程教学环节内完成。课程考核作业基本是根据给定的项目图纸,绘制全套的居住空间的设计方案。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需要进行,着重要体现实践能力考核和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考核的可以多元化,也是势在必行。可以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考核。具体有以下几个方式:

(1)设计理念的表达;全面全新的设计理念;团队的协作能力。

(2)设计作品项目化的考核方式,即以项目过程化考核与作品效果考核相结合,以设计项目的具体要求为考核标准。

(3)工作规范考核方式,即知识技能考核与工作态度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的考核。

(4)多样化考核办法,可以通过考证或技能竞赛获奖相结合,采用多种渠道来认定学生课程成绩。

二、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想

1、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完善“双师”队伍建设制度,要求每位专业教师不定期去企业学习锻炼,在日常的工作中切实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选派优秀教师区参加省市各类培训。同时,在不影响基本教学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以此提高个人研究水平,并为个人发展积极搭建平台。

2、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必需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在上实践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在实践中真正得到锻炼,学习解决生产实践以及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管理能力,培养自身的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精神,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提升自己的设计施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

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目前在一些设计院校逐渐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与社会接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教与学相互补充。在工作室里,教师可以更充分地对学生的辅导。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根据装饰设计公司的操作流程,对设计过程和设计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生之间可以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起到榜样的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在高年级的学生的带动下进行设计创作。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形成你追我赶的效应,以此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方法。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让学生在所学的设计课程中发挥更多的自身能力和价值。

居住空间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总结,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力求做到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跃辏吴能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讨[J]. 襄樊学院学报,2009(11):81-83.

[2]张锐,庞大庆.广告设计课程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8(8):194-198.

[3]范贵德. “工教结合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刍议(N)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2).

[4]钱抒.“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N) 正德学院学报第10卷第2期 2012 年12月.

第7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居住空间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一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对于环境设计类专业教学来说,空间类课程教学历来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核心。经过两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学生对于构图、手绘、设计软件、材料运用有了基本的了解,空间类课程就成为了一个平台,将所有的知识融汇起来,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好处。相应地,对空间类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常见的模式有两种:(1)以纯理论和图片教学为主;(2)教学前半部分讲理论,后面部分由教师提供一个固定案例,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方案设计,教师进行指导。这两种模式都存在着弊端:第一种模式让学生只能从最基本最宏观的层面去了解空间设计,没有任何的动手能力;第二种模式在一定层面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闭门造车只会让学生强化了部分能力,如手绘、软件设计的能力,却丢失了对商业市场的判断、材料的了解和应用,让学生沦为一个高级制图员而不是设计师。这也离我们的教学初衷有很大的距离,所以空间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所在的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艺术系环艺教研室在一年前开始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二 对于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工读教育和美国的合作教育,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设计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经验的丰富和技能的增强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并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接轨。

三 项目进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项目在进入课堂后,整个流程为:(1)收集客户信息,与客户接触,切实把握客户需求;(2)实地勘察;(3)制定方案草图,进行报价制作;(4)制作合同、文书;(5)监督、指导项目完成;(6)回访客户,对项目进行评价和总结。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要素。

(1)专业技能准备

前期的《人体工程学》、《CAD》、《3DMAX》、《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等课程中,除了必须的理论知识外,教师在授课时均以实际案例为依据,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居住空间设计能力。

(2)组织要素

根据学生的特长、专业成绩和兴趣组成不同的小组,分工为洽谈组、设计组及制图组。在实践时强调密切合作、角色互换,这样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在课堂上由于接触的业主不同,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学会要尽量满足业主的需求,方案的难度也有了深浅差异,一定要安排最后的讨论、分享,强化学生对方案设计程度的把握。

(3)专业技能辅导

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的分析。新知识讲解时要抓重点,若能用案例或任务的实际操作演示方法进行,会更利于学生接受。师生对项目进行分析后,学生按照项目设计任务书进行工程项目的实施,任务书要明确指出需要完成的项目内容,工作过程的先后,且对重难点以及学生易发生问题之处作强调说明。整个项目是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来进行的,教师要作好组织和启发式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保证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完成任务并达到项目的要求。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学会总结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一个职业习惯。总结要分为几方面:第一是让学生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实践、边总结,最后项目组形成一个总结报告和项目完成的自我评价;第二是教师总结整个问题加以强调;第三是客户评价,请客户对项目进行反馈,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 对教学模式改进的思考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课程教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还需要整个教学团队的继续努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由于授课的班级较多,对课程模块知识的衔接、实践课时安排、教师分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实施,以形成较稳定、更合理的教学方式。(2)全新的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由“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既要懂市场、又要懂理论,拥有较强的项目设计与项目指导能力和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3)需要建立更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加强校地企的合作,建立完备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长期有效的客户资源。(4)建立良好的奖励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项目教学法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项目的实地勘察和课堂上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中,不能遵循固定的理论教学模式,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要素,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项目进入环艺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艺术教育.2007(11).

第8篇

【摘 要】城市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最终本质是有效解决人类居住的问题,优化人们居住环境,提高人们居住质量,文章对居住空间的文化符号设计、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等主流方向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国内外实际居住空间设计案例,提出了多元方向是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多元方向;居住空间;空间设计

随着城市环境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居住空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城市居住环境来说,人们已经从单一的满足居住需求逐渐上升到追求理想的居住空间环境,从物质需求层面发展到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居住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中不同的社会公众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方式,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设计居住空间,由此导致了居住空间设计面临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包括居住空间缺乏创新设计理念;难以准确把握地域文脉;过度设计带来的审美疲劳;实际建造与空间设计不匹配等,这些问题进一步引发了多元方向居住空间的创新发展思考。

一、文化符号居住空间设计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消费文化是多元方向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重点研究方向,文化不但能够转换为物质消费,满足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欲望。人们通常会利用文化符号消费来突出个人身份与地位,而居住空间的设计人员则是文化符号的实际操纵者。

居住空间符号处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层面表现得异彩纷呈。居住空间的设计要充分把握消费文化,突出其物质和非物质因素。消费文化的物质因素指的是文化构建方式及其载体;非物质因素则体现了居住空间设计的多种文化意向。对于消费文化的意向来说,主要是由消费者本身思想情感的切实体验,以符号的形式保证居住空间意识传达与接收相互统一。在这种文化符号的转换过程中,其表达意向更具深层文化内涵。

在香港城市居住空间设计中,嘉荟轩住宅社区中的一套住宅设计提出了“甘露”的主题点,由“甘露”二字的表面意义理解,自然而然联想到干净、清澈、透明的意向。为了有效说明空间设计师将创意点转化成为深层的设计语言,下面以“甘露”的卧室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住宅卧室与卫生间以玻璃墙隔离开来,卧室中与床相反的墙面采用镜面装饰,玻璃墙和镜面墙都用植物图案的连续纹样进行装饰,进而形成了图与底的构建关系。由于玻璃墙的透明性较好,人们在卧室时可以透过玻璃墙直接看到卫生间,镜面墙由于具有较强的反射性,可以将对面墙的装饰物直接反射,但是,玻璃墙的透明性和镜面墙的反射性都在植物图案的作用下被相应消弱,卧室空间的视觉感更加层次分明,植物图案是第一个层次,人们肉眼看到的透明物和反射物都处于第二层次,当两个层次共同作用于人眼视觉时,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如甘露般的干净、清澈、透明的空间品质。由此可见,空间设计师将抽象的文化符号创造成深刻的意向,最终转换成丰富的空间符号,在居住空间设计方面仍然处于领先位置。

二、绿色居住空间设计

现代社会在发展建设进程中,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开发,进一步导致了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活动,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面临着生存危机的挑战。因此,绿色设计理念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应运而生,居住空间的绿色设计指的是尽量降低自然生态环境负担,减少污染材料的使用,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工艺手段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绿色居住空间设计的探索发展从未停止,在空间设计语言方面,“现代穴居”注重的是原材料的美感,包括墙面和地面的肌理美感,木质楼梯材料的纹理美等,同时,“现代穴居”的采光设计业充分体现了绿色设计理念,住宅一层利用大面面积进行采光,二楼入口上端开设矩形窗口进行采光,三层顶尖部分可以采用天井式采光模式。绿色居住空间设计要求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生态环境,通过以上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设计也是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组成部分。

三、可持续居住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的可持续设计指的是在不影响正常生活条件基础上,适当改变日常生活的设计方式。在实际居住空间设计中,可持续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历史建筑物的修复,使其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凸显历史建筑的内涵价值;二是对于居住空间设计技术来说,将多专业建筑模型技术进行整合,应用于居住空间设计中。

由此,对城市老旧建筑的改造和修葺,充分发挥老旧建筑的作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老旧建筑都拥有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充分反映某一时期城市文化特征,但在开发利用方面却存在着相当多的不利因素。例如,老旧建筑结构落后、资源消耗严重,此时,可持续居住空间的设计为实践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持续居住空间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特征,一是注重居住空间设计过程中的协同工作模式,二是体现多专业交互的工作方式。可见,可持续居住空间设计正不断走向信息化发展之路。例如,利用Autodesk Revit平台可以实现三维模式的空间设计,在相同的建筑信息模型上完成整合设计,防止不同专业在整合设计中出现矛盾,有效降低设计成本,切实缩短设计周期。由此可见,可持续居住空间的设计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化、直观化、流程化的平台。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居住空间创新设计发展方向的深入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多元方向体现了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明显特征,居住空间的创新设计不仅体现在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方面,而是要更多注重人类现实生活环境,以及多元文化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运用和谐自然生态环境的理念与建造技术充分结合,真正提高人们居住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路,陶大勇.现想居住空间之中式住宅小区设计解读[J].山西建筑,2013,02:19-21.

[2] 陈菲菲.浅谈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虚耗现象[J].大众文艺, 2013,03:98.

第9篇

关键词: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世界的经济发展形势、政治格局以及社会状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人们开始对人权进行重视,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其思维观念不仅仅局限于过去对于残疾人士的同情关怀,而是转变到对残障人士其优势能力的开发和创造,认为残疾人与常人一都拥有建设社会和贡献社会的能力。基于这种情势之下,国际联合开展了残疾人权益保护协会组织等等,切实对残疾人权益的保障做出突出贡献。

一、残疾人的特征与需求

(1)残疾人的身体特征

残疾人的身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其身体素质不高,身体器官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缺失。身体器官不断的衰化,导致其行动上会有所迟缓或者是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由于残疾人身体行动方面多有不便,因此其对于外出的需求并不是很高。在其生活当中居住环境占据其大部分的时间,也是其主要的活动场地,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要根据残疾人的需求以及行为特征进行居住空间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原则就是无障碍设计。

(2)残疾人的心理特征

相较于健康人的居住环境来说,残疾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相比有更高的标准。就一般情况来说,残疾人对于居住环境在心理上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便捷性、隐私性、舒适性。由于残疾人在身体机构的构造上存在缺陷,所以其对于自身安全的保卫能力以及行动能力都比较缺乏。基于残疾人这种心理需求,要求其居住环境安全系数较高同时能够对于残疾人的隐私进行维护,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对于居住环境舒适性的保障。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有更高要求标准的同时,残疾人对于环境的改变其自身心理观念也开始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有所转变,主要体现在居住环境方面,因此在进行残疾人居住空间的设计时,就需要对于以上这些因素进行考虑。

二、老年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房间大小合理

残疾人行动多有不便,因此在对房间规模进行设计时,不能够设计的过分宽阔,否则残疾人在行动的过程当中会产生紧张感。但是也不能够将房间设计的过分狭小,要进行选择那些大小合适的房间,这样残疾人在进行居住的过程当中不会因房间过大感到紧张也不会因为房间过于狭小导致拥挤。比如说腿部有残疾的人在进行空间设计时,需要将轮椅这种辅助工具涵盖在空间设计的范围当中。

(2)设施方便安全

对于残疾人来说,居住环境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要求其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以无障碍设计为基准原则进行开展。让他们在实际生活当中感受到设施的方便和快捷。比如说家具、门框、窗户、扶手、厨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根据残疾人残疾特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摆放布局。对于地板、电源的设计要要充分的显示出人文关怀,比如说在进行电源开关的设计时位置不能过高或者是过低,应该依据残疾人的身高比例进行位置的布局和设计。而眼部具有残疾特征的残疾人对于灯光的设计要尽量柔和对于其视力进行最大程度的保养。

三、残疾人居住会计无障碍设计

(1)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化的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空调、电风扇以及电子媒体的电源插座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在对其进行位置的摆放以及细节的处理时,都要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进行位置的处理和摆放。

(2)安全抓杆的设计。残疾人在居住环境之内进行活动时,由于其身体的残疾所给其造成的限制较大,因此在空间的设计时往往都会对其进行安全抓杆的设计,其目的就是其在进行相关行动时,减少由于身体障碍对其造成的不便。比如说在洗漱间进行安全抓杆的设计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这样就能够在其进行洗漱的同时减轻由于身体带给他们的压力。

(3)卫生间的设计。在进行残疾人无障碍设计时要进行多角度的考虑,比如说卫生间门口宽度应该大于813mm;其次,对于卫生间相关常用设备的开关要设立在其容易进行操控的位置之上。抓杆的设计也是十分具有必要性,防止其由于身体的不便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残疾情况较为严重的人士进行细节的处理时更需要用心,不能够对那些具有障碍性的建筑进行使用,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日常操作。同时卫生间要时常进行通风,给残疾人带来最好的居住环境。

结论

在进行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时不仅仅能够使得残疾人在居住环境当中感受到方便和舒适,更是体现了我国如今对于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因此要对于空间无障碍的设计细节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使其能够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爱。

参考文献:

[1]于音.哈尔滨市居住小区老年人无障碍交往空间调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