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6 00:52:49
导语:在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戏曲 进课堂 戏谚 导航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戏剧形式。它源于秦汉时期的乐舞、俳优和百戏。千百年来,在一代代梨园弟子的苦心经营下,他们不仅为戏曲创造出一系列光彩夺目的表演艺术程式,而且积累了灿若繁星般的优秀剧目。随着国家大力倡导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在基础教育阶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戏曲进课堂已经在许多地方落地生根。
根据笔者多年的戏曲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普通中小学校里,利用戏谚――这一梨园艺人多年的艺术经验总结,来推动戏曲进课堂的进程,既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又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影响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迁移。
一、戏要情通理顺,有情有理有戏
在戏剧界有一条铁律,那就是――“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是说凡是戏剧作品,剧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总是互为依托,相映成趣的。故事情节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越容易吸引观众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例如,在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大义凛然,李奶奶的坚贞不屈,李铁梅的爱憎分明,以及鸠山的狡诈凶残,这几个剧中人物围绕着“密电码”的夺取与传递的剧情而交织展开,每个人物的个性均十分鲜明生动,剧情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吸引着观众随着剧情的步步推进,而与剧中主人公同忧、同乐、同哀、共喜,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戏曲进课堂的过程中,学唱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该剧的剧情脉络及其人物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入戏”,而且有助于他们声情并茂地学习演唱。
二、书靠念,功靠练;曲靠唱,戏靠演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戏曲艺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于一体,汇戏剧冲突性与歌舞抒情性于一身,堪称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对于广大普通中小学生而言,学习戏曲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掌握的事情。
然而,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正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他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总结《粉墨春秋》中所言:“天下没有不行的事。我们自幼便是打这‘不行’中锻炼出‘行’来,这叫‘练行的’。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同学们都知道书要靠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会的道理,戏曲中的唱段也要靠一小节一小节地唱,戏曲表演中一招一式的功夫更要靠一点一点去练,那么,戏曲艺术的真正掌握,则要靠舞台表演的艺术实践来检验。
三、勤学补拙,熟能生巧;功深艺熟,业精于勤
师生经过一段时间共同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努力之后,同学们就会一步步摸到学唱戏曲的门径。事实上,学习任何知识都具有共同性,那就是――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
在课堂上,我们每每发见:那些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往往并不是那些学习基础很好的学生,而是敢于正视学习困难,愿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是那些善于以勤补拙的人。
有道是,“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学习戏曲表演,要想达到功深艺熟的境界,必须经过年深日久的勤学苦练不可。古往今来的那些戏曲表演艺术大家,无不经历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磨砺,经历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般的攀登艺术完善化高峰的自觉行动。他们宁愿在排练场流血流汗,也要在自己塑造的舞台艺术形象中获得永生。这就是“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的本质内涵。
四、学习表演四字诀:学、会、通、化
广大中小学生学习戏曲,总要经历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一窍不通到粗通一门的转化进步过程。
戏谚云:“活学艺,派则流,死学派,艺则滞”。强调的就是在学艺的征途上,一定要坚持学深学透,学到家。通过广拜名师,多方学艺,才能够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条件,形成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特色或风格。
正所谓,“流派流派,有流才有派”。戏曲的繁荣靠的是百家争鸣,流派纷呈。倘若拘于一隅,固步自封,必然导致流派萎缩,艺术凋零。
事实上,学习任何科学文化知识或技能,都有一个通过虚心学习,加以熟悉掌握,经过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过程。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自主学习,也称自我导向学习或自我调节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1] 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2]学习的多少取决于一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基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我在查阅资料的同时对本地区的小学进行了考察。对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总体现状初步分析为:小学低年级自主学习能力几乎处于零级状态;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概括、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各项能力都较差,几乎处于零级状态,只有15%~20%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小学高年级组,如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在教师事先不作任何说明的前提下,利用15分钟自己看教材,85%的学生能抓住学习重点,能较为正确地理解知识。由此看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的发展趋势是上升的,基本符合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整体上来说,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呈偏低的状况。
三、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虽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的来说还不够成熟,但是注重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联系生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以情激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达到乐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教师常和学生展开比赛,在学生一步一步计算时,这位教师却已迅速说出了结果,这样几道题下来,学生会产生很大的疑问。趁此机会教师发问:看到老师算得这么快,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教师的问题上,内心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求。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操作,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经历“设问――猜想――证实”这个学习过程,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2.改变教师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采用尝试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否愿意学,在于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否意识到学习是一种自身需要。教师要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进行数学“千以内数的读法”的教学时,可以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数据,让学生意识到“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然后设计出两点要求:① 你认为这一课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知识,过去学过类似的知识吗?②自己做一个数位顺序表,说出它的用法。学生通过预习,在前有知识的基础上,基本能总结出数的读法。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第一个要求,并把经验总结出来,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在小组中展示学具,并说出自己是如何利用它的。这样,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超前学习,并且参与了制作学具,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能初步对千以内数的读法进行小结。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能“坚持学”
(1)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就是学生能够自主地确立学习目标,而这些目标的确立是学生的真正需要。[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的差异引导学生设置一个个既有一定难度、通过努力又能达到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一次次地完成任务,得到一次次成功的体验时,其学习信心将会增强。
(2) 教会学生战胜困难的方法。在主要学习任务受到干扰或当学习过程中紧张、焦虑时,告诉学生可以采取:①在学习过程中展望学习成功带来的积极结果,如他人的赞许、暂时的休息等;②使用自我提示言语,如“脑子不能开小差,否则今天看不完这些内容了”等;③采用开放阅读的方式,可以占用更多的心理资源而专心学习。[4]
⑶ 教会学生自我强化技术。即达到了学习目标给予自己奖赏的方法:①事先安排好学习的进度和奖励;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部分任务给予自己记分,提前完成任务加分,完不成任务扣分;③达到预定的得分后奖励自己,否则不奖励自己,直到完成任务。[5]
学会自主学习,是小学生升入中等学校甚至将来终身必备的一种素质基础。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为学生接受中等教育提供条件,为其适应社会进行独立生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张 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靳玉乐.自主学习[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基本探究性内容,促使学生在探究性作业过程培养的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充分发挥探究性作业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作业。对此,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
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给学生充分主动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根据数学教材、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数学探究性作业,促使探索性教学贴近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笔者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为例,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1)研究目的
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探究小学高年级探究性作业设计方案,以促使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牢固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为促使小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创造条件。
(2)研究方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文献研究方法。也就是查阅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相关的文献,学习其中的相关理论,借鉴已经可以有效应用的研究成果,为此次研究课题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其二,个案研究方法。也就是找出与此次研究课题符合的代表案例,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根据资料内容,从中总结经验,进而应用到此次研究课题中。
其三,经验总结方法。总结实践,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总结经验形成理论。
(3)研究内容
此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研究中主要是对不同层次、不同范围探索性作业类型、形式、方法途径的设计与研究;研究数学探究性作业应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情况;研究学校、教师、学生对探究性作业实施的评价。
(4)研究结果分析
在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当前市场上课外辅导书多且杂,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利用此类学习辅导教材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成效。而探究性作业的实施,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因为数学探索性作业是以任务学习理论为基础,起要求学生在进行探索性作业学习的过程中从简到难,逐渐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行为倾向,促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对于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一)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探索性作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设计的探索性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创造能力。
②层次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设计还要具有层次性,也就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促使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数学作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当中。
③趣味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课题本身应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灵特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1)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
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对所要练习的小学数学作业有清晰的了解,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由于笔者所在学校采用苏教版教材,那么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来进行设计。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可以将数学探究性作业分为两部分,即课内部分和课外部分。由于课内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所以,将课内部分分为基础型练习、操作型练习、以及拓展型练习。而课外部分主要是锻炼学生数学技能,所以课外部分主要分为基础型练习、实践型练习、调查型练习。
(2)各个板块作业内容说明
①基础型探索作业。基础型探索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基础型探究作业中主要练习的是数学知识重点、难点、关键部分,促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②操作型探究作业。操作型探究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不佳的部分提出来,促使学生可以再次对实践操作中得到的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计算,从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③调查型探究作业。调查型探究作业可以使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懂得数学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总之,数学探究性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其能够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当然,需要促使此种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促使探索性作业有效应用。相信随着相关人士的不断研究,探究性作业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强,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中,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就是教学生一些单词、句子、短文,都没有情景的设置,使老师上课内容苍白无力,很枯燥乏味。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以及不结合实际情况的讲课,都激发不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许多小学英语课堂上就是因为缺乏环境而变得乏味无趣。其实大部分学生都是喜欢上英语课的,不喜欢的学生更多的是没有被激发出兴趣,那么什么样的英语课堂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呢?
二、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用科学手段进行指导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迈向成功的基石。学习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是学生自己愿意学习,其次才是善于学习。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们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用科学的手段为其量身定制学习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本能,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总结学生的学法,并且传播有效可靠的学习方法给更多的学生。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语言学习本身而言,的确单调枯燥,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失去兴趣,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们要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在学法形成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创造火花,科学地加以引导,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法。“记单词,并不难,用心观察找窍门。”这是我的口头禅。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潜能,等待着老师去唤醒和开发。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敏捷的教学机智,快速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创造火花,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
(三)激发学生的联想,在联想中悟出学法
三、培养英语兴趣
玩耍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结合小学英语教材设计不同的英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英语,活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四、加强教学反思
根据有关事实表明,一个自认为具有“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等特点的人相比其他人能更好的学习英语。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焦虑沮丧、烦躁等情绪时,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最后,在教学反思上我们一般都是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的?
(一)反思细节处。比如说如何上课、如何u课、如何辅导学生等等,这些都是教师的必备。但当一轮又一轮的教学过后,我们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瓶颈状态。哪个年级、哪个单元都是大同小异,已没有什么可创新之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呢?是因为老师没有用心去思考,没有发现教学中的细节。
(二)反思不成功处。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如果不反思,那么永远都不可能成功。我在教 “have\has”这一语法点时,曾一再地告诉我的学生: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时候就用has,其余的都用have。课上学生都能用he\she或是人的名字进行完美的操练。但很遗憾,课后练习的结果却是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做全对。我问同行,他们也都是这样教给学生这个定律。那为何是这样的结果呢?我认真翻阅了学生的练习卷,终于在细致分析后找到了答案。原来学生都明白他人的名字和he\she是属于第三人称单数,而比如像“my sister”、“Jim’s friends”等等就弄不清楚了。原因就在于:我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更没有蹲下来看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就盲目地进行教学,结果使然。有这样的经历后,我上课前的备课总要想很多方面的问题,经过一再反复地推敲后,才进入课堂。
(三)反思有问题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公开课:教师热情洋溢,学生激情澎湃,教学情境花里胡哨,环节目不暇接,活动天花乱坠,知识点雾里看花,难点一晃而过。而家常课呢?气氛沉闷压抑,教学直扑主题,情景蜻蜓点水,练习铺天盖地。我们不禁要问,教学质量非要通过大量地练习来实现吗?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学时找准目标定位,落实每一个语言点,难点的突破要简单、易懂,然后设计有效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就完全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Book 5 Unit 5“Whose dog is it?”中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在学课文时找准这些生词;然后,根据上下文理解这些生词所代替的内容;再次,设计练习,让学生用名词性物主代词代替“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
五、结束语
教学完成后,及时进行反思,加强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一定是经验加反思。教学中的有效反思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方法、决策以及结果等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然后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利弊进行总结。这样做既可以使教师品尝到教学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纠正、补救、调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文.小学英语教学美育实践探研[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朱敏.小学英语课堂无效教学行为及矫正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一、课题的确定
无锡市小学英语课程从1975年在全市开设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发展比较 平稳,教育质量比较稳定,在省内外有较好的影响。为了总结经验,认真推广,发现缺漏,及时弥补,我们对 92年所听的100节课进行了分析(见表二)。
调查情况分析显示,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总体情况尚好,课堂教学方法好、较好占58%;课堂教学效果 好、较好占52%;教师素质基本功好、较好占67%。有值得推广的经验,但也不容乐观。因为事实上还有40% 的课教学效果一般,另有8%教学效果为差。 这说明在当时我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表象后面,还有相当比例 的教学成绩的获得是依赖于课后师生的加班加点。另外,调查分析中发现教师的基本功一项尚有31%属于一般 ,甚至有2%属于较差。显然教师素质的差异,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鉴于国家教委和省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的指示,我们确定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标
1.理论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理论的角度解决如下认识问题:(1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2 )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3)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4)优化课堂教学与实施英 语素质教育的关系。
2.实践研究
总结筛选出我市小学英语教学中已有的成功经验。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从教学实践的需要出发,制定出 可供操作的教学工作常规以及主要教学方法的模式,例如:(1)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修订稿),(2)小学生 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3 )探索出适应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式,(4 )总结推广 一些学法指导的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过程
1.成立专题研究组。研究小组由市教研室吴建琛书记、李振权主任以及市、区教研员、直属学校英语学科 组长组成。各区根据研究总课题,结合各自的子课题,确定实验学校,挑选实验教师组成相应的专题研究小组 。
2.确立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受多方面因 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本课题的研究分设以下8个子课题:(1)优化教学目标,(2)优化教学内容,(3)优 化教学过程(环节),(4)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5 )优化学法指导,(6)优化教学评估与反馈,(7)优 化作业布置,(8 )修订教学常规。
3.分阶段分层次探索实践各子课题。各区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组织实验学校教师按照总课题研究的要求,先 从学习《课堂教学理论选编》、《英语教育学》以及《英语教学新概念》等教学理论书籍开始,提高对本课题 研究的认识,增强积极参与实验的自觉性;从调查分析课堂教学现状着手,总结出教学中比较成功的经验,在 实验学校实践,并从教学理论的高度去再认识,从实践中探索出可供操作的教学模式样式,并在向面上学校推 广的过程中,求得完善。
4.修订完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我们认真贯彻实施《小学英语教学常规》(试行 稿),以此确保课堂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在这过程中,我们又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情 况,修订完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使修订后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观,适应新教材 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等诸方面的教学要求。
5.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 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通过调查分 析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习惯的关系,从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与复习 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的习惯等四个方面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在试点学校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向面上推广。
6.定期小结。五年来我们组织了10次市级专题研讨会,开了42节市级研究课,各区还结合子课题共开了约 180节示范课、研究课。 教师从听课、说课、评课、议课中去思考自己怎样改进课堂教学,及时总结,从而使 这一省级课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四、研究的成效
1.确立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观。
教学质量高不等于课堂教学效率高。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单位时间 内输出信息量的多少。 一般说来,一节课内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课堂教学效率越高。(2 )单位时间内学生接 受的信息量的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的信息量越多,课堂教学效率越高。一般说来,只有当学生接收的信息 量与输出的信息量的比值达到70%以上,才算高效率的课。(3 )单位时间内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般说来只 有当70%的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比较高的。总之,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应 达到两个70%:即70%以上的学生获得70%以上的信息量。也就是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让尽可能多的 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这是我们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努力方向。
2.修订了《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使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常规中的规范要求,推进课题研究健康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是根据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的关于英语教学的规范要求。在本专题的研究过程 中,为了使我市在91年制订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更好地反映新大纲新教材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常规》 成为每一位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对原有的《常规》进行了认真的 修订。修订后的常规充分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的新观念,对小学英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尤其在认真上课方面,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操练的密 度、广度、深度等方面,作出更为科学具体的规范要求。
3.制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
在本专题的子课题优化学法指导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研究,从上课习惯、作业习惯、 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的习惯等四个至为重要的方面,制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并 通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可供操作的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因学习得法而在课堂教学中表现 得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逐步显现,请见表一。
表一 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调查
(锡师附小)
时间 95年 96年 97年
等级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调查项目 每天听录音和自觉朗 读不少于15分钟 53% 45% 2% 75% 23% 2% 78% 20% 2% 在老师进行教学示范 时, 做到认真听老师 的读音, 仔细看老师 的口型, 不急于插嘴 模仿 74% 20% 6% 76% 18% 6% 80% 15% 5% 能按老师要求进行复 习 48% 45% 7% 63% 32% 5% 75% 21% 4% 初步学会制作学习卡 60% 34% 6% 67% 28% 5% 70% 25% 5% 收看英语电视节目或 收集生活日用品上的 英文商标等 74% 80% 90%
4.形成了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操作简表。
几年来,我们先后在河埒中心小学、塘南中心小学、花园弄中心小学、沁园小学、泗堡桥小学等10所小学 对情趣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简笔画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等5 种小学英语学科中最常用的教学方 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充分领悟各种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索其操作原则,拓展了可供广大教师在 教学中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操作简表。这些操作简表以课堂教学中各教学环节为纵向系列,以教学目的、 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为参照要点,明确了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操作细则,这样帮助教师 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愿望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知 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之中,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5.初步总结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经验。
五年来,各区子课题组以及试点学校的全体老师通力协作,归纳出以下几点主要经验:
(1)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它既要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要建立在由英语学习态度、语言知识和智能三方面组成的目标体系上,使每一堂课 都有培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要求。同时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所教班级学生的接 受程度,将传授语言知识以及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目标具体化,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能力的目 标也要建立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和关键,要加强知识间的相互有机的联系,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化、技能训练的程序化,并且科学地安排教学 顺序和层次,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和 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不知 不觉地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执教,激励 学生积极学习;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以清晰、准确到位的示范帮助学生 理解、模仿、操练和活用语言;以教学活动的变化为依据,变换自身的角色;以紧凑合理、过渡自然的教学环 节以及科学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发展能力,尝试成功,乐 学会学,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4)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 学英语的认识规律和一般教学原则;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创造各种语言情景,让学生利用各种感 官参与英语学习的实践活动,加速语言材料的吸收和运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恰当合理地运用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积极 地学习与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喜学爱学。
(5)优化学法指导
优化学法指导要从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方法、习惯等方面着手,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并 将学法指导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传授知识、指导学法和学生接受知识、学习技 能、掌握学法的过程,就要保证课堂结构的整体性、科学性、有序性。即从教学内容整体、课堂教学结构整体 出发,设计一个科学有序的学法结构,在各个环节上设计学法“点”,并把学法“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环环 相联,以利于学生循序领悟,掌握学法,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自主地学习。
(6)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 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时既要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过程和 效果的评估,评估时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估的指标要明确具体,语句表达力求精练、准确,既简单易行、 便于操作,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课堂教学的反馈要适时、具体。学生练习正确时,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练习出错时,要讲出原因 ,并提供同类练习,及时强化训练;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努力方向。总之,教学评估与反馈必须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优化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要体现巩固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要反映英语学科的特点,因此英语作业应包括书面、口头和听 力三部分。作业内容要紧扣所学的语言知识,作业的形式要精心设计,作业的要求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作业总量要控制;作业时间要合理(一般不超过30分钟。其中听力约5分钟,口头作业约10分钟,书面作业约1 5 分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自我提高的过程。
通过五年来由点到面的研究与实践,我市小学英语教师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识大大增 强,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在1997年中所听的100节课进行统计分析, 教学效果 好和较好的由实验前(1992年)的52%提高到71%,研究成效显著(见表二)。
表二 实验前后100节课情况分析表
时间 1992年 1997年
类别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项目 教学目标 19 42 30 9 25 50 21 4 教学结构 17 40 33 10 21 51 25 3 教学方法 12 46 35 7 18 50 28 4 基础训练 13 27 52 8 20 49 26 5 能力培养 14 36 41 9 21 50 23 6 教师基本功 18 49 31 2 21 53 25 1 教学效果 15 37 40 8 20 51 26 3
6.促进了教研员和实验教师素质的提高。
五年的研究与实验,促进了教研员和广大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体现在:(1)更新了教育观念。(2)学 习了教学理论,积累了教育科研的经验。(3)教研员、 实验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能力以及撰写文章和 实验报告的能力有所提高。先后有5位教师被评为学科带头人,有14位教师被评为青年教学能手,有40余篇教学 经验论文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其中有些论文在《无锡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刊登。
五、启示
1.优化学法指导与优化教法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努力确保学生在课堂 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数教师往往在研究教法方面功夫下得较多,而 对学生是如何学的研究甚少,甚至不重视。外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具有决定性的作 用。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教法时必须以研究学生的学法为基本点,即根据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方法、习 惯研究制定教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练习的设计、教学手 段的运用等都符合学生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 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法,并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使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从而使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达到优化和谐的结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素质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五年来 的研究与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最终都要通过教师去实施。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对实验后100节课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还有25 %的教师基本功一般。所以建立一支合格的新型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 保证。
3.树立永远追求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培养为交际初步 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 优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系统。课堂教学中学与教的过程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 统。也就是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如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过程、方法、评价以及课堂 教学的情景、语言和教学技能等。在本课题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等七个方 面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五年来的研究实践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 工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而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通过了鉴定,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研究与实践不能就此止步,形势要求我们把已经总 结出来的经验有计划地向面上推广,并进一步完善已经形成的情趣教学法教学模式和五步教学法等操作简表, 争取更大的成效。
1.章兼中 《小学英语教育学》
2.凌国伟 “让所有的学生都扬起前进的风帆”
3.江坤才 “集体教育操作的实验研究报告”
【关键词】语文教学;优化课堂;提高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优化,其实质是相应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对策,也是语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积极转变的校本行动。就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来说,在多媒体设计实施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设置语文阅读学习情趣,优化改善语文学习环境,逐增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这是小学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的实践体验,也是本课题校本研究主张的首要初衷。然而,眼下应用一定信息技术积极有效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课题研究,还都局限于花花阅读课堂环节上。一缺失高质量的多媒体设计;二缺失一定高品质的教育技术基础装备;三缺失高效益的互动教学方式。这三个缺失,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多媒体优化策略有效实施的三个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媒体优化策略案例研究与校本实践,要求语文教师亟待树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第一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适应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学习终身化和社会化能力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须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为基础教育闲来置,急来用。第二语文教师亟需积极应用多媒体优化阅读教学环境,多元实施优化对策,彻底转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以真正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效率。第三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实现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
优化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是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需一个有效创新和有效实施的措施,从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有一定学习情趣和热望又有一个学习动机和效益。实践方法主要设计实施多媒体优化实践课例为重点内容,是教师阅读教学行动研究法和小学生阅读学习活动研究法统一性的实践研究。当然,这只是课堂师生互动有效对策实施的主要研究方法,还需辅助于对比研究法、优化阅读个案研究法及优化课堂经验总结研究法等。
本问题研究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围绕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和学习意义建构这一理念,开展调研选题。多媒体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其意义在于能有效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改革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主导单一结构,为创建适应创新教学结构,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新的实践案例,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方法,为进一步创新语文自主阅读校本研究提供可行的经验借鉴;同时,又能有效培养语文阅读热情和兴趣,为语文阅读自主探究学习意义建构夯实基础;最终,又能彻底转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双主"互动阅读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另外,在语文教学多媒体优化策略研究实践中,还能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环境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语文学习意义建构的成效,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创新精神和语文学习发展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模式的形成,推动信息化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长足发展。
本问题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小学语文多媒体优化策略的课堂实践研究,构建多媒体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教学模式,适时开展校本研究成果推广。
2.创建多媒体优化语文学习激励性评价机制。3、创设师生互动和谐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广袤的语文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主动采撷语文阅读信息的能力,着眼于说、读、写综合训练实践对策,逐步发展语文能力。
4.语文阅读课堂养成自主、协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精神。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养成。
本问题的研究内容拟为:
1.运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要素实践研究。使物化形态阅读环节与心理形态阅读环节达到和谐统一状态,以诱发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多媒体素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
3.运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实践研究。
4.运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师生互动实践研究。
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积极全面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小学生全脑开发,以培养其阅读思维和自主学习。创设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阅读,充分利用右脑形象思维与左脑抽象思维的整合功能,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二,就是利用潜意识心理,促进学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无意识是认识客观世界最经常的一种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意识作用,忽略潜意识的特殊功能。语文课堂多媒体优化实践,能让学生心理愉悦放松,淡化学习紧张心理,客观的调解了意识活动,从而促进语文有效阅读学习。
关键词:写作教学;小学;方法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写作的教学能够达到使小学生自由表达,将自己的独特感受描述出来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小学生写作兴趣、写作信心、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表达能力、认识能力得以提高。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如下。
一、从低年级起开展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是教导学生使用文字语言进行客观事实的反映与描述,表达其思想感情,逐渐具备写作能力的过程,能够表现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认知水平。写作教学应从低年级起就开展,鼓励小学生将说话和识字结合起来,学会用字与词表达,将自己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内容表达出来。一点一点地训练,慢慢的小学生就能形成字、词、句、段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话描述场面、情景与自我感受。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教师,也可以用图画表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小养成写作的习惯。如,在进行一年级《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等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描绘春天的词句,春雨、柳树各有什么特点,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向学生提问学生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除了柳树、春雨还有什么特别的景色,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并尝试用简单的词句将自己的话写出来。
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积累
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是写作最主要的来源,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抓住有价值的材料,把自己的所感、所想累积起来。在平常的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体验,这样一来写作就有用不完的素材和内容。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平时的积累相关密切,学生若能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下笔时也会文思泉涌,将自己所想表达得生动详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将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在写作的时候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方面能够积累材料,另一方面能够练习写作。日记的内容较广,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写下,也可以将自己对一些事、一些人的看法和感受写下,是属于个人的表达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写日记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写作打下基础,精彩的作文就是在点滴的积累中形成的。
三、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加强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的能力,并且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教师应利用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进行书籍的借阅,引导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学会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想法记录下来。多读、多背、多动笔,才能积累材料,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可在班上开展小型的写作比赛,由班上几名任教的教师组成裁判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挑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不单要嘉奖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作品,对于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作品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抓住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其鼓励,让学生继续坚持做得好的地方,纠正存在不足的地方。同时针对学生写作上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四、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若细细批改,工作量较大,但若只是简单批改,又不能使作业布置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阅读上的交流,通过作文的批改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让学生参与作文的批改有两种方式,即学生自改与学生互相批改。在批改前,教师应教导学生如何进行作文的批改:首先, 需查看作文的内容与题目是否贴切,是否偏题;其次,需检查作文的中心材料是不是具体充实,作文是否具有条理性,详略是否恰当;最后,查看作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否恰当,能否为文章增添色彩。学生能在自我批改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再经过小组间的互改,让学生大胆抒发自己的意见,点出他人作文中的精彩之处与不足之处,有助于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互动教学 实践
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提高学生进步、促进教育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已经在一些学校展开,并积累的一定的经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上的兴趣和身心特征等等都掌握好,然后通过一些针对性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在更加有效的授课中取得知识,提高学习的技能。互动教学,不仅更有利于教学的双向沟通和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能改掉之前学习需要别人督促的坏毛病,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互动和协作意识。教师也需要采取一些举措,改变小学生之前对语文的学习方法,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存在的难题提出更好的改进和解决办法。
一、互动教学的含义
“互动教学”,互动指的是学生就教学内容学习上的互动,也可以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对课文或者文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的互动。换句话说就是在语文的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而开展的一系列沟通、交流、协作等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上,主要突出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全部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互动教学”所体现的好处数不胜数,这种教学模式遵循的是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广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改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习的品质。
二、良性互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主要的部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语文的基本思路,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让学生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到与之相关的知识。而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跟学生进行互动,可以指引学生在对获得到的知识进一步进行思索和处理,将课本上的知识转为自己所容易掌握的知识,使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牢记语文的知识,最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其实就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互动教学能够改善上课的氛围,促使原本索然无味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和活跃。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可以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这对学生学习知识更有帮助。
三、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策略
1.能够善于倾听交流.
倾听能力有效沟通的基础,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去接近广大学生,懂得去倾听,而学生就是我们聆听的对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做到有耐心、诚心,要放下本身带有的威严和领导的心态,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用平等的态度指引学生更加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识。在整个互动学习过程中的倾听,要尽可能地避免倾向性,不可以只听取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而应该尽量采用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差点的学生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互动,教师要先学会倾听,这是新授课方式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2.加深理论知识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还没有构建好成熟的知识结构,在语文的课堂上,教师要加深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学习功能的理论性认识,并且通过观察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以便于让学生适应,最终达到提升教学的效率。提高语文素养以及广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让学生跟老师之间加强互动交流。在课堂授课中,教师要对每一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的安排,通过情景、空间或者语言上等等一些其他方式互动,进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3.及时把握有效信息。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离我们,但不敢保证还有一些教师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学,只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从不多花点心思关心学生在上课的表现。事实上,大部分时候学生会不经意的冒出一些疑问和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善于注意这些稍纵即逝的想法,并且对这些信息加以放大和整理的话,这种突如其来的想法往往会引起一个异常激烈的探讨,可能会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并以此产生共鸣,这样就能让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精彩。
4.建立互动评价机制。
有效互动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建立互动评价机制,就是要不断改善互动的真实效果。而这种评价机制指的是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将学生的各种反应当做反馈的评价,关注发展性与主动性的结合。一是,这种互动性的评价要求师生之间要认真耐心。教师用心聆听学生的各种想法,不但可以体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还能在一定得程度上可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参与的主动性。二是,这种评价体系必须多元化,不但让学生自我评价还要老师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尽最大地可能让双方看到评价的内容,讨论评价的结果,让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每一个老师都可以理解和改善教学内容,并乐于接受学生评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