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12:47:10
导语:在科技先进人才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疾病预控中心;人力资源;信息收集管理;应用
0引言
疾病预控中心是由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主办的实施国家对相关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这一单位主要工作内容是预防和控制疾病,降低疾病对社会公民造成的伤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对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近几年,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所衍生出的多种抗药性的病毒爆发,这些病毒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传染性较高、传播性较强的特点,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重要影响。为有效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发生,就需要加强对疾病预控中心人力资源和信息收集管理,运用现代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提高疾病预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水平,并且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应用,提高对数据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反馈效率,从而提高疾病预控中心医疗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1人力资源和信息收集管理基本概述
1.1人力资源管理
对疾病预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管理涵盖了一切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组织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源配置,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1]。在培训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出工作人员的潜力,并促使这项能力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对疾病预控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极大地调动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性,促使工作效率和水平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还能够针对疾病预控中心实际工作要求,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对相关资源进行配置,及时有效开展工作,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1.2信息收集管理
疾病预控中心信息收集管理主要体现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这一系统的建立主要是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依托于计算机建立的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在这项系统中可以提供与实际工作开展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同时也能够为工作计划和目标制定和开展提供决策依据。这一系统中主要包含了四方面内容,即财务管理系统、医疗管理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后勤管理系统[2]。通过这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工作的流程操作,实现操作流程自动化,还能够改善工作实际,提高工作效率。
1.3人力资源与信息收集管理应用的重要性
疾病预控中心人力资源和信息收集管理应用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计划和目标开展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疾病预控中心主要是对社会出现的病毒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得出有效的诊疗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优秀的病毒科研人员和丰富的数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保障最终治疗效果。根据这些信息资料,疾病预控中心在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时也能够更加贴合实际。2)提高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性,通过对疾病预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针对不同部门展开培训,引进人员竞争机制,不仅可以提高疾病预控中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还能够引进更多优秀工作人员参与到研究工作中,充分挖掘和调动员工潜力和积极性。3)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提高管理水平,根据疾病预控中心部门实际情况,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促使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分离、相互联系,各部门之间也可以透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工作或研究所需要资料进行共享,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3]。
2人力资源与信息收集管理现状分析
2.1在面对突发性大规模病毒感染管理现状
对我国社会发展进行追溯,我国相继遇到的EV7、HINI流感、禽流感等突发性大规模病毒感染,不仅为疾病预控中心带来了巨大挑战,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恐慌,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和谐[4]。虽然最终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但是疾病预控中心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这些问题愈发明显,又特别是面对一些突然性爆发的突发事件,还是缺乏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思想准备,这也是目前各级疾病预控中心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疾病预控中心对流行性病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内有专业的病毒传染工作者对这些病毒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其中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员多数是兼职状态,这些人员对流行性病毒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依靠他们的能力也只能应对在设想范围之内,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病毒,处于被动地位。②疾病预控中心制定的防治突发性流行病毒行动方案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主要是这些行动方案在实际进行操作困难,实施步骤较多,又由于疾病预控中心人员流动性较大,需要对这一方案应用时,由于没有事先进行演练,导致实施效果大幅度降低。③没有对信息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在对资料信息管理时,主要是针对日常工作资料进行简单分类和管理,导致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丢失、损坏等现象[5]。
2.2流行病毒预防控制人员队伍管理现状
疾病预控中心工作人员最为主要的工作就是预防和有效应对重大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爆发。为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就需要大量专业的、高素质病毒研究人才参与到其中,对这些传染性病毒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制定有效预防和控制方案。目前,疾病预控中心人员队伍管理严重不足,促使预防控制工作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①各科室人员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从事流行性病毒研究的大多数不是相关专业人才,导致病毒研究工作不能深入开展。②各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对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促使各级疾病预控中心及时交流、传递和分享信息[5-6]。
3人力资源与信息收集管理应用
3.1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对疾病预控中心人员队伍进行建设,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在其中发挥作用。促使工作人员工作知识和能力提升,运用更加饱满的态度开展工作。为实现这一工作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引进专业、先进人才,疾病预控中心可以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人员招聘信息,运用这一方式社会关注度会更高,还能够降低成本。在人员招聘信息方面,需要列出招聘要求,还可以提供一些附加条件,如:福利措施,提高专业优秀人才就业,这不仅可以提高疾病预控中心人员综合素质,还能够提升工作效果。②人力资源培训,疾病预控中心通过引进专业流行性病毒研究工作者针对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促使工作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更好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③实施人员考核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对员工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这也能够通过考核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调整,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保障工作质量[6]。
3.2建立网络体系,提高信息收集管理水平
建立疾病预控中心网络体系,主要是围绕地区疾病中心区、县、乡镇各个医院、妇女保健院等医疗单位构建网路体系,保障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和分享。在网络体系构建基础上构建信息管理平台,透过这一平台,工作人员也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和传播,有利于疾病预控中心各部门人员更加直接、有效沟通,同时还能够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对这项系统进行建立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有效连接疾病预控中心职员职称、职能等有效信息,并且实现数据自动进行转化。②保密性,加强系统安全管理,有效防止信息数据丢失。③与现代先进技术和软件相结合,根据医院实际管理情况,将现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应用,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
4结语
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与信息收集管理应用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与信息收集管理基本概述展开,对人力资源和信息收集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和信息收集管理在疾病预控中心应用的重要性进行具体的阐述。其次是对疾病预控中心人力资源和信息收集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的进行分析。最后对人力资源与信息收集管理在疾病预控中心的实际应用进行阐述,主要是通过人才队伍培养和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促使疾病预控中心工作有效开展,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推动疾病预控中心工作能有一个飞跃,为维护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郝磊俊.浅谈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6(5):224-225.
[2]郭洪岩.疾病预控中心人力资源与信息收集管理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7(2):149.
[3]李雯.公立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70-71.
[4]闫丽芬.基于电力信息平台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战略转型探讨[J].科技风,2013(21):226.
[5]李慧博,薛明霞,刘振胜,等.某医院实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探索[J].中国卫生人才,2015(2):83-86.
一、要通过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
近几年之所以科技进步快,自主创新多,经济发展猛,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展理念新,发展思路优,发展机制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与“258工程”,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工业强势,进行机制创新并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借力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以及近两年推行“一个工程七条线”的工作落实机制,等等,都是立足县情,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结果。借鉴经验,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也必须首先解放思想,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把解放思想落实到正视差距、逆中求进、顺中更快的思路上,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奋力赶超的紧迫感,提升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突破式、跨越式发展的气魄和胆略。立足本县市客观实际,找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从本地的比较优势出发,依靠科技创新使“特色”产业化,上规模、出效益,构建特色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同时,把握和利用好国家支持和扶持政策,超前谋划、精心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要搞好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谋划
近几年来县经济社会之所以得到了较快的持续性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注重对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搞好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战略谋划。从提出“工业立县”,到制定出台《关于谋划企业长远发展加决推进科技创新的意见》;从积极转方式调结构,靠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到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借力发展、注重合作创新,到鼓励自主创新,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从实施大型骨干企业带动战略,到抓战略储备,扩张群体规模,着力培植“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体,等等,无不显现出重视科技战略研究、进行科技创新战略谋划的影子。因此,借鉴经验,欠发达县市要想依靠科技进步获得又好又快发展,也必须充分吸取战略管理理论的精华,从本县市的比较优势出发,做好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战略分析,制定适合本县市的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战略,在某一或某些产业或产品上构建经济增长极,形成主导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靠正确的科技政策激发创新热情
在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良好科技政策的刺激作用。结合本县实际,先后制定完善了《关于谋划企业长远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意见》、《县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县资助奖励专利申请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县技术改造鼓励目录》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开发及自有知识产权创造,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对科技创新支持的政策措施进行细化。例如,对新投资的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技术改造项目和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项目,按照项目实际投资额的2‰补贴企业;在工业企业用地政策中,通过“标准遴选”、“门户清理”、“腾笼换鸟”、“增减挂钩”等方式,淘汰产业档次低、科技含量少、高耗低效、土地闲置的企业,为科技含量高、循环经济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势项目提供用地指标。可以说,正确科技政策的刺激,对全县的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借鉴经验,要求欠发达县市在依靠科技进步实施赶超战略、促进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政策因素,制定实施并不断完善切实可行的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政策。
四、要做好转方式调结构的大文章
县注重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十一五”期间共组织鉴定科技成果45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7项,国际先进水平的8项,国内领先水平的25项,国内先进水平的5项),比“十五”增长136.8%。截至目前,时风集团参与制定全国低速汽车行业标准5项,泉林集团参与制定本色纸等行业标准4项。时风集团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前油后汽复合刹车系统,对车辆实现了刹车双保险,使装载了该复合刹车系统的新型轻卡汽车销量倍增,依托全国农用车行业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时风集团在轻卡汽车、大中型拖拉机、农业装备机械等领域相继研发出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技术40多项,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连续几年稳居产销量全国同行业第一。借鉴的做法,欠发达县市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本县市实际,做好转方式调结构的大文章,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发展带动力强与辐射面广的民营骨干企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突破,打好高端提升、重点带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增收富民等方面的攻坚战。
五、要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十一五”期间,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时调整了“工业立县”的推进策略,加大了高新技术产业工作力度。2009年时风集团、泉林集团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成功认定,标志着县在汽车、造纸等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进入了国家科技进步的前列,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2010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52%,增幅和提高百分点数连续5年居市首位,被评为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借鉴经验,欠发达县市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把优先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选择路径。目前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三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它以高新技术为基础,是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虽然具有开发难度大的特点,但一旦开发成功,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和良好的示范效应。因此,欠发达县市应充分认识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任务目标进行分解,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产品和项目进行重点联系,定期调度,做好跟踪服务,以尽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较大突破。
六、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为了鼓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并逐步建立起了以财政扶持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近三年,县级科技经费投入4039万元,扶持科技项目40项。还积极引导帮助企业通过承担国家和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争取科技计划资金的支持。“十一五”期间,该县共立项市厅级以上科技计划45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16项,市级16项),比“十五”期间增长66.7%,共争取项目资助资金1183万元,是“十五”期间项目经费的4.7倍。2009年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1项。被认定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因此,欠发达县市应该学习经验,牢固树立科技研发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理念,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科技经费稳定增长和有效运作的长效机制。要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的投入和引导力度,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幅应高于当年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增幅。要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并充分利用国家技术创新费用加计抵扣、省级以上新产品税收返还等鼓励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七、要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为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千方百计地引进科技专门人才和技术拔尖创新人才;为创造吸引科技人才来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出台了《县资助奖励专利申请暂行规定》等政策措施,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力度;为补充自有人才资源的不足,借助科研院校的人才库来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为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还强化企业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育培训,并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注重加强区域间人才交流合作,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所有这些,都对科技素质的提升、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验启示我们,要尽快提升欠发达县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才问题。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观念,在各项工作中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要搞好高层次人才培养总体谋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高层次人才库,掌握并联系一批专家型技术人才;要适应本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适时调整和完善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适应时展要求的人才机制,充分释放人才干事创业的能量。
八、要通过产学研合作走借力发展之路
县注重加强科技交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借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被评为省产学研合作先进县。的成功经验说明,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决速发展的捷径。借鉴的做法及经验,欠发达县市应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走借力发展之路。要支持本县市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共建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或创新联盟,促成企业产业与高校院所智力资源的联姻,借助高校院所的智力库来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通过多种方式由单一的、短期的项目合作,向长期的、全方位的技术经济合作转变,由松散合作向利益共享的紧密性合作转变;要借助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教育培训优势,积极推进人才培训合作,或通过举办多种培训班来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或通过派科技人员到高校学习进修等形式来为企业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总之,要通过机制创新,逐步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为依托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借助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尽快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中小企业以至整个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装上“科技芯片”。
九、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
为了营造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软环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宣传工作。注重从舆论氛围上找准科技素质提升的“制高点”,整合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开设宣传栏目,宣传鼓励科技创新的方针政策、科技自主创新的先进企业和先进典型、本县科技创新的成就及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等,并介绍普及有关科技创新知识,通过全方位、大密度、多视角的宣传报道,来营造自主科技创新的氛围,激发科技创新、干事创业的激情。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宣传普及活动,来营造科技创新的软环境。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成功举办了5届科技宣传活动周。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团队”在技术创新中的“推手”作用,在营造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方面做出了诸多不懈努力。所有这些对提升全县科技素质并激发科技创新热情、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借鉴经验,要求我们在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强化“环境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生命线”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导向明确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的科技环境、激发活力的创业环境、心情舒畅的学术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尊重理解的人文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等,把“软环境”做成“硬实力”。
“我们坚守创业初衷,我们怀揣创新梦想,我们在创新创业路上前行……”在2016年广元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学术沙龙上,来自基层一线的创业者们纷纷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2016年,广元市科协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组织、人才、智力、平台等优势,在宣传发动、组织策划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助推双创工作深入开展,成效良好。2016年,广元市科协新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孵化单位17家;新建企业科协12家,新联系科技工作者3870名;开展科技信息服务暨专利应用工程师培训会6场次,培训科技工作者1100人次;开展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等服务47场次,服务科技人员3980人;组织实施“金桥工程”,全年登记立项21项,引进推广技术成果18项,合作金额6500万元;征集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142项,被单位采用38项,实现经济效益5100万元。这些数据客观地反映了广元市科协对双创工作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为此,广元市科协专门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席为组长,副职领导为副组长,各部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广元市科协双创工作领导小组,纳入了2016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并预算了专门的工作经费用以支持小组工作,也正是因为广元市科协的大力作为,其工作得到了广元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和赞扬,双创相关工作被纳入广元市双创总体布局。
作为广元市双创工作小组重要成员单位,广元市科协按照《市委常委会会议纪要》和《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广元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报刊网络和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双创政策和先进典型,营造了浓厚的双创氛围。积极参与了广元市双创活动周成果展,牵头举办了广元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术沙龙,召开了广元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举办、参加了多场创业大赛和菁英大赛,切实激发了广元市双创活力。
在p创活动周成果展期间,广元市科协制作了“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科技创新”“要素创新”“协同创新”“服务创新”等展板,在广元市城区多个广场展出,受到了市委书记王菲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参观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广元市科协牵头举办的广元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术沙龙上,来自基层一线的创新创业代表、市县学会负责人等共50余人参加了沙龙,大家围绕“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力”活动主题争相发言,会场气氛热烈。活动现场既有青川县川申农特产总经理、农村电商代表王淑娟等来自基层一线创新创业者讲述创业成功故事,畅谈创新创业体会,又有来自广元市引进人才、北大化学博士李洋等高层次科技工作者对科技创新的精彩演绎,阐述双创学术价值。朝天区宣河乡核桃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蔺丽萍等来自基层农技协和农业领军人物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好评和共鸣。与会代表表示受益匪浅,希望科协今后多组织类似活动。
此外,广元市科协还牵头组织召开了广元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来自广元市工业、农业、科技等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和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共1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踊跃发言。来自基层一线的9名科技工作者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讲述了扎根基层一线、勇于开展科技创新的鲜活事例,表达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迎接又一个科学春天到来的喜悦心声,同时,纷纷表示将继续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积极参与双创活动,为广元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广元市人才办等5个部门围绕“支持、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等主题,作了表态发言,与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进一步增强了开展科技创新和参与双创的积极性。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企业转型跨越三年行动计划,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走出去”发展为突破点,以培育“建筑强市”为目标,更加注重科技进步,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质量安全,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推动我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利税、省外业务年均增长15%-20%。到2015年末,全市建筑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实现总产值40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450亿元,创利税总额20亿元以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培育年施工总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20亿元以上企业7家,晋升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达到15家,力争完成境内外上市企业1家;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市外施工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到55%以上,培育年施工总产值超过50亿元省外区域市场1个以上,超5亿元省外区域市场8个,国际市场业务实现新突破;建筑业科技创新水平得到提升,创国家级工法5项、省级工法10项,建立省级研发中心2个;行业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一级注册执业资格人员达到500人以上,岗位培训达到1万人次以上;工程质量普遍提升,质量通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良好,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降低一般事故发生率,实现全市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管理全覆盖。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建筑强市”新跨越,一方面必须坚持建筑业发展主线不动摇,形成大产业,培育大企业,占领大市场,承建大工程,确定大目标,另一方面必须全面提升我市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投资融资能力强、集聚人才能力强、施工技术能力强、经营管理能力强、市场竞争能力强。
(一)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坚持“一业为主、多元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建筑幕墙、钢结构、智能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园林古建、水利、电力等专业,在夯实主业基础上,鼓励企业多元化经营,延伸相关产业链,进一步向房地产、建材、化工制造等产业拓展。鼓励大企业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实行跨地区、跨行业收购、兼并、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重点骨干企业利用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积极探索承包新模式。引导中小建筑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专、精、特、新等技术和管理特色的专业型建筑业企业。通过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和专业型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调整建筑企业结构。强化大企业、大集团的主体意识,培育组建一批资本雄厚、技术密集、人才集聚、管理一流的大企业和集团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与科、工、贸、金融、院校进行联合重组,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建立完善母子公司体制,逐步形成以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多元经营为主的母体公司,与以项目承包、施工为主的专业协作子公司相结合的紧密型集团公司,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鼓励企业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更多的建筑高科技、新技术,增强企业设计能力、独创能力和现代施工技术能力。引导企业更加重视对现有各级各类管理人员、专业人才、技术工人的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使企业由经验型向知识型、管理型转变。
(三)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地区推介、企业互荐、资本运作等方式,积极开拓外埠市场。依托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或设立区域性的专门办事机构,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建筑市场建立区域间协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提升我市建筑业在市外、省外的知名度。大力引导企业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项目进行深度开发,实现区域市场规模化。进一步巩固安徽、山东、江苏等传统市场,抢占中西部地区市场份额,重点开拓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辽宁、江西、广西等新兴市场。同时加快探索开拓国际市场试点工作,为国际承包、合作、劳务输出积累经验。
(四)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发展理念,以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为核心,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夯实工作基础,提高监管效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监理监管工作,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质量方面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行为和责任,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现场见证取样制度、分户验收制度和竣工备案制度,突出监管重点,实行差别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加强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监控,强化工程突发险情和事故的应急处置,深化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切实提高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责任意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消除各类隐患。
(五)加大建筑科技创新力度。积极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深入开展技术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积极鼓励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完善人才共享机制。深入推广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严禁使用淘汰产品。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施工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保障建筑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六)健全服务管理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服务与监管并举,努力营造建筑业发展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规范服务行为,深化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建设,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清出机制,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弘扬文明风尚,提高企业软实力。进一步完善防范拖欠工程款长效机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力推行实名制管理。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2012年5月-2012年9月)。通过座谈、走访、调研,掌握我市建筑行业企业发展基本现状;通过学习考察,全面了解创建“建筑强市”的目标、要求和途径,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召开建筑强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广泛发动(2012年7月-2012年12月)。一是会议推动。组织召开全市“建筑强市”工作会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动员部署;二是分层推动,确定重点镇(街道)、重点部门、重点企业,召开动员大会,层层发动;三是媒体推动,在《今日》、广电台开辟“建筑强市”专栏、专题,广泛宣传创建“建筑强市”的重要意义,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13年1月-2014年12月)。
1.加大扶持,政策推动。建筑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制订具体的建筑业扶持激励政策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政策措施。
2.优化服务,帮扶拉动。有关部门、镇(街道)、行业协会围绕工作重点,对完成建筑强市目标分解任务存在困难的企业,进行分层次指导,积极予以一企一策帮扶。
3.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对在建筑强市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工作者、先进示范企业、先进部门予以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以评促推、以评促建。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2015年1月-2015年6月)。对照建筑强市各项评价指标,查漏补缺,巩固提高,达到建筑强市建设标准。
第五阶段:申报考核(2015年7月-2015年12月)。根据省建筑强市评审管理办法,认真分析总结,全力做好申报工作,迎接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创建“建筑强市”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开展建筑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各企业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协调、研究、联络等工作
——XX中医院创建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XX中医院建院于1985年,是一所医疗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中医特色突出又融合现代高新技术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近年来医院发展速度迅猛,去年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人均创收27万,居全省同行业前列,并相继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省文明中医院”等荣誉称号。回首过去,医院始终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在县委、县政府、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院职工发扬“团结、务实、创新”精神,围绕医院“现代化、人性化、科技化”的发展目标,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载体,以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舒适”的服务为主线,实施“人才立院、科技强院、专科兴院、改革治院”的发展战略,以改革促发展、凭质量求生存、靠管理上水平,取得了喜人成绩。
一、围绕创建主题,明确服务宗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1、紧抓创建主线,做到四个到位。医院自97年获得县级文明单位以来,创建工作无论从部署到落实,从自查到整改,各部门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不断加大创建力度,20__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后,没有固步自封,进一步向创建省级文明单位进军,工作中首先做到创建意识到位。几年来医院一直把创建作为医院和党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安排、有检查,同时也列入工会、团委工作计划。03年又专门组织了有关人员去台州考察学习了台州客运中心等三家省级文明单位,把他们的先进经验传达到每个职工,同时通过各种会议、各种渠道层层宣传发动,引导全体职工明确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创建活动既是提高人员素质又是医院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全体职工自觉地把创建活动融入到医疗实践的各个环节中。二是组织到位。医院成立了以院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确定了以院部创建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科主任为第二责任人的上下连动、齐抓共管的网络组织体系。三是规划到位。自20__年医院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后,又适时地提出了以“巩固为主、稳中求进、逐步提高”的创建工作思路,制定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具体的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使创建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方法步骤、有具体内容。四是措施到位,围绕创建文明科室、争当文明职工这一创建细胞工程,相继开展了创无红包医院、创巾帼文明示范岗、创信用金卡、换位思考演讲赛、星级护士评比、纠正医疗服务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和向社会服务承诺、行风民主评议、征集文明言行规范条目、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都各种类型的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评比。
2、明确服务宗旨,做到五个主动。搞好创建工作,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最根本的是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维护患者就医时的各项权利,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为此医院一是主动换位。在制定政策方针时坚决以病人为中心,充分考虑到“病人方便不方便”“病人接受不接受”“病人满意不满意”,同时医务人员要主动换位,把自己放在患者的位置,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的需求,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此外后勤保障人员主动换位,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医疗提供保障,为病人提供高效、快捷、方便、舒适的服务。二是主动察觉。体贴和理解病人的痛苦,解决患者的困难和不便,就要善于发现患者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针对医院门诊拥挤、挂号收费排长队现象,及时在门诊二楼增加了收费窗口,同时安排人员维护秩序;针对病人购买特殊、冷门、紧销药品的困难现象,在方便门诊推出了预订药品服务。三是主动沟通。给患者除治疗之外的更多心灵上的关爱和慰藉,与患者进行言语沟通、行体沟通和心灵上的沟通,如我院严格要求规范并落实谈话制度,包括入院谈话、术前谈话、麻醉谈话、用药不良反应谈话、损伤性检查诊疗谈话、术后谈话、出院谈话等,并规定文明用语和忌用语,规范服务行为。四是主动介入。向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多样的服务,化被动服务为主动介入。主动介入市场、占领发展空间;主动介入项目、扩大服务内容;主动介入服务、提高服务档次。开设了方便门诊并为群众提供午间和晚间服务;开设了口腔治疗中心,更新了诊疗设备,实行一人一机、一人一套器械,集中管理、集中消毒,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诊疗服务;开设了网上医疗卫生咨询服务,全年为网民卫生咨询300余人次。五是主动关爱。不仅千方百计从医疗上解决病人的疾苦,而且想方设法为病人排忧解难,处处关爱病人,如门诊楼提供开水;导医提供咨询,为病人取各项检查单,免费代寄化验单、代办住院手续;改善流产病人留观条件,并提供一定的生活服务
等等。二、加快发展速度,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
1、改善医疗条件、注重二个改造。一是环境改造。为彻底改善病人就诊和住院环境,医院多方筹集资金,装修住院大楼,扩建门诊大楼。在进行住院部、门诊部装修改造以及庭院绿化美化的同时,从如何使病人感到舒适和方便出发,完善住院部、门诊部服务配套设施,更换不锈钢床和床上用品,大厅走廊增设候诊椅,使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其中门诊大楼四个功能区,一区输液大厅明亮宽敞,分儿童和成人输液区,可一次容纳一百多人同时输液;二区门诊科室,配有航空椅、中央空调、盆景花木,厅内分治疗区、休息区和公共空间区;三区方便门诊,集咨询、诊疗、开方、划价、交费、取药于一体;四区口腔治疗中心,以“创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诊疗、一流的服务和合理的收费”为宗旨,就诊环境、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焕然一新。二是设备改造。医院把科技兴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去年共投入巨资287万元引进了数字化胃肠机、C臂机、膀胱镜、直肠镜、口腔综合治疗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骨科牵引床、手术床、灯等。在购置过程中,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规定,实行大型医疗仪器集中招标,通过公开、公平、公正、自由竞争和规范的招标采购评价过程,保证了质优价廉的设备进院,使服务功能迅速增强,为病人诊断、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2、提高医疗质量、重视三项建设。一是重视队伍建设。拥有一支掌握先进医疗技术的队伍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医院按照“人才立院、以科带院、着力树人”的思路,把医学人才资源开发放在医院工作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是上门求才。一改过去“等人才上门”为“主动上门求才”,多次组织人员到成都、兰州、哈尔滨、西安、沈阳、杭州等各大院校以及全国人才招聘会上广招人才。二是筑巢引凤。以优患政策吸引人才,制定了关于引进人才的具体规定,凡是带科研课题或新项目来院人员,医院确保其科研启动经费,以及开展新项目所必需的医疗设施。对获得科技进步奖的按获奖等级分别给予重奖。三是委以重任。对引进的优秀人员,医院委以重任,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以事业吸引人才。近几年已引进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学专家10余名,并接纳了一批重点医学院校的本科以上毕业生,此外通过举办讲学,实行传、帮、教等,使人才工程结出了累累硕果,形成一支医德好、医术精、敬业精神强的合理卫生技术梯队,为医院阔步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重视制度建设。以XX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XX市病历书写规范实施细则》等为范本,补充完善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知情谈话制度、会诊讨论制度、首诊负责制、技术操作规范、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等,并加强监督落实。三是重视学科建设。院有专科专病,科有重点特色,医院对重点专科、特色门诊予以大力扶持。新开设的“结石诊疗中心”“口腔治疗中心”初具规模;内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独特且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专病特色,心血管科还被省卫生厅列入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伤科是院重点专科,已有20年发展历史,采用传统手法整复结合现代手术治疗骨伤疾患,技术水平先进,开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县科委列入了县科委列入了科研项目;此外外科、检验科等科室开展的科研项目也不同程度地填被了县内空白。
三、加强科学管理,完善运行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明确发展思路,统一思想认识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群众文化工作也由单一的政府行为,发展到了全社会,并随着时代的进程而不断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审美的视野和自娱自乐的文化生活需求,也是日新月异。由此而产生的市场经济和大众娱乐文化对文化馆的冲击,就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每一个群文工作者都应该清醒地看到这种现实,绝不能采取回避或自以为是。只有认清了这种形势,才有可能统一思想,顺应时展需求,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文化发展建设的远景规划。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规范管理
群众文化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它不仅不受行业、单位的限制,同时也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工、农、商、学、兵;男、女、老、少、幼,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和参与者。群众文化另一个特性就是具有多样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休闲性。多样性有企业文化、农村文化、商业文化、校园文化、军队文化和社区文化;知识性有科技文化、网络文化、社交文化;趣味性和休闲性则含括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由此可见,群众文化无所不包,群众文化无处不在。群众文化的实质性含义就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形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陶冶自身的思想情操、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发挥才能、增进知识、丰富智慧、健体强身的目的。
因此,群众文化必须以人为本,按照文化的一般发展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时展的脉搏,充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突出特色、务求实效地开展各类主题昂扬、格调健康、内容充实而丰富的文化活动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使群众不仅自觉地加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而且能通过群众文化活动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主导文化市场。提升自身形象
文化馆作为当地群众文化的活动中心、辅导中心和研究中心,就是要通过文化艺术的手段来主导文化市场。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讲,既治标又治本的问题,组织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是标,而全面提高群众的文化层次和综合素质是本,要标本兼治。一个产品要想打开市场,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必须进行产品定位;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做大做强,也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企业的定位比企业的能力更重要。文化馆要想事业发展如日中天,既是政府的好帮手,又是人民群众的好朋友,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准确的把握自身定位,才能履行好文化教育的职能,发挥好群众文化主阵地的优势,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亲和力,使我们自身的社会形象不断得到提升。“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创造新的不同的东西,而是要把那些早已存在的关系重新链结到一起,立足群众文化,全力服务中心。
四、加强业务培训,整合自身队伍
群众文化必须唯才是兴。因此,科学地引进人才、有利有节的重点培养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资源,是文化馆工作的第一要素。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谋略,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有效地使用人才。实践证明,文化馆必须要有一批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行,“一门精、门门通”的专而全的文化复合型人才。因为看似简单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是靠一般的说几句,或者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问题,达到活动的效果及其目的,而是要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充分展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智慧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群众文化的培育,老百姓的文化层次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它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文化浸润过程,很难立竿见影,也很难产生轰动效应。只有通过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反复积淀而成。这就要求我们的优秀人才要有耐心和信心,以及较强的责任意识;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将全部精力焦距对准群众文化,扬长避短,各尽所能,让每个人的才华都恰如其分地、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以人才优势达到实现品牌优势的最佳状态。
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彻底改变用人机制,重新整合群众文化队伍;就是要大力引进热爱和熟悉群众文化工作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不断增强文化馆的活力和后劲。
总之,文化馆的发展关系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品位,它的兴衰就是一个地域的文化兴衰。各级政府和每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充分提高认识,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对文化的投入,认真搞好文化馆的建设,使文化馆真正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的活动中心、辅导中心和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潘涔涔.关于文化馆职能的研究综述.南京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2009.
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清晰确立语言文字工作定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纲要》规定:语言文字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阵地,只有认识语言文字工作的地位和社会功能,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认真履行有关法律规定所赋予的权利与义务的同时,结合专业特色,把语言文字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因此,为了真正给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在重视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要用深厚的中华文化浸润人才的培养,提升全国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我院是商科类院校,重点面向现代商业贸易、旅游服务、物流物业、金融保险等行业的经营与管理,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从事窗口服务行业及第三产业的工作,由于这些部门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其工作性质对毕业生的语言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为了实现学院培养具有现代商人头脑和文化素养、能操作、会经营、懂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成立了汉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结合学院语言文字工作的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贯彻落实。成立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站,负责全院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每年培训测试3000多人,合格率98%以上。学院重视测试员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培训方式,提高测试员业务水平,实行年度测试员业绩综合评价制度。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被自治区汉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优秀单位。
二、聚焦商贸视野,贯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
事实证明,语言文字工作只有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口语及书面表达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对个人成长、成功、成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提高每个人的语言文化素质,能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学院以贯彻实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教育理念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将语言文字和推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将推广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工作纳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轨道上,从提高文明修养、掌握汉语表达工具和社会交际等层面上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将语言文字工作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我院把语言文字教育纳入商科人才培养方案,从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出发,从工作对象主要是人考虑,更加重视学生与人打交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院开设语文类基础课程,将《应用文写作》等课纳入必修课,并覆盖全部专业。将《演讲与口才》、《普通话》、《社交礼仪》、《艺术概论》等课程纳入专业拓展知识教学,充分体现了商科人才培养特色。
三、适应商贸行业需要,全面提高语言文化素养
随着中西方经济、文化大融合,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年轻人由于对自己本土文化不太了解,显得文化信心不足。他们在崇拜西式生活的同时,也在逐步丧失民族语言文化的自豪感。“雅言传承文化,书写延续文明”的说法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有些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工作在整个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人才综合培养上存在缺失。在排满各类专业课的学校里,语文课已没有了课时,偶设选修课,又鲜有人修读。许多学生可以用很多时间去学外文,但却抽不出时间继续学习中文。再加上原本就单薄的语文底子,使得很多学生写出的专业性文章出现错字、别字、语法、逻辑等问题。
通过推进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传统节日诵读活动、全体性诵读活动等工作,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打造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利用“商贸大讲堂”,开设中国语言文化主题讲座,活跃学院学术气氛,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兴趣。
四、传承商贸文化,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工作环境
纵观历史,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创造、保存、传播文化的基本工具。它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的传承和文化产品的质量。语言文字能力历来是国民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应当成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学生能够流畅自如地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沟通交流,本身就是当代商人走向社会生活,走进经济文化舞台的必备素质。
中国的商人在长期的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形态中,由最初的易物贸易发展到今天的全球经济一体化,遵循同一贸易规则,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路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标准统一的语言文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语言文字在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商科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想方设法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商贸历史和文化。从开设古代商业文论选修课,当代商贸系列讲座,建立长久性语言文字、文明经商警示标志,到用规范汉字书写各种合同文本、产品推介书、创业计划书等,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广播、院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规范标准、有关知识、管理制度以及师生普通话测试达标情况。发挥语文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语文课成为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推普周”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推普周”大型活动。
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立商贸人才语言能力评价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语言文字能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商贸服务面向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需要有严格、科学的检验标准的。众所周知,学生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都需要用语言去交流和沟通。如果一个人具备了准确流畅、标准优雅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对于工作的开展一定是有益的。反之,不能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仅无法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还将处处面临尴尬和被动的局面,乃至影响企业形象。
多年来,学院推行了“三证托一证”制度。即学生要取得学历毕业证,需在所有规定课程学习合格后再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和普通话合格证。把普通话证视为和职业资格证书同等重要的证书。
同时,学院规定与口语表达有关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导游、文秘、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另外,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将进行汉字应用能力考试的推广。真正形成“五证托一证”的制度。
六、创建示范学校,建立语言文字工作长效机制
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对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培养目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学院把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同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的目标,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等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网络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校的质量目标、教师考核办法、学生技能训练、学校常规管理、课堂教学、专业素养养成、专业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让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中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建立起稳定而且长效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与能力的教育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键在于过程,在于实效,在于潜移默化的自主教育感悟与文化环境的长期熏陶。学院特别强调语言文字工作在日常工作、教学中的作用,如:经常举办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活动,建立语言文字规范专题网站,在学生作业、实训、实验等方面要求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在教师板书、教案、课件等方面考核评价指标中,都提出用语用字规范。从而养成师生规范用语用字的良好习惯。
(一)设备资产管理方面
.设备合理配置,逐步实现资产多元化。我院及所属各专业各部门,应合理配置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做到高效优质。为此,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发展情况,综合生产计划的实际需要,灵活的选用,购置和引进,保证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在今后五年的设备配置发展过程中,应考虑探索设备资产的多元化,院投入设备资产应着重在技术先进,潜在效益高,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面。而对于一些价值相对较低,工艺简单,投入产出比不高的生产设备和工具类设备(如车辆),可以制定政策利用社会资金,职工资金或职工入股的形式配置和购置。前几年我院在资产多元化方面有所尝试,但成效不大,纠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权不清,政策没有连续性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国家确定的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勘察设计单位改革方向是科技型企业;我院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也在于此。我院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在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上。因此,十一五期间,我们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重点投入同时,加快资产多元化的改革步伐。
.建立和健全设备合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实现技术与劳务分离打好基础。针对各专业设备的不同情况和要求,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岗位责任制、设备操作规程、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是合理使用设备,降低使用成本的重要保证。年继续在岩土专业勘察专业搞好设备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岩土各公司在内部实行技术与劳务分离,要着重培养一批责任心强,高技能,有一定管理水平的设备与劳务管理人才,使设备管理专业化。逐步向设备与劳务管理实体过度,实现技术与劳务分离。加强项目管理和项目核算,形成以项目管理为主体,设备服务为保障的施工与管理体系。建立实际有效的管理机制,研究和制定各项配套政策,使岩土专业在市场上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从而提高赢利水平。最终让岩土专业走向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企业之路。勘测专业,在以有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科学核算成本,加强班组责任制建设和考核。大力推进新型,先进仪器设备的开发和使用,为我院开拓和延伸勘测市场打好基础。
.加强资产的基础管理,运用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实现集约型管理。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了对资产的采购、跟踪、维修保养以及出让四个阶段的管理。企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和设备完好率等,更可以改善我院经济的运行状况、提高利润率以及资产回报率。结合我院的情况,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要紧紧抓住一个基础,围绕一条主线,既:以资产、设备前期管理、运行历史及台帐为基础;以工作计划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技术改进几种模式进行管理,以提高维修效率、达到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折旧管理、维修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按照权责明确,分层管理,评价考核的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后五年在我们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组织培训,科学设立工作流程,强化全员成本意识,实现集约型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完善人员配置,建立合理的人员使用机制。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有利于充分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企业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竞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十一五期间我院要建立一套人员培养、选拔、引进和使用的政策和机制,达到充分挖掘每个职工内在潜力,实现人员与工作任务的协调匹配,做到适才适能,人尽其才,力争使我院的人力资源得到高度开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成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民营企业发展朝气蓬勃,改企建制工作方兴未艾,所有迹象表明人才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人才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我院在未来五年内要下大力量进行人才工程建设,使人才成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以人才工程为基础,结合我院的实际和发展需要,调整人才结构,把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专业技工等全部纳入人才引进,培养和考察的范畴,全方位、有重点、分层次的进行人才工程建设。要切实落实人才建设所需要的机制,环境和条件,要有大的投入,组织管理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为青年人才施展才能搭建舞台。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设一支符合我院发展需要的有自我创新能力的,强大的人才队伍,使人才成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激励系统建设,进一步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和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每一个成员长期的协作努力,如何激发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永久的基本课题。近年来,我院始终把激励系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职工的凝聚力得到很大增强,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有些方面已不适宜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结合实际逐步改革。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现阶段,企业职工的需求结构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既注重物质利益的实现,又要追求精神需要的充分满足。一方面要运用工资、奖金、福利,工作条件等物质激励手段,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改革分配机制;突出效益优先的分配原则,在努力提高全院职工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加大向院骨干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在实现我院发展战略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精神激励手段的作用,全面满足职工在尊重、发展、成就等方面的精神需要。要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和谐环境;要创造一个追求进步,比学赶帮,不断创新的竞争环境;要创造一个爱岗敬业,院荣我荣,追求卓越的发展环境。
()职工参与管理。职工参与管理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激励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要不断赋予职工在管理和工作中较大的自主权和参与权。通过参与管理活动让职工更多的了解我院的制度、经济,发展等有关情况,提高管理和工作环境的透明度,使职工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形成心理上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的个人潜能,发挥聪明才智,为我院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改革方面
推进改革,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一项重要部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自身生存的需要;是我院实现发展战略的需要。改革要在认真总结分析我们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以有利于市场经营和企业发展为目标,积极稳妥,分布实施。
.机关机构改革。机关机构改革是我院总体改革的先导和重要内容。改革要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模式和机制,改进作风,提高职能部门特别是综合部门宏观管理效能,为实现民主管理与监督,提高决策水平,促进发展,提供保证。通过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机构设置过多、管理不顺、管理职责分散的问题;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解决人员编制过多、岗位责任不清、人员忙闲不均、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建立一个设置科学、运转协调、结构优化、行为规范、办事高效、素质优良的机关管理干部队伍。
改革要坚持精简高效原则,调整机关机构设置,实行分类管理,把机关人员编制在全院职工总数的左右。第一步,把以业务性、服务性、经营性职能为主的部门从机关剥离出去,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市场营销中心等机构,实行执行计划指标,内部银行独立核算的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院在两年的时间内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第二步,把以专业性为主的部门按业务部门管理;以服务性、经营性为主的部门转为服务或经营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
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围绕发展战略,逐步建立适合我院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建立重实绩、重贡献、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推行聘用制合同制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事业编制的职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利用相关政策,制定配套政策,合理安置未聘人员。不在事业编的职工、新入院的职工在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下,原则上签订“劳动合同”。在今后的人员招聘和用工问题上,院、公司及各部门一定要严把进人关。一方面要有法律意识: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就是就业和合法用工。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用工制度,克服用人的随意性,避免不当用工,给我们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问题和矛盾。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按照我院人力资源规划,积极引进我院发展需要的,专业对口的,岗位明确的各类人才。
()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员岗位责任制,实行全员岗位管理。在干部管理选拔任用中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易岗易薪,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打破干部级别待遇终身制。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任期限,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评聘分开。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封存档案工资,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将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积极推行按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的试点,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关键词】体育;教学;优化
学校阶段的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人的综合发展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与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都愈发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重视。然而,受到传统的、历史的或者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存在程度上的差别,目前不少社会群体对于校园内体育教育的本质、教学目的、教育的价值观与教学的最后质量等方面的认识水平仍然处于比较低的社会意识的层面上。初中阶段学校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体育教学现状与解决方案
1.初中学校体育工作现状
校园内的体育观念陈旧、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拥有其他学科教育不具备的功能,不仅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与美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学科的教育功能十分广泛,并且蕴含相关的社会价值。然而,很多人觉得体育课就是大家一起玩玩跳跳、消磨时间,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体育观念的滞后,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我们呼吁改变对体育学科的看法,认识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在初中阶段学校还未形成正式的体育教学的管理体系,学校领导还没有将体育工作放在全校教育工作计划的显要位置。
将体育教学同体育竞技看成是一致的。很多人对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都带有片面的观点,他们通常觉得教学效果好就是指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单位在相关的比赛中获胜,得到好成绩。然而,他们忽视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可以说,体育教育与体育竞赛存在着联系,但是两者又存在区别。联系是都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体质,推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是有组织、有目标、有意识的一种活动,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推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区别是体育教学活动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强化人的意志的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科学的体育知识、锻炼技能与运动技术等。
2.改进要求
学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务必加大对体育学科的关注度,要与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保持密切的联系,从多个角度和侧面加强体育教育的宣传,指出体育事业的教育功能与存在的社会价值。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从多个渠道推进体育社会化事业,培养全社会公民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意识。
我们应当将体育教学工作加入到学校系统工作的评估中去,摆脱传统做法中以升学率来单纯评价学校的有欠科学的理念。在校园内强化体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建设,让初中体育工作不断向现代化、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发现与培养各个学校单位中体育教学的模范或典型,在全社会树立好榜样,明确体育教育的方向,指明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从而构建和谐美好的体育学习环境。
在校园内进行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就是开展体育课,体育学科是学校教学内容中的必修科目。体育教师要做好体育课堂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更加系统、科学地学习体育教学大纲里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体育技术,锻炼技能,加强体育运动,增强自身体质。同时,从中对学生灌输思想道德与意志品质的教育,力求让学生达到身心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体育教学的优化
要实现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合理选择教育形式与方法,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取得较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联系学生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与学生建立合作型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掌握主动型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体育锻炼,从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锻炼技术与运动技能。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生长发育特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事求是,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优化初中体育教育的内容和过程,让学生在身体正常发育的过程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三、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展体育事业
1.在教学优化的实质与要求的基础上,我根据多年在农村初中的教学研究,觉得要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优化,必须结合实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贯彻落实先进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改进学校的体育教育思想,转变学校的体育教育理念,尊重教学的客观规律,服务于全体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努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社会主义社会培育四有公民,为城市与农村建设培养一批批建设人才,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输送栋梁之材。
2.研究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探究适应初中学校发展的先进教学模式,促进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探究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的进步发展对初中阶段的体育学科提出的教育要求,找寻合适的教学方法与途径,让体育教学能够逐步适应社会各层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