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5 16:17:10
导语:在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农林类高校 卓越文科人才 培养模式 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识码:A
浙江海洋大学是以海洋为特色,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农林类综合性本科高校。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是在原高职文秘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4年被列入学校首批“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全校唯一入选的文科类专业。当初我们提出的目标就是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起科学、系统、严格、高端的文秘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宽厚国际视野、综合素质良好、文秘技能熟练、语言交际能力突出,能在党政系统、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胜任各种文秘岗位的具有卓越竞争实力的高端文秘人才。以职场文秘技能掌握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通过技能化训练、证书化驱动、标准化管理、国际化提升等教手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如期达到既定目标,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在十多年高职文秘专业办学经验基础上参考借鉴兄弟院校的做法,制定并实施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农林类高校中卓越文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卓越文科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原有的高职文秘是浙江省师范院校中最早开办的非师范专业,1992年到2006年间累计招收了9届专科生,师资力量比较齐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办学经验,与当地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为更好地服务于舟山群岛新区的开发和建设,2012年起以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的名义招收本科生。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到长三角地区的一些院校进行调研走访,在反复论证和综合权衡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既博采众长又独具海大特色的卓越文科人才培养方案。近些年来,随着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和完善,据悉很多高校都已经相继把文秘方向独立设置为秘书学专业,我们学校经过周密调研,决定还是保留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的,名义继续招生,所以这套人才培养方案是融合了汉语言文学和秘书学两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学科优势,既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又要兼顾秘书学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就业竞争力,力求全面发展。
从总体上来看,我校高级文秘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强化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开设常规的大学英语、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等基础课程以外,我们还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英语语音语调、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应用文写作,此外还在选修课中开设了韩国语和日语等课程。其中韩国语初阶和中阶、英语口语安排了外教亲自授课。在后续的修订过程中,我们还谈判与面试技巧等实用性课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是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计划中,除了开设写作基础课程以外,还有党政机关公文写作、经济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申论写作、创意写作等一系列课程。为了增加学生平时写作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设置上也凸显了写作能力训练的重要地位。大一阶段要求每位学生坚持写中英文日记,加大平时的督查力度,落实专人进行检查批阅和点评;大二大三短学期集中进行大型调查报告、大型工作计划与总结的写作训练,然后进行应用文过关考核,只有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二、狠抓落实,把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
为了把卓越人才计划落实到位,我们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和自身专业设计,将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共分为下列几个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包括军训、文学阅读等环节)、基础技能模块(包括公关礼仪、演讲口才、英语听力与口语、书写技能等环节)、专业技能模块(包括会务策划训练实践、应用文过关、大型调查报告写作训练、大型工作计划与总结写作训练等环节)、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包括专业中期设计、毕业设计、秘书资格证书考试训练等环节)、综合实习模块(包括行业认知实习、校内综合实习和校外综合实习)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在每个模块都设定了最低选修学分和必修学分,确保学生既要修满必需的学分,又可以根据自身专长强化优势环节。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成效,我们要求每个环节的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制定比较切实可行的操作和考核方案。比如,公关礼仪训练,学院要求除了学生懂得和掌握基本的礼仪常识和规范以外,平时要多多接触任课教师和学院教辅学工和行政人员,因为考核时除了礼仪理论过关以外还有一项就是要有三位以上任课和两位以上行政教辅人员叫得出学生名字才算是考核通过,这就迫使学生平时与学院教工多交流沟通,要调动多种手段让老师记住自己。再比如校内实习,时间跨度一年,以前是学院统一分配到校内各部门各学院各单位,结果出现了有的学生每天事情很多,有的学生整天无所事事,有的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有的学生一无所获等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从13级学生开始,学院提倡让学生自己找校内实习部门和指导老师,同时也完善了校内实习的质量考核指标,包括实习的总学时和必须完成的相关应用文数量以及调研成果。14级开始由学院统一设定调研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校内实习,详细调研学校现有本科专业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分管院长、系主任、专业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在校生、毕业生等不同人士的实地走访座谈,对我校该专业的历史发展、基本概况、发展规划、师生评价以及在国内省内的排名和影响等情况有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科专业调研报告。到今年暑假前,全班同学都已经完成学校30多个本科专业的调研报告初稿,大家利用假期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与补充,准备在9月份开学初期正式定稿。
三、主动出击,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展示文秘学生的风采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秘书礼仪规范,学院给文秘方向的学生订制了职业装,要求学生在学校一些重要会议和活动时必须着正装出席,这样很容易就可以辨认出来的,这就促使学生经常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增进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形象的机会和舞台,院系领导主动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让文秘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机会。比如,学生穿正装拍摄了公关礼仪的相关视频,就出现在了学校申大宣传片中;在学校举办或承办的各类国内国际大型活动和学术会议中,都可以看见参与会务礼仪接待、会议引导和记录等工作的文秘学生;在校内各种文娱活动和学科竞赛中也经常看到文秘学子的身影。为了提高文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交流水平,每年留学生进校的一两个月,我们与国际交流合作处等单位密切协作,给每个留学生配备一个文秘学生,要求他们在特定时间内负责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交流,这样下来效果很明显,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秘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提高很快,而且中外学生彼此之间都成了好朋友好伙伴。此外,为了适应国际化教育的趋势,学院每年安排几位学生到韩国群山大学等高校进行访学研修。目前累计已有近20名文秘学生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境外的学习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和实践环节
考虑到本本专业的特殊性,学院要求对本专业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毕业设计等环节都进行相应的改革。比如,汉语言文学类基础课程,由于课时量比中文专业有所压缩,所以提倡开卷、半开卷、小论文、调研报告、策划方案、面试、笔试、小型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实践性环节则采用任课教师单独实施与考核小组集中测试相结合等方式,一次性过关以后发给相关证书,没有过关的同学有多次考核机会直到顺利过关拿到证书和相应的学分。
关键词:产学合作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合作教育,在国际上也称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
它的基本理念最早出自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内涵是:“合作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careerori2ented)的教育模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早地具备进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国内许多学者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为: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一般来说,综合性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培养的是知识复合型和能力复合型的实用性人才。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产学合作教育。
产学合作教育由学校、学生、企业三个要素构成,包括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它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生产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效途径的产学合作教育,在工科教育上比较普遍也比较成功。
从目前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探索产学合作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产学双方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利用专业与职业或行业协会的相关优势,以签订“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的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与行业或单位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二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承接的各类课题以及参与政府、企业的课题研究,以教师科研带动产学合作教育。三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多领域、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机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在应用上所具有的广泛性与包容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实习去向的多样性。
实践证明,经过产学合作教育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性强,能尽早地进入岗位角色。但由于产学合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涉及到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责任观,还有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利益,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冲突等问题。因此,在产学合作教育的有效实施中也面临不少困难。
1.产学合作教育的动力不足,合作流于形式或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中,虽然通过协议等方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由于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而学生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合作中往往只是挂牌,签协议,勉强维持低层次合作关系,互助互惠、紧密依存、长期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难以建立起来。
2.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与单位对学生实习锻炼时间的要求有冲突。学校有学校的规律,企业有企业的规律。学校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学生到企业进行的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安排在寒暑假或是第八学期。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希望来企业产学合作教育的学生能有相当长的集中时间来单位工作。同时,也存在当企业最需要人手时,学生却因上课或考试或忙于毕业设计而请假,或是学生来时却是企业淡季,无法安排使用的情况。
3.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差距。高校的教育性质决定了其主要使命和职责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要实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技能的目标,就必须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教育与教学过程。在专业教学中,更多的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非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同时课程设置有其周期性,不可能对岗位或职业技术的需要立马做出调整。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最现实的人力资源策略就是直接选择任用已具备相关知识、能力或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他们不愿意花很多力气去培训一个实践生。
三、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不同学科专业特点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适合其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就不同。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要依据培养目标,把握专业的特点,积极推进产学合作教育,造就适用人才。
1.以“综合能力模块—能力要素—课程体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虽各具特点,但主要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的通才培养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的专才培养模式。两种模式都高度重视品德、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推进产学合作教育中,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研究目标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入手,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分析能力要素,改革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适时推出各类选修课,构建“多通道、多规格、多模块”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宽、专、交”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2.加快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产学合作教育需要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加大柔性程度,使学生有较多的选择余地。如美国的学工交替的“经验学习”教学、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日本的“产学协同”教学模式等。我国多数高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应该将学分制与合作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并注重个性发展。这样不仅能满足用人单位时间上的要求,还能不断推进学生学习的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
3.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培养应用型的学生,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必须要有应用型的教师。
一是大学教师需要与企业有密切联系,一方面,使高校科研特别是文科类科研面向社会需要,加快成果转化;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使自身成为既懂专业理论又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二是企业社会的人员也应经常到学校进行交流,成为能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参与产学合作教育的“双师”。可以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老总、政府官员、社会贤达担任学院、系或专业的顾问或客座教授,建立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学科发展委员会等组织,针对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学风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等提供建议,进行交流和研讨,使学院的人才培养在整体上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经强。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若干问题及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1).
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自2013年10月启动到2014年6月顺利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毕设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环节监控,现对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 启动阶段
20xx年10月25日,教务处制发了《关于20xx年毕业教学实践工作安排的通知》,标志着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正式启动。要求各专业本学期内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不少于9周。同时,文件对毕业实践环节从前期准备、过程管理到成绩评定都提出了要求。
20xx年11月22日前,各二级学院将20xx届各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工作安排交至教务处备查。
实践教学科对20xx年7月编印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手册》重新进行了修订,并发到每位指导教师手中。
上述文件的制发,进一步明确了毕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规范了管理环节,保证了工作质量,为毕设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选题、开题阶段
各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对选题、拟题和审题、开题、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选题、开题环节12个专业都能按照规范要求严格审查,并做到一人一题,来自社会生产一线的应用性选题比例较往年明显增加。每个学生都下达了任务书,完成了开题报告,国际学院、人文学院还组织了开题答辩。
(三) 前期指导检查阶段
寒假期间,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任务书要求,收集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的相关资料,构思整体框架,开始毕业论文(设计)的初稿撰写工作。指导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采取当面指导、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定期和学生联系,指导论文写作。
(四)中期指导检查和整改阶段
20xx年3月21日,教务处下发《关于开展20xx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期检查的通知》,并于3月24日至3月30日组织开展了中期检查。
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工作进度、论文质量和教师指导情况。同时,也是对学生前期调研、论文(设计)完成过程、进度、工作态度的综合评价。检查分二级学院自查和学校专家组抽查两个阶段。自查阶段,各分院从20xx届本科毕设是否做到一人一题,指导教师的资格和指导学生人数是否达到学校要求,工作进度和质量是否实现任务书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指导教师要为每为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论文完成质量评价打分,学院对整体工作进行总结。抽查阶段,学校组成文科和工科两个专家检查组,10为专家采取查阅资料、与学生座谈、听取汇报和质询等形式,对分院的毕设工作给予综合评价。
从检查结果看,20xx届12个本科专业均能按照学校的整体安排,严格有序地开展工作。据统计,全校20xx届本科毕业生共1328人,1266人按时完成初稿,延迟完成62人。总体优良率为79.5%。中期检查通过 1178人,占学生总数的 89%。87.9%的学生态度认真或较认真。
7个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比例均大于50%的合格标准,文科、经管类专业中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达标,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和英语专业整改后能基本达到要求。
专家组从指导工作、学生状况、教学管理、资料留存等4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对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给出了量化的总体评价。同时,针对性的指出了各专业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五月下旬,校评建办联合教务处、教学督导团及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开展了全校教学资料“四查”,其中本届毕业论文(设计)为重点检查内容。学校教学副院长还组织召开会议,把检查出的问题当面向二级学院反馈,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论文答辩阶段
20xx年4月30日,教务处下发《关于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通知》,本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于本学期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进行。
各院成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答辩工作小组,负责评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审定学生答辩资格,统一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审核答辩成绩等项工作。
5月19-25日,各学院集中组织学生论文答辩。教务处对各个专业的答辩开展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并就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意见和整改建议。
(六)论文抽检
为端正学风、规范学术行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原创性,学校对本届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在签订任务书时都同时签署了独立完成论文(设计)的诚信声明。成稿前,教务处要求学生统一利用维普通达系统对自己的论文(设计)进行复写率检测,并根据比对结果进行整改,规定学生最终提交的论文(设计)复写率不得高于30%,优秀论文不得高于20%。
(七)评优选优阶段
5月8日,教务处制发了《西安思源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优秀论文(设计)和指导教师评选工作的组织管理、评选奖励办法以及理工类和文史经管类优秀论文(设计)的评选标准。
经二级学院评选,有88篇论文(设计)被推荐参评校级优秀。这些论文经教务处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二次评审,最终2014届12个本科专业共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76篇,推选出优秀论文指导教师40名。经校专家组评审后,将正式颁发文件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资料归档阶段
目前,20xx年毕设工作已基本顺利完成,为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各项留存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5月24日,教务处下发了《关于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归档工作的通知》,并提供专门的档案袋,要求学生论文(设计)资料统一按照10项内容和顺序归档保存。要求二级学院按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个教学环节收集整理归档资料。
二、毕设工作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1.学生知识面窄,专业基础理论欠扎实,缺乏论文写作的专门训练,造成论文完全是策划或材料堆积,缺少实证研究;
2.由于学校对本届学生论文的格式提出了统一严格要求,并反复强调检查,使论文格式规范化程度整体上大为改观。但少数学生仍存在格式不规范,摘要写作质量不高等问题;
3.学生论文研究课题的独创性不够,有的设计性课题过于简单,只覆盖1-2门课程的内容,学生在毕设中得不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不能起到检验学业水平的作用。学生尤其是文史类学生论文在实习、实验、实训和社会调查中完成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4.近一半的应届毕业生由于提前找到了工作,有的已正式上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质保量完成毕设工作。极个别学生对毕设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土木工程、建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各有一名学生因为没有及时提交论文 (设计),成绩不及格。
(二)教师层面
1.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指导毕设的经验,个别教师不能胜任指导过程所有知识内容的要求,需要别的老师协助完成。
2. 外聘教师大多年事已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讨论,指导学生完成毕设;部分专业几次更换指导教师,由于每个教师的指导思路和方法不尽相同,造成学生长时间适应不了,因而影响了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三)二级学院层面
1.机电学院在毕设写作阶段对学生监督检查不严,严重影响了答辩进度。
2. 交通运输专业提供给学生的选题中,分析类课题占50%多,设计类课题不到50%。学生论文内容叙述性文字多,专业知识含量和综合技能的展示不足。
3.检查发现,个别学院过程资料不完整,或表格填写信息不统一,准确性不高。
(四)学校层面
1.大四学生没有固定的自习教室,到图书馆作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有限,建议学校能给应届毕业生提供专门作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室、场所。
2.电信、机电、能源等学院都有部分学生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制做出实物成果,但学生和二级学院都缺少购买零部件的经费,建议学校能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三、改进意见和建议
让学生到企业、工厂进行毕业实习,在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是教育部合格评估的一项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桥梁。总结2014届本科毕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过程管理和论文写作形式的规范化方面已日趋完善,指导教师资格和工作量要求也基本达到,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两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使更多的课题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更多的学生在实习、实验、实训和社会调查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真正作到“真刀真枪”、“真题真作”。
论文摘要: 江苏电大作为开放教育首批试点学校,几年来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本文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江苏电大自1999年参加“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以来,共开设了法学、英语、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十多个本科专业,以及会计学、经济管理、金融学、小学教育等三十多个专科专业。截至2008年秋,江苏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已累计毕业人数十万余人。
作为首批试点学校,江苏电大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具有江苏电大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教学过程的管理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教学管理的多层次性、教学要求的统一性、教学的开放性与管理的分散性等特点,江苏电大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电大教育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搞好远程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控制目标。
根据江苏电大远程教育的教学实际,我们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
第一,搞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计划的设计,科学规范培养目标。第二,严格教学计划的实施与管理。第三,加强远程教育教学大纲的管理。第四,制定与实施远程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制度。把远程教育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分解为可考核的量化指标,对承担这些工作的人员进行逐项测评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工资奖金挂钩。
2.强化电化教学,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优势与特色。
保障和提高远程教育质量,首先重视强化视听教学环节。视听教学能准确、直观、快速、形式多样地传播教学信息,是远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之一,是进行教学最直观、表现方法最丰富、传播面最广的一种形式。当前,江苏电大在视听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从规章制度上强化对电化教学环节的管理。第二,端正学生学习录播课、直播课、交互课等电播课的态度。第三,加强视听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在视听课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等方法。第四,为学生学习视听教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方便他们学习。
3.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
面授辅导教学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是联系主讲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与有效形式,是提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控制、保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抓好这一环节。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对面授辅导教师的管理。第二,加强面授辅导教学过程的管理。第三,要求面授辅导教师从各个层面上提高面授辅导教学的质量。
4.加强远程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
江苏电大对本校的实践教学的基本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选择合适地点建立了实验教学基地,以满足本地区实验教学的需要,努力探索改善办学条件的有效途径。在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强调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在教学大纲中应突出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联系;在教材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努力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实践教学的评估,加强课程作业的管理、课程实验管理、课程设计管理、社会调查或生产(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管理。
5.加强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
在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过程中,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使多媒体教材更加适合于自主学习的需要。
(2)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学习设计、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促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加强对学生自学环节的管理。明确市(县)级电大在支助学生自学方面的职责,做到对学生分散自学有布置、督促、指导和检查,全面提高对学生分散自学的服务质量。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种形式和手段助学服务的优势和特点。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作业。
作业涉及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平时练习、形成性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或大作业。江苏电大从加强过程管理的角度为统设课程及部分统服课程设计了学生和教师使用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旨在帮助学生和提醒辅导教师准时、高质量地以作业册为媒体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实践表明,作业不仅能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习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答题技能,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陷,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批改作业且及时反馈和有针对性地评价对学习者的激励和学习力的保持影响较大。以统一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形式规范教与学双方的课后行为,对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会计学专业的平时作业,提出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要求,作业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能力层次、题型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平时作业设计的结构合理。平时作业题型设计向开放型题型过渡,根据课程特点,把1—2次作业设计成实验、设计等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综合性作业。
对“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的平时作业,运用电子邮件管理、FTP管理技术、安全技术、保护技术、在线平台技术等,从作业内容的设计与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题、布置(课堂、网上公告栏、FTP文件传输)、提交(书面、软盘、电子邮件、FTP上传)、批改(人工批阅、机器检查、上机阅览、在线平台自动批阅、课堂检测)、讲评(网上交互、课堂讲评、网上BBS、网上答案、网上成绩公布)等多个环节、不同形式的作业,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利有弊。以一次作业提交的调查统一为例,在76人中,19.7%的人选择了书面提交,10.5%的人选择了电子邮件提交,69.7%的人选择了软盘提交。三种形式的作业教师手工批改每份花费时间分别为10分钟、30分钟和25分钟。愿意上网浏览作业答案人数比例为80%,作业讲评学生到课率为60%。开通上传服务器后,在一次36人参加的调查中,13.9%的人选择上传,16.7%的人选择电子邮件,11.1%的人选择书面提交,软盘提交由于技术故障较多逐渐淡出。愿意在网上自检自测的为83.3%,愿意在线平台离线作业的为77.8%。在60人参加的作业讲评形式的调查中,53.3%的人选择课堂讲评,40%选择网上,6.7%的人选择网上BBS。对作业抄袭现象的认识,在41名被调查对象中,认为能力不够的占17.1%,认为时间不够的占63.4%,认为态度消极的占14.6%。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好的在线平台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作业的提交,方便反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抄袭和帮助教师批改作业。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考核。当前,江苏电大在职学习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参加某项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或从事某项应用课题的研究等),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南》规范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要求,保持基本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提出了“业务专案组”模式,该模式构建要素包括:运作管理模式、筛选设计题材、组织答辩会、综合评分标准和有效的沟通手段。对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辅导、答辩和成绩评定三部曲。在论文答辩中,不同的专业聘请参加答辩的教师来自法院、银行、会计事务所、行业主管、普通高校教师等。答辩方式尝试了远程(网上)论文答辩,双向的视频和声音清晰,在技术上能够保证答辩效果。
3.教学实习。
实习研究主要在生产实习、社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范围内进行。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中,探讨让有条件的学生独立承担一项具体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积累工程技术或管理经验。对护理专业的实习研究,考虑师生双方,促进二者的互动和积极参与,从内容设计和操作设计两个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设计的实现落实在毕业实习手册和技术操作与评价、综合能力评价上。从制度和技术两个维度保证护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五统一”,即统一实习要求、统一实习内容与操作标准、统一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统一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标准、统一建档内容和标准。
关键词 开放教育 实践教学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和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按照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目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长实践才干,提升工作水平和岗位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初步形成了“一远程、二开放、三结合”的“123”多元整合实践教学模式,这里的“123”并非独立和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有机统一体。
1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这种模式是要求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重课堂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组织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实际,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在面授教学中广泛使用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将自己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在法学、管理等专业的面授课中,课堂上教师设计具体情景和典型案例,提出研究性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展开研讨,剖析案例,把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之中。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文学现象或作品进行理解评价,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做出总结,并积极组织演讲、辩论、作文、短评等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多样化的训练,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另外,在计算机、会计、护理等实践色彩较浓的专业,教师多选择在机房、实验室进行面授课,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边操作,将课堂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提高相结合,促进知识的迁移。
2 实践教学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这种模式是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深化理论认识。同时,还能在工作实践中引发一些更新、更深的思考和认识。我校开放教育学生大多是在职成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紧密相关,学生工作岗位就是实践教学基地,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方便,份内的工作就是实践教学。所以,我校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时,让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联系实际地开展相应的实习、实训、调查和设计等,提高实践能力,深化理论认识。如我校的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大部分的课程教学和社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作业(论文)等实践环节中,教师布置的形成性考核作业以及报告、设计(论文)的主题等都涉及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和热点问题,要求学生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回答教育的相关问题。
3 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这种模式把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把实践教学目融入岗位技能培训中。多年来,我校一直重视学生多种技能的培养,并将其纳入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课程作业、实验、各种技能比赛活动培养技能,通过出台免修相应选修课程学分等政策,尤其是大部分专科专业中的“双证改造”专业,与职业资格认证打通,鼓励学生积极获取资格证书。如新生入学教育,学生一进校就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能力的培训,掌握远程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在学校举办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中,积极动员学生报名参加,获取计算机等级证书;要求财会专业的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另外,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网上“亲近数字”图书活动、会计模拟实验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开放式实验教学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课程实验教学,是电大各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面,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我校的课程实验教学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护理等理工专业,我们改变了传统验证性实验的旧模式,充分发挥校内及签订协议的校外实验室的作用,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组织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实验。实验内容和要求由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要求向学生布置,学生在实验前要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原则和方法等;实验中要独立操作,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总结,做好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批改,评定成绩。
5 开放式课题研究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电大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即毕业实践环节,每个专业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学生最终完成专业学习,通过实践整合学习内容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学期,教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联系工作岗位,指导学生选择确定一个研究课题、成果形式;其次,课题确定之后,指导学生结合理论学习开展创新研究,开展制定研究计划、搜集资料、选择研究方法、提炼观点等活动;最后,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完成论文、调查报告、工作研究、分析报告等,最终形成实践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基本科学研究思维和严谨科研作风。
6 远程网络实践教学
这种实践教学是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学校的网络优势设计网上教学一体化方案,开展各类网上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网上学习能力。另外,还借助网上各类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学习、实践、完成作业等活动。学校网络平台具备了集电大在线、卫星小站、网上作业提交、网上测试、成绩查询、互动交流、在线报名、资源浏览等为一体的功能。尤其是“教学论坛”、“法律新干线”、“金融浪潮”、“英语角”、“e时代”、“财会工作室”、“文学走廊”、“远程答辩”等栏目为实践教学搭建了良好的远程虚拟平台。要求教师运用各专业“教学论坛”、“法律新干线”、“金融浪潮”“远程答辩”等远程教学平台,经常提出一些研究性问题,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发帖,展开网上讨论,构建模拟环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礼良.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思考.中国远程教育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影视摄影与制作;教学体系;网络化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艺术学门类;开设特设专业154种。”这其中影视摄影与制作为艺术学门类下戏剧与影视学类的特设专业,专业代码:130311T。为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教育部规划,南京艺术学院于2013年在江苏高校率先创建影视摄影与制作系,完成了教学体系的构建,并于2014年开始第一批学生的招生工作。应该说新设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其教学工作早已展开,课程曾广泛分布在导演、摄影、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中。随着影视业的高速发展,这个强调实践性的专业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201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器材的普及与网络平台的形成,使得大批影视作品涌现。因此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在其诞生伊始,便是一个技术上依托于传统影视摄制,却又有着互联网基因的新专业。与此同时,2010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在全国高校推行精品课程建设,汇聚“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在互联网+时代,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影视摄影与制作一方面作为一种技术,是精品课程网络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作为专业本身,也需要完成自身的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早在专业形成之前便存在,影视摄制技术一直是精品课程建设重要的实现手段。今天,微课、翻转课堂等建设更是对影视摄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于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而言,技术手段上的探讨并不属于其自身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在教学体系完成基础上开展的,其核心是教学体系改革。由于本专业刚刚建立,教学改革更多体现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因此探讨影视摄影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重在构建专业教学体系。
一、全国高校本专业教学体系概况
全国高校本专业教学体系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各高校自身学科发展的历史不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开设该专业,有的从传播学转型而来,有的从汉语言文学衍变而来,有的是结合教育技术学发展而来,还有的则是在艺术学下开设的。不同的历史变化导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等都有所差异。1.以电影方向为主的教学体系北京电影学院开设的专业最大特色在于“电影数字化技术”。依托“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六十余年建设,突出电影化是水到渠成的。其课程体系中《数字中间片技术》、《影像修复与存储技术》等带有浓重的电影特色。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强调与国际接轨,参照美国电影教育体系,将摄制流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总体的教学体系。2.以电视方向为主的教学体系山西传媒学院开设的专业,由于学校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体现了鲜明的电视特色。教学体系中有《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剧摄像创作》等体现电视特色的课程。3.兼顾电影、电视的教学体系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同时面向电影、电视、图片三个领域,特色在于学生在大三可进入各个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课程中《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多机制作》等彰显了中传关注细节的培养理念。4.强调传统影视的同时,面向新媒体的教学体系浙江传媒学院的专业,时代特色鲜明,强调互联网概念,《影视心理学》、《高清节目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制作》等课程设置就是典型的代表。南京艺术学院开设的专业,融入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研究,拓展专业发展的新空间。着力培养在传统影视及互联网等领域,尤其是数字电影摄影、视觉特效制作中,熟悉媒体传播特性,艺术直觉敏锐、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过硬的创新型艺术人才。面向新媒体的教学体系本身就与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网络化建设天然契合。
二、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本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1.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更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是依照电影、广播电视、新媒体等领域中对影像制作人才的需求而新建的特色系科。教学内容体系涵盖影视拍摄中摄影和照明技术以及影像后期制作等重要内容。(1)全面性遵循影视创作的流程,突出多学科联合。通过成立跨学科的团队导师队伍,开展多学科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学生第一学年先进行理论学习,通过《中外影视简史》、《视听语言》等课程引导学生熟悉影视理论。在此基础上突出实践,一系列专业基础课开始展开:《素描》、《影像技术基础》、《影视剪辑基础》、《音频音效基础》、《三维专业软件》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一便让学生进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虽然师生都会比较辛苦,但能够尽快让学生进入专业。第二学年,课程体系紧密衔接。如《素描》的深入课程《影视分镜头设计》、《影像技术基础》的深入课程《特技摄影》、《影视剪辑基础》的深入课程《影视特效》等。在此阶段不要求学生能独立成片,而是注重学生能掌握不同情境下影视前、后期摄制的知识点。第三学年,学生开始独立成片,强调多学科联合,与广编电视编导、录音艺术等专业联合。采用课堂授课并结合外出采风等形式,在《影视创作1》课堂上完成对纪录片的摄制训练;《宣传片创作》完成对广告片、宣传片的摄制训练等。同时开设《影视美学》等理论课程,要求学生再次从实践回归理论。第四学年,继续加大实践训练,依然结合外出采风的形式,完成对剧情片、实验片的摄制训练。在完成各种片种的详尽训练后,着重带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2)实践性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由公共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与艺术实践三大板块组成。在此基础上以M+大师工作坊的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影视专家团队指导学生创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邀请了瑞士著名导演多米尼克、荷兰资深导演、独立制作人彼得•弗拉里、香港著名动效师程小龙等开设M+大师工作坊。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加入到工作坊中,在实践中结合大师的要求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聘请意大利籍电影摄影师马丁•西普里亚尼开设《影像技术基础》、《影视创作》等双语课程。(3)融合性为了适应当下“媒介融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专业以技术为主,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重,按照不同媒介的需求,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模式,扩展学生就业的渠道。依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并先后与龙虎网微电影平台、优酷土豆、二更视频等知名新媒体平台合作,为学生构建新媒体教学实践平台。其次开设《微电影作品赏析》、《网络文学与影视改编》、《虚拟现实技术运用》等专业任选课,让学生对于最新互联网视频概念能及时掌握。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媒体视频大赛,近年来学生作品先后在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国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江苏省网络短片大赛、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中国梦•我心中的梦“微电影征集评选大赛等国内新媒体视频大赛取得好成绩。2.教学方法的建设教学方法是教授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教学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对于互联网+时代影视摄影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1)立足前沿,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由于中国影视产业高速发展,促使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因此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教师需要吸收学科最新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比如无人机航拍技术、VR技术下的影视摄制等等。从教师做起,使学生了解学科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宽视野。(2)鼓励动手,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强调实践,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不要说给我听,要拍给我看”,学生在知道和会做之间,其实有相当的距离。根据这一学科特点,教学上注重分解训练,分情境、分动作训练;注重学生基础能力训练,以摄制周记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不断巩固基础知识点;此外注重以创意风暴的形式,就一个知识点进行若干种尝试,引导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创新能力。(3)与时俱进,运用最新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在本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无论是影视范例、操作讲解都需要运用到。除此之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最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在专业内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翻转课堂,很多实践课采用这种形式既节省时间又能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3.教学平台的建设教学平台建设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并未被刻意强调,却是当下影视摄影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目前,全国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中,“教学资源的上网得到了较多关注,而网上教学活动与网上教学资源的结合、在线开展讨论、答疑、作业、考核、评价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在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也是如此,虽然专业的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刚刚起步,但是专业成立之前相关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络化却早已开始。我们看到北京电影学院2004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影摄影创作》、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电视摄影构图》等,省级、校级的精品课程更是相对较多。这些课程已经实现教学资源上网。目前在线开展教学活动是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精品课程网络化的关键所在,需要构建双向互动的教学平台。因为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通过互动的网络平台加以实现,以改变原本的单向教学。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推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视听语言》网站,网址:。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及时与更新教学资源信息,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和批改作业;开展在线答疑、讨论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上传作业、表述疑问、提出课程改善意见等等。在此基础上专业核心课程《影像表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即将上线。这种强调互动的教学平台建设,将使精品课程真正用于教学,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教学改革,并彰显其教学效果及特色。”从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上来看,无论是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平台,都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积极构建属于自身的特色。当然整体工作目前才刚刚起步,还有这诸多的不足之处,今后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教学平台的不断搭建,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Z].教高[2012]9号文件
[2]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文件
[3]蔡光裕,罗怀良“综合自然地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