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时间:2022-07-10 16:54:34

导语: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实践途径

作为渴望成才的佼佼者,大学生带着他们无限的憧憬以及满腔的抱负进入了大学殿堂,在他们成才之前,首先要明白他们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他们对成才目标的选择。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作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最基础以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指引大学生从道德修养以及思想修养层面上成为一个什么类型的人才以及如何成才。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成才目标选择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目标定位,并对提升他们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实践途径给予一定的指引。

1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原因

1.1 主观原因

(1)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更好的做到个体和谐,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经就说过:“认识自我乃是探索的最高目标”这一哲学论断。学生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主力军,要满足大学校园整体和谐建设的要求,归根结底,还得靠每个大学生去践行。

(2)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汲取高尚的、先进的文化知识,作为世界上最具历史文化联系性的国家,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古文化。这些悠久文化历史值得我们去骄傲,更值得需要我们去传承,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瑰宝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与把握。但就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来说,喜欢看国学的学生很少,相反,多数同学迷恋武侠科幻小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扭转已经发生漂移的大学生文化爱好。

(3)让大学生更好的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来锻炼他们。陶行知先生曾经就提出了“T”型人才、“实践教育”结构理论,后来美国哈佛大学又提出了“通才”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通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后来又陆续提出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这些培养模式都共同反应了个道理——时间的重要性。既然他们在学校里面学习了那么多的理论知识,他们就应该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会明白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自己的重新学习,然后将自己新的认识再一次付诸实践检验,以此来实现良性循环。

1.2 客观原因

(1)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就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想以及荣辱观。曾经就有哲人讲过这样的一段话,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最能够震撼人心的,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道德,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每个人头顶上的星空。道德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而且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因此,非常有必要使每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树立好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

(2)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大学生应该清楚个人幸福与整个社会幸福之间的关系,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但是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只有当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提升了,他们才会懂得个人的幸福离不开社会幸福的道理,没有社会整体的幸福,个人的幸福就无从提起。因此,要追求个人的幸福不能脱离整个社会都幸福的大背景、大条件,只有在社会幸福的条件下,个人的幸福才能够得到保障。

2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

2.1 校园实践途径

(1)宿舍实践途径:学生宿舍不仅是大学生娱乐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开展各种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课老师要充分宿舍的这个特点,然后在课堂上组织这方面的活动,也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给同学们布置一些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方面的任务。另外一点,当老师领着同学去宿舍的路上时,可以给同学们一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时间活动,例如,当遇到校园宣传栏上沾有“牛皮癣”时,应该让他们去清理干净。另外,当在路上看到饮料瓶、饭盒等垃圾时,让同学们将其捡入垃圾桶,这不仅让他们解读了“文明”的真正意义,还使他们的行为得到了真正的实践。

(2)教室实践途径:目前,很多的学生都会出现游离课堂道德底线的情况,将课堂视为茶馆、饭馆等。经常能看见学生在课堂上吃早餐、聊天,甚至睡觉。因此,任课老师非常有必要组织学生课前的自查,并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讲评,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之间形成监督机制,并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

(3)食堂实践途径:作为大学生几乎每天都去的场所,食堂为学生的物质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点,即食堂也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有利场所。要想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升,学生应该从食堂方面去寻找实践途径。例如,班级学生可以分成好几个小组,然后将不同的小组分配到食堂的各个大厅,并以此来帮助食堂的员工搞好食堂的卫生工作,另外,各小组还应该阻止用餐学生插队的情况,并对学生讲解这方面的重要性。

2.2 校外实践途径

(1)去车站维持乘车秩序:很多大学,特别是一些建在郊区的新校区,其大学门前的公交乘车路线一般都不尽人意,经常发生争抢座位的不良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说明了我国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还不高,他们道德行为与大学教学内容要求发生了很大的漂移。大学组织学生去公交车站维护乘车秩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仅方便了学生的乘车,还提升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2)周日义务劳动:很多大学的学生都有义务劳动活动,这除了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外,还可能是一些高校的社团为大学生开辟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周日义务卖报实践活动能够很好的锻炼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除此之外,这种实践活动还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3)开展多种公益活动:开展公益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校外实践途径。公益活动可以有很多形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孤儿院,与那些小孩子结成很好的朋友,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并对他们进行知识教育。通过开展这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大学生自己肯定能收获很多乐趣,明白奉献的乐趣,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优良思想,让他们以后的人生都获益。

2.3家庭实践途径

(1)帮父母做家务:当今的大学生都没有做家务的习惯,他们回到家要么就是上网、游戏。要么上街、窜门。于是,大学思想政治课老师很有必要给学生布置回家做家务的任务,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强调几点:首先,自己的脏东西不能丢给父母去做,自己的衣物自己洗;其次,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还需要帮助父母做家务,拖地、洗衣服、买菜、做饭等等。总之,学生回到家里,既不是公主也不是王子,需要通过帮助父母做家务来养成好的习惯。

(2)陪同父母走亲访友:陪父母走亲访友是很好的一种加深学生和父母之间感情的方法。很多大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亲戚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大学生陪父母走亲访友,既回报了亲友当初的恩情,也锻炼了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3 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因此高校教育一定要重视。本文阐述了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原因,并对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为提升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围.道德实践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衡阳医学院学报,2000,(2):91—94.

第2篇

1.思想道德概念

通常意义上的修养是指道德品质修养以及思想意识修养。本文探讨的思想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部分: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修养等。就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而言,思想道德修养重点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修养以及学习成才修养等。

2.当代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现状

大多数高职大学生比较关心社会时事新闻和热点事件,比较具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经常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如摔倒的老人要不要扶等,对社会上的负面新闻他们往往义愤填膺,对献血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他们也往往积极地参加。依据权威部门2006年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调查数据,有百分之八十九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同时大学生也比较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市鼍济以及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也越发严峻,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素质以及英语和计算机等水平,却忽略了思想道德建设。现代商品经济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催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近来社会上频频出现女大学生裸贷的新闻,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如今大学生对于物质的追求和享受,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不够强。社会出现多起大学生自杀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欠佳。在学习生活中和同学发生摩擦或者学习中有压力时缺乏有效的排解方式,自我调节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导致精神状态比较低迷,部分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沉迷于娱乐,政治观念不够强烈。高校政治理论的重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对待这两门课程往往比较随意,不够重视。

二、新世纪背景下关于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强化路径

1.加强“两课”的教育和学习

所谓“两课”指的是思想品德课与政治理论课。通过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高职院校要重视“两课”教育。就自身技能而言,为了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专业学习能力;就内在修养而言,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文修养,前者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的教授获得,而后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需要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两课”课程的讲解以及学生自己的努力。

和所有课程的教学规律一样,“两课”课堂也有它自己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依然是教学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意愿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如有的课程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了,教师就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这部分知识的延伸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而不是一味对枯燥的知识点概念进行阐述。同时可以建立灵活的教学体系,就理论内容与思想品德教育设立一门专业的选修课,形成一套集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课于一体的“两课”教学内容的完整的教学体系,扩大学生们的选择面。

另外,还要提高“两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政治理论是具体现实生活在学科体系上的反映,所以“两课”教师在教学之余要时时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发现其中的焦点问题且将之提炼出来作为案例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除了理论,“两课”的教学也极为重视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思想素质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认真倾听他们对于学习生活的心声,同时,利用课堂知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学习生活之中,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从而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两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思想道德教育。高职大学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职业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建设者与劳动者,对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是在高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培养社会主义应用型人才上,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固然是首要工作,但是较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应该首先具备的。现阶段,高职大学生的学习愿望比较强烈,但是很容易受当前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毕业大学生在工作中往往缺乏踏实的劲头,这山望着那山高,跟风跳槽。

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要加强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们做好职业规划,并了解市场要求以及作为社会职业人士要遵守的职业操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教学是培养职业人士的主体工作,而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则是基石,所以在高职大学生的培养模式中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提升,从而使学生们更好地适应以后的职业生活。

3.注重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建立

在素质教育与开放教育模式下,学校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既有形成性考核也包括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的设置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满足于书面作业的完成,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和监督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在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教育课中,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方式,促进形成性考核可操作性与灵活性的提升,成立一套完整的集课程讲解、学生学习与实践、课后作业于一体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注重课堂实践的开展,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主要有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生产实习、企业参观等实践形式,切实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同时在考核目标上对实践活动专门制定一套切实的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以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与认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网上或者微信上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三、结束语

在现代高职教育逐渐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为了给社会输送能够迅速上岗的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于一 体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学生思 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多角度、全方位地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两课”的课堂 效率,努力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形成性考核体系,促使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基础课;大学生廉洁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40-04

当前,在学校开展科学系统的廉洁教育已是全球共识。2003年第五十八届联大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要求其成员国将廉洁教育作为“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国家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要求“从2007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开展廉洁教育。”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这些,都表明了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廉洁教育不仅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传统教育,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对青年工作的一贯要求。大学生热情高,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是最有活力的人群之一。但是,由于涉世未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是非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社会生活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在校大学生认为,“廉洁应该是政府官员的事”,与己无关。实则不然,大学生和廉洁的关系其实并不远。

高校本是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的神圣殿堂,然而在这里也混杂着一些不和谐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吃饱穿暖的生活。于是吃要高档,穿要名牌,用也要时髦。更有甚者,少数学生开着私家车来上学……盲目的消费观念和攀比之风在学生中日渐盛行;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少数学生企图通过不劳而获去谋求个人私欲,偷窃作案时有发生;学校学生社团的经费,班级的班费,都是学生在管理,一些学生干部已开始“模拟腐败”;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恶意拖欠学费,骗取或拖欠国家助学贷款;还有的毕业生在求职材料中夸大其词,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不履行合约,等等。这些行为丧失了一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

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高校要把为推动社会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观念渗透到大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象牙塔,大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尽管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思想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如果对此不加以重视,不采取任何措施,听之任之,势必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看,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难度。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系统工程,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政治保证。

二、大学生不廉洁现象产生的根源

大学生因时代的发展享受着丰厚的物质生活,这也促使了一些人思想上懒惰了,培养了贪婪的恶习,更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涉世不深的学生过早的被暴露在社会阴暗面前,使其不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问题。

1.思想上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法制意识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今天的高校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党的事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单一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使他们在理想信念方面还没有机会去亲身体验经受考验。一旦走向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诱惑,很难保证一部分人的理想信念不会出问题。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忘恩负义的负面现象,使置身之中的大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本位思想改变了大学生对个人物质利益和金钱的认识,使他们的想法更趋向于急功近利和追求实惠。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屡禁不止的不正之风,难免使他们丧失价值操守,被动地消极认同。

2.学习上缺乏动力和自律能力

大学校园里因为没了家长的监督,少了教师的督促,校园出现旷课、逃课的现象,这就暴露出大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通过激烈的高考竞争,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认为得到了解脱,于是产生“歇歇脚,松口气”思想,出现了“动力真空带”或“理想间歇期”,结果到期末考试成绩不好,甚至可能出现不及格或留级现象。没有长远的目标,就不能在无人监督的环境里继续努力,更不可能在艰苦的环境里继续拼搏。

3.生活上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革命先辈取得革命胜利的制胜法宝。但是在当今的大学,随处可见的浪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潮流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在校园中蔓延。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人均年消费水平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部分大学生休闲、通讯、情感消费问题较为突出,其中有70%以上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饮食浪费现象,80%以上的大学生过生日都要请客,90%的拿奖学金要请大家吃饭。

4.做人缺乏诚信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学生的升学率、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标准,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以学生的就业率以及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数量作为衡量尺度,忽视了对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加上近年来不断见报的高校腐败案、教师的学术造假案等,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大学生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了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放弃诚信观念。

三、蕴含于“基础”课中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

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各个领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可靠的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风气的盛行,从而有助于大学生走进社会后能够保持清正廉洁。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课是学生进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于一体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针对大学生不廉洁现象产生的根源,结合“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实施大学生廉洁教育。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廉洁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了廉洁教育的指导思想,规定了廉洁教育的目标方向,指明了廉洁教育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确定了廉洁教育的荣辱价值取向。

廉洁教育要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更是廉洁教育的灵魂。一定要用发展的、中国化的指导大学生廉洁教育,才能保证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更是廉洁教育的主题,它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指引中国走向复兴的伟大旗帜。这个共同理想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这样的价值追求也是廉洁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廉洁教育的精髓。民主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反映这个民族最本质的内容和当时代的民族特质。因此,要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对每个人的行为进行道德约束和价值判断的行为准则,同时以创新的精神不断进行廉洁教育制度、机制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改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鲜明地指出了提倡和赞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所以,树立鲜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是搞好廉洁教育的道德基础,让大学生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自觉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规范行为,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从灵魂深处筑起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

2.以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武装大学生思想

从古至今,人生观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什么是人生观、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人生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就是人生所追求的目标,有终极目的和具体目的之分。终极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贯穿于人生历程的始终。具体目的则是人的具体实践活动的目标。终极目的的实现依赖于一个个具体目的的实现,而具体目的有赖于终极目的的指导。人生价值是一个人的一生对于社会和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个体的人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人生态度则与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人们对人生问题所持有的较为稳定的心理意图和行为倾向,是认识、情感、信念的总和,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

学校廉洁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学生廉洁观念和廉洁意识,廉洁观念不仅仅是懂得廉洁的知识,重要的是要让廉洁以及与此相关的德性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骨子里面的东西,成为他们抵抗社会诱惑的本性。学校廉洁教育的根本就是教育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尽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的人生观,但只有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部社会发展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人民群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符合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只有在相互依存、配合、服务的过程中,在以自己的实践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相对独立地存在和发展,也就是通过分工和合作,通过相互的服务,通过满足他人的需要而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实质上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平等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型人际关系。

只有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能不为狭隘私心所扰,不为浮华名利所累,不为低俗物欲所惑,才能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才能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部分大学生中出现的计算机犯罪、经济犯罪、金融犯罪、高科技犯罪,产生的理由简单明了,就是为了生存,利用现有知识获取不义之财。大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在权力、金钱以及其它各种利益诱惑面前,不可避免地会燃起种种欲望,导致内心的多种矛盾和冲突。所以,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行为价值取向,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觉抵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错误的人生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等。其中,拜金主义思想尤其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腐败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3.以诚实守信为切入点的道德教育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诚信是基础规范。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往日的计划经济逐渐被以竞争为主的市场经济替换,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一些人在权力、金钱的冲击、腐蚀下,诚信观念日趋淡化、缺失,因而在法律难以涉及的时候,会做出违背道德要求的事,这些不诚信的行为最终都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要以此教育大学生,不论是以消费者或是经营者、生产者的身份参与经济活动时,都要讲究诚信。

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大学生是高级人才,更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生首先应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才能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大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从而逐步形成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校园氛围。

诚信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廉洁教育就是一种上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关乎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诚信素质、职业规则认识。要告诫将来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踏实做事,清白做人,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职业的视角探讨和实践大学生廉洁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等等。大学生廉洁教育以诚信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传承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学习、践行,使大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增强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确立高度的自觉精神,真正做到“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第4篇

关键词:流行;实际生活;参与感;基础课程;因材施教

关于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顺应时代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特点,结合实际生活,以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作为切入契机,对其展开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一、教育导入方式没有紧跟当代潮流

现在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仅是流于书本知识及课堂教学,并未与当代流行元素完美融合。如果能够很好地通过当代流行方式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传达给大学生,会更好地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力,多样化教育方式,柔化教学手段。可以借助动画,一些佛教思想的宣传,就很好地通过制作系列动画,吸引到大众的注意。这种方式值得借鉴。在吸引大学生注意的方面,仅是书本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增强亲和力,就需要其他渠道的辅助教育。可以借助网络热搜,热门事件。留意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作为教育媒介,深入分析大众文化,尤其是当代网络文化,利用时代特色与潮流产物,推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甚紧密

当前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只局限于课本,历史,法律条例等相关内容,原理性语言较多。如果要达到让学生完全领会课本知识,需要以大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为切入口,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三、可以通过解决学生矛盾,化解学生纠纷,传递思想教育

将教育过程与学生生活融于一体。借助生活中产生的鲜活事例,于思想道德视角,加以分析评判,让学生心悦诚服。让思想道德教育不再是只出现在课本里的理论知识,不再是与生活分隔开来的“高冷”知识,而是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的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建立有根据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换位思考,可以通过分析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集体生活问题(宿舍现象)展开讨论,于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及解决后果。由解决过程中,辨析出解决办法的优劣。从比较中体现构造思想道德修养思维的必要性。让当代大学生切身体会到培养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四、思想道德教育欠缺参与感

通过当代大学生相关题材的主题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令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认同感。让学生自己学会以思想道德修养为工具解决出现在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塑造自身成就感。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进行帮扶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感知未来将要担当的角色。同时可以借助出现在学生生活当中的逆境困难,让他们于生活的历练中成长,于磨砺中锻造自身素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五、将思想道德教育引入基础课程教育中

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外化于平时的一言一行。避免学生将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与自身生活脱离开来。根据教学的内容及课程精神,研究合适的导入方式。通过凝练生动的语言,有影响力的行为模式,引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也可通过课堂讨论、实际情景分析等手段,由学生自行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经过一系列方法的实施后,组织学生们对解决效果展开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细微处感知学生思维,关注他们的思考方式与思维方式,观察其心目中看待事情的优先级别,他们的好恶及交流方式。尝试通过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渗透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深化他们对于理论的理解,学会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能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客观看待自身思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把思想道德修养的思维方式化成解决问题思路的一部分。

六、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及沟通方式,达到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为学生不同的成长背景铸造了其看待问题不同的视角,因而有些学生会产生思维盲点。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需要准确把握学生各异的思维与不同的思考路径,有侧重地处理学生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处理问题的机会对大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需要授之以渔。相较于教会学生知识理论,需要接受的思想道德修养,更需要令大学生深刻体会到传承思想道德修养的迫切性和必须性。让他们发自内心地领会及传承思想道德修养,这对于其人生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春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心态调查及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151-154

第5篇

到底思想道德可我有学了些什么,又有什么感想呢,我在这里总结下。

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

学了《思想道德修养》后觉悟,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对自己绝对的要求,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第6篇

【论文摘要】思想道德修养是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引导作用,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推进本课程的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是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一,是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内容涉及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理想信念的培育等,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如何摸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引导作用,是推进本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影响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思想道德修养所传授的道德价值观念从文化理解的意义上讲,让大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十分困难。但由于社会转型期消极因素的影响,及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的原因,使大学生对于该课程所传输的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种种背离情绪和逆反心理,因而阻碍了该课程预期效果的实现。影响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负面作用冲击着正面教育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功利主义的思想和倾向比较盛行,这种思想和倾向,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思想上已经以“有用…‘无用”来定位,从而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心态,来区别对待专业课和基础课以及思想政治类课程。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各种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不断地涌入,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多元文化必然导致多元价值观,容易引起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混乱和错位。而大学生正处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更容易受到不健康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中,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感染,对提高道德修养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思想道德修养》课不重视,学习兴趣不高。

(二)中小学阶段开设的类似课程,使得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有了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在小学,有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中学有思想政治,大学又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尽管名称有所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因此,虽然思想道德修养适时地添加了一些有关大学生活的内容,如入学后的适应问题、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交往问题等等,但仍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

(三)现行教学中的弊端造成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起着很大的作用。首先,思想道德修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社会学、青年学、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多门学科,事关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其主要功能是德育功能而不是智育功能,它不是以理论教育为主的课程,更不是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中大量涉及到的是价值观问题,是对生活的态度问题,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有理性认知,更有情感和意志等非理性原则。

这是它与学科课程(包括基本原理)最显著的区别。因此,把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完全等同于自然学科的教学方式,形成“课堂讲授一作业一考试(考查)”这样简单化的模式,不适合本课程的教学,也不利于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教学的思想观念较陈旧、教学方法简单,在课堂上几乎都是老师纯理论性的讲授,说教色彩过浓。因此,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去进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就很容易使教学目标及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道德修养水平产生差距。

二、围绕育人核心创新教学模式

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推进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在教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组织上创新

1.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道德环境和道德界限问题,独生子女与家庭多层次化中的学生思想问题,大学生贫富差距带来的交往,网络道德问题等等,都需要以动态的观点对该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作出应有的调整和更新。也要更多地吸收和应用当代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取得的新理论、新成果。同时还要挖掘大学生中典型的人物和事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始终立足于时代需要,这是保证和提高本课程质量的关键一环。

2.在教学环节的组织上创新。改变简单的“课堂讲授—作业一考试”教学模式,逐渐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即所谓的八环节教学:(1)课堂讲授;(2)专题讲座;(3)案例教学及讨论;(4)座谈交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5)调查情况反馈;(6)参观学习德育教育基地;(7)撰写学习心得或论文;(8)开卷考试。

具体地说,就是课堂上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外,还运用多媒体手段和课堂讨论、演讲及个案分析等多种互动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证明。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必须理直气壮地阐明正确的理论观点,否则,教学就等于没有目的和灵魂;但如果仅有理论而缺乏生动有趣的事例相佐证,理论也难免会显得空泛和枯燥,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必须善于将丰富、贴切的事例作为大学生接受正确理论观点的媒介和载体,把最新鲜的实例引入自己的教学中。

同时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比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勤工俭学活动;到人才市场做调查,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活动之前认真组织,之后要总结经验,即要参加实践的每位同学都要写出书面论文。最后成绩的评定不能“一张考卷定乾坤”,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讨论发言、课堂提问、论文写作、出缺席状况等记入平时成绩,来综合考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另一方面在全院学生中全面推行期末开卷考试。成绩结构由两部分构成,qzD-,j-占30%。期末占70%。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辅助手段增强对学生的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注重以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它综合运用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青年学、人才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成果中的精华,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知识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正常的教学手段授课外,还要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在授课学生班级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在思想、道德、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基本隋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以及互动交流。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把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与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影视作品中的感人场景来强化教学内容,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影视作品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要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如不计功名、献身科技、为国为民的《蒋筑英》,反映1998年抗洪精神的《惊涛骇浪》。讨论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的《离开雷锋的日子》等。都是感人至深、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优秀作品。实践证明,将优秀影视作品引入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之中,以其突破时空限制并提供丰富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抽象材料的学习不再感到枯燥,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的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制作寓教于乐、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课件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意识;路径分析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的不单单是科学技术人才,往往更需要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过硬的综合性人才,但是由于我国近些年来才开始重视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的研究,导致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发展缓慢。因此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就变成了重中之重。

1.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大学生社会道德意识缺失。虽然大学生普遍受过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意识教育,但是并不能说所有的大学生都已经形成了健全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现如今仍存在着部分大学生把自己的私欲放在首位,缺乏责任意识和基本的社会担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冲突时往往选择个人利益的保全。这是整个社会所摒弃的

1.2 部分大学生往往只享受权利,而忽视义务,无法承担社会责任。要知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但是不少大学生现如今对公民概念理解十分模糊,重公民权利而忽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不强,公民意识缺失。众所周知,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区分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目标,但是当代大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点。明确国家与公民的血肉组织联系,重中之重。

1.3 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出现“法盲”。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在面临权利侵害时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但是往往有一些大学生常常冲动支配了一切,不但没有积极的用法律解决问题,往往还走上了不归路。大学生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成为了犯罪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药家鑫案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现在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力度不够。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法律修养,迫在眉睫。

2.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的方法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忌空谈理论。理论学习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生动并且具体。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同时,注重密切联系我国现如今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切记不要脱离社会空谈教育,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才能真正领会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方法,才能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之中,才能根本上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

2.2 注重师资力量与教学方法革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入新鲜的师资力量是我国现如今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兴趣,使得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之中,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兴趣,使得课堂变得丰富有趣,从而大大加强了课堂的多面性和灵活性。

2.3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与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当代大学生应该基本掌握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知识充分的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培养法律素养。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大学生要广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的领域,最终达到提高自身思想水平的最终目的。

3.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3.1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身身处社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成为国家,社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要知道三观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最后,促使自己德与才全面发展,不断的加强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3.2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反思我国社会的基本情况,道德滑坡,责任感缺失,法律意识淡薄,这一切都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密切相关。大学生要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积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时,积极保障国家的权益,政府的权力行使等等。只有大学生都能积极的投身于社会建设中来,社会才会真正的和谐,人们也才能真正的走入“小康社会”。

3.3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中之重,换句话说,一个国家要想富强民主,就要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对于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制度而言,还存在些许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善,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就有助于我国教育改革者们认识到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革,最终才能促进全中国教育水平的发展,是我国教育水平整体达到质的飞跃。

[结束语]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的问题的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该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审时度势,定位自身。教育家们也应该积极改革教育制度,使大学生不但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还能通过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何佳蓉 法制视野下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探究 渤海大学 硕士 2012-04-01

[2] 朱宏伟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 硕士 2004-03-01

第8篇

摘 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新课程方案率先尝试教学改革的课程之一。如何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使“基础”课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是“基础”课教学改革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人提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参与为宗旨,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归宿,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助力。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一门课程,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现状

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学习态度也日趋功利化,因为基础课

不涉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属于“饭碗课”,再加上不少学生认为《基础》课太枯燥太乏味,与其他专业课相比,部分学生对《基础》课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往往教师很卖力,学生不买账。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入脑入心的学生很少,因此在《基础》课上的学习是被动的,如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因为他觉得,回不回答问题一样,回答的好坏无关紧要,都没什么意义。

二、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

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从2006年下半年起,原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把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道德” 和“法律”这两种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但是过去这两门课程实际授课时数至少72学时,现在只有48学时。仅就法律部分来看,该课程除了不包括法制史和涉外法律以外,涵盖了我国所有的基本法律知识,从实体法到程序法,面面俱到。但是在课程安排上,将这部分内容主要放在教材的最后两章,容易造成“面面涉及、面面不及”,在非常有限的课时里想介绍这么多的法律知识是不现实的。

(二)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理论与实践结合欠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主要内容,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达到理论深度,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但现在的教学方式方法,大多局限于单调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重规范传授、知识掌握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轻感情的培养,强调社会规则,以受教育者无条件接受为目的,存在过度理想化倾向;再者,有意规避现实生活中有争议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社会生活进行随意切割和剪裁,遮蔽了社会生活的本真,因其割裂失去的真实性导致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面前无所适从。受教育者所学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缺乏身体力行和直观的感受,无法做到教学相长,以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无法体现。

(三)“基础”课师资的薄弱和大学生对“基础”课的不良心理

很多高校存在对“基础”课重视程度底,认为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似乎是谁都能教,导致任课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是从其它专业转过来的,缺乏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些教师是由学校行政部门人员兼职的,经常因为繁忙的工作而无法像专职教师那样认真备课和上课,在教学研究工作投入上就更加有限,导致综合教学水平难以提升。

陈桂芝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大学生对“基础”课程的了解片面,或者慑于“基础”课是必修课,不过关无法获得学历学位的原因,对思想政治教育观点的抗拒,对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的否定和歪曲,对我国现实生活中消极事例的认可等等,导致大学生对“基础”课存在无所谓心理、无可奈何心理和逆反心理的错误认识。

(四)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应试教育是中国各层次教育共同的现象,大学的“基础”课在考核方式上,概莫能外。因此,书面考试仍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最主要的方式,有的书面考试内容灵活,有的则追求答案的标准化。这样的考核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会让教师和学生将重心放在最后的结果上,无法体会到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快乐,难以体会课程的精髓,还会导致学生“临时抱佛脚”,出现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现象。

三、以学生为本,加强教学改革

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而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认可度不理想、听课状况不佳、对教师教学不满意的状况[1]。因此,《基础》课的改革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把教育人与关心人、塑造人与服务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使教育者主动研究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及时解除学生的困惑,有效化解学生的各种矛盾,将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所教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将内化的道德法则外化为道德行为和法律行为,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第9篇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思想方面的素质也需要随之提升。因此,各高校需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更加注重。然而我国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课程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传统,缺乏新意,对学生思想方面产生的作用影响也比较薄弱。本文在此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即主体参与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研究,并且分析了主体参与创新范式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范式选择;主体参与

一直以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社会稳定、凝聚人心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是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改善和更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理想及信念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就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范式既提出了要求,又提供了指导思想。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范式的相关概念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式的相关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指在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共同体内,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公认问题以及理论研究所持的共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由这些共同的思维模式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教育思维主张及流派等,才有了思想道德教育创新范式的多元化发展。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式是对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理性的呼唤和回归,还是对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性的反思及价值整合。

(二)主体参与范式的相关概念

主体参与一般是指将学生当做认识的主体以及思维的主体来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常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

主体参与的教学范式并非是指完全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二、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施行主体参与范式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型主体参与范式的实施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主体参与教学范式充分符合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时代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同大学生的成长及其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针对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各种困惑、矛盾等进行探讨和解答,使学生学会正确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接受并践行社会道德规范。

第二,主体参与能使传统教学范式中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导致排斥和厌学的状况得到改善,激发学生的教学主体意识及其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学沟通,促进思想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主体参与范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活跃,对热点问题非常关注,并且热衷于开展独立思考和判断研究,渴望表现自我以及同他人交流思想,因此采用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当今大学生的特质。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范式――主体参与的具体实施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对民主、自由、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因此,在思想道德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内心需求等,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从学生日常遭遇的、感觉困惑的、冲突的社会性及道德性问题切入,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和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解决困惑。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常是“我讲你听”的关系模式,教师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缺乏积极沟通和交流。学生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与情感世界,都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尤其是现在的年轻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热衷参与教学和表达自我。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以及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个性,师生相互分享各自的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感受,使思想道德的教学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说教,而是一个具体生动、焕发生命力的情感体验过程。

(三)在教学中多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则需疑”、“思起于疑”。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对于教学内容有了疑问以及矛盾等才会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要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参与范式得到有效实施,则必须在课堂上多多提出热点关注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并且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自主建构。

(四)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

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参与范式要求教师从主导中心转变成教学组织者、辅导者,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验,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合作、对话等教学要素,营造出轻松活跃、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四、结束语

本文在深入研究思想道德教学范式的基础上,以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为根本目标,结合当前的时展特征以及国家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并针对现在大学生的思想特性,提出了操作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都较强的思想道德教育范式创新的途径。希望通过主体参与的新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式,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及塑造,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成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胡巍,王立仁.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