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环境安全论文

时间:2022-04-27 11:30:33

导语:在环境安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环境安全论文

第1篇

自计算机网络诞生以来,网络的安全防范问题就一直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个“盾”与各种网络攻击技术的“矛”一直并存,并从未消失。就整体而言,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分为信息安全和控制安全这两大部分,也即信息本身的安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常见的威胁因素也有很多,主要有毒程序的侵入、物理威胁、系统漏洞等。与传统的网络环境一样,威胁”云”计算下的网络安全的问题也很多,可以总结如下。

1.使用环境安全性

自然环境的安全问题是影响网络安全的最基本因素,它包括网络管理者的误操作、硬件设备的瘫痪、自然灾害的发生等。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由网络硬件、网络软件共同组成的智能系统,容易受到诸如潮湿、电磁波、振动、撞击等外部使用环境的影响。虽然“云”计算网络环境有效改善了数据信息的存储安全问题,但对于传统网络下使用环境的安全性问题,在“云”计算网络环境下同样存在;并且由于“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存储管理方式的改变,其对于其使用环境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数据存储安全性

数据存储的安全与否,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传统网络环境下,虽已能实现数据共享,但数据多是单机存储,其安全性主要由单机防护能力、数据通信安全等方面决定。而在“云”计算网络环境下,数据主要存储在服务商提供的“云”里,数据存储的安全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云”服务提供商的技术能力和诚信水平。这就对服务商的诚信及其“云”存储技术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用户安全使用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数据通信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产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递,数据的通信成为网络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传统网络环境下最易受到外部攻击的部分。“云”计算网络环境下,数据通信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受到安全威胁。其主要包括:(1)攻击“云”计算服务器,通过短时间内向“云”计算服务器发送超量的服务请求,堵塞信道,导致用户正常的服务请求无法完成;(2)侵入系统、篡改数据,通过黑客技术入侵“云”计算服务器或用户系统,对合法用户的数据进行篡改、删除,造成数据的破坏;(3)监听数据、窃取信息,通过对数据传输过程监听的方式,窃取相关的个人信息和数据信息。

4.身份认证安全性

“云”计算网络环境下,“云”服务器处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中心位置,其他用户正常使用的前提是要有合法用户的注册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技术是网络信息主动自我防范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最易遭受攻击的环节。其主要表现为:(1)通过攻击“云”计算用户管理服务器,窃取诸如合法认证用户的用户名、密码等个人信息,非法登录,进行数据操作;(2)通过对网络信道进行非法监听、病毒侵入等手段,窃取合法用户信息,导致用户注册信息及系统数据的泄漏。

5.虚拟环境安全性

“云”计算网络环境不同于传统的网络环境,它整合网络资源构建虚拟的服务环境,用户使用的资源来自“云”端,而不是固定的网络实体。用户都是通过临时租用的方式获得服务,可以有效解决硬件设备不足、运算能力不够等问题,提高整体网络资源的使用度,提升整体计算机网络的运算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云”计算是高度整合的虚拟网络环境,数据中心缺少边界安全保障,传统入侵检测技术无法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

二、“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1.“云”端数据防护策略

目前大量的数据,特别是企业的重要核心业务数据大都采用“云”端存储方式。“云”端数据库的使用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引发了大家对该存储方式安全性的疑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安全吗?是否会造成数据的泄漏?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云”计算服务商加以技术保障和解决。同时,国家也应出台相应的行业法规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行为加以约束。另外,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要加强对存储数据安全性的防范,对于“云”端数据可以采用定期备份的形式加以保护。同时,为了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可以对其进行加密,从而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

2.技术防护策略

有效的技术防护可以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性,比如:选用规模化的”云”计算软件,并及时更新,弥补软件漏洞;建立用户数据隔离机制,避免多个虚拟机相互攻击;加强诸如”云”加密等安全技术的使用;建立可靠的数据安全存储机制。“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结合“云”计算网络环境下只能实现逻辑划分的隔离,不能设立物理安全边界的特点,建设“云”计算安全防护中心,将原来基于子系统的安全防护,扩展到对整个“云”计算网络环境的防护,保证网络防护能力的提升。

3.多重身份认证策略

为了解决身份认证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可以建立多重身份认证的机制。例如,可以将诸如指纹、视网膜等生物认证技术,动态电子口令认证形式,USBKey认证技术加以引入,从而加强网络安全环境。在加强对合法用户登录使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非法认证用户入侵的管理和防范,通过建立报警与黑名单锁定等机制,进一步加强“云”计算网络环境的防护能力。

4.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网络资源被非法利用。其涉及的网络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的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方面。在“云”计算网络环境下可以采用多种访问控制策略相互配合的方式,从而实现对不同用户的授权,满足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有效保证“云”计算网络安全。

5.网络环境安全控制策略

在“云”计算网络环境下,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以使用网络安全协议。同时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信道传输时不被监听和窃取。同时,还可以建立基于信任的过滤机制,使用网络安全策略管理工具。

6.非技术性安全管理策略

在“云”计算网络安全中,除了采用上述的技术措施之外,还可以通过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从而确保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云”计算网络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所有添加到网络基础设施中的新设备都应该符合特定的安全需求;制订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

三、结语

第2篇

从全国安全生产现状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遵循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发展这一前提,已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条文和行政规章,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为伴随着经济总量的稳中有升,事故发生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指标逐年下降。2002—2013年随着GDP的增加,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逐渐下降,相对指标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自有统计数据开始也呈下降趋势,2013年这三个指标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82.3%、60%、89.8%,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好转。但是,从单年生产安全事故分布统计来看,工矿商贸企业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中,除其他企业综合指标外,煤矿企业、建筑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居于前两位。加之工矿商贸企业重特大事故较多,造成的伤亡和经济损失较大。所以,虽然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已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仍不能忽视事故高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来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建筑业、煤矿业占有重要的比例,虽然各省市安全生产状况有所好转,但是仍然存在有个别行业事故高发、安全生产事故经济损失较大的全国共性问题。以河南为例,“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85775起、死亡17766人,比“十五”期间减少150262起、13957人,分别下降63.7%和43.9%,但是仍出现有2008年10月济源市克井镇马庄煤矿透水事故致使18人死亡3人失踪,以及2009年9月,平顶山市新华四矿瓦斯爆炸事故致使76人死亡等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影响。另根据杨贺的空间异质模型分析及纳入空间效应的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计量模型分析,认为“矿业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政府支出却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这表明,因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等软环境问题造成的政府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没有产生既定绩效水平,高事故率、高死亡率、高损失严重影响了中原经济区的经济持续发展。所以,我国经济建设在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在安全生产领域需要逐步提高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水平,逐步缩小政治、社会、经济、法律等软环境与经济发展需求间的巨大差距。

二、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民主性、透明性

立法是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的前提条件,公开、透明、民主又是保证立法能够有效反映市场参与者利益的重要手段。史普博认为政策是“管制者和有关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互动过程的产物”,强调了立法公开、民主参与的重要性,并提出听证会制度这一民主参与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但是还无针对立法民主性的明确规定,致使听证会这一保证市场参与者实现民利的重要方式无法有效开展。同时,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重不足,无法有效规范规制者与企业、消费者的沟通渠道。安全生产的法律环境建设存在诸如法律制订、修改落后于安全状况,法律条文的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落后,管理者执法不力

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使得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在内的许多政府职能监管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管理体制落后问题。同时,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部门存在机构主体不清、职能不明,基层监管机构设置不规范,交叉重叠,“越位”“缺位”等问题。我国各地区各省市原本捉襟见肘的安全生产保障资金的投入,由于监管者本身职业素养较低、工作效率低下,监管机制落后等原因更呈现出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安全生产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有效实施,无法有效保护从业者的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

(三)市场主体非法牟利,行为不规范

在缺乏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缺少社会监督的情况下,市场主体即各生产企业势必会出现企业利益至上,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及减少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情况。各种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最终要作用到生产企业才能产生应有的绩效。加大政府层面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完善监管体制只是改善安全生产软环境的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企业作为行为主体对安全生产监管政策的努力实现。然而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中,存在少数生产企业雇主无视国家各级政府的法律法规,将获取超额利润作为企业的最终目标,用减少安全设施投入、降低污水处理费等各种方法降低成本。同时,经营者以各种寻租手段降低违法风险,获取非法利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监管的有效实施。

(四)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人才环境作为软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安全生产领域,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使得安全生产技术无法得到有效推广。社会普遍存在对现有人力资源重视不足的问题,人才分配制度不合理,缺乏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吸纳高层次专业人才能力不足。同时,一线生产员工缺乏安全生产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对部分高危职业的从业危险认识不足,间接上助长了用工企业在追求超额利润的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相关投入的漠视,不利于改善现阶段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

三、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的路径选择

从我国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改革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我国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现状。

(一)完善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

改革开放后,安全生产的立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重要领域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中原经济区安全生产的立法工作要注意:第一,区域经济发展中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中央、各省市的各项规章保持一致,对已实施规章存在矛盾的地方,在科学判断后进行修改或者废除;第二,强调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在拟制订法律法规之前对该领域进行综合调研,加强审批过程中的可行性评估;第三,强调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积极推行立法过程中的听证会制度,广泛听取相关专家、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加立法的透明度。最终目标为“通过法律规制,实现权利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权利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

(二)深化监管体制改革,提高监管者素质

执行是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的关键,权责明晰的监管体制、专业有素的监管队伍、独立专业的监管机构是安全生产各项政策执行有力的重要保证。改革监管体制中存在的多头管理,明确各执行机构的权责问题,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是西方国家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我国各级行政机构改革要坚持这一改革思路,从人员任命、经费管理使用上保持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从而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的利益争夺问题。同时,监管者自身的素养和专业素质对安全生产监管实施有重要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规制过程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着:公众———政治委托人、政治委托人———规制者、规制者———被规制企业这样三层委托关系”。实际工作中,诸如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绿色GDP生态指标考核制等问责制就是激励和约束监管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的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也应积极探寻有效的方式方法,激励和约束监管者的执法行为。

(三)强化制度建设,约束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

第3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

在煤矿的生产经营环境中,煤矿机电设备发挥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可以说煤矿机电能否正常展开工作,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本身的安全和稳定。考虑到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的生产环境中占据的如此重要的地位,必须对其安全状况给予充分的关注,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构建起安全可靠而高效的煤矿生产环境。

1.煤矿领域中机电安全价值与现状

煤矿工作领域中,其机电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其重点在于对煤矿领域中的机电设备展开控制和管理,在当前的管理思想指导之下,主要侧重于对于机电体系的事前控制,维持其健康状态,确保能够展开稳定高效的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检查机电设备、做好日常维修工作、随时监测机电设备存在的危险,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这样的工作任务而言,其重点在于及时发现存在于机电体系中的危险,因此对应地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机电综合水平以及安全意识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

对于煤矿工作环境而言,其安全特征与需求十分显著。与机电体系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首先主要突出表现在电气火花可能会造成瓦斯事故方面。考虑到矿井环境之中空气成分复杂且危险的问题,机电体系中的电气火花或者小型爆炸,都有可能导致大范围的矿井事故。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各种包含带点操作、电缆火花、信号照明电话系统、矿灯、放炮母线短路、防爆设施失爆、非防爆电器设施、电机车火花、摩擦、开关打火、静电等方面的操作都有可能给煤矿环境带来危险。其次,在煤矿安全事故中,机电运输故障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问题。相关统计表明,在煤矿事故中,因为机电运输而造成的事故比重高达47%,已经成为煤矿环境安全问题的首要形成因素。

而从我国煤矿环境机电安全管理和控制的实施角度看,虽然已经性蹭了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仍然难以切实落实到位。一方面是因为煤矿工作环境本身形成因素相对较为复杂,安全问题影响繁杂,另一个方面则是鉴于经济的压力,从而使得煤矿经营主体过于关注生产效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安全,从而埋下隐患。

进一步从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的展开状况出发,环境、人才以及设备是三个形成主要影响的因素。就煤矿工作环境而言,煤矿开挖的深度直接与开采的难度以及其安全管理需求水平保持密切关系。目前我国很多矿井垂直深度超过600m,这对于开采以及运输设备都必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直接导致机电设备的供电负荷也会增加,再加上矿井环境比较复杂,增加了煤矿机电管理的难度。于此同时,煤矿领域工作环境中因为效益压力而无视检修需求,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等情况,则加剧了机电安全问题的恶化。

2.切实提升煤矿机电安全水平

考虑到在当前煤矿工作环境中对于安全的客观需求,综合当前面向于机电体系展开的安全工作现状,可以发现仍然存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展开操作。为了进一步构建更为完整的煤矿安全体系,可以考虑在机电应用环境中,重点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考虑:

2.1完善相关设备

煤矿工作环境中对于安全的这种迫切需求,不仅仅收到了煤矿工作领域的重视,同样在煤矿机电领域中也有共识。因此在机电的发展过程中,安全同样是作为突出的发展重点呈献出来。但是当前煤矿环境中,煤矿运营人员多关注消息,而忽视投资,因此设备陈旧,相应技术人员不达标等问题时有发生,进一步影响到在新型设备的引入方面缺乏动力,从而降低了整个煤矿工业环境的安全水平。当前包含有现代化科技含量的煤矿机电设备层出不穷,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等相关技术,都已经在应用环境中日趋成熟。针对此种状况,有必要不断关注煤矿机电领域中的发展状况,选择适合不同煤矿生产特征的设备,从而实现安全水平的提升。对于既有设备而言,可以根据技术发展的状况考虑采用更新设备或者是加装相应的部件和服务,在经济和安全两个层面实现平衡。

2.2实现有效监督

监督工作的重点在于应当能够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工作得以展开,一方面需要重点避免自监督的状况发生,另一个方面需要确保监督信息渠道通畅。对于机电安全的监督而言,应当考虑从技术工作人员和基层煤矿工作者的层面采集信息,并且反馈给相应的煤矿主管监督单位,而非煤矿直接运营单位。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应当进一步为机电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充足的专业性培训,一方面帮助他们及时跟上机电时展步伐,另一个方面则需要认识到煤矿工作环境中的机电技术人员是实现监督的首要环节,必须加强技术和职业操守两个层面的建设。除此以外,相关规章制度也成为监督工作的必要依据和保障,需要明确规定机械设备的使用方式、运行条件、维修保养等确定的环节,以及在发生状况的时候如何加以处理等都应当包括在内。

3.结论

煤矿环境中的机电系统,与整个工作体系的安全都息息相关,必须引起重视。除了常规的做法以外,还应当重点关注信息时代之下的事前控制手段,具体可以考虑通过对机电设备工作状态以及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相对完整的数据系统,通过这样的数据系统来对机电工作状态实现判断,切实有效的展开对于安全故障发生率的降低,切实打造煤矿安全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移动基站环境安全电磁辐射模型软件仿真

一、引言

随着通信需求量的增加,为保证整个网络的信号覆盖和通信质量,兴建了大量的基站,这同时增加了环境中电磁辐射水平,引起了社会对电磁辐射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的广泛关注。因此,探究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及公众健康的影响意义重大。对于处于不同的地形地貌、环境、地区等的不同类型的基站天线,电磁辐射也各不相同,实地测量费时费力,需要对于具体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辐射的电磁场值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才能研究电磁污染程度,从而确定通信基站选址是否合适。本文从理论数值计算方面分析和研究,模拟基站天线电磁辐射过程。实用软件进行仿真,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高效,合理,全面的建立基站。此模型的建立与推广应用对通信基站的辐射环境管理,设计建设,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诚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规划和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影响。

二、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颁发了《公众照射导出限值》(GB8702-88)与《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GB9175-88)两个主要技术标准,并颁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两项技术标准。1997年3月,又国家环境保护18号令及《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规定:在一天24小时内,电磁辐射场量在任意连续6 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30~3000MHz):

职业照射≤2W/m2=200滋w/cm2

公众照射≤0.4W/m2=40滋w/cm2

三、模型建立

3.1电磁辐射模型一:理论预测模型

自由空间是指一种理想、均匀的、各项同性的介质空间,当电磁波在该介质中传播时,不发生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现象,只存在电磁波能量扩散而引起的传播损耗。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损耗公式为:

Ls=32.45+20lgr(Km)+20lgf(MHz)

式中:Ls―――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损耗;r―――天线轴向与被测点的直线距离;f―――电磁波的频率;

测试点实际接收的电磁波接受功率为:

从表四的预测结果中看出,当远场轴向距离为14.63m时,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功率密度已下降到0.08W/m2以下。

两个模型得到的安全距离大致吻合,也就是说,当场点距离大于14.63m以后,都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四、软件仿真

在实际操作中,模型的计算比较繁琐,而将理论模型导入软件,制出专门分析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的软件,便于我们对移动基站的选址、估算。

我们利用VC++中MFC应用程序框架制作软件进行仿真,将上述两个模型导入软件中,系统自动计算,只有当两个模型的求解值都满足国家一级标准时才输出可以建立基站。

在图3中输入相应参数。

参考文献

[1]黄云飞,黄美美. 900MHz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2010

[2]马海卫,庞新新,刘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特点及水平[会议论文],2004

[3],徐辉.认识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特点,保护环境,实现移动通信的可持续发展[会议论文],2003

[4]王亚民,张永富,张金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布点的讨论[期刊论文],2002

[5]张海鸥.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仿真模拟及应用[学位论文],2010

第5篇

1:长春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题目.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2、可行性说明:

第6篇

论文关键词:伏夏蛋鸡安全高产管理措施

 

鸡的最适宜产蛋温度为15~23℃,最高耐受温度为30℃农业论文,超过耐受温度则表现为张口喘息、饮水量增加,而采食

二、降低鸡舍温度

1、植树种草:在鸡舍的周围植树种草,树木和草坪既可吸收辐射热,又可以净化空气。别外,通过光

2、铺垫隔热层:在蛋鸡舍屋顶铺垫隔热层农业论文,高温季节在蛋鸡舍的屋顶铺垫稻草

3、通风换气降温:宠养密闭的蛋鸡舍应采用纵向通风来降温,开放式蛋

4、气雾法降温:在蛋鸡舍内安装气雾管道。当通过以上降温方法,鸡舍内气温

三、调整饲料日

1、提高氨基酸用量:在饲料中增添0.2%的蛋氨酸,以防止因采食量减少而导致所

2、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在饲料中添加1~2%的脂肪或

3、增加维生素用量:饲料在高温季节时部分维生素易遭到

四、添加抗应激

1、增加维生素C的用量:维生素C能降低鸡的体温,增加采食量农业论文,减轻热应激

2、增加维生素E的用量: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抗

3、添加阿司匹林:在饲料中添加0.02~0.03%的阿司匹

4、添加碳酸氨钠:在饲料中添加0.1~0.49%的碳

5、口服补盐液:补盐液可准持血钾浓度,

五、加强饲养

1、降低饲养密度:在高温季节,蛋鸡的饲养密度应降低

2、调整喂料时间:每天喂鸡3次,一般在早晨5点第1次上足量的饲料

3、勤清鸡粪:鸡粪中蛋白质含量高,极易发酵产生大量

4、添加消化药:高温季节农业论文,鸡群大量饮水,消化液被稀释,使鸡的消化能力下降。经

5、保证清凉的饮水:使用饮水槽的鸡舍,中午应每隔2小

6、防止鸡受惊吓:在舍内还是舍外,对任何操作都应轻声进行农业论文,

7、不突然更换饲料:当因原料原因,需要更换饲料

8、定期清理水、料槽:在高温季节1~2天清洗1次水槽,清除1次饲槽的残余

9、定期消毒:每隔3天对周围环境和舍内带鸡消毒1次。

饲料,以防水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残余饲料发生霉变。

时农业论文,只能逐渐更换,以防应激反应的发生。

不要骚扰着处于安静状态的蛋鸡,以减少热应级发生。

时换1次水,使水管进入水槽的水保持清凉。

常添加一些助消化药有助于保持鸡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提高采食量。

热能农业论文,应把当天的鸡粪及时清除防止堆积发热。

,上午11点加少量饲料,晚上8点上足量的饲料。

标准饲养密度的15~20%,减少产热量。

管理

调节碳酸平衡,防止机体脱水。

酸氨钠农业论文,能缓解热应激反应。

林能有效增加鸡体的散热量。

病能力,每吨饲料中加入50~100克维生素E。

反应。气温在30℃以上时在每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100克。

药物

破坏,高温季节期间应适当增加维生素的用量。

动植物油,或者动植物油的混合物。

需要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使蛋重变轻农业论文,产蛋率和生产性能下降。

粮结构

仍然超过30℃以上,则采用气雾的方法进一步降低蛋鸡舍内的温度。

鸡舍要安装风扇或风机,使舍内空气有一个理想的流动量。

,当中午光照强时,用水将铺垫的稻草洒湿,每隔3小时洒湿1次。

合作用释放氨气,改善了鸡舍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使蛋鸡在高温季里有个舒适的产蛋环境。

的方法

量减少,粪便变稀,继而蛋重变小、蛋壳变薄,产蛋量明显下降,严重时还造成蛋鸡中暑死亡。

第7篇

科技论文;生物科学素养;文献检索

高中生物学教学使用的教材以及生物科技书籍与生物科技新进展存在较大的时差,将生物科技论文中的新观点、新作法,以及相关的新知识、新成果和新应用传播给学生,可促进学生对不断发展的生物科学及其研究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生物学学习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一、科技论文的概述

所谓科技论文是指论证、描述运用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获得一定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文章。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明确指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做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科技论文能体现最新的科技成果及科技发展,科技成果已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科技论文,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科技论文的选择

应选择近期发表的较高水平的科技论文,注意选择研究角度新颖、涉及生物学热点话题的研究文章。如学习有关育种知识时,介绍有关华中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克隆出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该科研成果可加速水稻“两系”不育系培育,促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引导学生由此相关信息为主题,检索有关科技论文,让学生获取科学性、权威性的基因工程育种的最新科学进展。

还应注意选择有关促进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研究的科技论文。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根据不断加剧的“雾霾”天气,引导学生学习《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北京地区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的气象因素和气溶胶演变特征。学生结合“雾霾”天气亲身体验,加深了对“雾霾”天气的了解,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许多实验验证性的科技论文包含有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不仅具有科学的、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还有翔实的实验数据,让学生易于理解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体现科技论文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三、科技论文的教学应用

首先在课堂上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份论文,要求学生围绕“文章的研究的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结论或结果、研究的问题对社会或研究领域有什么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快速地获取有关信息的 能力。

然后指导学生罗列论文中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难理解的专业名词,并尝试理清生物学概念与难理解的专业名词之间的关系,通过新情境的构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等迁移能力,为理解实验和科学进展打下良好基础。

科技论文表述的实验原理和步骤等具有前瞻性,专业性比较强,学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简要地解释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尝试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简化复杂的实验条件和方法,设计相关类似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科技论文的教育价值

1.促进学生学会文献检索

指导学生从公共媒体如报纸、公共科学杂志,比如《新科学家》《科学新闻》或者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采用“文献检索方法”“数据库检索方法”“出版物检索方法”,使用关键词搜索,在论文期刊上网站上或搜寻合适的论文,比如早期原创性研究论文,进行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最迅速、最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掌握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是建立在一般概念、原理和规律之上的对生物学核心问题认识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生命的本质,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生物学主干知识。在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核心概念学习中,以关键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速率等”检索到《不同营养条件对金鱼藻净化作用及其生理生态的影响》《静止和充气培养条件下光强对龙须菜光合生理效应的影响》等科技论文,通过学习,拓宽视野,加深对光合作用速率、光合效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等生物学核心概念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和图表处理能力

生物科学经常以生物绘图或图表方式呈现科学研究方法或成果,在教学中尝试将论文的数据用简化的图表进行特殊处理,剔除冗余信息,并将图表与文字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习惯,提高图文转换和图表处理能力,加深对新的科学实验的理解。

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商住楼;环境;设计

一:引言

随着城市人不断增加,城市日益发展所带来的有关居住环境与生活设施等方面的问题,确实是现代生活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已经出现的矛盾;一个是现代城市人口惊人的增长,与有限的城市田地的矛盾:一个是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与落后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对有限的城市用地进行更有深度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组织生活。 由此商住楼就成了节省资源,实现利益的首选。

商住楼,顾名思义,就是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建筑,是住宅观念的一种延伸。它属于住宅,但同时又融入写字楼的许多硬件设施,使居住者在居住的同时又能从事商业活动。商住楼的雏形可追溯到商业繁荣和里坊制瓦解的北宋,其主要模式有前店后宅和下店上宅两种模式。既商且住 ,互相便利。在北宋张泽端《清明上河图》里均可见前店后宅的建筑模式。老舍著名话剧《茶馆》的主要场景也是前宅后店的模式,而现在的明清两代的不少建筑则采用了下店上宅的模式。随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大中小城市不断涌现此类建筑,城市的主次干道比比皆是 商住楼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史无前例。

比较好的商住形式是在一个项目内,商用和住宅两部分截然分开,各为独立的建筑体,有各自的区域,井水不犯河水,彼此互不干扰。此外,商用与住宅各自实行不同的标准。这种形式的商住项目,对居住的影响并不大,只要商、住两个区域的管理严格区分就可以了。还有一种形式是在同一栋楼内,商与住按楼层分开,把商用限制在固定的低楼层内,商与住各有各的电梯与通道,把两者的交通冲突减至最少。这种商住楼对楼内居住的影响不大,但是对绿地、配套等外部公用设施可能还存在着“共享”的问题

二:商住楼存在的问题

商住楼楼房大多位于城区主次道路和公共场所周围,一楼或二楼为商业经营用房,二楼或二楼以上为市民居住房。由于一楼或二楼的商业经营用房经营所产生的噪音、油烟等,因而造成了住户与商业经营户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本文仅从结构设计和环境设计两方面分析商住楼存在的问题。

2.1结构设计

商业部分要求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尽可能少的墙体落地,柱跨也要尽可能的大。而居住多为墙体承重(剪力墙或砖墙),抗震刚度较大。这样就造成了整个建筑头重脚轻,实乃抗震之大忌。

2.2环境设计

对于商住楼的居民而言,沿街住宅的环境品质差强人意,因为街道上的污染无法规避

由于路面的反射作用,机动车辆的噪声向水平方向和高处传播,对高处住宅直接造成噪音污染,噪声污染是临街住宅居民面临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即便是位于一般道路旁的居民楼,居民也能感受到汽车,非机动车的噪声一天到晚不绝于耳,难于忍受。

越来越多的汽车还带来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现已成为影响中国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道路灰尘和餐饮油烟直接飘向高处住宅,并在空气流动差的街巷中长时间聚集,沿街住宅的居住品质和商业的繁荣明显呈反比关系。

商住混用的问题

(1)人员太杂。商住混用人员太杂,办公的、推销的、联系业务的、送盒饭的、搬家的、往来的人比走亲戚看朋友的人多多了,也杂多了。单元防盗门和保安登记核查基本形同虚设,选房时看到的宁静、恬淡的居住氛围完全没有了。

(2)装修扰民。一个家可能会住上几十年,但是公司却待不了那么久,今天这个公司开张,明天那个公司搬家。新来的公司要装修,于是公司常开,装修常干,楼里户无宁日。

(3)电梯难用。商住楼电梯是按居住的人员数设计的,但公司的出现使楼内多了无数人,搬家具、运货、上下班、联系业务,电梯里永远是满满的,等梯的时间很长,梯内很挤,电梯的运输量经常是超负荷的,因而折旧、损坏的速度很快。

(4)环保指数下降。公司多了,人也多了,垃圾数量和汽车尾气多了;绿地少了,健身娱乐、休息的地方少了,新鲜空气和宁静居住气氛也少了,住宅区内不那么清静了。

(5)车位难觅。商住楼车来人往,热热闹闹,车位常常是满满的,很难停车。即使你买了车位,也很难保证不会被别的车抢占了。而且,人太杂,车的安全指数也大大下降,车被盗、被碰、被划、被刮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6)楼内干扰强烈。 公司多了,作息时间各不相同。你想早睡早起,公司邻居加班到半夜;你想睡个痛快,公司的人8点来上班了。

(7)安全隐患。人多手杂,乱扔烟头,乱接电线,放置易燃易爆物品,遮挡前防栓,安全隐患增多。

参考文献

1.卢闽军高层商住楼的设计[期刊论文]-工程建设与设计2002(3)

2.王学锋浅析高层商住楼的设计[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1(25)

3.谭晶晶商住楼建筑设计论析[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4.郝俊文.HAO Jun-wen浅谈商住楼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5,31(24)

5.尹冬霞商住楼小区设计中的几点基本思路[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2011(13)

6.赖庆文高层商住楼结构设计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工业建筑1998,28(8)

7.邹立荣.姜松论民用建筑商住楼的实用价值[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5)10.丁新宇.黄澄.杨联秋谈谈商住楼建筑中叠合空间的合理使用[期刊论文]-广西城镇建设2007(3)

第9篇

一、撰写政治小论文的积极意义

由于撰写政治小论文需要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多地去关注时事政治,了解社会百态,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也有助于巩固课本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中生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所限,理解新闻事件时可能过于片面,通过写政治小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新闻事件。

二、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1.引导学生选好题目

政治试题中常常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围绕材料内容撰写小论文,题目通常为自拟。假如论题太大,学生必然泛泛而谈,说理空洞且缺乏说服力,所以选题必须要“小”,或从“小”现象切入来讲“大”道理。例如,一次考试的试题材料中倡导广大网民要遵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有的同学便立题为“上网安全”,这样的题目使人读不出所写论文的主旨内容,如果把它改成“文明上网,人人有责”或“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就会通俗易懂,论点明确。优秀小论文的题目应该立意新颖,富于启发性,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使人一看题目就有一种新鲜感,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提炼观点之后就要对观点进行说理论证,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尽量把政治理论生活化。如针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论题,可以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了解国家针对环境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思考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针对“责任一路相伴”这一论题,可以收集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材料,并结合材料阐明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实际撰写政治小论文,既有利于巩固书本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养成关心时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凸显创造性思维

写小论文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现出对情景材料认识的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实践等活动搜集材料,并将其归纳整理,结合材料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学生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4.通过批改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批改、分析、校正是撰写政治小论文不可忽视的几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小论文时切忌包办代替,直接把自己的理解或想法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写进小论文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要通过批改小论文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如何修改小论文。此外,也可以采用学生互批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互批过程中借鉴他人的优点、查找自身的不足,借此提高写作水平。

三、其他常见问题和应对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政治小论文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总结了几点应对方法:

问题一:对时事的认识不深入,对文章的分析不透彻。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对时事政治了解得少,平时看电视也不关注新闻;部分学生关心时事,但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把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握写小论文的要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二:对政治小论文的文体特点把握不好。有些学生片面追求华丽的语言,未能遵循政治小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有些学生的小论文逻辑和条理不清晰,缺乏推理性。针对这些情况,我经常张贴范文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克服对写作的畏难心理。此外,在教学中我还结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组织写作比赛,帮助学生养成敢写、乐写的好习惯。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