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连锁经营管理

时间:2022-11-20 09:49:35

导语:在连锁经营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首先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则反映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2012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新定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这几个词,明确强调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改革目前的每学年两个学期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构建弹性学期制,即结合连锁企业周期性、季节性强的特点,企业忙时让学生去企业参与实习实践,企业闲时学生回到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行这种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加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构建符合教学要求的一体化素质教师队伍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出现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模式从“以知识导向”的学科体系课程,向“职业能力导向”的“三段式”课程过渡,再向“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一体化”课程发展。教师的类型也从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过渡到“双师型”教师,再发展到“一体化教师”。要培养“一体化教师”就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让专业教师长期稳定地对接一家合作企业,通过参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不断锻炼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围绕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通过建立“校企互聘”师资共享机制,实现校企师资共享,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经验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一线专家走进课堂,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或者以讲座形式传递行业最新讯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变期末的一次性考核为贯穿于整个学期的过程性考核,同时在校期间要放手让学生去锻炼,加大实践教学和改革的力度,增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考核都是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的方式,到期末了,老师给复习提纲,然后学生按照复习提纲背几天,就可以考试合格,平时去不去上课都没有关系,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一次性考核变为过程性考核,同时加大实践考核力度。比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有一门课程是《连锁门店运营与管理》,我们根据连锁商业企业门店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门店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为线索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九个项目,分别是:卖场布局、商品陈列、理货作业、收银作业、进存货与盘点作业、促销管理、盘点防损、顾客投诉处理、店长作业等。上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设一名店长和若干店员,选择一家大型连锁超市门店,模拟该门店的运营与管理,每个项目都进行小组考核,记录考核分数。同时安排学生到校内8字连锁便利店进行顶岗实践,看哪个小组经营期间便利店销售情况最好,也作为一次考核,记录考核分数。最后将这几次考核分数结合平时考勤和表现评定出最终的期末成绩,这种综合的考核评定方式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

4.加强顶岗实习期间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

共同做好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顶岗实习是对学生三年学习的一个总结,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综合反映,顶岗实习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将来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标准》,企业以岗位工作标准为依据,对每个学生完成的实习表现、工作业绩、劳动纪律和工作态度等,分项目以评价表的方式作出过程评价;学校根据企业给出的评价结果,结合学生撰写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结,以及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检查了解,综合评定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以此证明学生顶岗实习的经历和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5.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第2篇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调研的《2006年中国零售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零售业人才状况是:1、本土零售从业人员“三低”现状较为普遍,即学历低、整体素质低、专业技能水平低;2、零售行业快速增长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缺乏的矛盾;3、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长等零售专业人才需求居榜首。

同时,国家信息统计中心有关数据表明,中国零售业在未来几年里各类人才的需求量约为1000万人,而市场供应量仅有约40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近600万人。另外,我国零售企业众多,零售从业人员有8000万到1.3亿人,庞大的总量掩盖不了结构性需求缺口日益拉大的事实。具体表现在: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基层店组长稀缺;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环节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开发价值。

鉴于连锁经营人才目前奇缺的情况,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如何发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我们认为研究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解决连锁经营人才奇缺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拟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和能力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三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和能力需求分析

(一)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

连锁经营的基本特点集中表现在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三个方面。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是连锁经营的核心内容;网络化的组织形式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是获得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基本保证。可见,连锁经营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的要求,形成了连锁经营管理的一大专业特色:科技含量较高。由于连锁经营的特点,使得连锁业态均大量使用先进的配送、物流、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在连锁经营的各个环节,使得连锁经营的科技含量明显高于一般的传统商业,因而该专业的教学要突出较高的技术要求,多门专业课程要通过计算机模拟实训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连锁经营的三大特点,就要改革传统教学那种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模式。为此,在连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就要重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而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培养具有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素质和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的适应现代商业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要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以适应现代连锁企业迅猛发展对此类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能力需求分析

连锁经营的成功,就在于它较为完善地解决了流通中规模与灵活、效率与方便之间的矛盾,而连锁企业成功运营需要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具有鲜明、独特的企业文化;二是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三是连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对多店铺进行全局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为此,连锁经营专业学生在学习连锁经营管理基础知识、企业管理及工商企业的现代化连锁经营理论和技术基础上,要具备运用连锁经营管理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分析

为了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具备上述几个方面的能力,就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严谨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培养思路,在培养思路下构建人才的培养流程、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下面就从人才的培养流程、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才培养流程

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流程应从连锁经营专业的特色来设计,从连锁经营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出发,构建连锁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基本教育素质、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基本教育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包括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创新能力则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块,可有针对性地实现“双证”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流程见图2:

(二)教学体系构建

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连锁经营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分析连锁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如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长、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程重组,做到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理论则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教学上(包括模拟实验模块和企业实训模块),做到实践性课程单独设置,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训练。在人才市场导入模块教学上,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求职技巧、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就业前辅导与培训。在师资建设上,重点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通过构建人才培养的素质模块,培养学生具备这项素质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过程则以素质模块为依托。

(三)课程设置

连锁经营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明确,因此应从岗位的具体要求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连锁经营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实用型、技能型课程。人才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局部应用能力的养成阶段、连贯应用能力的养成阶段和应用能力的熟练阶段。按照这一规律,在安排课程的开课程序时,可以逐步推行“332”工学交替弹性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原有两个学期之间,利用元旦、春节销售高峰期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小学期,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各为3个学期,并按照岗位能力递进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第1、3、4、6个学期依次掌握操作技能、仓储配送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4类岗位核心能力;第三学年的2个学期均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分别为毕业综合实训学期和顶岗实习工作学期。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一)目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形式

目前对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学院式培养方式。这种方式由高校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商业运营管理高级人才。其人才理论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但严重缺乏连锁经营实践经验,且培养周期长,无法满足我国连锁经营对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二是各类培训咨询机构及连锁企业内部开设培训班的培养模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培训的内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方式灵活、程序简单,故可以迅速培养出大批连锁企业所需人才。但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往往由于培训周期短而使得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更关键的是各地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水平不一,培训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良莠不齐;三是执业资格认证模式。这种方式由于引入了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方式,培养评估体系具有科学性,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我国已经开始产生了这种培养模式,如中国商业联合会所举行的“店长职业资格认证”项目。但这类培养模式目前还不够普及,影响不大,主要还是前两种模式,特别是学院式培养占了主导地位。下面着重谈谈学院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二)学院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常规培养思路

这种以普通高中生为生源背景的常规人才培养思路应该是:遵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岗位实践三大模块教学”培养特点,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基础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和岗位应变能力为目的。在素质教育中,强调人才的思想道德、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基础知识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能力培养则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按连锁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内容,专业公共课为主,专业技能课为辅,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和岗位应变能力的培养。在常规培养思路中,要注意拓宽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因为,连锁经营是现代商业运作的一种跨行业的宏观运作模式,一般的服务行业都可以进行连锁运作,目前的餐饮与零售是连锁经营的两大主要行业。所以,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应较为宽广,才具有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为其将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专业提供支撑。

2、订单培养思路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作为培养方的高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业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定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办学模式,将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的特点:一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二是它能体现校企更紧密的关系;三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更加灵活;四是公司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跑“订单”,其次是按企业人才“订单”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加大实践操作训练,做到“少理论、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保持基础课教师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在教学实施中,采取学分制培养,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在连锁经营专业设置、培育目标、课程体系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都要有破旧立新的观念,建立和完善连锁经营专业培养模式所要求的行业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3、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相结合就是要求高校的专业建设把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三大职能结合在一起。要保证产学研结合教育持续有效开展,首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精心设计,以充分体现这一培养模式。可将实践教学分为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等四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教学计划的特色是将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课时40%以上,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如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系连锁专业在同“好又多”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综合性课业一一假日工制一一现代准学徒制的模式。

①综合性课业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要求学生完成的技术应用性项目。

②假日工制,是学校调整校内教学时间安排,把学生推向企业工作的制度。

③现代准学徒制指在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过程中,学院在部分专业配套试行了建立相对稳定师徒关系的准学徒制。

在产学研相结合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一种形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根据连锁经营的专业特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筹建校内实习商店,将学生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选择地进行组合,综合运用到实践中来。

第二种形式:创建科研机构或产业。学校的科研机构或产业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对新经营管理技术和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就能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第3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27日

高职教育是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发展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行业服务能力,主动且有效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国曾多次对高职教育“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高职院校要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能力,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一、研究背景

(一)连锁经营管理类人才需求旺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连锁经营企业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对各类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浙江省是经济强省、消费大省,是国内连锁企业的布局重点。在浙江,各类连锁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尤其旺盛。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快推行经济转型升级,其中一个重点是大力发展包括连锁零售业、连锁餐饮业、连锁住宿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与此同时,浙江省正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这些战略举措均直接导致相关各类连锁企业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长。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职业发展跟踪评价调查表明:在“住宿和饮食业”就业的高职高专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74%,其次是“零售商业”,为69%,而住宿和饮食业、零售商业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面向的主要就业行业。据统计,截至2015年,社会零售额达到14,000亿元,其中连锁业占到30%~37%,约5,000亿元左右,由此导致的对各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新增需求量激增。

(二)连锁经营管理类专业人才供给有限。从人才供给的角度看,目前浙江省内仅有包括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8所高职院校和个别中职学校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仅有1,0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最近几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展的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均显示,在浙江省的连锁零售、连锁餐饮、连锁经济型酒店等行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正在遭遇人才数量和人才素质的双重阻碍。根据2017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专业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永辉超市、华住酒店集团、星巴克、华润万家Ole’等企业年人才需求量超过1,000人,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符合新零售需求的专业人才短缺。随着人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变化,互联网和科技创新赋能零售行业,不仅引发了新一轮消费升级,也颠覆了传统消费品牌和服务方式。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涌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变革消费模式、重塑消费流程,催生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兴起。2017年,以多业种、多业态融合为趋势、以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为驱动,以用户体验升级为核心的新零售迅速崛起,新零售时代的新商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新要求,这对高职院校而言,其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想可持续发展,在同类职业院校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就需要结合区域经济转型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

二、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服务行业能力的实践路径选择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为依据,不断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内涵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经营过程的良好对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提升专业教师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范围。

(一)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现在已经在部分高职院校试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代学徒制强调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生在校期间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有学校老师和学校师傅“双师”教学,要求培养学校、合作企业、在校学生三方都要签订合同,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通过机制完善来确保学生学校所学与企业所用相一致,有利于学生从入学初就能直接接触企业,学到有用的知识、过硬的技術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体现其就业竞争优势。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即学校专业带头人及企业专业带头人,坚持三年一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以及一年一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进企业与企业专家面对面交流、进兄弟院校调研、找毕业生调研,并进行重点对象重点访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机制。专业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选择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学徒制研究,主要以杭州联华华商集团、华住酒店集团、永辉超市三家企业为主要合作对象,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基地建设,到招生就业全方位合作,合作企业参与学院育人过程,使学院的专业教学充分体现相关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人才的不可替代性。

(二)引进校企合作课程,实现课程体系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强调的是对某一产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技术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课程是其重要载体,所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落在课程建设上。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根据产业岗位需求分析其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确定5门核心课程,同时从服务于专业课程需要建立基础课程,并根据学生后续发展需要建立拓展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以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为补充,从专业实际和学生个性化需求出发,引入校企合作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选择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在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沟通,企业参与合作开发课程、合作编写教材、指导学生课程实训,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三)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不断尝试,不断错误和不断修正错误中进行思考,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改变传统的“填鴨式”教育,真正做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企业不仅接收毕业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企业实践教学还渗透到学生大一、大二的课程实训及专业综合实训,实现学生从连锁企业“认知实训”到“门店营运实训”到“企业总部综合实训”三年贯穿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从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中能够逐渐积累经验,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共建共享校企资源,实现校企无缝对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硬件+软件”两种资源来支撑。硬件资源主要是指实训基地建设,而软件资源主要是指教师队伍建设。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建共享资源,与企业共建校外合作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学校通过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校企联合组织企业员工、学生培训及实训,为实训基地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和职场氛围。

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师资互通,实现学校老师到企业上课,企业兼职教师进学院课堂的双交流制度,使得企业教师和学校老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互补,双方还共同开发微课等信息化课程,共建连锁经营管理教学资源库,合作开展应用性研究,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五)提升教师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服务范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服务行业能力方面,应不满足于学校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而要拓展社会服务范围,让自己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员工授课,为企业提供咨询,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学校的学历教育和企业的在岗培训已经密不可分,形成互补的状态,企业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满足企业员工个人未来发展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连锁经营管理行业就业门槛较低,随着新零售、新技术、新概念的出现,很多员工有培训需求,所以专业在完成基本的学校课堂教学基础上,要重视对在岗和下岗人员及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提升其知识与技能水平,满足不同人员对技术技能培训的需求。

第4篇

1、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据笔者调查,现今连锁经营企业对于人才的素质体现,其最重视的方面包含,人才的协调组织与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团队精神等。再者,其对于人才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作独立性等都有着明确的要求。

2、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现今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对于人才的能力,其重视的方面包括,销售能力、沟通能力、市场调研能力等,其中企业对于人才对于现代科技的掌握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像是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而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当前连锁经营企业所重视的能力要求之一。

二、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探析

1、连锁经营企业人才招聘机制的有效建立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就是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发挥,即连锁经营企业人才招聘机制的有效建立。同时,企业要注重人才招聘机制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对进入企业的人才进行严格的把关,从而为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有效性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连锁经营企业人才培训机制的完善对于企业人才的培训,不仅在于对新进员工的职业能力培养,还要注重对于企业内部优秀人才的发展培养,这样才能将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与员工自身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实现连锁经营企业与人才发展的双赢局面。另一方面,人才在连锁经营企业中的逐步成长,使得其能够充分了解连锁经营企业的运营模式,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合理地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连锁经营企业内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还能够激励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进一步增强员工的企业向心力。

三、探究连锁经营企业岗位标准化

人才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基础,而要使得连锁企业在管理方面更为规范,就必须要建立连锁经营企业中的标准化岗位流程,即将连锁企业中的各个经营流程进行标准化,从而使得其能够实现工作内容的有效分配,并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相配合,从而形成最终的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1、连锁经营企业的岗位设置要和员工的专业水平以及绩效充分结合,从而使得连锁经营企业内部的各个部分都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并进一步实现连锁经营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2、连锁经营企业标准化岗位的制定与执行,需要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参与。连锁经营企业的员工是各个流程的直接参与者,其对于标准化岗位的合理制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员工参与标准化岗位的制定与执行,有利于其对于岗位规范的严格执行,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并进一步提高连锁企业的形象。

3、注重连锁经营企业标准化岗位的改进。现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市场环境也是瞬息万变的,因此,连锁经营企业也要注重自身岗位标准改进,使其不仅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还能增加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经验,从而最终实现连锁经营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连锁经营管理;教学实习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不断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活力,提升办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常常被人们理解成为学生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的合作单位,企业也只是表现为简单接收学生,共同教学参与度非常低。这样的结果通常是,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欠缺实践环节,不能满足企业目前的需要。企业也十分困惑:为什么都是学过的知识,学生不能良好运用呢?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是保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认清校企双方合作的目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给学生提供系统的专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将合格的学生输送给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研究力量,加强对企业实践规律的总结和探索,并能对企业遇到的技术、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为企业提供参考意见,提高企业理论水平。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给学生提供教学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并参与教学,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特点,与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负责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缩短企业适应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校企合作要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目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充分就业,受企业的欢迎,实现个人成功;企业得到充足的人才储备,具有得心应手的员工,为竞争积累优势,使企业发展更快。校企双方都应该在合作中受益,在合作中求发展。

二、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合作策略

(一)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校企合作虽然进行了多年,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有效发展,这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不良影响。高职院校要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只有解决了出现的问题,才能积极推进高职校企合作的进程。

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企合作所签订的协议,大多以短期合同为主,协议中对企业培养学生的内容很少涉及,合作协议的签订存在漏洞。

2、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简单地把学生推送到企业,而企业也只是表现为简单接收学生,共同教学参与度非常低,学生感觉所做的工作很难与所学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使校企合作没法长期进行。

3、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在企业急需时充当临时工,学院派遣的指导教师也只是充当学生管理的职责,合作中的管理存在漏洞。

以上的问题反映出校企合作双方对教学实践的目标、态度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与疏漏。校企双方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制定校企合作发展策略,保证合作在各个层面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二)校企合作策略

校企合作首先要坚持“双赢”的原则,学校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相互参与到对方的教学或生产中,在合作中取得双赢。只有把握住这个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特征,合作才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1、合理制定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涉及到课程学习及就业,所以校企合作协议应该分长期协议及短期协议。长期协议应就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建设及就业等多个方面进行约定,并且对合作中涉及到的利益有明确的规定,从而激发企业和学院合作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让学院免费使用企业资源或企业廉价地使用学生。短期协议是就每门课程实习进行签订,对课程内容、对学生的考核、实习指导老师的安排等进行商议,并确定短期合作中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保障教学实习的质量。

2、整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由学生直接进行生产操作。这种工学结合既完成了实习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了企业经济收入,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在这期间,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师资对学生进行指导是关键。

3、加强校企合作与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侧重于操作应用,需要企业提供实践的平台,企业需要高索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是企业人才供应的重要来源。校企合作做的越好,职业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在校企双方合作中,加强合作中的管理是保障校企合作质量的根本,必须通过校企密切合作来实施。比如,学校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时,双方必须坚持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制度,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和学院专业老师有效地组织起来,结合企业需求制定符合企业需要和学生长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课程负责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要组成教学和考核小组,加强教学实习指导,监督学生完成实习任务,按照标准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环节必须通过严格管理帮助学生完成。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

笔者所在学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选择的校企合作单位是百盛连锁集团和7-eleven连锁集团,目前学院已经完成了与这两个连锁集团的对接。下面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教学实习过程。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连锁经营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是当前市场经济主流结构――第三产业的基本发展方向。我国连锁经营模式起步较慢,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如各大连锁超市、连锁食品店等等在数量和分布的领域上都居世界前列。另外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样带动连锁经营的发展。由此可知,我国连锁经营正迎来发展的高峰期,但与连锁业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制度、技术等方面的欠缺。因而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保证连锁经营管理能够发挥实际效能。

一、“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建设的现状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不足

而事实上,我国不论是“互联网+”经营管理人才还是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都呈现出人才质量和数量都不足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两者都属于新兴的概念,各大高校专业设置程度不足,师资力量、课程安排都无法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主要表现在,我国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生无法同企业进行有机合作,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应用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市场发展具有随机性,要求在“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方面人才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企业的不同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事实上,当前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不是出现互联网金融知识不足,就是出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落后等现象。专业人才不足归结于先天不足,后天残疾。

2.相关制度未能和“互联网+”趋势相适应

所有的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都必要拥有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实现战略部署。当前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拥有的相关制度是传统经济环境下形成的,即忽视了互联网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的连锁经营企业之间未能形成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管理制度,导致连锁经营管理过于片面,不利于各个地区的连锁企业的发展。

3.连锁经营中“互联网+”的管理技术传统

连锁经营受到区域上的局限,一些经营管理信息容易出现滞后性,导致无法更好的开展市场管理,制定连锁企业的战略部署。在连锁企业中“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不足,一方面导致了各个区域之间的连锁企业对市场的反馈信息传递较慢,总部无法对其下一阶段的发展及时有效的下达指导命令;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不足,使连锁经营丧失了原先拥有的优势,即资源共享,统筹该行业的市场发展,企业由此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展开投融资活动,实现企业的壮大发展。总之,技术层面的不足导致连锁经营上下两层管理层都受到限制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建设的策略

1.加强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实现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高校加强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培养、从国外高薪聘期专业的师资,并且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课程内容;其次是要求高校能够加强对连锁经营市场的分析,制定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培养管理人才的专业性;最后是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导入大量的“互联网+”专业知识,如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等。

2.健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相关体制制度

建立健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相关体制制度的前提在于基于“互联网+”的设备前提。“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为连锁企业发展提供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层面上的协助,在制定相关制度方面要求能够抛弃纸质版、照本宣科的制度的制定,通过网络技术制定具有灵活性的管理制度;由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趋势能够带动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同时还会带来信息泄露、信息管理不当等问题,所以要求连锁经营企业所制定的制度和体制能够对“互联网+”趋势下所带来的风险具有规避作用。

3.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技术层面的各项资源投入

在“互联网+”趋势下,要求连锁经营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手段,营造高效的管理平台。一方面要求企业能够加大对技术开发创新的资金投入,利用激励制度激发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的技术研发;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展开计算机相关技术开放,构建连锁经营管理系统、管理评价系统等等为连锁经营管理提供一系列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连锁经营管理技术手段,促进我国连锁经营走向国际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将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落后的制度、技术和欠缺的专业人才都将是影响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要求从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大互联网连锁经营管理的资金支持,提高技术创新、并且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培育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等渠道来实现连锁经营管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11.

[2]韦林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5,16:85-88.

第7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连锁经营的模式,那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学习在未来的就业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时展迅速的今天,过去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素材已经落后,现在的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应当创新、改革,让学习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学生有更多更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时能更快速的整理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多数高校的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理论知识高于实践经验,缺少对连锁行业运营流程的了解,教学内容仅仅是教材的内容,教学内容很有限,而我国连锁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各行业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连锁经营在更多行业频繁被采用,如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等,涉及公司人力、物力、财力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利用,而校园的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无法给学生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学生们对于实践课程的学习也是仅限于教师们的理论教学。

2.教材内容与企业实际差距较大。目前,各高校在教材的选择上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市面上连锁经营管理类教材较少,内容上也很单一,且更侧重案列分析,又或很多教材是根据某几位有资质的老教师、连锁经营管理行业的管理层佼佼者编写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连锁经营管理各方面知识的叙述设计范围很广,但不精,且对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分析比较匮乏,不够“接地气”。时代的快速发展,使这些教材的内容与现今企业实际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教学模式单一、守旧。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由于教材比较老旧,教师教学模式相对也是比较单一,没有较大的创新,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能一味的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比较被动,很多实际操作也是过一遍没有深刻印象,较笼统,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是纸上谈兵,距企业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求相距甚远。

4.学生实际操作水平整体偏低。由于现行的连锁经营管理教学模式不够科学合理,理论知识的重视度高于实践操作的重视度,教师们守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对于实际操作内容和流程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参与度低,加之学校对于专业课程的实际操作能力又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实践操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导致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水平整体偏低。

5.考评体系不适用。大多数院校对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考核还仅是以卷面考试形式来进行考评,这只是对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的考核,对于实践操作还没有完善的考评系统,但连锁经营管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单独考核学生们理论知识是不合理也不科学的,这门学科更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这样的考评系统不能真实的反应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存在很大的缺陷。

三、连锁经营管理教学改革探讨

1.强化师资力量。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加资深连锁经营管理专家开办的讲座和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实践能力,设计属于自己的教学软件,与时俱进,更好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給学生。并且,校方可以从各企业聘请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校给学生们讲解实际操作课程,补充校方教师在实际操作方面的不足,使学生们更好的接收、消化教材的内容。

2.完善教材内容。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内容的选取和完善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现有的连锁经营课程教材过于偏重理论、实际应用性不高,可以综合在校教师、连锁经营企业管理者、相关资深专家等多方面的人才合作开发新型教材,根据现在的大、中型的连锁经营企业的运营情况、实际需求编写一些综合性、实用性较高的、能多方面详细介绍连锁经营管理方案的、对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操作有较深层次分析的教材和参考资料,通过教师们独有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整体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

3.创新教学方式。众所周知,连锁经营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但很多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理论多于实践的教学模式,而现在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教材的内容完整的教给学生们,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连锁经营企业案例进行分析,持续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教学资料,将理论知识更好的灌输给学生们,还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实际操作环境,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操作,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换位思考、更换主角、模拟软件等。

4.重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更是让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完善,要让聘请的专业人士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让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具体的应用到实践操作当中去,提高实践操作水平,而且要重点讲解常用的实践操作内容,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对个别连锁经营企业用到的特殊的操作方式也不能含糊其辞的一代而过。

5.建立完善的考评系统。现在的很多课程的考核都是理论与实际操作两项课题的考核,而更注重时间操作的连锁经营管理课程也更应该重视实践操作的考核,在对学生们理论考核结束后,应在专门的实践操作的教室内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进行考核,让教师和学生们对实践操作重视起来,变被动为主动,还可以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这就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创作过程,对于好的创作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其他同学更好的将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既然连锁经营管理课程作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那么,就应给予连锁经营教学课程一定的重视,充分认识现在的教育模式、教师力量、以及教材内容不完善等方面的不足,积极改进,弥补这些不足带来的消极的影响,打造更强大的师资力量、构建更好的教学模式、撰写更完善的教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为将来的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高效的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慧.基于慕课平台的连琐经营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11(05):56-58. 

[2]霍霞.高职连锁经营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08(32):436-437. 

[3]孙树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4,05(11):179. 

[4]吴崑.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研究式学习初探——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2,02(13):107-108. 

第8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 优势 扩大化

1.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

1.1连锁经营管理的商品、服务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商品,同一服务,满足各门店顾客需求,这样连锁经营管理总部可以统一研发新产品,统一设计特色服务,然后推广于各门店,反之,各门店可以及时反馈顾客信息,连锁经营管理总部综合各门店的优秀意见进行产品和服务改进或研发,及时推出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各门店共享,从而适应市场,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1.2连锁经营管理的价格优势

由于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营的规模化,规模化就会带来若干规模效益,如单位产品研发成本降低、单位产品采购成本降低、单位产品物流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宣传成本降低、单个门店CIS设计成本降低、单个门店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等,使最终出现在顾客面前的商品价格优于非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1.3连锁经营管理的促销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由于其管理由总部统一管理,门店执行,这样,其促销策略可以覆盖所有门店,除了各门店权限的促销以外,所有门店受益于总部统一促销,促销优势明显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形成连锁企业有力的竞争力。

1.4连锁经营管理的品牌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经营理念的统一、企业识别系统的统一、商品与服务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四方面内容统一于各门店,覆盖不同区域,不仅使连锁企业在视觉上冲击各区域消费者,在理念、商品、服务方面也给消费者以强大的冲击力,形成一种品牌优势。

1.5连锁经营管理的3S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具有把作业流程尽可能“化繁为简”,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提高供货效率,实现“简单化”管理;其次把将一切工作都尽可能的细分,表现在总部与店铺的专业分工,也表现在各个 、岗位、人员的专业分工上,既有纵向专业分工,又有横向专业分工,实现“专业化”管理;另外要求一切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做,使每一个部门、环节、职工、店铺都按统一的标准执行运作,实现“标准化”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的3S原则使之与非连锁经营企业拉开差距,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

1.6连锁经营管理的人力资源优势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特别是连锁经营企业要实现“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更离不开该企业专业人才的支撑;另外连锁经营企业在扩张发展时,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撑,这本身就是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所在:健康发展的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在连锁经营企业继续扩张时,就可以直接调配原有老店的资深员工或资深管理人员进入新店,这样,扩张就避免了人才不专业的矛盾,优势于非连锁经营管理企业扩张。

1.7连锁经营管理的物流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物流系统和普通经营管理一样,包括采购、仓储、流通加工、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几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互为作用,承前启后,同时也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作为企业经营者,要将这些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协调发展,体现整体功能,并注意协调各子系统,实现现代化的商品流通,提高效益。连锁经营管理的物流发展目标是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减少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为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让流动资金能得到合理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的合理化也是提高连锁经营效率的关键。连锁经营管理体现了物流的系统化、整体化,最大程度地节省了资源,减少了中间环节,体现出物流的合理化。不管是特许连锁,还是自由连锁,都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商品除了特许门店有采购权的商品外,其余的都直接与总部或采购部联系,总部统一采购,然后由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其产品到达顾客手中的环节要少于非连锁经营管理企业,使得产品快速到达各个门店,也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流通费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实现物品的增值。

2.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扩大策略

怎样把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势在本土推广、扩大,使经营企业更受益,提出以下策略。

2.1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一些发达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开展了企业连锁经营,其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他们也针对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制定了相应政策制度。我们的政府也应吸收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国家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首先,规定政企分开,让企业商户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让企业与市场经济结合,可以自主决定企业的运作方式;其次,要求连锁总部向所在地统一缴纳各地门店的增值税,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商户参与连锁经营,扩大网点的覆盖了;最后,政府要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的物流中心,方便物流配送,提高产品价值,增加经济效益。

2.2强化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是加快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所以,管理者应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如配供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市场部人员等技术性人才,企业要加快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水平。而对于负责信息工作、电脑技术的人员,应该首先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连锁经营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本领,促进企业连锁业务的不断进步。

2.3连锁经营标准化的对策

我们在建立连锁经营时,要做好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经营理念的内涵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让客户满意作为服务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企业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但这些政策内容并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要从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去综合考虑,因为这些是对客户的承诺。所有政策标准的制定,都必须先进行市场考察,考虑市场情况,以及如顾客、批发商、政府、竞争者等社会公众的利益。在协调利益、保证平等的基础上实现连锁经营的标准化。所有的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但不能随意改变,一切都应以社会和客户的需求为准。如果遇到国家政策调整、民族因素、客户观念的转变等,共同导致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变化,那么就需要依照这些因素,适度的变革标准。例如,营销员的服务标准或企业售后服务标准,如果竞争者选择了让顾客更满意的新标准,对本企业造成威胁,则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标准进行修订。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这是最能体现标准的工具,连锁经营跨地域和实体的多店铺协调依靠信息管理标准化。

2.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开放管理,迎接市场的挑战。我们要总结近年来商业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抓住国家提供给我们的时机,不断完善商业利用外资的管理法规,加快商业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商业管理水平,并不断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和消化跨国连锁集团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升经营管理技术,以现代化、市场化为发展目标,要注重加大利用外资改造传统商业的力度,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走出去,真正建立属于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并逐渐占据世界市场。

总结

很多企业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连锁经营管理水平,他们不断摸索、探究,以期全面进入市场。而很多外国企业也在想如何才能进入中国市场,为此,我国的连锁经营决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努力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的发展不仅在于物流的合理化、标准化,关键还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节省他们的购物时间,节约人们的精力,降低自身产业的成本,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光罗.市场营销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海燕.加入WTO后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营销对策[J].北方经贸,2003, (2)

[3]陶伶俐.中国连锁商业何处去[J].商场现代化,2003, (2).

[4]王永平.中国连锁经营引领商业现代化[J].商贸经济,2004, (2)

第9篇

关键词: 连锁经营 专业能力 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在高位运行,连锁经营这种商业态势也迅猛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7年连锁行业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0022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105191个,同比增长58%,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增长17%。一般而言,新开一个连锁店需要人员从数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而且要高中低各层次人才配备齐全。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为满足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因此,突出能力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与关键,本文就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探讨其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

依据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征,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各类现代连锁经营企业的一线服务岗位及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其岗位(群)为:大型商场的中高级营业员;商业连锁企业门店店长;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及柜组长;连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的一线操作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连锁企业总部管理人员、业务员及分店信息管理员。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合格的高职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可以理解为社会性能力,即常说的关键能力或通用技能。这部分能力要求对所有不同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都是应该具备的,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能力,包括(1)注意力;(2)分析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4)判断能力;(5)抽象能力;(6)准确性。二是社会能力,包括(1)责任心;(2)独立能力;(3)执行能力;(4)团体能力;(5)交流能力;(6)合作能力。三是学习能力,包括(1)求知欲望;(2)自学能力;(3)收集信息能力;(4)系统思考能力;(5)创新能力。基本技能就是专业能力,所谓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技术完成某种特定职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商品采购技术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的制定等在内;物流配送技术包括总部配送、社会配送、配送中心配送等不同配送模式条件下的配送方案制定和执行;信息技术包括POS技术、数据分析技术、连锁经营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特色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能。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的要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具有的起点高,科技含量大及实践性强的特征给连锁专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程设置体系中没有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

我国高职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传统本科很相近,课程设置结构也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三段组成。从课程名称来看,也强调专业的宽口径和通用性;从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来看,基本占到30%左右,这与高职所应具有的培养模式显然有较大的出入。

(二)教学环节中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或学院培养条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在教学方式上多数也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上,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动手操作。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突出高职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

现阶段存在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主要还是停留在一张试卷就终结的考核方式。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今电子商务时代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技能操作要求。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和笔者的实践经验,职业技术院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应努力尝试以下方法:

(一)建立模拟实训室。

模拟实训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可使学生熟悉连锁企业管理众多岗位使用的信息技术,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和传真机,还包括软件设施,例如购买连锁企业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扮演进货、存货、销售、配送方案及销售分析等各种技巧,体会连锁经营管理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很多公司出于竞争的考虑,对关系商业秘密或经营核心部分的岗位不愿意外人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应用性人才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学生超市的建设对专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必不可少。学生超市实践教学的特色在于是真正的实践,而非实验室,为保证能力培养质量,应完全按照正常公司的运作来要求学生。超市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来做,教师只负责监督管理,遇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根据学生超市的部门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主要有:新商品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促销策划、仓储管理、财务管理、新生培训及人员管理、收银、理货、经营分析等项目。

(三)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训的学生,其工作能力能适应企业用人要求。

(四)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

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法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考查有极大的局限性,事实上,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来说,卷面分数高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专业能力强。既然抱残守缺,不如选择能反映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将课程考核放在岗位中进行。如采用岗前考核、岗中总结和岗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考核:通过学生超市和校外企业,在学生正式上岗、实行顶岗作业前,以学为主,在现场各岗位上跟班学习,从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定期考核,以确定能否上岗;每周要求学生进行工作总结,作为学生岗中实训及学习过程的考核。每一组别的同学根据各部门学习情况,选择一个课题,在部门学习结束后共同完成该课题,由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对课题进行评审,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五)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

积极与当地连锁企业合作,创建工学结合模式,即半工半读的形式,即上午学生进行顶岗,企业支付学生劳动报酬,下午由连锁企业总部在每星期组织一至两次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每个门店也将在下午组织一至两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并对本周工作进行讲评,增强学生对实践工作的理解,以更好地服务于实践。通过这种做、学统一的方式,把课堂办到企业经营服务第一线,把实践当做最好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实践中发展专业能力。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保障

(一)教师较强的职业教育理念及较高的职业理论水平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核心,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真正懂得高职理论的教师,才能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加强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与高职理论的学习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从事连锁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理论,同时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对连锁经营管理学生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有保证实现这个目标的平台,即必须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商务仿真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在校外与雅家乐集团、时代超市、盐阜人民商场的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梁平.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