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4 15:26:19
导语:在医院实习手册自我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等锐器损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同时,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现已证实,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损伤(主要是针刺伤)传播,在医务人员中HIV的感染几率为0.3%,HBV的感染几率为6%~30%,HCV的感染几率为1.8%[2]。有些疾病经一次锐器损伤就可以传播,锐器损伤后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其他途径,达80%以上[3]。而目前对锐器损伤引起的这些疾病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一旦感染上就意味着工作、家庭、生活等的改变,甚至生存也将成为问题,同时还有可能在不自觉中传染给周围的亲人、同事[4]。所以在消化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对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引起高度重视。
1 消化内科护理
人员锐器损伤现状 护理人员是针刺伤的主要群体,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被针刺伤者达33万人次;1985—1999年间共有55名医务人员感染HIV,13名可能感染HIV。截至2000年底已有24名被确诊为HIV感染的护理人员中因皮肤刺伤被感染者为20名,占84.2%[5]。 2003年英国报道针头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17%,其中41.2%护士有过锐器伤害经历。而国内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密度高达每人每年3.5次,并且还有相当高的漏报率[3]。 消化内科临床中是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率较非临床高5~12倍[6]。一次污染锐器损伤引起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的可能为0.3% ~0.5%及4%~10%,有些疾病一次锐器损伤就可 以传播[7]。 美国在1988年就有了减少注射针刺伤的计划,1989—1990年制定了预防注射针刺伤指南,1990—1992年成立了注射针刺伤小组委员会,以保证在护理人员中减少注射针刺伤的例数[8]。我国于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指出建立预防锐器伤害管理组织是实施锐器伤害管理的根本保证[9]。但在具体落实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 危险因素分析
2.1 锐器损伤发生的环节
2.1.1 针刺伤 发生针刺伤的主要环节有抽吸药液、拔针、分离针头、回拔套管针芯、整理手术台上的用物及处理废弃物等。
2.2.2 锋利器具割伤 主要环节是工器具匆忙传递或拿取方式错误而伤及自己或他人。
2.2 锐器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风险因素来源,采用因果分析图法对一般锐器损伤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识别,见图1。
2.2.1 护理人员风险
2.2.1.1 工作疲劳 目前,护理人员严重缺少,无法满足病人数日益增多的需求,护理人员常常在疲惫状态下工作,导致自身预防保护的意识及反应不够灵敏。
2.2.1.2 护理人员性格、态度 在锐器损伤发生的频率与护理人员的性格态度有关,即性格急躁、工作较粗心大意者发生频率远高于那些性格沉稳、工作细心的护理人员[10]。
2.2.1.3 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 违反防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在工作过程中,护理操作不规范,常在给患者注射的过程中被针刺伤,从而增加受伤机会。
2.2.1.4 缺乏经验 工作年限少,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容易违反防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从而增加受伤机会。胡春玲等[11]对42名实习护士职业防护问卷调查显示实习期间锐器损伤达100%。
图1 因果分析法-发生锐器损伤风险 2.2.2 医疗器械风险
2.2.2.1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下降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由于器械长期频繁使用,其弹性降低。如持针器的弹性降低后,在缝合的过程中,缝针极易发生转向,从而刺伤手术操作者。
2.2.2.2 针头风险 针刺伤中空心类针头为主,集中于皮下注射针头、头皮针、输液器针头等。针头越粗、刺入越深感染的机会越大,所以在处理针头的过程中,谨慎操作[12]。
2.2.3 医院组织、管理风险
2.2.3.1 医院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对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缺乏系统的管理和监督,岗前培训缺乏有关锐器损伤的内容。
2.2.3.2 缺乏防范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 多数护士都是在工作中被污染锐器刺伤后才意识到污染锐器损伤的防范,因此制定防范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很有必要。
2.2.3.3 无锐器损伤事故处理流程 虽然大多数护士能正确认识被HIV、HBV、HCV污染锐器损伤的后果,但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制定锐器损伤事故处理流程非常重要。
2.2.4 环境风险
2.2.4.1 医院环境 护患比例、窄小的床位间距,而护士短缺、配备不足。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仅任务重,还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全方位的照顾,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量属超负荷状态。易使得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中发生锐器损伤事故。
2.2.4.2 患者配合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服务者与帮助者的护士处于主导地位,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实施正常护理工作的基础。如病人静脉本身的原因或者带教时由实习护士穿刺,未能“一针见血”,病人认为护士技术差,没有同情心,让他当了回“试验品”而心中不悦产生护患矛盾,这时护理人员容易因为患者的不配合而发生针刺事件。
2.2.4.3 患者家属配合 医院在重视患者的同时,也应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如果陪同患者的家属被晾在一边不管不问,无人理会。无视于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缺乏与患者家属应有的交流与沟通。这常给救治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家属在心理承受力不足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失态行为,如愤怒的攻击、不安与吵闹等。干扰正常的救治,给患者和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后果。
3 预防措施
3.1 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 (1)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如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以减少自身感染的机会。用过的物品应立即放入脏敷料的盛器内,不要随地乱扔。 (2)培养抗压能力,工作细致、心态平和,不急躁。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这样可减少忧郁和焦虑,舒缓工作压力,提高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这样才能避免使用锐器的护理操作中减少发生锐器损伤。
3.2 组织锐器损伤职业防护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一组资料显示,8个月实习护士的前4个月与后4个月锐器损伤的总次数为28∶7[13]。说明实习护士早期对锐器损伤的认识不足,工作环境不熟悉,操作不熟练更易造成损伤,进一步证明锐器损伤防护培训的重要性。低年资护士发生锐器损伤最多,临时聘用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的年发生率是正式护士的1.65倍[14]。首先低年资护士岗前缺乏锐器损伤的意识;其次低年资护士操作多,经常操作者发生锐器的危险是不经常操作者的2.23倍;另外,对业务不熟练也是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所以在加强低年资护士业务学习的同时,还应当加强锐器损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上岗前的培训、规范操作规程、严格带教。经过适当的培训可大大降低锐器的损伤[15]。
3.3 改善、使用安全医疗器械
3.3.1 经常检查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发现医疗器械性能较差时,应及时更换。
3.3.2 采用先进的预防锐器伤护理器具 注射器的针头是造成针刺伤最常见原因,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如可收缩针头、带保护性针头套,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目前,我国北京等地区的一些医院已开始使用防止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可以自动回套的针头[16]。
3.4 完善组织、管理
3.4.1 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 国内护理有关锐器损伤的规范很少,英国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标准中相关部分规定[17]:(1)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 (2)使用或处理前,不要弯曲或破坏针头。 (3)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分解。 (4)针头无需重新戴帽。 (5)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投入锐器收集箱或容器中,锐器箱的装量不要超过标示的装量。 公共区域的锐器箱不能放在地板上,而应放在安全的地方。 (6)在有明确指征且能提供医务人员安全性的地方重视针刺伤预防设施的使用。 (7)在广泛推广介绍之前,对针刺伤预防设施进行严格的评价,确定其效果、可接受性,对患者护理的影响及成本效益。注射器、输液器用毕就地拔下针头,无须戴帽。51%的护士在回帽的过程中受伤[18]。
3.4.2 制定锐器损伤后的紧急处理流程 污染锐器刺伤后,现场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立即用流水冲洗伤口,减少污染血液进入体内;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包扎伤口 。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据英国医学会调查报道,针刺伤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致感染。因此一旦被锐器损伤后必须做好伤口处理。首先要保持镇静,既而迅速敏捷地按照常规脱去手套,用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部分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伤口(边冲边挤),擦干用10%碘伏或70%的酒精擦拭伤口[19,20] 。
3.4.3 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需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针刺等意外损伤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
3.4.4 重视预防接种,提高护士免疫力 定期对消化科护理人员接种乙肝疫苗,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HBV的危险,因为对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护理人员,被污染了HBV的锐器损伤不存在感染的危险[21]。
参考文献
1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2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2,1(1):33.
3 吴立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4 陆连芳, 孙惠娟,杨国真(编译). 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
5 徐明花. 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保护对策.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 31(4):42.
6 Horford W E,王俊生.临床麻醉手册.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3.
7 李映兰. 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200.
8 高 霞(译). 美国护理人员对注射针刺伤的防护.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53.
9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 感染控制杂志, 2002,1(1):33.
10 勘萍,陈育红,黄云南,等. 我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现代临床护理,2003, 2(3):11-13
11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2 高建华, 孙丽华, 姜京进.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临床军医杂志,2006,34(3): 355-357.
13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4 Trim J C,Elliott T S J. 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itive strategies. J Hospit Inf,2003,53: 237.
15 Peate W F.Preventing needle-sticles in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workers. Joccup Environ Med,2001,43(6): 554.
16 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48-750.
17 吴安华,徐秀华. 预防医院感染标准原则(英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 799.
18 应菊青,徐国英,王晶,等. 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204-206.
19 王晓伟, 门爱民,冯悦玲. AIDS及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 21(4):509.
20 李杏,郭耐强. 浅谈HIV职业暴露的应对措施.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 23(7):332-333.
21 Dumpis U, Kovalova Z, Jasons J, et al. An outbreak of HBV and HCV infection in a paediatric on cology war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prevention of further spread. J Med Virol,2003, 69(3): 331-338.
3.4 完善组织、管理
3.4.1 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 国内护理有关锐器损伤的规范很少,英国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标准中相关部分规定[17]:(1)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 (2)使用或处理前,不要弯曲或破坏针头。 (3)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分解。 (4)针头无需重新戴帽。 (5)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投入锐器收集箱或容器中,锐器箱的装量不要超过标示的装量。 公共区域的锐器箱不能放在地板上,而应放在安全的地方。 (6)在有明确指征且能提供医务人员安全性的地方重视针刺伤预防设施的使用。 (7)在广泛推广介绍之前,对针刺伤预防设施进行严格的评价,确定其效果、可接受性,对患者护理的影响及成本效益。注射器、输液器用毕就地拔下针头,无须戴帽。51%的护士在回帽的过程中受伤[18]。
3.4.2 制定锐器损伤后的紧急处理流程 污染锐器刺伤后,现场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立即用流水冲洗伤口,减少污染血液进入体内;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包扎伤口 。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据英国医学会调查报道,针刺伤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致感染。因此一旦被锐器损伤后必须做好伤口处理。首先要保持镇静,既而迅速敏捷地按照常规脱去手套,用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部分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伤口(边冲边挤),擦干用10%碘伏或70%的酒精擦拭伤口[19,20] 。
3.4.3 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需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针刺等意外损伤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
3.4.4 重视预防接种,提高护士免疫力 定期对消化科护理人员接种乙肝疫苗,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HBV的危险,因为对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护理人员,被污染了HBV的锐器损伤不存在感染的危险[21]。
参考文献
1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2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2,1(1):33.
3 吴立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4 陆连芳, 孙惠娟,杨国真(编译). 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
5 徐明花. 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保护对策.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 31(4):42.
6 Horford W E,王俊生.临床麻醉手册.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3.
7 李映兰. 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200.
8 高 霞(译). 美国护理人员对注射针刺伤的防护.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53.
9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 感染控制杂志, 2002,1(1):33.
10 勘萍,陈育红,黄云南,等. 我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现代临床护理,2003, 2(3):11-13
11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2 高建华, 孙丽华, 姜京进.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临床军医杂志,2006,34(3): 355-357.
13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4 Trim J C,Elliott T S J. 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itive strategies. J Hospit Inf,2003,53: 237.
15 Peate W F.Preventing needle-sticles in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workers. Joccup Environ Med,2001,43(6): 554.
16 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48-750.
17 吴安华,徐秀华. 预防医院感染标准原则(英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 799.
18 应菊青,徐国英,王晶,等. 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204-206.
19 王晓伟, 门爱民,冯悦玲. AIDS及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 21(4):509.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0-0089-02
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需要高质量的护理。本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同时也是一所附属的教学医院,是临床护理实习的基地。每年接收大、中专护生的实习,而本科又是一个更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中草药骨伤、风湿病科。必然承担临床带教任务,在带教中,要确保带教质量的提高,首先是选好带教老师,根据每批次学生实习的教学大纲,时间的长短制定带教计划,做好临床带教。现将几年来在带教中的体会浅析如下。
1 选好带教老师
临床实习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需要高素质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必须思想作风好、责任心强、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在思想上对护理事业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价值观。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掌握专科护理技术,同时带教老师要有爱心,因为当今大中专生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较强,老师的真诚和关爱有利于消除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护理工作是特殊的,需要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处处以身作则,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带教老师必须身先士卒,在学生中树立良好榜样。
2 培训带教老师
优质的护理不是靠几个老师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实习同学在今后的护理岗位上来担当重要责任。要培养优秀的同学必须有优秀的带教老师。因此凡进入本科的实习同学。都要由护士长或带教秘书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以便提高实习效果,保证实习质量,(1)熟悉教学大纲。通过教学大纲的学习,使每位带教老师明白教学层次、教学内容。(2)业务知识的培训。一是带教方法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学生临床学习的不同时期所采取方法的培训,实习初期,学生对临床知识和技能完全是陌生的,这一时期带教老师要多讲、多教。必要时应做到“手把手”教学。实习中期,学生已基本掌握一般的护理技能,同时环境也熟悉,就会有自己去独立进行护理操作的意识,带教老师就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切忌由学生自行做事,防止责任的转移和差错事故的发生,实习后期,学生已掌握了一般护理技能和一定的业务知识,带教老师应注意对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等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二是基础护理知识、技能培训。带教老师应加强对护理学的发展动态,新知识、新业务以及护理心理学等人文知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的学习,同时使每位带教老师的护理操作规范、标准,避免发现同一操作在不同的带教老师不一样的现象。三是专业知识的培训。(3)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做实习同学的榜样,遵守劳动纪律、礼仪规范、遵守操作规程,(4)认真对待实习同学的提问,管理好自己的同学,不能让同学独立为患者实施护理操作。带教老师要对同学的行为负责,同学发生的差错,老师负全部责任。(5)严格按各项操作为同学做好示教工作,并指导其独立完成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6)跟同学交朋友,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同学,使她们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7)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凡不来上班的,要及时报告护士长。(8)护理部或科室安排的讲课,必须认真备课,写好讲稿。
3 制定带教计划
实习同学在每个科室轮流实习的时间不长,在此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有一个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带教实习计划。本科根据实纲的要求和学生的不同学历制定出相应的实习计划。跟同学讲解实习的目的、内容、时间安排等,使同学轻松完成在本科的实习,安排如下:第l周,带教老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基本上熟悉科室环境、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各班职责、物品的摆放、护士礼仪等。第2―2周,护生以做为主,老师以看为主,观察护生的工作流程和执行医嘱是否正确,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了解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如掌握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患者的护理。第4―5周巩固加强护生对工作流程、各班职责、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培养护生脑与手结合的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开发护生的创新思维,使护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掌握本科考试的操作流程,并进行出科考试,实习鉴定的评定,双评会。
4 临床带教
4.1 带教形式 设专人带教,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科室要求,实行专人带教,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动向,因现在的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聪明。老师按照教学计划指导护生应用护理程序,注意防止学生机械地跟着具体工作,而是强调做的道理,在收集资料时,批准护理问题,制定措施及评价。跟基础护理和基本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4.2 带教内容 合理全面按实纲要求进行,时间分配上要合理,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的教学,即内容应合理、全面。方法应具多样性,每批实习同学在本科实习期间都由指定的带教老师对同学进行理论及技术操作示范讲课。
4.3 带教评估 带教评估是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考评,也是护理临床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4.2.1 双评会 即学生座谈会。每批实习同学在本科学习结束前,护士长都会把实习同学召集在一起,收集实习同学对带教老师及科室的意见。纠正教学的不利因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实践作为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对其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本文正是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来体现教育实践对当前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影响,以此来促进广大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抓住机会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教育实践;师范生;反思能力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教师反思方面的内容开始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大众尤其是广大教育者们关注的重点,各类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与讨论日益增多;各种致力于号召教师进行反思的口号也是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反思型教育运动在多个国家也是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不二人选,其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开始受到关注。
然而,目前教育界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在职教师尤其是教龄较少的教师身上,对职前教师即师范生的关注度明显不够。大多数人困囿于一个误区,认为师范生用不着反思,那是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事情。事实上,反思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师职业发展生涯。因此,职前教师学习阶段自然也应该给予重视。然而,反观我国当前师范生培养过程,反思性训练现状着实令人堪忧。通过对未来教师反思意识及反思技能的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当前我国师范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虽然有反思意识,但这种反思只是一种随意的“反省”(只是想想而已),而不是针对性很强的较为规范的反思。各层次师范生反思意识也存在差异。在反思技能上也存在很多不足,多数学生不能完全领会学习反思的意图,因而也就不能进行较为深入的反思,在问题设计上比较简单,在反思表述上也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评价自己。[1]师范生反思性教学能力现状调查报告也指出,当前师范生对教学反思概念理解还算清晰,但只是限于表面,理解并不深刻。不同层次师范生的反思性思维能力是参差不齐。[2]这种种现状都反映了一个严峻的事实,目前的师范教育中,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实践上,我国师范生反思意识普遍淡漠,反思意识及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大多数学者在探究影响师范生反思差异因素主要聚焦于师范生自身各因素以及一些外部因素如教师引导、课程设置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多数学者统一而论,并没有对各因素影响力度进行分析探讨。相较于其他因素其中最受关注的自然是教育实践,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对教育实践对师范生反思能力影响问题进行一个相关探讨与分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有效的探讨教育实践对师范生教育反思的影响程度,我们可以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而优化教育实践时间,提高教育实践对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力度,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的最快提升,提高教育实习效率,同时可以从不同方面去引导师范生进行反思,通过外部力量加强对师范生的反思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对于承担未来教师任务的师范生来说,具备一定反思能力及良好的反思习惯则是必要而且必须的。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同时也是造就自我成长型教师的起点与关键。通过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可以唤醒师范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尽早进入教师的角色,从而有效解决师范生的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3]通过反思能力训练,师范生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决策及教学方法进行正确的审视与分析;不断自我批判、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自身的教学实践水平获得质的提升与飞跃,对其今后的实际教学有重要意义。[4]通过反思,师范生还可以把自身有限的教学实践经验转化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5]而通过反思对经验进行审视、修正、强化、否定、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使之得到提炼、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最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成为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成长的有力杠杆。[6]不仅如此,对学校及学生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能够有效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进行,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因此,只有将反思性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到师范生教育过程中去,不仅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教师在反思意识与能力方面存在的障碍,更能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对师范生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理论基础
杜威是第一个把教师看作反思性实践者的教育家,他把把反思界定为“一种根据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的、持续的和仔细的考虑行为”。[7]他认为批判性反思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肖恩(Donald Schon)把反思分为三个模式:对行动的反思,行动过程中的反思,为行动的反思。他特别重视行动中反思,认为一个专业人员在工作中,并不是简单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而是在工作中以一种“在行动中反思”的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他指出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发展,从实践中学习如何成为好的教师这是职业的特征。反思的实践者通过问题解决来提高他们对专业实践的理解,最终完成知识的重新建构。师范生通过教学实习在教育实践中对原有的教学观念方法产生质疑,进而尝试用新的假设来指导实践,最终通过实践来改进理论发生认知的变化。因此,师范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参与教学行动,也就是要进行教育实习,在实习中通过自我反思来处理并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职前教师通过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学习和获得专业知识,从而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把握。实践中反思加深了师范生对教学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能够紧密联系起来。
我国有学者将师范生的反思发展分为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主要包括:一是引导性反思阶段,是师范生反思能力的萌芽阶段。主要是师范生针对其个人学习经历、教师教学行为、自身角色的反思,是一种个体性的反思;二是改进性反思,是师范生反思能力形成的思辨阶段。师范生主要针对所学习的如何进行教学的内容反思,是一种理论上的反思;三是发展性阶段,是师范生反思能力迅速长成阶段。在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中进行,师范生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听课反思以及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该阶段的反思主要有针对性、实践性、群体性特征。四是评价性反思,是师范生反思能力形成的深化阶段。在教育实习过后进行,师范生主要针对的是自身教育信念、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的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性的反思。[8]
四、已有发现及不足
当前关于师范生反思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师范生反思现状的调查,如师范生反思性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对师范生反思的认知特征、行为特征做了调查分析。还有就是师范生反思意识现状的调查等,揭示当前我国师范生反思现状的严峻性。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曾对反思意识进行调查分析,但其调查对象是小学骨干教师,通过调查了解了小学骨干教师对反思活动本身的认识,反思活动可能发生的情境,影响反思的因素等方面,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揭示了教师自身知识、态度及能力的内部原因的影响,还有教师学历、环境、功利等外部原因方面,其中提及教师教学经验的影响最为有力,这也为师范生教学实习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主要着眼于对师范生反思训练模式的探讨,通过对国外教学模式的分析借鉴,联合中国实际国情对师范生反思训练课程等提出一些建议等,如教学医院模式、大学——中小学联合模式等。也有对师范生反思的内容、原则等做出了一些探讨。
可以说,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资料还是非常丰富的,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瞩目的。但是,问题与成果并存,仔细分析这些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
1.主体针对性不强。大部分反思研究关注的是在职教师尤其是教龄教师的教师,对职前教师即师范生关注度仍然较少。
2.即使对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有所关注,也主要是对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或者是对措施的探讨,针对原因的分析大多一带而过,而且大部分仅仅只是做了一些理论探讨,并没有对其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
3. 在对教育实践对师范生反思能力影响分析的时候,大部分仅仅单纯地强调教育实习对师范生专业成长的作用,缺少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首先运用访谈法了解所选样本师范生(苏州大学2012届教育技术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其反思能力的水平阶段。通过访谈了解他们反思的内容与特征,确定其反思所在哪个阶段,是属于引导性阶段还是改进性阶段,并按阶段分层。然后从所分的层次中各随机抽取四名学生对其实习期间进行跟踪观察并配以访谈调查,以此来了解其反思能力发展特征与状况。
确定研究对象后在其教育实习期间,采用定组追踪研究方法和观察法,对所选定的样本进行全程跟踪观察。为了深入了解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后反思意识及能力的变化,可以采取全程定组跟踪观察的方法,对样本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会进行追踪观察,并适时针对具体教学问题进行了访谈,最后对其实习文本进行整理分析,包括反思报告、教学设计、课堂录像、教学观察报告、反思会录音、行动研究报告、实习后访谈记录以及教育实习工作手册等以了解其反思能力所属的具体阶段,看看是否从第一、第二阶段实现了到第三或第四阶段的跨越。
最终,通过跟踪调查与及时访谈的研究方法,我们在整理总结访谈记录的基础上发现,教学实践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能够使广大师范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学日记,录像观看等方法改变培养其反思意识,发展其教学反思能力,实现自身教学反思能力有第一、第二阶段向第三、第四阶段的跨越,最终对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产生重要作用,对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花,张利桃.从“反思型学生”到“反思型教师”——未来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调查[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15-18
[2] 王婷,刘小强.师范生反思性教学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20-23
[3] 曹中平,文方圆.批判反思型教师的反思实践方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1(6):52-56
[4] 陈俭贤.通过增强自我反思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基础英语教育,2011,13(3):97-100
[5] 余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师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4:69-73
[6] 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4:56-62
[7] Deway Jhon.,How We Think[M].Chicago:Henry Regnery,1933.
[8] 刘燕,刘素婷,张顺利,成庆堂,徐存拴.反思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6:55-58
[9] 吴卫东,洛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01,1:33-35
[10] 彭华茂,王凯荣,申继亮.小学骨干教师反思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39(5):27-30
[11] 杜复平.培养师范生反思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48-51
[12] 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5:86-92
[13] 吴永忠.试论反思理论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6
[14] 易林姿,周日花.教育实习中培养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关键词】 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
诊断病理学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医院病理科的核心工作内容,它是应用现代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结合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一门应用诊断科学,是目前公认的最可信赖的定性诊断,病理诊断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诊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直接关系到该医院总体医疗水平。因此加强病理质量控制, 健全病理质量控制体系是病理科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确保优质服务的关键环节,也是病理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病理科的规范化的建设这是病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促进病理学科的发展,我省病理质控中心依据国家《规范》、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河北省医院管理评价实施细则”,编制了《河北省等级医院临床病理科规范化管理、质量控制细则》。该《细则》从病理科科学化管理所需要的规章制度、质控标准到各工作环节、流程等均作了详细的规定。为全省各级医院和主管部门管理、检查评价病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范和省细则建立规范化的病理科,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控制,切实提高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
二、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是病理工作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病理专业人员要进行自我质量控制。狠抓业务学习, 刻苦钻研,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引进和学习新技术,工作精益求精。病理医生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正确的思想方法、清晰的思维逻辑、良好的业务基本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同时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病理工作人员教育和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以适应突飞猛进的病理及临床科技发展需要。
三、引进必要的先进设备,加强科技支持力度。
现代病理学日新月异,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遗传病理学、基因诊断等技术不断发展,单纯原始的知识和设备已完全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要引进一些必要的先进设备,改善工作条件,加强科技支持力度,促进临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配备先进、高质量的仪器设备是保证和提高病理诊断的前提。
四、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总则、技术手册等。各个环节标准化,这是病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所以,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到职责制度规章和常规操作规范化,诊断科学化。要坚持病理工作查对制度,落实三级病理检诊报告审签制度,提高对终末质量的监控和反馈。
1.标本和资料档案的管理规范化
(1)标本和送检单的接收和处理!
检查标本和送检单的名字是否相符,有否标本,有没有病史。标本有无固定液,送检单编号登记。
(2)资料档案的规范管理
诊断报告发出后,附有诊断报告记录的送检单、切片和组织蜡块存档并专人保管。建立严格的资料借出制度,确保档案资料不被丢失。
2. 技术操作规范化
病理技术是病理诊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制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病理医生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因此,保证和提高制片质量是每个病理技术员的责任。为了保证制片质量,减少差错,防范责任事故,避免医疗纠纷,有必要加强对病理技术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和制片的控制。
切片的制作包括组织的固定、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脱蜡、染色、封片等一系列工序。每一工序都有各自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需多加留意。
一张高质量的切片要做到:
(1)组织完整、无固缩、龟裂、污染、贴片恰当
(2)切片较薄而均匀、无皱折和刀痕
(3)染色清晰、核浆分明、透明度好
(4)封胶适当、玻片清洁
(5)字体端正、号码清楚
3.病理诊断报告的规范化
病理诊断的发出,应该是在保证诊断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越快越好,越及时,同时要有效保护患者隐私。对因故不能及时发出病理诊断书时,应口头通知临床科室或发出“迟发病理诊断通知书”,并说明迟发原因。病理诊断书是病理医师签署的医学证明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慎重对待。并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提供解释说明。
病理诊断报告正副本应当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术语,其保存期限按照病历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病理诊断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病理号,送检标本的科室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取材部位,门诊病历号或住院病历号。
(2)诊断结果:大体描述、镜下描述(选择性)和病理诊断。
(3)其他需要报告或建议的内容。
(4)报告医师和复核医师签名、报告时间。
五、要协调好与临床科室的关系,促进临床、病理共同发展
要建立临床科主任与病理科主任联席会制度,采取直接对话的方式研讨问题,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临床病理读片会。对重点、疑难、危重病人坚持随访制度,了解诊断符合情况。争取尽可能多的尸体剖检,并对尸检病例常规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促进临床及病理诊疗技术的共同提高。
六、加强兄弟医院病理科的交流、相互促进
与兄弟医院病理科建立横向联系,建立区域集体阅片、读片制度,有重点、有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全市、全省、全国的病理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多学习借鉴兄弟医院病理科在病理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与提高。有条件的医院可采取远程会诊,以提高诊断水平,保证病理报告的准确性。
参 考 文 献
[1] 孙青.全国病理质量控制经验交流大会简报[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6, (04).
[2] 慕立峰,慕本军. 加强病理科建设 提高病理质量管理[j].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7, (01) .
[3] 朱雄增,侯文忠. 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和运作[j]. 中国肿瘤, 2007, (06) .
[4] 刘卫平,李甘地,郭立新,周桥. 华西医院病理科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尝试[j]. 中国肿瘤, 2007, (06) .
[5] 张乃鑫. 医院临床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的一些战略性思考[j]中国肿瘤, 2007,(06).
[6] 王瑞琳, 张乃鑫, 秦进喜.天津市推动落实病理科工作规范[j]. 中国肿瘤, 2007, (06).
[7] 王琼书,陈大军. 病理误诊引发医患争议的防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02).
[8] 石新兰. 临床病理诊断中蕴涵的哲学原理及其重要性初探[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8,(05).
[9] 何春年,吕建波,江建明,赵焕芬,翟金萍,徐明堂. 河北省医院病理科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及其体会[j]中国肿瘤, 2008,(11) .
[10] 何青莲,李楚天,罗碧怡.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质量控制的体会及技术改进[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20) .
Abstract: Based on some problems in the medical practice, the medic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hose core content includes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system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skills training system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s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to train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关键词: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
Key words: medical;practice teaching system;practice;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31-02
0引言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指出: “高等学校要积极创新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我校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经过深入教学一线、查阅文献检、专家咨询与研讨、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比较研究、边探索边实践,建构新的医学实践教学体系。
1医学实践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校内实践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医学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绝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很少有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动性。
1.2 传统实践教学体系落后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临床技能培养,长期沿袭基础-临床-实习“三步曲”模式,学生接触临床晚,前后期课程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在管理模式,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强度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样就缺乏统一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表现对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方法不一、手段不一,标准不一,导致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不严格和不规范。
1.3 学生实践机会和质量的下降现阶段教学基地都比较注重经济利益和自身行业竞争,重医疗、轻教学倾向严重;新医患关系建立,病人生命价值观,质量评判标准及法律意识增强,患者不愿成为临床教学“实验品”,尊重病人“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在至今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是困扰医疗教学一大难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规使许多临床实践操作面临许多尴尬;临床带教教师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放手也不放眼;科室的细化,实习学生的增多等因素造成学生动手机会减少、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减少。实习与就业、考研的矛盾、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基地多且分散,教学质量监控不理想,这无疑都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特别是临床实践能力。
1.4 人文教育的淡化医学实践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蕴藏着巨大的育人潜能,医学生的职业素质,人文修养良好,健全的人格是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训练出来的[1]。我国医学教育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精神,教师也忽视关怀精神在教学环节、医疗实践的灌输和融入。不少同学受医护关系、医技关系、医患关系的困扰,在医疗行为中不知如何进行人文关怀,甚至出现医德的下滑等现象。
2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多年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按照目标性、系统性、渐进性的原则,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对实践教学的各组成要素进行整体设计,落实各实践环节[2],构建了以医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系、技能培训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为核心内容的五大实践教学体系。
2.1 医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2.1.1 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实验课程体系,并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按照功能相近、学科相关的实验课进行优化重组,更新试验内容;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机能学实验为主编写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材》;利用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训练项目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建立了涵盖验证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2.1.2 改进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将“PBL”、”RISE”等教学方法引入教学活动中。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建立多个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大体解剖数码互动系统实验室。建成“医学生实践学习网”,网站包含内、外、妇、儿等课程的教学图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构建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为一体的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
2.1.3 课程体系建设引入早期接触临床理念早期接触医学是医学教育改革趋势之一、我院开展多种形式让学生早期接触医学、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课程体系。包括:一年级开设医学导论课、深入延安市、宝塔区疾病控制中心,了解预防疾病控制中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二年级了解社区、参观医院;三年级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开设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训练项目等。
2.1.4 创新医德教育形式坚持延安精神育人不断线。延安大学地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红色资源,学校通过开设黄土文化、红色文化公共选修课、进行红色革命主题党、团活动、各种报告会、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才艺演出等加强对医学学生的延安精神塑造和良好人格的熏陶。
坚持人文教育不断线。为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除了公共必修课以外,学院还挖掘内部资源,成立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研室”;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展“认识和重视医患关系”、“三生教育”、“医疗纠纷防范”等系列讲座和专题活动,加强了学生人文素质。
2.1.5 重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内容编写了跨学科、集教、学、训、考、赛为一体的《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手册》等系列实用型实践技能培训内部教程。
2.2 医学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2.2.1 建立多级教学管理网络实行“学校-医学院-教学基地(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教研室组成的多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实践教学由主管校长统一领导,教务处协调、医学院全面负责,并设有主管院长、系主任和秘书分级管理机构,各教学基地均有分管领导,并成立科(医)教科从事实践教学管理。
2.2.2 建立健全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临床实践管理工作职责》、《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工作暂行条例》等制度。制度的建立使临床教学实践工作有章可依,有轨可循,在规范运行中保证质量,强化其教育管理职能。
2.3 医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系构建
2.3.1 完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早期科研活动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学院对诊断学实验室和外科学实验室进行了重组,建立了医学模拟中心并进行重点建设,配置了心肺听诊触诊模拟人、多功能穿刺模拟人、超级多功能综合模拟人,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模拟训练系统等。附属医院等实践基地大多建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打造了功能齐全的实践教学平台,满足了医学生实践教学和培训的需要。
2.3.2 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严格临床教学基地准入制度,不断拓宽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渠道。学院本着“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设了一批稳固的临床教学实践基地,目前我校共有附属医院4家,教学医院3家,实习基地27家,预防实习基地2家,分布在陕西省内各个地区,均为三级以上医院。为培养具有高技能临床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3.3 加强与基地之间的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委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学基地教师进行医学教育和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带动教学基地教师教学能力,同时邀请教学基地专家来校开展“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系列报告会”;启动《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连续召开8届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实现了与陕西省人民医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以项目和会议建设为平台,强化了学院和临床教学实践基地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了“内引外联、比翼双飞”的实习基地互动模式,建立了“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3];同时通过学院和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合作的扩大,创造了就业途径,扩大了就业范围,提高了就业率。2010年在教学基地就业的学生达21.3%。
2.3.4 推进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医学院教学医院兼职教师职称、职务聘任实施办法》做好临床教师的遴选工作;制定了各项教学制度,如听课及课后评教制度、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多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名师示范性教学、临床教师讲课比赛、教师实验室操作比赛等措施,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建立“双师型”临床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部分医学院教师取得双职称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医院指导实践教师为学校名誉教授。
2.4 医学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体系构建 经过逐步的探索和发展,实施分阶段的校内实验实训(三阶梯)-见习-实习(三重点)-毕业考核“四个阶段”的校内校外不断线的实践技能培训体系。
2.4.1 校内实验实训阶段为了加强学生进入临床后 “三基”的训练,实行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三阶梯”制度。首先把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实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技能操作方法。第三阶梯开设研究型创新型实验,属于拔高阶段。学生完成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训练项目或参与导师的课题,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
2.4.2 临床见习培训要求在见习期间了解和熟悉以下内容:医院的一般工作程序及各种医疗制度;病区基本情况及工作的内容及方法;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方法;所在病区常见病的诊疗方法。
2.4.3 临床实习培训包括三个重点: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临床岗位技能训练。
①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为了加强实习生规范化管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强化“三基三严”知识,对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实习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德综合专题讲座、外科、内科技能操作训练理论专题讲座、临床常用药等,加快角色转化。
②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内科培训的项目有体格检查(包括模拟心肺听诊训练)、心肺复苏术、四大穿刺;外科培训的项目包括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打结、换药、拆线、切开、止血、结扎、分离、缝合等。
③临床岗位技能训练。以系统的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能力,系统的体格检查能力,运用各种检查手段的能力,临床诊断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疾病初步诊断能力为主,重视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
2.4.4 毕业考核阶段改革毕业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后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两部分。临床技能考核基本内容与范围包括:诊断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常见临床技能操作,与医师资格考试接轨。考核形式与方法的选择:笔答、口答和模拟人上实操。考核评价方法量化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知识要点和评分标准。
整个过程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转化为实践,实践回归理论的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践过程中模拟环境,模拟人操作,真实环境,病人身上的实际操作的模拟实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教学组织形式。
2.5 医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5.1 强化教学督导功能各临床教学基地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系统地搜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专家督导内容包括:检查教学计划和制度、查阅教学档案、考核授课质量、开展示范教学、组织座谈讨论和问卷调查、考核评价学生等。
2.5.2 加强临床教学评估构建多维质量监控体系,即由四层面管理(学校、学院、教学基地、教研室)、四个评价(督导组评价、教学管理者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环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考核)、三时段(开学、中期、期末)重点检查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4];调研、座谈、问卷,教学质量无记名计分评比等措施切实可行,实现了实践教学质量的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监控。
参考文献:
[1]线福华.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1-2.
[2]吴他凡,李建华,薛磊.构建应用型医学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56-57.
[关键词] 日常工作;医疗纠纷;服务态度
[中图分类号] R44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2(b)-145-01
检验科作为一个辅助科室,医疗事故与纠纷常以检验报告单的方式呈现,而在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态度冷漠,语气简单,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不熟练,仪器不稳定等皆是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因素。本文对日常工作中检验标本、报告结果以及检验人员与患者沟通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讨论:
1 常见问题
①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为熟人弄虚作假、编造数据与结果,或患者因经济报销问题,冒名顶替,造成了医疗隐患。检验人员要严防“好心”而造成医疗纠纷。②在病房、门诊每年都有标本不符,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报告单的姓名、性别、年龄不符,报告单时间不符、报告单丢失。③工作中常有检验结果不符,质量控制评判不合格,试剂稳定性差。④检验科门前告示牌上写了诸多注意事项,但在实际工作仍有与患者沟通简单、言语少、表现差的问题,如个别人员技术不熟练,造成多次抽血未果,压脉带时间过长。个别凝血时间延长的患者,胳膊出现紫青淤血,甚至肿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心情。有低血糖空腹的老年患者,发生晕厥。更为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见针见血就晕,发生心悸、休克。⑤检验人员态度冷漠、语言简单。这表现在患者拿化验单、问结果时,检验科人员常说的一句话是:“找大夫看吧。”
2 采取措施
2.1 用法律和法规约束自己、保护自我
检验人员应认真学习和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和与临床检验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与临床检验有关的法律有:职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等。行业法规有: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国临床操作规程等。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从事检验工作。提高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按章办事,这是提高检验质量、缓解医疗纠纷的前题。
2.2 加强责任心,杜绝人为差错
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使用条形码,避免标本转送时出差错;完善的标本交接制度。加强责任心,查对检验项目与检验单。了解采集标本时患者的状态(有无服药、静脉滴注等);发现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2]。检验科应与临床大夫、护士互相学习、交流、加强沟通,以宣传单或授课的方式让临床护士掌握各种抗凝管及特殊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技术。避免检验结果出错而引发医疗纠纷。
2.3 严格控制标本检测的质量
做到标本检测中质量控制的更加完善,必须使用具备资质的检验人员上岗。检验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手册实验,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并经常校准;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参加每年年度的省内质量控制,并采取质控措施;参加室间质评;结果出现异常不是重复检测,而是从仪器状态、试剂、标本的来源、质控等方面查找原因,并与临床及时联系,为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奠定基础。
2.4 检验人员应具备的其他技能
检验人员除了掌握检验应有的技能外,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等急诊、急救技能。检验科为患者准备葡萄糖静脉注射液或口服糖水、增设吸氧设备等,采取急救措施。建立主动告之服务,门诊无法照顾好每一个患者,但我们应该告诉每一个有上述情况的患者,帮助他们安全通过检查,使医疗纠纷风险分解并转移。
我们是专业人员,虽不能够指导患者用药及临床诊断,但我们应该用临床检验知识,热情主动地告诉患者检测结果。耐心主动的告知义务,也是消除医患关系紧张的方法之一。
完善报告单制度和标本存留制度,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防止检验单丢失。凭交费收据、门诊病历,或检验科的条领取报告单。急诊、特殊意义结果,应向申请医生直接报告,对急诊的标本一定要登记标本的采集时间、收到和完成时间。医生申请单和检验数据需登记完整并保存。化验单必须审核方可发出,实行签名审查制度,操作者、审核者必须签全名。实习生、见习工作人员无报告权。检验结果只出一次,对症无误。医院在检验报告单上加注:“此报告单只对本标本负责。”一定要制订和遵守标本保留制度,以备复查,使处理医疗纠纷做到有据可查。所有报告的原始数据及申请单保留两年以上[3]。增加服务内容和改善服务态度,对外县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增设电话告知业务、异地邮寄业务。
3 讨论
作为患者这个特殊人群,他们比正常人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对检验结果的可信度与检验人员态度尤为敏感。检验人员必须更新知识,提高检验质量,了解检验最新发展的方向,组织学习和经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一旦有差错,面对患者投诉要做到态度诚恳、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将医疗纠纷化解,而不是消极地应付。我们必须改进服务态度,改变过去态度生硬、语气简单的工作方式,使医患关系处在良好有序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许斌.医院检验科如何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2):114-116.
[2]顾可梁.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4):246.
在校学生安全责任承诺书
为进一步强化我校安全措施,坚决杜绝恶劣事件的发生,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自身及财产安全,我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住宿期间,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不做任何违法的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宿舍的管理。
二、严格遵守学校关于宿舍安全方面的规定,高度重视自身安全,坚决杜绝各种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若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后勤报告。
三、在校住宿期间,做到:注意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不法侵害;注意安全使用煤气、电器,不违规用电、用气、用水。使用煤气后及时关闭总阀,并随时关门。严禁私自拉设电源线路,使用不合格的电器产品和大功率电器。如若出现用电安全,后果自负。
四、为减少和杜绝宿舍火灾隐患,承诺在宿舍不躺在床上抽烟、不乱扔烟头;不在宿舍内焚烧杂物等。
五、宿舍内的用电开关、电灯或风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通知后勤维修,严禁私自维修。更不准私自接电线和插座等。
六、宿舍随时锁门。住宿教师在校住宿期间人身安全自行负责,保管好个人财物和现金,贵重物品妥善保存,不要存放在宿舍内。
七、爱护好宿舍内的所有设施和设备。
承诺人签字:
学校
年月
在校学生安全责任承诺书
为了构建学校、家庭、自我”为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增强全体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止任何事故的发生,特作以下承诺:
1、认真学习安全常识,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自护自救知识,遵守学校和其它部门(实习期间)颁布的安全规章制度。
2、要按学校规定时间上、下学,不提前到校;在上学及放学的路上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骑快车,不在车后带人,横穿马路要先看后过,不在机动车道骑电动车(或自行车);路途不逗留,按时回家。
3、不打架斗殴,不在学校楼道内追逐打闹;在教室里不翻越桌凳,不乱动开关和电源插头,不踩暖气片,不拧暖气阀门。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跑步,不滑栏杆,不互相推搡。
5、机房上课时严格遵守机房操作规定,不浏览(或制作、传播)不良信息(包括内容)。
6、业余时间不上网吧,更不在网吧吸烟、酗酒、过夜。
7、身上不携带任何火种,不吸烟、酗酒,在任何地方不玩火。
8、不喝生水,不吃过期、腐烂、变质的食物,严防“病从口入”。
9、提高心理防卫,不贪占小便宜,不轻信他人的鼓动、诱惑,以防被骗。
10、不和社会闲散人员交往,若发现有闲散人员敲诈勒索不畏惧,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
11、关心、爱护同学,积极预防并妥善处理纠纷,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告诉学校领导和老师。
12、不得私自(或联系同学)到河边、池塘、湖边及易发生危险水域玩耍。
13、学会呼救、报警,遇异常情况要冷静,请相关部门出面解决。
家长签字:
老师签字:
学生签字:
**市**学校
20xx年*月*日
在校学生安全责任承诺书
为贯彻落实国家、学校有关安全工作管理规定,防患于未然,提高学生的自防、自卫、自治、自救能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和物品安全,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特制定以下承诺:
一、去向登记
外出必须在辅导员处登记请假并留下联系方式。
二、社会治安
1、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贵州民族大学学生手册》有关规定,不做任何违法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外出时要尊重各地民族、民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公民。
3、遵守法律法规,严禁参与不法活动,严禁违法犯罪事情发生。
4、增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外出旅游时一定要审查旅行社的合法资质,不要轻信陌生人,防止上当受骗,外出一定要结伴而行,若遇险情及时拨打110。
5、严禁学生参加非学校的各类寒假工。近期有不少骗子以各种丰厚的待遇为由招收学生出外打工。请学生提高警觉性,如发生任何意外,学校不予承担任何责任。
三、交通安全
1、遵守交通法规,横穿马路有人行横道处一定要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
2、外出乘坐电、汽车,注意防窃,不乘坐不合法的车辆。
四、饮食卫生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到无证小商贩处买食品,防止食物中毒。
2、预防各种传染病,若患传染性疾病或者其它疾病,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做好防治工作。
五、其它安全
1、不在危险地段逗留和玩耍,严防危险事故发生。
2、注意用电安全,不违章使用电器。
3、遇雷雨天气,不得在大树、高大建筑物下避雨,并注意无盖下水道,不在危险房屋、墙壁下逗留。
4、远离、不玩火或易爆、易燃物品,遇有危险情况要及时呼救并报警。
5、出宿舍要关好门窗,以确保室内财产物品安全。
6、注意个人物品保管,贵重物品要在宿舍寄存,避免丢失。
以上内容本专业班主任已经于年月日在教室进行宣讲。
本人郑重承诺,以上规定已知晓,并保证在假期中严格遵守,凡因违反上述规定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承诺人(学生)签字:
[关键词] 手卫生;消毒;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53-0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为医学界所关注[1]。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卫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医护人员双手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往往较其他人群多。在各种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的手既要进行无菌操作又要直接或间接地同污染物品、患者等接触。因此,手是医院感染重要的传播媒介,而手卫生是一种最基本、简便易行且经济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2]。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1月颁发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6项标准,是我国手卫生工作新的里程碑,对促进我国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的改进,规范医护人员手卫生方法、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为防控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至今的执行情况与认知情况如何,包括临床科室各类人员平均每日标准洗手次数、实际洗手次数、洗手率、洗手方法、洗手合格率、对手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必须展开相应的调查研究与观察,为提高科室医护人员对手卫生规范提供可参考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针对妇科医护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拥有床位45张,医护人员46例,包括教授、医生、护士、进修医师、实习医生、护工等,时间从2012年5月21日~ 8月20日共计92 d。
1.2 研究工具
采用直接跟踪观察与调查问卷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直接记录护理人员洗手次数及洗手方式是否规范,并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要求、知识等设计《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学历、职业、工作年限、职责、洗手方法、手消毒方法等知识进行系统深入的摸底调查。
1.3 观察记录员
由2~5名护理本科实习生担任观察记录员。本调查的关键是医护人员对规范的洗手方法,依从性以及掌握程度进行记录。通过对观察记录员进行统一培训,熟悉和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和知识点,确保观察记录员对标准洗手次数的记录准确度在98%以上,并能现场查看现有的洗手设施、设备及用品。
1.4 观察方法
采用单盲法,由每名观察记录员对观察对象进行多班次的连续观察,每个班次观察2 h,固定观察时间,并保持观察对象不受任何干扰。(1)实际洗手次数的统计:统计妇科每一位医护人员每日实际洗手次数,包括使用肥皂加流动水、消毒液毛巾、手消毒剂等各种手卫生方法的实际次数。(2)标准洗手次数的统计:即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六步洗手法)应该洗手的洗手次数分别记录。(3)洗手合格率的统计:记录每次所采用的手卫生方法以及消毒剂,并按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细菌采样。(4)手卫生知识熟悉程度: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对手卫生知识的认识、目前的手卫生设施及方式、常用手部清洁方式和手卫生规定等进行自我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原始数据采用Excel数据表对妇科医护人员基本情况、手卫生知识的认知、常用的手部清洁方式洗手方式是否正确等数据进行整理、排序和统计分析。
2.2 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认知情况
2.3 医护人员对手卫生规定执行情况
工作期间,医护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手卫生规定对洗手、消毒、戴手套等基本操作要求,与患者接触时,更能按规定要求严格执行,说明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对可能有感染性操作前后的手卫生执行原则遵循率高,各项手卫生操作到位,特别是卫生清洁、医疗垃圾等方面工作能较好地减少院内感染事故的发生。
2.4 医护人员较为常用的手部清洁方式
3 讨论
3.1 手卫生规范的认知程度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的规范性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2-3]。本次调查,不管是直接观察还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妇科医护人员对手卫生规范的认识程度非常高,能严格按照要求运用到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洗手、手消毒、戴手套的指征、范围等内容。虽然手卫生知识掌握得很牢固,但在日常工作中还是有一些极个别的医护人员对病区环境的净化、院内感染机率等存在着翘幸心理或贪图一时之快而没有严格按操作规定执行。另一方面,在院内感染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上还是比较传统、保守,没有运用新方法、新技术保护好自己,减少院内感染率,整体反映出医护人员缺乏正确完整的实际操作意识,应对措施单一等问题。
3.2 做好手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
医院要结合各临床科室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相关手卫生知识与政策的宣传工作,减少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而导致院内感染等事故的发生。妇科也要积极开展各种有趣、有奖活动来让医护人员深入了解手卫生规定,熟悉手卫生规范、快速消毒剂特点、消毒技术规范、妇科传染病分类、抗菌药物使用标准、医疗废物管理、职业防护与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控意识,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率,杜绝医院感染的突发性与暴发性,如通过知识竞赛、图片展、印发手册、派发传单等多形式进行知识宣传。
3.3 手卫生消存储与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各大型医院医护人员在手卫生消毒方面是以最基本的洗手六步法来减少院内感染率的途径之一[4]。据观察和调查所得,妇科各病房间都相应配置有洗手设置及消。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也能严格按洗手六步法洗手或用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处理,其执行率达到98.3%,消及设施的使用也达95%[5]。但观察所得,各病房虽然有专门的消毒设施,可消存储往往不足,如洗手液、手套等常用品很快被用完而且长时间未置换,以及洗手盆上水龙头未关紧导致长时间浪费水资源,还有个别洗手设施破旧、脏都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因此,对于手卫生设施不但要珍惜利用,还要定期维护、更新。
3.4 加强手卫生消毒预防医院感染
大量文献报告表明,医院感染病例多数为接触性传染,手传播细菌是其中之一,也是当前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率所占比例最高的项目之一,必须采取相应的可行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2009年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重视及减少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从人文、职业角度关心医护人员的重要措施之一[6]。但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也会出现其他影响医护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的客观因素,如:?(1)工作量太大、太忙,导致洗手率越低;(2)医院工作区域的洗手设施少;(3)洗手液等消毒洗手用品少等等,都需要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和避免。院内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最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推广医护人员手卫生,在经济效益上能为医院带来好处:(1)通过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2)通过降低医院感染率能加快床位周转率而增加医院的经济收入。(3)通过降低医院感染率能相应减少由此而引发的医疗风险。
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率,有效地降低医院相关性感染,进一步提高洗手率,对医护人员后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情况进行监测、对比、分析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特别是妇科、感染内科、普外科等一线科室,对医院的质控管理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梁五爱,罗丽华,彭淑仪,等.皮肤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医院,2012,l2(5):152-154.
[2] 唐艳琴,曾娟,杨芳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与干预[J].现代医院,2012,12(5):154-156.
[3] 朱惠兰.加强医务人员洗手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5):531.
[4] 刘玉琼,蒋莉玲,李辉,等.医务人员洗手认知及监测现状[J].护理研究,2004:18(3):524-525.
[5] 任淑华,赵洪峰,陆骏,等.妇儿病区护士手卫生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7):587-590.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防范和减少不良事件的重要环节。随着全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正日益增强。投诉和付诸法律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事故、差错、纠纷缺陷、隐患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室与医院的发展。儿科护理工作有着其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患儿是家庭及社会倍加关注的一个群体,病情发展快,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差,治疗护理效果因人而异,因此儿科发生医疗纠纷和涉及法律的事件更多于其他科室。怎样在护理工作中减少和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呢,通过对我科近年以来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发现“四新要素”[1](新人、新物、新技术、新规范)的管理能够较好的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方法
1.1新人管理
护理管理中人的管理是中心。这里所指的新人即新护士、护生、新病人、新医生等。
1.1.1 新护士的管理新护士刚刚进入临床工作,虽然经过实习,但是儿科护理工作复杂,对于儿科病人的病情、心理估计不足、解释工作不到位、穿刺技术不过关、自我保护能力也不足,易发生护理差错和投诉[2]。因此新护士到岗前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在管理中安排年资高、工作好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循序渐进的对新护士进行理论与操作培训,使新护士掌握专科理论与技术、各项抢救技术。排班上注意新老护士的搭配,安排固定的带教老师带班,较忙的工作时间段尽量不安排新护士上班[3]。高年资护士主动进行带教,检查其工作质量。护士长多关注新护士,工作中多提醒、多提问、多指导、多检查。在遇危重病人抢救时,安排新护士进行跟班,协助护理,为其创造锻炼与积累经验的机会。每月进行一次质量分析及不良事件分析,对科室出现的不良事件、质量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从中吸取教训,帮助新护士掌握护理工作规范。
1.1.2 新病人的管理儿科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自主能力差、病情发展快,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差。护士要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与管理。入院后护士第一时间到患儿身边,热情亲切的与患儿交流,对年龄稍大的患儿,带领熟悉环境,介绍同室小朋友交朋友,年幼患儿采取逗乐等方式,并准备一些小朋友喜爱的玩具。安抚患儿的情绪,减少因环境的陌生、对医护人员的恐惧而产生的不合作,配合治疗护理。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的汇报医生给予积极的处理,避免发生护理并发症。对家长做好宣教工作,如介绍环境,床位医生和护士,住院管理制度、相关疾病的知识,饮食要求,活动原则,用药指导等等,对危重患儿及有情绪的患儿及家长更是要多关心,多沟通,满足其合理的需求,使患儿及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和关心,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1.1.3 护生的管理护生从学校进入临床工作,年龄小、自律性差、缺乏工作经验、对护理相关法规知识掌握不足⑷,而且实习是一个学习过程,护理操作由老师带教进行,对造成的不良事件不必承担责任,因此,造成了护生的责任心不强,再加上临床护士缺编不足,有些操作由护生独立完成后老师未及时评估质量,常因为操作不规范,缺乏沟通的技巧造成患儿家长的不满,引起投诉或纠纷。例如我科发生的不良事件中就有两起是因护生测量体温时,疑似误道而引起纠纷。因此,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责任心强、具有带教能力的护士。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与规范列入带教主要内容,督促护生严格执行,带教任务落实到每个班的每一位护士,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放手不放眼,经常与护生沟通,鼓励说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1.1.4 新医生的管理新医生或年资较轻的医生对儿科医疗护理流程不熟悉、工作经验不足,易下达一些不规范的医嘱,特别是一些特殊用药、超常规用药,护士在执行这样的医嘱时要提高警惕,认真核对下达医嘱的准确性,有疑问时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用错药物。年轻医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不到位易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护士在医患、医护之间多做解释沟通,互相补台,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合理需求。
1.2新物管理
新物指新仪器设备、新药、新材料等。
1.2.1 新仪器设备的管理由于工作的需要,护理人员会接触到各种新仪器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血糖仪、雾化器等。因此,每位护士都要掌握仪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保养方法。对每个仪器的操作流程列表安放在仪器上,进口仪器在英文说明旁注明中文标记,帮助护士尽快掌握。护士长定期抽查护士对仪器设备使用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对不经常使用的仪器、抢救仪器定期培训,要求每一位护士均掌握儿科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一系列后果,甚至延误患儿病情。
1.2.2 新药品的管理使用新药品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配伍禁忌和相关的不良反应,并在晨会上组织护士学习,特殊药物需控制速度或有较大不良反应的药物做好特殊标识,督促护士巡视时加强观察与核对。例如:我科就建立了新药说明手册和特殊药物观察手册,供每一位医护人员阅读。红霉素、甲基强的松龙、地高辛、多巴酚丁胺等药物在治疗卡和输液袋上标好红色五角星,督促护士重点核对并观察不良反应。
1.2.3 新材料使用一些新的医用材料时也要注意阅读说明书,按照规范来使用,比如儿科使用的真空采血管、咽拭子培养管、血培养基、支原体培养基等都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操作使用,查看有效期,禁止使用过期材料,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1.3新技术、新业务
在这个知识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儿科护理的相关知识也不断在更新。科内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学习新的护理理论、国内外的儿科护理新进展;每月组织个案查房,及时组织危重病人查房,对疾病的病情变化、新的治疗手段、护理新理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督促每位护士提高专科业务素质;对新技术和操作组织全员培训,每月进行考核。
1.4新规范
根据医院护理部的工作安排,工作重点的不断调整,一些新的工作规范也相继出台,比如说我科在2008年四月份正式施行电子病历,另外如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在这些新的规范执行初期,出现了一些问题,除了院部出台的相关规范,科内建立了电子病历质量控制本,记录电子病历书写执行中的问题,使每位护理人员掌握新的规范,通过不断的改进与管理,这两项工作已经较为规范。
2效果与体会
2.1效果评价
通过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加强了“四新”要素的管理,使儿科护理工作比以往更加有序,每一位护士以身作则,加强了带教观念,高年资护士主动的带教低年资护士、新护士、护生,在各个护理环节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良事件与投诉发生率明显下降。我科在2007年度获得医院护理安全科室称号。
2.2体会
临床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新的规范、药品、器械设备、知识技能层出不穷,护理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极易发生不良事件,尤其是儿科这个专科性极强的部门,由于病患的特殊性,存在的安全隐患就更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再各个护理环节加强细节管理,重视四新要素的管理,并制定相关的措施落到实处。及时发现不良事件的苗头及时整改,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当发生护理问题时,管理者要正确对待,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不能一味的责备护士,按照科内规定进行缺陷考核,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得到警示,吸取教训。对新护士、年轻护士、重抓护士工作质量加强考核力度,督促每位护士养成良好的、规范的护理行为,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意娟,邹佩珍.护士长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四新要素”[J].护理管理杂志.2007,7(6):56-57.
[2]高芸.87例护理差错高发因素分析及防范对错[J].现代护理.2006,12(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