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化学学习个人总结

时间:2023-01-10 15:19:31

导语:在化学学习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化学学习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改革重点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71-02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主要是通过课堂上的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学生对于化学专业术语的理解,其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初中化学展开教与学的评价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化学的教与学展开评价,教师可以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中的不足和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

1.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的现状

自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之后,我国的教与学的评价体制就转变成为对考试的依赖,人们在进行化学教与学评价时只注重对考试成绩的客观评价,使得评价存在缺陷,评价结果不是十分正确,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课程教与学的评价问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评价增加了试验动手操作,在笔试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解社会因素对化学教学的影响,在设计化学考试题目时,更加注意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应用联系,实现化学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过程中,由于受到现阶段教育观念以及升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学校只是将评价机制作为管理教师和学生的工具,在进行教与学评价时主要强调的是评价机制的竞争作用,将评价等同于化学考试和实验,在进行考试时只是反复对课本知识进行测验,导致教学评价显得过于客观、标准化,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2.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的改革重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展开教与学的评价活动主要是为了发现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改善问题并完善教学方案,最后达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标注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现阶段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帮助学生了解化学课程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2]。根据这些学习目标,本文以学生和教师为评价目标,对初中化学的教与学的改革重点和策略进行分析。

2.1 初中化学针对学生的教与学评价改革重点和改革策略。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对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相关人员在进行教与学评价时,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目标。因此,评价者不应当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在进行新的评价时,更应当关注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在进行具体的教与学评价时,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者利用以学习成长档案为主的自我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进步[3]。在进行评价时不仅仅是他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更是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要求学生在档案中记载个人的学习资料,包括化学单元总结、重难点整理以及化学实验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等,让学生对于自己记录的化学学习档案进行自我评价或者是他人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自己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效率。

2.2 初中化学针对教师的教与学评价改革重点和改革策略。初中化学针对教师的教与学评价改革重点就是要对化学课程的教W方式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时,教师是其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是决定其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

对教师进行化学教与学的评价改革重点就是,评价结果应当对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要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协助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总结反思,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3.结束语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学生的基础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时,需要不断对化学课程的教与学进行评价,了解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学生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教与学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配合化学实验进行立体讲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解决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磊.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的改革重点及其实施策略[J].化学教育,2002,09:9-13+46.

第2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阅读能力 非知识因素 科学素养 化学学习素养

对中学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有利于多层次、多渠道地实施“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有类似的疑问:感觉学习化学不难,怎么考试总是得不到高分?综合分析来说,学生出现这样的疑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即知识因素和非知识因素。知识因素造成的失分,主要是由于知识认知结构不稳定,思维缺乏逻辑性,推理出现明显漏洞等。非知识因素造成的失分,主要是由于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引起的。该现象的出现也反映了学生化学学习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化学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按照题干及所学知识进行描述正误的选择。化学试题中还有一些题目要求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者离子方程式,元素符号或者是元素名称等,学生经常出现反选的现象。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笔者现提出以下针对性措施。

一、将学生失误的原题再现。

教师可以搜集学生平时出现错误较集中的题目,集中呈现在学生面前,让鲜活的例题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学习完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章节后,把学生失误比较集中的原题,重新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重做中获得感知上的提升。这一环节可以采用纸质错题再现同时结合采用多媒体呈现的方式,在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把学生的错误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再把因此失误造成的失分数值呈现在电子显示屏上,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二、学生对失分现象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总结。

对平时的练习题进行组内或者组间交换,学生之间展开自批和互批,在相互批阅过程中,找到自己和他人在阅读审题方面出现的失误,并用红笔进行勾画;然后相互进行提示研讨,探寻如何在今后的阅读审题过程中避免类似情况出现。学习小组内成员群策群力,把想到的注意事项逐条列出,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讲解,以便形成合力,总结出最系统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该步骤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开展的。

三、学生自己归纳出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于学习的指导作用,进而总结出注意事项。

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总结出练习考试过程中自己潜在的或者是外显的不良阅读习惯。比如有些学生习惯于依赖知识点,看到题立即就写出相应知识点,忽略了问题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有些学生个人习惯过于懒散。喜欢心算,心里想着怎么解答,结果写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将探究结论内化吸收,指引后续学习。

四、教师要及时渗透化学前沿知识,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第3篇

【关键词】导学法 导学学案 高中化学教育

高中的化学课程在许多高中生眼里都是一门比较难学、比较复杂的学科,在学生的意识里,化学课就是一些理论知识不断背诵,但在考试中想要将其灵活自如合理地运用又成了另一件难事。这种老式的灌汤药似的教学方法在今天看来显然是有其局限和不合理性的,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自愿吸收文化知识成为如今教育界是否能成功改变学生对老式教学方法的态度,合理开展自学课题的关键所在。

一、如何设计优化化学的导学教案

高中化学的导学案能否被学生所接受,成为其开展自学计划的引导学案就得看教学教案本身设计的优良性了。

第一步,化学老师应针对现阶段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课本中重点知识点组成线索理清思路,规划教案的基本构成思路,这其中得包括化学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和清晰的引导思路,并完善包括课堂知识小结、课后习题训练、学生延展能力测试、课余作业任务等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课上课下的整体意识。

第二步,在掌握了教学学案中重点内容的前提下,教师还得积极拓展导学教案的广度,使导学教案紧紧跟随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任务和进度,提取其中精要的教学重点,与课本中的学习内容相互呼应,做到课程重点、难点相分开,知识点阐述明确。并且教师在制作导学大纲的时候应做到统筹兼顾,结合课本知识的总体走向,紧跟教学任务,把握每一节课中重点、难点在整体教学中的位置与处理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甚至落实到个人的具体情况,使导学教案在其手中变得有用、变得可用。导学教案的设计不应有所偏向,无论学习能力高或低的学生均应该可很好地使用此导学教案。不能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导学教案的教学结果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对于导学教案内容应合理设计问题的难易度,并且要紧跟课本,使学生可以读懂问题,并在课本中找到问题,进而解答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乐趣,使其愿意继续往下学习,这才能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独立意识。

比如在设计研究NH3喷泉实验的导学教案的时候,就可以这样设计问题:①NH3为什么可以被用作喷泉实验?②喷泉形成的原理是什么?③除了NH3还有哪些气体可被用作喷泉实验?④在喷泉实验中水是必须被用到的元素吗?你能找出喷泉实验中出现的相关规律吗?并且找出还有哪些物体与水之间可以用作喷泉实验。⑤实验用到的喷泉原理和实际生活中的喷泉原理一样吗?与我们所做的这个实验有关系吗?你觉得试验中的喷泉原理课在生活中进行哪些合理的运用。设计诸如此类的问题部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展开思考,就现有知识进行迁移和整合,实现理论知识的自主探索和合理运用。其中问题④的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问题⑤的设计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更好更主动的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

二、如何才能使化学导学学案得到落实

设计导学教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落实学习目标,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课上时间变为学生学习时间、课下时间变成学生思考时间,从而实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这才是导学教案设计的根本目的与预期结果。

第一步,每节课的结尾处,老师把下节课的导学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计划安排对下节课的预学内容,让学生根据导学教案上的学习任务,自己归纳总结对新知识重点、难点内容的归纳总结能力,并尝试开始从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入手解析课程中的难点,如看不懂、弄不懂的问题及时在大纲中标记出来,待新课开始时能及时有效地跟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带着疑问学习,在学习中找出疑问,使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循环。

第二步,如何使学生与教师互动,在课堂提问和回答不用再由老师一个人来完成,学生也不必再害怕回答不上、害怕回答等现象,达到讲座上与讲座下的合理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问答。

第三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每堂课结束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形成自己的总结归纳风格,总结新知识点的技巧和方法。

三、应用化学课导学教案应注意的事项

自主导学教案在实际教学的开展会遇到一定困难,比如说,学生的排斥、学生的不重视,这样的话导学教案能不能实现其应有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而且会耗费教师的精力和学校各方面的财力物力,得不偿失。使导学教案得到良好的落实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素质地不断提高,这是导学教案质量本身是否够优秀的重要前提,也是教案是否能针对学生进行设计的关键。

(二)编写教案时应分清教案类别,此为导学教案,其针对的应是学生本身,其针对性应有所指,使学生会懂、能懂。

(三)在导学教案的运用方面导师应明确自己与学生的相对关系,自己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者。

结语:

在高中学生的化学课堂中开展教学教案导学,其目的是为了激励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工作,并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独立学习意识,增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学习计划安排的自觉性。要导学教案能够合理开展、正确开展、长久开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其结果一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伍惊涛.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学案导学法[J]. 中国教育报刊,2012(9).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实践

引言

化学是一门非常讲究实用性的科学,化学课程本身应该是比较有趣味性的,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化学课程都脱离化学本身的趣味性,更偏重理论和公式应用。严重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随之影响应有的课程学习效果。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今后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应用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思维模式不断影响,老师应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主体变成学生[1]。人都有一种固有思维,就是“我的事”和“别人要我做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是“别人要我做的事”,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为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课程设置和规划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将课堂主动权和主体交给学生,使其拥有学习是“我的事”的意识。

2.正确的育人观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一个传授者,还是一个反馈者。正确的育人观念不仅是简单地将知识点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教导学生,以及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初中化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是新鲜的,本身学生带着一定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求知欲望,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式,通过正确的育人观念达到同学生的教学共鸣[2]。正确的育人观念是老师较好执行自己教学理念的关键前提,死记硬背不是目的,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目标。

3.重视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很多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是经过充分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归纳形成的,所以老师要转变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本身的观念,而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过程经验总结上。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进程、近一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家长教学反馈等及时总结,不仅是对教育学生的态度负责,还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不断经验总结中,老师同学生之间、老师同家长之间都达到一种有据可依的交流,对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通过联系生活培养兴趣。初中化学是一门同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初中化学知识解答。化学知识的不断研究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生活质量水平。如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食盐为什么可以让菜变咸等问题,都是初中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的化学现象。如果老师将生活中这些实例联系课本知识点,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

2.通过设置悬念培养兴趣。化学现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很多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这就给充满好奇心的学生留下了可以培养兴趣的空间。如无水硫酸铜本身是白色粉末,遇到水之后就会让水变成蓝色。这样的化学现象有很多,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化学作用引发的颜色变化。如果设置好恰当悬念,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主动了解这一知识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3.通过适当激励培养兴趣。初中化学学习是系统性非常强的课程,从开始的元素周期表到后面各类复杂的化学反应式,都需要一个个知识点积累连接起来。开始学习阶段,老师应该用适当激励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生课上讲的某一现象,老师用化学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这种留心观察生活的行为进行鼓励,肯定学生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其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注重理论同实验的紧密结合

1.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初中化学课程趣味性更多地体现在化学实验上,因此理论课程不应该在全部化学课时中占有太大比重,而且大部分理论知识都可以在实验课程上讲解。单纯的化学理论和知识点讲解是非常乏味的,学生对一些相似符号的不同组合很难产生深刻记忆。如果将这些枯燥的符号用有趣生动的实验表现出来,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并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化学反应的不同情景是学生区别不同化学方程式的最佳记忆方式。

2.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虽然化学实验本身是比较有趣的,但是同课本知识一样的实验很难提起学生更多兴趣。如果老师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增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就会获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就是因为有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课程,如果所有实验都是书本上学生了解的内容,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会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应用化学公式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

3.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在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更期待的不是实验结果,而是自己实验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所以老师简单快速地演示实验并讲解完知识点和要点后,要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动手实验后,才会深刻记住每一个实验环节的重点和知识点,并对后续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结语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本身具有别的学科不具备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这一优势,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初中化学教学起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聪.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2015(08).

[2]王敏.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浅析[J].学术研究,2012(06).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性的配套工程,它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学科体系和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等等,既要与高中课程整体改革合拍,又要考虑化学的发展和高中化学的特点。这项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或培养少数未来的化学家,而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化学兴趣教学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及其重要,十分必要[1]。

1化学兴趣教学的必要性

1.1传授知识。这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重要应用。开展兴趣教学,可以寓教于乐。

1.2发展能力。这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学生能较自觉地关心与现代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如环境、能源、材料、医药、卫生、健康、信息、航空航天等,并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严密细致的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展兴趣教学,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激发潜能[2]。

1.3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刻苦、顽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德。开展兴趣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力[3]。

2化学兴趣培养的实施原则

2.1因人而异原则—不同学生区别对待

新高一的学生,中考录取分数大多数只有几十分的差距。可以说同学之间没有很大的差距,同学之间也不会相互承认与他人有很大差距。高考模式的不同,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态度,第一类是把化学作为高考选修科目的,第二类是把化学学科当作高考必修科目的。这就要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设计教学时分层次要求。往往通过个别交谈初步明确班级中哪些同学是第一类,从而在作业方面加选修作业,鼓励学生提高一个层次要求自己。且在面批作业的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越学越有劲,越学越好,越好越要学。

2.2主动引导原则—教师善于寻找引导

如果说成长需要品味滋味,那么在百味中,成功的滋味是最振奋人心,最愉悦人心的,教师心中有这一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会想到,主动引导学生去设立一定的目标,在达到目标后得到心中的愉悦,从而激发热情,提高兴趣。例如在课堂检测中,可以预先告知检测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同学,提出不同的达标要求,将达标结果做好统计工作。及时与学生沟通,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肯定表扬,让学生有满足感和收获感。再比如在课堂上设定提问绩效奖,在新授课课堂小结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学生的提问给出恰当的评价。

2.3坚持不懈原则—堂堂有激发,环环想着激发

课堂环节一般分以下几步:课堂导入、新课传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教师可以研究在不同课时中的这些环节如何设计有利于激发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与很多因素紧密相关,其中做事有没有毅力,笔者认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方面,教师要坚持不懈,不放过一堂课,尽可能关注到课堂的每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不小的难度,但教师哪怕在一堂课一个环节做到了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效果就可以慢慢形成了。

3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3.1在新授课教学的实践中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物质的量”是高一化学中一个关键的理论部分,是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桥梁,理解这一概念对衔接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至关重要。它当仁不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材处理,进行难点分解和兴趣教学,让学生快速理解概念,运用好概念,从而突破该教学难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可以说这部分的教学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如何,对学生来说关系到高考选科中愿不愿意选择化学这一学科。

在教学中,借鉴我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笔者引进了“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以与质量,数量,体积的转化三条路线为基本出发点,其中与体积转化的路线是“具有中国国情”的。我教育我的学生手中要有点金术,即看到题目,第一步寻求已知粒子与未知粒子的关系,依托关系式让问题迎刃而解。第二步抓住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这种比喻学生印象深刻,在笑声中愉悦地接受了新的知识。

3.2在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复习课一般是对一个专题或是一种典型物质的性质等的归纳总结,在这种课上如果老师仅局限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往往容易走神,所以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设计好师生互动。我认为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应该是典型的互动吧。化学学科兼具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既要有理科的观察、辨析和逻辑推测等能力,也要有文科的分析、记忆和表达等能力。复习课上,如果遵循辨析—理解—总结—记忆的步骤,很多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都可以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剖析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理解后记忆”。

4结论

总之,新授课中重视课堂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化学;习题课上重视化学习题的解题方法指导,便于在成功中激励学生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复习课上侧重于介绍如何记忆化学知识,在有趣易懂收获中增强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58.

第6篇

关键词:化学学习;学习困难;困难成因;对策

一、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引起并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而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人乐于积极地寻找满足他认识需要的途径和方法。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这说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的引起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要使学习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固然是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求知欲、学习意向等与学习积极性有关的动机因素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动机的强度和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而且与教学工作的成效成正相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成绩的基础,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乐学、爱学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应能正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全方位地激发、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师讲授课程时,要努力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能吸引学生的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积极总结归纳,创设引导学生思考的情境,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以提高学生兴趣。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应当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对化学的兴趣。加强实验的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出化学的用途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程度。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不仅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而且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师要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抽象出解决问题的化学思想和方法,做好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找到基本学习方法的途径,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体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获得的思维方法还有许多,如演绎推理、提出假说和建立模型等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和增长能力的有力工具,当然也是高一学生开启化学之门的万能钥匙。

3.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学好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在对化学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时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同化,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对概念的问题逐字逐句地分析,真正弄懂其中的含义,注重相关知识的比较。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多且零散,需要大量记忆,因而在学生心中就形成了“一看就懂,一放就忘,一考就倒”的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出各类知识的学习方法告知学生,使之公式化、规律化。对于化学知识中相似的概念和原理应多角度、多方面地采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加以比较、鉴别,才能灵活应用,印象更深。

二、教师方面

注重初中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衔接,教师在教授高中化学知识之前要对学生的初中化学基础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初中化学的实际水平。然后针对摸底情况,对初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基础强化,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信息传递方向由单向转为多向,形成多层次、多方向的综合课堂教学,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建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强化思维训练,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肯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不仅要有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如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学科渗透等。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平时教学及测验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增加专题性练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的能力。教师应当精讲与知识点密切联系的典型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授课时注意由简到繁,采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的问题,要更多地采用直观教学和实际教学的方式,便于学生学习、记忆,从而解决学生难以掌握抽象问题的困难。

参考文献:

[1]王后雄.论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及其成因[J].化学教育,2003,(11):

7-11.

第7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思政教育;学生主体性

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开设的专业范围很广,例如我校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卫生检验与检疫、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专业都开设了有机化学。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同一所医学院校,文化课成绩相差不多,但经过一学期的有机化学课程学习,部分学生因无法达到教学要求而成为有机化学学困生。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培养药学人才的重要必修课程,为后期学习生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机化学学困生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分析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学困生的成因、研究有机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刻不容缓。

1有机化学学困生的成因

1.1不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中化学知识的延伸,但是两者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高中化学强调理论学习,学生对化学知识是填鸭式学习,每节课都有大量的习题,高三更是刷题无数,学生习惯于老师“手把手”的教,习惯于通过大量的背诵和习题强化巩固化学理论知识,这就造成学生发散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药学专业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内容多、课时少、理论性强的基础学科,教师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更多的是教授如何应用,而且讲授进度较快,有时一节课会讲解教材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此外,高中化学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要求相对薄弱[1],而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将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研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因此,不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1.2思想消极,缺乏学习动力

高中学习的动力多来源于高考压力,学生废寝忘食的学习,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很多家长与老师为了缓解学生的高考压力,常常将“大学不挂科就好”“大学可以谈恋爱”“大学可以打游戏”等思想传递给学生。部分学生信以为真,来到大学后,在社交、恋爱、游戏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迷失了方向,导致学业变差。我们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文化思想,俗话说积极的文化思想使人奋进,消极不良的文化思想使人堕落,初入大学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很容易受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产生功利、任性攀比、不劳而获等消极思想,失去了学习动力,严重的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例如大学生被人哄骗参加传销组织、为了攀比陷入网贷泥潭等事件。因此,思想消极、缺乏学习动力是有机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之一。

1.3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部分学生成绩无法达到教学要求,成为有机化学学困生,与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高中时代,学生接受的是固定几十人的小课堂教学,固定的教室、座位,固定的教师、同学,与老师距离感小,与同学亲和力强,家长更是对他们的生活照顾周到,饮食作息非常规律,这些容易造成学生对外界环境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3]。大学课堂动辄几个班的百人大合堂,不固定的教室、位子和同学,与教师距离感强,与同学亲和力差,对环境适应能力弱的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更是饮食作息不规律,精神萎靡,无力应对学习。面对考试,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记忆过程痛苦且效率低,遇到应用型或开放式的问题依旧不会作答,部分学生便对自己降低要求,只求及格,最终成为了学困生。

2有机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激发有机化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对有机化学学困生而言,有机化学是一门知识繁杂、枯燥无味的课程,因此,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没有太大兴趣。而且大部分有机化学学困生的化学基础较差,想要学好有机化学,相较于其他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往往使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部分学生甚至还出现厌恶、恐惧等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激发有机化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有机化学的乐趣,帮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主动学习,爱上学习[4]。2.1.1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有机化学发展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每类有机化合物的发现与合成都离不开化学家的努力,我们在对化合物讲解时,不仅要讲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发展历史,还要讲解相关结构的临床药物案例,包括药物的制备、用途、对人类的贡献、副作用等。此外,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发散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有机化学[5]。例如,在“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教学中,让学生查找青霉素、头孢类抗菌素和阿司匹林等常见药物的结构,分析以上各类药物有哪些特征官能团、归属哪类有机化合物、此类有机化合物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而思考以上各类药物的合成制备以及影响这些药物储存、副作用的因素有哪些。教学重心从掌握知识转向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1.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针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结构式复杂、化合物的立体结构抽象、有机反应历程难懂等问题,我们将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例如卤代烃SN1反应的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中的难点,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花费很多时间讲解,学生仍是似懂非懂。在学习此内容时,我们展示卤代烃及亲核试剂的的结构模型,同时动画演示反应历程、产物形成过程,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学得懂、学得轻松,增强学生知识获得感与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2.1.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的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综合自身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知识渊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的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最好,学生喜欢这位老师的课并且整体成绩好[6]。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2发挥有机化学学困生的主体性

科技正在改变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方法正在离我们远去。科技使枯燥难懂的有机化学知识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智能设备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检索查阅获得学术前沿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递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做好引导者,给学困生更多的空间,教会学困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2.2.1改变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困生,鼓励学困生质疑,尊重学困生的想法,以讨论或谈话等形式解决问题,保护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我们还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团队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TBL)、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7-9]。例如,课前采用问题的形式来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分组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学习,增强协同合作意识。课上小组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并作适当延伸拓展。此外,老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主,尽可能发现每个小组成员尤其是学困生的闪光点,加以表扬,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充分调动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10]。2.2.2作业形式多样化学习是知识获得与内化的过程,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是强化内化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背诵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类型等记忆型作业,不能帮助学生完全理解掌握知识内容,我们可以增加开放式作业,例如采取思维导图总结章节内容[11],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梳理所学内容,迅速回忆和提取章节知识,进一步查漏补缺,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撰写课程论文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老师可以给学生题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选题目完成课程论文,这不仅可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能力,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2.2.3引入线上答疑平台在学习过程中,学困生经常会出现对新知识理解不透彻、无法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教师答疑是学困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部分学困生的心理或性格等因素,不愿面对面地与教师交流,为此我们引入线上答疑平台。线上答疑平台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除学生与教师交流壁垒,让教师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分析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个性问题,教师针对其个人做出有效的解答,而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及时反思,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解决共性问题[12]。另外,利用线上答疑平台,学生之间也可以在网上互助答疑,在班级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3结语

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有机化学学困生在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研究有机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刻不容缓。转化有机化学学困生的过程,不只是帮助他们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重要的是激发学困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主体性,渗透思政教育,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动力,最终帮助有机化学学困生从“因为考试要学习”转变为“因为爱学要学习”。

参考文献

[1]杜娟.试析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2019,1(4):57-57.

[2]申权威.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校园心理,2019,17(2):143-145.

[3]王艺璇,颜琬华.在校护理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元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81-83.

[4]王玉杰,陈文,王湘君.高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内江科技,2018,1(39):59-60.

[5]李沛辰.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J].科技风,2019,369(1):49-49.

[6]石芳.爱学生必须爱之有道[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24):37-37.

[7]田飞,高岩冰,唐丽玮,等.TBL联合CBL+情景教学法在超声医学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14-17.

[8]贾尧玲,孟祥国,姜智腾,等.PBL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磺胺醋酰钠合成中的探索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9):8-10.

[9]赵继敏,路静,陈新焕,等.大班授课中实施PBL的方法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5):17-18.

[10]王超.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新西部,2020,5(6):163-164.

[11]孙莲,海尼木·夏木西.思维导图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8):175-177.

[12]梁涛,时乐,袁冬平.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2):37-39.

[13]刘锦琳,赵艳,张猎.全媒体时代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改进策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2):67-70.

第8篇

一、高中化学项目教学法及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高中化学项目教学法 

高中化学项目教学法要以教学项目为研究课题,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对项目合作进行指导.教师在进行项目教学之前,要把教学项目给学生解释清楚,适当情况下,要向学生做示范,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围绕项目展开探讨研究,各小组根据教师的引导对教学项目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中寻找答案,解决提出的问题,之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总结项目学习的成果.教师在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要先让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根据理论知识的知道,再进行项目学习,教师要加强引导,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知识迁移,构建知识体系. 

2.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和学生沟通少.教师授课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上课时教学目标不明确,让学生抓不住重点.课堂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在旧的教育传统下课堂教学呆板、僵化,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没有兴趣.而教师却为完成教学任务在不停的讲课,学生的吸收成绩却不如人意.第二,学生自主意识薄弱,自主能力差.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传授什么就学什么,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行为意识里也没有产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认为教师讲的就是要学的,不会再去寻找学习的机会,开拓眼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 

二、高中化学项目合作式教学的应用措施 

项目教学法具体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一项教学项目活动.高中的化学教学方式也引进了项目教学的方法.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高中的化学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学讲授为主,而是转变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记忆知识,更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1.设置化学学习项目主体,划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化学教学是高中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就通过“溶液配制”的例子对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进行介绍. 

比如,设置“溶液”研究的学习项目,首先,教师要想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基础知识,教师想做配制溶液的示范,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配制溶液,如何把握溶液的浓度,通过项目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其次,对项目学习的课时进行安排,最好为2到3个课时.然后进行项目学习活动之前的准备,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知识掌握速度等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体现学习小组之间的优势互补,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放在一起,性格开朗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放在一起,教师尤其要注意分组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每个小组不要超过10个人,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在小组中安排一人协调小组之间的关系,便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学习.最后,在项目实施阶段.根据教学项目的设置,先让学生搜集资料,自主进行学习,通过学生讨论阶段之后,教师要制作课件,将项目教学的资料等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去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教师要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提出观点,并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2.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开展学习兴趣互助小组,增加对化学科目的学习乐趣,保证在进行项目合作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从合作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在进行项目合作式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9篇

关键词:培养;藏族高中生;化学;学习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85-01

现行化学课程标准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相应阶段和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可以说,化学学习素养是融合知识、能力和态度于一体的。也正因为如此,就笔者的经验而言,藏族高中生由于化学学习准备不足,导致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相当吃力,表现出明显的化学学习障碍。自然而然地,化学成了学生最讨厌的学科。但是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藏族高中生不良的化学学习习惯,影响了化学学习素养的形成,倘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矫正,可以有效地促进藏族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克服畏难心理,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畏难心理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在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程度地表现。对于藏族学生而言,从他们的切身感受和学长的经验当中,他们认为,化学太难、要记的东西很多、怎么学也学不会等。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被动的学习态度、懒散的学习习惯、消极的学习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培养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

1、激发学生对求知的渴望。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需要加以因势利导,转化为实现成才的愿望,才能让他们诉诸行动、扎实学习。

2、培养学生对成功的自信。学习上的成功,对学生而言,像一面镜子,能让他们看到付出的收获和实时的变化。自信作为克服畏难心理的有力武器,必须通过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与教师有效的强化来促进和培养,通过同学间的合理竞争与积极合作来增强和形成。

3、给予学生对困难的帮助。既然藏族高中生已经有了化学学习的困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走向成功的路径。比如:精选习题、重点讲解、分层指导和培优补差等,做到既全员兼顾,又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引导学生因难而上,激励学生攻坚克难。

二、提高阅读能力,夯实化学学习基础。

不少藏族高中生认为化学太难的原因是他们运用汉语的能力较差,理解不了题目的意思。因此,在考试的时候,他们通常只做选择题,非选择题都被空着。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藏族学生在阅读题目时,要将看到的汉语词汇转换成藏语语义进行理解,再以汉语词汇输出,而藏语主谓语序和汉语相反,增加了学生理解题意的难度。

1、过分依赖知识点。有的学生也记住了知识点,但是因为不能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所以在他们看到题目以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立即写出相关的知识点,根本就没有认真审题,答题结果往往牛头不对马嘴。

2、理解题意有偏差。审题时,学生忽视题设条件。比如:2A(g)+B(g)=2C(g),若在5s内,A的浓度由5mol/L变为2mol/L,用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学生知道要求的结果和所用的知识点。马上运用公式V=C/t,将A的浓度变化代入计算,根本得不到正确结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改正过于懒散的习惯,多动脑筋,审清题意,或者引导学生审题,减轻学生化学学习的困难,再用类似的例题,强化、巩固练习,让学生探究题设条件、相关知识点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审题意识、养成动手习惯、指引后续学习。

三、养成动手习惯,形成化学学习策略。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素养的基础。化学实验以探究为主,强调在“做”中学。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实验、分析等探究活动,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设计导学案,在梳理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提供一些时代性、知识性较强的素材,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化学信息,可以采用分组讨论、集体协作的方式,由汉语能力较好的学生帮助、带动组内成员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组织学生探究实验。探究活动多是一些动手操作,通过自我体验,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当然,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把动手实验和冷静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比如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虽然现象明显、过程惊心,但是不少学生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阶段,只求有趣、不明道理。既浪费了时间,又花费了精力。

3、加强组内交流讨论。对藏族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特别重要。他们运用汉语的能力较弱,不能用正确的词汇表达恰当的意思。不少学生希望得到同伴之间的帮助、影响和带动,需要同学之间的悉心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以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无形之中,可以将学习化学的经验方法、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四、注重学习反思,提升化学学习素养。

懂得反思,才会在面对成功时,做到不骄不躁;学会反思,才会在碰到失败时,始终不气不馁。

1、学习内容的反思。学习内容的反思可以认为是在课后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每天学习结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自主地反思:学习什么了内容、解决了什么问题、还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效率怎样,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巩固基础、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