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系统应用

时间:2022-08-04 07:41:40

导语:在计算机系统应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计算机系统应用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调试;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办公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人员使用不当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使得人们的正常办公和生活受到影响,严重的话还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及时的解决计算机系统故障,成为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目前,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人们经常会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定的维护和修复,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发生,还可以有效的延长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寿命。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怎样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进行解决。

一、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将会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对其进行修复和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在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解决的时候,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软件、系统配置以及文件组件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

(一)修复操作系统启动文件。在Windows XP系统中对操作系统的启动文件修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fixboot命令进行修复,另一种则是线通过对系统进行修复主引导记录之后,再采用fixmbr命令对其进行修复。这两种不同的修复方法,虽然对系统故障修复的技巧不同,但是都有着良好的修复效果,因此在对计算机系统故障进行修复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该计算机的实际情况,来对其系统进行修复,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二)调整操作系统配置参数。而在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配置参数进行调整的时候,人们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系统中的控制面板以及设备管理系统进行调试。这只需要根据系统故障出现的原因,输入相关的命令口令就可以完成。(三)组件文件(包括.DLL、.VXD等)的修复。在对计算机组件文件进行修复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将发生故障的组件文件删除后,才重新安装;第二,在CAB文件中提取完好的组件文件,在对其进行安装处理;第三,通过文件查找器,来对故障文件进行有效的修复或者调整;第四,将完好的组件文件覆盖在问题文件上。(四)检查系统中的病毒。在对系统中存在的病毒进行处理查找的时候,人们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病毒查杀软件,采用命令输入的方法,对其进行直接访问查杀。

二、设备驱动程序安装与配置

在对计算机驱动程序进行修复调试的时候,人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进行自动识别,从而让人们清除的了解到,该计算机系统的具体情况,从而对其修复调试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选取。(二)优先使用计算机系统中自带的驱动程式,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该计算机中的驱动程序无法正常使用,我们才采用设备自带的驱动,从而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三)在对计算机系统设备进行更换时,要先对驱动程序进行卸载以后,再进行更换。而在对驱动程序进行卸载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我们最常用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杀毒软件,对其进行直接卸载。(四)在对计算机驱动程序进行更新的时候,如果在对其进行更新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将其进行卸载在重新安装,然后在对其进行更新。

三、磁盘驱动器维护

对计算机磁盘驱动器进行维护,主要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磁盘文件的完整性以及磁盘介质的安全性。目前,维护磁盘的工具主要有:第一,DiskMap,它可以在磁盘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在磁盘中找到正确的分区;第二,Fdisk及Fdisk/MBR,这主要是为了对磁盘的功能进行检验,如果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就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利用主引导记录将故障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第三,通过利用是厂商提供以及其他的磁盘检测程序,来对磁盘的完整性和各方面功能进行检查,避免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出现。

四、应用软件

对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故障,主要反映在应用程序无法正常使用。需要检查程序本身是否有错误,这要靠提示信息来判断,程序的安装方法是否正确,计算机的硬件配置是否符合该应用程序的最低要求,计算机中是否安装有相互影响制约的软件等。如应用软件是否与操作系统或其它应用有不兼容性的问题、应用是否与说明手册中所述相符、应用软件的相关程序、数据等是否完整。用专门检查、诊断硬件故障的工具软件来帮助查找故障的原因,如NortonTools(诺顿工具箱)等。诊断软件不但能够检查计算机系统内部各个部件(如CPU、内存、主板、硬盘等)的运行状况,还能检查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工作能力。如果发现问题会给出详尽的报告信息,便于我们寻找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

五、重装系统

在硬件配置正确,并得到用户许可时,可通过重装系统来修复操作系统之类软件故障,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重装系统后,复原用户初始状态,以便判断故障点。重装系统,须以一键恢复为主,其次是恢复安装,最后是完全重新安装。恢复安装的方法:对于WindowsXP系统,直接使用其安装光盘启动,在安装界面中选择修复安装,选择R时会出现两个选项:一是快速修复,对于简单问题用此选择;另一是故障修复台,只要选择正确的安装目录就可启用故障修复台。故障修复台界面类似于DOS界面。为保证系统干净,在安装前,执行Fdisk/MBR命令,必要时,在此之后执行Format/u命令。一定要使用随机版的或正版的操作系统安装介质进行安装。

六、病毒影响

在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影响,从而对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因此人们为了有效的防止病毒的入侵,人们就利用各种杀毒软件以及防火墙软件等进行预防。不过,由于计算机病毒存在着多样性和隐蔽性,因此为了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人们就要经常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

七、结束语

目前,在计算机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千奇百怪,因此为了对其故障进行有效的修复处理,人们只有在通过不断的实践,对其处理技术进行一定的完善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在计算机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局域网;恢复计算机系统;Ghost

中图分类号:TP3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4-0000-02

LAN Effective Application on the Computer System Recovery

Xiao Zhiyong

(Wuhanliang Technology School,Kaiping529300,China)

Abstract:LAN work if stable,after failure whether can recover in time has a direct impact for the users’normal work and study.But the network administrator often encounter due to improper operation caused the problem of poor stability of the system,sometimes cannot be ascertained by reason,or system of computer virus violations can't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so on.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o reinstall thesystem,generally USES cloning method,this paper system against this approach in recovering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ystem discussed.

Keywords:LAN;Computer system recovery;Ghost

一、网络克隆的原理

所谓的网络克隆,指的是计算机通过DOS系经进行启动,然后再从网上下载Ghost映像文件做系统的恢复。通常按照引导DOS的方法来分,网络克隆可以分为光盘引导、U盘引导、PXE引导以及软盘引导等四种。除了PXE引导之外,其它三种启动过程除了启动文件的介质不同之外,其它基本相同,而PXE则相对复杂。首先我们来看利用U盘引导系统进行网络克隆的原理,其次利用U盘启动引导DOS系统的时候,加载网卡驱动,再经过DHCP协议获取IP地址,进行网络连接后Ghost命令执行程序从GhostCast多播服务器中下载,然后进行操作系统的映像克隆启动分区,从而恢复系统。而由Ghost引导的原理如下:客户机开机启动,BIOS装载网卡中Boot ROM中的PXE代码,其IP进址是通过BOOTP获取的,建立网络连接,下载NBP,执行后再从DHCP服务器获取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的服务器名及启动映像文件名,利用TFTP协议由服务器下载启动映像文件,本地环境执行从而完成DOS引导。PXE引导启动映像文件中包括DOS启动文件、Ghost命令执行程序以及网卡驱动等,客户端计算机开始运行GhostEXE,从GhostCast多播服务器中下载映像克隆启动分区,其完毕后重启进行系统的恢复操作。

二、网络克隆的环境支持及配置

(一)服务器支持软件

服务器中安装Symantec Ghost 11中两个组件,其一为Install 3Com Boot Services PXE Server,另一个是Install Ghost Standard Tools,前者可以提供TFTP服务器、创建网络启动映像以及PXE的启动菜单等,而后者提供的功能则包括Ghost命令行工具、启动映像制作以及GhostCast多播服务器等等。

(二)带Ghost命令行启动映像文件及启动菜单的制作

U盘启动的步骤如下:先选择网卡驱动,再进行DOS系统的选择,接下来选择客户端计算机的类型,再进行客户端的网络设置,选择启动映像保存的方法,最后输出文件后完成向导。而PXE启动菜单文件制作的步骤如下:先运行3Com Boot Image Editor“Create PXE menuboot file…”,选中对话框中Add将完成的映像文件添加其中,然后在Menu description下将菜单项的名称输入其文本框中,在标签Options设置等待时间及菜单的标题,完成后将启动菜单文件命名后另存。

(三)TFTP服务器的配置

先选择3Com Boot Image EditorTFTP Server,首次运行需绑定的网卡需要指定,再通过主菜单的Options选择Setting配置TFTP服务器。勾选File Transfer标签中的Transmit secure mod,指定出服务目录,把启动映像文件及PXE启动菜单文件存放其中,最后通过Windows Server的管理工具中的服务,将3Com TFTP设为自动运行。

(四)DHCP服务器的配置

DHCP服务器不仅可以实现IP地址的自动分配,并且还可以提供PXE服务器的功能,其设置步骤如下:选新建一个作用域,把IP地址的起始及结束范围填好,然后指定子网掩码,再把作用域激活。然后对作用域的属性做出设置,由于PXE启动的过程中要用到BOOTP协议,因此要将作用域属性中默认的“仅DHCP”变为“两者”,默认租约期限;最后进行作用域选项的添加。

三、网络克隆恢复系统的具体应用

(一)标准系统盘的规划

所谓的标准系统盘指的是计算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我们以我校学生机房计算机为例,其硬盘规划如下:把总容量为40G的硬盘分成4个区,每个区均为10G,格式FAT32,其中C盘包括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网页三剑客等应用软件;D盘与E盘进行自由存储使用;F盘为系统的安装程序、三个Ghost不同参数的C盘映像文件以及本机配套的相关程序等等。优化硬盘系统,比如清理注册表、删除临时文件夹或者整理磁盘提高其访问速度等,使得系统的运行效率得以提高。

第3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企事业单位的运行与发展。而计算机系统技术的发展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与方式。因此,本文将从计算机系统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 人事档案 信息化管理 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应用效果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这给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

所谓人事档案管理,就是指将人事档案的收集、保管、整理、鉴定、统计以及利用的活动,是个人学历、经历、社会关系、业务能力、思想品德、奖励处罚以及工作状况等多个方面的原始记录。

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采用手工进行档案资料的检索与整理,不仅不能有效地保障档案资料的准确度与完整性,而且无形中加重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二、针对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一)应用之一——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

要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传统的手工查阅人事档案资料方式进行改革,转换为利用计算机系统查阅档案资料的模式,并按照档案资料不同的用途与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改革,有助于快速地调阅职工的档案信息,了解并掌握职工在简历、自然情况以及德行方面的信息,为人员的升职提供专业的信息资料。

(二)应用之二——有效延长人事档案资料的使用寿命

要有效延长人事档案资料的使用寿命,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资料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并进行分类整理,将人事档案的原始文件进行科学化保存;二是在检索人事档案管理资料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计算机信息查询为主,人事档案原始文件查询为辅的原则,进而降低由于重复的调阅档案、摘抄档案资料信息等多项工作而对原始人事档案文件的磨损,从而有效保障了人事档案资料的使用寿命。

(三)应用之三——科学任免干部职工

要科学任免干部职工,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在任免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时,更多地是采用口头汇报加文字材料的方式,而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充分结合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与学习过程中的声像与文字资料进行考核;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操作。

(四)应用之四——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要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改革,有助于丰富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使其具有极强的分析与统计功能;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改革,使得各种文字、数据资料转变成各种报表、图表以及名册,并可以备份保存,以有效降低人工操作可能会产生的错误。

三、针对建立并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

(一)措施之一 —— 采取措施强化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维护

要强化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维护,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将人事档案的资料信息准确地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这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的基础与前提;二是要将人事档案的核心信息完整地录入计算机系统中,这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的动力与基础;三是要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将计算机系统中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有效保障计算机系统中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与真实性。

(二)措施之二 —— 采取措施增强企事业管理层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要增强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参与计算机系统应用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的培训与教育活动;二是要加大对计算机系统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的研发支持力度,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措施之三 —— 采取措施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要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运用状况,制定严格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与工作纪律以及奖优惩劣制度,对于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精神与物质双重的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懒散、工作效率低下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措施;二是要根据职工的工作地位与职权,制定人事档案检索信息的范围与内容,严禁外网络与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事档案信息的计算机进行连接;三是要采取措施对人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与保护等理论的教育与培训,逐步提升本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护水平。

(四)措施之四 —— 采取措施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技术知识进行培训与教育,逐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以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二是要定期邀请计算机系统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员在企事业单位开展演讲与讲座等活动。

(五)措施之五 —— 采取措施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推动以多媒体与档案全文为核心的数据库建设,逐步推进人事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其次是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强化对符合国家规范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宣传力度,为人事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换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在提升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水平与用人质量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有助于降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时间,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向东.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几点建议[J].价值工程,2010(15)

[2]李方.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J].科技创新导报, 2008(31)

[3]张力英.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才智,2012(02)

[4]张雪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人事档案管理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1)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控制;汽车性能;检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迫使汽车检测站由过去人工定性检测开展到半自动化检测,这是一个不时探究和完善的过程,由于我国汽车检测技术起步较晚,加之一度时期汽车工业没有作为支柱产业,汽车保有量少,招致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开展较迟缓,不少地域严重短少汽车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即便在科学技术昌明的今天,由于从事汽车站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单位良莠不齐,为数不少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机动车保有量提升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进一步全面推进了汽车领域各行业的扩充发展。就技术层面来讲,在汽车行业中计算机系统应用发展水平实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其在汽车出厂前后的测试性能、监控与检测等层面均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2.计算机系统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中的应用

2.1 计算机系统在汽车性能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汽车检测水平不断提升,其中以PLC系统、面向对象、DCS系统、模块化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成熟。面向对象系统是汽车性能测试中典型利用的基础控制模式,主体针对应用特定对象展开对系统的二次开发与设计,其中二次开发核心在于专用系统、结构、部件与应用软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令检测汽车性能系统实现价格低廉、紧凑,一体化仪控、电控与计算机控制等现代化测试目标。

2.2 计算机系统在汽车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经过深入研究开发,当前我国汽车故障维修检测领域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由传统完全依赖检查人员实践经验与感觉展开的诊断发展成为采用专业先进设备进行全面的诊断检测维修。较多综合汽车性能维修检测站均科学应用了计算机检测控制系统,并引入了信息维修管理体系,在一定层次上实现了维修检测的科学化与自动化操作管理。

2.3 计算机系统在汽车管理检测中的应用

汽车管理检测中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对汽车多站点动态检测网络管理系统的搭建及辅助,基于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我们可有效服务道路管理运输部门实现对多项汽车检测站测试数据的实时传输以及结果检测的自动化判断,对二级维护车辆进行准确备案,进而实现对各类道路车辆运输技术水平状况的动态实时监控以及对相关价值化信息的高效自动化传输,同时还可有效监控维修汽车企业二级维护车辆的一次合格率,起到严格的督促管理作用。我们可将此计算机动态检测管理网络系统全面应用于各类管理运输部门与相应检测服务站,合理实现自动化信息传递与高效性车辆维修检测管理,满通部各项管理建设要求。

2.4 计算机系统在汽车监控中的应用

(1)车载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归纳

首先,精确定位:车载监控终端全天候24小时连续不断的接收GPS卫星信号,从而为系统提供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定位精度可达10米。其次,记忆功能:车载监控终端具有存储车辆位置/模拟量/异常信息的功能,而且可存储长达两个月的车辆位置/模拟量信息。第三,控制功能:车载监控终端接收到监控中心的控制命令后,对车辆执行控制动作。第四,通信功能:在GSM网络覆盖范围内,车载监控终端可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交换。最后,防劫报警职能:在车辆遭受抢劫时,驾驶员触动一个隐蔽报警按钮,即可在自保的同时等待援助。

(2)监控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归纳

首先,数据预处理:通信服务器从Internet上接收到车辆的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初始的验证、校验、数据日志处理。并将待处理的信息分发给有处理能力的监控终端。其次,数据跟踪:将移动车辆的实时位置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来。第三,跟踪监控功能:服务器端可以实现对多终端的跟踪监控,系统实现采用TCP/IP协议,采用此协议是因为该协议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第四,报警功能:终端设备报警分为预报警,实际报警,以及报警解除三级报警状态,这主要为了避免误报警情况发生,当服务器端收到终端设备预报警信息,则弹出报警对话框,并且在预报警车号列表框中列出发出预报警信息的车号,双击其车号可以使系统定位到该车上,预报警情况不会使系统自动定位该车号的终端。

3.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各汽车检测站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本上是各自独立、步调一致的,并且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使各汽车检测站取得的宝贵检测数据材料无法进一步地开发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汽车检测站已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经过网络构成一个大的系统。各省以地市为节点,经过专线或宽带联络起来,以中心站为中枢延伸到全国,从而完成信息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共享,完成车辆技术信息化管理。汽车检测站将成为一个智能化检测体,真正使汽车检测站成为检测市场的“CT”站,逐渐在汽车管理上完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在检测技术上完成自动化和智能化。

3.1 远程接人VPN方式

该系统网络构造采用散布式协作处置Client/Server(C/S)构造及开放式的网络TCP/IP协议,全网由市运政管理部门信息中心LAN,远间隔各区县汽车检测站分信息中心LAN,经过公共网络Internet或专线衔接。VPN方式的缺陷是:传统VPN方式的显著缺陷就是会招致网络性能降落,从而影响企业用户的信息沟通。

3.2 宽带网接人方式

市运政管理部门信息中心和各汽车检测站采角局域网构造,经过宽带网停止通讯。网络采用c/s构造,基于Windows2000Server网络操作系统,SQL Server2000大型网络数据库,提供开放式数据接口。

汽车检测站内部一切工作站构成一个C/S构造的局域网,担任处置汽车检测站内部的各种检测业务。C/S构造局域网宽带网接人方式的缺陷是:当用户数量增加时,性能会明显降落;客户端都要装置应用程序,系统扩展维护复杂,代码可重用性差,维护和晋级本钱十分高。

3.3 广域网B/S构造方式

市运政管理部门信息中心和各汽车检测站采用广域网Brower/Serverr(B/S)构造方式,经过公话网(ISDN/PSTN)拨号衔接。网络采用B/S构造,客户机上只需装置一个阅读器(Browser),如Internet ExPlorer,效劳器装置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 server2000等数据库。阅读器经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停止数据交互。SQL server2000大型网络数据库,提供开放式数据接口。其数据集中存在于检测中心的中央数据库,可有效地维护数据的平安。

特别是运政管理部门为了可以及时牢靠地控制第一手数据材料,监视各个汽车检测站的工作质量,制定各种剖析办法,制定管理决策的请求,对客户端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基于B/S构造方式的网络系统,采用构建式软件开发形式,完成图形化、流程化和非编程化的软件开发;用户能够基于组件拼装完成软件开发,无论是逻辑处置还是页面交互,都经过组件构建,无需专业编程人员,能够随需而变,特别合适当前运政管理部门和汽车检测站管理的需求。

第5篇

近年来,在应用需求的强大驱动下,我国通信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通信行业中的许多企业单位,如电信公司或移动集团,其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对线路的实时监控要求很高,数据量庞大,如何将实时控制与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便成为系统实施的一个关键部分。

在参与了某个通信公司的一套网管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后,我们分析了两者的集成与应用工作,深切地感受到有一个良好的设计策略以及重视所选用的工具是一个关键。这个项目主要是对下属各分站的子网以及有关链路的连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报警、路由控制和授权等功能,其关键在于提供一个实时显示情况的地图界面,井将数据汇总和组织,建立起数据仓库以及进一步实施数据挖掘分析,从而能支持企业的决策分析。我作为设计人员之一,着重在本文中讨论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时的策略。

【正文】

众所周知,通信行业需要有一整套监控通信网络的手段,其工作特点是涉及到的各分站与基站的在地理位置L的分布性,更加需要有在更高一级提供检测不同分站链接情况的手段。一般来讲,由于数据都是海量的,所以,如何将整个网络系统所得的数据及时处理,以便和决策部门的分析相结合,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简言之,分布性、实时性以及数据海量性是解决整个系统设计和集成的核心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网管监控系统”。由于我参与设计与开发的这个系统并不是位于基层的分站,其定位在将下属各分站的主机通信数据(包括数据流量、链路负荷、通往其他结点即主机的连通情况等)加以收集,所以对于具体通信事务的底层操作要求并不很高。

考虑到上述原因,我们采用了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Mapinfo并采用Delphi编程,后台用SQL Server数据库(这是由于考虑到决策所需要用到的是Microsoft公司的OLAP Service)。在分析和计划之前,我们先对ITU801标准做了详细的探讨,这只是一个有关子网和链路定义以及分层等描述的标准,在听取了许多分站人员的建议后,将MAPINFO公司提供的一个相关的MAP X的Active X控件嵌入到Delphi程序中,利用MAP X中提供的丰富的类以及操作,比如Object、Layer等实现网管界面,井且加入了子网和链路的概念,对属下的分站可以随意地组合成为不同子网,而且实现了放大与缩小的功能,大致可以将整个地区的分站集中在一张地图中,能显示在屏幕上,这时,只是显示出各个分站的概要,小到可以显示出某台主机的机柜、机柜直到插件板(因为这些都要实时监控)。我们采用了分层的方法来实现以上缩放。对于一些静态的数据,如分站,主机的位置等则先用Mapinfo公司提供的一套编制地理信息的工具(MAP X是其提供给编程工具的一个Active X控件)做成静态的层次图放置于数据库中。

我们新做成的这套系统通过与各分站的专用线路加以连接,能实时地得到数据,显示于地图上,反映出各站、各子网、各链路的实时状态,并能将控制命令传回分站(如强制链路中断、路由转换等)。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即是要将实时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加以集成,我们的设想和体系结构大体上可以用一张简图表示。

在这个体系结构中,由各分站保留着详细的数据,网管系统则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将汇总到的数据作少量统计,抽取其中需要保存的内容放入数据库,如每分钟流量,某分站与其他分站每分钟通信流量,在该分站中某个链路的负荷(这些链路有可能是动态分配的,也可能是固定分站之间的通信链路)。尽管如此,数据仍然是海量的,因此,如果要把这些数据都直接送到各个决策部门,比如送给市场部门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数据仓库,确定了客户、时间、通信量、计费和故障等几个数据仓库的主题,每隔一定时间对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清理与抽取等预处理工作,建立好数据仓库。这里的预处理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有建立计算时间,但是无计费的(计费值为零)的数据,应视为建立失败的无效数据,需要予以剔除;某些企业租用的是专用线路按月计费,中间的通信因此无计费的一些有关记录也应剔除等。

在预处理之后,再利用OLAP Service的分析将数据融合与汇总。按照决策部门的需要提供相应数据(比如:市场部门需要每一分站的收益,客户分布情况以及客户费用等)。这些都可以由OLAP Service对数据作预先处理,此时处理完的数据在逻辑上是以立方体(CUBE)形式存在的,其占用的存储空间便能显著地降低,如1999年8月有2000万条通讯记录,即使形成作为备份的文本都需要4G空间,经过OLAP Service处理后仅需200M左右空间,因此,经处理后的数据主要存放于另外的相关部门的机器中,而不能与主服务器放在一起。

最后,再来讨论由决策人员所使用的系统。由于这些部门并不分散,我们就没有采用OLAP Servce的Web方案。采用Delphi编制了访问OLAP Service的客户端软件,用了OLAP Service提供的、Cube Browser控件,用相似于网页的界面提供了数据立方体的各种操作,如上钻(观察角度从月转到季度甚至年),切片,旋转等操作。为了便于输出打印数据,还内嵌了Microsoft的Excel数据透视表,可以将在Cube Browser上所看到的数据转化为Excel的表格形式,或者转换成饼形图、柱形图和曲线图等,比如可以观察每天24小时通信流量的分布曲线图,可以发现在夜间12点以后明显通信流量减少,而决策部门便可制定某些优惠或减价措施吸引更多客户在12点之后使用网络。

另外,在采用OLAP Service中的数据挖掘功能时,其中提供的两类算法分别是基于决策树的分类和基于决策树的聚类,市场部门的聚类算法将客户根据费用情况加以聚集,以期发现处于同一消费水平的客户的共同特征,便于制定政策,吸引客户。这方面的努力我们将会进一步持续进行,以保证有足够的海量数据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整个系统运行后,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工作都由程序定期地自动进行,该系统应用已有一段时间,受到了不少好评。当然,也发现了其中有不少问题,比如;主服务器数据库的容量问题,主站与分站的通信效率问题,还有在网管系统中,网络故障的确定还不够细致,需要由分站再具体化加以确定,决策系统与网管系统之间还缺少直接通信手段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与改进。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仪器;仪表

在新时代信息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在计算机领域,自动化仪器仪表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对社会中各个物质进行测量,它是信息发展的源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自动化仪器仪表中,嵌入式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级系统,已逐渐被业界人士广泛关注,通过相关研究,已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为自动化仪器仪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使仪器仪表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高级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为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分类。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内容,适应硬件软件系统,并且需要该系统的功能、体积、能耗、成本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一定的要求,该系统是一款专用性很强的计算机系统。近年来,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发达,通过分析,我们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基于单片机的MCU系统。这种系统中主要是采用8位或者16位的处理器进行的,该系统的优点是具有高集成度,并且具有良好的控制功能;缺点是容量小,存储空间有效,功能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2)工业化单板机(PC104)。该系统的优点是:功能极为强大,并且机器小、能耗低、安全可靠;其缺点是:不够灵活,只能够选择一些板卡级硬件进行裁剪。3)MPU或者DSP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采用32位的处理器进行运作,它能够根据规定或要求对硬件进行裁剪,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这种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拥有一个巨大的软件平台,专用性极强。

(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前景广阔。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动化仪器仪表的特殊要求,将硬件进行合理的裁剪,使系统微型化,并能够有效的实现高集成度,此时的自动化仪器仪表就能够越来越智能化,它可以对外界物质的空间特性进行科学的测量,能够有效的对电路补偿,有利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能够自我诊断故障并维修,还能够自我学习,适应能力极强。在利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自动化仪器仪表完成远程控制、探测、维护、处理等功能,这些都是过去仪器仪表中不能够完成的。总而言之,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诞生与应用,为自动化仪器仪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二、软硬件协同设计是自动化仪表设计的新模式

(一)传统仪器仪表设计的弊端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过去,我们在对仪器仪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工序极为复杂,其主要流程是:首先需要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进行设计;其次应该对系统的软件进行设计;最后还需要对整个系统的集成度进行全面的测试。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如果发现计算机的硬件出现错误或者整个系统出现各种缺陷问题,要想在此基础上更正是不大实际的,往往需要设计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这样也就不仅延长了系统开发的周期,增加了经济成本,还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为市场提供良好的产品。

(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复合自动化仪器仪表的设计发展。

在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开发中,人们认识到软件与硬件的开发不应是独立的、分离的,而应是协同的、一致的。即在软件和硬件实现之前,对软硬件所实现的功能进行划分,以便产生一个最佳的分解方案,同时在硬件开发之前,应对包含软件、硬件的嵌入式系统所实现的功能进行验证,以确保系统的实现与最初的功能规格说明相一致。这就是一种新的设计模式—软硬件协同设计(CoDesign)。这种思想对于自动化仪表的设计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可分为四个阶段:系统功能描述和划分阶段,软硬件设计阶段,协同模拟阶段,软硬件综合阶段。

1.软硬件综合。

模拟通过后进行软硬件综合,最后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硬件构件的综合可由硬件高层综合、逻辑综合、版图综合等几个不同阶段构成。软件构件的综合包括软件高级综合、编译、汇编等几个阶段。采用这种新的设计思想,不仅能够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而且避免了重复设计,提高了设计的合理性和成功率。

2.软硬件功能分解。

在系统功能描述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进一步对系统进行分解,划分软硬件部分,使系统设计能够并行进行,使系统方案接近最优。

3.系统协同模拟。

软硬件设计完毕,通过通信和同步机制对整个系统综合模拟验证,及时发现并修正系统设计偏差。

4.系统功能描述和划分。

在设计的初期就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采用和实现无关的语言描述系统的功能,可以采用VHDL作为算法级的描述语言,也可以通过对C语言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扩充作为行为级的描述语言,以便对系统功能进行模拟验证。

三、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是新型自动化仪表的核心

(一)高性能嵌入式系统使新型仪器高性能成为可能。

目前的自动化仪表大多采用8位或者16位的微控制器(单片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智能化,但是随着需要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同时,微电子技术、芯片技术、集成电路工艺的飞速发展,使得高性能的嵌入式处理器的价格、体积、功耗都不断降低,新型仪器中使用高性能的嵌入处理器已成为可能。嵌入式DSP处理器系统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设计,适合于执行DSP算法,编译效率较高,指令执行速度也较快。在数字滤波、FFT、谱分析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是TI的TMS320系列和Motorola的DSP56000系列。为了满足各种不同应用的需求,CPU生产商还提供了专用的集成化处理器。以32位处理器为内核,处理器中还集成了许多的功能。如Motorola68360是一个32位内核(CPU32+)的集成通信用CPU,它最大的特点是集成了一个通信系统,内含4路同步协议的协议通道,可以支持HDLC、T1/E1、ISDN等通信协议。ARM系列的微处理器种类更多,有专用于网络的,专用于通信的,集成DSP协处理器的,还有支持Java的等等。

(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使自动化仪表产生质的飞跃。

自动化仪表不一定需要实时操作系统,而且在以往的仪器仪表中由于处理器功能、存储器容量等限制,实时操作系统也难以实现应用。随着仪器仪表硬件功能的增强,成本的降低,功能要求的增加和复杂化,需要实时操作系统对多个任务进行合理协调调度,管理系统资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第7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角度;医院管理系统;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一、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的安全隐患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安全隐患,即网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性破坏,或是导致系统数据出现缺失而导致的意外情况,都属于内部的安全隐患。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外部的安全隐患

能够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外部安全隐患,通常属于人为故意破坏的行为,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不法分子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入侵其他系统盗取文件的行为日益猖獗,对于这样的违法行为,即使有关部门勒令禁止,但仍无法完全杜绝。如医院与医保中心之间的计算机系统是相互连接的,一旦一方的计算机系统出现高危病毒,或者说病毒的水平高于医院计算机系统的防火墙设置,那么就会形成大面积的计算机瘫痪,从而影响医疗设施的正常流程运作,使网络运行出现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计算机信息系统客户端运行的安全隐患

随着终端电子产品的不断涌现,各服务机构都能够通过手机终端App实现便捷服务,除这种形式外,在当下的医疗服务场所,一些客户端自助式设备也十分常见。这些客户端自助式设备,能够与网络相连接,通过用户的自主选择,实现所需服务的项目咨询或相关手续办理,为医疗服务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但医院的计算机客户端管理并不容易,需要更为专业的管理方式与制度约束,才能够规范管理流程。若是计算机客户端出现问题,其解决方式较为繁琐,并且会对医院的整体网络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技术内容及解决方法

(一)加强计算机数据的管理工作

(1)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实行数据备份制度,加强对重要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将重要的文件备份到安全的硬盘中。一旦出现系统事故,备份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医院的损失。医院的网络管理中心在安装各部门的计算机时,应利用网络中心数据库的设施,定期启动数据的自动备份管理,并借助恢复命令机制,确保备份服务器所工作的内容与主服务器一致。(2)医院应启动计算机运行的实时检测系统,将计算机系统的统计数据能够更加明确的记录下来,如医院的检查数据、诊疗信息等,都能够起到存档备份的作用。同时,医院的网络管理中心,也可以通过对系统运行状况的检测加以评估,对潜在风险进行及早的预防与控制,从而降低医院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风险。

(二)加强对信息系统核心技术的管理与升级

(1)医院方面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通常由网络运行中心进行管理,由于系统外部的接触设备较多,也使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困难。由外接设备所带来的病毒影响,对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为了确保移动设备的使用安全,网络管理人员可通过在计算机系统上安装病毒识别软件,以实现对外接设备的安全控制。同时增强移动设备的安全性能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和升级。(2)当代医院已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流程,对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方面培训也是必要的。医院应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对计算机维护的基本常识与操作方法,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与教育,使从业者具备信息系统安全的意识与理念,实现计算机操作的普及,避免由人为因素带来的网络运行破坏及故障。

(三)升级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

(1)在管理层次,网络运行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对服务器的运行进行定期的检查,不仅如此,还要对机房的运行环境进行整理和布置,使网络中心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下。对发现的故障或风险,要及时反映情况并等待处理结果,才能使服务器的运行受到合理化保障。(2)医院的网络防火墙应及时更新和性能提升,使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在抵抗病毒入侵方面得以性能优化。同时对于网络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院方要严格规范管理流程,使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对相关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规划和科学管理。

三、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优化建议与解决方法

(1)由于网络管理与软件维护的工作较为繁重,且工作人员的维修效率有待提高,故医院方面可通过总结维修经验的方式,定期进行报告反馈,减少琐碎维修工作占用的时间。同时院方还应要求工作人员在软硬件维修上要作出全面的检修计划,对易出现或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以便于在通讯联系的过程中维修人员能够通过医务人员的描述,携带相关维修工具,并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修,减少运行损失。(2)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是一个需要不断提高的过程,其不仅要求在医院的管理制度上予以完善,更要在技术人员的软实力方面予以加强。院方可通过将部分业务外包的形式,对信息科所承担的维护任务进行分担,使内部技术人员能够与外部技术进行交流,实现自身维修水平的提升。同时院方还应整合规划全员的信息系统,做好系统扩展的规划方案,在目前所确立的信息化制度的基础上,予以合理的整合、优化与完善。

第8篇

关键词 系统封装 系统备份 Sysprep

中图分类号:TP35 文献标识码:A

1现状简介

现场计算机通常是作为终端监控,信息显示,编程输入在应用。自1580线投入运行以来现场上某些计算机已经使用8至1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计算机硬件更新已经超过3代。目前现场计算机维护主要是以GHOST方式进行硬盘备份,当计算机损坏无法启动时,通过把备份硬盘插入到新机器中进行恢复。但是,现场备用计算机类型多为通用型工控机,对于相对某些独立的单体设备而言,设备随机所带的计算机型号不一,有惠普、戴尔、联想、紫光,以及厂家定制的无法确定型号的计算机,如果按照上述方式,仅以更换备份硬盘的方式解决出现问题的计算机,由于硬件驱动不相符等原因有时会导致Windows系统无法进入、或者直接蓝屏等情况出现。

特别是某些单体设备所附带计算机系统仍旧使用单核CPU ,对应的主板老旧,型号繁杂,很多型号已经停产,因此在备件的采购上无法采购到相应的型号。而且某些设备所带计算机是通过代工方式定制而成,导致市场上无法找到对应型号的计算机。如果从单体设备厂商那里采购对应的计算机类型,往往是几千元的设备采购价却需要几万元。所以如果能够通过一种方式使系统与硬件分离,不再依赖于原来的硬件,就不需要再单独准备备件以应对某些计算机系统故障。

2系统封装简介

系统封装技术核心来源于Sysprep,是微软制作的一种专为需要在多台计算机上部署Windows操作系统的客户而设计的使用工具,在某单台计算机上完成初始安装步骤后,可以用Sysprep 对样品计算机进行克隆,然后在备用计算机进行系统移植备份。在移植的时候,使用Sysprep去除系统特定信息,如计算机安全标识符,硬件驱动等信息,这样就使得计算机系统和硬件分离,可以再不同的计算机类型上进行系统安装。在Sysprep的基础之上,国内开发出很多好用的系统封装工具,笔者就其中一种“Easy Sysprep”软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介绍一下具体过程。

3实现过程

现场某单体设备随机所带的监控系统,主板为865平台,通过GHOST 方式备份主机硬盘然后更换到新的工控机上(主板为G41平台),由于两台机器平台相差太大,导致即使在安全模式下也无法进入系统而直接蓝屏,因此无法通过进入系统后更新驱动的方式,使得原系统在新平台上继续使用。而如果通过重新安装系统的方式,由于没有相关的软件安装包,依然导致新平台无法运行。基于以上原因 在旧平台上使用Easy Sysprep软件,如图1所示:

填入序列号和用户名,在其他选项里选中“释放当前系统自带基础硬件驱动”然后点击下一步,点击完成。如图2所示,系统正在进行封装。

完成上述步骤之后,重启计算机使用Ghost .exe工具进行备份。然后以新备份的系统盘为启动盘启动新机器。由于使用了封装技术,使得原系统上的硬件信息已经被删除干净,所以新系统能够以系统默认的方式启动,系统启动后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新机器硬件驱动的安装。

4小结

通过使用系统封装的方式,使得旧系统在无法订购相同备件的情况下,且在通过直接备份系统盘也无效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在新系统上运行,同时也省去了只能从相关单体设备厂商采购需要花费的数万元设备费用。

作者简介:石晓磊(1983-),女,辽宁辽阳人,营口理工学院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综合自动化工程技术。张勇(1985-),男,辽宁鞍山人,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复杂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 输血科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028-02

最近几年,医疗事业也在不断壮大,传统应用的输血科管理软件在实际应用需求中已不能完全满足输血科实验室中的检测工作。笔者所在医院在确保保障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对输血科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研发推进,使输血科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从效率和质量上得到提高,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差错,确保病人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就诊并到输血科接受输血的患者102例。将这102例病患输机电脑随机将其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51例患者。其中在A组患者中,女性占23例,男性占28例,年龄范围在19~72岁之间,平均年龄大约在(40±11.1)岁;而在B组患者中,女性串者26例,男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在18~72岁间,平均年龄大约在(42±12.2)岁。由数据可见,A、B两组患者从性别以及年龄上看,其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院对此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或者其监护人通知并知情,同时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和系统的启用调试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全面检验测试并且达到稳定连续的状况,再准确地将相关各科室的客户端安装到系统,同时要对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新开发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正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初始阶段,需要由专业人员对全院各科室的信息数据以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及时处理。

1.2.2 特殊血液制剂的预警功能

如果患者在输血科检测到有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强阳性或交叉配血实验次侧强阳性等血液特殊结果,这时需要患者马上进行输注洗涤红细胞等特殊血液制剂时,计算机系统会自动将输血科产生建议输血数据信息发送传达到客户端病区护士站,从而使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安排病患用血,确保患者及时安全地得到救助。

1.2.3 确保血液输注及时正确

医院输血科给输血患者配有相应的条码腕带,医院工作者在扫描条码后可以得到患者个人的准确信息,然后再根据患者信息与待输注的血液数据信息进行详细核对,每个程序都要准确无误,每个细节都要备注记录,确保患者所输注的血液正确及时。

1.2.4 在系统中增加临床用血监管功能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设计时需要在用血监管栏中增设各项数据信息的统计功能:比如对成分输血率、人均备血量等多项用血数据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对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用血也起到了科学监管的作用。在计算机系统中该科室也将各项输血信息进行院内公示,这样可以为临床医师的用血量提供合理科学的参考信息,同时也起到用血警示作用。

1.2.5 系统建设完成和验收

该院应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初试测试和调试阶段用时大约6个月,在一切符合应用标准后才能正式投入运行。在正试投入运行3个月后,需要再次确认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已经满足输血科的各项需求,同时符合与开发软件公司签订的输血科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协议的详细要求。对于系统软件的验收,院方需要成立专门的验收小组进行,该院是由输血科和信息科共同组成的验收小组,再经软件公司申请,对该系统进行共同确认和验收。

1.3 疗效评价标准

统计研究过程中两组发生的输血错误、信息丢失、三方信息不对等、输血后疗效未追踪到的情况,通过对比以上4方面计算机信息系统情况,得出两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输血护理中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评价4项标准,A组由于人为因素出现个别失误,但各项发生率均远低于B组,A、B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输血科在医院的整个医疗系统中是联系整个医院、病患以及血站的关键纽带。将输血计算机信息系统转换为安全输血实践的手段,从根本上实现输血管理的现代化和标准化。

输血科的输血管理系统在新的开发和完善后,其优点有:首先,此系统具备多方面的统计功能和预警功能,保障输血管理标准化。如,血液制品过期预警、血型不符的预警等。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输血管理系统只是涉及了输血科简单的日常工作,不具备与医院各科室的客户端以及临床各病区的输血的相关协调互为工作,容易造成输血安全事故。而新开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将输血科与医院各科室的客户端以及临床各病区的输血建立了纽带关系,可以资源共享,而且在与临床医护工作站的信息传递上也实现了及时准确的合作、联系,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

此系统简化了手工记录方式的繁琐,实现工作操作流程现代化。在运用了新开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后,对输血科的工作质量、效率以及工作的安全准确性有了大大的提升,避免了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

运用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原有简单记录和费用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的用血监管功能,主要是增加了多项对临床医师用血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而且输血科根据统计的数据信息可以将之公开公示,使临床医务人员自身对合理用血更加严谨。当然,尽管此项系统相对完善,但在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首先客观来讲,输血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还不能做到十分便利,其实际功能仅限于在各个系统中记录、查询、统计相关信息。随着该院的计算机系统的不断研发,实现全方位联网的新系统更是指日可待。如果真正地实现全方位联网,那么该科的输血管理系统可以对各台手术前、中、后的患者用血量进行精确统计,包括单病种的用血量的数据信息等。通过全方位的统计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病种制定不同的临床输血指导路径。其次,该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还需要与采供血机构联网。如果输血科与各地区采供血机构建立联网,需要在血液库存预警、合理用血评估、科学用血指导等方面更深层次开发并应用。那样采供血机构可以根据各医院的用血情况和血液库存情况,合理安排采血计划和调配用血,确保临床用血。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但也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重视并正确使用该系统,提高输血护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