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21:50:06
导语:在快消品调研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不久前,广电总局出台《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简称61号令),有业内专家认为,尽管中国整体广告市场呈现回暖势头,但受61号令影响,预计2010年电视广告市场将有126亿元被“净化”。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日前也了年度新媒体趋势报告,媒体受众将在新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过程中被分流并发生“碎片化”,随之,广告市场份额也将改变。据估算,仅2010年在传统电视广告市场,将有100亿元流向新媒体,而近年来创新不断的户外数字媒体和互联网也许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将继续上升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曾表示:“在中国都市主流人群中,分众传媒是最主流的广告传播平台,在中国9万多栋写字楼中,分众占94%,拥有超过4000家卖场和便利店的视频资源,覆盖超过2亿的核心消费人群。即使5至10年内,楼宇广告增速放缓,但随着中国城镇化加速,二、三线城市的写字楼、公寓、卖场将形成新增长,为分众创造新的市场。”
“目前分众的业务持续回暖,分众未来的重点仍是对楼宇、卖场、框架广告这三大核心业务进行深挖,一方面将媒体网络更为细分化,通过技术方式提高投放的精准度,另一方面,加快分众二、三线城市网络的建设,在广度上覆盖更多的受众。”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江南春则表示。
分众战略调整后聚焦楼宇、框架、卖场三大核心业务的聚焦战略也获得众多同行的认可,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分众传媒核心业务的潜力被严重低估,从股价上看,分众至少尚有66%的上涨空间。摩根士丹利预计,随着中国广告市场的全面回暖,分众传媒2010年的广告营收将比2009年增加20%。Pali Capital分析师在给投资者的调研报告中则强调,分众传媒的业绩已经企稳,其核心业务正在提升。由于其在中国户外数字媒体广告市场占据统治地位,相信分众传媒将得益于中国经济回暖。
这不仅仅是个别现象,户外数字媒体和互联网环境的日渐清晰,使得其发展更加迅速,前途更加明朗化,在未来的时间内将保持继续上升的态势。
媒体价值优势凸显
经历了经济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后,包括分众传媒在内的户外数字媒体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分众传媒200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整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房地产、快速消费品、汽车等多个行业对楼宇视频广告的投放增长明显。
“分众的目标受众集中在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的年轻群体,这部分人接触电视等传统媒体的频率较低,接触楼宇视频、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频率较高,因此,对许多中高档产品来说,分众的媒体平台非常有吸引力。”央视索福瑞(CTR)副总裁田涛表示。
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CMMS)的最新调研,在年龄20-50岁,月收入超过3000的都市人群中,楼宇视频媒体的覆盖率已达到64%,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城市,楼宇视频对月收入5000元以上和3000元以上受众群的平均到达率高达56.5%和70.5%。
“我们以为观众坐在电视机前已有两个钟头,也有足够机会看我们投放的广告,但其实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做别的事情,只是遥控器没转台而已。”实力传播大中华区策略研究副总裁的谭泽薇提到。
与大众媒体相比,户外数字媒体除了具有高覆盖的优势外,性价比还很高。根据CTR的统计数据,楼宇视频总体CPM为传统电视的1/4以下;对月收入3000+以上中高端人群,CPM不足传统媒体的1/10,以上海为例,性价比最高的电视台CPM是1331元,而分众仅为33元。
在上海写字楼楼宇视频广告所涉及的广告品牌中,欧莱雅、宝洁、KFC、联合利华等众多知名快速消费品品牌投放明显增加。“白领是我们目标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白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看电视的时间在减少。通过分众的楼宇视频和电视媒体组合投放,可以以较低的CPM成本达到对年轻白领的高频度覆盖,有效提高整体广告投放的投资回报率。”某快消产品市场总监曾分析道。
楼宇的优势在塑造品牌知名度上,电梯框架的传播深度具体,可以品牌塑造,也可以进行产品深度信息沟通,而卖场则抓住了终端,影响消费者做出最终购买行为,影院媒体则提供了互动性的媒体体验。这三个点环环相扣,从品牌―产品―销售形成一个严密的环。以云南白药为例,今年上半年云南白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楼宇视频、卖场视频、数码海报、框架海报等媒体上进行组合投放,根据CTR的调研数据,云南白药上半年在这四个城市的销售增长超过30%,品牌的知名度、品牌的当天购买率,以及品牌今后优先购买率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种产品线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大大提升了媒体价值。
媒体联动提升组合效应
“在过去的广告投放中,大多数广告主都面临一个问题,当一个广告播放完后,如何将广告中相关产品的详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让他们可以方便地找到产品的优惠信息、购买的折扣、联系到经销商?怎样在广告和产品销售之间建立一个微妙的桥梁?热门品牌专区就是一个销售导向结合品牌形象塑造的大胆尝试,专区不仅让广告商从广告到销售之间的过程近一步,对厂商促销活动和终端营销起一个配合作用,同时,双屏联动也提高了受众与广告的接触频次,提高广告的到达和认知度。”上海师范大学金定海教授说。
7月25日,荷兰合作银行(Rabo bank)了2016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伊利集团的排名较去年提升两个名次,首次进入了全球乳业八强。这个“八”不寻常,不仅是亚洲乳企的全球最高排名,也是掌舵人潘刚带领伊利“登高”的又一站。
一直与伊利并列被视为中国乳业双雄的蒙牛,显然这些年被跑步前进的伊利超越。单从业绩层面来看,2015年伊利营业收入达604亿元,蒙牛只有490亿元,伊利的业务优势已相当明显。此外,在净利润方面,伊利2015年净利润高达46.32亿元,同比增长11.76%,几乎是蒙牛24亿元的两倍。两者一对比,伊利无疑已远超对手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内行业“领头羊”。
相关资料显示,潘刚于2002年出任伊利集团总裁一职,到2005年正式任集团董事长职位,至今已在位超十年,十多年间,伊利超越蒙牛占据行业高地,一些细分系列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
据招商证券今年7月份的对伊利产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伊利的主推产品之一安慕希系列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7%,已明显赶超对手,全年该产品有望实现80亿元的营收。
不忘初心,倾听消费者的声音
对于快消品行业来说,“顾客是上帝”的原则同样适用,潘刚对消费者的重视或许是伊利集团近年来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多年前,潘刚的愿望还是扩展消费者,他曾对媒体表示,在他的眼中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喝牛奶的人,一种是不喝牛奶的人。而他的心愿,就是要把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喝牛奶的人。
在消费者数量不断上涨之际,潘刚也带领着伊利围绕新增的消费需求扩大产品种类。据了解,目前伊利已经拥有1000多个产品品种,包括金典、舒化、金领冠、安慕希、巧乐兹等众多明星产品,涵盖年龄段非常之广,从婴幼儿奶粉到适合中老年人食用的牛奶,都能在伊利旗下找到适合的产品。此外,伊利在新产品研发投入方面毫不手软。《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2015年公司研发支出高达8000多万元。如何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杯营养、健康的好牛奶,这就是潘刚的初心。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牛奶需求的不断升级,伊利的产品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些高端产品于近些年陆续推出,并迅速成为集团的利润增长点。目前较为成熟的高端细分品牌有金典有机奶、营养舒化奶、QQ星儿童成长牛奶等,公开数据显示,这些高端品牌已占伊利整体产品线的40%以上。中高端与低端产品平分秋色的布局,使得伊利的市场覆盖面变广,消费者群体增加,这对提高伊利业绩有明显帮助。
毫无疑问,在全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之际,伊利作为乳业快消品的龙头公司,如何实现消费升级也成为目前潘刚思考的问题之一。今年6月份,潘刚在中英企业家峰会上分享了他对于“消费升级”的观点。潘刚认为,当前中国消费升级主要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消费品质从“能温饱”到“要吃好”的变化;二是消费形态从“买产品”到“买服务”的变化;三是消费方式从“线下买”到“线上买”的变化;四是消费行为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变化。“只有深入把握了这些特征,并让企业顺应趋势,做好服务,才能站在新经济时代的潮头。”
目前,潘刚已针对上述特征在伊利实施了“BASE”实践,即品牌(Brand)、品质(All for Quality)、服务(Service)和体验(Experience)。据潘刚透露,今年年初伊利已联合电商伙伴推出一款智能硬件,消费者只要轻轻一按,系统就会根据消费者的设置自动下单订购,并指定商家配送到家,真正实现“一键式服务”。
潘刚对消费者的重视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日前,在凯度消费者指数的《2016品牌足迹报告》中,伊利已成为中国消费者选择频次最多的品牌。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88.5%的城市家庭购买伊利品牌7.8次,也就是说,2015年消费者购买伊利品牌超过了11亿人次。
坚守本心,
视品质如生命
产品种类的增多只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初级层面,只有在品种多、销量大的同时还能保证品质才是潘刚的目标。
伊利产品的“品质”可以直接在奶源上反映出来。据了解,伊利目前同时掌控新疆天山、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三大黄金奶源基地,截至2014年年底,伊利共投入约124亿元用于奶源升级与建设,居行业之首。
近年来,潘刚带领的伊利集团已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扩张,也在积极寻求机会向外扩展。2013年,伊利集团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共同对外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公司在新西兰投资20亿元,用于新建奶粉、液奶、生牛乳深加工及奶粉包装四大项目。
“品质”这张名片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伊利有个著名的“三条线”:国家法定标准线、严于国标线的内控线、严于内控线的预警线,“三条线”层层保障,进一步提升了伊利的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被不少全球乳品顶级供应商称为“史无前例”。
正因为近年来潘刚一直将品质作为食品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才使伊利品牌也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可。此前,潘刚曾请来全球品控三巨头SGS(瑞士通用公证行)、LRQA(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和 Intertek(英国天祥集团)为伊利的全球质量管理体系“挑刺”,三家机构的专家用“过硬”两个字来形容伊利的质量管理。
“视品质如生命”这句简单的话不是什么秘密,却是伊利能攀上全球乳业顶峰的不二法门。“伊利追求产品质量安全永无止境,对消费者的安全承诺毫无条件,我们要怀着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以切实的行动去改善、优化、升级我们的全球质量管理体系。”潘刚这样说。
淬炼匠心,细节需精益求精
与伊利的发展相似,潘刚个人的成长也十分迅速。公开资料显示,潘刚于1993年即进入伊利,当时只是伊利冷冻食品公司的质检部长,此后他担任过伊利冷冻公司生产部长、伊利矿泉饮料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位。进入伊利后,他仅用6年时间,即当上了集团核心区域伊利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职位。
十余年在伊利集团摸爬滚打的经验,使潘刚知道只有“工匠精神”才能使伊利成长。在伊利,有三个“100%”始终被所有伊利人挂在嘴边,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这三个“100%”就是“100%用心,100%安全,100%健康”,也是各个伊利公司的金科玉律。
在潘刚的眼中,这三个“100%”其实就是工匠精神。潘刚认为,伊利作为食品企业,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营养,更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11亿消费者选择伊利,是全体伊利人长期努力的结果;但要从11亿到零,可能就是一瞬间、一个事件!”潘刚居安思危,用这样的话语“警示”伊利人。所有伊利人也知道,这绝非夸大,确确实实就是伊利的“一票否决”。
任何和品质有关的事,总要追到根源、挖到关键,永远比别人多想一步、早做一步,这就是潘刚的匠心。
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潘刚也有着自己的独特匠心,此前潘刚曾对媒体表示,要提升消费者对牛奶的体验已不仅限于品尝,更要了解牛奶从牧场到餐桌的全过程。“我们目前已经将全球产业链搬到了网上,借助全景技术和AR技术,大家可以在线进行参观,甚至随时随地用手机观看。”潘刚说。据了解,目前线上参观人数突破了3700万,线下参观人数近900万。
本刊曾经刊登的浙江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的调研报告显示,至2005年,我国劳动所得占GDP的比重仅为36.2%,比1983年下降19.8个百分点,比1978年也下降了5.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劳动所得占GDP的比重,大致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或更低。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中国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已经从9年前的53%下降到2006年的41.4%,远远低于美国57%的水平。以至有人开玩笑说:“GDP长得跟胡子一样快,工资涨得跟眉毛一样慢。” 这意味着国民创造的财富绝大部分进了国家财政和企业的腰包,国富民穷。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国内消费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从1993年的61.4%下降到2006年的57.1%。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消费需求在一个国家是基本稳定的,一般为70%左右。可见,国内消费需求低下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消费需求增加是关键,而要让人们享受到经济增长成果,直接表现就是各项消费增加。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互为因果,联系二者的链条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地增长,即收入增加基本上与经济增长速度相一致。
收入提高有赖于破除行政垄断
很多人在担心未来收入增长能有几何时,却耳闻目睹着电力、通讯、烟草等行业的职工收入增加、福利提升的事实。为什么这些集团收入会超常规地增长,而一般行业的职工收入则增长缓慢?据统计,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这些企业高管的工资更是高得离谱,而这种高工资并不符合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家才能,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冒险的含量,依靠的只是行政垄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企业依靠行政权力垄断大量资源,形成特殊利益集团。特殊利益集团被美国经济学家曼库尔・奥尔森称作“分利集团”,他的《国家兴衰探源》一书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组织采取行动的目标是重新争取财富分配,而不是为了增加总的产出,此组织即为“分利集团”。这种集团往往是卡特尔或院外集团,也可能是这两个集团的勾结。特殊利益集团为提高其成员的收入,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院外游说活动争取立法,以提高某部分商品的价格或某部分人的工资,或者减少某部分商品的税率。这一类常用的手段不仅会增加获利阶层的收入,还会减少社会总效率。中国的“分利集团”绝大多数由政府主导产生,官商一体,官员、企业家、银行主管的角色可以互相转换,他们又有足够能力向决策者施加压力,是最有保障的利益团体。
依托超强经济实力而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成了民营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这些利益集团不仅不断扩大对决策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动用行政权力。
尽管政府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即《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让民营经济尽可能享受到国民待遇,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更多的领域,但在一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声中,民营企业并没有迸发出应有的潜能。国有企业竞争力日益增强,不断扩张,民营经济却低位运行,2006年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数只增长9.5%,个体工商业总产值只增长9.4%,销售总额甚至下降了2.9%。
其中的奥秘自然都是心知肚明。就在“非公经济36条”明确要求“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之后,国务院的另一个文件《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又明确要求国有资本要在铁路、民航、电信、石油、煤炭、电力等7个行业保持控制力,这就使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业已存在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强化。赚钱的领域民营经济进不去,不赚钱的领域民营企业展开恶性竞争,靠压低工人的工资降低成本,而国有企业长期获得垄断利益,职工获得超额报酬。
就目前来看,特殊利益集团没有减弱的趋势,而是越做越强。这是最为老百姓所诟病的。作为分利集团,他们不可能代表公共利益,只代表小团体的权利和个人利益。获得利益的方式也是非正常的,靠的不是正当竞争。因此,打破行政垄断势在必行。
首先,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对可以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场机制替代行政审批的,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对确需保留的要建立制约的制度和机制,使政府彻底从经营领域中退出来。采取非常规的办法,斩断特殊利益集团的链条。
其次,让“非公36条”真正得到落实,引入竞争、强化竞争,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有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再次,用立法破除特权意识。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之一就是“放权、让利”,它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率,打破垄断,推进改革需要进一步分权、放权,在法律上健全保证公平竞争的制度,用立法保证任何一部分人不能掌控过多的资源。
收入提高依赖于分配格局调整
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政府,直接影响着百姓的财富认同感,进而决定着消费需求的高低。这些年消费需求不畅很大程度在于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而实际上,居民财富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即是明证。美世咨询2006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过去5年中,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1.5%,而中国为7.5%。而同期GDP的增长,中国平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而在印度历史上,GDP增速只有3次超过8%。中国居民拥有的财富与国家拥有的财富相比,事实上在不断下降。另外,从国家各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也可窥见一斑。
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全国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总额突破2.6万亿元,达到26117.84亿元,同比增长30.6%,完成预算的59.3%。
全国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固然令人欣喜,政府将更有能力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提高公众的公共福利,意味着公众能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多社会保障。尽管十六大以来的很多政策惠及于民,但由于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财政钱袋日渐鼓胀并不必然和民生福利日渐丰厚同步;相反,财政收入增长越快,意味着纳税人的税负加重,可支配收入减少。
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体现出较大的不公平性,并且这种不公平还有蔓延的趋势。在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倾斜的势头较为显著。和工资收入增长远低于GDP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税收的增长水平远高于GDP的增长,是GDP增长速度的2倍,达到20%以上。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更是认为,中国实际的宏观税负已经达到31%。分税制十多年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从1993年的12.6%到现在的27%。
同时,企业利润的增长一方面是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目前的财税分配体制下,成本、价格、财政、金融等扭曲的产物。企业利润的高速增长应主要来自于创新,没有“熊彼特”式的创新,如此高的企业利润增长并不值得庆幸。因为企业的高利润来源于对企业使用资源的压榨。一方面利用充裕的劳动力供给,压低工人工资,降低居民收入;廉价地使用土地、资金、能源、水等资源。以土地为例,地方政府低价征地高价卖地成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有专家估算政府土地收益每年在5~6千亿元,造成大量无地、少地农民,本该属于农民的收入被政府廉价获取;此外,环境损失导致企业成本外部化,本该由企业负担的成本由社会所承受。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称,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GDP污染扣减指数为1.8%。10年累计数字更惊人,而10年前环境恶化已很明显。
显然,近年的经济发展过程,政府成为最大受益者,收入增幅远在民众之上。税收增长幅度不仅把GDP增幅落下很远,居民的收入增幅更是望尘莫及。收入增长有限,物价却处在飞速上涨的跑道上,7月的CPI指数达到5.6%,是10年来的新高。从房价到食用油,从猪肉到方便面,在“涨声”一片中,垄断行业还要涨价来凑凑热闹,政府不得不叫停,但涨价只是早晚的事。有人形容只有物价的上涨速度堪与财政收入并驾齐驱。一方面物价飞涨将民众的钱袋榨干,另一方面税负沉重又将民众的钱袋掏空。公众普遍的抱怨就是:什么都涨,就是收入不涨。
实际上,在我们国家,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豪华办公楼越盖越多,车轮腐败、吃喝腐败越来越多,而李金华的那份审计报告上的违规记录也越审越多。同时,巨额收入的支出游离于人大监督之外。周天勇的一项研究认为,2006年政府除了近37000亿税收外,还有13000亿政府各行政部门和各行政性事业单位的收费和罚款,8000亿的社保收入(国际通行的规则,社保征缴是一种税收,是政府的收入),7000亿的土地收入,至少2000亿的国有企业上缴利益,实际上2006年政府的各种收入总计至少高达67000亿,全部政府收入占当年GDP的32%。即使将2000亿的国有企业上缴利润除去,2006年GDP的实际税负率也高达31%。而纳入预算的只有39000亿,近28000亿的政府各种收入竟然没有纳入预算内管理。也就是说,这28000的巨额资金是怎么支出的,花到哪里了,没有提交各级人大审议、批准和监督。近两年,舆论批评的“公车”、“公招”、“公出”等支出高达9000多亿,有关部门出来声明财政支出不到2000亿。其实这不到2000亿的“三公”支出只是预算内的数字,其余每年7000余亿的“三公”支出,包括巨额豪华办公楼和培训中心等设施的投资支出,实际在28000亿的预算外资金中支出了。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真正意义的公共财政体制,周天勇认为中国财政体制要从政府主导支出型转向人民通过人大决定和监督支出型,从生产建设和吃饭养人型转向公共服务型。要严格预算管理,各级的财政收入和支出都要严格接受群众的监督。预算是花纳税人的钱,政府是怎么花的,需要让全体公民知情。预算草案,除了国防和安全等项目外,其他项目一律应当公开,刊登在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公共网站上,告知全体公民,并向全社会征求对预算草案的不同看法和改进意见;而各级预算通过人大审批后,除了涉及国防和安全之外,应当全部详细地公开在政府和财政部门的网站上,以利于公民对政府预算执行和完成情况的监督。
目前中国财政已经比较宽裕,加大在公民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空间很大,一项统计表明,如果再在公车、公款吃喝、培训旅游费上压缩一半,就是5000亿,节余的钱就可以解决社保的很多问题。
收入提高本质上是实际收入增加
居民收入的提高只是代表了居民名义收入的增加,真正决定居民财富和生活水平的因素是实际收入的增长。而实际收入的高低,既与名义收入有关,也与物价水平相关。CPI高位运行,超过5.6%,意味着通货膨胀的来临,在名义收入没有提高的前提下,也预示着实际收入的减少。因此,提高名义收入,抵消通货膨胀的损失势在必行。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当然是经济过热,政府自2004年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几次提高利率,连续小幅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发行央行票据等回笼货币,减少流动性过剩,但效果并不明显,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始终难以抑制。这是因为宏观流动性过剩形成的本质原因并不在于货币发行过多,而在于引起货币被动发行的总体经济结构失衡,且这种失衡不是趋于改善,而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因此,以货币政策为主体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流动过剩问题,物价上涨也就在所难免了。
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工业增长偏快、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价格上涨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毋庸讳言,中国经济既是依靠政府推动的,也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而政府、投资和出口又是密切相关和相互影响的。政府推动主要甚至只能通过扩张投资,而投资的快速增长扩大了生产能力,解决了出口品的供给问题;反过来,出口增长和顺差扩大,增加了流动性,为投资增长提供了资金来源和利益激励。在现有的汇率制度和结汇制度下,宏观流动性过剩的核心来源在于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只要内外经济失衡长期存在,中国保持较好的创汇能力以及现有的汇率制度,我国被动的货币投放量将不断提高。
由于行政垄断的盛行,大量的民营经济在有限的领域中打拼,恶性竞争,国内需求不足,只能把触角延伸到国外,通过种种途径加大出口,可贸易品部门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其产品产量的增长大大快于非贸易品部门的增长,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失衡,是出口快速增长和顺差持续积累的基础。
事实上,外汇储备的激增不仅对货币投放总量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且还会对流动性过剩的部门结构产生冲击。创汇部门流动性过剩问题加剧,而非创汇部门在中央银行冲销和其他流动性总量管制中出现流动性不足;投机性部门流动性加剧,而传统部门的流动性相对不足。大中型企业往往可以通过银行信贷、债券发行、上市发行等途径有效参与宏观流动性过剩的资金分配,但中小企业却由于资本市场对它的约束而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以获得流动性,而中小企业又恰恰是就业的主要场所和劳动收入的主要来源。结果当然是劳动收入减少,最终消费不足。创新型企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双顺差的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持续积累,以及热钱的大量流入,造成流动性被动过剩。过多的流动性不是流向实业投资,造成投资过旺,就是流向资产市场,推动股市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尽管政府针对出口增长过快,内外经济失衡加剧的形势,运用财政政策予以调节。包括自5月20日起对部分钢材产品出口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6月1日起对80多种钢铁产品进一步加征5%~10%的出口关税,从7月1日起对2831种商品出口将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退税。这些政策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但其效果还取决于其他政策的配合。
国内经济结构扭曲和资源配置低效是潜在危机的根源。从1998~2004年,制造业以年平均20.2%的速度增长,而服务业的增长率只有9.32%,其在GDP中的比重比印度和低收入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失衡状况由此而来。其原因除政策优惠和鼓励以外,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制造业部门经历了相对成功的价格、所有制等市场化改革,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其盈利能力和对经济资源的吸引力增强;而服务业,尤其是医疗、教育、环境、金融、通讯、交通等部门的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行政性垄断现象非常突出。不仅其内部激励机制得不到有效改善,降低了对经济资源的吸引力,在严重的行政垄断保护下,外面的资本和劳动面临着很高的进入成本。这就扭曲了资源配置,造成了严重的结构失衡。
因此,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需要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中长期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是汇率调整,本币升值。2005年7月20日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我们稍稍放松了对汇率的管制,进入了缓慢升值的通道,这样可以改变可贸易品的国内价格,有助于减少出口,增加进口。本币升值的作用还未显现出来,原因在于升值不足。如果辅之以本国价格上升,如果名义汇率不动,也会减少出口。提高国内价格是增加企业成本,主要是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厂的劳动条件、卫生条件和安全条件等。
二是开征资源税。国内的资源产品价格较低,既不利于节能降耗和改善环境,又推动了出口增长。考虑到资源部门国有企业占据垄断地位,如果在提高资源产品价格的同时,将提价的利益全部收归国家所有,进而打破垄断,那么,也可以改变内部真实汇率。
一、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截至3月底,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1.11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一产业4.88亿元,增长4%;二产业9.93亿元,增长46.5%;三产业6.3亿元,增长12.2%。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
3、4月末各项存款余额67.46亿元,同比增长12.2%;各项贷款余额23.82亿元,同比增长7.9%。
4、定点屠宰:全市共发展定点屠宰企业11家。上半年生猪定点屠宰完成24980头,其中城区15173头,乡镇9807万头。半年来共稽查50次,出动执法人员312人次,收缴白板肉、注水肉等500公斤。
5、家电下乡:1月到6月,已备案登记60家销售网点。全市已销售家电下乡产品为6262件,销售额11315000元,财政发放补贴92万元。
6、酒类管理:全市酒类零售企业和批发企业办证100本。
7、继续全面启动农贸市场改造和启动中国油都建设工程。
8、商务信息工作:做好信息综合上报工作,加强商务网站建设。半年信息上报100条以上。
二、以规范流通为重点,着力夯实商务业务基础工作
1、以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瘦肉精”、“猪流感”,严把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关。近期,令人恐慌的“猪流感”严重波及全球,为此,作为商务主管部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市“放心肉”供应,全面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生猪市场信息监测和屠宰执法检查工作,严把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关。一是加强宰前生猪活体防疫。对宰前的生猪进行严格的检疫关,查看生猪的耳标,是否有防疫标志,通过尿检看生猪是否注有瘦肉精,杜绝所有问题猪进入屠宰场。二是确保宰后检验肉品出场关。生猪宰后,严把检验关,确保上市经营的肉产品无二次污染。三是加前市场稽查执法力度。启动生猪及猪肉市场监测应急制度,对我市生猪屠宰企业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其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全市屠宰场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主要是打击白板肉、私屠乱宰行为和规范生猪的进出场关,加强全市各定点屠场自身管理,严防“病害猪”上市。上半年,我局共组织执法50次,出动执法人员312人次,捣毁私屠滥宰窝点5个,收缴注水肉、病害肉500公斤。四是严格检验检疫制度,严格执行生猪入厂检查验收制度,禁止无产地检疫证明或检疫不合格的生猪进入屠宰环节;不得屠宰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生猪或病死猪;病害猪肉一律不许出厂。严格依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定点屠宰企业要严厉打击坚决取缔,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2、整顿好、规范好酒类产销市场。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工作力度,在全面完成酒类流通备案登记、换证工作的同时,对全市酒类批发商进行跟踪管理,加大贴标管理力度和严格执行酒类随附单,全面落实酒类流通溯源制度。强化日常监督监管,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坚决取缔无证经营产销企业,杜绝无证经营和销售假冒伪劣酒品等不法行为的发生,不断净化酒类产销市场,规范酒类产销经营行为。第一是加强酒类监管,要做到“三个坚持”和“三个第一”。一是坚持日常稽查与开展专项整治相结合;二是坚持打假和核查《酒类随附单》、贴标、持证经营相结合;三是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第二是加大稽查力度,要加强稽查密度,变换稽查时间,强化稽查手段。第三是做好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和溯源制度,构建酒类市场消费安全体系。以进货渠道实行随附单、销售渠道贴标经营为手段,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保证。第四是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市场秩序,一是对过去已发酒类批发许可证的经营户按照《酒类批发经营管理规范》的要求重新复查,对符合条件的按照商务部统一编码换发新证,对不符合条件的进行限期整改,对整改仍不合格的吊销批发许可证。二是对新办证企业严格审核。三是对无证经营行为进行查处。第五是组建酒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自主作用。第六是深入持续开展“**省放心酒示范店”工程建设,确保酒类消费安全。
3、监管好、调控好成品油市场。第一是严格按照“成品油市场安全目标管理”的标准,认真做好市域成品油市场的安全生产工作,半年来共牵头稽查5次,全市共查成品油加油站(点)55个,其中加油站33个,加油点16个,非法加油站(点)6个。全市33个加油站有危险化学品许可证的加油站27个,整治中已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许可证的加油站5个,现未申请办理的1个。全市16个加油点超范围经营的2个。下达限期整改停业经营的加油站(点)6个,取缔板桥、庙前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非法加油站(点)6个。第二是加大监管力度,开展了“六查、六看”。一是查成品油批准证书、经营执照,看是否凭证照经营,是否非法转让经营;全市55个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有48个凭证照经营,查出6个加油站(点)无证照经营;二是查《危险化学品许可证经营》看加油站是否凭证经营,全市33个加油站有27个加油站持《危险化学品许可证》经营,有6个加油站未办理危险化学品许可证经营;三是查消防设施是否安全,看是否符合消防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四是查成品油经营场所规范经营,看各项制度,警示标志的设立;五是查销售计量,看计量是否准确、计量锁标是否解动;六查加油员工资格培训,看是否持证上岗。经过“六查、六看”的检查对存有安全隐患的加油站(点),下达整改通知10个,责令停止经营,对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加油站(点)根据《成品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行了处罚。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有效遏制了成品油经营市场的违法经营行为。三是积极探索企业成品油储备工作,建立成品油储备制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进行成品油证照年审工作,目前为止年审48家。
4、服务好、维护好农民群众利益,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该工作自**年12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局严格以“扩大内需,提升农民消费”为目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家电下乡推广进度明显加快,备案网点和产品销售显著增加。目前为止,我局已备案登记何峰家电超市、合江电器、海尔专卖店等60家销售网点。切实加强对家电下乡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销售行为,规范售后服务。6月底,由我局牵头会同市工商局对全市家电下乡网点进行规范和整顿,共立案查处假冒家电下乡名义经销商5户,我局按照有关政策予以取缔了这5家经销商资格并由工商局进行了处罚,有力地维护了农民消费者的利益和家电下乡政策的声誉。同时积极做好与财政部门的协调工作,确保国家补贴资金足额及时补到位和国家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农民购买家电热情日渐高涨,从1月到6月,全市已销售的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家电下乡产品6262台(件),销售额11315000元,财政发放补贴92万元。
5、争取好、落实好新建物流园和农贸市场改造建设项目。立足商务工作职能深入开展农贸市场改造任务,突出抓好城关集贸市场的“三位一体”改扩建。积极争取上级发改部门、商务部门的支持,积极做好物流园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和选址征地工作。分期建设好“中国油都”、商品配送中心、建材、五金、矿产、仓储、二手车交易等专业市场,健全农产品进城渠道,解决群众卖难买难问题,帮助农民持续增收。积极发展现代化物流业,着力提升流通现代化组织程度。引导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物流园真正成为我市商品的集散地,促进全市商业大流通。
6、运行好、调控好市场运行监测工作和规范好再生资源市场。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市场调控力度,维护市内产业安全,今年上半年对各个市场运行监测点,严格按照省市要求部署,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及数据报送工作,多方位地收集数据资料,丰富信息资源,加强同统计、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联系,建立稳固而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同时,增强和提高统计服务意识,及时了解和协调解决重点监测样本企业的信息需求和具体困难,引导和指导重点监测样本企业认真开展市场监测工作加大为宏观决策、行业管理、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的服务力度,为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做出贡献。为市委、市政府起到了参谋作用,同时对引导全市居民正常消费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规范再生资源市场方面,由我局牵头在市公安局的大力配合下,今年4月份对宜阳和水松地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通过整顿共取消无证经营户18户,其中宜阳8户,水松地区10户。我局针对从事再生资源的经营户对法律法规了解不透的现状,6月12日举行了再生资源培训班,有力地的规范了再生资源市场。
7、落实好、巩固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根据省商务厅湘商建设[2009]26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工作成果,加快我市标准化农家店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建设。4月中旬,牵头组织对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德鑫贸易公司在全市已建成并获得财政补贴的农家店进行了一次“回头看”检查。自20**年商务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我市已根据省市文件要求,新建和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化农家店140家,并全部通过省市验收合格,目前为止“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已覆盖了我市全部27个乡镇(办事处)。通过全面对照检查,已建成农家店的保持率在95%以上;大部分农家店能悬挂农家店标识牌;能与承办企业继续保持加盟合同关系,按照连锁经营做到统一管理;商品配送率达到规定标准;店堂干净整洁,商品陈列规范、整齐、明码标价;但有少数农家店商品配送率过低,店堂欠整洁,商品陈列不丰富。检查后我局对检查情况进行了及时总结,对农家店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不合要求的农家店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整改到位。此次“回头看”检查,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市场体系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完善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方便了群众购物,促进了农村消费,繁荣了乡村市场。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承办企业在我市新建“万村千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经得到市政府的立项,计划征地30亩,建设面积超2万平方米,覆盖我市所有农家店的配送。
三、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商务整体形象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3月底启动以来,按照市委部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实施意见要求,紧密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立了活动主题、建立了工作制度,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学习计划,明确了工作要求和任务;认真组织学习、相互交流,保证了学习活动扎实有序地开展;通过广泛征求意见,领导班子带头调研,形成了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结合商务发展实际,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谈心谈话等环节工作,认真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意见建议形成了较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学习型”机关已经建立,大家紧密结合商务工作实际,在招商引资、行政执法、惠农建设等现代商务专业知识学习上下工夫,干部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二是作风进一步得到改进。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抓基层、抓项目和优化服务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企业和基层提供优质服务。对于重要、紧急的事项,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努力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创造了良好的商务发展环境。三是树立了廉洁务实的形象。扎实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教育,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有关制度和法律法规,树立了商务部门清正廉洁、纪律严明、高效务实、风尚文明的良好形象。
四、以党的组织建设为保证,着力促进中心任务、其他工作整体推进
为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半年来,局党组不断加强局党组班子的自身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提高党内生活会质量,确保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党员、干部的业务学习和专业知识培训。全面落实干部作风建设。一是先后召开局党组会和全体机关干部大会,认真学习关于干部作风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并就如何贯彻好会议精神,指导商务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二是结合商务系统工作实际,从统一思想、提高定位,充分认识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关键,务求活动取得实效;强化措施,把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尤其是在务求使活动取得实效方面,强调了“五个突破”,即在党风政风优化上求突破、在干部素质提升上求突破、在工作责任落实上求突破、在各项制度执行上求突破、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求突破。三是组织全体班子成员进行讨论,讨论中每个班子成员对照先进查找自身和单位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措施。以身作则做机关作风建设的带头人,为全局干部职工树立榜样。四是在认真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市商务局工作规划及机关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目标和具体措施。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们将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下半年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的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对外贸易,一手抓内贸流通管理,确保全年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圆满完成。
下半年工作安排:
1、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量,狠抓项目落实。抓住机遇,精心组织落实好中国油都和万村千乡日用品配送中心两个招商引资项目。
网络广告有哪些取胜的杀手锏?未来又将朝哪个方向发展?视频广告能否超越电视广告?两大知名咨询机构的分析师和“分享传媒”CEO陈礼煊为你详细解读――
网络广告全球凯旋图
最近几年来,网络广告已经在不少国家超过了报纸广告,甚至是电视广告。
最先被攻克的是英国。早在2006年,根据全球媒介采购集团“群邑”公司(GroupM)的调研报告,英国互联网广告瓜分了当年度全英广告市场122亿英镑的13.3%份额,首次超过全国性报纸广告。
随后,2009年,日本网络广告额达7069亿日元,一举超过报纸广告。这一年,全日本的广告总额比上年减少11.5%,电视广告减少了10.2%,报纸广告锐减18.6%,只有网络广告不降反升。
在美国,这一颠覆是在2010年完成的,当年度全美在线广告为258亿美元,报纸广告为228亿美元。同一年,相同的赶超戏码还在加拿大上演。
范围还在不断扩大。2011年度,俄罗斯的互联网广告额为418亿卢布,高出报纸10亿卢布,算是勉强胜出了。不过,互联网广告的增长率达56%,而报纸增长率仅6%。同年,中国网络广告总规模达到511.9亿元,而报纸广告仅为453.6亿元。
不仅如此,网络广告也大有超越电视广告的趋势。早在2008年,瑞典的互联网广告额就首次超过了电视广告。
传统广告的颠覆者来了,并且步步逼近、攻无不克。
它是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发源于美国,1994年10月27日,美国著名的Hotwired杂志在其网络版上首次推出了网络广告。两年半后,1997年3月,中国第一个网络广告诞生。
最初,网络广告被视为狗皮膏药且饱受诟病;之后,网络广告又被“升格”为传统广告的“补充”;但凭着先天优势,它终于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市场份额也一再攀升。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的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广告核心数据,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11.9亿元,比报纸广告高出58.3亿。
这并非网络广告的首次胜利。
最近三四年来,网络广告不再是虚张声势的“预言”,而是真真切切以惊人速度颠覆了广告业格局,并先后在英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超越了报纸广告。
不仅如此,网络广告也大有超越电视广告的趋势,早在2008年,瑞典就成为互联网广告额首次超过电视广告的国家。
也就是说,网络广告并非形单影只,而是群狼战术,除了与电视争食的视频广告,还有精准为王的移动互联网广告;甩开平媒广告算不了什么,超越电视广告才是终极使命。
不是传统广告的最坏时代
也不是网络广告的最好时代
“网络广告超过报纸广告是大势所趋”,艾瑞咨询分析师刘大龙表示,“在日本,2009年就超过了,美国是2010年。发达国家的情况大抵如此。在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这一进程就要晚些。”
至于网络广告超越电视广告,在他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能几年就能赶上”。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广告业就没有生存空间,相反,刘大龙认为,“还有一定的增长。”其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媒体不像欧美国家那样成熟,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同样认可传统媒体广告业的发展,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给出了另外一个理由。她说,不同媒体的受众群体不一样,覆盖范围也不一样,对于成熟的广告主而言,广告投放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因而,“对不同的媒体都会有需求,这样更便于整合,发挥协同效应。”而且,传统媒体也会在网络方面进行布局,开展数字阅读、网络电视等业务,行业之间也会有一些合作,以期抵御网络的冲击。
殊途同归,分享传媒CEO陈礼煊则从媒体的生命力来考察这个问题:“一种媒体既然产生了,基本是不太容易消失的,它们会在科技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中找到新的出路。”他认为在严峻的挑战下,传统媒体将充分发挥其内容和文化的深度优势,“网络化也将呈现更加多元和加速的态势”。
的确,很多报纸媒体都建设了自己的网站,提供相应的新闻资讯服务,也做得很不错。但问题在于,“受众对他们的理解还是比较固定的,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同时,就企业投放广告而言,更关注媒体的品牌价值是否能够与之匹配。”刘大龙担心广告主不买传统媒体网站的账。
另一方面,董旭注意到“限娱令”、“限广令”等法令的出台,会让视频网站瓜分部分电视媒体的广告,缩小两者的差距。
何况,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字媒体主管艾德巴顿的说法:“伦敦奥运会、美国总统大选和欧洲足球冠军杯等为主的全球性事件,以及日本继续从地震灾难的影响中恢复过来,都为2012年全球广告描绘了一幅光明的前景……”
这的确是所有媒体的好事,不过,最大的受益者除了电视,似乎就只能是互联网,“在新兴市场强劲增长、社交网络增加开支和在线视频广告的继续发展的推动下,在线广告支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那是不是意味着超越电视媒体的时刻就要到来?董旭在计算器上比划了一会儿:“可能是一场持久战。”
关键字搜索目前是领头羊
覆盖率之上的精准才是方向
在广告大师奥格威看来,制造商用在打折促销上的钱两倍于他们做广告的费用,而且,“靠打折促销建立不起无法摧毁的形象。”
不过,即便是做广告,也存在不够精准的局限性,尽管奥格威警告他的同行“我们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但还是有很多人抱有约翰・华纳梅克式的不满:“我所花的一半的广告开支是浪费掉的。问题在于,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但这一问题似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破而不复存在。那些掌握顶尖技术和优势平台的巨头们正赚得盆满钵满。百度2011年度的广告超过140亿元,关键字广告是其制胜法宝。淘宝得益于电子商务热潮,80多亿元的广告营收中有超过70%的属于直通车广告。
“尽管关键字价格一再上涨,但其效果的确是其他营销方式所不能比的”,董旭将关键字广告归为“刚性需求”,她认为广告主从中看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非传统展示广告所可比拟。基于宏观环境的利好、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搜索引擎厂商的精密布局,搜索引擎的营销价值也会相应提升,因而关键字广告的投放量还会增加。最关键的是,新的定位技术让网络广告风光体面地占领了消费者市场,而不必像以前的广告那样大声吆喝,“比如你买了一本姚晨的书,那么卖书的网站会通过种种技术手段向你推荐类似的书。或者,姚晨买了一本什么样的书,社交化媒体或网站也会向你推荐,激发你的潜在需求。”
刘大龙的观点是,搜索引擎广告还处于发展阶段,市场远未饱和。不过,未来网络广告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对某个点击行为的孤立分析,“还要去匹配网民的人口属性以及其他的浏览行为记录。比如你搜了汽车,你买不买他并不知道,但根据你大量浏览行为的数据来分析,就可以判断出你是无意中的点击,还是真的有购买意愿。这样广告主投放广告就更有方向了。”
有趣的是,大家都认为广告主并不会一味地追求精准。精准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覆盖率,否则通过技术手段也无法实现精准,而所谓的精准,显然,必须要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作为支撑。
如此看来,将来投放网络广告,不能把鸡蛋都放在关键字的篮子中。
移动互联网广告势头迅猛
视频广告效果直接略胜一筹
在网络广告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两种重要形式:移动互联网广告、视频广告。
严格来说,移动互联网只是整体互联网的一个延伸,未来会向物联网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广告也是如此。用董旭的话说,“它是网络广告的一个延伸,强调与传统互联网的协同效应。”董旭认为,国内三大互联网平台掌握的资源足够多,流量足够大,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协同效应也是其他厂商比不了的,在将来的移动互联广告领域,显然会占据足够大的份额。
长城会创始人宋炜早前曾经表示,广告主对于移动广告的认知度还不够,好在广告投放的成本还比较低。的确,在2011年度整个网络广告中,移动广告的市场份额仅为4.5%。但不容忽视的是,它的发展势头犹如当初网络广告崛起于传统广告。按照艾瑞的预计,移动网络广告占网络广告的比重,今年将达到7.5%。
这种惊人的增速已经和欧美发达国家没什么两样了。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预测,今年全美移动广告支出规模将达到26.1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80%。
与移动广告相比,独立视频广告的增长可谓等量齐观并略胜一筹,在网络广告中的占比从2008年的4.7%上升至7.1%。如果再算上门户网站的视频网站,份额显然更大。
董旭认为:“视频广告是新媒体广告形式中最能让广告主看到直接效果的一种,尤其是汽车、快消品,会在视频广告方面做尝试。”
有感于此,刘大龙乐观地认为,优酷、土豆等独立视频网站的广告量今年要翻一番,日子要好过些。
毫无疑问,作为中国首家全媒体视频广告网络“分享传媒”的掌门人,陈礼煊对视频广告有着独特的理解。
他对网络导报记者表示:“关键字和品牌图文广告都曾经引领了互联网广告的爆发式增长,但那些都已经成为过去,视频广告将成为整个互联网广告的增长高地。”
似乎是为了印证此话的正确性,3月3日,乐视网公告称,361°将在未来4年向其投放1亿元广告。之前,这样的大单几乎都纳入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囊中。
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网络广告尽管前景不可限量,但目前,它所处的还仅仅是发展中的“较好”时代,而远非“最好”。
视频广告将占领高地
――专访分享传媒CEO陈礼煊
分享传媒成立于2010年6月,是中国首家全媒体视频广告网络。分享传媒率先整合了跨越互联网、电视与移动媒体三大产业的优质资源,利用领先的专业广告投放系统为广告客户提供高效的互联网广告整合服务,做到海量覆盖、精准投放、专业服务。陈礼煊为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网络导报:各方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首次高出传统媒体广告,而且互联网广告增幅居首。对传统媒体来说,“最坏的时代”似乎已经来临。
陈礼煊:对于中国互联网广告增速高出传统媒体,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并且,这将是未来广告行业发展的趋势,互联网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的增幅差距会越来越大。
一两年前,大家可能还认为互联网广告只是一定程度上补充着传统广告,但经过2011年,我们非常坚定地相信互联网已经开始蚕食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这对传统媒体而言,的确是一个不太乐观的消息。
网络导报: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广告业还能有何作为?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所谓与“新媒体”的融合。
陈礼煊:目前来看,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其内容和文化的深度,而网络媒体的优势则在于其信息传递的即时与便利。这两种特点都是当代社会所需求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因此新兴媒体在快速发展之后,必将与传统媒体形成一种良性平衡,而传统平面媒体的网络化,也将呈现更加多元和加速的态势。
网络导报:是否可以说,传统广告追求的是覆盖率,而互联网广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广告讲究的是“精准”与“互动”?
陈礼煊:实际上,从广告主的角度来看,不论是传统广告还是互联网广告,都在追求精准。
传统杂志广告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杂志的读者是非常特定的人群,他们或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或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广告主通过在某本杂志做广告就能精准覆盖到这类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群。
但显然传统广告的诉求方式更加被动,其诉求对象也并不容易清楚区分,为了尽可能地抓住目标受众,广告主不得不借助覆盖率来衡量广告的效率。
而互联网广告的受众天生具有可追踪、可衡量的特点,利用技术和数据就能将电脑跟前的消费者属性精确定义。同时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也令广告(创意、形式、效果)充满了可能性。不论是互动体验还是即时传播,最终还是为了触达目标消费者,目标仍旧落脚到“精准”上。
网络导报:在与广告主的交流中,是否发现他们在广告投放方面的显著变化?
陈礼煊:去年的数据已经显示,对于各类媒体都普遍重视的品牌客户,其广告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网络媒体的比例大幅增长,而且,许多品牌客户在传统广告上的预算增加并没有为他们带来期望的回报。相信他们在网络广告上的花费比例会继续高速增长,预计3年内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网络导报:网络广告如此迅猛,是市场发展之必然,还是也和广告主的非理性有关?
陈礼煊:网络广告的爆发式增长确实在意料之中,我并不认为这与所谓的广告主的非理性有关,相反还是市场的一种理性回归。因为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广告已经具有了5亿覆盖基数,并且相对于传统广告而言,网络广告更加精准,广告形式更加灵活,广告效果更加及时、性价比更加优越。
面对连年猛涨的电视广告价格和不断下降的受众质量,广告主――尤其是以年轻消费群为目标的广告主――当然更加愿意加大互联网广告的投入。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网络导报:你认为在与电视媒体的竞争中,视频网站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吗?应该在哪些方面改进?
陈礼煊:相对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视频网站的发展显然是一段浓缩史。电视花了十几年才实现了制播分离,而网络视频却诞生于视频分享的草根文化。
经过几年的培育与发展,视频网站终于认识到内容之于媒体的重要性,现在大部分的视频网站也都有自己制作优质视频内容的实力。但视频网站的精力主要还是只集中在短视频的制作上,为了吸引更高更稳定的流量,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购买优质的影视剧资源。因此,版权成为了整个行业的必争之地。
但视频网站的发展,只找到了一半的方向――内容。在版权之战下,视频网站的内容呈现出同质化趋势,内容同质必然导致用户同质,很难在网民中形成稳定的网站品牌忠诚度。根据艾瑞数据,分享传媒的PKG视频媒体包与优酷的月度用户重合度就达到80%左右。因此,视频网站发展的另外一半方向是内容的差异化。
网络导报:在互联网广告中,其广告结构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关键字、品牌图文、视频广告的格局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