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人才培训总结

时间:2022-06-14 11:37:58

导语:在人才培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才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65-0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交通运输人才总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其行业人才仍然极度缺乏。开发、培养好交通运输行业人才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前提保障。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任务是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提高服务意识等几个方面,才能保障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人才培养评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其主要是人才培训资料的收集、开发和信息的评判等内容,旨在为管理者对各种培训方式的成效、选择和判断提供决策依据。因受培训人的心理素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其培训评估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1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模式

11交替型培训模式

目前,我国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使得我国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结构的调整等,如何有效的推行低碳、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等。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创新其运行机制,统筹相关资源并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促进我国绿色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国家、企业、学校在培养交通运输行业方面的人才时,应该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等实际条件和资源,应该注重其自主创新能力、传承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交替型培训模式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的交通运输行业人才,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12产学研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在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进行岗位分配时,应该根据其优势进行相关的工作岗位分配,对一些学习能力强,具有钻研精神的人才提供深造和实践的机会,为日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将教学逐渐转变为工作,将学生逐渐转变为工作者。

1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体系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首先,需要运输行业对人才需求进行相关的预测,主要包括人才补充量、人才学历结构、人才密度、人才素质等几个方面;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以就业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适当的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人才的应用能力。

2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目的

培训评估是培训管理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整个培训成果的一种衡量方式。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是其对培训结果进行的评定,主要用于分析该培训成效,总结培训经验,为以后的培训提供相关数据参考。人才培训评估从培训活动开始,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过程中。人才培训评估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目标效果的检验;二是总结培训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三是对培训后的经济效益进行评定;四是扬长补短,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成效的经济效益。

3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的困境

31培训开发评估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多专业、多类型等特点,在进行人才培训评估时,不能进行统一的培训。目前,我国根据人才结构,大致分为公路交通运输类、海运类、内河运输类等几类,根据人才类型又分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教育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中,不同的运输类型和不同的人才类型需要按照与之相适应的评估体系,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训评估中,管理者往往因为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实际的培训进行比较笼统的评估,不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人才培训评估效果。

目前,我国开始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养予以重视,交通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确保其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32现有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对人才培训评估的方法有很多,比较普遍的有观察法、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问卷调查法和全方位评估法等。大部分企业在进行人才培训评估工作时,会因为其评估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相应的成本支出增加,而忽视人才培训评估的重要性,从而往往将人才培训评估放在人力资源规划外,在人才培训评估中采用简单、方便的考试评估方法,使得人才培养不能够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对人才培训评估的真实效果有很大影响,没有充分发挥人才培训评估的作用。

33评估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在整个人才培训评估过程中,评估者的主观因素对其评估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企业人才培训评估工作中,大部分是由部门领导或是培训管理者完成的,其中部门领导对人才培训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由于部门领导者对工作内容和培训方案比较熟悉,能够比较真实的了解培训内容和工作之间的衔接关系,在制定培训评估指标时,可以合理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比较真实地反映培训评估结果。因此,在实际的人才培训评估中,培训评估指标的制定主要是取决于人才培训评估者的意愿,一个部门管理者在进行人才培训评估时,通常会将自身的知识体系、管理经验等主观因素应用到评估工作中,对培训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其真实性和科学性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

34评估过程的不标准化和不规范化

有效的培训评估工作对人才培训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培训体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人才培训评估系统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评估者在进行人才培训评估工作时,对过程性评估、资源配置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不予重视,使得培训评估结果没有对人才培训工作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培训评估工作旨在保证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计划目标的实现情况,即只有评估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才能够保障人才培训工作的计划目标得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培训评估工作中,由于评估过程的不标准化、不规范化,影响培训评估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比较多,最主要的就是评估者的主观因素,为了避免其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应该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评估过程。

35评估投入有待加强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培训评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培训评估的成本费用支出比较大。现阶段,将培训评估的成本费用和投资回报用货币进行计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实际的人才培训工作中投入的有培训人员的费用成本、设施设备的费用、相关资源的使用等成本费用,其收益又为无形的,很难将成本费用与收益进行比较,也就影响管理者在人才培训评估工作上的投入,继而影响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

4改善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的对策

结合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训评估的现状和其发展速度,从根本上改善其人才的素质和需求。本文主要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的目的出发,对其在行业人才培训评估方面的困境予以分析研究,并提出以下对策。

41高度重视人才培训评估工作

人才培训评估在人才培训系统中占有核心地位,有效的、真实的人才培训评估能够促进人才培训体系的改进和完善,保障人才培训的质量。因此,应该加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对人才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视度。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从而有效进行人才培训评估工作;其次,将相关部门在人才培训体系中的职责范围予以明确规定;最后,在具体的培训评估中,应该根据培训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

42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合理地选择评估方法

学习并推广先进的人才培训评估体系,是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合理地选择评估方法的前提保障。培训评估人员需要对人才培训现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方案。

第一,培训评估目标,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人员针对本次人才培训设定培训评估目标,并分析其执行的可行性,确保培训评估工作能够科学合理的展开。

第二,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合理的评估方法对评估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训评估中,柯氏四级评估法应用得最广泛,这种方法侧重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其中反应评估是培训课程刚刚结束时进行的,属于第一级评估;学习评估通常是通过书面、口头、实际操作测试进行的;行为评估是对学员在工作中行为方式的改变,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同事的评价;结果评估侧重其投资净收益。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比较复杂和费时,一般都只应用其中的反应层和学习层,其最后培训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在进行培训评估时,应该注重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适当的结合行业培训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为人才培训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真实的评估结果。最后,在评估人员方面,应该尽量避免培训评估人员个人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可以成立一个评估小组,最终的评估结果由小组成员进行投票表决,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是避免了培训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提高了培训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人才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

43加强对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评估水平

在实际的培训评估工作中,评估方案的设计、相关资料的收集、执行评估方案和成效评估等工作都是由培训管理人员负责完成的。因此,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训评估工作的最终结果。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训评估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大一部分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因此,若要有效开展培训评估工作,加强培训管理人员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44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体系

交通运输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应该以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前提,将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重视人才培训评估工作,将其纳入到交通运输行业的统筹规划、监督检查中,确保人才培训评估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

5结论

人才培训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人力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完善的人才培训评估体系能够有效的改进人才培训过程中的不足,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才培训对于交通运输单位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的目的出发,对其在行业人才培训评估方面的困境予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几条对策。希望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能够正视人才培训评估的困境,从其影响因素出发,结合相关的对策,能够提高人才培训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王涛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的困境与对策[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1).

[2]谢明交通运输行业就业教育和培训的创新机制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3(7).

[3]樊正斌交通运输人才培训模式及对策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3(6).

第2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培训基地;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48-03

学院依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批复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设期内实行分级管理、统一协调,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始终坚持校企融合、专家伴随,构建体系、规模培养的建设原则。重在培训体系的构建,采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推行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构建了一套培训课程体系,实施了一套培训评价方案,整体提升了培训能力,高质量完成了培训任务。

一、“工学一体、学做合一”构建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的构建,通过调研明确培训人员的具体职业或岗位需求,确定培训的总体目标。学院各专业组织召开了多场次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和食品加工与检验三个重点建设专业对应的各类职业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职业的代表性工作任务,归纳出各自的工作领域,然后将代表性工作任务总结归纳出典型性工作任务,再转化为教学任务,设计完成培训课程体系,编写课程标准。培训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两层分解、梯次转化的特点。

1.课程开发,企业参与。为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吸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课程开发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方共建”的原则,由学院各专业的带头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企业技术人员了解行业一线工作特点,专业带头人明确课程开发的原则和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双方合作编制课程标准、编写培训教材、设计学习工作页、完成教学任务。

2.课标编写,两层分解。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先要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中所应涵盖的代表性工作任务有哪些。再将代表性工作任务分解为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确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对象、要求、所需工具、工作组织方式等方面,然后为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等提供依据从而编写课标。

3.学习内容,工学一体。“工学一体”就是在教学过程分析和职业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开发课程。课程开发不能按照传统的开发流程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思维水平来安排。而是要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先进行职业工作分析,对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总结归类,再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再进行教学过程的分析与加工,从而设计学习内容。

4.学习过程,梯次转化。梯次转化就是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处理,将之转化为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校企双方根据培养目标、师资状况、企业需求、设备条件等因素共同协商,选择合适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转化。学习性工作任务就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而将职业工作中的真实任务――代表性工作任务转化成用于教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由浅入深地将职业工作中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依次转化为学习性任务后,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活动并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所以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要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让学员在完成若干个完整的情境中反复训练、熟悉不同的工作过程、积累初步的工作经验。

二、“点、线、面结合,德、能、研并举”开发培训课程

在项目建设期间,学院先后与北京玻璃集团、北京元六鸿远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车辆有限公司、北京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北京市一轻研究院、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义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通过“教师进企业、员工入学校”的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创新了一套“点、线、面结合”,“德、能、研并举”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体系。实现了加强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的培训目标。

1.“点、线、面”结合的培训体系。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的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以岗位需求的知识点、技能点为突破口,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来构建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培训能力。

2.“德、能、研”并举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确定依据企业实际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于中级工和高级工的培训,主要侧重于职业道德素养和基本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对于技师及高级技师则采取技师研修的形式,除了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和基本技能提升外重在创新研究能力的培训。

3.企业员工进学校的培训途径。培训采取企业员工进学校,企业提出培训需求,双方共同制订培训方案,确定培训课程,再由企业提供真实的工作项目和任务,在此基础上,按照工作流程,再根据培训人员的数量、知识层次等因素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培训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和仿真模拟操作主要由学校专职教师担任,技能提升主要由企业兼职人员担任,双方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都将职业道德素养和创新研究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4.学院教师下企业的培训形式。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在参加培训人数较多、时间不好协调的情况下通常由专职教师去企业完成培训任务。这种培训一方面是根据企业要求对参训人员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方面通过培训进行提升。另一方面是培养员工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提升理论水平和修养。鼓励技术技能人才学会总结提炼具有创新性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加工方法、操作技巧等工作成果,形成对其他企业员工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经验性论文。激励员工参与成果研发和论文撰写的积极性,增强技术研发的能力。

三、评价“多元、多样、多级”,保证培训质量

培训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培训教师培训能力的提升和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满意度,保证培训质量,形成了《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体系》。学院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用人标准,建立了“多元、多样、多级”的评价标准。遵循“以评促建,重在建设;以评促改,改利于评;以评促管,优化管理”的指导思想,采取诊断性、过程性与终结性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和教师评价、学员评价、企业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评价过程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认定,立足于对高技能人才培训行为产生很好的规范、导向与激励作用,从而促进高技能人才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提高,促使校企双方深入分析、认真反思和改进以往的评价模式,保证培训质量的提升。

1.评价形式多元化。以食品检验专业为例:培训学员的课程分别采取诊断性考核、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盲样考核四合一方式。诊断性考核是对学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摸底诊断,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以便使教学有的放矢,成绩不计入结业成绩的总分。过程性考核占课程结业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结业成绩的40%,盲样考核占课程培训结业成绩的20%。单门课程合格者发给课程培训结业证书,全部课程综合成绩合格者发给专业培训结业证书。培训课程修完合格后,可参加相应部门组织的职业鉴定和综合评审,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2.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指标,由培训学员、培训教师、企业共同参与培训过程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评价效果。

学校每期培训后均向学员发放培训反馈表,及时征求培训意见,了解培训效果。学员的反应层评价为平均93%,企业满意度评价为100%。

3.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内容涉及培训学员出勤情况、培训课堂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检验学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及培训能力提升等多重指标,根据评价主体不同,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和具体操作标准,引导学员技术技能的全面提高。

4.四级评估效果显著。以提高培训效果为目标,建立四级培训评估制度。第一是反映层评估,是指培训结束后向每位培训学员统一发放各专业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的目的是调查培训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此外还包括对培训教师的评价;第二是学习层评估,是指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检查学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三是行为层评估,是指培训结束后在1~3个月之内,对学员进行跟踪,进行追踪性评估,目的是检查参加培训学员是否在工作中有行为的改变或者是否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过程中,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第四是结果层评估,是指通过培训后对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培训是否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种基于校企合作的四级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培训的质量,同时,通过这种“多元、多样、多级”的评价方式,有效提高了受训人员的培训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保证了高技能人才基地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四、校企“共建、共享、共赢”,培训能力提升

为确保培训质量让企业和学员满意,学校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打造国内领先的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目标,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以基地的共同管理和资源的共享为基础,多方联合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扩建实训场地,改善实训装备条件,优化整合实训资源,增加实训工位,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善实验室功能,建成兼教学、培训、鉴定和科研需要为一体的现代化一流的多功能综合实训中心,目前通过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专业的实训工位明显增加,同时可以承担从中级工到技师不同级别和机械维修、食品检验、电气自动化等不同专业的职业资格的培训及鉴定工作,培训能力明显提升,达到和完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标准和任务。

1.培训体系构建,促进队伍成长。高素质的师资培训队伍是提升培训能力的关键,是促进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在培训体系构建过程中,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以本专业带头人、校级名师、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工作小组,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指导下,校企双方分工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学能力、技能水平、项目管理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了专任教师为主体,企业专家、能工巧匠为补充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2.专业能力提升,服务社会需求。服务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培训基地的三个重点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紧缺型、实用型技能人才。特别是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选准在首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为社会、企业提供多形式、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培训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拓宽了专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3.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享共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构建培训体系,各专业分别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协商培训计划,评估培训质量,反馈培训信息。充分发挥了企业在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培训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建立起了工学结合、校企互动、多方参与,实现了校企共享共赢的运行机制。

4.开展模式创新,提高培训质量。近年来,学校以“立足轻都市工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为宗旨,立足专业发展,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为目标,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创新培训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及时进行培训分析,改进培训方法,使学员满意度达98%以上。

学校通过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在培训体系的构建上遵循职业规律做到了“工学一体、学做合一”、“点、线、面”结合,“德、能、研”并举;采用多元培训评价体系,评估制度有效,培训能力明显提升,为首都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美荣.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研究[C].中国职协2015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2015,(12).

[2]张美荣.探讨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有效培训模式[C].中国职协2014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4,(12).

[3]张美荣.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有效培训模式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4,(10).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路建彩,褚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9,(2).

[6]白慧霞.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开发的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

第3篇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摘要: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面临的不利局面的有效举措。本文根据河北省产业结构特点,阐述了构建多个政府部门协同管理、培训机构多元化、市场需求与人才培训相互促进、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学员受训宽进严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27-04

作者简介:朱树金(1965—),男,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图书情报。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适应河北省经济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JRS-2014-3056)

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21世纪初,国家及各省出台了一系列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培养政策。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缺口仍然十分巨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数量、结构和素质上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解除制约我国产业调整、升级和持续快速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瓶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旨在推动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认为,尽快建立一个完备、严谨、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

笔者拟根据国家、省市有关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法规、政策以及培训历史、现状、目标等,以河北省社会经济和产业特点为例探讨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构建。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

2002年,劳动保障部启动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北京、天津、大连等30个重点城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和企业集团率先启动机电高级技工培训项目。辽宁、江苏、浙江等地相继启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本地区发展战略规划。2003年,劳动保障部先后启动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力高级工培训项目。2004年6月,劳动保障部、国资委选择了34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央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2006年,高技能人才工作逐渐步入快车道。2007年5月,劳动保障部开始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

人社部为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在2008年批建101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基地和176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企业基地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逐年开展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的评建工作。特别是启动实施了“2013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后,各省市积极开展工作,分别评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此项工作的目标成果之一就是要构建较为完备、系统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二、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分析

(一)培训体系要素

1.培训管理

由于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涉及的部门较多,至少涉及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教育部门及职业院校等,所以很难说由哪个部门独立担当管理者的角色,由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部门来直接管理似乎不太现实。我们认为,应依据中国国情,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教育及国资委、发改委等部门全力配合,成立一个联合办公室来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与报批高技能人才培训政策、条例与法规;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培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高技能人才的评定和标准等。全力加强行业、企业、政府及相关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管理一般限于宏观管理、政策管理,即管理要法制化。

2.培训主体

谁有资格搞培训?一般来说,为调动全社会的培训积极性,谁都可以搞培训,培训主体可以多元化。但培训结果不能降低标准,所以必须认真考察某个组织是否有资格担当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主体。根据我国目前的培训现状,能作为培训主体的有行业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社会公共培训基地、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等。培训主体必须具备培训能力,包括培训场地、培训设备、培训师资、培训教材以及灵活的培训模式、严谨的培训制度、充足的培训资金等。所有培训机构必须由管理部门严格把关、慎重选择,并经过事前按标准评定和事后按业绩评定两道关,才能保持高技能人才培训主体的资格。培训主体既要多元化,也要标准化。

3.培训对象

对管理部门来说,哪些人需要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培训目标、某个地区目前或未来需要什么人才等,都需要经过研究确定。不同的培训主体要根据自己的培训特长选择不同的培训人群。培训对象按人群区分有企业员工、下岗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工作者、在校学生、刚走向社会的青年等。按不同职业区分,不同的行业、工种、岗位等也有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要个性化区别对待。

4.培训研究机构

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总结;研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制定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的评定标准;组织各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等。此研究机构应从属于管理机构,由行业协会、企业相关人员、培训基地和职业院校的相关教师以及技能大师组成。研究机构本身应具有市场调研和信息反馈功能。此机构还应有自己的研究经费、课题立项权等。研究机构要智囊化。

5.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是培训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培训主体和培训对象各异,决定了培训要求各异。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培训内容,各培训主体要结合不同的培训要求确定不同的培训模式。如脱产培训、业余培训、全日制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师徒制(含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工程实践培训、区域流动培训等。培训模式各种各样,但最后的培训结果必须符合高技能人才的评定标准。培训模式要多样化。

6.培训教材

针对不同内容的培训需求,应该具有不同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培训时按方案扎扎实实地完成培训教材上的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主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模式编写不同的培训教材和方案,但培训教材必须经由培训研究机构提出修改意见并审定,再报请管理部门批准。培训教材要岗位模块化。

7.培训环境

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社会氛围是很有必要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人才观、法规体系、经济发展状况等。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一项国策,主管部门要扭转全社会的人才观念,使人们对技能型人才有正面的认识,技能型人才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使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效防止政令不行的问题;在福利政策上,在严把评审关的同时,要切实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培训工作必须紧跟和预见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训环境要社会化。

8.相关制度

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相关的一些制度也是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考核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为促进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有必要实行培训与考核分开的制度。建议管理部门组织、聘请外地的行家里手来做考官,避免考核过程中的人情关系,既是对培训主体的考核监督,也是对用人单位和被培训者负责。也可以将技能培训考核与技能资格证书考核结合起来,使各方人士更加重视技能培训。考核既是对培训效果的考核,也是对培训主体培训资格的考察。

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必须制定培训资金保障和资金管理制度。为调动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国资委或发改委等企业管理部门应该要求企业按本企业的注册资金按比例建立职工培训基金,以后每年按全员年工资的一定比例(现行规定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追加职工培训资金。职工培训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受训职工应对企业尽一定的服务义务才能流动,否则,接收单位应当给原单位补偿培训资金。对于其他培训机构的资金保障也要有相应的制度。对于政府投资筹建的公共培训基地,管理部门要保障相关法规的落实,确保资金到位并监督其资金使用。

(二)培训体系要素之间的关系

培训体系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管理办公室是具有权威性的组织、监管部门,同时也是一个服务、协调部门。培训机构的审批,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资金的调拨,培训法规和制度的制定,培训结果(人才评审)的认定,政府、企业、培训基地以及职业院校各方关系的协调等工作,都需要管理办公室来完成。

培训机构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承担者,也是本体系中的主要角色。其角色定位由相关法规决定。培训机构要依据有关培训法规,保质保量地完成管理办公室下达的培训任务。培训机构还要如实提供培训工作的统计数据,配合培训研究机构搞好研究工作。

受训对象和培训机构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培训机构根据本地区的总体培训规划,按照管理部门下达的培训计划接纳适合自己的学员,认真负责地开展培训。同时,对学员要因材施教,准备一些具有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在培训周期、时间、地点、培训模式、教学与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培训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模式,以期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培训模式作为培训主体的组成要素,要具有适应不同培训对象的能力。所以,教材和培训方案的开发要突出实训性、技能性、灵活性、个性化和模块化。在培训中要突出职业操守,使受培训者有敬业精神和钻研兴趣。

社会氛围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外部支撑,政府有积极性,行业、企业有积极性,劳动者有积极性,培训机构有积极性,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重技能、学技能的局面。管理部门要发动尽量多的机构和人员广泛宣传技能型人才的优越性,教育部门应在招生制度上和资金投入上向职业教育倾斜,积极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大力实行产教结合,实现职教与普教无缝对接。发改委对于大力开展职工培训的企业在项目扶持和资金扶持上也要有适当的倾斜。要鼓励企业对有真才实学的高技能人才切实提高福利待遇。

培训工作要想持续、有序进行,就必须有一些必要的培训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要见成效,考核必不可少。人才考评应该突破指标限制和年龄限制,按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无关人员”主持考评,这样才能调动劳动者的培训积极性,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河北省第一产业相对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对农业劳动力的培训要分两部分:一是对进城人员的培训,需要充分发挥公共培训基地的作用;二是对扎根农业的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政府方面要在农村大力发展集约化、农庄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为配合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要大量培训适合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类高技能人才,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第二产业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但并不普遍发达,总体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和低级化。第二产业以黑色金属冶炼为一级主导产业,是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未来河北省在对传统产业实行技术改造升级的同时,还要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转向多元化。

第三产业涵盖面广,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强。但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人数少,致使第二产业就业压力较大。可见,河北省经济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未来河北省要大力培育适合省情的第三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其在经济体中的比重。

针对以上所述的河北省经济结构特点,与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趋势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应及时跟进,培训任务十分繁重。由于存在就业人群在产业间的流动,河北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要特别注重培训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时要切实做好培训规划工作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在普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同时,要根据培训结果实事求是地评定其技能水平。根据河北省的情况,在采取常规培训模式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强化型的区域流动培训模式和工程实践培训模式。前一种模式就是由某个培训机构或企业将数量合适的技术人员送到本行业发达的地区或省份的培训基地或企业中进行强化训练;后一种模式就是在重大项目或工程建设或设备引进与创新中边干边学、强化训练。

由于河北省产业调整复杂,人才培训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同时,还要主动出击,有预见性地以优化人才结构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多个政府部门协同管理、培训机构多元化、市场需求与人才培训相互促进、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学员受训宽进严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这个培训体系是适应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的:培训主体的多元化满足了培训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培训主体的分工合作、培训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受训者的宽进严出满足了产业提升对技术骨干高技能化的需求以及受训者成分复杂的特点;按人才市场需求培训并辅以人才需求预测性培训适合了河北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调整的特点;研究机构的设立适应了河北省培训工作方兴未艾的局面;环境建设和资金投入制度的建立对河北省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企业不重视职工培训的状况也很有针对性。

高技能人才培训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不同,人才培养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人才培训可以看作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一个方法、一个组成部分。但目前开展较好的只在国有大型企业中,所以,必须把民营中小企业同时纳入培训主体中来,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及其引起的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培训体系要做一些调整,培训制度以及相应的法规政策也要适时修改。

参考文献:

[1]曾书琴,陈绍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3(3).

[2]彭佑兰.中小民营企业承担高技能人才在职培训的必要性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3(2).

[3]王静雅.河北省产业结构与人均GDP变动分析[J].企业导报,2012(3).

[4]张桂清.石家庄市技能培训工作调查[J].河北企业,2012(9).

第4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问题;对策

一、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人本管理以及经济学,其目的是通过人才选择、招聘、培训以及薪酬管理等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核心动力发展的源泉,因此,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

人才培训是一种福利待遇,是提升员工能力,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激励员工进步的途径。通过人才培训,员工能够掌握专业知识,了解企业文化,做好本职工作,创造更多价值。但是当前,企业人才培训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岗前培训与岗内培训,忽视了人才培训的重要性,甚至部分管理者认为人才培训耗费人力、物力,员工不需要培训,通过经验积累就可以获得提高,此错误观念致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效果不佳,无法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2.人才聘用随意

人才聘用随意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人才聘用是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有效途径,企业招聘的人员质量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当前人才聘用较为随意,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并无明确的要求,只是规定了年龄、工作经验以及专业,在面试时还可能放宽条件,只要性格合适,努力好学就能够被聘用尝试,如此一来,企业员工较杂,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还缺少相应的规划,缺乏系统性与计划性,招聘渠道也较为单一,只是从外部进行招聘,而不会进行内部招聘。

3.人才配置有待提高

人才配置是指人才管理与配置体系,通过人才配置,能够通过合理方式将员工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人尽其用,物尽其材,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特长,促进企业获得更多利益。加强人才配置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当前,人才配置存在一定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未做到以人为本,未从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无法实现人性化管理,致使人才配置不合理,无法发挥出员工的自身价值。第二,上司与员工之间存在矛盾,不够和谐,工作态度不佳,导致员工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工作效率较低,甚至会产生离职的念头,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4.薪酬设置不合理

薪酬设置不合理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薪酬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员工物质需求,满足员工物质需要,提升员工的自我价值。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企业对薪酬管理存在一些误区,薪酬设置不合理,未认识到薪酬体系设置的重要性。薪酬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在薪资提升方面,多数企业不愿给员工涨薪,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涨薪就是降薪,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无法留住企业人才资源。第二,多数企业薪资奖励少,惩罚制度多,在员工表现较好的情况下很少进行薪酬奖励,在员工表现不好的情况下,如迟到、犯错误等都会扣除一定薪资,致使员工工作顾虑较多,存在厌烦心理。

三、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1.健全人才培训机制,形成管理体系

健全人才培训机制,形成管理体系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是提升员工素质能力的关键。人才培训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指在员工正式上岗前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讲解企业文化,了解工作内容,培养岗位所涉及的知识与所需要的技能。第二类,岗内培训,岗内培训是指在正式上岗以后进行的培训,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正式上岗后,对工作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此时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工作注意事项以及工作能力的提升展开,是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管理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加大宣传力度,转变错误观念,使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人才培训的重要性,加强对人才培训的重视程度,自觉将人才培训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对员工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提高员工能力,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第二点,完善培训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和传播,对知识进行创新与发展,完善培训体系,采用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例如,以内部交流分享的方式进行培训,对自身企业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外聘专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

2.制定完善的人才聘用制度

制定完善的人才配用制度是解决人才聘用随意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制定完善的人才聘用制度,能够招聘大批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制定完善的人才聘用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详细的招聘计划,招聘工作同样需要制定计划,首先,相关招聘人员需要了解企业什么个部门需要招聘具有什么能力的员工,需要几名员工等,其次,针对了解的情况制定招聘计划,拟定应聘者具有的能力、专业、性格、年龄以及工作经验等,最后完成招聘工作。第二,制定完善的人才聘用制度,根据人才聘用制度执行应聘工作,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提高人才聘用制度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第三,改变随意应聘方式,提出明确的应聘要求,宁缺毋滥,不能由于缺少人手,就随意招聘员工顶替尝试,如此不利于员工的自我成长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完善人才配置,构建企业文化

完善人才配置,构建企业文化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完成人才配置,构建企业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以公司为家,以企业为家,尽自己所能为公司服务,创造价值,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为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创立一个宽松的管理体制与组织结构,创设良好的氛围,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4.合理设置薪酬体系

薪酬体系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做好薪酬体系设置工作,保证薪酬体系的合理性至关重要。设置合理的薪酬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错误观念,走出错误薪酬误区,使管理者意识到设置合理薪酬体系的重要性,意识到合理薪酬体系对员工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制定有效的薪酬体系。第二,制定明确的薪酬制度,保证薪酬制度设置的合理、公开、公平、公正,对于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工作积极性较低的员工采取警告、罚款的惩罚措施,鞭策员工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足,薪酬体系不合理,人才配置有待提高,人才培训制度缺失等问题都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阻碍企业的进步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有效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胡君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社局

参考文献:

[1]范小波.试论如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J].人力资源管理,2016(09).

[2]朱文进,张良轩.试分析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

[3]宋满丰.实现“人”与“企业”共赢———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J].经营与管理,2016(09).

第5篇

关键词:社区系统;操作技能人才;培养

随着油田的改革发展,合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显示出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作为油田后勤服务的社区服务业更是如此。社区作为油田勘探开发的大本营和上游长板的重要基地,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油田的健康稳定发展,而受历史遗留问题,专业化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社区的操作技能队伍素质与社区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社区操作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与强化培养的必要性

(一)社区操作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仙河社区现有在岗职工1169人,其中女性747人,占用工总量的63.9%。社区共有各类技能人才451人,占在岗职工的38.58%,(其中初级工41人,中级工69人,高级工98人,技师5人,高级技师1人),主要分布在物业维修工、汽车驾驶员、保育员、中式烹调师、环卫绿化工、经管员等岗位上。无论是技能人才的数量,还是技能人才涵盖的种类,都与社区建设勘探开发大本营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二)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适应油田改革步伐,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无疑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才能有效适应油田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才能有效实现将社区打造成为油田勘探开发的大本营和油田上游长板的重要基地的目标。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社区存在着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技能人才培训的资源与方式缺乏科学性、技能人才机构不均衡等问题,严重束缚着社区的健康、稳定发展,更制约着油田勘探开发的大本营和油田上游长板的重要基地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提升社区的整体竞争力,已成为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社区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一是社区技能人才总量仅占社区在岗职工总量的18%,社区技能人才总量明显不足;二是技能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大部分技能人员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上,而且还呈现出年轻职工学技能人员逐渐减少之势;三是技能人才结构和素质存在不足,社区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中式烹调、维修电工等普通岗位上,而绿化花卉、中式面点、汽车驾驶等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仙河社区现有451名操作技能人员中,高级工98人,中级工69人,初级工 41人,人员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形,配置不够合理,缺乏梯队发展,有12.9%的技能人员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社区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技能人才培养的观念滞后,制约着技能人才的培养。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重学历,轻技能”的偏面人才观念在社区依然存在,把学历作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也把学历结构作为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有一些单位认为技能人才培训是一项不经济的投资行为,培训不能立即见效,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还会因为对他们的培训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有的甚至认为职工的成长与能力的提高是职工个人的事情。正是由于这种扭曲的技能人才培养观念,造成了一些单位对技能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也造成了许多青年人不愿意从事技能劳动,从事技能劳动的人员队伍也很不稳定,难以形成高凝聚力的技能人才群体。

(三)重使用,轻培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难度加大。一直以来,在技能人才使用与培养方面普遍存在重视对现有技能人才的使用,对后备人才的储备重视不够,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在社区“四保”的重要工作中,保洁、保安占据了物业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物业考核和工作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多数单位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辖区的保洁与保安工作上,由于这两个工种技术含量较低,对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不利于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相反绿化花卉工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但大多数单位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而是采取季节性、临时性突击的办法开展工作,造成了专门从事绿化花卉工种的人员较少,再加上对这些技能人才培训的投入不足,造成了他们工作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薄弱;保修工作受专业化公司的移交、年轻劳务输出工向主业流动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社区技能人才、年轻职工大量流失,技能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四)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制约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前,社区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薄弱,除了投入不够外,还存在着制度体系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制约着技能人才的培养。一是大多数人员参加培训只是听任于行政命令,特别是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的职工不愿意参加培训,躲避培训的现象严重,而基层在选派人员过程中,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往往选派这些人员参加,以应付社区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也使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培训专业户,一些年轻的技术骨干,由于工作的需要单位不肯派出参加培训,导致有学习的愿望的人员得不到培训机会的问题;二是对培训后效果的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了技能人员参加培训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不能够掌握新的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实施岗效薪点工资制后,各个层次的技能人才的岗点差距不大,同岗位的技师仅比无级别的人员高出110个岗点,对年轻职工学技能的积极性激励作用不明显。

(五)师资力量匮乏,培训形式单一,无法达到既定的培训效果。社区的培训教师大多都是从基层的高技能人才中抽调任课,但受专业化公司移交的影响,大多数理论功底扎实,操作能力较强的高技能人才都移交到了专业化公司,而社区现有高技能人才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较强,而理论水平较低的问题,再加上他们自身工作任务繁重,授课缺乏系统性,“应付式”教学比较普遍。从培训内容与形式上看,虽然对技能人才的培训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但是由于对培训需求的认识程度不够,致使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和技能人才真正的培训需求,再加上培训大多以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为主,对职工的现场操作能力的培训力度不够、考核不严等,使培训无法达到既定的效果。

三、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当前对技能人才培训认识性的误区和参加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应进一步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树立“培训是职工最大福利”的观念。为此,应按照把仙河社区建设成为“油田展示民生建设成果的重要示范窗口”、“油田高品质小区形象的重要代表”的要求,树立“人人可成才”、“竞争选人才”、“岗位育人才”、“发展聚人才”的理念,使各单位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技能人才培训的重要性,彻底摆脱传统注重人才使用,而对人才培养重视不够的实际。同时加强对职工的竞争意识、改革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的宣传与教育,使职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广大的职工认识到培训是投资回报最高的“薪酬”,是职工的最大福利,更让他们认识到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持,技能人才的成长依靠社区的培养,使广大技能人才的观念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和更新,激发广大技能人才立足本职,钻研技术、苦练技能的积极性,推进全社区形成尊重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时代风尚。

(二)建立科学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继续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培训基地是技能人才交流、理论与实践结合、技能创新的重要平台,通过加强对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硬件的投入,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同时,努力建立一支适应技能人才建设需要的专、兼职培训管理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选聘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为培训基地提供有利保障。

2.以岗位培训促进技能人才成长。科学处理职工学习与生产运营的矛盾,在科学组织社区生产的基础上,安排各生产岗位的高技能人员、生产骨干职工研究开发岗位练兵课题,利用生产实践或工余时间,开展以提高职工技能为主的岗位练兵活动,并及时进行考核和效果评价,有效地培养各类技能人才。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面职业技能竞赛,选拔技术能手与技能人才,并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考核工作,为社区培养和选拔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3.注重培训的差异化,提升职工的创新能力。在社区通过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活动,有利于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推动技能人才的培养,而注重职工差异化、个性化培训,将有效提升职工的创新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开展梯度培训。针对社区现有职工的层次不同、素质不同,对培训的需求也不同,采取梯度培训的方式,第一梯度是基本能力达标培训。是为使新职工、转岗职工、业务能力较差的职工能够适应岗位的要求,实现安全上岗,充分利用培训基地,开展以初级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实现能力达标;第二梯度是专业能力提高培训。针对社区能力达标人员的实际,将操作技能人员进行分类,对有能力提高空间的技能人员开展能力提高培训;第三梯度是技能提高与储备培训。针对社区技能人才缺乏的实际,对社区能力达标、年轻、有开发潜能的技能人员进行重点提高培训,使其尽快成为社区的高技能人才,为社区长期健康发展进行人才储备;第四梯度是横向拓展培训。依托培训基地,按照“个人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定期考核评比”的原则,开展第二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注重差异化。正视职工差异的存在,要认清职工的需求与性向,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利用培训基地资源,按照社区发展规划,结合职工个人不同的培训需求,不同的能力差距,开展差异化培训,使之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的目的。

第6篇

关建词:人力资源开发 加强人才培训

引言

2012年是扎实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拓展人力资源集约化广度和深度的一年,电力企业要以提高效率效益为导向一一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深化“三定”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批复的“三集五大”体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方案做好相关人员转岗培训和安置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确保改革顺利、生产稳定、队伍稳定。随着新形式下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管是在岗员工还是新进员工都肩负着艰巨的任务。为此,企业急需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来管理好、经营好现代化的电力企业。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在为员工提供个人升值的机会和发挥潜能的舞台的同时,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自我及企业的双重价值。而当前的大多数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已不再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训需求及企业发展目标。

那么,电力企业人才培训现状是如何?应如何培训新形势下的人才队伍以助力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一、电力企业人才培训现状

根据近几年电力企业人才培训调查显示,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多数下属企业的人才培训已进入计划性、延续性阶段,而少数还处在临时性、应付性。总体来说,绝大多数企业的培训还存在:培训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欠缺、培训师资不足能力参差不齐等现象。

1、培训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近几年来,各下属公司已相继推进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人才的培训,但大多数企业还沿用传统人事管理的方式方法,缺乏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力企业很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对没有建立配套的培训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首先,没法准确的把握全年度的人才培训计划及控制成果;其次,无法预见初步成果便较难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第三,较难做到每次培训前对学员的调研及需求分析,使得无法每次都准确的把握培训定位;第四,未能建立人才培训管理库,难以协助和引导员工建立长期的成长机制;第五,未形成历史数据库来支撑建立培训奖惩制度规范员工参与培训的行为。为此,建立人才培训体系无疑对企业的人才培训成果及管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2、培训激励机制欠缺

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训工作中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培训体制和用人体制,要把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与考核评价、工资福利、职务晋升有效衔接起来。在国有企业中,任然存在人员的使用、晋升与能力不相匹配,与学识不成正比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在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配套出台诸如竞争上岗制度、技能评比制度、学习成才奖励制度等,从体制上保证,从制度上约束,从利益上激励员工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培训,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培训师资不足,能力参差不齐

近几年,很多电力企业已开始组建内部培训师并大力培训,但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培训师以兼职教师为主且能力参差不齐,另外存在培训资料库及教材开发力量不足现象。每个企业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管理都有独特之处,所以内部培养的培训师或兼职教师比外部培训师资在一些专项技能方面更能满足企业的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是电力企业, 很多专业技术的传授要靠现场实践实验,需要对这门技能非常熟悉而且有丰富操作经验的技术专家才能胜任,而这是外部师资无法达到的。但目前电力企业大多数内部培训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水平脱离生产一线的实际,对于生产技能人员技能训练效果不明显,在企业发展的新形势下无法满足各层培训学员的培训需求。内部培训师大多来自生产一线的优秀技能人才或是相关岗位的管理人员,相对来说都缺少熟练的培训技能,采用的培训方式、方法比较单调,更多灌输式的理论讲授式学习,无法让学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中。另外,内部培训师大多数为兼职培训师,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师职业培训或学习,大多利用工作之余协助企业讲授一些专业性课程,未有给学员建立次课程的系统学习计划,学员大多数在课堂上有收获,回到岗位上却还是对工作无从下手。最后,企业缺乏建立内部培训师的激励机制,在自身任务重的情况下,很多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担任培训师工作,造成企业内部培训师缺乏现象。内部培训师培养困难,培训师疏于建材的开发和对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人才培训机构未建立系统的内部培训师管理机制等等,制约了内部培训师的培养,同时制约了人才技术培训的发展。

二、提升人才培训的方法和渠道的建议

电力企业应根据新的发展形势,为员工打造一个有助于学习、共享、超越自我的成长平台。在政策上、制度上、经费上、知识共享上积极为员工提供帮扶平台,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不断激发企业和职工学习的活力。如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完善培训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强化管理,奖优罚劣;建设一支配合新形式下电力发展的培训师队伍等。

1、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

(1)培训管理体系的模块建立

用电企业应制定一整套完整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从而使供电企业培训的工作全部都可以纳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中,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不良干扰。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建设:

支撑层面:主要从企业发展方向、个人发展需求、培训管理组织体系、培训管理IT系统主面进行。

资源层面:主要从培训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学员档案资料、培训设备方面完善。

运作层面:主要从培训需求、培训预算、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2)细化培训需求,实现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层人员对于培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培训需求的确定就是确定投资方向和项目。如果投资项目选得好,就会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因此,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流程的出发点。它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评估的基础,其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培训工作有效性的大小。再从培训内容方面来看精确的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前提。

从企业战略层次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环境与资源性配置进行分析,从而将培训计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与执行策略系统相结合,以此来确定培训的核心重点。

从组织架构中各岗位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各个岗位的员工要达到的理想工作绩效和目标,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从各岗位工作范畴,工作内容,职能和角度,来确定培训需求,决定培训目标及培训内容。

从员工个人层次进行分析:从员工角度来分析员工自身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确定“谁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促使培训部门设置的培训课程真正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能够分类别,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从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分析:合理而公平的绩效考核可以显示员工能力的缺陷因素,在绩效考核完成后,团队组织或员工个人需要改进的方面被反映了出来,因此绩效考核成为确定培训需求和目标的重要依据。

制定培训计划与具体实施方案

在培训项目实施前,要先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结构,岗位职能,目标计划,知识技能,发展和提升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培训具体内容,以实现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满足企业发展之实际所需。需求分析完成后,制定适宜的培训计划则显得相当重要,企业培训计划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层面进行。

年度培训计划: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阶段性目标计划,策略与执行系统,业务调整,员工能力提升计划汇总并综合而成的。

月度培训计划:由年度培训计划分解而来,是年度培训计划的细化步骤和具体进程安排,来阶段性进行实施。

临时培训计划:是指按照当月的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部门为满足企业新增的计划与需求,而在月度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增加的培训计划。

具体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以下信息:培训课题,需求来源,参加部门和人数,学时,培训日期和地点,培训方法,资源要求,评估等级,培训预算,收益预估等。

2、完善培训激励机制

加快建设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发展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并采用相应的处罚制度来规范员工参与培训的行为。具体操作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增强激励力 企业管理部门应使员工了解某项培训成果的吸引力,并尽可能加大这种吸引力,另外还要采取措施帮助职工实现其期望,提高其期望机率。培训给员工带来的利益越多,其对员工的吸引力就越大,员工参与培训驱动力就越强。

建立培训后的生动标杆效应 如:针对营业厅服务人员给予“优质服务”, “服务礼仪”, “谈判话术与技巧”等培训课程,通过培训来增强员工在实战中的应用力。 对在服务一线中表现突出者,应实施适当有效的激励措施,并在整个团队中树立榜样示范。以增强其培训项目的说服力,显效性和成功性。

1)物质激励 利用经济利益杠杆来为员工培训提供动力机制。

如:将员工培训与具体利益分配挂钩,根据员工的劳动技能和实际贡献决定工资和奖金的分配档次,制定员工晋级加薪,降级减薪的办法和条件。也就是说受到何种等级的培训,具有何种等级的技能,取得何种等级的证书,便给予何种等级的待遇……以改变以往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当员工的技术高低,能力大小,贡献多少,通过分配要素明确反映出来时,员工定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培训中去。因此,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使劳动技能与分配制度真正挂钩,接劳分配,按能分配,将强化激励机制在员工培训中的建立和运营。

2)精神激励 培训机会已逐渐成为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考虑较多的因素,企业本着“ 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选送优秀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培训本身就成为有效激励员工的一种必要手段。

3)岗位激励 培训工作与职位阶梯相挂钩,参加培训后获得更高专业技术和更高技能的员工可以逐步获得岗位提升或职位晋升的机会,对通过参加培训仍旧未达到岗位基本要求的员工则须离岗,转岗或下岗。

4)发展激励 将员工的“职业规划” 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志向确定员工未来在企业中的发展路线和职位规划,既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人才,又可以兼顾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战略伙伴式关系,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是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培训的有效激励手段之一。

5)文化激励 在塑造企业文化的同时,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互相学习,整体发展”的团队精神,将企业文化以运动形态渗透在企业整体环境之中,借助群体环境氛围产生的驱动力和约束力,从而形成企业员工不竭的自我激励源泉。

3、严格考核,强化管理,奖优罚劣

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建立健全培训、激励、考核、使用,发展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需要持续打造并不断优化,才是保障“一体化循环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培训质量差,并打击挫伤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因此,要培训就必须正规,必须加强管理,奖优罚劣。

培训工作有其严肃性,如果一些不认真学习的人却也能在考试中合格,会在员工中造成极坏影响,丧失培训的严肃性,所以必须坚持严密组织,严格考试,严肃考风,严格考核,强化管理的原则,以矫正并激发员工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让员工看到培训有其严肃性,公正性,有益性,真正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在工作岗位上得到认可与发挥,这样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激励机制在员工培训中得到强化。

三、结束语

学习型企业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之下,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不重视教育培训的企业会遭到市场的淘汰,而同样,不重视技能提升的员工会遭到企业的淘汰,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企业员工属于企业内的最基本的单元,所以说培养学习型员工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电力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总而言之,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对员工长期的教育培训,而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则离不开现代化的培训方式和手段。而只有电力企业的同行们一起关注并共同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才能在竞争环境中,一同探索电力企业长久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电力企业更为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锐锋,供电企业如何提高培训效果浅析[J].2006年. 中国电力教育

[2]王 莉,关于供电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性思考[J]. 2010.年中国电力教育

[3]邵致巍,张新德, 强化国企员工培训,实现培训创新[J].

2007.年西部探矿工程

[4]毕 慧, 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问题[J]. 2011.年经济研

第7篇

摘要:人才是企业的骨干力量,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实施人才经营发展战略,减少人才管理风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铁路来说,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更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只有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才能更好地推进铁路科学发展。

关键词:人才资源 人才管理 培养工作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当今时代,要保证铁路的快速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影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一、铁路工务系统人才培养工作的问题

1.人员自然情况。当前人才队伍现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学历低,参加工作时间长,理论知识少,具有较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二是有学历,铁路中专、技校毕业,具有一定现场经验;三是高学历,铁路主体专业大学本、专科或者是其他大学本、专科毕业,参加工作时间短,现场实践经验少。

2.素质能力情况。①能力弱。个别专业干部虽然有学历且处在专业干部岗位,但实际工作能力较弱。有的车间层专业技术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对于专业性工作研究不透、不深。有的干部是从非专业单位调转来的,不具备铁路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术作用发挥得不好。②作风差。个别专业干部个人综合素质低,习惯于电话遥控指挥,对下一味提要求、指手画脚,不能俯下身子到现场中去,为基层服务意识差。有的专业干部工作能力、素质不能适应独立作战要求,宏观要求多,工作粗放,机关化作风突出,没有精细工作方法。有的专业干部检查工作时,仅停留在为检查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也只限于批评,没有从如何帮助解决的角度去对待问题,不能给予专业性指导。③后备人才匮乏。在安全、技术方面缺少充足的专业后备干部“库存”,特别是非常缺乏有经验、有能力的车间主任、副主任,满足不了现场生产需要。

二、铁路工务系统人才培养工作对策

1.树立起“尊重人才个性”的理念。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本质、主流、特长都是要衡量的。坚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尊重人才个性,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的不同区别使用人才。

2.创新人才培训机制。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化装备已广泛应用,当前的人才培训机制已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培训内容过时、培训方法单一、不切合实际等现象凸现出来,因此,要创新人才培训机制。①定准人才培训方向,把能力建设作为核心,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根据“专题化、专业化、专门化”的要求,开展以专业技术、现场实践、高铁知识等学习的岗位培训;对于专业技术人才而言,要开展继续教育以培训新理论和新技术;对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教授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③加强双向培训。对现场经验丰富和管理能力较高的职工,理论知识的培训要集中开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对部分大中专学生而言,要全面提高他们的现场管理能力。④优化教育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各类人才通过自考、函授、脱产等多种形式参加专业化系统学习,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3.开展岗位职责、岗位标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①制定学习计划。以干部岗位职责、岗位标准及业务知识为重点,组织干部全面学习。对全部干部岗位职责、岗位标准进行全面梳理、规范,明确每月、每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及学习时限。②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根据岗位特点,突出“缺啥学啥”原则,分类组织开展业务知识和相关管理知识的学习。③抓好两级班子学习。段、车间两级班子按照月、周学习计划,以交班总结会、安委会、安全例会、生产例会等学习形式开展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班子。

4.加强业务培训。针对不同类别人员制定详细培训计划。①外出学习“借智”。根据路局安排积极做好相关人员送培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到其他单位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开拓视野,并将好的经验和方法与我段实际相结合,促进我段干部素质能力的提高。②创新培训方法。针对工务夏修任务重、人员学习集中难的特点,改变培训方式,技术干部可以带着任务上现场,边干边学,提高实战能力;也可采取分片培训、背包教学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开展干部技能观摩表演培训班,如一个车间开展业务培训,其他车间主管职教干部和业务教员、班组长进行观摩;课后共同研讨教学方法,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举办经验交流会,将学习中表现突出、素质能力提升较快的典型经验在全段推广,促进全体干部素质能力的整体提高。③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党政工团培训资源,即:培训党群知识的同时也要培训技术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等。可以聘请业务尖子、生产骨干、各级管理者等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进行登台讲解。

5.搭建锻炼的舞台。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安排年轻人才放到关键的岗位进行锻炼,为他们提供岗位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综合协调、处理重大问题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加快其成长步伐。对一些能担重任的人才,放到没有经历过的岗位和部门,以及一些矛盾集中、工作环境复杂的岗位进行磨练。在工班长选配上,同等条件情况,优先选用上进心强,善于学习,知识面广的人才担当重任。在物质激励上,对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人才高额重奖,增强荣誉感,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促的氛围。

6.加强帮教指导。为确保人才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丰富的知识,尽快提高能力水平,努力做到:①传帮带助成长。根据工作实际,实行“名师带徒”,挑选出一批业务技术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热心传授技艺的技师和优秀工班长,由他们和人才建立师徒关系,并签订师徒协议,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他们培养成技能人才和业务骨干。②结对子一带一。对每一名年轻干部都分层次由有经验的干部或者是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包保,结对子,一对一进行帮教成长。③搞攻关促成才。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环境的特点,迎合青年成长心理特点,成立青年技术攻关组,定期开展活动,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攻关,促进年轻人才各项能力的提高。

7.提高综合能力。坚持采取“锻炼在基层、成长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培养导向,通过普遍式实践锻炼、针对性培养锻炼、课题性思考锻炼等有效形势,逐步培养人才吃苦耐劳的品质;大胆地把一些发展潜力大的年轻人才放到关键岗位、重点部门进行实践锻炼,把锻炼过程中的工作业绩与提拔使用进行挂钩,提高其努力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觉性。

第8篇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经营形态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异军突起,环顾世界零售业的发展趋势,连锁超市压倒百货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连锁经营高速发展的同时,企业更应该注重对业内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连锁经营的人才优势,有利于雇用优秀的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科学的管理。

连锁企业人才培训的特点

系统内克隆

在一个连锁企业内,各分店遵循统一的标准,如服务标准、外观装饰、商品质量、价格等等,每家分店就如同从同一个模型中复制出来的。连锁企业在扩张发展时,培训人才的一条关键途径就是将新员工送到各家分店顶岗见习或者将老店中有能力的员工派到新店担任重要的角色,以指导和训练新员工。通过这样的方式,连锁企业可以在企业系统内成功克隆出它的各级员工。

波动的周期性

连锁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面对客户的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并形成一定规律。因此,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如何合理地在各个时间段,根据客流量的大小来安排工作人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才培训中,连锁企业可以利用客流量少的时候,轮流组织部分员工和钟点工进行在职培训。一来可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二来可以合理安排工作人数。这是连锁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的独特之处。利用这一点,连锁企业可以解决在职培训组织难、时间紧的问题。

培训层次的差异性

连锁企业对不同职位的人才要求是有差异的。因此,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内容,这就是培训层次的差异性。这一点要求培训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学以致用,为而用学。反映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就是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人才培训是企业的战略性投资

培训是关系到企业今后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仅为了培养和训练企业眼前岗位上的空缺员工或眼前发展新店所需要的各种人员,更重要的是服从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并与企业各领导阶层的培养机制结合起来。满足这一要求,关键在于做好人才预测和培训计划,其中包括对企业员工进行继续培训的工作。要考虑其最终效益,这是人才培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连锁经营的培训方法及内容

连锁经营的培训基本上分为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和自我教育四种。实际培训中四种方法又分别用于不同的人员培训,各有各的优点和特点。更多时候,对于同一培训内容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或交替使用,通过几种培训方法的叠加效应和综合作用,使员工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员工进行的,既要使新员工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也要使新员工充实特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与认识。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准确考察新进人员的才能和特长,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用其所长,发挥潜力。职前培训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教育,另一部分是行为培训。基础教育进行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企业历史、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等等。以此培训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帮助员工适应新的环境,尽快地融入企业文化。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往往由上司寻找出每个人需要加以培训的部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从时间上来说,在职培训可以理解为边工作边接受培训,不脱离工作岗位按照每个人的能力进行实践性教育,直到学会为止。在职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培训内容:一是职务转换;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需要灌输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给员工。具体采用的培训办法根据培训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侧重。职务转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员工在各个岗位每隔一段时间的调动——即企业的横向交流。横向交流的好处是一来可以使员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员工之间相互协调和培训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二来管理层也可以发现下属最为适合的发展方向,以便做到人尽其才。通常这种职务转换的培训,可以使用中国传统的的培训方法:即师徒式培训。由岗位上熟练员工给职务转换的员工进行指导,或指定专人来做这项工作。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做起来也行之有效。另一种职务转换是员工晋级前的培训。晋级是企业人事管理的必然过程。一个员工晋升到未曾担任过的新职务时,总是需要一个适应与学习的过程。因此人事部门必须对其进行培训。这类培训可在工作中进行,也可在空余时间进行,还可以根据晋级员工的具体情况采取脱产培训的方法。

脱产培训

脱产培训是指企业的员工暂时离开现职脱产到学校或有关培训机构以及别的企业参加为期较长的培训。脱产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管理人员。他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中间力量,他们必须不断充电。进行脱产培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把受训人员送到高等学校内学习一段时间,因为对于管理层来说,重要的是理论方面的提高,而不是实际操作的培训。因此,企业应于大专院校建立稳定密切的长期联系。除院校培训以外,另一个途径是送员工到外单位接受训练,开展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注意的是,派到外单位学习的目的是得到本公司较难得到的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否则价值就体现不出来。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也称为自我启发式培训,指企业鼓励员工利用日常的空余时间各自学习。鼓励企业员工求上进的积极性,不施加个人压力,帮助员工顺利成长,这是员工教育组织者的成功经验。实行自我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做训练员工的工作了。这正是自我教育在员工训练中的价值所在。实行员工自我教育可以有效的把企业宗旨、经营目标、企业制度等在内的企业精神灌输给企业员工,并使之深深扎根于员工的脑海之中。日本松下公司的员工进行自我介绍时,往往一开口就是我是松下人,这就是他们把企业员工的自我教育作为人员培训的一个重要途径加以重视的结果。因此员工自我教育搞得好,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有利于员工自身的成长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使员工与企业抱作一团,同生死共患难。这一点正是我国企业的一大缺陷。从这方面来讲,对员工教育的最本质目的是改变员工的思想。这应当成为衡量员工教育成功与否的准绳。

自我教育的方式有好多种,例如企业可以为员工创造一定的条件,征订一些报刊杂志和购买一些书籍,并定期组织员工交流心得,对其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还可以把这一活动同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还可以鼓励员工进行函授、夜大、自考、资格证书等学习,企业可以有条件的为这部分员工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励员工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建立培训考核制度与员工培训档案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了各种培训之后,还要看看他是否达到了培训的标准,这就需要对其加以考核;同时鉴于人才培训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意义,建立员工的培训档案也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考核制度

一是对理论水平进行考试,检查受训者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提高程度。二是实际操作考核,采用不定时的抽测或定期的技术比武。如营业员排列商品的规范性、对货柜上商品的了解程度、货物上架的规范操作和特殊商品的处理等等。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可以获得上岗证;同时,每次抽测,考核的结果应当与职工的效益挂起钩来,记入员工培训档案,作为奖金发放和升降职的依据。

建立员工培训档案

在员工人事档案之外,还应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员工培训档案是企业人力资源库的核心,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基础。其基本内容如下:第一,收集员工现有的培训资料,包括其文化水平、各种资格证书、从事的工作岗位和要求,然后进行统一整理,登记在案;第二,员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拟订培训计划书,向人事部门申请。这一步主要是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第三,人事部门对员工自行制定的计划书的审核。人事部门可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总体培训规划和人才需求方向以及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确定对该员工的培训计划书。第四,把员工接受培训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结果详细记录在案。应该说员工档案的建立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尤其是刚开始阶段,困难尤为突出。然而建立培训档案是企业人才再培训尤其是连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训档案的建立需要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员工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培训资料混乱的状况。

人才培训是我国连锁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长此以往,人才的缺乏会成为制约我国连锁业大踏步前进,使我国连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瓶颈,因此重视培训工作,加大企业内部的培训力度,应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培训是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提高连锁经营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

1.[美]凯普著,金雨编译,没有任何借口——最完美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

2.扬剑、金国、金小玲编著,人力资源经理培训标准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1.1

3.万力主编,人力资源新档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5.1

第9篇

底盘车间纵梁班组后备人才工作总结

我是纵梁班组的一名后备人才,积极支持车间、班组工作,我将2013年的全部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2.设备方面:在日常工作中班前和班中对设备认真点检,曾发现夹具油管接头松动4次,液压机过热和夹具压紧块螺丝松动和定位销脱落以及焊机电源线裸漏等异常,经过及时报修,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停线130分钟,减低了异常停线率,修班后对设备彻底执行清扫清洁,并通过清扫对设备进行点检,发现异常及时解决。

3.安全方面:作为一名后备人才,带领机组消除安全隐患4项,现场安全改善5项,优化了作业现场的环境,参加班组QC改善小组《消除D22左纵梁歪拉斜吊》改善消除了安全隐患,降低步行次数30步,节约资金3500余元.

4.士气方面:积极参加车间后备人才培训,以车间优异的成绩参加公司监督者培训。在休息时间,和同事交流我对设备点检及保养的方法以及做6S的目的和重要性。积极支持班组工作,完成班组交给我的所有任务。和班组成员进行沟通,了解每一位同事的状态,对状态不好的同事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从思想上正确引导他们,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