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03:10:45
导语:在环保与安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实习的最终目的和效果难以保证
一般认识实习时间太短,一天时间安排学生参观一个公司或者企业集团,这种认知实习的形式使教师和学生把该环节作为一项任务,走马观花。生产实习过程中由于与实习单位缺乏沟通,不能达成共识,往往只安排学生参观,很少允许学生亲自动手,从而使得学生得不到技能的锻炼和从事工作的切身体会。
(2)实习基地的有限
高校在实习环节的经费十分有限,而且大多数公司企业认为学生的实习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产,还存在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所以企事业单位对于高校学生的实习活动很少予以支持。这样一来,经费紧缺问题和实习接收单位不予以配合,使得专业建立的实习基地不仅数量少,而且实习内容单一,达不到预期效果。
2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1)题目数量较少,内容单一
一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年年重复,更新数量少。尤其是课程设计常常出现“多人一题”的现象。所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免出现个别学生之间相互抄袭,课程设计对学生的锻炼目标难以实现。
(2)题目与实际脱离
很多青年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凭空捏造题目,导致毕业设计和论文严重脱离实际现象的发生。(3)缺乏指导教师一个指导教师往往在指导课程设计时,同时要带数十名学生,甚至同时指导一个班级的学生,这种情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既辛苦了指导教师,又不利培养本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对实践教学环节改进的探讨
3.1完善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
我校环境专业积极发展开放式、研究性及综合性实验室,鼓励和指导学生自行组织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与步骤,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工程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已初见成效,实践表明教学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实验设备和仪器使用率提高,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很多学生发表多篇高质量科研论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3.2构建合理的实习方案
我校通过与环境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沟通,建立了多个生产实习基地,例如汉中市环境监测站,洋县、勉县、城固等县环境监测站,汉中市污水处理厂,略阳电厂、略阳钢厂等。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争取延长实习时间,同时安排学生在不同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实习单位,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环境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流程,积累多种工艺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环境资源特点,充分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特点相符的环境专业实践。例如,我校处于陕西南部,汉江上游流域,深处秦岭和巴山之中,我们的环境专业实践应该紧紧联系当地的自然资源环境特点,大力开展关于水源地保护、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山区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实践环节。
3.3毕业论文和设计切合现实环境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
毕业实习注重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是本科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最后检测学生综合素质的关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及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首先,我校已经实现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学生导师双向选择模式。即在导师列出研究方向、内容及要求等供学生依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如果学生毕业想去环保公司工作,毕业设计时要强化自己的CAD绘图能力。如果想考研究生或者环境监测部门工作,毕业设计时可以选择一些研究性题目。第二,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课题的选取要立足于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结合当地环境经济特点,选择有现实意义和地方特色的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选题。同时还应该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避免一些抄袭行为。第三,指导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培养和提高学生查阅和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书写论文的能力,因为写出流畅的工作报告和发表科技论文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3]
3.4开展系列“环保”活动以及相关学术活动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环保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1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环保设计的重要性
能源是人们保证生活的基础,有了能源,人们才可以有衣食住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能源。而环境则是人们维持生活的必须元素。能源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有了节能,才可以保护环境,生产工人算过一笔账:节约一度电相当于节约0.4k标煤,4L净水,减少0.272kg碳粉尘,0.03kg二氧化碳,0.997kg二氧化硫,0.015kg氮氧化物的排放。我国13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一年下来可以节约2亿多吨原煤,削减煤炭燃烧对空气污染的总量的10%以上。
2 靠优化设计创建节能环保型污水处理厂
设计是一个构想,也是一件事的开端,设计的好,那么代表已经跨出了一大步。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应采用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范围,更加先进技术和理念,这样才会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更好的节能和环保。初步设计对工程建设中节约投资和建成后取得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批准后的初步设计是污水厂建设确定投资额、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签订施工合同、签订贷款合同、组织设备订货、进行施工图设计等文件的依据。国家明文规定:初步设计未经批准不允许施工,银行不予拨放资金。
历史上有很多的例子,证明了设计的重要性,要融合先进的技术、案例,套用成熟的蓝本,以先进的设计图为蓝本,进一步的修改,提升。设计的好坏,与之后的花销,成本和效率有着很大的关系,要尽量做到将设计内的毛病剔除,保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节能性,使设计方案达到最好。
3 靠提高污水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创建节能环保型污水处理厂
众所周知,一个工厂的自动化水平越高,就代表着这个企业的科技水平与经济效益越高。自动化水平是保证节能环保的前提,这样才能高效的处理污水,更加经济,高效。
污水的处理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浓度等工艺条件下进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数字总会发生一些变化,与工艺设定值发生偏差。为了保持参数设定值,就必须对工艺过程施加一个作用以消除这种偏差而使参数回到设定值上来。所有这一些,手工操作是很难做到的,必须依靠自动化系统装置检测和调节。所以,自动化水平的高低与一个污水处理厂的效率,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污水的流量必须与出水的量是一致的,如果来水多于出水量,那么就会把蓄水池溢满,那上游就会被淹泡。污泥的存放温度与位置也需要很高的要求,清理速度也需要保证效率,否则就将会导致排污池的堵塞,对于环保有很大的威胁。
随着社会对于污水清理速度的需求不断的增加,自动化污水处理已被很多地方提上了日程,而更多的需要自动化污水处理厂进行更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的增加了工作效率,使得自动化污水处理成为了必备条件之一。
4靠选用优质设备创建节能环保型污水处理厂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好的工具也会给你带来更好的效率,处理污水的设备一般都耗电量很大,所以应该在节能上多加力气,而且处理污水时所产生的气体具有非常强的腐蚀性,因为这两个特点,我们在选择设备这方面,应该选择节能、耐用,防腐蚀性强的产品。虽然增加了很多的投资成本,但是换来的却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可以选择那些低成本,质量不够硬的设备,这样的设备容易损坏,出事故,造成包括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得不偿失。例如:大容量设备选用10kV高压电机比选用380V低电机节能显著;水泵、风机如果引进变频技术即可节能20%~60%,两年内收回投资,而设备水下部分,应用不锈钢代替原有的钢结构,这样会显著地提高设备的抗腐蚀性。
选择好的设备是一个方面,但是设备的保养更是重中之重,如果好的设备不经常保养,也是很容易损坏的,保养的好,设备的使用寿命便会延长,进一步的增强了节能的效果。
5靠安全生产创建节能环保型污水处理厂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人们往往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在设备等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安全的重要性就提高了起来。例如:污水处理厂的电气设备有很多,应该经常保养,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而处理污水时所释放的沼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必须做好防火措施,污水、污泥中有很多有毒成分以及寄生虫,工人工作后,必须及时的作出清理,这样才能保证不被感染疾病。寄生虫等。在世界上,很多的安全事故不断的提醒着我们,安全是重中之重,只有解决了安全问题,工作才会有效率,节能环保的效果才会更上一层楼。
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不断的警示、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的安全问题,必须牢牢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必须正确处理好“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辩证关系,这样才能将污水处理厂的节能环保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马超,陈向明.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节能技术[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安全工程 核特色 培养模式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YE Yongjun, LI Xiangyang, LIU Yingyun, JIANG Fuliang, ZHENG Pingwei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Since 2008,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as undertaken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Master's degree in the field of safety engineering in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running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demand-oriented enterpris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masters in the field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ster training program, training mode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determine the training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five aspects of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raining mode and related measures of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is feasible and successful.
Keywords master of engineering; safety engineering; nuclear features; training mode; quality control
0 引言
工程T士培养是我国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重大举措。它通过提高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在职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企业实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我国在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长期实践证明,这种“进校不离岗”的工程硕士培养方式,避免了传统的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固有的局限性,促进了企业与高校的联系,加快了我国高校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转变步伐,深受委培单位领导和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的欢迎[1-3]。南华大学于2006年首批获得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点,2007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达8年之久。特别是2008年南华大学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达成为其下属的核厂矿企业培养一批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协议以来,已于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共招收学员138人,安全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得到了实质性的壮大、人才培养特色得到彰显。近年来,南华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围绕如何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培养高素质的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进行了努力探索和实践。
1 发挥学科优势,建设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平台
南华大学是具有鲜明核特色的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特别在核科学与技术、核燃料与核资源、医疗卫生、安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已形成较齐全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依托于南华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近年来,为了培养高质量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通过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央企下属的企业、研究院所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打造了以邹树梁教授、丁德馨教授等博士生导师为方向带头人的导师队伍,建设了多个研究生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包括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实验室”、两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生产运作与安全管理”和“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中心”、两个南华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铀矿通风与安全环保技术中心”和“AP1000建造安全技术中心”等。这些校企平台的建设,不仅为工程硕士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场所,而且也为学校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企业、研究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2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达成的基本教学要求,是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依据[4-6]。由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不同企业、科研院所有各自独特的安全生产任务及安全发展战略,从事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职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人才培养规划及知识结构的要求。因此,南华大学在制定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方式同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以及下属的企业、研究院所进行交流,共同制定和修订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如:2010年和2012年,中核集团安全环保质量部原主任孙先荣和副主任费洪澄先后到我校调研究工程硕士培训班的工作,并就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指导建议。同时,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骨干教师赴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考察,同以上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和一线员工就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安全要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了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经过多次校企协商和长期的实践,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得到了学员企业的认可。2014年11月,安全环保部主任张金涛在与第四期学员见面会时也对南华大学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肯定。
(1)围绕总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个研究方向和课程模块方便学员选择。南华大学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工程应用研究、安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围绕这一总目标,设置了核安全、矿山安全、建筑安全、安全应急管理、安全监测与监控和信息安全等六个研究方向,并设置相应的课程组。为了确保每个研究方向的学员能达成培养目标,整个课程体系不仅包括国家工程硕士学位规定的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同时也设置了可供不同研究方向学员自由选择的非学位选修课,以及为非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学员学习和了解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本科专业补修课。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是以面向工程实际应用为主,不仅有引导学员了解安全科学国际发展前沿的“安全工程前沿进展”课程,也有让学员系统掌握安全管理和系统安全分析先进方法的“现代安全管理学”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必修课程;还有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开设的“铀矿通风与辐射安全”、“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职业卫生工程学”以及“核安全评价与应急救援”等非学位选修课程。目前,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安全工程专业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的人才要求。
(2)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依据国家工程硕士培养的要求,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由学校负责学生的学位课程学习,课程实行学分制,学员应修满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低于18学分;专业实践为学员必修环节,由学员在企业完成,校外导师负责指导;学位论文是培养学员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去解决安全领域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员取得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条件。学位论文工作主要由学员在企业完成。
3 依据企业生产需求和学校教学规律,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以适应“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模式
(1)实行弹性学制。由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工程硕士班学员都是企业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骨干,岗位工作任务较重,目前采用集中6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学习学位课程,其他时间在企业一边工作,一边完成工程硕士的相关培养环节,如开题报告、发表学位必须的期刊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等。由于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一些学员会因为工作任务繁忙或其它原因不能按时学习和完成学位论文,所以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目前,工程硕士的学制3年,学习期限2-5年,即最短可2年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对于不能按时完成培养环节的学员,授予学位的时间可延长至5年。
(2)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学员取得入学资格后,学位点将为每个学员指定一名硕士生导师负责学员的培养工作。根据学员选择的研究方向,由导师负责组织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成立指导小组(3~5人),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执行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3)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根据实际需求,学位论文的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目前,学校已建立了健全的校内外双导师制,聘请学员所在单位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作为副导师联合指导。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one of global most important issues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It has major role for chemistry in developing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approach of higher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 penetra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as expounded from four aspects.
关键词: 环保教育;化学教学;渗透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chemistry teaching;penet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27-01
0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都或多或少与化学有关[1]。环境污染中有85%以上是由化学药品引起的污染[2]。因此,在开展环境教育方面,化学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怎样进行环保教育,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利用化学课堂,渗透环保意识
高职化学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多而广,如硫酸的工业制法、煤、石油、苯、甲醛、高分子合成材料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课前准备的相关调查数据、报道、图片、科普小论文,紧扣课程内容适时渗透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进而引导学生探讨进行环境保护的措施。
例如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中,结合介绍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资料表明,长期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会损害肝脏及肾脏,还有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3]。可见,白色污染不仅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且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直接而严重的危害。探讨环境保护的措施:广泛宣传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研发替代产品。
在教学活动的进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主导性的作用,认真积极进行环保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教学活动方式应当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开展课堂交流、布置课外作业、设定研究活动等形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求环保知识的兴趣。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达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
2 在化学实验中养成良好环保习惯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更直观更有效的载体。然而化学实验中使用或制备的有毒或有害的物质、实验中产生的废液以及实验后剩余的废弃物以及放射源等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从环保和学生自身安全的角度考虑,化学实验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对实验内容进行更新,尽可能不采用剧毒化学品进行学生实验。②规范实验操作,严格控制实验试剂用量,必要时还可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如设计微型化学实验,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比如金属卤化物与硝酸银反应的实验,若用点滴板代替试管实验,只要在穴中滴加1-2滴卤化物溶液,然后再滴1―2滴AgNO3溶液,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实验效果。通过采用微型实验,既节约了化学试剂,又达到了理想的实验效果,同时又有效地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③在通风橱中或密闭装置中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的制备,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设计多余气体的吸收装置,不能任意排放到空气中。⑤将实验后废液进行收集后集中处理或用大量自来水稀释冲洗排放,实验用过的化学品也要进行收集后集中处理。⑥在实验教学中,从环保的角度向学生讲授有关试剂的正确贮存方法。如实验室储存HNO3、AgNO3、氯水等时,要用棕色瓶储存在阴凉处,以免HNO3、AgNO3、氯水见光分解污染空气。再如液溴储存时要用水封,溴水要现配现用,以免溴蒸汽逸出污染环境。
另外,在化学实验课教学方式上,可以利用课件实验、演示实验、分小组实验等途径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 在活动课中强化环保意识
将环保教育纳入化学活动课中,比课堂渗透法更生动、更丰富,更具灵活性和实践性,它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
①利用环保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环保方面有关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化工厂、水泥厂,调查排出的废水、废气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的状况,了解工厂采用哪些排污措施。通过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增强使命感,达到渗透环保意识的目的。③适时地开展环保专题讲座、环保主题演讲、征文及环保知识竞赛,还可利用黑板报等形式,探讨如何防治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的措施,让学生在查阅资料、书籍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环境知识的教育。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4 发挥化学教师在环境保护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化学教师,其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以及环境教育能力的水平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关键。
①化学教师要积极进行环境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踊跃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学习,并在教研组内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渗透课堂教学的经验交流与问题的探讨。②在日常行为中,化学教师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倡导环保新理念,践行环保生活方式。如节约水电,打印机和电脑不用时及时关闭;节约用纸;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老师如果买车,可以买小排量的,或者坐单位的校车,离家近的可以步行上班;老师要少抽烟或不抽烟,也不要请人抽烟,更不要在办公室和教室抽烟。据报道,日本吸烟人数占总人口的38.9%,日本人抽烟自掏腰包,不请人抽烟。
总之,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既发挥了学科的优势,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化学教学应将环保教育的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发挥师生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曾爱华.试析渗透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J].成才之路,2010.
关键词: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绿色证券;研究文献
作者简介:夏少敏,男,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环境法学与民商法学。
中图分类号:F832.5;X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4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101-05
一、引言
2001年9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关于做好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情况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156号),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正式拉开帷幕。2003年又下发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环发〔2003〕101号)正式将环保设置为公司上市和再融资的准入门槛。到2012年国家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重点行业环保核查进一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2〕32号)为止,上司公司环保核查工作已在我国进行了11年的时间。
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根本目的在于督促相关公司和企业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改善企业环境行为,完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从而避免由于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而导致的环境风险。同时从宏观上引导募集资金的合理流向,从源头上控制由于资金的不合理配置导致企业不良环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我国运用环境经济政策调整和监管企业环境行为的具体制度的应用。
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在我国研究较晚,属于一项相对“年轻”的制度,国内学者对此制度的研究时间较短,研究成果也屈指可数,专著更是凤毛麟角。据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有关藏书资料,专著仅有孙福丽等编著的《上市公司或再融资环保核查实用手册》(2010)(仅有100页)。其他有较大篇幅涉及的专著仅有蒋洪强等编著的《绿色证券》(2011),其他专著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研究仅是一笔代过,并未展开论述。
研究论文,通过对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字化期刊等的搜索来看,论文数量也不多,发表在较高水平期刊的论文更加有限。同时根据文献的数量和比例来分析目前搜集的资料文献(主要是论文文献),目前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的研究可以归为以下两大类别:⑴独立研究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⑵在“绿色证券”制度下研究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根据研究的重点和角度不同,以上两个较大的类别又分别可以分为不同的较小的类别。鉴于文献数量不多,拟在此运用比较分析的方式,以便囊括所搜集的文献,并清楚的分析文献,发现问题和规律。
二、独立研究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
根据文献研究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4个类别:发展完善型;经验成果型;比较关系型;角度分析型。
第一,发展完善型。作者王洪燕是来自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实践工作者,而朱教宁和刘毅则分别是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法学专业的研究生。这一现象表明了目前实务界和学界包括在校研究生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主题的高度关注,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前沿性,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确实存在问题亟待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继续进行探索研究和发展完善。
首先,王洪燕指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制度建设情况后提出了目前存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定技术规范、责任义务不够明确、管理名录不够具体、公众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规定不统一、规定完善程度不同),后续监管无力(环保承诺整改未兑现),配套制度不健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绩效评估发展缓慢)的问题。同时针对此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即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尽快出台环保核查规定及技术规范;明确责任,加强监管;完善管理名录;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加强后续监管),加强培训,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监督管理体系(王洪燕,2010)。王洪燕结合实践工经验,较为明确地指出了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①对管理规定的层级要求没有说明,是上升到法律层级,还是仅需停留在部门规章级别就可以了;②要求明确责任主体,但没有说明究竟有哪些主体,只是号召性的提出要明确责任,责任形式究竟有哪些也未提及;③指出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公众参与的重点在于获得信息,并能够提出可以影响核查决策的建议,没有对环保核查信息的公示和核查结果的公布作出说明;④指出要加强企业的后续监督,后督点监管公司承诺整改的情况,但没有指出如果公司仍然无视承诺整改时应当怎么办,相关的责任追究问题没有说明;⑤指出要加强部门联动,但对如何加强没有说明。总之是提出了问题,也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但没有说明具体的途径,有“应当”却没有“如何”。
其次,有两篇硕士论文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作了比较详细和深入的分析。通过对两篇文章结构的对比有助于清晰地认识两者研究的差异和联系。
相似之处为,都研究了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概念,历史发展背景;都论证了环保核查制度的必要性(发展意义);都指出了环保核查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但也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均有自己独特的研究侧重点,如刘分析了环保核查制度的基本原则、立法现状和环保核查制度现有机制等,而朱则论述了环保核查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关系以及环保核查制度与绿色证券制度的渊源等。二是以上所列相同点之下的具体论述有所不同。如刘从环境法和商法的视角对环保核查的必要性进行论证,而朱则单纯提出环保核查的意义;在所提出的环保核查制度存在的问题上,刘倾向于寻找法律意义上的问题,如立法体系、立法理念和法律责任的缺陷等,更具有系统性,而朱的法律问题仅是某一个小的方面,系统性不明显;相应的建议刘提出的是立法建议,而朱则从多方面,建立法律制度只是其中之一。
虽然以上两者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详细的论述,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刘:①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如法定原则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是法律制度的普遍原则,虽然也可作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的基本原则,但显得有些过于宽泛,环保核查制度应当有自己的独特的原则和理念,如环境安全、环境风险防范等;②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的必要性论证,虽然是从环境法和商法两大视角进行论述,但都是从微观角度,即规制企业环境行为、企业环境责任的角度进行的,缺乏更高层次的宏观视野,说服力显得不是很充足,所以还应当从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的高度进行论述;③在具体建议方面,提出健全立法体系,但“法”究竟由谁提到来“立”,是环保部或是证监会?是分别制定,还是联合制定?都未说明。理顺管理体制方面,只提到了环保部和省级环保部门两级的职能分配,未提到基层环保部门的相关职责,基层环保部门在环保核查中该何去何从?还有所提出的主体法律责任稍显凌乱,不系统;配套制度重心不明确,究竟该怎么样,最终还是“一头雾水”。朱的研究除了也存在上述刘的一些问题外,也有自身的特殊的问题,如对环保核查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联系与区别的论述,对这部分的论述对整个文章究竟有什么作用,是为了借鉴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经验,还是其他?文章未有论述。另外,对所提出问题的分析也比较薄弱。总体来说,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第二,经验成果型。两篇文章论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背景,论述了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成果;二是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经验成效来探寻解决我国企业环境管理困局的路径。
首先,两者都论述了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的目的、作用和意义。目的在于督促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由于环保不达标而导致环境风险。同时,可避免由于上市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滞后或募集资金投向不合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而带来的市场风险。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成为全面审视企业环境行为的有效载体,成为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孙汉坤等,2011)。规范和持续改进申请上市的公司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环境行为、避免因环境污染问题对投资者带来投资风险(赵芳等,2011)。
其次,赵芳等指出了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在完善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企业构建完整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改进和规范日常环境管理;为企业和环保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联系纽带。并且从仅关涉我国最优秀的生产经营企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制度中汲取宝贵的环境管理经验,是推广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经验的有益思考和尝试。孙汉坤等也指出了环保核查工作的成绩,同时也从一些细节方面提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核查过程中的问题: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报告核算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多样,甚至一个上市公司所属的同类企业都不采用同类的污染物核算方法(孙汉坤等,2011),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存在的这些细节问题,值得借鉴和思考,但其给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存在号召性的缺陷,无法给实践工作以具体的指导。
第三,比较关系型。这一部分的研究表现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比较,包括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者比较研究的角度基本相近,包括两者的涵义、工作内容和工作时段等方面,另外一者介绍了工作程序的差别,另一者则介绍了工作方法的不同。两者的主要差别表现在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联系的分析上。王卯香认为,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核查在工作程序上都是在研究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文件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提出污染防止对策(或整改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保主管部门对环评的批复文件是环保核查工作的重要依据;执行之前都需要进行公示和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王卯香,2010)。戴春皓等认为,环境影响评价成熟的编制与评审体系是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学习和发展的方向;环评是环保核查的依据和必要条件;环保核查报告的编制人员主要以环评报告的编制人员为主;两者对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环保核查是对建成项目的环保问题,环评是针对拟建项目的环保问题)提出的整改要求或建议都是针对污染物进行削减,目的均是使企业能够达标排污(戴春皓,2009)。
通过对两者关系的比较研究,了解和掌握其区别和联系,确实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但两者的研究也各自存在一些缺陷,如缺乏两者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的比较,缺少各自价值作用的比较等。缺乏背景和发展现状,不容易形成对两项制度的历史把握和事情掌握,容易产生突兀的感觉;缺乏价值作用的比较研究,则更能产生制度无用的思维,两篇文章的结构给人以只有主体部分,缺乏开头和结果的印象。
第四,角度分析型。曲艳明通过对基层环保部门与环保核查联系的分析提出基层环保部门应当在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认为,环保核查能够提升基层环保部门的环保能力。因环保核查具有企业上市“一票否决”的“威力”,事关此类拟上市公司或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命运,在客观上给基层环保部门提供了加强自身建设和提升部门地位的机遇和途径。同时提出了基层环保部门可以在环保核查工作中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的途径:积极参与企业自查阶段的搜集资料工作;在核查初审中严格督促企业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利用基层优势,及时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企业环境守法情况;在省级环保部门指导下,及早部署和介入和开展环保核查工作(曲艳明,2012)。虽然文章提出了基层环保部门应当积极发挥其职能,但却没有提到在环保部和省级环保部门两级核查机制下,基层环保部门的具体职能,更没有提到行使职能的具体规范依据,基层环保部门想要发挥作用,却仍然处于“无法可依”,无程序规定可遵循的境地。
沈洪涛等以目前国外环境监管制度对信息披露及资本成本的影响为背景,并结合国外研究经验,通过检验样本公司(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环境信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⑴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能显著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⑵再融资环保核查政策能显著影响环境信息披露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⑶再融资环保核查政策的执行力度同样会影响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沈洪涛,2010)。文章通过样本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但文章的结论也仅限于通过数据的分析得出所反映的规律,并未提出改善和解决的方向和途径,同时文章本身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如无法揭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等。
三、在绿色证券制度下研究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
根据对文献研究角度和内容的分析,这一步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简要介绍型;“结构分割型”;“必要性/现状―问题―对策”型。
根据对所搜集文献的深入分析,其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绿色证券制度下研究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首先要界定绿色证券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涵义及相互关系。根据不同学者的观点和不同时期我国颁布的政策规定来看,两者的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同一阶段与分离阶段。所谓同一阶段是指绿色证券在开始实行(具体是在2008年2月国家环保部联合证监会等部门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推出绿色证券制度)时两者是同一的,即所谓“绿色证券”,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即证券的绿色化,现阶段是指公司发行证券之前必须经过环保核查(别智,2008),绿色证券单指环保核查。随着绿色证券制度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即在现有环保核查制度的基础上,出现了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绩效评估,如“绿色证券”政策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环保监督管理的三项基本制度框架,一是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二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三是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制度(蒋洪强,2008)。绿色证券政策包括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和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三项制度,被称为拉动中国绿色证券发展的“三驾马车”(吴永辉,2010)。张文鑫等对两者的内涵和关系作了较为清楚的分辨:所谓“绿色证券”,学术界目前尚未对其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其最初的形成实质上仅仅是我国环保与证券相结合的一项政策,主要是指公司发行证券之前必须经过环保核查。其内容是指根据国家环保和证券主管部门的规定,重污染行业的生产经营公司,在上市融资和上市后的再融资等证券发行过程中,应当经由环保部门对该公司的环境表现进行专门核查,环保核查不过关的公司不能上市或再融资。随着环保“一票否决”政策的推广和强化,与之相关的环境信息披露、环境绩效评估也逐渐成为公司公开发行证券以及上市公司持续信息披露的要求,被纳入绿色证券的内涵,发展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张文鑫等,2012)。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是狭义的绿色证券,绿色证券是广义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同时以上学者对绿色证券及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定义仅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其内容的罗列和综合,没有学理意义上的和抽象意义上的高度概括,缺乏理论深度,更不足以成为统一和权威的法律概念。
第二,缺乏对国外绿色证券制度发展的系统论述,无法形成对国外相关制度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全面深刻的认识。金融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得到了各国的关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盟各国政府和国家组织围绕着绿色证券机制的建立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张文鑫等,2011),作者所提到的尝试、探索和经验根本没有展开论述,读者会怀疑作者是否详细了解和研究过国外的经验,给读者“这样的表达谁都可以写的感觉”。尽管没有对国外详尽的论述,也有一些相关简单的介绍,主要是从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报告的角度。如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凸显,发达国家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其社会责任,并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企业自身形象,部分发达国家开始通过立法或者标准,规范上市公司年报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环境绩效报告。例如,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1993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从环境会计的角度,对自身的环境表现进行实质性报告(张文鑫等,2012)。
第三,关于对“绿色证券”(主要是上市公司环保核查部分)存在问题的分析,不同学者的观点总体来看比较分散,没有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论述。同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学者们也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分散的建议和对策。综合学者们的观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保核查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第二环保核查信息的公开问题;第三,环保核查结果的公信力问题;第四,环保核查的结果救济问题;第五,环保核查规定的可操作性问题;第六,环保核查的强制力问题。以上学者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缺陷的分析,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系统和不全面。环保核查部分作为绿色证券下的一部分的“匆匆一瞥”,必然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挂一漏万”之嫌。二是不深入。短小的篇幅无法对环保核查制度作出深入的分析并得出深刻的见解。以上问题决定了建议和对策也必然具有与上述同样的缺点:分散、不系统全面和浅显不够深入。
四、结论
不论是独立研究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还是在绿色证券制度下研究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不同学者的论证核心始终是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主线进行的。即指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的思维模式和路径。学者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有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定技术规范;责任义务不够明确;管理名录不够具体;公众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规定不统一;规定完善程度不同);后续监管无力(环保承诺整改未兑现);配套制度不健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绩效评估发展缓慢);环保核查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环保核查结果的公信力问题;环保核查的强制力问题等。同时提出的对策有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尽快出台环保核查规定及技术规范;明确责任,加强监管;完善管理名录;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加强后续监管);进一步加强培训;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融资奖励机制和环境违规企业的处罚机制等。
总体而言,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领域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进行了比较有益的基础性的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引性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缺乏宏观视野的理论基础。一项制度的构建,尤其是从法律角度进行构筑,应当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储备和坚实的相关理论基础。建立在此之上的制度才能有稳定的根基,否则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理论浅薄、论证苍白。以上学者们的论述普遍缺乏深刻的理论基础,所以始终有一种浮于表面的感觉。所以,应当增添这一方面的论证,如我国宏观层面的环境经济政策理论等,使论述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第二,缺乏国外相关理论的系统参照和分析。以上学者们即使有这一方面的论述,但也仅仅是“蜻蜓点水”,并没有深入展开,进行系统论述。如有这样的表达“继美国开始实施绿色证券之后,英国、日本、挪威、欧盟等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多种证券绿色化的尝试和探索”仅仅一句话就全部概括了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至于英国、日本、挪威和欧盟的绿色证券制度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则“依赖读者去思考”。应当增加国外相关理论的系统论述。
第三,如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概念界定,学者们也是莫衷一致。其定义仅仅是内容的罗列和堆砌,没有内核心概念缺乏统一、权威的法理界定在的逻辑构造,无法使人信服。应当从抽象和学理的高度进行定义,形成逻辑完整、术语专业、界限清晰的法律概念。
第四,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少学者的论述是想到哪个问题,就写哪个问题,没有想到的就不写。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观点分散,彼此之间缺乏逻辑性,整体没有系统性。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较好的途径就是遵循一定的逻辑标准,形成主体论述的主线,沿着主线进行则不容易犯“挂一漏万”、“顾此失彼”的错误。如可以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相关主体为线索,逐一对每个主体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具有逻辑性,也不容易遗漏要点。
第五,对完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缺乏实质性的对策建议。如有学者提出应当建立环保部与证监会之间的信息通报和联动机制。但对究竟什么是信息通报和联动机制都没有搞清,只是在喊口号 “应当如何”,却不知也没有论述“到底如何”。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具体深入到每一个问题上,实实在在的去探索可行的路径,而非一味的作号召。
参考文献:
[1] 蒋洪强、刘正广、曹国志编著.绿色证券[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 孙福丽等编著.上市或再融资环保核查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 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培训班培训材料.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2011.
[4] 杨朝飞、王金楠等著.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框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6] 王洪燕等.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发展完善[J].环境保护,2010,(22).
[7] 戴春皓等.对比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与环境影响评价[J]. 环境保护科学,2009, (04) .
[8] 王卯香.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核查的对比分析[J].山西化工,2010,(03) .
[9] 吕蓁.严格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N].中国证券报,2007.
[10] 赵芳等.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成效和经验看我国企业环境管理困局[J].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2011.
[11] 曲艳明.基层环保部门应在环保核查中发挥积极作用[J].环境保护,2012,(13) .
[12] 孙汉坤、赵芳、蔡春霞.浅析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在经济发展转变中的实践成果[J].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
[13] 王至慧、于谭杰.针对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
[14] 朱教宁.上市企业环境保护核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 .天津:天津大学,2010.
[15] 刘毅.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法律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1.
[16] 张文鑫.中国绿色证券持续改进机制运行及完善建议[J].河北学刊,2012,(02) .
[17] 张文鑫.基于持续改进的绿色证券机制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
[18] 王小溪.论我国绿色证券的法律制度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11.
[19] 王.论公众参与制度在“绿色证券”中的运用[D].郑州大学,2011.
[20] 吴竞.我国绿色证券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2.
[21] 张文鑫等.我国绿色证券制度问题及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2,(07) .
[22] 王凯.绿色证券中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以紫金矿业“污染门”事件为例[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1,(01).
[23] 吴永辉.论我国绿色证券制度的完善[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
[24] 宋莲花.加快完善中国“绿色证券制度”刍议[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06) .
[25] 黄勇.绿色证券促企业环境友好――国际经验为中国环境经济政策实施提供借鉴[N].中国环境报,2008-02-29.
论文摘要:在分析了绿色壁垒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应对绿色壁垒提出若干建议措施。
当今世界贸易中,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并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各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应运而生,并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所谓绿色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其特点是形式上具合法性,名义上更具合理性。
一、绿色壁垒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农产品与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环境息息相关,加之农业历来是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保护重点,因此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的出现首当其冲地会对各国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当然.作为环境保护和进口限制的共同手段,绿色壁垒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可以说是利弊共存。绿色壁垒其初衷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通过制定、实施绿色保护法规和技术标准,客观上可以防止不符合环境保护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商品进口,从而有利于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环境的改善;同时,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通过绿色璧垒的实施,可以促进各国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业生产发展。例如国外对我国农产品的严格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产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但绿色壁垒对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处于受控地位。众所周知,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和在环保标准方面的差异,目前只有经济发达国家才有可能凭借其技术优势对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环保标准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这将进一步强化发达国家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控制地位,这是绿色壁垒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最直接的利益损害。如美国从1997年开始,强制性地实施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 HAGCP),这一措施使我国对美国的虾类产品出口大大减少。据海关统计资料,1997年我国对美国的冻龙虾出n额由1996年的I 203.9万美元减少到56.7万美元,冻鳌虾出口额由23.8万元下降到2.4万元。
(二)绿色壁垒强化了农业环保技术标准,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农产品的优势,阻碍了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发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苛刻,农业技术欠发达国家很难达到其要求,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农业欠发达国家传统出口农产品资源型、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如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传统的出口农产品,其总产、单产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与美国、阿根廷并称为三大花生出口国,199b年我国的花生出口创汇达到3亿美元,而近些年来虽然生产量每年增长,但出口量却严重下滑,出日创汇额徘徊在2亿美元左右,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出口花生在安全卫生检疫中的关键性指标—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达不到国外标准的要求。我国的传统出口农产品中的茶叶、蜂蜜等,近些年来同样由于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失去了优势地位。自2000年7月1日起,欧盟对进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残留标准,限制和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使我国茶叶出口近年来对欧盟出口逐年萎缩。
(三)绿色壁垒增高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门槛,加大了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的难度。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比如,美国在进口管理上,除了坚持实行原有的注册认证制度外,近年来又实行IS0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许多指标数据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三位,技术欠发达国家很难达到其要求。又如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有一百多道程序。程序的增加和检验费用的增大提高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国外大米在日本市场的竟争力。
二、我国应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已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国外限制我国农产品进口的传统手段将逐渐减少,绿色壁垒将或正在成为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绿色壁垒有增无减已证明这一点。面对挑战,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实施农业标准化,既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又可以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除了要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之外,应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国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二)重视发展环保农业,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农业以及相类似的生态农业、节能农业、立体农业等农业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特点:一是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二是重视对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全面规划,合理配置、节约利用能源,保护自然资源;三是重视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实行合理轮作、间作套作。精耕细作和施用有机肥。这对于开发我国出口农产品货源、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把发展环保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建立环保农业基地,促进我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
(三)加强对各国环保法规、环境标志制度等的研究和搜集,建立农产品技术标准的信息系统,为出日企业和外贸部门提供充分、及时的信息,通过企业引导农户按照环保标准组织生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具有职校特色的环境课程体系,在专业课教育中结合专业特点解决诸如能源减耗、废物利用、旅游环境设计等问题,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一)机电与数控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在机电与数控等理论课中贯穿环保机械理念,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钳工等实践课中将数控设备的噪音污染和数控加工的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渗透其中,鼓励学生积极研究。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节约实训材料,节电的习惯和合理管理利用废料爱护工作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电子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我国是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今后几年我国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将大幅度上升。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果贮存、拆解、利用或处置不当,将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电子企业的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绿色回收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财会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财会专业课可结合诚信教育与节俭教育,引导学生在从业过程中把好企业财务关,做好企业参谋,减少资源浪费。
(四)烹饪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障我们健康的生活,在烹饪专业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重视食品卫生,这和环境保护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教育学生在烹饪过程中注意减少油气污染和污水排放。
(五)物流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物流专业结合提高货物流通效率,控制物流成本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计算机动漫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教育学生使用计算机时节约用电;影视作品是宣传环境保护非常好的平台,教学中要始终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意识,指导学生在作品中环境保护。
(七)文化课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1.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在语文学科中要通过名人、名言、名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景教育,对一些典型课文中的环保科学知识有侧重地讲解。语文课不能只满足于进行语言训练,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操。通过演讲、辩论,编写故事,写建议书等形式,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2.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利用关于环境的计算题或推理题等题型,对学生适当地作环境教育,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结合数据分析、统计、计算、绘制图表等形式进行渗透,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发现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现实。
3、英语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书本有关环境保护的课文、短篇等,不但要传授学生相关的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等,还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4.物理学科渗透以下教育:振动和噪声污染、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能源与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的影响、放射性污染。
5.地理学科渗透以下教育: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人口与城市、人类和环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6.生物学科渗透以下教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进化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7.化学学科渗透以下教育:卤素单质来源及危害、空气污染、硫化氢污染及危害、二氧化硫污染、防止大气污染、酸雨、砷污染、氨氧化物污染、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合成氨与硝酸工业中的污染、亚硝酸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磷与环境的关系、农药和磷肥与环境、硅酸盐工业中的污染及治理、电冶铝的污染、重金属污染、钢铁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沼气、芳烃污染、石油污染、燃煤污染、煤的综合利用、卤代烃污染及危害、氟里昴、酚对水的污染、油脂污染。
8.德育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德育课要在爱护家乡、学校一草一木,净化、绿化、美化学校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方面进行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环保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
此外,计算机应用学科也要渗透学科教学,计算机应用课不仅仅要成为学生掌握信息与传播知识的一门学科,而且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促进学生们的环境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在计算机应用课上,通过教会学生使用因特网,让学生能更好的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学习,也为其他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学生的绿色作品,教师应将其上传到网上,使更多的学生看到,了解到相关环境知识。
二、工作要求
1.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人人都做环保教育的带头人,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渗透环保的内容。每位教师须在每学期的教案中选择一份最能体现渗透环境教育的教案参与学校评比,并根据评比结果进行奖励以调动教师积极性,牢固树立渗透意识。
2.学校开设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利用环境教育课积极开展“六个一”社会环境实践活动:读一本环保书籍、画一幅环保画、讲一个环保故事、提一项环保建议、搞一项环保调查、做一件环保实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将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最后提出了环保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环保
引言
近年来.装饰装修已经成为每个人所共知的时髦话题。办公室要装饰装修,写字楼要装饰装修.买到新房更要装饰装修。然而.多数人只知道沉浸在新居的温馨浪漫之中。却不知您的身边可能已经危机四伏。当前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继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煤烟污(第一代污染)和19世纪石油和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光化学烟雾污染(第二次污染)之后的。由20世纪中叶开始.21世纪还在继续的第j代污染.可见污染之严重。污染主要来自装修,它已成为当今城市中的一种特殊灾害。
1.环保设计的内涵
避免过度装修:无论现代或传统风格.都立足于简约设计,注重整体结构和局部装饰个性化处理和居家功能。避免因过度装修带来各种环境污染。保持通风良好:室内通风是保障绿色家居的基础.所以空间布局采用敞开式结构。门窗附近不设置隔断物,厨房、卫生间、通风死角等处合理增加排风设备.在设计时应考虑装修后购买家具和其它装饰用品的空间承载量,不要忽视光污染:合理的空间分隔.适度的颜色运用。冷暖色调的合理搭配.使居室的色彩怡人悦目。有益于人体疲劳的缓解。装饰画、镜面的合理布置.灯光照明的有机组合。可产生和谐、舒适的视觉感。住宅空间应避免过多使用玻璃镜面或不锈钢饰面作装饰,此种发射度高的材料。虽然有扩大空间的效果,但对居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反射光令人感到不舒适。有效降低噪声:对有摩擦、碰撞的部位采用柔性设计。有效减少室内噪声污染;采用双层玻璃窗,或多用布艺装饰,增强对室外噪声的隔离和吸收:墙体表面适度粗糙或使用非光滑材质。阻挡噪声的传播。注意对多功能环境、绿色环境、健康环境、生态环境的设计研究,解决好自然能源的利用,如日光、自然风、水、木材及各类材料的充分利用;严格按照简洁、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注意室内环境因素,合理搭配装饰材料和家具的摆设,充分考虑室内宅问的承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顾及房间私密性的同时。注意房间和客厅的空气对流,光照同样重要,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人工光源。最大限度发挥窗的功能。保证室内有足够的自然光照,,窗最好用中宅玻璃,可节能;人工光源不宜过多,大量的筒灯、射灯、壁灯会造成光污染。尽量采用较低温的灯源.注意光线强弱适
度.达到舒适宜人的效果。按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新风量应该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30m3。设计时要确保室内外空气流通。各功能区,特别是厨房、卫生间的通风一定要顺畅。不要人为地用一些隔断、屏风来阻挡空气对流。同时,设计时可考虑“借景”
手法,将室内外绿色景观充分融合.通过光合作用提高空气质量。
2住宅建筑室内污染现状
据某项调查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目前中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已经达到11.1 万人,超额急诊数达430 万人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07亿美元。调查表明,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5%的时间在家里。而现代城市中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则比室外高出数倍。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一份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调查:在该院接诊的白血病患儿中有九成患儿家庭在半年内曾经装修。专家据此推测,室内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是小儿白血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国家卫生、建设和环保部门曾经进行过一次室内装饰材料抽查,结果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装饰材料会挥发出300多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醛、三氯乙烯、苯、二甲苯等,一旦进入家庭,将会引发各种疾病,其中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神经内科、视觉、高血压等30几种疾病,其中甲醛、苯、三氯乙烯等是已知的致癌物质。建筑物自身也可能成为室内空气的污染源。一种是建筑施工中加入了化学物质,
(例如北方冬季施工时加入的防冻剂,渗出有毒气体氨)。另一种是由地下土壤和建筑物中石材、地砖、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形成的氨,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放射性气体,对人体危害极大。
3住宅建筑装饰装修的环保设计要素
①空间要素。空间的利用要合理,主要是指固定与活动的家具,应使其造掣具有陈设特征,既要交用义起装饰作用,设计得好,就会充分利用牵间而且也不显得拥挤,对厅、窀、厨、卫必须符合其特定的使用功能,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空间设计。如厨房的装饰装修设计,充分利用空间,可以设计成厨柜,使杂物可以存放于其中,以起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②色彩要素。在色彩的配置上,首先应当考虑色彩所引起的心理和感情因素,科学合理的色彩设计和搭配,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智力和素质,所以我们应高度莺视
事内色彩对视觉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人的情绪与心理的影响,科学用色有利于身心健康,既能符合功能要求义能获得美观效果。同时要注意利用色彩的深浅、化式以取得冷、暖、安静、热闹的效果。
③光线要素。光线效果的利用是现代宰内设计的特色之一。自然光是首选光线要素,象需要食物,空气和水一样,人体也需要自然光,自然光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某些因缺乏自然光照射而导致的疾病,所以自然光是大自然的重要因素,设计时要善干利用。另一方面,选用灯具时也应考虑光学放果,例如采用吸顶灯,顶界面有向上的感觉;采用吊顶灯,顶界面有向下的感觉。
④装饰要素。事内装饰主要指确定墙面、地面、顶棚的材质、花色、图案、纹理及做法。内墙面装饰的作用是保护墙体、满足室内使用功能要求(如防潮、吸声等),同时给人以美观,整洁而舒适的牛活环境。内墙面与人的距离近,因而所用的装饰材料不能有气味,接触后不应玷污农物,质感应柔和细腻,同时内墙装饰最好有一定的透气性。地面和顶棚装饰除美观外,还有隔音、防潮等作用。挥建筑装饰装修设计的先导作用。
4.建筑装饰装修环保设计策略
4.1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
①在装修选材方面.要严格选用环保安全型材料,倡导消费者进行装饰装修时选择无污染或者少污染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绿色产品。选用不含Ep醛的粘胶剂,不含苯的稀料,不含纤维的石膏板材.不含甲醛木工板、贴面板等.以提高装修后的室内空气质量水平。
②在装修选材方面.要尽量选用对资源依赖性小的材料。要选用资源利用率高的材料,如用复合材料代替实木;选用可再生利用的材料。如玻璃、铁艺件、锅扣板等;要选用低资源消耗的复合型材料.如塑料管材、密度板等。尽量避免使用资源高消耗的原木.石材等。
③选用绿色饰材:“绿色饰材”是以环境和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概念而设计生产的无毒、无害、无污染的装饰材料。它由国家指定的机构依据有关的环境标准和规定.对产品进行监测和颁发证书.并监督检查,然后以图形的方式告知消费者。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CCEL),是进行认证、授予环境标志的唯--JOL构。,“绿色饰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绿色墙材:包括环保墙纸、墙布、乳胶漆、丝光锦缎涂料、玻璃砖和不含铅、铜的绿色陶瓷;b绿色地材:竹地板、橡胶地板、复合地板、实木地板、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等;c绿色板材:包括轻质复合板、装饰板、防火板、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水泥加压平板、镜面玻璃板等;d绿色门窗:是指木、铝门窗。塑钢门窗的发展前景很好,它具有保温、密封、隔音、节能.节省钢木材料等特点。e绿色照明:是指各种节能灯;f绿色家具是指藤、竹、金属家具、实木家具等。
4.2室内绿色植物的科学选择
适于室内种植的植物:月季、玫瑰吸收二氧化硫:桂花有吸尘作用;薄荷有杀菌作用;长青藤和铁树吸收苯;万年青和雏菊清除三氯乙烯:银苞芋吊兰、芦荟、虎尾兰吸收甲醛。不适于室内种植的植物:兰花的香气会令人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紫荆花所散发出来的花粉如与人接触过久.会诱发哮喘症或使咳嗽症状加重:含羞草体内的含羞草碱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人体过多接触后会使毛发脱落:月季花所散发的浓郁香味,会使一些人产生胸闷不适、憋气与呼吸困难:百合花的香味也会使人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夜来香包括丁香类1在晚上会散发出大量刺激嗅觉的微粒,闻之过久,会使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感到头晕目眩、郁闷不适,甚至病情加重。
5提倡无污染设计的意义与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已经发生转变。讲究生活品质正在逐步成为当今现代人的主流,而室内装修由于它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人们在美化室内环境的同时,强调健康装修和环保装修也是极其自然和十分必要的。在人的一生中,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环境问题对人们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改善室内环境,杜绝和防止室内污染,不仅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生活转型使得人们停留在室内环境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因而室内空气质量能否达标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室内装修作为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必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所有这些都昭示着实施健康装修的重要性和其对人们的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晓航.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
通报,2005,(3).
[2】孙侮.我国建筑装饰业低碳环保将成趋势[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
1.盛忠谊品牌意识与店面装饰设计[期刊论文]-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手段;注意事项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针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大气污染而提出来的。它主要是指为了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生态、环保的生活、居住环境而设计的,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利用。它的主要功能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论文从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注意事项和主要手段出发,以不一样的角度解释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和发展。
绿色建筑物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手段
一般来讲绿色建筑物设计的主要工具或手段最原始的是工笔、纸、等,但现代设计更多的是依靠计算机,平面设计或者是数据库信息处理。计算机的平面设计所需要用到很多的设计软件,例如CAD制图等等。
(一)前期策划
每个建筑师都会有自己的观念,在生态环保上更是意见不一。在前期的策划中,绿色建筑物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个别设计、仔细研讨、实地考察、最终决定。
(二)重点考察
在设计完初稿后必须对实地进行最有效的考察,对建筑所必须的环境作最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特别是在自然光线、风力条件(风向、最大风力等)、地质条件、水源条件、生态环境等等。同时,还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和废弃处理问题,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避免建筑物对大气、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三)协作分工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不能单单靠建筑师一个人来完成。例如,建筑使用材料来来讲,一般的绿色建筑物如今都是用吸食二氧化碳的混凝土来进行建筑可降低城市温室效应。况且,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有建筑师提出建筑方案,由土木工程师和水电专业技师、管道专业安装人士等对建筑的水电、避难通道、暖气设备,安全系统等进行专业设计。绿色建筑物的设计需要的专业人才更多,分工更细,因为“绿色”给建筑的设计增加了难度。
绿色建筑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绿色建筑物是为保护生态,方便生活而设计的。它的主要功能在于环保、节能,保护生态自然也是其功能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首次提出“生态建筑”,意思是从生态学的角度了解建筑。生态性原则包括生态、环保、节能三大方面。绿色建筑的理念中以生态、环保为首要原则,自然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遵循生态原则。而且,在绿色建筑物遵循生态、节能的要求下还需要对生态教育尽职尽责,使建筑师成为生态教育的先行者,使公众的生态意识得到提升。
(二)整体性原则
绿色建筑属于生态环保中的一员,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必须考虑整体性。绿色建筑与生态环保本为一体,若是在沙漠中修建绿色建筑物,这便失去了绿色建筑的意义,这也是绿色建筑物地域性特征的表现。同时,它也是共存性的一个表现,绿色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在与人与人、人与建筑物之间的和谐相处。
(三)发展性原则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又不对后代人们的需求和生活环境带来危害。这不仅是绿色建筑物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
(四)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适度技术与适当地域。适度性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尽量符合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建筑风格、设备技术、劳动水准等,同时必须适合建筑物的使用特征,在现有技术下发挥最大的绿色环保职能。
(五)健康舒适性原则
相反于经济适用房的设计,绿色建筑物的设计更多的考虑入住群体的生活舒适度,对人身体以及身心发展的健康效用。
绿色建筑物的主要特征
(一)节能、环保特征
绿色建筑能够使建筑所用材料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使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等资源被加以利用,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有效施行。现目前,绿色建筑物的能耗可以降低到70%――75%,最高的可降到80%。
(二)地域性特征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必须考虑所在地的各种情况,诸如:人文地理环境、材料备置、气候条件、建筑风格等等。同时,又必须考虑健康的程度,对改造后人们的舒适度和标准化产业化程度。
(三)健康安全特征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考虑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建筑物的结构特征、朝向、形状和室内设计都有着重的考虑,自然通风,宜人居住。
四、绿色建筑物设计的要点分析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需要遵循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原则,注重绿色建筑物的设计特征。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多种方法,发动多方人员对建筑设计进行完善,做到讲究原则,注意方法,体现特征,拥有功效,生态环保,节能减耗,舒适健康。尽量避免设计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或者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绿色建筑物设计的最关键注意事项是建成后投入使用的实际操作问题,如何做到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相融合,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喜好。
(一)以人为本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注意事项必须包括以人为本,因为建筑的最终使用是人,人本主义的建筑设计观念才能赢得人的信赖,才能避免在建筑设计中脱离人而忽略生态,或者单方面注重生态而忽略人这一主体。
(二)建筑用地
绿色建筑物的建筑用地一定要做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在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现代社会。地址选择注意事项:将那个规划建设的条件容积率提高到3:0,同时将城市建筑物的覆盖率降下来,大量使用空间资源,将各种场合的比率缩小,但是在最适合人们的视觉的使用的限度之内。建筑用地也包括选址的设计,应当避开地壳活跃地段和地质、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对于强辐射、高危险的地区尽量避免,多使用现有的建造,如池塘、树林等等。
(三)节能减耗
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建筑不再只是单纯的满足人们居住就可以了。节能减耗成为建筑设计的最大难题,同时也是绿色建筑设计最应当关注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建筑设计中的:围栏设计、采光设计、朝向设计等可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设计事项。同时,还必须关注绿化与建筑整体的协调,不能单方面的考虑节能而不遵守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四)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照搬。英国的绿色建筑属于最早期的一批,但是他们的建筑设计风格与我国的完全不一样。因此,照搬会让人们很不适应,即使达到了绿色的效果也难能做到舒适。
其次,建筑设计师的个人问题,无论是从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的角度讲,绿色建筑物的建筑设计师都是最大的收益者,这往往也会导致他们出现很多的弊病。例如:建筑工程师在设计时自我利益的考虑,对建筑的器材、材料的指定等等。
最后,忽略部分主要事项。是建筑设计必须要注意的五个方面:人的健康方面:空气质量、水质量、采光度、空气流通程度等;能源效应;资源效应;环境职责和可承受性。
五、结语
绿色建筑物在近年来才引入我国,是根据人们生活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它的绿色、环保是值得我们所赞扬的。但是,绿色建筑物设计的不成熟还需要人们进行更多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物的设计与构造,也包括建成后的运营。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姜涌.绿色建筑设计工具研究.[J].建筑学报,2007.
[2]牛.李东寅.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分析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1.
[3]于晓.工业化预制方案应对旧宅节能改造.[J].工业建筑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