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11:06:16
导语:在成本管理会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中国并没有关于成本管理会计的明确定义和严格的界定,这一学科的内容,融合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思想,既有属于自己的专有内容,同时又与这三门学科难舍难分,所以笔者在此将这一学科统称为成本管理会计。然而,不论其定义的模糊或是内容的交叠,其最终的服务目的是不变的,即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相比较而言的西方国家,其相关理论则相对较为成熟和完善。我国这方面的相关理论较为的零散,并未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许多关于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仅仅是对国外的照搬,并没有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有选择性的应用或是首先经过了中国市场的检验。
二、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借鉴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思想,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完善,对于最近几年比较实用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系统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和与之相应的管理会计思想
系统管理思想认为组织是由相互依赖的众多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企业要解决的所有问题都在这个系统中。此阶段的系统管理会计思想是管理会计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中枢,它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起着重要的指挥作用。
权变管理思想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一思想指导着管理会计寻找适应环境并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管理会计核算方法。
2.流程再造理论与管理会计的作业流程
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再造企业一一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书中提出了流程再造理论,指出要对企业流程进行彻底的、根本性的思考和重新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响应速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指标上获得重大的改善。此思想被引入管理会计后形成了作业概念,提出组织要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同时要消除非增值作业的重要管理会计思想。此时管理会计由过去的对计划和策划的重视转向强调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性会计。
3.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要求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针对市场的复杂多变,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偏好,实施富有弹性的,快速反应的动态管理。这种思想也在慢慢的渗透到管理会计的核算中。
4.其他相邻学科理论与管理会计思想
(1)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人是众多活动中的主体,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从企业的资产来说人是公司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是企业的一项很重要的投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计量和报告,主要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计量和摊销的程序和方法,将人力资源予以资本化,然后在其收益期间进行合理和系统的摊销。
(2)信息经济学与信息资源会计
信息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信息这一特殊商品的生产、传递和使用的一般规律及其价值的学科。信息资源会计就是对管理会计信息作出评价及对非管理会计信息做成本一一效益分析。
(3)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理论与环境管理会计
从某种程度上说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理论都强调了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上两种思想的形成促进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出现与发展。
(4)委托理论与委托会计
委托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的产物,委托理论的实质是一种委托关系。企业内部的各层级之间的委托关系,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种具有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扩大社会效益的效果,即所谓的委托会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是我国会计学专业的三门核心课程,但是三者在内容上的重复率达60%以上。其中,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核算的需要,成本会计已经发展成了具有与管理会计一样的关于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信息的职能,成本管理会计发展成了以管理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会计;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主要集中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决策分析、存货控制、销售预算、经营杠杆与本量利分析、业绩评价等方面。鉴于以上实际情况,为了解决三门学科的交叉问题,可以将三门学科进行整合,将财务管理单独分离出去,然后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整合,形成成本管理会计。
二、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是在对心理学、管理学、社会文化学、历史学等相邻学科的借鉴、运用和创新,其中对成本管理会计影响比较大的是管理学。
1.古典管理理论与相应的成本管理会计思想
(1)科学管理管理理论与管理会计的产生
泰罗于1911年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其理论思想主要有:产品差别计件工资制;科学的挑选工人;工作标准化;能力与工作匹配等。当时的工业化程度快速增长,传统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适应竞争力需要的要求,于是具有预测未来功能的预先控制新职能应运而生,这标志着管理会计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是此时的成本核算还很不系统,它仅是为适应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而附带产生的理论,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方法体系和理论。(2)一般管理理论与管理会计职能法约尔于1916年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首次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它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要重视各个职能科室管理的思想,指出管理的职能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与之相对应的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发展为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
2.行为科学理论与行为管理会计
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和早期的管理理论忽视工人的个人发展和情感需要的问题,很多学者于20世纪30年把社会学与心理学引入到了管理中来,于是出现了行为科学理论。这一时期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有关员工的个人需要、动机、激励和同管理直接相关的领导理论两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管理会计思想主要有:①决策行为观: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决策中必须做到协助企业进行目标多样化决策,寻找满意解,使之与企业目标相协调。②预算行为观:吸收下级的预算决策,制定多样化、多层次的预算体系。③控制行为观:从物质与精神方面激励员工,保持局部与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同时经常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然后与预算执行层进行探讨分析。
3.现代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会计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管理学派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经验主义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形成了“管理理论丛林”。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有决策理论学派的“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管理科学学派的数学模型在管理过程中的运用,经验主义学派的案例的归纳整理研究等。这段时期管理思想的发展直接推进了管理会计思想的发展,赋予了管理会计新的研究方法,管理会计开始重视如何为管理会计计划和管理控制提供及时和有用的信息,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题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
三、成本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成本管理会计框架构成的出发点,对框架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关于逻辑起点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本质起点论: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的王棣华教授认为本质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它可以很好的回答管理会计是什么,进而指导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对象起点论:中国人民大学的孙茂竹教授认为,“对象”针对性强,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因此管理会计的对象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目标起点论:中央财经大学的孟焰教授认为,管理会计的目标居于最高层次,指引着管理会计的发展,因此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应是管理会计的目标。目的起点论:以孟焰为课题主持人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在2007年,在分析了各个逻辑起点的优劣后指出,以目的作为逻辑起点可以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的优化,因此提倡以目的作为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论。
四、成本管理会计的框架构成
第一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为:①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础;②管理会计的本质;③管理会计的目标;④管理会计的对象;⑤管理会计的要素;⑥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第二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的框架构成为:①管理会计的起点理论层次;②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层次;③管理会计的核心理论层次;④管理会计的实务理论层次。第三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的框架构成为:①管理会计的目标;②管理会计的概念;③管理会计的原则;④管理会计的技术。
五、总结
当下,现代营销已经从生产、销售导向完成了向顾客导向的转变,而传统的管理会计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内部制造成本的核算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营销日益要求以顾客为基础进行营销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讨论管理会计如何更好的在营销成本管理中应用的问题,即关于如何将“营销管理会计”这一新兴概念应用于营销成本管理的研究成为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具体的了解管理会计在营销成本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营销成本的特点
①外向性 营销管理相对于企业的一般管理具有更明显的外向性,即营销管理更加注重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更加注重外部供应链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并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通。②长期性 企业的营销成本投入中不仅存在当其可以计量的费用,还存在很多针对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投入。③广泛性 很多人认为的营销成本侧重于销售中的成本,其实不然,营销成本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2 不同的管理会计方法在营销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2.1 全面预算控制法下的营销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具有综合推进成本降低的积极功能。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必须把预算控制放在资本运营的重要地位。
2.2 定额成本法下的营销成本费用控制 按照一般规律,营销费用投入越多,预期的销售量越大。然而,营销费用的增加不可能是无限的,受市场需求容量、行业竞争状况因素的影响,则需要解决最佳营销费用分配的问题。同时,在营销费用一定的条件下,要将这些预算按不同的比例分配到营销组合的不同项目上和销售利润上。掌握和协调好销售数量与营销费用组合过程项目之间的关系,是现代营销成本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营销成本最低化控制。在企业技术装备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在开始时都是随产销量的增加而递减;但当产销量扩大到一定限度,就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转为递增。
第二,营销利润最大化控制。在横坐标上移动产销量的值,使产销量与价格乘积达到最大时(即总收益的最大值),得到的不是最大利润;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产销量增加,边际成本由递减转为递增,而使总成本急剧递增,故边际成本最低时也得不到最大利润。所以,只有在边际总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也就是产销量的某一微量增加点,总收益的增量等于总成本的增量,两个函数的导数相等时,这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最大,才达到最大利润,才能找到最合理的生产经营规模。
2.3 作业成本法在营销成本中的应用
2.3.1 从营销活动过程的步骤来分析营销过程中的作业 营销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市场营销组合和管理市场营销活动。其中分析市场机会和选择目标市场需要营销人员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和制定营销计划,而围绕着目标市场展开的营销组合的设计正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企业为影响对其产品的需求而采用的营销手段,通常可以分为四组变量: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
2.3.2 成本动因的选择和成本动因量的统计 一般在制造业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作业成本计算将作业划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及维持水平作业四种类型。
成本动因的选择
在上述作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种类型作业的不同特点,其相应的成本动因也随之不同。
从理论上说,表1中的成本动因都是可以统计出来的。
摘要近几年,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与之而来的是在日益繁杂管理工作中,由于成本管理的缺失已经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资金使用效率。本文主要从管理会计入手,将企业成本管理思想引入院校,从不同角度分析院校成本,对加强院校成本管理、降低办学成本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管理会计 成本 高职院校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已达千所,年招生规模超过310万人,在校生达900多万人,高职院校资金需求缺求的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数有限,而银行贷款的紧缩,致使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经费紧张。由于公办高职院校采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而忽视成本的重要性,致使资金缺口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可以像企业一样加强成本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支出,合理配置学校资源,本文主要将企业成本管理思想引入院校,对提高办学经济效益,为进行高职院校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1 高职院校成本的认识
从管理会计角度理解,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所以高职院校成本可以看做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学生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包括提供教育服务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
2 基于管理会计高职院校成本的分类
院校成本管理需要不一样,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将高校成本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分类方法:
2.1 成本按习性分类
成本按习性的分类是指根据各项成本是否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以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对成本的该种划分方法有利于学校会计人员进行本—量—利分析,便于做出管理决策。
2.2 成本按其与决策的关系分类
高职院校所发生的成本很多是与院校领导者决策相关的,而有些是无关的。我们可以将成本分为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对成本的这种划分方法有助于学校掌握成本的相关性,提高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对于学校正确的进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3 高职院校成本的管理
3.1 从成本习性视角管理
高职院校进行成本习性分析,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在校学生人数范围内和一定的教学时期内,学校成本的总额与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没有直接联系的费用。固定成本一般可按照领导者决策行为影响划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教学能力成本,它与整个学校的教学能力及其正常维护直接相联系,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短期决策行为很难控制并改变其数额的成本。这类成本与维持高职院校正常运转相关,例如院校的教学楼、实验实训设备、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保险费等。这类成本的数额一旦确定,在短期内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因此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因此,在不改变高职学院发展政策,要控制约束性固定成本,必须合理地利用高职学院自身条件,增加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单位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在日常的活动当中,院校的管理者根据院校发展的情况确定的,其行为可以控制或改变的固定成本,比如院校的广告费、教职工培训费、课程开发费用等,这部分成本的发生可以因领导的决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发生额的多少代表着学校的竞争实力,因此要控制此项成本,必须要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在不影响高职学院发展的前提下,降低其绝对支出额。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教学时期和一定的学生人数范围内,其成本总额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减成正比例增减。例如:教学实训指导人员工资,学生奖贷助学金,实验实训费用等费用。高职院校对于变动成本的发生随着学生越多,成本也会越高,所以可以通过降低单位变动成本的方式,来实现成本的控制。
混和成本指同时具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该成本随着学生人数的变动而呈现不规则变动。在高校成本中,属于混合成本的项目主要有教学科研业务费、仪器设备购置费、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费等,这些费用除了受到在学生使用次数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设备的质量、性能等。为了加强高校成本的管理,可以选取适当的方法对混台成本进行分解,将混合成本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所以院校里面发生的所有成本也同样区分这两类,管理者可以根据成本的习性来加强成本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成本发挥最大的功效。
3.2 从决策视角管理
决策的意思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那么决策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和决策有关联的相关成本,也会有一些成本的发生和决策没有关系。
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成本。如机会成本、差量成本、专属成本等。高职院校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经常碰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各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某个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潜在利益。例如,学校资金有限,购买学生实验设备,买A设备,就不能买B设备,买了A设备就放弃买B设备的机会。所以院校管理者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到资源的稀缺性,考虑了某种用途,就失去了其他被使用而创造价值的机会,在所有这些可能被利用的机会中,把能获取最大价值作为方案使用这种资源的成本。
在决策过程中还经常会碰到两个方案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不把方案本身的预算或项目经费算作决策成本,而是将两个方案之间的预算差额即差量成本就是决策成本之一。差量成本的本质是多付的预算,相当于“东西买贵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时间的紧迫性及决策者认知的有限性,往往很难设计或判断出最节约的方案,因此实际选择的方案常常不是成本最小的,它和最节约方案之间存在着成本差额,这个差量成本与领导者决策密切相关,应当算作决策成本。
无关成本是指无论方案采用与否注定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成本。由于无关成本对方案的取舍部存在影响,所以管理者可以不用考虑,否则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如沉没成本、共同成本等。
为了降低教育决策的成本,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一整套集体决策和个人决断相结合的教育决策机制。高职院校在进行决策时,从管理会计角度,分析成本的发生特点,要组织好集体决策,通过多种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这样可以发掘出大量的个人决策所不能考虑到的潜在教育投资或者决策机会,为院校科学决策和降低决策成本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飞.本量利分析方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J].会计之友,2008.12(上):43-44.
[2]任婷,石芬芳.高校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29-30.
[3]万楚军.高校成本性态分析与管理 [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4:48-49.
[4]李玉周,聂巧明.基于成本视角对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 [J].会计研究,2005.8:82-83.
[5]陈祥有.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J].管理观察,2009.6:99-100.
[6]江其玟.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领域的成本计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5.9:32-33.
关键词 成本管理会计 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Take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U Xianshi, HAN Yuk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a professional college accounting classes in recent years opened a new specialty main course. How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teaching quality, direct control and influence the overall culture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class teaching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apacity building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Courses significant. In the course content should follow the arrangements necessity, adequacy, and feasibility, cutting-edge and innovative principles. We should build from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and network building.
Key words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lit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成本管理会计是我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我校自2003年开办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一直到2009年,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是以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开设的。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教学资源,从2010年开始,新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整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一门课程。
在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中,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开设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等课程之后,为以后开设的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质量。我们于2009年10月-2011年5月完成了成本管理会计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编写了与之配套的成本管理会计教材,被学校评为一类优秀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已于2012年10月申报了成本管理会计校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成本管理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进一步规范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专业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1 课程建设思路与原则
1.1 课程建设思路
(1)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够用为度;(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3)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加强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与试题库建设;(5)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6)建立了课程支撑网站,课程资源上网。
1.2 课程建设原则
(1)必要性。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安排应兼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专业技能的要求,以必要为限。(2)充分性。专业技能课的安排,必须充分满足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不打折扣。(3)可行性。教学内容、课时按排以及教学方法必须切实可行,不搞花架子。(4)前沿性。要及时把成本管理会计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来,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5)创新性。在课程建设上既要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又要结合我国管理实际,力争在继承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2 课程建设目标与内容
2.1 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专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将为常州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坚实的专业建设平台。
2.2 课程教学内容
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督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风险评估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是在定量评估不能实现时的一种替代评估方法。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企业经营理念和风险的大小,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是以定量计量为主,对于无法定量的一般采用集体决定的模式进行管理,不能制定具体指标为标识的应对管理控制制度,管理成本和控制风险都非常的高。
风险监督的对象可能是风险定量计量的指标,也可能是与风险大小关系密切的其他关键指标,因此风险监督报告以数据形式为主。由此不难看出,风险管理系统的难点和重点是因果分析和数值计量。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因果分析与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中的动因分析虽然目的并不相同,但是其本质和基础是一致的。在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中能够提供企业运行过程中各种动因驱动因素的因果分析结果,同时能够提供详实的时监控数据和计量结果,这些分析结果能够为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提供直接支撑,这些监控数据能够为风险定量计量提供宝贵的历史数据和为风险监控提供时时数据。因此,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作业成本会计在全面预算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集团公司管理使用的预算报告系统和面向生产部门的业务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报告系统是把业务预算管理系统生成的报表汇集加工的系统,更多的是程序化的软件模块系统。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是面向具体业务的管理系统,与预算报告系统分属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交集很少,因此,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对改进预算报告系统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业务预算管理系统和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是一致的,都是用于具体的生产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管理的具体对象都是具体的交易业务,区别在于业务预算管理系统主要是未来的交易业务,而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核算的是交易业务的历史数据。
业务预算管理系统是通过对交易业务的计划管理,实现业务预算,然后通过对业务的结果进行预计和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计量,最后生成一定格式的业务预算报表。交易业务按照交易过程的不同可以分解成不同的作业组合,要对交易业务进行高质量的预计和计量,首先应该预计各种交易业务的预期结果,然后才能恰当的进行计量。交易业务的种类繁多,且影响交易业务的结果的因素很多,在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中,无论是对具体交易业务进行核算还是历史数据的查询收集都非常困难,如果对各种交易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控制其高昂的实施成本和由于成本核算系统缺陷带来的数据计量误差足以使其失去实际意义。如果业务预算管理系统采用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模式进行管理,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模式的业务预算管理系统中,首先,由企业管理部门制定工作计划,然后,将计划分解成具体的交易业务计划,通过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将交易业务分解成作业,进而实现把交易业务计划转化成作业计划,然后利用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提供作业相关的历史信息实现对作业计划的合理预计和计量,最后生成业务预算报表,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有成熟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采用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模式的业务预算管理系统能够合理保证业务预算的精确度。
三、总结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高速公路成本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内容,并就高速公路企业成本管理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会计核算体系加强高速公路成本管理的措施,旨在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促进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会计核算;高速公路;成本管理;问题;措施
高速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投入资金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等特征,从而给高速公路成本管理增加了不少难度,同时也埋下了一些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利用会计核算体系加强高速公路的成本管理,提升高速公路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成为了管理人员首要关注的焦点话题。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利用会计核算体系加强高速公路的成本管理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1、高速公路成本管理及会计核算概述
1.1高速公路成本管理
高速公路成本管理是指建筑单位采用一些财务管理方法对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用途、使用方式等进行合理地管理,合理地评估投资成本的使用效益,并对投资成本的使用效果进行合理的监控。高速公路项目成本管理内容包括:财务预算、成本筹划、资本筹集、成本效益评估等。
1.2高速公路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作为高速公路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与财务管理存在较大的区别,其区别在于会计核算直接反映了项目的成本使用、成本耗费、投资收益等情况。高速公路项目会计核算内容包括以下几种: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资本流动情况核算等。
2、高速公路企业成本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2.1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近年来,在高速公路运营当中,由于高速公路运营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不重视成本管理工作,从而导致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出现工作效率低问题。同时,因管理人员不引入新的成本管理理念,从而难以发挥高速公路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体现成本管理的价值。由于管理人员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从而给高速公路项目埋下了巨大的危机,这是管理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2业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高速公路会计核算是一项全面而复杂的工作,因此,业务管理人员要本着认真工作的态度,同时要具备丰富的会计知识。然而,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在文知识与专业知识方面,并没有满足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关人员不能充分理解国家新制定的会计准则,从而不能顺利地完成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工作。同时,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按照国家规章制度进行物质管理,不能顺利完成核算与预算工作,使得财务工作呈现出形式化。同时,还缺乏资金使用计划和固定资产管理等环节,从而给高速公路运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给公路项目埋下一定的风险。
2.3成本管理机制不完善,难以发挥会计核算作用
目前,在高速公路项目运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资金使用问题。具体问题如下:使用资金的合理性问题,资金流失和挪用问题;财务预算和财务利用情况不相匹配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将对高速公路项目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导致债权和债务无法处理情况的出现。另外,高速公路的运营单位仍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制度,包括成本定额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等,从而造成在高速公路运营阶段难以发挥成本管理的价值。此外,还存在使用不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导致成本核算对象不统一,无法分类和归类成本核算对象等,导致成本核算处于混乱状态。可见,成本管理机制不完善,难以发挥会计核算预测和分析作用,无法实现公路运营中合理利用资本、周转资本的目标。
3、利用会计核算体系加强高速公路成本管理的措施
根据高速公路企业成本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我们需要利用会计核算体系加强高速公路成本管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而言,在高速公路工程成本管理过程中,相关单位主要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完善的高速公路营运阶段的财务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够科学合理地管理与分配工程建设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出现滥用情况。
3.2提升业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作为高速公路会计核算的执行者,其综合素质直接反映了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成熟度,同时也是衡量核算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高速公路企业应定期对会计业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以全面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技能。同时,业务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实时预测高速公路项目的运营情况,帮助企业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策略,积极反馈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同时,在国家财务会计制度下,要学会审时度势,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对工作重点作出合理的调整,以满足国家政策要求,降低高速公路项目的成本风险。
3.3不断完善成本费用控制定额管理体系
高速公路运管费用的支出情况不同于其他企业。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其费用的支出包括设备、材料使用后的修理费用,且其成本费用和运营管理经费的相关性较少,因此,在长期的成本费用管理工作中,其管理方式较为粗放,从而造成成本浪费较为严重,引起成本费用紧张情况的出现。另外,企业应结合高速公路自身运营管理的特点,根据会计核算体系,采用定额的办法(包括生产费用定额、公务费用定额、人力成本定额以及养护费用定额、)进行成本费用的控制,规范成本管理工作的制度和个人行为,使得费用的支出有据可依。
3.4强化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高速公路单位项目成本监控工作贯穿于公路项目每一个运营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运营成本管理计划,对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及管理,才能实现成本管理的理念创新。同时,尽量避免运营过程中出现资本浪费情况、资源控制不合理等情况。在高速公路项目的运营和采购环节,要积极落实与贯彻招标制度,并对各种材料的采购进行严格管理。此外,还要不断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对设备及材料的管理权进行界定,避免出现随意外借或出租的情况。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成本控制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到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们需要利用会计核算体系加强高速公路的成本管理,在管理这程中,我们应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的配套制度,采用创新的财务成本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易飞 单位:现资股份有限公司怀化分公司
参考文献
一般认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里三门并列的核心课程,但事实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系,三个学科之间存在边界交叉、内容重复的现象。这种局面不利于大会计学科体系结构的优化,同时,三个学科自我完善的纵向研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现象,导致研究资源浪费,给会计教学带来困难。本文试图探讨造成三个学科内容错综复杂、重复交叉的根源,希望能对重新界定各学科的内容有所启发。
一、三学科形成发展的过程与历史背景
从历史渊源角度看,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均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迅速发展的时代,工业化浪潮纷至沓来,各种形式的企业不断出现,规模迅速膨胀,促使管理理论走向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之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泰罗制度,为配合泰罗科学管理的需要,成本会计引进了“先算后干”的标准成本法和预测控制,而这也被公认为管理会计雏形的形成。同时,为满足生产不断发展而对资金的需要,形成了以资金筹集和有关证券发行为核心的理财理论,标志着财务管理的初步形成。二战之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迅猛发展,同时众多新学科、新理论的涌现也为三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尤其是行为科学。数量管理学派等理论被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大量吸收采用。此时,财务管理的重点以资金筹集、运用转向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的分配,如广泛实行预测、加强预算控制,建立责任中心。WWW.133229.COM管理会计增加了预测、决策方面的内容,完成了由执行型向决策型转变。成本会计积极发展成绩预测与决策,提出了目标成本、质量成本、作业成本等概念。显而易见,早期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二、三学科内容体系交差重复现状
目前,成本会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管理会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成本性态、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责任会计等。财务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由此可见:
(一)在内容体系上,管理会计可以说是成本会计在内容上的延伸,它始终体现了“成本”这条主导线,以成本性态研究为出发点,中间包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成本预算、决策成本、标准成本法等,最后以研究责任成本为终,上述成本内容涵盖管理会计近60%的篇幅,可见管理会计是以研究成本为主体内容的学科,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和研究对象上有着最近的“血缘”关系。
(二)从方法论看,事前规划(预测、决策、预算)和事中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两大支点,而这两大方法的本质属性是管理方法而不是会计方法,这些管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已经体现在财务管理的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方法中了。凡是管理会计中超出成本的内容如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等都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其方法也是财务管理的方法。可见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方法论和很多内容上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
(三)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财务控制也有重复,如责任成本、目标成本控制、标准成本系统、预算制度等。
三、三学科内容重复交叉的原因
首先,目前从各院校对教材的编写情况来看,缺乏统一的教材编写指导规范,国家教育部或财政部或中国会计学会均未制定出教材编写的统一标准和大纲,导致各院校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
其次,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相同,即二者都以企业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具体范畴均涵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且均以数量化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而导致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重复在所难免。
第三,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没有边际,因而,为之服务的管理会计的相关理
转贴于
论和方法必然显得较为繁杂和难以规范,这就导致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至今还没有得到准确的界定,这恰好给了研究者们更大的扩展空间,他们不断地扩展其研究领域,把触角伸到成本会计的各个部分,造成了其内容与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复同时,现在的成本会计已不再单单是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它已扩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随着新制造环境的出现,一些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观念,如质量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等也成为会计人员必须研究的领域。另外,财务管理以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目的,其工作环节不仅包括财务的预测、决策、预算,同时还包括财务的控制及分析。显然三个学科的部分职能明显一致,由此导致教材内容重复是难以避免的。
四、改革建议
在分清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三者的层次关系前提下,可以根据重复内容的本质、对象、作用等将其对号入座。但在此,我们并不认为这种严格划分学科界限使之泾渭分明的做法就会促进各学科自我完善的纵向研究。相反,我们建议:承认现状,面向未来,三学科都可以坚持“为我所用,有所创新”的原则努力向现代性的大学科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成本成本控制
1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在我国最早可追溯到建国初期,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有制企业采用的班组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等可以说是我国管理会计的萌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由原来的起步阶段逐渐步入决策支持阶段。而且市场环境变化愈加复杂,国家整体经济要素不断调整,对企业管理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管理层不得不重新审视管理会计在公司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盛行的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管理会计工具被逐渐引入到我国,部分企业已能初步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但企业对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仅侧重于企业成本管控,其管理会计工具未能综合考虑公司整体的生产、经营、政策、市场和竞争等诸多要素,未能建立贯穿企业成本全链条控制体系,因此难以全面完整对企业成本进行前期预测等,未能完全发挥管理会计的效用。因此随着经济环境和管理要素的变化,企业需要更适合自己的管理会计工具。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企业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应用。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成本管理。企业可以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即企业某项业务的总成本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是低价格,要保证此战略成功,必须拥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持续性优势,必须加强成本控制,实施成本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涵盖了原材料等直接成本以及加工费等间接成本,对成本的管理主要表现在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如原材料供应商招标、与主要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通过改变产品结构降低成本,充分利用银行授信额度灵活运用资金等;另一方面是费用管理。企业的费用管理既要求事先预算又要求事后分析统计,从而避免浪费。对费用的分类采用成本性态分类,可控费用中差旅招待费占比较大,企业职工在外出差频繁、业务招待费用开销较多。企业针对该项费用进行预算管理,并将预算细化到每个职工,每月将实际开销与预算进行分析比较,有效控制可控费用的增长。
2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2.1未全面结合企业自身情况
有些企业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照抄照搬国内外先进企业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层未完全理解其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条件和环境,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使用不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管理工具,不能完全发挥管理会计的效能。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时期匹配导致执行差异;二是KPI绩效考核不适应企业的组织架构;三是企业管理流程简化导致管理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追求效率势必对一些流程进行简化,对于发展初期的企业来说流程的简化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人力物力资源,但对于处于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说,流程过于简单将会引发许多问题。比如管理层直接对材料采购作出主观决策导致订单压力大增,信息传达平台不完善导致原材料、在途物资、库存商品等存货盘点不准确,进一步导致产品成本核算信息失真,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受到了制约。
2.2缺乏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管理会计需要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和业务基础信息,但在实际中企业缺乏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一是信息化系统相互孤立,未有效联通。现有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实现业务、生产、财务一体化管理的信息,不能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统一。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相对脱节,导致公司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相互孤立未有效联通而不能有效的应用管理会计;二是管理会计需要多维度的管理信息。这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的信息,还需要业务部门大量前期的管理维度信息。只有多维度的信息才能完全发挥管理会计的功效,提升管理会计工具的准确性,但目前信息系统功能相对单一,记录的业务信息维度相对单一,不能完全适应公司各项管理会计的要求;三是管理会计工具尚未被系统有效的应用到企业全链条的成本控制管理中。每个企业的成本控制指标信息化数据来源不同,所以难以发挥管理会计工具和指标的准确水平。
2.3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财会人员。企业通过校园招聘方式录用的会计人员虽然受过管理会计理论教育但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对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另外,企业虽然对本公司内有经验的财会人员进行了管理会计知识的相关培训,但管理会计知识相对系统和全面,短期内管理会计人才的挑选难上加难。公司业务员工对管理会计工具认识不足,操作时不按流程走,使系统内数据紊乱,会计信息失真;在库存管理方面,由于某些基层操作员工作技能不够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等问题,导致实际数据与管理会计工具内所记录的数据相差较大,实际成本难以准确测算;在费用管理方面,尽管企业采取了预算内宽松、预算外严控的方式,但员工并未及时对预算内或者超支部分进行及时报销,导致管理会计在进行费用分析时缺乏可靠及时的数据信息。可见对非会计员工进行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教育也十分重要。
3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3.1管理层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推广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逐渐深入认识到管理会计的价值,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并建立全员参与积极应用管理会计工具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一是从企业整体层面入手,在综合考虑公司整体组织架构的情况下制定全面系统的管理政策,以及做好适用公司自身条件的管理会计工具设计。下属各部门应当应用公司制定的各项管理会计工具,积极而努力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二是公司应当从整体方面优化流程,为推行管理会计工具创造必要的条件,将管理会计运用到实处。三是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运用管理会计的理念进行优化管理。四是结合公司自身情况结合,制定公司远期战略目标和近期战略规划,建立管理会计交流平台,全方面提高管理会计人员和业务人员素质,为管理会计全面实施创造最好的条件,从而将管理会计应用效益发挥到最大。
3.2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企业应当着力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一是做好信息化系统的顶层设计。从全公司业务流程和管理特点,统筹设计全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做好信息系统设计远近期开发工作规则,在系统开发中统筹顾预留接口。二是提升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以管理会计各要素为基础,结合公司各项业务的特点,完善相应会计科目辅助信息,规范核算流程和管理维度信息,全方位记录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信息。三是加强业务财务信息沟通。以公司各项业务信息要素为基础,在公司信息系统平台输出管理所需的各项信息,以公司业务和财务分析为主,及时向公司高管层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四是构建业财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公司信息化系统为平台,有效使用管理会计工具,结合公司业财应用管理情况,依据企业业务和财务部门组织架构,建设企业业务和财务信息化管理团队,不断优化业财信息化团队建设,提升信息化团队工作效率。四是加强对信息化团队培训和管理。结合公司各项业务和财务管理制度对信息化团队进行分层培训和指导,定期对公司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培训,提升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和技能,以全面提升公司信息化水平。
3.3建设和管理高素质财务团队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招聘应当采取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既要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又要吸收高素质人才,在急需管理创新的时期应更加注重社会招聘;二是加强管理会计人员培训和交流会。企业可主动利用互联网创建管理会计交流平台或定期举办管理会计交流会。企业还可对公司的全部员工进行管理会计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员工对管理会计工具的认识;三是固化流程管理加强考核。对于公司内部管理流程,既不能简单的缩减也不能一味的增加,应该适当合理的优化流程结构,针对员工在系统操作失误、故意跳过流程等问题纳入KPI考核系统中,以确保流程有效执行,从而打造高素质的财务团队。
参考文献
[1]郑开焰.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