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预防接种门诊周

时间:2022-11-19 08:16:54

导语:在预防接种门诊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预防接种门诊周

第1篇

【关键词】预防接种;流程;优化;再造

随着免疫预防接种工作的普及和深入,人们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接种质量和接种安全已成为社会的焦点。[1]由于每天接种量很大、接种过程环节繁多,加之缺少候诊区域,外来人员众多等因素,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效率低下、工作压力大。儿童家长也因反复排队、候诊环境不佳、缺少与工作人员沟通等原因,容易出现投诉和纠纷。为了进一步提高门诊服务质量,2010年起,我中心着重在门诊环境改造、二次叫号、电子处方、疫苗二次确认等方面逐步对预防接种流程进行了优化、再造,减少儿童家长反复排队现象,改善门诊区域环境,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1原有流程存在问题

1.1手工登记重复内容多,工作效率低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有工作人员6人,主要为辖区内2.8万0-6岁儿童数提供预防接种服务,每周一至周六上午开设预防接种门诊,平均每半天门诊接种约250剂次,其中以外来人口居多。因此,工作人员每天接种任务十分繁重,而原有预防接种流程中的卡、证、簿、册手工登记内容重复较多,使得工作人员疲于登记各项数据,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并且登记信息质量上难以保证,存在一定隐患。

1.2反复排队,门诊环境差由于缺少候诊区域和叫号措施,且预防接种门诊未设立专门的收费处,家长须抱着孩子站立等候,还要来回奔波进行登记、付费、接种。尤其是接种高峰时段,最长候诊时间达到45分钟,而且狭小的等候区域内家长又要抱孩子又要排队,加上幼儿哭闹,环境十分嘈杂,投诉纠纷时有发生。

1.3围诊现象严重,接种安全难以确保儿童家长经常拥堵在登记台、接种台,工作人员既要维持秩序,又要开展登记或接种工作,不仅影响相关工作,工作人员也无法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无形中造成一定接种安全隐患。

2流程改造重点

此次接种门诊改造着重在门诊环境、二次叫号、电子处方、疫苗二次确认等方面。

2.1环境改造以人性化为基础,重新调整预防接种门诊布局,增设候诊区域、专门收费处,配置候诊椅、儿童乐园、饮水设施等,建造儿童专用厕所、母婴哺乳室,并在墙上绘制儿童画,切实改善孩子和家长的就诊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2.2二次叫号分析原有预防接种流程发现,登记预约、疫苗接种是预防接种过程中排队时间最长的环节,也是家长意见比较集中的环节。对此,我们开展“二次叫号”管理。“一次叫号”,即儿童和家长首次到预防接种门诊,先由工作人员为其进行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登记基本信息,发放IC卡后取号等候,下次来接种便可直接刷卡取号等候登记。当登记台LED屏显示服务号码,该号家长带儿童至登记台登记,工作人员刷IC卡直接获取孩子的基本信息后,直接在预防接种系统中登记接种信息,并预约下次接种日期后自动进入“二次叫号”流程。如儿童需注射二类疫苗,则工作人员在登记预约的同时再产生有价疫苗电子处方,家长只需到收费处缴费后,即进入“二次叫号”流程。“二次叫号”,登记及付费完成后,家长在候诊区等待,接种室外的LED屏幕将会滚动提示每个接种台前4位待接种儿童姓名,据此家长做好相应准备后进入接种室,并根据接种台上方的小LED屏显示当前接种儿童姓名,开展相应儿童接种。

2.3电子处方传统手工操作过程中,如孩子需注射二类疫苗,工作人员在完成相应登记后,还需手写疫苗处方,交由家长到收费处缴费,但容易因为字迹潦草、收费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产生差错,造成家长往返奔波。为此,中心在门诊改造时,将疫苗手工处方调整为电子处方,即工作人员在完成孩子接种信息登记时,同时将将二类疫苗的名称、单价等信息录入系统,家长只需到收费处刷卡缴费,减少不必要的差错。

2.4疫苗二次确认根据《上海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实施方案》要求,中心在疫苗接种环节新增了“疫苗二次确认”功能,即注射台工作人员在为儿童进行疫苗接种时,先扫描预防接种证上的条形码,系统将自动提示孩子的基本信息,以及此次应接种疫苗的种类及批号等相关信息,供工作人员和家长进行再次确认,极大降低了接种差错的机率。

3讨论

流程优化是医院“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极好体现,能使病人切实感受到医院积极适应病人的人文关怀。当服务病人的实际操作流程与医院原有的管理模式发生冲突时,医院要以人性化为宗旨,协调各部门的功能,打破部门间的隔阂,才能真正创造出便民利民的就诊环境。同时,还要充分借助IT技术,使窗口服务部门的职责更明确、操作更规范,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更紧密。

通过此次流程优化和改造,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能有序应对平均半天250人次的接种量,也平稳接待了半天451人次的极端大流量接种。同时,在不增加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工作人员的差错率也大大降低,提高了接种安全性,改造至今未发生过一例接种差错事件。对于孩子和陪同的家长,孩子与家长的平均等候时间大大减少至10分钟,最高峰时等候时间也不超过30分钟,等候时孩子能在儿童乐园内自由玩耍,家长也能在等候区安心坐等叫号,由此,家长对计划免疫门诊整体满意度自改造前的75.12%提高到大幅提高到改造后的99.2%,可谓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妈妈班”;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除相应疾病的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具体预防措施。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是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认知不足,造成疫苗漏种、迟种,疫苗接种后出现副反应使家长疑惑或不安等[1]。同时本社区居民对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具体过程、做法不熟悉,导致在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中家长与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耗费过多的时间,降低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效率。针对以上问题需要给家长集中进行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减少家长对不良反应的焦虑及医疗纠纷、提高门诊工作效率,举办“妈妈班”是对家长进行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一个新的尝试。

1组织与开展

“妈妈班”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的开展由曲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部负责组织和讲课,讲稿由卫生服务中心自编;社区参与对象:在本社区建立预防接种登记儿童的家长;办班地点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议室,可容纳约60人上下;办班时间平均每个月举行两期,固定安排在周六上午9:00-10:00。

2办班过程和讲课内容

2.1办班过程“妈妈班”在办班之初,为了提高家长前来参加的参与度,采取的方法是,本社区儿童在首次接受疫苗接种后,服务中心将统一收回接种证、发给听课证,然后在“妈妈班”上统一发放接种证,“妈妈班”开办较为成熟后,在每次开班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在醒目位置通知开班具体时间、当期讲授内容等信息,并发放听课证,在听课前要求到会家长签到,听课后填写信息反馈表。家长在入场等待过程中,大屏播放疫苗接种的相关宣教片。

2.2预防接种的知识教育与宣传儿童疫苗接种的宣传工作是“妈妈班”开设的最终目的,宣传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好坏[2]。在进行预防接种知识宣讲的同时也安排传染病综合防治、育儿知识的宣教以提高“妈妈班”的效率。目前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工作“妈妈班”宣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2.1儿童常见疾病主要讲解儿童在各个成长阶段容易受到哪些疾病的威胁,常见疾病的发病原理与临床症状,如小儿麻痹症、甲肝、流行脑炎等,这些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2.2.2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对于提高儿童免疫力,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减少一些常见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3]。依靠具体生动事例、数据、图片、影像等素材,形象直观地向儿童家长说明其重要,使家长深刻认识预防接种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

讲授者还应注意纠正儿童家长普遍存在的“预防接种等于100%防治”的误区。

2.2.3预防接种的主要内容与具体流程向家长详尽讲解预防接种的主要内容与具体流程对于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有积极意义。主要内容包括:疫苗的分类、作用方式、安全性、禁忌症、疫苗接种前后注意事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家庭可以采取的措施、预防接种证的使用和保管等[4]。

2.2.4育儿常见问题答疑在“妈妈班”开班几期后,每期开课前后都有一部分家长前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咨询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因此在后来的“妈妈班”开课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已将“育儿常见问题答疑”也作为一个授课专题。在每期课程开始前或结束后家长可以将自己所遇到的育儿相关问题交给授课老师,经过几期的问题收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在课下将这些问题进行统计汇总,选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在下一次“妈妈班”开课时进行专题讲解。解决了家长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提高他们育儿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效果评价

3.1经过举办“妈妈班”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工作后,社区医院接种门诊的平均接诊效率由原来的每人次1.3小时提高到了0.7小时。“妈妈班”使儿童预防接种的工作以更高的效率开展。

3.2对110名家长随机调查显示,对于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满意度由原来的76.8%提高到了94.6%。

3.3通过社区普查,开设“妈妈班”后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8.67%,常住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达到100%,社区的预防接种率大大提高。

3.4通过对社区120名儿童开展“妈妈班”前后疫苗接种及时率调查,显示开展前接种及时率为56.55%,开展后为9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展宣传和培训,加大“妈妈班”的普及很有必要,让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更加及时和有效。

3.5目前社区的“妈妈班”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工作一直在正常开展,每期到场的儿童家长保持在60人到80人之间。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家长的预防接种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比例由原来的67.7%提高到了89.3%。

3.6以基层社区为单位,做好儿童预防接种的宣传与实施工作,既是我们工作的职责,也可以体现我们对辖区儿童建康成长的关怀,举办“妈妈班”是对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的有益尝试,当辖区人口、建卡儿童数达到一定数量,开设“妈妈班”可以对提高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岑绮玲,罗小燕,赵玲杰,等.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1467-1468.

[2]魏宏妮.儿童父母计划免疫知识认知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7):812.

第3篇

二十多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县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在消灭和控制相应传染病中,已显现出免疫规划工作的良好效果。*年我县与全省同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为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县及时制订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和《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工作督导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工作新模式,取得了较好工作效果。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方案》。

我县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了领导。成立了**县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工作督导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以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全县适龄儿童享受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

二、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

继续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认定和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完善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工作。*年6月底前已认定*家预防接种单位(包括*家只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年以来对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今年4月15日,再次对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人进行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试,对考核合格者发给了上岗证。

三、加大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

免疫规划知识和免疫规划国家政策的宣传对免疫规划接种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根据省、市卫生厅(局)关于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每年的4月21至25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根据宣传主题在电视台播放了预防接种知识光碟,各预防接种门诊今年悬挂了“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的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在街头开展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了宣传单等。通过宣传,广泛普及了预防接种知识,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冷链、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一类疫苗的种类和注射器的种类都增加了,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县疾控中心根据《规范》要求统一印刷了疫苗出入库登记簿、注射器出入库登记簿、冷链温度记录簿、疫苗发放登记簿、冷链设备档案记录表等,免费发放给各接种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房管理、领发手续等冷链运转机制,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和冷链专用。

五、全面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和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我县自*年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率先达到a级规范化接种门诊后,*年至*年先后有*家乡级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了县卫生局b级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实现了定时、定点、定人员为适龄儿童提供及时的免疫接种服务,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目标要求。为适应扩大免疫规划接种

服务的需要,县疾控中心新建设了设施和功能更为齐全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提高了接种服务水平。

我县*年通过省卫生厅“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标”考核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常规疫苗的接种工作,巩固了*达标的成果。近三年接种率调查显示均在*左右。*年以来,为了确保新增的一类疫苗接种率达*以上,各乡级接种门诊改变了以往按月接种模式,乡级实行按旬或按周接种制度,确保了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六、进一步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目前,我县有*家预防接种单位,由于地域关系及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增多,使得以往的免疫接种服务形式很难适应如今的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为此,我县下发了有关文件,每年开展两次以上免疫规划查漏补种工作,要求各乡结合学校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有效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新增一类疫苗和脊灰疫苗等加强免疫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强免疫薄弱地区、流动和留守儿童的接种,并积极宣传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七、实行“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

为保证实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我县实行了“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划分了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各片责任人对责任范围内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负责,预防接种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责任区域内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负责。每年督导检查不少于*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对各次督导情况进行了全县通报。根据督导和接种率调查结果,我县原一类疫苗接种率达*以上,新增一类疫苗接种率均达*以上。

八、积极争取扩免经费和规范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的发放。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我县一类疫苗接种*实行了免费。但原先的二类疫苗变成了一类疫苗,各预防接种单位在经济收入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为了保证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能及时有效的运转,县局及县疾控中心依据国家政策积极向县政府争取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并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制定了我县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目前,县财政已部分解决了县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对中央下达的每针剂*元的接种补助已按规定及时足额下拨到了各预防接种单位,以保证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尚未全部到位。我们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免疫规划政策经费足额到位。

2、冷链设备严重缺乏。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增加后,冷链设备显得严重缺乏,特别是县疾控中心常规冷库设备。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辖区内的23个预防接种门诊各调查30名家长,共发放问卷690份,回收问卷690份。

1.2方法:使用统一设计的匿名问卷,由区疾控中心人员根据各街道4岁以下儿童人数,按照系统抽样方法抽取30名家长,由疾控中心和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对抽中对象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现场问卷质量审核,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儿童出生年月、儿童户籍、家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需求及态度。

1.3 数据处理: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对所有资料进行逐项审核,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690份,儿童性别比例为为1:1.02,儿童年龄1岁以下、1岁、2岁、3岁的比例分别为37.68%、24.93%、22.60%、17.79%。690名被调查家长中父亲177名,母亲513名。常住户籍285名,流动人口405名,并对家长的年龄和文化程度进行调查详见(表1)。

2.2 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及服务需求情况

690名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比较高,而对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质量这一项母亲满意率较低,只有55.6%。这可能也是现代医患关系的一个侧面反映。预防接种知识及服务需求回答情况见(表2):

2.3 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影响因素及获得的途径

2.3.1家长的文化程度与认为是否需要接种及接种证拥有率之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详见表3

3 讨论

3.1 提高儿童接种率首先要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加大计划免疫宣传力度是提高知晓率的的主要手段。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只能靠宣传这一手段来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本次调查中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回答准确率为85%以上,比陈敬玉[1]报道的60.70%高很多,这说明鹿城区儿童家长对相关的预防接种的知识知晓率比较高,这可能与鹿城区从2005年开始每年“月22-29日,10月22-29日为免疫规划周”展的宣传和平时在相关报纸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有关。

3.2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与家长文化程度、性别有关,这与国内文献报道【2-3】的情况一致,男性儿童家长知道接种地点的比例高可能是男性的方位感强些,能够说出接种门诊的地点和方向,而女性家长这方面差些;女性家长会主动告知儿童的健康状况主要是因为女性心思缜密比较了解孩子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的儿童家长认为儿童有必要接种疫苗与陈敬玉[1]报道相一致,可能是文化程度高,对新鲜事物容易接受,并且他们照顾儿童的精力和时间较多有关。

3.3预防接种需求项目大部分正确回答率在90%以上,而“是否知道孩子出生后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这一问题正确回答率只有76.52%,虽然比文献上报道【4-5】的高,但这些家长在医院出生时已经接种过疫苗,时过境迁,有很多家长忘记这一情况,这说明一方面医院产科接在对新生儿接种疫苗时需做好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告知;另一方面我们预防接种机构对于宝宝妈妈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课程教育也是必要的。对接种门诊服务质量满意的回答率只有59.57%,比张莉萍,许慧琳等【6】报道的低,这可能是鹿城区服务人口较多,接种门诊面积相对偏小,在接种日人多拥挤导致接种对象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因此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做好接种门诊的硬件配备,增加工作人员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同时接种单位也应营造良好的服务。

3.4 儿童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是疫苗的安全性问题,说明家长最关注儿童的安全,提示疾控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疫苗管理,确保疫苗冷藏保存,在接种前做好书面告知,确保最终接种入儿童体内为安全有效的疫苗;另一方面要做好接种前进行疫苗的各种情况进行告知,把疫苗相关知识准确传递给家长,以消除家长对使用疫苗不安全的疑虑。目前书面告知的比例为40%,远远未达到100%,应建议接种医生尽可能做到书面告知。短信预约比例较低,这一方面提示我们预约形式还存在着不完善,应向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倡采用低成本高覆盖率的短信预约方式进行接种预约,以进一步提高接种率。

3.5 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接种门诊的投入,营造良好的接种环境,接种单位提供优良的服务,尽量方便儿童接受预防接种;建议接种单位增加接种工作人员,对每位儿童家长实行书面告知,并采用短信预约方式进行预约;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应采用家长容易理解、掌握和不受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影响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普遍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程度。

4.参考文献

【1】陈敬玉.北海市社区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0 16(1):33-35.

【2】李俊华,柴良梅,王金玲 等.3380名农村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 32(5):506-507.

【3】许慧琳,张莉萍,杜燕.等.外来民工学校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7(23):47—48.

【4】王玉学.泰安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现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 35(23):4583-4585.

第5篇

关键词 儿童 预防接种 护理干预

儿童计划免疫是针对某些疾病采取免疫程序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是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儿童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1],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2010年1~12月对来门诊预防接种的4886例儿童进行护理干预,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12月收治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4886人,年龄1个月~7岁。

建立儿童档案:对所属辖区内每个新生儿建立档案并发放儿童预防接种证,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让其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核实,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科学喂养及预防接种知识宣教。

接种场所要求,接种门诊配置有关侯诊和接种室,保证室内清洁明亮,通风保暖,温馨舒适,张贴儿童喜爱的图片、画报,减轻儿童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

系统护理干预措施:①接种前护理干预:接种前护理人员要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交流,消除儿童的陌生感。详细询问家长近期儿童的身体状况,有无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如接种麻疹疫苗时询问是否对鸡蛋过敏),必要时进行健康查体,防范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并如实告知儿童家长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价格、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患有免疫缺陷者,心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中枢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者不能注射,向家长详细介绍原因,尊重家长自主选择受种疫苗的权利。注意预防接种的次数,按使用说明完成全程和加强免疫,告知家长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次数和剂量都是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检测儿童体内抗体水平等长期科学实验才确定的,不能随便更改,既不能少打漏打,也不能重打多打,否则不仅起不到预防效果,反而会加重接种后的反应,因各种原因漏掉的应及时补上。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因此接种的剂量、次数、间隔时间也就不同。同时疫苗间的免疫间隔是为了更好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免疫效果达到理想水平,不同疫苗间免疫间隔是为了避免疫苗免疫干扰现象和疫苗间的不良反应。按各种制品要求的间隔时间接种,一般接种活疫苗需间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间隔2周再接种其他活或死疫苗。免疫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制剂的不能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者应按规定的间隔时间接种。②接种中的护理干预:接种人员接种前认真洗手、减短指甲、戴口罩,认真核对疫苗批号、有效期、是否变质、安瓿有无裂痕,及时更换冷藏包内的排冰,确保疫苗及一次性注射器质量,根据儿童年龄及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掌握各类疫苗的应用剂量,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炎症瘢痕及硬结,确定接种部位后用75%酒精进行消毒,消毒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注射完毕拔出针头时立刻用无菌棉签在皮肤上按压片刻,防止疫苗流出来或出血。并做好预防接种的急救处置,备好氧气袋及急救药品,如出现儿童注射时因饥饿,过度紧张等导致头晕、出汗、面色苍白等虚脱症状时,立即让患者仰卧,放低头部,吸氧,给予口服适量糖水,短时间即可恢复,遇有过敏性休克病例时,立即配合医生积极采取抢救措施进行救护。③接种后护理:接种疫苗后观察10~20分钟,待儿童无异常反应后再让其离开,同时对儿童家长做好离院指导,讲明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不要让儿童做剧烈的运动,注意休息,保持儿童皮肤及衣物的清洁、干燥。注射部位出现瘙痒症状时,应避免儿童手抓,并且2天内不洗澡,并密切观察儿童体温及局部反应,以防诱发局部感染。少数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如轻微发烧,呕吐,腹泻及局部疼痛或硬疖等,根据症状给予儿童多喝水及热敷等对症处理,对于个别反应较重儿童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对需要多次注射的疫苗,在接种疫苗注射后,应详细告知家长每次注射的间隔时间,让其按规定的时间带儿童前来接种疫苗,以达到预防注射目的和效果。对使用过接种器材及废弃物品要安全回收并销毁[2]。

讨 论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通过接种的护理干预门诊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多年来,按照规范实施预防接种,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和护理指导,没有出现1例接种意外事件。辖区内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疫苗都有了正确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带儿童参加预防接种,保障了儿童的权利,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通过接种前中后的护理干预,儿童及家长有良好的心态配合预防接种。避免折针。晕针和心因性反应,并筛选出了疫苗禁忌症者和需延后接种的儿童,有先天性缺陷的患儿需经临床安全性评估后再进行预防接种,极大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减少和杜绝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6篇

【2017年预防接种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工作目标

1.为全旗所有城乡0-6岁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的传染病。

2.一是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六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旗疾控中心要定期对防保人员进行考核指导。

二、主要任务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含电子档案),并做好预防接种资料管理。

(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

(3)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口头、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农村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设立临时接种点,适度增加门诊开放的频率和服务时间等,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4)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5)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6)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7)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8)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及时诊治,按照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处置原则进行处理。及时填写相关记录表,并向所在地的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三、工作要求

(1)接种单位要求。接种单位必须为旗卫生局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2)接种人员要求。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

(3)主动发现预防接种对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积极通过民政、公安部门等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办法,主动发现未建卡建证的儿童。

(4)接种服务。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合理安排接种门诊日,有条件的机构每周至少开展2次接种服务。

(5)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接种期间要及时对每名受种儿童填写《预防接种门诊日志》,必须填写每个栏目。接种完成后要填写《预防接种门诊每日疫苗接种与乡镇疫苗管理情况汇总表》。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接种单位要及时登记和转发《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三联单)》。

(6)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要及时录入和上传疫苗、注射器使用和接种等数据。

未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要按月上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

(7)做好疫苗管理,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个月储存量,同时避免疫苗过期失效,对储存疫苗的冰箱须每日记录2次温度。

(8)所有参与接种的工作人员要接受国家免疫规划技术的继续教育。

【2017年预防接种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及参照上级20XX年考核目标责任书的分解,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以预防为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动员全社会参与是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的主要措施,为认真做好我区20XX年免疫规划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对20XX年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如下:

1.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搜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

2.加大力度继续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20XX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乡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麻腮、白破、乙脑、流脑无细胞百白破等疫苗。

3.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种疫苗接种率的要求,即: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及时建证(卡)确保儿童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卡介苗、乙肝建卡率及建证率达90%以上;糖丸达、麻风腮、百白破建卡率及建证率达95%以上,各类疫苗达90%以上。

4.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运转。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运转情况,每天上午、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温度,损坏了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的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的有效手段,我区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安排好未种儿童的补证、补种工作。

7.加大力度,按质按量认真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录入儿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

8.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开展了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完善相关资料的整理。及时完成计划免疫相关的整理上报,每次接种后要及时上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表。做好3月10日前统计20XX年儿童出生数上报及建台账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7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80-02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疫苗接种的种类增多,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受到预防接种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预防接种副反应指的是,接种生物制品后对机体可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的同时,伴随发生的对机体无益的,甚至有害的免疫反应,而伴随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表现的临床症状即为免疫副反应[1],也叫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反应是计划免疫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尽管其发生率极低,但处理不当会影响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如果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可以减少预防接种反应。而且预防接种工作者有必要把儿童预防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和接种后的反应与处理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宣教。为搞好预防接种工作,对接种反应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1 护 理

1.1 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加强工作责任心 做好接种前准备工作,仔细学习并遵守使用疫苗说明或规程,正常选择预防接种对象,避免接错苗种,剂量过大或重复注射等错误,以及避免接种途径错误和接种部位不正确;严格做好消毒,避免消毒不严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

1.2 做好各种疫苗冷藏管理,掌握各类疫苗冷藏温度 疫苗的冷链系统要符合要求,如麻疹、脊髓糖丸需在零下10-200C低温保存;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在2-80C冷藏可极为稳定地保存。并且,应掌握各类疫苗注射的间隔时间及搭配禁忌。

1.3 加强接种前观察,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 接种前应了解小儿目前身体状况,必要时测体温和体格检查。询问小儿既往病史、过敏史,凡有接种“禁忌症”一律不予接种或缓期接种。对发热、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一般指病后一个月内);重症慢性病急性发作(如活动性肺结核)和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症、脑炎后遗症);严重营养不良;严重的心脏病、肝肾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疾病;以及初次接种某种疫苗出现高热、惊厥、过敏反应均不能接种或缓期接种。对最近6周曾注射过丙种球蛋白等其它被动免疫制剂者,应推后疫苗的接种;既往患过某种传染病(如水痘)在近期内不可接种相应疫苗。

1.4 做好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强化接种后留观观察工作 接种后应向家长交代,小儿要避免剧烈活动,不要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接种后出现全身反应,体温在37-38.50C内,伴有全身不适、头痛、恶心、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症状,不需特殊处理。但应嘱其多喝些开水,注意保暖,以防诱发其他病。如体温过高(38.50C以上)应嘱其到医院就诊,向医生说明打过预防针,以便针对病情对症处理。接种后24-48h内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局部反应,轻微不作处理;如局部反应加重,可用土豆片敷或到医院用清热消肿膏外敷1-2d,每天1次;但卡介苗接种后局部严禁热敷;如局部出现化脓性感染则应切开排脓,同时应早期适量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补液治疗。无菌性脓肿是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较为严重的接种反应,无菌性脓肿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具体做法是:在无菌性脓肿成熟后,患者取平卧位,对脓肿部位皮肤消毒处理,面积大小约5cmX5cm,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刺破脓肿部位皮肤,操作者直接用消毒后的手挤出脓液,直到挤出血红色浆液为止,伤口可用干净纱布外敷。此后3d内每天挤脓液1次,从第4d起,每2-5d挤脓液1次。在挤脓液时,要充分挤干净[2],一般在10d内痊愈。常见的异常反应为晕厥(俗称晕针),避免空腹、疲劳、精神紧张时接种,可减少晕针。晕厥一旦发生,应立刻使病人平卧,头放低,保持安静,给予热糖水喝,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短时内即可恢复。严重者可针刺人中、少商、合谷等穴位,数分钟仍不恢复者,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或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并送医院抢救。出现过敏性休克少见异常反应,必须积极抢救,使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吸氧,同时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必要时重复注射,针刺人中,血压下降者可用654-2,肌注抗组织药如异丙嗪25-50mg,喉头水肿必要时气管切开;呼吸衰竭用呼吸兴奋剂。接种后要留门诊观察半小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速发的预防接种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荨麻疹等。

2 体 会

目前正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实行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接种,门诊工作量大,更要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门诊各项工作制度并狠抓落实,确保免疫规划工作健康地发展。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率虽然很低,但其危及人体健康,影响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要减少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把疫苗质量和使用关,选择正规渠道的生物制品,层层把关疫苗流通的各个环节,加强冷链管理制度,做到按要求存储运输疫苗,药名、批号、规格、出厂时间、失效时间等等,必须做好记录并存档,以利于准确无误地实施操作;其次,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预防接种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选择接种对象,正确把握疫苗的禁忌症;第三,做好接种前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认真落实疫苗接种前的知情同意、落实接种各项记录及家长签名工作,强化接种后留观观察工作,要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做好面对面的宣教工作,为儿童家长提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和接种后反应及处理的知识指导,家长能心中有数地做好孩子预防接种后的家庭护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院就诊和用药及避免偶合症被错误地归咎于预防接种。最后,一旦发生预防接种反应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并逐级上报。耐心向家长做好必要的解释说明工作,避免产生恐惧或不良情绪而影响今后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尽全力预防接种反应对接种对象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第8篇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7—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对部分市7-14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做好7—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工作范围和目标

(一)工作范围。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在全市范围内开展。7—14周岁儿童无论以往免疫史如何、是否患过麻疹、户口为本地还是外地、临时居住还是长期居住,一律在规定的时间内接种一针次麻疹疫苗。

(二)工作目标。以乡镇为单位,7—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三、严格落实各项措施

(一)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预防接种门诊从事疫苗接种的人员要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县、乡级医护人员担任,以村为单位设立的临时接种点,要由具备资质的乡村医生担任。所有接种人员在参与本次强化免疫前均要经过培训,按照逐级培训的原则进行,市卫生部门培训县级有关人员,县级卫生部门培训到乡、村有关人员。培训对象包括卫生系统所有参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人员,学校负责预防保健的校医、分管校领导及班主任。

(二)认真做好目标儿童摸底登记。

村(居)委会、社区、学校等要按要求做好应种对象的摸底调查,并认真填写摸底登记表。村(居)委会、社区摸底登记由相关人员采用逐户方式进行,尤其要做好对常规免疫漏卡儿童、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的调查登记,严禁直接从接种卡上抄录名单作为本次强化免疫的对象。

(三)科学合理设置接种点。

采取以定点接种为主、设立临时接种点为辅的方式进行接种。要在现有常规预防接种门诊基础上根据地理、人口、交通等因素适当增加强化免疫临时接种点,适龄儿童、流动人口儿童较多的地方要设立临时接种点,学校可在医务室等地设立临时接种点,禁止在教室内开展强化接种。临时接种点的设置要报县区卫生部门批准验收。常规预防接种门诊要有资质认证,每个接种门诊应至少配备5名以上的接种人员,临时接种点至少应配备3名接种人员,并根据接种对象的多少适当调整接种人员数量。各接种门诊和临时接种点均要有醒目标示,接种用房要宽敞、明亮、卫生、整洁,设有准备区、接种区和休息区。疫苗、接种器材和抢救药品、器械要齐备。接种点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消毒。

(四)做好疑似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

接种前要详细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同时进行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询问,必要时要进行查体。对正在患病或有禁忌症的儿童应推迟接种或不予接种,对缓种者要明确告知补种的时间和地点。接种人员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提出的医学建议要严格做好记录。接种完毕后,要按照规定经观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同时告知家长接种后数日内若有异常及时与接种门诊联系。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强化免疫期间的麻疹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疑似异常反应,严格按照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的通知》的要求,及时做好调查、诊断和处理工作。

第9篇

【关键词】预防接种;护理;健康教育;实践

健康教育是干预性的治疗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得到各级卫生以及工作人员的普遍认同,我院从开展整体护理开始,一直就通过科学性工作思维及相关护理程序来指导护理工作,在临床以及门诊治疗上都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在预防接种的护理工作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接种率和疫苗接种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相关的医疗纠纷也大幅度减少,现在总结汇报一下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1 对护理人员进行引导性的培训,充分转变他们的观念

1.1门诊部门的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实施能力和意识方面比较欠缺

责任护理人员,特别对于预防接种护理人员来说,认识到的健康教育内容不够,健康教育的实施工作中的难度也相应增加。因此,对于相关人员来说,要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引导性的教育,运用合适时间组织一些讲座,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在预防接种的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及其意义。开展、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充分得到护理人员的广泛认识。

1.2相关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实施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1)对家长和护理人员在沟通能力和技巧方面进行实际培训。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愉快的、密切的而轻松地交流,充分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从而在小儿进行接种时所存在的紧张感得到缓解;获取信息的时候,要注重通过提问及倾听技巧,了解人们对于预防接种和相关知识上存在的态度需求、认识,提供他们所需的连续性的、便捷服务。

(2)相对护理人员,他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所运用的语言应该是浅显易懂的,多举一些实际的,深入浅出的例子,通过道理让他们信服;通过健康教育的模拟培训性学习,将学习重点往掌握教育的对象以及家长的心理方面转移,宣传的知识更具全面性,说明问题的时候也应该在分寸及尺度上多加注意,绝对性及局限性是应坚决避免的,将家长的恐惧心理适当减少或消除[2]。

2 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2.1在家长的健康教育方面要进一步重视

在孩子的生活中,家长就是他们最密切、亲近、直接的保护者和陪伴者,所以对于家长在孩子接种前和接种后的健康教育应该进一步重视。疫苗是人体中异常的一种物质,这种疫苗对与人体的免疫反应来说是很有帮助,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不可避免会发生不良的反应,预防接种时在注意事项方面也进行了严格要求,出现后遗症的状况不是经常发生的。要认真向家长询问孩子有没有相关病史;预防接种后,孩子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要多注意休息;经过生物制品等一些药物接种之后会出现呕吐、腹泻、发热、肿痛、红热和淋巴结肿大等现象,都是正常反应,要密切观察,只要不继续发展和变严重应该就用不着担心。发生上述症状之后,不要认为是孩子感冒了,在药物方面也不要给孩子擅自服用,尤其不要给孩子服用抗生素,否则会使接种无效[3]。

2.2通过宣传,让人们对预防接种的必要和重要性全面了解和掌握

在宣传方面,不仅要对各个社区的每家每户都进行走访,发放一些宣传信息和资料,让他们及时了解接种的意义和目的;运用我院社区功能,在居民区进行室外宣传和讲解,在小区警示板和单元门等处张贴宣传,把讲解实际例子作为重点,根据具体例子介绍接种疫苗的好处。

2.3要进一步重视预防接种期在心理方面的护理

要进行一些与儿童的心理特点相符合的环境布置。在儿童的候诊区可以设置一些小型儿童游乐园,儿童等待时可以在乐园中玩耍嬉戏,使他们恐惧的心理充分淡化,在与医务及护理人员的关系上,要建立得更加亲密和友善,儿童在不同的时期也要为他们进行不同的护理。

2.4运用健康教育的不同形式

可以在社区、户外和电视上进行授课、宣讲式的教育,在教育及宣传上,也可以通过张贴多种多样、颜色各异的宣传画展现宣传的生动和形象性。要在医院的科室进行相应的重点宣传,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设置专门的、专业的接种方面的人员,在健康方面为儿童进行专业的教育,充分保证在宣传及教育方面存在的广泛性和连续性,在儿童保健科以及妇产科等一些相关的科室病房和门诊,用宣传板和电子屏幕进行文字和图片宣传[4]。

3 结果

我院所负责的区域,在接种的效率上达到了98.87%之上。

4 讨论

医院所进行的卫生保健,是以一种综合形式存在的,当中也包括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在感染性的疾病以及传染病方面,是一种基本性的防治措施,其过程就是计划免的疫实施。适当减少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纠纷及错误,这些问题需要护理和管理的人员充分的重视、关注。给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及计划性并存的教育活动,可以让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与健康促进方面相关的一些知识,把一些不健康的问题行为充分改变[5]。接种实施的过程与护理的实施,两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预防接种质量会受到护理质量好坏的直接影响,预防接种以及护理的过程中,怎样才能防止或者减少不良反应,保证预防接种的实际有效性,自从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之后,就一直通过一种科学的工作思维和护理程序对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在门诊和临床上都开展健康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接种率和疫苗接种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相关的医疗纠纷也大幅度减少。所以说,在预防接种的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丽华."2+3预防接种护理模式"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34):560-561.

[2]朴顺姬.个性化干预在预防接种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15(32):438-439.

[3]周忠娣.儿童预防接种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2(21):8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