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八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5-23 14:58:02

导语:在八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八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了较多的同类现象的教材内容或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的教材内容,学生会遇到一个头绪多、零散难记和容易混淆的问题。这时,若使用表格法就可以使学生觉得脉络清楚,易于掌握了。

一、理清线索,增强记忆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学生们往往对理清历史线索、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感到有困难,而且记忆的遗忘率高。利用直观形象的表格进行梳理,可以把纵向和横向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纵横串联,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交叉网,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从而提高记忆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简化教材、对比强烈

利用表格法醒目、突显、立体的优点,在做复习课时可以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本教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知体系,从而起到一种简化教材----用简明的符号代替冗长的语言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时,把、、放在一起根据时间、条约、影响通过对比可归纳下列表格,通过这种表格教学法(表略),知识点简明了,对比强烈,把错综复杂的知识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结构图,而且表格法改变了单纯的语言讲述和单一的条目性板书,使学生对于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一目了然,可谓一举多得。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2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互动;积极性

《历史与社会》在课改后,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老师“传道授业”的课堂模式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农村学生,课堂是学生求知成长的地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互动中发展,在体验中认识,在探索中成长,在自主中成熟。新教材为教师创造性和学生发展留下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是很多人探讨过的问题。我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小议几点个人的看法。

1 课堂表演――给学生一方舞台,让他们能充分展现自我

课堂表演是活泼好动的初中生疏解繁重功课压力,能够一展身手的舞台。课改后的《历史与社会》很多课都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以课堂表演的形式,既让学生投入了极大的表现欲望和表演热情,也在这个我提供的舞台上充分展现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如:第二单元第三课“世界大家庭”中的“关爱世界大家庭”,第四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中的“牧海耕渔”;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的“来自家乡的报告”等。

在表演课前,我先提前给学生分组,每组让学生自己分配角色,给他们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熟悉,并事先告知本课的重点和中心,然后分组表演,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其他组给予评分和评价,最后由老师给出综合分及总结基本知识点和主题思想。在表演时,每个小组的表现形式都不完全一样。虽然有些生涩和害羞,但他们却极其认真和投入,幼稚的表现形式和稚嫩的语言时常引起其他同学阵阵的笑声和掌声。我也常常感叹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活力。看到孩子们课堂内久违的笑脸,我也感到了一股股的温暖和欣慰。有些课我们可以以表演引入,如去年五月份天凝中学的柯海虹老师开的《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一课,就是以时装表演引入,比较古代与现代服饰的不同引出该课的课题――生活中的变化。虽然学生的猫步走得有点生硬,但还是引来听课老师的掌声。有些同学在得到表演通知后,还回家自己动手做起了道具,也有些同学急中生智,把自己身上带的日常学习用品当成道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相信,给学生们一片天空,他们可以展翅高飞。

2 求知抢答――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如《东西部差异及交流与互补》一课,我把全班分成两大组代表东部和西部,两组摆开擂台互提本部优势和对方劣势。每提一点得一分,学生发言相当踊跃,参与积极性较高。也许是人的“好胜”心理的充分体现,学生对这种抢分的方式很感兴趣。我在平时上课时经常采用了让学生抢分,但这种方法有好也有坏,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有时学生对每一次抢分异常认真和计较,这也影响到了课堂纪律,有时还会出现为了分数大吵起来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又采取了“回答正确加分,纪律不好小组扣分,最后评出优胜组”的方法,这样教育了学生学会团体合作,要有团体荣誉感,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使得课堂气氛控制在比较活跃有比较严肃的状况之下。

不过,这种方法也存在缺陷,如:抢答总是集中在几个学生身上,虽然达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但并没有真正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进来。所以有时我就故意在最后留一些问题给没有抢答的同学来回答,这种有点强迫性质的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方法并不尽如人意,所以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地完善。

3 畅想未来――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给自己定一个奋斗的目标

在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的第二课“创业有方,信用无价”一课中有活动题:假如我是经营者,为自己设计一些名片,同时为自己生产、营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设计广告。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考虑,再让学生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每个同学都很踊跃地把自己的名片规划好并认真写下来,有要在研究院进行研究工作的,也有自己开公司做老板的。这完全是一次智慧和能力的体现,有许多很有创意和想法的名片设计和广告创意新鲜出炉,如有同学专卖新疆水果的:苹果你酸,梨子你甜,葡萄你酸又甜。也有经营石油的同学,结合了时事,把萨达姆和布什都搬了出来,为他们设计了漫画及对话。

学生的这些课堂成果我还专门在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墙上贴出来,作了展示。虽然有些言语上的稚嫩,但对于一个热情参与的初中生而言,也属不易了,充分展现出来的智慧和勇气、想法和创意,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4 现身教育――以学生自己为原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审视某些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这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河湖众多,物产富饶,人口密集。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课“傍水而居”中的“水乡孕育的城镇”一课,正是介绍水乡。在这一章节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水乡城镇的一幅幅图片,详细的水乡的资料,还播放一些水乡的歌曲,学生自己也在课前收集图片、资料和介绍,表现出很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其中还有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归纳出水乡的美及不足,学生的回答非常周到,有些不太有人注意的行为也被学生说得非常透彻,这时我适时教育学生要爱我家乡,建我家乡,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另外在《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中,对学生的现身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章节。如“沟通与理解”,“尊重和平等”,“友谊与诚信”等问题,学生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举出实例,并有很多很好的处理矛盾和问题的方法出台。“学以致用”永远是我们要追求的,我们要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积累点滴的课外知识,以便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达到现身教育的真正目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每个班级,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尽量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案,比较活跃的,要适当控制课堂纪律,比较内向的,就多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以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还注重以理服人。开展理性化教育。

5 辩论明理――既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课改后的《历史与社会》很多内容都是给一个观点,问同意不同意此观点并陈述理由。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探究课有组织辩论“青少年看电视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就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展开较量,结果两队人马,一队说正面影响是主要的,有理有据;另一队说负面影响是主要的,针锋相对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辩论,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都说了出来,学生“动”了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后我再作正面的引导:在完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收看正面的,比较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节目,是可以而且是有必要的,既了解世界大事,开拓视野,又是健康成长中的必要娱乐。学生对这一观点

的认识也明朗了。

在辩论中,有个别学生会说着说着否定了自己的观点,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但大部分完全体现出有能力学生的良好的口才和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透彻,见解独到。在唇枪舌剑中一现身手-锻炼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了课本知识的领悟和理解,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6 走上讲台――让学生“学”,老师“教”的角色转变,以达到提高学生 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别看有些学生平时喳喳呼呼,讲话叽叽喳喳,可一旦真的让他们走上讲台,面对几十双眼睛时,他们也会怯场的。刚开始时可能会冷场,但有开始才有成功的希望,所以,我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会安排让一些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演讲。

例如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后,我会让一些学生准备一些演讲稿:如《妈妈我想对你说》、《爸爸我想对你说》、《理解万岁》等,虽然有些同学还放不开,但大多数同学很坦然,也敢于走上讲台,把自己想说的话和自己心里的想法勇敢地说出来,有些同学的演讲非常感人,可谓声情并茂。如果几位同学讲一个主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评比,这也是一个“互评”、“互动”的好机会。

7 走入生活――让学生把课堂搬进家庭、社会,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采用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即采用了“展示案例一呈现问题一学生探讨一寻求解决方法”的问题解决模式。该模式特别主张用情节真实的生活案例、情节来呈现问题。这些取材于真实生活的事例极大地启动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体验、参与、感悟中形成和确定起来。

如七年级下册赵大爷救火案,遇到紧急危险的时候,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不仅是书本要传授的知识,也是日常生活应该掌握的。于是,我就设计一个险情,让学生来模拟表演,演时有板有眼。再如教学《合理的购物方式》时,我就让学生去询问父母家人,了解影响他们家庭购物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第二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总结:有很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学生发出由衷的感叹:看来购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第3篇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认识领域

能力目标: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

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地理教学计划详情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120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五、 教学措施与计划

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90%以上的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二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22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

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强化训练,冲刺中考。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四

经过一个愉快寒假的休整,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为了保证在新学期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先做好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中国地理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根据我们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保观的教育。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继续渗透

1、通过本学期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进一步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人口、民族特点及分布。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自我提高

本学期继续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圈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取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从中吸取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学书刊《地理教学参考》、《地理辞点》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师德

1、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为人师表。

2、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在个人修养方面,衣着简单,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对学生不用侮辱性语言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八、教学亮点

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要有一个好的道德基础。其次是针对本学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图用图习惯,这也是我参加教研探讨并用相关地图来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还有,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新地理信息的习惯等等。

总之,开学初制定了教学教学工作计划,那么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按照它去做。在应用的过程中适合的留下来,不适合的进行调整,以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

八年级下学期面临着会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如下:

一、面临的情况和任务

(一)、基本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年的八年级八个班341名学生,自七年级以来一直坚持系统的、正规的地理教学,没有因为是小科而受冷落。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深入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了用人地关系的观点看待地理问题的“地里头脑”。从过来情况看,学生比较稳定,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师生关系都比较好,为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具体到每个班,都有2、3名后进生(不单是地理学科,各科成绩都不理想)。通过家长座谈会和与学生本人私下里沟通了解,这些学生厌学情绪太严重,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上,一摸书本就头痛,他们学习成绩差主要是态度问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受社会上一些青年影响,认为不如早打工早赚钱好。

(二)、教学用时与教学内容

这几年地理会考时间是在五月下旬。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依旧。所以,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只有15周的时间。地理教学内容除了八年级地理下册和《天津地理》,还要复习七年级地理上下册和八年级地理上册。

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学进度,才能充分准备地理会考。由于在上学期就做了充分准备,渗透拓展了部分下册的知识内容,因此本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加快,是切实可行的。在期中考试到来时(第十周)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用一周半完成《天津地理》教学,用三周时间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有重点的复习。

(三)、提出的目标任务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读图能力、运用资料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对于课标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对于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不要求背诵但必须理解。结合过来几年的地理会考成绩,提出本年度的地理会考目标:合格率达到98%;良好率达到85%;必须达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有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良好。

二、把握教学和复习重点

(一)八年级地理下册:

1.我国地理四大分区的依据及各自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首都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教学;

3.西双版纳支柱产业――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4.结合珠江三角洲说明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西部大开发――新疆

注:长江沿江地带在上学期学习长江和我国工业时已经做了渗透;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上学期学习黄河时已经做了渗透。

(二)天津地理:

1.评价天津的地理位置;

2.天津的海陆变迁――三道贝壳堤;

3.海河水系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措施;

4.天津的农业生产和物产;

5.天津的城市发展与布局和滨海新区建设;

6.天津的历史、文化与民俗

(三)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地球形状、大小、半球的划分和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的划分;

2.经纬度划分和经纬度定位;

3.地图三要素的运用。能在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理事物;

4.牢牢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会识别山谷、山脊、山顶、陡崖、鞍部、盆地,等高线稀密与坡度的关系,绘制地形剖面图;

5.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范围轮廓;

6.板块学说对山系、裂谷、火山、地震的解释;

7.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常用天气符号;

8.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9.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阅读气候直方图;

10.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地区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1.三大人种、三大宗教的特征与分布;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与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13.国际合作――联合国。

注: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本册是复习中重点的重点。

(四)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重点:

1.在图中描述大洲、地区、国家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四邻位置、半球位置等)并进行评价;

2.结合非洲说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文化等)的影响;

3.结合热点地区――伊朗、利比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复习西亚北非;

4.两极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科考价值。

注: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复习目标: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五)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我国的位置、面积范围,牢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我国的人口基本特征和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3.我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

4.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5.长江、黄河的概况

6.自然资源的类型,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主要特征,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7.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8.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9.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以四大工业基地为重),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注: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内容与下册内容联系紧密,上册的很多内容可以渗透、延展到下册,上册内容学生掌握得巩固,下册加快进度就顺利得多。

三、指导思想与措施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理会考导向为抓手,注重地理这门学科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心系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决不能为应付会考把地理课上成灌输填鸭,变得苍白和僵化。

1.注重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地理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对前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加大课堂密度。

3.要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

4.坚持每周的地理教研活动,多分析,多交流,相互查漏补缺,共同提高。

5.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密切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增进感情,广泛争取支持。

6.地理复习课不能上成对所学过教材的重复课。复习形式要多样,如以做习题的形式,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以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比较的形式,以地理小组开展活动的形式(利用板报、墙报、办地理报宣传地理知识)。

强调:地理会考命题是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的地理教学必须以新理念为指导,围绕地理课程标准展开。要深入学习、研读蓝皮的《地理课程标准》和黄皮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只有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越深入越巩固,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考出满意的会考成绩。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五章第一节刚开学,进度适当放慢些

2完成第五章教学

3第六章第一节

4第六章第二节

5第六章第三节

6第六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一节

7第七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一节

8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

9第八章第二节、第九章

10复习期中考试暂定

11地方课程《天津地理》

12地方课程《天津地理》、会考前复习

13会考前复习

第4篇

一、备课—— 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和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虽然学校初中部无法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我仍不断进行教材分析,制作课件,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最好。

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并打印出来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第5篇

人类学家泰勒曾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而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要学好一种语言,对该语言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变化,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不同的民族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的差异,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化,(梁妍,2009)他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道德标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文化因素的作用不可低估,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域文化的范围,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同时在英语的使用上,文化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不然很多中国人会不自觉地套用中国的文化观念,运用中国人的交际模式,于是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

“跨文化交际”即“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鲍明捷,2002)。由此可见,,在交流中语言环境不同的人如果总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所以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这样既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英语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又能通过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反思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王蔷,2008)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如果忽视文化差异地传授知识,会导致学生在交际中走入迷茫从而没有实现自己的交流目的。英国语言学家Jaw Hanlal Nehna曾说过,“If we seek to understand a people ,we have to put ourselves ,as far as we can ,in that particular historical and culture background……”(如果我们试着去理解一个人,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我们自己置身于一个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社会中,正确把握文化差异尤为重要。

文化的定义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而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

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作为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恰好充分地体现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调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而且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使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普通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01)

三、PEP(People Education Press)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意识

(一)、风俗文化意识。风俗文化是指广大民众集体创造、拥有和传承的文化现象,其意识就是在生活中约定俗成地被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对人生、人情的表现且对历史的前进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并普及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风俗文化意识”这个观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通观PEP(People Education Press)初中英语教材,风俗文化意识在几个单元中都有体现。

1 七年级上册的UNIT1“ My name is Gina.”这是外国人在自我介绍时或初次见面时常用的句型。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由此引申出英语国家的人在需要问及对方姓名会与中国人有何差异。中国人一般不会直接问:“你叫什么名字?”而是在聊了一会后要分开时才会问对方的姓名。但是,外国人认为知道了对方的姓名之后才交谈时一种礼貌也便于称呼对方。为此,他们一般常说:“May I know your name?” 或“Your name, please?”。如果按照汉语习惯用“What’s your name?” 问对方姓名,会使对方产生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2 七年级上册的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和八年级的UNIT9 “When is he born?”这两个单元都是涉及年龄的问题。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情况以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对这些问题却比较反感,不愿意回答。因此,用英语问对“How old are you?” “How much do you earn?” “What are you doing?”等一类话题会引起对方不满。

3 七年级下册的UNIT1“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这一单元讲的时如何教学生与外国朋友进行交流。作为一个学习英语的中国人,结交一个讲英语的笔友对英语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然而,要真正地与笔友很好的沟通也离不开对他们的文化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以下知识:不同的民族在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告别、打电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规定和习俗。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用的几句客套话是“你到哪儿?”“你要干什么?”“你吃过饭了吗?”,这几句话中国文化里并无多深的含意,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礼节性的打招呼的一种形式。然而西方人对这几句却很敏感和认真,“你去哪儿?”“你要干什么?”在他们看来纯属自己的私事,别人不能随便打听,除非是亲密的朋友。而“你吃过饭了吗?”则使他们不知所措,对方会以为你想请他(她)吃饭。像这样的见面问候,应视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文化转换,改为英语惯用语“hello”,“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

4 八年级下册UNIT10 “It is a nice day, isn’t it?”在日常的谈话中,外国人喜欢谈论天气等,而中国人则喜欢询问年龄、工作、家庭等被外国人认为是隐私的话题。在讲英语的国家,谈天气是很正常的搭话方式,如:--Lovely weather, isn’t it?―It’s really a beautiful day.谈天气时, 一般情况下都是顺着对方说, 很少有人在谈天气时争得面红耳赤, 所以谈天气是个保险的搭讪方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和以汉语为母语人都可以选择下列的话题进行交谈:嗜好、发生事件、天气、节假日电影、书籍、娱乐活动等,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般禁忌年龄、收入、婚姻状况、衰老、发胖等话题,而中国的禁忌则属于伦理方面的:如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等。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小姐。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到就用名字称呼。不仅同龄人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之意。这与中国的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对祖父母、学生对老师,若直接呼其名,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不成体统。首先,中国人在称谓别人时,有时称此人当时担任的职务,前面加一个姓,如“黄局长”“林经理”之类。但是很少听到讲英语的人称别人“Bureau Director Smith”(史密斯局长)。其次,汉语称谓复杂,亲属名词十分丰富,如:伯父、姑父、姨夫、叔父。但在英语中仅用“uncle”一个字代替。

以上四点的设计与文化意识的二级目标的“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恰当使用英语中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告别语”、“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普通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01)相吻合。

( 二)、具体事物的文化内涵意识。具体事物的文化内涵即是把具体事物放到具体文化环境中去理解,即把一般性融入特殊性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得出的文化含义。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应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把握好具体事物的文化内涵就能把握好其一一对应的关系。

通观PEP(People Education Press)初中英语教材,现列举能体现具体事物的文化内涵意识的几个单元作为例子。

1 七年级下册的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涉及了中外动物的不同内涵。英语文化的人喜欢佩戴猫头鹰图像的徽章,因为在英文化中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国人看来猫头鹰是邪恶的化身,俗话说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预示着凶多吉少。比如,“dog”在西方文化中象征 best friend of a man,所以有 Love me, love my dog的说法。 而在汉语文化中狗是奴仆,是低贱的追随者,故有“走狗”和“狗仗人势”之说。(戍林海,2005)

这一单元的设计与文化意识的五级目标的“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普通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01)相吻合。

2 七年级下册的UNIT2“Where is the post-office?”问路的方式是学生必需掌握的一个知识点。由此引申出的文化差异是:中国人在给人指方向时,习惯于用食指指点。在英语文化中,这是既不雅观、又不尊重别人的手势;用手下意识地摸一下鼻子,在中国人看来既无什么含义,也无伤大雅。美国人却将这一动作视为隐匿不好的想法或谎言的手势,或者表示不同意或拒绝对方的看法。

这一单元的设计与文化意识的二级目标的“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普通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01)相吻合。

(三)、日常交际的文化意识。日常交际的文化意识就是在交际中能够根据对方的文化背景设身处地自觉地适应于对方的语言习惯。作用就是: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地道的英美英语,从而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且也激起求知欲和兴趣。

通观PEP(People Education Press)初中英语教材,现列举能体现日常交际的文化意识的几个单元作为例子。

1 七年级下册的UNIT8 “I would like some noodles.”这一单元涉及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其实饮食文化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外国人喜欢宴请亲戚朋友来增进彼此的感情。为此,了解这一差异对参加外国人聚会和拜访外国朋友很有益。有些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 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有时运用母语的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例如:一位翻译陪美国客人吃饭,当他们饱尝了中国的美味菜肴之后,翻译用英语说道:"What staple food would you like?"意思是说:"您想吃点什么主食?"这位翻译的英语从语音到语法几乎无可挑剔,可却令美国人迷惑不解,因为美国人通常把一餐中吃得 最 多的食物称为主食,他们已经吃了许多以肉为主的菜肴,所以对这位翻译的提问 感到莫名其妙。而中国人则无论吃了多少菜,却总是把米饭、面食作为主食。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一差异,即使掌握了正确的词汇和语法,在交际中运用也会出现差错,这主要是由于不了解美国人的饮食文化所致。 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 理解和运用外语。

这一单元的设计与文化意识的二级目标的“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 (《普通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01)相吻合。

2 八年级上册的UNIT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和八年级下册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这两个单元涉及的是邀请和拒绝、答谢、收礼的礼节风俗的差异。中国学生接受的母语大多是汉语和地方方言,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传统的道德理念和品德作为人生准则。为此也引出了不少笑话。如在一个宴会上一个外国人夸一位女士:“You are very beautiful tonight!”这位女士刚好懂一点英语,就马上回答:“Where? Where ?”(中国人在接受别人称赞后总会说“哪里,哪里!”以表示谦虚)这位美国人当时就蒙了,称赞人美丽还要说出哪里美吗?其实按照说英语国家的习惯,听到称赞时只要用“Thank you!”就行了。在中国对道谢的答语常是“这是我应该做的”,但如直译:“It's my duty to do so.”就不恰当了,对方可能误解,以为你是不情愿帮助他的,应回答:“my pleasure.”。再如,收到礼物,英语国家的习惯是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而中国人常要先推辞一番,接受后并不当面打开。如果按汉语习惯推辞说“No need”或“We don’t need it”,那会让对方误认为是不喜欢所送礼物,甚至会感到尴尬。 “中国人对于别人的帮助往往采用“接受+感谢”的方式,在西方人们崇尚自立,会以“谢绝+解释”作回答。如回答“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这样的kind offer,通常用“No, thank you”或“Yes, I’d love to, but not now”之类的婉转回答。”(胡文仲,1999)

这一单元的设计与文化意识的五级目标的“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做出恰当的反应” (《普通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01)相吻合。

(四)、中外人们的思想差异的文化意识。中外人们的思想差异的文化意识就是指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时刻要注意由于中外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价值观、思维模式的差异的文化意识。西方人们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强调个性自由和解放。英美人们在说话时处处流露出强烈的自我意识。而中国人却时刻以中庸思想为主导,讲究圆滑美、含蓄美。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可见,中外人们的思想差异的文化意识是外语教学的必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利于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观PEP(People Education Press)初中英语教材,现列举能体现中外人们的思想差异的文化意识的几个单元作为例子

1 九年级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这一单元主要折射出外国人注重独立和自我,无论是生活还是其他方面,都要求自己面对。但是中国人不同,因为中国的父母大多是把孩子看作是“小皇帝”“小公主”,尽量为孩子做好一切。这样不仅宠坏了孩子,还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性。

2 九年级UNIT8 “I w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志愿者的各种组织和行为在外国已经早已约定俗成,但在中国人们还是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结果,中国的各项与自愿有关的事业(慈善,公益保护环境等)还在举步维艰中。其实在中国有很多领域需要志愿服务精神。如“5/12”大地震、亚运会、世博会等都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为此,教师应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发,向学生提供各种西方优秀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世界乃至时代的变化。国家的教育应中西合璧,取长补短,洋为中用。

3 九年级UNIT13 “Rainy days make me sick!”这一单元则从不同角度反应了中西人的性格差异。中国人讲究内敛,不愿随意把自己的感情表露出来,而外国人则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看法等。这有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压抑自己的感情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为此,人应该适当地发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正是要求学生不但要学好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且要积极吸收优秀中国传统文化。

以上三点的设计与文化意识的五级目标的“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普通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01)、八级目标的“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异同”和“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普通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01)相吻合。

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英语学了十几年,结果是通常能熟背语法规则,能考出高分,但在语言交际时却显得力不从心,经常产生语用失误、交际失败的现象,这正是由于缺乏对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了解造成的。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很多小学英语教师更是忽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导致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另一个原因则是,有些老师认为文化意识的培养太深奥、太复杂,且不易操作,因而只注重语言,不重文化,甚至选择了放弃文化意识的培养。可见,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尚存在诸多误区与局限,需要加以重视和改进。

五、在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在语言教学的各个学段、各种层次、各条途径上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的: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校本教材的使用中培养文化意识;通过英语研究性学习,感受、对比中西方文化;通过校园英语节活动,分专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第6篇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本,下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着眼点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着力点应该是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言和行,特别是行,教学的效果主要是看学生思想端正、品德改善和形成的程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应该是引导学生。初中思想品德主要包括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四部分内容,除一些如受教育权、义务教育、人格尊严权等法律概念和基本国情、科教兴国战略、终身学习、最高理想等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外,绝大部分内容学生都看得懂,至少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能学懂。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过多地讲授和分析,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理解教材内容。教师教的重心应该放在创设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上,用在改进和提高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导既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法。主导者,主要在导。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导的环节灵活自如,导的内容丰富多彩: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导以兴趣,导以意志,导以目标,导以理想。课程标准也明文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因此,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实践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主要教法。教是教师的职责,导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课堂教学中履行职责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导不到位、导不得法、导得过少。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知识助我成长时,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教育的含义,我设置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活动,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学科、采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收获。学生举手积极、发言踊跃,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把学习的收获和自己的变化说得非常具体和生动。但是,在深化学生对读书意义的认识,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教育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乏力了。其实,读书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就是教育的意义或任务。同一个事情,从学生角度讲是读书,从国家、学校和社会的角度讲是教育。学生读书的意义就是教育任务或目的。教师设置的活动非常切合教学内容,也非常适合学生,就是引导不到位,造成学生对“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的认识理解不到位、不深入。又如,教学党的基本路线时,不少教师认为这个内容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也不好引导,就简单地从出发点、目标、依据、核心内容等几个方面不厌其烦地分析阐述,最后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甚至背诵。其实,如果把基本国情看做是脚,那么党的基本路线就是为这双脚量身定做的鞋子。如果把基本国情看做是问题,那么基本路线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或办法。如果把基本路线想象成一条线或一段路,引导学生明确和理解这条路的修路人、行路人、起点、终点、任务、目标等就非常简单了。再如,教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举例讲解分析,以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只要在教材三段宋体字语段前依次加上或画出“历史经验”“当今形势”和“中国发展”等三个提示语,放手让学生阅读这三个语段,并发挥好两个“相关链接”材料的辅助作用,不用教师讲授分析很多,学生就能很快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满堂讲授分析,不引导学生、不放手学生,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导不到位和导不得法,是业务能力的问题。导得不多,是不信任学生和对教材资源开发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性质、课程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和办法,有效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积极认识和体验生活,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一、在生活中引导学生,选准教材内容切入点,设置问题情景或思维提纲或提示语引导学生,比较前后内容设计任务表格,引导学生

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课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时,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实际发现和梳理自己意志薄弱的表现以完成“我的意志品质”的学习,再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和学校的要求寻找锻炼自己磨炼坚强意志的办法、启发学生抽象和总结自己设想的办法以得出磨炼意志的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明白磨砺意志要做到“树立明确的目标,从细微做起,从小事做起”“善于管理自己”“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从教材内容看,发现自己意志薄弱的表现是难点,找到锻炼意志的办法是过渡,总结提升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是重点,放手让学生制订一个目标明确的意志锻炼计划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切入生活找问题,结合生活想办法,总结办法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所有任务都在生活情景中完成。这样的设计和实施,就是在生活中引导学生。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从学科性质和理念来讲,生活是教学准备的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情景,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学习和感悟的立足点,是学生学习的落脚点。挖掘和开发好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生活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引入生活,或将生活引进课堂,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建立生活课堂,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以学懂学好教材内容,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选准教材内容切入点设置问题情景或思维提纲引导学生,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什么叫“受教育权”这个概念,可以从“权”这个关键词切入,设置三个问题帮助学生阅读思考:①谁的权利?②什么权利?③谁保证这项权利?然后把这三个方面融合起来,就可以比较顺利而迅速地理解“受教育权”这个概念了。教师一定要善于钻研教材,一定要学会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和时政素材等设置问题情景、思维提纲或提示语引导学生。教学九年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可以设置“想”“说”和“做”提示词,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履行促进民族团结的公民义务,在想的方面要“尊重各民族的”,在做的方面要“尊重各方面的风俗习惯”,在说的方面要“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可以用在教学新内容,用在期末和中考复习。例如,复习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时,把我国的国情具体梳理和细化为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国情、国家统一国情、人口国情、环境资源国情、文化国情、优秀传统美德国情、民族精神国情等方面,然后从具体情况、行动要求等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具体了解和掌握。这样,以这个表格引导学生阅读和梳理教材内容,就把整个单元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整体了。

二、设计少而精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

为帮助学生直观学习和感性理解教材内容,教师通常会设置小品表演等学生活动。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观念束缚和业务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课堂学生活动的数量偶尔过多。活动多了,每个活动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必定有限,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肯定不深刻,教师对活动的挖掘肯定不深入,每个活动发挥的作用肯定不充分。所以,思想品德课堂学生活动的数量要少而精,不能多。否则学生会走马观花,场面看似热闹,实则效果不佳。所谓少,指的是活动的数量不多,活动的环节不繁,活动的内容比较典型,活动的形式灵活有效。所谓精,指教师对活动的挖掘深入,对学生的启发到位,学生参与活动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活动发挥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启发思维、引领思考等一箭多雕的作用。

三、精练板书内容和板书形式引导学生,精彩课堂结论引导学生

板书既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引导启发学生的一个有效方法。例如,可以把八年级下册知识助我成长第二部分内容“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内容,简单地板书成“受教育权”和“义务教育”两个关键词,再在“义务教育”下面加上“含义”和“特征”等词语,这些关键词构成一个简单的内容提纲。这样提纲式的板书,引导学生理清了主要内容及要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除以提纲形式设计板书内容外,还可以采用表格、知识树等方法联结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沟通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相对于教材的长篇大论来讲,精炼的课堂结论更能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学完知识助我成长后,直接以“读书改变命运,我国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同学们一定要自觉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总结课堂并寄语学生。总结课堂时,一定要把课本变薄、把内容变少、引导学生把问题抓准。

总之,根据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性质和教材内容难度,引导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主要教法。教师应该把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归宿,把引导作为主要的教的方法。教师要努力多当导师、少做讲师,要善于以多种方法、渠道和形式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第7篇

鉴于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学习陶瓷的基本知识,了解和认识陶瓷的艺术造型和装饰手法,认识陶瓷的功能,及陶瓷制作的基本流程。

2. 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模拟在纸面上设计陶瓷,并能通过语言描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3. 领略中国陶瓷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本课需突破的知识点:学生学会从身边事物出发认识陶瓷文化,了解陶瓷制作的流程,陶瓷的社会功能和造型,装饰特点。需解决的难点是:装饰特点的掌握,实践和进一步设计制作。

为辅助本课教学,我还进行了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首先我制作了一个能激起同学们兴趣的 FLASH课件 、 本人绘制,设计的陶瓷作品 、和供同学们进行陶瓷装饰联系使用的由卡纸制作而成的陶瓷模拟器物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设疑式的导入:

提问学生: 英文单词China 和 china 各代表什么 ? 为什么既代表中国又代表瓷器? 使学生领悟到西方人是通过了解陶瓷来了解中国文化的 。

在欣赏与发现阶段,我先用FLASH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陶瓷作品,自己并未做过多的讲解,把思考的时间充分留给学生,美术本身是心灵的修养,需要的是思考。由欣赏陶瓷作品而自然引入对瓷都景德镇的介绍 。通过实物的对比, 认识景德镇瓷器的白如玉、明如镜,通过触摸薄胎瓷,感受景德镇瓷器的薄如纸,通过倾听景德镇瓷器发出悦耳的声音 ,领悟景德镇瓷器的声如磐 。 此时, 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他们一定会提出很多的疑问 ; 如“ 老师 陶瓷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呢?” “ 老师 ,为什么感觉脏西西的泥巴能做出如此精美的瓷器呢?”我适时地播放有关陶瓷制作的 短片, 播放完毕后, 引导学生回忆短片的情景 ,使学生领会有关陶瓷制作的各个流程。 并在上釉阶段取出自己绘制的陶瓷作品 ,分别讲述釉上彩与釉下彩装饰的制作流程的不同点 。 随即, 我提问学生:“你们身边 都又些什么 陶瓷物品?”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叙述,引导他们对陶瓷进行功能的分类,总结出有日用瓷与艺术瓷两大类。此时我取出陶器茶杯与瓷器茶杯,让同学们摸一摸、 看一看 ,并结合我的讲解,使他们对陶器与瓷器的共同与不同点有了全面 直观的认识。

在理解和体验阶段,我首先创设一个别开生面的情境; 说老师将要举行一次陶瓷艺术展 ,需要现场招聘陶瓷艺术家对陶瓷进行装饰。 根据初中生特点,一定会非常好奇与兴奋,并蠢蠢欲动。 我随即取出一个陶瓷模型,快速进行装, 讲解具有陶瓷特点的装饰原则,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当每件陶瓷模拟品都找到自己设计的主人后,我鼓励其他同学找到与自己有共同艺术见解的设计师作为合作伙伴,同学们开始互助互动式的设计制作。我此时发放了在上学期传统纹样的作品给他们以艺术的参考,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古曲《良宵》。并不断在频目中循环播放典雅的各类陶瓷作品。使学生在充满古典,传统的艺术氛围里自主创作,同学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课堂像一个乐园,师生们乐在其中。

在展示学生作业时,我秉承交流评价,展示自我的理念。组织各设计组派出代表讲述本组同学陶瓷艺术装饰的构思,与设计原理。重点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创意和情思,使学生增进和自己作品的感情。并不断鼓励其他同学说出在这次博览会上你最喜欢哪件陶瓷作品?为什么?在欢快的互评互议声中,愉悦地结束本课的教学。

第8篇

关键词:五环节;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GSG093)研究成果之一。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以导学案为基础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检测反馈、归纳总结五环节,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自主预习

教师要把课本内容巧妙变形,设计成问题串,提示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探究形式,分散学习难点,引导学生依据学案有指导性地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具体要求:问题设置要求低台阶、小步子、多层次,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内容应以新课内容为主,辅以旧知识点的复习;形式应多样,包括填空题、图形题等,且设题难度不宜过大,应紧扣课本,达到让学生熟悉教材、预习新知、复习旧知的目的。例如,在设计八年级下册《丝路咽喉—甘肃省》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学案中的自主预习内容的:

1.绘制一幅甘肃省地图,标出甘肃省省会兰州市;

2.在中国政区图中找出与甘肃省相邻的省份;

3.找出以兰州为中心的四条铁路干线,并描述于1绘制的图中;

4.画一画:绘制丝绸之路通过甘肃的部分;

5.找一找:甘肃有几座“矿都”;

6.进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丝绸之路对甘肃的贡献。

自主预习部分主要解决1-5小题。从绘制图形到找一找,体现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教学理念,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改变了划一划、背一背的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让学生了解了甘肃自然人文概况。另外,通过找相邻的省份和铁路干线,也让学生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甘肃的印象,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擦出火花的关键环节。此环节中,教师可根据自主预习部分预设的问题,或者根据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设计合作交流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交流。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体现出知识的内涵和高度,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仍以《丝路咽喉—甘肃省》为例,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是理解河西走廊的贡献。因此,在合作交流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讨论河西走廊对甘肃所做出的贡献,完成自主预习6。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了激烈的交流互动,从多角度探究了此问题;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了丝绸之路的意义,包括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互通有无,进行水果、丝绸等货物贸易;从现实的因素考虑,丝绸之路是“西北粮仓”,为西北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是一场知识的大交流、思维的大碰撞,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展示拓展

展示拓展是发散学生思维的最好环节。此环节时间要控制在八分钟左右。教师所设计题目不能拘束在课本的狭小空间,要灵活多样,要以综合学习为主,且要根据所学内容,适当调整问题形式:或设计讨论题,或设计表格。例如,在学习山西煤炭资源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你觉得是将煤炭转化为电能的方式好还是直接将煤炭资源运输到外省好?学生分小组讨论,参与性很高,且他们给出的精彩答案超出了我之前的预想,他们从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考虑。又如,在设计《丝路咽喉—甘肃省》导学案时,考虑到甘肃的农业属于难点和重点,在展示拓展部分我做了如下尝试:

农业区 所在省区 灌溉水源

河西走廊 甘肃 祁连山冰雪融水

河套平原 黄河灌溉

新疆绿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冰雪融水

宁夏平原 宁夏回族自治区 黄河灌溉

通过设计这样的表格,让学生把河西走廊和其他农业区的灌溉水源作比较,从而让学生区别了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加强了学生的理解。

四、检测反馈

根据每节课的特点,紧贴教学内容,教师可恰当编制3-5个题目,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题型上可以设计或选择题,也可以设计读图题,时间控制在八分钟左右。以《丝路咽喉—甘肃省》为例,教师可让学生读“甘肃省略图”(见下图),回答问题,以便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城市A是我省的省会城市 兰州 ,城市B是 敦煌 ,该城市有享誉世界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 。

2.图中阴影部分是有“西北粮仓”美称的 河西走廊 ,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山脉C是 祁连山 山脉。

3.在城市A处有四条铁路交会,它们分别是:① 陇海线 铁路;② 包兰 铁路;③ 兰新 铁路。

五、归纳总结

此环节,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思维方法与技能进行反思评价,并及时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导学案”,整理错题集。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将“导学案”收上来,仔细查阅,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和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找准起点。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从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到检测反馈、归纳总结,教师始终都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会学”地理。

第9篇

关键词:few little 比较 发散

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有关few,little及其衍生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直是不少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在这些相关知识点的集合中,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与细微的内涵和用法上的区别,它们之间呈现出长长的链状结构。其中,few和little的内涵和语法规则,在知识链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学习中,如果能从源头把握,层层推进,以结构和功能分析为主线,通过不断地分析、比较,这将是化解这一难点的治本之策。

笔者将根据few和little这一知识群的内在关系,试图建构出相关的知识链条结构。与各位同仁商榷,供学生们学习参考。

一、few与little

[解析]few对应的汉语译词:不多,很少;little对应的中文翻译:不多(的),微量(的)。单纯从汉语的译文角度难以辨别其细微区别之处。为了准确理解few和little两个近义词的内涵,必须分析研究其英文解释。few的英文解释为:not many;little的英文解释为:not much,从中可以分析出:few与many、little与much分别是两对反义词组,由于much与many在计量描述上的笼统性,决定了它们各自反义词含义的模糊性;而且从many与much的区别上很容易推出few和little,分属于修饰可数与不可数两个系列的数量词,few用于说明数目上的不多,而little则用于分量或程度上的不足,各自的描述侧重点不同。另外,few与little除了具备形容词的功能外,few还常用作代词,little常用作副词。

例如:

1. He has few friends.他没有几个朋友。

2. Few of them are present.他们中没几个到场。

3. There was little food left.剩下的食物不多了。

4. He learns little about her.他对她了解很少。

二、very few与very little

[解析]very是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或副词,通常翻译为:很、非常,用于说明被修饰语所处的状态程度如何。very few与very little是英语中常见的短语,既然few与little本来就说明不多,再加上very的修饰,则进一步说明更少,通常翻译为:很少。由于very仅起着对中心词加强语气的作用,短语中心词决定着短语的语法功能,因此,very few与few、very little与little的用法相同,仅在语义上存在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例如:

5. He has very few friends. 他有很少的朋友。

6. There was very little food left. 剩下很少的食物。

三、a few与a little

[解析]在形式上,a few与a little分别在few与little的前面加不定冠词a;在用法上,a few与a little分别延续了few与little的语法功能;然而,在内涵上,并不代表是两者语义的叠加,a few与few、a little与little却对应着肯定与否定的关系,要注意区别于上述提到的反义关系。a few的英文解释为:some,通常翻译为:一些,强调数;a little的英文释义也为:some,通常翻译为:少许、一点、一些,强调量或程度。

例如:

7. He has a few friends. 他有几个/一些朋友。

8. There was a little food left. 剩下一些/点食物。

四、only a few与only a little

[解析]与前面讨论very few与very little的结构和语法功能类似,only a few与only a little是各自在a few与a little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限制性only的修饰,在此,only作为一个副词,意思是:仅仅、只,限制具有模糊性a few与a little在数与量上的大小与多少,强调数与量上的不多,常翻译为:只有一些,仅一点等。另外,only常可替换为just。

例如:

9. He has only a few friends. 他仅有几个朋友。

10. There was only a little food left. 仅剩下一些/点食物。

五、quite a few与quite a little

[解析]与上述only a few与only a little类似,在结构上把only替换为quite,由此而加强了a few与a little的语义,即从only的制约到quite的放大功能。quite a few相当多、不少,强调数目上的不少;quite a little相当多,强调量或程度之多。

例如:

11. He has quite a few friends.他有不少朋友。

12. He knows quite a little about sports.他对运动了解甚多。

13. Games gives me quite a little pleasure.游戏给我带来不少快乐。

六、not a few与not a little

[解析]它们的特征是:形式否定,但含义肯定,且都趋向于多。前者意为:相当多,不少;后者意为:许多(的)。加not后并不丧失各自的语法功能。

例如:

14. Not a few students are hard-working. 相当多的学生刻苦学习。

15. She spends not a little on clothes. 她在衣服上花费不少。

16. English learning needs not a little time. 英语学习需要不少时间。

七、 fewer than与less than

[解析]值得注意的是,few与little作为近义词,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形式上,few是规则的,而little是不规则的,这是它们重要区别之一。few与little作为它们的词源,分别决定着它们的各自语法功能和功能差别。原级含义“少”,比较级意为“更少、少于”,more than是它们共同的反义词。

例如:

17. His friends are fewer than mine. 他的朋友比我的少。

18. The water in this bottle is less than that in that one. 这个瓶子里的水比那个里的水少。

八、 fewerthan 与lessthan

[解析]区别fewer than主要涉及到词法,而less than则上升到句法层面,除考虑到词与词之间搭配的词法规则之外,还要涉及到句内成分之间的句法规律。few与little的语法功能和功能差别仍然是两者之间用法和区别的根源,通常译为“比少”,more than是它们共同的反义词。

例如:

19. He has fewer friends than I.他的朋友比我的少。

20. There was less water in this bottle than in that one.这个瓶子里的水比那个里的水少。

上述的对比研究,是把few与little以及a few与a little定位在形容词上;但对于a little来说,还常用作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及其比较级。基于此,little稍许、a little有点、less than和fewer than比……不及/如,在内涵和用法上均得到相应拓展。

例如:

21. He knows me little. 他对我不太了解。

22. He runs a little faster than I. 他跑得比我快一点。

23. He works less than I. 他做得比我少。

24. He runs less slowly than I.我跑得比他慢一点。

通过上面的系统总结和对比研究,摸清了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清了思路,建构了这一知识体系的框架,将为全面深刻理解和灵活掌握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说明的是:考虑到语言的传统和习惯特征,对上述短语结构及含义不可以随便地任意组合,而要尊重语言的历史传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