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1 02:58:06
导语: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国有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整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具有以下现实意义。(1)节省事业单位行政性开支,防止资产的浪费。购置国有资产的资产来源大多是财政性资金,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可以防止事业单位重复购置资产,起到节省财政资金的作用,为事业单位业务工作更好地开展起到资金保障的功能。(2)防止资产闲置,全面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在清查盘点后,对闲置的资产进行统计汇总,以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例如出售、出租、调拨等等,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也有效防止了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进而全面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3)规范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近年来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内部控制包含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内容,由此可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尚存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法规不健全。现行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与法规是由各级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总结制定出来的,通常只适用办公使用固定资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种类越来越多,原有的政策法规面对新型国有资产,例如:对外投资取得的股权、出租国有营业用房、安置余房、保障性住房等等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进行系统性管理,这就有可能造成账实不符。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会使相关责任人之间互相推诿,从而造成不可避免的财产损失。(2)机构人员设置不合理。某些事业单位由于人员有限,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而是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交由财务人员负责。财务人员既负责固定资产购置与登记工作,又负责固定资产的清点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重复上报、漏报、随意报废等现象的发生,造成国有资产账实不符、重复购置、随意浪费的后果,违背了上级机关要求下属单位践行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的初衷。(3)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每年地方各级财政局在召开预算编制会议的时候都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把政府采购中购买固定资产纳入预算编制的工作中,但是由于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与业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缺乏沟通,没有根据预算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的安排及时反映购置固定资产的需要,结果在实行预算的年度往往会出现账外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这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清查,也影响了单位各项工作的实施进度。(4)监管制度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投资方式不断涌现,国有资产也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原有的办公使用的固定资产,而是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面对对外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资产管理机构通常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其实这类资产更应该加强决策与监督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众所周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高管买卖期货导致巨亏的事件,这就是面对新型国有资产由于相应监督管理制度缺失,使当事人钻了空子,结果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资产盘点清查制度。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摸清家底,因此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就必不可少,建立资产盘点清查制度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利于全面有效地摸清家底。资产清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失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它是对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核查。二是有利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可以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数据库,充实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三是有利于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为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四是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各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因此,各类事业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本单位国有资产的清查盘点频率与程序,可以建议相关工作人员实行定期盘点与不定期盘点、内部人员盘点与外部人员盘点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确保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相统一。(2)设置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弱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员配备的不到位,因此事业单位要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难,建立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专人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管理,可以使用标签、卡片、拍照等形式标记固定资产。同时还要建立资产管理档案,按照相关规定对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分析与说明。当然,针对上级机关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也要进行登记管理。(3)实施动态监管,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到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在政府机构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办公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固定资产登记一般都采用了网络系统登记的方法,这虽然有利于统计,但是弊端还是存在的:比如资产管理人员忘记登记新购入的资产,固定资产随意借用也没有进行审批管理等等。为此,可以模仿超市条码收银系统来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管理:使用条码标签机先对固定资产进行扫码贴上标签,再在网上系统中登记,以后的清查盘点只要使用条码枪扫码进行清点即可。同时在登记与清查过程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全程参与,有利于监督检查,防止舞弊等情形发生。(4)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面对可以报废的国有资产,各事业单位可以分成两种方式进行处理:第一,对规定的限额以下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先清点要处置的数量上报主管机关审核批准,再上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最后才定点集中进行报废处理,所得残料收入要上缴国库;第二,对限额以上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先要上报主管机关审核,再上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后才可以进行报废处理,所得残值收入也要上缴国库,不可随意挪用。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以此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才能盘活各类闲置资产,进一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资产在各事业单位之间的合理配置是政府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种类也朝着复杂多变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在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操作规程的改革,如此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株彬,张鸿超,马守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
一是统一了思想。
二是摸清了家底。
三是积累了经验。
但也应该看到,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脱节,管理措施不规范,产权登记不及时,有的甚至没有资产的明细帐和固定资产卡片,帐帐不符、帐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资产使用的责任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非转经”项目和资产处置履行正常报批手续未能引起高度重视,造成一定程度的资产闲置和资源浪费;原创: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对资产家底的历史沿革和变化了的情况了解不深、不透、不清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二、创新管理,不断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委托监管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拥有监督管理权、投资收益权和资产处置权,担负宏观管理、指导、协调、监督职能,必须开拓创新,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确保国有资产有序运作。强化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一项重要措施,必须坚持政策统一、分级管理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通过国有资产委托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逐步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科学合理的形成机制、高效节约的使用机制和由资产调节、交易、报废等构成的处置机制。各单位要在市国资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进一步严肃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处置、评估、统计报告制度,资产的调拨、拍卖、租赁报批制度,单位经费开支的审批审核等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进一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国资管理部门要按照签约部门行使的权力、义务和资产保全指标,对签约部门进行考核。对完成或超额完成资产保全考核指标的,单位领导班子及相关人员将予以奖励;对完不成保全考核指标的,对领导班子及相关人员扣减奖金,并相应扣减单位经费。根据《湖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委托保全管理考核计算办法》,主要考核国有资产保全率,辅助考核固定资产利用率、国有资产占用费上缴率。签约部门每年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要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书面报送市国资管理部门。委托期满后,市国资管理部门对签约部门实行目标考核,并在国有资产收益收缴中提取一定经费,专项用于奖励。
三要进一步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加强监督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增值的重要手段,市国资管理部门要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制定有关监督管理措施,定期检查,发现违规问题,及时纠正。市审计部门在部门领导干部届中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作为一项审计重点,详细审查帐目、盘点有关资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监督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发现的各种违法、违纪和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问题,属于单位内部管理不严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属于单位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失职的,要根据性质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原创: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不按规定履行有关报批手续的,依法收缴其有关资产及所得利益。对检查出来的重大典型问题,要进行公开曝光,通报批评,真正做到依法治产和违法必究。
三、明确职责,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产,对国家政权建设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委托监管签约共有69家单位,涉及资产49.77亿元,委托管理期限为4年。签约仪式结束后,就意味着政府以契约的形式,将“国家所有,政府行使所有者权利,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委托给各单位负责监督管理,并要求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因此,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职责,切实履行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维护好国家的所有者权益。
各行政事业单位受委托负责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对占用的国有资产拥有使用权,负有维护管理的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国有资产委托监管的重要性、必要性,把它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的具体行动,提高认识,按照国有资产保全、增值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善制度、落实措施,把加强委托监管工作作为本部门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切实做到有计划、有检查,确保委托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在规定权限内的资产调拨、变卖、报损报废等审批工作,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核和实现增值保值的监督管理。
一是要强化国有资产处置责任。要严格按照现行的财务规定和资产管理办法,建立本部门本单位具体实施的制度和措施,负责国有资产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及日常检查工作,并确定专人负责办理国有资产调拨、变卖、报损报废等有关资产变动的申报手续。各行政事业单位以购置、无偿拨入、捐赠等形式增加国有资产时,要及时做好资产登记,建立资产帐目,并与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衔接,做到帐实相符。行政事业单位除全额拨款单位以外,国有资产均实行有偿转让。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及财务规定标准以上仪器设备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国资管理部门审批。规定权限以下的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市国资管理部门备案。有偿调拨、变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必须经评估机构评估作价,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处置的资产原则上不低于评估底价实行拍卖或协议转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
二是要强化“非转经”资产监管责任。加强“非转经”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流失,促进“非转经”资产保值增值,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委托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非转经”资产必须进行严谨的论证,对已经转为经营性的资产,必须按照企业有关制度进行管理,建立有偿使用制度,政府享有所有权,行政事业单位对“非转经”资产享有具体的监督管理和收益权,同时市国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非转经”资产的财务监督管理,建立起保值增值的考核和绩效评估体系,严格考核制度,保证“非转经”资产在营运中不断增值。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1)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高校中普遍重视现金和存款的管控,却疏于现金交换成实物的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上是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的延续,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失之以软、失之以宽。另外,高校领导常常关注教学、科研和行政事务管理,却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致使资源浪费、公物私用现象层出不穷,从而造成高校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等问题普遍存在。(2)管理方法滞后。在管理体制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投资效益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许多高校已形成文字并装订成册,但在实际执行中容易出现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等不良现象,导致管理制度形成表面文章,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规范约束的本质作用。在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报废环节,处理程序不合法,处置方式不规范,管理手段比较陈旧、滞后,长期以来缺乏更新创新。(3)管理机构分散。许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只有财务部门进行资产的价值核算,没有配备资产管理的专职人员,没有专门设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单从表面上看,固定资产分门别类分散到各相关使用部门,各职能部门都在具体行使管理职责,分工负责极其明确。但在实务中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资产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监管,致使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整体控制机制在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严重匮乏。(4)资产使用效益低下。许多高校在固定资产预算配备时,没有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审核机制,各部门争设备、争投资,造成重复购置后果。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高校全体教职工应加强学习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各管理层和职能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彻底转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观念,领导者、管理者、使用者只有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才能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使其保值增值。(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高校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常规工作计划,在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原则下,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相关个人,明确具体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和职责任务。(3)建立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建议将资产管理纳入部门预算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在对现有固定资产存量、运营状况、管理现状以及履行公共职能情况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各部门资产购置、配置、处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注意争取支持配合,将国有资产管理内容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加强资产配置管理与预算编制工作的联系、沟通、协调,努力实现资产处置与预算执行相统一、资产报告分析与预算报告分析相对应的目标要求。(4)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增强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推进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网络管理平台,充分利用政府招标采购网、高校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大力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建设。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细化目标任务,促使各级相关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固定资产使用、运营和管理情况。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资产最大效益。(5)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检查。高校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以及工作力量,具体负责对高校固定资产工作的指导、管理、协调和监督。逐步建立完善财务与资产管理一体化制度,统筹考虑资产购置、验收、使用、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的众多要素。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效益效率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研究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左佳旭.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2(5):69~70
[2]卢喜花.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3):101~102
[3]李定旺.高校融资的可持续发展[J].企业导报.2010(12)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工业园区的方针、政策,拟订园区建设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等各项优惠政策,并上报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代表区政府在工业园区规划区域内实行封闭式管理,即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三)负责《区鱼化工业园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实施。
(四)负责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土地利用指标的报批工作。
(五)负责与省、市、区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六)负责园区内招商引资项目的组织、协调及管理工作。
(七)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区鱼化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内设5个事业科室:
(一)综合部
负责工作计划、总结及所有文字材料的起草和审核工作;负责沟通、协调、行政接待、会议组织工作;负责文件传递、督促检查工作;负责机构编制、人事、劳资和考核管理工作;负责文印、档案及车辆、餐厅等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党群事务工作。
(二)财务部
负责对园区经济指标进行运行分析;负责管委会、建设开发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负责管委会财政预算编制工作;负责建设开发公司项目预决算执行情况的编报工作;负责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工作;负责土地出让金、配套费及有关费用收取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工资发放及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等办理工作。
(三)招商部
负责组织实施园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拟订园区年度总体发展任务;拟订产业扶持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争取和落实省市扶持园区及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负责入园项目审批立项工作;负责做好企业科技开发计划、技术改造、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负责建立经济指标体系和经济指标的统计工作;负责园区企业服务和管理工作;负责为入区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代办入园、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手续。
(四)规划建设部
负责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的编报工作;负责专项规划编报和组织实施工作;负责工程项目选址建设和有关证件的报批、核发以及配套费审核工作;负责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设计、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负责园区环境保障、水电气暖维护管理工作。
关键词:纪检监察 审计 监督机制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改革改制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的复杂因素日益俱增,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创新监督体制机制,构建大监督格局,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纪检、监察、审计职能的个性与共性
作为共同承担着企业内部监督职责的部门,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由于分工不同,其工作职责也不尽相同。纪检机构的职责是履行党的纪律检查职能,负责企业内部的党风廉政建设、举报、违纪违法案件查处,促进党员干部队伍纯洁,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监察机构的职责是监督检查相关管理者和企业所辖单位、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纠正行为偏差,发现管理缺陷,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并对管理工作中违纪违法和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查处。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主要是依照国家法规政策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监控资金使用的运行轨迹,促进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实现经济目标。
纪检、监察、审计分别肩负着维护党的纪律、行政纪律、财经纪律的职责,职能各异,相对独立,相互不能取代,但三者之间相辅相承、目标一致。一是它们共同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通过履行监督职能,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二是它们通过对监督对象权力运用的制约,促进监督对象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企业相关管理规定,廉洁从业,高效工作。三是它们虽然各有侧重点,各有特定的规范,但在监督活动中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构成廉洁高效的监督机制。
二、建立“三位一体”大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企业改革改制和经济活动范围、内容的扩展,建立与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相配套的国有资产监督机制,成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三位一体”大监督机制,拓宽监督视野,搭建监督平台,调整监督方式,正是确保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到位的重要措施,也是适应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需要
当前越来越多的呼声是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甚至有人认为监督职能更有效的部门是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应该外包。但事与愿违,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内部腐败、内控失效而倒下,充分说明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完全必要的。通过整合监督资源,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不再是说说而已,而是能通过多种渠道予以落实。无疑大大增强了审计监督的有效性。
(三)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三位一体”大监督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和监督工作协调难度,避免工作中相互推诿,发挥好纪检、监察、审计各自的专业职能,还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手段互补、力量互动,进一步强化国有出资人的监管能力,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效能。将行政内控机制建设拓展到党风党纪领域,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好地融入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心,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效结合,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三、全面构建“三位一体”大监督机制,增强纪、监、审工作合力
近年来,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公司从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大监督机制的构建。下面探讨一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实行一体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将纪检、监察和审计职能分别从党委工作部和企业管理部分离出来,成立纪委办和监察审计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企业党委、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纪委牵头组织协调,行使党内监督和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监督职能,从组织结构和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解决监督力量的分散问题,确保各项监督职能既独立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又有效衔接,将过去的“独角戏”变为现在的“联袂戏”。
(二)强化责任分解,确保大监督落到实处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室各负其责,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的监督机制。坚持每年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形成“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体系,确保了“三位一体”监督落到实处。同时,依托责任制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实现纪委的组织协调功能,更好地履行主体职责。
(三)建立横向协同配合、纵向信息传递机制
建立纪监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从全局出发,联合查找企业各项业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确定重点监督对象、单位和领域,共同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制订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内部审计、效能监察。通过每周定期召开部门会议以及审计人员参与纪检监察工作、监察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等多种形式,相互通报近期监督重点,及时交流监督信息,提出加强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监督主动权,有效参与到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中,发挥监督整体效能。
坚持每季度纪检监察审计信息报送通报制度,建立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信息通道。在确保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为领导指导工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的同时,还促进下属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推动纪、监、审工作的整体发展。有效借助集团网络平台,开辟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及时公布纪、监、审工作动态。通过设立网上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拓宽监督渠道。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载体,搭建平台。
1、建立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管理。于1999年成立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实行“业主组织招标,企业自行投标,专家评标定标,中心管理监督”的运作机制,将建设工程、房屋装璜、工程监理、建材采购等统一纳入中心实行公开交易。在建设工程方面规定所有投资额在20万元以上的项目统一进中心交易,做到信息、程序、交易、结果四公开,较好地规范了有形建筑市场的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共进场交易工程335个,交易额18.6亿元,通过招投标节省造价1.8亿元,平均降低造价8.3%。
2、建立政府采购中心,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于1999年成立了政府采购办公室,负责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政府采购工作。制定了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对采购程序和办法等作了明确规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共29项,基本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采购项目。政府采购中心成立以来,共实行政府采购668次,预算资金8324.12万元,节约资金990.14万元,节约率达11.9%。
3、建立行政审批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服务环境。于1999年建立了市乡两级政府办事大厅,XX年进一步整合行政审批资源,建立了市行政审批中心,搭建集中统一的审批服务平台。中心落实了“项目、人员、授权”三到位,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模式,为资源配置市场化提供优质服务。XX年,中心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30618件,办结30499件,办结率达99.87%。行政审批中心成立后,核准事项减幅53.56%,审批时限提速35.79%。据每年“双百民评调查”,群众对我市软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高,XX年比XX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
(二)健全机制,优化配置。
1、实行“退二进三”政策,合理配置经营性资产。我市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运用“退二进三”政策杠杆,在市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企业改制资金缺乏的关键问题。主要做法是:将城区第二产业退出,搬迁至工业园区生产经营,城区企业地块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发展第三产业,将有限的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结合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来获取企业改制成本。一是由政府收购国有企业全部股权,全权处置企业资产。二是将国有资产彻底退出,职工身份彻底置换。国有资产彻底退出的方式主要是将机器设备等资产进行公开竞价和将企业土地进行招拍挂,获取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先由政府垫付资金用于改制。“退二进三”政策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改制问题,而且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增加了财政收入,完善了城市规划。全市75家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72家,近2亿元国有资产退出了竞争领域,6000余名职工身份得到彻底置换。如市工具厂实行“退二进三”政策后,将企业所有机器设备进行公开拍卖,将所得资金336万元用于企业改制,使157名职工身份得到彻底置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推进公共性资产市场化配置,加快城市化进程。一是在市政工程建设方面,将工程立项预算、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统一面向社会,将工程施工、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建设材料等统一进入工程交易中心实行公开招投标。通过市场化运作,市政工程每年为国家节约资金1500余万元。
二是在绿化工程方面,对城市绿地的实施和养护分块细化,分成若干个绿地标号,制定好实施、管理标准和要求,实行公开招投标,为城市建设节约了大量经费。
三是在广告经营方面,对入城口和主要路段精心规划、设计广告位,分别采取由建设主管部门先投入资金制作后招租和向广告公司招标的方法,赋予广告经营权;对主要道路灯箱广告和街景立面,按其路段效果制定方案,采取暗标的方式进行公开招投标,赋予经营权。
四是在城市公共场所利用方面,一种方式是对公共场所进行统一规划,实施统一布点(早点、夜市和水果摊位等),按定点、定时的要求对城市摊点经营权进行招投标。另一种方式是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在主要繁华路段统一制作摊位工棚,将摊位工棚面向市场统一招投标。
五是在城市保洁方面,将全市城市道路分成若干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保洁服务队,实行清洁、运输、收集处置相分离,按国家核定标准制定招投标方案,按市场劳务工工资情况核定标底价,实行公开招投标。通过分类招标,每年可节约保洁资金200多万元。如将城市25座公厕经营管理权推向市场后,每年不但节约了10多万元的管理经费,反而可收取10多万元的出让费,更为重要的是卫生状况得到了改观。
3、以市场化为手段,规范资源性资产管理。一是加快森林资源合理流转,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在体制上,成立了林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同佳林业规划设计所,为社会参与林业开发提供中介技术咨询服务;成立了木材检验中心,实现产销直接见面,打破林业部门独家经营木材的格局,提高木材生产者的利益;成立了国乡林管理机构,将下属改制企业的6万多亩国乡林收回统一管理,为公开出让提供了体制保障。在流转形式上,主要有国乡合作造林、活立木竞标拍卖、租赁承包经营、合作(或股份合作)经营、租赁倒包经营、经营权转让和活力木抵押等形式。如道太乡国有林场林木转让公开拍卖,以超出底标6.7万元被市万森木艺有限公司竞得;宝溪乡国有林场林木转让公开拍卖,以超出底标14.2万元被福建省浦城县人竞得。据统计,实行公开竞标拍卖转让价要比私下转让提高38%左右。通过森林资源配置市场化,特别是对改制企业的国乡林、房地产进行统一管理,市场化方式处置后,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企业改制筹措了大量资金,同时促进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我市全国劳模汤福泉创办的1300余亩林业科技实验林场、浙江兴南林业公司投入1000万元资金租赁林地2万余亩建立的综合性非公有制林业企业和各林业技术人员参与综合开发的1万余亩林业基地等典型,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1】 探索资源配置市场化新路子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二是完善土地出让机制,规范土地交易市场。我市早在1992年就开始对土地使用权采取拍卖的方式出让。近年来,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不断完善,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积极调控二级市场,在市区全面实行经营性用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同时向乡镇全面铺开,XX至XX年共出让土地64万平方米,收取出让金3.7亿元。并于XX年开展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试点,将上洋瓷厂厂区23.6万平方米闲置用地进行拍卖,获得资金463万元,不但解决了657名职工的安置问题,而且还为当地6家企业解决了用地问题,建立了上洋青瓷生产基地,每年可为当地增加税收300余万元,为20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三是积极探索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市场化运作。在矿产资源方面,新设置的矿山采矿权均以拍卖、招标或挂牌的方式公开出让;对已开采的矿山,采矿权期满后实行协议有偿出让。在旅游资源方面,通过引进如宋城集团等参与开发,使我市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4、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加强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于XX年对全市167户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资产总量达6.06亿元,占国有资产总量的75%。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台了《龙泉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对国有资产的处置范围、审批权限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为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经营,于XX年成立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逐步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归集公司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
(三)加强督查,规范管理。
一是建章立制。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促进资源配置市场化行为的规范化。如在工程建设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通知》、《康庄工程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及评标办法》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投标评标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在政府投资和项目管理方面出台了《龙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关于规范行政村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和其他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在监督和责任追究方面出台了《重点工程委派监察员制度》、《软环境举报督查制度》和《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等。
二是规范财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于XX年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纳入中心实行集中核算的单位共95家。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实行财务统一核算,会计统一派遣,分配统一标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成立了会计委派中心,按照“集中财力、合理安排、科学调度”的原则,发挥政府资金的最大效益。将全市7家国有投资公司的帐目纳入中心统一核算,把全市20万元以上所有政府投资项目活动纳入统一管理。
三是强化监督。建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举报督查中心和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受理群众举报,维护市场秩序,确保资源配置有关政策顺利实施。同时,以政务公开为手段,将资源配置纳入社会监督。
二、下步工作打算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市资源配置市场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还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部门各自为政,工作规范性不够统一,工作效能有待提高;三是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如对中介机构监管薄弱;四是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下一步,我市资源配置市场化工作将以规范行政权力为着力点、以公开透明为基本要求、以创建平台为载体、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监督制约为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工作,努力使资源配置做到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一)以规范权力为着力点,建立资源配置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资源配置市场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以公开透明为基本要求,规范资源配置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资源配置的行政许可行为。对资源配置许可项目和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凡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保密的,一律予以公开,同时要求各单位编制并公布许可权力运行流程图,接受社会监督。
(三)以创建平台为载体,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一是摸清资源配置家底。据统计,由于受规划等的限制,目前可供配置的资源仍显不足,而有些资源配置难度大。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市开展的“规划年”工作,对全市可供配置的资源进行一次综合普查,进一步完善各项资源配置规划,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二是制定资源配置工作方案。制定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凡能用市场机制配置的资源,一律取消原有的行政审批,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三是组建资源配置中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的要求,组建资源配置中心,为全市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交易、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和专营权配置等提供统一平台。 探索资源配置市场化新路子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为资源配置市场化提供保证。建立健全资源配置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统一进场标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接受监管,规范运作机制,铲除“自由裁量权”和各种人为因素,切实防止“暗箱操作”。
(五)以监督制约为保障,顺利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一是建立资源配置的监督体系,将资源配置工作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二是完善监督机制,突出对权力的制约。三是强化信息公开,加快建立和完善行政信息披露和社会听证制,创新公开的内容与形式。四是建立执法监察的协调机制。五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同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依法规范中介组织行为。
3 探索资源配置市场化新路子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一、考核范围
全县教育系统各核算点。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1.机构与人员管理。学校应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
2.财会人员任职条件:会计机构负责人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工作经历;财会人员必须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岗。
3.内部控制管理。会计岗位职责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不相容岗位严格分离,并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和稽核制度。
4.工作交接管理。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或因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时,必须与接管人员交接手续。出纳由单位负责人和本单位会计负责监交,会计由主管部门财务管理人员和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
(二)日常财务管理
1.预算编制管理。各核算点应严格按照全县预算编制口径编制年度部门预算。其中涉及项目预算的,应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并结合年度工作计划进行编制,预算编制做到科学化、精细化。
2.决算编制管理。各核算点应当及时核对年度预算数,清理各项往来款,清查各项财产物资,如实编制年度部门决算报表,保证帐表相符,并在财政规定的时间内上报。
3.专项经费管理。所有项目资金都必须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与日常经费混淆;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变用途的,必须书面报请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调整使用。专项经费根据批准的预算额度、规定的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以及用途,按照实际发生数列支。
4.日常经费管理。单位的财务收支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不得设立帐外帐,也不得未经批准另外开设银行帐户,现金支付必须符合现金开支范围的规定。所有支出都必须做到内容真实,票据合法。
5.债权债务管理。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学校不得举借债务,也不得将资金外借或为他人提供担保。
(三)政府采购
1.采购预算管理。各核算点应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管理规定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严禁未编采购预算而进行采购。
2.采购程序管理。凡属政府采购的项目都应按法定程序办理政府采购。严禁先采购后审批行为。
(四)资产管理
1.资产配置管理。严格按照《自治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试行办法》(政规〔〕2号)第三章相关条款进行单位资产配置,并做好资产验收、登记、录入、帐务处理等工作。
2.资产使用管理。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帐帐、帐卡、帐实相符。
3.资产处置管理。所有资产处置活动都必须履行相关报批手续,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单位资产。
4.资产信息化管理。及时将各类国有资产信息资料录入到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资产登记档案,并严格按照财政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格式、内容及要求,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状况定期做出资产统计报告。资产统计报告要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五)基建管理
1.基建经费管理。所有基建拨款只能专款专用,未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不能挪作他用。
2.基建项目管理。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遵循基建管理的相关规定,包括立项、报批、规划等相关手续必须齐全。
3.基建决算管理。基本建设项目办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手续前,必须进行基建评审工作。单位凭批复的竣工财务决算资料登记固定资产。
4.基建档案管理。单位的基建档案必须收归财务室统一管理,基建档案包括立项报批资料、项目建设资料、工程决算资料等。
(六)非税收入管理
1.非税票据管理。单位在取得非税收入时,必须使用合法的非税收入票据并建立票据专管员制度。
2.收入项目管理。各种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是依法批准设立的,严禁乱收费。
3.收入收缴管理。所有非税收入(包括资产处置收入)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按规定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并实行收缴分离;单位要建立收入台帐,保证票款相符。
(七)日常工作管理
1.财务核算管理。严格按照《会计法》、《预算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法律法规进行业务核算。做到科目使用正确,经济业务确认与计量准确,财务报表真实可靠,财务分析有针对性和相关性。
2.报表报送管理。各核算点应按照规定的形式和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上报各类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3.新机制财务核算管理。及时准确更新系统数据,财务数据实行动态管理,每月的10日前上报上月财务数据。学校基本信息分春秋两季及时更新。
4.政务公开工作管理。各核算点按照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固定格式准确及时上报公用经费、贫困生生活费补助、校舍维修改造和免费教科书等相关资金公示资料。
5.资助资金管理。加强学生助学金工作管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申报,资料收集完整,发放名册签字手续完整。资金发放及时,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6.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按时申报支付额度,严格区分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范围;根据财政审核下达的支付方式及支付内容支付资金。
7.每学期协助完成学校食堂财务的清理、审计工作。
8.及时完成布置的其他临时工作。
一、主要思路和目标
主要思路:以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三产立区,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和大力推进庆阳园区和东辽阳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推进规模经济发展,夯实装备制造、化工、汽车配件等产业基础,大力培育规模企业,促进我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工作目标:在项目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年内500万元以上项目超过20个,其中,2000万元以上项目超过10个,加快庆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入园项目达到5个,并力争有一批项目当年投产见效;加大项目调研和跟踪服务工作力度,确保续建项目竣工投产率和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100%,其中,新建项目竣工投产率达到50%以上,投资完成率达到70%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为了完成以上工作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理顺项目管理体制。
充分认识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继续完善项目调度机制,坚持定期召开街道办事处和各涉经部门参加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调度会,并定期通报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组建专门的文圣区重点项目办公室,规范项目管理工作,推进项目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2、全力打造庆阳工业园区,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进一步完善庆阳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制定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建立规划执行监测机制;充分利用475搬迁和国家加大对庆阳地区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的良好机遇,加快园区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解决制约园区发展的土地和污染排放问题,让园区建设早出形象、早见效益。
3、全面启动东辽阳工业区建设,打造新的招商平台。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给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力争在年内全面启动东辽阳工业区建设;尽早介入,认真调研,储备项目,利用国企改革后腾出的大量闲置资产以及国企的技术优势,寻找符合我区实际的项目,打造新的招商平台。
4、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解决项目建设中资金短缺的问题。
架设银企合作桥梁,撮合规模企业与银行配合,实现双方共赢;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几个投资担保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努力探索新的筹资渠道,力争解决长期以来一直束缚我区项目建设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
5、全面提升项目管理工作水平,加大项目调研和跟踪服务工作力度。
转变工作思路,加大项目调研力度,把项目管理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企业,有“企业报项目”变为“到企业找项目”,项目管理部门经常性地到驻区企业调研,帮助企业制定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规划,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大项目、好项目;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建立重点项目进度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个重点项目建立进度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确保开工建设项目不夭折、不超期。
6、突出重点,大力培育规模企业和具有经济拉动效应的大项目。
在全面提高我区项目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抓住重点,大力培育规模企业,扶植稳定的规模税源,发挥规模企业和大项目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重点扶植鸿飞电器集团的迁建项目及其与加拿大海外投资公司合作的年产6万套节能设备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在庆阳园区内大力发展电力设备制造产业集群项目;大力推进年产1万吨四氯化钛项目和年产1000吨环丙酮项目,进一步壮大我区的精细化工产业;协助庆化公司搞好年产10万吨浓硝酸、年产6万吨DNT和475搬迁项目的建设,为庆化公司早日走出困境,实现腾飞奠定基础;时刻关注年产20万套汽车内视镜、PCCP钢管砼管等高科技项目情况,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大项目;重点支持通汇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为我区构建物流产业园区积累实践经验;积极配合市推进组搞好辽阳法国现代产业城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加大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7、积极吸引资金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增加区域经济规模和总量。
紧紧抓住我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大力推进域内国企的改制进程。
关键词:财务管理 观念落后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248-01
1 图书馆财务管理的现状
总的来说,我国图书馆财务管理目前仍属于粗放型管理,落后于现代化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既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知识和认识,又没有现代财务管理技能,使得图书馆财务管理与图书馆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成为图书馆健康发展的瓶颈。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与评价
在图书馆事业中许多图书馆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较低,管理方式较为单一,思想更是守旧落后。由于认识不足,图书馆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还局限于财务会计核算阶段,图书馆的财务管理相对简单,管理职能单一,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不重视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在协调和处理图书馆重大经济活动等方面很少进行分析和控制。财务管理工作重核算、轻管理,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财务管理职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使得财务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作用没有显示出来,财务管理没有与图书馆管理结合起来,从而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1.2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弱化了财务管理职能
一是预算管理观念淡。很多图书馆的管理层在预算的实际编制过程中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认为预算指标只是财务指标的一种形式,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预算的确定、编制及控制都应该由财务部门独立负责完成,其他部门不积极参与其中,结果是预算编制主要以财务部门为主,没有条件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这样编制出的预算财务主观性较大,往往与实际有很大差异,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预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二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结果不切实际。预算单位习惯于将预算管理简单地等同于对历史数据的推算,等同于是将未来资金以历史数据的比例稍加变化,即“上年基数+本年调整”的老办法,“零基预算”难以落到实处。三是预算管理缺乏控制机制,预算执行缺乏分析与考核,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控制,在对预算层层分解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临时性的支出很少受到预算的约束,使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严重脱节,相关人员随意增改项目内容、提高费用标准、扩大支出范围。
1.3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由于图书馆的固定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价值,一些单位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的思想,从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具体表现在:(1)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资产管理体系,责任不明确。在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中,很少能建立起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和盘查等相关制度,也没能建立对固定资产流失的相关责任追究机制。(2)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等现象,如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与实物账,没有设置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而是完全以其财务部门的账面资产为主;针对将闲置报废的资产,往往不经过审批,不办理任何处置手续就随意进行处置;固定资产在图书馆内部各部门间的转移,往往未办理相关财务调拨手续,进而造成实物账与部门账不符、与实物不符等现象。(3)固定资产配置没有统一标准,配置的随意性较大。由于缺乏必要的审批控制,资产配置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求大求新,部门与部门之间还存在着相互攀比的现象,重复购置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极易造成资产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
2 加强图书馆财务管理的对策
根据以上对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图书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为图书的发展服务。
2.1 增强财务管理意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应增强图书馆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不仅要做好核算工作,还应充分利用财会信息参与图书馆经营活动决策和管理,改变原先单纯的“记账算账”状况,努力从“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从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全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和助手,发挥好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
2.2 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第一要转变观念,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从人员上讲,全面预算将财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个人;从金额上来讲,关注的不仅是日常经营活动的金额,还涉及到采购、对外投资等;从过程上来讲,也不仅仅是停留在预算的编制、下达与汇总上,更注重的是全过程预算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反对简单化、一刀切的做法,避免做数字游戏。各单位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据、正确划分收支项目、及时掌握各类信息,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使来年预算更贴近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收入预算编制以上年度实际收入情况,结合预算年度各部门发展和工作计划,以及各变动因素为编制依据。支出预算以图书馆事业发展、工作任务、人员编制、有关支出定额和标准、物价因素等为预算年度基本编制依据。
2.3 加强对图书馆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首先,制度化管理是搞好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图书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完善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购置、使用、保管、调拨、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制度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具体工作要求。其次,建立起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确保各司其职和各负其责。再次,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三级账、卡制度,即财会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总账,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明细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固定资产卡片即台账,确保固定资产的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卡片一一对应。固定资产的转移、转让、出租、出借、捐赠、报废必须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待有关部门批复后,方可处置。确保每项资产的增减变动都在图书馆内外部的监督之下。最后,不定期地对设备的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进行综合评定,组织闲置资产的调剂活动,以避免闲置、重复购置现象的出现,提高资产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