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7 07:34:41
导语:在油气生产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引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如何挖掘内部潜力、加强科学管理使企业自身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如何加强对生产系统的总体经济效益的分析与研究,提高经济效益,是摆脱困境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对于一个具有产购销的废钢铁企业来说,国内对生产系统的研究关注得似乎不够,只注重在设备和流通领域的研究上,而国外研究的重点放在化学处理方面。另外,人们认为废钢铁企业现场复杂,操作简单,对企业内部的研究未引起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在管理科学方面的应用有所忽略,因此,本文特别关注废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研究。目前,废钢铁企业生产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亟需解决:1.各种生产过程中下来的废钢铁资源如何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即在保证钢厂、铁厂需要的前提下,输出多少废钢、销售多少各种可利用废次材;2.向炼钢厂输送炉料,用的工具是大槽子,大槽子中的各种废钢铁如何配比,并满足炼钢需要,以使成本最低,从而避免装槽子的无规律性和盲目性;3.在全鞍钢的废钢铁输入、输出过程中,在钢材加工中心有相当量的一部分库存,究竟如何控制安全库存量,又能满足内部生产需要,同时又能压缩资金占用,盘活流动资金,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通过建立、运用理论上的模型,构出行之有效的生产运作模式,是实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有效途径。
2鞍钢钢材加工中心生产系统优化模型2.1生产过程优化模型建立2.1.1产品品种产量优化模型①的建立1.有关情况分析:与产品生产利润最大化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单位利润、加工能力、各种资源量及市场需求情况等。2.确定决策变量从生产现状分析来看,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挑选、加工各品种的废次钢材、向外输出各品种的废钢铁。在此,我们以各品种产量为决策变量,Xj(j=1,2,……n)为第j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每种产品的单位利润均由财务部门核出。3.约束方程系数和右边常数Bj的确定(1)为了简化问题,可以将所有废钢产品按其加工性质的不同,测算了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挑选工时、切割工时、打碎工时、打包工时、冷剪工时、爆破工时,及每天全厂所能提供的总工时,以便统一考虑生产能力。(2)各类产品的原料是生产回收和非生产回收入厂的废钢铁资源,生产科根据历年的统计资料及99年的计划回收情况,可估算当年的各大类原料的资源情况,从而给出一个资源供应的最大可能值。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情况可核定。(3)关于需求量情况。由生产科、经营科根据企业内部生产实际及外部的市场需求状况确定。4.目标函数的确定产品总利润是产品的单位利润与产品品种产量乘积之和.综上,品种优化模型如下:nMaxZ=ΣcjXj(j=1,2,…n)j=1
S.T.资源约束、加工能力约束:nΣAjXj≤(或=)Bj(j=1,……n)J=1需求约束:Xj≤(或=)Bj(j=1,……n)2.1.2内部配料优化模型②的建立内供的各品种废钢铁要通过装入料槽送到钢厂,如何组织装槽子即对输出的各类废钢铁进行配料也是生产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将每种废钢铁输送到钢厂,这样既不能满足炼钢工艺的要求,也不符合经济核算上的需要。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或保持槽重,缩短装炉时间和冶炼时间。对内部输出的各种产品的配料进行优化,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工艺要求,满足操作要求,保证每个料槽的成本最低。1.有关情况分析:(1)根据鞍钢现行转炉炉口直径的大小,槽子形状为一端成斜开口形长方体,其体积为6.75立方米。从工艺上实践表明:若一个料槽中全部装入重型废钢,比如切头,在入炉装料时极易砸坏炉底,若料槽中全部装轻薄料,则需多加几次废钢料,这样将延长加料时间,直接影响冶炼周期,同时发生烧损,将降低产量。根据生产上的实践,槽重保持在14吨最为合适。(2)装料时,不同品种的槽料废钢铁因其堆积密度和单位成本不同而影响槽重和槽料成本③.单纯从提高槽重的角度分析,装槽时应多加入堆积密度高的废钢铁,单纯从降低槽料成本角度考虑,装料时应多加入单位成本低的废钢铁,这正是本配料模型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3)由于内供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及资源存量情况的存在,把98年废钢铁资源量按12个月平均得出月均资源情况.2.输出配料模型的建立(1)确定决策变量根据各种内供输出原料的情况,确定以下14个变量X1,X2,……X14,分别代表料槽中切头、废模、废锭、剪切废钢、重型废钢、中型废钢、轻型废钢、普通包块、碎钢霄、废铁、杂铁、唐麻铁、爆破渣钢、挑选渣钢的投量。(单位为吨)(2)确定目标函数优化料槽中配料实质上是解决了槽重与成本间问题,也就是要在保证槽重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使槽料成本最低。槽料成本是各类装槽废钢铁与其单位成本乘积之和,即:nMinZ=ΣcjXj(j=1,……n)j=1(3)约束条件的确定①料槽单重约束。由于生产工艺上的要求,计划料槽单重为C1吨/槽,所以有,X1+X2……+Xj≥C1②料槽容积约束。料槽容积为C2立方米,装槽时,不应超过其容积,所以有,nΣ1/rjXj≤C2(j=1,……n)j=1③资源量约束。每个料槽中的资源量:0≤Xi≤Bj(j=1,……n)2.2安全库存模型③的建立2.2.1安全库存弹性控制模型产生的理论依据本文中,弹性定义为:弹性就是某一特征在一定时期的实际结果相当于其理想水准(亦称均衡标准)的变动程度或波动幅度。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企业的生产供给活动大多存在着这种弹性,但由于这些企业弹性的非均衡生产供给规律在不同年度及不同的月份的纵横时间中,其数量表现大小不等而又杂乱无章,而在物料管理中常流于盲目和简单化。因此,引用物理学中的“弹性”概念来构造存储弹性控制模型就更是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其理论上的依据是:1.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组合。就物料管理而言,它的合理运行机制应是:“生产取决于市场(销售),供给服从生产,存储确保供给,采购依据存储。”因此,在产品营销正常情况下,物料的供给、存储、采购经营活动必须相应地服从生产的弹性,使产、供、销三个环节紧密衔接,协调平衡。2.企业在近期或将来生产经营诸要素可能有所发展,但相对于现有基础及管理方式来说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出现异变。同时由于供给与生产密切相关而在数量上表现为正比例关系,生产规律必然代表供给规律,反过来供给规律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规律。因此,可以运用有关生产或供给的近期历史统计资料,分析归结出企业呈弹性的非均衡生产(供给)规律,在结合近期将来可能出现影响的有关因素予以修正评测,则可比较准确预见近期未来生产供给的弹性态势,据此规划物料存贮弹性控制纲领,并在实施控制过程中不断及时修正完善。2.2.2安全贮存弹性控制模型的建立存贮弹性控制模型的逻辑思路可表述为:预测生产供给动态确定合理存贮水平控制收入(购进)调节存贮。它的基本思路是“以销定产,以产定供,以供定贮,以贮定收”和“对照目标,定期检查,分析症结,控制关键。”具体过程如下:1.某月供应弹性系数,反映该月实际供应量较月均衡供应量的波动幅度。可这样计算:月均衡供应量=全年实际供应量/12某月供应弹性系数=该月实际供应量/月均衡供应量2.某月预测供给弹性系数是根据近期三年同月历史统计资料分析整理里求得的一个预测值。在具体求值中,为了消除偏差使预测值更加准确,采用加权平均判定法,即:在三个预分析数值(供应弹性系数)X1,X2,X3,满足关系式X1≤X3≤X2或X2≤X3≤X1且?X3-X2?≤?X3-X1?,也就是说,若X3为中间值,X2与X3偏近,X1与X3偏远,在进行预测时,视X3为正常数值,X2为较正常数值,X1为非正常数值,那么对X3加权6/12,X2加权4/12,X1加权2/12,因为根据历史经验,一年中通常有六个月正常生产,4个月为较正常,2个月为非正常,所以有:某月预测供应弹性系数=同月正常弹性系数×6/12+同月较正常弹性系数×4/12+同月非正常弹性系数×2/123.确定某月计划供应量根据年度计划产量、物耗水平和生产供给弹性分布来计算,有月均衡计划供应量=全年计划供应量/12某月计划供应量=月均衡计划供应量×该月预测供应弹性系数4.某月预测弹性偏差系实际供应量与计划供应量的离差,它反过来验证某个存贮系统预测及规划的准确度与优化率,也是修正存贮控制目标和依据之一。某种预测弹性偏差=(该月实际供应量/该月计划供应量-1)×100%=该月计划供应执行偏差量/该月计划供应量×100%5.确定某月末库存量定额某月期末库存量定额系根据近期社会资源状况、交通运输条件等到货保障与及时程度,以及为补给该月后的短期计划供应量而定。其可按此公式计算:nY=∑Xi(I=1,2,……n)I=1其中,Y为某月末库存量定额;n表示合理存贮周转天数;Xi表示本月之后第i天的计划供应量。确定期末库存定额作为存贮标准有两层意义,一是实际库存量超过定额过大时表明出现了超库存积压;而当远远低于定额时,则表明潜伏着待料停工的危险。因此,在施行控制过程中,应设法使实际存量趋近于库存量定额,两者相差不能太大。与传统的库存量定额方法相比,此办法更能贴近实际状况。6.确定计划收入量、计划购进量为了弥补调节存贮量,使供、贮、收三环节协调平衡而确定的总收入量。某月计划收入总量=该月期末库存量定额+该月计划供应量―上月期末库存量定额一般来说,计划收入总量来源于三个渠道,即来自企业外部的购进量。所以在生产和非生产回收的计划量已经确定之下,为补足计划收入总量的差量部分而求得的购进控制期量。某月计划购进量=该月计划收入量-(该月计划生产回收量+该月计划非生产回收量)在此式中,计划生产回收量可依据成材率计算出;计划非生产回收量具有间发性和非规律性,可依据经验估计。7.计划购进量的调整此过程是一种前馈控制,以便及时纠正偏差,避免偏差积累成患而整个存贮控制奏效的关键改进措施定量化。某月初调整计划购进量=该月计划购进量±上月期末库存量定额执行增减差量若计算值为负时,表明现有存量超额存贮过大,为使存量降至正常水平,故月初调整计划购进量为0。综上1至7过程就是安全存贮的弹性控制模型。
3模型的求解与结果分析3.1生产过程优化模型的求解、灵敏度分析④3.1.1模型求解1.品种产量优化模型的求解。用Office97中的Excel97的规划求解,在表格中分别设立相应的单元格,可得该模型的最优解.2.配料优化模型求解:同样,在EXCEL97的工作表上可得该模型的最优解。3.1.2结果分析1.品种优化模型的结果分析(1)从工作表及运算结果报告上可得最大化的产品品种计划.(2)可看出各种资源的节余量及市场需求量的非饱和量。(3)可看出,生产加工能力状况、市场需求量限制是生产科、经营科通过预测得到的,在建模及求解过程中,它是作为模型外预测值处理的,需要说明的是市场预测工作本身是很重要的,预测方法是否科学,预测值是否准确,对建模及求解结果均有很大影响。(4)求解结果表明,当前的最优解是唯一的。这就是说,根据计算结果所确定的产品品种计划是唯一使总利润达到最大的生产计划,倘若考虑其他目标要求及影响因素,则应添加适当的约束条件重新计算出新的最优方案。2.配料优化模型的结果分析(1)从工作表及运算结果报告上看出,使单槽中成本最低的配料方法。(2)可得出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3)从极限值报告可得出在目前水平下,调整多装切头、重型废钢、中型废钢是不合适的,在上述原料短缺时,可适当考虑废模、废锭、爆破渣钢,尽管其将导致成本升高。3.1.3灵敏度分析1.品种优化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影响品种优化的主要因素是资源量的变化(bi)和单位利润(cj)的变化。A.资源量bi的变化的影响。资源量变化,带来求解结果的变化.同样也可在Excel97下求解.B.目标函数系数(即单位利润cj)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由于各种废次材资源价格受钢材市场的影响必然会很大。同样可在Excel97下求解。此时品种结构发生变化,总利润也发生变化。2.配料优化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同样,配料优化模型也受资源(bi)和单位利润(cj)的变化影响。A.资源量(bi)的变化情况:同样可得求解结果。在单重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其他原料的投量,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B.目标函数系数(cj)的变化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由于内部供料同样也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其必然对槽料的成本产生影响。3.1.4经济效益分析1.产品品种优化模型的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观察模型求解结果,我们认为最优方案的效益是可观的。2.配料模型的经济效益分析同样,通过观察模型的求解结果,若采取其它资源代替切头,每槽可节约一定的价值。3.2安全库存模型求解与分析3.2.1安全库存模型求解.由2.2.2所描述的模型的各步,在Excel97上设计、输入公式,可逐步求解:本文所利用的数据为企业近三年的数据,并设计出供应弹性系数计算表和弹性控制计算表。从上表结果看出,由于受企业内部设备大修安排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使企业周期性地出现在每年一、二季度处于供给高峰,三、四月属于供给低谷。也可以看出,目前情况下期末库存定额与期末实际库存量之间差值就是超储那一部分。因此,要想达到压缩库存的目的,必须把超储的那一部分废钢铁逐渐销售出去。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全国废钢铁市场是需求大于供给,销售上可行的。理想的库存量控制在定额执行偏差量为零,亦期末库存定额等于期末实际库存量,不过这在实际是不易做到的。实际中,依据经验,合理的库存量应控制在定额执行偏差量的数量在+2000―+3000吨左右。3.2.2经济效益分析采用上述模型后,在经济上是可观的。一是它可减低采购成本,二是可降低存储成本。若不采用此类库存控制措施,库存就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包括废钢铁的本金、利息、场地费、管理费等各种库存维持费用,废钢铁还会发生损失等,减少企业投资的机会。同时,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被掩盖。3.2.3优化方案的综合分析从上面的两个模型结果看,它们是我们厂生产系统的两个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对生产方案的优化,可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产品品种优化模型是在现有的资源状况、现有的产品品种、现有的工艺设备加工能力、现行的市场需求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求解的,它主要适用于中短期计划,是用来对年度的生产计划进行安排,也可以用来对季度、月份的生产计划进行安排,但必须要搞清各种约束条件的限制值;配料优化模型是在固定的料槽容积、工艺要求的单重、及各种资源量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通常,在炼钢转炉没有重大的改造的情况下,料槽也是一项固定资产,其容积是不变的,同样工艺要求的单重变化可能性不大,那么主要是各种资源量的限制值在变化;安全库存控制模型主要是以历史上的数字运用统计规律来预测每年、每月的库存量的,它主要是针对需求(鞍钢生产)的季节性变动的特点来计算的,笔者认为不妨在使用Excel97中的趋势分析曲线,比如线性模型、移动平均曲线等,在图表上进行预测,读出数据,用这些数据与弹性控制模型的计算数据相比较,如果差距很大则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正,这样使预期库存控制更加贴近实际值。在实际应用上,是可行的。因为在目前,我们的生产系统在理论上、实践上并没有切时可行的科学方法,一切操作是凭经验的估计。如果按模型的计算制定生产计划,用以指导生产,在技术上、组织是没有障碍的。在设备的使用上,也能满足需要。4建议与对策4.1生产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入厂原料常出现分类不准确。2.生产系统的各种数据的不准确性、不统一性,造成决策数据与实际数据有一定的差异。3.制定生产计划的不及时与生产组织的随机性。4.生产计划执行的偏差。5.各种原料消耗定额与工艺耗时定额尚需进一步核定。6.本文所采纳的数据大多数是鞍钢改造集中时期的数据,其波动性较大,伴随改造的结束,生产系统运行逐渐稳定,各项数据更贴近实际。4.2对策和建议4.2.1加强生产运作管理⑤⑥1.重视并制定好生产计划工作。2.生产系统应是整个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中心。3.合理控制好库存量。建议本预期存贮弹性控制模型按下图实施,这些环节构成一个前馈控制闭环系统执行评价
库存前馈控制闭环系统图
英文名称:Gresearch of Eological South China Sea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所
出版周期:年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论文摘要]基于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了解油田图书馆所处的网络环境,针对油田图书馆科研读者的需求,设计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阐释各功能模块的运行模式。
石油勘探开发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随着知识成为企业资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石油企业在战略中重视并研究自己的知识管理已成为必然。目前国际上许多油气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寻求实施知识管理的办法,试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提高勘探开发决策水平,减小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业务的开展基于现有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搭建一个网络环境下开放的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整合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知识资源的管理系统,促进相同区域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知识交叉共享,引进外部的知识,对提高整个油田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分布状态
油田图书馆现有的知识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即纸本文献资料和数字信息资源。
1.1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资料
截至2007年底,油田图书馆馆藏图书158,890册;各类期刊现、过刊53,000多册,以石油地质类图书和期刊为主馆藏。日常业务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II)运行。
ILASII系统不包含了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业务,而且设计了征订订购系统、联机编目系统、专项服务系统、电子阅览室系统、预约/预借/闭架借书系统、联合目录管理系统、期刊目次管理系统、网上流通系统、我的图书馆等等,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家族。
1.2图书馆数字资源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让数字化文献在网络上传播、安全共享,对油田图书馆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主要数字资源包括自建电子期刊、自建数据库、引进数据库和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1.2.1自建电子期刊
三新科技信息网于2001年9月25日正式开通。从2002年3月开始每周都有新信息上网。现已累计报道文献量达到900篇、330万字。其主要栏目有:①腾飞进军号:刊登有关领导的讲话和指示;②科技新视野:主要登载当今世界“三新”技术的最新动向和原始研究论文:③神州嘹望塔:主要登载国内油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动向;④江汉科技城:报道江汉油田在勘探、开发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进展情况;⑤网上读书城:登载《江汉石油科技》和《国外油气地质信息》的摘要供读者查阅;⑥创新金点子:选择性地刊登一些有关“三新”技术方面的读者来信或论文。
1.2.2自建数据库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是由研究院开发建没的二次文献型数据库,是江汉油田图书馆文献、技术档案等信息部门以及各二级厂处、科研单位了解我局科技成果、开展科研工作、成果查新、信息检索的必用工具。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1973年至2005年江汉油田的科技成果,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等专业。约220万字。
该数据库的检索路径有分类检索:主要按石油地质、石油物探、钻井工程、测录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地面建设、计算机应用、油盐化工等类别;关键词检索、课题完成人姓名检索以及综合性检索等检索方式。
该数据库目前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可供8000多个用户直接查询。
1.2.3引进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了《中国石油文摘数据库》、《国外石油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12个数据库。
①中国知网
江汉油田图书馆购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本行业的理工A、理工B两专辑。开通了镜像站,月访问量约15000次,下载5000篇,该网信息量大,资料更新快,资料比较齐全,给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现在已成为科研人员的主要文献资料获取方式。
②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的第一个镜像资源,该馆根据油田科研生产的实际需求引进了理学和工业技术分类中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及地球科学。它的引进,填补了油田在学位论文信息方面的空白,给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工作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经过几年的运行,科研工作者对它的普遍反映是文章专业性、可参考能力强,由于它是作为一个镜像资源,所以它的访问速度也相当地快。访问量累计已达236030次,累计下载53600篇。
③《中外石油文献数据库》
该数据库包括《中国石油文献数据库》和《国外石油文献数据库》,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发建设的综合性、二次文献型数据库。
两库分别收录了中文期刊256种,外文期刊近200种(包括,英、俄、日、法、德等语种)。此外,还收录了会议论文、科研成果报告、学位论文、考察报告、技术讲座总结、专利、技术标准和科技图书等多种类型的中、外文文献。两库收录石油文献的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油气加工、油气储运、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以及石油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等石油工业12个专业大类。
④《美国石油文摘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Tulsa(美国塔尔萨)大学编辑出版,是一个查找石油勘探开发有关文献和专利最权威的英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钻井、油气开采、油藏工程和开采方法、管道及储运、生态学和污染、替代燃料和能源、辅助工艺和其他矿产品等。
⑤《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
该数据库始建于1986年,是国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术、新成果查新数据库。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各省、市、部委鉴定后上报国家科技部的科技成果及星火科技成果。其收录成果范围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涉及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农林、能源、轻纺、建筑、交通、矿冶等十几个专业领域。《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详实性已使其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技术成果数据库。
1.2.4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可免费获取,根据油田科研生产需要,主要以专利文献数据库为主:
①《中国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记录了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的全部中国专利文献的全文,面向公众提供免费专利检索服务和全文提供服务。提供检索的内容包括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相关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的摘要与全文。
②《美国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供,可以检索并浏览美国专利全文。收录了1790年至今的美国专利,1790至1975年的专利只能通过专利号和现行美国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1976年至今的专利可以通过多个检索人口进行检索。
③《欧洲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由欧洲专利组织(EPO)及其成员国的专利局提供的,可以免费检索。在数据库中可以查到文摘、著录信息和说明书全文的国家有:欧洲专利组织(EPO)、法国、德国、瑞士、英国、美国、专利合作条约组织(EPO。可以查到文摘和著录信息的国家有:中国、日本。仅可以查到专利文献著录信息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俄罗斯、香港、印度、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古巴、丹麦、埃及、埃拉、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欧亚专利局(EurasianPatentOffice)等。检索结果记录中可以得到的项目内容:发明名称、专利号、公开日期、发明人、申请人、申请号、优先权号、国际专利分类号、欧洲专利分类号、等同专利号、权力要求项、专利说明书全文、专利附图等。
从以上分析可知,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比较丰富。但各模块分别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向油田读者提供初级服务,尚未构建统一的服务平台,知识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2江汉油田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根据笔者对油田图书馆部分科研读者所作的调查表明:科研读者目前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途径以局域网下载资料为主。到馆借阅逐渐递减;现有的电子资源能满足大部分的科研工作基本需要,但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数宅资源还不能满足需要;大部分读者希望建立门户网站,提供简便检索方法,让读者自由使用电子资源。由此本文提出了江汉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案:
2.1门户网站系统
江汉油田图书馆门户网站是在网上访问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入口点。主要任务为:
信息。包括新闻公告、专题资源、新书推荐、专题服务、读者指南、下载浏览器、FAQ等。这些栏目具有动态更新的特点,属于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范畴,需要进行授权管理,规范数据加工过程与数据格式,及时、及时更新。这些栏目的实现是通过图书馆网站的功能来完成的。
系统嵌入。如电子资源、馆藏检索、咨询台、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站内导航等,各栏目分别由一个个功能独立的应用系统支持,构成了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这些子系统的建设可以引进第三方成熟产品,也可以自主开发。在建设过程中,网站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实现对这些栏目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操作,以便支持这些功能。
2.2电子图书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目前尚没有图书数据库。为了满足油田广大员工对电子图书的需求,目前急需建设一个能够与已建资源相互补充的电子图书库。由于之前的期刊、论文等资源相对比较专业,所以此项目需建设一个集石化、采矿、工业技术图书及综合社科类图书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数据库。
江汉油田电子图书数据库的读者定位为江汉油田的内部员工,所有江汉油田的员工将可以通过江汉油田内部局域网或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江汉油田的电子图书数据库。
为了能够使得电子图书数据库与传统纸书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带动的作用,江汉油田的电子图书数据库需要与现有的纸书管理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缝连接。通过纸质书系统与电子书系统的互联和互检,读者将能够从纸书图书馆到电子图书馆进行自由的切换访问并获取相应的借阅、查询等服务。
电子图书库应该具备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等主体功能,为了能够及时监控电子图书的借阅、流通和使用情况,电子图书库的管理平台需要提供相关统计功能,并能定期生产统计报告,以方便图书馆迅速了解图书借阅情况,并调整相应服务策略或进行相关决策。
用户管理方面需要实现两者管理方式,lP范围用户管理和非IP范围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方面可以设置相关的检索方式,读者可以通过系统检索电子图书,实现简单检索、模糊检索、全文检索、分类导航等多种检索方式,无论是从书号、书名、作者还是图书类别或图书内容等都可以实现查询。为了能够保证广大江汉油田员工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更多好书和新书,电子图书库的图书资源需能够定期更新,更新后的资源能迅速上架。
2.3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
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实现纸质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图集、文件等多种形态文献的数字化,其工作流程包括扫描、上传、标引、等。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支持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检索、浏览等操作,是专题资源建设、新书通报等服务的基本支撑工具。在江汉油田图书馆中,数字化加工资源仅仅是对购买电子资源的补充,主要是用于建立本馆特有油气勘探开发知识资源的特色数据库,因此,只要具备扫描、转换、元数据加工和等基本功能即可。
通过调研,方正德赛(DESi)特色资源库建设系统解决方案将各式各样的文献资源数字化,统一成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电子资源,再进行深度数据加工和加密处理后在局域网上安全,或者以光盘介质出版,供特定范围内的读者进行使用。
2.4跨库检索系统
跨库检索系统是借助单一的检索接口,利用统一的检索方法,实现对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检索的系统。用户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接El,向系统提交检索请求,跨库检索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检索式后利用并发机制将其转化为各个数据源能够识别的模式,同步发送到目标资源获取相关检索结果,系统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结果进行整合,将结果记录转化为统一的标准格式,并进行排序、去重等操作,最终,形成格式统一的结果集,显示给用户。
近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建设的发展,油田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数字资源,由于不同厂家系统结构的差异,用户要进入不同的资源系统,按不同检索规定进行查询,才能找到所需的信息,手续繁杂,费时费力。电子资源的种类越多,用户的检索负担越重。通过跨库检索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库检索系统是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进行资源整合及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手段。方正CAII.S统一检索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ALLS统一检索系统能够提供以下三类检索服务
1)对多种异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的联邦检索服务。
2)对各种数字资源元数据联合仓库的跨库检索服务。
3)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检索服务。
关键词:石油工程;课外分组调研;野外地质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学现状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学团队的教师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从近几年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反馈信息来看,“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偏于勘探,石油工程特色不足。目前的“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的内容中,半数以上的学时用来较为详细地讲解石油地质的“生、储、盖、圈、运、保”等全部内容。但生油层、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部分的内容,与后期的油气钻井和开发过程关系不大。2.实习与实践偏少。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只在大一学习完普通地质学之后有个地质实习,该实习不能满足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改变实习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野外地质实习的机会,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有意义。3.考评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学校“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方面,期末笔试成绩占80%—90%,比例过高,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通过几天的考前突击也能得高分。
二、“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学改革的策略
结合“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的课程特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针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和职业发展特点,积极思考和探索,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如下改革建议。1.兼顾石油工程行业特点,充实教学内容。(1)精选学科基本知识。要对准确认识油藏模型至关重要的圈闭、构造、储层、沉积相、非均质性等内容有所加强,在现有常规内容基础上,增加圈闭类型及其油气藏类型、圈闭特征参数及其与油气藏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构造类型和构造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储层类型及其对流体渗流的影响;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非均质性及其对开发决策的影响等内容。对于理解和应用油藏模型的至关重要的油藏模型建立过程内容应该有所加强,重点介绍油藏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流体模型等内容;增加沉积微相和储层属性的井间预测算法;油藏模型在钻井实时监测、开发过程中流体动态分析等方面的应用。(2)以问题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知识点以问题研究过程的形式来呈现,以问题研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可以设计与相关专业课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使学生能够将不同课程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油气开发历史进程和现状,选择三类问题对目前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第一类为油气开发已经解决的实际案例;第二类为根据课程内容自行设计的反映油气开发科学原理的问题;第三类为油气生产尚未解决的实际研究课题。2.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形式。(1)研究式讲授油气田开发基础中的难点。油气田开发基础课程中涉及很多名词和概念,文字性内容更多一些,单纯讲授这些概念,会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有必要针对石油工程的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石油工程专业对于油气田开发基础的需求角度出发,从他们已经了解的或者即将学习的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引出油气田开发基础讲授的知识点,实现该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对于难以理解的油气开发地质基础理论内容可以以讲授为主,以保证教学效率。但不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从问题发现开始,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得出要讲授的科学原理,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体验问题研究的过程。主要方式包括以问题引导出科学原理的问题研究式讲授[2-3]、案例分析式讲授[4]、实际学科前沿热点课题分析式讲授[5]。(2)课堂讨论+课外分组研究。在讲授中可以穿插课堂讨论。可以围绕关键油气开发知识点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学生可自由发言讨论或分组讨论。包括课堂实际案例讨论、问题讨论、实际前沿热点课题讨论等[2-5]。对于关键知识点和综合应用性、拓展性知识,组织课外分组研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研究能力。形式包括文献调研、油田或野外实践考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等。研究的问题包括已经解决的反应科学原理的问题、实际案例或者尚未解决的实际课题等。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专业,“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是学生三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该课程前,学生仅通过“普通地质学”和“普通地质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对油气地质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充分发挥昌平周边地区山脉比较丰富的特点,激发同学们在平时的郊游过程中发现圈闭、构造和岩石类型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更容易地接收和理解一些圈闭、构造和沉积相等方面的名词。在授课期间适当安排1—2次野外实习,让学生在野外亲自观察典型的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和圈闭形态实例,力求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所讲授的内容。4.完善成绩评价体系。加强过程考核。将阶段测验、分组问题研讨、分组课外作业、课外自学等活动的成绩计入期末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比例一般不超过60%。期末考试中采取论文撰写、论文讲解、闭卷考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方法。
论文摘 要:随着海洋石油的大力开发,钻井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海上钻井发展及现状,我国海上石油钻井装备状况,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以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发展分析。
1 海上钻井发展及现状
1.1 海上钻井可及水深方面的发展历程
正规的海上石油工业始于20世纪40年代,此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实现了在水深100m的区域钻井并生产油气,又用了20多年达到水深近2000m的海域钻井,而最近几年钻井作业已进入水深3000m的区域。图1显示了海洋钻井可及水深的变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深水海域的钻井迅速发展起来。在短短的几年内深水的定义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初水深超过200m的井就称为深水井;1998年“深水”的界限从200m扩展到300m,第十七届世界石油大会上将深海水域石油勘探开发以水深分为:400m以下水域为常规水深作业,水深400~1500m为深水作业,大于1500m则称为超深水作业;而现在大部分人已将500m作为“深水”的界限。
1.2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世界拥有量变化状况
自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德朗1号”建立以来,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增长很快,图2显示了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世界拥有量变化趋势。1986年巅峰时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拥有量达到750座左右。1986年世界油价暴跌5成,海洋石油勘探一蹶不振,持续了很长时间,新建的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几乎没有。由于出售流失和改装(钻井平台改装为采油平台),其数量逐年减少。1996年为567座,其中自升式平台357座,半潜式平台132座,钻井船63座,坐底式平台15座。此后逐渐走出低谷,至2010年,全世界海上可移动钻井装置共有800多座,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西非、北海、拉丁美洲、中东等海域,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510座,半潜式钻井平台280座,钻井船(包括驳船)130艘,钻井装置的使用率在83%左右。目前,海上装置的使用率已达86%。
2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产业状况
我国油气开发装备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2.1建造技术比较成熟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钻井设备立足海上的基础。从1970年至今,国内共建造移动式钻采平台53座,已经退役7座,在用46座。目前我国在海洋石油装备建造方面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有国内外多个平台、船体的建造经验,已成为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的设计、制造和实际应用大国,在此领域,我国总体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2部分配套设备性能稳定海洋钻井平台配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与陆上钻井装备类似,但在配置、可靠性及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比陆上钻井装备要求更苛刻。国内在电驱动钻机、钻井泵及井控设备等研制方面技术比较成熟,可以满足7000m以内海洋石油钻井开发生产需求。宝石机械、南阳二机厂等设备配套厂有着丰富的海洋石油钻井设备制造经验,其产品完全可以满足海洋石油钻井工况的需要。
2.3深海油气开发装备研制进入新阶段目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仍主要集中在200m水深以内的近海海域,尚不具备超过500m深水作业的能力。随着海洋石油开发技术的进步,深海油气开发已成为海洋石油工业的重要部分。向深水区域推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浅水区域能源有限,满足不了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需求,另外,随着钻井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已经能够在许多恶劣条件下开展深水钻井。虽然我国在深海油气开发方面距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国的深水油气开发技术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今后走向深海奠定了基础。
3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
3.1作业范围广且质量要求高
移动式钻井平台(船)不是在固定海域作业,应适应移位、不同海域、不同水深、不同方位的作业。移位、就位、生产作业、风暴自存等复杂作业工况对钻井平台(船)提出很高的质量要求。如半潜式钻井平台工作水深达1 500~3 500 m,而且要适应高海况持续作业、13级风浪时不解脱等高标准要求。
3.2使用寿命长,可靠性指标高
高可靠性主要体现在:①强度要求高。永久系泊在海上,除了要经受风、浪、流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台风、冰、地震等灾害性环境力的作用;②疲劳寿命要求高。一般要求25~40 a不进坞维修,因此对结构防腐、高应力区结构型式以及焊接工艺等提出了更高要求;③建造工艺要求高。为了保证海洋工程的质量,采用了高强度或特殊钢材(包括z向钢材、大厚度板材和管材);④生产管理要求高。海洋工程的建造、下水、海上运输、海上安装甚为复杂,生产管理明显地高于常规船舶。
3.3安全要求高
由于海洋石油工程装置所产生的海损事故十分严重,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海区域发展、海上安全与技术规范条款的变化、海上生产和生活水准的提高等因素变化,对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安全性能要求大大提高,特别是对包括设计与要求、火灾与消防及环保设计等hse的贯彻执行更加严格。
3.4学科多,技术复杂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涉及了海洋环境、流体动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结构、船舶技术等多门学科。因此,只有运用当代造船技术、卫星定位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机电与液压技术、现代环保与防腐蚀技术等先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方能有效解决海洋石油开发在海洋中定位、建立海上固定平台或深海浮动式平台的泊位、浮动状态的海上钻井、完井、油气水分离处理、废水排放和海上油气的储存、输送等一系列难题。
4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研发热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至今仅有20多年历史,但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海洋油气开发的水深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4.1自升式平台载荷不断增大
自升式平台发展特点和趋势是:采用高强度钢以提高平台可变载荷与平台自重比,提高平台排水量与平台自重比和提高平台工作水深与平台自重比率;增大甲板的可变载荷,甲板空间和作业的安全可靠性,全天候工作能力和较长的自持能力;采用悬臂式钻井和先进的桩腿升降设备、钻井设备和发电设备。
4.2多功能半潜式平台集成能力增强
具有钻井、修井能力和适应多海底井和卫星井的采油需要,具有宽阔的甲板空间,平台上具有油、气、水生产处理装置以及相应的立管系统、动力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及生产控制中心等。
4.3新型技术fpso成为开发商的首选
海上油田的开发愈来愈多地采用fpso装置,该装置主要面向大型化、深水及极区发展。fpso在甲板上密布了各种生产设备和管路,并与井口平台的管线连接,设有特殊的系泊系统、火炬塔等复杂设备,整船技术复杂,价格远远高出同吨位油船。它除了具有很强的抗风浪能力、投资低、见效快、可以转移重复使用等优点外,还具有储油能力大,并可以将采集的油气进行油水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发电、供热、原油产品的储存和外输等功能,被誉为“海上加工厂”,已成为当今海上石油开发的主流方式。
4.4更大提升能力和钻深能力的钻机将得到研发和使用
由于钻井工作向深水推移,有的需在海底以下5000~6000m或更深的地层打钻,有的为了节约钻采平台的建造安装费用,需以平台为中心进行钻采,将其半径从通常的3000m扩大至4000~5000m,乃至更远,还有的需提升大直径钻杆(168·3mm)、深水大型隔水管和大型深孔管等,因此发展更大提升能力的海洋石油钻机将成为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石油机械;期刊;回顾;展望
1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不断壮大作者和读者群队伍
伴随新世纪的开始和新经济时代步伐的加快,我国加入WTO的临近,期刊将面临着WTO、电子期刊和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继续办好期刊,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办刊方针,做到报道范围不偏离,切实体现本刊专业性强的特色,才是提高刊物质量的前提。《石油矿场机械》期刊是由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72年,近30多a来,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强调社会效益第一,密切配合国家油气勘探与开发装备的发展方针、政策和生产任务;及时交流本行业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理论,以提高本学科的科学技术水平,为推动本行业的技术进步服务,为我国的石油勘探开发服务。截止2000年年底共出版29卷,172期。刊登论文近14705篇,各类信息、广告等3114条。正是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才使本刊连续三版入选为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刊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创刊30a来,主要报道了国内各时期石油勘探开发工程诸如钻井、完井、采油、井下作业、油气田地面工程所涉及的工艺装备及其与之相配套的通用设备、仪器仪表、专用工具、特种车辆等新设备、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以及与本相近专业技术的发展动向。
这些论文的创新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及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是我国石油战线广大科技人员智慧的结晶,它代表着我国石油装备的技术和水平。受到了广大科技人员和读者的欢迎和好评,长期被专家们一致誉为行业代表期刊。30多a来得到了广大作者、读者们的关爱和支持为此,我们办刊人员引以自豪和骄傲。在新世纪的到来之际,进入知识经济和我国即将加入WTO之际,我刊更应该把握机遇,充满信心,迎接新的挑战。
2突出重点热点报道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信息产业,必将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发展渖}技期刊是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反映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它孕育着新学科,新理论的诞生.所报道的新成果、新技术通过交流、传播,存储,使之成为人类进步的智慧结晶更为重要的是它不断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这一点使我们在30多a的办刊经验中深有感触和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到“九五”期间随着新技术、新装备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本刊为石油工业装备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期间.《石油矿场机械》围绕我国重点开发油区西部,稳定东部后期采油,发展浅海滩涂及边际海洋油田的石油工业开发战略中所涉及的新装备以及钻采设备更新换代技术与装备。在钻井方面主要报道了6000m深井钻井、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顶部驱动钻井技术与设备,水平井、丛式井和小井眼钻井技术与装备。采油方面重点报道了二次、三次采油设备、注水设备、稠油开采设备、超高强度抽油杆及其井下采油装备、油气水分离设备等。同时对海洋钻采设备的国产化,诸如海洋平台评估等都进行了较为详实的报道如,1996年第6期报道的FG20非调质钢超高强度抽油杆,其生产工艺特点是不淬火,只作低温回火,其金相组织与美国HS型抽油杆的综合力学性能相当,它解决了重负荷油井抽油之急需。中原油田1997年订货10万m。还有,新型中高速牙轮钻头轴承,它是为配合井下动力钻具,高速牙轮钻头开发的关键技术,即滑动轴承,其材料的室内现场试验效果分析引起了江汉钻头厂、成都总机械厂、江西钻头厂等单位的关注。并引出了多项研究项目再如,F320—3DH型钻机的改造,是由5机分离传动的罗马尼亚钻机改造为4机统一驱动的F320-4DHG型钻机同样引起了国内同行界的反响。PIP型双层组合套管注水泥装置,由于强度高,解决了地层套管被挤压变形问题。在华北油田大面积推广后,年平均经济效益¥2600万元。该项目曾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7年铁人科技成就奖。这些新产品、新材料、瓶技术成果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大批新的技术手段。
根据陆上石油工业在“九五瑚间要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为全面贯彻“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的方针,本刊围绕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6个战略展开和8个战略突破项目的实施。重点报道了油田注水机组振动信号的在线检测与分析,该项目已在大庆油田6个注水站20余台大型机组(2000kW以上)上推广应用,达到每个注水站年经济效益¥351万元,该项目在本领域继续深入研究开发,1997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为“大型旋转在线智能化状态维护研究。”关于海上固定平台构件的疲劳可帮陛计算,立项论证后,参加了“863”项目的子项目研究,并且使它用于渤海边际油田的开发,达到该新型采油装置保证服役期间在波浪特别是冬季海冰的作用下安全可靠的日的。对于400GF一31型天然气发电机组的开发与应用,在我刊1997年第3期刊登以后,新疆油田选购2台作为采油电站,山西晋城煤矿选用了燃用瓦斯气作为采矿电站,重庆某公司利用长江水作为冷却介质在长江两岸使用,同时还通过山东潍坊柴油机厂,出口到孟加拉国。
针对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利用聚合物驱(包括三元复合驱技术)进行三次采油的项目和大庆油田油气水分离设备(包括原油外输计量站、原油计量等项日)、高含水期稳产技术的研究;针对辽河油田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存在的油层纵向上吸汽不均,动用程度差等问题;针对中原油田严重腐蚀现状,分别在1998~2000年连续报道了涉及聚合物驱开采设备的关键技术,磁性材料堵水技术,蒸汽驱注等技术,在行业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同时,本刊着眼于科技攻关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推进企业科技进步、科技发展,使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报道了钻杆接头材料及热处理工艺,摩擦对焊钻杆质量,钻铤失效机理,钻柱失效分析,钻杆腐蚀疲劳试验,塔型井架的结构分析,钻井技术优化问题,PDC钻头及其软件的开发,抽油杆在线探伤,空心抽油杆采油装置,防砂配套新技术,射孔综合配套技术,无弹壳复合压裂技术,有杆深抽配套技术,油井机械清蜡技术,连续油管技术钢丝绳连续抽油杆,玻璃钢抽油杆,试压装置(包括油、套管试压装置,气举压管柱试压)及螺杆钻具试验、使用、失效分析技术,井下工具的推广应用等技术。为此,针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发展规划,组织约稿、共196篇。为我国石油钻井工程、油气田开发所包括的控水稳油、三次采油等完井技术、举升技术、修井作业技术、大修侧钻,机械采油系统,堵水调剖等技术的重点推广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的钻井、采油技术执“八五”到“九五”上新台阶做出了贡献。
回顾过去,着眼未来。我们虽然走过了30a的历史,但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对科研项目追踪报道的力度还不够,还应继续、增加信息量,缩短报道周期。新形势、新机遇、新经济,对我们提出了更严、更高的办刊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面向新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0a来,在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不断提高刊物质量,才有了今天的成绩。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互联网络的运行和知识经济的出现,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编辑人员将肩负着时代给予的重任,作为石油工业经济基础的科技期刊将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如何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1)办刊以来,本刊成立了编委会,建立通讯员、作者、读者网络体系。编委会委员是本行业的学术带头人,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他们经常会为期刊出谋划策。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与编委们的联系,及时向编委们汇报或通报本刊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学术权威性的编委会。
2)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既是一种业务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公共关系能使编辑部与外界环境起到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作用。这就是通讯员的桥梁作用,是编辑部不可缺少的支撑。通过发挥通讯员的作用,真正做到提高期刊质量的双重效益.
3)学术期刊审稿是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保证刊物学术质量的关键措施。专家审稿人是本刊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把关人。是论文科学性刨新性、实用性的推荐人。为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必须充分做到稿件外审。经过多年来的运行,随着新老编委的交替,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对于审稿人队伍还需不断地扩大和壮大。对于来稿不论是组稿还是自由来稿,应抓紧时间初审或及时送审。有作者来信,要求我们缩短审稿时间,这—点今后一定能做到,并希望多给我们反馈意见。
4)与兄弟刊物建立友好的关系向他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多交流办刊经验。同时,还应多参加行业会议、多听取新经验、吸收外界新信息、拓展办刊思路,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积极与国际接轨,为刨精品刊物奠定良好的基础。
4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素质
期刊的质量就是期刊的生命。要办好高质量的期刊,就应具有高素质的办刊人员。也就是说,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编辑人员水平的高低。
1)必须将刊物作为自己的产品来爱护,对刊物负责。对产品负责、使刊物不但刨社会效益,而且要创经济效益。这就对主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依法办刊,树立极高的敬业精神,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办刊当中来,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二,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宽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编辑规范、编辑标准;及时了解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动向及科研项目的跟踪;随时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对刊物发展要有好的思路、方向、目标,确保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刊物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执行者。
关键词:黄河口滨河地区,引蓄水系统,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处理技术
1.黄河口滨河地区引蓄水系统概况
胜利油田位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上,当地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深层地下水含氟等有害物质超标,不能饮用和灌溉,因此黄河水是油田唯一能饮用的客水资源。上世纪70年代以来,胜利油田为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并解决黄河断流时间逐步加长造成的用水困难,陆续在黄河三角洲上建设了11座大中型平原水库,为滨河油区的开发建设、地方经济建设与群众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 滨河地区引蓄水系统面临的突发性水污染隐患
2.1引蓄水系统沿线污水(废水)排放隐患
孤东水库、孤河水库的引水渠系沿线,在引水渠、沉沙池两侧密布数万亩的农田、苇田、鱼池、藕池,这些田地普遍缺乏废水排放渠道,都把水库引水渠道做为自身的灌排沟渠。每次水库进水,这些田地(鱼池)也补水换水,加上雨涝季节又使用水库引水渠和沉沙池排涝,这些废水对渠道水质均造成污染。
2.2引蓄水系统沿线油污泄露隐患
因滨河地区引蓄水系统处于胜利油田生产区域,一些油气生产设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引蓄水系统附近。如位于黄河岸滩的西河口取水口、丁字路取水口上游均有穿越黄河的油管线。黄河下游为游荡性河道,加上黄河调水调沙等汛情水情大幅变化的影响,一旦出现河道、滩地不可控的冲刷,平时埋于河底的油气管线可能会遭受冲刷而至管线架空塌折,造成油气泄露的突发事件,进而对黄河下游及取水口造成水质与环境污染。同样,水库的引水渠系上也有不少油气管线穿越,如孤东水库引水渠系:丁字路引黄输沙渠穿渠油管3根(渠底穿过)、跨渠注聚玻璃钢管2根;六号路沉沙池40公里险工附近有生产油井4口、南围堤东部有油井2口;孤东干渠三十公里闸以下跨渠油管5根;孤东水库南坝外库区有油管1根、气管线1根。这些油气管线的存在,对水源地环境安全构成危险。孤东水库库区油管2007年、2008年各漏油1次;2008年10月份孤东水库引水期间孤东干渠上油管漏油1次,因发现及时没有酿成大的水质污染事故,引水工作被迫间断10天。
2.3引蓄水系统重金属污染隐患
因黄河口地区工业以石油开采业为主,矿冶、制造、电子、仪表等容易产生重金属污染的工业项目很少,加上黄河水体因多泥沙而具有很强的特殊水体自净能力,泥沙对污染物具备一定的集聚吸附能力,随着在引黄渠系(干渠、沉沙池)沿程大量泥沙的沉淀,水中的各类污染物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去除。因此,黄河口滨河地区黄河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不严重,丁字路取水口、西河口取水口以及紧邻上游黄河水体重金属检测项目含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水的标准。取水口重金属超Ⅲ类水标准的情况并不多见,且超标幅度也不大、时间段也不长。综合调查近几年孤东水库、孤河水库蓄水水质全分析报表,没有出现重金属超Ⅲ类水标准的情况。
3.引蓄水系统突发性水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1]介绍
3.1 引蓄水系统引水期间遭废水污染的应急处理
目前滨河地区孤东水库、孤河水库两个引蓄水系统在引水期间遭到农业或养殖废水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法是做弃水处理。如孤东水库每年引水为达到渠道水质符合入库标准(国家地表Ⅲ类水),需向下游弃水700万m3左右,合计直接损失约100万元左右。若黄河滩岸的取水口出现废水污染的情况,应急处理方法是停泵停止引水,待黄河水质符合引水标准后再进行引水。
3.2 引蓄水系统遭溢油污染的应急处理
因地处石油开采区,所以滨河地区的引蓄水系统从取水口到引水干渠(沉沙池)遭受溢油污染的概率还是很高的。溢油进入水体后,按存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浮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等。溢油发生后可采取多种应急处理措施:
(1)物理方法处理溢油
可采用围油栏围控、机械(人工)回收、就地燃烧、吸附剂吸收(经吸附法处理后出水油含量可在5 mg/L甚至在1 mg/L以下[2])等方法。论文参考网。此种方法适用于溢油面积不大、没有燃烧安全隐患的情况。2008年10月份孤东水库引水期间,孤东干渠上一根油管突然爆裂漏油,因发现及时没有酿成大的水质污染事故,引水工作被迫间断10天。当时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就是上下游及时停泵、用围油栏围控溢油、人工回收方式处理了大部分浮油,用放水稀释并弃水的方式处理了大部分乳化油和溶解油,及时消除了干渠水污染隐患。
(2)化学方法处理溢油
当溢油面积与油量过大或溢油区风浪过大、有燃烧安全隐患时,一般采取抛洒油处理剂的技术措施。当前各国使用最多、效果较好的是乳化分散型油处理剂,也称之为化学消油剂或溢油分散剂。化学消油剂[3]是表面活性剂、溶剂及少量助剂复配而成的油处理剂。其作用机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使油膜乳化形成O/W型乳状液。化学消油剂的优点快速形成水包油型微粒子,降低了油分浓度,增大了油粒子的表面积。其缺点是在短暂时间内化学消油剂的局部浓度较高,会给某些生物的发育生长带来影响,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化学消油剂,对高黏稠油(如高黏度重油、高蜡质油等) 以及在低温(10℃以下)下使用,还存在着乳化率低或无效的弱点。论文参考网。消油剂的用量起码为溢油量的20%以上,以30%~40%为好,而有时在处理粘度小或薄油层时耗量更可达到溢油量的100%,造成费用昂贵。
(3)生物方法处理溢油
应用微生物治理石油烃类物质的污染,较物理或化学方法成本低、投资少、效率高,正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据测定,能够降解烃类的微生物有70多个属、200余种,其中细菌约有40个属。论文参考网。一般来说,一种细菌仅能降解~种或少数几种石油烃,或石油烃降解的几个步骤。生物降解,最初的研究是从污染环境筛选合适微生物进行培养开始的,投放到污染环境中降解油污;有时候在污染环境中添加营养盐促进降解微生物大量增殖来降解溢油。目前已有规模量产的生物添加剂商品。据报道,英国已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在不用拦油栅和化学药剂的情况下,用添加细菌混合培养物和N.P.营养盐的方法,成功地进行了海上消除油膜的试验,这种细菌能在2小时内将石油分子变成脂酸乳状液,且不影响水的有机体。美国已利用此技术成功地消除了得克萨斯州海岸的一次油污染。
4.结语
一个地区拥有稳定健康的水源和优良的供水水质,是保证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和重要性的因素,因此,不断地完善与改进提高引蓄水系统面对突发性水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目前水污染应急处理与治理技术研究水平基本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或急待研究突破的地方:(1)目前水污染应急处理与治理技术,仍然是以物理化学方法为主,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也较成熟,但普遍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二次污染”隐患较重的问题;(2)生物处理技术作为经济、高效、环保的治理水污染的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与应用正逐渐加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石油降解细菌对油污的净化能力,不仅取决于细菌的数量和菌属特性,而且也受到油污程度(海水中合油量)和原油成分以及环境条件如温度、营养盐、溶解氧和水文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应用中需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少。
[关键词]石油化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
中图分类号:TQ056;TE9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105-01
1 石油化工工业
石油化工工业是由化学工业发展而来,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和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2 石油化工自动化
石油化工自动化也分炼化自动化、油气田自动化、海上平台自动化及输油、气管线自动化等分支。从20 世纪60 年代起,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已经形成了石化工业和创新体系。2006年9 月投产的茂名年产100 万吨乙烯工程,新建裂解装置国产化率达到了 87.8%。目前我国在裂解技术、有机原料生产技术和聚合技术三大领域均有了一批自己的专利技术。炼油厂的燃料产品中,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等气体燃料将成为21 世纪汽车的主导能源,加上天然气原料增加因素,对于炼化工业的工艺会有一定影响。由于节能、环保、有效利用资源的要求,石化技术正出现新的突破,即出现第二代石化技术。
3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
3.1 自动化仪表
自动化仪表主要有压力仪表、温度仪表、物位仪表和流量仪表四种。
①压力仪表压力范围为负压到 300MPa(高压聚乙烯反应器)压力传感器、变送器和特种压力仪表采用多种原理,而且可用于脉动介质、高温介质、腐蚀介质、粘稠状、粉状、易结晶介质的压力测量,精度可达 0.1 级。
②温度仪表石化现场设备介质温度一般都需要指示控制,温度范围为-200℃到 +1800℃.大多数采用接触式测量.在现场指示的水银玻璃温度计多被双金属温度计取代,最常用的是热电阻、热电偶。
③物位仪表在石化行业一般以液位测量为主,由于测量过程与被测物料特性关系密切,物料仪表没有通用产品,按测量方式分为直读式、浮力式、辐射式、电接触式、电容式、静压式、超声波式、重垂式、激光式、音叉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
④流量仪表如今所说的流量,不是一般的流速,是单位时间内流经有效截面的流体的体积和质量,另外还需要求知管道中一段时间内流过的累积流体的体积和质量(流量积算仪)。
3.2 其他仪表
3.2.1 分析仪和在线过程分析仪
从工艺上看,生产过程中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的保证,只是间接保证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的质量合格,所以对过程中物料成分的直接分析和对最终产品的成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排放的物质也是要分析和在线监测的。多变量控制已在炼油,石化行业开始进入生产阶段,它以DCS为基础,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一个软件包,它与多变量动态过程模型辨识技术,软测量技术有关,多采用测控与PID串级控制相结合方式等。
目前在炼油厂中,对于分析仪器和在线过程分析仪的需求很旺盛,分析仪器的高科技含量,特别是对多学科配合要求高等,使得近年来分析仪器的科研和应用投入力量大,主要有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及红外光谱、核磁、电镜、原子吸收及等离子发射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
3.2.2 执行器
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联动构成。石化行业经常使用的是气动执行器,少数液动执行器,其中气动薄膜调节阀又是最常用的,另有少数气动活塞、气动长行程执行机构。调节机构(阀)由阀体、阀芯、阀座、上阀盖等构成,其中阀芯有平板、柱塞、开口3种类型。按阀体结构分调节阀的产品有直通单座、直通双座、三通型、隔膜型、软管阀、阀体分离阀、凸轮挠曲阀、超高压阀、球阀、笼形阀等。
3.3 控制和安全系统
①常规控制石化工业自动化的连续控制、批量控制、顺序控制的基本控制策略没变。其中主要为连续控制,或称反馈控制、回路控制,仍然以 PID 调节为基础,功能块之间连接可以是多重串接、选择性连接、并联连接,自动补偿、自动跟踪、无扰切换,多配方自动改变参数或功能块连接方式。它能在保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满足复杂参数的计算、综合指标的显示和监控,从而帮助操作人员实现回路操作、单元操作应付多种燃料变化、原料变化,实现生产指标、节能指标,保证环保运行,完成大型装置的开、停车、一般故障处理及一般连锁保护。但石化行业目前的主流控制策略仍是适应多回路控制站的功能块复杂组态能力的控制策略。
②智能控制和优化在现代控制论的推动下,各种智能化算法应运而生,其中除智能 PID 控制器外,多变量预测控制已在炼油、石化行业开始进入生产实践阶段。
③人机界面目前石化企业正在由一个装置一个控制室逐步过渡成数个装置一个控制室,而且最终是以 CRT 或 LCD 屏幕显示为主,辅以少数显示仪表和指示灯,以鼠标、键盘操作为主,辅以触摸屏及少数旋钮和按钮,工业电视摄像头摄取的画面也由专用屏幕逐步纳入 DCS 操作站的屏幕。
④安全仪表系统石化装置由于大型化、连续化及工艺过程复杂、易燃、易爆、对环境保护要求高等原因,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由 DCS 等设备完成安全连锁保护的方法,在某些企业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紧急停车系统(ESD)等为 DCS 之外的单独设备。此外还有火灾和可燃气体监测系统(FGS)、转动设备管理系统(MMS);特别是压缩机组综合控制系统(ITCC,因其防喘振而特殊)等。现在自动化仪表行业兴起的基于 IEC61508 和 IEC61511 的安全仪表系统(SIS),正是为了进一步满足石化企业的需求而开发的。它是在安全总概念下,不同于3C强制安全认证、Security保安等的Function Safety 功能安全。SIS 是专门的工程解决方案,它连续在线运行,当侦测任何不安全过程事件时,能够立即采取行动,以减轻可能造成的损失。功能安全还应结合风险度、安全指标、安全完整性等级(SIL)等,正确选用 SIS(或直接称 ESD)系统。
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在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现代自动化仪表的智能化技术及系统改善了仪表本身的性能,影响了控制网络的体系结构,其适应性越来越强,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 期刊论文李桢.Li Zhen 自动化仪表系统供电方案的改进-石油化工自动化2008,44(6).
[2] 陆德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
[3] 期刊论文陈缃雯.邱宣振. Tube与自动化仪表系统工程-石油化工自动化2009,45(4).
【关键词】石油气储运;事故分析;应对措施
液化石油气田或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的一部分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为C3、C4烷烃。液化石油气(LPG)是重要的燃料及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论文提出了我国石油储备问题迫在眉睫,液化石油气储罐和相关附件泄漏事故的类型,寻找防止液化石油气泄漏的防治办法,为液化石油气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1 目前液化石油气储运管理现状
石油气的储运过程大致为:陆上天然气通过长输管道由产地送往中心城市,经配气站降压后,再用低压管道向用户供应;越洋而来的进口天然气则是预先使之液化为液化天然气(LNG),然后装船运至接收基地,再经气化之后以管输方式输送给用户;液化石油气(LPG),除了少数用管道输送之外,大多数是通过车、船等移动装载容器,在几经接转之后以罐装气的形式提供给用户。随着LPG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大规模使用,其在生产、运输及储存等各个环节中潜在的危险也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是十分严重的,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例如:1989年8月12日,发生在我国石油气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的特大火灾,造成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540万元。这些事故的发生固然存在偶然因素,但是,LPG储运应急系统的不完善,才是事故代价惨重的主要原因。这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加快这方面的研究。
2 石油气储运事故特点及危险特性
2.1 石油气储运事故特点
石油气的事故主要途径是泄漏、引燃、爆炸,最后形成火灾爆炸事故,如果紧急处置不当,抢救不及时,那么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此外,在接触石油气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足,措施不当,也有可能引发石油气中毒事故,轻者使脑中枢受到损伤,重者可导致死亡。由上述可见,石油气事故看起来似乎比较单纯,但是,由于石油气具有比液体石油更具有危险性的特点,而且事故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因此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后果也往往比较严重。因此,为了有效地预防石油气事故的发生,首先要了解它的危险特性。
2.2 石油气储运的危险特性
1)易挥发性。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其沸点分别为-161.5℃、-88.6℃、-42.1℃及-0.5℃。因此只能在很低的温度、一定的压力下呈液态存在,一旦这种条件被破坏就立即挥发并转为气态。因此容器或管道的任何一点细小的不密闭缺陷都会造成石油气的泄漏,形成事故的诱发原因。
2)易爆性。气态的烃类化合物只能在与有氧气体(如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之后,才有可能爆炸。仅就爆炸范围而言,石油气的爆炸危险性就比液体石油大。尤其危险的是,大量石油气泄漏时有可能发生危害性极大的“震爆”现象(亦称“轰爆”)。容器在满液情况下,温度一旦升高,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升高。当液化石油气泄漏后发生燃烧爆炸时,周围其他储罐受到火焰烧烤,压力会迅速增高,从而发生物理爆炸,产生爆炸碎片,造成新的燃烧爆炸,形成多米诺连锁反应。
3)油气聚积性。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中除了甲烷之外,其余均重于空气。因此,泄漏出来的石油气,尤其是丙烷或丁烷气,经常是聚而不散,形成气云,并随着气流四处飘散,最后下沉聚积于洼地或管沟之中,在达到一定浓度之后遇到明火即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5)易产生静电。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越多。当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数值,同时又产生了适当的放电条件,周围也存在着处于爆炸范围内的混合气体时,就会引发静电爆炸事故。这类事故主要发生于装卸过程或清洗储罐时。
6)石油气中毒。在烃类化合物中烷烃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最小的。尽管如此,即使在有足够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吸入石油气也会对人的中枢神经产生缓慢的麻醉作用,轻者使人有疲乏的感觉,中度时会产生“醉酒”现象,严重者则会导致停止呼吸和心脏跳动,抢救不及时将会造成死亡。
3 石油气储存过程中的事故
1)首例低温储罐爆炸事故。1944年美国克利夫兰市的一座容积为2X104m3的钢制双壁低温液化气储罐突然破裂,大量液化气外泄并到处流散,流入城市下水管沟之后被引爆并发生大火。其后果是13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原因是钢材的强度和冲击韧性达不到要求,同时在结构计算方面也不够精确,属于选材不当与计算不准的设计错误。这次事故使人们对液化气低温储存产生了惧怕心理,从而使这项新技术被迫停顿下来。
2)震爆事故。美国某港口的一条工作压力为6.5MPa的液化丙烷管道在生产过程中突然破裂,大量的液化丙烷先从裂口处喷向地面,然后折转向上形成蒸气云升到离地面高约20m的空中,约20min便扩散至离出事地点约30Om处的建筑物群。遇火源后起火爆炸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