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22:46:08
导语:在环境污染与防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城市 环境污染 保护 建设
1 城市环境污染与资源现状
城市规划的前提取决于经济以及人口的密度,环境问题和巨大的资源压力与之成正比,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长,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紧张与浪费。
1.1 分析大气的污染成分
目前已知大气存在污染的成分多达100多种,主要是人为污染和自然污染,例如:工业废气,火山爆发等,尤其是人为因素对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在工业生产中污物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工业污染性质繁杂,种类繁多,另外严重的人为污染是交通运输中造成的,例如汽车尾气,它排放集中,直接给人们造成危害,迫使呼吸系统病变,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是重要污染源,再者,各种研发的空气喷雾造成了空气污染,增加了有毒物质。另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同样也污染空气,例如:大量的粉尘废气,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进入空气中造成危害,改变空气质量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1.2 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涉及如下三点:(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有资料显示,有一半的废水是生活排出的;(3)农业中用的化肥、农药,通过雨水进入到到河流中后,使地表水受到污染。
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我国城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中的污水每天至少有l亿吨。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已受到污染,全国不适合鱼类生存水占到1/3,不能用于灌溉的占到1/4,严重污染的已达到了90%,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40%的水已不适合饮用,甚至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导致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的罪魁祸首。
1.3 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涉及到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另外,也包括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物。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后才能丢弃,否则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固体污弃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被废弃的某物品有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为资源。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就是利用废物的这个双重性,使固体废物减量、无害化,并且变成资源。对于不能利用和一定会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
1.4 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根据分贝高低大致可以分为高低两种,低噪音对人体是无害的,在相对的条件下甚至对提高工作效率有帮助,但是高强度的噪音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他可以造成人的精神紊乱,情绪急躁,对人的生理机能造成损害,对神经系统,心脏系统,血管系统,内分泌等都有影响,有研究显示,在噪音下孕育的孩童体重低下,甚至发育不良。高强度噪音主要来自工厂,交通,高强度喇叭,施工现场,和人群密集的地方。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娱乐场所和商场等消费场所的增加,噪音污染更为严重,俨然发展成了城市污染灾害之一。
2 防治污染的措施
2.1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当在维持现有城市的能源与交通状况的前提下,找出危害广,影响大的最严重污染物,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理。城市规划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1)合理工业布局;(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3)绿化造林。
2.2 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机物的污染,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每个城市水污染的程度各异,但仍可普遍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1)提倡节约用水,对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在不能用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管道中;(2)划分区域用水,在污染严重区域开办废水处理基地,尝试多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净化水,严格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
2.3 固体废物污染的整治措施
对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一般采取填埋,焚烧等。目前,我国大面积能够填埋的土地已经发展到稳步阶段,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妥善处理固体废物达到极限,要缩减填埋场地,避免浪费,尽可能将填埋的气体形成资源。焚烧垃圾要将垃圾进行分类,将可燃性的垃圾采取焚烧的方式,尤其东海沿海区域采取此种方式能够尽可能的保留土地的资源,这也是要求了根据不同地区土地环境的特性来采取不同固体废物处理的方式。
2.4 噪音污染的整治措施
随着我国降噪技术的不断完善,很多领域都采用降噪材料和降噪技术,城市发展造成工业,运输业的规模增大,所以在很多场合中都需要进行降噪技术,考虑经济利益等因素,降噪的可造作性来自:在控制环节,设计环节,工厂车间等进行降噪,通过隔离声源,减少振幅,吸纳声响和消除声响等技术进行噪音污染的城市治理,降低噪声,对于相对空旷的地方和很少人去的工作场所相对能放宽对噪声降低的要求,城市建设中的增加绿化水平能够有效的降低噪音污染。
3 结语
总之,人们的生存离不开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这也是经济发展的依托,也体现了人们城市发展和文明发展的程度和象征,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非常有必要进行城市污染的问题跟进并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通过现代环境治理的理论方法,根据现有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寻找污染环境的根源,进行危害治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做到人类社会环境统一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提供可持续的资源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宇.浅析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09(05).
[2]车丽荣.浅析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加强环境保护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
[3]杨君.浅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镇绿地景观与环境保护规划[J].河南建材,2015(01).
[关键词] 农村环境 污染 防治
农村环境破坏及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因此必须保护农村环境,为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当前农村存在的污染问题主要有:
1.乡镇企业的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这无疑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壮大农村经济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必须看到乡镇企业在发展中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
乡镇企业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企业多,“三废”
排放量大,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大部门的各个行业。污染比较重的有造纸(制浆)、电镀染料、制革、农药等行业。乡镇企业中这些行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资金不足,“三废”处理设施不健全,管理水平低等十分严重。(2)、乡镇企业污染源点多面广:乡镇企业规模小行业多,资源利用率低,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很多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因缺乏环境保护和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的环境及社会效益,乱占耕地,滥垦乱采,浪费资源,污染环境。(3)、乡镇企业以其数量多,规模小,污染源分布广,对环境的直接损害相当严重。(4)、乡镇企业缺乏应有的统一规划管理,盲目上项目到处建项目,使环境普遍遭受污染。(5)、因乡镇企业存在多级管理和多种所有制,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环保工作也不好管理。(6)、尚未制定完善的乡镇企业法规,执法人员无依据,也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之一。(7)、农村乡镇一级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再加之乡镇企业数量多,范围广,无专门管理人员,也是造成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失控的原因。
2.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
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使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2.1 化肥污染
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物都有威胁。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无机盐等有害成分,由于长期施用对农业环境造成影响,影响了植物品质。四是化肥不合理应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进入大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碳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另外还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如植物陡长造成病虫大发生,引起污染。
2.2 农药的污染
我国在1983年以前生产的农药以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为主,占总量的53%。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同时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只有10%黏附于作物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并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表面接触损害人体。再是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田间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2.3 塑料薄膜污染
农膜的使用一方面给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另外地膜中有害物质的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2.4 空气污染
以前,在农村每当农民收获完小麦、玉米后,剩下的秸秆就要焚烧掉,一方面焚烧后的灰分可当化肥,另一方面省去了清除的力气。可是焚烧的浓烟不仅使行人烟眼流泪,而且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
3.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解决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依照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环境保护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总体战略和发展方向。乡镇企业生产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淘汰陈旧设备,最大限度提高物质产品转化率,降低物耗、能耗、水耗,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减少“三废”排放量。
3.2 增强各级领导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是防治农业污染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大力向农民群众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使其正确合理施用有机肥的新技术、新方法,为综合防治农业污染奠定基础。
3.3 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采取新技术,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机械化肥,深施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是减少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搞好农业科技示范,组织农业攻关。其次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科学制定规划,坚决兑现政策,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污染的监管执行力度,把农业环保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摘 要:文章对图书馆工作中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对馆员危害因素做出了论述,希望图书馆有关部门对馆员的职业健康予以应有的重视,并对改善图书馆工作条件,防护可能的职业危害提出了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79-02
作者简介:杨春玲(1969-),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
1 图书馆存在的健康危害
高校图书馆既是广大学生查阅文献、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的重要文献信息中心,也是高校教师等科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人员活动密集且流动性大。从卫生学角度来看,馆舍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当人员多、出入频繁、流通量大、图书借阅次数重复增多时,极易造成环境、空气和图书污染,尤其是微生物污染。
1.1 悬浮颗粒和电磁辐射的物理因素污染及危害
1.1.1 据南京高校图书馆做的一项测试结果显示,图书馆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在阅览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场所开门后1小时,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高于室外6%以上;开门超过9小时后,悬浮颗粒和电磁辐射都超出室外9倍。同时,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时可达室外的4倍。另一方面,每人平均每小时因新陈代谢作用会有数万粒皮屑脱落,这些附有大量细菌和病毒的粉尘可较长时间在室内飘浮并积累,有害物质会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尤其在冬季,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往往比较严重。对于图书馆馆员来说,长期地工作在污浊的环境中,吸入污染的空气,不仅会损害人体器官,如:诱发心脏病、患上呼吸道疾病,而且还会导致人体内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降低,使人变得极不活跃。因而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进而降低工作效率。
1.1.2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的应用,图书馆内的电磁辐射污染程度也变得极为严重。图书馆电脑、消磁器、图书检测仪都是辐射源,而现在的图书馆工作都离不开这些电子产品,因此不得不频繁地受到电磁的辐射。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中会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出现头痛耳鸣、神经衰弱,严重时可导致白血病,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并且,现代图书馆一般对电磁辐射缺乏有效的防护,使得馆员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威胁。
1.2 微生物与病菌的生物因素污染及危害
图书馆的书刊流动性很强,书刊不仅是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载体,也是许多可致病病菌的载体。并且,使用次数越高的书刊,污染程度也就越严重,即使是新入库的新书,也会携带少量致病因子。因此,书刊在存储、流通过程中就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污染源”。
1.2.1 以纸张为载体的图书,在加工过程中,各种微生物如真菌、霉菌就被大量地带进了纸张内。并且图书、期刊活动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一本书有时经过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之手传来传去,最后伤痕累累地回到图书馆书库,每本书也都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大量的细菌。经过专业部门的检测,流通的书籍会携带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乙肝病毒等多达几十种病菌,会给人体带来如消化道疾病、肝炎、皮肤病多种疾病。
1.2.2 图书馆的许多文献资料必须进行合订加工,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用胶黏剂,如:浆糊、胶水、乳白胶等,由于这些涂料含有淀粉、蛋白质和乳化剂等,而且在阴暗、潮湿、通风不好的条件下极易滋生霉菌。而霉菌的飘浮在空中的孢子和释放的毒素则会损伤人体的神经系统。
1.2.3 图书馆都会有存放书刊的书库。如果书库中除虫工作没到位,极易滋生尘螨、蟑螂等微生物。尘螨肉眼难辨,但能叮咬人体,能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及过敏性鼻炎等多种疾病。蟑螂是多种病原体的携带者,爬行过的书刊及书架上会沾染大量细菌,并且蟑螂对书籍也有极大的损害。
1.3 书刊和建筑装修中释放的有毒物质的化学污染及危害
1.3.1 现在图书馆依然是以收藏纸质文献为主,书籍报刊印刷采用的油墨及纸张含有剧毒的甲醛和铅,其中甲醛可通过空气挥发。因此,在书刊资料高度集中的图书馆存在严重的甲醛污染,据资料表明,书库和外文书库内的甲醛浓度最高。而甲醛为一类致癌物,不仅能导致人体分泌失调,还能引起鼻咽癌、鼻腔癌和鼻窦癌等多种癌症,并且还有极强的致畸作用。而纸质文献一般通过铅字印刷。有资料显示,书刊彩色封面的含铅量超标13.6倍,而据测定,报纸中的铅含量为30mg/kg,纸质文献含铅量极高。图书馆流通、编目和期刊部门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和翻阅书刊,如果不注意防护,就极易摄入超过标准的铅,而铅对人体神经、免疫、造血、泌尿、心血管、内分泌系统都有不良影响。
1.3.2 我国图书馆发展正处于蓬勃上升的阶段,新建馆舍多做了精美的装修,而装修材料会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这大大地加重了图书馆的污染。一般公认的建筑污染包括甲醛、苯、苯的同系物、氨和VOC(挥发性有机物),这些污染物不仅难清除,而且都是对人体极度有害的物质。如不处理好,对图书馆馆员健康将是极大危害。
2 图书馆职业防护的几点建议
2.1 保持图书馆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最廉价的也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据悉,在室内空气与外界流通的状况下,在最初30分钟内空气中微生物可减少77.3%~79.3%,75分钟内可减少96%~99.5%,140分钟后则基本查不到细菌。并且,经常对馆内进行通风不仅可以防止霉的产生,还可以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挥发物的浓度,保持库内空气清新,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在春、秋、冬三季采用全面自然通风是保持图书馆空气优化的最好方法,因此,建议图书馆的外墙窗扇应全部采用外推方式,扩大自然风的流量。对于冬天北方取暖而无法通风,也要进行人工辅的换气。
2.2 书库及阅览室都要有紫外线消毒等设施
每天对馆内进行消毒,是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必做的一项工作。然而,笔者通过亲身到访以及调查询问,发现现在大多数馆区只做到了卫生保洁,并未对馆内进行杀菌消毒工作。书籍报刊大量翻看,阅览室器材的循环使用,都会使馆内图书、书架、桌椅等物品携带大量的病菌。尤其是在流行病高发季节,图书馆很容易成为疾病爆发中心。笔者建议图书馆闭馆后,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在馆内大厅可以喷洒消毒水,对于病菌污染严重的图书馆阅览区可以装备紫外线消毒器进行消毒。紫外线消毒有着高效率杀菌、无二次污染、运行简单、消毒器成本及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众多优点,并且紫外线消毒不会损害书籍,应该广泛地得到图书馆的采用。合理地运用消毒措施能够较好地防止病菌在图书馆的传播,图书馆应当给予高度的关注。
2.3 安排及时有效的馆内清洁工作
图书馆作为一个封闭的公共场所,如果无法保持馆内的清洁,不仅对馆内的人员身体造成机体性的损伤,还会成为传染病的病源。因为人流量较大,馆内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垃圾,如果无法及时清理,将会孳生大量的病菌以及微生物,就容易成为传染病的传播源。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大量的垃圾长时间堆积便会发酵,散发异味,更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有时甚至极个别的读者会在馆内随地吐痰、进食,这些污物如果无法及时地清除,也是图书馆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因此,图书馆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加大对馆内的保洁力度,并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
2.4 图书馆做好防辐射的工作
图书馆可以种植一些吸毒、灭菌的植物,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合理布局机器设备,减少电磁污染的强度。同时告知馆员要有穿戴防辐射服装的习惯。
2.5 做好卫生宣传工作
对于进馆的读者,在入馆前做好宣传,告知读者垃圾要入箱,不要在阅览室进食,不要随意涂抹,禁止馆内随地吐痰,严禁吸烟,也不要携带有味道的物品进馆。做到宣传在先、警示在后,避免发生违章行为,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减少馆内的污染。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配套的图书馆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随着图书馆工作环境的改变,对于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的各种客观危害因素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图书馆职业者的防护也不足,导致了图书馆职工的健康权利没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尽管图书馆职业不是什么高危行业,但是因工作原因,也同样存在一些慢性疾病会对图书馆馆员的身体造成侵害。
同样,人才是发展的主要因素,广大的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内部发展的动力,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的和谐发展与繁荣,都离不开馆员的努力。只有树立以馆员为本的理念,切实关心馆员的身体健康,把馆员的健康权益放到第一位,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理性发展的图书馆,在关注读者之余,也要对馆员的健康多做关心。这样,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图书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服务高校、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汤雷.专家指出工作环境影响心脏健康[N].当代健康报.2011-9-23.
[2] 吴辉高.居住环境与健康[J].江西建材,2007(1).
[3] 刘樱.以人为本 重视图书馆职业防护[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
福建省11个主要湖泊水库中水质未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要求的分别是厦门筼筜湖、福州东张水库、福州山仔水库和泉州山美水库。下文重点介绍该4个湖泊水库的基本概况、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污染物及其来源。
1.1基本概况
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毗邻西海域,湖区水深1~5m,水域面积约1.49km2,流域面积约为37km2,是一个基本封闭的半咸水湖,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只有自西海域纳潮引发的水循环。筼筜湖是厦门市区惟一的人工湖泊,湖泊的中央是美丽的白鹭洲,鲜花、绿树、青草、曲径映衬着幢幢现代建筑,一派现代都市气象。东张水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西北部,龙江干流中游,总库容20000×104m3,流域面积200km2,是一个集蓄水、灌溉、发电、防洪、水产养殖和城市供水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水库,其主导功能是饮用水源,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管理。山仔水库位于敖江干流中游,潘渡乡山仔村上游约1km,坝址位于塘坂以上6km处,东距连江县47km,南距福州21km。该水库建成于1992年,呈长条不规则状分布,是山仔水利枢纽工程的主体。水库最大坝高62.5m,流域面1646km2,总库容10600×104m3,是一座具有灌溉、发电、供水和防洪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力枢纽;水库于1994年开始蓄水,1997年被定为福州市第二饮用水源,并于2003年正式向福州市供水;山仔水库枯水期为10月到次年3月,多年平均流量29.10m3/s,汛期为4~9月,径流总量占全年的75.4%,多年平均流量为88.7m3/s,年平均气温l4.7~19.4℃,7月份最高,达24.5~28.8℃,1月份最低,为7.3~10℃,年降水量在1000~1800mm。山美水库流域主要包括山美水库库区、晋江上游的桃溪、湖洋溪两大支流以及跨流域调水的龙门滩水库。山美水库位于泉州市西北部,即南安市九都镇山美村,是一座集供水、灌溉、防洪和发电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其供水途径是晋江东溪-晋江-金鸡闸-各供水渠道,担负着晋江下游南安市、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等8个县、市、区400万人口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年供水量约100000×104m3;水库集雨面积1023km2,多年平均来水量140000×104m3,总库容积65500×104m3,正常蓄水位96.48m,相应库容47200×104m3[10]。
1.2水质现状
筼筜湖的近3年(2009~2011年)水质如表1所示。逐渐升高,到2011年,TN和TP浓度最大值分别达到6mg/L和0.30mg/L;Chla浓度呈现升高再降低的趋势;COD浓度处于劣四类海水。可见,尽管厦门市政府近几年投入很大资金治理筼筜湖,但筼筜湖水质仍处于劣四类海水,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筼筜湖的治理。东张水库的2010年水质现状是TN浓度0.32~1.51mg/L,在4~7月期间各个监测点位多次出现超III类水1.0mg/L的要求,由于东张水库功能要求II类水标准,TN严重超标;TP浓度为0.01~0.08mg/L,满足水库功能要求II类水标准[7]。可见需要进一步削减东张水库流域氮污染汇入,改善水库水质,使其满足于水域功能要求。山仔水库的近3年(2009~2011年)水质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从2009~2011年期间,山仔水库TN浓度有上升趋势;TP浓度有降低趋势;Chla浓度呈现波动,先降低在升高;CODMn浓度较稳定,变化不大。总得来说,山仔水库TN和TP处于III类水平,CODMn处于II类水。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III类水标准,但不满足水库功能要求II类水标准。需要做好水环境防护与治理,进一步改善水质,使其满足于水域功能要求。山美水库的近3年(2009~2011年)水质如表3所示。由表3可见,从2009~2011年期间,山美水库TN浓度逐渐升高,TP浓度变化不明显,CODMn浓度呈现先减少再增加。总的来说,山美水库TP和CODMn均处于II类水平,满足其水域功能要求II类水标准;但是山美水库TN浓度处于劣V类水平,严重超标,而且TN浓度逐年上升。可见整理山美水库N污染物超标刻不容缓,泉州市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整治山美水库氮污染物超标。通过做出合理的水库流域防治规划,逐步削减流域氮污染物的汇入水库中,改善其水质,使其满足于水域功能要求。
1.3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由表1可见,厦门筼筜湖主要污染物是氮、磷和有机物;福州东张水库和泉州山美水库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污染物;福州山仔水库的主要污染物是氮和磷。可见福建水库湖泊主要污染物是氮和磷,尤其是氮,4个湖泊水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氮污染;有机物不是水库的主要污染物,但是湖泊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引起湖泊水库氮、磷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指标超标的主要来源可分为外源和内源,其中外源是主要来源,内源氮污染物释放也不容忽视。外源主要包括:(1)点源即为经过处理或经处理未达标的排放的污水(城市生活污水、医疗污水、水产养殖厂污水、畜禽养殖业污水、工业废水)中含有的无机氮(主要是氨氮)和有机氮;(2)面源:未集中收集的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农田、城市地表、乡村地表、果园、山林、矿场等地由下雨径流携带氮污染物进入水体。内源主要是由于在一定水环境条件下(低溶解氧、水流扰动、水底底栖生物扰动)沉积物会向水体释放氮、磷和有机物等污染物,从而引起水体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指标超标。
2防治措施
2.1工程措施
1)污染源治理(1)工业废水集中处理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以及污染贡献率,分别采取处理措施,分立即关停、3年内逐步关停和加强管理达标排放3种。(2)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新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根据村落生活污染源主要集中在粪便污水,且粪便污水具有量少、浓度高的特点,可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系统中统筹考虑。利用农村废弃和闲置的沟渠和池塘,改造为具有收集和处理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功能的生态处理系统,就地消纳和降解农业面源污染。(4)畜禽养殖治理工程污染比较严重,建议搬迁。其次的处理方案是改革生产工艺为干清粪,减少污水产生量;建设污水处理装置,利用厌氧水解和沼气发酵,使得出水达标;同时,可以将出水提升至附近果林和山林进行浇灌,进一步净化,粪渣经高温堆肥后作为果林废料。(5)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新建垃圾处理设施,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6)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近期围绕总量控制,从面源输移路径和末端控制两个方面开展研究,确定适合本流域面源污染负荷防治工程,减少面源污染负荷。与此同时,制定兼顾源头污染负荷削减政策、法规、技术与措施等。中、远期从遵循生态经济理念出发,开展从源头控制面源污染负荷工程、技术、措施等研究,选择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进一步保障水质。2)水环境整治和水质强化净化(1)流域河道清淤工程(2)前置库工程前置库工程包括前置库土建工程和前置库生态工程建设。置库的主要功能是蓄浑放清和净化水质;前置库土建工程包括闸坝的建设和边坡的整治等。前置库生态系统包括湿生植物带、挺水和浮水植物带、沉水植物带与底栖动物带四大功能区。(3)内源清淤和原位修复工程3)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生态系统调控与修复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
2.2非工程措施
1)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监控体系工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应急能力建设工程;监督管理能力建设。2)社会经济方案调整规划乡镇工业布局,建设乡镇生态工业园区;结合流域经济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工程。
2.3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检测;防治
一、室内环境检测与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环境检测与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室内环境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进行室内装饰的过程中,大量的有害物质残留在装修材料中并不断的释放到空气中,为了保证环境的清洁,必须要对室内的环境进行检测。工程施工后,在验收阶段就要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相应的数据,来进行防治处理。尤其是公共场所,环境的质量影响大多数人的健康,环境监测也成了必然要做的工作,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国家根据实际情况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从而保证环境污染的防治。
发展趋势。室内环境的检测包括对室内环境的评估、治理等,其中对室内环境的评估是对室内环境的初步勘察,室内进行装饰过后,必然要受到一定的污染,而对污染情况的评估能够得出相应的结果,从而得知污染物的性质,从而进行合理的治理。另外,室内环境的治理是对污染物质的稀释、处理,是从评估中得出的结果来进行科学的治理。然而现如今,由于装饰使用的材料不断更新变换,在环境污染防治的方法上也有了新的要求,人们对于环境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环境治理的需要,环境监测的工作就要长期深入的进行下去,把环境监测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工作,使环境监测和防治成为一项长期的更有意义的工作,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
二、室内环境检测的现状
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的装饰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我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在室内环境污染的问题上相对较晚,而通常的环境污染都是指燃煤污染,在污染的控制上也相对容易,污染的程度也很低,治理起来也不需要太繁琐。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室内的污染情况相对以前的燃煤污染要严重的多,各种工业物品的使用、室内家具装潢材料等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程度的危害,并且这种室内环境污染的情况还在不断的恶化。为此,我国也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来限制室内环境污染,装饰材料的使用上,很多的装饰材料有害物质的含量都需要达到相应标准,不能够超标,并且由专门的检测部门来进行定期的检测,从而保证室内环境能够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也能顺利了许多。
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室内的环境质量,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方案,制定了一些制度,其中《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等文件都是为了控制室内环境污染而颁布的。并且经过了多次的修改于完善,对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不仅具有科学性,同时也有着很高的权威性。
三、室内环境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来源
从实际研究来看,室内污染的来源很复杂,其中主要的来源有以下几点:外部生态环境的污染,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等、室内建筑装修材料及家具释放物的污染、烹调及燃烧产物的污染和人体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成分的污染。通过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分析,目前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约68%的人体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尤其以氡、游离甲醛、氨、苯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材料中)等几种污染物对人体危害最大且时常检出。如甲醛、氨有强烈刺激性,对人的肺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会引起肺损伤。
四、防治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优化设计及合理装修
室内污染的防治首先要从室内设计上入手,利用室内设计与环境生态设计互相结合,把室内设计合理进行规划,污染的排放等相关因素都作为参考,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尽可能的保证空气流动的通畅和室内污染物的清除,从而保证室内条件的良好。另外,在装修的过程中,要考虑全面、合理,不仅要保证自然、美观,同时,要加入一些对清除污染物有利的绿色植物等,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同时能够带给人们更轻松的心情。
(二)施工工艺的选择
施工工艺要尽量选用无毒、少毒以及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在装修的时候,尽可能少采用人工合成板,因为合成板在生产过程过加入的化学原料中含有的污染物较严重。应将室内污染源消除在萌芽阶段,同时,室内污染源的减少也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舒适度的最经济并且最有效的途径。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选择正确环保的建筑材料及家具,对于污染严重的材料和家具不要选用;在铺地板、安装墙壁装饰板、隔音板以及室内家具等时,不宜用含有甲醛的硬木胶合板、刨花板或中强度纤维板等材料或陈设;尽量采用纯天然的木材或者搪瓷地板,少使用带有污染性质的化学物品等。
(三)通风换气,消除室内空气污染
使室内外的空气互换,可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有利于房主的身心健康。并且,室内外的空气互换速率越高,其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效果也越高。因此,加强室内外的通风换气,室内的空气得到室外新鲜空气的稀释,其浓度降低,进而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这也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方便又快捷的方法。众所周知,空调已进入千家万户,当然,空调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但是,空调所带来的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合理的使用空调,为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所起到的作用是重大的。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合理控制好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温差等方面的情况,注意季节性的温度变化,调节好自身与外界的状况;空调不宜时常开着,最好是能在使用空调的时候,开一点窗户,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
(四)室内绿化
植物净化是指人们用绿色植物来点缀并美化室内环境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净化室内空气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我国部分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的相当一部分地区,在这方面已有了成功的经验,例如:吊兰、芦荟等植物的种植,能够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浓度;龟背竹的种植能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石榴的种植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铅;以及月季、蔷薇的种植能吸收硫化氢、氟化氢、苯酚以及乙醚等一些有害气体等等。
(五)选用环保家电
为了减少家用电器产生的污染,选择家用电器时,要力求挑选那些性能好,噪声低的产品;要注意对电器的使用和维修,使家庭噪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尽量少使用电热毯,少接触微波炉,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并注意开启门窗通风换气,看完电视后要及时洗脸。家用电器要定期清理及时消毒,吸尘器及时更换过滤绒垫,减少灰尘通过。每年第一次启动空调前,要请专业清洗人员将空调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空调房间内定时地开窗通风。
结束语:在经过长时间不断的研究与探析,并且经过年的总结,在环境治理与防治上有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室内环境的污染物和污染源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要及时对新的有害物质进行发现和处理,在保证控制和防护好室内环境的同时,尽可能的为人们带来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25 -2010
[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883-2002
[3]沈骥忠.如何做好民用建筑室内装修工程室内环境监控与防治[J].广东科技,2006
1 蔬菜环境污染原因
造成蔬菜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主要来自大环境的污染,而蔬菜生产环境污染的有毒物质,多数来自于工业和生活的“三废”,即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活“三废”排放而造成的污染,这些有毒的“三废”投入自然大循环后,即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方式污染蔬菜;其次是农药、肥料、灌溉水等污染,及产品采收后运输、保鲜及加工过程的再度污染等。
2 控防对策
2.1 坚持持续发展战略,重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优良的农业环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针对全球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世界各国已组织实施新的持续发展战略,其实质就是要求人类在生产上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多利用少排放。纠正过去单纯依靠增加投入、加大消耗,掠夺式发展和破坏环境而增加产出的错误生产方式,要在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协调平衡,确保持续发展。发展蔬菜生产亦是如此,要坚持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因此,蔬菜生产基地应严格杜绝工业“三废”排放,新建基地应避免工业污染,老菜地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同时,在发展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注意不破坏环境,减少和防止一切污染,并建设配套的“三废”净化处理设施。
2.2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蔬菜
绿色食品技术是我国于l990年率先倡导的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其中不含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和细菌含量须低于国家规定标准,而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一定量对人体无害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如化肥、非高毒性农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等。有机食品是以对环境和食品少污染、无污染的安全性要求为目的,生产过程要求应用有机农业技术,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易水溶肥料、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贮藏保鲜剂等,并经IFOAM认可授予有机产品标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目前国内和国际食品生产的方向。
2.3 建立专业化基地,实施规模生产
建立规范化的无污染蔬菜生产基地,是确保蔬菜安全生产的基础。除对现有菜地的工业污染源依法清理、改造与监控外,还要建设专业化无污染的蔬菜生产基地,或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蔬菜、有机食品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建设要求选择大气、土壤和水质无污染的地域;位置远离工矿区和住宅区;生态环境有利于天敌繁衍;地势平坦;灌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等。“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的农业生态环境还须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的省、市级环境保护监测部门检测,经审核认可后,方可列为“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
2.4 实施标准化生产,重点防止农药与肥料污染
制定无污染蔬菜安全食品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既是产品质量认定的依据、基础与保证,又是食品安全性生产的规范,是控制与防止蔬菜污染的主要措施。除制定无污染蔬菜食品标准外,还应制定配套的生产技术标准。其栽培与管理技术应以减少与防止环境污染为前提,采取相关技术,包括农药、肥料及其他农用物资的使用原则,严格控制农药与化肥使用,最大限度地控制与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严禁用污水灌溉和用污泥作肥,推广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与生物防治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等。
2.5 严格控制产品流通过程的二次污染
产品采收尽可能保持产品清洁卫生、无污染,保持蔬菜产品外观无病斑、无黄叶、无泥沙、无水分、无伤损。运输过程严防过重堆压、机械损伤,注意运输过程的通风和温、湿度控制,防止腐烂与霉变。贮藏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贮藏保鲜期间选用适当的贮藏保鲜方法和贮藏条件,防止产品污染或自然变质。如大蒜、洋葱等应在冷凉通风处贮藏;马铃薯应注意避光和冷凉;瓜类应注意温度控制并防止机械损伤。加工过程应照规定操作,防止添加剂、防腐剂使用不当所造成的污染。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食品蔬菜的产品加工必须遵照相应的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
第一条为加强对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保护内河水域的环境及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水域从事航行、停泊、作业及其他影响内河水域环境的活动,适用本规定。
渔船和军队、武警的现役在编船舶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管理工作。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本辖区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五条中国籍船舶防治污染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经船舶检验机构检验、认可,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外国籍船舶防治污染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经船旗国政府或者其授权的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认可,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六条船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持有有效的防污染证书、文书。
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的作业,应当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录并规范填写。
第七条船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船舶防污染程序和要求,并按照规定参加相应的培训、考试和评估,持有有效的职务适任证书和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第八条任何在内河水域航行、停泊和进行相关作业的船舶,都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内河水域排放污染物。
禁止船舶在内河水域载运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不得在内河水域运输的危险化学品。
禁止船舶在内河水域使用焚烧炉。
第九条依法设立特殊保护水域,应当事先征求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并由海事管理机构航行通(警)告。设立特殊保护水域,应当同时设置船舶污染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接收及处置设施。
在特殊保护水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应当遵守特殊保护水域有关防污染的规定、标准。
第十条船舶在城市市区的内河航道航行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
航行于城市市区内河航道的挂浆机船舶,应当将挂浆机置于封闭装置之内或者采取其他等效措施,以降低机器运转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危害。
第十一条所有船舶、单位和个人均有维护内河水域环境的义务,在发现船舶存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行为时,应当立即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三章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及相关作业
第十二条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有关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关于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管理规定,事先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申报手续,经同意后,方可进出港口。
第十三条托运人交付船舶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污染措施,确保货物状况符合船舶载运要求和防污染要求,并在运输单证上注明该货物的正确名称、数量、污染类别、性质、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内容。
第十四条污染危害性货物,其包装与标志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曾经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空的容器和运输组件,在未彻底清洗或者消除危害之前,应当按照原所装货物的要求进行运输。
第十五条交付船舶载运危害性不明的货物,货物所有人或者人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申请进行货物危害性评估。评估机构应当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船舶载运技术条件,并明确相应防污染措施。
第十六条船舶从事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作业和水上过驳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作业规程,并会同作业单位商定操作方案,合理配置和使用装卸管系及设备,针对货物特性和作业方式制定并落实防污染措施。有关防污染措施应当在作业前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污染危害性货物作业规程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从事船舶油料补给服务(作业)的船舶、单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配备足够的防污染设备和器材,取得国家规定的经营资格。
船舶从事油料补给服务(作业)的,还应当遵守船舶载运危险性货物的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长江、珠江、黑龙江水系干线超过300总吨和其他内河水域超过150总吨的船舶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采取包括布设围油栏在内的防污染措施:
(一)散装持久性油类的装卸和过驳作业;
(二)散装比重小于1(相对于水)、溶解度小于0.1%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装卸和过驳作业;
(三)可能造成水域严重污染的其他作业。
布设围油栏方案应当在作业前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因自然条件或其他原因限制,不适合布设围油拦的,可采用其他防污染措施,但应当将采取的替代措施及理由在作业前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九条船舶排放含有有毒物质的洗舱水,应由有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接收和处理,不得直接排放进入内河水域。
船舶进行洗(清)舱、驱气或者置换,应当遵守《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
第二十条船舶在港口进行下列活动,应当事先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
(一)船舶排放压载、洗舱和机舱污水以及残油、含油污水等其他残余物质;
(二)船舶冲洗载运有毒有害物质、有粉尘的散装货物的甲板和舱室。
第二十一条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进出港口和通过桥区、交通管制区、通航密集区以及航行条件受限制的区域,必须采取海事管理机构规定的航行保障安全措施。
第二十二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应当将油类作业情况记载在由海事管理机构签发的《油类记录簿》中。
150总吨以下的油船和400总吨以下的非油船应当将油类作业情况记载在《轮机日志》或者《航行日志》中。
载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应当将有关作业情况记载在由海事管理机构签发的《货物记录簿》中。
《油类记录簿》、《货物记录簿》应当随时可供检查,用完后在船上保存3年。
第二十三条船舶运输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等货物时,必须采取密闭或者其他防护措施。对有封闭作业要求的污染危害性货物,在运输和作业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回收有毒有害气体。
第四章船舶垃圾和生活污水
第二十四条总长度为12米及以上的船舶应当设置统一格式的垃圾告示牌,告知船员和旅客关于垃圾管理的要求及处罚规定。
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和经核定可载客15人及以上且单次航程超过2公里或者航行时间超过15分钟的船舶,须备有符合编制要求的《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和海事管理机构签发的《船舶垃圾记录簿》。
除本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船舶,有关垃圾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于《航行日志》中,以备海事管理机构检查。
《船舶垃圾记录簿》应当随时可供检查,用完后在船上保存2年。
第二十五条禁止向内河水域排放船舶垃圾。船舶垃圾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
船舶应当配备有盖、不渗漏、不外溢的垃圾储存容器,或者实行袋装,以满足航行过程存储船舶垃圾的需要。
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第二十六条船舶应当对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垃圾处理作业应当符合《船舶垃圾管理计划》中所规定的操作程序。
船舶垃圾中的危险性物品和有毒有害性物品应当单独存放,并应当向接收单位提供所含物质的名称、性质和数量等资料。
第二十七条客运、旅游船舶应当建立垃圾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环保监督管理员,负责船上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船舶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与生活污水产生量相适应的处理装置或者储存容器。
任何船舶不得向内河水域排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
第五章船舶污染物的排放与接收
第二十九条船舶排放船舶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及要求。不符合排放标准和要求的船舶污染物,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处理,不得任意排放。
第三十条港口、装卸站应当具备与其装卸货物和吞吐能力相适应的污染物接收或者处理能力,满足到港船舶的需要。
港口、装卸站应当将接收或者处理能力的情况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一条从事船舶污染物接收、船舶清舱作业活动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接收处理能力,配备足够的防污染设备,建立安全与防污染制度。
从事船舶污染物接收、船舶清舱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将其接收和处理能力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二条在船舶污染物接收和排放作业以及船舶清舱、洗舱作业过程中,船方和作业单位必须遵守有关操作规程,落实防污染措施,防止污染物溢漏。
污染物接收单位应当在污染物接收作业完毕后,向船舶出具污染物接收处理单证,并由船长签字确认。
船舶凭污染物接收处理单证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污染物接收处理证明,污染物接收处理证明由船方保存在相应的记录簿中备查。
第三十三条来自疫区船舶的船舶污染物、船舶垃圾、压载水、生活污水,应当经检疫部门检查处理后方可处理。
对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其他危险成份的船舶污染物的接收和处理,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关危险废物的管理规定。
第三十四条船舶动力装置运转产生的废气以及船上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向大气排放。
第六章船舶拆解、打捞、修造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作业
第三十五条在船舶修造及其相关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应当由具备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不得投弃入水。
船舶在船台(排)修理完毕或者建造竣工下水后,应当及时清除相关污染物。
在船坞内进行的修造作业结束后,应当进行坞内清理和清洁,并在开启坞门或者沉坞前,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船坞清洁报告。
第三十六条从事船舶打捞作业和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单位,在申请施工作业时,应当说明留存在船上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有关作业方案,防污染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在内河水域内从事废船拆解作业应当严格按照《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的要求执行,防止拆船污染内河水域环境。
第七章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
第三十八条海事管理机构应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制定船舶污染事故应急计划。
第三十九条船舶修造厂、拆船厂和从事散装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作业的经营人应当制定相应的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并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十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油驳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非油驳的拖驳船队应当持有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150总吨以下油船需制定油污应急预案。
第四十一条载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应当配备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的《船上有毒液体物质污染应急计划》。
400总吨及以上载运有毒液体物质船舶,用《船上污染应急计划》替代《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和《船上有毒液体物质污染应急计划》。
第四十二条制定污染事故应急计划的单位和船舶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作好相应记录,并不断完善应急计划。
第四十三条港口、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和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适合当地水文条件的防污染应急设备和器材。
第四十四条在内河水域内清除污染需使用化学消油剂的,应当事先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说明消油剂的牌号、计划用量和使用地点,经审核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十五条船舶发生污染水域事故,应当立即向最近海事管理机构如实报告,同时按照污染事故应急计划的程序和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在初始报告以后,船舶还应当根据事故的进展情况进一步作出补充报告。
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存在沉没可能时,或者在船员弃船前,应当尽可能地关闭所有液货舱或者油舱(柜)管系的阀门,堵塞相关通气孔,防止溢漏,并且应当在事故报告书中,说明存油或者液货的数量以及通气孔的位置。
第四十六条海事管理机构接到船舶污染事故的报告后,应当按照污染事故应急计划的程序作出反应。
当污染可能涉及周边国家或者地区水域时,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按照有关国际条约或者双边协定的要求,通知周边国家或者地区的海事主管机关,共同采取必要的防污染行动。
第四十七条船舶发生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内河水域环境污染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采取必要的防污染措施,包括强制清除、强制打捞或者强制拖航等应急处置措施,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八章污染事故调查处理
第四十八条发生船舶污染事故的当事方应当在24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的海事管理机构提交污染事故报告书。报告书的内容包括:
(一)船舶或者设施的名称、呼号或者编号、国籍、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名称及地址;
(二)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和水文情况;
(三)事故原因或者初步原因判断;
(四)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或者预估数量及污染范围;
(五)已采取或者准备采取的防污措施及污染控制情况;
(六)援助或者救助要求;
(七)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九条海事管理机构接到船舶污染事故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开展调查。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船舶污染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当全面、客观、公正。
事故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应当接受调查,积极配合,如实陈述事故的有关情况和证据,不得谎报、隐匿或者毁灭证据。
第五十条船舶、设施或者有关作业活动造成水域环境污染损害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费用。
第五十一条船舶被处以罚款或者需承担清除、赔偿等经济责任的,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有关当事方,必须在离港前办妥有关财务担保手续。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海事管理机构发现船舶存在污染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隐患;有关单位和个人不立即消除或者逾期不消除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采取责令其临时停航、停止作业,禁止进港、离港,责令驶往指定水域等强制性措施。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规定,污染应急计划或者垃圾管理计划未得到落实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纠正,并给予警告或者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以警告或者10000元以下罚款:
(一)船舶未持有有效的防污证书、防污文书,或者不按照规定记录操作情况的;
(二)船舶未配备防污染设备或者防污设备存在重大缺陷,在海事管理机构限期内不予纠正的;
(三)船舶靠泊未按照规定配备防污染设备或者防污设备存在重大缺陷的港口、装卸站的。
第五十五条船舶和相关单位、人员有其他违反本规定行为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国家司法机关。
第五十六条海事管理机构行政执法人员、、、违法失职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七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内河水域,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可供船舶航行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
(二)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者非排水船、艇、筏、水上飞行器、潜水器、移动式平台以及其他水上移动装置。但不包括渔船和军队、武警的现役在编船舶。
(三)作业,是指与船舶有关的作业活动,包括船舶运输、装卸、油料补给、污染物接收以及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
(四)污染危害性货物,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地进入水域,会产生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害渔业和其他合法活动、损害水体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的货物。包括《经一九七八年议定书修订的一九七三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73/78)附则I“油类物质名单”、附则II“散载运输的有毒液体物质清单”所列明的物质以及按照附则Ⅲ“包装形式有害物质的鉴别导则”的鉴别标准确定的有害物质。
(五)船舶垃圾,是指船舶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生活废弃物、垫舱和扫舱物料,以及船上其它固体废物等。包括《经一九七八年议定书修订的一九七三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73/78)附则V所定义的垃圾。
(六)生活污水,是指任何型式的厕所以及厕所排水口的排出物和其他废物;医务室的面盆、洗澡盆和这些处所排水孔的排出物;装有活的动物处所的排出物;或者混有上述排出物的其他废水。
(七)船舶污染物,是指由船舶或者有关作业活动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物质,其中包括油类、油性混合物、液态化学品、货物残余物、包装形式的有害物质、压舱水、废气、噪声等。
(八)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等。
(九)有毒液体物质,是指排入水体将对水资源或者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或者对合法利用水资源造成损害的物质。包括附则II“散载运输的有毒液体物质清单”中列明的物质。
(十)特殊保护区域,是指各地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划定并公布的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关键词:城市建设施工;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建设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在城市建设施工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部分建设单位过度追求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率,往往忽视了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环节,最终导致建设施工污染问题成为我国最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1.1、空气污染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中大量建筑物的开始新建,空气中明显增多了很多有害烟尘,这主要是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和扬尘导致的。城市建设施工中的扬尘污染,严重威胁着城市空气的质量状况,给居民生活造成了困扰,成为目前施工环境污染中的最大问题。其中,空气颗粒物(TSP)污染是造成我国多数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首要因素。研究发现,TSP的成分复杂,来源众多,且同时受到煤烟尘、建筑物尘和风沙尘土的影响。建设施工中的粉尘主要来于建筑施工材料,如在搬运搅拌石灰、水泥、沙土等原料时会导致大量的粉尘外扬,进人空气当中回不断向四周扩散,也就降低了空气质量。此外,在平整场地、拆毁旧房以及改造交通道路和路边各种管网工程的路面开挖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完善,部分施工单位采用粗放式施工的方式,对料堆遮挡不严密,容易造成渣土外溢或起尘。
1.2、噪音污染
城市建设施工的噪音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困扰,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噪音污染源主要包括:建筑物室内外进行装修时升降机、切割机、电锯等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搅拌、浇注和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建筑工地挖掘、装卸和运输产生的噪声,如打桩、搅拌、浇灌、吊运、平整等都会产生噪音。此外,
在特殊情况下,因工程工期和施工部门等问题造成的昼夜施工,更是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投诉率最高的环境问题。
1.3、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指的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办公废料、土方活动、包装废料和装修废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体表现为,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为防止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外部常常会一些固体包装材料,但材料使用时,外包装便失去了功能而遭到废弃,这些外包装多为高分子材料,极难分解,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同时,废液容器、工业棉纱、复印机废墨盒、废电瓶、施工废料、废电池等工程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
1.4、水体污染
在建设施工中,施工人员要铺设好下水道,就得在施工地的土壤打下很深的地基,这就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建设施工所带来的水污染,主要在于地基钻探、基桩、灌浆等工序的抽排地下水带来大量悬浮物而导致城市下水道淤塞并污染江河水。此外,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水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主要有清洗废水和施工材料废水。在建设施工后期会对工程环境进行清理工作,如墙体、玻璃等部位会残留很多粉尘或施工粉尘等物质,由于没有做好废水回收工作,清洗结束后废水就会流向地面,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还会导致排水管道的堵塞。
1.5、光污染
城市建设施工中的光污染主要源于建筑物表面釉面砖、涂料、磨光大理石、玻璃幕墙等材料形成的反光。由于玻璃重量轻、抗震性能好、通风采光性能好,且在艺术风格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但长期生活在建筑物表面光亮强的环境下,会对人体眼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甚至出现失眠心悸、头昏脑胀、食欲不振等严重后果。
2、建设施工中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工程进度、质量、成本控制,轻环境和生态保护;重施工各部门的协调,轻与周围居民的协调;重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轻现场的环境管理的现象。随着大众环境法制意识的增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管理部门、施工企业、社会公众等的广泛关注,而一些情况下环境保护问题成为施工企业与居民之间产生纠纷的突出原因。因此,切实解决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正日显重要性和迫切性。
2.1、防治空气污染措施
为了降低粉尘、扬尘的污染程度,提高空气质量,施工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倡文明施工,在拆卸过程中严禁敞开式作业,而且还要采取防尘、降尘的有效措施;二是采取整移、定向爆破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拆迁或建设施工,减少扬尘的产生;三是必须对那些运输易扬、撒落的建筑和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对装卸和运输过程中撒落的建筑材料和垃圾应及时清扫;四是对建设过程中的土壤处应合理规划施工工序,缩短用地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并做好植树种草绿化美化工作;五是采用高科技手段敷设各种地下管网工程,避免开挖路面影响市容市貌和产生扬尘。
2.2、防治噪音措施
防治建设施工噪音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协调与配合,为此,在防治过程中应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自觉性,执行环保法规作为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第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合理安排工期,禁止夜间连续施工作业;三是采取必要的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罩、隔音网等;四是提高建设施工技术水平,改进施工设备,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如液压打桩机或采用噪声比较小的震动打桩法和钻孔灌注法等。
2.3、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措施
首先,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措施:对施工当天产生的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并将其堆放到指定区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可再生、可重复利用的进行资源化处理,不可再生的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吊落方式清运高处施工的垃圾。
其次,对固体废物中渣土污染的防治措施:合理控制获取土方过程的速度和力度;对箱式运土车进行覆盖;将渣土堆放在指定范围;尽量避免渣土远距离运输;及时运走渣土垃圾。
2.4、防治水污染措施
在城市建设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要处理好在地基钻探、基桩、灌浆等工序中抽排地下水带来的大量悬浮物质,防治其直接通往地下水道,造成淤塞、污染。同时,还要合理处理那些清理玻璃、墙体的废水,沉淀过滤其中的杂质,然后再排放。
2.5、防治光污染措施
一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光污染,如采用镀膜玻璃或加色加图案的低反射率玻璃;二是限制在交通路口、繁华地段、住宅小区使用玻璃幕墙;三是在我国没有出台取消玻璃幕墙的相应政策、法规前,建筑设计部门应将光污染考虑到设计中,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扬尘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和光污染等。为此,建设单位必须提高认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同时,把建设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最终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双.探究建筑施工中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J].电子制作,2013,12:232.
[2]杨蕾.生态城市建设作用机理与模拟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3]张利,田宝华,肖正直.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3:127-130.
关键词:监测能力;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2012 enactment of the new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and "key area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1025 "planning" and other related materials that, in China's future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settings will be gradually to modernization, vigorously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reference to China,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bet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vanced monitoring capabilities are briefly discussed, aimed at the moder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full use of the service concep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o provide people with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monitoring;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E8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现阶段,伴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在逐步的加剧。区域性灰霾、臭氧污染为现象的环境空气质量问题日显突出。因此,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以及为政府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面临更多更艰难的建设和服务工作任务。近年来,与细颗粒物相关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改善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是环保部重点关注的工作。有关的污染防治,也就成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内容。
一、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对监测能力的需求
对立体综合监测网络及其发展的要求对于任何工作而言,观测或观察总是掌握信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根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必须建立一个集约化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这个区域监测体系必须具备以下支持能力:能够形成组织化和网络化的实时监控和周期调查;能够反映区域控制重点和分区分类管理的特征污染物变化;能够反映区域总量减排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能够通过互相联系的网络点位反映城市间和跨区域污染传输的相互影响;能够共享区域环境质量信息。
二、对颗粒物组分源解析及其发展的要求
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分析其内因找对关键症结所在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必须建立颗粒物组分源解析能力,以支持区域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实施和多污染源综合管理,并监控有毒有害污染物成分来源,以支持预防可能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地区环境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对于以细颗粒物为溯源起点的颗粒物组分源解析,需要完善和发展相关技术和方法,满足如下要求:一是能够判断主要污染控制因子并反映其影响程度,能够进一步反映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控制范围;二是能够判断颗粒物有毒有害成分来源变化并反映其影响程度,结合毒性程度和浓度水平分析,能够进一步追溯相应敏感地区和重点监控污染物范围。
三、对数值分析与预报预警及其发展的要求
有效的工具应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并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完成现代的工作同样需要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及其专业软件集成系统。根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必须建立区域空气质量数值分析与预报预警能力,建立业务预报预警系统和滚动发展式升级改进研发系统,以支持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所需。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业务预报预警和改进研发系统需要满足如下要求。整合国家大气背景站、区域站、城市站地面监测资料,形成区域同化格点分布产品资料;研发可供利用的卫星和地面激光雷达等遥感资料的同化技术,增加立体分析资料;研发全国数值分析预报模式,为精细化区域数值分析预报模式提供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研发高分辨率区域数值分析预报模式,为空气质量预报和过程预警提品资料;研发和更新区域污染源清单,为预报预警模式提供及时的污染源排放资料更新;研发适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大气化学参数化方案,提高模式预报预警水平;建立区域预报产品和信息分发平台,为各区域城市提供精细化公共信息服务和环境管理服务所需资料支持。
四、对成效评估和情景预测及其发展的要求
知己知彼,充分推演各种发展可能,从来都是有条不紊应对变化的工作前提。根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依托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式模拟技术,必须建立区域大气污染控制与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评估和情景预测能力,建立预测模拟研究系统,以支持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所需。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预测模拟研究系统需要满足如下要求:研发污染控制(特别排放限值实施、能源清洁利用、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控制等)的情景模拟分析,为环境管理提供区域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实施和多污染源综合管理所需的技术支持;研发基于情景模拟的政策支持统计分析产品,为管理工作提供政策分析工具。
对环境健康服务和环境风险控制的要求
工作是为了创造幸福生活和维系可持续化发展环境。根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必须建立服务于区域环境健康和环境风险控制的技术支持能力。对威胁公众健康的患病风险,损害社会生活物质的财产损失风险,破坏生态环境的区域环境变化风险等开展分析。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预测模拟研究系统需要满足如下要求:研发环境风险的模拟分析,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毒有害污染物监控、预防地区环境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环境健康所需技术支持;研发履行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和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国际公约所需的技术支持;研发支持推进大气重金属污染控制所需的技术。
六、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探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区域监测网络方面,目前我国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的范围还局限在城市、缺乏区域有代表性点位和区域联网,关键的区域环境空气数据不足,缺乏进行污染物在区域尺度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传输影响的监控,还难以支持我国区域层面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和趋势的环境监控和区域污染治理。而在颗粒物组分源解析、数值分析与预报预警、成效评估和情景预测、环境健康服务和环境风险控制等监测相关的方面,很大程度上还处在零散研究和局限于科学研究的状况,没有形成规模水平和业务化发展。诸如上述类似分析,同样急需开展系统化的建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需要调研掌握和整合各方面优势技术,善于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择优应用成果,在高水平应用的基础上高效地进行建设和发展。区域立体综合监测网络、颗粒物组分源解析、数值分析与预报预警、成效评估和情景预测、环境健康服务和环境风险控制的建设是一个需要培育获得春华秋实的过程。如同实现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十二五”规划必须充分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措施一样,实事求是,加大建设资源投入,拓宽建设支持渠道,开展广泛环境宣传支持,强化科技支撑,也是实现区域监测能力建设并发挥支持效能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徐祖信主编.大气污染防治突出四个重点[Z].上海环境年鉴.2005
[2]朱家骅,夏素兰,魏文韫,余徽,W.Hoflinger.湿法除尘技术进展及变温多相流脱除PM2.5 的新方法[J].化工学报.
[3]王瑛,赵桂凤,张振维.沈阳市黄精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意义及其分类达标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199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