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现代美术论文

时间:2022-12-10 02:30:26

导语:在现代美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美术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祥云”与现代标志的结合,是对其造型形式美的再发掘与文化精神的再延伸与深化。

云,可说是与人类生息攸关的自然景象。历代的文学家与艺术家无不对其倾之以情。我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九歌》中以“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横四海兮焉穷”的诗句,形象地描写了云彩的旖旎壮美,留连婉转,却又无所不往,具有飘忽无常的形态。在中国山水画中,云的形象多不胜数。而我国传统吉祥文化中的“云纹”则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流传至今,经过数个世纪的演变,以其特有的形式美与象征意义逐渐沉淀成一种代表大众视觉记忆与审美尺度的丰富视觉遗产,影响着现代设计观念。

一、“祥云”的起源与演变

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一样,“云纹”源流颇深。原始拜物思想和图腾观念为其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崇拜天文,视山河为神灵。远古传说“云神司雨”,雨与五谷生长关系密切,人们为此而进行了各式祈求保佑、消灾降富、庇护生产和生活顺利的祭祀活动。作为祭祀活动的工具,图腾明显地寄托了中国先民避凶趋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于是,能给人带来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的“云纹”(祥云)开始产生。它最初多与其它的“神灵”一起出现,如萦绕在“龙”或“凤”的四周,与“飞天”一起飘逸流动,与“天马”一起奔跑。此时的“祥云”常常被作为一种辅助图形出现,造型流畅,多采用适形手法。WWW.133229.CoM它有时出现在图腾的边缘四周或中心部位;有时也作为背景,布满整个画面。随着吉祥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象征着福、禄、寿、喜等其它含义的形象也与“祥云”结合在一起。如“五福同寿”、“龙凤呈祥”、“四海同天”、“麒麟送子”、“一品当朝”等。

在民间剪纸、风筝、宫灯、官服、印染、雕刻等作品中,“祥云”比比皆是。并且“祥云”的图形已逐渐失去了“图腾”的特点,开始变得抽象,形象更加饱满,其形状或由几条弧线婉转勾画而成,或以回纹组合而成,或作带状,或呈对称形。造型饱满、流畅,婉转的线条更加优美,形象更加生动,荡漾出一种抒情、浪漫之美。唐末五代至清,“祥云”已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寄托理想、心愿和情感的重要形式。直观的形象和深长的意味,使其不仅上达宫廷大内,王侯朱门,还下至市井瓦舍,茅屋柴扉,显露了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并流传至今。

二、“祥云”的现代价值与运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已逐渐脱离了对包含“云”在内的自然界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崇拜与迷信,但对“祥云”所传达出的传统文化气息依然爱不释手。于是现代设计师们将“祥云”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经常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

“祥云”作为一种符合大众视觉经验的传统文化的图形符号,很容易与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又极易被公众解读,于是对“祥云”的再借用与再创造便成为常用的手法,而这种再借用与再创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搬硬套,而是对其造型形式美的再发掘与文化精神的再延伸与深化。以“祥云”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为例,我们完全可以得到以上结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陈汉民教授曾撰文指出:标志是传达信息最精炼的形象语言,形简而意赅。现代标志设计常以意造型、以形达意。“祥云”与现代标志的结合,不是简单意义上地靠组合形象元素完成,而是凭借多种表现技巧获得。适形造型、平面置换、虚实相生、同构重组就是一例。图1作为房地产公司的标志,以绿色作为永恒的主题,蓝天白云、自由飞翔的小鸟与茂盛的花草,成为该标志的主要构成元素。诸多元素的组合,正是利用适形造型这一处理手法,将各造型元素相互穿插,相互适应,使之形成一个完美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造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对自然的保护。在这里,“祥云”已经被抽象成标志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图2则另辟蹊径,将cis中的“c”、“s”两个字母整体幻化成“祥云”的图案,与“i”化合成华表造型,同时整体图形又像“中国”的“中”字。云纹的回旋婉转与中间的两横三竖形成曲直对比之美。此处的“祥云”则是随形而想象,随形而设计。

现代标志设计不是抽象绘画,更不是字谜,它是无声的语言,它必须求得观者的共鸣。现代标志设计不但要求图形的完美与新颖,还应追求标志的“一形多意”。其“意”不应是作者强加地“给予”,而应是观者自由地“获取”,是在图形诱导下的“意合”。作为吉祥图案的“祥云”图形,除了具有优美的曲线造型外,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形成了寓意丰富的精神内涵。现代标志设计中“祥云”的出现既增加了标志的信息量,又丰富了标志的内涵。图3是著名设计师韩家英为珠海祖龙居保健品有限公司设计的标志,设计师将“祥云”与传统招牌图形结合,匠心独具,寓意该公司生产的保健品能使消费者保持健康,并给消费者带来吉祥、如意。图4是万佛园(陵园)的标志,设计师利用“祥云”为底,反衬一个中国佛教图案“”字符,造型饱满端庄,用“祥云”象征“天”,与“仙风道骨”相寓,隐示了该陵园为仙家之地。“”字符象征轮回、永生,寄托了生者对亡者的追慕之情。而图5为鸿翔风味餐馆的标志,作者构思巧妙,名为“鸿翔”,却不见一鸟一羽,只见“祥云”飘逸,造型生动、神气,既隐示了该餐馆采用的原料均为山珍异宝,又寓意店家的服务将使顾客感到宾至如归,祥和周到。

“祥云”这一具有典雅东方美的传统图案之魂,已渗透了上下几千年,其优美、流畅、饱满、飘逸的艺术形象,美好而丰富的寓意,都赋予设计师们以无穷的创作灵感。总之,“祥云”的造型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艺术魅力,其艺术生命力也将与其生生相息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起长存不朽。

参考文献:

①颜鸿蜀、王珠珍:《中国民间图形艺术》,上海书店,1992。

第2篇

论文内容摘要:现代设计的大环境中,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有被忽视的趋势。传统的装饰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减少了引导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设计的创作源泉。传统装饰基础课是创作的根源,是从具象到半抽象再到设计的过渡,是对同一物象进行多种变化可能的探索,是从对物象进行重新构想,或简洁或繁复,它的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也能够和现代设计中思维的形式训练结合,它的扩散性思维和多元化造型手法对创意产业也起着一定的影响。

在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国内的设计教育呈飞速发展趋势,社会经济需要设计教育的大步跟上,创造本土品牌需要设计教育合理结合传统设计教育与现代观感的设计教育。我们在赞叹速度带来的各种丰富便利时,也应该感受到面临的某些问题与困难,中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是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在现在各种文化互相交融、影响的全球环境中,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怎样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艺术教育的同时,发扬本土设计艺术,在日渐成熟的现代设计领域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培养未来优秀设计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其自己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抛弃原有的艺术文化,那显然是不明智的,我们应在学习西方设计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发展国内设计艺术,在现代感中体现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近些年来,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有被忽视的趋势,从以往的“工艺美术”教育到现在的包豪斯教育体系,传统的装饰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学院和学生为了尽快进行专业实践,专业设计课有提早进入低年级阶段班级的现象,这个调整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传统装饰基础课程来说,相应地裁剪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一方面会使设计思维的形成少了引导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设计的创作源泉。WWW.133229.COM另一方面,学生接触到工业设计所带来的抽象思维设计,也可以通过传统装饰艺术课程,得到更好的多元化创作,结合本土文化进行适合现代视觉观念的优秀设计。

一、传统装饰基础课是创作的根源,是具象到半抽象到设计的过渡

传统装饰基础是对具体的物象中体悟,是对原有物象进行再创造,是连接具象与抽象设计的纽带,它既具有现实自然形态丰富的一面,又具有创作中形成的或繁琐或简洁的风格,把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有其丰富的艺术魅力。在装饰基础的训练中,通过对植物、动物、人物、风景等抽象的变形,相应地拓宽设计思路,掌握具象事物的最重要特征,掌握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思维链接,运用现代的设计形式,进行图像化的形式设计,使设计更加贴近生活,具有人性化的一面。装饰基础课需要运用提炼、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创造艺术形象。如果缺少了从自然形态到创作这一环,相应地就减弱了对事物的深入观察。毕加索对“牛”的一系列形象探索,也是在对具象事物的观察和形式构造的探索中创作,“牛”的系列形象展示了从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种变体。康德在他的著作《判断力批判》中的一段话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自然只有在貌似艺术的时候才显得美,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而又貌似自然才显得美。”可见,对自然形象的探索一直以来是形式美感的需要。

有的人认为传统无法跟上现代设计的思维,其实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在传统装饰艺术中也一样存在,清代的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其实就是构成艺术美。“一以当十”、“似与不似之间”,这些传统装饰基础中常用的手法一样用于现在的构成设计中。装饰基础课程的训练内容来源于生活,对设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快节奏生活的到来,西方简洁主义的艺术冲击,工业化产品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设计,设计是为市场和社会服务,和经济、生活紧密相连,脱离生活只讲究形式的设计难免让人感觉华丽的虚构,一个脱离了本土文化的设计无特色可言,一个没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也无优势可言,装饰基础课程的削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装饰艺术的熏陶,在设计教育中,我们现在不是寻求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模式只会使设计的路子走得越来越窄,豪无创新的可能,只有发展自己的特色,掌握基础设计步骤,结合现代设计的理念,在加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熟悉本国的传统艺术设计中比较外来先进文化,才能拓宽思路,一方面继续提升本国的传统设计,一方面在激烈竞争中为本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在《2007全国设计伦理教育论坛》上的发言中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二、装饰基础的多元造型手法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创意产业是一个经济名词,早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装饰基础课作为创作的基础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对各种材质的表现,对各种传统装饰艺术的多元化造型手法进行研究,在图形设计、色彩感觉、构图设想、材质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的可能,这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创意需要有这种发散性思维,这能启发在思考中释放自己的个性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更切实的表现方式,更好地在现代设计中把握创新。

从图形设计上来说,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从现实物象中提炼、概括,是对物象经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在观察中寻找切入点,从这些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维结果,再通过多元化的造型手法,作多方位的图形设计变形,这就要求对观察对象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都进行剖析深入,再进行延展,激发联想,而创意行为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产生。创意行为需要突破普通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有深入的观察,作多方位的思维,才能有合理的异于常人的创意。创意并非是无物可据,无形自来,创意行为的思维训练中,观察是创造性技法之一,没有形象性就没有审美,也就没有艺术可言,创意的行为起始于设计的初步,装饰基础设计的这种仔细观察多方位思考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创意的迸发。

从色彩感觉来说,装饰基础包括研究各种色彩对人类情感的作用,而各种场所、日用品、大到城市建筑色彩的整体规划,都同色彩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对色彩的喜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创意行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色彩感觉,那就忽略了人类的感情。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人类在生活中积累的各种图形财富,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色彩,这对掌握不同人群的色彩感情有着很好的探索。

构图设想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一环,装饰基础设计所涉及的图形中,无论对单独的图形还是绘于各种材质上组合的图形等,都对构图作了细致的考虑。在现阶段的装饰基础课程中,并非是要抱着原有的传统内容不放,而是力求在符合现代设计思维的创作中设想,所思考的内容可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把传统的精华融合于现代设计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用全新的思维逻辑方式融入现有产业实现价值创新,分析具象造型艺术构图设想的三个必要环节——观察、研究自然;抽象、概括自然;引申、表现自然。这三个环节都是在发展的模式下进行,根据现有的内容通过构图设想进行新的思维来实现创新。

艺术的实用性是传统装饰艺术固有的内容,各种图形在材质应用上达到新的视觉感受。装饰基础设计来源于现实中的物象,通过一定的装饰手法对现有的物象进行设计变形,再通过各种材质表现,使图形在材质上达到观赏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对图形作适合于某种材质的考虑。装饰基础设计在材质应用的练习上对装饰艺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也唯有在实用的基础上才能有所突破。在当今创意时代,具有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材质上的应用教学,无疑使装饰基础设计能够尝试更好地与现代产业接轨。通过装饰基础的模拟教学,把设计与技术、文化、产品和市场融为一体,这样既有利于传统艺术产业的延伸,又可以为现有的产业拓展发展空间,使创意产业成为可能。

设计归根结底是为经济服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设计教育切实了解市场所需,只有跟市场结合,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才有可能闯出自己的市场,才有可能在国际贸易中找到我们的定位,传统的装饰艺术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使装饰艺术真正成为一种创意产业。

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关注美感设计,包括对生活形态的理解、设计管理、战略和产品计划方面的研究。装饰基础设计是从生活形态中,通过观察事物内部外部结构,进行多种思维变化创作,它是界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思维训练方式,是对同一物体进行多种变化可能的探索,是对物象进行重新构想,或简洁或繁复,它的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也能够和现代设计中思维的形式训练结合。

当然传统装饰基础课从现代设计观中来看,思路上也有陈旧的一面,以往有重技法轻创新、重平面效果轻材质塑造等的现象,我们只有在现代设计教育的大环境中完善装饰基础,才能让传统装饰艺术更上一个台面。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建构新的设计教育体系,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2001’清华国际工业设计论坛暨全国工业设计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2001。

[2]蔡军:“设计·策略·教育——中国工业设计的思考”,《美术观察》,1998.8。

[3]过伟敏:《走向系统设计》,江西美术出版社,南昌,2005。

第3篇

1.推动经济市场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经济发展的车轮也在不断的前行,人们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观、精神品味等需要也都有所提高,这也推动了艺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市场也逐渐成形,经济市场的存在是一种形式,而现代艺术才是推动经济市场发展的核心,因此说,现代艺术与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有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2.推动社会实践的前行现代艺术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结合消费者的兴趣来提升现代艺术水平。在前十年人们的需求与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在当时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现代艺术也跟随着人们的兴趣进行发展。在当今人们的需求又与十年前的需求有着天壤之别,十年前人们所需求的产品,到当今可能已经下线,也可能已经更新换代。总之,会以另一种新颖的形式出现的世人面前,这就是现代艺术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更是推动社会实践前行的动力。

3.推动社会科技的创新在现代艺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社会科技也在不断的创新,这是现代艺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只有人们对现代艺术的认识不断提高,才能在想象的基础上对社会科技进行不断的创新,尤其是电力行业的进步,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近些年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可谓是迅速,例如,从十年前的非智能手机到JAVA系统的手机,再几年前安卓系统的手机也逐渐流行,以前大家都用电脑上网,现在电脑能办到的手机也都能办到,这就是社会科技的创新,因此说,现代艺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科技创新的根本。

二、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策略

1.重视内在的审美性高校美术教学的发展不应将眼光局限在美术领域中,更应与现代艺术结合,重视高校美术教学的内在审美性。另外,高校美术教学在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过程中,不应完全依赖于现代艺术,要体现出美术的本质,尤其是现代艺术的造型和环境,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可以借鉴现代艺术的外在造型和环境,但是不能完全的效仿这些,可以将其融入到高校美术教学中,再结合美术的理论性知识,正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个性化以及创作风格,要利用现代艺术对学生起到美术的引领作用,而并不是按部就班的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追求新的发展趋势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过度重视“美术教学”,而忽略了美术的内涵以及美术的特征,更缺乏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大多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阶段,严重影响高校美术教学的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应形成多学科的融合、交叉、渗透的教育方式,这是现今乃至未来高校美术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美术教学在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过程中,不应完全跟随着现代艺术的脚步发展,应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从美学研究的方向作为主要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不失现代艺术的发展,不失美术的本质,形成美术理论与现代艺术创新的结合,对培养高校学生美术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多元化、多学科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3.提高美术教学的创新意识任何一部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他人无法想到的,更是将艺术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作品中还带有丰富的内涵,任何一名成功的美术家都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在美术行业中脱颖而出。高校美术教学通过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以美学发展作为核心、以现代艺术作为一种衬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这也是当今高校美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4篇

1.中国传统元素在与点的构成中的创新

现代美术设计中,设计的创新就是运用点的大小、形态以及位置和方向上进行构造,创新的形式无非就是将点的排列以线与面来表达,或者将线与面结构成点来表达。点这个元素具有特殊的形态以及被赋予不同象征和寓意的特征,比如,一个圆点所拥有的简洁干练、内敛的特点,象征着圆满、团圆或者成功。因此可以将我国一些传统的元素运用到现代的美术设计中去,并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造,变换可塑之处,保持其不可塑的原始特征,使得传统元素与现代美术设计理念相辅相成、互相碰撞并巧妙结合。这样一来,不仅达到了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要求,更提高了美术设计的价值和内涵。

2.中国传统元素在与线的构成中的创新

现代美术设计中对线的充分想象与创造,并且赋予线这个元素很多特征。普通的线可以分为很多的形态、种类,也能体现出不同的特性与质感,因此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在现代美术设计的同时,只有充分利用线的质感进行创新与改造,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将线元素与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能够巧妙的展示出事物的性质与特征,以简洁的设计就能体现事物的轮廓,巧妙的表现出艺术的魅力。

3.中国传统元素在与面的构成中的创新

众所周知,设计中的面不存在厚度等元素,人们可以在设计中用长度与宽度就可以表达一个面元素。因此,面能够给人一种深邃、稳重以及较大视觉冲击力的感觉。利用人们看到面产生的这些抽象词语,现代美术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起面的这一特征,对传统元素中的面进行切割、重叠、简化以及并置等手法进行创新与融合。与点、线元素一样,将可塑造的部分进行简化或者分割,保留自身不可塑造的特点,根据现代设计意图,可以重新对面进行组合、创新,形成创新的面结构以表达不同的含义。

4.中国传统元素在与肌理构成创新

肌理是一种表现当代语言形式的元素,其不仅给人无尽的想象力,还能发挥出人的潜能与记忆。因此,充分利用起人们对肌理元素的想象,合理利用在现代美术设计中,利用肌理构成手法不断进行设计创新,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果。例如,在现代的美术设计课程中,对于课本的封面设计,可以运用起肌理构成手法,将课本内容以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赋予设计和书本内容相符合的意义,有效结合,达到美术设计的目的和效果。中国传统元素在抽象几何与解构主义审美上的创新现代平面设计中,对抽象几何图形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使用意义,虽然几何图形在艺术理念、哲学思想方面和现代美术设计有所不同,但就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特征来说,大体在一个方向。因此,应充分利用传统元素的抽象几何审美,结合现代美术设计的理念和主体、内容,合理的组织有效元素之间的顺序,更加形象的表达现代设计的内涵和目的。而解构主义则是最有效的创造方式,目前在绘画、建筑等领域使用较为广泛,解构主义强调的是解散、片段与不完整,与结构主义不同,也是结构主义的衍生。因此,在现代美术设计中,根据设计的要求,合理的使用解构主义中的错位、重组、分解等手法,有效地对传统元素进行局部或者片段的分解,使设计达到创新目的。

5.结语

第5篇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和教师对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水平。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当前我国许多小学美术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美术教育,有的甚至是从其他岗位上调来的,这样使得小学美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现代绘画艺术技巧,不能够增强学生的绘画创作和创新能力。第二,教师教学理念比较落后。许多小学教师由于对美术教育认识不足,常常牺牲学生的美术课堂来讲解其他文化课程,占科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使得小学美术课程形同虚设,没有达到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目的。尤其是在当前小学升初中的激烈竞争下,许多学校为了赢得更好的荣誉而取消美术课程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第三,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有许多小学虽然开设了美术课程,但是由于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从而影响到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思维。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的让孩子们欣赏一些美术作品,没有给予他们相应的动手实践空间,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会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进而会降低他们的学习质量。

2.小学美术教育中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2.1丰富教学课堂内容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带领学生玩游戏,要不然就是让孩子们上自习,这样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不利于培养他们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热情,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思考、敢于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心目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发动学生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发现美术视界的奥秘,让他们找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大公鸡时,就可以先让孩子们通过多媒体来了解公鸡的模样,在向孩子们展现公鸡不同形态的过程中,使他们对公鸡有一定的印象,在画画时可以将自己看到的以及心目中的公鸡形象画出来。这样的画画过程,就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的过程,让他们敢于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心中的事物形象,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

2.2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美术课程就是用画笔来绘画,这样就会约束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无法达到现代绘画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小学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改变他们的传统思维模式,用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美术,扩大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他们以后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教孩子们画大树时,就可以采用吸管吹的方法,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颜料用吸管吹出大树的形状。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的绘画方式时一般都比较好奇,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绘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绘画创新意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2.3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素质

小学生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质有着较大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教师应该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美术学习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美术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差异性,结合孩子们不同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美术,掌握更多的美术学习技巧。除此之外,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还要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和认可,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进行美术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

3.总结

第6篇

生态美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观念,是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而广义的理解则是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共生’、“亲和”的关系。作为一种崭新的美学观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人文学思想,在传统美学中,人对自然的审美是将自然人化的过程,也是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

1.生态美的思想起源

在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人以审美的高度来关照整个生态系统,善待万物,尊重万物“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阴阳交变、四时更替,美的境界的常于万物运行自然显像,于四时更替中悟道,于自然本性中获境.在主要的思想流派中,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平淡朴素的审美观点的起源,“道法自然”老子主张自然无为、真朴淡然的生态美思想,顺其自然、淡然若无,、纯真素朴、以超功利的审美体验来理解自然万物;儒家的思想对待万物以友善爱护的态度,“天人合一”,“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以整体为美,将天地、艺术、道德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易经》中也充分表现了“合”的思想,“与天地合”、“与日月合”,“与四时合”;佛学最富中国韵味的佛家宗派禅宗强调宁静的心灵参悟,引导了讲究韵味和灵性的传统审美情趣,讲究“本心清静”、“物我两忘”,主张用一种“清”“静”的审美情趣去体会人生、体会自然、体会世界。中国传统生态美学思想主要集中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的构建了“天人合一”的宽阔胸襟和伟大智慧上,体会人与天地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2.传统生态美学对在造物文化中的表现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相依相伴的关系,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弊端,使得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达到和谐的统一,中国传统美学也广泛体现了技术美学,逐渐形成的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表现出民族特征性的审美观念,体现社会和人际关系有的内在秩序。例如:受儒家哲学思想影响,传统工艺造物多含寓意,形制体量、尺寸、色彩和文饰喻示人生理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通过对自然界生命形态的观摩和体验,对于造型生命形式和动感韵律的表现手法是相当丰富的,易学中的阴阳太极图象征事物永恒、循环的运动状态,也象征人的生命起源及历程。阴阳鱼的内分左右两个部分:左侧为白鱼,头向上属阳;右侧为黑鱼,头向下属阴。左侧表东方,是阳气升起的地方,右侧表西方,是阴气下降的道路,同时在上的阳须下降,在下的阴须上升,阴升阳降,运动不息。白鱼和黑鱼之间由一条反“S”形曲线分开,这说明事物的阴阳双方并不是截然以直线的方式分开的,而是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为用的,在视觉效果在中,这样的图形充满和谐之美、变化之美、形状之美、统一之美,所以蕴涵多样化生命形态是我国传统造物文化的显著特点。

二、生态美学所影响的设计理念

我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传统生态美学衍生生态技术美学,在不同的艺术设计和创作领域中,从意境、色彩、造型、材料、技术中得到系统的理解和运用。

1.气韵之美展现视觉动态

“气韵生动”是古代最重要的艺术标准“天下之物本气之所积而成。即如山水,自重岗复岭以致一木一石,无不有生气贯乎其间,是以繁而不乱,少而不枯,合之则统相联属,分之又各自成形。……总之,统乎气以呈其活动之趣者,是即所谓势也。”气成为人与物的生命之源,成为作品的生命之本。在造型设计中体现在平面构图和立体结构上的有限和无限,虚和实的统一,韵生于气,气有韵就生动,无韵就不生动,气韵生动则活泼则生命力才旺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书画作品对于气韵生动的表现是非常多的。宇宙间一切事物皆存在于气韵生动之间,艺术作品的生命活力亦然,在气韵生动中进而追求审美的活跃则有神、有雅、有逸、有穷理尽性、有旷达幽韵。

2.意境之美蕴藏视觉想象

《易经》中“立象以尽意”的“意”,传统艺术理论中的“虚与实”关系的“虚”,以及“境外之象”“味外之旨”“境”,是指人们所造之“物”呈现出来的美感和令人联想的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理论中源远流长、涵义深奥、居于核心位置的一个美学概念,通常被中国人看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中国的古典艺术形式中最高深的部分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意境美,是通过对古典美学熟练的掌握技巧加上创作者平和豁达的创作心态和审美观念来表现到作品当中去的。意境之美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意境”美使主观情感与外在景物相互交融统一所产生的美感效应。“意境”美有时偏重客观,倾向于自然美的体验和表现,有时偏重主观,倾向于情景交融之后而达成的主观情怀的流露,使“意境”超越实景的视觉感受升华为思维审美的虚境。东方审美文化的“含蓄之美”,在审美过程一定是一个和欣赏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视觉效果上注重的是留白的运用和虚实的结合,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整个造型和布局中有意设定一块还可以继续发展深化的空间或是残缺,提升整个造型的审美趣味,提升意境的运用效果。

第7篇

硬件部分包括:磁卡若干;销售部配备磁卡录入系统;煤场、磅房门前各设立感应扫描装置一处,磁卡刷卡机一套;磅房电子磅。以上所有管理室电脑网络要连接,形成信息系统同步。软件部分包括:销售部录入人员责任心要强以及职业道德素质要高。

2“一卡通”实施的具体方法

“一卡通”是借鉴现代化居民小区或办公场所车辆进出自动管理模式再推广的一种设想。此方法也可以用在除煤场以外的任何销售运输管理场所。“一卡通”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述。

1)信息录入过程。当客户与煤矿销售部、合同部签订购销合同后,客户付款后凭提货单到销售部办理“一卡通”相关手续,销售部根据合同及提货单上标明的客户名称、合同号、煤种、煤量、装卸车点、提货有效期和客户提供的下一步将进入煤场的车辆数目、车牌号、单车最高装车量等相关信息,设有专人专机分别录入到若干张磁卡中,每张卡对应一辆运输车,由客户分发给运输车辆司机单独保管。“一卡通”内的信息不重、不漏、不可随意更改。“一卡通”相当于客户出入煤场、磅房的有效的唯一凭证,也可以称为运输车辆合同期内的“临时身份证”,此卡信息有效期至提货单内标注的提货时间段。磁卡大小可如同信用卡大小,磁卡表面可印刷有煤炭企业产品简介。在本合同结束后,磁卡自动失去功效,由客户交回销售部回收,销售部通过刷卡将卡内信息导入到电脑信息化平台中,此卡便履行完本车本次信息储存任务。

2)张贴出入标志。销售部为客户分发的运输车辆辅助出入标志,要求其张贴在运输车前窗玻璃的指定位置,为下一步车辆进入煤场和磅房感应器扫描做好准备。

3)车辆进入煤场。煤场大门口设立一处感应扫描装置,当客户运输车辆驶入煤场时,车前窗上特定出入标志被第一时间扫描并传输入煤场管理室;与此同时,客户在煤场门前放置的特定机器上刷卡,该车辆进入煤场的时间和卡内事先录入的车辆信息也一并传输到煤场管理室,管理人员据卡内的录入信息装车。当客户重车驶离煤场时,装车过程的所有信息包括:运输车辆进、出入煤场时间、车号、装车人员姓名,同时写入磁卡。

4)车辆进入磅房。同进入煤场不同,当重车驶出磅房时,磁卡内写入部分增加了该车辆驶入、驶出磅房的时间、载重量、司磅员姓名也一并刷卡录入到“一卡通”中。

5)信息共享过程。销售部在上述过程中,可以足不出户,在部门电脑上仍能查看到客户车辆所有信息,包括:已拉运产品的客户单位,多少辆车、哪个车号,哪个时间进出,在哪个装车点、拉了多少吨,煤场装车员、磅房司磅员姓名,与合同要求、提货单要求相比还有多少存量、还剩多少时间期限,未拉运产品的客户信息也能一并查到。此处的信息也可实现资源共享。如若条件允许,可以和煤炭企业总公司运销系统网络实现共享和同步。

3“一卡通”实施的有利层面

1)足不出户做到心中有数。销售部或煤炭企业在网络连接状态下,足不出户就能够对客户拉运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为真实、准确、有效的运销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保障合同按时按量完成。由于“一卡通”根据合同、提货单对拉运量、拉运时间进行了设置,所以在提货量完成之时,该卡自动锁卡,客户不可能超量拉运。若超过提货日期,客户还未拉运,也会自动锁卡。这样可保障合同和提货单按时、按量执行,为下一步的运销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3)保障运输车辆的有序拉运。由于“一卡通”磁卡内客户进出拉运时间、数量、车号等信息的清晰明确,所以不会在客户之间或车辆运输人员中产生因谁先来、谁后到、拉了多少、过错磅、反复过磅等错误情况,也不会因为加塞、堵车现象扯皮、引起纷争。从而保障了运输过程的安全,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无误。

4)减少相关人员监督工作量。“一卡通”只在初期给客户录入过程需要专人管理,运输车辆进出煤场和磅房期间并不需要专人监管,节省了人力,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4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隐逸 审美 艺术空间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概念尚未厘定,创作实践却蔚为大观的一种文学形态。对于有着隐逸倾向的文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为自己的审美观写作。他们的“隐逸人格”,普遍有着疏离主流文学阵营的倾向,以一种出世的姿态坚守自己的纯艺术追求。这种人格精神使他们在文学创作时向内转,回归田园,回归内心。[1]这种向内转的姿态,有利于审美观照,因此中国现代隐逸文学在审美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但创造出多维审美之境,更开拓了艺术审美空间。

美学家张竞生曾在《美的人生观》里把艺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除了音乐、绘画、文学这些传统的艺术门类之外,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均可成为艺术。他说:“艺术可分为‘人生艺术’与‘纯粹艺术’二种。凡一切人类的生活:如各种工作、说话、做事、交媾、打架等等皆是一种艺术。若看人生观是美的,则一切关于人生的事情皆是一种艺术化了。”[2]中国现代隐逸文学对艺术审美空间的开拓也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一、对“纯粹艺术”空间的开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士”的要求是很高的。文人、士大夫充当着社会精英的角色。他们不但要知书达礼,拥有文学上的造诣和政治上的谋略,还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学与音乐、书画艺术一直都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让我们领略到了“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魏晋名士嵇康临刑之前,赋琴一曲,从此使《广陵散》成为天下绝唱。古代文人不仅乐意投身于音乐审美实践,对书法绘画也是非常热衷。魏晋的王羲之、宗炳,唐代的张旭、怀素、王维,宋代的苏、黄、米、蔡,明代的祝允明、文征明,清代的郑板桥等都是书法或绘画上的名家。

中国现代隐逸作家虽未能像古代一些隐士那样成为“通才”,但他们所具有的隐逸人格倾向和作品中的隐逸精神依然对传统艺术境界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除了对音乐、书法、绘画等领域的影响外,中国现代隐逸文学对纯粹艺术空间的开拓还表现在对农业文明和旅游业文明的影响上。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是“隐于自然”。“自然”的物质表现无非是田园和山水。中国古代用于表示归隐的常常是“解甲归田”“弃官归田”“遁迹山林”“放浪江湖”“啸傲湖山”等词汇,文人士大夫们在现实中受挫以后,最先想到的避难所也是山水田园。雄伟壮阔的名山大川、凄清僻静的深山幽谷、奇妙万状的悬岩隧洞、生动活泼的花鸟虫鱼、美丽动听的神话传说、历史悠久的古物文迹、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是隐逸文人津津乐道的对象。被隐逸文人精心描绘过的地方,就成为现实读者心心念念的理想乐土。如同古代隐士一样,现代作家也都有隐藏在自己心中的一片圣土,他们的隐居地、游历地等承载着他们毕生的心血与追求,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他们以此为素材构造出的审美世界也因此成为农业、旅游业、书画业的发展资源。沈从文的“湘西系列”、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汪曾祺的“高邮系列”、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李锐的“吕梁山系列”、朱晓平的“桑树坪系列”等莫不如此。

沈从文的小说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清新美妙,充满人情美、人性美的“湘西”世界。湘西的风物成就了沈从文,同时又因沈从文的大力抒写名扬于世。古朴的凤凰小城和周边的古街小镇成了人们追思传统记忆的神秘之地。沈从文在《湘西》中写道:“一切风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生命另一形式的表现,即人与自然契合,彼此不分的表现,在这里可以和感官接触。一个人若沉得住气,在这种情境里,会觉得自己即或不能将全人格融化,至少乐于暂时忘了一切浮世的营扰。”沈从文将他魂牵梦萦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读者难以拒绝这样的文字,平平淡淡之中,那份美丽与神秘已浸入肌骨,无怪乎在他的影响之下,名不见经传的边城小镇凤凰成了现在的旅游胜地。

贾平凹的散文和小说也让我们加深了对“商州”的理解。贾平凹的作品以商州为题的就有《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合称《商州三录》;还有小说《商州》《商州世事》,散文集《商州散记》等。贾平凹笔下的商州是迷人的,他把传说、历史、风土人情融入到了商州的山水中。再加上贾平凹不仅是作家,还是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也便带有了书画的味道。他把商州描写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连台湾的流浪作家三毛都不由的心向往之,提笔给素未谋面的贾平凹写信。贾平凹的“商州系列”给商州带来的影响恐怕只有商州人才能深刻体会。正如同沈从文成就了“湘西”一样,说贾平凹成就了商州也不为过。

二、对“人生艺术”空间的开拓

中国现代隐逸文人大多曾远渡重洋,接受过西方(包括日本)文化的熏陶。西方的物质文明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渴望将这种物质文明与东方悠闲的生活节奏结合起来,就像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的,要设法“溶合这两种文化——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和现代的工艺文明——使它们成为一种可以实行的人生哲学”[3]。因此,较之古代的隐士来说,现代文人即使“隐逸”,也多了一些积极的色彩。

“隐逸派”主将周作人提倡唯美主义的人生观。他在《生活之艺术》一文中提出“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的生活。”他拒绝将文学变为传统意义的载道工具,不承认牺牲个性来迎合社会潮流是文学应尽的义务,所以,他努力保持文学的自在性。周作人将艺术视为个人情思的表现,是个体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把他的人生艺术化的文学观念转化到他的生活态度和文学创作中去,使他的为人为文都带有了隐逸之气。他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命,以艺术家的心态去感受生活,就如张竞生把“一切人类的生活”看作艺术一样,周作人也强调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他谈“北京的茶食”、“南方的野菜”,谈“茶”、谈“酒”、谈“草木鱼虫”、谈“乌蓬船”,在日常琐屑的叙述中,咀嚼着生活的滋味。衣食住行、风土人物、掌故轶事,都是他谈论的话题。在他看来,“生活不是很容易的事”,只有“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才能见出人生的真谛。艺术化的生活是对残缺人生的修补,所以周作人在《喝茶》中倡导“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4]。这种唯美主义的文艺思想影响很大。朱自清、俞平伯据此提出了“刹那主义”的人生观,专注于唯美的瞬间感受。俞平伯说:“生活的每一刹那有那一刹那的趣味,或也可不含哲学地说,对我都有一种意义和价值。我的责任便在实现这意义和价值,满足这个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庸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多费心思去筹虑。……我现在是只管一步步走,最重要的是眼前的一步。”[5]俞平伯这种“刹那的趣味”,有着传统审美观的影子,也有现代享乐观的色彩。周作人在《希腊的馀光》中认为希腊文明的精神特点是“现世主义”和“爱美精神”,恐怕可以作为俞平伯等人“刹那主义”观的最好注脚。

美学家宗白华也是人生艺术化的积极提倡者。他说:“积极地把我们人生的生活,当作一个高尚优美的艺术品似的创造,使他理想化,美化”。[6]宗白华几十年如一日地出入于世界各地艺术馆和博物馆,对雕刻、建筑、绘画、出土文物、风景名胜等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倾注了极大热情。他把现实人生当作艺术,用他的“散步美学”构建起他的艺术体系。这种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化生存”“审美化生存”。他的“散步美学”充满了自由精神,把庄禅境界、魏晋风度等传统自由主义和西方的生命美学有机结合起来,成就了人生的艺术。

隐逸文人最注重审美的表达,对纯粹艺术与人生艺术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痴迷,中国现代隐逸文学对自然之境、闲适之境、趣味之境和道禅之境的追求与把握,创造出艺术审美世界,开拓了艺术审美空间,对人类文化史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贡献。

(本文为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隐逸文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751093】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经典美文与语文课堂读写教学研究”子课题项目【立项编号:0506043400170】的研究成果。)

注释:

[1]许海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隐逸派”》,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版,第53页。

[2]张竞生:《美的人生观》,选自《张竞生文集》上卷,江中孝编,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第72-73页。

[3]张岚:《论中国新文学“闲适”散文的成因与流变》,学术界,1998年,第6期。

[4]周作人:《喝茶》,选自《周作人自选文集·雨天的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5]俞平伯:《读〈毁灭〉》,选自《俞平伯散文》下册,乐齐,范桥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第231页。

第9篇

参考文献在某一程度上可以帮助作者提升论文写作质量,引用著名的文献资料,那么它的学术论点也是很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在写作论文的时候不能小看了参考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室内装饰设计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室内装饰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彬3DSMax建模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改革[J].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12.05:10-14.

[2]新视角文化行,王玉梅,姜杰,况军业adsMax2012/VRay效果图制作实战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

[3]姜雨欣,宫艺兵,孙文《论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里应外合》山西建筑,2014.2.

[4]石腊梅.论计算机绘图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3(03).

[5]张春娥.数码时代绘画作品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5(01).

室内装饰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聂淼.浅谈建筑室内装修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

[2]张欣,李翠芹.室内装饰设计和现代技术探讨[J].美与时代(上),2010(08)

[3]时溪蔓.浅谈室内装饰设计的要素和基本原则[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

[4]陈明杰,张颖,李静.浅谈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新理念.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4.

[5]韩思杰,当今室内装饰设计应考虑的几个要点,南方建筑.2002.2.

室内装饰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吕斌.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2]张蕾.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06:53.

[3]刘洋.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