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10:17:09
导语:在殡葬服务礼仪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平原地区;殡葬改革;火葬;传统土葬;
一、问题的起源与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很高的国家,全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5%以上,而在西部城市化率低的地方,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以上[1],由此可见,农村地区的殡葬改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行殡葬改革,解决逝者与生者争地、逝者拖累生者、殡葬过程中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等问题,最顽固的壁垒在农村地区。
从1997年国务院颁布《殡葬管理条例》以来,全国各地的殡葬改革就在有序地进行,虽然条例考虑到了农村的具体情况,“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2]但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平原地区大部分农村的殡葬改革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及不完善的政策法规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精神负担。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执行的火葬政策与政府所倡导的也已经大相径庭,其实质退变为“火化+土葬”,本质上依然没有摆脱土葬制度的主要缺陷,甚至还使殡葬的成本大幅提高,为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更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有悖于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合理并且符合民族传统的殡葬改革,将与进入21世纪的农村和农民利益息息相关。
二、问题探讨的目的与意义
(一)探讨目的
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对我国平原地区农村殡葬方式及相关殡葬活动进行了探究,针对农村实际情况设计了诸如对国家殡葬政策的了解情况,对传统土葬的态度,对现行火葬的态度等相关调查项目,旨在调查我国平原农村地区殡葬活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把握问题的主要因素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目前现行的殡葬方式提出改进的思路、方法和措施,为我国殡葬事业的发展与与完善提供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平原地区农村殡葬方式的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提出适合平原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新殡葬理念,为我国的殡葬改革提供理论资源和现实参照,这对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1.可以为完善我国当前的殡葬管理与实施体系提供合理的依据。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的现状,问题及特点,提出较完善的优化方法和现实依据;
2.有助于使我国殡葬方式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并引入环保理念,有利于我国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
3.有助于改善我国现行殡葬方式在农村地区的实施现状,利于革除丧葬陋习,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三、调查问卷与结果分析
(一)被调查者对我国殡葬政策认知情况的统计数据与结果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我国殡葬政策比较了解的被调查者占4.8%,一般了解者占39.6%,不了解者占55.6%。反映出我国殡葬政策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或者宣传效果不够理想。
(二)被调查者对土葬、火葬所持态度的统计与结果分析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希望土葬者占56.8%,希望火葬者占24.8%,无所谓者占18.4%。反映出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习俗依然根深蒂固,对于现行火葬政策精神上不接受并且会长期存在,同时也反映出了过去我们对我国殡葬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和效果不好的问题。
(三)农村殡葬活动中主要存在问题的统计与分析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农村殡葬活动中主要问题来源于传统葬礼、火化、建墓或骨灰存放等丧葬过程的费用居高不下,给人们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并直接导致了铺张浪费的严重后果。
四、当前农村地区殡葬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根据笔者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殡葬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农村地区土葬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耗用大量可耕农田,并且封建迷信致使墓地往往选在肥沃的农田中,致使很多大块农田处处是坟墓,使现代化的机器耕作无法进行,给农耕带来很大不便。近几年我国年均死亡人口近920万土葬率约为50%左右,即年均进行传统土葬的人类遗体有460万具左右之多,按每座坟头一平方米计算,每年将占用近70万亩土地,仅此危害已不能小视。同时土葬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十分严重。建造墓地使用大量砖石和混凝土,这些材料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将会长期存在于土壤中,破坏土壤的自然组成结构,影响土壤的使用和耕作性能。同时,因土葬坟墓旁大多杂草植被丛生,每年因祭扫坟墓燃烧祭品所导致的火灾焚毁大量林木,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十分严重。
(二)农村推行的火葬依然问题重重
其一,骨灰的处理是一大难题,不少被调查的农村地区都存在“装棺二次葬”现象,即火葬+土葬。这种畸形的殡葬方式无疑造成了更大的资源浪费;其二,火葬费用居高不下,使逝者家属经济负担加重。2005年,媒体盘点暴利行业,殡葬业以最高1000%~2000%的利润率位列前三名。一个成本仅几十元的骨灰盒可以卖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为逝者在公墓寻找一块墓地更是以万元计。愈演愈烈的程度使外国媒体称“在这个号称逝者应该像生者一样得到尊敬的国家,大多数人越来越难以负担死亡的奢华了”;其三,过度推行火葬造成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现行殡葬政策的初衷是要保护生存环境,但在思考解决土葬占用耕地的问题时,考虑火葬造成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不足;其四,强制推行火葬违背了我国的传统民族风俗和群众意愿,激化了干群矛盾。
(三)殡仪服务大多停留在粗放水平上
丧葬服务用品市场混乱,管理不规范,价格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殡葬用品提供及殡仪服务收费上,管理不规范,缺乏工作透明性,虽然各地民政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实际执行时却时常大打折扣,存在大量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价格偏高的殡葬用品,同时强制购买,强加附加服务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使殡葬行为演变为纯粹的经济行为,失去了其人文关怀的意义。
(四)农村地区丧葬过程繁琐,时常大操大办或者盲目攀比
铺展浪费现象严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封建迷信思想也有所抬头,使传统的殡葬陋俗广泛延续,使消极的殡葬文化和殡葬市场得到普遍性的发展,使各种扭曲的或不良的殡葬心理得以滋生和蔓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精神污染。
(五)殡葬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严重偏低
相当部分殡葬职工缺乏职业意识和专业知识,对殡葬服务礼仪知之甚少,办事粗略,态度生硬,使服务缺乏人性化,更不能是逝者家属得到心灵的慰藉。
五、殡葬改革方式探讨
通过对问题的仔细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殡葬市场规范化
目前,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价格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甚至非法经营现象严重,影响了这一行业的正常发展,进而影响了殡葬改革的深入实施。因此,笔者提出了市场规范化的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与其相配套的执法机制,使殡葬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对社会上现有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和监管,坚决打击非法经营和无序经营;从而使市场得到有效的规范,价格更加合理化;同时还要做好现代殡葬观念的宣传工作,积极推进现代殡葬礼仪,使得殡葬方式既人性化又节约化。
(二)殡葬程序节约化
受传统习俗和思想的影响,农村地区丧葬程序繁琐,容易大操大办,铺展浪费现象严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因此笔者提出了要逐步精简传统丧葬程序,取缔与丧葬有关的迷信活动,推行现代丧葬礼仪,既要保留悼念逝者的功能,又要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在遗体处置环节上,要积极加强对绿色生态葬的可行性研究,尽量平衡各种殡葬方式,使得资源得到有效的节约和充分的利用。
(三)殡葬行业职业化
目前我国殡葬服务行业的职能划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文明程度、服务观念等仍然比较落后。行业整体的职业化水平较低,服务设施不足,职工队伍欠佳(职工人数少、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不利于殡葬行业职业化经营的实施。因此,笔者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职业化的建议,首先要吸收现有从业人员并对其进行的统一管理和再培训,使其具有基本的服务水平和观念;同时还要加大对这一市场行业的投资和监管,逐步设立各级殡仪馆、殡仪服务公司或殡仪服务点,增强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建设;此外更要积极引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人才,对这一传统和新兴服务行业进行深入科学的宣传,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它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为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遗体处置生态化
传统土葬和火葬弊端众多,污染浪费现象严重,而近年来提出的绿色生态葬具有较大的可发展空间。绿色生态葬是将死者遗体用可降解的环保棺材装殓后深埋地下,地面植树以为纪念,遗体及棺材进入自然界物质流动良性循环的一种殡葬方式。其是一种较为符合生态环保理念的新葬法,虽然目前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深入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刚刚起步,但它的研究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殡葬管理理论研究内容,完善殡葬改革体系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推行绿色生态葬,逐步降低火葬的比例(遗传病或有可能会危害公共健康的遗体除外),使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是我国未来殡葬制度的选择。
参考文献:
一、总体目标
为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定南,按照惩防体系的要求,坚持服务发展,标本兼治,把专项治理和日常监管联系起来,抓住重点,攻破难点,用三个月的时间,集中治理,出重拳,下猛药,严明纪律,严格监管,严肃查处,坚决纠正收取红包和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着力构建风清气正,服务规范的殡葬环境,以优质服务的新成效取信于民,打造全新殡仪馆形象,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在殡葬过程中,收取、索要红包,向丧属“吃、拿、卡、要”等问题。
(二)在殡葬过程中,不按标准收费,强制消费等问题。
三、方法步骤
专项整治分四个阶段进行,采取有力措施,把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宣传发动阶段。殡仪馆要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自查和拒收红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自查自纠阶段。殡仪馆工作人员要切实查找有无收取红包和乱收费问题,并针对查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措施,迅速落实整改,对存在收取红包和乱收费问题,必须按规定进行清缴和报告。同时,与民政局签订责任状。
(三)问题处置阶段。对自查自纠阶段清理出来的问题,甄别情况,分别落实处理。对主动上交红包如实报告的,从轻处理。对在规定期限内拒不自查自纠主动上交的,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处理。
(四)总结提高阶段。认真总结专项整治做法经验,剖析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完善制度,建立长期有效管用的专项防控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规章制度,推进规范服务。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奖惩制度。在殡仪馆一些显眼的地方,张贴拒收红包的告示牌,并公布举报电话。
(二)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殡仪馆服务人员签订守法自律公约,拒收财物。对收取、索取红包、财物和“吃、拿、卡、要”的工作人员要坚决给予严惩。建立丧属反馈调查制,工作人员在接送遗体和火化遗体前,要先告知丧属收费项目和标准,同时向丧属说明按规定不准收取红包,并将服务态度意见反馈表交与丧属签收,由丧属向民政部门如实反映情况。从根本上杜绝“红包”现象。
(三)通过大力开展政策法规、礼仪知识和岗位技能教育培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提高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使文明服务成为每个殡葬职工的自觉行动。通过规范、文明、诚信、优质服务,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增加社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局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担任组长,局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领导专项整治工作。
关键词:现状与问题;阻力 法律环境 觉解
一、农村殡葬改革的问题与现状
(一)土葬以不合法但合理、合俗的形式存在
中国古代的丧葬以土葬最为普遍,并已经相沿成习。以河南省某县为例,殡葬改革虽早已开始,但该县出现了很长时间的停滞,近年才开始落实。据当地居民透漏,当地村民在进行土葬时一般是趁着夜色偷埋,有的民政机关止步于伦理道德的阻碍,只会对其进行罚款,罚款不交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管制。全县96万人,共有19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按千分之六的火化率预算,每年应火化遗体5760具,但实际每年仅火化1300具左右。2012年全县已规划并落实土地的村及公墓287个,已建成37个,在建131个。从这些数据来看,此县的土葬率没有降低,公益墓地的数量少且建设滞后,使得该县的殡葬改革处于初步阶段,这几年行政机关掘坟现象在河南也多发起来。所以,在该县的殡葬改革基本上还是管制型的。
(二)火葬污染大,骨灰二次葬普遍
该县目前有火化机2台,均是80年代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耗能高,已严重老化,且火化遗体时,大量浓烟、灰尘滚滚从烟囱里冒出,骨灰四处纷飞,污染严重。并且该地明显存在骨灰二次葬现象,在祖坟里埋葬(可能祖坟已经成了别人家的承包田),一般用砖块砌坟,然后用一种水泥材质的棺材装骨灰盒下葬,堆砌坟头。2010年12月2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强调,要不断深化殡葬改革,集中精力着重解决骨灰“装棺二次葬”①,时至今日,根本还是各干各的。
(三)殡葬产品价格混乱,殡葬服务质量低
1.等级分明、服务质量不高
在许多地方,普通炉、豪华炉等级分明,价格不等。在某县土葬改为火葬后反而增加了不少费用,主要是火化费。殡仪馆有的烧不完,夹带着骨头,有的可能跟别的死者的骨头混杂。遗体家属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是忍气吞声。
2.殡葬产品的价格相当混乱。
虽然不像城市的殡葬业一样,出现所谓“天价”。但因为对于殡葬行业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所以农村殡葬业从业人数少,而形成了小范围的垄断,但这种小范围的垄断使得农民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越来越低,即使有反垄断法恐怕在这个方面也是难以触及。如所调查的该县某村的情况是这样的,所谓“殡葬服务商”就是一家人私人办的,且没有任何营业执照,甚至连殡葬车都没有牌照,交通部门也不管(殡葬车无人检查)。他们提供的殡葬产品质量差价格高,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一件寿衣的成本只有50块钱,转手就卖400元,火化费在2011年11月份只有400元,2012年上半年就涨到700元,2012年8月份就涨到了800元,抬尸费400元。当地民政局曾经在2005年时收到过对于这家农村私人殡葬服务商的投诉,但是只是给予口头训诫。
(四)农村殡仪馆出现亏损
殡葬行业暴利人皆知,但不知在农村,尤其是土葬大行其道的地方,殡仪馆往往亏损严重。殡仪馆的干部职工从事的是特殊行业,在农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这种职业都有着某种偏见,认为这种职业“不详”。在大城市殡葬行业是牟利行业,可是在该县,该县的殡仪馆在很长时间内严重亏损。据该县殡仪馆调查报告指出:其每个职工只能住一间小瓦房,厨房是用石棉瓦搭建的简易棚。工人工资除5名同志是财政全供的,其余24名系自收自支人员,每人每月工资仅600元,虽然火化工是特殊工种,应该有特岗津贴,但是因馆内效益不好,还得负债更新设备。
二、农村殡葬改革阻力
(一)传统丧葬作为一种民俗由来已久,百姓固守
“丧”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现,并且原意为“采桑”,它包含了四种说法,失去,死去,尸体和哀葬死者的礼仪,而“葬”字是掩埋死者的象形文字。将死者的遗体掩埋在草丛或者用井字型的棺木装殓起来埋葬。② “葬”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和意义,体现了从弃尸之俗到土葬的演变。
“婚嫁固然张扬,但尚不及丧葬”“丧葬之中,葬又看得清淡一点,因为坟茔都在乡间,葬的时候没人瞧见,丧之中尤以殡最为铺排,因为这是从街坊经过的,看见的人最多。”③ 可见,丧葬应该包含了丧,殡,葬三个过程。其中,殡作为最铺张浪费的环节也已成俗久矣。在农村又讲究孝道,加上丧葬是小辈为长辈办的,因此有时候铺排甚于婚礼。
(二)传统思想的流变
土葬就是最能体现死者生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料想,虽然人已经不在,但他的尸骸却穿越了几千年重新回到世界的舞台。儒家“养生送死”的孝道观,与历代帝王所倡导的以孝治天下不谋而合。土葬满足了人们情感的需求是远远超过理性的。皇帝主张“以孝治天下”其实也是中国“家邦”社会制度的总体要求。隋唐佛教盛行,出现了火葬,跟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思想冲突,于是他们极力反对。宋以后的帝王也是禁止火葬。
(三)农村缺乏有力的监管
该县地处北方,从殡葬改革的进度上来看,殡葬改革才刚刚起步,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称为百家必争的中原地带,土葬还是其主要形式,土葬依然大行其道无人管,其监管漏洞已然形成,农民消费者深受其害。
三、农村殡葬改革法律环境分析
(一)殡葬法律体系内部的不调和性
1.殡葬法律规定不完善
我国的殡葬法律体系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殡葬管理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构成。《殡葬管理条例》其本身由国务院颁布,效力已经大大降低,其规定也并不合理。国家法律的眼里土葬就是封建思想愚昧的象征,少数民族的习俗得到尊重和保护,否则就是破坏民族团结,那汉民族几千年的习俗就要彻底革除吗?
2.殡葬法律规定的权威性缺失
各地的殡葬管理规定、办法也相当混乱。有的由当地政府规定,有的由当地人大常委通过,各级政府又有规定。以该县为例,其殡葬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要积极推进火葬,提倡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该县政府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中竟然规定“对村民偷埋土葬”的,由所在乡、村、组做好工作,在限定时间内可以强制火化。一方面规定这样的强制措施,另一方面执法时又存在随便罚款了事的现象,法律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二)民俗与国家法律的冲突
1.立法上与民俗的冲突
有民才有俗。殡葬风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沿袭多年的传统民俗。1985年的殡葬改革虽然已经实行多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早在唐朝末年,火葬在一些地区就已经存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以至于统治者要屡加禁止。该县的政府殡葬改革规定里赫然有这样一条“对村民偷埋土葬的,由所在乡镇(办)、村、组做好工作,责令其家属限期自行起尸火化。如在限定时间内不起尸火化的,由所在乡、村组织配合县殡葬管理部门强制起尸,强制执行费由丧主负责”。
2.执法上与民俗的冲突
有些地区,执法简单粗暴。按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殡葬改革的重心是土葬改革,是节约土地。可是在执法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掘坟等事件。河南省项城市高寺镇人张某74岁的父亲张勋峰去世后,按当地风俗土葬,谁知1个月后被项城市民政局组织上百人,于凌晨趁家属不在突击掘坟。《殡葬管理条例》中并没有规定民政执法部门有这样掘坟的权力。此举不但违反《殡葬管理条例》,而且也违背了道德和民俗的要求,更加触犯刑法。
四、农村殡葬改革对策觉解
(一)市场引导
在城市,之所以会达到100%的火化率,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多余土地可以埋葬,也可以说城市人已经找不到自己的“根”了,而农村生与死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势必还是广大农民所认同的。政府要合理的引导而不是强制。近年来,多所城市也倡导海葬、花葬等各种生态葬形式。但是,对于农村而言,海葬不太可行。可以将树葬这种形式改造成农田葬。树葬是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将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即为树葬。以树代碑,骨灰成为树的肥料,这种形式固然好,但在农村,祖坟多已经被改造成农田,把骨灰埋在农田 ,成为农田的养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政府应引导农民不要砌坟和埋棺材,避免二次葬。
(二)法律规制
民政部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意见除再次强调基本殡葬服务实行政府定价,延伸实行政府指导价外,还要求对殡仪馆销售的骨灰盒、花圈、寿衣等殡葬用品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或采取其他必要方式管理。各个部门都表示,根本没法管理,因为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都不是特别具有针对性,所以最后导致的监管空白造成了暴利链条的形成。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监管到位。
(三) 政策导向
1.尊重民俗就是尊重社会规律
生死乃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殡葬习俗是民俗中的重要一节。政府贸然的移风易俗应该不是长久之计。中国古代朝廷为储备粮食备战备荒曾多次禁酒,历代有禁酒之例,烟花爆竹也遭遇禁放,但很快又解禁。
在农村民风淳厚,殡葬政策未落实,并不是当地居民造成的,虽然入土为安的思想影响最大,但民政执法部门也执法不力,对于殡葬改革的落实,宜奖不宜罚,对自愿进行火葬的村民免除火葬费,并予以奖励。但对于依然按风俗进行土葬的不宜进行强制起尸和火化。
2.广泛开展惠民殡葬
民政部今年提出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发改委也要求各地基本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实行政府定价,殡葬延伸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对价格明显偏高的,必要时依法进行干预和处理。2007年审计署首次对殡葬业进行了选择性审计。全国已有14个省92个地级市实行了该政策,惠及5亿人群”④。关键在于政策的落实,政策不惠及农民,不惠及到农村就不算真正地“惠及”。对于火葬,我认为完全可以实施全免费制度,在殡葬改革有困难的地区还可以进行奖励制度。另外可以给予殡仪馆补贴,更新设备,将服务规范化。(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走进中国民俗》高奇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民间丧葬习俗》陈淑君 陈华文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
[3] 《中国民俗学古典文献辑论》武文著,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4] 《典藏民俗学丛书》叶春生、施爱东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 《关于当前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与反思:以河南为例》,崔家田著,原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
注解
① 民政部:集中精力着重解决“装棺二次葬“2010年12月2日http:///gn/2010/12-02/2695630.shtml
②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一、殡仪馆内部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是职工在从事殡仪服务过程中以殡仪馆管理理念和殡仪馆精神为核心,凝聚着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以殡仪馆规章制度和物质、行为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是外显于馆风馆貌、内隐于员工心灵的一种意识形态。
殡仪馆的内部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殡仪馆的精神文化是在指导殡仪馆开展殡仪服务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馆领导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殡仪馆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殡仪馆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它集中体现了本馆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殡仪馆的信念和追求,也是殡仪馆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殡仪馆的制度文化是由殡仪馆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殡仪馆外显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殡仪馆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它一般包括国家有关殡仪馆的法规、殡仪馆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殡仪馆的行为文化是殡仪馆在提供服务、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殡仪馆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殡仪馆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殡仪馆精神、价值观的折射。殡仪馆的物质文化是殡仪馆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物质文化通过重视殡仪服务项目的开发、服务的质量、品牌的信誉和殡仪馆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
二、殡仪馆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总体来说,公众对殡仪馆的整体满意程度不高,其主要原因有:经营理念落后,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固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服务态度生硬,贴心度不够;服务项目简单,开发工作停滞不前;服务程序、价格相对僵硬,优化不力;员工、单位形象明显落后于其他服务行业等。
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殡仪馆作为占用公共资源的公益单位,其分布较为均匀,并拥有自己较为固定的服务垄断半径,市场竞争压力要小得多。目前开放程度较高的仅集中在丧葬用品、殡葬礼仪服务两个市场,虽说部分地区的遗体运输市场也有非法车辆的参与,但从总体而言,对传统殡仪馆主要提供的火化服务冲击并不大。另一方面,殡仪馆工作人员以事业单位编制为主,拥有较为固定的收入和福利,员工缺乏忧患意识。此外,员工的年龄、知识结构更让他们中的大多满足于现状,缺乏足够的市场敏感度和竞争参与热情。
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家庭成员压力越来越大,空间上更越来越分散,殡葬活动的强化社会关系、感恩等功能性得到增强。在消费能力显著提高的今天,人们的殡葬需求水涨船高,传统简单、生硬的丧事办理方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市场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政府对公共服务进行治理带来的政府压力,都给殡葬行业提出了迫切要求。而殡仪馆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他们要求从可观的市场中获取更大价值、赢得社会更多承认与尊重的愿望也为殡仪馆的改革提供了内在动力。
三、殡仪馆文化在殡仪馆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
殡仪馆改革的一般目标是外显于公众面前的服务项目能够满足需求、服务质量的能够与社会其它服务行业水平相当、员工形象、殡仪馆环境能够符合人们办理丧事的心情,更高目标则是让人们在丧事办理过程中体会到对生命的尊重,并能引领区域殡葬消费方向,更有效地提供市场需求,获得稳定发展的能力。这要求殡仪馆与社会直接或可能接触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以殡仪馆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丧属的殡葬需求为直接目的,认真细致地为自己的每个行为负责。为此,加强管理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手段,但只能起到表面的制约,创建殡仪馆优秀的内部文化才是最根本的改革方法。
(一)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统一了殡仪馆的核心价值观,是殡仪馆对最重要资源的最佳利用。殡仪馆是提供遗体火化等殡仪服务的服务性单位,加强与逝者家属沟通、做到服务到位至关重要。而在这当中,殡仪馆员工是殡仪服务的提供者,是殡仪馆最重要的资源,服务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取决于他们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是殡仪馆最核心的竞争力。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是殡仪馆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而这取决于殡仪馆根本目标选择是否正确,是否能够把殡仪馆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确立双赢的目标。顺义区殡仪馆崇尚“诚信至上、服务第一”,具体就是“单位诚信于员工,员工诚信于逝者家属,做到服务的永远向前,尊重生命”。它把对生命的尊重与来自五湖四海年轻人的个人利益、单位目标结合到一起。因此而形成的强烈使命感、正确统一的核心价值观让员工对殡仪馆及殡仪馆的领导、殡仪馆形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让所有员工形成了极强的向心力,更为殡仪馆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在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下,文化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导向作用都被充分发挥,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不应该做什么每名员工都很清楚,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让他们迈着整齐的步子共同顺着殡仪馆的远景目标前进。听到哀乐见到灵车,便静立道旁恭候送灵队的先行,表示对生命的尊重,这是殡仪馆每位员工对殡仪馆精神的理解。5分钟内着装整齐地到岗,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夜接到没有预约的自送(遗体火化)业务也同样如此,这是顺义区殡仪馆每位值班工作人员无制度但都有的热情和主动。因为文化的感召和吸引,顺义区殡仪馆每年都会接到数十份来自全国各地年轻大学生的求职信。
(二)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是殡仪馆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员工创新的源头。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作为一种资源优势,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指向、高尚道德境界的工作群体,可以换得成本的不断降低和每个环节的持续创新。简单地说,就是殡仪馆全体员工基于共同的价值观,遵守共同的行为规则,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工作,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优化各个环节。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和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殡仪馆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殡仪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它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殡仪馆的潜能。同样质量的服务有着更低的价格、同样价格的服务有着更高质量或更多的免费增值服务是顺义区殡仪馆永恒的努力,它提出的“继承+创新=发展,发展+细节=质量,质量+速度=效率,效率+诚信=家属满意”得到了员工的广泛认同。在工作中总结已有经验,分析岗位上可能的创新点,寻找创新机会,关注服务的每个细节,不断提供增值服务,优化程序,为家属节约尽可能的时间是从服务一线到后勤保障部门共同的努力。顺义区殡仪馆业务厅前的喷泉水池改种莲花的创新不仅大量节约了成本,美化了环境,更为来馆办事家属增添了一处静思之地,在绚丽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前体会生命的意义。2006年,殡仪馆“火化节油”成果获区年度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成果;2007年,殡仪馆每个月便有四至五项创新被实施。仅今年1-9月份,因新品种层出不穷,鲜花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其它丧葬用品销售收入更是增长了100%。
(三)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是殡仪馆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员工行为的评判标准。众所周知,当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为自上而下的所有员工所接受,在馆内就形成一种舆论监督力量,形成一种与制度具有相似功能的约束机制,即心理契约。当前公众对殡葬行业的相对信任不足,其主要原因就是个别从业者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败德行为。为此,顺义区殡仪馆以“诚信至上,服务第一”为核心价值观,所有领导做出的一切决策、员工的一切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诚信为基础,并能有利于提供给家属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服务。所有有悖于这一约定俗成标准的行为均会受到众人的谴责。目前不少殡仪馆为了获取更多的尸源,与从事遗体运输的车辆结成利益同盟,也有很多车辆到顺义区殡仪馆寻求结盟,但为了规范服务过程,保护家属利益,顺义区殡仪馆一律进行了拒绝。2006年6月,顺义区殡仪馆停电,在确认无法即时供电后,殡仪馆当即启动了停电应急系统,告之事实,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退还已收取的火化费,主动免费派车将多具滞留遗体送至主动联系的兄弟殡仪馆火化,每辆灵车上同时委派一名全程免费引导员协助家属办理手续。事后某媒体报道失实,其中一名家属还主动写来证明信,这是殡仪馆用诚信换得家属尊重与信任最有力的证明。而员工的诚信来自殡仪馆管理层对待员工的诚信。和海尔集团的故事一样,上至殡仪馆馆长、再到部门的领导,在一个员工犯下某个错误后,会共同受罚。这在殡仪馆制度里并未明示,但诚信文化的力量让每个人都从诚信出发,寻找自己的失误。另一方面,顺义区殡仪馆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体系,但因为环境的时刻变化和管理的效率因素,它不可能考虑到馆内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时候,文化的力量就更为显著,它能有力约束殡仪馆、殡仪馆所有员工的一切行为。
(四)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是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殡仪馆品牌重要的无形资产。殡仪馆是个特殊的服务单位,面向的是刚刚失去亲人的逝者家属,服务质量的高低与对生命的尊重相联,公众对其服务过程中失误的容忍度明显小于其它行业。殡仪馆某个服务人员的失误在家属的眼中会是整个殡仪馆的失误,某个服务的不到位会是整个殡仪馆的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倡导更有效并且更细心、更贴心、更温情的服务是顺义区殡仪馆关乎细节、速度、质量公式的本质,是员工思想长期沉淀出来的精华,它因为适合实践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顺义区殡仪馆为了更好地保证服务质量,每天都会进行电话回访,但回访对象一定要是三天前办完丧事的家属,此时的他们心情已基本平静,同时在主要节假日,殡仪馆还会暂停回访。另一方面,顺义区殡仪馆以电话回访、网站、“致家属的一封信”等形式构建了包含各部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服务项目、一次性告知、服务价格、收费透明度、丧葬用品质量、服务程序、网站建设、收小费情况等诸多参数的立体服务质量监督网,通过该机制反馈的群众满意率一直在99%以上。而家属对师傅们免费增值的民俗提醒、服务细节的主动征询、骨灰的纯手工操作也表示出极大的谢意。这些均是员工努力的结果,说明了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在服务质量上的重要保障作用。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强,殡葬品牌效应越来越强。内部文化搞好了,外显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更能被更好地展示,能给服务对象更多的信任,它将是殡仪馆殡葬品牌重要的无形资产。
四、正确认识殡仪馆内部文化的作用
(一)殡仪馆内部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应以有利于员工长久的身心健康为基础。殡仪馆内部文化的凝聚、激励、约束、导向等基本功能在构建和谐殡葬中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但殡仪馆员工必须的庄重与正常生活中的热情有很大的区别,长久的角色冲突让工作热情的发挥存在隐患。因此,殡仪馆领导不仅要带头维护内部的约定俗成,更要为员工营造一个利于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宽松、向上的环境。顺义区殡仪馆拥有自己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娱乐室、图书室、健身房、电视机房,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此外,顺义区殡仪馆已经开始的“全民健身我先行,健康快乐迎奥运”计划把工作八小时中抽出一个小时供员工自由参加活动,调节员工心情,增进员工健康,强化员工人际关系。同时,顺义区殡仪馆还创建了学习型内部文化,平时努力帮助职工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多种培训机会,并从组织、时间等方面为员工的再教育提供保障。
(二)应该全面发挥文化的作用,而不能以偏盖全,更不能故意曲解其作用。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导向、约束等四大基本功能,此外还具有塑造形象等辅助功能,但不少殡仪馆仅看到了其塑造形象的重要作用,以一些并未落在实处的口号进行宣传,而忽视了其基本功能,未能真正给殡仪馆的发展带来益处。同时,利用文化蕴涵的强大号召力,完成一些突击性的任务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使员工长期处于震撼的状态,如果使员工的“亢奋”成为常态,就有损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员工会对所谓的文化产生异见。顺义区殡仪馆用文化来增强员工的向心力,以诚信为基础,加强创新文化氛围建设,引导员工关注服务质量,这是其文化建设成功最重要的特征。
这种填满锯屑的木乃伊是不可能复活的。但是,如果采用非传统的木乃伊化的方法,似乎有死而复生的可能。例如,英国泥水匠萨谬尔·古德温和他的助手在将凯特布鲁克采石场的一块1.5米的巨石锯开时,发现巨石中间有一个拳头大小的洞,洞里有一只蟾蜍。这只蟾蜍被取出后,在新鲜空气中还存活了0.5小时。在英国帕丁顿的一处煤库里,当人们打碎一个煤块时,发现了一只活的青蛙。
一些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实验。法国人谢金把20只蟾蜍砌在灰泥块里,12年后发现其中4只还活着。1825年,一名叫弗伦克的美国人将12只蟾蜍放入石灰石和沙石块里,再用玻璃片和石板封住,然后把它们埋在1米深的地下。1年以后,那些被放在沙石块里的蟾蜍死了,但那些被放在石灰石块里的蟾蜍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体重也有所增加。
当然,人类与蟾蜍不同。目前,科学家正设法模仿埃及木乃伊的技术。1994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罗纳德·维德和长岛大学的鲍勃·布莱尔成功地进行了木乃伊化的实验。这是首个利用古埃及技术和制剂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而制成的木乃伊。
我们知道,埃及人在将自己的尸体木乃伊化时使用了埃及亚麻、碱、香、没药、松香、棕榈酒和天然树脂。通过反复实验,维德和布莱尔找到了合适的方法。他们将尸体胸腔的液体和内脏去除,在尸体全身涂上碱,用棕榈酒消毒,然后把尸体保存在密封的房间里。35天后他们发现,由于尸体在碱的作用下开始脱水,重量已经减少了36千克。该实验是用一名死于心脏病的70岁男子的尸体进行的,在生前,他决定捐出自己的尸体供科学研究。
1998年—1999年,这具木乃伊在美国圣迭戈市的人类博物馆首次展出。现在,它被保存在马里兰大学的医学院里。
对于罗纳德·维德来说,这个实验是他整个科学生涯的顶峰。他说:“我对此特别感兴趣。当我还在学校读9年级时,我就想用邻居家的猫来做木乃伊。但是它的主人反对,于是我只好用一只老鼠来做。”
美国巴尔的摩市殡葬服务处的经理迈克·拉克说:“说实话,我还没想过尸体木乃伊化在现代殡葬业中能够实际应用。”不过,他的同行、马萨诸塞州劳耶尔市殡葬服务处的经理约翰·麦克唐纳克斯说,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有朝一日,某个人想把自己变成木乃伊。
今年以来,XXX市直民政系统“争先创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民政中心工作,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将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深入到市直民政系统的各个单位,融入到广大民政职工的具体工作中,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劳动竞赛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夯实基础
(一)成立领导小组,夯实组织基础。成立了以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任组长,局工会委员会班子为成员的XXX市民政局“争先创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各基层工会都成立了以工会主席挂帅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劳动竞赛活动的安排部署和检查工作。有效推动劳动竞赛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方案,夯实管理基础。为使劳动竞赛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及时下发了《关于在市直民政系统开展“争先创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宜市民政工[2012]3号),《通知》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以及活动内容,要求各基层工会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务求实效。
(三)加大宣传,夯实思想基础。积极利用集中学习、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争先创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工作要求,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利用各种场合进行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努力使开展“争先创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的过程变成广大职工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为“争先创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创新载体,狠抓落实
(一)抓住四个结合,创新活动载体。
在劳动竞赛活动中,各基层工会,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着重抓好四个结合:一是与民政系统开展的“创五优、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树立民政部门“队伍素质优秀、服务质量优良、管理机制优化、窗口环境优美、工作业绩优异”的良好形象,努力实现“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目标。为推动全市民政工作的创新发展和争先进位
; 站内范文搜索 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相结合。调动职工学理论、学技术、长技能的热情和积极性,努力形成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机制。三是与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并创新具有民政职工群体特点的建功立业活动。积极开展各种促进职工提高基本技能的业务培训、比赛活动,通过基本功演练、岗位练兵、操作演示竞赛、综合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为职工提高业务能力搭建平台。四是与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科学,积极进取,争当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建功立业的标兵。活动中,各基层工会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二)抓住重点工作,创新活动内容。
一是开展以“学技能、练本领、强素质、促发展”为主题的综合技能大赛。民政局机关工会7月19日举办了机关干部综合技能大赛,这种通过以考促学的比赛方式不仅展示了民政干部能写会说、应急公务处理能力,而且对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三是开展了争创“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活动。社会福利院积极调动女职工学技术、练技术的热情,引导女职工争当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女职工,推动女职工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工程的深入实施,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知识竞赛、“五一”岗位能手比赛和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比武。
四是开展了评选“优秀班组”活动。第二社会福利院强化班组作用,在班组之间开展服务竞赛活动,提升服务水平,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军供站为提高军供保障能力,按照军用饮食日常供应工作程序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厨艺演练比赛活动。殡葬管理所以礼殡班为榜样,广泛开展了岗位建功立业活动,坚持每季度评选一次优秀班组。
五是开展了争当“服务明星”活动。烈士陵园在职工中开展了服务礼仪、文明用语、服务态度、业务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服务质量优劣。殡葬管理所、福利院和民政休干所等单位都根据
; 站内范文搜索 各自工作性质,积极开展了评选“服务明星”活动。军休所以争创“市级模范职工之家”活动为契机,开展了“比服务态度、比服务水平、比服务质量、比服务效率”的“四比”活动,努力把军休所建成和谐军休之家、民主之家、温暖之家、文明之家。
三、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市直民政系统开展的“争先创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与“民政爱民直通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分层次为困难群众,特别是优抚和特困群体扎扎实实地办几件排忧解难的实事,进一步践行了民政为民宗旨,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活动中涌现了诸多典型。
一是白龙井军休所根据工作实际,开展“双和谐”创建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起军休干部争做“和谐军休家园”的有心人,争当“和谐军休家庭”的带头人,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军休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民政厅授予“和谐军休家园”。
二是XXX军供站在全站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争创氛围,鼓励职工在促进军供事业发展中勇当排头兵。今年七月被国家民政部、总后勤部表彰为“全国军供工作先进单位”,该站站长杜远林被评为全国军供工作先进个人。
三是第二社会福利院副业班长杨树德,他把第二社会福利院当作自己的家,三十年如一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今年当选为市劳动模范。
四是福利院院长董菊踏实勤勉、恪守敬业、竭诚提升弱势群体幸福指数,深受全院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干部职工拥戴,被市直机关工委、市妇联评为首届“市直机关十大女杰”同时授予“XXX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五是在许多人谈之色变的殡葬行业,在我市殡葬管理所,却活跃着一支以女性为主的团队——礼殡班,她们抛开世俗的偏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女性特有的严谨细致,在这个被称之为“人生终点站”的特殊岗位上,用爱心关怀逝者,让他们获得生命的平等和尊严;以真情抚慰生者,让他们尽早平复悲痛,回归生活正轨。她们于细微之处,诠释着“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价值理念,展现了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巾帼风采。由于事迹突出,被评为湖北省五一巾帼奖,同时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
市直民政系统的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争先创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通过对先进典型、英模个人和集体的及时把握、引导和宣传,确保了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了广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对近年民政工作进行总结,对民政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鼓励,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对新一年的民政工作进行展望和部署,意义非常重大。
几年来,全市民政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创新中突破、突破中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救助水平有新的提高,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落实,社会福利事业有新的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专项事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市委、市政府对民政工作是满意的,社会各界对民政工作也是认可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民政系统11个先进单位和40位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部分先进单位和个人介绍了典型经验,市民政局长*同志对全市近三年的民政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年的民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讲得很好,希望认真抓好落实。2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几年的民政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就今年的工作我再讲三点:
一、突出大局意识,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民政工作
各级民政部门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清醒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把民政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去研究规划,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将民政工作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相结合。当前全国上下已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广泛共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省委、省政府要建设“和谐广东”,市委、市政府要构建“和谐*”,“和谐”成为主旋律、主方向、主任务。而我们民政工作所涉及的都是与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的问题,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因此,必须紧扣“和谐”二字,以“和谐民政”促
“和谐社会”。我市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利益均衡的作用、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和为民解困的作用,不断探索民政事业的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民政各项事业,把贫困群众、老年人、孤儿等民政工作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好,使他们能享受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为构建“和谐珠海”贡献力量。
其次,要将民政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相结合。当前我市正步入加速发展、展翅腾飞的黄金时期。最近召开的市委五届五次全会,要“按照五大原则,推进五大创新,发挥三大优势,实施三大战略,将*建设成为适宜生活、适宜创业、富有魅力的特色城市”,明确了我市“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任务,也绘就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针对20*年的工作,全会又了“坚持一个统领、抓好两大亮点、推进三大建设、促进四项工作、实施五项工程”的工作思路。这些工作战略和工作思路的实施必将把*带入一个全新的、更快更好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要立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进民政工作上新水平,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要将民政工作与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形势任务相结合。过去几年,我市民政工作成绩显著、硕果累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民政工作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待加强,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时又是各种困难和风险的“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各种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民政工作任务将日益繁重,对民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此,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按照中央、省、市的全会以及各级民政工作会议要求,团结一心,迎接挑战,不断创新,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二、突出为民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民政部门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我们所有民政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把“爱民”、“厚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行为准则,将民政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实现爱民之情、亲民之义、为民之举的重要途径,时时刻刻想着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竭诚为广大民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1、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城乡低保救助制度为基础,临时社会救济为补充,专项救助相配套,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重点是要继续推行应保尽保,推进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工作,把低保金、临时救助等按标准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进一步健全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快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不断加强城市低保工作,加快推进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和低保工作信息化建设。主动协调、密切沟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乡低保对象医疗、住房、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工作,共同推动低保对象“四难”问题的解决,保障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继续加大救助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力度,探索流浪儿童救助教育的有效途径。
2、大力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要将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省委粤发[20*]19号文要求,制定我市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作规划和量化考评标准,结合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的开展,全力推进社区建设。要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和市场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加强社区组织服务用房和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福利院、敬老院的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培育各类社区中介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同时,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工作。引导村民群众正确行使民利,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安定。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
3、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要在社会福利社会化上有实际性的举措,积极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办民营”的新办法,切实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创新发展。加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力度,开展家庭寄养工作,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路子。要不断拓展社会救助的资金渠道,充分发挥慈善公益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社会捐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广泛开展各种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捐助社会救助事业,保证社会捐助渠道的畅通。
4、进一步加强优抚安置体系建设。要把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的能力提高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拓宽安置渠道,确保按时完成安置任务。全面抓好军人优待抚恤相关条例的贯彻落实,确保优抚安置资金及时到位。要探索解决好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深化退役士兵安置和军休安置工作,切实提高退役士兵安置自谋职业率、职业技能培训率和推荐就业率。抓好双拥工程建设,做好节日期间的双拥慰问活动。继续做好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落实“两个待遇”,加强烈士褒扬和军供工作。全力以赴,巩固双拥成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5、深入推进殡葬改革。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进一步理顺体制,明确职责分工,提高服务质量。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殡葬执法机构和殡葬服务单位的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监督,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行业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殡葬用品市场化运机制,不断改变丧葬垄断经营局面。制定和完善全市殡葬设施布局整体规划,逐步实现全市殡葬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大力宣传先进文化思想,引导群众革除丧葬陋习,推进葬法、葬礼改革,积极倡导文明、节俭、科学的丧葬礼仪和新型的殡葬文化。
6、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民间组织工作要继续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方针,分类指导、加强管理、依法行政,促进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联互动的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要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继续加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符合市场要求的行业协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培育发展力度,并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做好不同类型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继续研究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思路,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民间组织综合评估机制,增强民间组织活力。
7、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区域界定、地名服务等工作方式向“服务型”转变,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规范各项工作标准,切实提高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民政管理与服务水平
民政部门要从组织、队伍、作风、制度、工作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提高民政部门总体作战能力,为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要加查研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实际情况,找准问题和问题的症结,切实了解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形成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促进工作的提高。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学习,加强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加强工作研究,切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支优秀的、高效的、廉洁的队伍。四是要加强作风建设。一定要把行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勇挑重担,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岗一日、服务一天,树立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形成干净干事的良好作风。五是要加强协调沟通。民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沟通信息,争取支持和配合,共同把民政事业推向前进。特别是在制定事关全局性的政策措施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配合解决的问题,要加强协调,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确保政策措施的协调统一。
最后要狠抓工作落实。*书记在五届五次全会上抓落实的“六个必须”,即必须在思路上高度重视抓落实,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抓落实,必须以良好的作风抓落实,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地抓落实,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抓落实,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抓落实。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作落实,按照邓书记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以抓落实促发展。
同志们,成绩和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激励,新时期的民政事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奋斗,不断开创民政事业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导医服务是适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型工作形式。作为医院形象的窗口,导医服务的质量反映了医院文化和管理水平。富含人文精神的服务是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我院新综合大楼导医台自2002年启用至今,医院通过努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氛围,积极培育导医护士人文素质,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整体服务质量。
1 明确护理人文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导医服务理念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精神。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护士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照护。这主要通过护理的软硬环境所需的人性关怀氛围及护士个人的素养和品格来体现,这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的认识和情感,也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道主义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1]。
导医服务是一种特殊服务,它既有一般服务行业的共性,又有其自身鲜明的行业特征。导医的服务对象是来自社会最广泛阶层的人,却又是有着特定需求的病人或是与医疗有密切关系的人。这就决定了导医服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的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层次需求。为此我们要求导医护士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创新服务特色,用“心”服务。主要体现在用热心帮助病人、用耐心解答疑问、用细心解决问题、用真心沟通医患关系。导医护士应怀着护理职业所赋予的仁爱之心,以专业精神展示其特有的服务理念。
2 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完善导医工作职责
我院新综合大楼导医台面对有关门诊、住院、体检及功能检查等咨询内容多重交叉的复杂情况。为了努力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不断完善并履行一系列的工作职责,这些工作职责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向门诊病人及时提供就诊卡及病历,做好分诊,指引门诊各科方向;(2)介绍相应专科医师、专家坐诊时间,协助病人选择最适合的医师;对老弱伤残病人挂号、就诊、交费、取药和治疗等环节予以协助;随时观察就诊病人的病情状况,发现病情危急者迅速组织抢救工作;(3)接受相关咨询,提供各类信息,主要包括全院各科诊疗信息、医疗新知、保健知识、康复知识辅导等;(4)向住院病人介绍医院环境,协助病人办理入院、交费、出院等手续,护送病人安全离院;(5)为急诊病人提供轮椅、平推车,联系电梯,并护送病人到病区;(6)协助住院病人运用电脑查询机查询住院费用;(7)为探视者正确指引各病区方位;(8)协调大厅秩序,排解病人的纠纷;(9)收集各方意见,向相关主管部门及科室反馈意见和建议;(10)负责播放电子屏宣传内容,协助维护电子屏及电脑查询机。
3 提高导医工作人员素质,培育导医护士的人文素养
导医服务是向社会传递医院人文精神的第一张“名片”。拥有人文气质的导医护士能带给病人信任、安全和舒适的感受。而护士的人文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相应的文化积淀、理念熏陶和经验的积累。
3.1 记录工作日志,加强工作责任心:导医服务工作琐碎繁杂,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为此我们坚持记录导医工作日志,不是简单的交接班记录,而是将它作为任务完成情况、服务质量、交流工作体会、提供建议意见、沟通同事情感、构建团队文化的载体。通过每位导医护士每天的认真记录,同事间相互交流工作心得,培养了自觉的工作习惯,增强了责任心和团队凝聚力,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3.2 开展人文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拓展知识面:由于导医咨询内容非常广泛,服务对象具有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导医护士应该努力做“杂家”。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了解多方面的知识,特别要注重人文学科的学习。护理部重视组织培训导医护士参加有关医院文化、人文社科艺术等专家讲座;在工作之余,导医护士自修心理学、美学等专业,其中两位同志分别取得了中级和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为了更好地培育导医护士的人文素养,需要长期地进行理论熏陶,我们还专设了导医知识本。大家从报刊、书本、网络等各渠道所获得的医学新知、心理健康、哲思感悟、诗歌散文等,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结合自己的感悟与同事分享。在这个主动积累的过程中,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人文修养。
3.3 加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我们在工作中要求使用标准普通话,同时至少会说一种方言,并组织人员参加外语培训,学习运用英语、法语的日常口语,以便能和全国各地及外籍病人及咨询者进行更畅通的交流。
积极参加各类读书报告和演讲比赛,有意识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沟通理论和技巧,了解病人心理,始终以真诚的态度与病人沟通。导医台成立至今连年实现了零投诉的目标。
3.4 注重形象、礼仪风貌,塑造美好的服务形象:具备人文气质的导医护士应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这种美不是对形象的一味追求,而是通过优良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应变素质和得体的举止来体现。
我院导医护士严格按护士的着装规定着装。通过组织学习护理礼仪规范,考核评比“形象礼仪星”等形式加强训练完美姿态。努力做到静态工作时端庄文雅,动态服务时亲切热情、健康有朝气,“谢谢”、“对不起”等敬语不离口,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
4 注重护患情感沟通,实施“感动服务”
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院护理部提出“感动服务”的要求,在导医工作中制定了“服务一个病人,树立一次形象”的目标,注重与病人之间作情感沟通。
为此我们制作导医联络卡,建立病人档案,为病人提供持续性的服务。在接待病人咨询的过程中,将导医联络卡送给不同需求的病人,将病人的需求和相关信息记载在病人档案里。实施“首问负责制”,主动电话咨询、健康指导、联系专家,积极反馈信息,尽最大可能地满足病人需求。病人档案里也记下了诸多感人的诊疗故事、病患留言和建议。通过这些形式,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充满感动的服务氛围。这种良好的氛围更能提升导医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促进服务质量良性循环。
5 完善服务细节,拓展导医服务空间
由于导医护士的人文意识不断增强,在导医服务活动中,护士能全方位地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断发挥想象,创新思维,主动找寻服务盲点,将人文精神融入每一处细节之中。在与听力减退的老人以及聋哑残疾人交流时,多用微笑和肢体语言传达我们的热情。导医台旁设置有饮水机,健康教育书架和休息椅。我们准备了一次性水杯、胶水、纸、笔、信封、针线、电话卡、地图、雨具等便民物品;为小朋友准备玩具;为突发低血糖的病人准备糖果;配备平推车、轮椅等急救物品为急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另外还随时搜集病人欲知的一切信息,包括献血、注射疫苗、转诊流程、医保信息、殡葬信息、捐献遗体、交通和票务信息等。通过完善细节,不断延伸服务内涵与外延,在不增加任何有形资源的情况下,努力为病人提供超值服务。
6 体会
关键词:民间传说 三省交界 道家思想 美好愿景 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80-02
引文
民俗文化凭借着它悠久的历史沉淀,从古至今的地域发展,代表着当地居民最朴实的真切愿景,成为每一个城市的艺术名片。陕县,古名陕州,基于史前黄河肥沃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经历了仰韶文化的艺术巅峰时期、夏文化的尚黑风俗影响、以及道家思想的熏陶,留下了包括尚黑剪纸在内的一系列古朴肃穆的民俗文化。
一 陕县剪纸的历史发展脉络
有关陕县剪纸的最早历史已无从查证,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所记载的“剪桐封弟”的典故。周成王幼年和其弟叔虞在一起玩耍时,突发灵感,顺手从地下捡起一片桐树叶,并用剪刀剪成“玉圭”状赠与其弟,戏言封其为王。若干年后戏言成真,叔虞果然做了唐国第一任诸侯。除史记记载在册之外,相关陕县所在的豫西剪纸还有着一个很古老的传说:道家始祖老子修道成仙后,骑青牛过灵宝函谷关,沿途发现贫苦农民耕地缺少耕牛,便立即用金箔剪出许多牛,赐给当地百姓。这也是造纸术出现之前,有关剪纸记忆相关的民间传说。可见造纸术出现以前,早至周代,已经出现与剪纸相关的手工技艺来满足当地人民的精神层面需求。这对于当时正处在地势肥沃、农业发达、文化昌盛的黄河流域并不足为奇。
后续通过豫西巩县的大诗人杜甫在《彭衙行》中的诗句:“暖汤盥我足,剪纸招我魂。”可得知唐代剪纸已经作为具有宗教性实用功能的民俗艺术流传在民间。剪纸发展至宋代,已出现剪影等许多相关行业。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当时北宋首都汴京(河南开封)一派繁荣盛世,文化产业发达。京内盛行“剪字”、“箭簇花影”、“每一事率数十人,各专籍以衣食之地,皆他处所无也”。周密还在《志雅堂杂钞》一书中生动地描述了京城剪纸艺人中的一些高手:“向旧都大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每剪诸家字皆专门。其后,忽有一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技艺更精于前者,于是独擅一时之誉。”由此可知,剪纸技艺在北宋百家齐放,艺人辈出,已繁荣到出现剪纸行业的商业竞争。以唐宋为时间界点,原本服务于宗教祭祀,上层社会的相关工艺铸造(青铜器、漆器、陶器、丝、绢)的剪纸已经走进大众生活,逐步发展为民俗工艺,岁时节令的审美规范中去了。这一历史悠久,并广泛发展的剪纸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延续至今已在陕县根深蒂固,其造型、纹样、工艺都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
二 陕县剪纸的地域属性
不同的地域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文化的沉淀,往往给当地的民俗民风留下了它们独特的历史印记。陕县位于黄河西部黄河南岸,东于渑池县交接,西邻灵宝市。所在的三门峡市属于河南西部,与山西,陕西交界。在民俗文化等方面,与山西,陕西的文化交融已久,在陕县剪纸上的风格也有所影响。山西凭黄河水土一路繁衍而来,其民俗风情向来粗旷豪放,朴实敦厚。晋南剪纸虽然承袭了北方的朴实与雄浑,但粗中有细,拙中藏巧,且刀笔道劲,酣畅淋漓,山西剪纸以各个因地适宜,造型多变的窗花为代表,一个个精致造型,整齐修剪的窗花带有山有的豪迈却不失精细的气质与性格。陕西剪纸素来是北方剪纸的代表之地,与山西剪纸不同,陕西剪纸除装饰窗棱的窗花以外,其剪纸种类繁多,应用纷杂。由于陕西剪纸较完整地继承了中华民族的阴阳哲学以及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古老的造型纹样“鱼身人面”、“狮身人面”,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相似的“牛耕图”等,其剪纸作品更多以一个个形象生动,造型活泼多样的造型类剪纸为代表。其风格醇厚、粗壮、线条有利、且剪纹简洁;虽造型神态透漏着古拙不羁,但其一竖一横多为直线,且边缘流利奔放,明朗整洁。总的来说风格粗旷,寓意明朗,包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尽管中华文明的发展模式是“多元一体”式,但黄河中游的中原文化,其重要性是无可取代的。这个从远古时期就依靠着黄河发展起来的中原地区,从新石器早期开始,经历了新石器时代,中原龙山文化,夏代第一个文明国家的建立,商周时期的文化繁荣,之后的泰国统一帝国,以及后来的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可以说,以黄河流域为主体,陕县所在的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山东省西部,河北省中南部,陕西省的中东部结合而成,是黄河中游的三角地区,即是人类黄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而陕县所在的三门峡市区正是这个黄河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
陕县所属的三门峡境内发现的300多个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可分为141个聚落群。其中大部分聚落群位于三门峡市区,陕县,灵宝京内的三门峡盆地。足以看出历史上的三门峡盆地是一个资源富裕、物产丰盛、人丁兴旺、生产力发达、意识形态先进的古文化部落。
三 陕县剪纸在民俗应用中的文化内涵
陕县剪纸历史悠久,经过了2000多年的文化积累,如今的剪纸种类已经十分丰富。剪纸在陕县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一年十二个月,红白喜事,男女老少,月月有,事事用,人人有。
3.1 源于道教文化的宗教礼仪
陕县剪纸最早已无从考证,但其出现缘由与其他剪纸相同,最开始都是用于巫术,后来相继发展到宗教,祭祀,殡葬,以及窗花和婚庆等民俗活动中。相比较其他剪纸,陕县剪纸的宗教性质由于与道教的渊源关系,发展最早并最盛。道教与陕县的渊源自远古时期便已开始,当时陕县所在的三门峡盆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一片文化繁衍的沃土。森林、草原、湖泊、泽地等多地并存,使得当时是黄河流域最为繁华的文化中心。公元前491年,出生于河南鹿邑的老子来到三门峡灵宝函谷关,并在此完成了警世之作《道德经》,更留下了“老子剪春牛过函谷”的传说,这样的传说也使得包括陕县的豫西一带仍保留着正月二十三,家家剪春牛的习俗。
道教作为五大家文化之首,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世界七大宗教中,道教是名副其实的多神教,谈及所遵奉的神、仙、灵、圣之多,道教当属首屈一指。其供奉之神仙谱系十分庞杂,从最初的太上老君,发至至“三清”、“四御”,其中囊括了众多天神,以及地官。除此之外,民间被誉为圣贤之才以及忠孝义烈英雄,例如关羽,岳飞等,都为道教所奉祀。民间口口相传的“八仙过海”、“八仙庆寿”传说,皆来自于道教。随着这一得天独厚的宗教文化在陕县的发展,并融入陕县的本土生活中,剪纸用于相关殡葬,祭祀活动的种类如今亦是分门别类,并格外规范。大到典型的丧事祭祀活动,小到新家落户时用于镇宅在门前张贴的门神,给老年人过寿时剪制的“八仙过海”,以及过年时候,给神龛的外面做了门帘的装饰,无不体现“神”的重要性,以及源自道家思想中对于“神”深厚的尊崇与敬仰。除神之外,陕县人民对于鬼,魂之类的尊敬和信仰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闻在豫西民间,有着这种“剪倒捆驴”的民间信仰,先用纸剪个“倒捆驴”的纹样,在贴在一张配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念,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文字,贴在大门口,可防止幼儿夜里啼哭,这种风俗至今还很流行。这样招魂的民间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安史之甜’时,祖籍豫西巩县的大诗人杜甫举家外逃避难,途径陕西彭衙县(今白水县)时,受到一位姓孙的小官吏的热情接待与安抚,并按当地风俗剪纸为其压惊,杜甫深受感动,并为此赋诗一首,即《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之句。就是在这酋诗句中,“剪纸”一词被首次作为专业名称提到,并沿用至今。
3.2 对美好生活的追崇
作为陕县民俗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剪纸的应用场所包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占据最大比重的内容仍然是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期望。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民族节日,整整一个正月,可以说是展现剪纸艺术最丰盛的时期。即便夏文化素来朴实,内敛的国风熏陶了陕县干百年,但丝毫不影响朴实的村民对与美好愿景的期许。节日期间,屋里屋外,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挂上“门笺”(谐音“门钱”)预示来年好的收入。墙墙上贴“春牛”,窗户上贴满窗花,屋顶上要贴“吉祥团花”。炕上,床沿儿上都有“墙国花”(万字连续纹饰,俗称“富贵不断头”),厨屋,灶间有“灶头花”,走亲访友送“礼花”。这样一个以黑剪纸闻名的村落,家家户户处处张贴着代表村民对于生活美好愿望的黑色剪纸,整个陕县在春节里充满着朴实肃穆却毫不逊色的别样年味。
除去每年的节日时令以外,婚事嫁娶也是展示剪纸文化的一大盛事。每到好事将近,村里的剪纸老艺人都会格外的忙活。新人会提前亲自上门向老艺人请一份婚事剪纸,由老艺人亲手剪出的剪纸仿佛承载着更多更好的祝福和寓意(图1)。祝福新人的剪纸主要以多子多孙为主题,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丁兴旺是生活幸福美满最典型的象征。剪纸在婚嫁场合最主要的应用场所是新人的婚房,其装扮规格盛大;墙国花,屋顶上寓意幸福美满的顶棚花,以及墙面中段的祝福爱情甜蜜的主团花,团花四周镶嵌着代表多子多孙的瑞兽麒麟,搭配墨汁书写的爱情诗句,新房满目黑色,整齐饱满的剪纸装饰承载了对新人满满的祝福,格外盛大古朴。除此之外,在新娘的陪嫁品上,剪纸的应用也面面俱到。如脸盆里要放置寓意“鱼戏莲”、“富贵有鱼”的“盆花”;被褥上装饰着“鱼连娃娃”、“榴结百子”、“福寿娃娃”、“连生贵子”、“麒麟送子”的“床花”;喜镜上张贴“镜花”等。
陕县由于多年受老子思想和夏文化“尚愚朴”,“尚俭”、“尚忠”的朴实严谨的思想熏陶,非常重视对孩童的文化思想教育,于是剪纸也适时成为村民教育晚辈忠孝仁义的主要民俗媒介。例如,每年正月十五闹花灯中,老艺人们会剪出“二十四孝”来提倡青年人应多尽孝道。同时,诸如此类的具有教育性的神话传说也会成为艺人们的主要素材,例如《西游记》,《三国》等。
3.3 新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变化,农村和农业人口的城镇化,导致剪纸一类的村落民俗艺术迅速消亡。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反思。民间剪纸至此再次受到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的重视,于80年代中国成立的中国剪纸研究会,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以及剪纸艺术展览,各地的剪纸文化中心积极相应,各地剪纸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得以被关切,使得剪纸这一近乎陨落的民俗文化再―次走进人们视野。
剪纸艺术的再次兴起,改革开放的时代性赋予了这次剪纸文化的重兴许多新的主题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陕县剪纸老艺人怀着对北京奥运的期许和自豪感创作了一系列北京奥运主题的剪纸作品,并参加了北京奥运期间的剪纸艺术展。除此之外,与国画颂扬祖国大好河山的主题相贴合,陕县剪纸自80年代以后以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代表被再次带入民众视野,为迎合国家对剪纸文化村旅游业的发展策略,一系列具有时代性的剪纸主题随之出现,主要包括颂扬祖国大好河山和祖国发展的新型社会型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