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6 15:25:13
导语: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自2003年面向全国中小企业开设了“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和“中国中小企业大讲堂”(以下统称“讲堂”)。
作为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3年来,“讲堂”在全国41个城市,举办了80余期各类培训班,免费培训了两万余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上百位教师,包括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政府官员、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大专院校的老师参加了授课,33个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讲堂”给予支持,44个地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参与了讲堂培训工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和相互配合的培训网络。
了解中小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既是“讲堂”的使命,也是“讲堂”的生命力所在。2004年,“讲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全国首份《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及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为广大服务机构开展培训提供了依据,促进了全社会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2005年“讲堂”针对全国17个省的数千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05年度《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及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年度报告总体概述暨主要结论
本次调研涉及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和华南七大区域,覆盖17个省/直辖市(北京、吉林、、山西、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江西、安徽、河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福建)的36个城市,有效样本2192个。
参加本次调研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男性占66.7%,女性占33.3%,基本上反映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性别结构状况;访问对象的年龄分布为:25岁以下占7.2%,26-35岁占32.5%,36-45岁占42%,46-55岁占15.7%,56岁以上占2.7%。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受教育程度: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大专学历占56%,其次为本科学历,占24.3%;其中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大学本科学历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专以下学历比例最高的地区为华东地区。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自学经历: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86.7%有自学经历,其中有过自学经历的前三位地区为华北、西南、西北地区,比例分别为95.6%、94%和93.5%。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工龄: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工龄在5年以下的占14.9%,6-10年的占17.9%,11-15年的占17%,16-20年的占18.9%。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业工作经历: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在加工制造行业工作过的比例最高,为28.1%,其次为政府及公共事业部门,比例为17%,排在第三位的是法律及其他咨询行业,比例为15.2%。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其他公司曾经担任过的职务数量: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在其他公司担任过的职务数量比例最高的为1个,占63%,其次为2个,比例为22%。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目前公司曾经担任过的职务数量: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在目前公司担任过的职务数量比例最高的为1个,比例为70%,其次为2个,比例为17%。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国外工作、生活经历: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有94%的经营管理者没有在国外工作、生活的经历;其中华南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有国外工作、生活经历的比例在全国的比重最高,为9.3%,最低的为中南地区,仅为1%,所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如何开阔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视野,增强他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一个非常现实和迫切的问题。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能力自我评定: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自己管理能力的评价中,“时间管理”自我满意程度最高,“授权管理”自我满意程度最低;其中西北、华南和华东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在 “目标管理”方面明显弱于其他区域。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工作面临的困扰: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认为“绩效考评”是最为突出的烦恼,所占比例为32.6%,其次为“角色的把握与处理”,比例为30.6%,第三位的困扰是“沟通技巧”,比例为26.8%。
经营管理者培训需求:
不同管理层培训需求的迫切性: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需求最为迫切,比例为43.4%;其次为“中层管理者”,比例为41.5%;第三位是“基层管理者”的培训,比例为39%;其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中小企业针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需求明显高于“高层管理者”。
经营管理者培训需求的内容:“销售”和 “行政管理”两部分内容是最为迫切的,比例为27.7%和27%;在“销售”内容方面,西北地区的需求比例高于其他地区;而在“行政管理”内容方面,华北、华南和中南地区的需求比例高于其他地区; 在“市场、广告、公关”方面,东北和西南的需求比例高于其他地区; 有关“财务”方面,中南地区的需求比例则高于其他地区。
经营管理者培训需求的实现方式――培训购买:被调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中,有46.9%的管理者参加过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其中华南和西北地区的中小企业购买过培训课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内涵分析
当前电商模式是整个时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电商模式应用过程中,无论其实施理念,还是其应用模式都较不成熟,因此对茶叶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茶叶企业来说,有着相应的难度和要求,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电商模式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要素,无论是具体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还是消费者自身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都是当前电商模式应用推广的主要背景。
1电子商务模式的具体内涵分析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成熟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系统发展下的营销模式改革,电子商务模式的成熟应用,其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与消费理念之间的趋同化融合,在电子商务模式中,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内容更加多元,而且选购过程也更加便捷,同时消费者成本和企业营销成本,也进一步降低。所以,电商模式的成熟应用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创新与突破的动力。随着人们消费习惯更加成熟,如今电商模式在整个婴儿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其对消费者的具体应用需求也实现了进一步融合,比如其经营理念更为成熟,消费者可以完全通过自身的判断,结合客户的评价模式,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产品。所以,通过对电商模式的具体交易状况,可以看到,电商模式在整个产品效果中的比重日益加大。通过使用互联网电商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不仅是产品价格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其选购产品时,不再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多数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商模式,其整体营销压力进一步降低,无论是其具体的运行成本,还是其分销渠道建设的力度,都可以稍微减弱。因此,无论是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还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客观需要,互联网电商模式都是实现其有效应用的基础,也是两者都不能忽视的重要要素。而对于当前整个社会的消费主体来说,多数中青年更喜欢选择电商模式来选购自身的产品,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我国多数茶叶企业当前正处于从传统经营模式中,处于转变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电商模式的具体内涵和客观要求,通过系统化融入价值需要,构建合理完善的发展模式。但是客观的来说,我国电商茶叶企业,无论自身经营实力,还是经营理念都较为匮乏,相对于其他大型茶叶企业来说,不少中小型茶叶企业,未能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所以,不管其成熟度,还是其经营效果,都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电子商务环境日益成熟的今天,中小型茶叶企业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构建适合整个企业发展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的具体理念。
2当前中小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茶叶营销过程中,依赖的都是渠道加盟店的营销模式。对于大型茶叶企业来说,其具备完善的营销渠道,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其茶叶产品的营销难度压力就较大。因此,随着互联网电商模式的应用日益成熟,中小型茶叶企业如果能够借助这一网络媒介,便能够实现自身产品的有效营销,但是对于整个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在使用电商模式时,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其整体运行理念构建上,存在一定差别,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来说,其要求茶叶企业在使用这一模式时,必须注重产品经销、产品客服和产品贸易等多个体系内容,而中小型茶叶企业,由于其自身经营实力较为有限,加上其经营实力和经营经验不足,因此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其很难对茶叶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察觉。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运行来说,其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服务运输模式,而完善的物流运输,是实现整个电商模式运行的基础,也是其最重要的一环。但是从当前整个物流状况来看,多数中小茶叶企业也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对产品品牌的保护理念,所以整个茶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破损等现象,从而影响了其市场口碑和成熟消费者的满意度。最后,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营模式构建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多数茶叶企业缺乏选择合适平台的经验。通过对当前茶叶营销电商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京东商城、淘宝和天猫都是可以都是当前最适合消费者选择的营销模式,而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平台,是企业经营实力和产品销量要求相一致的。选择的合适平台,就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究。
3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构建的具体要求
事实上,茶叶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在于对环节上的优化和简化,所以说,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突破点和创新点。对于中小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是其最重要的创新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从而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在运行过程中,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茶叶产品的特点内涵及具体的参数状况以及相应信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相关网页上进行传输,从而使得消费者更为便捷地了解该产品的具体特点和内涵。使用电商模式,是消费者和中小型茶叶企业之间的双赢过程。所以,合理探究经营管理模式的内涵和要求就极为必要。在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其能够有效降低自身渠道建设的压力和难度,同时也使得整个产品销售活动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当然很少人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企业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市场,因此其必须及时快速的了解整个茶叶市场的选择的具体需求和消费动态,只有系统化了解整个市场的特点,才能够实现电商模式与茶叶企业经营的合理融合。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其想要真正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认识到电商模式的运行,不仅仅是该企业营销模式的变化,更是整个企业运营理念的创新与完善,因此,选择茶叶企业要将自身发展与模式运行结构相结合,通过将消费者的具体要求和整个时展的具体趋势相融合,从而构建满足茶叶企业发展运行的具体模式。
4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
通过不断优化该模式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的最佳效果,而想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完善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就需要充分做到:首先,中小型茶叶企业要具备产品品牌意识,确保自身产品的独立性和品牌化意识,在进行产品品牌注册过程中,必须将自身企业经营理念和茶叶产品的特点与品牌的设计相结合,通过打造属于自身的独立品牌,才能够在整个互联网时代,使得消费者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和选择该产品。当然,在品牌化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丰富品牌内涵,还要注重对自身品牌的益维护。在电商模式中,品牌是企业运行的核心,也是产品的象征。其次,茶叶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和产品特点,通过了解市场的具体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茶叶产品的生产理念,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生产过程较为迅速,对市场的反应也较为便捷,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厂家要直接面对市场及消费者,在构建该模式运行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自身能力的有效评估,不能使得其超过自身运行能力,从而限制了发展质量,在互联网电商时代,其要求茶叶企业具备良好的反应速度,所以,中小型茶叶企业必须注重构建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此外,茶叶企业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时,需要对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进行有效了解,结合具体的市场调研状况,从而打造和包装满足自身产品营销的具体模式和理念,当前在整个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不同的企业要结合适合自身的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或者结合自身状况,构建属于自身独立的门户网站。中小型茶叶企业要通过互相抱团,从而构建具有经营实力的运行平台。最后,在中小型茶叶企业运行模式中,其不能使用单一或者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运行,其需要在结合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具体发展状况来不断调整企业的运行模式,通过认知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实现自身产品的经营效果。在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要注重对自身内部的运行模式建设,还要注重选择与企业自身相关联的各个元素,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入。比如适合中小型茶叶企业产品的运输机制,客户服务机制等等,通过融入市场化元素,提升电商模式运行的效果与质量,在坚持以消费者和客户为导向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整体最佳效果。
5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茶叶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实力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必须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可以说,电商模式是实现其转型发展的核心,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应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探究适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对于这一模式的内涵进行准确认知。
参考文献
[1]王永贵.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1):122-125.
[2]黄清河.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ERP的模式与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14(13):141-143.
[3]郑焕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5(3):163-165.
[4]师芙琴.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7):71-74.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诚信缺失;现象分析;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任何游戏都具有能够让游戏运转的游戏规则,市场经济的运行也不例外,任何不按市场规则进行非常规操作的企业都将会被淘汰出局。诚信管理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良好的诚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
一、什么是中小型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企业的销售额、资产总值、和企业员工总数等指标来进行划分的。
二、诚信的内涵
一个企业继续良好经营的基础是诚信,在经营过程中以诚信为本,得到社会的认可,企业客户的认可,方可保证企业在事业前进的过程中能够向前发展。因此,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三、中小型企业诚信缺失现象分析
(一)拖欠资金或者偷漏税款
中小企业失去诚信的重要表现为:拖欠本企业与合作企业的业务款项,拖欠银行贷款等行为。在于合作企业中,不按照事先签订的合同约定的时间付清双方业务往来款项;不按时或者恶意拖欠银行,本金和利息,存在能拖就拖的心理,行为甚为恶劣。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任何代价进行偷税漏税行为,拒不履行企业的纳税义务,并且数额巨大,令人叹惊。有些企业为了自身获取更多的利益,混淆期间费用和生产成本的界限,是企业当期的利润减少,从而减少当期的税款。企业逃税、偷税的情况严重,直接造成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降低。
(二)制造假冒伪劣商品
制假售假不仅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范围广泛、后果严重,而且呈蔓延发展趋势,令人触目惊心。据有关部门测算,每年我国的假冒伪劣商品的总产值高达2000―3000亿元,因假冒伪劣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的税收和利润损失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其中,中小企业就占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50%。
(三)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
跟据我国工商局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大约有40亿份经济合同的产生,涉及的相关金额总数达140万亿元左右。有专家估计,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左右。合同违约、合同欺诈现象以成为中国市场的一大顽疾,合同的严肃性也受到挑战。某些企业在合作伙伴或自己无力进行合同上的规定时,为了自身企业到利益,往往会不顾与其签订的合同,进行单方面或双方同时违约。
四、中小型企业诚信建设的措施
(一)健全中小企业诚信法律和监管体系
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用来规范企业信用,致使许多信用活动变得无法可依,当务之急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健全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信息状况的信息征集规定;信息和获取的规定;信用评估和信用服务机构权利义务的规定;失信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等。
为了保证信用活动有法可依,政府首先要有完整健全的法律依据,在其建立过程中,政府部门起到主导与积极引导作用,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部门,规范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使得市场规范化发展。为了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更高的经济利润与良好的发展前途,需要在健全的规则与诚信管理体系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有效的企业经营行为,发挥制度与规划在诚信监督和管理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中小企业诚信管理信息平台
诚信管理体系是诚信秩序的制度保障,它包括个人与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等内容。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体系的先进经验,可以实行个人诚信码制,使个人所以诚信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由于我国60%以上企业相关信誉方面的信息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相关信息,推动政府依法行政、高效行政、透明行政,加强和提高监管效率和科学性,也是企业建立完善的体系平台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司法部门等的现有资料和已有建立的系统,强制性出台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加快建立技术先进、可靠性强、权威性高、覆盖全面、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数据信息库。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失信约束和管理办法、数据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办法等符合市场规律的诚信体系“游戏规则”。将我国信息化建设平台和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电子政务和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收集和查询网络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诚信的监督和管理。
(三)严厉依法打击失信经营企业
依法严厉打击中小企业失信行为。加大失信源头的治理力度,强化市场诚信监督管理理论,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诚信执法,严厉查办假冒伪劣商品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危害人身健康、公共安全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失信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利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违法活动的行为。加强执法协作,建立健全处置重大失信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行业性、区域性企业失信问题集中整治,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诚信法律体系,对失信企业进行有奖举报制度,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加大失信违法行为的刑事司法打击力度。
企业失信的根本还在于失信行为所获利益和其失信成本的比较。因此,加大企业失信成本可以成为加强企业诚信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一家企业失信,那么就没有一家消费者到这家企业去购买产品和服务,就会导致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没有销路,最终导致企业的资金无法运转,经济得不到改善,企业的成本就会增加。那么,该企业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为而失信。因此,要加大对诚信的管理,通过法律、法规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是企业的实行成本增加,让企业失信变得得不偿失。
(四)积极引导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诚信管理
人力有效准备是战略实施的最重要关键。也就是说,企业想实施本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思想,首先需要一个强大的企业员工队伍,这个队伍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企业通过费员工培训,宣传教育正确的诚信理念,使得企业各个层次员工都树立起正确的诚信观,建立起正确的工作作风与思想理念,为企业诚信经营起到良好的作用。一个企业的诚信度,直接关系行为的主导为企业员工素质,企业员工素质提高诚信度可靠,整个企业的诚信度就能得到保证,整个企业即可进行有效的诚信经营。通过企业对员工诚信素质的教育,让每个员工都感受道诚信的重要意义,并且要求中小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具有诚信经营的素质,他们才可能在这个企业生存下去,才可能在社会竞争中而不被淘汰。
因此,中小企业要充分实现诚信经营,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教育,丰富员工的诚信经营知识,提高其整体诚信经营水平。所以,现在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引导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把诚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才能从众多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为成为大型企业做好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通过真确的方式处理加强舆论监督与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密切注意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的比例和比重,善于运用公开报道和内部反映两种形式,恰当地把握住舆论监督的时机和重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重要位置和主导作用。争取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宋茜.中国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和模式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 2004,02.
[2]胡江艳.利益制衡与企业诚信缺失的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6,03.
[3]蔡婷玉.企业诚信与和谐社会建设[J].消费导刊,2009,13.
[4]王静.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诚信建设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
[5]姚景照.生产型民营企业组织诚信价值观: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9.
[6]刘月秀.企业经营管理诚信伦理机制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
[7]靳毓.我国企业诚信经营模式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06.
【关键词】国有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一、 国有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背景及关联性风险
1.国有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背景
目前,我国国有经济体制转轨中存在新老体制接替不力,遗留问题处理不及时,国有企业供销体系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应变能力较弱等问题原因,致使其遗留了大量应收账款,相当部分形成死账、呆账;且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相对较弱,欠债、承债角色本末倒置,信用缺失现象严重,经济官司法院执行难度大;此外,部分管理人员思想意识不强,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国有经济体制不健全。
2.应收账款存在的关联性风险
应收账款问题导致的风险有:(1)销售渠道不畅可能导致经营效益下降,形成库存积压,使企业经营面临困难。(2)如果对客户的信用调查不深入,结算方式的选择不适当,账款回收力度不强等,都将会影响企业销售款项的及时回收,形成呆账坏账的可能性增加。(3)销售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主要条款不齐全,合同的内容表述模糊不清,会使双方存在歧义,导致合同的正常履行,给企业埋下隐患。(4)在销售过程中若不能实施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势必会引起舞弊行为的发生,并可直接导致企业蒙受损失。
二、中小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合规因素,具体归纳有以下几点:
1.考核机制不健全
企业在业绩考核中,没有重视对应收账款指标的考核,或者是考核指标设定不科学、不适宜,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收账款在管理过程中回收不及时,督促不到位,与业务直接相关的管理人员工作缺少热情等因素。归纳起来就是因为企业没有一套有效的应收账款回收考核机制,这些原因都极大程度地影响着相关责任人的催款积极性,从而给企业回收款项带来一定困难。企业管理层若不健全应收账款考核机制,不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奖罚条例,就会使应收款项很难得到及时的清理回收,并且还会增加呆账坏账的发生机率。
2.应收账款管理权责不清
在中小型国有企业营销模式的束缚之下,应收账款的管理存在着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现象。在销售业务过程中,存货的发出与收货、验货,账款的办理与银行转账中跨行与同行之间的交易等往往会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从而产生销售和记录不同步现象。而在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多数销售部门只单独负责销售,并没有考虑如何回收欠款和取得书面凭证;财务部门只管负责记录,也并不清楚销售部门和客户约定的还款期限,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作。至使与客户对账、向客户追款等行为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更是存在不能定期与客户对账,对账手续也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欠款客户出现财务困难或还款无望时企业相关负责人员仍存在严重地消极懈怠现象,导致了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的风险。
3.与企业经营管理脱节
企业经营管理中,除了正常的成本控制以外,其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等,也都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经济效益。而部分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往往因业务不精,忽视了应收账款的成本管理。
4.财务人员业务不精,核算不到位
应收账款挂账后,除了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部分国有企业对超时效的坏账没有分析具体实际就进行核销,没有计入备查账薄或备查账薄无明确人员管理,清查审核缺位,导致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或因超过追溯期而形成坏账,直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领导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不懂财务知识
领导只重视经营业绩,忽视了应收账款可直接导致流动资金周转效率的影响,审计人员监督不力,没有将应收款项作为重点及时上报管理层。
此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更替时,继任者往往忽视了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应收账款的追回,只考虑自己在任业绩的表现,致使逾期账款久而久之变为事实坏账,停留在账面上不管不问,而在处理逾期应收账款方面,及时性则显得尤为重要,拖延则会使本来能够收回的账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为坏账的可能性极大。因此,中小型国有企业经过多任领导的积累,逾期账款则越来越多,逾期时间也愈来愈长,收回来的可能性也就愈来愈小。
6.考核不到位,没有列入到领导业绩考核中
上级管理部门对企业年终考核和领导层离任审计过程中,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对企业发生的死账呆账未纳入企业负责人考核中,没有对这一事项会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引起高度重视。
三、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1.注重关联岗位的相互制衡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采取关键人员规避制,业务权限与财务权限相隔离,出纳人员不得管理应收账款明细账,应收账款业务制单与记账人员不能由同一个人操作。
2.注重销售合同的分权管理
重大销售业务,重大业务谈判,应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吸收财会、法律等专业人员参加,避免合同签订内容存在欺诈,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3.注重法律武器的合理运用
重大赊销业务签订合同时,审批人员应当按管理权限对赊销合同的有关事项进行严格地审查,必要时还应在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之后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
在应收账款发生异常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①超过合同付款期3个月客户尚未付款的就要引起警惕,必要时可向客户发出正式的追款通知,告知客户需在限期内必须按照合同付款。②超过合同付款期6个月客户尚未付款的公司需要准备材料。③在追款的过程中要想办法得到客户的付款计划或者欠款签收单并加盖公章。
4.注重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
制定有效地客户服务制度,密切同客户沟通与跟踪,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尽可能地避免因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售后服务等原因导致客户不满找理由拒付剩余款项。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尽量减少客户投诉度。
5.注重相关人员的明确分工
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将其纳入对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中,并实施奖惩办法。同时对相关负责人员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明确分工。如:销售部门应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应妥善保存,避免超时效无法收回或形成对官司不利的影响,给企业造成损失;财务部门应负责办理应收款项的结算和收回等。
6.注重专业知识的实时培训
为规范使用商业票据,明确商业票据的业务受理范围,企业在发生相关业务时,应对商业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同时还应当组织财会人员和销售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这些人员对应收票据的识别能力和检验真伪的技巧,有效防止应收账款的发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7.注重关联业务的账务控制
高度重视对销售、发货、收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认真记录销售客户、销售合同、销售通知、发运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收回等详细情况,确保会计记录、销售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时保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指定专人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账项的实际情况。
8.注重企业坏账的正确处理
填补企业对坏账管理的空白,日常经营中发生的应收款项,经审核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及时查明原由,明确责任,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进行正确地会计处理,避免因操作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
建立备查账簿,对核销的坏账应当在备查簿中详细记录,等到客户财务状况好转时及时追要,恢复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并派专人及时追回欠款。
9.注重领导责任的评价考核
列入领导目标考核管理,强化领导责任意识,促使管理层重视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使其能加大力度出台管理办法,遏制不良应收款项的发生,增强资金流动性。
根据以上分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稳定性与应变性,通过有效的应收账款收回,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使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关键词】中小企业 营销管理 创新途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的同时,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也更加严峻。如何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状况,不断拓展发展思路,探索营销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营销管理的不断创新,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营销管理面临的形势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也遭受着暴风雨的洗礼。一是经济全球化。各中小企业加快了对外合作交流的步伐,与国外相关领域和行业的企业开展的合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技术交流大大加强,有效提升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益。二是竞争激烈化。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所在行业一般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发展和成长阶段,这两个阶段本身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经济体制改革盘活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使它们不断地进行营销管理创新,提升产品盈利水平。三是信息网络化。由于信息的高度发达,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也在提高,相对灵活的中小企业更是敢于先尝先试,走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营销管理的最前沿,成为营销管理的领头羊。
二、中小企业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格管理问题
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促使产品快速变现,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和盈利。然而,产品价格是产品变现和实现盈利的关键因素。由于中小企业在与后方的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前端又要受制于终端消费者,因而,中小企业一般采用基于成本的固定定价模式。因而,存在着利润空间较小和受到供应商议价能力方面的影响,企业具有亏本的风险。
(二)团队组建问题
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规模和管理体制的影响,营销团队的建设方面有一些问题:一是业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大多不是市场营销专业科班生,也不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更不能将市场营销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运用到产品营销实战之中。二是中小企业缺乏对于其营销业务人员进行相应的营销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导致业务人员业务知识得不到更新,销售观念陈旧,营销技巧和方法也不能有效运用。三是中小企业过分看重单个业务人员的业绩,而容易忽视企业营销团队价值的最大化。
(三)信息应用问题
信息的网络化发展改变了我国很多行业和产业。但是,对于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在营销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着欠缺:一方面,营销理念有待于更新,很多企业家对于信息技术用于销售模式的更新方面感觉无法对接;另外,众多中小企业的销售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掌握程度有限。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营销模式的信息化方面拓展的思路不清晰,不敢涉足。尤其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他们的营销管理模式更需要进行网络化元素的加入,需要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
(四)营销流程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缺乏相对完善的营销流程,也不具有规范化的营销环节,因而在产品销售和市场维护方面往往存在着重重困难。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业务人员不经过专业的营销业务培训和产品知识讲解的情况下就草率去开发市场,不但营销过程中屡屡碰壁,还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给企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很多企业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营销流程,对于客户的拜访和维护不到位,不顾及客情关系等等,都容易导致战略客户的流失和产品销量下滑。
三、我国中小企业营销管理创新途径
(一)优化价格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应合理地进行产品定价,摆脱以成本为纲的固定定价方案,可以采用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的价格歧视定价策略。根据人群的产品需求弹性和效用,来确定产品定价方法。可将产品适当差异化,并以有层级的价格面对不同的消费者,促进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二)提高营销团队素质
一是要提升企业业务人员招聘门槛,加大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和具有丰富市场营销实战经验的社会人员的招聘力度,优化业务人员结构,提升营销团队的整体素质。二是要开展在职业务人员培训,加大对营销基本理论和相关技巧的讲授,以有效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增强业务推广能力。
(三)注重信息营销应用
一是开展网络营销,近年来,在网络营销逐渐发展,规模日益增长的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要敢于创新,采用网络营销手段,开始专门网络推广产品的网站,来赢取网络用户对产品的关注度。二是探索移动营销手段。对于日用品生产的企业,可以开发基于Android和IOS平台的移动手机应用,开展产品功能介绍和查询功能;同时可以利用微信和微博,设置公共账号,及时产品推广信息,以便获得更多的用户关注。
(四)完善营销管理流程
一是建立扁平化的营销组织架构。压缩营销管理人员层级和规模,由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向扁平化发展,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二是增加市场维护人员的数量。改变常规的只注重市场开发,而忽视市场维护的管理方式,将市场真正守住和守好。三是考核营销管理绩效。合理定期调频业务人员和区域,实现人员的动态调动,真正盘活市场和人员,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调动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彭壁玉.现代企业管理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中小企业 精细化财务管理 财务机制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10月最新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统计,至2010年底,全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经超过45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中小企业的成长历程却异常艰辛。2011年1月举行的“中国企业金融高峰论坛”指出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中国已进入微利时代,并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中小企业必须依靠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实现企业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概述
精细化财务管理最早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上世纪50年代的丰田迫于资金压力创新出丰田生产方式(JIT),初期目标只是为了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后来美国汽车行业向丰田学习,将其完善成精益生产(LP),最大限度挖掘一切有用资源,建立竞争优势。现在已经发展为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在国外,精细化财务管理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我国,海尔、厦门航空公司等都是应用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典范。在中小企业中,因为规模尚小,经营灵活,财务管理更加容易,趁此时机建立完整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更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长远发展。浙江义乌某吸管厂是中小企业种应用精细化财务管理成功的案例。
精细化财务管理以“细”为起点,以具体经济活动为基础,将每一项经济活动分解、细化,针对每一岗位、每一业务都建立起一套完善详尽的工作规范和流程;以“精”为要求,对细化的工作狠抓落实,精益求精,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完全发挥,不断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通过“精”和“细”,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方式,拓宽财务管理领域,深化财务管理内容,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完善财务工作,细中求精,积极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中小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原因
由于规模小,很多中小企业仍然采用粗放式财务管理机制。与精细化财务管理机制相比,粗放式财务管理容易造成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其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成为企业必须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最重要原因。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落后,财务控制机制不健全
在中小企业中,最常见的管理模式依然是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所有权与管理权高度集中。在这种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公司的财务管理被普遍当成家族企业式财务管理,企业的资产被当成家族资产。这种管理模式大框架之下随之带来系列问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健全,内部监管不力,人力资源混乱等等。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全面系统的财务制度,造成职权不清、授权不明、财务处理程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意识淡薄
很多中小企业主将财务管理简单的理解成“记账”,而会计人员只是做到账账、账实、账证、帐表相符,甚至简单的记录成本与收入,没有准确的会计信息,没有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精细化的财务分析与管理,更提不出有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科学化的财务政策。在投资方面,部分企业主将目光放在收回投资而不重视再投资,不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使资金的最大使用价值没有实现。更有大部分企业管理者为扩大规模盲目投资,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科学的精细化财务分析。他们对资金来源、资金结构、投资规模、流动周期都没有进行科学准确的精细化分析,如果宏观经济环境有风吹草动或资金链锻炼他们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3)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政策不完善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制定与自身经济业务相匹配的会计制定,会计政策应用不规范,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得出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信度不高,利用价值降低。这些问题需要企业从细微处入手进行修正,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4)中小企业资产管理混乱
由于上述管理模式落后和会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随之带来的另一重要问题就是中小企业中资产管理混乱。
1.现金管理松散。现金在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的风险也最大。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库存现金越多越好,在日常业务中不遵守银行规定的限额、现金支出没有严格的审批、现金使用范围不清、白条冲抵现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有的企业管理者就是资金保管者,造成了资金账务难以梳理清楚,混乱不堪。
2.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随意改变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列支不合理,报废清理手续不齐全账务处理不正确等问题。
3.应收款项控制不力。众多中小企业一味扩大业务生产量销售量却没有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催收不力,不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出现呆账、坏账甚至资金链锻炼的严重问题。
4.存货控制不严。由于原料供应商和产品购买商不稳定现金交易成为多数中小企业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主要手段,采购人员在物资采购中营私舞弊,企业储备大量存货而占用资金、增加管理成本,存货计量不合理、存货会计信息不准确。
(5)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中,血缘是用人的最重要标准,财务人员大多未经过正规的学习和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知识和能力,难以真正提供决策类的财务信息。由于企业规模小,中小企业难以留住真正高水平的财务人员,财务后续建设成为一纸空谈。
关键词:物资管理 计划采购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258-02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各种物资的采购、运输、验收、供应、保管、发放、合理使用和综合利用的系统管理工作,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间产品价格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成本的竞争,由于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的高低,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价格优势的根基,本文从物资供应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经营中如何加强物资管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强化物资计划管理,加速资金周转
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供应工作的起点,采购计划是物资管理的基础,也是材料成本的开始。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和市场供求灵活掌握物资的采购和储存数量,动态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加强物资采购归口管理,密切结合生产一线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配备材料规格型号,准确掌握物资消耗情况,提高物资计划的预见性,避免物资供应不足影响生产或库存物资积压占用流动资金,达到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目的。
加速资金周转,达到合理储备,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经济效益。在计划的同时,物资部门要组织人员对物资市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物资行情,掌握现实市场的价格资讯;生产部门要根据生产现状,估算所需物资的数量、种类,提报物资需求清单;财务部门应负责提供流动资金信息,以资金净流量约束物资计划的规模。企业在通过计算机系统综合处理各部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企业的物资采购、使用、储藏等工作,编制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
二、加强物资采购管理,规范物资采购流程
企业必须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物资采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的占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建立集中采购制度,在企业内部推行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结算、集中配送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系统内物资ERP管理要求,合理设置物资采购流程,将计划、采购、验收、结算等业务分段管理,实现物资采购各环节的相互制约;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利用集中采购管理的信息资源,减少中间环节,采用直达料方式降低物资采购、储存和装卸成本;其次建立和完善不同规模的物资采购制度。对常用的大宗物资采用集中招标采购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简单供应与需求的买卖关系,引入竞争机制,给供应商提供竞争平台,节约采购成本,规范采购行为,提升采购工作的透明度。物资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招标采购的有关规定及企业相关规定,认真组织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工作,使投标方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竞争报价,最终通过评标委员的综合评价,选择价格合理、性能最优、服务最好、信誉最佳的供应商中标。对单一物资、小型设备和零星材料采用定向和比价采购。对于定向采购:要组织有关部门对供货厂家或供应商的物资报价组成进行分析、审核,并进行专家谈判后最终定价。对于比价采购要按照“择廉选优”的原则,实行三级比价,划定比价范围和比价条件,规范采购环节,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体系,评定、选择合格、诚信的供应商。提倡生产厂家直供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可为企业产品提升更多的利润空间。加强物资采购的监督:物资采购监管人员应严格按照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对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从采购计划的下达、价格询比、采购方式、合同签订、物资验收直至货款结算进行全程监督,促进采购工作的合规性、公开性和公平性,预防采购过程中不廉洁行为,从而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加强物资采购评估:评估是对已完成工作的评价和认定,由于物资采购业务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和标准流程,所以对采购工作进行评估十分必要,通过评估找出不足,为后续采购工作的改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三、合理的物资储备,精细的仓储管理
物资储备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在信息快捷、交通运输发达的今天,要做到企业生产所必需的物资及时供应有很多途径,除采购难度大的物资需要自己适量储备以外,许多物资可采用零库存的管理方法。必须强调的是:实现零库存的前提是信息准确供货及时,保证生产所需。
零库存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浪费现象,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和仓储费用,减少库存占用资金,解决库存物资的老化、降效、损耗和变质等问题。实现物资零库存一般有五种方式:供应商配送方式:供应商按照合同订单要求,准确、及时的将生产或采购的物品配送到指定交货地点,企业可以在物品运输的途中实现储存,从而实现零库存。协作分包方式:企业的半成品可以委托或承包给厂家或供应商加工,按企业生产要求随时将所需半成品送配,以达到最小或零库存。代保管方式:供应商将物资以书面形式委托企业仓库代管,企业付费领取,按期结算,料完款清,物品在领用之前的所有权归供应商所有,企业存货账面上体现为零库存。企业出租仓库方式:由供应商出费租赁企业仓库,由供应商对企业所需物资进行储备,企业用多少就领取多少,供应商凭领料凭证与企业办理结算,物资在未领用之前所有权属供应商,企业实际上没有库存,从而降低物资储备所发生的费用。
仓储管理是物资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实施仓储管理是企业物料配送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增效、盈利的管理手段。因此首先要做好物资入库验收,把好数量、质量关:物资到库后,必须经过保管人员的严格验收才能入库。入库后应做好各项物资的品种、规格、质量及数量的检验、核签工作,同时,要做好入库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二要严格物资出库手续,完善发放制度:物资出库发放是确保物资供应的需要,更是保证安全的需要。它的基本要求是:按质、按量迅速及时,严格检查领用手续,防止不合理的领用,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三要建账、立卡,做到账、卡、物三相符。建立健全仓库保管卡和材料卡,及时正确地反映仓库物资收、发、存数量动态,这是加强仓储管理的基础;四要切实加强物资安全管理:物资的安全管理主要涉及物资的安全定置,防火、防盗、防损坏。采用“重点管理法”也称为ABC分析法,对物资进行统计分类,抓住重点进行管理,按物资种类不同将其消耗、价值、资金占用及重要程度和采购难易程度等情况区分归类为A、B、C三类,把品种虽少,但占用资金多、采购较难的重要物资归为A类:把品种虽多,但占用资金少、采购较易的次要物资归为C类;把处于中间状态的归为B类。对A类物资在订货批量、进货时间和库存储备方面采用最经济的办法,定时定量供应,实行定点管理,严格控制库存;对C类物资可采用较简便的方法进行管理,适当控制库存,如固定订货量,进货后可用较长时间;对B类物资,可一般控制,定期订货,组织合理批量供应。采用这种分类管理物资的方法,可以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减少物资仓储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严格物资消耗管理,重视废旧物资再利用
生产所需的物资最终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企业要根据消耗规律科学地制定物资消耗考核办法,并严格考核、奖罚分明。要增强物资的修旧利废意识,注重节约增效。各生产部门对于物资消耗,要层层分解,责任到人、逐级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做到节约奖励,浪费考核。做好产品生产部门的生产消耗管理,杜绝浪费,在消耗使用管理中,首先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和资金限额。对于主要材料,要认真按定额领料,对于辅助材料,严格按资金限额领料。组织物资发放,做好物资核减工作,物资到货后,积极与使用单位联系,督促物资及时出库,保持所进物资收消平衡,避免造成物资积压。杜绝物资外流,减少丢失浪费,引导和督促使用单位合理使用物资,严格管理物资。对生产物资进行跟踪管理,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物资使用及其质量情况,如发现质量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和责任,及时联系供货单位妥善处理,全面为生产一线服务,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企业废旧物资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物资采购的资金支出,要经常深入基层单位,掌握生产进度和物资消耗情况,对各类闲置物资进行平衡调剂,积极组织废旧物资的回收和重复利用,修旧利废,充分发挥废旧物资的效能,做到物尽所用,降低库存资金积压,从而实现最小的物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
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资采购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资采购管理应用网络技术是科技进步的必然,通过企业局域网实现网上查询、网上定价、网上报单、网上支付等,使企业的物资采购更加拓展视野,增加更多的选择空间,通过企业信息化还可实现库存资源共享、资源互补,合理有效利用库存资源,减少库存量,使库存资金达到合理利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以便更好、更快捷地为生产提供服务和保障。
六、结束语
企业只有充分加强物资管理,重视物资管理工作,形成物资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精细化,优化库存结构,以总量控制为目标,以调整结构、增加有效储备为核心,减少库存无动态的物资,使物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标准,才能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只有加强物资计划管理,使计划编制更加科学合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规范物资采购管理,扩大招标比价物资采购范围,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才能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只有加强物资仓储和使用管理,避免超储积压,避免物资在使用过程中的外流和浪费,才能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王战胜.加强物资管理提高企业效益.中国产经新闻报,2009.04.02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念;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57-02
自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日趋完善,个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不断发展,致使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为了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在组织结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上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鉴于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以确保中小企业能在市场经济中实现持久的经营收益。下面我们就来展开详细的探讨。
一、内部控制概念与作用的分析与论述
对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进行论述,有助于我们从内部控制的出发点以及最终的目的来审视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不足,并根据现行内部控制制度与概念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差距来制定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一)关于内部控制概念的论述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以及各职能部门、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保障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经营管理高效进行以及不断完成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一系列计划性的章程规定所规范的系统性控制过程。从内部控制的概念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些其基本的特点,简要的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内部控制是作为企业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制度所存在的。其次,内部控制是面对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以及企业的全体人员来实施地,当然其实施也是需要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地。最后,内部控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收益,这也是我们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最基本的目标。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1、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实现长久的经营收益
如果企业想要长久稳定的经营下去,就需要确保企业在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三方面能够持续不断良好地运转。内部控制从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采购工作流程以及维护资金的科学化运转并对这期间的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改善,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扩大资产投入产出效益。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扩大都能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持续稳定的实现经营收益提供决定性的帮助,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可以长久稳定的经营下去。
2、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企业日常账务处理工作真实、有效的重要措施,关系着企业财务安全、账务报表真实、科学以及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所在。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可以规范企业财务工作在法律制度的规定下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实施,而且还能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专业技能,这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实施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明确财务管理制度的形式对企业中财务岗位混乱、责任不明确进行很好的规范,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一种重要形式。
3、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总会因为内部因素的变动以及外部经营环境的变迁,而受到一些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如果这些影响不能够及时的消除和避免,那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地经济损失,还有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破产。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因素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并将其中的薄弱环节以及不安定因素进行科学的处理,这对企业加强自身的薄弱环节、弥补自身的不足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根据这些问题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有效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是内部控制水平不高的根本性原因
企业管理层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把握着企业经营发展的方向以及企业每一个环节的决策实施。企业管理层自身经营水平的高低以及经营思想的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往往也是企业的经营者,其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往往将精力放在了生产和销售之上,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和公司制度管理上所投放的精力一般比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管理层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的水平普遍不是太高,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能力都与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存在着巨大差距。思想上的认识不足直接决定了行动上的滞后。
(二)中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或不完善,难以保证其内部控制的高水平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力进行系统性的控制,在我国中小企业经营中一般不具有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甚至于还有一些企业依然存在着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部门工作人员缺乏、不相容的职务出现兼任等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这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立施展以及分工明确等等科学性实施方式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同时也根本难以保证内部控制的高水平实施。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也是制约内部控制高水平实施的重要因素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的重点内容关系着企业的账务安全以及财务报表的真实、有效和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内部控制最早就是在财务管理领域施行起来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往往没有分离,致使企业的管理权限不明确,常出现管理权凌驾于会计制度、准则之上的现象,从根源上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水平,此外会计部门的不健全、分工不明确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也会造成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下降。
内部控制是面对企业经营全过程以及全体员工而实施的管理活动,需要各部门以及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支持与协助。在中小企业中由于员工的流动性相对较大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训机制,致使员工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难以符合内部控制高水平实施的具体要求。
三、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加强性措施的分析与论述
通过我们对内部控制概念、作用进行的分析以及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进行的探讨,我们有必要制定出一些加强性的措施来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
(一)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人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主体,而思想是决定人类活动方向的指导者。中小企业想要完善其内部控制就必须从加强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开始。具体的做法主要有:首先,企业管理层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经济知识水平、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知识的水平,比如说加强对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会基础学的学习等等。只有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上的高水平实施。其次,提高管理层的职业道德素养,以确保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公平、公正、积极,保障内部控制工作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最后,加强对全体员工内部控制概念与作用的宣传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协助和配合作用。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的工作流程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内部控制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具体的做法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的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实施作业,明确企业内部的工作岗位并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杜绝管理混乱的现象出现。规范内部控制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作业部门,对公司各项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不规范的工作行为进行坚决的制止。
(三)建立内部控制的评价机制
对内部控制进行连续性的评价是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再管理的过程,通过对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以及所实施的结果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与检查,对出现漏洞和问题的地方进行查找根源、分析原因并进行及时的修整与改善,从而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工作水平。这也是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动态管理的最有效措施。
四、总结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我们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具体的加强性措施还需要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经营环境来科学制定。本文主要的目的是与同行业人士进行交流与沟通,为确保中小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明确地理论性指导。
参考文献:
[1]谢可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成本运行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
[2]常国花.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2010,(21).
一、实用型人才培训
1、职业经理人培训。推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继续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工作。
2、小企业主管理研修班。提升我市小企业主素质与水平,拓宽企业发展思路,加强企业交流,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举办小企业主管理研修班。
二、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3、企业总监深造班。提升我市中小企业优秀管理人员专业管理技能,组织参加财务、营销、行政、人力资源等企业总监深造班。
4、卓越女性领导力研修班。组织参加卓越女性领导力研修班。
5、体验式培训。借鉴和学习省外知名企业先进经营理念、新型商业模式及科学管理方法,零距离感受名企文化,组织参加系列体验式培训班。
三、专题讲座培训
6、中小企业竞争力大讲堂。促进中小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持续做强做大。
7、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巡回讲座。为中小企业更新理念,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8、“万企升级”讲座。促进全市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升级,培养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企业人才队伍。
9、管理咨询讲座。组织专题讲座,送讲座进县区、进园区,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能力。
四、企业领军人才培训
10、科技企业家境外培训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提升企业家队伍发展水平,培养一批企业家队伍,组织参加优秀企业家出国培训。
11、科技企业家北大、清华班。加快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推进国际化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帮助科技企业家学习国际化经营战略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12、MBA课程班。加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培养具备战略思维、决策能力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
13、“万企升级”总裁班。培养一批在创新能力、质量品牌、两化融合、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规模效益、绿色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提升创新理念,提高管理能力,助推企业升级。
14、“德鲁克管理”总裁班。帮助企业家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操作规则,了解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真谛,深化世界管理前沿理念,加快推进管理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从而达到管理水平、创新机制、综合绩效和竞争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