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11:25:08
导语:在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特别是在当今的企业中,会计信息化已经普及,这无疑是给注册会计师又加厚了门槛,带来了更多新问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流程,找出应对信息化普及化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师审计;注册;研究
引言:
当前,大多数的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是,由于企业的会计化信息不断增多,使之与传统的审计流程发生了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对会计师的设计流程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会计注册师,就必须顺应时展的需求,不光要继承传统的会计审计手段,还应该学会检测会计系统的所有的程序软件。
此处还应该重视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下文章主笔者主要讲述的是在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流程将会更加的明了。
一、在会计信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理念概述
(一)电算化审计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会计信息化的热朝下,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也在全面的开展中。电算化审计的意思是指: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大多数企业都是在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会计信息,并且还与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了结合,那么,传统的人工方式将会被取代,具体的是包括人工的报账方式、人工的记账方式、人工的算账方式等,针对于以上这些情况,审计人员就必须对采取了电算化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审计。
(二)计算化审计
随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世之后,网络技术日渐发达。在如今的生活和工作中,更是离不开网络技术,企业在发展中逐渐学会了使用电子网络技术,将网络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相结合。这样,审计电算化与传统的审计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传统审计已经跟不上人们的需求,已经无法再在企业中立足。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被淘汰,就必须要对传统审计实施改革,要让传统的审计工作实现电算化。把计算机审计与传统的审计向比较的话,计算机审计的优势在于:
①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传统的审计信息系统的的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等相关系统实施计算机系统来进行审计。
②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审计信息系统,把审计员的工作程度简化了许多,提高了办事效率,让审计员从日常繁琐的工作中获得解放。
③计算机审计还可以对系统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实施审计,覆盖面广。
(三)传统会计师与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师的差别
在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下,使传统的会计审计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被淘汰。但是,计算机审计是建立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的,但是在会计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审计与传统的会计审计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如果是从企业的角度上来说的话,那么企业在实施了会计信息化之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据就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保证审计会计系统的两个性能。
第一个是可靠性,第二个是安全性。传统的审计会计师的工作比较单一,只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在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师审计的工作内容就包含了多个方面,具体的是包含以下几种:①系统控制;②系统开发;③应用系统。
传统会计师与西会计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师的差别,还表现在审计时间和审计依据的不同。传统会计师在在工作中主要负责的内容是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第二方面是:公司整体的现金流量;第三方面是:公司整体的经营成果。
而在会计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师审计不光要继承传统会计师审计的工作内容,还增加了许多工作内容,对于信息系统的法律以及法规,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使用。审计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包含事前、事中、事后等三个方面,而传统的审计是只包含两点的,①在事后,才进行审计;②指定在某一个时间,进行专门的审计。变化后的审计时间增加了事后的审计,就使得审计工作的流程更加完善、紧密、完整,有利于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快速的开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师审计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在日益增加,所以这就不光要对传统的审计手段掌握,还要求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都熟练的掌握,才能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
二、会计信息化的到来对注册会计师会带来哪些影响
(一)准则生了改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传统的会计师审计准则已经跟不上人们的需求,而且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为了满足时代需要,就必须对会计师设计准则实施改革,出台新的会计师审计准侧。随着2006财务部颁布了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后,对注册会计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会计在逐渐的发展中,并且逐渐的与国际化接轨。这就发生了明显变化的是――审计证据,由于原来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转变为现在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在原有的七项审计方法中还增加了一项方法,这八项方法具体的是如下:
①检查有形资产;②检查文件(包含检查记录);③询问;④观察;⑤重新计算;⑥函证;⑦分析成勋;⑧重新执行。
由于审计证据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所以审计工作在实施时,成果的有效程度,是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的有效控制性。在会计信息化下如何对注册会计师的相关的审计证据也做了详细规定,更加规范了会计信息工作。
(二)将审计的范围扩大化
现如今,大对数的企业都已经在实施会计信息,将会计信息已经运用到了实际的工作中。在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下,注册会计师做要面临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将更加复杂,会计信息在实施之后,审计人员的范围也在扩大,在计算机掌握技术方面的要求是极高的。由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掌握技术有限,就必须要与计算机专家一起合作,相互学习,才共同完成工作,审计会计师还要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会计信息化虽然是当前最普遍使用的一种一种会计手段,虽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其中还是蕴藏着不少的风险。信息系统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有很多的不足。在使用信息化之后,原始凭证的保留将会逐渐减少,在会计记录中实施修改,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会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以会计师的角度去看待系统运行、安全方面的问题,这样才会使会计师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大。
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流程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最为重要的,在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的整个过程中,准备阶段占据了最重要的比列。在还没开始实施审计工作之前,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前,有了目标,更利于任务的完成。其次,签订设计业务约定书,也是极为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双方都明确自己的义务。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最核心的一步,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准备阶段的审计计划,来进行取证、评价,并根据审计过程中所获得的证据,整理成相应的审计结论,为之后的审计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终结阶段
终结阶段是审计工作中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是对整个审计过程起到一定的总结作用。当一个企业已经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内容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只是对被审计企业的会计报表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发表自我的审计意见。
还应该对相应的被审单位中的信息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给出适当的评价及意见。当企业的审计工作完成时,应该将审计结构进行汇总,成为审计报告,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审计报告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包括以下几种:
①把审计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②把设计工作中使用的底稿,进行再次检查。
③把审计工作中的话语,进行汇总,整理成相应的报告。
四、结束语
本文主讲述的是自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世之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时代中逐渐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工作中都是在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办公,在信息化的影响下,我国的会计师注册状况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
本文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与传统的注册会计师相比较,又有哪些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及在信息化影响下注册会计师的标砖也在随之增高,这些标准不断的鞭策会计师审计人员不断的前进,只有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以及掌握牢固的会计审计知识,才会为所所在的企业创下工作业绩,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进.信息化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2]陈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3]张婉婷.新准则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计量与规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9.
[4]杨蓉.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财政监督,2012,20:5-6.
一、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基于SWOT矩阵分析
所谓SWOT分析法,是指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根据这四个要素对所处的环境和形势进行分析,以便充分认识、掌握和利用有利条件和优势,控制或化解不利因素和威胁,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一)优势
1、提高了审计质量。由于手工审计受到操作技术和速度的限制,难以解决审计任务日趋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后,由于运算速度快,实现了数据共享,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和许多数学方法得以有效运用,特别是管理型会计软件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专家系统的出现,使提高审计质量的要求成为现实。
2、增强了审计的实时化、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具有的多元、实时、开放性将使得信息化审计系统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实时审计、社会责任审计、环境审计、境外审计等都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容易。
(二)劣势
1、传统的审计线索缺失。在手工会计方式下,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各种审计资料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填写与登记,并有经手人签字,是可见的文字、数字记录。而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原先审计所必须审查的大量书面资料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肉眼不可见,会计数据的生成方式、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审计线索改变了方式或干脆消失了。
2、审计技术的复杂化。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原有的审计技术方法虽然仍然有效、仍很重要,但已不能满足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需要,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储的电磁化,使得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和系统进行审查,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必不可少、效率更高的审计技术。
(三)机遇
1、会计信息化有利于审计职能的发挥。当前,审计任务面临重大调整,审计工作的力度按《审计法》的要求也在进一步加大。审计工作面临这样的新情况、新任务,传统审计难以适应和承担。信息化能给审计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是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有力武器。只有审计信息化建设跟上了,才能全面履行审计的国家监督职能。
2、有利于推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会计信息化以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更加规范,会计处理更加及时。这一变化对传统审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其实施的许多审计程序更为有效,推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从而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威胁
1、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准则与标准的缺失。在手工审计工作中,审计业界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等。但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方法都受到影响,都相应地发生了改变,过去的许多规范和准则已不再适用,因此急需建立与新情况相适应的规范和准则。
2、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在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电子数据的安全性已成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计算机病毒的破坏、黑客的侵袭,内部人员的计算机舞弊、数据丢失等等。
二、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SWOT战略匹配
(一)SO的战略选择
1、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是指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较传统审计而言,审查的内容可以扩充至计算机系统产生的与财务报表有关的电子数据以及产生电子数据的现行系统,从而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发表审计意见。计算机审计其实就是在计算机环境下的财政、财务审计,它与传统审计相比,审计目标大体是相同的,仅仅是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所面对的审计环境由手工会计转变为计算机系统下的会计,也就是会计电算化环境或者是会计信息系统环境。环境的改变,使审计计划的制定、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实质性测试程序等都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最后审计意见的发表。
2、为审计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包括:(1)良好的审计监督法律环境。特别要建立和完善有关计算机审计的法律、法规,为全面推行计算机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2)良好的审计质量控制环境。通过建立和完善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制度和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质量控制环境。(3)良好的与其他监督形式相配合的环境。审计监督属于高层次、综合性强的经济监督,具有和其他多种监督形式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的功能。信息时代,切实加强与其他监督形式的配合与协调,对于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WO的战略选择
1、加快对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不仅需要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知识以及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适用、维护技术。因此,一方面要分阶段、分层次地对现有专职审计人员在计算机知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及计算机审计技术等方面加以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高层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加入审计队伍,对他们进行会计和审计基础知识的培训,积极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负担起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的任务。
2、细化“利用专家的工作”,提高可操作性。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界定计算机审计需要计算机专家做的工作。目前,需要计算机专家协助的工作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审计、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安全分析、辅导审计人员开发专用的审计程序等。(2)确定胜任计算机审计的专家人选。计算机审计专家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从事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同时熟悉一些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的计算机专家;二是掌握计算机在审计方面应用技能的审计专家。
(三)ST的战略选择
1、加快审计准则和程序的建立。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传统的审计标准和程序某些方面已经不再适用,急需建立一套新的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准则和程序,如计算机审计人员培训考核标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开发的审计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
2、保证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风险。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措施,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技术方面的措施;二是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三是法律保障方面的措施。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应重点评价:(1)安全技术侧重检查防火墙技术,网络系统反病毒功能、数据加密措施、身份认证和授权等软件技术的应用实施情况;实施这一审计可以用模型数据对系统的各安全关键点进行全面检查;(2)审查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一般采用面谈法、访问和实地察看法,按预先给定的内控制度评价清单进行,注意检查岗位责任实施、安全日志制度;(3)审查有关计算机安全的国家法律和管理条例的执行情况。
(四)WT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审计;影响及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信息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尽管中国许多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中,有很长的路要走。
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审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主要反映在诸如: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的影响、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审计内容与技术的影响等等。同时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会计信息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
1.对审计线索、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的影响
在传统的审计中,审计界早已经对审计人员标准、独立审计准则、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建立了一套规范完整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审计资料如各类凭证、各种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的存储都是纸张的形式。审计人员通过调阅查询这些资料获取信息,并对这些审计线索进行或详细、或抽样,或顺序、或逆序的检查来获取所需的会计信息。从而检查企业的财务活动是否合法。在会计信息化核算中,绝大多数的可见性资料由手工统计转入了计算机内部进行处理,并储存在磁性介质中,计算机能按照预设的程序自动完成从业务输入到报表输出形成会计数据的全过程。由于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审计中客观上的可视线索会逐步消失,纸质资料可能变成了计算机里的文档或者网络云端的代码。单纯的依靠以往的手工审计知识与技术是完全不能完成工作的。这些改变使新的审计依据产生。审计工作从方法上以及实施步骤上都有了重大改变,实现起来更加的复杂和困难。但目前缺乏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所以建立一系列与新情况相适应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包括会计信息化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等标准以及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从而坚持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势在必行。
2.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产生改变
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原手工会计系统下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措施转移至计算机内部。企业内部控制重点也会发生转移。传统会计的内部控制着重于对原始凭证的妥善管理、对记账过程和会计人员工作的控制、对账物核算的控制。信息化系统中的重点则在于对计算机数据输入输出、会计人员操作计算机、会计系统安全等电子数据类的控制。在大大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对监控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加强。内部控制的方式被分为以组织措施为主的一般控制和以计算机系统程序控制为主的应用控制。控制的方式由人工控制转变为计算机控制为主,且与人工控制相结合。为此在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中明确提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的有效实施”的条例。
3.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传统审计是对纸质账面信息进行查账,能直观地将责任归咎到个人。而信息化的作用使得会计系统效率大幅提升、审计工作的内容有所扩大。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它的既定风险,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及处理数据和控制的能力对系统是否安全可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计算机应用程序遭遇病毒被非法篡改,那么按照既定程序处理会计事项的计算机就会进行错误的操作。不法分子也会利用这些契机来侵吞企业的财产。因此审计除了要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原始凭证的数据与计算机内部相关资料进行审计外,计算机的系统程序的审计也必不可少。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和控制功能审查的内容。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可靠性。同时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在软件系统开发阶段进行事先审计,保证审计质量,防止计算机舞弊,保证系统运行后的可靠性。
4.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从原始凭证到报表进行顺查,或者反之进行逆查。而对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如果仍然采用常规手工的那一套审计技术,就不可能达到审计的目的。现在一般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以及诸如SYBASE、INFORMIX、ORA-CLE等大型数据库,使业务量完全不受限。不仅可以实现跨年度查询,还可以通过数据仓库技术,整合采购、库存、销售、计划等数据供应决策分析。
二、对策
会计数据生成的途径、方式、审计的轨迹,管理和控制的方法等在会计信息化时生新的变化之后。我们要想能够适应变化的需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信息化的审计条件下,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就必然会带来滞后性,这使得会计信息化审计缺乏指导性,导致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障,更不能从宏观环境层次上有效地预防外界对审计的干扰。要想要解决这一严重的问题,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营造一个外在的法律环境,依靠立法来严惩那些阻碍审计独立性作用发挥的行为。例如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记录业务发生的原件,但是我们如今面对的是在法律上能否接受无纸化信息作为有效的证据的问题。当今审计信息化产生的无纸化的电子信息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明确界定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切实做到有法可查、有法可依。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原有的技术规范,统一网络技术管理规范,对网络的数据操作制定相应的程序,对进入网络的信息的格式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等等。对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行为进行约束,对违规操作者进行处罚,培养“公众利益”的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2.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审计程序
(1)准备阶段:明确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成特点、复杂程度以及审计任务的轻重,以此选择安排计算机审计经验充足的注册会计师来担任该项目的负责人以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2)内部控制的初步审查:让审计人员大致了解信息化系统在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程度,并熟悉会计信息化后的从凭证编制到报表输出等做账流程与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通过查阅信息化系统使用手册,了解系统数据库以及相应的功能;检查电子数据和相关的原始凭证,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情况;审查数据处理流程图。了解原始数据的起点、文件名称和系统内的代码、数据经过的单位或部门、数据的终点和保管的措施,以及产生和使用数据的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制作必要的简明数据流程图。
(3)内部控制的深入审查:使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系统所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鉴别出引起系统损失的原因并且提出对现有控制制度改进的建议性方案,而且必须表(下转第191页)(上接第165页)明实施的计算机控制制度哪些是可依赖的,哪些是有待于进一步测试确定的。
(4)符合性测试阶段:审计人员除了应用手工收集证据方法以外,还要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重新处理数据或使用计算机模拟数据测试或随机抽样测试,收集证据和验证审计计划中已提出的各项控制制度是否可依赖。
(5)全面评价和编制审计报告:最后审计人员应该从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健全性、会计数据的公允性、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效益性和效率性入手,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总结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以及管理建议书。
3.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审计技术
在会计信息化审计中,审计人员根据“黑箱原理”可以“绕过计算机审计”,在获取审计数据时,不审查计算机内财务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数据和打印输出资料及其管理制度的方法。审计人员追查审计线索只到输入计算机,然后核对计算机的输入与输出,如果输入与输出不匹配,则可以判断出计算机的处理过程是错误的;另外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审计”,除了审查输入和输出数据外,还要对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进行审查,计算机系统成了审计的对象,通过对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确定凭证和账务文件审查的范围和数量;当然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审计”,计算机是一种先进的电子设备,被审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处理经济业务,审计人员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审计的影响虽然增加了审计的难度,但是一旦审计人员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后,将其充分应用到审计过程中去可以大大地提高审计效率,增加审计的准确性,使审计技术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4.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
为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财务软件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提高开发审计软件的速度,加快审计软件更新换代的步伐,开发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同时,要强化审计人员对数据库程序的学习,直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转换,利用查询语句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完成审计任务,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摆脱财务软件升级或有意识改动带来的束缚,克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
5.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教育
伴随着加速的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信息化的到来与我国当前审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完整存在严重矛盾。会计信息化系统对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和表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深刻认识并掌握其输入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审计线索的改变,手工与计算机运算速度、精确性及编辑功能的差别,审计人员必须能够对传统的审计步骤进行重新定位;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的复杂性和数据的集中,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熟悉信息处理系统的计划、程序和记录。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和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关键已逐渐转移到了对数据处理系统及其控制的了解掌握。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应注重从多渠道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下对审计的更高要求。计算机审计知识的重要性一定要深入每一个审计人员内心,清楚认识到审计发展的未来趋势是计算机审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传统的审计方法是难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的,审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把握新的审计方法和技巧,不断的更新理论知识,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城,黄作明.信息系统审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柳絮.社会审计一体化信息平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崔伶.计算机会计实务问题释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4]张庆龙.审计实战模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5]甄阜铭,刘重.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6]陈旭,张志恒.会计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7]李立志.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陈尘肇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审计的技术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
一、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重点的变化及主要风险
(一)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由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原则是“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不同的工作人员在各自确定的工作领域内,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职能分割以及人员的分工形成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对信息的正确性、安全性的控制。在信息化会计环境下授权控制是最主要的组织原则,工作人员通过授权程序所提供的文件和口令获得相应的权利,并利用该权利进行相关业务的处理。实现会计信息化后,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集中、连贯性,使得原来在手工会计环境下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如职权分割、手工账簿控制体系等)几乎失去了控制作用,虽然信息化下通过为每个操作员设置权限和口令,并且各自不得超越权限,口令应保密不得外泄,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但有单位对操作员的权限管理松懈,有些操作员可以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并进行不同的操作,使岗位责任制控制名存实亡。有些操作员计算机水平比较高可以通过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获得财务机密。这些行为其他人员很难发现,即便发现也很难追查到个人。所以,管理人员开始对硬件和软件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可靠性详加考虑,采取其他一些更加严密的措施,确保凭证、账簿、报表等一系列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而且有的控制方法还需要嵌入程序之中,通过程序的运行核对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检查使用权密码,审查数据处理顺序等(张玉红,2005)。因此,在新的会计工作环境下,内部控制形式已经转变到制度控制和加强财务软件的系统权限控制,口令管理程序控制,修改程序控制,网络系统权限控制等适应会计信息化的程序软件控制相结合的形式。
(二)内部控制方法的变化――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所谓ERP是一种企业全方位资讯系统的核心结构,主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电子控制系统,以达到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的控制因素影响。实施ERP的企业将其作为集成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和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到防范经营风险和提升管理水平的实践中,其在加强适时监控和价值管理功能的同时,也使内部控制面临着风险加剧的极大挑战。在ERP应用的过程中,企业要面临来自业务流程、应用架构、数据质量和技术架构等方面风险带来的考验。其中由于对原有手工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ERP系统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转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最大,对企业内部管理和财务方面的监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方面的风险比过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ERP系统实施以前,许多企业的业务系统基本都是围绕某一业务功能或者是职能部门运行的,如销售系统、采购系统和财务系统等,但这些系统都不是基于跨部门的流程来设计的。ERP系统强调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从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出发,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实现了从采购到付款、订单的获取到发票的开出等跨职能部门业务的集成,这打破了原来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实现了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减少或合并流程中重复的、不增值的环节,原有的基于手工作业流程中有利于控制的重复环节将消失,其内部控制体系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将导致企业所处的内部风险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手工状态下的控制风险,由于ERP系统的引入而变得更加复杂,如ERP系统中单一的数据库使过去跨部门的审批流程得到简化和压缩,压缩所造成的结果是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许多审计线索在ERP系统的引入后消失了,原有的基于手工作业流程中有利于控制的重复环节也不复存在(张春丽,2003)。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企业对基于ERP系统的关键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定期的审核,确认是否存在足够的有效控制,以降低由于使用ERP系统而带来的业务风险。另一方面,ERP系统的实施需要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设计,要求企业建立富有弹性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进而也对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提出挑战。
二、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分析
(一)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一般准则、现场操作准则、审计报告准则以及职业道德规范、质量检查标准等,这些准则在过去特定的审计环境之下对指导审计工作是很有益的。但在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工作在信息存贮介质和存取方式、信息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与组织机构设置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审计环境也产生了很大变化。手工审计中所制定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很难有效指导新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和可能产生的新问题,要求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审计标准和准则。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1984年的《计算机处理对检查财务报表的影响》,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84年公布的《国际审计准则15》、《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国际审计准则16―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都是对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所的一系列文件。我国也先后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的多项法规,但这些法规中只是提到少量关于审计的内容。所以,审计界必须加强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健全审计相关标准和准则,同时还要对相关的会计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两类法规相互配套。
(二)内部审计线索的影响在手工会计核算系统中,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这些资料都反映在书面上,每笔交易都有完整的审计线索,交易的环节有文字记录,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从原始单据开始,对交易事项进行追踪,直到报表为止的顺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从报表开始,追根寻源,追溯到原始单据的逆查方式或者对报表之间、报表与账簿之间的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抽查的方式,而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纸质记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存有数据处理资料的磁盘、磁带、光盘等磁介质。由于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业务数据进入计算机系统之后,由计算机按会计软件中的程序自动生成会计账簿及报表,传统的审计线索随之中断。虽然在会计信息化制度中,规定所有凭证、账簿、报表应当打印输出,装订成册,但这些打印出的书面记录很难从中找到原始审计线索。审计人员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直观跟踪会计业务
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一方面增加了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从心理上给审计人员施加了压力。
(三)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一般都是手工操作,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电子数据的不可见性,手工审计方法无法对会计电子账系统有效地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尽管财政部在有关会计信息化制度中,规定所有凭证、账簿、报表仍然应当打印输出,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增加审计的线索,但这些书面记录是否与会计软件正确的处理结果相同需进一步验证。此外,手工审计方式已无法对日益严重的计算机舞弊、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有效的检查,传统的审计工具也已很难适应会计数据电子化的需要。审计技术方法的自动化应该与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化同步发展,审计人员技术手段也由手工操作向电子计算机转变。因此,审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将计算机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开发出既规范又具有充分保留和提供审计线索功能的审计软件。
(四)内部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对象和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记录与核算是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完成的,不会出现手工操作中常见的错误,但由于集成化系统中原始凭证大量减少、数据之间直接对应关系模糊、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高度集成,使得系统中存储数据与输出数据可能不一致。尤其是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自动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易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加大了审计风险。如有关人员通过在系统中嵌入非法程序转移了数据,而打印出虚假数据提供给审计人员,这种行为必然加大审计风险。因此,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审计不仅要对各种会计资料及信息进行审计,而且要对组织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硬件及系统软件和操作控制等方面进行审计。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外,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内部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审计人员应当参与系统的设计、调试、检验和验收,要从审计角度审查系统在合法、合规、安全可靠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这无疑使得内部控制审计的覆盖面进一步延伸。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影响在手工系统中,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专业知识,运用各种审核检查的方法达到目的。然而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除了需要运用一般的传统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来达到审计目的,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进行审计,不懂得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因此审计人员知识必须进行更新,不仅要通晓现代审计理论和方法,财务会计知识,而且还要熟悉电子计算机知识,造就精通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又懂计算机业务知识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
三、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一)加速开发与会计信息化软件相配套的审计软件会计信息化下审计对象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传统的对手工账审计转到对会计电子账进行审计,但是审计信息化在我国相对滞后,没有较好的与会计信息化软件配套的审计软件。笔者认为,应开发适合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审计软件,增加统计功能和分析功能,特别是数据检验功能,这样有利于监督财务软件核算的正确性及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改变现有的审计作业手段,使审计作业自动化,通用化,标准化,规范化。开发出高质可行的自动审计软件并使之普遍应用于实践是极为迫切问题。
(二)扩大审计的覆盖面在信息化环境下,业务处理过程包括了手工处理、计算机系统处理、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处理,单位内部控制的重点变成了人及其处理的业务、人机交互处理过程、计算机系统业务处理过程和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的传递过程,只有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实施审计,才能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状况并由此确定后续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审计程序。会计信息系统是审计的对象,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像企业资源计划ERP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销售与分发管理子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生产计划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等)也是审计的对象,甚至包括从互联网下载的所有管理信息都是审计的对象,因为这些管理信息将会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三)建立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监控与评价;改变目前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审计方式,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逐步实现审计过程的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通过全过程的审查、监督与评价,发现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完善内部控制,强化经营管理,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无论会计信息化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发展到哪个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如何先进,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仍然要依靠审计人员执行,在这一审计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审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审计人员必须从传统的审计时空观转换为信息化社会的电子时空观。在知识结构上,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应当熟悉财经法规以及其他的审计依据,而且还应当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技能上,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得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且还应当根据审计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即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适应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必须是既懂审计专业知识又掌握必要电脑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员。
关键词: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信息化审计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再与信息数据打交道,经济市场企业会计审计信息化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基于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树立起先进的管理工作理念,在会计审计工作上也积极向信息化审计方式转变,避免传统会计审计风险的发生,确保各个工作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在大力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科学结合信息化会计审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提前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促进会计审计信息化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
一、信息化会计审计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误报风险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完善发展下,信息化审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企业在信息化审计工作中会面临着误报风险。与传统人工会计审计方式相比较,信息化审计主要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各项会计数据的科学处理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无需会计人员的参与,减少了他们的工作任务量,但是却可能会存在着数据误报现象。就比如,当企业内部计算机识别磁性代码产生严重错误时,就会造成会计数据信息错报现象的发生,从而生成错误的财务报表,不利于企业做出科学准确的经营决策。信息化会计审计所涉及的工作资料都是通过使用硬盘、磁盘等介质进行安全储存工作的,如果计算机硬盘或磁盘出现损坏问题,将会导致里面储存的数据无法有效读取,会降低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客观准确性。此外,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会计审计工作,容易遭到网络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促使各项会计信息的盗取泄露,严重危害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旦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被他人所破坏修改,就会引发会计审计工作过的误报风险。(二)检查风险企业在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信息检查工作,信息检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有效性,会计审计人员要充分掌握各项计算机软件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确保在信息检查过程中不会由于个人计算机操作事物,造成信息检查风险的遗留,促使错误信息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然而,在实际会计信息检查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导致检查工作的失察,这样会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随着市场会计软件的不断升级更新,企业原有的历史文件提取会面临较为困难的局面,工作人员对账户的检测作业需要依赖于大量历史数据,这样无疑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实践分析
(一)企业会计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偏低在信息化会计审计快速发展的背景环境下,会计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自身能够履行好各项职责,降低会计审计工作中的风险,为高层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以及全面的会计数据信息。然而,由于部分企业对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会计人员对专业培训教育工作,导致会计审计人员整体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偏低,难以达到国家会计审计工作标准要求,从而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由于会计审计人员受到传统工作观念的影响,缺乏自我完善学习,责任意识不够强烈,无法正确认识到审计正确结果的重要性,这些都会容易导致在审计工作中出现错误数据,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了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二)市场激烈竞争因素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由于经济市场竞争性的日益加剧,导致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创新应用各项现代化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竞争力。一些企业高层领导为了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吸引到更多的社会投资者,往往会采取不法手段要求会计审计人员恶意篡改会计审计数据,这样无疑会增加会计审计工作的风险,导致企业最终走向歧路。此外,由于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内容制定工作上还不够科学完善,很多审计问题难以找对对应的法律解决途径,从而引发经济市场企业会计审计工作风险。(三)会计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增多基于全球化经济发展环境下,不同国家企业之间发生了密切的交流关系,国际市场经济业务来往不断增多,这无疑会给我国经济市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遇,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进一步拓宽企业会计审计对象,促使审计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繁琐,会计审计人员需要面对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量,一旦在审计工作中由于个人操作失误因素,就会导致会计审计工作风险的产生。在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中,会计审计人员不仅要认真做好会计审计基础工作,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审计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增多会导致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各种误差,从而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一定的风险。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改进措施
(一)组建专业化的会计审计人才队伍,强化对其科学管理企业要加大对会计审计人才队伍的组建力度,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条件,有针对性的组织会计审计人员参与专业化的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确保他们能够充分掌握好各项会计软件和技术,能够坚决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职责,避免个人审计工作风险的发生[3]。与此同时,企业要加强对会计审计队伍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全体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办事,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科学规范性。会计审计部门要及时更新内部相关知识内容,树立起先进的工作理念,为了充分调动起会计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信息化审计工作质量,企业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推进企业审计信息化高水平的发展进步。(二)完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科学制定审计原则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要想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稳定发展,创建出良好的市场会计审计环境,就必须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市场主导作用,积极出台颁布完善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并根据经济市场实际会计审计工作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会计审计原则。此外,政府部门还必须不断加强对市场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工作,要督促企业严格遵循会计审计原则,保障会计信息化审计操作符合相关标准原则,最大程度降低会计审计风险。如果在会计信息化审计过发现问题,政府部门要及时给予指导意见,引导企业采取有效的改进解决措施,有效提高市场信息化设计工作的实施效果。企业作为会计审计原则的应用对象,要加强对信息化审计工作新内容的学习,及时更新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将各项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工作中,实现会计审计工作的高效性,推进我国经济市场会计审计信息化的进程。(三)强化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风险意识基于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发展背景下,会计审计人员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会计审计对象和内容,这无疑对会计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会计审计人员自身水平不过关,势必会导致在审计工作中各项风险的发生,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这种现状问题,企业会计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要正确认识到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结合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信息化审计改进措施。经济市场企业则要对会计信息化审计有着科学认识,高层领导要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的科学指导工作,引导审计人员要将审计风险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不能为了个人利益为恶意篡改会计信息数据,危害到企业的经营发展。此外,面对网络环境中存在的技术风险,企业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内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减少来自网络方面的风险因素干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充分保障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行业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提高企业会计审计的整体水平,政府部门要大力推广各项先进计算机技术和会计软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度。企业则要组建起专业化的会计审计人才队伍,加强对他们的科学管理工作,督促他们规范操作,降低会计审计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林鑫.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对策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9):177-178.
关键词:信息时代;会计审计;诚信冲突;化解措施
自从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之后,会计审计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阶段,加大对审计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力度,在审计实践期间将诚信的价值发挥出来是很有必要的。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改革工作的落实,企业和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但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内各个不同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基础之上,在当前阶段开展审计工作时,不仅仅要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更加需要重视长远的利益,因此,需要把诚信价值观落实于会计审计工作中有着极高的作用,既可以合理的对资源进行配置,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效益,通过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只有提高诚信能力,才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审计成本,社会经济效益随之得到提高。
一、诚信价值和会计审计之间存在的冲突
(一)诚信价值所谓诚信价值,主要是指诚实守信,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大体上表现为专业性的技术、服务质量和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等,并且诚实守信还具备一定的特别,比如会计人员必须遵循我国制定的相关制度,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和行业标准准则等,朝会计信息使用人员提供精准的会计资料等。在市场经济不断运行的背景下,要想提升经济水平,就需要确保诚信。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提升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如果会计人员失去了诚信,那么审计工作是难以稳定开展下去的。另外,会计人员只是从自身利益入手,没有以审计部门实际情况为主,那么均会影响到审计报告自身的真实性的。
(二)诚信价值和与会计审计之间的矛盾1.会计审计工作与被审查单位之间的矛盾: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会由企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员负责。然而由于企业所聘任的职业经理人和公司股东相比,会更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职业经理人所获得经营信息与公司股东所获取的信息不对等,使得公司公洞处于相对劣势。在一般情况,职业经理人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会防止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以及企业合并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过分的夸大职业经理人自身的管理成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司的股东为了进一步确认职业经理人所提供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会由会计事务所评价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并且还需核对其经营情况,将这些信息用会计报表的形式展现。除此之外,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企业的法人所起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股东同时也是企业的高管,因此在会计事务所会计报告评价期间慢慢成为了经理自我评价,随之引发了道德风险问题。2.企业会计部门与审计的内部矛盾;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当会计事务所在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缩减审计流程的基础上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对于企业而言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却仅仅是缩减审计的流程,降低审计的工作质量来降低成本,除了对审计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之外,还会因为审计内容不完善而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对于目前的审计工作来说,市场竞争压力非常大,不仅仅是市场价格的竞争,更是两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审计期间,存在某些单位为了节省成本,随意的缩减审计流程,导致审计风险增加,最终影响了整项会计的诚信价值。
二、信息时代中会计审计存在的诚信问题和主要原因
(一)会计制度不具备完善性基于信息背景下的会计信息传输和使用情况可以看出,经营人员可以及时的获取会计信息,具备一定的优势。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工作的优化,企业的实际经营者和企业所有人并非是同一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管理人员会具备逆向选择,从而引发了会计工作中的诚信问题。在当前阶段,企业会计制度还不够不完善,其无法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从而导致企业中的经济活动少了束缚,而新型会计制度无法在企业内部转换成与之相符的财务信息,这从很大方面上约束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实施。
(二)会计审计工作面临着信息安全问题引发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信息不具备对称性,往往会直接导致单向思维对于会计工作产生影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不对称的信息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重大决策。目前,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审计工作中虽然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过也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问题,致使会计审计工作操作失误,或者是被不法分子获取审计中的信息,出现了诚信问题。另外,有的会计审计人员没有遵循规范性的要求实行操作工作,随意性的对会计审计信息进行更改,导致会计审计的真实性下降,诚信受损。
(三)没有构建良好的会计审计环境信息时代的来临为会计师作弊行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受利益的驱使,各种问题普遍存在,所以,在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会计审计工作所使用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是工作人员关注点。在当前阶段,也对于工作人员的诚信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具有娴熟的专业操作能力,具备正确的服务观。但是,依据当前的企业会计工作的实践情况来分析,企业所营造的会计工作环境是发生诚信问题的关键,如此一来的话,便为不法分子盗取信息提供了可能性。
三、信息时代会计审计诚信价值冲突的化解对策
诚信是会计行业稳定运行的根本,同时也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现阶段,要想解决信息时代中会计审计诚信价值冲突现象,就需要对会计制度和责任体系加以完善,构建良好的会计审计环境,以此解决会计行业存在的问题,确保诚信缺失问题得以解决。
(一)制定健全的责任体系在审计工作开展,诚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点,基于此,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的责任体系,设置相应的评估标准,根据该项标准来判断审计人员自身水平的高低。其次,审计人员必须明确认识到诚信的作用,将诚信制度的优势体现出来。然后,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增强会计工作人员对于诚信价值审核工作的了解程度。最后,落实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个人诚信情况和评奖评优相互联系到一起。
(二)构建安全的企业信息环境建立安全的企业信息环境是会计审计工作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达到这一目的:其一,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的教育工作,使其熟练的操作信息技术,掌握相关的要求。其二,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审计信息的安全管理制度。使用实名认证、权限设定以及身份功能限制等对策来增强信息的安全性,确保会计审计工作良好开展。其三,对会计审计工作条件进行优化,增强会计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诚信度。
(三)完善会计审计监管体系作为企业而言,在进行会计审计的工作过程中,一定需要依照诚信的原则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当前阶段,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考虑,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在增强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效率的基础上解决存在的诚信问题。当企业构设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将安全放在首位,通过明确作业人员的身份来处理重要的会计数据,提高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其次,伴随着人们自身价值理念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改变,会计诚信问题随之体现了出来,所以,在现有的信息环境中,可以组建相对完整的信用档案,制定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落实各项会计准则。
四、结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信息时代中的会计审计和诚信价值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对该种现象的分析和解决力度,将会计审计的诚信价值体现出来,以此确保该项工作稳定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后军.信息时代会计审计的诚信价值冲突与化解[J].决策探索(下),2019(06):87-88.
关键词:审计风险因素;审计对策;信息化;具体探究
引言:
会计审计工作与企业的资金安全和正常运营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在运行的過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风险把控,针对会计审计流程进行优化与改良,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控的总体水平。由于传统的会计审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这就会对会计审计业务带来不确定性,为能够尽可能地实现全方位的预防,就需要针对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展开深入挖掘,从而对其中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应对。
一、存在问题
(一)市场规律与法律法规
我国经济整体已经进入了全方位的市场化格局,在竞争逐渐变得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优化与应对,就是要针对会计审核制度做好相应的准备。部分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会出现使用不正当手段的情况,部分企业会出现篡改会计审核工作的数据来间接获利的情况。这不仅会给会计审核工作增加难度,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财务风险。新时期,我国企业发展迅猛,部分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及时跟新,这就是的部分企业会钻法律的漏洞,扰乱市场秩序,影响会计审计工作的合理性,人为制造诸多财会审计上的风险,影响到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与可靠性。
(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对于市场竞争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对于企业会计就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能够迎合现在时代的发展与会计政策人员必须在整体专业能力上进行稳步提升,同时提升自身的责任心,完善基本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以及认真的态度来面对工作当中遇到的难题,降低业务风险,及时掌握相关的业务信息,从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来针对审计工作进行改良。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不应当受制于自己的观念与视角当中,而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审计对象的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的深入,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也逐渐变得更加密切,基于此,企业当前需要制定科学的战略部署,保障企业贸易往来的啊暖性以及稳定性。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与国际商业合作的基础上,市场针对会计审计活动提出了更为标准化的要求,所以为了适应当下的环境,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对现有的会计审计制度进行针对性改革,补充国际经济活动中会计审计的工作内容。
二、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市场化规则与法律法规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来提升会计审计的工作质量与可靠性,相关部门需要对传统会计审计模式进行改革,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完善,制定科学、系统的会计审计原则,从而实现会计审计质量水平的提升。相关部门需要从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情况入手,结合企业当中的实际发展情况来采取相应的会计审计工作程序,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来制定出项目有效的原则,针对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部分做好改进,从而加快信息化审计的建设步伐。所有的原则制定都需要其符合现今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对于会计审计实际作用的全面认识,并且根据会计信息化的具体要求来进行优化,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持续发展。
(二)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能力
在会计信息化审计过程中需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会计审计人员要根据现今经济发展的实际概况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身的效用,并且针对会计审计的专业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与帮助企业预防潜在的经济风险。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应对审计人员做好定期的培训,帮助审计人员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工作水平,从而为会计审计人员提供稳定有效的上升渠道。同时,企业要进一步引进专业的会计审计专家,来与企业之间实现良好的交流,企业与高校之间要实现完整的连接,打造出高素质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队伍。企业针对人才培养,也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确保会计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推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达到目前市场化的需求。
(三)融入信息化手段
面对项目诸多的审计内容,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来构建出功能强大的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融入信息手段,来针对工作内容进行评估,同时通过市场信息相关的采集,对会计审计的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的完善与把控,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业务风险。然后注重把控市场化经济的趋势,使得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在市场积累竞争的背景下实现多元化发展,合理有效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出服务功能完善的管理系统,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从而保证会计审计业务的高效性。
结束语
关键词: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信息化审计;对策分析
一、引言
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应该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对于自身的工作进行更加有效的优化和调整,在应对各类风险因素的同时,引入科学的工作策略和思路,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当前时展需求的新举措,保障会计审计的工作质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会计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地应用信息化审计,进一步促进会计审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会计审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具体业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了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从实际会计审计业务的角度来说,现阶段会计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了预算风险、成本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等多方面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我们应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探析这些风险的形成原因,同时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入手,对其进行更好的处理和解决。从外部角度来说,在当前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活动的开展需求。部分单位在具体工作中,不重视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导致了会计审计信息的更新不及时,使得审计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控制能力,也是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面对环境变化,如果会计审计缺乏足够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就很有可能产生和出现很多风险问题。从内部的角度来说,如果相关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落实不够规范,对于费用核算、预算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并且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样也会导致诸多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会计审计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考
第一,完善会计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审计风险风险的控制能力,我们应该结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需求,对当前的风险防范禁止进行相应的构建。通过分析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对具体业务中的相关风险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这样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在展开自身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对于其中的风险点进行更好的发现,同时及时识别现有财务信息数据中存在的异常问题,并且依据相关的流程制度进行解决。在制度当中明确风险,科学的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可以更好的确保风险的有效防范。第二,明确风险管控目标。对会计审计风险管控工作来说,为了保障风险管控工作的有效落实,我们也应该在前期,对于风险管控目标进行细化和明确。通过结合分析会计审计的具体需求和特点,我们应该对于风险管控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并且提升整体风险管控目标的可行性。在具体风险管控目标的调整上,也应该结合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流程来进行相应的细化。风险管控目标的制定本身必须要考虑其具体的可行性,同时围绕具体业务特点,对于风险管控计划进行更好的融合,确保整体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具备一个良好的执行空间环境和依据,同时也为考核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标准。另外,在具体会计审计风险管控目标制定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引入科学合理的主动意识,让风险管控工作具备更强的主动性,实现对各类业务风险的有效规避。第三,做好人员管理。强化对会计审计风险的管控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明确相应的责任制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会计审计风险的防控成效。在具体工作中,全面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他们的风险防控意识。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来说,其是具有较强专业性。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复杂,并且其具体工作流程中也涉及了大量的资金,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和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提升人员管理能力,并在具体工作中,积极培养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会计审计业务技能,提供组织培训学习,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重视风险防范的基础上,从主观上形成正确观念,提升其工作责任感。第四,做好会计审计工作的监督控制。在具体会计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积极有效的推进好会计审计监督控制工作的开展,而监督控制这是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的一项核心内容。通过将监督控制作为基本目标,配合查找、评估以及梳理等方式,对于现阶段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通过推进和构建一系列可行科学的制度流程以及方法,更好的对于会计审计业务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构建一套更加完善科学的会计审计体系。会计审计部门在对于资金使用的过程也应该做好把关工作,通过对于监督控制体系进行规范,让相关业务活动具备更强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效能,有效提升会计审计工作的效率,对于各类违规行为进行严格遏制,为会计审计部门自身更好的对于职能的发挥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四、信息化审计应用思路
第一,思想上重视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在信息化审计工作开展中,我们应该明确信息化审计的开展需求,同时对思想观念积极转变,让会计审计人员具备更强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地满足新时期会计审计工作中信息化审计工作开展的相关需求,让员工保持更加强大的业务信息化管理意识。从思想意识上意识到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并围绕具体信息化审计工作特点,对信息化审计的工作思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不断地满足当前新时期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需求。与此同时,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与支持。在具体工作中,如果思想上重视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这样也可以促进内部多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的提升。通过将信息化审计工作作为重要战略工作来进行推进,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进,确保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带动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第二,制度上支持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在信息化审计应用中,我们应该对相关的工作的开展制度进行完善。在相关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围绕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特点,对相关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落实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结合具体审计工作的特征,细化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当前会计审计风险管控的需求,相关信息化制度的流程的制定和技术的引进上,也应该考虑相关工作的开展需求。例如,对于审批流程来说,其中就可以从信息化系统平台当中,构建一套完整的单向审批流程,在特定阶段审批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回溯。整个过程只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就可以完成,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操作的规范性和审批工作的开展效率,同时也能够规避一些人为操作方面的问题和漏洞。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会计审计工作进行更好地规范和优化调整,对以往人工操作方式中存在的不统一以及不规范问题进行消除。在相关管理制度的调整改进上,也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保障信息安全,推进具体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结合会计审计工作实际情况,我们也应该对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为后续会计审计工作的执行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并且明确相关的工作标准,让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量化、科学。
五、结束语
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下,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如何做好风险因素的有效规避和控制这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会计审计风险的因素和相关的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路,并结合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需求展开了相应的分析,以期更好地为当前会计审计工作开展水平的提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晓初.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7,(23):142-143.
[2]李富凯,邬幸霖.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5):51.
[3]景丽.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4,(19):105,107.
会计信息化证的作用如下:
会计信息化证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联合中国商业会计学会,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结合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组织人才认证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APOIT标准全国会计实务信息化应用能力人才培养工作;参加APOIT标准全国会计实务信息化应用能力考试并考试合格的学员,可获得该证书,表明持有者已经通过相应的实训考核,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会计信息化证是会计从业人员实务技能的标准,会计信息化证与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人员认定实务技能和理论知识必备的两本证书。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