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24 12:45:17

导语:在中职会计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职业中专;会计教学;改革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相继出现,这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对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机构,契合市场的发展需要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职业中专学校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和革新会计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职业中专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我国职业中专院校的会计教学而言,在教材体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第一,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会计教材较少,不少院校直接使用会计本科专业的著名教材来进行教学。可是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在教学特点、教学宗旨、学生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直接使用本科教材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水平,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就业。第二,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常常出现出版时间长、修订不及时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新的知识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得以反映,旧知识又不给予及时的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效果,也不能使学生及时的把握市场动态。

(二)教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如今的职业中专会计教学,多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现今的社会发展与就业形势凸显出了对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强大需求。中职教育要考虑到市场需要,在会计教学中过于偏重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只会使学生与市场脱轨。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理论性课程,但实践课程却很少,因而导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严重脱节。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而言,重理论轻实践会造成学生能力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落后

此外,职业中专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中职会计教育在教学上仍沿用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体框架,按部就班地进行章节的课程讲授。会计本就是一项复杂而乏味的工作,长此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进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完善职业中专会计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合理选择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教材的使用,应打破现有的模式,让专业的中职会计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特色来引入优秀教材。在教材选择上,应该从多方面去衡量教材,如:是否内容规范新颖、是否与市场需求契合;各章节模块是否明晰、要求是否明确;交叉内容的处理上是否衔接合理、是否具有整体性;是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综上所述,我认为学院可参考部分会计资格考试的指定辅导用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其理由有以下几点:一,考试指定书都是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财税制度来制定的大纲,内容修订及时,知识构架也比较符合市场需要;二,教材难度适宜,符合职业中专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另外,通过对考试指定用书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相应的考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另一个重点。此处要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非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教会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综合型、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对此,笔者认为:除了常规理论课程的学习,校方还要与各行业校外实习单位进行联系,以参观、见习、访问、调查研究等形式,从不同方面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与运用;或建立相应的会计模拟实习基地,引进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的企事业账务供学生学习与体会。在模拟实习的过程中,务必要聘请专职实习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让每一名学生能明确了解及熟悉会计的整个工作流程,深刻领会到单、证、账、表之间的数据联系与业务逻辑,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

除了教材与实践外,教师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多学习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教师在讲授账簿的种类、设置原则时,可以利用图片呈现出企业的部分表格,并用音频对企业的常设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的设置原则和用途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强化了学生记忆。另外,还要注意以多种手段让学生接触会计实际工作的模拟资料,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共享性的特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结语

总之,会计活动是多样而又复杂的。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院校会计教学要从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几方面大力革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日后的会计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永柏 单位:湖南省耒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2篇

1 针对专业需要,科学安排教学任务

各个专业都应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技能,而财会专业的中职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要求偏重于数字管理,因而在施教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针对各自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提出意见,整理出专业课中提及的重要操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作和范例。教师把这些问题融入到施教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能够让学生较好地了解和学会计算机常用技能,而且还能促进对财会专业课程的学习。例如,在教学Excel中的数据输入、函数应用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财会企业中常使用的企业工资表作为施教实例进行讲授,学生能够较清楚地了解并较好地完成相应任务。

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可能面临出纳或收银岗位,所以数字小键盘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实施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零距离上岗显得尤其重要。在日常上机实训中还需使用练习软件,如金山打字通并配以必要的课时加以强化训练。学生经过长期训练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击键快速准确,这些无疑将是会计专业学生获取技能的重要保证。

2 运用项目教学,提高教育实效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项目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成为较好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著名品牌北大青鸟APTECH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开发了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实训的计算机职业培训课程ACCP启蒙星教学。它全面应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先进中职教学方法,课程的学习针对“项目”开展。因此,在会计专业的计算机技能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采用一些实用的任务从而逐渐掌握课题的知识,能够在实训中进行自学,增强学生实训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认真地对财会单位日常用表进行调查研究后,拿出其中最为通用的工资表作为项目开展教学,将知识点分解为多个连续的小任务,引导学生从指定任务目的开始,慢慢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例如,在对完成企业工资表项目的课题教学上,可以按完成一个企业工资表为目的,将其设定为五个小任务,分别为导入数据、Excel公式、单元格引用、自动筛选、图表创建。在施教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中做、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实训中锻炼学生的技能操作,同时也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 以能力为目的,全面评测学生

针对学生的技能考核,教师不能只以提交的作业作为唯一的考评标准,而应该对学生各方面技能进行全面评审,给予最合适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笔者曾将所任教的会计班级作为试点,参与本学期市级课题《在“企业化”情境下学生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研究,召开了主题班会,成立了虚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将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制度和方式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创造和模拟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企业情境,在班级中按照企业的模式设岗、定人、定责、定“薪”,把班委会式管理改成公司化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有关各种管理统计表册、学生的模拟工资计算、奖惩信息都通过计算机管理和会计电算化操作。在财会事务所的角色扮演,让学生真正地感觉到企业的管理模式。通过岗位实训,可以既提高了学生的管理水平,也增加了学生的技能本领,为他们踏上社会、满足企业的需要打好了基础。

4 结语

在当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技能教育中,若还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各种专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能解决各自专业碰到的信息技术问题。应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专业区别,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并通过有目的、有重点的训练,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提高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嘉兴市秀水中等专业学校,浙江 嘉兴 314000)

参考文献:

[1]金启东.试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念[J].职教论坛,2007(5).

第3篇

关键词:技能教学 能力提高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为目标,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学生就业服务。中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具有一定熟练专业技术人才的责任,作为财经专业特别是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初步的经济管理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实现社会对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必须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

一、中职财会专业传统教学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1、课程设置与毕业生就业趋向之间的矛盾。由于中职学生实行2+1的三段式教学,第一、二年在校内学习,第三年在校外学习。也就是在二年内要把三年的课程学完,有部分专业课必须删减或专业课程的课时要缩短。有些学校为让学生比较容易就业,把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合并,这样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到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就更少了。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内容周而复始。同时这两类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也远未获得解决。会计专业课体系延续了十几年未变,课程设置偏重学科体系,理论性强,其中少量的专业实务也偏重大中型企业,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小型民营企业的特性,它们基本上并不贴近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但从目前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向来看,主要是各类小型企业的会计等岗位。

2、传统的中职财会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把教学大纲确定的事先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过分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差异,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继承前人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3、一些教师专业教学理念和研究理念相对滞后。会计理论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会计专业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会计理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备简陋,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会计专业教师理论知识陈旧,与新会计法规、税收法规不相符,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特别是今后一定时期我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缺少足够的关注。

4、现行会计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重教材内容的课堂讲解而轻对实际案例的研究、重专业内容的教学而轻职业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的现象。由于现行教学模式存在重大缺陷,我国会计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这三方面其实都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

因此,从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现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两方面看,对现行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最大限度上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其必要性肯定是毋须置疑的。有充分根据支持这样的预计:将有更多的学校会真正接受“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并进行符合这一需求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这种情况下,谁能率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谁就有可能成为领跑者并取得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从这几个方面看,改革现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无疑也具有紧迫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1、模拟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模拟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模拟一下工作场景,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将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综合的理解,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学习会计是在掌握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胜任会计实际工作,必须有一定量的实践做基础。而它的实习场所主要是企业,一般的企业不可能接受一个班或一个大组的学生同时实习,学校也不可能建立大规模、规范化的学生实习基地。因此应采用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如在《基础会计》课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原始凭证,提供实用的账簿表格,引导学生完成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与装订,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和结账,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的账务处理。通过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相结合,学生会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会对账、结账、查账、更正错账以及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对所学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的基本技能形成感性认识,提高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在《财务会计》各种结算方式的教学中,以往深刻的体会是讲的累,学生接受的更累,后来试用了模拟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银行、收款单位开户银行,让学生模拟整个结算过程。而且还注意加强情境,各组学生在着装上、语言上及整个工作过程都尽量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符合,这使得学生兴趣大增,非常投入地进行“工作”。这样的教学活动生动而有趣,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掌握知识,学习效果更佳。这样一种模拟情境教学,创造了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进而会预期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都得到发展,这跟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2、运用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用项目教学法,每节课或一段时间内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项目,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有效改进了教师讲的千辛万苦、学生听的稀里糊涂的教学现状。如在进行《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时,采用项目教学法:①教师展示一本装订好的记账凭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②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十天业务的原始凭证,并提出项目任务:一天内根据分发经济业务装订一本记账凭证。③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并以书面形式上交。教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④小组成员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整合原始凭证,讨论涉及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入账金额,填制记账凭证,加附原始凭证,整理装订,填写封面等。学生气氛热烈,积极参与。⑤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各小组互评,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旧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情况,以及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在本次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气氛浓烈,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体验了求知的乐趣,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成了学习的主人。

3、采用会计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校企结合是职业学校一种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般把它理解为学校学习和岗位工作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两个过程交替进行,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1)调整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使其更符合会计专业岗位的需要。首先为了达到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把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调整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岗位作业。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文化基础平台、文化基础拓展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平台(学科、实操、项目、综合实践课程)和专业拓展(财务会计方向、银行柜员、企业物流、文员、商场及酒店收银等)课程;其次以会计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会计专业课程标准体系,根据会计专业能力标准体系编写会计专业课程大纲。

在会计校企结合模式下,建立会计专业能力课程标准体系,并编写专业课程大纲。

2)建立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应与多个企业合作共同实现双赢,学校作为企业的合作者为企业提供其所需的会计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积累会计工作经验,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实习最理想的选择,但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很有限,能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接纳实习生的数量也很有限,为满足学生的需要,建立校内高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基地。

第4篇

论文摘要: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要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扩招,目前已实现中职招生800万人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改善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1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公共基础课过多,专业选修课偏少。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实际安排中,一般有35%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如数学、语文、英语、政治经济、“两课”等;其他65%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比例基本是1:1;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因此,所有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一模一样,没有个体差异,使得就业过程中,竞争加剧。

(2)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的综合性会计人才。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没有其他一些灵活的考核方式。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生,这类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也缺乏自信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继续沿用一成不变的笔试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要进行深入有效的课程改革,必须依赖于正确的指导思想。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进而调整课程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中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会计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基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和进入高等职业学校会计相关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综合现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应重组课程体系,是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准绳。

3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

(1)重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①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等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人格及能力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②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

为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益性和经济性,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建议各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杜绝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必要用的知识,同时,又有时间和精力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选修课,提高自己就业的筹码,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③开展“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

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采用“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是指在课程设置时将会计职业相关证书考试课程嵌入到该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进行学历教育又进行认证教育,在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从而保证了学生在毕业时、甚至最后一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时就有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

④增加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卷面笔试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采取卷面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应允许学生以会计相关资格证书作为相应科目的考评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毕业时获得“双证”。

⑤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几乎都安排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或纯粹为了学生考证而进行该课程的教育。没能很好的重视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结合实际案例,运用儒家伦理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

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企业对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不断升高,在发达城市达到了70%以上,大中型企业更是高达90%以上。因此,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安排,不光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还要争取提高学生计算机普通的维护能力。

(2)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逼真的会计实物,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3)组织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搭建实践仿真平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对会计人员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是当前会计人员中层次较低的行列,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必须有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接触的理论知识由书面的转为当前企业实际,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实施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时,应尽量为学生搭建起仿真程度高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进入实践环节就有一种步入工作岗位的感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考虑到该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寻找课程中的纯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汉东.中等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构想[J].职教论坛,2004,(7):40-41.

[2]戴波.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5):187-188.

第5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职业道德 建议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会计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技术的进步掩盖不了许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国际到国内的一些典型事件,都不容置疑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比会计职业技术更为重要。当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不够规范。他们受不良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往往会做出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甚至达到职业犯罪程度。各种会计违法的报道也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在源头上杜绝各种违法,会计类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谈谈加强中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始终。中职学校会计类专业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始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制定学校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方案之中,明确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团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界定各自承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

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加强职业道德学习

会计专业虽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列为专业核心课程,但学习的目的仍然是围绕考证。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不可能通过一两门课程就达到效果 所以需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讲授专业核心课程时,结合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加职业道德内容。也可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违规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通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如在讲到一些企业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虚增当期利润,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等违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指出,这是会计法规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在校内实训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

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原则一般较枯燥、抽象,若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不易真正领会,甚至会反感。教师在讲授会计课程时有意识在课堂上结合相关案例资料,鼓励学生思考,这是培育学生快速思维的有效形式。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取得好的效果,一是选择好案例。案例的选择主要围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但同时要注意与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会计从业资格的班级时,针对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岗前培训”,因此选择的案例侧重于会计未来职业道德的内容,这些案例除了涉及道德决策外,少不了涉及会计学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因此,学生通过案例研讨不仅能使自己思考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怎样的决策,而且还有效地复习和巩固了已学过的会计知识,并且使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得到灵活运用。二是要对案例内容作好充分准备。教师不仅要熟悉案例,而且还要尽力收集其他辅助教学材料,如各类专业性报刊上有关论文、观点等。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使学生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提高了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了道德观念。

四、重视会计的师德建设,言传身教。

学校是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教师更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直接影响者。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学习阶段就为将来走人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这就要求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会计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不仅是会计专业技能上的良好素质,还包括了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更自觉地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生学习行为现状的调查。以及对现状的分析。从教学实践方面提出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培养专业学习兴趣的观点。

近几年,在中职校园里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叹息声“现在的中职生真难教”。这句发自同仁内心的感叹不仅仅是无奈,也是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中职生学习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那种简单的说教、批评的教育方式早该被摈弃,只是一味叹息更不能改变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追根寻源,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改善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学习行为现状,为了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围绕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我对本校会计班的40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一是入学动机调查,“你为什么要选择职业学校”,调查结果:分数低,成绩差。没办法的人数占到50%以上,想学技术的人数占到近乎40%,混日子的人数占到7%。二是学习行为调查,发现学习上的不良现象有:不听课、讨厌老师、上课不带书,经常迟到、早退,上课吃东西、随意进出,上课说话、睡觉,玩手机、MP3,抄袭作业、请人作业,不交作业、偏科,考试作弊等。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第一,一半以上的学生最初选择职业学校的动机基本上是无奈之举。真正想学一技之长的人不到50%,当然只是来混日子的也很少。这些似乎可以启示我们,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活泼、冲动、热情,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第二,学习行为存在很大问题,忽视或者任其发展,情形必将越来越恶劣,具体分析如下:

1、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在分数决定升学的中考中,狠狠地摔了一跤。选择职校本为无奈之举。他们对专业和职业并不会有较多的考虑,他们的专业有许多是由老师或家长代为包办的,这种包办的后果造成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也不关心自己的就业前景。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学习观,以如何激发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与专业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加强入学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新生刚入学的一个月里,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与其相关的个性测试与咨询、开展职业调查,制定理想档案。使学生明确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结合一些职校生成功事例,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树立信心,以“成功者”的心态去迎接未来。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可以大大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转变观念,增强自信。

二、加强专业教育。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会计专业新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二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可由专业教师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方向等情况进行介绍;另一方面可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工作的。

2、公布教学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树立学习目标。由专业课教师在讲课前组织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学课程及教学进程,明确奋斗目标。

3、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在开课前可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的财会部门进行参观,观摩实际单位会计核算处理程序,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前的教学准备,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了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为学好专业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导”,是启发、是引导,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此外,每次课堂讲授完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释疑解答或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训练,从根本上避免“一言堂”或简单重复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

转贴于

2、运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案例教学法应用生动的案例再现现实经济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这一过程在会计模拟实验室由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分组完成、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或者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抓住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强化技能训练。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技能竞赛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会计技能竞赛,竞赛的内容有珠算比赛、点钞比赛、会计凭证的编制和日记账的登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知识问答,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奖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风采,在他人给予地认同感中,逐步找回自己,树立自信,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强化了专业技能。

五、关心爱护学生,与他们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排除厌学情绪。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爱学生,用心与他们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些微笑、多谢赏识和赞许,多沟通、多了解,把爱传递给学生,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学生就会把关爱化成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学习会计的兴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弱势群体,教师不可能使人人成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教育规律,一定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夏南红.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成才报道,教育周刊,2005(2005/05/11)

第7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 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等职业教育;周志红(1975- ),女,山东安丘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482,课题主持人:史新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大一新生在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等方面存在认知模糊、过分依赖、择业偏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入口教育教学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有的学校对专业认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或者一次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完成。有的学校的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要么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要么开设时间滞后。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致使学生头脑里缺乏对企业和会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无从感知专业学习与日后工作的紧密联系。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国家示范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课时比例不到30%,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课时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环节的课时。校内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内实践训练多采取先理论课程学习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在联系。其明显弊端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对业务处理掌握不扎实,面对实训业务单据时茫然无措;负责任的教师会分析讲解经济业务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账务处理,不负责任的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由学生根据答案完成账务处理。

3.专业顶岗实习难以实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普遍持谨慎或拒绝态度,学生成批量顶岗实习更不现实。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利用亲朋好友的关系找到实习单位并得以在会计岗位实习。有的企业利用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时机选聘学生实习,以便将来留用,但企业数量和岗位数量极其有限。笔者所在学校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会计人员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8.36%,招聘学生数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实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4.毕业论文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论文形式,即让学生撰写纯理论性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单一,内容类同,抄袭严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极不适应的。高职院校应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三、“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

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

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四、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对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与等级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档案。

1.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档案。为每名学生建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三年期间每一实践模块中每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

2.确定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出勤、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训作品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确定考核成绩,其中,专业入口教育模块:出勤成绩(10%)+专业认知体会(20%)+企业认知体会(30%)+职业认知体会(20%)+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20%);“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出勤成绩(10%)+实训性任务评定成绩(40%)+学习性任务考试成绩(50%);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和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出勤成绩(10%)+学生相互自评(30%)+指导教师评定(60%);顶岗实习模块:出勤成绩(10%)+真实性会计作品(60%)+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30%);毕业论文模块:专业相关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据考核成绩确定评价等级,考核成绩(90—100)为优秀,(70—90)为良好,(60—70)为合格,(0—60)为不合格。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 财会专业

【论文摘要】根据企业与社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中等职业财会专业应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文章对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措施。

实践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学校培养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生产经营管理、会计、统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财会人才。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会计工作的适应性,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对实践教学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于教学注重的往往是课堂教学,关心的是专业课、基础课课程是否完成。由于开展实践教学要花费足够多的人力物力,难以在短期内出成果,实际过程中过份地依赖课本向学生灌输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忽视了实践性教学和模拟实训等教学环节。传统的中专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教学教育模式落后,学生实践环节断档

目前,以学科中心课程模式:文化课+公共课+专业课,没有突出教学实践的重要地位。学校2+1的办学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下企业顶岗实习,财会专业的实习课往往安排在第四学期。由于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计划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很大,会计实践往往在最后安排一学期的集中实习,学生还没有完成全部实习内容就已经离校,学生实践环节断档,学生往往动手能力较差,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也加大了到企业顶岗实习的难度

2.会计实践指导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本身没有会计实操经验,对具体的业务环境未亲身经历,无法根据情况设计会计实验课程,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让学生模拟实务过程,与会计职业界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师企业顶岗会计实习流于形式。

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财会实践教学、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措施

针对中专学校如何改善目前的实践教学现状,切实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谈一些自己的设想:

1.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地位

中职财会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走出校门就上岗就业的劳动者。应该把实践性教学环节放到高于理论教学的位置,中职财会业的实践教学应当贯穿于中职财会专业的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性,淡化过于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务实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出校门之前就懂得做什么,怎么做

2.要建立一个适合于现代化教学需要的、多功能财会实验室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模拟公司”,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理论知识。财会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注意实习环境模拟化和实习道具逼真化。按职能岗位划分布置实验室,包含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及主管六个岗位组成一个小组.学生实践时可轮流地模仿每个岗位角色,流程式的实习使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又能紧密联系,象征性地代表了企业一个财务科,产生一种身临实境的感觉,在实习中既提高业务水平,又培养了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和实践,使学生对基本业务的操作滚瓜烂熟,上岗能用。

3.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充分达到胜任会计工作的程度。学校要与企业单位,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合作和联系,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课余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对专职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提高业务素质,培养一支“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应采取措施使会计教师有机会接触会计实践,提倡会计教学界人士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同时积极邀请会计职业界的资深人士参与到学校兼职,既可以弥补了学校实践课教师的不足,保证了教学上较高的专业水平,又能大大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更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要建立健全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激励机制。应真正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会计教师,建立导向教学为主的教师评价体系,奖励从事课程设计、教案创作、进行教学试验、教学创新的教师,加强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允许教师在企业界兼职以加强其职业经验训练,实行“双技术职称”制度,即会计专业课教师,既要有教师系列的职称,又要有会计系列的技术职称。

总之,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要求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要求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效果决定了会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应逐渐完善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怡萍.如何优化财会专业技能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 2000,10.

第9篇

论文摘要:由于会计工作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大多数企业都不能接收仅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提供服务的中职学生到企业内部学习。为避免内部资料外泄,企业一般也不接受具有会计师资格的教师到企业内部做临时或兼职会计工作,因而产生了会计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离的现象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从教学课程内容改革上进行了相关探讨。

中职院校会计教育主要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人才,课程设计应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应对现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部分学校则需根据社会需要及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选择企业所需人才方向对会计专业在校生进行培训,以达到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中职院校就读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较低,作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来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毕业后基本上是到中小企业服务,因此,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点。

会计课程作为中职学校主干课程一直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上各院校均强调会计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学生毕业前尽可能安排学生实习,但一个单位或企业一次只能接收几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而且学生的实习时间较短,刚将一名“生手”带成“熟手”,实习时间就结束了,接着又开始下一轮培训。试问有哪个单位或企业愿意承担这样的“培训”工作?

自行建立商场进行实习?这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及场地,难度很大。就算是建立专门的会计实习商场,但寥寥几个会计岗位,如何能将近百个学生都安排下去?理论与实际操作不统一,是现时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实训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如何解决理论与实际操作脱离的现象?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首先,理论课程以“实用”为主。再次,会计每一门课程应配置相应的实训课程。但不是每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都从建账开始,而是将会计工作的各个具体操作内容分散到每一门理论课程的操作课中,形成一种阶梯上升方式教学与实训。

1《基础会计》课程

《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注重基础方法的教学,本课程包括从凭证填制及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账簿登记等内容为主。本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开设、过账到试算平衡表编制方法即可,因为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运用较为综合的会计知识。

2专业会计课程(《成本会计》与《商业会计》)

(1)选择《商业会计》为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从票据结算方式与应交税费中的“增值税”业务处理开始,以现时超市销售方式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选择超市中业务量较多的代销业务与摊位出租业务为主要内容开展教学。本课程的实训课程应以理论教学中的商品代销、摊位出租与库存商品发出的方法为例进行实训操作,要求学生能熟练辩认各式凭证、专用账簿,并应掌握常用库存商品成本计算方法、销售日报表编制方法。

(2)选择《成本会计》为专业课程的从原料的供应开始,以采购成本计算、原料成本产成品成本等计算为主线。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教学中选择较为易学的品种法及分批法为内容。对应的实训课程可从原材料购进业务开始到投入生产,加入理论教学中的品种法为主,账簿运用以多栏账为主,会计报表的学习以完工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为主。本阶段的学生应掌握一至两种的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多栏账使用及完工产品成本表的编制方法。

3《财务会计》课程

《财务会计》理论教学以六大要素业务、编制会计报告为主线,会计报告中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为主,还可加入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该课程的配套的实训也应是以会计报告的编制为主。本阶段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教学,学生基本上能运用所学会计知识进行会计业务事项的处理,编制会计报表也就顺理成章。为了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在此阶段教学中可加入《税务基础》课程或《纳税实务》课程,也为下一步的综合实训准备条件。

4《综合实训》课程

《综合实训》课程以操作为主的,在基础实训课程与专业实训课程的基础上,选择商业或工业的业务为主要的实训内容,形成一个从设置账簿、复式记账、到成本计算等的一个完整实训过程。该课程以商业会计实训为主的,仍以超市业务为主进行实训操作,从企业成立初期的筹资业务到接受商品代销、商品购进,到商品销售等业务、注重库存商品发出成本核算操作、利润的计算及期末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本阶段学生应掌握企业全面的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处理成本计算,并能熟练地编制会计报表。在本阶段教学中可加入《审计》课程一些基本内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查账的方法,提高学生防错能力。

5《毕业实训》课程

大多数私营企业,在开业初期,一本现金流水账就是全部的账簿记录,随着业务扩大,才需要建立较为完整的账簿体系。因此,刚离开学校参加工作的会计学生,都有可能面对一个没有账簿体系、只有一堆凌乱原始凭证的局面。如何着手建账?这又是一个摆在会计教学面前的一个问题。为适应这种情况,在《毕业实训》课程中,可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前一阶段,可以从企业建立初的核资开始,学习如何从无账簿到建立比较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实训内容,并开展正常业务核算,直至期末编制出当期的会计报表为止为实训的内容。在本阶段中加入《出纳实训》课程的教学,也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作好准备。

本阶段学生应掌握企业从建业初期的无账可做到有账会做的水平,学生应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建立起一套较为正规的、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并能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的操作。

以上的会计教学内容调整均以企业用人的标准即实用进行,完成以上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训学习的中职学生,基本上已达到了现时企业用人的要求。

二、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训教师的配置是重点

我国小企业在用人上的特点要求中职学生上岗后在最短时间内为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根此会计教学课程内容的调整均以“实用”为核心。

现时会计教学的师资情况也存在着严重的教学与实际脱离的现象。大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到教学,不能到企业内部兼任实际会计工作;因而教学上存在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脱离,要解决这种现状,可以如下操作。

前期的《基础会计》、专业会计这些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教学可以由教学类教师担任,达到让学生掌握会计课程的基本操作要求。作为重要课程的《综合实训》、《毕业实训》两门专业实训课程,应由具有实际会计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或会计师担任,以解决教学上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这样既可解决教学类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缺陷,也可以将实际会计工作中操作技能带到教学中来,提点学生在就业前需注意的事项,适应企业的需要。

中职会计教学的改革仍在探讨与实践中,理论与实际脱节一直是教学与实际的矛盾,而从现时国内企业发展和教育发展来看,让教师走向企业,从事半教师半企业化教学工作不太现实的,相比之下,将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人员请到教学中来进行某一环节的操作教学却是容易得多。因而,会计实训课程可采用这种方法,以求达到解决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