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6 01:31:23
导语:在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日前,在戴尔公司召开的2012年高层客户峰会上,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全球新兴市场董事长闵毅达(Amit Midha)表示,IT市场目前呈现出五大趋势:IT系统简化、虚拟化与云计算逐步普及、数据大爆炸、新兴市场发展、IT消费化。因此,他认为,推动部署虚拟化、降低IT系统运营成本、管理快速增加的复杂数据、管理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各种IT设备,这些都成为企业面临的挑战。戴尔近年来同样通过转型,努力提高全面服务于客户的能力,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收购加速能力提升
在IT界,一直以来都不乏通过对具有先进技术的公司的收购,来迅速提升本公司能力的案例,对于以往以PC等终端设备见长的戴尔来说,要想转型进军企业级市场,收购无疑是一条快速实现目标的捷径。从2008年开始,戴尔就将目光投向了在存储、网络、安全、软件、服务等领域有特色的厂商,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收购行动。
至今,戴尔已经收购了20多家厂商,其中不少很成功的收购为业界所津津乐道。例如对存储厂商EqualLogic的收购,两年时间就使其业绩达到10亿美元,而用户数增加了8倍;2010年年底收购的智能存储厂商Compellent,使戴尔的存储解决方案上了一个台阶,Compellent的“流动数据”理念现在已经成为戴尔存储的设计理念;对咨询服务厂商佩罗的收购更是填补了戴尔企业级咨询服务的空白,使戴尔的解决方案成为名副其实的“端到端”,并有效地带动了戴尔其他产品线的销售。
正是这一次次的收购,使戴尔迅速转型,业绩不断提升,在当今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戴尔全球企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Cheryl Cook认为,戴尔在大数据方面拥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为用户节省大笔资金,同时可提供极高的价值。她认为,大数据从开始到成熟分为5个阶段,即从混乱、保留、优化到简单分析、复杂分析。在这5个阶段里,戴尔针对前3个阶段,可提供大数据保留解决方案;而对于后两个阶段,戴尔则拥有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Cheryl Cook认为,戴尔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可处理成熟度模型范围内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内容,她特别说道,戴尔将利用Hadoop,并与从事Hadoop开发的Cloudera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而在大数据保留解决方案中,戴尔将充分发挥在存储方面的优势,通过存储虚拟化和整合、应用程序优化、数据保护、灾难恢复以及数据保留和管理等技术,为“流动的数据”提供存储和保护。
深谙用户需求
在戴尔2012年高层客户峰会上,戴尔服务部首席创新官James Stikeleather就“IT的未来”进行了演讲,他认为,企业IT未来将面临着来自IT价值、所有权和角色等方面的五大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信息超越流程、IT嵌入在业务服务之中、外部化的服务交付、企业合作伙伴的责任更大、减弱的独立IT角色。
作为IT解决方案供应商,戴尔同样也是一家企业,James Stikeleather认为,在当今这个转型的时代,戴尔已经成功地转型成为高效企业,它将战略性支出从2008年占IT预算的20%提高到今天的52%。这期间,戴尔的IT经过了标准化、简化、自动化,并最终实现云,比如将97%的系统迁移到x86平台;大力推进虚拟化,从而减少了6000台服务器;仅用一个控制台就可管理13万台服务器和客户端;运用云平台聆听客户的声音、信息和进行交互。这些举措使戴尔更加了解用户,更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适合的解决方案,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
闵毅达介绍说,戴尔目前针对不同行业推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尤其在金融、教育、医疗、制造业等行业中更是拥有大量的用户,并与用户一起合作开发和培养人才。在会上,戴尔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技术培训及试点合作签订了备忘录,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签署了戴尔虚拟集成系统(VIS)联合实验室项目备忘录,还与中国东方航空就长期发展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解决方案更具价值
本次富士通中国论坛的核心议题就是“以人为本”,无论是以人为本的ICT价值重构,还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智能化社会,都突出了客户与应用的核心作用和价值。同样,IT架构也是由应用的需求决定的。
以前,无论是厂商还是用户都片面追求硬件产品的性能或功能,而进入软件定义的时代,硬件设计上的压力逐渐减轻,人们可以通过软件来增添功能,简化管理,甚至可以调配带宽,软件定义让IT基础架构的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准确和灵活。服务器、存储等都变成了云计算资源的组成部分,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性远远超越了单个产品。
以富士通为例,它以前的重点放在技术和产品上,而从2012年开始,富士通在中国市场上加强了解决方案的销售力度和行业的深耕细作。“无论是对中国市场,还是对富士通本身或对用户来说,解决方案的价值都远远大于产品。”周一平表示,“富士通的业务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在当地拥有大量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如果能将这些国外的成熟解决方案和经验引入中国市场,那么中国的用户将受益无穷。”
发挥自身的集团优势,富士通的各类解决方案已经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石丰瑜自上任以来,围绕着解决方案的销售和垂直行业的深入挖掘,对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业务部门等进行了调整。在本次论坛上,富士通公司技术、平台产品、解决方案、服务等部门的领导共同亮相,向客户和合作伙伴全面展示了富士通由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的新成果。
技术下移与产品质量并重
近几年,x86服务器市场的快速发展给Unix服务器造成了一定冲击,“Linux+x86”架构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Unix和x86服务器两个市场共同发展的富士通又如何看待这两个市场的此消彼长呢?“Unix服务器整体市场的下滑有目共睹,特别是在云计算兴起后,其下滑幅度进一步加大。”周一平表示,“Unix服务器主要面向的是集中式数据库。从目前来看,为了满足企业级数据库对性能的要求,能够实现纵向扩展(Scale up)的Unix服务器仍然是应用的主流。我们现在很难预测未来集中式数据库与分布式数据库,哪类产品会占据市场主流,因此Unix服务器还有其用武之地。富士通将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自己的产品策略。”
在一些关键应用中,Unix服务器仍然是主力,甚至大型机也在使用,而大量中小企业则青睐x86服务器。同时拥有Unix和x86服务器的一些厂商,一方面会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高端技术下移,将Unix服务器的一些技术移植到x86服务器平台上,这也是一种融合。
富士通的一个优势是拥有齐全的服务器产品线,不仅拥有全系列的Unix和x86服务器,而且还有像“京”这样的超级计算机甚至大型机。“近年来,我们逐渐将高端服务器的一些技术下移到x86服务器上。”周一平举例说,“就连英特尔也对我们的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PRIMEQUEST系列开放平台小型机表示惊讶,因为以前没有x86服务器能够实现分区、热备等高端服务器才具备的功能。”
“软件定义这个名词虽然刚刚出现,但在Unix服务器上,软件定义早已实现。软件定义的本质就是实现资源的可控。”周一平表示,“现在一些厂商主要是从自己产品的角度出发来诠释软件定义的服务器、软件定义的存储或软件定义的网络等,而富士通则从软件定义的IT架构角度出发,更关注整体解决方案。”
除了性能、价格等因素以外,功耗正逐渐成为用户采购服务器时主要参考的指标。一些传统的数据中心温度很低,但是服务器机柜仍然有闲置,这就是因为某台服务器的热量产生了所谓的“热点”,在传统数据中心的架构中,只能靠降低整个数据中心的温度和降低服务器分布密度来解决,所以能耗非常高。“北京某高校的数据中心,一个月的电费就达50万元。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数据中心的能耗和PUE值。”周一平介绍说,“我们在降低服务器功耗方面拥有许多创新的技术。在芯片层、系统架构层,我们都充分考虑了设备散热以及空气流动的特性,最大程度增加进风量,引导冷空气按照我们事先设计好的线路流动,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我们在美国有一个用户,它用4台富士通的M10服务器替代了原来200多套旧款Unix服务器,仅电费一年就可以节省数十万美元。”在本次论坛上,富士通推出了新一代PRIMERGY S8服务器,它是高能效服务器的代表,其每瓦特性能相比上一代产品提高了50%,由于采用了富士通独创的Cool-safe高阶热力设计(Advanced Thermal Design),可以在40℃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x86服务器市场是一个红海市场。富士通为保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主要坚持两点:第一,将高端服务器技术下移;第二,严把产品质量关。周一平表示:“我们在大型机、Unix服务器方面拥有多年技术积累和实践,这种技术优势可以延续到x86服务器上。同时,我们在产品质量、管理、散热与制冷等方面也拥有许多独特优势。富士通不仅仅是一个硬件产品供应商,更是一个解决方案服务商,这让我们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多附加价值。”
实时处理大数据
今天,大数据已经成了比云计算还火的话题。富士通虽然也拥有成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不过周一平表示,富士通不会向当前还没有需求或没有准备好的用户强推大数据解决方案。富士通希望通过各类IT解决方案,帮用户先打好基础,做好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引入大数据分析业务。
在大数据领域,富士通重点关注的是商业企业。在本次论坛上,富士通展示了针对SAP HANA的一体机。富士通SAP HANA一体机是一个软硬件结合体,由富士通完成一体机的预安装及预测试,方便客户更快地部署服务。该一体机的硬件平台采用4路或8路的富士通PRIMERGY机架式服务器,内存容量从128GB至1TB不等,可充分满足客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应用需求,并且可以实现横向扩展。周一平概括说,富士通SAP HANA一体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采用独有的IMS服务器设计和高一致性方案设计,具有内置的高可靠性。
2015年以来,国务院提出多项关于网络建设、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为IDC的业务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IDC建设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创新已成为发展趋势。
云网一体化战略顺应变革趋势
烽火洞悉目前IDC行业现状,基于运营商市场优势,客户群不断从个人客户、家庭客户扩展到行业政企客户,在视频监控、家庭网关、CDN、SDN/NFV、云平台等领域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陆续了国内领先的云网一体化战略。
烽火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光通信及相关业务,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据OVUM和CRU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烽火在光网络、光纤接入、光电子器件、光纤光缆等领域的市场份额都稳居世界前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烽火100G PON、400G OTN等大容量、高带宽产品不断突破、全球领先,为光通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SDN/NFV等新技术的兴起,通信行业的变革与重构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SDN开启了软件定义网络的新时代,NFV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解耦,SDN/NFV作为未来新型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已成为业界共识。
烽火自2010年开始跟踪SDN的研究,2012年开始投入开发,自主研发了基于光通信网络的SDN,这对光通信网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业务创新。
目前,烽火有从光接入网、光传输网、分组网到核心骨干网的整套SDN解决方案,包括SPTN、SDON、SIPRAN、SPOTN等。
2014年7月,烽火SDON在国内首次通过了ONF&OIF全球一致性测试。
2014年9月,烽火了开放的光网络合作计划。
2014年11月,烽火部署了全球首个跨城域的SPTN。
SDN/NFV领先技术奠基云计算
随着SDN/NFV的发展,IT和CT技术正在加速融合,为了迎接挑战和机遇,烽火专门成立了NFV产品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VNF虚拟网络功能(vSW、vFW、vCPE、vOLT、vBRAS、vDC等)SDN控制器、以及协同编排层软件的研究开发及服务。
烽火提供SDN软件平台的开放式架构与云计算解决方案,结合分布式部署的集群容器架构,将核心的控制器在多个物理服务器上部署形成软件服务集群,逻辑上以统一的模式控制转发面网络,有效地实现负载均衡、高性能处理和高可用性。
同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根据网络需要控制器集群可安全定制,在网络流量突发时,可动态地增加集群中控制器实例个数来应对负载压力带来的性能提升需求,将更多的控制器实例动态加入集群中部署,具备超强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目前烽火已计划进行的部署包括:网络端到端的业务提供、简化运维、提升最终用户体验。通过SDN的引入,电信业务从用户体验上开始向互联网业务靠拢。
2015年11月,由SDN/NFV产业联盟发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三大运营商,共同组织国内首次面向数据中心场景的SDN解决方案基准测试。
在本次测试中,烽火FitCloud虚拟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各项功能、性能及互通性指标通过了SDN/NFV产业联盟《基于数据中心的SDN解决方案测试规范version2.0》的测试要求,完全符合行业相关标准,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国内SDN商用部署的需求。
本次SDN/NFV产业联盟测试,重点关注数据中心端到端业务的SDN整体解决方案,测试范围包括云平台的资源调度与管理、SDN控制器、SDN交换机的功能和性能等,烽火顺利通过了全部测试项,并且在功能和性能上优于部分参测厂商,是为数不多的通过全部测试项的厂商之一。
同时,烽火独家向SDN产业联盟提出了OVS软件性能优化方案,得到了SDN/NFV产业联盟的高度认可。
众所周知,在IDC领域,云计算以其经济、弹性、按需等特点,在互联网、运营商及行业网中被广泛应用。
在目前“互联网+”的产业发展大背景下,云计算是烽火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作为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的首批理事会员,推出了自主研发、安全可控的基于OpenStack的FitOS云操作系统、FitData大数据平台,定位于运营商、行业等价值客户,上承应用,下启信息基础设施,实现IT基础设施和上层应用的解耦,软件功能的云化,将业务从网络扩展到数据中心,完成了云计算产业发展布局,也拉开了烽火从传统光通信厂商向综合ICT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帷幕。
在2016年北京云计算峰会中,烽火FitCloud云网一体化解决方案荣获年度“优秀解决方案奖”,实现了网络的软硬件解耦、使云数据中心成为信息基础构件,按实际业务需要,弹性提供合适的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
FitCloud云网一体化最终实现按实际业务需要,提供合适的计算资源、合适的宽带、合适的网络质量以及网络路径。
全面布局助网络变革
当前,烽火在武汉、北京、西安、南京等城市进行了研发和产业布局,实施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并与湖北省联投集团合资成立了湖北省楚天云公司,积极推动和实践“智慧湖北”的宏伟蓝图。
通过十余年的深耕细作,烽火基于自身信息集成与产品开发能力,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解决方案及技术战略,致力于成为“ICT专家”,提供了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云计算大数据支撑平台到顶层业务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不断推动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落地和智慧城市建设。
烽火不断丰富自身产品、完善解决方案,尤其在X86服务器通用硬件、白盒交换机领域的产业布局和应用实践,业务不断向IT领域渗透,先后了FitServer系列服务器、FitStor系列存储以及FitNetSDN交换机,逐渐从一家通信设备提供商向ICT融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烽火FitServer系列服务器在提供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和高灵活的扩展能力同时,也具备先进的管理功能和节能技术。借助烽火Fit系列产品,帮助客户以较小的规模经济高效地启动对象存储和大数据分析项目,让客户无需改变当前IT环境的情况下,节省空间和提高能效。
5月26日,2016戴尔高层客户暨合作伙伴峰会在贵阳召开。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的峰会,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因为搭上了2016数博会的顺风车。上任刚刚4个月时,戴尔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就曾迫不急待地来到贵阳,不仅仅因为戴尔与贵阳市政府和当地企业有合作,更因为他看好“云上贵州”的明天。
贵阳为什么能在大数据时代脱颖而出?历史证明,很多变革最先都是从最薄弱的地方实现突破。经济、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贵阳正好抓住了这个时机,后发先至。
“当初,我们发展大数据产业时,并没有想到它的落地有多难。可能是无知者无畏吧。”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在2016戴尔高层客户会上致辞时这样说,“我们还要感谢,在我们进入云计算、大数据领域时,有戴尔这样一位好老师。”
戴尔是一家云计算公司
“大数据,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戴尔公司董事长、总裁迈克尔・戴尔在2016数博会主论坛上做演讲时这样表示。戴尔今年的客户峰会放在中国第一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看来是再适合不过了。
黄陈宏说,现在的戴尔公司就是一家云计算、大数据公司。在收购了EMC以后,人们更没有理由怀疑戴尔的这一定位。戴尔刚刚有了一个新名字――Dell Technologies。在这里,Technology之所以用复数的形式,因为新戴尔不仅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且成功地将原来的“EMC联邦”转化成了“戴尔Family”。新戴尔旗下囊括了原来的Dell,还有EMC、VMware、Pivotal、RSA、VCE 和Virtustream。
截至2015年底,戴尔中国的业绩已经连续6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PC的逆市增长尤其喜人。
“戴尔中国4.0”战略正稳步落地:戴尔―金山云已经开始在中国试用;戴尔与京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推动云计算服务;戴尔与贵阳市政府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备忘录》,并宣布与贵州优特云科技有限公司加强合作,以“优特云”混合云平台为支点,为中小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IT支撑;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与戴尔合作建立的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企业环境;戴尔将创投基金引入中国,将重点关注与云计算、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和公司;戴尔将重点投入物联网,在本届数博会上了物联网网关;戴尔在虚拟现实领域独树一帜,了多个支持虚拟现实的解决方案,并与虚拟现实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加强合作……
IDC在一份白皮书中对戴尔中国4.0战略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戴尔“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将戴尔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戴尔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国。
黄陈宏解释说:“‘在中国,为中国’的目标是将戴尔变成一家真正的中国本地的公司。未来,戴尔将继续在中国进行大量投入,创造更多工作机会,扶持‘双创’,积极拥抱‘互联网+’,加强本地研发,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成立32年后的戴尔,不再仅仅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领先的端到端云计算、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戴尔的未来值得期待!
企业云联盟还有上升空间
关于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谁能独占鳌头的争论正渐渐平息,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混合云将成为企业用户的优先选择。IDC预测,到2019年,全球80%左右的企业会部署混合云。混合云的春天要来了!
在本次峰会上,戴尔公司愉快地宣布了“未来就绪企业云联盟”的成立。首批加入云联盟的成员包括戴尔、东软、FIT2CLOUD、Pivotal、UnitedStack有云、航天云宏、VMware中国研发中心、XSKY(星辰天合)、英方、YottaCLOUD优特云共10家国内外企业。
该联盟旨在为中国用户带来更优秀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共同为混合云的客户和潜在客户提供包括咨询、部署、培训和技术支持等一系列服务和产品,共同推动混合云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企业云联盟是戴尔“任意云”战略落地的重要一步。如果你以前忽略了任意云,那么现在必须重视了。
戴尔任意云提供云落地的方法论,用户可以通过“云就绪、云部署、云管理”三步轻松上云;戴尔任意云为用户提供了适合其需求和应用发展阶段的端到端云化解决方案;戴尔任意云可以跨越和连通不同的云,或云环境与物理架构。
在云计算方面,戴尔的定位十分明确:不直接提供公有云服务,但会坚定地站在云服务商的背后,成为云计算的“使能者”,为各种云模式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合作伙伴是戴尔背后那座可以依靠的大山。黄陈宏在峰会上演讲时,对着台下的用户和合作伙伴深深一躬,对他们多年以来对戴尔的不离不弃表示感谢。在实现云计算落地方面,戴尔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云生态联盟的建设上,保证云应用稳妥、快速落地。“戴尔任意云,也要在中国,为中国。”黄陈宏表示。
企业云联盟首批9家合作伙伴是戴尔精挑细选出来的。戴尔大中华区企业技术战略架构总监许良谋对UnitedStack有云的考察历时8个月,甚至比投资商的考察还要全面和严格。
从技术的角度讲,这些合作伙伴的产品都是云计算架构和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这些零件与戴尔的一站式云解决方案相配合,将组成攻无不克的云战车,在混合云战场上先声夺人。“企业云联盟成员各自的产品并不冲突,反而能形成很好的互补。”许良谋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联盟的建立,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构建中国混合云技术生态,为中国客户带来更加切实有效的混合云解决方案。”
从成员的构成来看,Pivotal、VMware本身就是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的佼佼者,在戴尔收购EMC后,它们与戴尔变成了真正的一家人,加盟顺理成章。
UnitedStack有云、XSKY、英方等本来就是戴尔的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它们也都在自己的细分产品市场上独树一帜,与戴尔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从云平台的构建、运维,到云应用的上线、迁移和保护,企业云联盟成员形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云图”。
“从打造混合云整体解决方案的角度出发,我们组成了一支“多国部队”。联盟可以提供菜单式的解决方案,让用户自由选择。”戴尔大中华区企业解决方案总经理曹志平表示,“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联盟,而是一个业务联盟。现在的成员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反而有更多可以协作的机会。比如,英方与YottaCLOUD优特云、星辰天合与航天云宏已经展开了初步的合作。联盟成员可以从戴尔那里获得技术、市场和客户资源等全方位的支持,戴尔也可以通过与联盟成员的合作,带动自身业务的增长。”
企业云联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解决方案的选择,但这还不够,用户需要的是一个战略合作伙伴,能够从战略的高度、从全面服务的角度,为其提供更多的价值。
“以前,用户习惯找一家大型的服务商,比如由IBM或埃森哲提供全包的服务。”Pivotal大中华区总经理刘伟光话锋一转,“但是,云计算时代是一个诸侯纷争的时代,一家公司不可能完成整个云平台的搭建和服务,在很多项目中,都是多家厂商一起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举例来说,某客户选择了Pivotal的平台,但在项目的实际部署过程中,Pivotal联合了七八家合作伙伴一起完成了整个项目的交付。”
未来一个月内,联盟将举行第一次联盟成员会议,选举管理人员。在未来6个月内,联盟将推出一批整合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相关的市场推广。6个月后,联盟将考虑招募第二批成员。
星辰天合公司CEO胥昕只有26岁。企业云联盟的成员大多是创立不久的年轻公司,或者是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十分活跃的厂商。
在7月4日举行的2014 NEC创新解决方案展上,最吸引人的产品要数NEC最新推出的“健糖宝”。这是一款不需要针刺取血,仅通过红外线传感就可及时检测皮下糖类指数的设备。只要将手掌按在“健糖宝”上,静待几秒,血糖指标就可显现在屏幕上。使用者还可以通过智能的终端设备远程收集和监控“健糖宝”中保存的历史数据。
“健糖宝”只是NEC在健康管理领域一系列技术创新的一个代表。如今的NEC已经将目标锁定在社会基础设施领域。正如 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所言,NEC要通过在ICT领域的技术创新支持世界各国社会基础设施的高度信息化发展,将解决社会课题作为NEC新的成长机会。
以社会基础设施为重
在以半导体、PC和手机作为业务重点的时代,NEC曾经有过辉煌,但这已经是历史。远藤信博在出任NEC全球总裁后,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果断地剥离了上述业务,将业务重点放在了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并以此为依据对整个公司的体制进行了重建。目前,NEC公司整体业务保持平稳增长。
在全球人口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人类面临着粮食、水、能源等资源日益紧张的巨大压力,再加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有的社会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在ICT领域的不断创新,包括提供可覆盖从海底到宇宙的传感器技术、大容量的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分析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NEC认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各国解决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种种难题。这也是NEC从2013年开始坚定地转向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的主要原因。
在本次创新解决方案展上,NEC以“平安、健康、高效、公平”为主题全面展示了ICT解决方案。远藤信博表示:“NEC拥有许多创新的ICT解决方案,比如指纹认证、SDN、云计算、大数据等,并且在金融、电信、政府等很多行业得到了广泛部署和应用。我们希望充分利用现有的这些资源打造更加高效的社会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营造一个安全、安心、智慧的社会环境。”具体到中国市场,NEC将以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契机,重点关注“安全・安心”、“养老・健康管理”、“环保・节能”三大领域。
创新重点是计算和网络
从去年底开始,NEC加强了在安防领域的投入,推出了许多新产品和新技术。比如,此次展会上展示的NEC新一代城市监控解决方案,通过应用传感数据解析、风险分析等先进技术,在城市各机构之间建立起信息联动平台,实现资源的最优化调配。另外,NEC还将指纹和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与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相结合,更好地保证社会安全。
远藤信博介绍说,在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组织的人脸识别技术基准测试中,NEC人脸识别技术获得了第一名。这是NEC继2009年和2010年后,第三次获得第一名。NEC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用于4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项目中,在公民身份识别、出入境管理、视频监控等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NEC正不断强化其安全方面的业务,并视其为全球成长的战略支柱。
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网络带宽的改善是两个关键。远藤信博向记者重点介绍了NEC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
“我们为核电站提供了大数据解决方案。”远藤信博举例说,“一个核电站部署3500~4000个传感器,一秒钟可以采集100多条数据。在没有使用NEC大数据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核电站只能在问题出现前的30分钟左右洞察系统的变化,而使用了NEC的关联性分析技术,核电站可以在问题出现前6~7个小时就了解系统的变化,从而为制定对策、解决问题赢得充足的时间。”
核电站所使用的NEC大数据分析引擎主要包括异构混合学习引擎、关联性分析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用户可以对文本信息、传感器数据等不同类别的信息进行关联性分析,从而预测未来的变化和趋势。
NEC的大数据分析技术除了可以用于核电站外,还能用于大多数的海量数据分析。在大数据处理技术出现之前,人们所采用的演绎性的方式只能对部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但在大数据处理技术出现后,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得到大大增强,人们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这样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变化。
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被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日本,高段位的棋手输给计算机已经不是新鲜事。大数据还可以辅助医疗诊断,让刚刚毕业的医学院的大学生也能很快成为“名医”。
中国土地广袤,远程医疗的需求十分迫切。云计算、大数据的出现可以让患者享受到更好的远程医疗服务。
NEC在ICT解决方案方面已经为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以网络为例,SDN是未来的发展方向,NEC在SDN方面的研究已经超过10年。“以前,我们预测,电信运营商可能会最先部署SDN,但实际上,SDN比我们想象得更快地进入了企业网络。比如,医院、交通部门等已经在使用SDN打造高效、低成本的网络。”远藤信博介绍说,“仅去年一年,我们已向100家企业提供了SDN技术。”
远藤信博归纳说,在社会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领域,NEC有三项核心技术:一是计算技术,二是网络技术,三是以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它们是NEC高效、优质的社会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三个重要支撑。
在中国本地进行研发
在中国,NEC将积极参与智慧城市、物联网的建设,从而为中国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社会养老为例,NEC早就把在日本经实践证明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经验移植到中国,用于中国的养老院。NEC的iCare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就是在中国本地从零开始研发的,它利用了传感、认证、监测、控制和云计算五大技术,并结合终端设备和网络,可以提供全面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可视化等服务。
iCare的本地化开发只是NEC强化在中国进行本地化发展的一个例子。2014年,NEC调整了针对中国的市场策略,其中最大的改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以前,NEC通常是把在日本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来进行销售,而现在,NEC要加强在中国本地的研发力量,培养开发团队,开发更适合中国用户需求的产品;第二,NEC原来在中国市场上的主要客户群是在华日企,而现在NEC要更多地为中国客户提供完整的ICT解决方案和服务;第三,NEC将加强与中国本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力度,共同开拓市场,并与中国的科研单位展开密切合作。
远藤信博表示:“在中国市场上,我们以‘安心、安全、公平、高效’为目标,可以帮助中国用户解决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面临的问题。比如,在安防、健康保健领域,我们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在为中国用户提供ICT解决方案时,我们必须尊重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NEC希望为中国的客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和公平的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领域,我们希望先从安防、健康保健领域入手,在取得成效并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再将NEC的解决方案推广到水资源、能源等其他领域。”远藤信博表示。
京东云作为京东集团旗下的综合云计算服务商,以“技术产业化”为使命,依托京东成熟、稳定的全产业链信息系统,以及京东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多年技术积淀,为那些拥有大量极具价值的民生类数据的区域政府提供稳定、安全、便捷的云服务,推动其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京东政府产业云总体架构
据京东云《“京云慧政”产业云服务白皮书》介绍,在基础设施资源服务能力方面,京东政府产业云可以为政府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资源服务和安全保障,例如资源池、云主机、子网、路由器、云数据库、云存储、负载均衡以及云安全等一些列全面完整的云服务。京东政府产业云着力于提升运维效率、降低IT成本、让政府和企业可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在大数据工具支撑服务方面,京东政府产业云可以为政府提供大数据分析产品、服务等解决方案,为政府解决了多元化数据应用需求,实现对数据的高价值利用;在大数据应用服务方面,京东政府产业云可以提供行业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帮助政府解决各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并提高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在整体应用服务能力方面,京东政府产业云可以为政府信息化建设提供整体服务和运营能力方案,帮助政府解决在发展规划、产业状态、智慧城市等建设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运营模式和策略。
京东政府产业云总体策略
迎接大数据时代
惠普在大数据市场的战略是分别从产品和服务两个方面帮助客户迎接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在产品方面,主要通过业界熟知的自然语言分析平台Autonomy IDOL、高性能数据分析平台Vertica、通用日志管理平台ArcSight等组成。而在服务方面,惠普推出了大数据咨询服务。这些咨询服务包括:为大数据管理制定整合IT战略的惠普大数据基础设施变革经验研讨会;规划并部署大数据系统基础设施的Hadoop企业规划服务、实施服务以及参考架构实施服务;帮助客户应对大数据中的风险和挑战,以及其对安全、合规以及业务连续性造成影响的惠普大数据保护与合规分析等。
简化云部署和云管理
云计算是惠普所说的IT新型态之一,也是惠普重点投资领域,惠普推出的基于OpenStack技术的HP Cloud OS就是惠普在云计算领域的最新动作。这一开放且可扩展的云技术平台将为惠普融合云通用架构奠定基础,将使企业客户能够在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环境中提高负载迁移能力,简化安装并提升生命周期管理水平。
惠普的私有云整合解决方案CloudSystem和登月系列服务器(MoonShot服务器)将首先内置HP Cloud OS技术,来为客户提供包括横跨混合云基础设施的突发功能在内的更优部署选择。此外,惠普还计划将HP Cloud OS技术集成到面向混合云的云管理平台——惠普云服务自动化中。
惠普还推出了Sandbox版HP Cloud OS,使客户能够评估并了解OpenStack的使用方法。这将有助于开发新负载,并将当前负载迁移到云环境中。
推动存储转型
基于统一的技术平台来支持存储、备份以及归档,惠普推出了一体化的存储架构。在惠普世界之旅上新亮相的固态优化全闪存惠普3PAR StoreServ系统,主打在确保企业弹性且不增加数据中心复杂性的前提下,提供高性能和低延迟的产品表现;惠普StoreOnce虚拟存储设备(惠普StoreOnce VSA)更是一款惠普在软件定义存储领域的创新之作,它能让小型站点缩减高达65%的备份成本。
此外,惠普还推出磁带库新产品StoreEver MSL6480,该产品能以适中的价格提供用于长期数据保护的企业级功能,它可以从小规模开始自如扩展,提供行业领先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密度,实现3.5 PB的单个库容量及高达每小时60.4 TB的性能。
打印及移动产品亟待重振雄风
从全球看,PC市场的萎靡不振给IT厂商带来太多挑战,业内努力寻找创新。惠普的做法是,新推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立足在“可帮助企业节省时间和资源,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惠普正式了两款全新的PC/平板二合一产品—— HP SlateBook x2和HP Split x2;在“智”触控产品方面,惠普全新的一体电脑和消费类笔记本电脑产品皆采用了智能十点触控显示技术,此次全新亮相的HP Pavilion11 TouchSmart 是惠普第一款小尺寸、全性能的触控笔记本产品;针对倡导的“多”系统理念,惠普新一代产品采用了Windows、Android等不同操作平台,使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实际应用特点从中挑选最贴切自身需求的产品。
DLP(Data Loss Prevention,数据丢失防护)正面临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让企业的信息更加丰富,但同时也导致企业的信息泄漏途径变得多种多样。InfoPro的调查数据显示,DLP甚至是2012年企业最希望增加投入的IT解决方案。
数据泄露的N种新途径
在DLP领域,企业的数据通常被分为静态数据、使用中的数据和移动数据。这些数据在存储、使用和传输的过程中,在各个环节都可能遭遇被泄露的风险。而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让这种风险大幅提升。
虚拟化和云计算让数据泄漏的源头更加集中化,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数据泄漏风险增加。正如Apollo Group主要安全设计师Lenin Aboagyue所言:“在混合的虚拟化环境中,云服务如何支持面向虚拟化的安全的需求,DLP厂商该如何调整产品技术路线以满足虚拟化技术的应用需求?DLP要想很好地应对,就必须做出全新的变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迅速普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而它给企业的数据管理和安全防护带来更多挑战。Gartner预测,企业数据将在未来5年增加8倍,其中80%是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包含的有价值信息已经被企业所认可。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众多非结构化数据中,哪些需要保护,哪些可以忽略?这往往让企业IT人员非常头疼。“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服务器上可能包含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文件,做DLP最难的就是在这成千上万的文件中找出哪些文件是机密文件。”迈克菲亚太区数据防护项目主管Joel Camissar认为,传统的安全厂商根据指纹识别的原理给每个文件打上一个可识别的唯一标识,但是当文件数量过大,文件的“指纹”会耗费过多空间,影响终端性能。
大数据时代,企业数据量急剧增加,数据类型更加复杂。Joel Camissar表示,为了尽快在众多数据中找出企业的敏感信息并且防止其泄露,迈克菲采用了独有的Tag技术。“我们给每一个从服务器上下载的文件打一个NTFS标签,用户在对文件进行更改文件名、复制、移动或其他操作时,标签都会跟着文件或内容走。这种方法能够对文件进行有效的跟踪。”
DLP厂商往往难以理解数据内容的涵义和重要性。为此,迈克菲技术产品经理李明介绍,迈克菲通过捕获企业网的所有流量,依据文件类型对其进行索引和分类,“简单明了地呈现出企业网络向外发出了多少Word或Excel文档。敏感信息将在网络出口被截留,无法发送出去。”
如今,员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收发邮件、处理业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特别是企业高管的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已经成为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而移动终端和网络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对传统DLP厂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BYOD带来的数据泄露风险也让IT部门非常头疼。
传统DLP解决方案如何在移动时代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威胁?DLP厂商正在加紧布局。北京亿赛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亿赛通)董事长、总经理阮晓迅表示:“亿赛通已经布局移动互联网,推出了智能移动终端数据泄漏防护体系(DLP For IMT)等产品,提供接入终端的身份识别、数据传输隧道加密、智能移动终端数据加密防护、隐私保护以及日志审计等多方位防护功能。亿赛通研究院也正在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及其产品落地的途径。”在他看来,智能终端的数据防护将推动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融合是趋势
尽管新兴技术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途径,但万变不离其宗,DLP的核心技术仍然是流量审计和加密。
在DLP产品设计思路上,国内外厂商之间也存在差异。“国内外DLP产生的背景和和会文化迥异,导致产品设计思路存在较大差异。”亿赛通阮晓迅表示,“国外DLP源于法规规定,因此注重警示和审计,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国内DLP市场发展源于企业对防止信息泄露的刚性需求,首先要解决的是文件无法被带走的问题,因此更多的是强调加密、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
但在迈克菲产品经理李明看来,对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数以几十万计的不同秘密级别的文件、数以千计的主管人员,加密策略非常复杂,一些重要的文件可能并没有放在加密的系统中,导致信息泄露。因此,加密是保护最顶级机密文件的最好技术,适用于中小企业。“我们大多情况下使用整盘加密方式,防止整个硬盘数据丢失造成损失。另外,加密的方式更适合移动数据安全市场。”
事实上,尽管设计思路不同,但是国内外DLP解决方案在效果上很难分出高下。国内外DLP厂商正在将这两种设计思路相融合,一些国外DLP厂商也开始在解决方案中加入加密和身份认证技术,而不再是仅仅强调流量监控和教育员工。阮晓迅也在思考融合的问题,“我们也在借鉴国外DLP厂商的优点,将其加入到我们的解决方案中去,而他们也在借鉴国内的加密、权限控制等做法”。
另一个融合的趋势是DLP与其他解决方案的集成。迈克菲李明就非常看好DLP与身份识别的集成,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方向”,而且数据安全也正在向更多领域渗透。Tech Navio关于亚太地区DLP市场发展的报告指出,DLP市场之所以将在未来几年实现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企业的IT解决方案相集成。例如迈克菲DLP与其他解决方案之间能很好地兼容,而赛门铁克正是由于产品线足够长,将解决方案整体打包提供给企业,让其DLP解决方案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一半企业将增加投入
黑客在潜入企业内网之后,通常会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长期搜集企业的内部信息,并且通过各种反侦察手段增加隐蔽性。因此,企业通常很难意识到信息遭泄漏,并且很难确定那些看似并不重要的数据流出之后可能给企业带来哪些风险。迈克菲北亚区网络安全产品总监袁楠丁表示:“在国外,数据泄漏事件很快就会曝光,但在国内,很多时候信息泄漏事件并没有被及时发现。如何帮助用户实现数据泄漏的可视性也是DLP厂商需要做的工作之一。”
随着移动设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虚拟化等新技术的兴起,传统的安全边界逐渐模糊。如今,企业和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断加大对终端安全、网关安全及数据中心安全的投入以应对愈加复杂且严峻的安全形势。
赛门铁克最新《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指出,网络攻击者的行动加快,超过80%的大型企业受到过网络攻击,超过60%的网络攻击针对中小型企业。“零日漏洞”威胁在2014年创历史新高,共有24个“零日漏洞”被检测出来,推出补丁前,前5大“零日漏洞”被攻击总时长达295天。
此外,用于大规模攻击的恶意软件呈现出激增状态,仅去年就新增3.17亿个恶意软件且恶意软件变得更加智能,28%的恶意软件可“感知虚拟机”而避免在沙盒被检测出来。
与此同时,数字勒索事件持续上升,勒索软件增加了113%,被劫持的设备数量增加了45倍,企业用户和消费者不得不为这些漏洞的威胁和风险买单。
关键趋势正在重塑企业安全市场
IT技术更新和用户行为改变不断推动安全市场的发展,大数据、移动、云计算、对安全人才的强烈需求等几大趋势正在重塑安全市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当下复杂动态的威胁环境中,企业需要有一套整合且统一的安全策略,包括集成化的产品和覆盖生命周期的服务。
安全大数据分析至关重要
全球每天大大小小的数据中心和终端设备会产生出海量数据。如何从庞大的数据中分析其是否具有威胁并进行快速有效安全响应成为企业应对当下复杂环境的制胜法宝。
企业对安全大数据的需求愈发强烈,希望通过对安全大数据的分析量化风险,深入了解自身安全策略优缺点,从而实现更加完善的威胁防护。
通过全球最大数据智能网络之一(GIN)及九大数据中心、1.75亿个设备终端、超过150个国家的5700万个攻击传感器等核心资产,赛门铁克拥有对全球威胁的可视性和洞察力,实时掌握全球的安全大数据。基于这样的全球安全威胁信息收集网络,赛门铁克的统一安全分析平台可以为威胁防护、信息防护及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基础设施并贯穿所有的产品。
赛门铁克的统一安全分析平台用于建立一个安全的生态环境。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安全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分析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的安全大数据,并将对威胁的洞察转化为防护策略。
第二部分是统一安全应用―通过赛门铁克和第三方的生态系统,为众多用户场景提供建立在平台之上的数据及分析性应用。
第三部分是安全探测数据和API―由赛门铁克和第三方提供标准接口和API。无论是赛门铁克的解决方案还是第三方的产品或平台都可以利用安全大数据为客户提供防护解决方案。
赛门铁克统一安全分析平台拥有基础分析和分析模型做支撑,同时拥有安全大数据和安全智能情报并提供分析型应用,通过结合第三方力量,共同建立安全的生态环境。
终端设备再度复兴 安全防护需拓展
除了传统PC,快速发展的手机、平板设备及物联网设备极大拓展了企业对端点安全的需求。过去,很多企业认为数据库、数据中心和防火墙等更需要保护。但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每个移动或物联网设备就是一个端点,端点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威胁防护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的重点关注领域,企业希望实现全方位集成化防御、检测、取证和修复,且能够覆盖终端、网关、服务器、虚拟化、云工作模式,并确保本地管理和云端管理并存。
目前,针对性攻击和“零日漏洞”攻击等复杂且持续的高级威胁愈加猖狂,赛门铁克建议把针对高级威胁防御的技术覆盖到端点、数据中心、网关并形成全面的跨平台整套解决方案,这种多平台环境不仅是操作系统环境,还包括云环境、移动终端和物联网智能终端。
云采用率上升打破安全边界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云作为下一步的IT策略,在降低IT成本,提高企业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数据已不仅仅在一个个独立的系统中,企业现在不仅要考虑防火墙内的安全,还要考虑云环境和数据在本地和云之间迁移的安全及访问这些数据的终端安全。
企业需要针对内部的安全策略和信息防护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化的数据和身份保护、云和移动安全及集成化的加密、密钥管理,帮助企业保护自身的核心数据资产。赛门铁克能够为企业提供涵盖原本的信息防泄密、加密、身份访问等信息防护解决方案,并将防护拓展到云端和智能终端等更广阔的范围。威胁防护和信息防护是该解决方案的核心,对用户而言也是最具体、最实际的防护策略。
安全即服务不断增长
企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强烈,如何确保内部IT员工拥有专业的技能来保证企业结构的安全成为CIO们面临的挑战。同时,企业对专业安全外包服务的需求也逐步增高,希望通过专业的安全厂商提供涵盖威胁全生命周期(事前-事中-事后)的服务,提高在当下复杂环境中的防护能力。
在网络中,每天有大量的漏洞和威胁被发现,除了部署解决方案,企业还需要更专业的网络安全服务来帮助他们应对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赛门铁克提供包含威胁监控服务、事件响应服务、攻防模拟服务和安全大数据服务在内的一整套覆盖威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事前,客户可通过全球资源和安全大数据实时了解全球威胁动态,对风险更好把控。事中,赛门铁克覆盖全球的数据中心(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可提供7×24小时全天候发现和监测等安全监控服务。一旦发生威胁事件,赛门铁克还可提供应急事件响应服务,专家团队能够快速帮助企业评判、发现并解决问题。此外,企业还可按需发起全生命周期模拟攻防服务,以提升自身的防御能力。
企业须统一安全理念
基于这些趋势,赛门铁克倡导安全行业采用统一安全架构理念。第一,威胁防护是对外防御;第二,信息安全保护是对内保护;第三,采用统一的安全分析平台,安全大数据扮演重要角色;第四,网络安全服务,客户需专业团队在受到攻击前就将早期工作准备就绪,当受到攻击时能够快速解决攻击威胁。
赛门铁克看到整个安全环境的改变需要集成化的科技,因此从2000年到2014年,赛门铁克收购了很多针对不同领域的技术公司,并将收购的技术应用到解决方案中,所形成的整体方案是产品汇集和一定程度的集合。这里重点突出了两个核心:
第一,赛门铁克将这些技术整合成一种技术,运用在不同环境中和平台上。
第二,将同样的技术扩大适用范围,扩大端点和网关到数据中心到云,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当前环境下,赛门铁克的统一安全架构不仅仅是产品的整合,更是以统一高效的方式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有些客户认为,企业本身已经有安全管理中心并在企业中可能有不同品牌的产品,因此不再需要额外的安全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