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过程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03 20:31:43

导语:在过程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过程管理论文

第1篇

1.1招投标中的问题。

在如今的工程领域,非常多的施工团体依靠关系来进行对某些工程的承包,如果施工团体比较优秀还好,万一施工队伍只为了价格竞争而粗制滥造,那么就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在招投标过程中,投资方并不能只针对价格进行评估,还要兼顾工程的质量和财务等多方面问题进行综合评估,不能以偏概全。

1.2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问题。

施工企业在施工的时候出于成本和某种自私的心理往往会在工程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偷工减料或者适当改变原定计划或者工艺。投资方如果对这样的现象没有监管而导致该现象泛滥成灾,会导致在合同中的很多条款被瞒天过海的问题。这样也会有很大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额外投入。

1.3对计划变更的审查问题。

大部分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会对初始的计划或者设计方案因为各种原因进行各种各样的更改,这样的更改会给施工企业提供很多的机会进行索取或者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所以在计划进行更改的时候投资方应该对更改方案进行仔细的核查,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成本上升。

1.4竣工之后的核算问题。

在工程竣工之后,相关的核算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核算环节也是非常容易在数据上面出现严重偏差的重要环节。所以相关的负责人应该重视在工程现场对材料和施工情况的核实和记录,否则非常容易增加不必要的成本统计。

2、投资控制的各个重要环节

2.1决策环节。

2.1.1市场调研。

针对工程可行性,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这一点是关键。要想确保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出预期效果,就要组织相关专家针反复进行论证,不只是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还要对市场前景进行研究。相关人员必须要确保论证的客观性,不能主观否认存在的矛盾与风险,从而对投资决策造成误导。

2.1.2投资预算。

要明确投资估算也就是对工程总的投资额度进行的预估和计算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这一点上不同的行业需要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完善具有实际意义和科学效益的投资估算指标,并制定出与之配套的管理和调整方法。

2.2设计环节。

2.2.1招标工作。

招标工作在进行的时候设计单位必须在技术可行性和投资效益方面进行负责。不仅要在可行性研究方面,还要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以及设计质量、方案优选、工艺流程、设计取费等具体环节取得平衡,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测量,激发设计者的灵感和热情,保证选择的设计方案周期短、效益高。

2.2.2限额设计。

进行限额设计也就是在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双向投资控制工作。纵向体现在初步设计的时候要依据投资估算成本,按照一定的范围进行分解,确保工程能落实到每一个负责点上。横向控制工作则是在设计阶段,要按照专业对投资进行分解,分块进行限额。分层控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方案,能够使多个环节互相之间形成制约,以确保工程投资额度的限制管理。

2.2.3完善机构。

完善独立的审查机构。从当前形势看,很多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以及初步设计方面,都是由企业自身的设计院进行设计,同时相关部门进行审查。但是这样的审查往往缺少专业人员,不能理想中的的效果。因此,要独立审查机构,结合工程具体性质以及特点,邀请相关专家在进行独立审查,减少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提升投资效益。

2.3建设环节。

2.3.1技术审查。

技术措施的审查非常重要。施工技术方案是对施工进行指导的一项纲领性文件,施工企业通过承包的需要进行编制。在施工工程中一些情况是非常可怕的,简单来说就是投资方和监理人员缺少正确的认识,认为施工技术措施仅仅是施工企业的事情,而忽视了施工方案质量对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影响。从很多的现实情况反映,很多工程建设投资方因为缺少正确的认识,导致施工企业钻了空子。这些施工企业编制出两套不同的施工方案,一套由监理或者是投资方进行审批,而另外一套才应用与实际施工,这样在结算时会非常容易出现较大的问题。因此,对于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投资方要重视对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查。

2.3.2现场管理。

做好现场变更以及签证管理工作。投资方必须要对进行变更或者是签证的部分要严格做好审查工作,防止出现设计人员对于项目变更难度没有做好预估、对现场情况没有详细了解、对于变更工程量设计认识不足、忽视工程变更对于造价的影响等的情况发生。

2.3.3合同管理。

为了防止管理漏洞的出现以及其他一些合同问题的出现,每一个项目都要确保合同交底制度的建立,以保证工程中每一个人员都能确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而且工程中的各个部门之间要确保有良好的沟通,对于小合同也不能人为进行分开。

2.4竣工环节。

第2篇

就当前来看,政府是定额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制定的主体。在计取造价时,它规定各施工企业必须执行相同的“定额人工费”或“定额直接费”。但在工程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却产生了一些许多弊端,例如对工程造加上的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一直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传递不畅,阻碍招标工作开展

工程预算和工程设计之间信息传输不畅,导致招标工作无法进行。如今,企业的综合能力已不是招标工作考察的重点,预算员的理解能力和运气的考核成为工程预算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操作人员的理解差异,同样的图纸按同样的信息价计算并套用一样的定额,致使计算出的结果相差很大。使得招标工作不公平、不合理。且现行的招投标制度要求投标企业进行工程量计算,这就使企业形成重复劳动。

2、建筑工程定额相对滞后

由于我国的工程计价模式由于对定额的过分依赖,其价格不停上下波动,导致了建筑工程定额相对滞后,究其原因是劳动力和建筑材料供应的市场化引起的。在进行了调差处理的工程计价过程中,市场最新的价格消息未能及时反映,结果与实际差距较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受到了影响。

3、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就当前工程管理的水平来看,造价管理人员没有达到对项目工程进行准确动态估价的水平,其原因在于他们缺少与造价确定及控制的动态管理方面的知识。定额计价模式只是单纯的从会计的角度上规定了工程造价的构成,不能反映建设先后顺序、主从关系和空间的秩序、资金使用的时间,不能清晰地体现出工程造价的管理思路,容易混淆。

4、缺乏监督和过程控制,损害业主利益

由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缺乏对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监督检查,政府部门缺乏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工程建设投资的控制度很不严谨,建筑产品优质优价原则也未能很好的体现。即使建造普通的工程比建造高质量的工程投入要小,但是过程中的超预算现象广泛存在,虽然政府做出了收取优良工程补偿费的调整,若一方不同意,就不能收回投入的所有费用。由于不好掌握这种操作方法,工程质量不能有效保证,业主对工程造价管理不满意,和施工方、管理方的矛盾显而易见。

二、工程造价过程管理的原则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数量大、周期长的生产及消费的过程,工程建设者若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不仅会受技术条件和科学条件的制约,也会受到客观过程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制约。因此,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工程造价控制应随工程项目建设实践的不断加深而分阶段进行。即将设计概算作为施工图设计与进行技术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将建安工程承包合同或施工图预算作为施工阶段控制建安工程造价的目标;将投资预算则作为设计方案选择与实施初步设计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总体而言,造价控制目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前后阶段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系统。

1、确定工程造价限额。

工程造价限额的确定是根据建设项目周期、资源消耗量的生产及消费过程由大到小分阶段设置,有略到精逐渐推进,分阶段的深入。其主要依据之一是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数,而且投资控制数一经批准作为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设计概算就不能超出投资控制数。

2、对建设周期进行造价控制。

一项建设工程大致分三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必须有重点突出。设计阶段和投资决策对造价有非常大的影响,二者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分别为35%-75%和75%-95%,而施工阶段,依靠技术措施来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仅有5%一10%。要将设计阶段和投资决策作为要点的建设总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的造价控制。

3、实现经济与技术结合的手段。

经济与技术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为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我们要从组织、经济、信息、合同、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尽快的改良我国技术和经济分离的现状,将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组织上,明确项目组织机构、管理职能、造价控制者分工,;经济上,经常比较造价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查各项费用的支出;信息方面要随时清楚的知道价格、利息等变化;合同方面要明确各方责任、合同价款以及奖罚条例;技术方面要重视设计方案的选择,严格的监督审核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拓展开发技术领域,研究节约造价的可能性。

三、工程造价过程管理改革的建议

1、现行定额计价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

建筑市场的主体是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必须有自己定价的权力,可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只允许企业在投标策略和利润上有自己的自,这造成了企业间竞相压价,并会采用不合法手段弥补回其所受损失,不利于施工企业的发展,因此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法才能做到企业自主报价。工程量清单报价法是指各企业在发包人统一计算工程量并且反映在报价清单内的基础上,自行制定的每个分项的综合单价。这是一种将指令性计价方法变为指导性的计价,将政府的直接管理方式改为间接调控方式,使当今工程量计算规则与国际接轨,费用上按国际通行的做法。工程量清单报价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促进、发展企业技术经济,推进建筑企业对市场发展的适应,方便工程结算,将工程的实际成本真实地反映出来,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充分的体现出来。

2、区别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工程

在统一量的消耗标准和计算规则的前提下,对政府的投资工程实行指导性价格,而对非三政府的投资工程实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信息定期,为市场的主体服务。这即是大力实行建设工程竞争定价同时,又按照世界众多国家实行的对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的做法,对非政府投资工程和政府投资工程加以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计价定价。

3、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网络

建筑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顺畅,只有建立统一工程造价信息网络才可以做到信息顺畅,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管理及实施监督才能逐步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轨道,才能促进我国总体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3篇

(一)电网建设项目的含义

为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保障电力安全,而改造和扩建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变电项目。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可靠性以及坚固性直接影响各电力公司的重要指标。

(二)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

电力行业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的重要行业,属于公用事业的范围,具有垄断性的特征。其中,电网建设项目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电网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具有复杂性。电网建设项目施工前,需要完成对项目前期的测量、计算、分析、预算等相关工作,通过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确定最终的项目方案。从而在进行下一步的招标、施工、验收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因此,电网建设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十分复杂,工作量巨大。二是电网建设项目的周期长。首先,国家十分重视电网建设,从立项到最终的决定,需要层层把关,从而增加了电网建设项目的周期。其次是由于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巨大,筹备期十分复杂,也导致了电网建设项目的长周期。三是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量大,技术复杂。电网建设项目施工涉及的地域广阔,施工的周期长,大约在三年左右,同时电网建设对技术的要求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四是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的部门众多。电网建设项目的建设系统十分复杂,涉及的部门众多,施工地点基本都在野外,施工的现场分散,作业点多,这就需要与许多政府部门、单位沟通、协调,确保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五是电网建设项目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关系紧密。主要是因为电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电网建设项目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因此需要不断适应成长中的城市,成为城市进步重要的支柱。

二、当前电网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网建设项目缺乏周密的计划

计划是保证最终目标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它必须符合实际需求,满足效率性、经济性的要求。但是为了加快电网建设的速度,缩短工程周期,降低投资成本,施工单位往往没有做好深入调研,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充足,导致缺乏周密的施工计划。从而产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改计划的现象,使计划缺少了应有的作用。

(二)电网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组织协调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整个项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电网建设项目中,存在组织协调不完善的现象,具体表现:犹豫目标、利益不一致,增加了各单位之间沟通的困难;内部各部门之间有相互推诿责任、扯皮的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电网建设项目的程序不规范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损失,部分施工单位直接进入施工环节,缺少了相关工作的审核环节,易出现相关批复文件未收到的现象,增加了项目建设的困难。

三、全过程管理在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影响

全过程管理在任何的项目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电网建设项目中要按照计划、组织、控制、执行、监督这五步骤,有序推进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顺利开展。一是要强化计划的作用。在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要强化计划的作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以计划为依据。在制定总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分解计划,尽量将计划做详细。同时,要考虑周全,将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形成有效的计划方案,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二是要完善组织协调的功能。计划完成后,电网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要把涉及到各部门的具体工作做好分工,相关的职责、权利等问题要明确,形成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有据可依。三是要加大控制的力度。电网建设项目的关键是对过程的控制,其具体体现主要为提出和检验目标、目标分解、合同签订、招标等环节,因此,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加大控制的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不偏离原有的轨道,能够顺利的开展,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四是要提高执行的效率和质量。良好的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因此,在电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端正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他们的执行力,使各项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率的开展。五是要不断提升监督水平。电网建设项目良好的保障最终落脚点在于监督。首先要发挥项目领导单位的监督管理权力,做好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其次要充分利用工程监理的作用,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履行监理的义务;最后是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审计、法规、财务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杜绝违规现象的出现。

结语

第4篇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含义

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要做两件事:一是要选择课程内容,二是要序化课程内容。如果将这项工作比喻为修建高速公路,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一个选择筑路材料和确定筑路过程的工程。所谓“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课程内容序化的另一种课程范式,是相对于学科知识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序化方式而言的,它重视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相对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则强调通过系统化的工作过程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迁移和内化,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掌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完整行动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是“一种为达到最佳的预期教学目标,如成绩、效果,而对教学活动做出规范的知识体系”,其目的就在于寻求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之间的系统化纽带,搭建起职业场和教学场之间的桥梁。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包括课程体系设计的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的系统化和课程载体设计的系统化三个层面。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薪酬管理》课程开发步骤

(一)工作任务分析,筛选典型工作

1.实现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获取当地社会经济需求信息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实现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这个实施主体应该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高等职业院校职能部门、行业企业代表、课程研究专家、毕业学生代表、专业教师代表、专业评估机构等方面。每一个实施主体的作用不同,必须做好统筹,才能发挥整体的功效。

2.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分析一定要到企业中去做,一定要有“企业味”,少一些“学院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的东西是企业所需要的,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有职业、有饭碗。以薪酬管理课程为例,首先通过对企业零距离调研,确定薪酬专员的典型工作任务。

(二)行动领域归纳,整合典型工作

薪酬专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一是进行薪酬调查,二是日常薪酬管理,三是薪酬文档的更新与维护。然后基于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维度一致的原则,根据能力的复杂程度,将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设计薪酬福利的能力和日常薪酬管理能力。

(三)学习领域转换,构建课程体系

确定了行动领域,明确了能力培养目标之后,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形成这些能力,用什么样的“筑路材料”才能修建好那样的“高速公路”。这时需要将职业场的要求转换到教育场中来,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后转换为课程体系。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和职业场中的要求可为薪酬管理课程设计三门子课程:《薪酬制度设计》、《员工薪酬福利日常操作》和《用EXCEL制作员工薪酬信息表》。在当前以学科体系安排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项目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上述三门课程。(四)学习情境设计,设计学习单元如果只是对薪酬管理专员的工作过程进行复制,那么常常会导致学生只是复制了工作过程,很难进行比较、迁移和内化。这就像教小孩吃饭,让其学会了“拿筷子—夹菜—送入口中—咀嚼—下咽”操作过程,如果没有筷子,小孩子可能就不会吃饭。如果我们首先教会孩子用筷子吃饭,然后指出喝汤与吃饭的不同,小孩子就会摸索出如何用勺子喝汤,最后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孩子自己就可能探索如何进餐。所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创设一些情境,将学习领域分解为具体的几个主题学习单元。根据不同的情境来设计一些学习单元,学生逐步实现从依赖教师到完全独立的过程。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薪酬管理》课程开发设计

(一)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合理选择实施载体

由于当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其思维类型一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善于接受符号系统的学科知识,他们更喜欢或擅长具象的习得。因此,在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一定要走进企业,让企业或行业参与进来并发挥作用,让课程富有浓郁的“企业味”;二是注重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解构并重构到工作过程中,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来承载相关知识。在开发《薪酬管理》这门课程中,应成立由当地知名企业代表、专业教师代表、管理职能部门等多个方面的人员组成的委员会。选择的载体是“员工”:流水线生产工人、营销和研发等特殊人员、高层管理人员。

(二)明确薪酬管理的工作过程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来开发课程,要求要由3个以上的有逻辑关系的工作过程组成,且每一个工作过程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存在着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借助于载体“流水线生产工人”、“营销与研发等特殊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来加以解读。让学生了解与体验薪酬管理的工作过程:工作分析——岗位评价——薪酬调查,确定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设计——确定薪酬体系——对不同层次人员的薪酬设计——薪酬统计与发放——资料更新与维护——效果评估。

(三)创设学习情境单元

第一个学习情境:流水线生产工人的薪酬管理。在这个学习情境里,教师“手把手”地教授薪酬管理的工作过程,从工作分析一直到效果评估。学生将了解到薪酬专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过程、职业道德、所需知识与技能以及工作压力等。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第二个学习情境:营销与研发等特殊人员的薪酬管理。教师只是讲与情境1不同的地方,“放开手”教,扮演着“帮助者”的角色。第三个学习情境: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教师则完全不讲,“甩开手”教,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教师只是做学生活动过程的“监督者”。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管理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更为严峻,现代企业若想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紧随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不断创新成本管理,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当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当前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仍为降低成本,强调的是控制,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但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

2、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

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

3、成本管理内容不全

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只注意物质产品成本,忽视非物质产品成本。

4、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

一是成本核算仅注重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忽视了现代企业日趋增大的产品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小批试制及售后服务上的投入,使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全,不能正确评价产品在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谋求竞争优势。二是成本核算方法不当造成失真。在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现代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幅降低,而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却大大上升,但有些企业却仍采用人工工时或人工工资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造成了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导致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三是为达到某一目的人为调节成本数字,造成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者的市场意识不强

现代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视顾客为上帝,而有些管理者仍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成本的较量,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等、靠、要”思想,在成本管理上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在规模上过多注重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忽视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2、企业管理者短期行为的制约

由于现在有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为突出其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调整成本,历史遗留问题严重,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

3、成本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

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内部牵制制度。管理者可以任意接触修改成本资料粉饰会计报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进行管理,而且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的企业、车间、班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调动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建议

1、树立成本管理战略观,拓宽“降本”新视野

传统的成本管理仅是一种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注重于短期内部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为使我国企业产品在价格上能与国外大公司抗衡,企业成本管理必须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实现由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转变。在成本管理上必须做到:第一全局性,即成本管理要以企业全局为对象,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综合分析包括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行业在内的整个价值链,以期知彼知己,洞察全局。第二长期性,即成本管理应注重于长远的降低成本,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长期的生存、发展以至获利,因此对于近期投资较大但以后获利更大的项目,应舍得投资,不要追求短期效益。第三外向性,即成本管理应着眼于外部环境,涉及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应重视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及经销商的联系。

2、正确认识成本,扩大成本控制新范围

就现行成本核算而言,产品成本仅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但从整个企业而言,作为与价格对比并计算利润的依据——成本,绝不能仅看其制造成本,还要看其负担的期间费用多少。也就是说,要把构成企业利润的全部减项都纳入成本分析和控制的范围之内。

3、注重成本效益观,树立“降本”新理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应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向现代效益观念的转变。因此我们必须清楚:产出一定,投入最少;投入不变,产出最多;投入增加,产出增加,但前者增幅小于后者增幅,这都意味着企业有较为合理的投入产出比,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4、扩产量降投资,创出企业新效益

面对国外大公司的市场竞争,国内企业对于自身具有一定技术优势、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必须尽快达到规模经济。其一,通过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工期三项措施,达到从整体上降低项目的投资成本。其二,通过技术改造方式。技术改造因是在原来的地方进行,又有现成的技术力量作依靠,所以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其三,在政府的支持下,可进行破产兼并。通过实施兼并,不仅达到了低成本扩张的要求,有效解决了由专业化引起的生产流程的分离,而且还可获得稳定的原材料来源渠道,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5、改进成本核算办法,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基层车间、班组直接影响产品制造成本的大小,为充分发挥其成本控制的职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必须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办法。

6、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挖掘“降本”新潜力

一是企业可通过教育、学习、训练的途径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开发劳动者的智慧,为技术革新献计献策。二是加大经营者激励约束力度。通过股票期权、激励股等措施,鼓励经营者注重长期的降本增效,通过加大外部审计力度,确保报表内成本费用数据真实准确。

7、开发并应用新技术,实现成本新突破

技术开发应用,是提高设备效率、优化工艺和优化操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化解各种制约、消除节能降耗“瓶颈”、挖潜增效、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斌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观视角.中华会计网校,2004.

第6篇

(1)不够规范的建筑市场

对于国家现行的管理要求和行政规范,一些个别地方的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落实到位,严重的甚至并不落实,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出现;而在业主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无论工程层次的高低、结构的难易、工程的范围,都要求一级资质的企业去参加竞标,这样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竞争,给市场公平竞争带来不小的压力,市场的秩序容易混乱。而对于建造师资格证书造假和出借等这样普遍存在的违规违法的行为,实则加剧了建筑市场不规范的运行。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比较低,导致市场上有很多缺乏资金的小企业的存在。

(2)贯彻不完全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体系在多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程序文件中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与实施。这样的现象具体有: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针对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都比较缺乏,施工作业指导书是不完善的;材料的实验不到位,这样就会导致使用的材料不合格;很多项目有着搬旧方案的现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主要追求工程的进度忽略质量问题,导致形式化的工程技术交接,不规范的过程检验,这些都说明了项目质检的工作人员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都不够规范化,严重的话会出现建筑工程的关键部位质量失控的现象。

2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举措

(1)建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新体系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建设还存在不足,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所以,现阶段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体系已经迫在眉睫。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是在借鉴国外建筑行业基础上的,而国外建筑行业的发展领先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更好的适应我国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此,必须在立足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工程管理体系,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促进管理工作有条有序的开展,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

我们知道,建筑工程建筑主要围绕具体的施工来开展,所以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将各方面因素有效结合起来,如建筑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因素,将管理工作有条有序的开展,保证每一环节的效率与质量。

(3)提高锻炼部门的执行能力以及不断加强管理法的建设

应该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证政府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所以,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质量管理的学习,让监督队伍的素质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监督手段也要不断的提高完善,增加监督队伍的科学含量,增加先进的检测设备,来实现监督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而从建筑市场的整体趋势来看,市场中存在着不少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3结语

第7篇

企业缺乏完善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项目管理范围不够明晰,研制过程管理粗放。计划、财务等职能管理部门掌握着管理大权,把科研型号项目管理简单地理解为计划、预算、决算等管理环节,而忽视了项目研制过程中的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项目实施过程耗时最长、投入最大,但管理最松,管理的投入却最少。最突出的表现是研制过程经费如何控制,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主管项目的领导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造成型号项目经费超支、浪费,甚至有可能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科研项目计划进度管理与费用管理相脱节。在科研项目研制阶段,综合计划部门负责计划任务的落实、管理和分配科研经费,而科研项目的计划进度管理则由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虽然掌握着型号项目任务进展的方方面面,但却不了解型号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更缺乏对经费的控制措施与办法,也没有经费控制的积极性。对科研项目成本未实施有效管理。多年来,我国航空科研项目是以完成计划目标为中心的,科研项目立项以后,从主管部门到承研单位往往是不计成本的开展研发工作,由于国内基础薄弱,新型号技术难度大等原因,常常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无论在项目立项初期的顶层策划上,还是在项目研制过程的管理上,都没有建立经费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制度措施,也没有对现代成本控制的理论方法进行有效应用。许多项目在前期虽有项目概算、预算,但执行中往往失于控制,或者是不清楚如何控制,只能是花多少算多少。企业成本控制的动力不足。众所周知,航空科研单位都是国有企业或研究院、所,由于历史原因,科研单位长期受到国家政策的各种限制,从单位的运行机制到全年的各种工作安排,都受到国家整体环境的制约,型号项目研制进展虽然在技术上体现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但从项目配套单位的选择、项目试验基地的安排、项目重要里程碑节点的审批等方面都严格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领导,企业的项目成本可以在定价阶段申诉,项目的盈亏、甚至企业的盈亏也往往与企业职工的收入没有直接关联,导致项目成本控制缺乏内在动力。

航空科研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分析

1.航空科研项目的特点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项目是由一系列的项目阶段所构成的一个完整过程(或叫全过程),而各个项目阶段又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一个工作过程。项目的管理过程是指在项目实现的过程中,人们所开展的项目的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沟通、激励、控制等方面的活动苏构成的过程,一般称为项目管理过程。航空科研项目具有现代项目的一些特点,更具有其不同于一般项目的特殊性:(1)航空科研项目是高技术复杂产品研制项目,技术难度大,研制风险高,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多,研制过程长。(2)航空科研项目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从项目的立项开始,就是一个以前没有干过的项目,无论项目的技术特点,还是项目的最终交付形态都是全新的工作,项目的研制过程具有不确定性,使得项目的费用的估算、预算、控制都存在较大的难度。(3)航空科研单位仍然处于非充分的市场竞争阶段,以国家正式批准立项研制的型号项目为主,军工科研单位在军品需求市场进行非市场化的竞争,军工科研项目具有很强的保密性,有些项目还具有政治敏感性,型号项目的研制过程受到多种因素与环境的影响。(4)航空科研项目是按照国家需要研制的,具有强制性特色,企业必须履行国有企业为国防军工发展服务的义务,有利、无利都必须做;同时,国家要根据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进行产品成本的适当补偿,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5)航空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复杂,从上级管理部门、军方管理机关、到企业内部的多项目并举推进下的矩阵式人员结构、以及用户代表、配套单位等等,管理链条很长,管理过程复杂;同时,不同项目由于经费来源不同,还要接受不同渠道的管理,因而管理又具有多样性。2.航空科研项目的成本构成航空科研项目成本根据成本核算方式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计入项目的设计费、材料费、外协费、专用费、试验费、工资费。间接成本是指分摊计入项目的研制费用和管理费用。由此可以看出,科研成本由设计费、材料费、外协费、专用费、试验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资费、管理费八个项目构成。3.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成本管理是指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管理活动。项目成本管理也是为确保项目在批准的预算内按时、优质、经济、高效地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而开展的一种项目管理过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资源计划:是指通过分析和识别,确定出项目需要投入的资源种类(人力、设备、材料、材料、资金等)、资源多少和什么时间投入这些资源,以便能够形成项目最终产出物的项目管理活动。(2)项目成本估算:是指根据项目的资源需求计划和各种项目所需资源的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信息,估算和确定出项目各种活动的成本和整个项目全部成本的管理工作。(3)项目成本预算:是一种制定项目成本控制标准或项目总成本的管理工作。它涉及根据项目的成本估算为项目各种具体活动和工作分配和确定预算,以及确定整个项目总预算的工作。(4)项目成本的控制与预测: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努力将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项目成本预算范围之内,并且随着项目的进展,依据项目成本的实际方式情况,不断预测项目成本发展变化趋势,不断修订项目估算,并对项目的总成本进行合理预期的管理工作和过程。4.航空科研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管理,尽可能使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和预算范围内的一项项目管理工作。项目成本控制涉及对于那些可能引起项目成本变化因素的控制(事前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事中控制)和当项目成本变化实际发生时对于项目成本变化的控制(事后控制)。要实现对于成本的全面管理与控制,最重要的是要控制项目的变动,从而实现全面控制成本的最终目标。影响航空科研项目成本控制的因素包括:(1)项目的顶层策划。现代项目管理中,成本决策对项目的影响是第一位的。航空科研项目属于高投入、高风险行业,顶层策划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技术路径、计划进度、经济效益、甚至成败得失。顶层策划工作就是要做好项目的全面规划,分析影响项目完成的各种因素,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2)项目的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计划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项目进度计划、各种资源保障计划、项目质量工作计划、成本控制计划等等,计划能否反映项目实际,计划能否指导项目的正常开展,计划能否实现对项目研制过程的合理、有效安排,以及对计划的实时监控、调整、管理,是项目管理有效性的主要标志。计划的编制、检查、考核是项目管理正常运行的可靠保证。(3)项目的成本估算。成本估算就是针对科研任务项目进行的费用分解测算工作,成本估算的基础是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和项目进度计划。航空科研项目的成本估算一般是采用类别法进行成本估算,由科研项目研制、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一起,通过对项目主要工作内容的分析,按照现行的价格体系编制而成。(4)项目的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的预算以估算为基础,企业预算实质上也是一种指导资金使用的计划,良好的预算有助于加强计划管理。航空科研单位目前开展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法,但由于执行力不够,预算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存在重编制、轻执行问题,预算的激励考核作用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5)项目变更的管理。航空科研项目一旦立项,项目的范围管理、项目的计划变动管理、项目的任何重要事项的变化都要接受严格的管控,因为项目的变更直接与成本相关,项目的变更对项目总体目标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项目变更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的环节。(6)项目的成本偏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至关重要的是尽早发现项目成本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以便在情况变坏前就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一旦项目成本失控,是很难挽回的,所以,要在项目成本出现苗头的时候就采取措施,尽可能将问题对项目服务和进度的冲击降低到最小。同时,要进行定期经济活动分析,避免随时可能出现的成本开展风险。(7)项目团队的成本意识与素质。现代项目管理对团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团队成本意识的高低、团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项目的成败,关系项目最终目标的实现。所以,提高项目团队的素质,特别是成本意识、成本控制技能与水平,是航空项目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8)项目成本管理机制与方法。建立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机制对成本控制极为重要,它使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更加有序,从而提高管理的效果;同时,普及、学习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将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8篇

一、目前国内工程承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工程承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企业社会职能难以摆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模糊;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国内建筑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二、国内建筑企业如何提升自己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打造核心竞争力

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建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别于其他企业,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又包括特定的国际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这类建筑企业要想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打造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以上两方面着手。

1.建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不断地强化人才优势,吸引、培养优秀核心人才,并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上,就应建立以识人、选人为基础的招聘与选拔系统;以用人为基础的配置与使用系统;以育人为基础的培训与开发系统;以留人为基础的人才激励系统。这四大系统的建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良好的标志,也是其运行机制的重要方面。

(1)建立以识人、选人为基础的招聘与选拔系统

企业人员招聘,应当以人员与岗位的适应性作为参考或评价标准,核心是“适岗人才”,即选择适应岗位需要的人才并使其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改变过去在招聘、应用人员上守株待兔式的单一和被动做法,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识人、选人机制。

(2)建立以用人为基础的配置与使用系统

企业必须改革原有“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用人机制。同时,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明确与之相符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要善于从企业内部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实行竞聘上岗,改“相马”为“赛马”,给人才以脱颖而出的机会。

(3)建立以育人为基础的培训与开发系统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用培训发展人,尽管每位员工的成功标准各有不同,但追求成功却是每位员工的终极目标。培训是提高和丰富员工知识和技能,进而实现个人目标的一种知识资本的积累,是当今企业激励员工颇为有效的手段,是满足员工需求的重要表现。持续地培训,将持续地激励员工,并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尤其是国内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培养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4)建立以留人为基础的人才激励系统

一是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激励体系。鼓励员工积极创造价值,并建立与公司分享价值创造、分享利润回报的氛围。

二是建立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保障制度。用保障留住人。逐步增加保障性激励,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切实为员工在住房、保险、医疗等各方面解除后顾之忧。

三是用文化凝聚人。企业文化是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和辐射力的集合,它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平台,往往在凝聚人才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才具有向心力。

四是用精神、感情留住人。在物质激励的同时,不断提高精神激励的水平,将成为企业持续激励人才的方式之一。

2.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区别于建筑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按人力资源分工的不同,国际工程项目中的人力资源大体可分为直接操作的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作业人员)和从事技术性、管理性工作的管理人员(以下简称管理人员)两大类;由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国际性特点,工程项目往往并非在本国进行,出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国际承包企业难免要在项目所在国当地雇佣人员参与项目的建设。因此按人力资源的来源不同,又可将其分为本国雇员和非本国雇员两类。

(1)人力资源组成情况

作业人员,从目前我国建筑工人的队伍来看,其主要构成还是来自农村和较贫困地区的为了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而参与项目建设的民工。管理人员,他们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特长,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往往把工作的成果作为自身的目标,而单纯的物质报酬目标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国内的雇员,他们往往面临语言、饮食和风俗习惯方面的障碍。项目所在国的雇员,他们的优势在于适应项目所在国的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具备在当地自立生活的能力。

根据上述特点,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的管理,应从多方面、多层次着手进行。

(2)区分不同的动机和目标进行管理,设定多样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对于目标单一的作业层人员,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物质报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应仅限于工资总量的增加和减少,可适当以增加补贴、改善劳动条件、建立长期雇佣关系等目标进行诱导,防止效率增长速度跟不上报酬的提高速度和项目人力成本增加过大的现象。

对于目标各异的管理层人员,首先应采用谈心交流等方式了解不同人员的目标,区分各个目标分别设定激励、约束方式,给予他们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充分授权、委以重任,发挥其聪明才智与创造性潜能,尽可能少地使用物化条件的约束。注重项目部文化氛围的形成,加强交流,使各领域、各层次的员工、共同发展。

(3)加强培训、培养、锻炼,提高人员的素质

对作业人员,应通过观察,将其中部分成绩突出、能力较强的选,通过培养锻炼使其具备更强的带动、组织一般人员的能力,逐步将其转化为技术型、管理型的工人、工长,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对于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他们自身的文化优势和学习能力,努力安排培训机会,让他们学习掌握当地法律、法规、制度、习惯,取得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当地或国际标准的认证证书,加强与项目所在国本地语言、文化的融合,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化解和避免许多矛盾,降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经营的风险。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需要懂技术会管理、了解所在国文化和法律、语言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很多国际承包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这类人才的培育。但是这类人才往往培养难度和成本大,容易流失,如将追求复合型人才的培育转变为注重培养由多种专业人才构成的项目部的复合型能力,则不失为较快解决人才需求,避免人才流失的良策。

(4)强化制度约束,完善管理,保证当地雇员高效的工作

鉴于项目所在国与我国文化传统、劳动法制等方面的差异,当地雇员不同的工作方式不仅可能带来本身工作的低效率,也可能对本国派出雇员的工作形成不良影响。一方面,应遵守项目所在国的劳动法律和制度,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另一方面,应力图建立完善的适合项目建设需要的项目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有效的绩效考评和奖罚标准,在雇佣时即谈定合同条件,明确具体要求,并在实施中严格落实执行,尽力争取在管理上处于主动地位。

(5)尽力化解矛盾,优化分工,促进各种人力资源之间的协同合作,发挥资源优势

工程项目的实施非常复杂漫长,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项目的管理者应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团队思想,促进各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要鼓励竞争和成绩,但更应遏制和避免排他的“英雄主义”思想和行为。

国内派出的人员往往是根据其以往的经历和能力进行选拔的,应努力发掘各人的特长,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让他们在能发挥最大优势的位置上,或让他们离开使他们陷于最大劣势的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而言之,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建筑承包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国际工程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筑工程承包企业要想立足国际市场,首先就要提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从战略上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打造核心竞争力,创建企业品牌,从而为进驻国际承包市场打下基础。

第9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一、水利工程管理本身的特殊性:

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系统组成部分较为复杂,影响因素变化快。经过多方分析,总结出水利工程管理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涉及专业学科知识广泛——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涉及地质、气象、经济、园林建设、法律、经营管理等诸多学科。

2.涉及法律、法规比较复杂——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合同法》等,同时涉及水利、电力、交通建设、土地开发、矿山开采、城市建设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

3.涉及方面广泛——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涉及工业、水利、电力、交通、环保、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

4. 各地区差异性大——在全国各地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一个市,乃至一个乡、镇都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通常情况下,人们说的关于施工环境好坏,因为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容易,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所以包含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因素。

二、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水利工程的一些施工企业缺乏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

虽然,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逐步趋于科学化,但是在一些水利施工企业管理机制中仍存在着缺乏创新机制的问题。尽管,许多水利施工企业,特别是大型的水利施工企业,都有历史悠久、人才众多、工种齐全、施工技术和装备较先进、施工资质等级较高、施工质量较高和社会信誉较好、施工经验较丰富等优势,但因其存在的资金不足、企业资质存在缺陷、经营机制较僵化、历史包袱较沉重,加之企业处理社会开支和离退休人员费用开支庞大、冗员较多、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弱点,使之缺乏在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致使经济效益不能上升反而会下降,影响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

(二)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工作量不充足,管理缺乏重点

水利施工单位工作量不足,在最近几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在众多企业或个人的眼中成了一块炙手可热的“大面包”,但是,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又致使了水利工程的竞争激烈,最终导致了一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不足,在施工管理中也出现缺乏重点的管理,以偏概全现象频出。

(三)水利工程本身存在施工市场的竞争能力不强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市场竞争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水利工程的施工同任何商品的生产经营一样,需要占有市场,而许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不足。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原因——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竞争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技术、设备方面缺乏创新,资金不足,不太注重信息管理,加之创新型、复合型科技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是社会原因——因其招标及评标不合理等现象,需要社会去改进。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容易导致水利施工工程生产成本的加大,这就要求水利施工企业加大自身的创新力度,提高经济、环境效益,使自己的工程“价廉物美”,从而逐步地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三、针对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重点注意问题的解决策略(一)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是解决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的首要任务。

新时期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性管理指导。安全职责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上到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下到项目班组、操作岗位, 都要明确每个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避免上紧下松, 层层衰减的现象发生, 使每一个员工都能从根本上感受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从而更加关注自己和身边人和环境的安全,形成水利工程全员施工安全管理的格局。除此之外,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全方位的安全。要得到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全方位考察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规律,通过研究其确定性, 做到提前预防管理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施工管理事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随机性, 所以也需要在其生产过程中加强监督, 切实做到思想和现实情况上的警钟长鸣,管理制度保证上要严密有效,事故处理上要做到严肃认真, 最终达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全面性。

(二)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施工管理原则

水利工程的安全预防可以说是当期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时期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制定和落实有关水利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 从源头上消除施工现场的危险源, 安全科学技术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并要得到切合实际的落实;二是要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防护用品的采购质量,要定期检验, 确保施工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坚持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的安全预防,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预防意识增强的双项统一。从而根本上消除由于不注意、责任心差等造成的违章, 减少或尽可能规避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概率。

(三)新时期要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建立完善且科学的工程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模式搞好成本的预测,确定施工成本控制目标,对于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其次,注重施工成本的核算,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只有抓住了成本控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才能获取最大利润,实现企业自身的健康、良性循环,才能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在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方面注意加强施工现场的专项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开展自检、互检活动,培养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水利工程的工序进行自检、互检,在自检中发现的问题由施工班组自行处理并填写自检记录,施工班组自检记录填写完善,自检出的问题已确实修正后方可由施工员进行验收。

新时期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只有对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从不松懈、紧抓不放,才能使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运行。水利工程的管理不仅需要管理者提高个人的管理素质,同时也要对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高效的培训,确保管理与被管理的统一。所以,从多方面着手对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点突出注意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