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1 21:22:32
导语:在云计算与物联网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应该说,今天的物联网、云计算都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现在的挑战是,如何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同时,我们该如何为物联网、云计算的落地营造更好的环境,这些成为今年的IT两会“云计算与物联网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厂商代表最为关注的话题。
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物联网、云计算的诸多推动力中,政府部门功不可没。不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了自己的规划,如北京的“祥云”计划、上海的“云海”计划,建立相应的产业基地,甚至在鄂尔多斯这样的二、三线城市也有自己的云计算基地。在本次IT两会承办地成都市,政府相关部门就在物联网、云计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刘幼成在演讲中表示,成都市在战略布局方面已经在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县初步形成了云计算、物联网产业的快速聚集区;在发展环境方面,分别成立了成都物联网产业联盟和云计算产业联盟,并通过建设云计算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产学研的对接。同时,政府也积极采购云计算服务,推动云产业链成熟。
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动,用户需求也是云计算和物联网落地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推手。东软集团软件产品事业部咨询总监兼市场总监冷雪梅,以传统的档案管理为例介绍了用户需求的推动力。“不仅档案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办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都需要档案管理功能,特别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而云计算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技术平台,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身边的内容和结果转化到云端,从而为每一个用户可用。”她说。
值得一提的是,物联网与云计算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现在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交通、环境监控上。数据的采集、汇总,需要通过数据中心去承载,这就对数据中心的建筑设计、弹性扩容,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云数据中心就应运而生。”成都中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说。
产业发展需多方合力
尽管如今物联网与云计算热度依然在持续,但要让更多的企业和普通用户都能充分享受到云计算和物联网所带来的诸多好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一点也得到了几乎所有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同。
“物联网产业链非常长,目前上下游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还缺乏一个像手机的安卓那样能够将产业链结合在一起的系统,这导致物联网创新应用少,同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最终影响到了物联网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北京大学工学院南京研究院执行院长马建博士在谈到物联网面临的挑战时表示。为此,他建议建立物联网产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培养应用开发者以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中国石油;数字化油田;物联网;云计算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26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060- 05
0 引 言
2013年的集团公司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努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深度融合,实现“3个60%、两个倍增”的目标,特别是强调信息化水平要大幅提升,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资委组织的全国央企信息化建设评估中中石油信息化工作一直继续走在全国央企前列,且连续两年被国资委评为央企网站绩效第一名。
全面推进“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实施、实现集团公司信息化从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的新跨越,全面开展以ERP系统为核心的应用集成系统建设、加快物联网系统实施、搭建具有云计算能力的数据中心信息化三大标志性工程建设。
总体来说,信息化建设在中石油向国际一流油公司迈进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举措,提高了管理规范性和管理水平。开展信息化三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标志着中国石油数字化油田迈入物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新疆油田公司又第一个提出实施智慧城市、智能油田,也使数字油田真正进入了智能油田行列,创办云工业园区,参加“天山云计划”,为集团公司建设“新疆大庆”战略目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 中国石油“十一五”的信息化建设成就
中国石油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信息化的服务对象可以用多而杂来形容,其中包括勘探与生产方面有24万口油气水井;炼油与化工方面有1 119套炼化装置;销售方面有1.8万座加油站;天然气与管道方面5万千米油气长输管线;海外勘探开发方面涉及31个国家81个海外项目;工程技术方面有5 100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工程建设方面有73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装备制造方面有180个装备产品。
累计建成应用51个信息系统平台成为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2012年,中国石油坚持公司发展理念,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坚持持续投入机制,持续加大信息化推进力度,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点。“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累计建成应用51个集团公司级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央企前列。
回望“十一五”,传统的石油工业大踏步走上信息化道路。信息化在集团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管控、支持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
2012年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集团公司对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并以此为基础修订完善了信息化管理办法;ERP应用集成、物联网系统、具有云计算能力的数据中心3大标志性工程陆续启动;信息系统应用在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能力稳步提升。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继续走在中央企业前列,国资委在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中,指定中国石油提供信息化管理经验,编写学习辅导材料,并在专题培训视频会议上做经验介绍。
2 中国石油的“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展望
(1)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持续完善。建成了12个国内区域网络中心和5个海外区域网络中心,连接各企事业单位和主要分支机构,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维护、覆盖国内、连接海外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广域网总带宽超过2万兆,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8千兆。建成2个国内卫星系统主站,接入了810座卫星小站。按照集团、区域、地区公司三级架构推进数据中心建设。位于勘探院的集团级数据中心建成投用,区域数据中心改造稳步实施。吉林数据中心基本建成,昌平数据中心主体结构封顶,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2)加快物联网系统建设。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在大庆油田等5家试点单位上线运行并开始推广实施。工程技术物联网系统完成在长城钻探等4家单位试点实施。启动先进控制与优化应用、油品调合、炼化物联网系统建设,完成总体设计并开始试点实施。通过物联网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有效集成,大幅提升一线作业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生产运行模式变革。
(3)搭建具有云计算能力的数据中心。吉林数据中心要在4月具备投用条件。昌平数据中心要在9月完成建筑施工以及消防、通风和空调工程建设,年底投用。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要完成整体规划及设计研发。同时,完成视频会议系统改进、电子邮件系统升级改进等项目。持续推进局域网改进项目,拓展互联网访问能力,加强网络管理。利用自有管道光纤,扩大华东、武汉等区域网络中心接入集团公司内网的带宽。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总部级、区域级、企业级数据中心部署,加大力度推动数据中心整合,关闭低水平、面积小的数据中心,逐步整合到区域数据中心或本单位保留数据中心,确保“十二五”期间减少80%数据中心的目标实现。
主要目标是: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信息化的新跨越,5年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础设施实现安全畅通、节能高效、资源整合,应用平台实现优化升级、有效集成、信息共享,全面支持生产、经营、办公、决策网络化管理,大幅提升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中国石油的信息化建设在“六统一”原则下,经过约10年的不懈努力,可谓建设成就辉煌,有力地推动了数字化油田建设发展。目前,集团公司有58个信息系统全面应用,8个信息系统部分投入使用。
在“十二五”末,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打造信息化中国石油,其别强调信息化水平要大幅提升,保持国内领先、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参见图1中国石油“十二五”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规划。
3 中国石油数字化油田建设成就辉煌
3.1 数字化新疆油田建设
新疆油田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于2008年建成全国第一个数字油田,数字油田的建成,标志着油田信息化已经与油田发展实现了深度融合,同年启动了克拉玛依市数字城市建设。目前,计划用10年的时间,到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新疆油田,智慧城市建设也已启动。2008年,新疆油田率先在全国建成世界领先的“数字油田”。今天,它又成为中国石油第一个“智能油田”的试点企业。
2010年,新疆油田提出“打造世界石油城、建设六大基地、发展三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其中信息产业贯穿于建设全领域,是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目前已建成了西北第一个无线城市,智能油田、智慧城市建设将会使克拉玛依这座城市更具活力。
可以说,新疆油田是中国石油系统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领跑者、领头羊,集团公司油气生产建设的榜样和典范,走在了中石油系统的前列,数字化新疆油田建设成果吸引来了国内外诸多的瞩目。2008年新疆油田就在全国率先第一个建成了数字化油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0年,又第一个提出建设智能化油田、建设智慧城市,打造世界石油城。新型工业化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新疆油田也是落实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典范。
在2011年至2013年间,除国务院有关部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集团等兄弟企的业负责人和信息技术负责人前来调研、考察交流外,还吸引了新疆各级地方政府、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网等13家全国知名媒体的记者来采访智能油田、数字城市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共有全国33个部门单位及6位省部级领导、10位院士先后前来观摩和交流,视察数字化油田。
3.2 数字化塔里木油田建设
2013年6月“数字化塔里木油田”的主要应用系统统计是总部推广系统23个,油田自建系统又勘探开发18个、公共数据库系统17个、经营管理11个、数字办公12 个系统。共81个系统,自开发58个系统。
基本涵盖了生产指挥、油气勘探、油藏评价、油气开发、产能建设、生产管理、行政管理、ERP系统、经营管理、物资设备、安全管理、科技信息、地面工程、地理信息、集成信息。
3.3 数字化长庆油田建设
由于地势环境的因素,导致了长庆油田“数字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涉及到了多种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以及复杂的网络通讯结构,其中以采油一厂王窑作业区王二计量转接站的数字化建设更具有代表性。
长庆油田为国内第二大油田,矿产资源登记面积25.78万平方千米,跨越5省区,长庆油田管理的7万口油、气、水井分布在37万平方千米的鄂尔多斯盆地,涉及4省(区)、数十个市县,各采油、采气厂比较分散独立,管理难度之大、企业成本之高可想而知。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完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长庆油田成立了数字化建设、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综合研究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同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达到强化安全、过程监控、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长庆油田将生产前端的数字化与劳动组织结构和生产工艺流程优化相结合,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减少了一线用工总量,实现了增产不增人的目标,促进了油气生产方式的转变。
4 中国石油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将全面推进信息系统的持续提升和深化应用,实现信息化从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的新跨越,缩短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差距,促进中国石油向数字化企业转变,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强有力支撑。
油气勘探生产是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该项目是围绕油气生产现场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控制,搭建统一的物联网应用平台,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于提升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支撑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跟上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步伐,通过远程控制、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大幅度减少现场用工,降低操作成本、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油气田开发管理水平,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益。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物与互联网信息的相互联系,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油田的物联网建设主要是油井生产远程监控系统。这个系统将建设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传输、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以及一体化集成应用平台4个子系统,重点建设油气产运销物联网系统。
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将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实现油气产运销全业务链集成和智能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过程本质安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油田发展方式转变。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A11)就是通过传感、射频、通讯等技术,对油气水井、计量间、油气站库、油气管网等生产对象进行全面的感知,实现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信息在生产指挥中心及生产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控制,搭建规范、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支持油气生产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油气田生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油气生产物联网分为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传输、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3个子系统。
具体参见图1中国石油“十二五”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规划中的A11油气生产物联网。
集团公司希望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覆盖全公司油气井区、计量间、集输站、联合站、处理厂规范、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生产数据自动采集、远程监控、生产预警,支持油气生产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油气田生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和安全风险。
具体见图2油田物联网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示意图。
根据集团公司“十二五”信息系统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图1),2011年勘探与生产板块开展了6项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可研工作(表1)。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A11)项目基本确定投资额为12.7亿元,为一次性投入。今后各油气田与此项目有关的投资列在产能建设项目中,上报总部审批,具体内容包括油气水井和计量站自动化建设、油区计算机网络建设、相关软硬件配套等。
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西南油气田、南方勘探开发公司5家单位为A11试点油田。
A11项目由勘探院西北分院承担,新疆油田、大庆油田作为参与建设单位,埃森哲作为项目咨询商。
油气田生产物联网系统(A11)是中国石油“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重要项目之一。主要基于集团公司建设“新疆大庆”战略目标需要、人力资源紧张的实际和油田生产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作为集团公司三大标志性工程之一,A11为生产经营平稳较快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2013年1月,中国石油集团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项目启动,数字化新疆油田建设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拥抱自动化建设机遇。新疆油田公司数据公司负责A11示范项目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有采油二厂、风城油田作业区两个示范工程。2013年,实现“全面感知,自动操控,预测趋势,优化决策”的智能油田总体目标。A11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极大地促进了新疆油田A11项目的开展。
数字化塔里木油田建设油气供应物联网系统。塔里木油田加快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信息集成应用,管理精细智能。
塔里木油田启动国家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以来,加快设计和实施,提高了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水平。
2012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在油气供应等7个领域开展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其中油气供应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由中国石油具体实施。2012年10月18日,塔里木油田作为油气领域的试点单位,迅速启动项目建设。示范工程预计2014年完成。
塔里木油田通过物联网建设,将从数字油田向智慧油田迈进。塔里木油田通过示范和配套工程实施,初步测算,物联网全面推广应用后的经济效益将达每年4.2亿元。
这套A11系统依托企业现有网络基础,利用Zigbee、3G移动通信等技术,建设覆盖井场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网络;利用无线传感、GPS、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对油气生产现场人员、设备、环境等要素的实时感知与智能监测。
这套A11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为支撑,重点针对油气水井现场监控、远程自动计量、油气集输监控、生产环境监控、生产动态实时跟踪、故障预警处置等方面,加强油气生产供应的综合管理,实现对站场、作业区、采油厂、炼油厂等精细化管理。
A11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将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实现油气产运销全业务链集成和智能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过程本质安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油田发展方式转变。
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集团公司“十二五”乃至2020年前的重点工作,目标是建成信息化中石油。按照集团公司总体部署,物联网系统建设是“十二五”信息化的三大标志性工程之一。物联网技术经过近10年的迅猛发展,在能源、交通、物流、环保等领域逐步走向产业化应用,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网之后的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总体来说,信息化建设在中石油向国际一流油公司迈进的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提高了管理规范性和管理水平。A11系统实现油气生产地面设施数字化管理和24小时实时监控,将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资料的使用频次。
具体参见图1中国石油“十二五”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规划中的A11油气生产物联网。
物联网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有效集成。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要借鉴加油站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在搭建平台的同时对生产自动化装备进行标准化;借鉴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经验,方案设计要与劳动组织结构、工艺流程优化相结合。现阶段重点是按照统一架构和标准搭建可扩展的物联网平台,然后通过集中投入和各单位的配套投入,逐步扩大物联网的覆盖范围。
5 结束语
党的十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把“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目标体系中,将信息化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中国石油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管理提升和基础管理工程建设中,都把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提出了建成“信息化中石油”的发展目标。
开展信息化三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标志着中国石油数字化油田迈入物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新疆油田公司又第一个提出实施智慧城市、智能油田,使数字油田又迈入了智能油田行列,创办云工业园区,参加“天山云计划”,打造世界石油城,为集团公司建设“新疆大庆”战略目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随着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创新,特别是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工业控制信息化、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给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及信息安全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任务,也给信息化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汪金生,刘红艳,江池.克拉玛依诞生全球首个数字化大油田[EB/OL].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网络安全;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5-0013-02
随着工业自动化、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概念的提出,使物联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更加倾向于将物联网与云计算平台有效结合,让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医疗、智能家庭、石油企业、煤矿安全生产、军事物流、灾害应急响应等领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技术与非技术的问题仍然令人担忧,其中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1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
云计算在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它是在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及虚拟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云计算平台可以为物联网提供海量信息地存储与计算。
物联网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使各传感设备之间相互进行信息的交换与传输,实现对网络的智能化识别、跟踪、监控与管理。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如何对收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是物联网面临的真正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在物联网中融合云计算平台,因为云计算平台是一个海量信息存储和处理的平台。利用云计算搭建物联网平台可以减小成本、实现高效率计算和存储等功能,是物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体系结构
根据物联网的本质属性和应用特征,可以将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1]。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最底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部分也是关键部分,主要通过传感器、RFID、智能卡、阅读器、条形码、人机接口等多种信息感知设备,采集和识别物理世界中发生的各类物理事件和数据信息,进而全面感知与控制物理世界的各种事件与信息。
网络层,是物联网的中间层。物联网的网络层一般是在现有的互联网和通信网基础上建立的,主要包括各种无线和有线网关、核心网、接入网。它的功能主要是负责对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双向传递、路由和控制。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远程终端层。物联网通过应用层与各行业专业系统相结合,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向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实现物物互联的应用方案。
3 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
感知层在物联网体系结构中处于底层,承担信息感知的重任。感知层的安全是物联网安全的重点。目前,物联网的安全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地安全:到在一些复杂、机械和危险的工作中,经常看到物联网被应用,用来代替人工来完成这些工作。物联网中的这些感知节点大多处在无人看管的场合中,攻击者可以非常容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进而对它们造成破坏,甚至可以通过本地操作更换软硬件。
(2)能量耗尽:是利用协议漏洞,通过持续地通信方式使节点能量资源耗尽。由于物联网中的感知节点功能非常简单、携带能量非常少,攻击者就会利用耗尽节点能量的方式以达到攻击物联网的目的。
(3)跨网认证:物联网中连接了许多不同结构的异构网络,这些异构网络要实现通信则需要跨网认证,在跨层认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DOS攻击、异步攻击、中间人攻击、合谋攻击等问题。
(4)隐私保护:在物联网中,每个人以及每件物品都随时随地连接在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种环境中如何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被他人盗用,如何防止财产丢失,是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问题之一。
针对物联网中节点能力较弱的无线网络安全,主要的安全技术有:
(1)安全路由协议[2]。RFID的安全协议是物联网安全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有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协议、基于随机数机制的RFID安全协议、基于重加密机制的RFID安全协议等。
(2)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由于在物联网中仅仅依靠密码体制,还不能完全抵御所有攻击,因此经常采用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信息安全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主要是检测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它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的操作。
(3)密钥管理[3]。加密与密钥管理是建立安全体系结构的第一步,所有的加密与认证操作均离不开加密算法与密钥管理。近年来密钥管理的研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分层传感器网络的密钥管理等。
4 物联网网络层的安全
网络层主要实现对感知层所采集的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路由和控制,它是一个多网络叠加的开放性网络。目前物联网网络层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
(1)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这种攻击是利用在一小段时间内发送大量的请求,使这些请求覆盖整个网络而占尽网络资源,从而减慢常规流量速度亦或完全中断。
(2) 伪造网络消息和中间人攻击 [4],伪造网络消息则是指敌手通过伪造通信网络的信令指示,从而使设备做出错误地响应,亦或使设备连接断开;中间人攻击是攻击者通过发动MITM攻击使设备与通信网失去联系或发送假冒请求和响应信息,从而影响网络的安全。
(3)跨异构网络的攻击,这种攻击一经实施将会使整个网络瘫痪。在进行攻击之前,攻击者一般首先通过某一网络取得合法的身份,然后再利用其他的异构网络进行攻击。
针对物联网网络层的安全问题,主要的安全技术如下:
(1)认证机制[5],认证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和消息认证。它是指使用者通过某种方式来核对对方的身份,是通信双方可以交换会话密钥的前提。保密性和及时性是密钥交换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保密性是指为了防止假冒和会话密钥的泄漏,一般采用加密的方式以密文的形式来传送,而及时性则是为了避免存在消息重放。
(2)访问控制机制,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相同的角色可以访问的资源是相同的。访问控制是指用户合法使用资源的认证和控制,在该机制中,系统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角色,用户根据角色设置的访问策略实现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3)加密机制,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在整个物联网安全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密技术利用密码算法将明文变换成密文信息传输至接收端,合法的接收端再利用事先约定的密销,通过解密算法将密文还原成明文信息。
5 物联网应用层的安全
云计算为物联网应用层提供了最广泛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服务平台,因此云计算平台的安全决定着物联网应用层的安全。云计算平台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虚拟化带来的安全问题[6]。云计算机平台主要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多租户共享资源,如果没有实现对数据的加密和隔离,就使得数据完全透明,可以被其他非法用户亲自访问而带来安全问题。
(2)数据的隐私问题。用户的数据上传到“云”中之后,被随机地存储在世界各地的服务器上,用户根本无法知道自己的数据具体存储在什么位置。另一方面,云计算平台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这使得云计算平台享有对数据的优先访问权,就会导致数据的拥有者失去数据的完全控制能力。
针对上述威胁,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方案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1)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防护。物联网用户一般采取加密手段来保护数据隐私。然而使用传统的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密文的处理,将会失效。同态加密算法设计是目前对密文进行分析和处理的研究热点。
(2)数据隔离技术。在云计算平台中,存储在同一物理服务器上的不同虚拟机之间可能会出现非法访问,这会使信息引入不安全的因素。为了防止同一物理服务器上的不同虚拟用户之间非法访问,必须对用户的数据进行有效隔离,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为了保证上传到云平台的用户数据的存储安全性,除了构建可信的物联网环境,还需要采取数据备份的方式。存储设备的高扩展性、数据的兼容性以及并发访问的服务能力等是数据备份系统要充分考虑的 。
6 结束语
物联网与云计算平台的融合,加速了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充分地发挥了物联网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优势。但由于物联网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架构,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物联网架构的具体安全机制,针对物联网的安全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丁超.IoT/CPS的安全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1,17(1):1l-16.
[2] 王素苹.物联网感知层安全性研究综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34(6):6-9.
[3] 闻韬.物联网隐私保护及密钥管理机制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21-22.
[4]宫晓曼.应用于军事物流中的物联网安全性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8):276-278.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智慧营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1-0-04
0 引 言
营区是军队人员工作、训练、生活的场所,是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战斗力的依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入到营区建设的各个领域,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营区已成为当前营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智慧营区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智慧营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着现代化营区的跨越式发展,智慧营区建设方案与系统架构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阐述了智慧营区的内涵特征,介绍了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给出了智慧营区的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智慧营区架构,最后介绍了智慧营区综合服务平台。
1 智慧营区内涵特征及相关技术
1.1 智慧营区的内涵
所谓智慧营区,是以营区的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手段为依托,全面感知营区资源,整合营区业务内容,提高营区信息资源利用率,融合服务和管理理念,提升营区服务效能,为营区人员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之所以称为智慧营区,是因为智慧营区以技术视角,强调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应用;以人的视角,强调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以营区为视角,强调了营区的智慧及服务效果。智慧营区是继数字营区之后信息化营区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数字营区的高级发展阶段,具备全面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海量数据、智能融合、可持续创新和综合服务等特点。
智慧营区建设要适应营房保障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以提高营区服务保障需求为目的,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设计思想,坚持“统筹规划、需求牵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资源共享、综合集成”的建设原则,实现“状态实时反映、设备实时控制、信息实时统计、服务保障高效”。智慧营区在建设过程中要与营区通信、网络、安防和业务处理等信息系统进行融合建设,在综合布线、数据共享、操作使用和管理维护等方面统一规划,同时充分考虑安全可靠性,实现营区管理自动化、指挥控制自动化、安全防范体系化、保障可视化和业务办公网络化,全面改善部队营区管理水平,高效调度管理各种营区信息资源,满足各种情况下部队快速保障的需要。
1.2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基于网络的一种计算模式,利用非本地或远程服务器的分布式计算机,通过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等技术,将很多计算机整合到一起,通过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件即服务(Saas)等模式实现运营,让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和应用共享。云计算还具有高可靠性、超大规模、可扩展性等特征。
云计算平台是智慧营区中最重要的高集成、高智能数据网络平台,是智慧营区大量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和服务系统的保障平台,能够统一提供给用户服务,构建云计算平台已成为大型现代化营区信息化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1.3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二维码技术以及卫星定位技术等信息感知技术手段,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物品和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智慧营区中构建物联感知系统,实现对营区内各种对象的感知、定位与控制,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其实质是将智慧营区中各种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衔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汇总、融合,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智能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综合的融合系统,改变了以往个别设施功能的叠加模式,实时掌握各感知对象的详细信息,为形成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物联感知系统可用于营区设施设备控制、营区安防系统、营区综合服务等方面。
1.4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指从高频率获取的、大容量的、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大数据具备4V特点,即Volume(海量)、Variety (多样)、Velocity(实时)、Value(价值)。一个大数据系统从逻辑上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展现五个层次。其中包含海量存储、实时流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联机分析处理、并行计算、NoSQL(Not only SQL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等技术。
智慧营区建设必然带来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大数据技术能够提供工具来解决营区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在海量数据环境和业务中实现大量数据快速存储、显示、多条件检索等,更好地解决营区管理、服务、安全等问题,大数据能够提供科学规划、实时监测、精确治理、高效服务功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提高决策效率和服务水平。
2 智慧营区的建设内容
当前,军队营区现代化建设任务日趋重要,建设现代化营区,需要对营区现状进行充分掌握和了解,当前营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大多数营区尚未进行数字化改造,不具备营区信息要素感知、处理功能,部分营区构建的信息系统受当时建设的技术水平和资金限制,数字化程度不高,应用效果较差,营区信息化建设不均衡。
(2)构建的营区系统中的集成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多数系统独立运行,没有实现集成联动功能,大多还需要人工手动作业,处理速度大受影响;
(3)目前进行的数字化营区建设多数未考虑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仍旧采用传统的技术进行建设,可能会导致应用效果较差。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对于现代化智慧营区建设,必须充分利用新技术,充分重视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数据的重复建设,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和均衡负载,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建立营区保障的生命周期业务模型和全过程业务数据关联关系流,优化、重组和再造营区相关业务流程,有效管理各个系统业务之间的关系,统一管理应用接口,构建一体化营区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为营区提供科学化决策。
智慧营区的建设关键是打破传统的将IT基础设施和物理基础设施分裂开的方法,将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集成,从数字营区到智慧营区,不但要融合全新的服务理念,还要具备全面的管理信息和业务的共享机制,不断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智慧营区建设内容如图1所示。
2.1 构建营区物联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布设营区设备网,加装设备控制箱,联通局域网,建成营区物联网,实现设备数据实时交换。构建物联网的核心是在营区综合信息网基础上,建立智能设备与信息网相连接的网络,主体是工控网、设备网。
2.2 设施设备智能改造和智能识别
对营区供水、供电、供热等设施设备进行智能改造,实现设施设备智能管控。目前来看,主要是把机械式的仪表更换为具有感知、信息传输、可以控制的数字式仪表。对工程、装备和营具等加装射频识别卡或粘贴可读的二维条码,标识基本属性和管理责任,实现装备营具的智能识别与管理。核心是采用自动识别设备,通过相应的管理软件实现装备营具智能识别。基于各种智能感知的硬件建设基础,营区管理人员就可以自动收集各类营房数据。
2.3 建立信息融合平台
信息融合是智慧营区建设的核心,由各类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等组成,这些设备通过云计算网络互联。通过建立的信息融合平台,构建包括通用数据、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保障数据和系统管理数据的多源、异构、全过程、全要素云计算中心,具备“全、通、新、用”特点,“全”指覆盖所有涉及的业务数据;“通”指实现所有业务无缝管理、所有数据互联互通;“新”源自生命周期循环的内动力,实现业务数据在生命周期不同环节的产生、流转、更新和共享的常态化与自动化,保证其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实性;“用”指所有管理行为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办公。
2.4 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
营区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基于统一平台框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汇集、应用整合和综合服务等功能,智慧营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包括很多子系统,建议设立营区专用控制室,配置相关信息硬件设备,集成部署各种信息融合平台、服务平台、设施设备监控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信息软件系统,提供营区保障和管理信息化手段。
在智慧营区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避免智慧城市建设受制于人,避免出现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智慧营区建设总体规模庞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存在地域差异性问题,要按照不同营区的类型、级别,适应不同营区类型进行智慧营区设计及建设。在智慧营区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化、集中统一管理、开放性、松耦合、稳定性、可持续性、易用性、安全性的建设原则。
3 智慧营区云平台架构
云计算技术通过强大的实体基础架构平台提供云计算服务,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营区建设,可以充分利用整合现有的硬件资源,降低软件的开发和采购成本,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等条件下进行营区信息化建设。在借鉴很多国内外智慧城市、智慧营区的规划设计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慧营区规划设计模型。
智慧营区云平台框架如图2所示,从下而上可分为应用基础层、应用平台层、应用层和综合服务平台,框架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提供简便的物联接入、数据存储、数据计算等融合服务能力引擎,具有按需所付和弹性扩展的共享服务能力。
IaaS层主要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该层由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设备组成的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和安全资源池组成,通过多样的物联网云终端设备,管理末端连接的机器设备或传感器,收集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服务支撑层。基础层用到的虚拟化技术,将在硬件资源整合形成资源池,并负责物理设备自身和虚拟资源池的健康运转和管理,提供统一的硬件资源,以便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达到动态负载均衡,最终提高资源利用率。
PaaS层为各个应用提供标准化的共享云服务,能够支撑实现多个独立的服务功能,基于服务开放的接口实现各应用,主要由云服务引擎、中间件平台、数据平台、云服务能力四个功能组件组成。云服务引擎是云平台系统的核心,由终端接入服务连接各物联网云终端,这些服务和其他服务都是基于PaaS框架承载,并在IaaS上运行。服务实现基于多租户技术,支持多个用户用同一数据库和数据模板。各功能服务与物联网云终端通过接入服务进行通讯。
SaaS层基于PaaS提供的接口来快速开发部署各类应用,根据智慧营区涉及的各业务领域进行细分用部署。智慧营区的应用主要包括营区人员生活、物资、装备保障和各类业务管理等方面内容,所有应用都通过云平台综合信息服务进行展现。智慧营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采用B/S(浏览器)等模式,通过统一门户服务提供统一的接入与业务界面,并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区别授权,承载大数据的并行处理和可靠安全存储服务能力,资源的虚拟化管理和弹性扩展可支撑发展所需的大并发吞吐量,大数据量,高运算性能的业务需求。营区内各类人员可通过云计算平台选择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和服务,同时信息管理人员能更好的管理营区资源、了解营区信息服务效果,优化营区信息保障。
云管理平台为整个智慧营区云平台的运行提供管理功能,实现对资源、业务、数据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运维管理、资源管理、资源池管理接口、监控管理和多中心管理架构等功能模块。业务管理平台为智慧营区云平台的业务运营提供管理功能,实现用户管理、服务管理、统计分析、应用监控、安全管理等功能模块。
云平台涉及的技术很多,在智慧营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军队智慧营区建设的特殊性,重点研究虚拟化技术、数据处理模型以及决策支持技术。
4 智慧营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营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类服务的主要接口,信息服务平台主要通过构建营区信息服务网站等形式,提供营区各类业务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设置多级别访问权限,为单位领导、营房管理人员和基层官兵及住户等提供营区综合信息服务。主要功能体系包括:
(1)业务信息处理:营房业务管理系统和设施设备监控系统为营房日常管理办公提供可视化集成环境。
(2)公用信息服务:具有新闻、通知、公告,法规制度、营房知识查阅,工程建设、营房维修、水电消耗、住房分配、营具领等相关信息公示的功能。
(3)数据分析:是指对海量历史数据按照一定的统计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和评价。特别对于时间序列数据,通常会从I质性、周期性、随机性等方面进行考察。通过自相关性分析,可以得知这几种典型特性的大致情况。通过与假设相关的指标进行互相关性分析,能够验证指标是否互相影响。
(4)管理决策支持:在营区平面图或者三维图上,任意查询分栋建筑、设施设备、管网数据等基础信息,营房住用、水电气热消耗、分类收费等管理信息,以及供水、供电、供热、中央空调等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
(5)统一门户服务:为基层单位或者住户提供定制的交互桌面,主要包括营房住用、水电消耗、供热质量、分类缴费和营房维修、营具请领、物资使用计价挂账等信息查询,以及网上报修、意见反馈、工作评议等功能。
(6)用户管理授权:采用信息权限的规则,对各用户进行统一授权;不同权限的用户在信息位置、范围、浏览内容、信息删改等方面具有不同权限,系统对权限自动管理,并且可以对权限范围进行修改。
(7)其他信息服务:可提供营房各类信息的管理服务,包括信息检索、文件查询、更新、备份、删除等维护操作;同时还可以提供信箱、留言等信息服务。
5 结 语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为现代营区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智慧营区规划设计主要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及合理利用,拓展物联网应用,为营区各类人员提供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从长远发展来看,在营区建设中,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有助于推动营房建设转型,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吉义,平玲娣,潘雪增,等.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J].电信科学,2009,25(12):1-11.
[2]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22(12):12-14.
[3] 姚高峰,杜晓静,钟诚.物联网在智慧营区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物联网技术,2011,1(7):80-82.
[4]孙媛,周源,李季颖,等.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营区建设中的应用 [J].物联网技术,2015,5(7):80-81.
[5]杨俊峰,王德泉,肖航,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营区系统[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5,6(6):52-57.
[6]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构建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4,4(10):66-68.
1.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1.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1.2智慧城市的内涵
1.2.1 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基于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实现对城市物理空间的全面、综合的感知,动态的获取城市的各种信息,对城市核心系统进行实施感测,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
1.2.2 更深入的整合,更协同的运作
通过城市“三网”融合,再加上物联网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多元异构数据(多参考系、多语义、多尺度、多时相等)的整合,构建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1.2.3 更多样的服务,更积极的创新
智慧城市所构建的服务,是一种新的提供服务的体系结构,对所感知到的海量数据能够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挖掘与延伸,为人们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化服务。同时智慧城市给了政府、企业、个人更多的创新的机会,鼓励在智慧城市提体系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明前进提供不息动力。
2.智慧城市实现的关键技术
2.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感知层对物理世界感知、识别并控制。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应用层在对信息计算和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在各行业的应用。
图1
2.2云计算
2.2.1云计算的定义
现今,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2.2.2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特点如下:(1) 超大规模(2) 虚拟化(3) 高可靠性(4) 通用性(5) 高可扩展性(6) 按需服务(7) 极其廉价2.3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关系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其在各个行业、各个小地域的应用互相隔离,不能形成城市范围的一体化协作平台。究其原因除,社会经济层次上的困难外,主要是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中间件接口,以及各部门、各行业应用融合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存储和计算的压力,而云计算技术为后者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3.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体系
3.1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3.2智慧城市综合体:采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视觉标签等顶尖技术,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城市综合体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城市综合体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和显示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能进行可视化城市综合体管理。国内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启示下提出架构体系,如“智慧城市4+1体系”(图2),已在城市综合体智能化天津智慧和平区等智能化项目中得到应用。
图2
3.3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此类项目已有实际案例,天津市和平区的“智慧和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包括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和平区街道图书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四个部分内容,其中指挥中心系统囊括政府智慧大脑六大中枢系统,分别为公安应急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经济分析系统,舆情分析系统。
3.4智慧安居服务体系。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
3.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
3.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
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
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
4.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技术和金融的创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完善的法规,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但是发展智慧城市要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炒作概念。希望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相信我们通过城市的智慧的发展,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幸福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和谐城市的时代。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会改变城市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云计算 互联网+ 高职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094-01
云计算是一种服务,是“互联网+计算”的服务。这其中,云指的是互联网,计算指的是对于各种大数据处理和管理的能力。互联网+高职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高职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根据师生们的需求情况,将教学资源共享到云平台,协助教师备课、上课、教研交流、师资培训、学生作品展评等。教师的教学资源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随着使用,教育资源和教育平台也都会更新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现代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分析目前高职区域教育资源的问题得出,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是目前高职区域教育资源亟需的环境和平台。
一、高职区域教育资源现状及需求
高职区域教育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现在不少高职院校都正在建设教学资源库,或者已经完成了某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设。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现有的高职区域教育资源突显出了如下问题:
无论是老师们辛苦制作的教学资源库、微课、还是网络精品课、信息化大赛课程等等各种共享的教育资源课程,大多数都会在比赛之后、项目验收之后无人问津。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室、机房还处于无互联网状态,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等都有共同的需求那就是互联网和服务器,最初这些共享的教育资源就应该是由任课老师们使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并且引导着学生们去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的多了,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更新,老师们自然会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来,然后定期的通过云平台更新网络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二、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高职区域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1、日常教学模式
各高职院校的老师都可以把自己日常教学的内容放到教育资源云平台上,把云平台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工具,引导学生使用区域教育资源云平台。所有教学资料都存储于云平台之上,云平台提供了安全的数据存储环境,并且能够最大化的实现无纸化办公。
2、名师讲堂模式
各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的名师讲解、各学科和专业课程章节的重难点,上传到区域教育资源的公共平台,让更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平台学习,以达到公平教育的目的。不同院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服务模式博采众家之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企业课堂模式
高职院校聘请的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在企业环境下为学生进行授课。通过真实的讲解让学生尽早的了解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就业目标、把眼光落在实处。
4、教师进修模式
各高职院校派出去进修的教师可以上传接受培训的资料到基于云计算的平台上,使学校能够使用更少的资金,使更多的老师得到进修。在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教师进修模式中,外派教师可以实时传递培训信息到云,在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学习。
5、模拟仿真实训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化的教学特点,实训部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例很大,但不是所有的实训设备都有经济实力购买的而且设备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新换代的。基于云计算的资源虚拟化设计,让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平台上实现模拟仿真操作,使学生体验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校方也不必购置大型设备和建设大型实训中心。
6、自助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使得学习的方式灵活多变,只要有网络即可学习,并且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定制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资源。平时学生们常常使用百度、优酷等查找学习资源,但是搜索结果常常是五花八门,往往不知道哪些资源才是更适合自己的,而高职区域教育资源平台上提供的服务,就是针对高职学生制作的,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7、教研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区域内各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一起探讨教学问题,共享资源、教学研究、互相交流。解决目前校内教研,定时探讨的局限性。并且可以加强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一线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8、图书馆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打破学校的界限,在基于云计算的平台上,各校师生都可以登录这个图书馆浏览资料。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基于云计算的管理模式大大方便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
9、 学生作品模式
高职学生的实践课程不少,但是作品往往是交给老师之后就完事大吉了,自己不用心,也不保存。这种模式是指学生们有一个平台可以上传自己的作业或者是兴趣作品,老师可以给予评价,同学之间可以点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心理。
谷歌已许可用户在Google的云计算上运行大型并行式的应用程序,并公开其教授云计算程序。在国内,中国移动科学院已完成云计算中心的试验,阿里巴巴下属阿软件建立了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世纪互联推出CloudEx产品线,提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云备份的数据保障服务。由此可见,中国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立正在进行中,云计算将得到飞速的发展,其在电子商务上的发展价值巨大。本文对分析云计算在B2C的发展及困难,通过解决方案来探讨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方向。
二、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B2C电子商务模式
由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能够对海量的营销数据进行高性能的分析处理与优化,考虑当前的物联网技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建立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时,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经营模式。
1.在物联网的角度作为切入口,协同传感器生产厂商、通讯营运商,将企业自身的无线传输网络,通过传感节点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因此,想升级为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可以将物联网系统架设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之上。从而实现运资源的虚拟化与动态分配。
2.可以将大型的B2C的企业作为发展的云平台发展的基础,将云平台的网络几点配置以及资源分配进行优化升级,从而达到B2C电子商务企业的高效应用。将大型的B2C企业进行联合,制定云平台的统一标准。
3.当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建立完善时,随着B2C电子商务的业务量不断的增长,要努力提升云平台资源的共享服务以及高性能计算的能力。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伴随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的要素。随着B2C电子商务的规模越来越大,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的优势就越明显,盈利效应就越好。
三、总结
该论文通过对云计算、物联网的概念与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作为物联网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公交车联网中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如何通过云计算的应用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物联网 公交车联网 云计算 信息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从网络速度与接入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速度更快,接入更方便、灵活。同时,云计算与物联网这两种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也速度发展起来,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1 车联网
1.1 物联网
物联网定义,简单的归纳为: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这有三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仍然是互联网,物联网中的信息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与交换;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第三,该网络具有智能属性,可进行智能控制、自动监测与自动操作。
1.2 车联网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车与路边单元、车与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控制、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动态信息服务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延伸。公交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一个分支,其主要是面向公路交通、为车与车之间协同控制、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信息服务。公交车联网在系统上具备物联网的物理结构,在功能上可满足智能交通对安全、环保和效率的要求。
公交车联网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以及道路两旁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将车辆的基础信息与控制信息通过中间件传递到中心控制部分,让车与车、车与道路、车与人,以及车与城市网络互相联结,从而实现实时智能的控制,以提供车辆安全、交通控制、信息服务和Internet接入等应用。公交车联网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电子标签、射频识别系统、中间件、中心控制部分。
2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定义。通常可以认为,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它是一种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终端设备只需要发送请求,云系统便可以整合互联网上的资源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并把最终结果返回到终端,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得到远超过自身的运算能力,而作为公交车联网终端的车辆更会因为云计算的帮助获得远大于自身的运算能力,从而做为更多、更好的信息处理与控制能力。
3 公交车联网存在的问题
3.1 车辆的信息
作为公交车联网中关键的一个部分,车辆的实时状态包括车辆的运行状况、车辆的本身的状态(车辆中的温度、湿度、车辆的汽油量等)、位置、车上人员的情况、路面状况等,通过这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可以为我们提供车辆的运行状态,同时为乘车者提供车辆在路面的实时信息方便乘客选择何时、何地等车、乘车,并且通过获取的路面信息的处理也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较好的路线参考,同时也为交管部门提供了更准确的违章情况与车辆阻塞情况等路面信息。这些信息是大量要处理的实时信息,需要设备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与网络通信能力,而车辆上的联网设备一般是很难满足这些要求。
3.2 信息的安全
车辆的各种状况信息、还有各种控制信息是需要保密的,不能被他人获取,同时这些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要加以保证,这就需要将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而目前的公交车的设备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的加密、解密比较困难。
4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
4.1 车辆信息的解决方案
车辆信息的有效处理实际上是需要设备有很强的实时处理能力,而云计算技术通过互联网为服务请求者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公交车联网即可以将车辆的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给“云”由其完成实时地数据处理,然后将信息送回车辆控制车辆的运行。因此,车辆相关数据通过网络以一个唯一的身份一般为电子标签的编码信息传递到中间件中,通过中间件转换成相应的静态IP地址,当然是IPV6,这样车辆的信息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有效的传递到“云”依靠其强大计算与处理能力完成数据的加工,并将结果准确的传送回指定车辆与相应的终端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各种状况与行进情况,由此可见,通过云计算能够有效的解决车联网中车辆的信息实时处理与存储的问题。
4.2 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
公交车联网中的数据可以在公交车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加密,在被RFID获取后,进行更复杂的二次加密以提高其保密性,同时从远端传递到公交车联网中的数据可以在云端完成病毒等对公交车联网具有破坏性的程序的检查,然后以加密的方式传递到车辆中,而解密只需要密钥并进行比较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完成,此外为了防止数据被非法截获和欺骗信息,可以采用身份认证的方式,保证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信息才能在车辆与云之间传递,从而提高公交车联网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5 结语
云计算提供了海量、高速的存储与运算能力,而公交车联网由于其本身的硬件条件决定其不可能将所有计算与存储工作都放在本身设备上来完成。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公交车联网提供的一些服务与公交车联网本身运行需要的信息都需要大量的运算与分析处理,因此将公交车联网与云计算相结合,通过网络将车辆或其它信息传递到云端,通过云的强大的计算能力将信息进行有效地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车辆与其它应用设备中,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更迅速的数据反馈。
参考文献
[1]黄玉兰.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吴同.浅析物联网的安全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
[3]孙小红.车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通信技术,2013.
【关键词】 LTE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技术 结合 实际应用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知识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路技术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无线网络的发展。而物联网技术连接了所有信息技术。LTE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量和传输速率,因此在物联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利用两者的优势,更好的为社提供服务,是当下物联网以及LTE技术所要解决的难点。
一、物联网和云计算分析
1.1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组成的形式,是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包含两层意含义:第一,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依然是互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和扩展的网络。第二,用户通过网络扩展和延伸的任何物品进行了通信和信息交换就是物物相息。互联网通过智能感知等技术,实现互联网与物品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传输,它是一种集识别、追踪、定位、监控的新型网络技术。虽然目前物联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却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汽车交通、医疗、电力以及环保领域。物联网技术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该技术与传统信息交流技术不同,它能够实现不同领域的信息交流。
1.2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目前关于云计算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关于云计算普遍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照使用量付费的模式,它能提供按需、便捷、可用的网络访问,用户只需要投入少量的管理,就能快速使用这些资源。云计算是在虚拟的环境下使用的一种计算方式。云计算分布在大量的计算机上,用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就能连接或者切换到相关应用上,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系统和存储系统的访问。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性高、通用性、按需服务、使用价格方便等优点,因此短短几年时间在中国发展很快。很多大型的互联网都开始对云计算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关的服务。比如国内的百度、奇虎360等企业,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发。
二、物联网中的特殊业务模型
物联网作为新经济增长的战略产业,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目前物联网的主流业务模型包括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包频率、属性、描述、终端密度等内容。物联网的数据模型比较小,高频率的业务类型只有类似QQ这种,QQ是一种时常在线的业务,计算量小,用云计算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也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障碍。所以利用LTE无线通信技术扩展无线网络业务,很有必要。
三、LTE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实际应用
将LTE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在物联网业务中,需要局域网以及实现物联网的控制器和价格传感器,通过LTE通信技术进行连接,这样物联网中海量的数据信息能够通过局域网里进入到LTE无线通信系统中。LTE无线通信技术和传统的通信技术不同,它利用OFDM技术,将无线网络中的信息传输通信通道转化为若干个小型的信息传输通道,这样便于数据信息进行快速转换,便于网络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LTE无线通信技术对高频率、小规模业务数据包的传输。手机作为当下应用最广泛的无线通信中断设备,通过无线网络,手机就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和核心网信息的传输。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LET核心网络没有建立相关的释放功能,所以系统只有接到接入网的消息以后,才会对核心网络进行释放。从接入网的角度考虑,需要对核心网的QCI无线承载设置一定的参数,并及时对接入的网络进行调试,保证用户数据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保证设备配置灵活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当系统在运行的情况下,数据如果在系统规定的时间内还没有显示出来,那么系统会自动进入到非连续接受的省电模式中,并根据业务层面不同的参数进行调整。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LTE技术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通信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将无线通信技术向高速化、现代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促进我国宽带信息技术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李乔.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12):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