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

时间:2023-02-24 07:33:37

导语:在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

第1篇

关键词: 环境材料 环境工程 教学实践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缺的物质基础。生产材料是消耗资源与能源的大户,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但是材料还是开发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

90年代初,人类认识到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世界各国纷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国际材料界出现一个新的领域――环境材料。它是一个涉及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管理学及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与交叉的新领域。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环境材料课程可以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运用于科研、生产,使各种环保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更合理更趋于环保,对提高环保素质是一种有益尝试。

近年来,有些高校为环境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了环境材料课程,但作为一门新课程,知识信息量迅速增加,课程内容不断得到拓展和更新,深化教学研究迫在眉睫。

为了促进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环境材料的教学工作,笔者从农业环境工程专业的自身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课程的定位和特点

目前,在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针对高年级大学生开设了环境材料课程,都取得了较好效果。我校作为一个地方性农业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2010年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拓展课里增设了环境材料选修科。该课程密切联系科研和生产实际,旨在使学生掌握主要环保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了解一些新型材料在环境中的应用潜力,了解产业化的环境材料产品商业化的状态、程度和应用情况及经济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继续深造和就业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由于本课程涉及面广,尤其涉及很多材料化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使多学科相融合、贯通;同时,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1整合教学内容,凝练教学特色。

环境材料课程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如能源材料、净化材料、环境替代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及降解环境材料等。我校开设的环境材料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设在第5学期,课时为32学时,因而结合农业院校特色,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练和整合必不可少。通过对几种环境材料教材的对比和筛选,并结合教学实践,选用冯玉杰编著的《环境功能材料》作为参考,主要针对近年来适用于农业地区的特殊条件的环境净化材料、吸附分离材料、新能源材料进行讲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表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净化材料中主要讲授目前环境领域的科研热点和商业前景的材料电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湿式氧化材料、微波材料;第二章吸附分离材料中主要讲授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领域有关的离子交换分离材料,吸附树脂分离材料,纤维吸附分离材料;第三章新能源材料中主要讲授与农村固废资源化有关的生物质能和21世纪最有潜力能源氢能。讲授中重点放在这些新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环境中应用原理基础上,分析各种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讲授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授课内容,重新整合,用简练、准确、通俗的语言把讲授内容表达出来,使学生一听就懂。

2.2结合科研和商业案例,提高学习兴趣。

因为该课程中涉及内容较多,理论深,如果进行抽象的讲解则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来说枯燥,难度大,且与他们关系不大,所以学生兴趣不浓厚。教师对环境材料教学内容,一般由理论易到难,逐步深入,此外要考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的刺激程度,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在本课程教学中,为了优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讲一种新型材料时,讲解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远离前,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真实的科研和商业案例的情境,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核心部分――材料的组成、制备及应用原理。比如讲光催化材料时,先采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展示“自洁玻璃”在浴室门窗、厨房门窗玻璃、汽车玻璃等应用;结合“非典”事件,展示TiO■光催化剂,投入台湾使用收效显著案例。另外,介绍世界上发达国家知名公司,如英国PilkingtonActiv公司、日本TOTO公司、美国PPG公司、德国GEA公司等,研发光催化材料产品推向市场的现状。讲生物质能时,首先以动画形式介绍农村新能源开发典型案例,如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京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等。根据这些事实,先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讲解材料的制备和净化原理,达到教学目的。

2.3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实质是教和学有机结合、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往往以教师为主导,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讲授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新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应用原理,理解相应内容的基础上,把材料的实际应用现状和趋势采用讨论和讲座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2.3.1讨论部分:讲授一种材料后将所对应材料的应用现状任务下达给部分学生,一般每种材料分给两组,学生三名一组,针对每种材料学生根据兴趣自愿报名,但保证每人都轮到一次。等学生根据数据库、相关报道、汇总内容,在消化基础上进行PPT汇报。汇报内容经班级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对不足内容给予补充和修正,汇报成绩由学生给定,作为平时成绩。在汇报和讨论中,学生非常积极,气氛特别活跃。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2.3.2讲座部分:讲座是大学中的一种重要学习途径。在听讲座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全面地掌握科研动态、商业行情并开阔视野,还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本课中每章结束后通过课外时间,针对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方面邀请周边材料领域企业家和专家安排讲座,讲座过程中安排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网络环境下强化引入材料发展新信息,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环境材料不断出现,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被报道,但课程的学时有限,案例教学往往难以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全面。为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网络环境,组建班级QQ群、微信群等,创造开放、民主、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数据库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提供最新科研成果的链接,也可以有目的地当今国内外环境功能材料研究中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或科教片。其次,给学生一定的认知时间,让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对研究成果进行剖析。最后,网上互动交流,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可以即时互动。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辩驳、补充,进一步提高对最新研究成果的认识。

3.结语

环境材料作为新世纪材料科学发展的方向,渗透于各门材料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尤其是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是在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制备材料,应用材料,保护环境,提高环保素质教育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经过三年来对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环境材料课程的实践,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结合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就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朱光明.材料化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及其与材料科学的关系[J].大学化学,2004,6.

第2篇

一、现阶段再贴现业务发展的空间

(一)开展再贴现业务缺乏坚实的票据基础

由于现阶段社会信用环境差,企业信用度低,签发票据的风险大。目前票据市场要求高,制度严,品种单一,签发额逐渐减少,使再贴现业务的源头——贴现市场逐渐萎缩。票源的逐年减少,票据市场的基础薄弱使得商业银行在贴现票据的选择上没有多大的回旋空间。

(二)办理再贴现业务要求提供的资料与实际操作有一定差距

为规范发展再贴现业务,保护银行资金安全,人民银行要求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提供合法的商业汇票的增值税发票复印件,我们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但有些要求与实践操作有一定的差距。如要求提供“贴现申请人与出票人(或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商品交易合同(或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与现实就有很大出入,影响了再贴现业务的发展。

(三)结算渠道不畅,缺乏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

结算渠道不畅,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一个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各商业银行的票据自己查询,时间短的2~3天就可以了,跨行之间的票据查询时间很多在7天以上。二是款项回笼较慢,贴现资金难以按时收回。三是退票问题比较严重,成为制约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 票据市场的发展与当前的法规不相适应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票据市场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但贴现与再贴现的具体法规没有随之改变,使得操作出现了困难,阻碍了业务的发展。

(五)央行再贴现率的制定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

再贴现政策最主要的体现是再贴现率的确定。合理的再贴现率会更充分地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如果再贴现率长期大幅低于其他融资渠道,就会使金融机构过分依赖央行的再贴现资金,而且一旦再贴现资金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赚取再贴现利率与贴现利率之间的利差,就会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依赖程度增高,长期如此不但不利于银行商业化,且易导致市场票据各种做假行为的发生,违背了再贴现政策的初衷。如果再贴现利率过高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央行根据货币市场利率和贴现利率适时适度调整再贴现利率非常重要。

二、现阶段再贴现业务处理流程

(一) 再贴现申请

1. 提出书面申请。贴出人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下简称ECDS)发出再贴现业务申请后,还需向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是再贴现申请书。申请书主要包括电子商业汇票的种类、份数、金额、期限、利率、再贴现类别及申请再贴现原因、用途等内容,并加盖公章或业务专用章,主管行长及业务负责人签章;二是再贴现凭证。贴出人根据电子商业汇票内容填制再贴现凭证,并在凭证上加盖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留印鉴;三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应报送的其他资料。

2. 贴出人发出再贴现申请。贴出人按照ECDS再贴现业务处理手续通过ECDS向贴入人发出再贴现业务申请。该业务只能选择线下清算方式进行。

(二) 再贴现审查

1.货币信贷部门操作人员登录ECDS,查询调出需要办理再贴现的电子商业汇票,结合贴出人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一是贴出人是否具备办理再贴现的资格;二是贴出人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再贴现申请书内容填写是否完整、是否有行长或主管行长签字和加盖公章或业务专用章);三是再贴现凭证是否加盖预留印鉴;四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需要审核的其他内容。

2.货币信贷部门对再贴现申请审查完毕后,进行审批处理。同意再贴现的,打印出需办理再贴现的电子商业汇票正面信息。若再贴现类型为回购式再贴现,还应与贴出人签订票据回购协议。同意办理再贴现的,货币信贷部门确定再贴现利率、期限,在贴出人提交的再贴现凭证上签署确认意见,并将打印出的电子商业汇票作为附件以手工书面方式提交会计营业部门。不同意再贴现的,将贴出人的纸质申请资料退回贴出人。贴出人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部门不同意再贴现的审查意见,登陆ECDS撤销该笔再贴现申请。

(三) 再贴现发放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会计营业部门收到货币信贷部门提交的再贴现审批材料后,通过线下清算方式办理再贴现资金入账手续。会计营业部门操作人员登录ECDS,查询已经办理再贴现审批手续的电子商业汇票,对电子商业汇票的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会计营业部门依据货币信贷部门已签署“同意”审批意见的再贴现凭证登录ECDS,按照ECDS的业务处理手续对贴出人发出的再贴现业务申请作签收处理,并计算出应收利息和再贴现实付金额,进行账务处理。

三、再贴现业务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历史短、规模小,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我国当前再贴现业务,使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调控作用,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扩展商业信用,促进商业票据化

贴现和再贴现的开展都需要有充足的商业票据为基础。目前,我国的商业信用虽有发展但还很落后,票据化程度低。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信誉参差不齐,票据结算意识薄弱,社会信用略化等造成。因此人民银行应加强诚信功能,提高社会信用意识,推广较为统一的企业信用等级制,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使商业票据成为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

(二)严肃结算纪律,保证汇路畅通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票据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守法环境。收款行对无理退票的行为,不能姑息迁就,要据理投诉;人民银行对无理退票者要严肃处罚,做到治理信用环境从金融机构作起,达到维持良好金融秩序的目的。

(三)适当简化再贴现手续,放开对个体、私营企业办理再贴现的限制

扩大办理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的交易主体范围。过去,国营企业占主导地位,通过这几年的改制,个体或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们的资金支柱同等重要,因此,在再贴现中也应同等支持。

(四)及时监测市场利率,合理确定再贴现利率

再贴现利率应兼顾贴现利率,给商业银行一定的利润空间,使之有从事票据的积极性。另外,也可使用差别利率,对再贴现3个月以内和3个月以上票据实行不同利率,对长时间占用再贴现资金的票据实行不同于3个月以内的较高利率。

(五)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实现票据交易无纸化

人民银行应适应票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起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平台,解决商业银行之间缺乏交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票据网上查询系统,使贴现、再贴现等业务在票据流通环节上逐步实现票据无纸化交易。同时建立全国税票查询网络,以防止没有真实商品交易的票据贴现与再贴现,从根本上杜绝套取人民银行资金的行为。

(六)及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3篇

关键词:价值观;多元文化;英语教学

一、文化与价值观

文化是一种力量,是对历史的记忆,也是对未来的选择。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心灵和大脑,那么,正确、积极、先进、崇高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则就是最能赋予这心灵和大脑以创造力的血脉与经络,并由此而为文化筑起永具活力的生命线。国家强大不独有赖经济崛起,更有赖文化道德和精神价值的深厚强大。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核心价值来凝聚共识,塑造认同,都是无法整合自身的。社会的核心价值正是通过这种文化的形态出现并对社会产生影响和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的。所以,一个社会的精神价值的形成和展开都依赖于自身的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文化既是价值的理性载体,又是价值的感性呈现。

如同在整个社会文化中一样,军事文化的核心问题和根本问题是价值观问题。一种军事文化形态先进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所蕴含和弘扬的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否科学、是否高尚,是否与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相一致,是否体现了进步阶级军人应有的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要求。主席指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应该说,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这个古代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形成和传承的一种具有我军特色的时代精神”,蕴涵着“文化根本的深厚性、文化血脉的先进性、文化哲学的包容性和文化景观的丰美性”(于永军:2011)。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折射着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反过来说,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又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巨大的导向、示范和催化作用。

二、英语教学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当今时代,中国正在以最快速度融入到世界舞台,并以现代化方式展现着自己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蓬勃生气。然而,市场经济和现代商业化所带来的物质实利主义和世俗主义浪潮的强势冲击;现代生活方式多样化衍生、文化多元化竞争所带来的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的加速俗化;开放世界和异域文明与文化价值观念的持续冲撞;以及,近代以来文化自我意识和本根信念的不断降低与迷失,导致出现文化低俗、信仰匮乏、精神脆弱、伦理失范、道德沉沦的忧心局面,构成了社会的价值变化背景。因此,构建与培育军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任务,大学英语教学也是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军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谐与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环节。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加速更新,教学手段越来越开放,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更加灵活使教学愈发体现出教学内容中价值多元化与教学主体多元化并存的特点。首先,大学英语课程是语言、文化相互渗透的综合教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语言材料体现其所代表的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的多元文化,必然透视出深植于多元文化背后的多元价值观;其次,不同的教学主体(师生)对多元文化及其多元价值在认同程度上的差异,表现出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多元理解,因而使教学活动呈现主体多元化的特色。多元文化、不同的思维以及文化认同的差异,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学中不能适时引导并纠正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则会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面对教学材料中表现的多元、异质文化及其展示的多元价值观,教师应当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敏锐的洞察力,引导学生对之进行合理的批判、分析和扬弃。师生在教学中与多元文化进行沟通和对话,厘清不同价值观,逐渐实施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深入并促进语言和文化学习,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军队建设。

可以说,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的系统工程。军校英语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就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分析能力,将引导与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贯穿于培养学生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他们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一体化过程当中。

三、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军人核心价值观

第4篇

以深圳大芬油画村为案例地,基于游客网络评论文本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结果表明,文化创意旅游对很多游客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游客偏好的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艺术产品、艺术氛围、艺术展览和艺术休闲;游客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活动以观光休闲、购物旅游和学习参观三种旅游活动类型为主;旅游环境、交通便捷程度、景观创意度、旅游商品购物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游客最关注的五大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游客对文化创意旅游高度认可,但商业化气息重、艺术产品文化创意不足等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据此,提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系列建议。

关键词:

内容分析;文化创意旅游;融合;大芬油画村

1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并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价值链与广泛的产业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物质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北京、杭州、上海、深圳等地异军突起[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基地,不同于传统的工厂或技术园区,是集工作与生活、消费与生产于一体的综合体。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往往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自然风光,文化底蕴深厚、创意特色突出,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激发人们的旅游消费欲望,开始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延伸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为其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2]。这种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已被许多地区所采用,美国的好莱坞、韩国的Heyri艺术村、台湾的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北京的798艺术区、深圳的大芬油画村、上海的田子坊等数不胜数。因此,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研究对拓展我国旅游资源、满足消费者文化精神体验需求和实现文化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旅游业的融合在旅游实践领域悄然生长,已引起了旅游学界关注与研究兴趣,成为旅游学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研究内容多集中于融合作用、游客旅游体验及影响因素等方面[4-8]。Ooi研究了创意产业园区在新加坡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MiguelGoede以库拉索岛上的Scharloo、Pietermaai创意区为例,分析了旅游是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以上学者都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阐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必要性和作用,还有部分国外学者对游客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体验和影响因素给予了重点关注。RichardCPrentice深入研究了工业遗产公园不同尺度的游客旅游体验及其影响因素;PappalesporeI、MaitlandR以东伦敦为例,采用定性访谈法研究了来创意城市地区游客的特征、动机和旅游体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创意集群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AnnieChena、NormanPenga以台北的5个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采用现场抽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忠诚度的决定因素。与国外学者的关注点不同,我国的旅游研究者在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的概念界定、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等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渐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开发和利用研究。樊小兰、刘住借鉴国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的经验,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旅游开发提供了方法和对策[9];郑斌、刘家明等从为旅游者提供“一站式体验”的视角,分析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可采取的旅游开发模式[1];刘成以成都市东郊音乐公园为例,研究了文化创意园区的旅游运营模式[10]。与西方研究趋势类似,近两年游客的旅游体验越来越引起国内研究者的重视,涌现出一批基于旅游体验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王莹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从旅游体验及满意度两方面对福百祥1958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开发进行了评价[3];高淑娟基于体验视角,提出了针对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11];赵良成、肖晓等选择成都市东郊记忆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游客的旅游质量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12];黄妍利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13]。

通过对以上文献综述和梳理可见,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大多采用案例研究,通过对选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或旅游者的访谈、问卷调查,以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实证的定量分析,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的融合作用、游客体验、旅游开发利用等。总体来看,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研究尚处在起步的萌芽状态,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视角较有局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旅游活动与网络联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不仅成为旅游信息的重要获取途径,也成为旅游者分享旅游体验、发表旅游评论的交流平台。这些游客兼网友评论的内容往往真实、客观、量大,使网络内容日渐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数据来源方式。纵观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尚无研究者使用网络文本分析法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本文选取深圳大芬油画村为案例地,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和游客体验,不仅可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研究内容,也为文化创意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与步骤

2.1案例地选取大芬油画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先行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大芬村就以油画创作、临摹、收购和批量转销逐渐形成了大芬油画村的雏形。经过20多年的大力发展,“大芬油画”成了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品牌,大芬村也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成为世界油画艺术品销售的主要市场,更被国家授予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的称号。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产业园浓郁的艺术氛围、缤纷的画廊街区和良好的配套设施,既成为油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温床,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爱好者的旅游胜地。本研究选择深圳大芬油画村作为案例地的主要原因是:①大芬油画村是全国最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是国内最早有意识与旅游业互动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②大芬油画村所处的深圳市是“中国文化创意之都”和国际化的大都市,旅游客源来源范围十分广泛,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③大芬油画村作为深圳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并进行网络点评,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2.2数据来源通过TripAdvisor、蚂蜂窝、携程网、驴妈妈、大众点评网、去哪儿网等知名网络平台,收集游客对大芬油画村的评论,截取2014年6月1日—2015年6月30日的248条有效评论。数据处理方法是分别把每条网友点评内容复制到单独的Word文档中,并将其中涉及到的英文、繁体形式的评论翻译转化为简体中文,将同义词、近义词转换成相同的词汇,然后将其复制到txt文档中。

2.3研究方法利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对整理收集到的文本资料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法是把定性的文本资料转化为定量数据,然后对文本内容进行定量分析,据此对事实做出判断和推理[14]。本文运用ROSTContentMining6内容挖掘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在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时事先设定一个含有重点词汇的自定义词典,包括重要地名(如“大芬油画村、深圳、地铁)、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如“买油画、拍照、逛逛”)、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如“油画、画廊、大芬美术馆)等。词频分析:利用ROSTContentMining6软件对文本内容自动分词,修正错误的分词结果,过滤与研究无关的字词,最后生成词汇频率表。式中,Fi为某词汇i的频率,代表的是词汇i的强度;Ri为词汇i的频度,代表的是词汇i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Li为词汇i的字数长度;Lt为文本中所有的字数长度。在本文选择研究的248条游客评论中,评论内容字数总长度Lt=19957。如词汇“油画”在统计文本中总共出现249次,其词汇字数长度为2,根据式(1),即“油画”的词频F=249×2/19957=2.50%。按照该公式依次计算,选取与大芬油画村有关的前50个高频词汇(表1)。语义网络构建:利用ROSTContentMining6内容挖据软件的语义网络和社会网络生成工具,输入网络文本,生成共现语义网络图(图1)。语义网络图的结果可直观地提供整体的要素关系,为进一步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的分析框架提供思路。由图1可见,“大芬油画村、油画”为一级核心高频词。“油画”是旅游吸引物要素的核心词,“画家、艺术品、艺术氛围、店铺、咖啡店、价格便宜”等为高频特征词,旅游者活动要素如“买油画、看画家作画、逛逛、欣赏”等围绕“油画”而展开;“大芬油画村”是目的地要素的核心词,“艺术、地铁、深圳、交通方便、喜欢、有趣、值得一游”等为高频特征词。从以上的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构建可见,在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描述中,重点关注的主要为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环境两个部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概念模型对网络文本中出现的50个高频词的词性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可将高频词汇归纳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大类。与地名和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相关的词汇主要以名词为主,与游客旅游行为和旅游活动相关的词汇主要以动词为主,与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旅游体验的要素评价和情感评价相关的词汇主要以形容词为主。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分析的概念模型,本文结合高频词和语义网络图的分析结果,最终将与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旅游有关的词汇分为了4个维度: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如油画、艺术品、画家、画廊、油画复制品、大芬美术馆、艺术氛围)、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如买油画、讨价还价、看画家作画、参观、欣赏、拍照、逛逛)、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评价(如价格便宜、交通方便、环境不错、商业化、特色、选择很多、地方不大、有点远)、文化创意旅游情感体验(如有趣、喜欢、值得一游、很棒、强烈推荐)。这4个维度的词汇全面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既丰富多样,又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和集中性。

3.2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分析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在248条网友评论中,有关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的词汇出现了760次,占所有词汇出现总次数的30.45%,平均每个词出现了50.6次。从图2可见,游客偏好的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可概括为艺术产品(油画复制品、艺术品、原创油画)、艺术氛围(艺术、店铺、画廊、画家、风格、小巷、街道)、艺术展览(大芬美术馆)、艺术休闲(咖啡店、免费)等四大类。大芬油画村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是将油画产业的价值链延伸至旅游景点业,赋予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旅游功能。大芬油画村现有1200多家画廊、工作室和绘画材料店铺,画家、画工超过8000人,经营范围主要是油画创作和艺术品复制加工为主,油画类型多种多样,人物画、风景画、花鸟画、静物画等琳琅满目,油画产业的知名度享誉全球。尤其是经过各级政府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和环境改造后,容貌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令人迷醉的欧陆风情,被广东省旅游局评为“广东人文历史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点”。不管是否购买油画产品,只要走进大芬村,便可感受到油墨飘香的艺术氛围,免费欣赏到世界经典油画作品。这种文化创意旅游对于很多来深圳的游客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别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集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于一体,带给旅游者与众不同的创作体验旅游经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休闲旅游需求。在网络文本中,与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旅游活动有关的词汇共出现了281次,占所有词汇出现总次数的11.26%,平均每个词出现了18.7次。从图3可见,游客在大芬油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可概括为三大类:一是观光休闲旅游活动(看画家作画、逛逛、欣赏、喝咖啡、拍照、享受、旅行),主要目的是感受大芬油画村的文化艺术氛围,欣赏油画艺术作品和享受休闲时光;二是购物旅游活动(买油画、装饰家里、讨价还价、买绘画材料、卖油画),主要目的是逛街购物,购买价格低廉而又有艺术价值的油画艺术品或绘画用具;三是学习参观旅游活动(参观、增长见识),这类旅游者往往是慕名而来,主要目的是来此获取知识和学习经验。由于大芬村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世界著名的工艺油画村,网络文本中就有游客提到自己从山东远道而来,专程来参观考察大芬油画村,学习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总的来看,大芬油画村游客文化创意旅游活动类型多样,但旅游活动形式仅限于观光和购物活动,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还有待加强。

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评价:在网络文本中,一共出现了298次与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有关的词汇,占所有词汇出现总次数的11.93%,涉及游客吃、购、行、游等方面的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能体现大芬油画村的地理位置、景观特色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通过对图4的结果分析可见,游客对大芬油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评价可概括为五大要素:旅游环境(城中村、沃尔玛、地方不大、环境不错)、交通便捷程度(交通方便、地铁、有点远)、景观创意度(到处是油画、商业化、特色、著名、浓厚)、旅游商品购物(价格便宜、选择很多)、旅游基础设施(吃饭不方便、咖啡店、厕所少、小餐馆、地区相似)。首先,对旅游环境要素而论,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本身环境较满意,“环境不错”(13)是游客文化创意旅游体验中的高频词汇。大芬油画村作为深圳市首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历届文博会分会场,油画村的环境整治问题受到了龙岗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提升改造,大芬油画村的整体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在网络评论中有很多游客提到“油画村很整洁、街道打扫得很干净”,这都证明了政府在油画村旅游环境建设方面的成效。但由于大芬油画村是城中村改建而成的,游客对其外部环境满意度不高。有游客评论:“周围环境差,都是农民房,比较拥挤”,“如果只是观光客,这个村实在是小而乱,就是深圳特有的城中村”,这都反映了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抱怨或不满意。其次,对交通便捷程度要素而论,游客总体满意度高,“交通方便”(23)、“地铁”(43)等高频词汇,反映了游客感知的大芬油画村交通便捷程度。深圳地铁龙岗线开通后,乘坐地铁到大芬站下车,出站后5分钟即可到达大芬油画村,很多游客感觉到大芬油画村交通十分方便,唯一的缺点是“远离城市中心、位置有点远”。第三,对景观创意度要素而论,很多游客都感受到大芬油画村“艺术氛围”(48)浓厚、“到处是油画”(14)、很有“特色”(12),认为油画这么集中的地区在国内外都是很少见到的,世界“著名”(10)。而对油画村的商业化气息方面,游客的看法不一。有些游客评论大芬油画村“商业化氛围太重、很多油画都是出于商业化的目的被批量生产、原创性缺乏”,但大部分游客认为大芬油画村的这种生产模式也是一种当代的文化,复制品有它本身的文化价值。大多数艺术爱好者不是收藏家,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富裕,大芬油画村弥补了这一差距,使艺术走向大众。

第四,对旅游商品购物要素,游客满意度很高,“价格便宜”(61)、“选择很多”(10)等高频词汇都反映了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旅游商品购物环境和价格的认可,这也是大芬村对于很多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此外,很多外国游客在评论中还数次提到当地画家和店主的友好而热情的服务,“很惊喜高质量的油画作品和友好的中国油画家、没有人会来骚扰或逼你买、每个人都是微笑和友好的,店主非常热心,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些评论再次体现了大芬油画村能以一种轻松自由、热情友好的氛围为游客提供旅游购物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油画村良好的旅游购物软环境。第五,对大芬油画村的旅游基础设施要素而论,游客满意度较低,“吃饭不方便”(6)、“小餐馆”(5)、“咖啡店”(16)、“厕所少”(5)、“地区相似”(3)是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体验有关的高频词汇。不少游客认为大芬油画村内的旅游设施不够齐全:餐饮方面,除了两三家体面的咖啡店,“附近没有什么好餐馆,吃饭不方便”,“只有一些小餐馆,比较简陋,里面大多没有空调”;厕所方面,有外国游客在评论中谈到,“来这里之前要确保你能找到厕所,除了大芬美术馆里的厕所,我不记得周围有任何厕所”,反映了大芬油画村公共洗手间的设置数量不足。此外,很多游客感觉大芬油画村很多地方给人感觉都很相似、很雷同,这都说明了大芬油画村内缺乏指示性标志、解说牌、分布格局混乱等方面的问题。文化创意旅游情感体验:利用ROSTContentMining6软件的“情感分析”功能,得到大芬油画村网络文本的旅游情感分析表(表2)。从游客结束大芬油画村旅游后的旅游体验评价来看,以积极情绪为主,积极情绪占86.69%,消极情绪仅占8.06%,且积极情绪中有45.16%的为高度积极情绪。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互动融合效果良好,游客对其文化创意旅游满意度高。进一步选取前20个出现频率最高的旅游情感体验词汇(图5)可见,游客对大芬油画村以油画艺术为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是高度认可的,在旅游结束后做出了“值得一游、不错、强烈推荐、很棒、好去处、很好”的正面情感体验评价,“有趣、漂亮、独特、惊讶、美好、美丽、小清新、安静、愉快、惊叹、高兴”等词汇都体现了游客的具体正面情感体验;负面的旅游情感体验主要包括不懂、失望、抱怨等几种类型。很多游客在评论中提到“不太懂欣赏,觉得大芬油画村不咋的、不懂怎么去鉴赏油画,只能自己揣摩”,这都反映了由于游客不懂油画艺术,而对大芬油画村的旅游体验评价不高;持“失望”和“抱怨”情绪的旅游者,导致其负面情感体验的原因有“商业气息重,就是一个卖油画的批发市场、很多的油画感觉很粗糙、绝大多数只是油画复制品而已”。

4结论与建议

文化创意旅游已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利用ROSTContentMining6内容挖掘软件,以深圳大芬油画村为例,基于游客网络评论文本的高频词汇和语义网络分析,从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文化创意旅游活动、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评价、文化创意旅游情感体验4个维度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分析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游客偏好的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艺术产品、艺术氛围、艺术展览和艺术休闲四个方面,文化创意旅游对于很多游客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游客在大芬油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活动目前主要有观光休闲旅游活动、购物旅游活动和学习参观旅游活动几种类型;从游客对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的评价来看,游客对大芬油画村的旅游商品购物、景观创意度和交通便捷程度等要素满意度较高,对于旅游环境要素满意度一般,而对旅游基础设施要素满意度最低。总体来看,游客对文化创意旅游高度认可,但商业化气息重、艺术产品文化创意不足等问题影响到游客的文化创意旅游体验。根据以上结论,要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的发展,政府和业界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是由农民房或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以前并不是旅游场所,往往存在格局混乱、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在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中,重中之重在于优化园区规划布局、提高园区的旅游硬件条件。

首先,依据园区具体实际,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布局,如划分为办公区、交易展示区、餐饮娱乐区、创意艺术体验区等,以构建和谐的创意气氛,避免杂乱无章的商业影响艺术气息,同时更好地满足游客休闲体验的需要。以大芬村为例,交易展示区在规划布局时,可根据油画作品的不同风格流派,规划体现不同主题的油画街、装裱街、颜料画笔等辅料街,使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交易展示区在风格流派和功能上划分明显,成行成市,有助于旅游观光及商品交易的双重开发;创意艺术体验区旨在加强艺术制作环节与一般性观光休闲旅游者的互动,可规划建设油画体验式绘画坊和油画体验式工艺流程坊,使之发挥传播油画艺术。吸引潜在油画兴趣群体的作用。此外,游客在文化创意产业园优质的旅游体验离不开旅游配套设施的有效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在不影响文化创意园内门店经营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品牌餐饮服务、洗手间、旅游指引和解说标志等旅游配套设施。加强创意体验旅游产品设计,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深刻性: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创意文化氛围,开发设计创意体验式旅游产品。在设计具体的创意体验旅游产品时,一方面要贴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意文化,另一方面要强调参与性、知识性和体验性。以工艺美术和创意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可在创意产品制作环节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游客自由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并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体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带走;动漫和影视制作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可让游客观摩动漫影视作品的诞生过程,学习动漫游戏的制作,进行动漫影视人物的角色扮演等。如大芬村的油画体验式工艺流程坊在设计时,可着重解构油画制作的工艺流程,解读相关的油画文化故事,让游客参与油画的创作,使之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和体验性。总之,通过富有体验性的创意旅游产品设计,让游客在这里便利地消费、体验、享受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快乐。开展园区导游解说,加深游客对创意文化的理解认知: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富有创意和创新的地方,在欣赏和设计方面经常是领先于时代的。如果没有导游人员富于知识性、文化性、艺术性的解说,一般游客往往很难去欣赏感悟和了解文化创意产品非同一般的价值,进而影响到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体验和评价。如很多游客在对大芬油画村的评论中即提到“不太懂欣赏,觉得大芬油画村不咋的,无人告诉应该怎样鉴别油画”,同时对大芬油画村新推出的艺术体验类旅游产品也无人介绍宣传,导致游客知晓者甚少。因此,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导游人才的培养,开展园区导游解说成为提高游客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导游解说建设时,注意为不同游客量身定做不同游览路线和解说,同时创意产业园区的导游讲解和旅游接待可以考虑吸引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既可让园区居民获得更多的旅游收益,又可使游客获得更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

结合园区文化创意元素,开发创意衍生旅游纪念品:提供有文化内涵、有鲜明个性的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完美旅游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各具特色,融合园区文化创意特色的各式各样的创意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因此,结合园区特有的文化创意元素,开发小巧、精致、实用、富有创新性的创意衍生旅游纪念品势在必行。如大芬油画村的油画形式旅游纪念品虽然深受游客喜爱,但对很多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而言,油画这种形式的旅游纪念品,装裱后往往体积过大,在运输过程中易受到挤压而使画面破损、画框变形,这也成为许多外地游客购买油画旅游纪念品时的一个最大顾虑。结合大芬油画村以油画为特色的文化创意元素,开发油画做背景的手机壳、小挂件、杯垫、茶杯、陶瓷、丝巾等,都是可以考虑开发的油画衍生品,这类旅游纪念品凸显了“大芬标签、设计新颖、实用性强”的特征,又容易携带,外地游客会更乐意购买。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研究,本文在资料利用和研究方法运用上做出了探索性的创新,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应该说目前将网友评论作为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源库,为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游客体验、旅游消费行为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但其中所蕴含的研究价值和信息含量还远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当然,本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例如,尽管根据网友评论内容可以推测大部分网友的来源地和旅游满意度,但是却无法得到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统计特征,无法对不同身份的网友进行对比研究。未来在研究中可利用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对典型网友进行联络和线下访谈,以弥补网络文本分析法的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1]郑斌,刘家明,阳兆萍.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8,23(9)∶49-52.

[2]袁俊,张萌.深圳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构造[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2)∶19-20.

第5篇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机构应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我国,虽然一些银行早在2005年就已谋求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始触及低碳金融市场,但直至目前,国内低碳金融的发展仍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为支持低碳金融的发展,银监会曾先后出台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的行为。同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更在公开场合表示,银行业应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发挥作用。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过程中,银行业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一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要求银行业探索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即经营策略、管理机制和激励考核体系,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人口关和惩罚关。二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要求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碳金融发展的跟踪研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它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定价能力,争取在全球碳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那么,面对滚滚而来的低碳经济浪潮,银行业具体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本文将从开展绿色信贷、参与碳金融交易以及加强银行业自身的低碳运营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开展绿色信贷,支持低碳项目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离不开低碳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与传统产行业相比,这些新兴产行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急需得到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产、行业具有较为可观的发展前景,这就为银行业通过绿色信贷、支持低碳项目提供了利益保障。

近年来,国际主流银行不断加大对低碳消耗项目的贷款。如2007年3月,美国银行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发起了一个10年期、总金额为200亿美元的环境可持续性贷款行动,支持环境友好型项目和低碳技术开发。2007年5月,花旗银行宣布在未来十年将加大对清洁能源项目和开发替代能源项目的贷款或投资。总的来说,全球主流银行重点关注三个领域的投资机会:首先是能源效率管理领域,如高效建筑、建筑材料、能源储存与转化、低耗能设施等;其次是可再生能源领域,如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海洋能、燃料电池能等;再次是水资源及废弃物管理领域,如水净化、海水淡化、回收循环再生废物发电等。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银行也开始了自己的低碳信贷之路。包括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已经着手研究并推出针对节能行业的贷款产品。仅浦发银行一家,近三年来共提供1000多亿的授信支持低碳融资,包括多个电厂脱硫、垃圾发电、风电项目。另据兴业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该行新发放节能减排贷款137笔,金额达132.79亿元。而北京银行也于2009年参与了河北的一个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在增加对低碳项目融资力度的同时,国内银行业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着力收缩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贷款额度。2009年的银行贷款数据显示,全年对火电项目的贷款总额为2696.75亿元,比2008年减少了1884.2亿元,当年还退出对“两高”项目的贷款客户共计2348个,比2008年的1525个增加了823个;同时,当年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贷款额度达8560.46亿元,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额占当年贷款总额的8.93%。

由于绿色信贷在世界各国都属于相对的新生事物,所以对于我国对金融业来说,开发针对低碳项目的信贷服务产品是一次难得的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机遇。同时,绿色信贷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看,与一般的贷款差别并不大,不是一个新产生的品种,推广起来没有特别的难度。而且,绿色信贷相关项目往往可以获得政府或其他环保组织、基金等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这就进一步增强了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兴趣。

开展绿色信贷,赤道原则是不得不提及到的一个内容。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为“赤道原则”。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40余家大型跨国银行已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赤道原则》的学习、研究、借鉴、运用与探索,采取主动姿态,积极支持低碳产业信贷与低碳企业信贷。

但必须指出的是,尽管不少商业银行都各自制定了关予支持低碳项目融资、抑制高碳项目融资的制度和亦法,以此作为发放贷款的标准之一,但在全国层面,尚未形成统一、成文的贷款标准。同时,由于节能项目存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风险,也不会不可避免第存在少数项目很难通过银行项目风险评审程序的现象。而且,对银行来说,控制贷款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些技术比较新、尚未得到商业化普及的低碳项目来说,更多的融资支持还需要依赖于其他渠道。

创新金融思维,积极参加碳金融交易

事实上,银行业通过提供绿色信贷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本质上还没有走出传统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范畴。而通过创新思维、开发新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到全球碳金融交易体系中,则可以将银行业发展带到另个全新的层面。

所谓的碳交易来自于《京都议定书》。2005年的《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灵活的减排机制,即国际排放贸易(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有利于减排或者吸收大气温室气体的项目,作为本国达到减排指标的一部分。《京都议定书》为各国制定了二氧化碳减排指标,但是各国在具体实现减排目标时也面临各种困难。为此,“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应运而生。《京都议定书》给每个发达国家确定了一个二氧化碳的“排放额度”,并允许那些额度不够用的国家向额度富裕或者没有限制的国家购

买“排放指标”。自此,人们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交易所里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为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基于碳交易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远期产品、期货产品、期权产品及掉期产品不断涌现。目前,全球已建立20多个碳交易平台,遍布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市场。2008年全球碳排放市场规模达1263亿美元,较2005年增加了近11倍。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5年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为100亿美元左右,到2008年已升至1260亿美元,4年时间里增长超过10倍。据世界银行预测,2008-2012年每年的碳金融交易市场规模至少达600亿美元,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而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在我国,据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规划》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以上。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我国每年可提供1.5亿吨至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碳减排交易额可高达22.5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不仅能够激发金融业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勇气与渴望,而且能够推动金融机构不断优化、改造业务流程,打造适合低碳金融市场的法人治理结构、信贷评审标准和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对此,银行业唯有研究开发创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到碳交易排放体系中来,才有可能从其发展中获益。目前,国外银行业为参与碳交易排放推出了不少金融产品,如碳信用交易市场基金、碳交易相关的理财产品等。例如,巴克莱银行推出的挂钩“巴克菜全球碳指数”基金,是第一个跟踪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系统中碳信用交易情况的基金;而瑞士信贷集团推出的挂钩“瑞士信贷集团全球可替代能源指数”基金,使投资者可以通过瑞士信贷集团全球可替代能源指数跟踪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在国内,一些银行业推出了类似的金融产品。如从2007年4月起,荷兰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和东亚银行等几家外资行先后在市场中发售了“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结拇性理财产品。2007年8月,深圳发展银行也率先推出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和美元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为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价格。两款产品于2008年9月2日到期,分别取得了7,4%和14,1%的较高收益,随后再次推出同类产品。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碳原生金融工具价格技术回调影响,这些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或负收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总体来看,我国碳交易体制还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下半年,北京、上海环境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挂牌成立,但三家交易所目前业务量均很少,商业银行几乎无人参与;而一些商业银行借机通过与环境交易所合作推出低碳信用卡等诸多业务,更多地则被看作一种营销手段。然而,从长期来看,碳交易体制终将走向完善,而商业银行参与其中,也几乎是难以阻挡的历史潮流。据麦肯锡预计,到2020年,全球银行业仅从碳交易、基础设施融资和咨询业务的一小部分业务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就可能高达15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银行所有企业相关投融资业务的6%。参与碳交易的获利前景由此可见一斑。

低碳经济,从银行业自身建设出发

在通过绿色信贷积极支持低碳产业、行业发展,未雨绸缪地考虑参与碳交易排放机制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可以从自身建设出发,通过采取各种节能减排措施,减少日常经营活动的碳排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实际上,低碳经济可以这样理解:从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环境的角度看,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稀缺的现实对每个企业甚至是每个人都提出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这是外部动因;而在内部动因方面,就是如何控制企业自身的成本,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审视传统经营管理模块,寻找和发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解决方案,直观重要。在这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提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如数据中心的低碳层级。一般来说,各大银行总行级别的数据中心面积少则数千平方米,多则数万平方米,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能耗十分惊人,碳排放量巨大。而通过采用高度虚拟化的资源,高效、绿色且经过优化的基础架构和设施,可以帮助银行集中数据中心硬件维护和管理利用,提高数据中心利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和能源消耗,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

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出低碳、环保的产品,如推出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银行卡,进一步改善工作流程、推广无纸化操作,推广电子化金融产品等,减少碳排放量。

当然,从长期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的低碳运营还需要在人才培养、系统配置、网络建设、产品研发等方面多管齐下,从软件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两方面开展工作。其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商业银行要制定“低碳银行”人才中长期培养与发展规划,在培训、引进、储备、交流和使用等方面,边干边学边培养,打好“低碳银行”建设的基础。要不断丰富绿色金融文化的内涵,努力融合银行机构文化、金融行业文化。

第6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已经越来越强烈,各地的快捷酒店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快捷酒店的战火已经烧向二三线城市,各品牌相继宣布了在二三线城市的扩张计划。相对于一线城市市场的饱和,二三线城市的潜力市场正成为各快捷酒店品牌新一轮角力的新战场。在强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快捷酒店经营者必须对酒店经营环境进行合理的市场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拿出针对措施。每个快捷酒店都有其固有的目标市场,例如高星级饭店的销售对象就是政府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根据目标市场确定酒店在宾客及社会大众心中的形象。快捷酒店业必须使自己的形象及产品区别于其他同类酒店,设法在宾客心中树立起鲜明独特的形象,为此快捷应先有一份清晰的管理方案,为酒店的管理提供坚强的保障。现实的情况是,在快捷酒店加速扩张的同时,快捷酒店扩张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战场上获得胜利,是摆在每一个快捷酒店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做好快捷酒店的管理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市场调查与营销管理工作

作为快捷酒店产品的销售,快捷酒店管理者首要了解公司自己身所拥有的产品,顾客已有的产品和顾客所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投其所好的提供服务,全力满足客人的需求。因此,快捷酒店管理者要对酒店产品的市场做以市场调查;这个调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外部的市场调查,一个是内部的市场调查。

(一)外部的市场调查

外部市场的调查主要是:第一,同行业市场调查。对酒店所处位置为中心点,三公里左右的区域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同行业同类行的酒店的数量,酒店名称,客房数量,是否连锁,所处的位置,是否有网络销售情况,经营情况,入住率,经营的特点特色,客源的情况,销售人员电话,预定电话,周边的交通情况,房型情况等等。第二,与酒店有密切流通行业的市场调查,也是对酒店周边对于支撑酒店发展的流通市场展开调查,如周边的高星级酒店,中型酒店,小旅馆,饭店,车站,娱乐休闲场所,旅行社,旅游景点,商务写字楼,会展中心等。第三,潜在客户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周边的网吧,居民楼,流动量较大的人群,商场超级,批发中心等等。

(二)内部调查

公司建立客户前台档案资料,对每一位入住的客人进行售前、售中、售后的跟踪调查,征询顾客的需求、不满、建议。建立内部的管理机制,员工可对内部的管理和对外的经营销售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对于切实有效的意见给予重奖。对内部现有的管理和经营状况进行摸底排查,发现问题。不断思考自身快捷酒店优势在哪?值得推广的亮点在哪?自身快捷酒店劣势在哪?劣势导致的后果在哪?目前的经营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管理存在哪些弊端需要改进?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处理,优化。

而结合当前快捷酒店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快捷酒店除了打造新型的酒店产品,适应更多的客户需求,吸引更多会员加入快捷酒店行列之外,还需要借助网络开通网上订房系统,以及在国内外各大订房网站的宣传推广。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预订快捷连锁酒店的客房,方便快捷。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区域内的市场,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区域外潜在消费者。

三、内部的管理优化

作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是主要的发展主体,没有人的存在一切都是静止的。万事以人为本,任何快捷酒店的发展壮大都需要依靠人。一个快捷酒店需要健康的生存壮大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团队作为坚强的后盾。

(一)组建快捷酒店战斗的队伍

对现阶段的经营状况和实际需求状况制定合理的人员配置。制定出淡季、旺季的人员配置表,制定人员组织框架和各岗位职责。对现有的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完善人事制度,制定人员的招聘,入职,晋升,奖励,离职制度。

(二)建立员工培训制度

建立定期的培训制度: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培训。培训再上岗。

首先,要不断进行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员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培养对专业的兴趣,从而激发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教育员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客人服务的意识,教育员工树立严格的组织观念,自觉遵守国家的法纪和酒店的规章制度。

其次,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因为这是提高快捷酒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本条件。所以一方面要抓好员工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员工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抓业务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操作技术和技巧。

四、加强对直营店和加盟店的管理

面对日益庞大的加盟店规模,如何确定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比例关系,如何在总部直营店的标准化规范与加盟店的自主化想法间取得平衡,是对总部盟主管理能力的一大考验。快捷酒店应该主张通过磨合,在确保总部对加盟店的管理保持在同一个标准化体系下的同时,尊重当地加盟商的自主想法,比如为避免在选址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让加盟商加入到新店的选址中来。同时,还需要详细加强对加盟店的管理,了解从开业至今的详细经营数据,包括营业收入、支出费用、每间房的净利润,并指导加盟店合理制定出每间房每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每日营业的支出费用(包括洗涤、水电、维修);人员费用的支出等。

五、抓好酒店物业和人才管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物业、人力、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使得快捷酒店的开业成本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作为快捷酒店,又无法把价格提升。因此目前的外部环境对快捷连锁酒店的发展和盈利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快捷连锁酒店在扩张的同时,要努力抢占城市较好的物业。同时,利用快捷酒店建立的 IT 管理优势,加强酒店管理模式的系统优化,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减缓门店压力。

通过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使员工达到:(1)热情、主动、耐心、周到、细致、尽职尽责,对客人必须树立尊重和友好的态度。(2)在服务质量方面减少和杜绝对服务员因素质和技能欠缺造成服务不到位而产生的不满意。(3)人人都要从细节做起,特别是在仪容、仪表、礼貌、礼仪、言行举止方面要得体大方,着装要干净、整齐,强调要求个人气质的进一步提高。(4)熟练掌握服务程序,让顾客感到一种酒店行业的氛围和正规化管理的模式。(5)对自身工作按标准完成后自查,树立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6)营造员工队伍的团队精神。(7)实现规范服务、优质服务,从而影响顾客对酒店的口碑和社会声誉。

六、建立安全管理预案

快捷酒店设备应始终处于安全、完好的状态。服务员及管理人员在正常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设备使用情况,配合工程部对设备保养、维修,管理人员要定期汇报设备情况,保证住店客人的安全问题。

同时,应建立应急管理预案。酒店运行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火灾,突发等等一些事情。快捷酒店应建立所能够考虑到的所有问题发生后如何处理的紧急处理方法。另外,还应对员工加强安全防范培训,抓好安保人员管理、消防安全检查、酒店安全管理实用技巧等方面的工作,并对快捷酒店安全防范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培训,如酒店安保员岗位工作分析、安保员 5 大基础服务流程、12 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9 项安全管理规范流程、安保员 10 项服务标准程序等方面的培训。

七、做好快捷酒店的经营管理

第一,加快快捷酒店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按照商业化运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上,实现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第二,协调酒店行业管理体制,加强协会和服务组织的作用,为快捷酒店的发展提供指导、交流、协调、自律、服务。

第三,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尤其是向一流快捷酒店学习。从设施到使用物品,从电脑硬件到软件,从经营模式到管理服务规范,以及绿色环保等,多向国内外一流的快捷酒店学习。

第四,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快捷酒店集团化的优势在于集合相关资源,既形成规模经济和资金、资本势力,又利于扩张,集中资源做好、做快、做大。快捷酒店可以通过连锁和特许经营的合作模式,确保快捷酒店有品牌、客源、管理质量的保证。所以,国内锦江、新亚、首旅集团,就采取有连锁加特许方式,通过投资或租赁,发展经济型酒店,不断成长和壮大起来。

第7篇

关键词: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

1 地源热泵技术的特点 1.1 地源热泵技术又称地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常温土壤中的能量作为能源的先进的高效节能、无污染、低运行成本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空调技术。地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常温土壤或地下水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深埋于建筑物周围的管路系统或地下水与建物内部完成热交换的装置。它完全不需要任何的人工热源,彻底取代了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排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能供应生活热水,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空调技术”。

1.2 目前国际上有两种地源热泵技术路线: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和水--水型地源热泵技术

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以美国的技术为代表,水--水地源热泵技术以北欧的技术为代表。二者的差别是:前者从浅层土壤或地下水中取热或向其排热,通过分散布置于各个房间的地源热泵机组直接转换成热风或冷风为房间供暖或制冷。后者是从地下水中取热或向其排热,经过热泵机组转换成热水或冷水,然后再经过布置在各个房间的风机盘管转换成热风或冷风给房间供暖或制冷。由于美国的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可以不用地下水,采用埋设垂直管、水平管或向地表水抛设管路等多种方式,直接从浅层土壤取效或向其排热,不受地下水开采的限制,推广的范围更大、更灵活。另外由于美国技术减少了地热转换成热水和冷水的过程其热损失减少,能源效率更高,供暖、制冷运行费用更低。

1.3 地热泵技术具有明显减排温室气体和应用地区广泛等特点

由于地热泵供暖时70%以上的能源来源于土壤中的能量,30%以下的能源来源于电能,所以用它替代冬季采暖锅炉,至少可减排温室气体70%以上。如能大面积推广,可明显减排温室气体。另外,土--气型地热泵技术所利用的能源是常温土壤中的能量,并不需要特殊的地热田或地下热水。它只要有足够进行热交换的浅层土壤(-3.5℃以上的土壤或地下水)就可满足地热泵所要求的技术条件。中国城市中约有30-50%的建筑物具备此条件,可以使用地热泵。从气候区上看,从寒冷的黑龙江到炎热的海南岛都可使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具备应用地热泵技术的条件。同时它不消耗也不污染地下水。在利用地下水时,地热泵只向水中排热或吸热,并不用水,所抽取的地下水要全部回灌地下。

1.4 地热泵利用的是可再生能源,永无枯竭

地热泵从浅层常温土壤中取热或向其排热,浅层土壤之热能来源于太阳能,它永无枯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所以,当使用地热泵时,其土壤热源可自行补充,持续使用,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

1.5 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

在供暖时,地热泵技术可将土壤中的能“搬运”至室内,其能量70%以上来自土壤,制热系数高达3.5-4.5,而锅炉仅为0.7-0. 9,可比锅炉节省70%以上的能源和40%一60%运行费用;制冷时要比普通空调节能40%-50%,运行费用降低40%以上。高节能、低运行费用,为商业推广创造了条件。

1.6 地热泵在欧、美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已完全商业化了的技术

在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和地区,地热泵技术已得到广泛地应用,推广速度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形成了从制造商、工程商到培训机构、技术开发机构、专业管理机构等一整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国际地热泵协会(IGSHPA)、美国地热泵协会(GHPC)已建立,他们己完全实现了商业化。

1.7 地热泵技术可实现分户计量、可分期投资,不设室外机

由于美国的土--气型地源热泵是分散布置在各户或各室的,它和普通家用空调一样,实行单独电费计量,克服了锅炉采暖和中央空调制冷时的分户计量难题。正由于它是分散安装的,可分期分批投资,解决了中央空调机组必须一次投资到位的要求,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地源热泵空调,没有室外机和冷却塔,建筑物立面更清洁、更美观。

2 中领国政府合作在中国推广美国地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内容

中美两国政府合作推广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的协议书签署后,两国政府各委托一些专家就合作的具体内容共同起草合作计划。1998年11月,两国专家共同制定的《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在中国合作推广计划书》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中美两国《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与利用领域合作议定书》工作小组的工作会议上获得通过。《计划》中规定:推广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建设示范工程。计划在中国北方寒冷气候区、中国中部长江流域温带气候区、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各建设一座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示范工程。建成后除供示范外,还要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检验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的经济和技术效果,为大规模推广提供样板、数据和经验。示范工程建设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

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的核心是如何实现与浅层土壤进行高效的热交换,确保在投资不高于普通中央空调的条件下能长时间地稳定地从土壤中取热或向其排热,实现供暖或制冷。考虑到中国还没有掌握美国的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计划》提出中方在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单位中,分别从三类气候区各选择一家经济和技术实力强的机构,作为美国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单位,同美方推荐的机构一起建设示范工程,确保示范工程成功。

第二阶段:合作推广。当示范工程建成后,三个地源热泵推广单位与美国伙伴一起在中国进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的认知率。推广工作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在中国的更多地方和在不同规模、不同用途建筑物中建设不同取排热方式的地源热泵系统,己便获得广大用户的认知和认同。二是进行地源热泵基础设计能力建设和开展人员培训技术交流活动,普及土--气型地源热泵知识。同时建立中国地源热泵设计数据库,编制适合中国水文地质条件、建筑规范、供暖制冷标准和建材、设备、劳动力价格的设计软件,提高中国设计部门对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水平。

第三阶段:合资生产。当美国先进的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己为公众认知,市场前景明朗之时,选择几家经济、技术实力雄厚、管理严格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国厂家,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同美国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地热泵生产厂商,经充分酝酿和洽商开展合资生产,降低地源热泵生产成本,逐步提高国产化水平。合资工作将严格按市场方式进行,要注意引进竞争机制,防止不顾质量盲目追求利润,败坏地源热泵技术信誉等恶性竞争现象发生。

3 迎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示范班建设情况

经过反复筛选和充分论证,中国科技部和美国能源部选定了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等三家单位,作为三个地热泵推广单位,分别负责三座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示范工程的建设和推广工作。在中国科技部的领导和全力支持及美国能源部的大力协助下,三座地热泵示范工程相继于2001年上半年陆续完成,开始试运转。

三座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示范工程情况:

3.1 中国北方冬季寒冷气候区地源热泵示范工程

项目名称:北京嘉和园国际公寓地源热泵示范项目

项目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32号

项目技术推广单位: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

项目房屋开发单位:北京富阳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热泵安装完成时间:2000年12月

项目概况:

·建筑类型:高档公寓

·建筑结构:由三座塔式连体建筑组成,分别为30-32层。一层及裙房部分为会所、门厅以及公共活动区,二层为设备转换层,三层以上为办公用房和公寓住宅。地下三层包括设备用房及地下车库。住宅从75m2至365m2共16种户型

·建筑占地:1417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88000平方米

·采暖空调面积:70000平方米

·热交换三:1300冷吨

·热泵类型:土--气型地源热泵

·地下热交换形式:地下水式

·地源热泵机组数量:501台

·地热泵机组生产厂家:美国Trane公司

·深水井数量:4口,2抽2灌

·井深:160米

·井管直径:500毫米

·单并涌水量:200吨/小时

·气流组织形式:采用上(侧)送上回或上(侧)送门缝回,减少占用空间面积

·噪音水平:立式机组设在一个小机房内,墙壁贴有吸声材料,门采用隔音门;卧式机组装在吸音吊顶内,四周墙壁贴有吸声材料,机组送、回风管均设有消声静压箱或采用消声管道(玻纤风管),使房间内噪声≤30dB(A)

投资及初步运行费用结论:

地源热泵系统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总投资减少1.5%,为38.9万元;年度运行费减少43.6%,为116.l万元;占地费减少50%,为43.75万元。地源热泵系统平均初投资约为360元/平方米。

北京地区各种采暖方式运行费用比较:

据今年4月报载,经初步测算每采暖季(125天)北京地区每建筑平米的各种采暖运行费用:独立燃气采暖炉30-40元;电缆地板采暖20-25元;电热膜采暖20—34元;天然气集中供热28元;燃煤集中供热16元;北京地热泵示范工程初步测算12.9元。从中可见地热泵供暖运行费用最低。

3.2 中国中部夏季闷热、冬季阴冷气候区地热泵示范工程

项目名称:宁波雅戈尔工业城地源热泵示范项目

项目地址:中国浙江省宁波市

项目特点:玉栋建筑制冷取暖并重

项目规权:建筑面积92505平方米

总冷负荷:2483冷吨

系统类型:地下水式土--气地源热泵系统

项目预算:2500万元人民币,其中进口设备约134万美元

技术推广单位:中华企业集团上海鼎达能源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进度:分期建设。第一期为38380平方米服装厂房,安装热泵150台,1070冷吨,进口设备价值42万美元,2001年5月安装完毕。第二期正在安装之中。

热泵机组生产厂商:美国Tane公司

3.3 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地热泵示范工程

项目名称:广州松田职业技术学院地热泵示范项目

项目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

建筑类型:教学楼、办公楼

项目特点:制冷为主,取暖为辅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分期建设

总冷负荷:2045冷吨

系统类型:水平管路加地下水式土--气地源热泵系统

项目预算:1474万元,其中进口设备1262558美元

技术推广单位:广州信利达热泵科技有限公司

美国热泵生产厂家:Florida Heat Pump Environmcntal Equipment公司

第一期热泵安装完成时间:2000年10月

第一期工程概况:

·房屋类型:教学楼

·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制冷面积:3250平方米

·地热泵数量:48台

·井深:43米

·水量:38吨/小时

·循环水量:113吨/小时

·总造价:243万元

·平均造价:405元/建筑平米

运转测试情况(以语音室为例)

·室外气温:32.3℃,晴,有阳光照射

·教室面积:150平方米

·房内人数:53人

·机组配置:5冷吨1台、3冷吨1台,共8冷吨

·测试时段:下午2:30-4:15

·运行情况:

开机10分钟,室温30℃

开机20分钟,室温26.5℃

开机30分钟,室温23.6℃,以后保持在23.6℃

·室内最大温差:正负l℃

·两台热泵总功率:6.29KW

目前,三座美国土一气型地热泵示范工程除北京地热泵示范工程已全部建成外,其他两座只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建设,后续工程将于明后年全部建成。

转贴于 4 下一步工作 三座美国土--气地源热泵示范工程的建成,特别是作为世界上单体建筑物采用地源热泵供暖和制冷的建筑中高度第一,建筑面积第二(仅小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威尔市高特·豪斯饭店),技术最先进的北京土--气型地源热泵示范工程的投入运行,己经在国际和国内引起广泛地关注,国内外参观访问者应接不暇,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的认知度迅速提高。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等三个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推广单位,相继进入了推广阶段。

4.l 全面系统地开展数据采集和经济技术分析工作

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入人力和资源,对北京地热泵示范工程开始了数据采集和经济技术分析工作。数据采集将从投资、运转费用、供暖制冷效果、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工作。数据采集将持续一年。在取得整个供暖季和制冷季的完整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与其他采暖、制冷技术的比较,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就初投资、采暖制冷效果、技术稳定性、运行费用节省情况,节能效果等方面给出严格、科学的结论,为在中国大规模推广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和提高、改进设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4.2 采用市场运作方式进行推广工作,建设新的土--气地源热泵工程

目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力度,北京等一批冬季采暖的大城市陆续通过立法限制冬季燃煤取暖。公众也将改善大气质量作为自己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而给予积极配合。这就为无污染的地热泵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随着天然气等价格较贵能源进入采暖消费领域,土--气型地热泵与之相比;运行费用低廉的优势更加明显(每采暖季每平方米采暖费,地热泵可以比天然气采暖降低60%以上)。还有,城市绿地的增加为采用土--气型地热泵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可利用的土壤条件,这也将导致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的认同迅速扩大。从三个推广单位接到的想采用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的众多项目看,其地域范围北起黑龙江南到广东,东起上海西到甘肃、青海。新疆,几乎涵盖了中国大部分区域。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等三个单位正在建设和酝酿、筹划建设的新土一气地源热泵项目,其总冷吨数,将超过三座示范工程的总冷吨数,这标志三座示范工程的示范作用已得到发挥,推广工作正在稳步进行。

第8篇

在当今的建筑事业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显示出她们的创作激情和想象力,从她们的业绩中,不仅看到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而且令人欣喜地看到她们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创新的精神。她们作为中国女性建筑师的代表,突破性别对自身的束缚,并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审视建筑,运用女性独特的手法重构建筑,成为现代建筑风潮中独特的一个群体。

通过本杂志“女建筑师”这个专栏,这次我们诚邀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副总建筑师林琳、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副总建筑师李燕云、嘉铭集团产品中心项目总监丁依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四院副院长、同元设计院常务副院长赵颖四位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女性建筑师,希望能够推出部分建筑界的女精英,以点带面的让本行业和社会对女性建筑师有更多地了解,希望通过本栏目的展现女性建筑师的巾帼形象,在此《中国住宅设施》杂志全体员工祝广大女性建筑师们“三八妇女节”快乐!

林 琳

简介:

1987年7 月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系建筑学专业,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87年7月~91年9月,就职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91年9月~93年12月,就职于中深建筑技术发展中心;94年1月~95年12月,就职于香港华丽工程顾问公司;96年1月~至今就职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至今建筑设计本专业从业27年。

主要荣誉:

200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奥运工程“优秀建设者”;2008年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设计与测绘行业“先进个人”;2009年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评审委员会“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2013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科技创新奖”。

主要获奖情况:

(1)2008年度全国家优秀勘察设计“银奖”(数字北京大厦);(2)2005年首都规划委员会公共建筑优秀设计方案二等奖(数字北京大厦);(3)2008北京市奥运工程落实三大理念“科技创新”奖(数字北京大厦);(4)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威海国际建筑设计“金奖”(数字北京大厦);(5)第三届中国国际威海国际建筑设计“优秀奖”(中国海洋石油总部办公楼);(6)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公共建筑优秀” 设计奖方案(中国海洋石油总部办公楼);(7)首届全国医院建筑设计评选西部开发奖(中国西部急救创伤中心);(8)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海洋石油总部办公楼);(9)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10)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金奖”(北京“大吉片危改”中信城居住区一期)。

代表作品:数字北京大厦(奥运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部办公楼;云南建工发展大厦;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中国西部急救创伤中心;总医院;北京北丰C1,C2办公楼;石家庄火车站;光华路SOHO-2;烟台佳世客购物中心;中关村国际商城;淄博佳世客购物中心;济宁佳世客购物中心;北京望京A3区2区“宝星园”;北京中信城居住区;北京漪龙台。

主要论文:《人性化医疗建筑空间》;《大型复合型商业建筑研究》;《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2013;《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象征・空间・技术》――《建筑学报》;《北欧医院设计浅析》――《建筑技术与设计》;《医院改扩建模式研究》(合著)――《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城市建筑》;《数字北京大厦新技术的应用》――《建筑技术与设计》。

林琳设计观点

我们评定建筑作品的成败,与其功能、空间、环境和建造技术水平有关,却与建筑师的性别无关。“女建筑师”一词只是男权社会长期以来的一种称谓,冰冷地用以区划和标识习惯上建筑师群体中的“少数部分”,并不带有任何褒义。

有梦想的建筑师,对于自己的作品无不追求建筑空间的灵动及外观的秀美。追求建筑的历史传承和时代特征灵犀相通;然而,我的一位前辈费麟先生说过:建筑是实用艺术,我们无法追求纯粹或超然。需要把“任务书”转化成专业表达,所以建筑是在一定框架内的艺术, 你不可以任由思维天马行空,而要研究自然、人文环境,研究建筑技术与材料的适用性、研究人们在功能空间中的活动与感受。当上亿的建设投资、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期待就如此掌握在建筑师的手中时,我感受到的是身为建筑师的责任。“建筑”是将要在这个地球上留存几十年甚至更久远的严肃事物,仅仅是依靠感觉敏锐、富有激情的“艺术家”显然不够,不可或缺的当是作风严谨、正直而务实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一点是我从事设计工作二十七年来最深体会。

但是有时关于严谨与责任的悉心付出,关于探求美与实用的高度和谐的努力,与我们所见成果的收获并不相平衡。比如刚刚竣工的某总部大楼――设计团队一如既往以身兼艺术家与工程师的情感和责任,用心寻找专业角度与客户要求的最完美契合点,仅外墙材料选型环节就奔赴京沪宁的工厂和实际工程地考察过无数次;当结构施工到七层时,甲方更换董事长,于是建筑立面由其派来的幕墙公司篡改为截然不同、不堪卒视的面目――在这个任由权力,或说金钱暴力决定审美的现实里,我也只得眼看一桩暴殄天物的犯罪而不禁慨然缄默。即使只是个案,但这仍触动我思考一个问题:在产值和商业利润的驱动下,一些同行宁可选择以平庸的、独善其身甚至无所作为的方式,来赢得大量的重复单调的图纸生产机会,自己会不会被这种快速却被动的生产模式渐渐吞噬?我们诚然不能像真正的艺术家那样服从内心的“自由”,但还是要坚持自己内心的出于职业的高标准追求,而不该如此短视地,为物质利益所裹挟而随波逐流。事业,有时仿佛一个奇异的莫比乌斯圈:追求完美与守卫志愿成了更高尚的轮回。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的龙头地位决定了你需要“在多重角色中寻找平衡”。当多年面对超负荷的加班、汇报、下工地,反复的改图与协调专业之间的矛盾困局,甚或甲方和施工单位的牵掣折磨成为常态,之所以我至今还没有选择放弃,是出于对建筑的深挚热爱,与多年追求事业的强大惯性――于是磨难成为磨炼。而每当竣工验收之时,徜徉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时,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可比拟、难以言说的。

回到女性建筑师话题――建筑学的专业培养和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对于成就女性的审美品味、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对问题的技巧都是水到渠成的。女性建筑师身上,一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或内心强大,不让须眉,或优雅含蓄,以柔克刚。完善自我,追求美的东西,是女性一生的追求。

所以说: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可以终生做喜欢的职业,在执业过程中又雕塑了自我。

中信城“大吉危改住宅区一期”方案解析

创作背景

接受这个任务,是有顾虑的。一则“大吉危改”已经有几家设计院做了十几轮方案无果,二则在“宣南文化”核心敏感区域做这种高密度的大型住区,对于一直做大型公建项目的“客串”建筑师来说实乃大忌,不免心存疑惑。于是冒了寒风来到现场,昔日的老照片中美丽的胡同肌理,早已被拆成一片黄土飞扬空地了。毕竟这是一个商业化项目,既然现状已是“回不去的故乡”,需要用专业技能在文化、技术和业主利益等方面寻求“平衡点”。放弃所谓“中式屋顶”、“简欧”或者“现代”的风格标签,用公建的手法在文化的背景上作画,成就了今天的“中信城”,最终获得了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金奖”。

区域概况与文化分析

地理位置――“大吉片”东起粉房琉璃街,西至菜市口南大街,南起南横东街及福州馆前街路北,北至骡马市大街。南北长约600m,东西宽约700m。是“宣南”文化的基础――会馆的核心区,也是“宣南”的核心区之一。同时规划中的国际传媒大道从这里穿过。

历史渊源――这里是有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年建都史的老北京源头之一,这里藏龙卧虎,分散于大街小巷之中的名人故居、会馆,使“会馆文化”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片。“大吉片”涵盖了太多的文化内涵,承担了太多的使命,历史与现实,保护与发展……

宣南文化的精髓――准确把握宣南文化的概念,深入领会其文化实质,是谋求发展的关键环节所在。中西合璧、古今并存、雅俗共赏、文商俱兴就是宣南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北京古建研究专家、宣武区人民政府顾问王世仁总结说。 “求真、务实、创新”是宣南文化的精髓。著名学者黄宗汉表示,“当年,士人从各地带来不同的文化,又将京城特有的文化带到各地,近代中国文化就这样交流碰撞,发展创新。今天研究宣南文化,发扬宣南文化的优秀部分,就是要吸收其开放性、创新性的特性。”

现状分析

带着一种文化朝圣的憧憬走近大吉,呈现在眼前的是周边高耸的现代化写字楼、公寓、商业和酒店。大吉地块内建筑形式虽以北京民居为主,建筑细节中融入了南方甚至西洋的样式,标准的四合院并不多见,形式更多样,更自由,更有创新意味。地块内的米市胡同的南海会馆低矮残破,早已没有“往来居城南,高斋绕槐竹”的场景,茂密的国槐和斑驳的门楼只能默默诉说着往日的繁华,期待着胜景重现的那一天,可谓“昔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设计理念

求真――吸收宣南文化精髓,体现传统空间神韵。

务实――提升本地区的居住品质和商业价值,遵循城市环境特征,服从功能要求。

创新――运用现代手法,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将传统审美意境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创造及通俗、儒雅、华丽于一体的现代与古典文化交融的“宣南士人文化”盛景。

风格特征

1#地块位于大吉地段西南角,西临国际传媒大道,菜市口南大街,南临南横东街,北临平坦胡同、东临贾家胡同。界面分别有公建、文物、住宅,所以风格特征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整体形象

面向城市主干道,与公建相临,采用大气、时尚、简洁的公建化的设计手法,保持城市景观的整体一致。

第二层次:商业组团

充分利用文物广场的历史氛围提升5#楼、6#楼底商的商业价值和街区品位。古建与底商之间形成错落有致、场景丰富的开放性古韵风情商业街。底商形象不追求重建古董,而是用现代的多变的几何体造就丰富的商业界面和融会贯通的宣南文化精髓, 用宜人的檐廊,借景月亮门,追求古典园林的步随景移的多变空间效果。高层住宅的主体用简洁、高贵作为背景衬托商业街区与文物广场的丰富与浪漫,深隧与儒雅。

第三层次:居住组团

1#、2#、3#、4#、5#楼围成的合院,形成安静、私密性、领域感的院落空间。

1#、2#楼相临处上部用概念性的“空中四合院”连成一体,做为院落的大门增强沿南横街立面的整体性;“门”口的两棵保留的国槐;引导人们由此走进自家的院落。进入大门,迎面一屏砖雕影壁,不仅唤醒了对传统居住环境的记忆,强调了组团的私密性与领域感,形成安静的“四合院”氛围。

4#楼的单元入口,利用自然形成的三个凹形院,用中式的檐廊灰墙,垂花门,如意门为单元入口。围合成三个属于本单元人们的小四合院,1#、2#、3#楼的单元入口两两一组,用矮墙和月亮门、影壁、竹影,使单元门独具江南园林的空间效果,在功能上又起到阻挡冬季、西北风灌入大堂的作用。

建筑色彩与材料选择

建筑主体以北京城市基调灰色为主,采用暖灰色陶土板幕墙,线角与窗框选用碳黑色铝合金氟碳喷涂,配以净白玻璃,勾勒出建筑的精致与细腻,风格与尺度与沿街公建相协调。细部栏杆和装饰构件采用木制或仿木质表面,传统的朱红色,用于单元入口大门和建筑标识系统,使建筑主体散发出自然与传统的韵味。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东二环路朝阳门立交桥西北角,东面为东二环路,与东南角的外交部大楼隔桥相望;南面为朝阳门内大街,与百强大厦隔路相对;西侧为新规划的东二环西辅路,与新闻出版局大厦为邻;北侧与中国电信和人保办公楼一墙之隔。整个场地形状接近矩形,东西宽约100m,南北长约128m,地势平坦。

本设计将建设场地分为三面,其中面临朝内大街和二环路的两面为公共面,面邻东二环西辅路则为较安静的内部空间。选择以圆角的三角形来布置塔楼平面,采用“船形”的概念。使红线界区内的场地得以最有效的使用,在内部形成一个种满绿草和树木的花园。花园式场地的西部入口以“飘檐”代表象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门”。L形的三层高裙楼除了限定花园的周边外,其内部也为餐厅、会议室、礼堂提供空间。

塔楼的五至十八层办公区及公共空间环绕着通高的挑空采光中庭。三角中庭不同面的大型采光斜窗将日光引入建筑物的中心,借助一天内日光照射角度在建筑物内的变化,创造建筑物内的空间移动感。海洋石油总公司像是一部转动的发动机,内部员工像是发动机中的各种零部件,使总公司成为协调运转的有机体。建筑物内的中庭使得办公空间人性化,犹如家庭的起居室,为各部门间提供交流和活动场所。一层南侧入口处两侧布置有大面积静水反射池;并且与地下一层夹层的水池相通,形成两处瀑布,动静结合,增添了建筑的空间流动感。

本工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现代化办公楼的特性,设计采用船形概念,以四层楼高的椭圆形斜柱廊托起大楼,由低层向高层往外扩张,使人联想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本建筑由塔楼的三角形曲面和裙房“L”形曲面横线条陶土砖装饰相互穿插,一气呵成,简洁而富有动感。成为与周围的建筑环境既有机的融为一体,又统领群雄的标志性建筑。

运用玻璃幕墙、陶土板幕墙、陶土百叶等新材料、新技术来营造融合北京传统建筑空间文脉的现代建筑。

数字北京大厦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合作设计:北京都市实践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本工程所获奖项:

1、2008年度全国家优秀勘察设计“银奖”

2、2005年首都规划委员会公共建筑优秀设计方案二等奖

3、2008年北京市奥运工程落实三大理念“科技创新”奖

4、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威海国际建筑设计“金奖”

“数字北京大厦”位于北京奥运中心区内,是一座智能化、高科技的电信通讯机房及部分办公大楼,同时肩负着实现“数字奥运”和保障2008年奥运会信息通讯的重要使命。

“数字北京大厦”总建筑面积约96518m2;建筑总高度56.35m;层数:地上11层,地下2层(局部有夹层)。地上建筑主要为通讯机房,以及开放办公区、会议室,奥组委奥运指挥中心等。地下主要为停车库、设备用房。

“数字北京大厦” 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功能性极强的通讯机房和办公楼,它凝聚了建筑师对当代建筑的理解,特别是对信息时代建筑的思考。一方面它作为奥运信息的储存器,另一方面它更应是城市的一个信息中心场所。所以“数字北京大厦”的建筑形式和内部空间都被建筑师赋予了“数字时代”的全新概念。“数字北京大厦”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印刷线路”、“芯片”,建筑师创造出了“数字流星雨”、“网络桥”、“数字地毯”等概念,并希望它能够从视觉、触觉上醒示数字时代、唤起大众对新技术的热情。

奥运三大理念

1 绿色奥运

在环保方面,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室外FRP格栅与共享大厅FRP装饰等,减少环境污染。

在节能方面,采用了外墙保温与低辐射LOW-e玻璃幕墙,降低了热传导;采用了LED作为景观照明光源,比常规照明节能约60%;采用了节水型供水系统、雨洪、中水利用系统等,用于景观水池和园林绿洒,节约了用水;采用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变新风比、变频空调系统与采暖加湿、除湿和控制技术,达到了节能效果。

2 科技奥运

采用了大面积FRP、LED、清水混凝土、防静电预制水磨石等新技术、新材料;采用了建设部推荐的压浆灌注桩、预应力锚杆、大模板、综合布线平衡技术等新技术;采用了大空间主动智能灭火系统(智能水炮)、空气采样智能报警系统、FM-200备压式气体灭火系统等新技术;采用了变配电系统的谐波治理技术,减少了对市政电网的干扰。

3 人文奥运

在规划设计方面,实现了建筑与功能、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在功能方面,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无障碍设施和条件,为残障人员在大厦内的活动提供便利;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通信设施并全覆盖,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形式的网络通信畅通。

在使用方面,不仅在赛时充分服务于奥运,而且在赛后将作为遗产服务于数字北京。

中国西部急救创伤中心

项目概况

建设规模:634床

总建筑面积:59556m2

建筑层数:地上25层,地下2层

建筑高度:100m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

停 车 位:地下166辆,地上25辆

设计时间:2004~2005

建设时间:2006~2013

建设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南稍门

中国西部急救创伤中心,位于西安红十字会医院南侧扩建用地内,北临南郭路,南接友谊东路,东侧毗临规划道路。属高层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抗震烈度为八度。

该项目被西安市确立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涵盖门诊、急诊、手术、住院、教学行政、后勤及地下机房、动力中心、车库等功能为一体的骨科专科医院。

根据西安红十字会医院规划的实际特点和医疗建筑固有的复杂逻辑性,挖掘出的“效率与标志性、绿色与人性化、整合与可持续性”规划理念、“医疗主街、门诊单元及竖向功能布局”建筑理念和相应技术措施。

由于工程用地东、西、北三侧均有正在使用的医院建筑,充分考虑到医院的运营需要,在新建工程不影响医院正常使用的原则下进行设计施工。原有旧楼分两期拆除,先拆除西侧局部旧楼,待新楼建成后,再拆除旧骨科楼;使之拥有更多的绿化环境及发展空间。

1 功能布局

1.1 门诊部分

(1)门诊大厅:为五层通透大厅,面向友谊东路设置门诊患者的出入口,内设中西药房,和门诊总收费挂号处,并设有公共楼梯2部和医用景观电梯部4部,是通向各科诊室的人流交通集散枢纽。在入口处还安排有便民门诊、导医问讯处、鲜花礼品、

(2)医疗主街:沿2~5层平面设置,连接各科诊室,为患者提供导医、一次候诊、分层挂号、收费等专项服务,完善就诊流程,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3)门诊单元:沿医疗主街北侧单向设置四个平行的门诊单元,门诊单元之间为室外庭院。每个门诊单元沿两侧庭院设置各门诊科室诊室按《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基本开间尺寸3.0m,进深尺寸5.0m。中间走道放大,为病人的二次候诊空间。

(4)医患分流:门诊单元之间设置医用走廊,避免不必要的人流交叉。

(5)医技部分: 放射科拍片室6间、透视室两间,与骨科诊室同层,方便本楼大量的骨科拍片需要,其他大型医疗设备将被设置在未来的影像中心,通过空中连廊与门诊相连。

1.2 急诊部

急诊部独立设置,将其内部的抢救、诊疗、留观、检验、X光、常规医技用房、ICU及收费、取药等功能性房间合理布局,充分满足了急诊流线的布局要求。急诊部设有绿色通道,通过专用的手术专用医梯直达手术室。预留家属等候区,体现对医患的人性化关怀。

1.3 住院部

住院部设在大厦7~24层,总床位为610个。标准层设有医用电梯6部,医用污梯1部,服务梯兼消防电梯1部。

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大部分病房朝南,北侧安排医生及治疗用房,中间设有开放式护士站,便于对两边病房的看护,缩短护士的服务半径。标准护理单元41个床位,包括单人病房8间,标准病房(双人间)3间,普通病房(三人间)9间,每间均带有卫生间。辅助用房设有医务走廊,包括医生办公、主任办公室、医生值班室、示教室、换药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等。靠近西侧污梯设有污洗间、开水间。

其中10层增设3间X光机专供住院部使用。

ICU设在8层,共三个相对独立的监护区。普通监护采用大开间,设有20张病床,并设有探视走廊;感染监护1床,幼儿监护3床。医护人员区设有医务走廊、更衣室、值班室、医生办公室等功能。

住院检验中心、住院药房、病理科、血库设在9层,位于住院部及手术部之间,联系方便。

餐饮中心、超市设在7层,便于住院家属及医护人员使用。

1.4 手术部

手术部位于5、6层,5层为急诊手术部,设十万级手术室共4间。6层为住院手术部,设万级手术室共13间,百级无菌手术室共4间。手术部为国际化标准的封闭式层流手术室。手术室布局采用周边回收型布局,手术室中间布置,洁净物品经专用服务电梯进入洁净区;术后污物沿周边清洁走道收集处理。病人通过手术专用电梯经换床直接进入手术室,医护人员则经过位于5层的换鞋、更衣区经专用楼梯进入洁净区。万级手术室设有集中麻醉准备间,百级无菌手术室就近设置专用麻醉准备间。并设有敷料间、器械室、麻醉科等功能用房。

1.5 中心供应

为方便本楼和全院的使用,减少流线折返,中心供应设置在主楼的地下一层,严格按“三区制――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单向流程布置。

1.6 附属部分及地下车库

共设两层地下室;地下二层主要为设备用房,设有冷冻机房、热交换站、变配电室、三气控制室、机房等,水泵房和水池等。地下二层东部为六级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地下一层为中心消毒供应、病案室、变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

2 形象设计

汲取中国西安传统文化信息,浓缩概括,形成简练的现代建筑语言,描述21世纪现代医疗建筑形象,从而设计出既反映地域特征又展示医疗建筑性格的符合功能需求的建筑形象。

设计时将两部分体量,横、竖、垂直咬合布局,主体于南广场处落地,形成高耸挺拔的效果,两个体量产生水平竖直的对比。

遵循设计理念,体块本身方正、简洁,突出了体量感,建筑形象简约大气。

2.1 立面墙窗分格

九宫格与城市宏观肌理相结合,形成立面平面构成的错动和正方形井字窗形,使得建筑在方正、大气之下,不失丰富与变化。

2.2 建筑色彩

灰色石材外墙和锈绿色建筑材料,体现与古城南门的遥遥呼应和青铜器的色彩感觉。与此同时,在表现医疗建筑性格的需求上,此种色彩组合带来了一种人情味和亲切感。

2.3 细部处理

抽象的檐口、花窗细部和牌楼的提炼,创造出精致的古城历史文化痕迹的效果。

3 建筑材料的选择

3.1 石材墙面

建筑主体墙面以石材为主,结构墙体外挂灰色花岗岩蜂窝叠合装饰墙板。

3.2 建筑玻璃

建筑立面大面积选用方窗,部分玻璃幕墙。材料选用Low-E中空玻璃,一、二层主立面局部外窗玻璃选用彩釉玻璃。

3.3 建筑金属杆件

(1)门窗框料选用氟碳喷涂墨绿色铝合金;(2)入口雨棚、金属花窗和装饰金属构件选用钢骨外挂锈绿色铜材;

第9篇

1.1育种方法以传统的“经验育种”为主,缺少突破性大品种的育成

目前浙江粮食育种主流技术仍采用传统的经验式育种,效率低、周期长、准确性差,很难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品种设计”,将多抗、广适、高产、优质等融合在一起,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基础研究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相脱节的现象;育种技术的发展也不够平衡,育种手段缺乏创新,花培育种、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研究虽有一定进展,但相关细胞、染色体和基因水平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尚很薄弱。

1.2科研与推广队伍结构欠合理,缺少协同作战机制

现在浙江省从事水稻、旱粮育种的科技人员分别为256人和120人,从事土肥和植保的科技人员各为50人左右。显出育种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战略型、实用型的农业专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人才队伍梯队结构也不尽合理,栽培及产业化研究人员偏少,育、繁、推人员比例不够理想,科技后劲不足。现有育种工作多以课题组为单位,各自为战。课题组在研究力量、种质资源、条件设施等方面十分有限,重复研究现象普遍存在,且不同课题组间的沟通与协作少、育种材料共享少;不同专业领域(如育种、土肥、植保、栽培等)的科技人才未能根据粮食安全需求形成合力,协同攻关,因而难以有效解决浙江粮食育种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制约了浙江粮食育种进程和突破性品种的培育。总体来讲,浙江粮食育种现状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亟需变革育种研究体系。

1.3粮食品种类型单一,结构失衡,没能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条件

目前浙江省粮食品种总体上讲类型单一,且存在同质性、低质量,竞争力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虽在高产品种选育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方面取得了进展,但重大突破性的品种少,难以满足粮食大幅增产的需求。一是高产、优质、抗逆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广适品种不多,多数在高地力条件下表现良好的粮食作物品种在瘠薄、盐碱、干旱等逆境粮田中种植时表现较差。二是季节性品种类型单一,以水稻为例,通过努力,单季稻品种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而连作晚稻尚待突破。三是现有品种针对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特别是与机械插秧、机械化制种等不能适应,难以提高生产效率。四是针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缺乏优质的专用型新品种。此外对粮食作物的稀有种质资源,如野生种、近缘野生植物等收集和利用也嫌不足。

1.4相关配套技术研究和储备不足,限制了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一是土壤、肥料、水资源等高效利用、改良与保育、精确施用、重大病虫害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技术不足,对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不够有力。二是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不足,在单项、高产、产中栽培等技术方面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相对的综合配套技术、优质环保专用技术,以及产后加工技术不足。三是栽培模式未根据品种优势进行创新和配套应用,综合生产效益不高。四是农机和农艺结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农机与耕作制度、作物品种、农艺的不相适应,以及国外农机对国内的水土不服等;也缺乏有针对性的轻型农机装备研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浙江省粮食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及主要措施回顾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有关粮食科技的专业研究所主要有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开展新品种选育、栽培植保、土壤肥料、质量控制等相关领域研究。现有相关科研人员208人,其中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79人,具博士学位81人。

2.1育成的系列新品种为浙江良种更新换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重点加强粮食新品种的选育,以高产、多抗、优质为育种目标,先后育成的水稻、大(小)麦、大豆、甘薯、玉米等新品种,有不少曾一度成为浙江省的主栽品种,对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早期育成的水稻品种原丰早,荣获1983年国家发明一等奖,总计增产稻谷70余亿kg;水稻早籼品种浙733荣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至2000年连续8年推广面积居全省早籼稻之首,1995年起跃居全国早籼品种之首;大豆浙春2号荣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累计推广面积约133万hm2。“十五”期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水稻新品种23个、大(小)麦6个、玉米7个、甘薯2个、大豆6个,通过国家审定品种7个,省级审定品种37个,都曾在浙江省粮食生产上起到重大作用。其中水稻协优7954、协优963,大豆浙春3号等荣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协优9516、中籼浙1500、浙梗20等获省(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水稻、大(小)麦、大豆、甘薯、玉米等粮食新品种103个,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其中水稻浙粳22、浙粳88、钱优1号等,玉米浙凤糯2号、浙凤甜2号,大豆浙农6号、浙秋豆2号,大麦浙啤33等新品种被相继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水稻浙粳22于2009年后成为浙江省晚粳稻当家品种,获201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年全省种植突破7万hm2,成为2009-2011年在本省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晚粳稻品种。水稻浙粳88百亩示范方平均产量11.376t·hm-2,2013年全省已种植3.4万hm2,成为浙江省种植面积第2大晚粳稻品种。水稻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浙优18百亩方平均产量达12.946t·hm-2。甘薯浙薯259成为超高产甘薯新品种,甘薯浙薯81及其衍生品种浙薯13、浙薯132和浙紫薯1号作为淀粉、粉丝加工、休闲食品的主栽品种应用,累计在浙江推广应用面积达10.515万hm2,促进了浙江甘薯淀粉、粉丝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并成为外省品种选育的主要种质资源之一。成果获201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大麦浙啤33等3个新品种百亩示范方产量超过6t·hm-2。2013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推广新品种大麦2.23万hm2,大豆2.41万hm2,甘薯3.49万hm2,玉米1.59万hm2。

2.2研发的生产集成技术促进浙江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农作制度创新及其配套技术、新品种栽培和机械化生产、重大病虫害预警和控制、农业节水、面源污染治理、土壤质量提升与保育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浙江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2.2.1农作制度创新20世纪60年代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开展了耕作制度改革研究,如在水稻种植上提出的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籼稻改粳稻、低产改高产、一熟改多熟为内容的“五改”及良田、良制、良种、良法为内容的“四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从3.75t·hm-2到6.00t·hm-2,7.5t·hm-2,超“双纲”再到吨粮田的发展过程,精细耕作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促使浙江省粮食生产从缺粮省转变到自给省,最后达到余粮省。期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还大力开发农业机械,致力于实现浙江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和化学肥料的应用。1960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制的浙江4号和浙江1号插秧机参加国家农业部与机械部联合举办的全国插秧机和半机械化水稻耕作农具现场会,其中浙江4号被评为全国定型推广的7个机型之一。2.2.2重大生物灾害预警和控制技术多年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持续有效开展了以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抗性品种筛选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的研发、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如在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玉米粗缩病等病原鉴定、发生规律及其持续控制技术,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大麦黄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抗源筛选、抗病品种应用等方面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成功研制开发了生物农药农安2号、孕茭灵、多抗灵、制蚜菌素、抑酶菌素,生物杀菌剂ST-6,高效诱虫板等项应用成果;另在生态控制水稻害虫技术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天敌,利用香根草等诱集植物诱杀二化螟,结合“三控施肥技术”减缓害虫种群发展,进而达到减量使用化学农药的目的。该项技术于2013年起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列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的主推技术措施之一,在省内外多地区示范推广,对确保水稻的稳产、安全、高效发挥了重要作用。2.2.3土壤质量提升与保育等技术针对浙江土地后备资源极其紧缺、基本农田面积及质量下降、粮食安全面临威胁等现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力开展了以下研究。一是新围海涂快速改良应用与培肥技术研究。创立了按土壤颗粒和不同质地分层快速降盐的工程技术,通过加快盐分的淋洗速度,使新围海涂迅速具有粮食生产能力。二是重金属、持久性有机废弃物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通过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培育,提高土壤健康质量,保证粮食质量安全。三是利用院地合作机制,开展基本农田肥力与环境质量保育研究与示范,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系统的构建,施肥技术的标准化,缓释肥、生物有机肥等环境友好型肥料的研发和应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技术的综合配套,持续提升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四是引进、筛选和推广优质、高产绿肥品种,对新增基本农田进行快速生态培肥,为农田占补平衡提供土地后备资源。五是加强耕地肥力测控技术及地力评价研究。浙江省现有耕地209万hm2,经调查研究,其中一等田62万hm2、二等田139万hm2、三等田7.6万hm2,摸清了耕地地力质量和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粮食产能和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估提供了基础依据。

2.3创新的科技运行模式为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奠定了基础

依托创新成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制定并实施推广院科技成果项目;结合省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简称“两区”)建设、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创建、水稻良种推广计划,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利用院种业公司、院地合作等平台,积极开展科技扶贫、科技培训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农民素质的持续有效提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3.1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2003年,浙江省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当年即派出46名省级科技特派员赴全省46个欠发达乡镇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历年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被列为派出省级科技特派员最多的单位。2010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派出个人科技特派员增加到66名,团队科技特派员35个,法人科技特派员1个。至2013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特派员累计提供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3200多项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面积0.57万hm2,扶持(创办)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166个,历年被评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先进单位,并曾荣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称号。2.3.2创建院地合作示范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导新建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按产业基本布局,建立从技术研发到示范推广、从种子种苗到产品上市,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形成农科教、产学研高度结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机制。在粮食生产方面,先后建立了江山农作物、义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湖农田保育等多个院地合作科技示范基地。2.3.3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20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人员结合项目成果、科技下乡活动等,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培训,传播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2000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设立了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实行“走下去”与“请上来”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提高了培训农民的效果。“十五”以来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642期,累计培训基层农民9万余人次,向农民赠送各类技术资料4万余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被授予“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全国科普先进单位”。2.3.4大力发展科技产业隶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集“育(种)、繁(殖)、推(广)”为一体,主要推广经营水稻、油菜、玉米、大豆、大(小)麦等粮食作物品种。公司种子生产基地遍及12个省市及省内11个市(县),常年制繁种0.14万hm2,良种年生产能力达400万kg。2013年农作物种子生产总量达354.9万kg,其中杂交水稻种子184.44万kg,油菜种子21.73万kg,常规稻麦种子136.01万kg,其他作物12.76万kg,为保障浙江粮食作物种子供种能力做出贡献。2010-2013年,公司销售各类农作物种子1224万kg,总推广面积200万hm2,增创社会效益14.3亿元。其中在省内水稻、大(小)麦、玉米等示范点150余个,示范面积达0.2万hm2。

3提高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在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下,浙江省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则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包括耕地资源短缺凸显,从业人员老龄化、兼业化趋势明显,粮食生产科技储备不足等。因此,必须正视现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为加大粮食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保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1加大对粮食科技的投入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粮食科技项目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浙江省各项粮食科技资金,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设立粮食科技专项(把原粮食育种专项提升扩容为粮食科技专项),统筹育种、栽培、土肥、植保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研究、示范、推广和应用,做到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确保粮食科技投入总额的稳定增长。瞄准粮食科技支持的重点和方向,合理调整经费投入结构。进一步整合现行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打包补助种粮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加惠农补贴资金,新增资金分配应与粮食面积、单产水平与商品粮挂钩,促进农民多种粮。继续扩大技术性补贴的规模,构建粮食面积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3.2加强协同创新,创新良种运行模式,注重育种绩效和知识产权保护

当前,各育种家开展育种工作,基本上是单干,彼此很少交流、合作,很难做到资源、知识、技术、成果共享,不容易培育大品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育种家的观念、传统外,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要更快更多地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抗病、虫、旱、逆)、低耗的大品种,必须真正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改变育种模式,优化研究队伍结构,凝练研究目标,突出研究重点。通过项目为载体,以育种家为核心,把种质资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栽培、植保、土肥、农机、质量标准、食品加工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协同起来,只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多学科齐心合力,才能在粮食科学规律上有所发现、突破,在良种良法技术和效率上有所发明和改进,才能培育大品种。要做到这一点,改变当前的育种评价机制,提高新品种审定的标准和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品种权的保护至关重要。粮食科技要加强项目顶层设计,科学遴选项目,跟踪国内外最新研发趋势,不断充实调整新的研究内容,要根据科技导向、公益导向、市场导向和绩效导向,进一步科学进行聚焦,将资金投入的重点倾向更具核心作用的关键品种、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避免资金分散碎片化、低水平重复,尽量提高资金效率,提高研发成效,严格考核指标。

3.3加快建设现代种业企业的步伐,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模式

要着力抓好大型种业企业的培育和科技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培养一批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以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与科研单位紧密结合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全力推动产学研的实质性协作,将种业研发与农业相关生产资料的研发相配套,通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分子设计等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使种业科技创新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

3.4加强新品种的培育和新型生产技术的研制与应用

3.4.1加强突破性品种的培育与应用加速发展和应用高通量转基因筛选及鉴定评价技术、高通量分子标记育种技术、高通量单倍体育种技术,以及规模化基因克隆、分子设计育种、高效细胞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育种先进技术,促进育种从传统方式向精确育种转变,提高良种的选育效率和质量,重点挖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优良品种资源,培育高产、优质和多抗品种,以及专用型粮食品种。3.4.2加强“良法、良土、良保”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良法”即节本高产高效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模式,以提高复种指数和促进粮食增产;“良土”即造就水土条件好、供肥能力强、产量高且稳定的农田;“良保”即以生态防控和绿色防控为目的,利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将良法、良土、良保与良种集成于一体,须加强良种良法的配套研究和应用,促使各项技术、资源潜能最大化,发挥集聚效应,形成科技兴粮的有效合力。一是要以发展效益农业和确保粮食安全为宗旨,在规模化、机械化条件下,加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业与畜牧业和水产业合理轮作、套作、间作和套养等粮田农作制度的研究,实施旱地作物优势套种、连作的多种模式搭配方案及种植示范,建立低耗高效多熟的耕作制度。二是加强节本高效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重点研究水稻配套高效、生态、适用技术,重视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促使粮食单产最大化。加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研究,有机融合农机和农艺,为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农资浪费、劳动力短缺、综合效益低等提供技术支撑,实现节本高效高产。三是应对浙江省土壤物理性状劣化、耕地肥力减退、围垦滩涂增加和耕地盐碱化等问题,加强土壤退化修复、有机肥改良等技术研究,着力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粮食丰产和农田培肥;加强土壤养分管理、质量保护、测土施肥、平衡施肥、精准施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切实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态性污染;加强缓释肥、有机肥、绿肥,特别要大力恢复冬季绿肥的种植,以及土壤面源污染方面的防治技术研究,推动全省粮食生产朝清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方向发展。四是加强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建立以抗性品种为基础、绿色防控技术为主、化学农药应急防治为辅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实现统防统治,达到农药的安全和高效使用。加强抗性品种的筛选和利用,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的研究,依靠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农产品质量产地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可控性。

3.5加强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