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9 23:02:45
导语:在技术管理工作思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一通三防”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通防副总工程师这个岗位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岗位,通过历年来的事故教训,特别是对于我公司来说,“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相当重要,历年来仅煤层自燃发火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我深感“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事“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具有必要的组织协调、指挥处理、应急处理的能力,必须具有严格管理、大胆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工作作风。
我的工作思路核心目标是:用技术保证安全,用责任促进安全生产。下面对我的工作思路做具体汇报:
一、具体负责矿井“一通三防”技术工作,协助总工程师搞好矿井自燃发火防治、瓦斯管理、风量调配等工作。贯彻落实上级下发的各项技术政策、指令、规定、措施等,协助总工程师把好关,组织制定“一通三防”工作规划、计划、实施办法等;组织审查“一通三防”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协助总工程师组织制定通防技术管理制度,矿井通风系统做重大调整和进行反风演习、救灾工作时,协助总工程师编制有关方案、计划和安全措施。
二、通风安全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突出工作重点,对矿井通风系统、自燃发火防治、瓦斯管理进行深入研究,精心管理、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消除通防隐患。定期参加“一通三防”安全检查、“一通三防”重大隐患排査,并制定治理措施,对查出的事故和隐患提出处理意见,经矿总工程师审査后,组织实施。比如说根据桃园煤业采掘现状,发现历史采空区、旧巷道漏风,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堵漏风措施,并进行实施,防患于未然。
三、掌握通风、监控、防灭火、防尘等系统的装备和运行情况,以及“一通三防”安全费用的使用情况,审核“一通三防”各类报表。掌握通风系统,瓦斯、监测监控、综合防尘、通风设施、局部通风等重点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负责抓好矿井瓦斯等级鉴定、通风阻力测定、通风能力核定等技术工作。
四、负责组织实施“一通三防”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经验的推广应用。特别是经过几次自燃发火隐患治理工作,学到不少先进经验及理念,灵活应用到桃园煤业采掘实际现状中,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五、做好井下带班工作,当班负责好井下各作业点的现场安全,遇到紧急问题,能立即处理立即处理,没有把握处理好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请示,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六、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一年来,我坚持贯彻集团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团结带领本部门职工,用心做事,努力工作,全面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较好地完成了本部门及所分管的工作。在理论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工作方面: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务实工作
1.沥青施工队工作
主要负责路面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安排全队的沥青施工任务。全年我们施工队始终以高昂的斗志、优良的质量、超前的进度、最小的成本、绝对的安全较好的完成了今年的施工任务。
2、安全管理工作
我时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两个月来组织了两次安全大检查和两次月度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招标采购工作
招标采购工作是公司创造效益的第一道关口,事关利益得失,也是容易发生问题、倍受别人关注的工作。 我非常感谢领导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 我绝不会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作为采购部分管领导, 我正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 力争尽快对所采购的物资达到一定的认知程度, 熟知所购物资的性能、特点 、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行情以及生产厂家特点等,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性价比最优的目的。近一个月以来还牵头完善了一些采购资料并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库。
4、生产施工队工作
施工队能够积极配合各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二、思想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立足基层、磨炼意志,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勤奋敬业、锐意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树立了良好形象,较好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特别是注意不能将工作中的急躁情绪传递和带给部门下属人员,应体谅和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2.要关注和加强与部门间的沟通工作, 发现问题应主动沟通, 当出现没按工作流程沟通的问题时,应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失误。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应用
1.前言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属于煤矿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构成要素,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各种机电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于煤矿机电技术实际发展需求,再加之煤矿生产具备较高风险性,一旦管理环节出现任何问题,就可能会引发矿难事故。因此,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2.煤矿机电基本管理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煤矿机电在日常管理活动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机电设备本身存在着问题。煤矿生产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机电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往往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当其逐年老化之后,必须予以进行维修。然而大多企业忽视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或者是维修并不及时,进而由于设备问题而引发了各种风险[1]。第二,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煤矿生产环节,通常需要多名操作人员同时进行作业,而其中任何一个操作人员在作业中出现问题,或者是责任意识欠缺、操作技能不强等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同时,煤矿生产环节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工作现场环境较差,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无形中增加了操作人员的疲劳程度,从而提高了风险发生概率。第三,管理制度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尽管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大力强调煤矿安全生产,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各种管理制度以及实施细则,但在其具体实践环节,许多企业却忽视了管理工作体现出的重要性,也并未将其落到实处,管理程度与成效因此而受到较大影响。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主要实践策略
3.1不断增强机电设备基本管理力度
首先,实行依法综合有效管理。煤矿企业通过严格执行与实践法律规范,以此方式成功解决现场实际设备管理操作问题。其次,落实监督监管责任。煤矿安全生产中严格落实监督监管责任,可以通过奖惩机制实现。这就要求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针对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必要的经济处罚,而针对管理工作当中绩效相对突出的工作人员,则可给予相应的奖励,用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再次,加大设备基本资金投入[2]。对于机电设备主要维修环节与改造环节,都需相应的加大资金投入,并定期更新改造设备,使之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发展需要。最后,根据企业生产需要,推行理性开采,通过不断的推广新技术、更换新装备,以及加强管理等,增强机电设备基本管理力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整体效益。
3.2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除了予以定期在岗培训之外,还可以通过适当提升其工资待遇实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同时其技术水平也应达到一定要求,以此作为机电技术管理实践过程当中的前提与保证。而这就需要给予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在岗培训,以培训、实践以及提高作为基本理念,制定出标准的培训计划,并定期选拔优秀人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提升其专业技能以及基本业务素质,使之能够胜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采取案例分析联系实践操作的形式,将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成果转化为实践经验。煤矿企业可以给予机电人员进行现场作业技术培训,使之可以将其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其综合性素质。
为了拓展技术人员工作思路,还可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或学者前往企业进行知识宣讲,或以讲座的形式宣传基本注意事项等。通过加强与各个高校之间的协作,形成较好的人才培养氛围。除此之外,企业还应一定程度提高操作人员工资待遇,采取绩效评定方式,形成奖励机制,予以其良好的晋升空间,以此方式激发操作人员工作参与积极性,培养出更多技术骨干 [3]。
3.3真正落实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否能够真正落实,是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与重要依据,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机电技术知识正处于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中,因而管理制度也必须适应其发展,这就必须对相关管理制度实施及时更新,使之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首先,煤矿企业要制定出技术管理针对性考核文件,并严格落实该考核文件中所规定内容,使机电技术管理操作更具规范性,从而提升整体管理质量,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其次,针对机电设备相关检查制度方面,可采取上岗检查制,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点定位于各关键岗点及要害场所,当岗位轮换之后,需实施全方位检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此外,煤矿企业还需制定严密的管理计划,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所有工序均要编写安全管理计划与具体管理流程,并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实施跟踪全程管理,而对于部分重点生产区域,还应由相关领导深入到现场进行指导与监督,确保所有的生产工序都与相关流程标准相符合,以此方式提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整体质量水平。
4.结束语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煤矿企业不断获取效益和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努力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并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潜能。
5.参考文献
[1]程天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10):10-13.
[2]舒林,姚立亚,赵艳丽,耿娜.浅析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分析与技术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12(12):230-232.
[3]陆明.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17):57.
关键词: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管理是否完善对建筑行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会产生重要影响。概括来讲,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就是指利用管理职能和科学方法来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讲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政策、上级有关部门技术指标和规定,有条不紊的,科学的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形成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过程符合技术规范、符合章程要求,保证施工建筑质量。但是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在以往的组织施工中,由于管理者思想的局限性,致使技术管理工作缺少规范和创新性,从而引发了许多工程的质量缺陷,进而影响到了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施工单位的声誉。
1 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备
在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尤其是小的建筑单位,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在建筑业实行总分包的体制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总包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属于总包把握全局,各分包处细管的格局,这就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不仅仅有总包内部的交流沟通,往往还涉及到各分包单位的协同配合,还要与平行承包单位作技术上的沟通和必要的衔接,因此建筑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制从广义上说,一般都是以工程承包合同结构所确立的管理关系,建立起以总包为核心、总分包密切合作、总包指导分包、分包依托总包联动运行的技术工作机制。但是经常有施工单位总包和分包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渠道,各行其事导致问题出现。而且在施工技术管理不完备的情况下也会经常出现原材料储存、堆放不合理,对原材料入库合格率控制不严格等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大了管理成本,致使许多单位在管理组织体系环节或多或少的出现了问题,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工程质量。
1.2 技术管理制度体系有缺陷
没有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要求。不能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在实行技术责任制的企业内,没有保证各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来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这是技术管理制度缺陷的主要外在表现。
许多建筑施工单位都没有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或者建立的制度和单位现有项目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现象时有发生。最普遍和常见的就是安全措施管理混乱,具体表现为安全负责人有名无实。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施工中为了方便违章操作,得过且过。组织人员缺少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普及教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不彻底。没有对防护设施例如脚手架等,按时定期进行有组织的验收检查、施工现场消防设施虚设等。再加上施工项目本身存在的弊端,管理人员水平的限制,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缺陷都需要迫切在制度上给予弥补完善。
1.3 监督管理活动不当,造成诸多隐患
监督工作不到位的具体表现总结起来就是“重建不重管”。这样的现象在任何一个建筑现场都不少见,从管理者到操作者,没有切实按照规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来进行施工,对于这些规章和规范的认识程度仅仅限于挂在墙上的标语。对于规程规范只不过是走过场,走形式,没有认真执行监督者定下的标准。一方面管理人员不尽职值守,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从而造成了大小事故不断。不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工作,缺少相应细节监督措施,是造成工程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因为操作人员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务工人员,缺少理论知识,传统的施工方式占据很大比例,在业主和其他管理人员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原材料浪费,工程返工率高,施工进度拖慢,安全问题凸显等诸多隐患。
2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2.1 审视自身管理体系,优化组织管理体系
认真对比相关政策法规和自身技术管理体系中的不同,修补漏洞。根据企业规模和实际需要设立设计师和若干项目经理,对整体项目确立一到两个总设计师,下面的分包项目每个项目由一个项目负责人落实到位。按照健全技术标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实际需要增设岗位,并且明确各个技术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做好项目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期的人员调度和配合工作。重视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举行经常性培训用来提升技术管理者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方面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几率,同时做好引进优秀人才的工作,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建设,完善后备管理人才库,做到技术管理层的可持续发展。
2.2 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优化操作规范
贯彻《建筑法》的相关规定,从源头开始认真落实。认真齐备各项 相关制度,包括可行性研究、原料审核、施工技术交底、施工、安检、安保等各项运作细节。严把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从大局入手,各个局部齐抓共管。这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不仅要从项目结构的整体把握,更要严肃对待小项目的质量,对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砌体工程等,都要责任到人,具体到事。
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规范进行操作,严禁私自改变或遗漏操作相应的行为。以土方工程的操作步骤为例: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明确以下工作思路:①现场勘查,确定施工方案;②测量定位方线;③土方清理车辆,现场清理平整;④现场排水降水;⑤熟悉图纸,技术交底,行使岗位责任制。然后要进行控制挖方标高轴线标高的复核,最后执行GBJ201- 83 规范、GBJ300- 88 规范、GBJ301- 88 规范、GBJ123- 88 规范所确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在后期要做好测量定位记录、验槽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质量检查和验收记录等得具体工作,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
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尽量采用技术性措施,优化工作手段,将人工的松弛、懈怠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对人工混凝土的振捣,仅仅依靠人为施工会造成不密实,不如改成采用自动化高抛免振化辅佐以人工的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有计划的将成本控制和施工进度结合起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方式方法。这两点这才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的重中之重。
2.3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万无一失
落实监管负责人的责任,从上到下实施全方位、无死角的全程监管。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条例》,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从墙上落实到心里,提高全体人员的规范操作警戒心;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手段,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保证设备检修及时、运转正常,消防设施细致到位。对脚手架,架体和建筑物的拉结,防护栏等相关设施进行经常性细致的检查和验收,杜绝危险状况的发生。
陕煤陕西韩城矿业公司前身为陕西陕煤化工集团下属的韩城矿务局,根据主业与辅业分离的原则进行改制,目前分为矿业公司和存续矿务局两大区块。
一、公司(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工作思路和方法老旧,难以适应目前公司发展要求的状况,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管理理念滞后,思想不解放。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没有树立干好本岗位工作的员工就是人才的理念,仍沿用旧有模式进行管理,跟不上时代及形势发展要求。
第二,人力资源基础工作薄弱。在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岗位管理为核心进行岗位设计,岗位分析与评价等基础性工作很不扎实,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缺乏科学性,没有岗位工作标准,也为进一步开展绩效考核、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设计缺乏应有的依据。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发挥。
第三,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在分配上由于没有开展绩效考核,或绩效考核不到位或成为一种形式,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均主义,工资不能按岗位、能力、贡献拉开差距,干好干坏收入差别不大。
第四,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缺乏对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员工激励措施,导致员工上升的路径单一,没有开通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职业协调发展通道,造成进行技术工作人才待遇低,发展前途受阻,唯有当官才能得益。这不仅影响公司(局)发展,也影响个人发展。
第五,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公司培训工作制度体系基本健全,运行程序也较规范,培训的量很大,费用也不少,但培训的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主要是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或原本就没有进入公司、部门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不到位。从而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差。
二、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及对策研究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开拓思维、创新发展,突破原有老旧框架,以全新观念、超前意识做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第一,首先做好人力资源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工作。
根据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员现状,分析统计近几年来人员流失原因,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在公司(局)内外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数量、质量和层次结构进行分析,编制出公司“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规划,指导不同时期公司(局)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防止不合要求人员大量过剩,具有特殊技能和知识人才紧缺,确保公司(局)不同发展时期人力资源的供应和有效支撑。
第二,做好公司内部人力资源考核考评及内部挖潜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员工绩效考评。主要是进行管理技术操作岗位分类,明确员工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考评计划、实施、结果应用流程和实施方案,完善配套制度和考核细则,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二是加大薪酬分配的激励力度。坚持公平性,激励性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采用固定薪酬与弹性薪酬相结合,普遍微调与重点激励相结合的薪酬策略,通过绩效考核对岗位重要者、多劳者和业绩水平高者,提高收入水平,激励员工具备更多,更精的劳动技能和更好的工作业绩,真正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贡献付酬,逐步缩小核心岗位和骨干员工与市场薪酬水平的差距,从而稳定骨干职工队伍,留住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局)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和完善人事档案、技能鉴定、统计分析、养老保险、职工卫生等管理信息子系统。逐步建立起标准统一、数据齐全、功能完备、操作便捷、维护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是加强外部人力资源引进及技术交流管理工作。加强外部人才引进管理工作。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技术进步,必须加快外部人才引进工作,主要是引进一批高智能、高层次人才,以填补我公司人力资源短缺之需,具体方法是将一些技术管理岗位公开对外实行招聘,以技术含量和管理层次确定薪金和待遇,基本与外部市场完全接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进外部高质量人才,加快技术升级步伐。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问题;对策
1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
1.1林业育苗技术落后
现阶段,我国在积极进行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方面,呈现出没有及时引进育苗新技术的现状,尽管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林业育苗技术的研究力度,但是我国仍然在沿用传统且相对落后的技术。现阶段,发达国家在积极展开林业育苗工作的过程中,应用相对广泛的先进技术包括无纺布育苗容器技术等,然而,我国仅有少数地区引入了这一技术,先进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模[1]。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有林业育苗工作中,没有雄厚的硬件设备做基础,包括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导致先进技术无法得到充分的应用;没有针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使用有针对性的构建机制做保障,在相关从业者缺乏引进先进育苗技术理念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
1.2技术管理观念落后
从我国整体的林业发展状况来看,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理观念落后是广泛存在的问题之一,多数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也没有实时关注国际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信息,在日常工作中无法提升技术管理观念的先进性[2]。在这种情况下,将对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工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被忽视、无法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提供保障等。而在这种情况下,林业育苗过程中,各项技术的应用也无法及时构建起有效的管理机制,最终影响林业苗木的健康成长。
2解决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2.1采用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
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中,严重缺乏相关硬件设施,包括电子设备和机械设备等,从而导致育苗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林业发展中始终使用传统的育苗技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积极构建健全的硬件设施,并引进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林业技术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内容加以研究和掌握,并在大量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林业育苗发展特点,对各项先进的技术进行改进和使用,为提升我国育苗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提升林业育苗质量和产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从提升林业育苗机械化管理水平来入手,为降低林业管理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做努力。在加大育苗机械化建设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应技术一定程度上的制度支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提升专项资金利用率;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为机械化在林业育苗关键环节中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从生产实际入手,增加对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在有效使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两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加大育苗技术机制的落实力度[3]。
2.2更新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理念
现阶段,要想应用良好的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为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对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理念进行更新,最终实现对林业育苗技术使用的科学计划和有效监督。在转变传统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各项技术使用的规范化,为提升林业育苗工作的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更新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理念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应转变所有制结构,吸引外资、私企以及个人的投资,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兼容并包等,从而扩大林业育苗工作发展过程中的融资渠道,应用市场化林业发展机制激发相关工作人员技术创新的潜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转变自身经营发展战略,并在市场中积极借鉴先进经营者的技术管理;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要积极更新自身的工作思路,努力在工作中实现优化组合各个生产要素的目标,促使构建的技术管理机制能够同市场机制相符,最终在引进吸纳进管理理念、切实实现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促使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成本得以降低,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在积极加强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在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林业功能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我国相关部门必须深入研究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缺陷,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弥补,才能够推动我国林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葛爱玲 单位: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二农场林业科
参考文献
[1]郑晓东.浅谈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5(9):89-90.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 资源共享 分析 探究
所谓的档案信息化,就是指必须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的组织和管理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做出一定的处理,使之可以为社会服务。档案信息化是加快国家信息化实现的必须手段。符合“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出来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这对于档案管理的发展起引导性作用。档案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是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完成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1.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状况
1.1档案信息化发展基础与背景
我国档案信息化发展整体呈现出发展较早,但发展水平落后的趋势。对于这种状况,各学界人士都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很多人认为,信息化发展不尽人意的原因在于缺少专业性人才,大家的重视不够,但主要是缺少资金和经验。对此,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档案信息化的实现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对于后期资源的补充不足。这的确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事实上,对于档案信息化发展,各级财政都非常的重视。据统计:2003年全国省级以上档案馆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所投入的经费就高达5000多万元。根据几年的数据显示,国家的总投入量并不少。预算规划都在百万左右,在浙江省数字档案馆计划中预算高达1500万元。尽管如此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投入如此多的基金相对于档案信息化发展依然觉得缺乏,这说明资金没有合理的规划。“好钢用在刀刃上”资金预算并不能决定后期的发展,而是我们在于怎样做好做到细水长流的长期规划。
1.2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特点
首先,构建起高度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按照政府规定的“整体规划、统一管理”的要求,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各省各部门之间的档案公用化,并且与图书、媒体、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各数字档案管理网络,并适应不同部门的专业化需求,实现了档案之间的无缝衔接。
其次,构建起全面、及时与严谨的档案采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选择了多级审批的档案采集流程,确保企业档案在采集过程中需要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准确性特征。
其三,构建起数字化、网络化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以实用、快捷、高效为发展目标,实现了自身档案信息资源采集、存储、管理、利用等工作的网络化,促进整个档案信息服务的多元化管理,让档案管理工作与生产运营结合地更加紧密。
1.3主要成果分析
2010年至今,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成绩显著。各地方,各部门的档案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档案工作正经历着翻天覆地改革。不仅扩大了档案利用的范围,实现了各省各部门之间的档案公用化,是档案从一张陈旧的纸转化成了飞扬在服务界的信息。达成了全国档案之间的资源共享,自此之后,档案不仅仅只是为国家机构服务,还可以为全社会提供资料。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实现了档案资源的远程共享,为利用者提供了各种形式,各种题材的数据,图片,文章。但是档案信息化并不等于通俗化、网络化,它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包括了有序的整理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数据库、并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开发并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同时建设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还有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等,可以说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呈现的问题分析
现今社会,各行各业都缺乏专业人才。档案信息化建设也一样。如果管理人员不懂得专业知识,就会形成专业和管理分离的现象。导致管理工作难度增大,效率不高。信息化管理是创新型的一种工作,具有跨时代的意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现实中,许多工作者具有思维定式,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真。在观念上和思想中难以适应这一跨时代的变化。很多工作者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不甚了解,甚至带有消极情绪。所以很多时候当单位购买了信息化管理所必需的设备,却没有人会操作,或依然延续传统做法,最终使信息化变成空想,造成了金钱和资源浪费。也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全面,使得一些信息网不能链接以来,造成利用者的困扰。甚至有时会出现总说纷纭的情况,即没有一致的说法,原因在于各部门交流不便,和各自为政的社会制度。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程。
3.新时期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思路探索
3.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传统观念转变为现念。即要树立信息化管理和创新意识,把档案工作从藏馆中转向电脑前。各部门人员都要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认识到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来看待。档案工作者们应看到前方的机遇与挑战,了解现代化管理思想,增加工作责任感,积极主动的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档案信息。做到因地制宜,适应时展。
3.2构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推行优质服务
档案工作是服务性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的信息。
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络, 档案的信息资源从一定程度上得到共享, 使得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国家推崇建立庞大快捷的档案管理信息网,即把档案,信息,图书,等组合成一个信息管理中心。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时代的快捷和高速。
3.3加强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优化管理队伍
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管理与专业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涉及到信息管理和网络建设等多领域专业知识。因此应摒弃传统的兼职模式,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人员机制,并设立完整的人员专业化培训,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只有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管理者的水平,优化管理队伍质量,才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前提。
3.4构建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必须终止档案部门各自为政的政治体系。建立一个具有同一规格的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使利用者可以清楚明了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同时通过资源共享,使地方档案部门走上具有自我特色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从而实现资源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形成整体化,完整化的管理体系。
3.5走滚动发展战略,踏上中国特色化档案信息建设道路
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目标,就必须走滚动发展战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导致了档案管理需要不断更新,我们不是要求设备的先进,而是要求思想的进步性。无论是文字档案一体化,还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化,都会是一个滚动发展的过程。通过滚动发展战略,形成不断更新的档案信息化发展,最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信息化之路
4.结语
本文对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与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讨论,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发展的总趋势,信息化建设必须以局域网建设为前提,计算机管理为基础,校园网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档案信息系统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工管理的错误,对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探究都有一定的影响。运用实践、总结、理论相互交替相互结合的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有问题及时探讨,积极改正;这样才能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将会使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杜晓宇.知识社会背景下的电子文件管理战略美国国家电子文件档案馆顶层设计研究.上海档案,2006(11)
[2]丁海斌等.电子文件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3)
[3]钱毅.中国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体系现状与实施战略[J].档案学通讯,2009(6)
[4]丁立新.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J].档案学研究,2009(4)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
我叫**,过去一年任职**公司**,主要负责公司技术质量工作。
2018年即将过去,现对即将过去一年来的工作给各位汇报如下:
一、2018年的业绩完成情况
1、组织完成了24种新产品电机的试制工作,正在进行8种电机的试制,完成了6种电机,18个零部件的首检FAI工作,为电机的批量投产做好的基础工作。
2、完成了对公司生产班组的培训工作。
3、完成了35种310台电机的返修技术准备和检验工作。
4、全年完成了1800余台电机的配件入厂检验、过程检验、电机试验和交验出厂工作,出厂电机的质量稳定性稳中有升,厂外质量问题同比减少4%。
5、深化供应商管理工作、不断探索,推出并落实了《供方质量责任管理细则》,使供应商管理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年度共下发《整改/考核单》81份,不定期、不告知随机到供应商现场过程监造8次,下发《产品暂停通知书》2份。
6、相关方认证工作:完成了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年审工作;配合完成了工厂组织的煤安认证及开口项整改工作。
7、完成了公司特殊过程的识别和定期确认工作,规范完善相关记录文件的正确填写;
8、配合完成了计量器具的1次校检工作,确保检测设备的有效性。
二、存在的不足
1、技术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图纸更新不及时不规范,与工厂不同步、工艺文件编制后修正不及时,没有变更版本号等等。
2、厂内外质量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能干好而没有干好的问题依然出现。
3、对供应商管理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1)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没有进行过评估(2)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建立。
4、监视、测量设备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1)试验台能力尚不完整,无匝间检测设备;(2)试验台直流电动机ZDY301系列负载试验能力欠缺;(3)无内花键检测规;(4)重要零部件的形位公差没有检验机制;(5)体积较大电机的检具不全。
5、人员素质、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1)公司规模的扩大,与公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度并没有跟上之间的矛盾渐渐突显;(2)新产品较多,但相应的产前技术交底频次太低。
三、2019年工作思路
1、通过培训、考试等手段,提高技术员、检查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管辖的范畴,形成随时可以进行替换的良性循环。
2、继续从源头加强外协外购配件的质量,严把源头质量关,规范外协件质量问题整改工作的落实,提高配件外观实物质量。
3、加强过程监控,关键工序增加巡检频次,把问题尽可能解决在萌芽状态;完善工序间质量问题的考核与处理,减少甚至杜绝类似毛坯问题在交验时处理的窘相。
4、提高技术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管辖的范畴,形成随时可以进行替换的良性循环。
5、厂外、厂内质量问题班前会通报,典型质量问题制作图片案例张贴于看板,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达到提高员工质量意识的效果。
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履行情况
通过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拒腐防变能力,另一方面,严格按照要求办事,加强自我约束,廉洁自律,杜绝了违法违纪情况。
2018年,****项目部在公司注水项目区管理指挥部和采油厂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科室各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下,项目部在坚持党建文化工程、五型班组建设的基础上,以“1231”工作思路和“三岗”创建为抓手,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通过选树标杆,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张力,树立干部职工新作风、打造项目部新形象、创造生产经营新业绩为目标,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奋斗下,项目部工作取得一定效果,实现了初步目标。现就2018年工作亮点及存在问题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亮点
(一)全面实行“巡改驻”,落实倒班轮休制
项目部成立后实行了“巡改驻”模式,项目部现有集中驻井点6个,驻点人数38人,共有野外驻井点37个,驻井人数95人,驻站、驻井率已达到100%,驻队率已达到90%。为确保制度的落实,狠抓劳动纪律整顿,为项目部工作顺利平稳运行打好坚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计量化验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原油偷盗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现场管理工作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体现在“两手抓”、“三及时”、“三提高”上,具体是抓入井材料质量关,抓现场监督关,及时上报、及时整改、及时解决,提高了油井利用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提高了油井检泵周期;驻站驻队制度的实行,在岗职工人数增多,相当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更加便于工作的开展,同时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二)“三岗”创建树模范典型
项目部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岗位管理工作,将管理重心下移至岗位。 扎实开展“三岗创建”工作,即:党员示范岗、先进模范岗、青年先锋岗。此项工作是在油田公司、采油厂党建文化管理工程、三基五型建设的基础上,以党建为统揽,以管理为抓手,以岗位为切入点,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的一项活动,其目的是充分激励干部职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为项目部发展注入更多内生动力,通过选树标杆,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张力,树立干部职工新作风、打造项目部新形象、创造生产经营新业绩。
(三)强化现场管理,提高井筒质量
项目部针对现场管理及作业不规范问题,坚持“遇见问题不规避,发现问题不耽搁”的原则,先后完善现场作业管理流程,制定了油田开发施工作业质量标准(射孔、压裂及修井)。通过现场跟踪、不定期抽查、技术指导等管理方式,有效提高油水井现场作业水平及质量,进而改善油水井井筒质量,采油井检泵周期同比延长120天,射孔质量达到油田开发施工作业质量标准的规定,压裂成功率100%;对注水井按照油田注水开发标准要求,进行定期常规洗井,进一步提高注水井的吸水能力。
(四)加强油水井问题治理,不断提升油水井效益
一是项目部针对问题井较多的现状,坚持“一井一策一工艺”原则,通过自行购买井下处理工具90余套,应用新策略新工艺,有效提高油水井技改质量及利用率,恢复停躺井49口,套损井治理5口;处理事故井21口,累计增油1823.97吨;排液改造井46口,累计增油1862.2吨;油井利用率由2月份的83%上升到现在的97.6%;恢复注水井24口,注水井利用率由2月份的66%上升到现在的96.1%。二是统一规范报表台账。制定了适合****项目部的各类报表台账,通过全面的培训,目前已投入使用。三是完善动态分析体系。坚持每月定期召开一级二级动态分析会,通过听取汇报、集中探讨、指导点评等环节,不仅摸清了油水井日常生产运行动态,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达到了动态分析服务指导生产的目的。四是动态监测工作扎实开展。配齐配全功图液面测试仪10套,井口憋压装置6套,及时准确的掌握了井下管柱、抽油泵工作状况;五是强化水质监测,先后配置纯水机、多参数测定仪、干燥器等8套化验器具,累计完成水样全分析1752井次,联合站注入水水质化验340次,注水站注入水水质化验1205次,及时掌握了油层产出水离子变化和注入水水质达标情况,为调整配注、水处理设备运行提供技术依据。
(五)严把绩效考核、确保“多劳多得”
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劳动强度增大、工作要求严格的环境下,体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分配原则,项目部及时成立了绩效考核小组,制定了《********项目部站、组考核管理办法》和《********项目部职工绩效二次分配方案》,首先是项目部由五组人员组成的绩效考核组按考核权重(工作量40分、工作完成情况30分、工作质量20分、工作态度10分)每月对各组站进行百分制考核,其次是由各组站按考核权重对本组站职工进行的百分制考核,根据个人考核得分来分配项目部考核后的绩效工资。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同时杜绝了工作态度不端正,出工不出力等消极现象。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地埋罐油泥清理难度大,部分地埋罐地基下陷、倾斜,罐体变形,影响油井计量的准确性,建议对油泥进行清理,重新安装地埋罐。
二是随着注水开发效果显现,日产液量增加,现有部分地埋罐因罐容过小,无法满足油井特殊情况下生产的需要,建议更换大容量地埋罐。
三是项目区有部分油井处于煤矿采空区,出现了套管变形、错位现象,且处理难度大。鉴于油井处煤矿采空区,而导致影响正常生产的实际情况,建议采油厂相关部门针对油田的煤矿采空区,与煤矿对应的相关部门取得沟通,对接,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四是随着项目区产能的不断提高,建议在2019年下达成本时给予充分考虑,增加材料、燃料、维修,用电等主要成本费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全面优化基础管理体系,着力推进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梳理细化岗位职责、完善优化管理制度。推行6S标准化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开展基地、站点、井场、道路等严重影响生产的基础建设改造。
二是加快地面配套系统的优化改造,为打造智慧型、生态型、效益型油田奠定基础。主要是完成地面生产工艺系统改造工程。整体规划、试点推行数字化建设和探索小片集输。
三是实施油藏调整治理,完善注采井网。进一步强化技术管理。坚持“三级动态分析”,利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问题治理,优化配产配注,不断完善注采井网。积极开展定岗定向的“传帮带”、“跟师带徒”活动。
四是探索降本增效管理新途径,力争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发展。围绕“提单产、降递减、控成本、增效益”这一主线,不断探索管理新方法新途径,创新绩效管理,规范过程管控,鼓励开展“小改小革”、“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等活动。
五是强化安全环保管控,生产运行科学高效。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创新开展安全培训,全面加强隐患治理工作。利用新工艺、新技术重新标定地埋罐罐容,确保计量管理再上新台阶。科学开展间歇采油,试行有序泵油,实现生产运行组织科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