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

时间:2022-10-06 21:10:15

导语:在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

第1篇

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众多,而物流成本居高不上的局面一直存在。本文通过对于物流成本的界定与分析,指出了中小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制造业工厂集散地。而在众多的制造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例又为最高。因而,针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对于制造业企业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升其自身竞争力提供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1 中小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简介

1.1 物流成本的界定

我国在2006 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构成》中指出:“物流成本是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货物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存货保险成本。”该定义的物流成本包含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直接在物流环节产生的支付给劳动力的成本,耗费在机器设备上的成本已及支付给外部第三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包括在物流环节中因持有存货等所潜在的成本,如占有资金成本、保险费等。

1.2 物流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控制可以分为局部控制和综合控制两种类型。局部控制实际上是指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中都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对成本进行控制,争取实现成本最优化。这其中包括物流成本中最重要的运输成本。同时,控制成本并不仅仅是对于花费的控制,提高装卸效率,节约时间,提高存货配送时间、减少劳务成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物流成本。综合控制指的是不局限于物流一个环节,采用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方式,将物流与企业其他环节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来去分析研究,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对于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

2 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存在着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存在

2.1 企业管理者对于物流成本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物流成本就是企业运输的成本花费,而并没有把物流成本与企业整体发展进行有机的联系。很多管理者认为运输成本几乎是不可控制成本,毕竟运输的里程摆在那里,过路费、油费、人工费几乎是不能控制,因此对于物流成本控制并没有真正的去研究与分析。实际上物流并不是简单的运输工作,这项工作与企业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以及众多的供应商、分销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一部分费用是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2.2 物流效率低下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物流效率的高与低代表着在单位时间内,物流转移产品的多与少。目前我国很多制造类中小企业其物流效率不高,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很多企业在物流订单处理过程中,并没有时间意识,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物流的第一个环节,如果仅仅在订单流程就影响了效率,那么在整个物流环节中,整体效率一定会大幅下降。另外,包装费用也是物流成本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现在有很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在对于产品包装时,仅仅考虑如何包装才能符合产品样式,并没有考虑到在物流过程中采用何种包装,没有专业的设计与指导 ,使得很多产品在运送过程中损耗率较高,这从另一方面增加了物流成本。产品的仓储费用是物流成本中的另一个影响因素。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仓储效率,减少仓储成本。例如企业可以统筹规划采购产品时间,让采购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应用到企业生产中去,从而减少企业的仓储成本,同时也就是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2.3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制不完善

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并没有建设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仍然按照原有的财务体系习惯来进行归依相应地费用。比如采购部门将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仍然直接放在原材料成本中去核算,销售部门把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物流成本仍然在销售费用科目中进行核算。虽然在会计处理上按要求是这样进行归集,但是企业应该将这些同属于物流成本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汇总,并进行相应地成本效益分析。

3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3.1 更新企业管理者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观念

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于物流成本管理认识,将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与企业生产、营销、财务等重要职能等同看待。应该认识到,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控制费用,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武器。同时,对于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的分析与研究,把握物流的各个环节,清晰明确做出合理的决策,使得企业各部门成员能够协调一致地降低企业总的物流成本。

3.2 提高效率、适当采用物流外包策略

为了进一步企业物流效率,企业应该对于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详细核算。当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大于或者等于物流外包成本时,企业应该考虑将部分物流业务进行外包,将这部分工作交给第三方物流商去操作,不但减少了企业的冗余工作量,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同时,由于将部分业务进行外包,企业不但减少了人员的雇佣,同时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3.3 完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制

目前国内中小制造业企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地归集方法来去核算,此种方法并不利于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有效地分析与核算。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应该建立合适的规则,统一物流成本核算体制,利用科学的分析来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规划与控制,以期实现物流成本实现最优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企业物流成本,为了在激烈地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通过更加科学地研究与分析,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20523-2006)[Z].2006

[2]李金.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

[3]曾兰桂 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12

第2篇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降低机械制造业成本的方法研究,目的是把成本费用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即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业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实现长足稳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容忽视的课题。同时由于机械产品存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而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况。本文为此针对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设计、采购、生产、工序等各个环节入手,即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机械制造业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1.1.2成本信息分散

制造业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3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1.2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2.1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1.2.2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3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1.2.4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而手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而成本分析也只是同历史成本比较,因此成本控制性差。

2.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2.1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管理系统,优化工艺和流程,实现快速简洁高效的制造单元,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比如通过企业内部物料资源计划(MRP)的建立与实现,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订货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这一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管理平台,研究产品从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层,使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形成以ERP为中心的MRP/PDM/MIS等技术集成的以管理为中心的制造系统,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2.2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从而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资、设备、工具、运输、行政、生产、财务、质检、理化等与材料采购和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各部门应严格按规程办事,材料采购业务流程包括:生产计划部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确定材料采购价格;主管材料采购的领导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批准;采购部门与供货部门签订供货合同;运输部门将材运达企业;质检部门对购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仓库管理部门对入库材料进行数量检查;会计部门按制度付款。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2.3优化生产环节控制

优化生产环节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1)加强物资供管工作,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产品成本的原始投入,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积累,前面从成本构成上已谈到如何降低采购成本,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价格运行及监督体系,成立价格审计部门,实行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验收权的分离,广泛、深入对市场行情作好调查,货比三家,不断降低采购成本。(2)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在产品成本中属于可控部分,加强能源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牢固树立设备是“本”的思想,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是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的可靠保证。(4)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提高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总之,成本竞争力是机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成本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成本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为机械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33.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9.

第3篇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在国家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之际,高职院校各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探讨的热点。在我院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提出逐步采用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教学方法,并利用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等项目,开始试点推行该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院07级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小组练习成果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对大型公司的成本进行完整核算,而且能够运用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先进成本核算方法对现有国内通用的完全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进,能够独立进行项目分析,形成学术论文,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大大提高了经管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如下:

1.确定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且的

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习成本会计课程,以制定的教学计划为限按时掌握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项目组全体成员将与企业成本核算进行实际的接触,通过对企业成本会计资料的收集,了解当前周边企业产品或业务成本的主要构成和核算方式,并且通过模拟企业成本项目核算流程,分析成本管理的运用情况;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树立节约理念,用先进成本的管理方法来实现企业成本领先,一方面,打下坚实理论基础,获得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创新。

2.分组收集相关的理论知识资料

学生在与企业进行实际接触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数据的收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对本项目涉及的知识和概要予以简介,对相关知识点涉及的网站、图书等进行介绍:另一方面,学生分组自学,通过课本、网络、图书馆收集相关资料。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项目为例,学生应当在前了解当前一般的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具体步骤、适用性、优缺点是什么?小组成员能够根据书本案例做一些比较简单、完整的数成本数据计算。在该步骤进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对知识点相当于是进行预习,在了解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才能具体带着问题下企业进行学习。

3.分组设计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

每组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关于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时,应当保持完整性和针对性,一方面,问卷的设计应当包含项目涉及的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各个知识点,此处可以参照指导教师制定的教学大纲;另一方面,学生根据分组了解的企业行业特征和产品特点,对调查问卷给予适当的修正。教师在学生具体制定调查问卷之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对问卷涉及的问题的个数、题型的选择予以指导;对问卷涉及的格式应当督促学生规范化;对问卷涉及知识点的完整性进行审核,避免重复

转贴于

和遗漏。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应当进行讨论和修改,每组学生对问卷问题的设置、修改、讨论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都能分配到各自的工作任务。

4.下企业进行调研并获得相关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资料

学生应当在企业中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或运作流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艺流程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有着巨大影响,学生进行调研的重点是熟悉企业的具体运作过程。当然,该过程的实施具有时间和生产技术保密性的制约,学生可以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了解方式,普通的制造业可以到生产一线参观;对于技术保密性较高的企业,可以请企业生产负责人对主要公开的生产环节予以讲解。除了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与运作流程,该步骤的重点是学生请企业财务负责人完成调查问卷中的题项,并请他们对企业成本核算概要和成本管理的现状予以介绍。

5.整理资料,汇总分析

该步骤是整个项目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和反馈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资料主要包括企业公开的财务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年度成本核算资料、企业生产流程图(可白编)、企业人事制度等。资料分析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内资料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生产或业务特点及其与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匹配性;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成本管理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度等;另一方面进行班级总体资料分析,主要针对每个小组获得的调查问卷,每组同学针对全班获得的调查问卷汇总分析,了解调查区域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总体特点和不足,并得出定性的结论。

6.提出改进意见,重新设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案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成本会计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性强,方法、体系复杂且应用性突出的会计专业课。目前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体系结构不完整,教学方法不完备,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对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及建议。

1.现行成本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继《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后开设的又一门专业课。其理论性强,方法体系相对复杂且应用性突出的专业课程。现行成本会计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都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予以改进。

1.1 课程体系不完整。

现行成本会计是基于产品生产的传统制造环境。所谓传统制造环境主要是工人借助机器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产品,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所占比重较大,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小,也就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中心,对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归集与分配,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再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成本控制,按照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分析。从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上看,一般包括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成本会计总论,主要提供成本会计概念基础;第二层次是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第三层次是成本核算基础,是第二层次的具体化,也是成本会计的重点内容。包括各项费用要素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第四层次是成本计算方法。由于不同企业其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决定了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与定额法;第五层次是成本报表。是向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提供成本信息的载体。十多年没有变化的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制造环境下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因为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制造环境已发生变化,在新的制造环境下,机器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方面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不断下降,而制造费用急剧在增加,如果仍简单地按传统成本法归集与分配费用,不仅不能公平地分配费用、计算和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甚至会扭曲成本信息;第二,从教学内容上看,没有制造业核算过程的介绍,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不利于学生对工业制造业生产核算过程的把握,更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第三,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明显滞后。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成本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同时成本会计又要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动态,不断更新、补充、优化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以满足培养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成本会计人才的需要和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管理需要。然而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即使对于近年来国外在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也会因为课时的限制而仅仅作初步的介绍。这种传统、狭窄的教学内容,即不利于培养多元化、全面掌握成本管理会计知识,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性会计人才,也忽视了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结合,忽视了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需要。

1.2 教学方法不完备。

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绝大多数还是依靠自然媒体(黑板和粉笔),还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学的需要,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方式单一,还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主要讲授书本理论知识,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新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着重于传授知识,而忽略知识的应用,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来的是肤浅的教学效果,更无法培养出思维开阔并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第二,实践教学欠缺,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课堂理论课的学习,确实可以把握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但缺乏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了解,又没有实践环节的训练,很难将成本会计知识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掌握的只是零碎的知识片段,难以将其整合运用,更无法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第三,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黑板和粉笔等自然媒体,而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最大的问题在于限制教学容量,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因为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钩稽关系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为了讲解一个完整的成本核算过程,不可能将所有的成本数据表格在黑板上板书,只能通过课本前后翻阅才能解决,使学生知识结构前后不能连贯且不成体系,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缺乏连贯和流畅性,学生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成本会计课程本身的特点,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面临着革新。

2.改革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2.1 在成本核算方面,增加作业成本法内容。随着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高度电脑化、自动化,改变了企业的产品成本结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比重下降,而制造费用比重却大幅度上升。这样,无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相关性,还是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来看,都要求把产品成本计算工作重点放在制造费用分配上,而传统成本法下以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分配费用已不能准确提品成本信息,甚至会造成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作出错误决策。于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并且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而传统成本计算法采用单一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由此导致产品产量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成本偏高,而产品产量小、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成本偏低,形成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转移,造成生产经营决策的失误。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是将产品生产划分为若干作业中心,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各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可以避免产品或劳务成本的扭曲。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部分先进制造企业已逐步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新的理念和计算方法,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中应增加作业成本法。

2.2 在成本会计教学体系结构上,增加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成本会计知识整体应用两个环节。

从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体系结构上看,一方面没有包括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进行了解这一环节;另一方面也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我们的学生都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缺乏对工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而一般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为背景,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术语难以理解,不利于学生对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理解,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也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所以,在原有的成本会计体系结构上,在第二和第三层次之间应增加一个环节,即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概况,其目的是通过该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其后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基础层次和成本计算方法层次的学习和运用。同时,在原有的第五层次后再增加一个环节,即成本会计知识整体应用。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的具体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及编制成本报表等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强化成本会计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

2.3 与管理接轨,推陈出新,教授几个新知识点。

新的制造环境和管理理论与方法,要求成本会计体系必须提供与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与生产管理实践密切结合。现代成本会计已不单纯是成本的计算、归集和分配,成本核算是为了做好成本管理,形成管理决策,所以,现代的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衔接。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信息是企业管理当局极为注重的信息,成本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就成本论成本,就教材论教材,一定要将这些时代性的新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包括作业成本管理和质量成本管理的内容。

作业成本管理将作业作为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以成本动因为标准进行费用分配,强调的是直接追踪和动因追踪,利用的是产品消耗费用与成本分配标准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业成本管理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进行动态反映,通过优化作业链,促进顾客价值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作用,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经济社会,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高低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质量成为许多企业的基本战略目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就会上升,市场份额也就随之上升。质量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已实现了全面质量管理,这就要求成本会计人员在以往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实行质量成本决策、最佳成本模型和质量成本综合控制等方法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要求在提供业绩评价的信息时,提供一些非财务性的相关信息,如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趋势报告和质量成本业绩报告等。

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变化,生产组织和管理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而对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成本会计体系应适应这种变化,把各种成本会计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进行吸收与借鉴,并将其补充到《成本会计》课程中,做到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更新。

3.创新成本会计教学方法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完善实践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的黑板和粉笔等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也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成本会计人才。因此,创新成本会计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教学已势在必行。

3.1 改革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因此要适应现代成本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判断能力。此外强化案例教学和模拟学习,将案例应用于教学,根据实际资料,设计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成本会计案例,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进行模拟,以便使他们加强理性认识。要想增强学生的成本会计意识,培养符合时展的会计人才,就必须加强成本会计案例教学。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时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要真实。成本会计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可信,为学生展示近乎逼真的经济事项情景,展示出会计事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思维创新和热烈讨论;二要有针对性。每个教学案例,都应该能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该课程的某些问题上有较深的理解;三要有互动性。会计案例的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进入会计处理的情景之中,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案例,让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发言产生互动。

3.2 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

在强化和完善理论教学的同时,逐步地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造仿真的会计环境,将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统一于教学中,从成本核算到成本的管理控制,通过精心设计,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分配角色、布置任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教材,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寻求教师的帮助,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成本会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同在会计部门做业务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课堂上的抽象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强化成本会计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走出校门,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到业务部门到基层企业去搜集资料,发现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总之,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实践性互动式教学,使成本会计的教学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把掌握的会计知识转化为强大的实践能力,从而成为社会有用的应用性人才。

3.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高质量的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先进的教学工具不但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的认知水平。成本会计有个特点:就是数据多,表格多,计算复杂,而且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讲解,造成学生对各知识点不能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但能够克服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法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还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技能,把枯燥无味的成本会计理论表现的生动有趣,再加上动画、音乐和图像,会营造一个非常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核算整体流程的讲解,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的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的讲解。而且,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可以采用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在前一个程序过程完成才能进行后程序的操作,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系统、结构化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管理上的要求越来越高,适应这种需求,开放教育培养出的21世纪的会计人才应具有全面的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王立彦、徐浩萍、饶青.成本会计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世英、徐保华.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14)

第5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控制;制造企业;管理

一、中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涵义及管理现状

物流成本的涵义是指物品在一定空间移动的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而制造企业中的物流成本主要是指制造企业为了其自身生产、销售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输送、包装等方面的成本,这些成本一般是以制造企业的物流控制的整体活动为控制对象,是可以为今后企业其他方面成本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具体内容包括供应、仓储、搬运和销售环节人员的薪酬与福利;生产材料的采购费用;销售费用以及仓库、设备的出仓费以及折旧费等。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根本途径。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指的是根据成本的定义和性质去控制以及管理物流,通过成本的控制手段来管理制造企业的物流,从而增强制造企业物流业务以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收益。

中国的制造企业历经近些年结构上的调整,从管理方法到技术上都进行了一些列的变化,基本上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可以拥有一定程度的市场生存能力,同时也具有了一些与国内、国际上区域性的竞争优势。目前,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脚步前进的飞快,加上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经济环境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状况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一会会加速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改革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资源型的扩张了,是将其制造生产的模式进行调整。制造企业更加重视产品从大批量少品种转向多品种小批量转换,有的也转向进行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配合市场经济向买方市场进行转换。这样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以及整个企业的管理技术都可以进一步的创新进步,例如有的企业采用JIT准时生产的计划,有的企业采用MRP进行物料的安排计划,也有的制造企业采用0库存的计划,另外还有大部分制造企业采取ERP的方法来加大企业生产成本以及综合管理的力度。制造企业的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在企业自身的发展构成中将成本更好的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进行规模性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制造企业以及国际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竞争本质上还是价格,即成本的竞争。中国制造企业近年来的物流平均成本约占中国GDP 的16.9%,同全球的平均值12%相比,超出将近两千亿美元的成本,可以看出中国与国际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从库存情况来看,中国制造企业产品的一般周转周期为35到45天,而国外一些成功制造企业的产品库存时间不超过10天。中国制造企业大多愿意运用自己企业的车队来运输货物,但货车空载率竟高达37%以上,同时因包装问题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每年达150亿元,货物运输每年损失500亿元人民币。

二、中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析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物流控制管理状态应该是正处在由配送实物向一体化的物流成本控制管理的过渡阶段。根据以上对中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涵义的阐述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现状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如下:

1.缺乏现代物流成本控制管理意识

因为中国制造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制造总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可能没有进行很好的成本控制管理,很多企业和管理者都缺失现代的物流管理控制的理念,就对物流成本控制的合理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使得一体化物流控制的应用比较难推进,最终可能难以使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和物流成本控制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2.制造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较高

首先是采购成本较高。大多数制造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的50%来进行原材料和元器件的采购,因此减少采购成本可以给制造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其次是运输成本过高降低了物流的效率。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以及受物流热影响,导致了运输成本很难降低;同时在制造企业中,呆滞物资库存量比较大就会占据大部分仓库空间,保管、储存和时间都需要费用,从而造成存货成本比较高。

3.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个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都争相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企业控制管理活动的环节,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并增强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中国的制造企业在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还不够高,对现代物流的很多先进技术的应用程度很低,很多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都比较滞后,这将会制约制造企业物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导致物流技术与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与发达地区以及成功制造业的物流水平有很大差距。这就会阻碍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进行,同时也是中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中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对策建议

中国制造企业的物流的综合发展首先应该关注制造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另外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忽略现代物流整个行业发展的进程。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进行升级和改革。其中制造企业与现代化物流之间的联系彼此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中国的制造企业物流水平进一步提升要归功于制造企业对物流成本进行了很好的控制和管理。由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管理是伴随着物流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其物流成本的控制就是与其发展紧密相连的,同时也必须要持续进行的一项长久管理的工作。本论文针对中国制造业物流的成本控制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如下:

1.构建一个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财务核算体系

会计制度在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涉及的物流活动分类编制其成本控制相关的科目,而不是以往将物流成本的各个科目直接分摊到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里。如果这样进行各个项目的统计,同时运用目前很热门的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那么物流成本核算的体系将会更加合理和科学。同时,需要构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物流成本财务核算体系。

2.加大制造企业物流综合成本的管理控制力度

(1)进行物流人工成本的控制。物流人工费用的超支一般都是因为实际用工数额超过预算导致的,因此制造企业应该在用工数量方面注意控制。应该有针对性地降低一些工序的消耗量,以便能够实现控制物流成本的目标。同时,应该以劳动生产率为重点来制定人事安排,或者采取与物流从业人员签定定额承包合同的方法,根据自动化供应的方法来形成用工标准化以及减少用工数量的目标。

(2)采取有效控制委托物流费的途径。这种途径可以指定一个物流外包最低价,将货源信息给很多各不相同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运用竞标等竞争的途径来决定要价最低,而且服务水平能满足企业要求的物流公司来进行合作。另外还需要熟悉物流市场行情的变动,设置专门的物流专员来进行物流市场信息的统计和整理,运用熟练的行业知识来控制成本。同时,也需要加大外包业务计划的管理力度,尽量降低物流的环节,进行合理安排以及尽快完成。

3.优化制造企业物流资源的配置

物流设备的投资是用来提高物流工作的效率,最终可以减少制造企业物流的成本。制造企业在优化物流资源配置的时候,不许得关注配置设备和资源的经济性,最好是通过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式避免设备的持有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物流的成本。另外,还应该对制造企业的物流运输的业务成本进行核算,分别进行成本对比,只有当外包之后的成本低于自营成本,且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能得到保障的时候,才需要将这个物流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才能减少成本。

4.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采取综合的控制措施

制造企业物流的综合成本控制实现包括了物流成本的横向控制、纵向控制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控制三个部分构成的综合系统。横向的控制一般是针对物流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分析、信息反馈和决策的,它有助于制造企业在可行性分析后做出最佳的决策;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则为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而设置的,如果需要物流过程创造价值最大化,制造企业就需要保障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最优化的配置。通过借助适当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手段,将横向控制与纵向控制交织进行,以实现物流成本综合控制的最大效应。

参考文献:

[1]刘巧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浅析[J].中国商贸,2009(7):35- 37.

[2]王晓薇: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460):123-125.

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的扩大,科技的发展,使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与需要,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迫切地需要根据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要求把多年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使之系统化、科学化,使通信设备供应管理趋于优化。

管理活动是时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五、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第7篇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理论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成本管理是为解决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存在的,成本管理理论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这一事实本身也印证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对企业起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富铁轨枕有限公司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盈利。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在成本管理问题上提供借鉴。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方面,特别是作业成本的应用和结合ERP的实施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英国教授罗宾-库珀(RobinGooperand)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战略管理会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来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国内:国有企业的成本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发挥预算在成本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成本管理比较单一。成本管理的内容由产品成本逐渐向企业成本和战略成本管理发展,理论研究者和企业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研究内容:从富铁轨枕社会成本分析入手,针对富铁轨枕存在的成本管理的问题,找出影响富铁轨枕的成本管理的因素,并进行整理,结合理论所学和相关文献的理论支承,提出解决富铁轨枕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拟采取的办法:实地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归纳分析、规范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成本数据的失真,由于成本核算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相关数据偏离真实值。

解决:技术分析与逻辑分析,实地调查。

五、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05)。

[2]于婕。基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销成本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

[3]张智洪。战略成本会计在黑龙江省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4]韦德洪,王珊珊。成本管理系统的柔性研究[J].会计之友(下),2015,(01)。

[5]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5,(01)

第8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ERP integration system management based on PDM technology, which can provide better cost

control and improv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关键词: 成本控制;ERP;优势;PDM;完善

Key words: cost control;ERP;advantages;PDM;to perfect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188-02

1 成本控制的理论

成本控制是企业规划、计算和调节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和耗费,使之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内,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的一项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过程,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最终实现更多的利润。它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传统的成本控制过分强调事后控制和节约开支,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现在制造业的生产需要信息、计划、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支撑,成本控制不但控制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同样重视产品设计成本、物料采购和库存成本、产品销售成本;不再单纯强调事后控制,而且要求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步有效结合;不仅强调节流,而且要求开源,全面整合企业供应链,从战略和全局方面控制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要实时、准确、有效实现这一过程的控制,单靠单纯财务管理软件是不能实现的,ERP系统不仅涵盖了财务管理功能,还包括项目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使成本控制也由过去的事后控制变为事前的与预测、决策、计划,事中的核算监控和事后的分析和考核。

2 基于ERP成本控制的理论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当今国际上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软件,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首先提出的。其内涵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为出发点,以价值增值流程的再设计为中心,强调打破传统职能部门界限,提倡组织改进、员工授权、顾客导向及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合理业务流程,以达到企业动态适应竞争加剧和环境变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尤其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ERP在成本控制中更凸显出它的重要作用,学者们也在发展成本控制理论的同时,越来越关注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一些规模性企业逐步采用ERP进行成本控制也证明是可行的。

3 基于ERP成本控制的优势

ERP完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系统内高度集成供应商、企业和客户整个供应链信息,积极协调各类资源,大大增强了企业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因此,ERP相对于传统管理存在很多优势。

3.1 资源实现整合 ERP系统正是整合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通过网络将供应商、营销网络等供应链中的各方连接在一个信息系统中,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通过供应链各企业的协作,大大提高了成本降低的空间。此外,由于ERP整合了供应链上各企业的信息,可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将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协作企业。

3.2 信息集成共享 在ERP系统中,系统可以迅速的集成各种信息,使得成本控制和预测更为精确,也使得各种成本信息的传递更为及时,可以有效保证企业产品的及时生产,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创造竞争优势。

3.3 有效控制物料 企业的ERP系统,将供应链和企业的一切资源纳入计划控制范畴,涵盖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对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在产品设计阶段,企业运用ERP成本模拟功能,模拟设计方案的成果,根据综合成本最低原则,选择产品设计方案,在采购和库存方面,ERP系统中设有科学的供应商管理模块、物料采购模块,设立标准的物料清单和唯一的物料编码,可以有效及时地根据库存变化和生产需及时确定采购计划,避免了物料采购过多造成积压、采购不及时影响生产等问题。同时结合系统内的供应商管理模块,选择优秀供应商,极大地降低了采购成本,减少了库存资金的占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按照标准成本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各工艺作业是否存在消耗浪费,针对不合理的生产作业,管理人员迅速采取改进措施;产品生产下线后,财务人员核算出实际成本,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比较,管理人员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生产打好基础。在ERP系统中还制定产品标准作业成本,企业对生产物料、工艺作业制定标准成本,系统可以自动汇总归集出产品标准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采购和库存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工资系统等生成数据或手工录入收据,系统按照已经设定的计算程序,自动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生成各类分析报表。ERP系统通过与实际作业成本进行比较,追溯源头,分析差异原因,使成本控制更精细化、更深入化,为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竞争优势提供有力保证。

3.4 成本核算严密 ERP系统中对于成本核算,是以BOM和编码及工令号信息为归集标准,以实际发生数量为计算结果,使用多少,领用多少,为哪个订单领用,为哪个订单周转,为哪个订单存货,从订单一开工就开始立项归集,真正做到了谁使用,谁分摊。

3.5 成本体系完善 ERP系统并非单纯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是把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会计信息和成本控制系统。采用ERP标准成本体系,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产品的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并将差异自动结转出来,可以帮助财务主管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减少大量繁琐的日常核算和核对工作。

3.6 适应审计需要 ERP系统软件具有充分的保留和提供审计线索的功能。在ERP财务管理软件中,初始录入凭证时有一条记录记载,在改动、删除时,并不是在原记录上变动,而是另有记录反映。这样在查询时,同一笔业务有哪些改动,什么时间改动,谁操作的,在哪项功能中变动的,均可查出。每一笔处理都留有痕迹,这就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线索和方便。

以上可以看出ERP是比较先进的管理系统,在成本控制中占有很大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已不满足于单一的管理系统,在运用ERP系统系统的同时还融入其他管理技术。如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

4 PDM的成本控制系统

产品数据管理(PDM)是以软件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管理技术,它面向制造企业,是一门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档、CAD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技术。

主要表现在:①通过PDM管理产品结构数据并自动生成所需的BOM清单,并为ERP等管理系统准备好前端的基础数据。②由PDM系统将零部件、BOM及工艺路线等数据传递给ERP,从而减少人工的重复录入及转换工作。③由PDM系统自动根据产品的零部件及BOM信息,结合从ERP系统中获得最新的价格信息来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和汇总统计。

5 基于PDM/ERP集成平台的成本控制的完善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和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PDM/ERP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为了充分发挥PDM/ERP,实施PDM技术环境下ERP成本控制的长处和优势,规避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在实施和应用PDM/ERP成本控制过程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深化。

5.1 加强PDM与ERP系统的紧密集成 这两个系统一般都不是同一软件开发商开发,为此在实施时应该充分考虑相互的集成问题,一定要梳理基础数据,制定各自的编码规则,注意不同的规范流程,在技术层面上则要解决PDM与ERP系统的接口形式,明确两个系统集成时开发商各自要解决的问题,这两个系统只有紧密集成,才能实现优化产品数据,规范工作流程,避免信息失真,确保信息流通畅,最充分地发挥企业资源效应。

5.2 推广ERP与PDM知识的普及 企业中运用ERP与PDM系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系统的应用离不开各级人员的参与,各级人员只有通过完备的培训,才能掌握ERP与PDM技术,了解到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个人的素质。同时ERP与PDM也是一个不断升级的系统技术,各级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分析与思考才能跟得上系统的更新。

5.3 有效与供应商的沟通 ERP系统的运作效果离不开供应商的配合。因此,除了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和供应商的沟通也是完善整体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地和供应商进行平等沟通,不仅让他们认识到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成为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借助信息化。同时,在与供应商沟通的同时,他们会传递有效的经验,提供正确、可靠的、必要、完整的原始数据信息,有利于企业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

5.4 加强操作人员的能力 ERP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了众多优秀企业的管理思想及企业自身的特点,其本身就是一个规范化系统。在运用ERP系统过程中,需要对各种业务操作人员加强培训,确保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通过系统培训,全面提升与ERP相关人员的素质素养和技能水平,规范ERP操作人员的行为,为ERP项目的深入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5.5 数据系统及时维护更新 企业最大的不变就是变,企业市场在随客户的需要不断变化,在考虑销售的预测和计划也要及时维护更新ERP系统的原有数据,如采购提前期,材料的价格,只有把数据的质量、信息化的质量放在比较高的高度时,信息系统的应用才会达到一定深度。只有及时录更新了相关的数据之后,才会给相关的分析带来准确的结果,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5.6 原始数据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拓展应用 ERP系统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录入系统的单据,如送货单、对帐单有一定格式要求,这是一个关键核心岗位,要求录入员一定仔细、准确、及时地把数据录入系统,不能出现差错,为保证财务原始数据的正确性,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原始数据的重视程度,重点规范数据录入工作,避免数据在录入阶段出现偏差。为了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录入数据应用条码和二维码扫描。条码技术的应用真正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实现了ERP系统的单据自动生成,不仅杜绝了传统“填写纸张单据-按单人工录入ERP系统-生成ERP单据”的低效模式,同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协同PDM技术的ERP信息系统管理,仅仅是管理者需要借助的一个工具,而无法代替管理本身。但作为ERP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可借ERP先进的企业资源管理的模式,有效的综合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出ERP的作用,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能.基于ERP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

[2]韩超.基于ERP的成本控制研究——以SY集团为例[D].沈阳大学硕士论文,2011.

[3]高艳.PDM在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第9篇

一、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要以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要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课程体系的确定,是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是按照教学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行动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均以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是通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法等内容来确定的教学单元。

同时,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发展远景,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师、统计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课程来设置教学课程,并将设置课程嵌入到课程体系中。并针对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适时修订对应课程的课程标准,更新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变化的要求。

二、加强精品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和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媒介,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参考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会计类一体化教材是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基础。例如《基础会计》教材,在体现实用性的基础上,更要参照会计从业资格的考核进行编写。教师要明确学生要达到的从业要求,学生应重点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对教师讲授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就有了一个参考的标准。如果理论与实践分开,理论势必达不到指导实践的目的,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专业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也要一体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接受,为真正的“教、学、做”合一打下基础。

三、重构课堂教学内容

要从新构建课堂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例如,《基础会计》最常见的授课顺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账户分类、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但也可以在进行授课时,介绍基本概念之后,先让学生认知会计报表,从会计工作的最后结果入手,先让学生知道会计工作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些工作。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也便于后面教学任务的开展。所以变化以后的授课顺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财务报表的认知、复式记账法、科目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制造业的经营过程、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

再如《财务会计》课程,为了更好的做到“教、学、做”合一,可以考虑采取按照会计岗位(出纳业务、工资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存货核算业务、经营成果核算业务、往来核算业务、总账会计业务、综合处理业务)来讲授,按岗位设置讲授业务内容,最利于采用“教、学、做”合一,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也确保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内容,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减少了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适应工作岗位及自己总结提炼的一个过程,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真正的体现了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选用适当教学手段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学过程强调工作的导向性和工作流程,将课程按照实际会计业务的展开划分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务,针对每个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教、学、做”合一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相对真实的会计环境中学习,增强教学效果。如利用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取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形式,又可以采取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的形式,教师指导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是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使他们主动地将学到的课内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五、加强软件硬件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到公司去实习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每个实习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实习实训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在校内完成。因此,要加大投入实习、实训的软硬件建设,为学生实践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岗位是非常必要的。要按照在校学生数建设多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备各类主要的会计(如金蝶、用友等)教学软件和教学实习平台,建立多个手工会计模拟室,满足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手工记账模拟实训、税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及会计电算化实训的需要。要按照企业和公司典型的会计岗位设置建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使学生具体模拟企业公司的会计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对会计类课程整体认识水平,为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打下基础。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工商业务模拟实训室、模拟银行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实习实训场所,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和实践机会。

六、培养双师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