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一次性用品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10 04:20:30

导语:在一次性用品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珠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上云天,天下珠海”就是最好的概括。珠海是美丽的,但是美丽中隐藏着一种“奇特的色彩”。因为个别市民不注意卫生,给美丽的珠海添上了不和谐的“污点”。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我们的周围环境进行了调查。

白色污染,可怕!

纸张的发明使到人类的发明迅速地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让人类的周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

浪费纸张:在我们班级里和学校的垃圾池里,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纸张在垃圾池里。黄的、白的、绿的……眼花缭乱。一张张色彩艳丽的作业纸揉成一团。

纸张回收:我在调查中,发现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纸杯: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视

的问题出现了。一次性用品浪费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应该怎样选择呢?市民为了贪图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一次性纸杯。人们说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为一次性纸杯的产生,使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受到了极度的破坏。市民们使用了一次性纸杯,就随地乱扔,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水污染,健康当心!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的什么生物都会无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鱼在游”再也不见了,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也许你会说,不是有桶装饮用水吗?但喝桶装水不是解决水污染的最好办法,喝桶装水一样要用到水资源。而且喝桶装饮用水对人们的身体不是很健康。

前山河:我曾经到前山河进行调查,发现前山河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水混浊,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塑料垃圾,并且时不时会传来一阵难闻的味道。原来在昌盛大桥下,居住着许多“三无”人员。他们的行为给前山河留下了很大的创伤。白天,他们吃喝拉撒,随地大小便……任由他们这样持久的持续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会被他们给糟蹋。如今,虽然前山河得到了整理,但前山河泥沙含量多,再加上水土流失,河水还是浑浊的。我还痛心地看到前山河的旁边还有一座座工业废料堆成小山。

所以,我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的饮用水不是总会觉得有一股咸味吗?这是珠海的咸潮。

在调查中,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我们组织了环保小分队,开展环保在行动的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

环保在行动

在今年“十·一”黄金周里,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过一个环保的长假。我们走进社会,用镜头去展现“环保”世界中的“精彩”。我们在使用数码相机有一定的难度:一般的相机都会有开关键。开是ON,关是OFF。我们的数码相机也一样,把键移到ON处。接着,我们要调好焦距,最后,轻轻一按就可以了。在按快门的同时,手不要颤抖,要拿稳相机,这样拍出的效果才会好。拍摄好以后,发送照片也有难度:首先要进入免费邮箱,点击写信,在框内打上主题,写上发给谁。由于是发送相片,所以要点击添加附件,粘贴照片,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点击“发送”便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掌握了现代的通信技巧。

我们拍摄的照片刊登在10月14日的《珠海特区报》的《生活周刊》上。首页的相片是我们学校的朱晨纬同学的作品,编辑还特地放大了呢!显得十分显眼。一棵棵郁郁葱葱。咦!是一个塑料罐做成的。真是别有用心!再看这一副:电话厅到处贴满了广告纸,花花绿绿的。我们的目光又被一张照片吸引住了,这是一张人们破坏环境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堵被画花的墙壁,照片旁边还写着一句话:“还墙壁一张的脸。”它提醒我们无时无刻都要爱护环境。

我在活动中,尝到了现代科技的甜头,用数码相机更加清晰;电邮让沟通更加舒畅。

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的周围环境就更美好!

关于《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报告

尊敬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

你好!近些年,虽说宁夏环境改变了许多,变得更干净了!但仍有形形的“垃圾事件”。

在银川市与永康南卷7号楼对面的马路上有9个拉圾箱,发出的恶臭以及装运垃圾时的噪音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这座垃圾箱放在这已经10年了,以前只有3 4个,现在增加到9个。每天下午6点以后,清扫员就往里面倒垃圾,然后有7 8个拣垃圾的人在垃圾箱里乱翻,过不了一会,垃圾就摊在马路中间。一刮风后,塑料袋乱飞,苍蝇成群,到处飘溢着恶臭气。而且7号楼院子里有两排平房,没有下水道,住户就把大小便倒进垃圾箱里。这还不算,没晚十一二点钟,环卫工人们开着卡车来收垃圾,卡车轰隆声在夜里很刺耳,指挥卡车的喊叫声,铁锨与地面的摩擦声,车厢和铁箱的碰撞声响成一片,令人们过不上安稳的生活。

在银川市南环路与玉皇阁南街交叉路口三个雨水井不久前同时冒水,导致街道被污水淹没,引起居民的不满。市政管理处维修人员经过三天两夜的紧急疏通,才抽干净水,等下井后发现,管道里堆积了数米长的便餐盒、易拉罐、矿泉水瓶、塑料袋、筷子等各种垃圾,管道口还有几根木棍把这些垃圾挡住,使下水管被阻。“管道里的垃圾从何而来呢?”这些都是附近的一些餐馆趁天黑没人,偷偷打开井盖,将这些垃圾倒进去的。

经济发展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但是,电子、白色,建筑等各种垃圾也应该而生。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已达1.2亿吨左右,占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且正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未经处理堆积下来的垃圾已达到70多亿吨,占地约80万亩。

令人欣慰的是,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很重视,计划耗资1亿元在宁夏建设垃圾处理场(区里的钱)让我们居名(学生)过上稳定、快乐,无环境污染的生活。:)谢谢!

第2篇

1.适时找准结合点,注重课堂上“渗透”。

1.1“渗透”内容对应化。

在生物课上,选择与教材章节内容有关的心理知识,有意识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感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品质教育。

如讲“绪言”一节时,我就播放了我自己录制的带子。这盘磁带里录有玉米拔节长高的“吱―吱”“啪―啪”的声音,有蛐蛐“啾―啾”的叫声,有公鸡啼鸣声,狗、牛、羊、母鸡下蛋的叫声,还有集市上小商小贩们的各种叫卖声。这盘展示了植物、动物、人类生命存在的磁带,给这节课的讲解带来了绝妙的效果。学生们的兴致极大,边聆听,边沉思。我就适时渗透了这段话:生命对于任何生物都是最珍贵的,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应珍惜一棵小草,一朵小花儿,一只小蚂蚁的生命。希望我们不要随意弄折一棵小树,采摘一朵花儿,打死一只鸟儿,别再让他们哭泣了。这段话对学生的感触很大,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丰富的情感。

人们常常把自信比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启动聪明才智的马达。我结合“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大脑的功能。成人的大脑重量约为1400克,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所有这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是相同的。告诉学生:即使是爱因斯坦的大脑,无论从体积、重量、还是构造上都与其他同龄人无多大区别。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根据实验和调查研究认为,除了天才儿童和低常儿童各占2―3%外,其余9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是相差无几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适时对学生渗透自信教育,使学生明确一个人能否成功和后天心理素质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用美国作家爱默生的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激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确立自信心,同时也启迪学生发愤读书,为其终身发展插上翅膀。

1.2“渗透”方式多样化。

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品质方面的知识,可利用上课后5分钟进行“环保之声”。这种方式很刺激学生的兴趣,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在此活动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学生代表,如杨帆同学推出了自己创意、设计的音乐果皮箱,能够吸引路人主动、自觉的将果皮垃圾投入箱内;李晓星同学组装了一套用具,并呼吁同学们远离一次性用品,保护自然、人类。亦可采用现场教育法,带学生到动物园、碧沙岗公园上室外课,亲近大自然,陶冶学生的性情,让他们在自然中充分展示自己。这不但是一种释放,更是一种提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可利用榜样法,我就把课本中从古到今的名人名事汇总出来,如:李时珍――本草纲目、华佗――麻药、孟德尔――遗传规律、袁隆平――杂交水稻等,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四大支柱”里就有“学会共同生活”。具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合作,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我就建立生物学习四人小组,并选出组长,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不同的研究任务,指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访问、实地调查取样、实验分析等环节,写出调查报告,最后,举办成果交流活动。四人小组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不但学到了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找准补充点,面向课外延伸。

2.1结合课外活动,渗透心理教育。

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如创办生物角,建设生物生态园,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对其身心的发展大有利处。如宋丽红曾研究了紫外线对青菜早期生长的影响,并认真记录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撰写的生物小论文参加了河南省第三届中学生生物小论文评选,荣获了一等奖。这次获奖树立了她的自信心,极大的促进并带动了各个学科的学习,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郑州11中。徐藩、赵凡、苗萃萃就是在生物角活动中组成的一个实验小组。他们交流知识,共同学习、实验。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培育出了大型真菌平菇,在学校的小科技展览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还有姜伟同学,自己独自进攻无土栽培这项新的生物技术,克服了困难、挫折之后,栽培的蕃茄硕果累累。姜伟同学以此为素材写的作文还荣获了一等奖。也可组织学生参观人体图片展,通过观看展览,召开专题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提高学生对人生真谛的认识水平,以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网、心理咨询室、设置心理教育宣传栏或设置标语牌,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2.2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心理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观;生态观培育

十报告中明确的指出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践行生态环保行为。当然,作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的生态观教育应该引起十分的重视。然而在对天津市5所高校的大学生近300名大学生所做的“大学生生态观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生态观现状很不乐观。

一、当代大学生生态观现状

此次调查针对天津市5所高校――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的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收回291份,回收率97%,问卷内容真实可靠具体有效。

(一)大学生对生态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也有所欠缺,不够全面。在问卷第一题 “您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仅有49.8%的被调查者知道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竟然有一半的被调查者不知道这个常识,令人吃惊。在问卷第二题中提问“对PM2.5和绿色GDP的了解程度”。仅有32.3 %的被调查者对PM2.5和绿色GDP的内容有所了解,而41.6%的被调查者仅对PM2.5和绿色GDP这两个词有所耳闻,却具体不知道什么意思。另外,当代大学生获取生态环保知识的渠道丰富,如59.11%的被调查者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来获得相关知识,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在校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在被调查者中有69.07%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生态方面的新闻报道,其他的还有报刊杂志(27.15%)、学校教育(23.71%)、政府部门的宣传活动(12.71%)、实习或者参加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占到22.34%。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多种媒介的共同参与,大学生对生态方面的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存在不足的是他们只是知道一些皮毛,对具体的内容知之甚少,对生态常识的掌握更多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与他们应该具有的综合知识储备、知识素养水平不相称。

(二)生态意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比较淡薄。调查显示,只有19.24%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关注我国的生态问题,55.67%的被调查者则偶尔会关注我国的生态问题,很少关注的大学生占到21%。当问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调查者都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59.11%的被调查者认为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二者同等重要,必须同时兼顾。9.62%的被调查者认为经济发展一定会会导致环境污染。而25.0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87.29%的被调查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因为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也有2.75% 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的环境还没有到必须要保护的地步。另外,在被调查者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表明自己会切实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可见,总体而言大学生认为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要和谐,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应当抛弃工业文明时代单向度的掠夺自然、破坏生态系统的理念。在日常的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愿意积极的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来。但是概括而言,大学生刚刚萌发了保护生态的意识,对生态环保事业缺乏更开阔的视野与胸怀。

(三)生态行为失范。大学生的生态行为习惯尚未养成,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生态行为习惯。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多的是一种实践行为。大学生生态意识超前于生态行为,也就是大学生的生态意识还没有内化为生态行为。在“公共场所如何处理垃圾”在回答这一问题时,90.7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会暂时先拿着,找到垃圾桶时再扔,有2.06%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随手扔掉垃圾。在另一个关于生态行为的问题中“当您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或者宿舍时,是否会留意教室或者宿舍有没有关灯?”46.74%的被调查表示当自己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或宿舍时,会经常留意有没有关灯,大约6%的被调查者从来不关注有没有关灯的现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大学生在公共场所的时候,显示具有较高的生态素养,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学校园中我们随处可见垃圾袋,餐厅吃剩的饭菜,外卖送餐的一次性筷子,随意践踏草坪,不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的现象随处可见。可见,大学生的生态理念与生态行为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的生态行为需要不断的提升,使生态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为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二、当代大学生生态观现状的原因分析

我国教育体制的落后,政府主管部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生态环保的工作只是停留于形式上,生态工作没有的到足够的重视,对高校教育的资金投入较少,具体到生态工作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教育部对生态课程的设置不完善。虽然将生态的环境科学作为一级学科,设立了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但是在高校中生态环境科学没有被列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以环境科学为主的生态环境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专业的设置、基本培养规格的设定、课程内容的安排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高校生态观培育的内容比较零散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专业科目为主,综合为辅”的办学格局。这就从宏观上导致了学科之间的割裂,纵向的系、室建制从微观上对学科的交叉渗透起到了抑制作用。”高校生态观教育的实施中,单纯的从自然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忽略了从美学、生态学、伦理学、哲学多角度的学科角度出发,忽视了生态环境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专业知识教育的结合。生态教育与各学科个课程的渗透局面没有完全打开,在其他学科、课程教学和实践重的渗透仍然停留在理想化的层面。这种僵硬的教育形式显然不利于生态学理论课程跨学科、跨专业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只是片面强调生态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生态意识和态度的培养。其结果导致大学生因缺乏关注环境的意识而不能自觉地将自己掌握的生态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变为实实在在的生态保护行为。

大学生自身生态修养欠缺。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时期,再加上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而他们的获取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当各种观念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块儿时,缺乏一种核心的生态理念的指导,导致他们的生态意识是极其不稳定的。社会学家鲁宾・威廉姆1951年对美国社会的描述:“美国人目前正面临这样一个时期:没有什么制度、信仰或价值再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一切都处于张力之中,所有的东西均受到挑战。任何社会的基本转型现在都在进行,许多极其重要的价值必须做出选择。”这种情况恰好与我们现在的中国相吻合。如大学生缺乏辩证思维的能力、片面的看待问题、冲动等等这些都使大学生在环境问题的价值取向上发生冲突,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问题关注度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不仅没有将环境保护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反而还存在破坏花草树木,破坏公共设施、浪费资源的现象。忽视自己对未来所应当承担的义务,这种生态观往往是形而上学的。整体而言,目前就我国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具备基本的生态意识,但不能形成一种心理自觉,不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行为上表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较为单薄,对自己作用以及所承担的责任感意识不清,在“知”和“行”上差距较大。

三、提升当代大学生生态观的对策建议

在对天津市高校大学生生态观现状了解的基础上,有利于对大学生的生态观教育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使其达到良好的效果。主要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制度教育3个方面来阐述。

(一)理论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理论知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水平。纵观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国家将学校开展生态教育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学校开展生态教育就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要求在中小学、大学、要开设相关生态教育的课程,在各科教学大纲中充实了生态教育的内容,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得学生获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和技能。而且现如今国外的高校已经为培养具有广博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建立了单独的科研中心,成为培养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我国的高校应该充分的发挥高校传播生态理论的主要通道,进行生态理论知识的传播和生态环保科研人才的培养。

首先,发挥思政理论的主渠道作用。在“两课”的教学中,通过课堂的载体将生态教育的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将生态理论的内容移到课外,户外,因地制宜的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理论的教育。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其次,学校开设环境保护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中融入生态理论的教育。这就需要学校鼓励各科教师积极的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着力寻找相关知识的结合点和渗透点,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具体教授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有计划、有针对的展开生态理论的培育。

(二)实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生态实践行为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园社团的作用,在“植树节”、“世界水日”、“国际湿地日”等特别的日子里,开展生态环保的宣传、举办一些生态讲座、生态演讲、生态绘画多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大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方针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积极的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社团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将“低碳环保” 的观念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注意节水节电,平时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生活资料尽量做到回收利用;鼓励大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选择绿色生活方式,组织大学生参观优秀环保基地建设,组织大学生在环保日清理公共垃圾,回收废旧电池,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从生活中点滴做起,通过以身作则的行动来增强自身的生态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宣传。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志愿参加社会公益组织的活动。从课堂上走向社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深入基层,开展环保调研,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也能收集到自己身边环境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为之后的分析研究做好准备,加深大学生对环保的认知认同,开展生态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对此地区的生态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提升自己的生态实践行为能力。

(三)制度教育――建立高校的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学校对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上建立一套完整的从上而下的完整体系,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生态制度,使其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在一起。如将节约用水、用电、节约资源等列为大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促进大学生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对教师采取奖惩结合的管理制度,将生态文明的理念灌输到教师的业绩考核中,规范教师的行为,为学生作一个好的榜样。学生管理制度方面,可以制定相关管理方法。如践踏草坪、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一经发现给予教导,屡次冒犯者给予严厉惩罚,从源头上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运用评比的方式,进行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评比,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学生、宿舍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这样从“学校――教师――学生”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促进学校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总之,生态观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同步进行,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实践行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感和义务感,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 刘建伟.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与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

[3] 王玲.大学生生态教育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5.

[4] [美]阿瑟.艾富兰.西方艺术教育史[M].刑莉,常宁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5] 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