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 17:50:47
导语:在财富基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本论文主要是阐述我国私募基金现阶段的运作状况及其合法化的研究,分别从五个部分来分析。第一部分,通过与公募基金的对比来分析私募基金的特点及运作优势,从而显示私募基金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从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历程的角度来分析其产生的客观背景,从而说明私募基金是市场自发创新的产物;第三部分,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私募基金的特点和优势,来分析我国发展私募基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四部分,从私募基金的利益保障和违规操作,来分析我国私募基金需要合法化;第五部分,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私募基金要如何合法化。
关键词:私募基金运作优势合法化
Abstract:Theemergenceofprivateenlistingfundinourcountryisnotonlyinaccordancewiththemacroeconomicsbackgroundofinhabitants’increasingfortune,butalsosatisfyingthoseinhabitantswholookforthewayofreproducingtheirfortune.Thiskindoffundwithstrongmarketfeatureshasgonethroughafrom-bottom-to-topway,whichdiffersfromthepublicenlistingfund.Hence,whenwedealwithsomeso-called“privateenlistingfund”incurrentmarket,weshouldtakeanattitudeofdeferringtorealismandhistory,tonormalizethosesothattheshocktothemarketcanbereduced.
保险毕业论文
财产保险是一种社会的经济补偿制度。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一是由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大量的剩余产品可保。如果社会产品只能维持人类最低限度的生活,人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也就谈不到财产保险。二是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即有险可保。如房屋被大火焚毁,船舶遇风浪沉没,汽车行驶中发生碰撞、倾复,地震、洪水等破坏性灾害使亿万财富在顷刻之间损毁殆尽等。尽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防灾消害的能力不断提高,但灾害事故是无法绝对避免的。这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经济生活的稳定,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将产生严重的影响。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又会不断增加新的危险因素。因此,为了保障社会生产过程不间断地持续进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的安全以及一旦受损及时得到恢复弥补,也就产生了对财产保险的需要。财产保险通过社会经济互助方式,用分散缴纳保险费的办法来建立保险基金,专门用来补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及社会生活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致的经济损失,从经济上解决人们对财产在遭受意外损失后的补偿问题,从而起到保障生产和安定生活的作用。版权所有
财产保险的职能和作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般而言,职能是事物本质的体现,而作用是职能履行过程中的具体效果。财产保险具有积聚资金组织补偿、防灾防损等多种职能。但其基本职能就是用分散危险、分摊损失的方法,建立集中的保险基金,补偿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简言之,即筹集保险基金,组织经济补偿。筹集保险基金和组织经济补偿是财产保险内在机制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单言筹集资金的职能,则储蓄也有此职能,单言经济补偿职能,则财政、民政也有此职能。财产保险的特色是用建立保险基金的办法来组织经济补偿的,筹集保险基金是经济补偿的手段和条件。没有保险基金的筹集,就无法进行经济补偿,而经济补偿是财产保险的目的和效果,两者相依相存,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正体现了财产保险的本质。版权所有
财产保险的基本职能既然是筹集保险基金,组织经济补偿。那么,在补偿损失这点上,社会主义财产保险和酱主义财产保险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从经济补偿这一基点所引伸出来的财产保险的作用,则因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等不同而有所差别。1982年2月11日国务院国发(1982)27号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情况和今后发展意见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积极开展保险业务,逐步建立我国的经济补偿制度,对于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安定人民生活,减少社会财富损失,都是有利的……是国民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财产保险的作用。社会主义生产是有计划指导、按比例协调发展的,各部门、各经济单位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遭灾,不仅会造成局部的生产停顿,而且会造成连锁反应,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部门的生产,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顺利完成。通过财产保险对损失的及时补偿,能保证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领域的正常运转,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我国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制度,无论国营、集体还是个体经济,生产和经营都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由于灾害事故的客观存在,一旦遭受损失,不但生产经营不能及时恢复,而且对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税金的上缴,银行信贷资金的偿还,职工工资奖金的发放,经济合同的履生等都会带来影响。通过财产保险,以支出较少的保险费而求得较大的经济保障,能使企业的经济核算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从而保证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通过财产保险,保险公司可以经常研究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总结和研究损失发生的原因,协助投保单位搞好防灾防损,消除发生事故的隐患,从而减少损失,预防和尽可能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通过财产保险,不断积累雄厚的保险基金,在未作偿付款之前可将其提供给国家用于信贷、用于投资,以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通过办理涉外财产保险,还能为国家创造外汇资金来源,与国际保险市场建立联系,分散危险、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
中国当前社会已走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沿,许多事物已与世界经济取得一致,也向资奉主义市场经济学了许多可用的市场管理方法,基金就是这其中的一种。其实证券在我圈是有它的必然,我国也像韩国50-60年代一样面临着经济迅猛的发展。而后出现资金短缺,出现我国特有的这样那样的困难,如国民储蓄居高不下.而国家储蓄利率持续下调,这时投资基金绝对是实现现有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有力途径。因此证券投资基金在未来的中国将有很大的市场和潜力。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经过短短20-30年的发展,也已经从封闭式走向了开放式占主导,从不规范走向了日益规范(当然还存在未正式规范的私募基金),但是中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随着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国务院炎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简称“国九条”)的颁布和实施,中国证券资本市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必将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以下就我的理解,结合国九条,对中国当前证券市场的各种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己之陋见。
一、我认为中国证券市场首要问题是没有好的投资项目
诚如“国九条”中所肯定的火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写作毕业论文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人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而证券投资基金在此起了重要作用,可是上市公司总体素质偏低,很多是面临困难的国有企业转制而来,上市后又不积极深入改造,只以圈到股票资金为目的;做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债券市场又品种稀少,造成证券投资公司在选股时不约而同地只能持有那几只优秀股,集中度高,不利于分散风险。而股票市场只有“做多”机制,没有“做空”机制,很难规避系统风险,证券公司于是也拼命做大,甚至出现操纵市场的违规行为。
国九条中第四条第五条就对此问题提出r解决方案:
四、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要求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改变债券融资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丰富债券市场品种。
对此我个人认为可以吸收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及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创造出适台中国特色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基金;而我国的高科技产业一直是一块肥肉,长期以来它属于高风险高回报行业,外国资本早就看好它,而我们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则可吸收国内很多民间资本,尤其是一些高收入阶层,会更看好这一块。房地产投资基金相对来说投资期限长,但中国房地产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资产容量不容忽视,我国早期不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也曾驻足过这种期限长的投资,但当时来规范化,反而造成了基金的流动性问题,而如果学习国外规范化管理话,它将很好地促进房地产资金的证券化,平分这个行业巨额的利润,让广大投资者受益。
国九条第五要求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推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支持竞争力强、运作规范效益良好的公司发行上市,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已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要求重视投资回报,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要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在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同时,建立对退市公司高管人员失职的责任追究机制,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要规范上市公司运作: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真正形成权力机构抉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强化董事和高管人员的减信责任,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对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控股股东进行责任追究。强化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责任,切实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于这一条,当然是因为存在国有股一股独犬,股权不流通,引起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造成的,通过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转让,可以得到些解决。但是我认为要强化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诚信责任,对损害公司和利益的股东进行责任追究的关键还在于一个信息披露问题:只有建立了及时、透明、平等的信息其卓机制才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而这很大一部份要靠我们加强中介机构的规范性和执业道德,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注册会计师很多是无法做到审计最基本的独立性的,这就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留下许多空子。
二、我国的证券从业机构本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不完善如基金发起人与基金管理人相同,基金托管人由管理人选定且有权撤换,写作硕士论文使其独立性大打折扣;基金管理公司机制也同样存在道德风险,独立董事制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等。故而国九条中第六就讲到促进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提高执业水平:督促证券、期货公司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其股东行为虽化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诚信责任.严禁挪用客户资产,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这一方面靠基金管瑕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切实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将基金公司的收益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挂钩,另一方面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证券、期货公司市场退出机制,建立汪券资信评级机构,鼓励证券崩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优化整合做优做强,以应对明年证券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国外证券公司的雄厚资金冲击。
另我认为我国的开放式基金仍是契约型为主的,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很容易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也不利于其发展,还是要像法人治理结构靠拢。写作医学论文在这点上国九条里也放开了证券公司的融资: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筹集长期资金,完善证券公司质押贷款及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办法,制定证券公司收购兼并和证券承销业务贷款的审核标准,在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下,为证券公司使用贷款融通资金创造有利条件。
论文关键词:超级年金改革 未来基金 澳大利亚养老保障
论文摘要:澳大利亚三大支柱养老保障模式拥有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基金保证其制度的顺利运行。但是,人口老龄化和全球金融危机为其将来的顺利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一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对超级年金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建立未来基金,专门应对预期可能出现的养老保障资金不足的风险。这些措施值得各国借鉴和学习。
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基本养老金、超级年金、个人自愿储蓄养老金三大支柱上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体系。它一直是世界银行推崇的一种养老保障模式。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征缴和投资路径多样化的大规模的养老保障基金,这些基金从根本上保证了这种多层次模式的完善性和高抗风险能力。然而,在人口老龄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障基金也面临着预期资金不足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澳大利亚政府从超级年金改革和未来基金的建立两个方面着手,进一步丰富养老保障体系,巩固养老保障基金的运行和长远发展。
一、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澳大利亚政府近期颁布的代际报告中指出,由于持续降低的死亡率和较低人口出生率,未来人口将会继续老龄化。到2047年,0一14岁居民人口数量将会有少量增长,传统工作年龄居民即15-64岁的人口将增长1/5 , 65—84岁的老年人口将为现在的2倍多,85岁以上人口将为现在的4倍多(见表1)。人口的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挑战是未来养老保障支付金的巨大压力、预期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以及老年人口的特殊服务项目缺乏等等。
在这些问题中,未来养老金的支付缺口压力是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澳政府从其首个代际
报告中就开始特别强调,如果政府一直持续执行当前的养老保障和税收政策,而不对其作出任何有意义的调整或补充的话,为了维持相当水平的生活质量,目前这一代的纳税人将要迫使下一代纳税人承担更高的税务责任来保证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向人民提供重要的国民服务,如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除了这些之外,如果现在政府不作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革新或创建,在不久的将来,政府预算也将面临来自超级年金偌大的资金缺口的压力,它也是目前政府资产负债表上最大的一项可计量的预期负债,2020年超级年金资金缺口将增长到1 480亿美元。
二、超级年金制度的改革
在澳大利亚引以为豪的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中的第二支柱—超级年金制度中,政府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以雇主的身份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雇员缴纳税率为工资总额的9%的超级年金税;另一种是以鼓励人们参与超级年金制度的身份为自愿缴费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在这两项中,第一项的数额非常大,使得政府承担了巨大的超级年金支付压力。当前澳政府超级年金受益金支付的缺口部分是由政府预算支付的,每年需支付约45亿美元,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预算将会完全面临支付养老金的压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政府陆续颁布了超级年金制度的改革方案,开始逐步实施一系列新的举措来提高超级年金的吸引力,使其变得更加时尚,更加安全,更加方便。2002年推出的新举措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新制度提供更多激励,扩大劳动者对超级年金自愿缴费的积极性。政府为低收人者的政府超级年金合作缴费;降低超级年金附加税,2010年降为10.5%;参与超级年金的自雇者可以申请一定额度的抵税;降低合法终止支付的税率。
2.增强超级年金的可用性、可获得性。延长个人缴费年龄,使得老年人缴费的年限能够更长,70—75岁之间的老人若每周至少工作10小时,可以继续向其超级年金账户缴费;儿童也可以有超级年金账户,由其父母、祖父母向账户缴费,而其他亲戚或朋友可以每3年向儿童超级年金账户缴纳3 000澳元以下的费用;婴儿红利将能够允许转人超级年金账户。
3.新的超级年金更灵活,更多选择。一方面,增强基金和基金受益可转移性的选择。2004年7月1日开始,政府给雇员机会来选择他们的基金,并允许雇员将积累基金中的现存收益转移到另一个基金中去,这可以消除退休储蓄不必要的花费。另一方面,新的方案规定可以分享超级年金。
4.增强超级年金的保障性。政府出台一系列提高谨慎管理的细则和条例,而且规定要求雇主每季度代表雇员进行缴费。
继2002年改革之后,2006年5月澳政府又通过一项简化、流线化超级年金的计划,它包括一系列的目的:消除退休者面对的复杂的现行税务规则;增加退休收人;增加对就业和储蓄的激励;提高超级年金储蓄取出的灵活性。这些目的体现了这十几年来澳大利亚超级年金系统最重要最显著的改革,而且政府将提供超过60亿澳元预算在未来4年内完成这些目标。
在新的计划下,从2007年7月1日开始,60岁及以上的已经缴纳超级年金税和收人税者,无需再缴纳超级年金受益税。由于超级年金受益不再被计人总收人,将激励已经领取了超级年金的劳动者继续工作,因为他们缴纳的收人税已经减少了。计划同样消除“最高支付受益限制”,此前的合理收益限制制度对按年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养老金的额度设置了上限,新规定确保了60岁以上人群能够从年金账户中免税取款。此举旨在通过放宽条款的限定来增加年金计划的灵活度,从而吸引更为广泛的人群参与。引进新的流线型缴费规则,在何时何地领取超级年金方面给与参与者更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在此计划下,退休收人将提高,1000万以上的有超级年金账户加上未来账户的澳居民和家人将会更加容易地得到更好的受益。超过10万的60岁以上的人将于2009年退休,而且这个数字将会逐渐增加。
三、未来基金的建立
除了对已有的超级年金制度进行灵活化的改革之外,政府还提供资金建立了一个公共养老储蓄基金—未来基金(The Future Fund ) 。2009年3月底,未来基金的资金总额已经达到了580.9亿美元的规模,迅速跻身世界主权财富基金十强。这项基金是通过转移政府预算盈余和转让国有股份积累足够的种子基金,建立专业的独立的基金监管和管理机构把基金放入金融市场进行积累性投资,产生相当数量的投资回报以保证有足够的财富来填补2020年面临的巨大的超级年金支付缺口。 未来基金所属于的主权养老储蓄基金由政府所有,与本国的社会保障系统相独立。根据澳大利亚的未来基金的资金来源,它又属于储蓄型主权养老储蓄基金。储蓄型主权养老储蓄基金是指一种政府直接建立的,基金的种子资产完全由政府提供且融资渠道主要来自转移支付,而不是来自于纳税人的缴税,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分离,只在独立部门的操作下进行积累性投资的公共养老基金。这种主权养老储蓄基金是为了应付养老保障未来的支付压力而建立,所以一般来说短时间内并不支付,只进行长期的积累性投资,以达到填补预期未来某一年度的养老金支付缺口的目标。
未来基金法案中规定建立未来基金监管委员会,由这个独立团体负责投资决策的制定并向政府承担未来基金保值增值目标的重大责任。除此之外,政府还组建了未来基金管理局,它主要负责未来基金的行政工作和具体运作,特别是执行监管委员会的投资决定。这两个管理机构分别作为未来基金的投资决策者和执行者,在未来基金法案及与澳大利亚政府签署的投资委托书的指导下开展基金的投资运营工作。
基金接受供款后开始向金融市场各个领域展开投资,未来基金法案中明确规定,未来基金投资所得的收益将直接作为资本进人资本市场,在2020年之前,未来基金中的任何资金除了支付监管委员会和基金管理局的日常工作开支之外都不允许被提取出来挪为它用;但是,若在2020年之前基金的总财富已经满足现在的超级年金缺口,则仅可以提前提取基金用于超级年金受益金的支付。这样的规定和承诺无疑是从另一个层次上对未来基金的确切性质的肯定,也是未来基金能否真正完成支付2020年超级年金缺口任务的保障。
除了未来基金法案之外,澳政府与未来基金监管委员会签署了由财政部长和负责财政、行政管理的内阁大臣制定的一份投资委托书,委托书中陈述了基金投资的宗旨:保证基金投资的长期回报率最大化,当前的目标是基金投资回报率达到超过CPI指数以上4.5%--5.5%的标准。基金监管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自己制定的投资目标为在未来的10年中实现基金投资回报率超过CPI指数以上5%。针对如此的监管和投资指导,有学者就明确地提出是市场而不是政府能更好地决定怎样的国民储蓄和投资水平才是合适的,所以由政府决定如何进行投资是不可能达到让市场来选择投资的高效率和高收益的;另外,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协会的政策与研究主任也指出,政府对于投资战略和预期目标的制定过于细化,这样的过度限定会使未来基金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主权型养老基金天生所具有的灵活性。
不过,也有一些国家的公共养老储蓄基金也制定了比较明确的投资回报率目标。如加拿大为了实现到2025年使总的投资率从8%提高到25%,制定的实际投资回报率为4.2%;日本制定的实际投资回报率为2.2%;新西兰制定实际投资回报率为利率加上2.5%。
四、评价与借鉴
席卷全球的老龄化危机和金融风暴,对各国的养老保障制度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拥有三支柱型的综合保障体系,但其仍然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养老保障基金的支付能力。政府对于超级年金的改革无疑提高了基金对民众和企业的吸引力,从而增加了基金在老龄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巩固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未来基金这个新兴的主权财富基金的建立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
建立未来基金的最显著的好处就是解决了政府面临的未来巨大的超级年金缺口的压力。虽然未来基金的管理和运作完全独立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但是从它的养老保障作用角度来看,未来基金无疑是给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三层支柱型养老保障体系加上了一道牢牢的保险。其次,未来基金进行有效的市场投资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再次,未来基金解决了政府如何处理预算盈余的重要问题。对于政府来说,这为其转移预算盈余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同样也可以作为对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再次分流的新方式。这样还可以避免因预算盈余和外汇储备过多而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另外,未来基金区别于缴费型主权养老储蓄基金的是,它纯粹只是一个投资基金,既没有由于提高当前缴费而形成的积累余额的显性债务,也没有现收现付制下尚未需偿还的养老金的价值与缴费余额累计储备之后的隐性债务。所以它会更大程度地减小政府面临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但这也要求政府对基金有着强大的财政支持。
(一)金融投资方向的基本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合格金融投资者的基础,除了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应用、统计学等公共基础课外,要获得扎实的金融投资理论功底还需要学习货币金融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会计学等专业基础课,理财学、保险学、公司金融、投资学、财务管理、期货期权、投资银行学、投资基金管理、投资行为学等专业课。近年来,金融市场朝着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推出的步伐加快,需要具备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产品定价能力的人才,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应向计算机网络工程、数据分析、金融数学、算法交易等课程延伸。
(二)“理性投资”导向下的教学内容侧重点
要培养合格投资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客观地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具备对不同的观点和纷繁复杂的经济金融现象的思辨能力,并在课堂中展开讨论,让真理在辩论过程中得以呈现,使学生掌握理性思考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能力,教师应立足于以下两个导向和两个侧重点,把握分析金融投资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方法:1.投资导向正确理解“投资”的概念对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至关重要。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有望保本并获得预期收益的行为。在投资过程中,经济主体为了获得未来的预期收益,需预先垫付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以经营某项事业。从该定义可知,首先,“投资”需要投入一定价值量的资产,可以是货币形式或是实物形式;其次,从投入到产出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再次,既然投资有时间跨度,那么就意味着投资者要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如通胀风险、信用风险等,其要求的投资回报除弥补资金的时间价值外还应能补偿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最后,投资要求保本并取得回报,即获得更多的未来现金流。一般情况下,比较投资与投机的不同,可以从资金投入者所期望的变现时间进行区分。2.理财导向理财是指个人及经济组织在某一时间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现金流状况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行为。由此可见,理财并不是急功近利地将投资的目光局限于短期回报。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理财是对不同人生阶段的现金流状况进行合理安排,而对一些经济组织,如养老基金而言,则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资金进出的合理配置和风险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理财规划师的职业应运而生,许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将选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投资规划、保险服务等与理财相关的职业。因此,金融投资的教学内容需要从维护家庭稳定、社会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谈投资问题,树立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恪守“信托责任”的要义,为社会的每个家庭和个人未来的财务安全提供保障性的金融服务。3.投资风险的回避随着财产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增加,金融服务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加强,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轻则导致社会财富重新分配,重则引发巨额财富转移和消失,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特别是金融受杠杆化潮流驱动的今天,银行家们为了获得高额的收益,不惜创设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以高额的回报为诱饵,向不知情的投资人推销,为未来风险的爆发埋下隐患。当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与资本的无国界流动相结合,金融风险得以如同瘟疫一般扩散和蔓延,一旦风险集中爆发,将裹挟实体经济迅速地步入衰退。在金融市场上,高收益与高风险如影随形、相伴而生,因此,金融投资的教学应从分散转移风险、化解危机的角度研究金融产品的投资价值,不应一味地以利益为导向,不顾社会的道德与责任,对金融产品的赚钱效应顶礼膜拜。4.引导对金融创新的理性认知金融创新的动力源自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规避金融管制。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它满足了社会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着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但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产品又具有杠杆率高、交易链条长的特点,普通投资者在被其潜在的高收益所诱惑的同时,很难对其复杂的风险构成进行有效分析。如果缺乏“理性投资”理念的引导,忽视风险控制,盲目追逐高回报,在利益的驱动下,金融创新很可能演变成为一些金融机构向普罗大众圈钱的手段。由MBS、CDO减值到CDS违约导致的美国信贷市场风险失控,进而引发金融风险火烧连营的次贷危机,说明了对金融创新理性认知的重要性。由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主动加强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开阔视野,关注金融创新活动的发展与变化,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研究在我国效率较低的金融体系下进行金融创新的适度性。
(三)教学内容中需加强“理性投资”理念的培养
培养选择恰当方法进行投资的理念(1)合理地分散投资的理念金融投资理论表明,分散投资可以降低乃至回避非系统性风险,即“要把鸡蛋放在几个结实的篮子中”。在实际投资过程中,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要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及所拥有资金量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如果个人投资者资金量是5万元~10万元,投资于3只左右的股票较为合适;如果资金是100万元以上,股票的种类应该是10只以上。而且投资的股票不能都同属于一个行业,否则达不到分散投资的效果。规模较大的基金更是投资于几十上百种不同的证券,并且法律还会对其单一投资对象的持有量进行限制,以控制风险。合理的分散投资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并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一旦发生风险也不至于“全军覆没”。(2)投资于合理价位的理念掌握基本的估值方法,了解不同行业的估值特点。如在股票市场中,20倍市盈率,3倍市净率的标准在很多行业里可作为衡量投资价值的简易标准,但在某些行业并不适用,如钢铁行业等。因此投资技巧需要根据行业不同、公司规模大小及业绩成长能力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投资者根据价值投资分析方法选定投资对象之后,可在合理估值范围内将资金投入。但此时,如果市场出现价格进一步低于价值的情况,即便账面上出现亏损也要勇于把握买进的机会。本杰明•格雷厄姆说过:“投资者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应该欢迎熊市,因为它会把股价拉回到低位”。如果投资过程中运气较好,买进股票很快出现上涨,不应太过乐观追涨再买,此时应细心观察,暂时停止买进行为,及时收集信息,对上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形势有变,所买进股票不再具有投资价值时,则应立即卖出。理性投资就是本着“宁可错过也不要做错”的原则,在不同行业中寻找还没出现上涨,估值合理的股票进行投资。学会控制投资当中的浮躁情绪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投机氛围浓重,但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亏损抛售、认赔出局不是必须的,有价值的投资对象在价格被低估的时候仍然可以长期持有等待其价值回归。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高智商或高学历,并不足以使投资者变得聪明,在投资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合适的心智与情绪,避免陷入市场的非理性狂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指导学生对金融产品投资价值分析方法的学习与投资效果的追踪,让学生更多地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关注金融工具的实际价值,在价值分析基础上进行投资决策,认识到无论是市场犯错还是自己失误,都没有必要过于百感交集,市场缺乏的永远不是机会而是耐心,从而增强学生在投机盛行的市场中克服浮躁情绪的能力,培养理性投资的心性。
二“、理性投资”导向下的教学实践改革
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仅凭课本阅读、死记硬背,必须亲身体验和实践,特别是对“金融投资学”的学习。因此,有必要进行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专家讲坛——学术研究这几个环节增强对“理性投资”理念重要性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能力。
(一)利用金融综合实验室培养“理性投资”的实战能力
金融市场变幻莫测,一次投资失误很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金融从业者的理性投资的经验不应留待从业生涯中磨练与积累。随着软件开发水平的提高和仿真技术手段的应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和教学应用软件,对尚未步入职场的学生进行“理性投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结合《国际金融》、《证券投资》、《期货与期权》、《金融工程》、《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金融综合实验室所提供的软、硬件教学资源环境,开展证券期货交易模拟、外汇交易模拟、银行经营实务模拟等实训活动,让学生对不同金融产品的市场行情、交易情况以及价格变化规律有一个总体认识,系统演练组合投资、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升其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实战能力。
(二)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对“理性投资”的认知水平
实习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跟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塑造和提高学生对“理性投资”理念认知水平的必经阶段。校企联合设立实习基地,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他们参与到实际部门的投资项目评估与投资组合管理过程当中,通过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来验证“理性投资”方法的可靠性。另外,学校可以配合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实习基地的建设,请金融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士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企业文化、部门机构设置、管理理念、职业操守,让学生了解金融投资管理对专业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为将来步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聘请金融从业专家讲授“理性投资”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局限于高校“象牙塔”式的教学,还应加强与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业务机构的沟通与联络,聘请经验丰富的金融专业人士,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公司的经理、财务总监、行长等到校开辟专家讲坛,通过他们丰富的从业经历和生动的案例,向学生传达理性投资与风险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及时了解金融创新发展的最新进程和金融监管存在的纰漏,从战略的高度和实际操作层面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难点与对策,从而加强对“理性投资”理念重要性的认识。
(四)提高“理性投资”理念下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个人理财 工具 策略
一、个人理财概述
个人理财是指投资者在结合自身的薪资水平、自身资产和负债等金额进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先设定好一个自身的财产预期收益目标,再根据自己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结合个人的预期资产收益目标运用譬如银行储蓄、购买债券等多种投资手段或投资组合对个人的资产以及负债进行管理,有条理的规划资金,使得投资者能够在自己可以承受的损失范围内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而现在人们口中的个人理财,不再是纯粹的储蓄存款或自身投资。它不单单包含了财产的累积,并且还涵盖了财产的保值和保障。财产保障的中心是对损失的管理和控制,即当投资者自身的生命状况意外或投资者所处的经济背景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情况时,不会导致使自身和家庭的生活质量遭遇重大的影响。
二、浙江地区个人理财市场现状
我国个人理财市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落实,它的发展速度却是十分的快速,因此浙江省的个人理财市场也正在迅速的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按类型来分可分为保本型、浮动型和结构型。数据显示:从2004~2014年,保本型理财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接近70%,说明保本型产品最受百姓喜爱。而按照产品的投资期限来分可分为短期理财产品和中长期理财产品。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居民的选择是以短期理财产品为主,2014年短期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到了63.18%,而中长期的则为22.84%,其余为长期理财产品。而从发行规模来看,主要是有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而在其发行能力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则分别位列前三位,说明中资银行在产品数量上依旧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数量占有份额远远大于外资银行。以上数据也能从侧面表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投资者的财产累积额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理财欲望愈发旺盛,此类种种原因都为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成长和壮大提供了优良的契机和充裕的物质根本。
如表1所示,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其银行理财能力更是位于全国各省之首,这也充分表明浙江的个人理财市场的现状是良好的。因此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浙江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浙江居民理财意识的逐渐增强,此市场在未来可能将会有非常巨大的发展远景。但是由于现阶段居民的理财概念还不太成熟,同时也缺乏一定的专业理财能力,并且目前省内的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服务还跟不上投资者的需求,市场供需还存在一定的裂痕,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浙江省的个人理财投资市场到目前为止还只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三、个人理财工具分析
(一)传统理财工具
个人理财在品种上基本可以简单地分成个人资产品种和个人负债品种。其中个人资产品种包括基金、股票、债券和存款等;而个人负债品种则包括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个人消费信贷等。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股票、债券和基金等个人理财品种的普及,并且经历了不同的牛市和熊市,同时也经历了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等个人理财市场中可能发生各种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省居民开始逐步走入了个人理财投资的大军中,很多银行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都纷纷成立基金公司,推出了很多不同的理财产物,给人们理财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和方法。
(二)互联网理财工具
互联网理财就是根据互联网大数据,确定用户对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制订出契合的产品与服务。
截至2015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理财总规模为81.18万亿。银行、信托、券商和保险是最大的理财机构。其中银行占28.95%;信托占20.08%;券商占14.65%;保险占14.61%;基金公司占20.51%,其中包括基金专户4.03万亿,基金子公司8.57万亿和私募基金4.05万亿;互联网P2P理财占1.21%。其中除了P2P理财规模疯狂增长近400%以外,基金下属的资管子公司理财规模扩张最快,同比增长率高达130%,其次是私募基金,同比增幅也超过100%。
就目前而言,虽然浙江省绝大多数居民依旧更偏向于银行储蓄等传统的保守型理财工具,但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表示愿意在了解清楚理财市场的相关信息后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较高收益的理财活动,并且由于浙江省各大金融理财机构也都正在不断地进行理财产品创新改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浙江省可供居民选择的理财工具一定会更趋多样化!
四、浙江地区居民个人理财策略
对于浙江居民而言,个人理财能够使自身积累更加丰富的财产,并且能够让个人财产得到保值和增值,有利于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要想收获较好的个人投资理财收益,必须要考虑多种因素,因此制订正确的个人理财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设定个人理财目标
进行个人理财投资的前提就是要设定好一个适合自身的目标。由于每个人的收入、需求和对风险承受能力等都各不相同,所以个人理财目标的设定必须要结合每个人的实际生活。同时这个目标最好具有可度量性和时间性,以保证能够对自己有一定的督促和激励作用。一旦设定好了个人的理财目标,就可以按照这个目标来制定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了。
(二)每月强制性储蓄
对于个人理财而言,养成良好的个人储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开设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储蓄账户,然后每个月坚持存储一定金额的资金,通过对自己每个月的强制性储蓄来提高收入的留存比例。强制性储蓄一来可以减少个人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花销,二来万一某天生活中出现急需用钱的情况时也可以从容应对。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储蓄,那么未来一定会有一笔非常可观的存款,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个人理财方式,并且这种个人理财方式的所伴随的风险也是十分的小。
(三)学习金融知识,适当投资
学习个人理财投资的相关知识,了解各种理财产品的特性对于个人理财投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熟悉和掌握了各种金融理财知识后,适当尝试理财投资,不仅能有效地降低个人理财投资的风险,还而且能让自己在个人理财投资过程中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当然在学习金融知识的时候最好是根据自身的风险喜好去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譬如对于那些自身比较喜欢投资且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居民而言,可以选择多看一些炒股、基金或是期货现货方面的专业书籍,然后再去做一些适当的投资,不过在涉足这些领域时事先设置好止损点位也非常重要;而对于另外一些对投资可能不太感兴趣也没有太多空闲时间去管理投资,但却想要尝试理财的居民来说,选择一些信誉良好的P2P理财平台也不失为是一种好的理财方式,比如平安保险集团旗下的陆金所、阳光保险集团旗下的惠金所等等,其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也是相当可观!
(四)增长个人技能以及素质
收入是个人财产增长的基本来源,而进行正确的个人理财操作又恰恰可以使收入得到有效的保值和增值。因此,浙江地区的居民必须要重视个人理财技能和个人理财素质的培养和增长。可以在工作闲暇之余报名参加一些个人理财职业技能的培训课,从而学习一些必要的理财知识和理财技能。在日常工作中要勤奋努力,这样一来便有利于自身的升职加薪,而个人的收入和将来的财富也会随之增加。
五、结语
有投资就意味着会有风险,作为个人首先就是要准确地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要懂得根据自身的财产状况、个人负担以及收入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配置好自身的财产,其次,居民个人必须要清楚市场的理财产品和其走势,合理的分配好理财金额,谨慎地进行理财。在选择银行或者其他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货比三家,尽可能地选择信誉比较良好、收益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不能只为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去选择一些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范围的理财产品,因为一旦在投资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时发生意外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总之,我国的个人理财行业就目前来看还处于缓缓上升的阶段。而浙江作为一个在全国个人理财行业发展中比较领先的省份,自然而然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对于浙江地区的投资者而言,如果能够清楚的了解并意识到我国和浙江地区的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趋势,做到明确自身的理财投资目标,再依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出适合自身的理财投资规划,并找到适合自己理财投资方法,同时又能做到合理地去规避理财投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风险,那么必将成功地在理财投资的过程中收获相应的财富!
(作者单位为宁波大红鹰学院)
[作者简介:郑佳能(1994―),男,浙江嘉兴人,本科,毕业于宁波大红鹰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理财。]
参考文献
[1] 周宁.理财规划及理财之四大误区[J].南北桥,2012.
[2] 王家杰.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个人理财风险管理[J].商情,2015.
来自国家劳动和保障部的消息,为做实个人账户,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划入社会统筹。“11%变成8%”到底会对我们的养老金账户以及将来要领的养老金产生多大影响呢?
2000年,国家体改办等8部委出台《关于城镇医药卫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4部委推出《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把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较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从此开始。政府负担减轻了,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改善,但医疗费用随之上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人生阶段、财富需求、理财建议
面对上述资料您做何感想?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您又拥有多大的信心?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增长、高通胀,如何规划您的中长期投资理财计划,轻松面对未来所必须面临的养老、医疗、购房、教育等压力,这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要想成功的投资理财,您就需要更细致地去考虑您的未来。只有弄清您一生中各个时期可能需要些什么,您才能够制订出一个有效的投资计划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人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年轻时期、建立家庭、步入中年、退休养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收入、支出上差别也是极大的。
一、年轻时期
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旅程,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莫过于是“独立”,而钱似乎永远不够花。对于手中的钱财,常会停留在学生时期有多少花多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阶段,甚至因为可以利用银行借贷,而随意扩张信用,造成负债累累、入不敷出的窘境。大学毕业前,花的是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毕业后情况完全发生了改变,要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只能在不超出收入的水平上进行消费。根据现有的经济实力,形成自己能承受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必须在能够承受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不论是房屋、家具、汽车、衣着,还是娱乐,都要与现状吻合。必须考虑的是在收入范围内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理性的决策,还是继续依靠父母支付账单;是享受不必要的高消费,还是理智、耐心地期待美好时刻的到来。
不如先学会记帐吧!把自己每个月的支出记录下来,然后制订一个符合自己收入状况的预算,坚持执行它,避免因为年轻而产生的冲动消费。适时的建立自己的应急备用金,货币基金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有了应急储备,接下来该是储蓄第一桶金了!未来您将面临购房、结婚的压力,凡事不能都靠父母,自己储备些,您会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开通定期定额基金会帮助您养成一个良好的储蓄习惯,由于短期内您就会面临购房、结婚压力,建议考虑债券类或平衡类基金,它会帮助您抵御风险,尽快累计财富。早日购房,拥有一项有价值的资产,买房其实是长期储蓄的一种方式,总有一天您会还清贷款,在此过程中,您不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更可以不付房租,在房产上未来您会得到很大的回报。
如果是单身,可能暂时不需要寿险。不过事故和疾病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面临,所以聪明的做法可以考虑一些健康和残障险,消费性的保险会是一个更经济的选择。
二、三十而立
经过五至七年的打拼,事业上已经小有成就,财富积累也经历了初步阶段。事业逐渐步入稳定,收入处于一个高速的增长期,同时家庭也逐步地开始完善起来。多数30岁的人已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早一点的,已经在策划为家庭添一个新成员,或者早已是“三口之家,其乐融融”了。在这个年龄段,消费和支出也渐渐地开始进入一个比较高峰的阶段。理财,自然也就格外重要。
财富巨子李嘉诚就非常重视30岁的理财。他在总结自己的理财经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
那么,在这个时候您同样需要一份备用金,另外也请为您的房屋贷款储备一份备用金,数额最好能满足您3-6月的总支出,储存的方式仍建议为货币基金。如果不是丁克族,那么该开始考虑为孩子储备教育基金了,尤其是准备今后送孩子出国念书的家庭。由于可投资的年限较长,不妨考虑放大些投资风险,定投股票或股票基金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仍是收益最高的投资利器,而风险完全可以利用时间来冲淡。
在这个人生阶段,很多人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照顾老人。如果家人依赖您的收入而生活,您就该购买人寿保险以防不测,当然健康险和残障、失能险也是必须的,这时的保险该是一个长期的规划了。
三、步入中年
事业、收入达到顶峰,而此时孩子的教育、上一辈的养老,种种支出也把你变成了一块“三夹板”。对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而言,家庭正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事业步入丰收期。在这个时期内,家庭收入较高,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并且能够较快地增长,同时家庭又面临着教育、养老等责任。
从财务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应当是自我养老的理财规划。社会保障能够提供的保障比较有限,按照常规的估算,国家社会大致能提供30%左右的养老保障,而为了建立您年老以后的财务尊严,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积累的养老金来养老。生活的成本在提高,人均寿命在延长,养老金的需要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40岁时再不进行养老规划,您将会后悔终生。
您或许已经累计了一定的经验和金钱,有足够的知识来进行更积极的投资,以便资本增长的更快些。或许您该建立一个投资组合,不妨用试试这个公式,100减去您的年龄,用这个数的百分比投资于风险类资产,随着年龄的上升,逐步降低风险资产的比例,适时的往低风险的债券类资产转移。如果有能力或许再投资一套房子出租,它会更好的帮助你抵御通货膨胀,建立更完善的养老基金组合。
处于这个阶段,您的人寿健康保险可能更贵了,但是为了您的家庭,请合理规划您的保障。
四、过了六十
开始收获果实,日常支出可能下降,其他费用(如医疗等)却会上升。有的人可能在高龄时仍有可观的收入,但大多数人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工作。退休之后您的花费多半会减少,但收入同样也会减少。如果您自己的收入和来自家人的赡养已足够让你生活,那么可以把投资的目标放在财产的增长上。不过,多数人总会需要从原有的资产中取出钱来,以贴补生活。和从前相比,保护您的资产不受损失已成为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了。
现在带来定期收入的理财工具越来越丰富,之前您购买的养老保险可以为您受益,债券、债券基金、结构存款、低风险的信托产品都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组合。总的来说,加强对财产的保护,把风险降到最低,将是最为明智的决定。按使用时间的远近,购入不同到期年限的债券,哑铃式的债券期限组合,将会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如果您的健康状况还不错,又在多年前买下保单,您现在可能还不难支付上涨的保单;那么也请准备些应急医疗基金,应付突发状况,还是必须的;如果可能的话,保持一张年轻时使用的信用卡,将会是一道有利的护身符。随时您也可能告别您的亲人,为了不给您的家人造成任何烦恼,不妨建立一份遗嘱,让后人感受一份您对他们的关怀。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轮回,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如此的重复,如何轻松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做的更好?也可参考一下如下的财富建议。
一、尽早投资
您可以三十岁建立教育基金,也可以四十岁建立养老基金,但是您是否知道晚7年出发,可能要追一辈子?
投资要获利,一定要先行。就象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提早出发的,就可以轻松散步,留待后来出发的人辛苦追赶,这就是提早投资的好处。
假如您20岁起就每月定期定额投资500元买基金,假设平均年报酬率为10%,投资7年就不再扣款,然后让本金与获利一路成长,到了60岁要退休时,本利和已达162万元;而假如您26岁才开始投资,同样每月500元,10%的年报酬率,整整花了33年持续扣款,到60岁才累积到154万!相比之下,早投资是不是更轻松?
另一方面,投资一旦开始,就千万别停下来。时间越长,投资的效益就会越显著。假设您26岁都没有停止投资,而是继续坚持每月投资500元,那么,到了60岁,累积的财富将是316万,几乎是2倍的收益!时间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师,它对投资结果的改变是惊人的。
二、长期投资(定期定额)
每个月给您100元,能用来做什么?下一次馆子?买一双皮鞋?100元就花得差不多了吧。您有没有想过,每月省下这100元,您也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呢?
如果每个月定期将100元固定地投资于某个基金(即定期定额计划),那么,如果在基金年平均收益率达到15%的情况下,坚持35年后,您所对应获得的投资收益绝对额就将达到147万。
过去,银行的“零存整取”曾经是普通百姓最青睐的一种储蓄工具。每个月定期去银行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存起来,过上几年会发现自己还是小有积蓄。如今,零存整取收益率太低,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个月去储蓄一笔钱的习惯换作投资一笔钱呢?结果会发生惊人的改变!这是什么缘故?
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复利的作用,投资金额的累计效应非常明显。每月的一笔小额投资,积少成多,小钱也能变大钱。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如此之大,一个好的习惯,可能带给您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会改变您的一生。
更何况,定期投资回避了入场时点的选择,对于大多数无法精确掌握进场时点的投资者而言,是一项既简单而又有效的中长期投资方法。
三、组合投资(资产配置)
俗语说:“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分散投资却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策略。
如果您只买了1只股票,一旦选错,赔个精光;但您如果买的是20只股票,不太可能每只股票都涨停,但也不太可能每只都大跌,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涨跌互相抵消之后,结果可能是小赚或小赔。显然,全部的钱投资在1只股票上的风险,比分散投资在20只股票上的风险要高得多。
除了在一种资产类别中进行分散投资以外,您还可在不同的资产种类中选择多种投资方向,如股票、债券、现金和银行存款等。选择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投资品种构建组合,您可以兼顾风险与回报。例如,一个股票占40%、国债占40%、定期存款占20%的投资组合,1996年至2003年间的平均年回报率为9.07%,高于100%投资于定期存款的组合;同时,其标准差(衡量回报率的波动程度)却远远小于100%投资于股票的组合。
四、优质投资(相信专家)
基金将会是个人长期投资理财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的帮手。门槛低,通常最低的定期定额计划只要100元至300元每月。而从中国开放式基金诞生的2001年至2005年,中国的股票型基金连续5年跑赢了大盘,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管理能力得到了有力的证明。站在投资专家的肩膀上,您有机会赚得更多。
选股票呢?每天博傻于硝烟弥漫的股市战场,您是否会感到彷徨?您又是否感到无奈?买什么套什么!恐怕是大多数人心中永远的痛。何不考虑些大蓝筹股票长期持有,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优质大盘蓝筹绝对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
以上只是几个个人中长期理财的小建议,其实我们大家可以做的更好。这篇论文,主要就是阐述个人中长期投资理财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需求,各种问题,以及各种合理的规划手段。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财务状况,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理财需求,尽早规划,长期投资、合理组合您会拥有更幸福的明天!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03年、2004年、2005年。
2、(英)利奥·高夫:《花旗银行引领您构筑个人财富》,2005年10月出版。
严格意义上说,本书并不是一本理论色彩浓厚的私募投资分析教科书,而更多的算是一本关于黑石投资哲学和黑石奠基者的人生感悟的著作。本书讲述了黑石集团创始合伙人彼得・彼得森的成长历程。这个出生在追求美国梦的希腊移民家庭的穷小子,青年时抄袭论文被麻省理工学院开除,后转投西北大学商学院和芝加哥商学院深造,辗转从事过广告业、制造业和资产管理行业,其后跨入政界成为美国商务部长和白宫经济顾问。离开政界后,彼得森利用自己积累的人脉关系,与在雷曼一起共事的斯蒂芬・施瓦茨曼共同创立了这个管理资产达到几百亿的股权投资机构―黑石集团。
在书中,彼得森认为自己的投资哲学非常简单,“我始终相信一个机构的道德规范应该放在第一位,从黑石成立的那天起,职业道德和诚信都一直是最重要的。“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彼得森强调“永不进行敌意收购”,他深信这一投资立场将为黑石与企业之间建立更加有益且持久的关系。可是,放到金融业发展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正是彼得森的这些更富有洞察力的投资理念成为了黑石集团的护身符,使黑石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并购浪潮退去后依然能够幸存和壮大,也使得黑石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主要投行折戟沉沙的险峻时刻,依然挺立不倒。
在品味彼得森人生和投资故事之余,我更多关注的是黑石集团成长史所折射出的私募股权产业发展轨迹、这一产业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可以借鉴的地方。美国的一些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的不少有限合伙人无法兑现出资承诺,一些私募巨头因此出现一定幅度的亏损,黑石集团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达到8.271亿美元。面对金融危机的考验,股权投资基金开始逐步改变原有的投资策略,其中有的开始探索降低投资风险,增加对风险较小领域的投资,由投资初创期的创新型企业转向投资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有的则在行业选择上更加集中和保守,并开始参与一些中小型并购交易,同时大幅度减少杠杆收购。在此基础上,有的则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新兴市场。
随着参与股权投资的资金越来越多,依赖Pre-IPO获得短期暴利的空间越来越小,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且随着上市发行管制的不断放松,业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从趋势上看,中国的股权投资基金会逐步步入更为激烈的市场化竞争阶段。例如,发行上市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等会促使更多的股权投资基金将更多资源投向处于创业早期的企业,并做好产业和区域投资布局。加强与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密切合作,积极拓展多渠道的资本退出方式。显然,在这样一个日益市场化的环境下,黑石的成长经历更有参考价值。
大国经济下的金融模式 褚蓬瑜
说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而非经济强国,估计无人会提出异议,长期粗放型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经济、城乡经济、产业、结构失衡严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桎梏。大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与大国经济结构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模式,换句话说,从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需要正确的金融市场形式予以辅佐。众所周知,将各国金融市场形式进行划分,不外两种: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前者典型如德国,后者则以美国为代表。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现状而言,应属银行主导型。但这种形式是否能与我国从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的发展路径匹配?或者说,在全球金融变革、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们更适合选择怎样的金融模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各界学者开始怀疑资本市场对经济金融发展的作用。不过,吴晓求教授坚定地认为:中国应当建立以市场
(核心是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体系。对于这一命题的论证,作者将其置于后危机时代这样一个大框架下,循着由全球经济结构变化、金融结构调整而引发的对全球货币体系变革以及国际金融组织改革的呼声,结合中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对人民币国际化、建立金融大国的要求,而其前提条件则是对我国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衍生品市场、商业银行体系这些金融市场元素进行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培育一个以资本市场发展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体系。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带动与要求下,美国发展出了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使投资者可以便捷迅速地筹集资金;而其风险配置功能可以将经济发展过程中累积的风险分散,实现风险流量化,从而提高实体经济对风险的防御能力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一个反面例子,日本2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后续增长乏力,则源自于其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我国目前的状态和当年的日本确有几分相似。由流动性过剩吹起的泡沫,已不仅限于股市、楼市,而开始向农产品(类如出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古董、艺术品、葡萄酒等领域流窜,给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计需一个具有财富保值增值、风险分散功能的活跃的资本市场出现,进而引导资金合理配置。资本市场需要由走向内核,从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变为国民经济的发动机。而这或许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无法承受之重。
论文摘要: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正在处于“为国有企业改制服务”转向“为全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初期,不断出现的养老基金缺口大、筹资难等问题,已使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力不从心。构建符合国情和深得人心的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目前社会保降互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正日趋严重。由于它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问题,使得我国政府对老龄化问题十分重视,养老保障在整个社会保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我国,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推出,对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一、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1.公平原则。在保障项目实施范围内不会对受保对象有性别、职业、民族、地位方面的身份限制;对符合享受保障的各类对象,在保障待遇上按照同一标准。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的项目多少、待遇水平高低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成员对基本生活的需要相适应,同时也要与社会财富、政府财力与社会成员的经济承担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既不能“过广过高”,也不能“过少过低”。
3.责任分担原则。这体现在社会保障的各种责任例如资金负担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等,应该由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等分别承担,而不应该只集中在政府或少数几个方面。
4.普追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普遍性原则是指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不能只局限贫困阶层,而应使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选择性原则是指根据收人状况和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程度,有区别地安排。两者相结合即在制度设计中有的项目按普遍性原则使全体国民按同一标准共享.有的项目只保障一定范围内的部分人。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问题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小康社会的要求来看,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社会保障管理仍缺乏有效的法律管理和监督机制。现代政府管理方式需要从政策管理转变为法制管理。但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历史使得政府大多仍然依靠政策管理,管理行为的临时性、非规范性以及不公平性特征比较突出。
二是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偏低,集中管理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实现或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但总的来看,找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统筹范围仍主要限于市县一级,层次明显偏低。偏低的统筹层次不利于发挥集中管理的优势。
三是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资金运作缺乏长期预备机制。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变革,特别是资金管理体制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变,给资金管理带来了大量的新问题。未来的准备基金如何保值增值,如何化解资金的管理风险,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制化不到位、监督不力等。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例如娜用社保资金、腐败或违法犯罪等严重问题。
三、目前我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据这个指导思想,针对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应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一是政策管理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以法制管理为主。政策是具体的行动准则,虽然属于制度的范畴,但是具有短期性和变动性的特点。政策一般是以文件的形式的,具有一定的法规效力,但是与法律相比,政策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不足,时间上的变动性明显。法制则是指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监督,它具有强制性、规范性、标准上的统一性以及时间上的稳定性。
二是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是比较低的,比如说在社会保险的五个项目里,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最多,但截止到05年3月底,劳动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参保人数是1,6554万人,而同期我国城乡就业人员7,3740万人,从这个数字看出享受社会保障的人员的数字较低。目前,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以及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而这部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的夜盖面水平还比较低,与国际比较,只相当于低收人国家水平。
三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国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权利。当前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不高。今后我国在调整各级政府社会保障管理责权时,应侧重于逐步提高统筹层次,使集中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具体来说,可以遵循如下进程:进一步加强省级基金预算管理,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省级基金调剂力度。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尽快提高统筹层次,实现省级统筹,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统筹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