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交通管理

时间:2022-09-17 21:11:08

导语:在交通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交通管理

第1篇

在飞行中以及在机场机动区域内的航空器形成的交通行为都会被认为是一种空中交通行为,而类型的航空器为了在这种空中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内部冲突发生以及对外部形成的干扰信心进行排除,需要形成一种可观测的交通状态,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空中交通行为。空中交通行为本身具有多基原特征,在对空中交通行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从多维度对其复杂性进行考虑。复杂空中交通行为的问题分析,针对自动化的空管领域的复杂性问题进行的研究与分析逐渐深入,但是近些年仍然不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不少的研究成果也只是将现有的一些研究结论进行延伸,或者变形,结合在复杂性的研究内容上。这种研究现状很难使空中交通系统的运行规律以及实质问题得到解决。综合来看,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技术层面:研究焦点只侧重工效评估的技术方面。在对空中交通行为本身的相关概念以及意义并没有深入的展开探讨。

复杂性的认识缺少科学的理论基础作为背景,使得相关的认识也只能是一种流于表面的一种形而上。度量方式:由于不同的空中领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管制机制与体系,基于此,空中管制理论与复杂性的研究指标就不具有概括性。通过上述条件得到的结论也只能是一种分离的或者局部性的研究结论。应用层面:在对交通行为进行复杂性度量指标的构建过程中,其系统的构建应当以运行人员可发掘和利用该系统为主要目的和方向。使其具有应用性,之后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该系统的效能评估能够真正提供更加有力的内容。

2空中交通行为复杂性特征分析

国际上并未对复杂空中交通行为的本职生成机理进行全面的和系统的描述。其他的相关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是针对空中管制缺乏复杂性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飞行排队行为数学模式任意航空器在区间航段上的调速,不同的航空器对相应的虚拟店表现并不一致。本文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简介详见

3结束语

第2篇

(一)当前空中交通管理的现状

空中交通管理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就是系统管理整个飞行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对象,经过40多年的应用和发展其相应的管控系统即为现代自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它主要包括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空中交通流量管制系统、空域管制系统以及机场管控系统。现代自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证飞机的整个飞行过程中严格按指令飞行,能够随时受地面塔台指挥调度和管制指令;第二,有效地利用空域,尽量维护空中交通安全、保证空中交通秩序;第三,确保导航勤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供有效消息和情报比如进入空域的飞机的有关数据和代号或者迷航遇险飞机的具体情报,保障飞行安全。

(二)当前机场管理的现状

文章主要讨论的"机场管理"同中国12家机场集团经营业务中的"机场管理"含义是有所区别的,它主要包括机场运行监控、航站楼监控、空中交通管理、机场建设等几个方面,其中机场运行监控主要是合理调度停机坪上的飞机、机场范围内的车辆和人员等;航站楼监控主要负责票务办理、旅客候机、转机及上下级、旅客行李处理以及飞机停靠处理;空中交通管理主要是负责收发相关讯息,合理调度进入空管区域的飞机;机场建设就主要负责完善机场的基础设施,增强机场的航空运营能力。由于机场管理的改制,机场集团的成立,民航局的取消,以及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在机场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属地化管理造成了机场管理工作的混乱

自从2004年以来国家取消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民航局,机场交由地方政府实施属地化直接管理,在我国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的,我国各大机场集团也面临着经大量亏损的窘境。这不仅影响了企业针对相关问题有效的改革和调整,也影响了外资对于中国航空业的投资信心,目前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经常出现航道拥挤和排队现象,航空运输业的运营方面出现了短时间的混乱情况。

(2)属地化管理影响了航空设备的更新换代进度

自从实施机场属地化管理滞后,地方政府不仅要关注地方经济增长的问题,还要考虑机场管理的资金问题。在当前航空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难以有充足的资金来对设备更新换代,不仅流失了大量乘客,而且降低了飞行安全性。

(3)属地化管理导致了大量从事航空运输服务的工作人员失业

为了尽快解决航空业的亏损窘境,地方政府对大部分机场裁撤和重组,由于航空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产业,它涉及服务、交通、安全等行业。机场的裁撤也会导致大量从业人员下岗,也会影响地区的稳定性。

2空中交通管理与机场管理的衔接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和空中交通流量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利用雷达和GPS等设备来确定管控区域内的飞机飞行速度、航向等交通信息,把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飞行员和地面控制系统(塔台),为安全飞行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系统确定每个航空段的飞行数量,预防排队和飞行冲突,及时处理管控空域内的拥堵情况。把以上两个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利用,及时采集数据,为飞行员和塔台工作人员及时提供信息,维护飞行安全性和保证飞行秩序,并预防飞机事故的发生。

3结语

第3篇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6、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二、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3、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1、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四、城市交通的几点措施建议

1、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公路、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预防交通事故合力。

2、广泛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公路沿线村民、中小学生及摩托车、农用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客运企业、客运车辆和客车驾驶人的管理,落实安垒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4、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消除事故黑点。

5、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公路巡逻监控,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7、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8、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9、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10、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11、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

12、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1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五、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静态交通管理

一、在城市静态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静态交通管理十分复杂,但又很重要,主要包括行车政策、停车形式、停车场的设置、日常出行方式、换乘途径、占地范围、静动交通结合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有完备的交通政策和合理规划指导。当下,受国家道路布局规划、政策明文规定等问题的多元影响,各类问题凸显,致使国家对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的重视度逐步上升,下面谈一谈出现的问题。

(一)人口密集区停车位不足

随着私家车的增多,汽车的私有量逐步上升,但城市面积有限,停车位数量需求增多。尤其在城市中心区域和旅游景区等人口聚居处,停车点不能满足车辆需要。

(二)对停车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在企业及商场集中地,白天,大量汽车长时间停留,且不断有新来往的车辆想要停留,造成车位严重不足现象;晚上,几乎没有车辆停留,造成车位空缺。停车场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停车资源不能及时被共享和利用,导致停车矛盾加剧,甚至引起矛盾激化。

(三)司机停车过于盲目

对于驾驶员而言,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去过,有很多地方是第一次去,因而需要借助汽车导航。但导航不能提供非常准确的停车信息,使司机常常盲目找寻空余停车位而影响了后面的车辆行驶,加剧了交通压力,甚至会造成乱停现象。

(四)停车收费标准单一

就当前情况来说,许多停车场地没有制定合理、严谨的收费标准,会形成钻漏洞现象,致使停车时间过长并陷入恶性循环,既给车主增加了出行压力,又不利于交通体系的健全、完善。

(五)静态交通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大多数城市的各个停车场车位信息仍然相互独立,信息孤岛效应明显。城市静态交通还存在着管理不严谨、标准不细致、规划不健全等各类问题。城市管理人员、警察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静态交通体系标准的完善,系统、综合考虑不同地点停车场资源配置情况。

二、大数据智慧城市在静态交通管理中的运用

(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资源管理

在交通管理中,对交通体系的掌握和交通需求量的关注十分重要。诸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型一线城市出现了严重交通拥堵情况,给城市居民生活及当地交通体系带来了巨大影响。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蓬勃兴盛,司机可通过大数据合理分析城市交通网的信息,逐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简单来说,大数据既能适时分析整合大量数据信息,又有助于对我国交通管理体系的发展情况做出探讨。而且,城市管理人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深入挖掘研讨各类数据。大数据在静态交通管理中的利用,能够帮助城市交通管理人员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资源管理。

(二)及时停车信息,引导司机快捷停车

大数据的使用可以向司机提供停车位容量、停车地点及行车路径等信息,既方便了驾驶员的出行,又优化了行车路径,能有效缓解道路拥堵、汽车尾气排放量过多、交通环境噪音污染等问题,对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减少交通违章,提高路面处理能力

大数据对预防交通违章影响巨大。它能够针对以往交通事故的经常发生路段、灾祸产生频率找出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实时检测交通事故,督促提醒相关交通部门做好处理工作。此外,在大数据背景下,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还将逐渐智能化和集成化,如可以自动检测道路状况,并进行相应预警,制定有效解决措施,使城市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杂乱环节

大数据的使用能帮助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各类资料整合完善的智慧城市静态交通系统,有利于及时实现信息处理和资源控制。同时,通过科技替代人工,既缓解了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又减缓了从业人员的压力。大数据对驾驶员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从而提出更适合出行者的、更丰富多样的交通出行方式,有效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现如今的智能引导、系统识别、数据验证、自动收费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促进了智慧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贺立国,朱丛坤,刘仁辉.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的要素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10):1388-1391.

第5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

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一、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3、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二、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6、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1、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新晨

四、城市交通的几点措施建议

1、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公路、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预防交通事故合力。

2、广泛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公路沿线村民、中小学生及摩托车、农用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客运企业、客运车辆和客车驾驶人的管理,落实安垒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4、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消除事故黑点。

5、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公路巡逻监控,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7、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8、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9、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10、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1、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

12、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1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五、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第6篇

一、培育交通管理理论竞争市场

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理论研究方面起步晚,基础薄弱,原创性研究几乎是空白,现在各相关大学院系,研究机构基本上处于引进、消化、传播美国六、七十年代的理论成果。而随着我国家庭乘用车辆的快速增长,道路里程不断延伸,移动互联网和车辆制造技术日新月异,必须对道路交通管理理论研究创新进行全方位的体制机制改革,以适应突飞猛进的交通管理实践。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道路交通管理技术理论应用是呈现两极分化的,大多数基层执行者、执勤者、执法人员平时在工作中很少运用到这些理论知识,只要是受过中等教育培训几个月的专业技能就能胜任工作了,这容易给人们带来一个错误的认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一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和理论知识的行业。其实交通管理许多岗位都是需要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如交通指挥决策人员、道路建设设计前期审核人员、大型建筑物的交通组织审核人员、信号设置调试人员、交通事故处理人员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决不能因为基层执行人员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低,就否定整个行业的理论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激励机制。任何思想理论的发展都需要资本的持续投入,只不过有些理论自身内生性能产生资本收益,如股市、期货、债市技术理论,只要是在竞争中胜出就能直接赚取大量财富,它自动内生性就能推动自身理论的繁荣。但像道路交通管理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理论,是社会管理领域非常小的一个分支,并且又是很边缘化的学科,即便在这方面钻研的再精深,不可能直接赚取财富,这就带来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个行业不能留住人才,更不可能吸引人才,这就使得现有道路交通管理理论研究和创新日趋凋萎、萧条。由此看来道路交通管理理论市场靠自身内生性繁荣是不可实现的,那就需要政府行政之手有目的地进行干预,政府应该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招揽人才进入交通管理行业,我国每年投入公路交通的建设经费都在上千亿元以上,相对于这些硬件投入,理论的研究研发投入简直是九牛一毛,但是这些理论技术一旦应用于交通实践就会更有效地发挥硬件投入的效率,这样事半功倍的事何乐而不为。

(三)建立各类交通管理学术论坛。任何思想的交流都离不开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当人们面对面讨论、演讲、辩论时,人脑会集中精力调动所有的神经进行思索,在这种学术氛围下往往能激发出灵感,碰擦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双方或多方的激辩很容易使人分辨出思想理论的真伪,所以学术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学术论坛的交流,学术论坛是理论创新的摇篮。至少每年要举办一次全国性的道路交通管理高峰论坛,各类主题的讨论会谈也应定期举办,如大城市交通管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山区道路交通管理、客运车辆交通安全等等不一而足都可以开展交流和讨论。

二、完善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修定工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200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确立了我国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但十多年的基层执法工作实践暴露出了部分缺陷,这套法律体系还有可以完善的空间,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和修定是非常必要的。

(一)立法修法的科学性。立法修法的科学性涉及内容很丰富,最重要的就是法律条款制定的公平和公正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通过十多年来的基层执法实践确实发现了很多条款缺乏公平公正性,必须及时进行修定,否则会影响法律执行的效力和效果,如:第九十九条第四款,机动车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那么在限速40公里/小时的路段上只要当事人驾车超过60公里/小时,理论上执法部门就可以吊销其驾驶证,但当限速120公里/小时时必须达到180公里/小时以上才能吊销驾驶证,前一种情况的危害性明显要小于后一种情况,一般来说在前一种路段上犯错的概率会很高,又往往都是无意识犯错,而后一种路段上犯错的概率会很小,当事人往往是故意犯错,这两种违法行为都要吊销驾驶证显然对前者是不公平的。

(二)法律的可操作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部分条款在执法层面存在着不易操作的困难,具体有二种类型,一是取证困难。如:近几年来查处的追逐竞驶违法行为寥寥无几,不是违法量少查不到,关键的结症在于取证困难,如果我们把它量化成具体数值,执行起来就很方便了,高速公路只要超速180公里/小时以上,城市道路只要超速130公里/小时以上,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只要超速150公里/小时以上,都可以认定为追逐竞驶,那就便利许多,执行效率会大幅度提高。二是执行成本高。如:货运车辆超载这一顽症十几年来屡治屡犯,由于查处一辆超载车辆,执法人员要引导车辆过磅秤,还要卸载驳货等繁琐程序,整个处理过程需几个小时,效率低下,超载车辆又非常普遍,查获的是绝少数,但近年来各地高速公路实行计重收费后,长途货车行走高速公路严重超载情况大幅减少,这就启发我们如果在高速公路主线上设立计重取证系统,对超载车辆进行非现场处罚,超载车辆会迅速减少,货运市场也会走向良性循环。

三、规范职业驾驶人培训及管理

杭州市人行横道汽车让人蔚然成风,已成为杭州城市文明亮丽的风景,这是首先在广大公交驾驶人中提出并坚持做到,才逐渐扩展到整个社会的。职业驾驶人既是交通文明建设的一面旗,更是获益者,他们有需求更有动力,目前急需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规范。

(一)取缔客运车辆挂靠和承包经营模式。全国每年发生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由挂靠和承包经营客车造成的,这类客车往往游离于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以外,驾驶人员不固定,平时不参加安全学习,承包人对驾驶人没有制约措施,一旦发生非现场违法行为驾驶人往往溜之大吉,执法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对这部分重点驾驶人进行处罚。再加上这部分客运车责任人往往疏于车辆保养维修,经常带病行驶,事故发生率高居不下是在情理之中,所以必须逐渐取缔挂靠和承包经营客车。

第7篇

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第一要务,以增强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为核心,以科技强警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保证,紧紧抓住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不断推进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着力提高实战打击能力、预防管控能力、排堵通畅能力、应急处突能力、优化服务能力。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新的作为、新的业绩努力实现公安交管工作新跨越,以昂扬向上的资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全力营造安全畅通、和谐稳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年全县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总体要求是创新特色、打造品牌、营造亮点,争创一流,单项工作求跨越、重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提档次。要达到的目标是:(一)道路交通保持平稳态势,重特大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不发生恶性特大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低于全市水平,交通死亡事故逃逸案件侦破率达90%以上;(二)管控措施扎实有效,道路交通畅通有序,不发生长时间、大规模、区域通拥堵;(三)“三项建设”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强势推进,规范化执法明显提升,警民关系进一步和谐,各项重大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四)应急处突能力不断提高,特勤警卫任务圆满完成;(五)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警务管理进一步规范,杜绝发生严重影响公安交警形象的违法违纪问题,杜绝因管理和执法不当引发的和舆情危机。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认同度、社会认知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切实增强。

三、任务措施

坚持“警力跟进警情,执法力求规范,服务顺应民生,管理紧扣警务”的原则,围绕全年总体目标,年公安交管工作任务概括为:把握两个重心、力促四个突破、建立六项机制。

(一)把握两个重心:一是牢牢把握队伍正规化建设这个重心,精心打造学习型、创新性、服务型、廉洁型警队。大队将年确定为交警作风建设年,全队要通过扎实深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下茬立势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执勤、为民服务、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忠诚、为民、公正、奉献”为核心价值,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队伍。要坚定理想信念,把政治建警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增强实战本领,把教育训练落到实处。要激发生机活力,把科学管理落到实处。要整肃纪律作风,把廉洁从警落到实处。要把和谐警营建设作为新时期建警之要、带警之道,积极营造心平气顺、率先力行、和睦共事的领导班子,全力构建荣辱与共、风清气正、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民警队伍,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交警精神。领导班子要着力练就领导艺术、指挥调度、宏观调控的本领;科室民警要提升作风硬、有素质、会指导、能协调的能力;车管、事故等窗口岗位民警要锻造快节凑、高效率、守规程、讲正气的作风;一线执勤民警要坚持每日一练、每周一学、每月一考活动,切实提高事故处理,应急处突、排堵保畅、抢险救灾、特勤警卫等的演练,不断提高善战能力。要狠抓民警日常行为规范和作风养成,进一步规范指挥动作、规范执法行为、规范举止言行,努力做到警务管理像部队一样严格,学习氛围像学校一样浓厚,民警间关系像家庭一样和睦。与此同时,全体民警要按照文化育警的要求,不断加强法律法规、政治理论、科学文化、人文经济等系统学习,大队领导班子及科所队长学习笔记3万字以上,每位民警学习笔记不得少于2万字,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切实提高维护社会稳定水平、打击违法犯罪水平、事故预防水平、道路管控水平和服务群众水平。要建立问责律警制度,针对民警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可能存在违反各种制度、规定和工作纪律的苗头,及时惩戒警示,防患未然,以“零容忍”的铁腕严整警风警纪,确保交警队伍健康发展。二是牢牢把握道路安畅这个重心,确保道路交通平稳态势。要紧紧抓住事故预防这一要务,以安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化事故预防工作机制和源头预防、查纠预防、基础预防、科技预防等管控措施。国、省道重点预防3人以上特大事故,县乡道路和低等级公路重点预防“冷门”事故。全面推行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制度,年底前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案件比例达到40%以上。不断健全社会救助基金机构,确保受害人得到救助。要进一步深化“平安畅通县”和示范公路创建活动,严历惩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实行精细化目标管控,确保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年内开展三次有规模、有声势、有目标、有重点的“雷霆”系列整治行动,对那些影响道路交通畅通安全的超员、超速、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无牌无证行驶、摩托车、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非法营运载客,出租车、客运车、工程车、不按规定行驶经营以及机动车乱停乱放、乱鸣喇叭、不系安全带、行人横穿马路等违法行为进行强力整治。要认真落实领导包片、中队包线、民警包段的工作责任制,及时掌握路况路情,因情施策,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促使交通管理更加科学严密、实用有效。要大力推进交通管理服务站建设,不断延伸管理触角,努力促使交通管理网络化、系统化、社会化。

(二)力促四个突破:一是车驾管工作要有新突破。以等级化评定为载体,加快素质型、规范型、服务型、廉洁型、高效型车管所建设,广泛深入的开展人民满意车管所评选活动,不断延伸车管业务,尝试在中队设立车驾管业务,尽可能解决群众报户办证难的问题。积极推行流动车管所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优质服务。要争取推行告知服务,对机动车临近检验、报废和驾驶人换证等提前告知,提醒群众按期办理相关业务。要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纪律,规范考试程序,完善考试流程,确保驾驶人考试质量,尽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机动车登记、驾驶人管理系统信息应用功能,进一步完善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系统,切实加强机动车登记、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实行摩托车“带牌销售”,提高机动车注册登记率、检验率和报废率。二是信息化建设要有新突破。坚持以信息化引领公安交管工作现代化,加快实现由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型。要以信息化高端应用为突破口,加快科技强警步伐。以信息化综合应用为载体,牵引警务机制改革。以信息化基础应用为支撑,大力推进警务工作网络化,以信息化执法应用为抓手,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不断完善信息平台、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处理、剧毒化学品运输等信息系统功能,全面提高信息化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一线民警实行“警务通”执法,减少执法环节,确保及时有效。要尽力争取多方支持,加快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和公路卡口建设,强力使其在查缉布控,纠违治乱中发挥应有作用。要利用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定期分析路况流量,增强道路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服务平台,加快公安交管信息与社会信息的交换共享,积极有效的向社会提供交通违法告知、车驾管服务项目、工作流程、收费标准。要积极探索网上预约服务,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要狠抓现代科技技能的学习掌握,45岁以上民警必须掌握微机基本技能,45岁以下民警必须熟练应用微机开展本职工作。三是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有新突破。要广泛深入的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执法为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廉洁从警教育,确保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要不断规范执法用语、执法动作、执法态度、执法文书和执法程序,健全执法制度,坚持执法质量考评和每月案卷评查,积极推行摄像、录音等执法音像记录和电子文档,使执法更具有权威性和保障力。四是优警强警要有新突破。要积极回应广大公安交通民警的所需、所想、所盼、所求,促使民警身心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净化优化执法环境,坚决依法严厉打击袭警、辱警等不良事件,要理直气壮的为民警撑腰壮胆、排除干扰、解除忧患。要想尽一切办法为民警提拔任用、职级待遇、生活工作、住房办公等创造条件。要舍得投资,为民警装备必须的交通工具、警械器材和防护设备。要灵活把握政策,搞好民警福利待遇,为交管工作注入活力,增添后劲。

(三)建立六项机制:一是建立月讲评工作机制。按照“十先百优”创评活动的总体部署,全队每月进行一次讲评,通过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工作汇报会、对策研讨会以及明察暗访等形式,总结工作得失,分析交通形势,研究管理对策,部署交管任务。二是建立联合考核机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半年、年底抽调各科所队长及骨干进行联合考评,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建立督导包干机制,继续实行大队领导分包科室责任制,在加强日常联系的同时,凡所包辖区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重大拥堵,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指挥。四是建立基层锻练和“热点”岗位轮换交流机制。为锻练机关民警,解决一线警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大队抽调35岁以下年轻民警下派进行锻练,体验下情,积累实战经验。热点岗位满3年以上的民警分期轮换交流,盘活警力资源。五是建立交叉检查机制。重大专项行动,由大队统一指挥,实行分包片区交叉检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六是建立新闻机制。及时通报公安交管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交通动态,宣传交安法规,教育鼓舞群众。

四、工作要求

(一)年公安交管工作迎来新一轮机遇和挑战,全力做好公安交管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此,广大民警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坚决贯彻和执行好县委、县政府、县局党委和市支队的重大部署和决策,做到不折不扣,令行禁止;坚决树立争先恐后,勇创一流的决心和信心,严格岗位目标管理,强化交管措施,誓夺优秀警队;坚决执行各项警令禁令,视形象为生命,全力塑造公安交警新形象;坚决关注民生,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不断拓宽为民、利民、帮民的服务举措,争取人民群众的最高奖赏。

(二)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的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突出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以牢牢把握队伍建设为重点,规范执法为生命线,安全畅通为要务,提高全民交通意识为主题,建立交通管理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多策并举、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事故少、秩序好、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第8篇

1.1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功能(1)车辆管理.其主要功能有:车辆信息采集、分类;车辆权限管理(包括车辆禁、放行);车辆报警;对进出校园的车辆实现快速识别,提高车辆通行效率;车辆收费;车辆服务;车辆应急处理.(2)道路监视.对校园全部出入口、主要交通要道和停车场实行24小时监控,随时掌握道路状况,保证道路畅通.(3)预留接口,以便今后与其他系统集成.

1.2设计原则本系统设计方案中遵循稳定性、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规范性、扩展性、易操作性、安全性、易维护性和高度兼容性等原则.

1.3设计依据本系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华南师范大学交通秩序管理规定》、其他相关国标及部标等相关规定.

2系统的构建

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在校园宽带网络之上,系统主要由交通管理中心、车辆进出口管理终端、无线对讲系统和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2.1系统结构图系统的结构图见图1.车辆进出口终端采集车辆进出数据;视频监控终端采集视频信息;无线通信系统保证指挥调度顺畅;车辆数据及视频信息通过校园网传送到交通管理中心,交通管理中心负责处理信息(包含利用GIS实现地理定位)、在大屏幕显示信息、存储信息及事件处置。

2.2车辆出入管理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集感应式IC卡(校园卡)技术、远距离智能识别技术、车牌识别、视频监控、图像识别处理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实现车辆出入的全自动化管理,即对车辆出入控制、核查、显示及校对车型、车牌等进行科学而可靠的管理.系统采用了国际上领先的远距离无线识别技术和双卡认证技术,其实用性、先进性、安全可靠性、性价比较高.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布局图见图2.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功能:(1)基本功能.具有远距离智能车卡、月租卡、临时卡、管理卡和特权卡等各种管理权限和工作模式,可根据要求设置成不收费或分时段计时收费方式,不停车收费(ETC).(2)远距离智能识别功能.校内车辆或月保车辆若配备远距离识别智能车卡(放在前挡风玻璃处),该车进、出校区无须停车刷卡,离出入口4米左右,系统会远距离识别,自动抬闸放行.(3)自动出卡功能.对于临时进入小区卡的发放,采用自动出卡机自动出卡(人工发放亦可).(4)中文显示功能.采用高亮度LED显示屏,全中文显示操作提示、时间、卡有效期、收费金额以及问候、祝福的相关信息.(5)语音提示功能.正常操作可提示“请取卡”、“欢迎入场”、“一路顺风”等相关信息,误操作或非法操作则给出相应提示.(6)对讲功能.在管理中心安装对讲主机,各出入口安装对讲分机,保证各出入口和管理中心的联络.(7)车牌自动识别功能.本系统可同时启用车牌自动识别功能,即车辆出入时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号码,并连带核对入场时IC卡号,以增强车辆身份管理.(8)图像识别功能.在车辆出入时,自动摄取车辆外型、颜色、车牌号码等图像信息,可对比识别并存储供查阅.(9)双卡认证功能.车辆出场时,对车辆和驾车人双重认证,避免车辆被非法盗走.(10)防砸车功能.采用专用技术配合车辆检测器实现防砸人、车功能.

2.3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部署在出入口、停车场、主干道及危险点上.整个系统的网络结构见图3.(1)视频监控系统遵循NGN网络架构.①控制流与业务承载流相分离;②业务流不依靠流媒体服务器转发,克服系统瓶颈;③更高的系统稳健性:核心服务器故障,业务可正常运行;④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升级和新业务开展;⑤可平滑扩容,适合大规模部署.(2)系统特点.①标准的全IP架构[6];②显示清晰.一次编码,全网数字化,提供端到端的高清晰动态图像,实现所见既所得,可以把校园监控清晰地进行大屏显示,采用H.264/AVC编码标准[7];③使用方便.前端云台、摄像头、报警器和广播等高速响应,以快速控制现场,方便校园网的监控需求;④存储可靠.专业、稳定可靠的存储,实现端到端的集中存储,集中管理和综合利用,在校园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安全可靠调用所需图像.

2.4交通中心管理系统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交通管理中心作为华南师范大学保卫处的事件处理中心、调度中心和数据中心,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它包括了基础环境、信息系统集成、大屏幕电视墙以及系统操作平台的建设.基础环境按现在常规的标准建设.这里主要描述大屏幕电视墙系统的建设.整个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建设要求整体设计美观、大方、合理,充分显示现代化的特点并与大厅格调及工作性质相融合.大屏幕显示系统能显示从网络送来的各种信息,局域网上任意一台PC、工作站和服务器都可以大屏幕作为自己的虚拟,对监控信息、信号、电子地图(GIS)、图像胶片、照片和摄像机等多种图像信号进行投影、放大、播放和下载.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由投影显示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和控制终端组成,可对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各种计算机图像信号进行综合展示,形成一个查询准确、显示全面、操作便捷、管理高效和美观实用的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为了节省投资及运行成本,大屏幕系统不采用传统的DLP投影显示系统,而是采用通用的6块55英寸的高清晰液晶监视器,以2*3排列方式组成一面布局平衡的大屏幕显示墙.

2.5视频、语音报警系统本系统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在校园实现以下功能:(1)报警系统集成到校园的整个安防系统中,实现与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地图及其他系统进行报警联动.(2)实现多路电话进行排队显示主叫号码并显示报警地点.(3)数据网络系统,能实现多条件录音和视频查询、播放.(4)可以同时接受多起报警,系统自动排队接入系统,并进行录音,同时根据警力分布情况进行出警调度.(5)可远程进行语音报警录音和视频查询,并且主机可控制终端的开机与挂机.

3结束语

第9篇

我国未来交通发展可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以小汽车为主导的机动化快速发展与城市有限资源、环境容量之间的冲突,这一矛盾的出现与城市化、社会和经济现代化密切相关,因此交通拥堵的缓解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交通发展模式将由注重偿还历史欠账的被动模式转向适度超前发展的主动模式,在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强调交通需求管理、交通资源配置优化、交通系统整合和综合管理。城市交通发展在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强调交通需求管理、交通资源配置优化、交通系统整合和综合管理。

二、观念的调整-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设施体系

交通设施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要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社会环境,如促进交通文化的理念创新;改善经济效益,如通过交通设施拉动关联经济的增长;改善居民的居住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如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对道路实行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评价,如对外交通枢纽、公共交通枢纽、各类停车场、各类货物流通中心、道路节点改造、交叉口渠化、交通控制等的建设规模和项目开发性质达到要求,进行严密的交通影响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引导作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空间形态发展的引导;支持作用,提供区域空间的基本支撑框架;保障作用,对于地震等灾害的救援来说,交通网络是最基本的生命线。对于交通系统的后台支撑作用我们必须有这样一种认识: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制约下,传统的交通系统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必须通过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加以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促成交通系统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变化,除了传统的道路本体设施以外,应该增加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信息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环境保护系统、自动收费系统、交通安全及事故处理系统等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一个综合的交通信息系统,从而为人们提供道路网上的交通阻滞、交通事故、运行时间等情报,并提供公共交通的情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恰当的出行时间、合理的交通路线,促使交通出行分布在综合交通网络上进行合理分布,以减轻整个交通网络的负担。而现代化的交通监控系统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以平滑交通流为直接目标,并由此产生减少废气排放、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三、科学研究的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

由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支撑道路交通建设的科学研究内容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传统技术的比重正在下降,新技术学科的研究内容正在迅速得到关注,并正在得到逐步应用。对于交通领域来说,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将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规划相结合、确立减少交通需求的发展模式、发展公共交通、改善交通管理、鼓励非机动运输方式等手段,建立并促进人类居住区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这是我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下交通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交通网络的可靠性研究是在这一大体研究方向上一个值得展开的领域,特别是在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中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目前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城市化过程,在城市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预防和救援问题,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道路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的救援与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已被国内外多次地震灾害血的事实所证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使得受灾地区的交通一度陷入瘫痪,在经历了这场特大的教训之后,研究地震灾害情况下保障道路交通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由于灾害情况下道路交通系统功能对于城市系统总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大影响,因而需要提供具有一定可靠性、能够在抗御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发挥作用的交通网络。在灾害情况下,特别是在救援工作初期,人们(特别是其交通行为)往往失去有效的组织性,这种分散无组织的行动有可能造成交通网络总体机能的丧失,因而对于城市救灾保障交通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这种特殊情况下的供需关系,以及对应的交通保障方法。类似的研究需求在抵御火灾、水灾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四、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交通制度是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交通的一种调节手段,其作用是将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布局与使用进行最优化控制与引导。为支撑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合理引导交通模式的转变,需要对各个交通子系统进行合理的引导,公共交通、静态交通、道路系统以及交通制度。

1、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最大化平衡票价体系

2、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机制

3、道路拥堵收费机制

五、管理的细化-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交通需求管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给予关注的问题,人类应该较为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消费观念,其中交通消费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交通需求管理通过停车管理、税收管理等多种手段实现对交通方式的调节,鼓励减少交通出行的模式及较少资源消耗的模式。交通管理应进一步细化,达到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1、公共交通服务管理

通过服务管理促进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高,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型、衔接顺畅、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公众服务的管理在道路交通综合系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包括信息服务、救援服务、管理服务等。

2、城市道路网络管理

加强管理促进快速通道网络构架的形成,完善干道网络,提升中小街道系统衔接能力,系统加强节点转换能力;形成功能明确、衔接合理、等级匹配、高效通畅的道路网体系;强化对外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铁路枢纽、公路枢纽、航空枢纽衔接顺畅,立体换乘无缝衔接,各个枢纽合理分工、方便衔接,发挥综合运输效益。

3、停车设施建设管理

进一步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协调动态和静态交通,停车需求得到控制,保持道路畅通和良好的停车服务水平,构筑区域差别化的停车系统,实现停车设施供应与需求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