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橡皮泥教案

时间:2022-06-23 01:57:06

导语:在橡皮泥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橡皮泥教案

第1篇

新时期的小学生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认真备课,及时书写教后反思。一学期来,对于五年级的新教材,我加大了研究力度,备课时不但要被教材,还要备学生。对于三年级也同样和同课头老师备课,共同研讨,并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平时有时间还通过网上查询,外出听课,学习有关师德的书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美术教育》还订阅了《少儿画苑》,使自己在教育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做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立足“用快乐贯彻课堂,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四五年级美术及三年级两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课时量比较大,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级各班的实际情况,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作业当堂完成,课后仔细评价,不同类型得到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评价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平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由于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对于有些课程,由于材料原因,无法正常进行,于是,我创设了校本课程,把泥塑课改为橡皮泥课,水墨画改为油画棒创作课,这样不但加强了课程进度,也让我们的课堂增加了乐趣。特别是橡皮泥,泥塑的色彩太单调,而橡皮泥是五彩的,学生就抓住这一特点,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看着学生的一件件作品,我惊呆了,更让我知道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多高多棒。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它工作:

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本学期对于美术兴趣小组这一特色,实施了突破,一大周安排三次活动时间,并对人员进行了挑选,经过培训练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先后参加了新密市举办的师生书画比赛,中国少儿书画比赛,从比赛中让学生增加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对于跟班工作,本学期依旧以往的制度,及时照看学生,随学生吃饭。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感恩之情在我心中”师生演讲比赛,第三届“绿色童谣伴我行”活动,“班歌、校歌评选”活动,校运动会,期中家长会,第七届“好书伴我成长”活动,“六一节”文艺演出,“兴华小画家”书画展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等等,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需要全程积极参与,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打的热情把它们完成,基本上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育得失。

第2篇

艺术活动幼儿园中班剪纸教案一

执教人:潘青娥 执教时间:20**年4月11日

活动名称:《美丽的春天》

活动目标:

1、在剪纸活动中,能够剪出各种不同形状的花、草、树木。

2、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出各种花、草、树木。

3、喜欢参加剪纸活动,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剪纸工具、各种彩色的手工纸、宣纸、橡皮泥。

活动重点:能剪出各种不同形状的花、草、树木。

活动难点:能剪出各种不同形状的花、草、树木并尝试创作各种剪法。

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

1、 教师出示画好只有山的背景图,请幼儿观察。

2、 在观察的过程中启发幼儿山上应添加些什么?

3、 请幼儿讨论。春天的花、春天的草、春天的树。

二、根据幼儿的讨论,引导幼儿剪出各种花、草、树木。

1、教师讲解花、草、树的正确剪法。

2、引导幼儿注意在剪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折的方法。(2)在镂空时花边的剪法。

三、请幼儿分组来选择自己所要创作的花、草、树木。

1、请幼儿再次观察背景图中山的数量,有五座山。

2、我们有五个组,小朋友们可以分别用剪、泥工、绘画等方式来制作出花、草、树等背景,把山打扮得更漂亮。

3、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式,添加背景。

四、幼儿共同创作作品,教师指导。

五、对幼儿共同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欣赏。

艺术活动幼儿园中班剪纸教案二

活动目标:

1、 了解窗花(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欣赏不同的窗花(剪纸)艺术,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2、 学习用剪刀剪洞的方法制作窗花,在主动探索中掌握几种简单常见的折剪法。

3、 体验剪出作品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准备:窗花(课件)

收集的窗花(教师剪纸)

色纸、剪刀、浆糊、白纸

活动过程:

1、 介绍剪纸的内容。

——欣赏不同的剪纸作品有动物、植物、单色的、套色的等等(课件)。

2、 欣赏剪纸窗花:动物的、植物的(教师剪纸作品)。

3、 和幼儿一起剪窗花:

——将色纸对折,再对折,再对角折。并在对折线上剪不同的图形,展开后开后,看看图形是怎样的。

——让幼儿自己尝试运用不同的折法剪洞,感受图形的奇妙。

4、 大家都来露一手,请小朋友来露一手自己剪纸的本领。

5、 贴贴我剪的窗花:将剪好的色纸后面贴上白纸,让大家一起来欣赏,感受窗花剪纸的美妙感觉。

6、 小结:小朋友对剪纸都有自己的看法、说法,希望大家以后多看看、学学别人的窗花剪纸,这样你的剪纸作品会更漂亮。

活动延伸:

我的发现:

1)、边读边出示我的发现。

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职业教育 感想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把一个机械零件绘制成平面图形,再把一个平面图形想象成立体的机械零件,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较难的。为此,各个学校在《机械制图》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普遍的做法是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堂,将CAD与《机械制图》两门课程融合到一起。这些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改进很有帮助,但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过程中应注意几个结合: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的教学使教师省了不少事,但这样上课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和强化重点之处,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否则,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模型,还可以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用橡皮泥、萝卜、土豆块等自制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需要有线条、哪儿无线条,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

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摆脱手工绘图的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学校已经将《机械制图》与CAD作为一门课程来教,但如何安排其顺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是学《机械制图》后再学CAD,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把课程割裂开来,仍然是作为两门课程来处理,不能做到用CAD绘图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内容。而将两门课融合为一门课讲授,以CAD为辅,《机械制图》为主,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才。这样做的优点是两者兼顾,既使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用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

这样一种《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是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为一,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相结合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照本宣科的传统式教学早已不适应这个时代,传统式教学也禁锢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激活思维,强化记忆。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得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从已知知识的情境进入更新知识的情境,学生随着设置得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一个又一个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

二、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首先,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其次,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教师要做到:⑴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⑵要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⑶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第5篇

一、生成,需宽容氛围,用心呵护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的、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民主教学人际关系,决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水平发挥。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为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努力,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正确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要时刻保持饱满的教学激情;要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课堂内外要时常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等等。

如,在巩固练习 “求最大公约数”中:

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6和54 6和12

24和36 18和63

反馈时,一名同学说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太麻烦,只要把两个数相减,所得的差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用这种方法前三个对了,最后一个错了。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一阵哄笑。老师及时制止,并用“辗转相除法”为学生解围,课后继续研究,同时鼓励这位同学细心观察、大胆猜想的精神。

二、生成,需以学定教,及时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要及时捕捉,让它们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流星。

在教学长(正)方体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棒和一些橡皮泥搭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长方体、正方体,可是有的小组搭出的长方体、正方体就是不像样,还有的小组就连一个完整的长方体也搭不成,这简直出乎教师的意料。我没有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能敏锐地捕捉到“搭不好长(正)方体”这一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展开教学,一起来找找“搭不好”的原因。有的是小棒不够,有的是小棒的长短不一……通过分析原因,使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特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也使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峰回路转,更趋完善。教师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课程资源意识,抓住课堂中这些不期而遇的资源,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为“意外”而更显精彩!

三、生成,需创设时空,适度拓展

如,上《圆的认识》时,刚讲解完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用字母O来表示圆心、r表示半径、d表示直径,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我们学的英文字母有26个,为什么一定要用O来表示圆心,r来表示半径,d来表示直径,而不用另外的字母呢?”这时,老师首先表扬了这个同学肯动脑筋,会提问题,然后让学生课下上网查一下。一查,大长知识,原来O的意思是“圆形物,零……”r是radius的首字母,意思是“半径、车轮上的辐条……”d是diamdter的首字母,意思是“直径、对径……”

第6篇

关键词:纸版画;初中美术;应用方式;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84-01

纸版画是我国近年来新涌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表现手法简洁、创新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让人见到艺术效果的特点。它对于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增强有很大的益处,同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本文对纸版画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纸版画的简介

纸版画是版画的一种,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制作过程包括画面构思、材料确认、拓印方法确认、动手操作等过程,其操作过程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纸版画制作时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具体的实施情况也各有不同。纸版画具有间接性、复数性和独特性。间接性是指它不是直接画出来,而是以纸板为媒介,学生运用刀和笔以及其他工具,在不同材料的板面上进行剪切刻画,通过印刷而创作出的图画。复数性是说纸版画作品精练、独特,易于保存和收藏、传达,可复印多份原作,深受人的喜爱。独特性是指版画创作极为重视器具和材料的处理,不同板材、技法的处理,创作出的版画风格也各有不同。而且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创作风格,纸版画能够将学生不同的风格体现出来。

二、纸版画课程应用的方式

(1)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过程,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基本技法和基本理论的讲解,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作思想。初中生年龄相对较低,相比于枯燥的学习方法,他们更喜欢玩游戏。因此,教师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好。不同的教材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色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进行优秀作品讲解时,教师可以将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思想讲述给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进行有感情的创作。比如,在进行苏教版“三原色、三间色”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询问学生不同颜色给人带来的感觉有何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将情感与颜色进行融合。另外,教师在讲解这门课之前,可以播放一段与色彩相关的小短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小游戏,如抽拉玩具的小游戏,即在抽拉玩具的底板、图形画、外盒上分别涂上三原色,问学生在抽拉中会产生什么现象?任意改变三原色的位置,又会出现什么新效果?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现出学生独有的艺术风格。教师还可以进行插接示例,用硬纸片剪一些基本形状,在这些图形的一边剪开一道小口,然后进行相互插接,再让学生动手将三原色两两相配,调配三间色,进一步询问学生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诸如色织剪贴、水粉吹画、油画棒涂色、橡皮泥捏制等游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这些游戏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意愿,为学生以后的美术创作学习打好基础。

(2)增强实践活动的效果。纸版画所需材料包括水粉颜料、滚筒、颜料笔、胶水、卡纸、素描纸、剪刀、铅笔、橡皮擦,这些材料都容易获得,因此也方便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实践活动的辅助。实践是增强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重要办法,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碍于初中生能力有限,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质的实践机会。例如,一些社区的板报宣传绘画,或者校园黑板报的绘画、文章的配图、公益文字的配图等,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对学生们的实践作品进行评选。

三、纸版画的课堂应用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1)纸版画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纸版画是集雕刻、印刷于一身的艺术,学生在学习纸版画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想象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进行纸版画的创作中,会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作品中。同时,在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中,学生能够丰富知识,培养美感。

(2)纸版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纸版画的教学既包括画、剪、撕、贴等内容的教学,又有版画课当中的刻、拓、印等内容的教学。纸版画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符合新课标教育大纲的要求。现在也涌现了多种优秀的教案供教师参考,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也有很多种选择。

四、结束语

总之,版画的材料不同,呈现的效果也不同。纸版画具有色彩丰富、效果独特的优点,是发散学生思维的一种良好方式。教师在进行纸版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袁怡亮.浅谈彩拓版画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之功效[J].美术教育研究,2013(04).

[2]姜秀权.初中版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

第7篇

1、精心编写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都知道,学生玩游戏,没人教也能上手,那是因为游戏有过关提示、有攻略;玩游戏易上瘾,那是因为成果反馈快,成功立竿见影――升级或过关。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好的导学案也应该具备如此功能:能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导学案,单纯从字面理解,“导”是引导,“学”是目的,“案”是设计。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理解这个意图,错把导学案变成了教材挖空式的习题集,这只能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很不利于学生学习的。[2]

导在设计提倡“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可见,导学案的核心就是“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样一个文本,在不同的老师那里设计导学案时,会有不同的问题设计方案。设计问题,要避免绕来绕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设计一个好的问题,就像找到了一个支点,它可以撬动并激活整个课堂,事半功倍,使原本枯燥的东西变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因此,导学案如何编写成了关键。可以依仗教师集体智慧进行创作,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已有认知,设计出层层深入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具体编写流程如下:

①学期初组内教师根据自己的擅长或兴趣领任务,备课组长协调任务;

②组内教师积累资料素材;

③上课之前,提前两周编写出三维目标,编写出导学案初稿,以说课形式说给组内教师,大家讨论学生学情,讨论学案是否充分体现学科思想,提出修改意见;

④整理修改意见,形成修改稿;

⑤组内集体备课再讨论;

⑦组内教师个人备课;

⑧教师上课,大家相互听课、上课;

⑨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填写导学案上的课后反思,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

2、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自制教具,可以由老师制作,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可以用以前制作好的,也可以现场制作;当然最好是在教师辅助下由学生完成。教具制作是为课堂服务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激励,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

例如在原电池一节,由学生制成橙子电池、苹果电池;在电解原理一节中,老师指导学生用泡沫板制成卡片和卡槽,做成了阴极和阳极的放电顺序的活动板;在有机化学同分异构教学中,组织学生用橡皮泥和牙签制做球棍模型,教师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的动手操作题,使学生在亲手操作中收获恍然大悟的成功与喜悦。又如,在燃料电池一节,从淘宝上购得“阳光罐”作为教具,展示它白天储存阳光,夜幕降临(课堂上用黑布遮住)时放出光芒,从而启发学生探究用燃料电池和电解池对太阳能的储存问题,学生兴趣高涨,下课后纷纷上前向老师了解太阳能系列产品。

自制教具有时候很简单,甚至连面巾纸、吸管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胶体教学中,用激光笔照射广口瓶里燃纸的烟气,丁达尔现象十分明显。在极性分子教学中,学生常常搞不清极性分子与极性键的区别与联系,课题组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尝试,效果都不好,后来有老师提出,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控制水龙头的自来水以细线状流下,再用面巾纸上摩擦过的吸管(或塑料棒、钢笔等)靠近水流,发现水流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偏转,在学生的欢呼中,老师启发学生从受力角度予以分析,并提问把水换作苯,又将如何?进而引出极性分子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3、摈弃讲座式的满堂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探究,增强体验。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起到一个配置资源和指路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摈弃低效的讲座式的满堂灌,善于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组织好探究活动,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小组讨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很好形式。但决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简单问题复杂化。我们认为,有三类问题不宜讨论:①经过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②能独立回答的问题;③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的问题。开展讨论应致力于解决问题,交换想法,因此有三类问题应该讨论:①需要总结或发现性质的问题;②需发散性思维的问题;③涉及协作、方案设计、提出假设的问题。互动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提问和讨论,而是相互思考、质疑、假设、释疑、反驳等一系列基于思维深处的知识与知识的交融碰撞,要强调思维互动非形体互动,全体互动而非部分互动。良好互动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目中有人”。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教师,辛辛苦苦地查阅资料,仔仔细细地写出教案,课堂上罗列出一二三四,把知识讲得可谓滴水不漏,学生却并不领情,因为这些教师只重视了讲的严谨,忽视了学的规律,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科学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所以说,课堂上我们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神态表情和肢体语言,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教案。并针对学生情况,随时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这是以人为本,“目中有人”的最基本要求。

4、小组学习,使习题课更加高效

要落实课堂教学面向全体性的原则,关键是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由于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层次性差异大,分层次教学谈何容易!尤其是习题课,题目难了听不懂,简单了不爱听,注意力易被分散,就算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还是忽视了少数学生的接受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小组学习(异质同组,同质异组)能使习题课更加高效。具体做法是:先把要讲的题目答案给学生,组织学生相互质疑、释疑、怀疑、联系(旧知),并突出重点问题作为各学习小组的共同探究任务,进行充分讨论。此时,教师巡视,参加各小组的讨论,帮助部分小组解决疑难,并竭力发现各方面有潜质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课堂时间过半后,停止讨论,让各组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先由其它小组互为解释,老师再进行必要的点评或讲解,老师整堂课都要把控好核心知识,在结课时,予以提炼总结。

这样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十分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差的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组内就能得到解决,学习好的同学因充当“小先生”而锻炼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他们常常因为要给同学讲好一道题,绞尽脑汁,翻阅资料,主动学习。也就是说,小组学习法上习题课,比传统的教师讲解更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生成性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展现动态生成、饱含生命灵动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成功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是让人期待的!

关键词 动态生成;捕捉;以学定教

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而使得课堂更多的是“节外生枝”,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此时,就需要教师“灵活生成”、“妙手生花”,敏锐地捕捉那些不期而至的生成点,即时作出判断,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使静态的、固定化的教学预设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实施方案,为动态生成导航护航,演绎出精彩的纷呈的成功课堂。

一、生成,需宽容尊重,用心呵护

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让意外生成精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呵护学生的每一个创新的萌芽,如果我们习惯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只会把学生的创造扼杀在萌芽状态,那我们的课堂永远只能是一种声音。所以,了解、相信、尊重每一位学生并贯彻到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那么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一定能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如在让学生求36和54,6和12,24和36,18和63四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傅成斌等少数学生做错。在反馈时傅成斌涨红着脸说:“36和54、6和12、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是18、6、12,正好分别是每组数中两个数的差。所以在求18和63的最大公约数时,我直接把63减去18,结果却错了。”这一番解释,让我突然想到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我说:“成斌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像“辗转相除法”,这也是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我鼓励学生:“如果感兴趣,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案例中如果没有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积极的互相推动,如果我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看待问题,不用宽容的态度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在学生的哄笑声中坐下,不仅不会生成“辗转相除法”这一知识点,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会严重的扼杀学生探究意识。

二、生成,需敏锐捕捉,善待意外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

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特征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棒和一些橡皮泥搭一个长方体。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长方体,但有的小组就是搭不成,这是出乎教师的意料,可他还是对学生说:“大家搭的很认真,还没搭好的,相信大家课后一定能搭得很好,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搭的长方体,说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从案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进程完全按教师所设想的流程进行,当学生搭的结果出乎教师预先的设计时,只被老师一句“大家搭的很认真,相信课后一定能搭得很好”给搪塞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搭的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像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机械,流于形式,缺乏生气和乐趣!如果教师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能敏锐地捕捉到“长方体搭不好”这一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展开这样的教学:为什么有的小组搭不好呢?我们一起找找原因怎么样?学生就会通过“为什么”来分析原因,认识特征,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也使我们的教学能在动态生成中峰回路转,更趋完善。

三、生成,需以学定教,及时调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孩子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见识、思维、经验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学中会出现老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不相符的现象,这时,老师应该怎么办?是机械地执行自己的“既定方针”(教案),还是将学生出现的这种思维状态作为一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顺应着学生的这种思维状态重新调整、组织自己的教学呢?这不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更反映了教师的一种学生观和教学的基本理念。

在网上看过一节数学活动课案例:“可能性的大小”,执教者通过“抛硬币”、“摸彩球”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可能、也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的含义。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师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个小组的袋子里都有5个黄球,3个白球,小组活动完毕,各小组争相汇报活动情况,只有第5组摸球结果不同,他们摸到白球的次数比黄球多了几次!所以他们组“坚决”不同意袋里边什么颜色的球多,摸到这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就大。二位教师不同教法:

A教师:在解释无效的情况下,有些生气,高声说道:“你看别的小组,什么颜色的球多摸出这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就大,少数服从多数。”孩子不再争辩,接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看法。

B教师:老师迅速调整了自己的上课思路:老师先弄清楚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再对症下药——以学定教。老师先让孩子毫无保留地谈出自己的看法,并让不同意见同学反复做实验之后,让事实说话,自己说服自己,最终基本认同了大部分同学的看法。

同样的问题,这两种教法效果大相径庭,处理方法背后蕴涵着教育教学思想,而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很可能转化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教育艺术也会得到磨砺、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仍轩.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唐爱华.课堂可以预约出精彩[N].现代教育报.2004年

第9篇

【关键词】四段式教学法 适时 适度 适当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不少新技术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如投影仪、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它们以其新颖、直观、动态的形式冲击着传统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机械制图》教学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我在授课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要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同时,一定要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有能力读图、识图、简单绘图的技术人才。

1.从技工学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认知能力出发,备好合理教案。这是传统“四段式”教学法的第一步,备课时就要通篇设计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一一设计,用学生的思维回答每个问题,找出学生最能接受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虽不同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掌握平面作图方法、投影原理等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没有这些知识作铺垫,即使有再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

例如:在讲授投影性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先用幻灯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形式的图,同时,借助于幻灯本身即为投影中心,让学生充分观察,得到感性认识。这是“四段式”教学法的第一阶段――直观演示,引入新课。进而再播放录像,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获得理性知识。如果一开始就采用多媒体、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论放出多么动感的镜头,都不可能达到上述效果。再如:在讲述三视图投影规律时,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建立,我们就要首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先用自制的活动直角坐标系及实体模型来进行演示,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产生兴趣,与随后重点讲授相配合。它们相互映证和充实,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教室做为三投影面体系,把黑板作为V面,把地面作为H面,把学生方位的右墙作为W面。将简易的模型放在手上,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综合分析模型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方位关系等等,然后利用flas将三投影面体系展开摊平,进一步研究其投影特性,此时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从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演变过程,要求学生每人手上拿一个简易的模型,如笔(作线)、三角板(作面)、橡皮泥(作体)、书(作三投影面体系),通过仔细的观察比较,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适时性原则,掌握火候运用多种媒体,则能改善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过早使用则欲速而不达,过迟则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从而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能成为装饰。

2.从教学对象出发,我们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还要坚持适度性原则。这一原则在“四段式”教学的第二阶段尤为重要,第二阶段为重点讲授阶段。本阶段是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接受力、注意力、理解力。讲授中不能平均用力,而是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讲清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利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如对“螺纹紧固件”一课我曾经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由于同学们对于常见的三种螺纹紧固件的工艺过程不太了解,再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达连接件的内部结构,即使教者讲得很认真,但学生听起来很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这种典型的传统“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教者未能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其工艺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一节课下来,倒是教者轻松,听者愉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部分学生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可见,完全依赖多媒体,教者指指点点,学生可望而不可做。整个课堂仍然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过度运用多媒体,未能注重学生绘制技能的培养。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结合,教者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先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由多媒体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师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一种乐趣。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flas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归纳小结时,参照模型师生共同总结其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生重点比较三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力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螺栓、螺柱、螺钉三种规定画法。实践证明,着眼于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结合传统教学方法,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3.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从学科特点出发,还必须坚持适当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图形式、搞花架子,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效果就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型与实物型组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先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CAI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有线,哪儿无线?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恰当运用,则教者成为课件制作者和操纵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者成为课件的参观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淡化直观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4.在教学的最后两个环节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四段式”教学法的第三个阶段进入小结练习阶段,在重点讲授之后,基本上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这时教者根据各个阶段内容不同,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结来浓缩教学内容,指明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在此,也可适当运用录像对重点内容进行回放,借此,对学生思维进行整理,使杂乱零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成珠”“连串”理顺层次,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知识。利于学生信息归档储存、便于知识的迁移运用,并转化为能力。再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题,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同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