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10:40:46
导语:在网络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网上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教育部正在实施一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0年9月初,本人应邀为项目评审专家做了一次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的讲座,就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发表个人之见,不料受到好评。本文主要是根据此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的,首先从分析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并提供了一个基于这些原则的网络课程设计范例。
一、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
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首先应该了解网络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懂得网络技术能够给学习带来哪些特别便利条件。笔者将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归结为四点:
1.资源共享:
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硬件设备等,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人力资源则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如网络硬件结构设计、维修人员、网络系统开发人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人员、教育网页开发人员、网络用户等等。在这三部分资源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因为其他两部分资源是为信息资源的建立、传播和利用而服务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是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时空不限: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下表显示可以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的部分网络信息工具。
3.多向互动:
双向互动曾经是教学系统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而网上教学能够做到多向互动。从学生视角来看,他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课件、信息资源及智力工具进行学习而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在线教师、同伴、专家等对话而产生互动。图1显示这种互动模式。
4.便于合作: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仅能够进行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现在许多网络教育平台带有群件系统的功能,能够支持一个学习群体方便地进行通讯交流、工作空间共享、应用软件共享和协同创作。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不能简单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二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可以作为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教育改革为宗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来说,经过这种革新课程学习熏陶的教师们无疑会转而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
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性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它的空间自由度,并且目前的网络线路还受到带宽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在网络上实行同步教学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对于网上成人教育来说,异步学习更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4.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员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员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5.以案例学习为抓手
在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更应应用案例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与分析,从中体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Internet上有许多专门收集教案的网站(例如:/edu/lessonp.asp,/,utexas.edu/world/lecture/,/lessonplans/),其中存有成百上千个中小学学科教案,可以优选出许多可供教师培训课程的案例学习资源。
6.以学习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程是一个内容自足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且网上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
7.以合作学习为导向
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教师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教学研讨和协同设计教案,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8.以电子作品为业绩
网上教学应该让学员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把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业绩。学员的电子作品可以传送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页形式,以便接受多方评议。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积蓄力量。
9.以结构化评价为特色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通常采取客观性评价办法,利用大量选择题型的测试方式。这种基于简单行为反应的测试方式证明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革新的测试理论主张采取面向绩效的评价,不但要知道学员做得怎么样,还要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对于网上教育来说,比较易行的方法是依据学员的电子作品进行评价。课程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称之为量规。通常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确定评价的结构分量,并具体规定各分量的评分等级。有了这种量规,就能大大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不但可以教师评,而且可以让学员自评和同伴互评。如果事先公布量规,可以对学生作业起到导向作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网络教学;现代化教育
网络对于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要,网络教学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能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下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方式的变革,这样才能提高高校学生社会文化与价值的层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叫生物工程,是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而成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同时也为当今世界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领域。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是把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在药学中的应用相融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着重研究包括基因工程制药、抗体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在内前沿技术研制新药的原理、方法、技术路线及应用前景等。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技术新,而且更新速度快。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会成为高校教研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利用生物技术知识面广、更新快等特点,将生物技术制药课程进行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同时初步探讨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希望以此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一、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通过网络数据库及相关教学软件系统,为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学生只要在网络存在的环境,就可以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甚至考试。网络教学的整体功能支持以及资源环境是网络资源得以体现的前提和必要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在其所构建的网络数据环境中顺利的进行学习及测试。构建优秀的网络教学可以消减老师及学生使用时的条件障碍,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学习过程中。对网络教学进行实用性、快捷性、功能性评估,可以发现其存在的某些障碍性问题,有利于界面及功能改进,同时改善师生的用户体验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目前,网络技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深入,在教育中更是的应用广泛。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教师和学生在空间上的距离,产生了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学习的效果并不好;新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所有的教学资源与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知识;但是,也不能抹杀教师的教导作用,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从网络获取正确的信息,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养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生物技术制药的特点
1.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经历的漫长的时间,从最早的发酵工程、酶工程到本世纪新兴学科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其覆盖面很广,应用更为广泛。生物技术制药通过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物理化学、药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成进行新型生物药物的制造,对于当代药学专业学生是必备课程。但是,各高校的药学专业开设时间较短,生物技术制药相关课程的设置上相对薄弱,以作者学校为例,仅开设了药学基因组学、药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药物学等少数相关课程,还有很多相关学科课程则根本没有涉及。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阐述生物技术相关原理,更要强调制药学的相关内容。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分不清重点,同时因为基础薄弱,知识面窄而学习困难。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学习相关的基础学科,可以温习之前学过的相关学科,从而提高学习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2.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技术新,而且更新速度快由于生物制药技术的急速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教师应把最新的知识、技术等内容每年都要加入教学中。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在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技术制药》为教材的基础上,查阅文献便于扩展补充新知识。如在网络教学内容中补充了转基因动物制药、海洋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研发靶向药物、人类基因组学、代谢基因组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等专题。在网络教学中不断补充前沿知识,让学生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1.做好网络课程课件和素材的充分准备。搞好课程网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优秀课件和素材的准备,因此,一方面,要购置一些研制好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优秀课件,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实际自行开发研制相关课件。要根据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内容特点研制、使用视频课件和素材课件。网络课程的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另外,网络课程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及其辅导队伍。鼓励和支持在校研究生从事本科教学和实验辅导工作。2.以分类指导的方式,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培训。一方面,对网络课程教师进行思想上的动员,帮助他们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研究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另一方面,组织有条件、有积极性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学习相关教学课件的制作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3.要合理安排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电脑资源,为准备学习生物技术相关内容的学生创造充足和便利的上网条件。4.建立网络教学评估考核体系,对生物技术制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够有效监控和评估。通过在线测试,以及考试结果来了解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掌握情况。5.加大生物技术制药网络课程数据库和网页资源建设。我们可以通过在学校网站主页的相关位置,设置网络连接,使学生只要有网络就可学习、测试,这样就不拘泥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在网络教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知识的查询学习,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概念大变,网络教学是立体多维的。
四、展望
(一)建设背景
为了突显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加大与其它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区分度,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原有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两个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定位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要实现培养目标,除了需要调整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外,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为此,网络工程专业以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在网络工程管理和网络协议分析两个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物联网、信息安全、网络攻防、网络测试等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建成后,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将基本上涵盖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方向的典型实验、课程设计,乃至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届时,网络工程专业将具备实验设施齐全、内容涵盖面广的专业实验环境。这为构建特色鲜明、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支持。
(二)体系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网络工程设计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围绕这三大专业方向,以现有的网络工程基础专业实验室和正在建设的物联网和网络安全方向专业实验室为依托,构建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等多种形式,并分布在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核心实践、专业方向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四个教学层次上。从教学层次的角度看,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下列内容。专业基础实践主要指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专业核心实践主要指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实践主要指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二、实践教学内容
以上述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据,从四个专业实践层次分别阐述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专业基础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可分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硬件工艺实习。模拟电路实验是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并能理解相应的实验现象。数字电路实验是加强学生对数字逻辑的理解能力和数字电路的设计能力。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实现原理和方法。硬件工艺实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相关理论知识,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并利用实际电路元器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电子电路系统。计算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等。程序设计实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并调试程序,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数据结构实验是让学生运用理论原理知识编程实现线性表、队列、堆栈、二叉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及其访问操作方法,以及常用的排序和查找算法,进而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分治法、动态规划法、贪心法、回溯法、分支界定法等常用经典算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程序系统。软件系统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软件工程实验、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实验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五大功能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进而能够模拟实现操作系统部分功能。数据库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熟练掌握SQL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完整性控制等功能,基本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软件工程实验是加深学生对软件开发方法的理解,掌握统一建模语言UML和可视化建模工具RationalRose的基本用法。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是让学生在掌握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软件系统。
(二)专业核心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核心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无线网络、Linux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让学生学习利用Sniffer和Wireshark等常用网络嗅探工具验证TCP/IP协议报文格式和协议交互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网络协议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认识。网络编程实验是以套接字编程为基础编写TCP/UDP协议通信程序以及数据包捕获程序,编写SMTP/POP3邮件客户端、FTP客户端、Web网站程序等经典网络应用程序。无线网络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无线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学会无线局域网的规划设计、安装配置与故障排除。Linux编程是让学生掌握LINUX环境下C语言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熟悉基本库函数的使用,具有初步的应用程序设计能力。
(三)专业方向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实践环节可分为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内容。物联网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射频识别实验、无线传感网实验、物联网开发实验、以及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射频识别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卡、多卡读、编码调制、防碰撞算法、通信协议、保密通信等基本原理,能够编写相关应用案例程序。无线传感网实验是让学生能够对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红外等典型传感器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并利用Zigbee、蓝牙、WIFI等通信模块,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程序。物联网开发实验是让学生在掌握嵌入式编程的基础上,结合射频识别和无线传感技术,开发物联网应用中的核心功能模块或简单应用程序。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物联网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攻防实验、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
网络安全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嗅探器和端口扫描工具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理解包过滤、网络地址转换等网络安全策略,掌握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网络管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SNMP网络管理协议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SNMP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方法。网络攻防实验是让学生熟悉网络探测、缓冲区溢出、网络欺骗、拒绝服务、SQL注入等主流攻击技术的实现方法,从而预防和阻止网络攻击。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某种安全管理功能的实用网络软件或系统。网络工程设计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互联技术实验、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实验、以及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线制作、VLAN配置、交换机配置、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配置、ACL配置、NAT配置等,为实际网络部署提供基础。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对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太网、广域网、TCP/IP、服务器等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络规划工具、需求分析、技术选择、网络拓扑设计、网络编址与命名、路由设计、网络性能保障、安全管理设计等各环节技能。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针对某个实际应用场景,规划并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网络工程方案。
(四)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学科与专业竞赛是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与学校、企业、省、教育部、乃至全球等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学科或专业竞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目前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的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据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可分为课内自主研究学习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课内自主研究学习是在部分专业课程内,安排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研究能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组成小组,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实训和实习是让学生熟悉或掌握网络相关行业或领域中可能遇到的常用技能,以缩短第一任职岗前培训的时间。该类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见习环节、实训环节、实习环节等。见习环节是参观一个网络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部门,见识各类产品和系统的研发过程或应用情况,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自豪感。实训环节是在校内实验与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炼网络设备产品与网络应用系统的典型功能模块,进而设计出一组项目供学生实习训练。
实习环节是与校外企业或培训基地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研发与实施工作中,从而使学生接触社会,体验未来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四年专业知识学习后的一次综合性专业技术实践锻炼机会。毕业设计的周期为14周,主要包括选题、开题、课题研究与指导、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毕业设计课题可以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项目课题、研究方向或兴趣好确定,也可以根据学生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确定。
三、结论
关键词: Moodle; 高职; 辅助教学; 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5-61-03
Application of Moodle in Internet auxiliary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Wang Jun, Wan Xianzhen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Abstract: This essay studi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odle platform in auxiliary teaching and illustrates the setting work in detail, based on the complete application procedure of Moodle。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it also makes a specific presentation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course on Moodle platform.
Key words: moodle; vocational college; auxiliary teaching; e-learning
0 引言
Moodle是一款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开源课程管理应用软件,其官方软件中默认的实用功能较多。由于是开源,且允许扩充学习功能模块,被众多的教育机构运用于网络教学服务。综合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教学革新的需要,我们用Moodle软件建立了课程管理及学习平台,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作为网络辅助教学试验内容,适用的对象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二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应用,对Moodle应用有了初步了解。现将Moodle应用主要步骤和实际应用感悟作一阐述。
1 Moodle安装与基本设置
1.省略/downloads/下载页面,选择Moodle for Windows下载Moodle1.9(目前最新版为2.0)一体化安装包,一体化安装包中集成了Apache、Mysql、PHP应用软件及相关文档。若服务器中已经安装了ApacheMysqlPHP,则下载标准Moodle包;若服务器安装的操作系统非Windows,则选择对应系统的安装包。
Moodle安装到服务器的过程提示清晰,点击下一步就可以完成。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管理员admin密码和服务器IP地址的设定,IP地址设为校内访问或公网IP。当然IP地址可以在安装完成后进行修改,方法是在..\server\apache\conf中修改http.conf文件中的IP值,并同时修改..\server\moodle中的conf.php文件中的IP值。端口号的设定也要注意,一些常用软件如IIS和迅雷等都会占用默认的80端口,在修改IP值时可以一并设置。安装完后,把中文语言包zh_cn_utf8放入\server\moodle\lang目录下,给网站添加简体中文。最后,就可以在Moodle安装文件目录中点击Start Moodle图标启动运行服务器,点击Stop Moodle图标就可以关闭服务器。Moodl1.9之前的版本,服务启动命令行窗口一直显示,之后的版本服务启动完成数十秒后,命令行窗口会自动隐藏。开启服务后打开浏览器,键入URL(前面设定的IP或可以解析的域名)进入Moodle的Web首页。
1.2 基本设置
首次应用时,以管理员身份登录Moodle网站系统,进入管理员设置,选择GMT+8时区,设置moodle首页,填写站点相关信息,在首页中添加和设置天气预报,时钟,日历和RSS功能板块等等。然后添加不同权限的用户,当然也可以开放email验证来允许用户自行注册。设定有建立课程权限的教师用户、课程制作老师、授课老师和非编辑授课教师(权限最低,不能更改教学组织活动,可以评分);允许教师设置开设和讲授的课程。课程的建立流程如下:管理员在网站管理―>课程―>课程申请项中设置可以课程申请,开启这个选项。允许任何人创建新课程,需要填写申请表,等待管理员批准才可登录使用。教师开设课程后可以用小组方式区分不同的班级教学,这样在统计学生学习信息时方便。
Moodle1.9版本后对用户密码设置要求严格,不能选用纯数字和数字字母组合之类的密码,密码必须同时包含大小写,数字和非字母数字的字符。
2 Moodle课程的建立与设计应用
2.1 课程的设置应用
课程申请批准后,教师可以进入课程界面进行备课和课堂组织设计。初次使用主要做两件事:分别打开左侧的课程管理板块中的‘设置’和‘打开编辑功能’两项内容进行设置,其余选择默认即可。
‘设置’项目中要明确课程设置,主要设置任务是①课程取名,课程ID设定,概要描述课程,设定课程显示格式。课程设置中格式设置较为重要,它牵涉到整个课程的总体设计和布局。Moodle主要提供了星期格式,主题格式,社区格式,SCORM格式,LAMS课程格式五种课程表现形式。本次教学研究在开始班级中使用星期格式,希望与全日制的每周教学形式吻合,学习任务有着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实践后发现,作为网络辅助教学,高职学生似乎不喜欢在时间上有所约束,于是在后续班级学习中改用主题格式,从Moodle的活动报表和参与报表可看出高职学生的学习情绪较前一格式要高些。②在选课设置中开启时间段。③在选课期满通告选项中启用通告,也可选择提醒学生。④指定课程语言类型为Chinese(zh_n)。
‘打开编辑功能’项目的界面中默认有通讯录,新闻,提醒和课程动态等页面小版块,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添删板块。初始应用不要过多考虑这些功能版块,重点要完成课程设计。
Moodle课程设计为每次主题(或每周的)学习提供了‘添加资源’和‘添加活动’两个下拉菜单选项。在添加资源选项中,Moodle默认支持的资源类型有:文本页、HTML页面、链接到文件或站点和IMS内容包,通过它们可以将制作好的学习内容加入到课程中。Moodle包含了丰富的活动模块,默认支持的活动有SCORM/AICC课件,wiki、聊天、投票、问卷调查、数据库、作业、讨论、程序教学、词汇表、心得报告、测验等。
这种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活动分离开来的做法使得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象在搭建积木,有利于增强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利于优质课件的重用,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2.2 辅助教学内容设计应用
表1 网络技术课程的开头和第一个主题(第一周)的内容设计
[[时间
安排\&对应课堂授课教学内容\&moodle辅助教学资源主题内容(web)\&资源类型\&教学活动\&教学目的\&全学期\&1.教学通知
2.网络知识积累\&教学公告及要求。
wiki
词汇表\&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应用专业词汇\&主题
(第一周)\&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
概述\&网络基础:网络能做些什么?
网络基础:说说网络发展历史
网络基础:拓扑结构与连线材料
网络基础:网络组成与分类\&HTML页面
链接到站点\&\&略\&基础知识拓展:网管必备技术。
基础知识拓展:常见无线网络技术介绍。\&链接到文
件、站点\&\&问卷调查:
我是如何上网的?
对网络技术的了解多少? \&\&问卷调查\&略\&基础测验:花二十分钟测试一下自己,看看学到些什么?\&\&测验
HotPotatoes\&略\&]]
此次Moodle平台应用主要是配合课堂教学,故教学辅助材料主要依靠网络资源。要求不能将e-learning设计成Word和PPT文档的翻版,网络中的教学动画或视频材料是很好的辅助补充。当然在选择辅助教学资源时须将素材分解成独立的逻辑小模块,考虑其内容完整且最小,符合e-learning教学规律。根据Moodle特点,我们将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一学期长度分成十三个主题,围绕主题设计制作好相关内容,例如,网络技术课程的开头和第一个主题(第一周)的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依据上述设计内容,教师登录Moodle逐一实现课程教学的总体布置。以网络技术基础为例,实施后的页面样式(部分)如图1所示。
[2] 黎加厚.Moodle课程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省略/network/
[4] 省略/
[5] 崔玉军.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模型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学位
论文,2007.
[6] 吴雅琴.Moodle支持的网络环境下教学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
士论文,2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40-02
一、教材建设的背景及目标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各专业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随着市场经济对高等学校人才素质的要求,它也成为部分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两个任务:一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中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该课程中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申请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同时,数字电子技术申请为山西省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多年来,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采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基础、加强集成、联系实际、体现先进、便于教学。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很大的更新,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迫切希望对教材进行改革和建设。教材建设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借鉴国内外高校编写教材的精华,结合实际,吸收更新的科技与教学成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果,以及本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造一套系列化、立体化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一套系列化的教材、一个立体化的自主学习空间,使以往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或者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1]
二、教材体系与结构
本教材的特点是系列化、立体化。教材结构如表1所示,它是教学实践改革的产物,也是教学实践改革的载体。
表1 教材结构
纸质教材 电子教案或者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与课件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教案与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电子教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电子教案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教学课件、实践课件与EDA软件
1.系列化
如表1所示,本教材共有5本纸质教材,自成体系。基本上包含了本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和教学内容,与模块化、层次化的教学体系相配套,其中:
(1)本教材的第一层次分为两个主模块编写:《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编写时,在保证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1)教材内容以集成电路为主,适当保留作为电子电路基础的分立元件电路内容。模拟电子技术的重点放在讨论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及分析方法、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的重点放在讨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分析应用、ADC和DAC的分析及应用、VHDL语言及其应用;2)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引入了工程方面的内容,如信号检测中的仪表放大器、精密整流电路、以及采样保持电路等;3)增加了MEMS等新器件和微电子等新技术的教学内容,适当引入新概念、新技术,新器件,做到了经典与现代融合,与实验融合,与工程应用融合,与EDA仿真融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4)为解决学生学习电子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技术基础入门难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先介绍章节内容、要讨论的主要问题以及要达到的目的,然后进行正文叙述、对本章内容进行小结、最后对应章节内容列出自测题和习题。在内容编写上,做到知识点与例题有机结合,自测题、习题便于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内容安排上,达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前后呼应的目的。
这些方面的改进,既体现了基础,又反映了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是对应两本主教材配套的辅导书,为更适合学生参考学习,做到了以下两点:1)对《模拟电子基础》和《数字电子基础》两本主教材中的全部自测题、习题给出了详尽的全解。对学生来说,一册在手,即可全面了解本课程知识结构,课程内容重点、难点和考点,通过详细的习题分析和解答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直接起到检查学习效果的作用;2)在选材上,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典型例题和考研试题解析”部分围绕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来选材而非面面俱到,既与主教材有机结合,又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更加深入透彻的剖析。“自测题及解答、习题及解答”部分提供了大量丰富的题型及精解。“本科生和研究生试题及答案”部分给出了详尽的参考答案,并在研究生试题保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在答案中也采用原题逻辑符号,既满足了本科生复习和备考需求,又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提供了一个复习平台。
(3)《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是实验指导教材、课程设计参考书兼各类电子设计竞赛参考书。1)在实验方面,引入仿真实验内容。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增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电路分析、设计和测试能力。[2]模拟电子技术虚拟实验用Multisim软件实现,数字电子技术虚拟实验用QuarterⅡ软件实现。硬件实验保持传统实验的精华,分成验证性、提高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四个层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硬件电路中问题的能力;软件实验采用软件测试仿真,提高学生编程、软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行研究开发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2)课程设计的 内容涵盖了模拟电子系统设计、数字电子系统设计和综合电子系统设计,做到了常规电路设计与EDA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设计题目新颖,具有实用性。题目给出了设计思路、原理框图,有必做和选做内容。实现了课程设计与设计性实验有机结合,既满足了课程设计的需要,又为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奠定了基础。历年来,我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本教材功不可没。
2.立体化
对现代教学来说,过去那种“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用。我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教学中有多样性的特色,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每本教材都制作了与之相配套的电子课件、网络电子教案、多媒体资源库等,并引入了现代化的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材除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网络教学便捷的特点外,更因为其趣味性浓、个性色彩强、互动效果好而吸引学生。因此,笔者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建设网络课堂,在已经完成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的网络电子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改革经验和实践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和更新,建立了多媒体资源库,内容涵盖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全程教学录像、案例库、学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科知识检索、例题分析、试题库、在线自测、考试系统、学习软件、虚拟仿真、学生作品、专家讲座等。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解决内容多、难度大、学时少的矛盾,笔者制作了一套网上学习辅导系统——电子技术学习系统。在该系统内,创建师生互动平台,便于师生交流。
通过网络教学,创建师生互动平台,教师随时可以答疑解惑,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网络教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通过网络教学,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有利于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管理效能。
三、电子课件的组织形式
由于与纸质教材配套的课件是教学型课件,要求课件文字简练、条理清晰、提纲挈领、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2]所以,为了设计出高质量的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课件,笔者做了如下努力:
第一,充分了解本课件在教学中适用的内容。设计者要熟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结构,掌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及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规律。只有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了充分理解,才能设计出恰当的多媒体课件。[3]为此,由教研室一位教师制作,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教学风格进行多次修改,才得以在教学中展示应用。
第二,文字简捷,采用文本分时显示。如果在屏幕上出现大段的文字反而会降低讲课效果,为此,制作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上只出现标题、概念、定理、公式、知识点的结论等内容,采用文本分时显示方式逐次显示,用鼠标单击对应参数或键盘控制响应的解释部分。[4]
第三,图形分解演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分析设计电路图为主,因而电路图多、波形图多。在课件制作中,对于基本电路和重要电路,笔者都对电路进行了拆分。对于最基本的简单电路,一个一个元件加入,介绍各个元件的作用;对于新的重要电路,总是从已经熟知的简单电路入手,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删除或者添加一个个元件,改动一条条线,直到得到目标电路。
第四,在电子课件中添加仿真软件。“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中分别选用Multisim和QuarterⅡ仿真软件,对课程中的实例进行动态演示。只要参数设置适当,就可以得到几乎与硬件电路实验相同的结果,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5]为此,事先在软件上编制调试好电路分析程序存入课件中。在需要演示时,点击“仿真演示”键,即可链接进已调试好的相应软件中,进而进行仿真演示。
例如在讲RC桥式振荡电路时,点击“演示”键,就进入了用软件编制好的对应电路,点击“运行”键,即可看到起振、稳幅的过程和波形。这种动态的模拟电路变化过程和仿真效果,使学生对电路的正常工作条件及变化过程有很清晰的理解,是任何动画都不能比拟的。
四、教材的应用效果
该教材的纸质教材和电子课件已使用多年。电子课件在使用过程中,还在不断地制作、改进。由于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种种优势,教师对课件制作积极性都很高。大家常常一边讨论、提意见和建议,一边修改,使课件内容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精美。课程组所有教师均采用多媒体上课,电子课件利用率100%。
纸质教材使用多年,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直好评:第一,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紧围绕课程体系,各层次、各模块都有配套教材与之对应,使用方便。第二,电子课件在制作过程中,讲授内容、顺序、思路等都与纸质教材保持一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只需要在老师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上做标记即可,而不会在课堂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上因为记笔记影响专心听讲。第三,由于课件由一位教师为主制作,其他教师根据个人授课习惯和经验进行修改、创作,之后才应用于教学,所以教研室教师人手一个课件,却又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课件为教师提供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却没有限制老师,更没有抹杀老师的讲课特色,这正是笔者追求的课件存在的意义。第四,教材中,加强学生创新性实践环节教学与实践,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器件与技术反应到教材和教学当中,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
这5本纸质教材均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其中,2005年出版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三版),该书已被全国50多个高校使用,年出版量上万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被评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两本教材均已多次印刷,均有1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使用,一致认为该教材是联系实际、体现先进、指导创新、便于教学的优秀教材。
五、结束语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对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电子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虽然已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和不完善之处正在不断改进,期待达到更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爱平,周常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系列立体化教材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42-45.
关键词:Blended Learning;数字化学习;Moodl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教学媒体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许多层面。世界各国高校纷纷导入网络数字技术,来协助和改善教学。数字化学习正以不同的形式与速度深入到各个领域,其正在兴起的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模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应用,但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高校,所采用的Blended Learning模式不尽相同,模式效果也不尽人意。本研究把目前使用广泛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Moodle网络课程设计”课程,探讨基于Moodle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于边疆地方高校的教学成效如何,以供各大专院校或远程教育机构实施网络教学参考。
2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对混合式学习理论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混合式学习课程“Moodle网络课程设计”,并观察课程的实施过程,总结提出了基于Moodle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也为学习模式改进提供了依据。以下分别就课程开设的背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论基础和策略、课程实施模式进行说明。
2.1课程开设的背景
本研究进行探讨的课程属于全校通选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学分为2学分,开课对象是具备了一定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全校各专业的学生。本课程同时也作为作者所主持的云南省“十一五”规划第二批课题《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研究案例课程。最终选课学生来自全校16个专业的一、二、三年级,总人数110人,其中大学一年级学生89人,占了选课学生人数的近3/4。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于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中小学网络课程,目标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操作。
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及目标如下:(1)掌握如何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安装。(2)掌握如何创设Moodle课程。(3)掌握Moodle课程资源设计。(4)掌握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常用的交互式课程设计模块的使用。(5)掌握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协作式课程设计模块的使用。(6)能进行Moodle课程管理。
2.2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论基础和策略
课程采用的是Blended Learning(混合是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主要是强调“混合不同时空、教学方法、以及多元教学传递媒介”的一种数字学习型式。Graham、Allen和Ure认为混合式教学最常被认为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融合:融合不同的教学形式(或传递媒体)、融合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合线上(on-line)与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综合Bersin等学者的文献,混合式学习主要有以下优点:(1)使不同媒体与学习内容的达到最佳组合,有效地整合与运用学习资源,进而强化学习效果;(2)通过在线学习的辅助,学习者除了可以获得传统课堂学习以外的知能,学习者间的互动性与学习者满意度也均获得提升。(3)与仅使用数字化学习成效相比较,由混合式学习的训练者,呈现出较强的数字化环境中的自学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为多元教学方法、多元媒体教材(立体化教材)、多元的学习途径、多元的学习支持和多元评价方式的教学模式。课程在面对面的实体教学方面,使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示范、实际演练、问答为主;在线平台教学则以讲授、问答、讨论等为常用的教学方法。
混合式学习中,ICT素养是进行成功学习的关键元素,必需具备信息素养才能有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故本课程一方面要求选课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另一方面在课程实施的前2节课对学习者进行了相关的数字化学习培训,比如Moodle介绍等。且针对课程大部分内容属于程序性技能知识,因此课程设计了大量的实做练习内容(程序性技能知识最好的学习效果是通过实作练习)。
2.3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设计
为了达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Moodle网络课程设计”主要采用实体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同步和异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一方面使用Moodle架设了网络课程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如图2)。另一方面同时在此课程的运行平台上让学生创设自己的Moodle网络课程,其主题要求来源于与其本人专业相关的中学课程,作为学生操作练习的平台(如图3)。
3问卷结果与建议
为了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实施的意见与实施成效,我们对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自评式的问卷调查。问卷由个人信息部分、课程内容掌握程度部分、教学模式满意度三部分共有30个问组成。其问卷采用Moodle的问卷设计功能设计,于课程结束的最后一周实施网络调查,电子答卷里可查到问卷的答卷者,这有利于对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修课的110人中,共有105位学生填答了问卷(有效份数105份),同时为了更客观分析评价混合式学习课程学习效果,还把期末成绩(见表1)也作为分析的参考。
课程内容掌握程度及成因分析。为了知道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根据教学目标,问卷设计了20个问题项,图4是这20个问题的学生自我评价统计结果。从图可看出,学生对于各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均在70%以上,并且有近30%的学生能熟练设计Moodle课程,这与期末平均成绩74.81是一致的。同时也可看出,部分学生对一些学习内容的掌握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对课程的兴趣和并发数用户多时网速慢造成的,这从问卷统计结果可看出,其一修课的110名学生中,有89名学生来自于基本没有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其二对于问题 “我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障碍是”的回答,有27%的学生认为主要学习障碍来自于计算机基础差,有30%的学生认为主要学习障碍来自于网速慢。另外也可看出,有极少数学生对一些学习内容一点都不了解和不会操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12.5%)不喜欢这门课程,这从问卷“你喜欢这门课程吗?”的回答得知,有8.5%的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从网络学习系统的电子档案袋查其原因得知,这部分学生很少来上课或即使来上课也没有认真完成作业,这也验证了期末成绩中标准差为16.36的原因所在。
教学效果及学生背景相关分析。从期末考查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学生学习电子档案袋数据分析,学生最终学习成绩与学生专业无关,各专业学生成绩均在各分数段有分布。同时发现学生最终学习成绩与学习选课动机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83),学生最终学习成绩与登录网站学习的时间成正相关(r=0.76)。
教学模式满意度分析。为了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接受程度,调查问卷设计了问题“我喜欢这门课的上课方式(面授+演示+自己动手实践+课后在线学习)吗?”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很喜欢的学生占51.25%,喜欢46.25%,不喜欢2.50%,非常不喜欢的没有学生选择(如图5所示),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比较满意混合式教学模式。
4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以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Moodle网络课程设计能力,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1) 混合式的课程实施设计应用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教学是一个可行模式,课程对学生网络课程设计能力确有帮助,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且参与课程的学生对于课程所采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普遍反应表示满意。但要引起注意的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速度对于学习效果有着较大的相关性,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应引起重视。
(2)Moodl是一个技术门槛低、免费的网络教学平台,对于办学经费紧张、教生信息素养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高校来说,Moodle是一个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3) 不论是“国家西部远程教育工程”,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要求课程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而此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本身“Moodle网络课程设计”均可推动网络辅助教学在中学的应用。
本研究的研究局限在于此教学模式是以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为例进行的研究,其模式是否适合于其它性质的课程,以及效果如何,还有待于未来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培养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518-03
Java Programs Appli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for the Training of Software Engineers
YU Xiao
(Wuh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43006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raining Java software engineer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 number of issues, analyzes how demand-oriented enterprise Java software engineers conduct group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 including accurate positioning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teaching objectives, optimize Curriculum reconstruction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 of Software Engineers; Java Curriculum Group; Teaching and Research
1 应用型本科Java课程群的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由于 Java语言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尤其是支持网络编程方面的优势,大多数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培养计划中都设置了Java系列课程的培养方案。应用型本科大学作为第三类大学在进行Java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中确定Java课程群体系的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应用型本科培养的软件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将会与研究性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职业技术专科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进行竞争。为了适应软件行业对Java开发人才的需要,高校简单的开设一门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远远不够的[1]。现阶段,应用型本科大学的Java课程体系是参考研究性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标准而制定的,并没有突出应用性的特点,而学生在编程方面的能力培养远不及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在实践编程能力的培养。
2 面向培养Java软件工程师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主要采用.Net平台和Java两大平台,这两个平台各有千秋[2]。在计算机类职业培训机构的课程体系中Java系列课程也是热门的课程。Java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在目前就业市场中属于紧缺职位。面向培养IT企业需要的软件工程师,为企业输送急需对口人才是各大高校在进行Java课程群的教学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很多Java课程体系的教学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的情况。另外,Java教学的知识落后于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计算机行业是发展和更新知识非常快的行业,由于高校教师缺乏与企业交流而导致在Java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更新到最新的技术,使得学生在毕业时所学的知识过时。
3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的Java课程群教学思路
3.1应用型本科大学在Java课程群教学改革中的优势
应用型本科大学比科研型本科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允许更为灵活,所以在Java课程群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加强校企合作。Java的实践课程可以由企业的讲师或软件培训机构的人员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比研究性大学更偏重应用。也可以在高年级的实践教学中的有限课时内让学生直接在企业中实习。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不断探索以变更落后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3]。
应用型本科大学在教学过程中比职业培训机构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应用型本科教学不仅教授的是Java语言,除此之外教学课程体系中还会设置有《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工程》、《操作系统原理》和《软件工程》等重要的理论性指导课程,使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更具全面性,为学生更好的在职业发展中成为软件工程师打好理论基础,而不仅仅只能成为程序员。
3.2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的教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Java课程体系教学应将与Java技术紧密相关的多门课程整合起来形成课程群,以强化课程间的关系,理清课程间的衔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性。设计课程群中实践课程的递进关系。课程群的建设应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设计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所需的能力项目的定向案例或课题。进行Java课程群教学培养的目标应是面向企业需求的以应用型为主的强化实践编程能力的软件工程师。
3.3 Java课程群体系
根据现有Java技术相关的教学课程选择五门课程组成Java课程群,分别是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Java技术毕业设计。课程群中前一门课程是后一门课程的基础,课程的难度是递进的由浅入深的介绍Java技术的应用。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培养的侧重点,如下表所示。
表1 Java课程群的培养与考核
[课程名\&能力培养侧重点说明\&考核方式\&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图形用户界面编程、文件编程\&理论笔试与实践课程综合评分\&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三个方向的综合应用程序开发:图形用户界面与文件流结合编程;图形用户界面与网络通信结合编程;图形用户界面与数据库结合编程\&答辩与课程设计论文综合评分\&Java Web程序设计\&JSP技术基础、JDBC、JSP进行动态网站开发\&理论笔试与实践课程综合评分\&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使用JDBC数据库连接技术进行JSP动态网站开发的综合应用\&答辩与课程设计论文综合评分\&Java技术毕业设计\&使用EJB应用开发、Java API的使用及服务的应用进行小型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毕业设计答辩与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评分\&]
课程群的每门课程都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环节组成。每门课程的评分标准根据课程的特点而定。程序设计课程以理论考试与实践课程的程序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课程设计课程以系统运行演示与答辩结合课程设计论文的综合评分,毕业设计环节需要通过本科毕业设计答辩和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综合评分。
4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的教学研究
4.1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多年Java课程群的课程以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在Java课程群教学中应以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一方面强化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因为面向对象是软件工程的基础,为后续用Java工具进行软件工程与产品设计打基础;另外一方面应突出Java与C++的不同点和各种工具包,主要以图形用户界面与事件作为重难点。具体来说,课堂教学方法上尽量深入浅出而突出重难点,因为一般来说,开设《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在大学本科已经开设了至少两门语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之后的高年级专业课,一部分内容希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自学能力或在后续课程《软件工程》与《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中逐步强化细节。
4.2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教学方式的研究
教师在本校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了多次交流,得到了学生宝贵的反馈,结合教师在不断教学探索与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对进行培养面向软件工程师的Java课程群教学方式改革进行了总结,得到以下五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1)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
学生反映理论教学在教室学习效率不高,建议安排在实验机房进行教学,理论教学后及时进行上机操作能更好的巩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在理论教学后布置上机的小实例作业,学生通过完成小实例作业就能很好的检测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整合。整个教学全程安排在实验机房完成。
2) 分步式案例教学
Java课程群中的课程的每门课程开始列出该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综合应用案例为线索,涵盖该门课程大部分最重要的知识点应用。将这个综合案例分解成若干部分,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重要章节中逐步分别讲解案例的某个部分。最后,将分步骤讲解的案例部分组合在一起,完成整个案例的拼接运行与演示。这种分步式案例教学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步式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对该门课程每章的内在联系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
3) 学生演讲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Java课程群的课程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学生在现有的C语言或C++语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多种编程语言的对比,能更好更快的掌握Java课程群的新知识。关于Java语言基础和JSP语言基础部分,例如变量与常量、表达式与运算符等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进行课下自学,并在上课过程中由学生进行演讲,对比现已学过的语言,分析Java语言或JSP语言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教师在学生讲课中及时进行补充或更正学生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演讲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适用于Java课程群中程序设计语言基础部分。这种教学方式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另一方面让学生巩固了以往的知识点并学习了新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促使学生更加参与课程教学,增加教与学的互动。
4) 分组答辩式教学
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教学演讲都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例如一个班级30人,一般将该班级分为6个组,每组5人。因为企业大型项目开发都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的。在应用型本科Java课程群的课程设计类课程中以团队方式进行答辩,每组团队得到相同的分数等级。使学生更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编程,使学生在企业中作为软件工程师能更快适应软件开发团队。
5) 案例式扩展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Java课程群中实践课程教学可以采用一个应用实例贯穿到每个实践环节。从课内小案例的添加功能就可以完成该门课程的大案例,再在这个大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可以完成综合课程设计,然后添加高级应用功能可以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使实践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共同使用一个应用实例使这些多门实践课程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又可以很好的扩展性,使一个应用实例不断进行加强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彭碧涛,罗海蛟,姜灵敏. Java课程群的规划与建设[J].福建电脑,2014(2):51.
[论文关键词]高职 网络课程 开发应用 原则 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步伐的加快,网络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趋势,而网络课程是网络学习中最广泛的学习载体。查阅国内研究网络课程的文献资料,本科院校以及中小学的网络课程开发较多,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才刚刚起步。尽管许多高职学院也正在积极开发网络课程,但部分网络课程的效果不太理想,网络教学手段不充分,协作与自主学习资源不够,互动效果不好,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较差。而高职院校英语网络课程作为英语学习的一大阵地,因其学习人数多、覆盖面大等特点,英语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已引起了国内外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英语网络课程的开发质量和应用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本文以英语网络课程为例,对目前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开发应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发原则和对策进行研究。
一、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问卷调查和存在的问题
2009年12月我们对常州大学城3所高职院校2009级高职一年级非英语专业5个班级共计2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问题,英语网络课程使用中的问题,英语网络课程给学习者带来的帮助和效果问题和英语网络课程学生学习及其效果的评价问题。学生是否满意网络课程某类问题中某条具体情况陈述是通过五个不同程度等级来体现的,百分比越高,表明网络课程的某个部分的情况越好。根据百分比的高低,学生的满意度分为高(70%~100%)、中(50%~69%)、低(0~49%)三个等级。通过分析与讨论,高职院校在英语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和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高职院校英语网络课程学生满意度问题。在开发、使用、对学习者的帮助与学习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学生认可度不高,属于中等满意程度,而这四类中英语网络课程的使用情况的满意度最低(53.6%),情况最差,英语网络课程给学习者带来的帮助情况最好(64.1%)。
2.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存在的问题。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水平不高;课程缺乏明确的学习指导;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单调,表现形式单一,内容更新慢;课程结构和功能模块不合理、不齐全;网络自主学习资源不丰富等。
3.英语网络课程的使用问题。学生利用英语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网上学习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不够;学生没有系统的目标与计划;缺乏有效的网络课程学习方式;学习者缺乏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反馈;教师缺乏对学生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跟踪、监控及全面评价。
4.网络课程对学习者的帮助问题。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但目前的网络课程对学习者英语成绩、与他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明显。
5.英语网络课程学生学习及其效果的评价问题。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主体单调,缺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评价内容不全面,缺乏学习者学习基本信息;评价形式单一;评价手段较落后;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缺乏科学的网络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二、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原则
1.课程目标、内容的发展性。网络课程具备实时快速更新的特点,具备能够及时获取新思想、新观点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尤其要运用发展的眼光,注重课程目标在提高高职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注重课程的内容选择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领域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自主性、超越性、创新性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内容、教师、学生、环境之间的交互性。网络课程具有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方向多向、应用灵活等特点强大的交互功能。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应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坚持交互性原则,为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的空间,丰富网络课程“交互性”的内涵:一是课程内容的可交互性;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四是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交互;五是教师与课程内容之间的交互。
3.学习模式的协作性。布鲁纳曾提出著名的“脚手架”概念,他认为,一个学生通过教师或者同伴的帮助,能够掌握其发展能力之外的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网络课程开发设计者应根据学习项目来为学生确定协作学习目标、分组原则,提供协作资源和协作空间,发挥网络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促进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协作,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协作、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
4.学习方式的个性化。网络课程设计应体现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设计网络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的学习条件、多层次的学习内容、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网络课程目标多元化,内容难度层次化,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的灵活性、选择性和自主性,课程服务的人性化。
5.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呈现的情景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依据自身旧的图式对学习内容进行信息重组构建自己新图式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考虑学生自身原有图式,即经验,尽量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似的真实情境与情景,如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投影仪、投影片等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化学习是网络课程得以运行的必要环境,能让学习者更快捷地浏览学习资源、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三、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对策
1.课程开发与应用应贯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网络课程设计者要以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弹性理论、杜威的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等为指导思想,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和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适合网络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开发者要能正确地组织、引导学生构建知识,重视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鼓励学生积极手脑并用,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学习概念和规律,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2.课程内容组织应采用模块化、任务驱动、问题中心的形式。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在遵循协作性、交互性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应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合理设计网络课程的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模块化设计网络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同时获得;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模块内容,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杜威的教育理论要求我们在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中,要“以问题为中心”和“任务驱动”的形式来进行设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从问题和学习的任务入手,通过寻找解决问题方案和实施任务,促进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促进摄入的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图式之间的互动、连接、交融与整合,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运用把知识和技能提升为能力。通过任务的完成和问题的解决,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课程结构和功能模块齐全,适合学生交流、协作与合作学习。网络课程功能模块应完整、有益于学生学习。网络课程应具备以下功能:提供该课程学习内容的浏览;提供沟通途径,包括讨论、观摩、合作与答疑辅导;能进行学习评价;实现教学管理等。网络课程模块大致可分为课程教学模块、课程学习模块、虚拟教室模块、教学管理模块、答疑系统模块、评价测试模块和系统导航模块等。
课程教学系统模块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课程介绍、知识讲解、教学进度、实例演示、新闻动态等。课程学习模块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内容、录像视频资料、电子讲稿等,还有学习指导以及在线练习。虚拟教室模块或协商交流模块为处于不同地方的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一起讨论、共同学习的“场所”,如非同步的讨论区和电子邮件、同步的聊天室等。教学管理模块包括学生学习记录、成绩统计以及讨论记录。答疑系统模块主要包括网上答疑和讨论、常见问题解答库等模块。评价测试系统模块包括在线测试、考试模拟、作品上传、学习跟踪、作业上交等。系统导航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系统信息集成的框架,以避免学习者在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里迷航。学习工具系统模块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
4.课程资源丰富、实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需求。网络课程设计应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课程设计,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案等),二是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和学习资源库。课程资源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资源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以良好的方式来组织资源;资源有丰富的信息量;资源的表现形式多样化;资源的内容和深度多层次;资源之间应有相对的独立性,实用性强;资源有一定的涵盖面。课程资源内容的组织可以按各个专题分为若干个模块,各个模块可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选择一个恰当的链接与其他资源模块链接。
5.网络课程学习评价应重视过程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网络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事实把握和价值判断,从而考察和促进其学习质量,以促进学习者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及时性、反馈性、全程性,并从生生、师生间的交互程度、答疑情况、资源利用情况、作业和考试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对网上学习过程评价我们通常采用如下具体办法:通过网络日志实现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通过对学习者相关基本学习信息的收集实现对学习者学习态度、学习状况的评价;通过讨论区、问题解答实现对理解类知识的评价;通过电子档案袋和成果展示区实现对技能类知识的评价。其次,还应特别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学习者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评。学习者通过自己学习前后比较可以了解自己及团队的进步情况,通过与学习伙伴的横向比较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缩小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习者主体意识。
6.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的课程观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成为这种变革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表现,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2、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3、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就业前景,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本专业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