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技术职称论文

时间:2023-01-24 21:56:57

导语:在技术职称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技术职称论文

第1篇

实验教学法从“实验”两个字来看,说明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够完成,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么采用实验教学法是十分有必要的,其重要性表现在:

(1)实验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完成所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实验技能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2)实验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实验能够使他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能够逐步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索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上能够脚踏实地的完成学习任务,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进而提高自己专业综合技能。

二、应用实验教学法进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的具体措施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学校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而进行的,那么在应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生活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因为学生对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是最为熟悉的,以他们的生活为起点进行电工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能够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够促使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现生活中与电工技术相关的问题,进而促使他们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实验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多联系生活中的用电情境,并积极鼓励与支持学生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任何电学问题时都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进行积极的思考,并采取有效途径加以解决。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在长期的教学中,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很大的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差,致使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提高。而在实验教学法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中的内容,同时教师要从旁指导学生的学习,纠正他们学习中的不合理之处,帮助他们进行思维构建。例如在学习《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在对混联电路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之后,可以引入复杂电路概念,随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什么叫做电流节点?广义上的电流节点又包括哪些内容?网孔与回路是不是一样的呢?使用自己的语言对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进行描述并举例说明。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我学习,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3.电工实验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挥,结合当前电工市场的发展需求,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相关企业要求的综合型电力人才。在验证性的实验课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题目明确实验目的,能够自主安排实验方法、步骤以及所需实验器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来指导学生学习,在实验中遇到难解问题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得出相关数据,最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报告本次实验。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以这些问题为重点进行详细的讲述,从而能够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盲点,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三、结语

第2篇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浅谈建筑行业新型材料在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交叉及多元化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这些前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项目开发中进行合理应用,并使其转换为建筑企业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增加建筑施工的高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既分析了建筑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现状,也考虑到了建筑新型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结合多年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经历,谈谈如果加快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思路。

1.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建筑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做大做强,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光导纤维,太阳反射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就此步入建材的领地,大大促进了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实践中,我国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1化学制品类新型建材

化学建材产品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自重轻、施工方便、生产能耗低等特点,是由高聚物加工或用高聚物对传统材料改性所制成的建筑材料的统称。随着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以及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塑料管材发展迅猛。旧的建筑材料正在被逐步淘汰,现以大量了采用塑料窗、新型防水材料、塑料或塑料复合上下水管、塑料电线护管、无机和有机保温隔热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

1.2新型高强度水泥

目前国内已进行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等5类。不过,水泥新材料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随着建筑结构物的增多,混凝土材料用量也相应增大,但混凝土原材料中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建筑材料,实现混凝土材料的循环利用是水泥混凝土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1.3墙体新型材料

发展新型内外墙建筑涂料,以及新型承重或非承重墙体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对降低建筑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墙体材料是住宅的主要材料,以往我国的建筑墙体主要是实心粘土砖。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工程建设已经开始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如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以及建筑垃圾等制造的建筑材料。另外,一些新型墙体材料如石膏与玻纤配制的石膏空心墙板等也逐步被应用到具体的建筑工程中。

1.4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产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绿色建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健康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实践中,绿色建材已经开始应用到个别工程中,相信未来不久,绿色建材将成为建筑材料中的主导。

1.5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一般是指以最佳条件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且按这种变化显示自己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作出瞬时主动响应,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和寿命预报以及靠自身驱动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智能材料

将成为每个 建筑必备的建筑材料新军。

2.项目开发中 应用建筑新型材料的影响因素

建筑材料成本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70%(以土建工程计算),建筑材料储备占流动资金60%以上。可见,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新材料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成本。但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总体看,我国建筑业仍处于增长方式粗放、效益较低的 发展阶段,一些企业缺乏主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动力,众多工程仍在使用落后的工艺和技术。因此,要真正使新材料得到应用,必须考虑解决好相关的影响因素。(1)推广应用新技术必须有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有必要 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通过认真进行策划、编制详细的 计划措施,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岗位培训,抓好各个环节,并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推动新材料的应用。(2)建筑新材料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企业经营效益决定的。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 工作组织 管理水平来支撑来实施,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雄厚的企业 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如果一个施工企业连应用正常建筑材料的能力都没有,就更不谈不上应用新的材料了。(3)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影响到了建筑新材料的发挥。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类型繁多,规模各不相同,施工作业是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的过程,在这些生产过程中要应用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整体规划,进保证施工正常有次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推广应用新技术,有利于企业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增强 社会 信誉。只要上述几个问题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新技术的应用就能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为企业开拓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筑新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对策

新型建材的推广应用,必须符合各种建筑体系的质量需求。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必须与建筑体系的变革相适应。因此,新型建材的应用需要一个可供建筑专家与材料专家、建材供应商和建筑承包商共同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展示场所,促进新型建材与建筑革新的同步发展。为了构筑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详细的建筑新材料应用计划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认真编制建筑新材料的应用计划和实施措施,使计划、措施、实施对策、优化办法等都能做到井然有序,这样既保证了建筑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又能使新技术得到应用,同时降低了工程的整体成本。

(2)组织新技术培训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为使新技术项目得到顺利的应用,建筑单位应由技术部牵头组织培训、学习规范,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明确新技术的施工方法、质保措施、安全措施、质量标准和工程验收规范,为新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保证新材料应用质量新技术应用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工程质量上。加强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预控,是保证新材料应用后工程质量的关键。具体在开发项目中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有针对性地确保新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成功。在具体施工中,将各施工工序、技术环节对操作人员详细交底,对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保证新技术的顺利实施。

4.结语

广泛应用建筑新材料是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建筑企业来说,通过在具体项目应用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能够给自己积累丰富的 经验,从而更能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3.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第3篇

1苗木的质量和规格良莠不齐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选择苗木上经常以次充好。为了应对因管理不善出现的苗木枯死现象,绿化公司会去山野中移植大规格油松等。但是,这类树木由于侧根须不发达,在用于园林工程后存活率依然不高。

2苗木没有合理有序地进行栽植

绿化公司在进行苗木栽植时,对于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生长习性缺乏周密的考虑,很多时候会将萌芽较早的苗木栽植在萌芽较迟前面,常绿树栽植在落叶树后面。这就很可能造成苗木成活率偏低的现象,从而增加施工的成本。

3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施工工期和投入工程的劳动力,并未对土壤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将树木直接栽植在上面,从而使得苗木在栽植后不能正常生长,成活率不高,还给后期的园林养护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园林工程中树木栽植技巧

(1)树木栽植前

树冠必须经过不同程度的修剪,以减少树体水分的散发,保址树势、平衡以利苗小成活,修剪量依不同树种及景观要求有所不同。

(2)落叶乔木

特别是长势较强、容易抽出新枝的树,如杨、柳、槐等,可进行强修剪,树冠可减少至1/2以上,这样既可减轻根系负担,维持树体的水分平衡,也可减弱树冠招风、体摇,增强苗木栽植后的稳定性。具有明显丰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常绿针叶树,不宜多修剪,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用作行道树的乔木,定干高度宜大于3m,第一分枝点以下枝条应全部剪除,其上枝条酌情疏剪或短截,并应保持树冠原型。珍贵树种的树冠,宜尽量保留少剪。

(3)在种植季节种植树木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苗木必须提前采取疏枝、环状断根或在适宜季节起苗用容器假植等处理。苗木应进行强修剪,剪除部分树枝,保留的侧枝也应短截,仅保留原树冠的三分之一,修剪时剪口应平而光滑,并及时涂抹防腐剂,以防水分蒸发、剪口冻伤及病虫危害。

(4)栽植时将混好肥料的表土

取其一半填入坑中,培成丘状。裸根树木放人坑内时务必使根系均匀分布在坑底的土丘上,校正位置,使根颈部高于地面5~10cm左右,珍贵树种或根系欠完整树木应采取根系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然后将另外一半掺肥表土分层填入坑内,每填一层土都要踏实,并同时将树体稍稍上下提动,使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最后将新土填入植穴,直至填土略高于地表面。带土树木必须踏实穴底土层,而后置人种植穴,填土踏实。

(5)对栽植的树木进行灌水

这也是提高树木成活率的重要方法,特别在春旱少雨、蒸发量大的北方地区尤需注意。树木栽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应筑实不得漏水。坡地可采用鱼鳞穴式种植。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粘性土壤,宜适量浇水,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较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秋季种植的树木,浇足水后可封穴越冬。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根系或冲毁围堰,造成跑漏水。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应及时扶正、培土。浇水渗下后,应及时用围堰土封树穴,注意不得损伤根系。

(6)树木栽植后

因土壤松软沉降,树体极易发生倾斜倒伏现象,一经发现,需立即扶正。扶树时,可先将树体根部背斜一侧的土挖开,再将树体扶正,将土踏实。特别对带土球树体,切不可强推猛拉,来回晃动,以致土球松裂,影响树体成活。树木栽植后,因灌水根际土壤下沉出现坑洼不平现象时,应及时平整,以使根部受水受肥一致。新植区,在平整树盘的同时,应结合垅道园路的整理,使其整齐划一、美观清洁。

三.结语

第4篇

广泛的企业调研和毕业调查是确定企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基础。在企业调研中,共调研广西区内及珠江三角地区的大中型机电类企业50家,其中调研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22家,利用机电设备进行生产类企业15家,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13家。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范围较广,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不同。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和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合度较大,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产品制造、检测及自动生产线的维护和现场管理;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保养和维修;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护及维修;供用电线路运行和维护。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需求最多的是维修电工证和电工上岗证。此外,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叉车证及电焊工证有一定的需求,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对电焊工证、钳工证和吊车证有一定的需求,而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和电工进网许可证有一定的需求。在调查的108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中,在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工作的占44%;在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工作的占31%;在机电设备、产品服务类企业工作的占25%。毕业生的主要岗位分布为生产线操作岗48.3%,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岗16.7%,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修岗16.7%,维修电工岗10%。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初期主要是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部分毕业生经过2~3年左右的生产培训和管理培训,能进入管理员、组长、线长、技术员初级管理岗位,再经过3~5年的生产实践锻炼,个别毕业生能进入车间主管、部门经理中层管理岗位。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机电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意识,掌握机电产品生产、管理和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以工作分析为依据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企业和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由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邀请熟悉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流程的全国著名课程专家担任主持人,通过企业实践专家的深度交流,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认真剖析,从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岗位中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以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为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两个专门化发展方向。通过对两个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就业岗位群的工作情境、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工作要素相近性和代表性,将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理,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岗位群是机电产品生产操作工、机电设备维保与维修工。提炼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得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明确了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需求。

三、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第5篇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制造在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职高专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促进《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改革。现阶段高职高专的《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内容涉及领域非常广,主要包括:进食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以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内容。以上内容仍局限于传统的机械设备使用原理,很难满足现在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例如,传统的教学内容要求高职高专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述CA6140车床相关的内容。目前,众多企业招聘机械制造内专业的学生时已经不在将重点放在学生对CA6140机床操控能力上,MJ50数控机床以及FANUC控制系统已经在机械行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广泛应用。招聘过程中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数控经验。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内容改革应该添加以下内容:第一,金属切削原理。第二,机械加工相关的内容,如车削、钻削、磨削、精密加工、特种加工以及微细加工等。第三,机床夹具设计。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夹具设计。第四,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第五,机械加工工艺。如工艺规程制定、尺寸链、典型零件加工工艺以及CAPP编写等。第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以及现代生产制造系统等。

2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及目标

2.1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在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机械制造技术》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综合了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以及《金属切削机床》等课程,因此,《机械制造技术》具有典型的可操作性、实践性、概念性以及时效性。机械专业学生通常缺少必要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随着教学学时的减少,教学中必然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实际学习难以也因此增加。近几年,高职高专示范性改革稳步发展,传统讲授方式和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于现在企业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单一示范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证明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的内容,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2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

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主要有:第一,丰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要求教学工作者综合视频、动画、影音以及图片等教学手段,将单一的教学模式发展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另外,丰富教学资源要求高职高专建设者结合实际建设状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并综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丰富《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的目标还包括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求教学工作人员设置与现实生产厂家生产环境保持一致的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第三,丰富教学资源的目标还包括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社会所需要的机械制造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3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法

3.1始终坚持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教学资源建设涉及面非常广,主要包括教学观念、理论、策略以及技术规范和教学内容等。改革后的教学资源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只有满足以上特性才能满足现在社会对机械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重新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序化和整合原则。《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改革序化原则要求改革工作者从文本、课件、图片以及动画动现代化手段出发,同时注重网页设计的个性化发展,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性和统一性;第二,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保信息资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第三,通用性和标准化原则。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同时满足课件资源、题库系统以及各种教学数据标准化的实际需求,资源使用的文件格式和分类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同时满足不同发展平台的实际需求。

3.2教材资源建设

教材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础保障之一。现代教育课程均以就业为导向,任何课程的理论教学只是必须以学生今后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者应该结合《机械制造技术》较强实践性等特点为主要依据,以产品的结构制造为标准,设计手锤制作、加工可调制作以及加工平口钳等教学项目。另外,教材资源建设还要求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者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结合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逐层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控能力。例如,水锤制作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熟悉使用频率较高的钢材的牌号、型号、性能以及用途等。第二,具有初步的钢热处理知识,能够独立完成钢材的热处理。第三,能够按照图纸要求确定钳工的加工顺序。第四,能够直接表述出钳工安全操作、钳工设备保养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加工可调支座的教学目标主要有:第一,熟悉车床的基本结构。第二,能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选择车削用量、刀具以及夹具。第三,结合图纸要求确定零件加工的顺序。第四,能够正确安装工件和刀具。第五,掌握车刀的磨刃方法和基本要求;第六,具备工量具使用保养的基本常识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加工平口钳的教学目标主要有:第一,了解铣床的基本结构和安全操作方法。第二,根据零件加工的图样选择合理的铣削用量;第三,正确安装工件和刀具。第四,以图纸上的要求为依据确定零件的加工步骤。第五,具备工具保养相关的常识。

3.3场馆及设施资源

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者应该将《机械制造技术》岗位相关的工作内容纳入到教学过程中,如有必要还可以结合学校和企业发展现状建设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机械制造企业发展水平,在布置企业车间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学校教育功能的实际需求,在实训中心内划分零件热加工处理区、零件加工区以及加工工艺设计区,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学校教育工作者还应该综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满足场馆和设施资源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4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是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已经在各阶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水平,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摒弃原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将相关的教学原理、内容和模式融入到全新的教学内容中。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教学结构为以依据,将知识、能力、素养以及条件和对象等要素纳入到知识点、能力点以及素质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文档以及视频等方式将以上教学资源分门别类,力求建设一套全新的课程资源。

4结束语

第6篇

(一)具有较广的使用范围

外保温可以适用的建筑非常的广泛,例如会用到采暖和空调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都可以运用,它不仅仅能够用于新建工程,还可以用于旧房的改造,可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二)利用外保温有助于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达到延长建筑寿命的效果

外墙外保温因为其位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外侧,因此可以有效的对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结构变形所产生的应力进行缓冲,还能够有效的对雨、雪、冻融、干、湿循环等对建筑物的结构所造成的破坏进行规避。同时还可以对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与紫外线进行一定程度的阻隔,从而较少对围护结构所造成的侵蚀。实践证明,墙体与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选材只要合适,厚度合理,那么通过外保温来有效的防止并减少建筑墙体与屋面因为温度所引起的变形,进而有效的消除顶层横墙常见的斜裂缝或者八字裂缝。因此,通过合理的外保温措施不仅仅是能够减少温度变化对维护结构所带来的应力,同时还能够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保护,有效的提高建筑主体的耐久性。

(三)可以有效的消除“热桥”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与内保温相比,外保温的方式将能够更加有效的避免“热桥”,例如利用外保温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内外墙交界部位、外墙圈梁、构造柱、框架梁、柱、门窗洞口等各处所产生的“热桥”。有统计显示,底层房间所产生的“热桥”其所附加的热负荷占总热负荷的大约23.7%,而处于中间层与顶层的房间则分别是21.7%与24.3%。从这些数据中能看出“热桥”所产生的热负荷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如果采用的是内保温或者是夹心保温都很难避免这些“热桥”,而如果是采用的外保温则不仅仅可以有效的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的结露,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消除因“热桥”所产生的附加热损失。

(四)能够有效的改善墙体潮湿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内保温都必须要设置隔汽层,而如果是采用的外保温,主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的内测,利用稳态传湿理论进行冷凝分析可以知道,只要保温层所采用的保温材料适当,那么墙体内部通常都是不会发生冷凝现象的,那么也就不用设置隔汽层了。采用外保温措施,可以使得结构层的整个墙身的温度都提高,从而能够降低含湿量,进一步的改善墙体的保温性能。

二、外保温墙面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施工条件选择

施公前必须要对基层墙体进行验收,只有合格的才可以进行施工,对于旧墙就必须要先对墙面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果墙面有水,则不能够直接施工,外部环境如果气温低于5℃,或者是风力超过五级、雨天,这些条件都不能够施工。施工前必须要保证门窗或辅框已安装完毕,其他必要的各种与外墙相关的管线、预埋件、支架等都必须已经安装到位,同时还必须要预留出外保温的余地。外脚手架的拉结已移到门窗洞口处。

(二)施工工艺流程

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为:对基层墙体进行清理——对墙体基层界面进行拉毛——吊垂直、套方、弹控制线、冲筋——抹保温浆料——固定四角网——抹抗裂砂浆——外墙粘贴面砖——勾缝。

(三)基层墙体清理

对在施工时墙面遗留下来的各种杂物以及其他干扰物进行清理,例如钢筋头、废模板、各种施工孔洞,墙面的浮灰、油污等等。而对于旧墙面,如果出现了松动或风化的地方,则一定要将这些部分剔除干净。当墙表面凸起墙面大于或等于10cm时应剔除。

(四)墙体基层界面拉毛

对于混凝土以及砌体表面,比要要用相应的界面材料,用按照相关规定中的比例调好的砂浆进行后滚、刷墙、柱面。拉毛作业条件:主体结构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并且已经经过验收达到合格标准的;装修外架子必须根据拉毛施工的需要调整好步数及高度,严禁在墙面上预留脚手眼及施工孔洞;常温施工时墙面必须提前浇水,并清理好墙面的尘土及污垢;抹灰前门窗框应提前装好,并检查安装位置及安装牢固程度,符合要求后,用1∶3水泥砂浆将门窗与墙体连接的缝隙塞实、堵严,如果缝隙较大,就应该在砂浆中掺入少量的麻刀进行嵌塞密实。对于那些铝合金门窗与墙体进行连接的缝隙必须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嵌填;那些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的接缝处,必须要提前进行处理,同时还必须要对空腔进行检查,看是否畅通。当缝勾好后就进行淋水实验,如果没有出现渗漏现象,那么就可以进行下道工序。在对缺棱掉角的加气混凝土进行处理时,要先洇湿基层的表面,然后刷掺用水量10%的107胶水泥浆一道,接着就跟着抹1∶1∶6混合砂浆,每一层的厚度都应该控制在5~7mm。在拉毛灰大面积施工前,必须要先做好一个样板,当样板鉴定合格并确定了施工方法后,再组织施工。对于那些高层建筑则应该用经纬仪在大角两侧、门窗洞口两边、阳台两侧等部位打出垂直线,并做好灰饼;多层建筑可用特制的大线坠从顶层开始,在大角两侧、门窗洞口两侧、阳台两侧吊出垂直线,做好灰饼。这些灰饼即为以后抹灰层的依据。操作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根据灰饼充筋→装档抹底层砂浆→养护→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抹拉毛灰→拉毛→起分格条→勾缝→养护→质量检查

(五)吊垂直、套方、弹控制线、冲筋

根据保温设计规定的厚度,在建筑顶部墙面的大角处固定好钢线,吊垂直。然后根据垂直来控制通线做垂直方向的灰饼,然后根据两垂直方向灰饼之间的通线来做保温层厚度灰饼,每个灰饼之间的距离(横、竖、斜向)都不应该2m。灰饼的质量要求、方法同一般的外墙面冲筋。

(六)抹保温浆料

保温浆料必须要指定专门的人来根据规定的材料配合比利用机械来进行搅拌,加水量则应该根据当时的实际气候条件进行调整,搅拌的时间一定要超过3分钟,对于已经拌制好的浆料必须在4小时内使用完,对于落地灰如果处于4个小时之内,就可以重新拌制使用,而如果是超过4小时则不能够再次使用。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则不能够再次向保温浆料加水搅拌。保温层砂浆要进行分层涂抹,每一次的厚度在20mm左右,涂抹时不宜来回拉抹,对于阴角部位,从外向内抹,打鱼鳞状底糙,分层抹保温浆料的间隔时间应该在24小时以上,且表面用手按不动。再进行下一次抹浆时,表面要用铝合金的刮尺初步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平整度用2m长靠尺检查,控制在4mm以内。

(七)固定四角网

在保温层上全面铺盖的四角网需用塑料胀栓进行锚固。对于塑料胀栓的数量则是每平方米都不能够少于8个。四角网在转角处50㎝范围内都不能够搭接,其他地方的搭接宽度则应该大于等于4㎝,同时还必须要注意每块四角网的长度不得大于3米。

(八)抹抗裂砂浆

抗裂砂浆与保温浆料相同都应该制定专人按照规定进行搅拌,用砂浆机或者是搅拌器进行搅拌,搅拌时必须采用砂浆机或搅拌器,必须要严格禁止采用人工搅拌,与保温浆料相同也不能够在拌制好的抗裂砂浆中掺水。对于已经拌制好的抗裂砂浆则一定要在两小时内使用完。在进行抹料时要求必须要上杠找平,对于那些不合适的地方则要用木抹子搓平,必须要达到要求的强度时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在施工抗裂砂浆前也必须要先进行相关方面的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必须要注意的是在国内干拌好的抗裂砂浆料有可能因为水泥过期使得强度降低,有时表面易起粉,贴面砖时会出现脱落的现象。对抗裂砂浆应该要分两次进行施工,这样做可以保证四角网在抗裂砂浆中的位置是正确的。

(九)外墙粘贴面砖、勾缝

采用该体系提供的瓷砖粘结剂和勾缝胶粉进行施工。施工方法及要求同一般的外墙面贴面,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瓷砖粘结剂粘贴瓷砖有一定的下滑现象。应注意粘结剂不能厚。对勾缝要求饱满,以防渗漏分层。在进行面砖粘帖时,外墙饰面砖施工前应按规定进行粘贴强度试验,并在铺贴饰面砖后(勾缝前)抽样做粘贴强度检验。外墙饰面砖的粘结层应采用非憎水性水泥防水砂浆或其他具有粘结强度保证的特种砂浆;不得采用有机物作为主要粘结材料,粘结层厚度宜为4~8mm。找平层、氯丁胶防水砂浆防水层应预先淋透水湿润,让表面无明水;面砖提前浸水2小时以上并洗净浮尘,表面晾干后待用。粘贴应分片分块进行,每一分格内的粘贴顺序为从上至下,粘贴灰浆为水泥膏或1:2细砂浆(砂要预先过筛),厚度为4-8毫米,充满面砖背面;面砖贴上墙后要用灰匙木柄轻轻敲击砖面,使灰浆液化,同时另手压紧砖面并上、下、左、右将其推动,使砖就位并粘紧墙面;贴到一定面积后要用靠尺检查面砖平整度,拉线检查砖缝平直度。女儿墙或拦板压顶、窗台、腰线等细部贴面砖时,应使顶面面砖压立面面砖的做法,以免向内渗水而引起空鼓;同时表面应按规定做好斜水;窗台外侧饰面层的最高点应比内窗台低不小于10mm,且应向外排水,坡度不小于20%;饰面层与窗框下横档接缝处应留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门窗框外侧与防水砂浆及饰面层接缝处应留宽8~10mm的凹槽,并嵌填高弹性耐候密封胶。勾缝时,缝用高弹性密封材料嵌填缝;如设计有说明时应按设计要求处理,,竖缝不填缝,横缝用1:1氯丁胶乳防水泥砂浆勾半缝。面砖抽样做粘结强度抽样检验后,可进行勾缝。事先要将贴面砖时挤出的灰浆疙瘩清除,将缝洁净并湿润,然后用高弹性密封材料勾缝。勾水平缝顺序是先上后下,勾好后应密实,表面光滑均匀,颜色一致(要用同一牌号水泥),凹入砖面2-3mm。勾缝质量的好坏,与墙面的防水性能和观感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必须仔细操作。当所有施工工序都完成后需要由专门的部门进行质量验收。

第7篇

1.1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的目的是实现机器智能化发展,通过采用人工研究得出的方法与技术,从而扩大人工的生产能力,推动产业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时俱进。

1.2智能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目前,智能化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精密传感器、计算机、GPS定位技术等高科技信息工具中。其理论基础最先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提出并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应用。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延伸、扩展以及模拟相关人工作业,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作质量。

1.3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智能化技术拥有完善的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通过使用智能化技术能够简化电气工程的控制系统,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实现了控制器的无人化超控,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投入;实现了数据一致性的标准,能够快速地进行评估工作。

二、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化工程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已逐步应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工作当中。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其应用领域不断延伸,目前主要应用于计算机技术中,通过智能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巧妙结合,在信息传递、提高工作质量、改善工作环境以及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当下的智能化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它为世界带来的惊喜仍需展望。

三、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1、神经网络系统。神经网络系统由定子电流经过电气动态参数进行辨别控制和转子速度辨别经过机电系统参数两个方面构成。在神经网络系统中,反向学习算法被作为经常使用的方法,在其前馈性的特点之下进行高效运转,对于控速度、负载转矩以及时间控制上都有良好的效果。

2、模糊逻辑控制系统。目前,我们所说的模糊逻辑控制系统有效的代替了之前的PID控制器,模糊逻辑控制系统通过其知识库能够有效的进行推理决策,实现控制目标。模糊化的形式大多由多种函数表现形式构成,是进行模糊逻辑系统的重要方法。

3、故障诊断及优化设计。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效率性,由于电气设施故障本身具有复杂性、隐蔽性、波动大等特点,其诊断效率较低。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使诊断过程快速有效。对于电气产品的设计领域来说,其内容广、工序复杂、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导致电气产品涉及领域存在较大困难性。智能化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电气产品的技术含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同时还缩短了产品设计的时间,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

四、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中的性能发展方向。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中的性能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了其三高特征,即高速度、高精度、高效化,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中这是其发展关键的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技术主要是指在进行自动化工作时,所采用的智能系统带有较高的智能化功能,这种功能有效地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从而实现系统的有效改善;另一方面,就是其柔性化。柔性化主要表现在其群控系统和数控系统的柔性化。通过采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发挥控制系统的作用,在提高其具体要求的同时,有效监控其信息流和物流的动态变化。

2、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中的功能发展方向。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中的功能发展方向主要包括用户截面图形化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使用用户截面图形化方便了用户操作,同时也实现了对三维立体图形、模拟图形等动态图形的有效追踪;科学计算的可视化实现了对数据应用的高处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结语

第8篇

由于设计色彩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具有概括和统摄的性质,所以它应该是完整的,不能有结构项目上的缺失。事实上,近年来国内专家不少的教学主张都从其自身的角度追求体系结构的完整性,这可从相关论著、教材和论文中看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们的完整性还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实现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就需要对这些相关论著、教材和论文的体系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并要对课程实践做出较全面的考察和概括。

2构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艺术之间的相互“越界”是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代教学的发展方向。课程之间须相互吸收融合,改变过去互不关联的状态,只有旧的秩序被打破,才能建立新的秩序,形成新的突围,从而达到新的和谐。色彩与色彩构成课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必然趋势,打破课程的严格界限,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必要的整合。能否整合,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专家论证,由于个人能力和水平限制无法完成。如单纯延续传统写实色彩写生训练是不能适应当今设计基础的需求,但我想吸收两个课程的特点和内容,通过色彩课程形式带动对色彩构成原理的学习。我们目前理解的色彩构成是作为设计基础课程,是由过去的三大构成派生出来的。色彩课是过去造型基础的训练内容,重写生、表现和感受。前者偏理性,后者重感性,重实训,用相关的构成理性知识指导色彩训练,使感性与理性相互结合,在色彩课程渗透色彩构成原理,但又有所偏重,不能面面俱到,通过生动而感性色彩写生训练进行反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今色彩构成理论如作为独立色彩学理论研究当无可厚非,但作为设计的基础课教学还需发展,如何把深奥的色彩学理论简单化、通俗化、适用化,使学生便于理解、消化,通过感性化的色彩训练提高综合造型能力。我想这样才能适合当今美术院校学生的特点。

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3.1完善教学方式,凸显专业色彩

不管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相互取代。因此,应该将这两种模式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必须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加以配合,尤其当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度过大时,注意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3.2注重教师引导,兴趣激发潜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引导作用的,这种引导作用体现在对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的科学设计,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不过分注重于画面表达技能的传授,不压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对设计色彩的好奇,给学生提供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情境和空间,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设计色彩的规律。而在教学中真正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应更多地体现方便学生的学,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机会。设计色彩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对色彩创造的主观能动性,构建自己对设计色彩的认知系统,并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能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思想上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教学模式。教师的引导要遵循色彩的发展和基本规律,即色彩原理。使学生了西方从古到今及近现代色彩的发展:从原始时期,古希腊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时期色彩艺术的发展:东西方色彩比较,色彩对当代设计的影响,解析大师艺术作品及现代设计作品。讲授色彩基本原理和规律,如色彩基本概念,色彩的配色,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协调,色彩的空间效果,色彩与形状的关系,色彩的联想等。

3.3优化作业设计,实践提升技能

作业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们在入学前为了应试凭直觉的感受画了大量的色彩写生练习作业,缺乏系统造型理论的支持,画到一定程度很难有深度和质的飞跃。考进大学后进行系统的训练,首先强化对色彩理论知识的普及,如古今中外造型史的发展及每个历史时期形态的特点,它的代表作品和艺术家。这时利用收集的大量资料通过幻灯的形式给学生看,给学生增加信息量,学生们看后感觉很兴奋,很新鲜,很有兴趣,以开阔学生的大脑思维和想象力,觉得色彩并不是考学前的单一写实模式;再有给学生讲解色彩研究基本规律,这就需要把传统的构成课进行改良,结合大师作品进行授课,如何通过自然色彩寻求主观色彩的表现,并进行提炼、归纳。这个单元不能等同于构成课不展开练习,它强调实训性,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原理并能实际应用解决问题,在课下的课题完成过程中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学生的作品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4结论

第9篇

【关键词】建筑,机电工程,质量,问题

前 言

建筑智能化通常由安全防范、通信与控制以及多媒体这 3 大系统构成,每一个大的系统往往又涵盖了多个子系统,这些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存在就等同于人身体中的神经网络,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便将直接导致建筑物的使用不便甚至瘫痪。因此,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功能要求持续改变、更新、增补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提高建筑机电工程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影响建筑机电工程质量因素

目前,在我国存在的建筑机电工程质量问题通常是由人为和材料设备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引发的。

1. 1 前期准备不完善在智能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机电安装工程必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施工前期准备过程中理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机电工程设计,而考虑到施工成本和时间问题,绝大部分施工单位往往在投标过程中以及中标以后并没有充分结合业主需要和本身技术条件对其进行详细设计,以致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排管布线与结构构件位置冲突、造价超标、工期拖延等问题频发。

1. 2 施工操作不规范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作业人员,通常是由比其年长的技术人员通过传授自身经验的方式所教育出来的,缺乏专业的、系统的知识构架,以致其在施工操作过程中不规范,而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够对工程质量形成保障而且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给施工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 3 各部门协调不利

建筑机电工程往往涉及了强电、弱电、消防等多个部门,并且各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并非单独进行,而是和其他各部门的施工相互交错在一起,需要相互沟通协调。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各部门通常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想其余部门都能配合自己,以尽快完成自身工作,而这样的行为导致的结果却通常是各部门协调不利,工作极难往前推进,工期延误,存在的质量问题很难发现。

1. 4 材料设备质量不规范

机电工程中材料设备质量的不规范将会直接引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因此一旦材料和设备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那么机电工程的质量也就难以确保。在机电工程涉及的电线、电缆、照明灯具等机电设备在材料市场中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非标设备,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将直接决定设备质量,因此如果不能对材料设备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那么所采购的材料设备的质量将很难有所保障。

1. 5 设备型号与施工要求不一致

由于我国国内缺乏对机电设备型号的相对固定的标准,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电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型号、规格的机电设备,很容易混淆。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匹配误差问题,给机电工程设备的采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施工阶段有时还存在设备型号不明的情况,在这样情况下,设备采购工作便更难进行,所采购的设备与施工要求不一致也就更容易出现了。

2 建筑机电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是一件非间断的工作,从前期准备阶段起到最后竣工验收为止,伴随着施工工作的一步步推进而不断变化,为能够更好的对质量做出有效把控,首先便要明确项目实施各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知道机电工程各专业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

2. 1 完善前期准备工作

设计图纸的完善性、科学性和规范化程度将会对机电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前期准备工作阶段,技术人员要考虑到项目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整个工程的工程内容和特点,结合客户需要进行图纸设计。而且,在发现图纸与实际存在矛盾或者不符的情况时,先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上报,在审查通过后,再对图纸进行及时的改正,如此才可作为机电工程施工的依据,确保施工质量具备良好开端。

2. 2 强化人员培训

建筑机电工程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其要求技术人员掌握科学、系统化的专业技术。鉴于我国现有大部分机电工程一线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的实际状况,各机电工程施工企业应强化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以后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施工重点,减少质量问题。同时,通过人员培训,还可以把好的、新的施工技术进行有效推广,不断改进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保证施工质量,提高企业效益。

2. 3 优化施工技术和方法

伴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的逐步深入将会进一步促使各专业工种从业人员技术力量的提升和施工操作规范化程度的加深,因而,在机电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也应不断的总结经验,优化施工技术和方法,使得施工质量更有保障,同时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2. 4 保证材料设备质量建筑机电工程所涉及的材料设备质量的优劣是判断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材料设备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即使施工人员的技术力量雄厚,也不能阻止机电工程质量的产生。因此,在机电工程材料设备的购置过程当中,应该把好质量关,加强对材料设备的质量检测力度,及时剔除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设备,避免后期发现质量问题再进行更换的情况发生。

2. 5 明确设备型号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定会促使新的设备型号的产生,为了避免由于市场设备型号问题而导致的匹配误差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制定出对机电设备型号的相对固定的标准。同时,在机电工程前期准备过程当中,应该明确工程设备型号,以方便设备的采购,防止因设备型号不明确问题所引发的设备型号与施工要求不一致情况。

2.6改进施工技术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中也应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方法,提升施工的进度,保证施工的质量,改进施工技术与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施工中出现的诸多安全问题。机电工程的具体施工中,增强施工先进施工工艺的使用力度,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取针对性的施工技术,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

2.7提升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现阶段,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一步,虽然在实际的施工中好存在许多专业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低下的施工人员,但是只要重视施工操作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就能够在实际的机电工程施工中准确的把握施工要点,避免使用临时工,及时的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加大监管力度,避免施工隐患。

3 结语

建筑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严格制约着智能建筑的发展以及其功能的发挥,只有对其进行很好控制,才能够保证智能建筑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便利、舒适、高效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为智能建筑这一概念的实体化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参 考 文 献:

[ 1] 肖保兰. 浅谈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控制[J] . 价值工程.2010, 29(33):49.

[ 2] 李宁. 论如何提高建筑机电工程的质量[J] . 四川水泥, 2015,37(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