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3 07:57:13
导语:在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自从200*年起开始担任××电力公司经理一职,已经有××年了。今年,我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方针目标,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和调动积极因素,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创造了“规范、提升、跨越”三年发展战略的良好开端,年初公司在外部经营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寻找煤炭资源,保证了正常安全生产,保证了省会广大居民的正常采暖用热,使今冬采暖季达到了近几年最好水平,今年公司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达到了五零一低的安全责任目标。公司各项工作均取得长足进步,现在我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一、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努力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在今年的工作中,××电力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引导,坚持发展是公司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管理理念,加快公司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程。努力实现公司全年资产经营目标,促进公司系统的全面协调发展。
今年,公司高度重视供热区域热力管网与用户的开发,它是一个热电企业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加强热力管网的建设和资源的整合力度,主动承担社会与企业责任,规避眼前与短期效应,积极开发供热市场,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塑造新型的热电产业布局。在有关热力市场的开发工作中,我认为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和忧患意识,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企业负责人,要心系社会、心系企业、心系职工,抓好热用户的开发、建设、服务等各个环节,吸取过去几年来公司在热力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教训。公司通过加大力度促进电站服务产业的发展,形成以热电联产为主营,电站服务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探索粉煤灰利用、新型建材、环保产业、房地置业、高新技术、再生能源的发展思路。
二、加强公司各项工作建设
(一)安全生产管理上。我们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公司安全工作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公司年度安全管理工作要点。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麻痹思想要不得的观念,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司系统安全管理水平。
(二)在机组关停工作上。公司各级领导和部门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小机组的关停是不可避免的,我和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认为,正视现实,积极应对。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公司的头等大事来抓。今年,公司成立了关停领导小组,全力以赴争取政策上和市政府的支持。完善和修改关停方案,积极处理包括人员安置、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等相关问题,不遗余力地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在信息化建设上。公司各级部门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公司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公司利用自身完善的企业信息网站,进行oa办公系统建设,通过互联网络形成公司系统的“虚拟”内部网络,使公司系统企业之间,在企业内外部传递数据信息,确保数据信息足量、及时、准确、对称、畅通,实现便捷、高效、快速的网络办公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办公体系。
(四)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我们继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科学管理”的要求,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公司的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以提高人力资源效率为着眼点优化人员结构,进一步理顺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关系,搭建人力本文资源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员工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公司的管理人员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建立了公司高、中级管理人才培养、储备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我个人对公司干部的要求是:讲政治、有本事、肯实干,我曾经讲到过,我的核心任务是“出主意、用干部、抓保障”,对干部使用首先是德才兼备。当前,我们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能按照上级党组和公司的要求,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支讲政治、讲大局,重责任、重使命的队伍,但也应当看到,与企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承担的责任相比、与职工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不容忽视的差距和问题:一是大局意识不强,在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公司重大决策中理解不到位、政令不畅、执行打折扣的现象,部门、企业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影响工作的开展;二是自身要求不严,对政治理论学习、党风廉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散漫;三是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忧患意识不强,管理粗放,企业的效益、生存、发展等方面的压力体现不到本岗位,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四是管理理念陈旧,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的意识不强,只顾埋头耕耘,从来不问收获;五是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当老好人,人情高于制度,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影响全局工作;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循规蹈矩,安于现状,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用当前的现实解放思想、思考问题,用新的观念寻找解决困难的对策;六是表率作用不强,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工作浮在面上,凝聚力、战斗力不够;七是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足,甚至悲观失望,轻信流言,风气不正;七是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表面化,管理缺位,甚至出现真空现象;八是传统意识、陈旧意识严重,看不到社会的发展,对形势认识不清,我行我素等等。这些问题在公司各级领导干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今年根据公司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明确分工、加强考核、定期讲评的办法,健全责任制,重点解决领导班子工作效率低、作风浮漂、推诿扯皮等问题,真正把公司和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建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四、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企业新形象
针对公司生产 经营的困难局面,公司党、工、团组织要号召职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不断加强员工的思想和职业道德建设,积极营造人企合一的企业人文环境,引导职工为企业走出困境出力献计。以“诚信、高效、团结、向上”,“责任、诚信、和谐、共赢”的企业精神和理念为核心,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外树形象,内聚合力。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增强职工的凝聚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改革;教师
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国家教育部提出了2016信息化工作要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已是当前教育必须实施的、迫在眉睫的任务,要全面运用计算机以及网络通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我们中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改革,要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1信息技术对教材的改革
过去的教材都是图文并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先讲、演示,然后学生操作,整个过程理论和实践分离,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事倍功半。要想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不断深化专业课程教材改革;既要设定好开设课程,还要努力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并且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判断和应用能力。
2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和工作岗位知识需求,推进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和企业行家共同根据岗位、团队精神、操作技能、服务意识、组织协调等方面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革,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网络资源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构建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将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和创新作为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环节。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机房、教学资源库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使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知识、技能的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融呈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从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注重学生的表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做边总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对教学环境的改革
过去计算机实训就是机房,对于学生的理解,就是打游戏的网吧,要让信息技术真正用到实处,用到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学校要确保无线网络全覆盖,不能局限学生仅仅是在课堂上,或者在机房内,要让各种现代信息设备(手机、平板、笔记本、虚拟设备等)随时随地的应用,同时要创建分布式的、超链接的、多媒体化的、开放的、智能生成式的多种教育信息资源库,使教室、办公室、实训室、图书室电子化和网络化;还要建立教育资源信息系统,使人、财、物、时间、空间等各种资源要素的调控与管理最优化。从而创设出丰富的、多样的、美好的教育信息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受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环境的熏陶。
4信息技术对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
以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考试成绩和实习情况两个方面,评价方式较少,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适应现代计算机行业的需求,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公平性、过程性、发展性的原则,学校推广运用多元立体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成长期间的各个阶段、不同场所的综合素质的表现情况,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等方面,以及场所、阶段、领域等多维度进行评价,评定数据全部进入评价系统,让系统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结果分析,让教学评价常态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尤其是信息导航和实时的评估数据,这样让教师非常方便的了解学生的动态,对学生可以进行因材施教,更具体的了解全班的整体情况,从而对教学方案进行修订,保证了教学过程有效朝着教学目标前进。
5信息技术应用对专业教师的改革
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适应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选择和吸取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收。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需要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增强教师素养,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艺术。同时要把握信息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注意跟踪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动向,吸收先进的技术和教学方法,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另外教师还必须具备超前的教育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预见能力,教师在应对信息的共享性方面要有充分的认识,在对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过程中要恪守一定的信息道德,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资源,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工具,形成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信息系统,将逐渐成为教师日常教学中必备的手段。信息及时的应用需要具有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造就大量具有信息意识、掌握一定信息技术、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生产者。因此,只有加速教育教学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改革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环境、教学模式、评价模式以及教师,才能推动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一)突出深化改革,改善农村环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完善土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和完善宅基地收储、宅基地有偿选位、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户宅基地置换和流转机制改革。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权管理、林权交易平台建设,规范流转行为。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建立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探索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农民住房抵押、林权抵押贷款机制,逐步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防风险、可持续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完善“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县“三农”综合服务中心,加大对示范性、龙头性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新增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继续实施“以奖代补”办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整合多方力量,积极投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抓紧修编龙北、龙中、龙南三个分区规划和镇(乡)域体系规划,深化中心镇(村)培育工作,促进农民“集聚集中、分工分业”,努力把一批中心镇(村)率先建设成为农村新社区。实施美好家园创建行动计划,重点推进“秀美龙南”建设工程,积极转化*民居特色与应用研究成果,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村。巩固提升“雅塘—姚西塘、合坑源—晓溪”两条线和一批整治村的整治成果,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村内道路建设、生活污水治理和卫生厕所改建,努力提升村庄整治的实际效果。加快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龙北片及“城郊村”、“园郊村”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力争尽快基本解决我县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大林区道路建设力度,加快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毁坏道路的重建工作。扎实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千万亩十亿方、堤防加固、农村联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三类坝”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继续开展农村环境“三整治”,完善垃圾有偿清运、村容卫生、村道维护等长效管护机制,完成200家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以产业发展促进增收。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结构调整,编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启动横山镇上向徐肉鸡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半爿月村生猪生态养殖园区、志棠富硒农产品基地、溪口现代竹子科技示范园区、溪东高效生态渔业养殖休闲基地等五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实施柑桔产业转型提升“334”工程,加快改造提升茶叶、黄花梨等传统产业。强化农产品品牌整合和保护,积极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二是实施农民创业就业工程,以扩大就业促进增收。继续加强农民素质培训,以低收入农民、农村预备劳动力等为主要对象,重点围绕本地企业用工需求,突出紧缺工种和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产转业,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来料加工、家庭工业,努力培育千名种植大户、千名养殖大户和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三是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结对帮扶促进增收。深化部门和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推广“扶贫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增强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下山脱贫与退宅还耕相结合,重点建好县级、中心镇和中心村三级下山脱贫安置小区(集聚点),完成晨东小区一期工程。加快特色专业村建设,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补贴机制,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沐尘水库等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确保库区移民安居乐业。
(二)突出借力提升,扩大有效投入,努力实现保增长目标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坚持“突破上游、占领高端”的理念,突出产业招商,突出引进“大、好、高”项目,充分发挥五个产业发展局的主力军作用,关注分析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及产业上下游企业的投资意向,全力引进一批基地型、引领型、补链型的重大项目。有效整合招商力量,形成各方联动共赢运作模式。积极创新和改进招商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提升招商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项目前景、预期回报、扶持政策等研究,力争市场化项目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关注杭州、宁波等地“退二进三”外迁企业,力争产业成链整体引进、成群落户。开展投资软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落实招商引资企业“终身服务”、工业投资项目“全程”等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深化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导向,谋划一批产业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动态储备不少于300个,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扩大投资计划。科学安排“六个一批”项目计划,做深做细500千伏变电站、国家成品油储备库、21省道至17省道连接线*段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深化西气东输二线、杭长客运专线、金村水库等重大战略性项目;继续加强*核电项目对接工作,谋划建设通场道路等一批配套工程;启动建设衢江航道开发、21省道模环—会泽里段“白改黑”、红船头电站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维达纸业二期、华飞色纺一期、捷马化工、錩泰机械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城北污水处理厂、畜禽产品深加工、城市管道燃气、沙田湖区块专业市场等一批市场化项目。完善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激励机制。认真落实“五步工作法”,强化项目进度动态跟踪和督查通报,增强项目考核的刚性。
持之以恒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海关、商检驻龙办事机构筹建步伐,构建信息服务、预警预测、参展参会等外贸平台,引导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拓展新兴市场。健全外经贸人才培育机制,加快本地人才培育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复合型外经贸人才。继续深化利用外资“410”促进活动,以外资突破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确保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增长12%;协议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力争2000万美元。
(三)突出政企联动,强化扶持服务,全力推进企业帮扶工程
优化帮扶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严格执行上级关于降低和规范涉企收费的相关措施,全面落实我县《关于加强企业政策帮扶的若干意见》。开展企业减负专项治理工作,积极整合和优化配置外贸发展、技术创新改造、欠发达地区扶持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建立健全财政奖励、担保贴息、风险补偿等机制。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继续减征社会保险缴费企业统筹部分1个月额度,适当降低职工养老保险企业缴费费率,加快兑现出口企业退税政策,降低项目保证金标准,暂缓或减免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各项帮扶措施,预计可为企业减轻负担4000多万元。
优化服务环境,提振企业信心。深入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健全帮扶企业组织领导体系,采取政策宣讲、形势分析、具体服务等方式,鼓励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建立“企业服务110”,派驻企业服务员,深化“一企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变等服务为送服务,着力解决一批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完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部门联系制,推行联合审批和限时办结制,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涉企评比、检查活动,营造合力扶企的浓厚氛围。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引导企业相互帮扶,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优化要素供给,突破瓶颈制约。进一步发挥上市办、金融服务中心作用,积极引进县外商业银行,创造条件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规范担保公司运作,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政银沟通、银企对接,发挥“金融服务110”作用,调动银行投放积极性,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运转资金需求,切实做到不惜贷、不抽贷、不增加费用和尽量降低利率上浮水平。完善企业信贷周转金运作机制,县财政安排3000万元用于企业贷款周转,努力化解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帮助企业谋划项目,争取更多的上级补助资金支持。大力实施“人才强龙”工程,认真落实“1+5”人才政策,重点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树立发展经济、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业热情;继续搭建劳务交流平台,积极引导职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继续做好土地、煤炭、电力、成品油等要素保障工作。
(四)突出优化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围绕自主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提升、高新产业扶持、知识产权激励、科技人才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五大工程,加快实施百家企业信息化示范、重大科技创新等计划,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运行机制。组织实施一批技改项目,推动企业二次创业,力争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1.2%以上,创建省市级区域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个,培育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2家。完善科技孵化园综合配套设施,做好创业辅导、技术攻关等工作,提高入孵成功率和成果转化率。举办第二届全国特种纸产业论坛,通过“科工会”、网上科技合作等途径,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执行节能降耗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污染监控和环境治理。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抓好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创建工作,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按照工业总量“三年翻一番、五年增两倍”的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提升“221”工程,完善特种纸、笋竹、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同行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聚,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端主导产业,加快打造全国特种纸生产基地、中国竹板材加工基地和浙江重要的机电生产基地,特种纸产业产值力争达到30亿元。加强对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中试项目的关注和对接,有选择地引进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光伏、交通器材、汽摩配等后续支柱产业。落实重点企业培育行动纲领,扎实推进“551”龙头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引导骨干企业采取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实力提升,力争全县规模企业达到245家,其中亿元企业30家、上市企业1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重点扶持一批成长型、配套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围绕平台建设,加快空间拓展。按照“一区三块”的功能定位,引导产业合理集聚,逐步构建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定位明晰、功能设施完善的园区体系。坚持园区开发与城市化推进相结合,完善部门为园区办实事长效机制,按项目落地需要有序推进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施园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加快企业服务中心、园区工业水厂、印染电镀、污水处理等公建设施和金融网点、超市商场、职工公寓等生活设施配套,改善园区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园区综合配套水平,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围绕“丰满繁荣一期、拓展建设二期”的目标,扎实推进园区二期建设,模环工业功能区、城南开发区二期分别力争形成可供熟地1000亩和1500亩。抓紧“激活”湖镇沙田湖区块,稳步拓展溪口工业功能区。严格项目决策咨询,发挥政策导向功能,继续推进项目清理工作,实施“腾笼换鸟”,鼓励引导“零土地”技改,倡导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五)突出优势打造,促进融合联动,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强化品牌培育,扎实推进旅游“创强”。以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为抓手,深入实施旅游“十百千”工程,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实力。按照“建精品、造亮点、创特色”的思路,启动浙江省自助游营地建设,做好沐尘水库旅游开发、民居苑拓展、汽车赛道开发等市场化项目招商工作,加快构筑“一心两线”旅游发展格局。科学设计旅游线路,促进*石窟与周边景区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建立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大区域旅游合作和品牌营销力度,完善以交通、接待、购物为主的旅游服务体系,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4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3亿元。
强化载体建设,加快发展生产业。按照“一基地两中心”的布局,加快中石化油库迁扩建、柳丰物流等项目进度,扎实推进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引导企业将内部物流业务剥离、外包,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做好“*-罗家”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试点工作,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由粮食批发市场、农资配送中心、成品油贮转运中心等组成的城东专业市场群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城乡菜市场,形成上档次、跨区域、广辐射的特色市场体系。引导本地建筑企业提升资质,创建品牌,加快建筑业发展步伐。引进和扶持产权交易、质量检测、咨询设计和创业策划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探索培育总部经济和服务外包基地。
强化服务功能,积极提升生活业。完善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推进专业商圈、特色街区建设,促进交易城、香溢市场等市场繁荣,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打造“名品特色街”,逐步形成“一轴三心六街”的商业网络。出台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政策意见,优化开发结构,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整合农村现有商业资源,扩大“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覆盖网络,进一步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各类服务设施,积极引导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
(六)突出功能完善,提升品质品位,稳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完善城市规划。按照“两规融合”的要求,深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域总体规划,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城市特色研究,促进“城景文游”互动融合。编制完成铁路老线土地利用规划、城东片城市设计规划、民居苑拓展规划、森林公园开发详规和河西街等街区详规,适时实施龙北、城南、城西区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进一步完善区块功能。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深入实施“阳光规划”,强化规划空间管制和引导,依法查处违章建筑,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推进城市建设。继续完善城市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推进燃气管道、排水管网、市政道路等配套工程,增强城市居住、商业、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推进疏港公路建设,完成27号道路景观带建设,为城市东拓奠定基础。加快方门街区块开发,推进*书城、城区地块配套、城区自来水管网延伸、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中立交改造和青龙山垃圾填埋场(三期)等工程。坚持“堵疏结合”原则,有序推进“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积极探索“退二进三”工作,引导城市工业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
改善城市环境。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复评为契机,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提升工程,注重城市景观地区、重要节点、临街立面的布局设计,彰显城市个性魅力。加强“数字城管”建设,完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牛皮癣”,有序规范流动摊贩,切实解决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深入开展“争创和谐社区、建设幸福家园”活动,加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创建平安型、生态型、文明型新社区。
(七)突出惠民利民,加强社会保障,积极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服务民生大计,完善社会保障。把推动就业再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完善停产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和特困群体等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农村危旧房救助力度,扩大廉租房覆盖面和受益面,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做好公积金的缴存、放贷和扩面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整合部门救助资源,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服务群众生活,发展社会事业。实施龙三中整体迁建、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宿舍改造、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等工程,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农村教师激励和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学生接送车管理协调会议制度,落实乡镇(街道)管理责任,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完善预案和信息体系,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快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深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事业,办好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市第三届运动会等重大赛事。深化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石窟、*民居苑等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础工作。积极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优化基层管理服务网络,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广电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广播“村村响”建设,加强广电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加快发展国防、统计、审计、监察、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外事、侨务、人防、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
服务稳定大局,维护社会和谐。建立健全经济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联动机制,加大企业恶意欠薪逃匿行为打击力度,完善企业正常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妥善解决企业停产、关闭和破产过程中的劳资纠纷特别是工资拖欠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安全防控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坚决从源头上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积极推广试点经验,扎实推进“十小”行业规范整治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和预警监测,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深入推行村务公开,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县长信箱”、“81890”市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用,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及时排查调处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做事,受人民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注重务实勤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倡导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多办暖民心、稳民心、得民心的实事和好事,认真解决好看病上学、就业安置、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满足广大群众改善民生的新期待。
(二)深化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法治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沟通。实施重大决策专家咨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网上审批系统,规范电子监察系统运作,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健全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层级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确保行政规范、政令畅通。
(三)推进高效施政,完善政府运行机制。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务实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倡导勇于负责之风,倡导服从大局之风,使各项工作更加扎实、更富成效,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把精力用在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上,用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全面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工作落实项目化、具体化。推进行政审批职能整合,推行行政问责制,建立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以责任明确的硬任务、真督实查的硬措施、奖罚分明的硬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强大合力,营造人人高效率、事事快节奏、件件求实效的优良政风。
(四)坚持从严治政,塑造政府清廉形象。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实施《*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要点》,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政府性资金绩效评价,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坚持“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各级党政机关的公用经费压缩5%,专项经费、会议经费、接待费、车辆使用费等“零增长”,集中财力保民生、促发展。进一步加强国资公司营运监管,积极盘活县、乡两级国有资产。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改善政务环境,杜绝乱罚款、乱摊派、以罚代管和“中梗阻”等现象。